參考文獻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種表現形式,引用參考文獻是論文作者的權利,而著錄參考文獻則是其法律義務,引用了前人的資料,應當列出參考文獻,這不僅表明了論文作者對他人勞動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襲、剽竊他人成果的嫌疑。如果論文中引用了他人的學術觀點、數據、材料、結論等,而又沒能如實、準確、規范標注出處,則會被認為作者缺乏學術道德修養,會被認為是抄襲或剽竊行為。
一、標注參考文獻的原因:
這是因為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參考或借鑒,既體現論文在學術上的承接關系和作者的科學態度和品質,又反映論文本身的內涵和價值,還能為讀者的進一步研究指引方向,可避免重復勞動,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情報價值。
二、參考文獻的主要目的在于:
1、為科學論文提供足夠的背景,以便讀者/編輯對該論文進行批判性地分析,從而讓讀者/編輯自己判斷該論文的結論是否合理。
2、向讀者提供背景資料和相關材料,以便讀者既能理解當前的工作,又能根據當前工作和參考文獻自主創建出一個學科網絡。
3、充足且合理的引用可以使作者在讀者中建立可信度,意味著作者具備本領域扎實的學術背景,同時也告訴讀者該論文屬于哪個特定的思想流派或學術體系。
4、參考文獻提供給讀者本領域其他相關的想法、數據或結論,以供讀者/編輯比較和對比相關工作。
5、參考文獻也可用作聲明學術倫理,如聲明本論文工作是參考領域內其他學者工作做出的合理延續;或承認并贊揚本工作所依賴的來源,即承認他人想法或數據的正確性。
三、關于文獻使用:
1、為文獻而文獻,既是在文獻上湊數:用一大堆文獻來嚇唬讀者,顯示作者是閱讀了大量文獻的,但仔細看后,會發現文獻與論文的觀點關聯度不高。實際上就是假文獻。一般的審讀者可能不會認真看文獻,但作為編者,特別是主編第一眼就是要把握好文獻關,決不能讓作者在文獻上魚目混珠。
2、文獻與所引用的觀點屬于張冠李戴:引用的觀點本來是張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對,只是在二手文獻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該觀點,于是就以為這個觀點就是李四的。這種情況非常嚴重。
3、絕大多數是自引文獻,完全回避其他學者的研究:這種情形體現作者的是自傲,以為這個問題沒有人超過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觀點。甚至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報紙上發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來。這種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釣譽之心。
4、切忌想當然地使用文獻:包括弄錯出版時間、引用內容錯誤、頁碼錯誤、作者和譯者錯誤等。這些會導致論文出現嚴重的硬傷。
總結
參考文獻的重要作用在于:一方面,作為證據以給予讀者和編輯信任。在學術論文寫作中,我們固然會非常謹慎地聲明本論文中提及的新觀點或新數據的合理性,但這還不充足,這時,一份完整充實的參考文獻列表會幫助讀者和編輯進行批判性地分析,從而讓其自主界定該論文結論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