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于1989年創辦,全刊信息多卻有條有理,堅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經驗共享的主流平臺,國內刊號為:31-1652/K,創刊多年來受到許多讀者的支持和喜愛。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作者與讀者群體包括國內外文物保護和修復科研人員、傳統工藝研究人員、考古工作者、文物愛好者、科技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和科技管理干部等。
Ⅰ、本刊有權對擬發表的稿件進行修改,如不同意,請來稿時說明。
Ⅱ、文題應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多的、有價值的信息,盡可能省去“……的研究”,“……的觀察”等無特定意義的詞。
Ⅲ、如為基金項目,注明論文產出的資助背景,并注明其項目編號。
Ⅳ、正文包括題目、摘要(中英文)、關鍵詞(中英文)、引言、方法、結果、討論、結論和參考文獻等部分內容。
Ⅴ、注釋是對文中某一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用數字加圓圈標注(如①、②……)置于文末。
學者姓名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吳來明 | 56 | 館藏文物;文物;保存環境;防震;文物保護 |
張秉堅 | 39 | 石質文物;石材;土遺址;生物礦化;文物保護 |
王昌燧 | 36 | 遺址;青銅器;出土;穩定同位素分析;N |
解玉林 | 35 | 文物保存;氮氧化物;微環境;博物館;竹炭 |
熊櫻菲 | 33 | 古陶瓷;化學組成;清代;文獻計量分析;EDXRF |
王麗琴 | 31 | 文物保護;文物;彩繪;彩繪文物;膠料 |
徐方圓 | 28 | 保存環境;博物館;文物保存;微環境;氮氧化物 |
淳慶 | 23 | 木梁;結構性能;鋼筋混凝土結構;榫卯節點;鋼... |
夏寅 | 22 | 土遺址;顏料;鹽害;出土;可溶鹽 |
龔德才 | 21 | 文物保護;文物;出土;文物修復;紙質文物 |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上海博物館 | 257 | 文物;文物保護;出土;博物;博物... |
西北大學 | 119 | 文物;遺址;文物保護;彩繪;出土 |
故宮博物院 | 98 | 文物;抗震;博物;地震;書畫 |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 94 | 文物;文物保護;考古;啟事;征訂... |
北京科技大學 | 85 | 出土;文物;考古;銅器;文物保護 |
北京大學 | 84 | 出土;遺址;青銅;銅器;青銅器 |
敦煌研究院 | 81 | 壁畫;遺址;土遺址;文物;文物保... |
中國科學院 | 79 | 遺址;出土;銅器;青銅;陶器 |
南京博物院 | 68 | 文物;青銅;脫酸;紙張;顏料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64 | 青銅;出土;銅器;青銅器;文物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20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122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53 |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研究課題 |
37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33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
31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 |
23 |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 |
14 | 故宮博物院科研基金 |
11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11 |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18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2012CB720902) |
16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K20B01) |
1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138002) |
11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135050) |
8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0BAK67B12) |
8 | 故宮博物院科研基金(KT2007-4) |
8 | 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17-2009) |
7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K20B03) |
6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0BAK67B15) |
6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K14B05) |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雜志訂閱
發行周期:雙月刊 全年訂價:¥328.00元
發貨說明:每月15日前付款成功,可以下月發貨。每月15日后訂購,下下個月發貨。發貨之前會短信通知,我們將按照起訂時間為您配送雜志,如需修改起訂時間請聯系客服。
我們不是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推薦,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上海市龍吳路1118號,郵編:200231。
該雜志是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收錄在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該雜志是一本具有雙刊號的期刊,該雜志的國內刊號是:31-1652/K,國際刊號是:1005-1538。
該雜志是雙月刊 ,全年訂價¥ 328.00元 ,郵發代號:4-699。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龍吳路1118號,郵編:2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