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方案8篇

時間:2022-11-08 06:34:24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監測方案,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監測方案

篇1

一、監測范圍及地點

(一)蔬菜基地

區轄區內所有蔬菜生產基地,重點監測對象為連片成規模蔬菜生產企業與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基地產品。監測涵蓋全區32個規模高效蔬菜設施基地,具體名單如下:

南蔡:百利農業、天河蔬菜、宇春蔬菜、南苑蔬菜、源卉蔬菜、魯鑫蔬菜、潤華泰蔬菜、泓潤農牧、秀農葡萄、德維高新蔬菜、綠蔬園蔬菜、佩源蔬菜、金弘蔬菜、學斌蔬菜等14個規模設施蔬菜基地。

羅圩:三鼎蔬菜、蓬勃農業、利華農業、潤佳果蔬等4個規模設施蔬菜基地。

埠子:開心農園、富極產業、天潤蔬菜、新欣蔬菜等4個規模設施蔬菜基地。

屠園:陽光蔬菜、植雨果蔬等2個規模蔬菜基地。

陳集:大學生創業園、益民蔬菜等2個規模設施蔬菜基地。

中揚:毛集規模設施蔬菜基地。

倉集:六里棚規模設施蔬菜基地。

鄭樓:瑞鮮規模設施蔬菜基地。

洋北:辣椒、西瓜2個規模設施蔬菜基地。

雙莊:連云山莊規模設施蔬菜基地。

以上各蔬菜基地列為2011年開展產地定點抽檢單位,其產品由區檢測站負責監測。全區其他小規模分散蔬菜基地(包括農村菜園地)由鄉鎮(街道)農服中心負責抽樣監測,結果定期報送區農委。

(二)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

南菜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二、監測種類及數量

(一)監測蔬菜種類

綠葉類、甘藍類、白菜類、豆類為每月必檢種類,所抽樣品屬于以上蔬菜種類不少于60%,每類蔬菜保證2個樣品。如何所抽生產基地沒有以上品種,或者數量不夠,可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可以在瓜類、茄果類、根菜類、蔥蒜類等種類中蔬菜進行選擇性抽檢以補足監測數量。

(二)監測樣品數量

質檢站每月抽檢30個樣品,即生產基地15個樣品,南菜市15個樣品,如因為季節原因當地生產基地蔬菜數量少,可適當減少抽樣數量,但應增加其他抽樣類型的數量。監測的樣品盡可能具有連續性與代表性,使監測結果具有可比性與現實性。各鄉鎮(街道)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根據轄區實際情況買月抽檢10個樣品,即生產基地5個樣品,菜場5個樣品

三、監測項目與方法

(一)監測項目

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

(二)檢測方法及結果判定

統一選用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器PR-3或WT-51開展檢測,每個蔬菜樣品抽取3份,以3次檢測結果都超標判定此類蔬菜產品超標。檢測結果僅供參考,不作為處罰及仲裁依據。

四、監測時間安排

每月上旬10日前深入基地、市場開展現場抽樣檢測,當月下旬公布檢測結果,監測實行月檢月報制,各有關單位將監測結果于每月27日前報區農委。

五、承擔單位及責任

區檢測站負責全區31個規模蔬菜基地、市南菜市蔬菜農產品例行監測工作,匯總分析監測結果,及時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

各鄉鎮(街道)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協助區質檢站做好32個規模蔬菜基地監測工作,負責轄區內已明確為區質檢站監測對象之外的蔬菜生產基地產品例行監測工作與定期報送監測結果信息。

六、有關工作要求

篇2

一、項目總目標

(一)了解醫療機構的醫院消毒與感染控制能力及其變化情況。

(二)評價醫療機構的消毒工作質量,為改進醫院消毒與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據,以降低醫院感染發病率。

(三)了解全市托幼機構消毒質量現況,評價托幼機構消毒效果,發現薄弱環節,進一步提高托幼機構消毒質量和傳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四)了解公共場所、洗滌行業的消毒質量狀況,控制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

二、項目范圍和工作職責

(一)項目范圍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按照《消毒管理辦法》、《年全省消毒與感染控制工作意見》和《年省托幼機構消毒監測方案》以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求,對轄區醫療機構、托幼機構、洗滌行業和公共場所進行消毒監測和督導,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工作職責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具體負責轄區內醫院、公共場所、洗滌行業和托幼機構的消毒監測工作,并按要求將監測資料報送市疾控中心;定期對轄區內監測資料進行分析與評價,及時向市衛生局報告,并向監測單位反饋意見;根據監測結果確定轄區監測薄弱單位和環節,組織開展相關調查研究。并根據各自工作實際制定醫院、托幼機構、洗滌行業、公共場所消毒與感染控制監測方案。

各鄉鎮衛生院要積極配合好市疾控中心對轄區內醫療、托幼機構、洗滌行業、公共場所消毒效果的監測,督促轄區內的醫療機構做好消毒工作。

三、項目工作內容

(一)醫療機構監測內容

1、監測醫院及感染控制科室基本情況

了解醫院名稱和代碼、歸屬關系、等級、醫護人員數、床位數,是否建立醫院消毒管理組織。醫院感染管理科組織結構、主要職責、人員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稱、職務、學歷、在感染

管理科工作年限和參加院感相關培訓的次數)、負責人姓名和聯系方式。

2、去污染的程序

醫院對使用后手術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的程序,包括消毒清洗滅菌、清洗消毒滅菌、清洗消毒和清洗滅菌4種程序,每種去污染程序所占的比例。每半年監測一次。

3、手術室空氣監測

選擇普通手術室兩間,潔凈手術室百級、千級、萬級各一間,無相應級別時可空缺。監測普通手術室沉降菌和醫院潔凈手術室的空氣沉降菌、浮游菌。每半年監測一次。

4、一般物體表面監測

每半年選擇感染性疾病科等醫院感染重點科室3間,現場監測消毒處理前后房間內物體表面細菌總數。

5、醫護人員手的監測

每家醫院選擇5名手術室醫護人員進行外科手消毒后監測,5名感染性疾病科(住院部)醫護人員進行衛生手消毒后監測,每半年監測一次。。

6、口腔科用水監測

每半年選擇口腔科水源水1份、儲水箱水1份、手機噴水5份、沖洗水5份,監測細菌菌落總數。每半年監測一次

7、醫院污水監測

調查醫院污水處理方法中采用的消毒因子種類及強度。監測醫院污水中生物性污染指示物糞大腸菌群數(MPN/L)和腸道致病菌(主要監測沙門氏菌、志賀氏菌)。每半年監測一次。

醫療機構監測上半年監測資料于年7月份、全年消毒質量監測資料于年底前上報市疾控中心。

(二)托幼機構監測項目和要求

1、室內空氣:監測動態和靜態情況下教室、活動室和臥室等場所。

(1)監測項目:細菌菌落總數、溶血性鏈球菌。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每家托幼機構,下同)。

2、工作人員手:重點監測保育員、老師的手衛生。

(1)監測項目:細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溶血性鏈球菌)。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

3、環境物體表面:重點監測活動室、臥室、餐桌、衛生間玩具、水龍頭等環境物體表面。

(1)監測項目:細菌菌落總數、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b-溶血性鏈球菌)。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

4、餐(飲)具:消毒后備用的餐具。

(1)監測項目:大腸菌群、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溶血性鏈球菌、志賀氏菌)。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

5、飲水機水:使用中的飲水機水

(1)監測項目:菌落總數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

6、其他:根據各地實際開展相關項目的監測。

(三)公共場所、洗滌行業監測項目和要求

1、室內空氣:監測動態和靜態情況下工作場所。

(1)監測項目:細菌菌落總數、溶血性鏈球菌。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每家單位,下同)。

2、工作人員手:

(1)監測項目:細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溶血性鏈球菌)。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

3、環境物體表面:重點監測工作環境物體表面。

(1)監測項目:細菌菌落總數、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b-溶血性鏈球菌)。

(2)采樣數量:不少于3份。

篇3

08040111王唯

首先確定河流上游有何污染源及其特征污染物,再者確定該河流屬何種性質,比如景觀用水或者飲用水源等,然后按照國家地表水或污水排放標準規定的項目確定監測方案。監測方案主要應包括下列的幾方面:

(1)基礎資料的調查和收集;

(2)監測斷面和采樣點的設置;

(3)確定采樣時間和頻率;

(4)確定采樣量

為完整評價江河水系的水質,需要設置背景斷面、對照斷面、控制斷面和消減斷面。背景斷面:設在基本未受人類活動影響的河段,對照斷面:為了解流入河段前的水體水質狀況,設在河流進入城市或工業區以前的地方。

控制斷面:為評價監 測河段兩岸污染源對水體水質的影響而設置。具體數目應依據城市的工業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況而定,設在排污口下游與河水基本混勻處。

篇4

一、監測目的

通過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監測,掌握農村環境衛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及動態變化,客觀評價農村環境衛生狀況,為制訂政策措施提供依據和支持。

二、監測內容和方法

(一)監測范圍與對象。項目監測范圍為我縣5個鄉鎮(中心社區)2O個行政村100戶家庭(具體名單見附頁)。按照分層隨機的方法,選擇5個鄉鎮(中心社區),每個鄉鎮(中心社區)4個行政村作為監測點。每個監測點選擇不少于5戶家庭作為監測戶;每個鄉鎮選擇1-2所學校進行環境衛生狀況監測。監測鄉鎮、監測點(行政村)、監測戶的選擇按照經濟水平、地理環境、人口等因素隨機進行選擇,以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二)監測時間。統一在8-9月開展監測工作。

(三)監測內容與方法。通過查閱資料、訪談、現場觀察、實驗室檢測等方法獲得監測數據,并填寫統一調查表格。

1、基本情況:包括收集監測縣、監測點的人口學資料、環境衛生情況、環境衛生管理、村容村貌、居民健康等基礎信自心。

2、垃圾:包括垃圾來源種類、數量、處理方式等情況。

3、污水:包括污水來源、種類、數量、排放方式、處理方式等情況。

4、廁所與糞便無害化狀況:包括農村戶廁類型、使用管理、糞便無害化處理情況。

5、病媒生物:選擇監測戶的廚房內進行鼠類密度和蟑螂密度監測,選擇監測戶住宅周圍環境進行蚊蟲密度監測。

鼠類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鼠類》鼠跡法進行;蠅類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蠅類》成蠅目測法進行;蟑螂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蜚蠊》目測法進行;蚊蟲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蚊蟲》幼蟲容器指數法進行。

6、土壤衛生:包括土壤寄生蟲和重金屬污染等情況。每個監測點采集村中農田土壤1份。采樣時,采集5—20cm深表層土壤,1㎡。范圍內按照5點取樣法采集土壤混合為一個樣品。用于蛔蟲卵檢測的樣品總量不少于50g,用于重金屬檢測的樣品總量為1000g左右。

蛔蟲卵測定方法采用飽和硝酸鹽漂浮去。參照《糞便無害化衛生標準》進行。重金屬測定土壤鉛、鎘含量。鉛、鎘的測定按照《土壤質量鍋、隔的測定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度法》或《土壤質量鉛、隔的測定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其等效方法進行。

三、組織實施

(一)職責分工

縣愛衛辦負責項目組織協調,開展督導檢查、考訂評估,及時總結并將完成情況報省、市愛衛辦。項目縣基本情況調查表由縣愛衛辦完成。

縣疾控中心負責完成監測點基本情況調查表入戶調查表,負責完成土壤樣品的采集、運送以及土壤寄生蟲檢測工作,完成項目工作總結等。

(二)數據錄入上報和審核。監測信息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按照統一錄入軟件進行錄入,對監測數據進行匯總、審核,并完成監測技術報告。

篇5

關鍵詞:水文測驗;方案;設計;應急監測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近年來,由于地震、泥石流或者滑坡等一些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常會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河床、山谷或者河谷,隨之成為蓄水量比較大的一些湖泊,這種湖泊通常被稱之為堰塞湖,因這種堰塞湖的蓄水量較大,其落差也比較大,一旦受到浸溢水體的溶解、沖刷與侵蝕,就會發生崩塌現象,同時其存儲的這些水量就會傾斜而出,形成一種挎壩式洪災,對下游的危害非常嚴重。如何消除或者減少這些危害,判別災害等級與風險,就必須對其進行水文監測。

一、設計原則

文章監測的任務主要如下:在工程排險的前期,了解堰塞湖基本特征,及時收集相關的資料,為研究和制定工程排險方案提供相應的資料信息;在工程排險過程中,從堰塞湖的庫區入流開始施工,對堰塞湖上游水位和庫內水位的變化情況進行全程的監測,以此為施工的組織與調度提供相應的水情依據;在排險泄流過程中,全程監測該地區河流的水情變化情況,為啟動和解決不同級別災害預 提供相應的決策依據。

在設計過程中,水文測驗的應急監測方案應該和應急處置的總體安排相互協調,其觀測采用的設備以及采取的技術手段必須要先進,其監測的方法應該安全、便捷且快速,下面文章就其設計原則進行簡要地介紹:

(一)信息技術方法的及時且準確獲取

堰塞湖的形成是一種突然發生的現象,容易發生變化,要想及時了解和掌握其形成過程以及變化情況,就必須要及時獲取準確的應急監測信息,這樣才可有效分析堰塞湖崩決的風險,制定相應的崩決臨災方案,從而對其進行綜合的治理。

為了確保其具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及時獲得準確的信息技術方式,除了要采取自動采集數據、遙感或者遙測等技術外,同時還應該采取人工數據采集的方法,結合現代信息的傳輸方式。就目前我國水文測驗應急監測實際情況來看,其采用的方法主要還是以自動或者半自動遠距離的監測方式為主。

(二)監測手段安全簡便

在堰塞湖崩塌推積體中,其所含的粘粒相對比較少,主要是由巨石、碎石和塊石所組成,其透水性比較好, 若采取常規檢測方式,需人員到現場進行冒險作業,存在著比較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在監測方案設計過程中,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內容:第一,安全第一,把安全放在首位。第二,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采取簡便的手段,充分考慮其操作的安全性與簡便性,確保監測工作人員和被監測點之間具有足夠的安全距離,縮短監測人員在危險地帶所停留的時間。為了監測到所需的數據和確保監測人員的安全,可采用遠距離遙測的監測方式。第三,基于其技術的先進性,還應確保其技術的可操作性,加強不同監測方式之間的驗證和比較,從而確保資料的可靠性與準確性。第四,在監測過程中,所采用的技術裝備必須要和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進步程度相同步。

(三)監測信息應可構成完整的體系

由于水文監測區域的地質情況較為復雜,其安全不能得以保障,因此對其監測信息應該力求精簡,只需滿足堰塞湖信息的需求即可。簡而言之就是其監測必須要有目的性和有針對性,不可盲目進行監測,確保其監測的信息可構成一個必需且完整的體系。

二、應急監測方案的具體設計

(一)技術方法

由于堰塞湖的測驗條件較為惡劣,采取常規的監測手段無法滿足其監測的需求,因此必須要采用新儀器、新技術以及新方法,這樣才可收集到所需的水文信息。

1.現場的勘察

第一,地形的測量。其測量重要包括陸上地形和水下地形,計算堰塞湖前水面至壩頂的高度、堰塞湖的回水長度、平均水深以及水面的平均寬度等。

第二,測量斷面。調查堰塞湖上游區域和下游區域的實際情況,測量上下游河段較為典型的斷面,掌握臨近河段區域的具體情況,以此為監測站點的設置提供相應的資料。

第三,監測流量和流速。實測溢流口的深度與寬度,及時掌握堰塞湖進出流量,同時還要進行水位與需水量的測量。此外,在堰塞湖的區域內,還應該采集相應的泥沙樣本,對其物質組成進行分析。

2.定點監測

在堰塞湖的上游區域、壩體區域以及下游區域各自設置相應的水文站網,采取定點監測方式,進行動態的水文監測,收集相關的監測信息,掌握這些區域的水位變化情況。通常情況下,應急監測站點均設置于峽谷地段,其生活條件和交通條件均不是很好,監測人員很難駐站進行監測,針對這一問題,其水文監測方式可采取遙測或者巡測的方式。另外,影響堰塞湖發生變化的關鍵位置為堰塞湖的上游、中游以及下游,因此在這些地方應設置相應的動態監視影像,全程動態監視其水文變化情況、地形地貌變化情況以及溢流狀況等。

(二)監測手段

第一,地表地形。由于堰塞湖的形成較為突然,再加上其水流不斷作用,隨時都可能發生潰壩。因此,在監測中,在確保人和測點之間的安全距離足夠的條件下,可采用免棱鏡全站儀與GIS系統來測量地表地形。

第二,滑坡體積。按照滑坡體下游兩岸實際地形,測量河底寬與坡比,按照露出水面的部分坡比來推算滑坡體迎水面地形數據,其背水面地形數據可通過實測得到, 最后利用GIS軟件將滑坡體的體積計算出來。

第三,在設計水文測驗應急監測方案時,還應注意其采用的主要技術設備,除了計算機與回深儀等一些常用的技術裝備以外,同時還應該采用升學多普勒流速儀、免棱鏡全站儀、GPS以及手持式的雷達電波流速儀等。

第四,水位的監測可通過壓力水位計與雷達水位計來執行,雨量的采集則用翻斗式的雨量計,這些信息的采集均應該用自動遙測。此外,數據的傳輸可利用公共網絡或者專用網絡來實施,分析處理并存貯這些采集的數據,及時將這些數據傳輸給相關的災害處理部門。

(三)信息的匯集和處理

在堰塞湖的處置指揮中心,應該建立兩個以上的地面水文測驗應急監測信息接收的處理中心,利用衛星通訊或者GPS來接收其監測信息,通過計算機網絡來接收視頻監視的數據,分析處理接收到的監測信息與視頻監視數據,分析崩塌推積體和山體的穩定性以及其發展趨勢,分析堰塞發生崩決所造成的影響,制定應急處置方案等,以此為具體處理堰塞湖所采取的措施提供相應的信息支撐。

(四)質量和安全的管理

在監測過程中,還應注意其質量的管理和安全的管理,其質量管理可采取“三檢制”,在作業過程中,加大對現場的檢查,抽檢作業過程,從而確保其監測成果質量。在安全管理過程中,首先應該制定詳實的安全保障措施,加大安全教育的宣傳,加強對生產過程的控制,確保監測人員的安全。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水文測驗應急監測工作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設計水文測驗應急監測方案,不僅可為災害的處理提供相應的資料,同時還能為以后的監測工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孝軍.堰塞湖水文應急監測方案的設計[J].水利水文自動化,2010,(1):1-5.

[2] 王雄世.突發性水污染事件中應急監測探討[J].水文,2009,29(6):84-86.

[3] 牛最榮.建設水文應急監測隊伍提高水文應急監測能力——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水文應急監測思考[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0,46(12):8-9,14.

[4] 劉偉,王吉星,王少華等.水文浮標站應急監測裝置設計與開發[J].水利信息化,2013,(2):29-32.

篇6

關鍵詞:基坑,變形監測,水平位移監測,沉降觀測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地下工程和超高層建筑物越來越多,各種深基坑開挖的深度和規模也越來越大。國內因地下工程或挖掘深基坑而造成的塌陷事件屢見不鮮。為加強對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監測,實現地下工程和深基坑監測工作的動態管理,保障工程施工安全,降低工程的造價,在深基坑施工中的變形監測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一)基坑變形監測的內容:

基坑開挖施工的基本特點是先變形,后支撐。在進行基坑開挖及支護施工過程中,每個分步開挖的空間幾何尺寸和開挖部分的無支撐暴露時間,都與圍護結構、土移等存在較強的相關性。這就是基坑開挖中經常運用的時空效應規律,做好監測工作可以可靠而合理地利用土體自身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控制土移的潛力,從而達到保護環境、最大限度保護相關方面利益的目的。

根據本工程的要求、周圍環境、基坑本身的特點及相關工程的經驗,按照安全、經濟、合理的原則,測點布置主要選擇在3倍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布點,擬設置的監測項目如下:

1、基坑頂部水平、垂直位移監測

2、支護結構水平、垂直位移監測

3、深層水平位移

4、管網變形監測

5、道路變形監測

6、建筑物沉降監測

7、錨桿拉力監測

(二)基坑變形監測方法:

1.監測點的布設

(1)基坑頂部水平和垂直位移監測點

基坑頂部豎向位移監測點和水平位移監測點可共用一個標志,也可分別布設。監測點應沿基坑周邊布置,周邊中部、陽角處應布置監測點;監測點水平間距不宜超過20m。測點利用長8公分帶帽鋼釘直接布置在新澆筑的圍護墻頂部,并測得穩定的初始值。本項目擬布設垂直和水平位移監測點各16個,編號PD1~PD16。

(2)支護結構水平、豎向位移監測點

支護結構豎向位移監測點和水平位移監測點可共用一個標志,也可分別布設。監測點應沿布設在支護結構中部、陽角處;監測點水平間距不宜超過20m。測點利用長8公分帶帽鋼釘直接布置在新澆筑的支護結構上,并測得穩定的初始值。本項目擬布設垂直和水平位移監測點各8個,編號Z1~Z8。

(3)深層水平位移監測點

根據《基坑支護方案》的要求,本工程共布設深層水平位移監測點6點,編號S1-S6。

(4) 周邊建筑物沉降監測點

周邊建筑物沉降監測點埋設于周邊建筑物上,采用植入鑄鐵標志方式。本項目擬布設監測點40點,編號CJ1~CJ40。

2.監測初始值測定

測量基準點在施工前埋設,經觀測確定其已穩定時方才投入使用。穩定標準為間隔一周的兩次觀測值不超過2倍觀測點精度。基準點布設3個,并設在施工影響范圍外。監測期間定期聯測以檢驗其穩定性。并采用有效保護措施,保證其在整個監測期間的正常使用。

為取得基準數據,各觀測點在施工前,隨施工進度及時設置,并及時測得初始值,觀測監測初始值測定次數不少于2次,直至穩定后作為動態觀測的初始測值。

3.監測點垂直位移測量

按建筑變形測量規范二級水準測量規范要求,歷次沉降變形監測是通過工作基點間聯測一條水準閉合或附合線路,由線路的工作點來測量各監測點的高程,某監測點本次高程減前次高程的差值為本次垂直位移,本次高程減初始高程的差值為累計垂直位移。

4.監測點水平位移測量

水平位移監測方法原理如圖所示。在受施工影響較小的場地處埋設工作基點A、B、O,并使OA和OB分別大致平行于基坑的兩邊(對于基坑外形不規則的情況,使OA和OB分別與基坑主要邊長大致平行/垂直即可)。設O點自由坐標為(1000,1000),并設OA為X軸反向。在O點設工作基點,并擺設全站儀,測量B點坐標作為檢核。在待測點上安裝反射棱鏡,使用OA作為基線,使用全站儀的坐標測量模式直接測定各變形監測點位的坐標,并與初始值對比,作為該變形監測點的水平位移量,精度為1mm。

5.深層水平位移監測

(三)基坑變形監測周期:

1.監測周期

本方案基坑監測從圍護結構施工開始,至基坑側壁回填土完工結束,預計監測工期約為4個月。

2.監測頻率

本工程基坑監測等級為一級,根據《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要求,并結合本地區其他類似工程的經驗,監測頻率擬遵從如下規定:

(1)開挖深度小于5m時,1次/2d;

(2)開挖深度在5-10m時,1次/1d;

(3)開挖深度大于10m時,2次/d;

(4)當墊層、底板防水施工完成后7天內,所有測量項目均為1次/2d;

(5)當墊層、底板防水施工完成后7-14天,所有測量項目均為1次/3d;

(6)當墊層、底板防水施工完成后14-28天內,所有測量項目均為1次/5d;

(7)當墊層、底板防水施工完成28天后,所有測量項目均為1次/10d;

(8)監測值相對穩定時,可適當降低監測頻率;

(9)監測數據有突變時,應增加監測頻率,甚至連續觀測;

(10)各監測項目的開展、監測范圍的擴展,隨基坑施工進度不斷推進;

(11)基坑側壁回填土完工,監測工作結束。

(四)異常情況下的監測措施

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加強監測,提高監測頻率,并及時向委托方及相關單位報告監測結果:

1、監測數據達到報警值;

2、監測數據連續3天超過報警值的一半;

3、監測數據變化量較大或者速率加快;

4、基坑及周邊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市政管道出現泄漏;

5、支護結構出現開裂;

6、周邊地面出現突然較大沉降或嚴重開裂;

7、基坑底部、坡體或支護結構出現管涌、滲漏或流砂等現象;

8、基坑工程發生事故后重新組織施工;

9、出現其他影響基坑及周邊環境安全的異常情況;

10、當有危險事故征兆時,應實時跟蹤監測。

(四)監測數據處理及信息反饋

在現場設立微機數據處理系統,進行實時處理。每次觀察數據經檢查無誤后送入微機,經過專用軟件處理,自動生成報表。監測成果當天提交給業主、監理、施工單位及其它有關方面。

現場監測工程師分析當天監測數據及累計數據的變化規律,并經項目負責人審核無誤后當天提交。如果監測結果超過設計的警戒值應立即向建設方、總包方、監理方發出警報,提請有關部門關注,以便及時決策并采取措施。同時根據相關單位要求提供監測階段報告,并附帶變化曲線匯總圖;監測工程結束后一個月內提供監測總結報告。

參考文獻:

[1]吳志連 淺談對基坑變形監測 科技信息 2010(22)

[2]岳建平,田林亞等 變形監測技術與應用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10年6月1日)

篇7

關鍵詞:典型年 寬深比 垂線流速分布形式參數 流量監測方案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Flow Monitoring Scheme

by Velocity Instrument Method

LI Wei-hua

(Tangqi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of

Hebei Province,Hebei,Tangshan 063000)

Abstract: Determination of flow monitoring scheme is the necessary basic work for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discharge measurement in hydrometric station specification and the main technical provisions for making survey station project description related to hydrologic part. Determining reasonable flow monitoring scheme can assure single time flow test precision.It can ensure that the single time flow test measurement error is no more than permissible error.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frequency calculation runoff for ages, by dates of measured flow and measured water level test results in Yakou Hydrologic Station in 1984 to 2007 year. It obtains corresponding typical years, abundance、level and low water year, and then acquires corresponding water levels. On that basis we can ensure the flow monitoring scheme in tall、level and low water by breadth depth ratio and generalized vertic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form parameters in sections.

Keywords: typical year; breadth depth ratio; vertic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form parameters; flow monitoring scheme.

0引言

流量監測方案是指測站在日常水文測驗中,依據高、中、低水分級控制次洪水流量過程的監測技術手段。采用流量監測方案測得的與某一水位級對應的瞬時流量,可消除因水位漲落變化急劇而導致的較大流量測驗誤差。因此對于我省山溪性河流的水文測站,制定流量監測方案尤為重要。下面以崖口水文站為例,僅對流速議法流量監測方案的分析和確定進行介紹。

1 崖口站概況

1.1設站情況

崖口水文站始建于1953年,原唐山專署水利局設立。1963年歸屬河北省水利廳。地處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火石營鎮柴家灣子村,地理位置為東經118°17′00″, 北緯40°02′50″。位于潮白薊運河流域薊運河水系還鄉河上游,集水面積199km2,設站高程為假定基面高程。測站管理類別為省級一般站,測站級別為小河站,流量測驗精度為三類精度水文站。

1.2河流及流域情況

還鄉河古稱更水,又名巨梁河。發源于遷西縣新集鎮以南泉莊村。流經夾河、新莊子,在唐山市豐潤區柴家灣子村以上納入小草河,1984年在小草河上游建成跨流域引水工程(引灤入還)渠道入口。測站下游河道納入牽馬嶺溝,五鳳頭納鐵廠小河,在偏峪進入邱莊水庫。水庫以下在七樹莊納沙河,往下進入玉田境內,于蠻子營東北納沙流河,在北單莊東北流入寧河縣境。東南流經李茂莊、張鳳莊、于富利村南注入津唐運河,經閻莊匯注薊運河。還鄉河全長約200km,流域面積1386 km2。主河道長15km,河道縱坡5‰,流域平均寬度10km。流域上游植被一般,洪水時暴漲暴落,屬于山溪性河流。

1.3測驗河段及斷面情況

測驗河段順直達300m,梯形河槽,兩岸為石砌護坡。中高水時主槽寬分別為37m和47m。河床質為沙卵石,沖淤變化不大。引灤入還渠口置基上250m,與主河道右岸相接。基下110m處建有水泥橋一座。下游約500m左岸有牽馬嶺溝水流匯入。基下測驗河段固有天然形成的彎道控制,因此水位~流量關系穩定,符合單一曲線法整編定線精度要求[1],則該站歷年均采用單一曲線法進行水文資料整編。

1.4測驗設施情況

流量測驗設施為電動單纜懸桿吊箱,1964年建成,位于基本水尺斷面。左右岸主索跨度262m。設計最大測洪能力1500m3/s,實測最大流速3.41m/s, 最大水深4.67m,最大流量882m3/s,該站流速測驗常年采用流速儀法;水位觀測設施為直立木質水尺,人工觀測水位,實測最高水位85.69m。

2 流速儀法流量監測方案分析與確定[2]

2.1水位級劃分分析計算

水位級劃分分析方法采用典型年法,分析資料系列采用該站1984年到2007年計24年的實測流量和水位資料,據此進行水位級劃分。

2.1.1 統計計算汛期1984年至2007年(6~9月)徑流量,并進行頻率計算,計算成果見表1。

根據頻率設計成果,分別選取與頻率10%、50%、90%對應的汛期徑流量的相應年份1993、2003、1987年,作為豐、平、枯水典型年。

2.1.2利用上述分析方法分別統計豐、平、枯三個典型年的汛期(6~9月)逐日平均水位,然后進行頻率計算。分別選取與頻率10%、50%、90%相對應的水位 81.40m、80.50m、80.30m作為高、中、低水位。依據高、中、低水位,該站水情特征劃分如下4個時期:

高水期 ≥81.40m>中水期≥80.50m>低水期≥80.30m>枯水期。

2.1.3水位分級合理性分析

統計三個典型年各水位期(高、中、低、枯水)出現的天數,統計結果為豐水年1993年高水期天數24天,平水2003年中水期65天,枯水1987年枯水期214天。其中豐水年高水期占近一個月左右,枯水期一個半月左右,其余時間為中、低水;平水年全年大部分時間為中、低水;枯水年沒有出現高水,全年1/3的時間為中、低水,2/3時間為枯水,這反映了我省山區河流水量年際變化大,年內高水期短,中、低水期長的特點,所以水位分級是合理的。

2.2寬深比分析計算

根據該站在基本水尺斷面實測的高、中、低水各次流量,統計相應的水面寬( )、平均水水深( ),然后建立寬深比( ~ )關系圖,見圖2。

圖2基本水尺斷面 ~ 關系圖

經分析計算得出各水位期 參數值,高水期 為:23.2~200;中水期 為:37.5~72;低水期 為:72~140。

2.3斷面概化垂線流速分布形式參數 分析計算

根據該站高、中、低水次流量均在基本水尺斷面施測,故此分別計算基本水尺斷面高水期、中水期和低水期斷面平均流速。

2.3.1高水期 關系計算

統計1993、1994年基本水尺斷面一點法實測次流量相應水位(81.40~85.70m)和斷面平均流速,見表2。

經統計計算得出實測斷面平均流速均值 =1.30 m/s,據此數據查《河流流量測驗規范》附表4.5, =0.153。

2.3.2中水期 關系計算

采用上述關系計算方法,統計1993、2003年基本水尺斷面一點法實測次流量相應水位(80.50~81.40m)和斷面平均流速。計算得出實測斷面平均流速均值 =0.69m/s,據此數據查《河流流量測驗規范》附表4.5, =0.184。

2.3.3低水期 關系計算

統計1987、2007年基本水尺斷面一點法實測次流量相應水位(80.30~80.50m)和斷面平均流速。計算得出實測斷面平均流速均值 =0.23m/s,據此數據查《河流流量測驗規范》附表4.5, =0.196。

2.4測流方案的確定

2.4.1高水期

據高水期寬深比23.2≤ ≤200 和斷面概化垂線流速分布形式參數 =0.153,查《河流流量測驗規范》附表4.11-1,選定高水期流量監測方案為:m=10,P=1,t=60,其單次流量的總隨機不確定度X′Q=4.6,系統誤差UQ=-0.8。

2.4.2中水期

據中水期寬深比37.5≤ ≤72 和斷面概化垂線流速分布形式參數 =0.184,查《河流流量測驗規范》附表4.11-3,選定中水期流量監測方案為:m=10,P=1,t=60,其單次流量的總隨機不確定度X′Q=6.1,系統誤差UQ=-2.5。

2.4.3低水期

據低水期寬深比72≤ ≤140 和斷面概化垂線流速分布形式參數 =0.196,查《河流流量測驗規范》附表4.11-6,選定低水期流量監測方案為:m=10,P=1,t=60,其單次流量的總隨機不確定度X′Q=7.7,系統誤差UQ=-3.0。

3結論

篇8

關鍵詞: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監測;應急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frequ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mergency requirements, our staff have to speed up the emergency ability.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by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emergency monitoring and on-site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ccurs, briefly describes the emergency monitoring points in the face of the sudd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opinion, for reference.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emergency monitor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X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1、事件回顧及案例分析

1.1 突發事件起因

大沙河起源于山西省,途徑保定阜平縣城,終點為河北省的王快水庫,主流全長227 公里,流域內均為山區,河流沿線有多條國道和省道貫穿,來往運輸原煤、石油化工產品的重型車輛密集,2006 年至2010 年間就曾發生過多起由于交通事故導致運輸品泄漏從而污染河流事件。其中2006 年和2009 年的兩次煤焦油泄漏事件最為典型,曾一度對下游飲用水源地造成嚴重威脅。

2009 年6 月20 日7 時40 分,一輛裝有34 噸煤焦油的罐車運輸途中,在山西省靈丘縣108 國道獨峪鄉木須臺村大東灣處發生側翻,部分煤焦油泄入三樓河中(大沙河支流)。事發地點距離保定市阜平縣界約10km。

1.2 應急監測啟動程序

2009 年事故發生后,山西省靈丘縣政府將情況向河北省阜平縣政府進行了通報。阜平縣政府接報后,立即啟動了應急程序:首先派出環保監察人員沿沙河向上游查看,掌握污染情況及發展態勢,同時要求縣環保監測站進入備戰狀態,對監測儀器、化學試劑等進行檢查和準備,另一方面報告市級政府及市級環保部門。市環保局接報后立即起動應急預案:由副局長組織帶領監察部門人員立即趕赴現場成立應急監測指揮中心,監測部門由總工和監測技術人員組成應急監測小組,與縣級環保監測站電話溝通,第一時間指導應急監測的準備工作,同時與應急監測指揮中心聯系。根據掌握的污染情況,討論制定最佳應急監測方案及污染控制措施。

1.3 應急監測方案及應急監測的開展

由應急監測指揮中心反饋的信息分析:由于事發現場與保定阜平縣交界處約10km,距阜平縣城約90km,距離較遠,泄漏物較少,并且事發后及時對事故現場污染物進行了控制,再加之上游河段的流量較小,因此未發現大量污染物進入保定阜平縣境內。根據第一時間采集的水質樣品監測結果制定了第一監測方案,如下表。

應急監測盡可能以最少的斷面(點)獲取足夠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時須考慮采樣的可行性和方便性。吳王口是保定境內距離事發點最近的上游斷面,砂窩、阜平大橋均為國控常規監測斷面,在當時發生交通事故,上游路段車輛擁堵無法及時到達事發點進行采樣的情況下,以這三個斷面作為目前監測重點對了解保定市入境水質,阜平縣城飲水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于泄漏物為煤焦油,揮發酚為特征污染物之一,高錳酸鹽指數是反應水質有機物污染的重要指標,故確定監測項目為揮發酚和高錳酸鹽指數。監測分析方法分別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和酸性高錳酸鉀法[4],以上方法均為國標和行標,方法準確可靠。監測頻次為一天四次,根據監測結果隨時實施相應污染控制措施。

事發后24 小時內報出第一組監測數據。揮發酚均未檢出,高錳酸鹽指數達到河北省水環境功能區劃標準要求《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至21日早6時保定境內水體尚未受到污染。

在確定控制段面水質未受到污染的情況下首要任務為掌握目前污染帶前鋒位置,故制定第二階段監測方案,將監測重點向上游接近事故點方向轉移,如下表

確定的五個斷面為獨峪鄉木須臺村大東灣(事故發生點下游0.2km)、三樓(事故發生點下游1.5km)、牛幫口電站(事故發生點下游5km)、花塔(事故發生點下游7km)、不老臺(事故發生點下游10km,入保定斷面)、吳王口(事故發生點下游15km)。監測頻次為每兩小時一次,以重點掌握污染程度及污染帶移動速度。

在未發現嚴重污染的情況下仍采用高錳酸鹽指數、揮發酚監測因子。21 日18 時報出的監測結果顯示山西境內主要斷面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并且保定市入境斷面“不老臺”點位主要污染物揮發酚濃度也超標,下游斷面“吳王口”未檢出。確定了污染帶前鋒已進入保定市境內,到達不老臺斷面。

針對目前掌握的水體受污染程度及污染帶移動速度,為了全面了解阜平縣城下游水體情況,確保下游飲用水源地安全,制定了第三步監測方案,將監測斷面擴延至阜平縣下游直至王快水庫入庫口。監測斷面詳見下圖。

21 日夜至22 日凌晨5 時30 分監測數據顯示“阜平大橋”以上“不老臺”、“砂窩”、“百畝臺”、“大柳樹”斷面揮發酚均有檢出并超標。阜平大橋及下游斷面均未檢出。高錳酸鹽指數均達標。根據數據判斷:污染帶已到達阜平縣城上游約10km 的大柳樹斷面,阜平縣城境內水質尚未受到污染,但已面臨危險,當前監測重點應放在阜平大橋及下游各斷面,因此將阜平大橋斷面作為重點監測斷面以外,加大了下游斷面的監測頻次,監測頻次定為每天4 次。同時對上游及山西境內點位降低監測頻次以提高工作效率。

圖1 阜平沙河應急監測點位布設示意圖

22 日早6 時至下午14 時,連續12 小時監測結果顯示阜平大橋及下游斷面揮發酚均未檢出,高錳酸鹽指數達標,上游斷面揮發酚仍有檢出,高錳酸鹽指數均達標。揮發酚、高錳酸鹽指數濃度與前一天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水質明顯好轉。到22 日下午16 時,由于下游斷面均無檢出,且上游斷面污染物濃度出現下降趨勢的情況下,進一步調整監測方案,將監測斷面定為:“不老臺”、“大柳樹”、“阜平大橋”和“王快水庫五丈灣”,將入境斷面、縣城控制斷面及王快水庫控制斷面作為監測的重點,監測頻次定為每天1 次,并針對突況決定若出現超標將頻次提高至每天4 次。到24 日中午12 時,監測數據顯示4 個斷面主要污染物揮發酚均未檢出,高錳酸鹽指數均達標。

1.4 應急監測終止

24 日晚間,在連續48 小時監測數據顯示水質達到環境功能區劃標準,且上游事故點處理完畢情況下,2009 年6 月山西靈丘縣煤焦油污染大沙河事件應急監測程序終止。

2、經驗總結

2.1 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監測方案

對于河流污染應急監測來說,最重要的是快速準確的掌握河流受污染程度及變化趨勢以便為管理者決策提供準確信息,從而采取相應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污染危害。所以確定監測方案時既要符合監測規范,又要考慮可操作性和時效性,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監測方案。

2009 年大沙河應急監測時為了第一時間掌握河流水質情況,首先確定了吳王口、砂窩、阜平大橋三個斷面,在確認主要控制斷面沒有發現異常的情況下,再對上游較遠的事發點及其他上游斷面進行監測。當發現污染物前鋒到達位置及掌握水體受污染程度后,及時對下游水體進行了全面監測。2006 年污染嚴重揮發酚最高濃度達3.02 毫克/ 升,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三類標準限值600 倍,監測斷面的布設以捕捉污染帶前鋒抵達時間、峰值及出現時間、尾部通過時間為監控重點,故監測斷面和頻次也進行了多次的調整。

2009 年污染程度較輕,僅采用高錳酸鹽指數和揮發酚作為監測因子,2006 年監測初始為了及時掌握情況僅測定高錳酸鹽指數和揮發酚,情況穩定后對方案進行調整增加了多環芳烴、苯系物和石油類的監測,以全面掌握污染情況。2009 年僅對地表水進行監測,2006 年由于大量煤焦油泄漏河中,河水嚴重污染,監測后期事態得到控制后,將監測方案調整,對受污染河流周邊村的地下水和事故現場土壤進行了采樣監測。

提高監測人員對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能力,及時調整監測方案,既保證了對控制斷面水質的及時有效控制,也有利于對整個水體情況的全面掌握。同時在水質穩定情況下及時制定應急監測終止計劃,并報上級部門批準后及時實施。

2.2 根據污染程度采取相應污染控制措施,抓主要矛盾,突出重點

2006年與2009年兩次環境污染程度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工作重點不同。2006年事件發生后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大量污染物向下游漂移,造成大范圍污染,這種情況下工作重點在于防止污染物的繼續擴散,故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污染控制方面,包括筑壩攔截、建臨時收集池進行引流,鋪設活性炭吸附等各項措施,最終污染得到控制。2009 年事件發生后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由于泄漏量較小,河流流量小,在事發點采用了圍擋的方法進行封堵,簡單易行,避免了大范圍污染,減少了經濟損失。污染物沒有大范圍擴散,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對監測斷面的觀測、樣品采集和樣品分析方面,采樣人員增加,做到所有斷面同時采樣,及時分析,為數據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2.3 及時上報數據

應急監測過程要對數據及時整理上報管理部門。數據是決策的有力支持,只有及時準確的監測數據才能為正確有效的應急處置提供實施依據。監測數據及時公開透明對解除多方顧慮,避免造成恐慌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寧,邊歸國.我國環境應急監測車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國環境監測.2007,23(6)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欧美亚洲 | 亚洲中文字幕有码 | 偷偷做久久久久网 | 中文字幕亚亚洲码在线 | 亚洲欧洲精品污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