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8 14:20:0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英文科技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科技;數據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8-0000-02
一、引言
目前在大學中,專業英語課程開設已經相對普遍,但課程設置一般將專業詞匯,語法,專業文獻閱讀與寫作并重,這樣英文科技論文寫作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課時或者更少,相對得到較少的重視,單獨開設英文科技論文寫作的院校更是寥寥無幾。然而在本科高年級及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對畢業論文及期刊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科技論文寫作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意義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二、科技論文寫作的教學內容
英文的科技論文寫作是以科技詞匯,語法,熟練閱讀方法為基礎的,屬于專業英語課程中高級的內容,所以學習科技論文寫作,必須是在整個英語能力提高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科技論文寫作的專項內容之前,基本的英語能力應該首先打扎實。
(一)科技論文寫作的概要
科技論文寫作是科研工作者的必修課,科學研究工作中,溝通主要是靠科技論文,所以科研人員學術水平的衡量標準在很大程度上是他論文的發表情況。科技論文不能不得到重視,科技論文不像其它文章的寫作,不需要過多修飾,只需要嚴謹和清晰,要簡潔無累述。
從古時起,人類便通過各種文字符號作為溝通的主要手段,這便成為科學與文明的主要傳載者,也是科技論文發展的前身。當今,科技論文寫作即是以規范的形式,通過規范的審核及流程,正規發表在期刊上的過程。所謂正規發表即是,有可以被評估的原始資料,可以被重復的實驗過程,可以被評估的推導過程。
科技論文的目的是溝通,所以科技論文必須是讓讀者可以清晰的感知到要表達的內容,所以無論從表達方法還是組織方式上,都必須是標準清晰的。
(二)科技論文各項內容的寫作要點
科技論文寫作應該分為:標題,摘要,引言,正文,結論,討論和參考文獻幾大部分。
科技論文的標題位于第一行正中,不用加標點,常用動名詞的短語代替完整的句子。如有要加副標題,用冒號隔開。作者的姓名和地址寫在標題的正下方,中國人的姓名和地名均按照漢語排序用漢語拼寫書寫即可。
摘要是全文的高度概括,使讀者可以通過它迅速了解全文。摘要一般要包括論文的主要論點,要說明論文的資料來源或者研究方法和過程,要陳述研究的結論以及意義。摘要所用時態為一般現在時或者一般過去時,在陳述一般規律和給予的建議時用一般現在時,在陳述過去所做的研究和實驗時,用一般過去時(這在整個論文寫作中都是時態使用的原則)。
引言是引出研究內容的陳述。引言一般從本論文論點的研究歷史開始敘述,講述本文所屬學術領域的研究背景,研究的近況,從而引出本研究分支和本論文的研究點。引言的內容由廣泛到具體,逐步引導,讓讀者不必再參考相關文獻就可了解本文的研究內容的來龍去脈。
引言之后就是正文,正文要詳細的寫出本文研究內容所使用的原始數據,原始資料以及研究的方法。正文要充分詳細的給出所有使用的原始資料及數據,正規實驗過程和研究方法的敘述,要可以使得讀者通過你的描述還原推導過程,重復實驗。正文要足夠詳細和具體,是整個論文篇幅最大的部分。
結論是整個文章的核心部分。結論必須是由正文所給出的原始資料和數據,用正文所描述的研究方法進行推導和實驗引出的。所以結論部分應該包括兩個部分,第一要描述得出此結論的直接推導方法或者最終的成熟的實驗方法,第二要將得出結論用到的所有數據表達清楚,如果使用的數據不多,可以直接列舉在文章中,如果需要大量數據,則需要使用圖表的方法進行表達。
結論之后應該是討論部分,討論部分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從你的原始數據資料和推導方法中,仔細分析它們和結論之間的關系。
第二,指出所有疑點。包括缺失的數據以及不確定的方法等。
第三,指出所有不一致的地方。
第四,指出你研究方法的缺點和不足。
第五,給出以上四點的一個總結。
文章的最后部分是參考資料。參考資料的寫法應該包括標號,引自的文獻,作者,出版或者發表日期等,具體格式一般如下,但是也要根據期刊的要求有所調整。如:
[1] Geem Z.W., Kim J.H., Loganathan G.V.. A new heuris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 harmony search. Simulation, 2001,76(2): 60-68.
(三)科技論文中的圖表表示方法
科技論文中的圖表分為,表格,圖和照片。表格主要用于表示大量精確的數據,不是所有數據都要以表格的形式表述出來,如果數據量較少,或者可以用文字表達清楚的,都可以寫在文章中。圖是圖形化的表格,圖和表格一樣,都是用于表達數據的,但是圖能更加直觀的顯示出數據的變化,如果所表達的數據變化可以提供較好的效果,就可以選擇用圖來表達,如果僅僅是大量數據,選擇表格比較合適。照片是真實的實驗現象或者原始資料的呈現,能給予有力的證據。但是選擇照片要注意,要選用同類型中最典型的,最能反映效果的,還要注意印刷出來照片的效果是不是滿意。
無論圖,表格還是照片,都需要有標號和名稱,還必須在正文中對此加以一定的解釋。
(四)科技論文的發表事宜
科技論文只有在發表之后才能算是真正完成,所以科技論文在按照以上內容撰寫完成之后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發表。在國際雜志上不僅僅代表了作者的較高水平,更能促進學術的交流和研究工作的發展。國際專業性刊物主要分為期刊(Journal),學報(Actta),公報(Bulletin),快報(Rapid Communications),評論性刊物(Review),論文集(Proceedings)等。
在投稿之前,要選擇合適的刊物,如果選錯刊物,可能會影響的層次甚至被拒稿。選擇刊物時,要反復了解刊物的相關信息,包括刊物的名稱,種類,刊物的性質,水平,出版周期,通訊地址等等。只有充分了解了相關領域的刊物,才能正確投稿。獲取刊物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可以通過專門提供各個刊物簡明信息的相關書籍進行查閱,也可以直接通過刊物本身獲得,在互聯網發展甚是普及的今天,在網上查詢也是很好的方法。
選定刊物之后,就可以投寄論文,在收到刊物的收稿涵后,經過相關專家及編輯人員審稿之后,就可以確定是否可以發表。但是,通常還要根據每個刊物的具體要求進行修改才能正式發表。在投稿過程中,投稿信也十分重要,一封禮貌得體的投稿信可以幫助你的,所以在投稿信中,一定要注意英文信件的格式和禮貌用語。
三、英文科技論文寫作的教學方法
以上所述是英文科技論文各個部分相關內容的撰寫以及注意事項,其實科技論文是進行學術交流的主要方式,在信息越發國際化的當今,科技論文的各部分內容也相對規范和標準了,所以,以上內容對于用中文或其它語言撰寫的科技論文,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對于學生來講,除了要了解以上內容外,要想撰寫出專業高水平的英文科技論文,還需要一些其他的相關學習,以下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體會和方法,希望對于相關教師有幫助。
(一)化整為零教學
如果想針對性的對英文科技論文寫作進行教學,比較有效果的方法即把科技論文的各個部分拆開分別進行教學并且練習。比如,在摘要部分的教學,可以先講解摘要的內容,摘要的長度,摘要的分類,然后講解摘要的時態,總結各種表達常用的相關句式。然后通過讓學生閱讀優秀摘要來加深印象,最后,讓學生自己撰寫一定數量的摘要進行鞏固。如果對于科技論文的各項內容都扎實的掌握,學生的科技論文寫作會更加標準,進步也會更快。
(二)用寫作集成英語能力
很多學生科技論文的寫作內容和寫作技巧都了解,但是仍然無法寫出滿意的文章,有很大的一個原因是英文基礎不夠扎實,其實英文科技論文的寫作離不開英語的學習,英語表達能力好的同學對于科技論文的寫作掌握起來更得心應手,所以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在各個部分的教學過程中,也應該適當練習和提高學生的英語專業詞匯,語法,長句的閱讀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的更快,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強調學生對寫作的重視
因為科技論文寫作大部分是理工科學生,所以對于寫作往往比較欠缺,甚至有的同學不夠重視。這使得學生對于此門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不夠,從而影響了知識的掌握。所以在課堂中,教師要首先以身作則,說明科技論文寫作和其他種類寫作不同。首先,寫作目的不同:文學性寫作的目的是感染讀者,陶冶情操,而科技論文寫作是用于學術交流,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寫作方法不同。文學寫作屬于藝術創作,需要作者的文學天賦及修養,而科技論文只需要準確,清晰,簡潔的表達出相關研究的內容即可,文章的組織和內容都是規范化的,無需任何修飾。
四、科技論文寫作學習的意義
科技論文寫作無關生死,但是卻比生死更重要——這句話充分表達了科技論文寫作對于科學研究者的重要性。古代哲人說過這樣的諺語:無人見到的森林里飄落的樹葉,它是否真的落下?這句話形象的描述出那些只會埋頭做研究,而不注重撰寫研究成果的科學家,他們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悄無聲息的被埋沒了。而我們的高校學生,是以后科學研究的后備軍,我們有責任讓他們在科學研究起步階段就充分了解到科技論文的重要性,更有責任讓他們掌握專業的科技論文寫作方法和技巧,而不僅僅根據以前所學的“作文”的寫法來撰寫專業論文,或者僅僅模仿自己的老師來撰寫。
參考文獻:
隨著科學研究日益全球化,很多研究機構都將英文科技的質量和數量作為科研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眾多高校也將提高英文學術論文寫作能力作為研究生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科技論文教學課程尚無法完全滿足研究生科研階段的需求,學生在科技論文撰寫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困難。
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課堂教學與自主探究學習的結合是提高學生科技論文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1]。針對高校英文科技論文寫作教學現狀和學生在論文寫作中的切實需求,提出將在線免費網絡語料庫資源作為學生科技論文寫作的輔助資源,提高學生在英文科技論文方面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積極探索提高英文論文寫作水平的新模式。
2 英文科技論文特點分析
不同于口語、小說、純文學類文體的文章,學術類文章的語言準確精煉,流暢易懂。其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專業性特點,科技論文中包含很多專業詞匯和與專業相關的表達。例如植物學方面論文中出現的諸如“self-compatible”(自花授粉)、“biennial”(兩年生植物)、“rosette stage”(蓮座期)等專業性很強的詞匯。
在詞匯層面,當代英語科技論文用詞力求簡潔、規范、準確。例如:“aim”和“objective”是一組近義詞,但是二者在語義上有差別,“objective”的用法是“目標”,在描述“研究目的”時,使用“aim”比“objective”更準確;表達數字“大約”時,使用proximity較about更規范[2];表達原因時,更傾向使用“because”而非“in view of the fact that”,因為這樣使文章表達更簡潔。
在語法層面,當代英語科技論文在詞法、時態、語態、標點符號等方面嚴格遵循約定俗成的語法規則,嚴謹規范。例如,在論文的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部分和結果部分(result),描述材料準備、實驗過程及實驗結果時,通常使用第三人稱的被動語態,將動作執行者放在次要位置或忽略不寫,目的是突出實驗器材、步驟等客觀的東西而非作者本人。另外,由于實驗操作以及數據分析等工作是論文撰寫之前的工作,所以這些章節的表達中多使用過去時態。
在句法層面,英語科技論文也存在獨特的特征,如大量使用名詞化結構、分詞短語、介詞短語,而不習慣使用太多定語從句、狀語從句[3]。
在篇章層面,科技論文要求條理清楚,邏輯嚴密,所以,科技論文非常注重轉折詞和連接詞的使用。如similarly、furthermore等表示平行或遞進關系;thus、due to等詞表示因果關系。
時效性特點,英語科技論文通常能迅速反映出科技界最新學術動態與研究成果,在時效性方面往往走在學術專著、教材等其他英語科技文體的前面,有很強的時代感。
3 網絡語料庫應用到科技論文寫作中的可行性
網絡語料庫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強調寫作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在科技論文學習、撰寫以及修改過程中遇到的語言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其可行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免費使用在線語料庫。語料庫的建庫模式正在從一般語料庫向專門用途或學科專業語料庫發展[4]。但是國內專門的科技英語語料庫只有上海交通大學的科技英語語料庫(JDEST),大部分高校學生都不具備使用權限。幸而,互聯網有不少在線語料庫如BNC(英國國家語料庫)、COCA(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等可以通過申請注冊后免費使用。
2)根據學科分類的學術期刊子語料庫。不同學科領域對學術論文寫作要求有所不同,這種差異在文章結構、內容和語言運用方面都有所體現。這就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發現各自學科領域論文寫作的規范,包括核心內容要素及語言特點[1]。上文提到的免費在線語料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區分出不同專業的學術論文子庫。以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CA為例,它涵蓋了美國同一時期的口語、小說、流行雜志、報紙和學術期刊五大類型的語料,并且這五個類型方面呈均勻平衡分布[5]。使用者可以在全庫中查找,也可以將查詢范圍限定為特定類型(如學術期刊)。在學術期刊語料庫下,又細分出9個子語料庫,包括Education、Geog/SocSci、History、Humanities、Law/Polsci、Medicine、Misc、Phil/Rel、Sci/Tech,這就為不同研究方向的學生查找語料提供了方便。
3)語料庫可應用于學生日常的科技論文學習、撰寫以及修改。語料庫具有的同近義詞搜索、詞頻統計、相關度排列、詞性限定、詞性列表、上下文限定等一系列功能,可以在詞匯、句法模式、時態、語態、寫作規范、語篇邏輯等方面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給予幫助。
另外,學生可以對查找的語料進行年代的限定,這有助于學生緊跟時展,學習科技界最新學術動態與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語料庫可以呈現包括本例句出現的年代、出版的信息、文章標題、作者信息和語料庫分類等詳細內容。因此,語料庫還可以為學生在相關論文查找和搜索方面提供便利。
4 網絡語料庫在英文科技論文寫作中的應用
基于英文科技論文的語言和結構特點,本文以美國當代語料庫(COCA)為例,從4個方面展示網絡語料庫在科技論文寫作中的應用。
通過語料庫發現與專業相關的搭配框架及表達模式 Marco發現某些普通詞匯對該專業語篇的搭配框架特別有選擇性,并且會拓展為專業性短語單位,還有一些半專業詞匯則通過這些搭配框架呈現出專業詞匯的使用模式,并且與該類語篇的具體話步或篇章功能直接掛鉤[6]。學生在語料庫中輸入關鍵詞,可以發現與專業相關的搭配框架及表達模式。例如,以動物作為實驗對象的醫學專業的文章,在論文的實驗材料和方法部分,通常需要交代“本實驗遵守了動物協會的相關規定(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等內容,這些表達通常有固定的表達模式。如果在查詢框(WORD(S))中輸入“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選定SECTIONS中的“ACADEMIC”,并選擇按照頻率排序,搜索結果如圖1所示,通過上下文功能即可找到相關表達模式作為參照。如圖1中所示:
1)Approvals from the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and...were obtained.
2)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
通過詞頻統計排序查找符合科技論文風格的表達 同義詞之間除了有定性差異外,在使用頻率以及不同語域詞頻分布上都有較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可以幫助判斷應優先考慮哪個詞[7]。以“cause”和“give rise to”為例,這兩個詞在COCA語料庫各文體中的頻率及每百萬詞次的宏觀分布情況分別如圖2-a和圖2-b所示。
根據上圖所示的結果不難發現,在學術領域的文章中,“cause”出現12 962次,每百萬詞次的分布為142.34;而“give rise to”的出現次數僅為450次,每百萬詞次的分布為4.94。由此看見,在一般寫作中,考慮到用詞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學生可能會更傾向于使用give rise to,但是在科技論文寫作中,“cause”為更合適的選擇。
通過相關性分析和積累最相關搭配 語料庫語言學中搭配的概念不只是固定詞組,設計的搭配是一組開放的詞匯總和,而這些詞匯總和也不是任意的,是受語義制約的,它們之間是“互相期待”的[8]。以“effect”一詞為例,在查詢框(WORD(S))中輸入′effect.[n*]′,在(COLLOCATES)中輸入′*′,選定SECTIONS中的′ACADEMIC′,與其搭配的高頻詞匯列表如圖3所示。
由此看見,在科技論文中,“significant”是與“effect”搭配頻率最高的詞匯,接下來,還可查看兩個詞匯搭配的例句,搜索結果如圖4所示。
由以上的例句可以分析得出,“significant”多作為“effect”的定語使用,形如“significant effect”。
由此可見,學生可以通過語料庫尋找科技論文專業詞匯的固定搭配,積累高頻寫作詞匯。
通過語料庫進行驗證和修訂 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語料庫確認語言使用是否得當,從而幫助學生強化正確的語言假設,錯誤的語言假設,發現符合科技論文慣有表達,寫出地道的學術文章。比如在使用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析時,要表達“回收率”(a response rate of)時無法確定前面的介詞,有的誤以為是“in a response rate of”或者“with a response rate of”。這時可以在查詢框(WORD(S))中輸入′a response rate of′,在(COLLOCATES)中輸入′[i*]′,選定SECTIONS中的′ACADEMIC′,檢索其前置介詞的搭配情況,如圖5所示。
結果顯示,“in a response rate of”和“with a response rate of”并不是慣用表達,而應該是“for a response rate of”。由此可見,通過使用語料庫,可以幫助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進行自我檢查,避免語法錯誤的發生,提高論文的準確性和專業性,寫出符合規范的科技論文。
5 結語
網絡語料庫應用于科技論文寫作可以幫助學生接觸更多的真實語料,查找更為精確的用法,歸納更多的專業詞匯和表達模式。它的使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雖然理論和實踐都表明語料庫在科技論文寫作中起到促進作用,但是它并不能取代科技論文寫作課,而應該將其視為協助學好這一課程的工具。筆者確信,隨著語料庫的發展和更新,它將在英文科技論文學習和撰寫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藍,陳紀梁.研究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探究式學習體系的思考與構建[J].中國外語,2009(7):66-71.
[2]賀萍.英文科技論文撰寫中的幾個用詞問題[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6(3):321-323.
[3]汪家樹.當代英語科技論文的文體特點及其表現形式[J].同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3):15-19.
[4]何安平.語料庫的“教學加工”發展綜述[J].中國外語,
2010(7):47-51.
[5]汪興富,Davies M,劉國輝.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CA):英語教學與研究的良好平臺[J].外語電化教學,
2008(5):72-82.
[6]Marcro M. Collocational frameworks in medical research papers: A genre-based study[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2000(19):63-86.
[7]潘璠,馮躍進.基于語料庫的同義詞差異性特征調查[J].山東外語教學,2000(4):8-12.
[8]衛乃興.詞語搭配的界定與研究體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28.
[9]方玲,汪興富.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CA)的自主學習應用[J].中國外語,2010(11):79-8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科技交流日益頻繁。為了適應對外交流的需要,我國公開出版的科技刊物大多要求作者附上外文摘要(主要是英文摘要)。有些社會科學刊物和內部發行刊物也要求作者附上英文摘要或英文篇名。因此,英文摘要已成為我國科技論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我國對外科技交流中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們常常看到,在相當數量的科技工作者和專業教師的英文摘要中的錯誤或不妥之處隨處可見。有鑒于此,論述科技論文英文摘要寫作方法的論文也不時見諸于報端,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之文。然而,對這個問題的探討仍需要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進行下去。基于這一認識,本文在借鑒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嘗試對科技論文英文摘要寫作的一些常見技巧作一探討,并附帶談及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的特點以及我國一些科技工作者的論文英文摘要中的常見錯誤和不妥之處。我國科技工作者大都是先用漢語寫好論文摘要,然后再譯成英文,因此我們的探討也圍繞漢譯英進行。
1 如何選詞
正確選詞是保證譯文質量的重要前提。選詞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1根據上下文正確理解原文的詞義
詞的正確選擇首先取決于對原文詞義的確切理解解而對原文詞義的確切理解又取決于對原文上下文的推敲,英譯漢如此,漢譯英也如此。
例1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方法。
Anewcomputer-aideddesignmethodispresented(inthispaper).
說到“提出”我們往往首先想到putfor?wardraise,advance或make等詞,如“提出建議”,英語為putforwardaproposal。但本例中的“提出,,指“敘述”、“討論”或‘介紹'故用pre?sent?當然,本例也可說成Thispaperpre?sents...method,只不過英文摘要中人們更傾向于用被動語態。
例2本文建立了柔輪原始曲線的數學模型。
Theexpressionsoftheoriginalcurveoftheflexsplinearederivedinthispaper.
原文中的“建立,并非指“建立,某個機構(如學校、公司等),而是指“推導出”即“推導出數學模型’,,故選用derive(推導)比estab-lish(建立)更為貼切。“數學模型”不同于“飛機模型,、“汽車模型,等,其本身是以函數關系式表達的,實質含義即“表達式”因此,“數學模型,,譯成expressions比譯成mathematicalmodel更符合原文的本義。
1.2注意使用書面詞語
科技英語除了大量使用各學科的專門術語夕卜,還喜歡用一些日常語言中不怎么使用的書面詞匯(有人稱之為bigwords),以體現科技英語正式、莊重的語體特征。例如,科技英語多用many,少用alotof或lotsof;多用obtain,少用get;多用finally,少用atlast或intheend;多用正式動詞(如performinvent等),少用短語動詞(如carryout,makeup等)
例3本文主要研究平面機構的可動性。Thispaperprincipallystudiesthemovabilityofplanecomponents.
“主要(地)”最常見的對應詞是mainly,這里用mainly當然也可以,但用principally更能體現科技英語正式、莊重的語體特征。
1.3注意使用名詞來表示動作
這類名詞通常為表示動作的名詞,如anal?ysiscomparisonstudy,introduction等,常見的結構為“make(give等)+名詞(analysis等)+介詞’,意義上相當于相應的動詞,如makeastudyof相當于study,makeananalysisof相當于analyse,giveanintroductionto相當于intro?duce等等。
例4本文研究了電容對頻率響應的影響。
Astudyoftheeffectofcapacitanceonfre?quencyresponseismade.(比較:Theeffectofca?pacitanceonfrequencyresponseisstudied.)
1.4注意詞的搭配
由于語言習慣的差異,漢英兩種語言在詞的搭配方面不盡相同,如“開機器”,英語為startamachine;“開車”,英語為driveacar。漢譯英時應注意其不同之處,切勿生搬硬套。關于這個問題,請看關于詞語搭配的論述。
2 如何搭配
漢英兩種語言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固定詞組和搭配用法。這些比較固定的表達,有時可以逐詞譯出,有時則不行,勉強譯出,不是詞不達意,就是不符合英語的習慣。因此,翻譯時尤其要注意兩者的不同。請看下面幾種情況。
2.1定語和中心詞的搭配例5硬水hardwater
漢語中同一個‘硬”字,由于中心詞不同,英譯文要使用不同的詞:
hard與water搭配,high則與steel搭配。
例7本文認為,這一定義具有重要意義。
原譯:Theauthorholdsthatthisdefinitionhasimportantmeaning.
漢語可以說“重要意義”,但英語通常不說importantmeaning。英語的習慣說法是great(或important)significance(注意meaning指“意思”、“含義”,而significance則指“意義”、“重要性
改譯:Thisdefinitionisofgreatsignifi?cance.
2. 2主語和謂語的搭配
例8本文所講的內容對通訊工程師來說是很感興趣的。
原譯:Thecontentthatthispapertalksaboutisofgreatinteresttocommunicationsen?gineers.
漢語的“本文”可以與“講”搭配使用,但直譯成英語thispapertalksabout則不符合英語習慣,屬于漢語式英語,即Chinglish。英語中talkabout的主語通常為人,而不是物。本例中“講”的實際含義為“敘述”、“描述”或“討論”,因此應該用describe,discuss或present等。此外,content一詞雖然可以表示漢語“內容”的含義,但如果謂語動詞為describe,discuss或present等時,英美人更傾向于使用what一詞。這種用法值得我們注意。
改譯:Whatthispaperdescribesisofgreatinteresttocommunicationsengineers.
2. 3謂語和賓語的搭配
例9本文對提高打印速度的印字質量提供了一種機輔設計手段。
原譯:ThispaperpresentsaCADmethodforincreasingtheprintingspeedandtheprintingquality.
漢語既可說“提高速度”,也可說“提高質量”;但英語increase只能與speed搭配,而不能與quality搭配,“提高質量”英語要說improvequality。
改譯:ThispaperpresentsaCADmethodforincreasingtheprintingspeedandimprovingtheprintingquality.
例10本文強調指出了光強隨圓柱直徑變化的正弦規律。
原譯:Thesinelawofthevariationofthelightintensitywiththecylinderdiameterhasbeenpointedoutemphatically.
漢語的“強調指出”譯成英語的pointoutemphatically從字面上看,似乎完全對等,但用法上存在差異。英語的pointoutemphatically常用在普通英語和政治文章中,在科技文章中一般用動詞emphasize而且即使在普通英語和政治文章中,英語也傾向于用emphasize。
改譯:Thesinelawofthevariationofthelightintensitywiththecylinderdiameterhasbeenemphasized.
B哪些詞可以不譯
漢語里有些名詞,如“工作,、“問題,、“條件,、“狀況”、“情況”等,有時有具體含義,有時沒有具體含義,或具體含義不多。如‘我提個問題,中的“問題”一詞,有具體含義,漢譯英時必須譯出,譯成MayIaskaquestion;而“人民內部的矛盾問題,中的“問題,一詞,則無具體含義,不必譯出,只需譯成Contradictionsamongthepeople。這種無具體含義的詞,人們稱之為“范疇詞,(categorywords)。我們在寫英文摘要時,或者將論文的漢語摘要譯成英文時,這類范疇詞通常不需要寫出或譯出。例如:
例11論公關工作在全面質量管理中的作用
FunctionofPublicRelationinTotalQualityContral.(比較:“工作服,譯成clothes)
“公關工作,等于“公關”(公共關系),故“工作,不必譯出,只譯成publicrelation即可。
例12關于建筑產品質量問題的法律思考
AConsiderationfromtheAngleofLawontheQualityofBuildingProducts.(比較:“關鍵的問題,譯成akeyproblem)
本例中“產品質量問題,即“產品質量”故“問題,一詞無需譯出。
例13論勞動力市場需求約束條件下的經濟模式未譯。(比較:“自然條件,譯成naturalcondi?tions)
總之,遇到“工作’,、“問題”等詞時,是否需要譯出,關鍵是看這些詞是否具有實際含義,或者說是否屬于范疇詞。我們應該根據上下文仔細推敲,以使譯文盡可能準確地表達原文含義。
此外,我們中國人寫論文時,常常在論文的標題中加上“探討,、“初探,、“試論,、“淺談,“研究’等詞,以示作者行文謙遜以及在學術上留有余地,這類詞語英、美作者過去也常使用,但目前使用的人已越來越少。目前英語科技論文標題的趨勢是簡潔、醒目、突出主題。因此,將這類詞語譯成英語時,尤其是在投往國外科技期刊的稿件中,除非強調,最好省略不譯,以符合科技論文標題的發展趨勢。下列英譯文中括號內的詞語通常可以省略不譯:
例14過濾常數確定方法初探
(PreliminaryStudyof)MethodsofDeter?miningFiltrationConstants
例15現代機械系統可靠性設計探討
(Discussionon)ReliabilityDesignofMod?emMechanicalSystem
例16自然資源與環境的研究
(Researchon)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
例17論建筑學與現代科學技術
(On)ArchitectureandModemScientificTechniques
3 如何斷句和并句
漢譯英時,一個漢語句子通常譯為一個英語句子。但是,由于兩種語言習慣的差異,有時一個漢語句子需要譯成兩個或更多的英語句子,這種情況稱為斷句,又稱分譯;或者反過來兩個或更多的漢語句子需要譯成一個英語句子,這種譯法稱為并句,又稱合譯。下面我們分別討論。
3.1斷句
常見的斷句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方法是在接近句首的地方斷句,第二種方法是在接近句末的地方斷句,第三種方法是在中間斷句。
3.1.1在接近句首的地方斷句
這種斷句方法通常用于“總提一詳述”的句型中,即開頭部分先用幾個字概括地提一下,然后再詳細地加以說明。概述部分通常斷開譯例18本文介紹了在IBM—PC機上開發的一種功能卡,將它直接插入主機的I/O擴展槽就可在CRT上直接顯示出轉速、扭矩的瞬時值及轉動方向。
InthispaperafunctionalcarispresentedforIBM_PC.IfthecarispluggedintheI/Oex?tensionslotofthemanframeorextensionbusofPC,theinstantaneousvalueoftorqueturnspeedandturndirectioncanbevieweddirectlyon
本例原文中句首的“本文……功能卡”屬于“總提”譯文譯成一句;其余部分為“詳述”譯文另外譯成一句。
3.1.2在接近句末的地方斷句
這種斷句方法多用于“詳述一總結”的句型中,即先詳細地把事情說清楚,然后再簡單地加以概括,也可能是一種評論或得出的結論,總結部分常常斷句。例如:
例19本工藝具有造型速度快、生產效率高、工藝性能優良等優點,引起世界鑄造工作者的關注。
Thistechnologyhastheadvantagesofgreatmouldingspeed,highproductionefficiencyandfinetechnologicalperformances.Therefore,ithasbeentakennoticeofbyfoundrybusinessesallovertheworld.
原文“本工藝……優點,為“詳述’,“引起……關注”為“總結'故譯文在兩者之間斷句。
3.1.3在中間斷句
在中間斷句的句子,大都是前半句敘述一方面的情況,后半句說明另一方面的情況。這樣斷句,譯文更清晰、明快。例如:
例20本文扼要地敘述了用來制造單塊電路的各種工藝及其優缺點。
Thevariousprocesseswhichmaybeusedinfabricatingamonolithiccircuitarebrieflyre?viewe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eachprocessareenumerated.
本例漢語雖然只有一句話,但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用來制造單塊電路的各種工藝’,,二是“這些工藝的優缺點’,,英文分開譯出,意思更加明確。
以上的例子都是一句譯成兩句。當句子的層次比較多時,一個句子還可以根據意思的層時,句首、句末和中間都可能斷句。例如:
例21本文對去污工藝的化學、物理過程進行了理論分析,認為氧化去污機理是6種化學反應的聯合進行,還提出了去污劑選擇的理論依據。
Theauthorofthispaperhasanalyzedtheo?reticallythechemicalandphysicalprocessofde?contamination.Theauthorholdsthatmechanismofdecontaminationconsistsincombinationofsixchemicalreactors.Thescientificbasisforselect?ingdecontaminantsareproposedaswellinthispaper.
本例原文有三層含義:“對……過程進行……分析’,、“認為……進行,和“提出……依據’,,故譯文譯成三句。
3.2 并句
并句通常是由于兩個句子的內容聯系非常緊密,而且兩個句子都不長。這種聯系包括因果關系、條件與結果的關系、及后句修飾前句中的某個成分等等。例如:
例22本文比較了STM和ATM。結果表明ATM是BISDN的基礎。
AcomparisonbetweenSTMandATMshowsthatATMwillbethebasisofBISDN.
在上例原文中的兩個句子含有因果關系,故譯文譯成一個句子。
例23本文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新方法。這種方法簡單而又切實可行。
Anewmethodforsolvingthisproblemispresented,whichissimpleandpracticable.
本例漢語原句中“方法,是兩句內容所共有的,即后句修飾前句中的“方法’,,所以可以用定語從句來合并兩個句子。
(一)表達功能型文體表達型文本注重表情達意,包括:(1)嚴肅的文學作品;(2)權威性言論;(3)某些文學作品,如信件。紐馬克認為,對于表達型文本的翻譯應該采用語義翻譯策略,即以源語文本為中心,要求譯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在結構和詞序上力求接近原文。
(二)信息功能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強調的是信息的“真實性”,作者的語言是次要的。信息功能文本包括非文學作品、教科書、學術論文和報紙雜志文章等。紐馬克認為,對于信息型文本的翻譯應采用交際翻譯策略,即以譯語讀者為中心,傳達文本語境意義,注重信息傳遞效果。
(三)呼喚功能型文本農業科技文本旨在向讀者受眾傳達農業科技知識,強調信息的真實性。所以通常屬于信息型功能文本,可采用交際翻譯策略,力求選詞用字準確專業、措辭精準嚴謹、邏輯清晰、行文通暢。要達到這個要求,必須先了解農業科技英語的特點。
二、農業科技
文本的文本特征農業科技文本是指有關農業科學技術的專業類文本,其文本特征主要表現在詞匯和語法方面。(1)詞匯方面:農業科學詞匯跨多個學科,普通詞語術語化。例如culture這個詞,通常指“文化”、在微生物學領域則表示“培養”,如bacterialculture指細菌培養。此外,農科術語多派生詞與復合詞及縮略語。(2)語法方面:農科英語廣泛使用名詞及名詞化結構、非限定動詞、被動語態以及長句。
三、翻譯策略
(一)直譯對于句式簡單、結構單一、詞匯意思明確的句段,為準確傳達原文信息,可采用直譯,使得譯文在形式內容上貼近原文,直觀易懂。原文:Guargrainsareasourceofguargumwhichhasmanyusesinfood,pa-permanufacturing,textileprinting,andharmaceuticalindustries.譯文:瓜爾豆膠源自瓜爾豆谷粒,可廣泛應用于食品、造紙、紡織印染和醫藥行業。原文講述的是瓜爾豆膠的作用以及最佳用途,主要運用主謂結構“Guargrainsare...”,后面是詳細的說明,同時套用了“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增加信息量。譯文采用直譯法,簡潔明了。
(二)意譯當直譯無法準確恰當地表達出原文意思或容易產生歧義時,可采用意譯。原文:六月下連陰,遍地出黃金。譯文:RainingalltheJunewillsurelybringabigharvest.原文傳達意為六月連陰雨可滋潤莊稼,確保大豐收。此處黃金指代豐收,非指實物黃金。因此譯文中可用“harvest”來點出“黃金”的真正含義以傳遞作者的真實意圖。
(三)套用對于中國特色詞匯,有約定俗成的譯法,為避免歧義可直接引用,使讀者更易接受。譬如菜籃子工程(VegetableBasketProject)、三夏(夏收、夏種、夏管)(threesummer)(summerharvest,summerplanting,sum-mermanagement)。
(四)長句處理可采用拆分、轉換、重組,旨在完整翻譯出原文信息,做到準確無誤。原文:Multi-spangreenhousecoversanareaofrelativelylargeareaandcanbeachieved0.5-3hectaresaccordingtotheproductionneeds,generallyequippedwithbetterheating,cooling,ventilation,shadingandir-rigationsystems,agriculturalproductioncanbecarriedoutthroughouttheyear;Solargreenhousegenerallylessthan0.13hectares,andthesupportingsystemisnotperfect譯文:連跨式溫室占地面積相對較大,可達0.5—3公頃,面積大小可視生產需要進行調整,通常配備了更好的供暖、制冷、通風、遮陽系統和灌溉系統,可全年生產;太陽能溫室面積一般小于0.13公頃,而且配套體系也不健全。原文僅一句話,但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對比介紹了Multi-spangreenhouse和Solargreenhouse,通過分號連接這兩個并列部分,分句中又嵌入并列成分和非謂語結構。譯文采用交際翻譯策略,對原文語序進行重組,將兩種greenhouse分開介紹,同時再將前后兩個分句分為幾個簡短的并列成分,用逗號和頓號隔開,使之符合漢語的表達,便于中國讀者接受。
(五)轉換譯法對于某些名詞化結構、被動句、非限定動詞、排比句等的處理須以譯文讀者為中心,進行靈活轉換,以準確傳達文本語境意義,達到良好的信息傳遞效果。原文:Facilityagricultureisartificially,constructedthroughtheuseoffacilities,tochangeitsinternalenvi-ronmentelement,asplanting,breedingandotheragri-culturalareasofproductionandtocreatefavorablecon-ditionstoimprovethequalityofagriculturalandlive-stockproductionandincreaseagriculturalproduction.譯文:設施農業指通過使用配套設施,人為創造或改變其內部環境要素如種植、養殖等農業生產領域,創造有利條件以提高農畜產品質量與產量的農業。原文包含非限定動詞“constructed”“tochange”,邏輯關系錯綜復雜,結構繁復。譯文打亂原來的語序,將表示方法手段的語義成分“through...”提前,同時將被動態的“constructed”轉化為漢語的主動表達“創造”,使得全文緊湊,結構清晰,達到信息傳遞的目的。
(六)增減譯法對于某些重復出現或省略內容的翻譯處理,需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交際翻譯策略,以真實反映原文意思為宗旨。原文:However,itwasobservedthat(Cropwateruseefficiency)mightnotprovidemuchinformationaboutthecompetitiveoryieldadvantageofonepartic-ularspeciesoveranotherbecauseimprovedWUEmayactuallyrestrictgrowthwithrelativelysmallincrementsinyieldandstillWUE,asaratio,isimproved譯文:然而據觀察,作物水分利用率可能不會提供太多關于某一物種較另一物種的競爭優勢或產量優勢,因為改進后的作物水分利用率通過相對小幅增產可能實際上會限制作物生長。同時,作為一種比率,作物水分利用率仍有待改進。原文介紹作物水分利用率,用詞簡練,結構緊湊,語意連貫。譯文將被省略成分如another所指代的“species”譯出。同時,將某些成分如relativelysmallincrementsinyield譯為“相對小幅增產”以符合漢語表達習慣,便于讀者理解。
四、結語
1.語言標準。為了準確地傳遞信息,農業科技英語要求作者注重客觀的描述、事實或邏輯定義的判斷,避免使用含糊、無意義的詞語語言闡述事實。這與尋求格調高雅或宣泄個人情緒或作者傾向的文學語言不同。
2.客觀、嚴謹。農業科技英語被用來闡述事實、概念和原理,并解釋自然現象。它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客觀性,一般用來描述科學的過程、特點和事物發展的原理、科研的新發現和新成果。這樣的語言是科學推理和計算所需的結構。
二、農業科技英語的翻譯難點
農業科技英語的這些特點給它的翻譯帶來了很多困難,導致譯文含糊不清,甚至錯誤的現象很普遍。以前對其翻譯的研究多停留在句子和術語的翻譯上,認為只要把術語看懂了就能翻譯準確,而沒有去挖掘深層次的原因,從而使很多人認為農業科技英語的翻譯是一件很頭疼的工作。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譯者的知識結構
在農業科技英語翻譯過程中,最難的部分是科技術語,雖然術語在整個文獻當中所占的比例通常只占5%—10%左右,但這些術語的翻譯往往影響到整篇譯文的質量。因此,對原文文獻的理解可以幫助譯者節省時間,避免語言含糊不清而導致誤解。這就要求譯者最好是既有良好的語言功底又有全面的專業知識,而這樣的譯者目前仍然比較短缺。因此在翻譯時可能會出現下面的問題。例如,Environmental-friendlyagriculture被譯成“對環境友好的農業”,而實際意義是“生態農業”。
(二)詞匯多重含義
英語詞匯的一個典型特征是多義詞,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或上下文特定的術語,其含義各不相同。而很多詞匯在農業科技英語的技術文本中的意義往往和普通詞義有所不同。例如,“container”這個詞通常使用的含義是“盒子,瓶子等,其中一些被保留,等等”,可譯為“容器”,它在運輸貨物時則被翻譯為“集裝箱”,這就為翻譯造成了困難。
(三)詞匯空缺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要素,語言反映了文化。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很多新鮮的詞匯。很多具有很強的中國特色的詞匯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一些表達獨特的民族特色的中國詞匯在其他語言無法找到其對應的單詞。例如,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的“三農問題”。這些特征詞都很難找到適宜英文單詞。因此,在翻譯過程中,這是很容易出現的詞匯間隙,增加了農業科技英語翻譯的難度。
三、農業科技英語的翻譯技巧
農業科技英語主要關注的是描述一個過程或現象、澄清的原理,或傳遞信息。此外,非語言表達,如圖形、符號和公式,往往用以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張迎梅,2011)因此,根據農業科技英語的這些特點,提出以下翻譯技巧。
(一)使用大量的被動句
使用被動語態是農業科技英語的寫作傳統。被動句通常比主動句更短,更簡潔。因為科學家們對行動和事實更感興趣而不是動作的發出者,動作的發出者大多數情況下被忽略。使用被動語態,確保實現更清晰的意義和更簡潔的結構。采用被動語態傾向于傳達客觀的信息,而這種信息,可在開始的時候通過被動的方式引入。因此,基于漢英兩種語言的不同,在翻譯的時候通常可以采取幾種方式。
(二)名詞化
名詞化是農業科技英語的特色之一。名詞化即把形容詞、動詞等非名詞性的詞語轉換為名詞,但表達同樣的意思。名詞化后的詞語既可以起到名詞的作用,也可以表達原本謂語動詞或者形容詞要表達的內容,從而使表達更客觀化;更重要的是,其名詞化后可以在名詞之前或之后進一步加入定語修飾成分,從而可以使表達的信息更飽滿更豐富。因此在農業科技英語的文本中,名詞化的現象廣泛存在。作為一個名詞短語包括多個單詞的意思,翻譯起來很復雜,不應該只停留在表面結構。
(三)廣泛使用
一般現在時與文學作品的語言不同,農業科技英語的文本通常是闡述科學發現、客觀事實、原理或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等,這就不需要用多種時態來表達,而多用一般現在時。表達現在的事實和存在的問題用的是一般現在時,而要表達以前發生的事前則可以用一般過去時,不需要使用其他時態來描述。這樣顯得更客觀不包含感彩。
四、結語
1.本科畢業論文實踐中的計算機應用現狀
1.1 計算機知識儲備量不足
目前,各高校都開設有計算機課程,但仍不能滿足本科畢業論文實踐的需求。對于本科畢業論文,主要會用到Office辦公軟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PPT,Internet文獻數據庫,以及文獻管理軟件等。雖然各高校一般都開設有計算機基礎類課程,介紹MicrosoftWindows、Office軟件、Internet的使用,但所授內容還不能滿足本科畢業論文實踐的需要。在畢業論文寫作時,畢業生往往感到Word文檔的編排非常的麻煩,需要花費相當的精力和時間,也給指導老師增添了不少指導負擔。同樣,Excel、PowerPoint、Internet的使用也不盡如人意。除此之外,還有部分軟件知識在已有課程中完全沒有涉及,如文獻管理軟件的使用等。
1.2 計算機硬件設施不足
計算機資源不足嚴重影響畢業論文的撰寫。學生可利用的計算機資源主要有三種:自有計算機,學校計算機,網吧計算機。對自有計算機而言,雖有調查表明大學生電腦的擁有率已達到50%左右,但對于大多數來自農村的大學生而言,他們的電腦擁有率依然很低。對學校計算機而言,雖然各學校都建立有計算機房,但相比于龐大的學生群體,學校計算機依然不能滿足學生需求,而且學校計算機主要用于教學使用,學生的使用有時間限制。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學生不得不求助于網吧,而網吧一般不安裝OFFICE辦公軟件,更不會安裝如AutoCAD這種專業軟件,也無法訪問學校圖書館數據庫。與此同時,畢業論文的撰寫時間比較集中,往往在一兩個月內完成,特別是臨近答辯的幾天里,幾千畢業生需要計算機修訂論文,計算機的緊張程度可想而知。因而,學生在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常遇到沒有計算機可以使用的情況。
1.3 計算機使用缺乏指導
學生進行計算機操作時,缺乏足夠的指導。由于高校擴招,學生數量急劇增大而教師數量增加緩慢,導致師生比偏高,嚴重影響教學質量。作為公共基礎課程,幾千名學生的教學工作,往往由十多名教師來完成,師生比甚至高達1:250,很難說學生可以充分得到教師的指導在畢業論文進行階段,也同樣遇到師生比過高的問題,經常遇到一個老師同時指導十幾名學生的現象,教師指導任務重,很難保證指導質量。
2.本科畢業論文實踐中計算機應用需求
2.1 WORD大型文檔編排
畢業論文是一種較長的文檔,編排難度相對較大般而言,畢業論文字數要求5000字以上,頁數一般在10頁以上,編排的版式幾乎與出版社正規出版的書籍類似。這對于平時很少利用Word軟件的學生而言,具有很大的難度,需要重新學習Word的編排技巧。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也容易出現論文排版上的各種問題。
目前,文檔編排軟件很多,但一般采用Mi-crosoftWord完成.對于Word排版問題,應著重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①頁面設置;②文字格式的設置;③樣式的應用;④分節的設置;⑤頁眉頁腳的設置;⑥圖表的繪制;⑦公式的錄入;⑧自動生成目錄。
2.2 Excel表、圖與統計分析
對于大多數的畢業論文,都會涉及插入圖表,以及數據的統計分析。除文科類論文較少涉及圖表知識外,理工科、農科、醫學等學科的大部分畢業論文,都會涉及圖表的制作以及數據的統計分析。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部分學生對圖表的制作很是陌生,甚至不知道標準的圖表要求是什么,因而做出來的圖表不僅不美觀,而且也不符合要求。Excel還具有統計分析功能,不僅方便快捷,而且準確可靠,但不少同學不知道Excel具有統計學功能,更不會使用。他們往往采用手算的方法來進行統計分析,耗時耗力,而且還容易出錯。
圖表與統計分析,不僅可以采用Excel,也可以采用更為專業的軟件,如Origin制圖、Sigmaplot制圖、SAS統計分析、SPSS統計分析等,但以Excel更為方便。對于Execl圖表與統計,應著重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①Excel表格的制作(特別是三線表的制作);②Excel圖表的制作;③Excel函數與公式;④Excel統計分析工具。除此之外,也可以介紹Origin、Sigmaplot、SAS、SPSS等軟件的使用。
文檔演示畢業論文答辯時,_般采用PPT展示其研究課題。答辯過程主要包含兩部分,學生陳述和老師提問。學生的自主陳述過程,不僅需要其精彩的陳述,更需要映襯陳述的多媒體展示。目前,大多數學生往往直接將論文內容粘貼到PPT當中,卻不知如何精簡和美化,結果導致PPT臃腫,條理不清晰,沒有層次感。導致這一情況的直接原因就是學生缺乏PPT制作的技巧。
對于PPT的制作,應著重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①整體結構設計;②頁面布局設計;③色彩搭配設計;④演講內容提煉;⑤媒體元素設置;⑥動態效果設置;⑦播放策略。
2.4 INTERNET文獻檢索
Internet是獲取科技信息非常方便的渠道。畢業論文的實踐不是閉門造車,而是他人研究成果的繼續。因而在研究之前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文獻資料主要分為兩種資料:文本資料和電子資料。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是以期刊論文、會議報告、學位論文等形式最先展示出來的,而這部分資料目前基本都被相關數據庫所收錄,存儲在數據服務器上。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閱到所需要的資料。
對于Internet文獻檢索,應著重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①主要中文期刊數據庫;②主要英文期刊數據庫;③其它類型數據庫(如:電子圖書、電子報紙、會議論文、學位論文、標準、專利等);④檢索策略;⑤檢索技巧。
2.5 ENDNOTE文獻管理
在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根據撰寫需要,要對參考文獻進行插入、移動、刪除等各種管理操作。本科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數量一般在20篇左右,而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數量可達100篇以上,對于如此多的文獻,如果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不僅工作量巨大,而且非常容易出錯。通過專業的文獻管理軟件,可以非常方便地對參考文獻進行處理。文獻管理類軟件有多種,如:醫學文獻王、風^-express、Endnote、Referencemanager、Notefirst等。不同軟件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重點推薦Endnote文獻管理軟件,當然像Notefrst這種推出時間較短的國內免費軟件,也有不錯的口碑。
以Endnote文獻管理軟件為例,應著重解決以下幾方面問題:①參考文獻格式標準;②創建End-note圖書館;③文獻信息錄入;④Word中使用文獻格式模板設置;⑥高級應用。
3.本科畢業論文實踐中的計算機應用指導
3.1 加強計算機教育課程建設
通過調整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引入相關計算機教育內容。同時,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加強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要將Office辦公軟件引入到課程中,并要達到一定的應用水準。在《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課程中,可以引入Excel和SAS等軟件知識。在《文獻檢索》課程中,可以引入Internet的使用,數據庫查詢和Endnote軟件等知識。在其它專業課程中,凡涉及到計算機內容的,也要盡可能進行上機訓練,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
3.2 加強計算機專業知識講座
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講解畢業論文實踐過程中所使用的軟件知識。在畢業論文撰寫期間,可以通過專題講座,具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因此,學生可以及時的了解相關知識,并立即加以應用。除了現場的講座形式外,還可以利用網絡的優勢,建立網上學習平臺,將學習資源放在網絡上,學生可以隨時查詢相關計算機應用知識。
3.3 加強計算機硬件建設
加大計算機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優化計算機機房管理,提高計算機利用效率。根據學校人數和計算機使用的實際情況,合理投入資金進行計算機房的建設,增加計算機的臺套數。其次,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適當延長計算機房的使用時間,提高計算機房的利用效率,減少計算機的非學習性占用。
3.4 加強指導老師的指導職責
制定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考核體系,強化指導教師的責任意識,督促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從學校和學院兩個層次,學校層次要做好畢業論文指導的全面工作,同時要對計算機應用指導工作提出明確統_的要求,學院則有必要對學校的規定做出具體的安排和實施辦法。
4.小結
一
當電影告別了自己技術雜耍的丑小鴨階段而成為藝術的白天鵝時候,還處在電影藝術的默片時代,然而就在這默片時代,格里菲斯、卓別林、愛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天才的電影藝術大師們就創作出了永載史冊的電影藝術精品。后來形成的電影藝術史上的第一個系統的電影美學理論——蒙太奇理論,可以說主要就是這種默片時代電影藝術的美學表達和理論自認。那么,這默片時代電影藝術的本性或本體是什么呢?如果參照后來巴贊的紀實主義電影美學關于電影藝術本體的表達方法(巴贊把電影藝術的本體概括為“攝影影像”,亦即著名的“攝影影像本體論”)[1],則可將默片時代的電影藝術本體概括為“蒙太奇”。也正因為這樣,“蒙太奇”一詞才不僅作為一種重要的電影藝術方法和技巧存在,而甚至成為電影藝術的同義語。然而電影的這樣一種本質或本性存在了多久呢?最多不過20年。然而當聲音技術的進步沖破包括幾乎所有默片時代的電影藝術大師的習慣與成見的阻礙而終于挺進到電影藝術中來的時候,電影藝術的本體構成無疑發生了質的變化。電影“蒙太奇本體論”把電影的全部藝術可能性都歸結為電影畫面(影像)之間的自由組接,即蒙太奇上,甚至對用來進行這種自由組接的畫面本身都認為是次要的,無關宏旨的。至于聲音因素則根本未予考慮。即使在聲音因素已經進入到電影藝術中來之后,在這種蒙太奇本體論的理論視野之內,也一直被作為一種次要的因素而附帶涉及的(直到艾柯、麥茨等人的符號學電影理論階段,也仍有這種情況。麥茨的組合理論就基本上沒有考慮電影的聲音因素)[2]。而事實上如果說運動的電影較之靜止的繪畫和攝影也不過是增加了一個運動的維度的話,那么擁有了聲音的電影較之默片也是實實在在地又增加了一個新的維度——聲音的維度。電影藝術在本體構成上的這一重大變革,其意義究竟有多大,其實直到現在也難以概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電影由單純的視覺藝術變成了視聽結合的藝術[3]。無論如何,僅就這一點來講,雖同樣被稱為電影藝術,而此電影已決非彼電影。在人類的五種感官當中,最重要的是視聽,而且迄今為止人類所創造的藝術也無一例外都是訴諸這兩種感官的(李澤厚稱之為充分“人化”的感官),非此即彼。而至此為止,電影藝術獨自以便捷的方式占據了人類接收外部信息的這兩大頻道。
此后的色彩技術以及光學鏡頭和感光膠片等方面的技術革新和進步雖都程度不同地給電影藝術的發展帶來一些影響,但基本上都沒有觸及電影藝術的本體構成,也就是說在聲音進入電影之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電影藝術的發展進步是處于一種量變的積累過程中,真正給電影帶來一次新的本體性變革的是電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
二
電視技術的出現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作為一種新的新聞媒體存在的。而一旦當電視作為藝術形式出現時,正像聲音因素被電影藝術習慣力量視為異己一樣,電影藝術也把電視藝術看成是自己的敵對勢力,在美國就爆發了持續十年之久的電影電視大戰。而事實上在各國都曾程度不同地發生過類似的影視大戰。默片時代的電影藝術家當時沒有意識到聲音的出現是不可阻擋的,它必定要進入電影并使電影藝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前電視時代的電影藝術家們也同樣沒能及時地意識到電視技術作為一種新的強勢媒體對于電影藝術的深刻意味。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電視技術給電影藝術帶來的深刻影響的話,也許有一個說法是便捷的,那就是使電影藝術進入了電視時代。在探討并努力準確表述電視時代的電影藝術的本體存在或者說本性的過程中,有一個廣為人們關注的話題,那就是關于電影藝術與電視藝術異同的探討和爭論。直至目前仍有人致力于電視藝術特殊性闡釋和論證,即將電視藝術視為電影藝術之后的人類的又一種新的基本藝術形式,而努力收集歸納其有別于電影藝術的特異之處。然而筆者始終認為,電視藝術與電影藝術之間的差異,充其量只是同一類藝術形式內部不同種屬之間的差異,而非人類基本藝術形式間的差異,而且這種差異主要的是一些量的、暫時性的、技術性或經濟性的差異,而非藝術本體上的差異。也就是說,電視藝術與電影藝術在藝術本體上是一致的,相同的。隨著影視技術的發展進步,電影藝術與電視藝術之間的差異和分野正在和已經消失和彌合。“電視電影”這個影視藝術的新品類的出現與存在,清楚不過地向人們昭示了這一點。[4]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這樣宣布,電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主要的和根本的意義,并不是在電影藝術之后、之外,使人類擁有了一個新的基本的藝術形式,而是使電影藝術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電視時代。其間變化之大,以致于事實上使我們已不便再用電影藝術這樣的詞語來意指人類的這一遲來的基本藝術形式,而應選擇并習慣于影視藝術或影像藝術之類的新詞匯、新概念。不僅電視時代的整個影像藝術之內涵已非電影藝術一詞所能涵蓋,即使單就電影藝術本身來講,在電視時代的一系列新生與擴展,如在制作與播放以及觀賞方式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都已使電影藝術變得越來越不那么純粹,不那么像電影了。大約是由于原有思維習慣的作用吧,人們只注意到了電視技術生長出了電視藝術這一重要事實,而且也許是吸取了歷史上曾長期無視電影的藝術屬性的教訓吧,人們不僅一下子便認同了電視的藝術性質,而且似乎把全部的注意力和精力都用來發現和發掘電視作為藝術的區別于電影的特殊性,并急不可待地宣布電視是繼電影之后的人類“第八藝術”。結果卻忽視了另一個同樣重要或者說更重要的一個事實,那就是電視藝術與電影藝術在美學本體上的一致性,更忽視了電視作為一種新的技術進步所給予電影藝術的深刻影響。如果把這種深刻影響所包含的發展趨勢也考慮在內的話,我們完全可以做出下面的結論:進入電視時代的電影藝術即使還可以稱之為電影藝術的話,也已基本上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即以光學成像為基本技術與手段的電影藝術了。
三
人類社會確是以加速度的形式向更高的文明發展進化的。就在電視技術的發展進步正在深刻而有力地刺激并推動電影藝術向新的深度與高度發展邁進,其勢方興未艾的時候,又一種新的電子技術——電子數碼信息技術又勃然興起于世,并給予電影藝術以及整個影像藝術以更為巨大而深刻的影響。這場變革的來勢之迅猛與內力之深厚,使人們真真正正地感到了絕對的應接不暇與別無選擇。它既不像聲音技術那樣允許人們有一個懷疑、反對、認同的過程,也不像電視技術那樣給你一個進行十年抵制大戰的時間,而是在電視技術已經與電影技術趨于融合的基礎上,一下子便出現在電影藝術的內部構成因素之中,它可以在你對其所知甚少或根本處于無知的狀態,甚至根本還沒有意識到它的出現與存在的情況之下,就一下子從里到外全方位地包圍并滲透于你了。
電子計算機成像(CGI)技術的發明是在60年代,進入70年代即開始應用到電影制作領域。1975年喬治·盧卡斯創建了專門為拍攝電影提供電腦技術服務的特技王國“魔光實業”(IndustrialLightandMagic,簡稱ILM),這已清楚地意味著又一個電影藝術的新時代即將來臨。1991年,柯達公司“數字化視覺效果處理系統”簡稱(INEON)的誕生,宣告了數字技術支配電影技術的時代的到來。而2000年,美國最大的電腦網絡公司——全美在線(AOLI-S)與美國第二大傳媒集團——時代華納公司(TimeWarner)的結盟,則最終標志著最新的電影藝術新時代——后電影時代(Post-cinemaEra)的來臨。[5]
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新時代呢?
從技術層面講,這一次的電影新技術革命,不是某種單一的技術變革,而是以電腦數字技術為核心的包括電影、電視、電腦硬件與軟件、電話、自動化工程、機器人等等新技術長期發展融合的集中體現。從電影特技制作能力的空前提高(已沒有什么影像是不可制作的),到電影制作方式的根本性改變(電影已可以不是拍攝的,而是“合成”的),再到各類新興娛樂產品、產業的產生(如電腦游戲,實真經歷,互動娛樂等),再到全新的發行展示渠道的創建(如只讀記憶光盤、數字光盤、衛星電視、有線電視、互聯網等),這一切不僅無一不直接引發著電影藝術的本性變革,更以集體的合力最終將電影藝術推進到了一個全新的“后電影時代”。
從藝術層面上講,在后電影時代,電影藝術在藝術本體上發生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電影特技制作能力的空前提高,使電影藝術的奇觀本性得到突現,超越了電影藝術的紀實本性而明顯處于前景位置,直到產生所謂的“效果美學”[6]
紀實性與奇觀性是電影本性的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面。在巴贊時代,電影藝術的紀實本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高揚,“紀實美學”也因之而成為電影藝術美學原則的主旋律。而當電子計算機成像技術、特別是電腦數字技術一經應用到電影特技制作領域,就使電影特技超越了單純的技術意義而具有了美學內涵。從《星球大戰》(1976年制作完成,電影史將這一年稱為“特技效果的新生”)到《誰陷害了兔子羅杰》(1988年),從《終結者》(1991年)到《侏羅紀公園》(1993年),從《阿甘正傳》(1994年)到《勇敢者的游戲》(1995年),從《玩具總動員》(1995年)到《泰坦尼克號》(1997年)……電腦特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真正匪夷所思的人間奇跡。[7]在20世紀最后10個年頭里,電影也正是憑借這種對于傳統電影技術來說幾乎永遠無法實現的銀幕奇觀的表現而重新定位了自己的大眾文化坐標,并再一次戰勝了畫面小、影像差和音響弱的電視的。而當這種“追求技術魔力”、“致力奇觀呈現”的“效果美學”成為時尚、甚至主流時,就不僅悄悄地改變了觀眾的觀影經驗和觀影期待(從對電影敘事真實性的認同轉移到對電影奇觀和技術的欣賞),而且也悄悄地解構著電影藝術本身,將其融入到一個更為廣泛的傳媒體系之中去了。
(二)電影制作方式的革命性轉變,使巴贊攝影影像本體論的電影理論趨于解體,并將最終改變電影本身的本體存在
雖然就全行業來講,電影業仍然是一個“膠片”行業,但以盧卡斯“魔光實業”(ILM)為代表的數字化新技術正在排除電影拍攝放映的老式機械裝置,電腦合成的數據人物和影像處理的仿真場景已經預示著電影工業成為“無膠片”行業的可能。就是說,電影已可以不是排演拍攝成的,而完全是電腦合成的。如果說傳統的電影制作方式有一個最大的局限在于它的每一個藝術想象的實現都受到制作技術與條件的限制的話,而隨著電腦數字技術支配電影制作,則最終完全超越了人類有限的想象力。它可以合成任何現實的、非現實的視聽影像,只有你想象不出的,沒有它制作不了的。這樣一來,影像與物質實體之間的聯系就變得非常脆弱了,影像本身不再保障視覺的真實性。再簡單地講就是,電影已不再是“記錄”(Record),不再是“物質現實的復原”(克拉考爾語),而是“合成”(Graph),是“實在的非真實”(Virtualirreality)。顯然,當觀眾已清楚地知道任何影像都可以是數字化地制造出來的時候,人們對電影真實性的確信也必將終結。
(三)新興媒體新興娛樂產品的建立和新的傳媒體系及發行展示渠道的創建,已經形成人類全新的“視聽文化”,亦使電影藝術發生根本性變革,直至消失在新的系統之中
隨著電視的出現,以及其后電腦技術的應用,特別是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出現與發展,新興媒體及新興娛樂產業層出不窮,并逐漸形成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局面,電影不僅喪失了“大眾藝術之王”的地位,更重要的電影與電視、電腦、多媒體和網絡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電影正在匯入更大的視聽媒體洪流之中,這一媒體洪流從攝影化走到電子化,現在又到了網絡化新階段。
在這些新興的娛樂產品或方式中,有兩種產品或方式對電影的影響或者說改造最為深刻。其中一個是“互動娛樂”(InteractiveEntertainments),及由之而生發出的互動電影。這種互動電影為觀眾(用戶)提供了這樣的可能:從一個音像數據庫選取素材,建立多種不同的電影敘事走向,事實上就是構造觀眾(用戶)自己的故事。另一個是“實真經歷”(Vivtual-RealityExperienes,簡稱VR)。“實真經歷”是對真實的全方位(視、聽、嗅、味、觸多種感官的信息來源及其綜合)人為仿造,并企圖最終達成與真實的完全一致。“實真經歷”的用戶或者說參與者,或游戲者,可以進入一個電腦合成的人為環境,在那里自如地活動,與物體、人物和事件發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并直接影響到敘事的結構和發展過程。傳統的“視窗展示”方式和靜坐式觀影方式,讓位于“活動中心”(activitycenter)式的“入門探尋”;被動的觀看者,讓位于能動的參與者。當電影的發展已經到了這樣一種水平或階段時,即便我們仍然將其稱為電影、看成電影,也不難理解和想象它同此前的、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已相去甚遠,太遠了。從內在的敘事內容與方式及結構到外在的展示方式、場所及觀眾的“觀看”方式直到“觀眾”——用戶由之而獲得的藝術體驗及審美感受都已發生了全方位的變革。正如有些評論者所指出的那樣:“互動電影”與“實真經歷”與傳統電影的最重要的區別之點,在于其對于經驗的強化和對用戶控制力的賦予。而一旦用戶擁有了這種控制力,則無疑意味著對敘事可能性懸念的摒棄,同時也就意味著對觀眾的觀影欲望的摒棄,因此,單從這一點來講,已決定此類新電影要保持或形成觀眾——用戶的新的引力或欲望,就必須構建自己的新的電影語法。
雖上述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革命所引發的電影藝術本體性變革尚處在開始階段,許多新的設計和創造還處在初期和試驗的水平上,還存在許多有待定型、完善和改進的地方,但其發展趨勢已是如日東升。1997年第一部互動電影《黯淡》已制作并發行;“實真經歷”也已進入實驗試制階段;網絡電影更是早已出現,網民完全可以像電臺點歌一樣,上網“點看電影”。不僅如此,世界的高科技巨人們正在聯手研制被稱作“藍牙計劃”(blue-teeth)的可以將所有裝置(電腦、電話、電視、音響、家用電器和各種數據庫等等)共享的聯動終端。其目的是只要動一動手指頭(甚至動一動意念),你就能得到、看到和聽到你想要的一切。屆時,不僅人類的視聽文化將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就是人類文明也無疑進入到了一個更高的新階段。
四
這是一場正在悄然行進中的電影技術與電影美學革命。經歷這場革命之后的電影,即使不是煙消云散,也已是面目全非。而且確已可以看到或感受到使電影走向終結的新事物、新力量。
安德列·巴贊認為,人的潛意識中有一種所謂的“木乃伊情結”。其含義是說,人們總是傾向于把經歷過的生活盡可能真實完整地記錄下來,仿佛是給時間涂上香料、使之免于腐朽,如木乃伊一般。[1]電影誕生之后,由于其所具有的對于視聽信息的方便而直觀的呈現能力,便成了這種情結最理想的承載方式。于是巴贊在1946年便提出了一個所謂的“完整電影神話”的概念,認為“電影這個概念與完整無缺地再現現實是等同的;他們所想象的就是再現一個聲音、色彩、立體感等一應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全景。”[1]進入后電影時代之后,我們發現,這個“完整電影神話”即將和正在成為現實。電影的完整再現與電子游戲的人機互動作為兩個向度的理想追求,即將和正在最后階段實現融合。代表這種融合的就是“實真經歷”技術的出現和走向完善。“實真經歷”既代表人類真實完整地記錄自己生活這一探索軸線的運動極限,也代表了人機互動的仿真追求的運動終點。在“實真經歷”的時代,我們將會和正在看到,我們不僅可以完整無缺地再現現實,而且我們將無法區別這再現的現實(虛擬的現實)與實有現實的不同(進入“實真經歷”過程的“用戶”由于不僅接受了“實真經歷”技術所提供的從視聽到嗅味直到觸覺的全面的虛擬的仿真信息而且被隔絕了全部的現實真實信息,因此直到“實真經歷”結束,將根本無法分辨這種虛擬真實與真實的現實);與此同時,我們還將發現,我們不僅生活在實有的現實中間,我們也同時甚至更多地生活在虛擬的現實中間(比如我們不僅為現實生活中親人的健康而歡樂,也為藝術虛構中的古人的痛苦而流淚)。其實很久以來或者從來就是如此的,只是今天恍然大悟罷了。更有甚者,我們還將看到,虛擬的現實與實有的現實不僅越來越難以區別,而且處在一種密切的相互滲透與影響的互動狀態之中。總之,對于現在特別是未來的人們,虛擬的現實將不僅影響他們的生活,甚至將構成他們的人生。
于是在事情的最后階段,我們終將發現,人類從完整再現現實的藝術追求出發,最后又走回到了創造現實的生活本身。正如作為心理學家的電影美學家愛因漢姆所預言的那樣,與現實不同的才是可以審視的藝術。如果與現實完全相同了,則是現實本身,而不再是藝術。因此,“實真經歷”的出現,正預示著電影藝術的終結。[8]
引力與加速度的等價使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那么,虛擬現實與實有現實的等價又將意味著什么呢?到那時,也許終結的不只是電影藝術,整個人類思維與哲學都將發生目前還無法預想的深刻變化。
短短一百年,電影卻經歷了如此多的變化,以至即將走向終結。回想它曾給我們帶來如此巨大的、長達百年的歡樂,一時確實很難接受,而理智應當告訴我們,如果放在足夠長的歷史長河中考查,世間萬事萬物,莫不如此。這也就是存在主義所謂的“存在先于本質”。所以,天才的巴贊才只用一個問句——“電影是什么?”來命名自己的文集。
【參考文獻】
[1]安德列·巴贊.電影是什么?[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0.
[2]李幼蒸.當代西方電影美學思想[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3]周傳基.電影·電視·廣播中的聲音[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1.
[4]王佳泉.電視不是第八藝術——再論電視藝術與電影藝術的異同[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02.
[5]游飛,蔡衛.電影新技術與后電影時代[J].當代電影,2000,(4).
[6]虞吉.電影的奇觀本性[J].當代電影,1998,(5).
關鍵詞:金融保險;崗位技能;課堂設計;職業本位
1當前金融保險業人才需求發展狀況
在經受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洗禮和多次金融結構調整以后,目前我國金融體系已逐步建立起以商業銀行為主體,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分工合作、并存的金融組織體系。各金融機構不斷拓展新的金融業務、金融體系發展逐步健全、同時資產規模也在快速增加。在大量市場調研、用人單位的走訪座談,電話調研及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數據統計分析后,筆者認為:(1)伴隨著我國逐步的對外開放,經濟總量規模的壯大,將帶給經貿人才大量的就業機會,由此必將為金融保險專業發展帶來勃勃生機。(2)研究數據表明,我國金融人才在人員結構、人才數量及質量等方面都還遠不能滿足未來的發展需求。保險人才總量嚴重匱乏,供需比只有1∶4。在對未來10年亟需的10類人才進行分析預測時,銀行、保險類人才居于前列。(3)隨著業務的多元化發展和專業化程度加深,業內對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式結構。一是對中高端人才需求強烈,如基金經理、證券經紀人、金融分析師、保險精算師等人才炙手可熱;二是,隨著網點網絡越做越大,一線崗位人員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多,如保險人、保險經紀人、保險理賠專員、保險公司內勤人員等。在學歷支撐方面,用人企業對專科生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很多單位覺得專科生能“承上啟下”,并且,在工作中更能踏實肯干。特別是保險專業出身、有素養、技能扎實的大專生更是深受歡迎。(4)薪酬方面,據調查,在各平均薪酬排行中,金融保險、房產建筑和IT互聯網行業仍然占據前三甲,其中,居首位的金融保險類行業,稅前年收入達到9.7萬元,今年的增長率達到14.10%。由于個人手持閑散資金的增多及普通百姓投資渠道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急需專業的保險理財機構為其個人或家庭提供最佳的理財方案、規劃、投保建議等服務,因此金融保險類人才存在著大量的市場需求。
2保險市場的開放及保險業從業人員英語技能需求分析
2.1保險業對外開放及外資保險公司在華經營情況
我國目前國已成為世界第四大保險市場,并在2025年之前有望成為世界第二。目前,國際保險公司都將業務發展的重要目標指向了我國,據統計數據分析:到2014年,已有美國友邦、中意人壽等為代表的56家外資保險公司獨資或合資形式進入我國財險、壽險及再保險等保險領域,市場占比也在逐年遞增。截至2014年末,全國共有財產保險公司67家,其中中資45家、外資22家。全國共有73家人身保險公司,較2013年增加3家。其中,中資公司45家,外資公司28家。2014年,外資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901.9億元,同比增長32.6%,占全國保費收入的4.5%,占比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各類賠款與給付支出472億元。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6,646.7億元,較年初增加2,231.4億元,增長50.5%,占保險業總資產的6.5%。
2.2保險業從業人員英語技能需求分析
在保險業公司中,尤其是被廣大求職者視為“香餑餑”的跨國企業,在求職應聘的條件中不乏英語技能的種種需要:(1)需要員工負責市場情報收集與整理,同業交流以及市場支援;要會多語種經營分析檢視,能用英文撰寫市場分析報告和PPT制作;(2)具備較高的英文閱讀和表達能力;尤其是平臺更好的外資保險公司,在對外企的保險業務報價單的處理和核保等方面需要強大的英文閱讀及寫作能力以及口語溝通能力;(3)口語交際能力是亮點;在執行跨渠道大型業務競賽及市場活動等的策劃、組織和追蹤等工作,以及業務推動等方面,包括對新產品、產品組合、行銷系統和工具在各渠道進行推動上都需要有很好的口語表達能力作為支撐。(4)多媒體平臺互動上,對公司的微信官方平臺及網站進行日常維護及管理也需要有豐富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由此可見,跨國保險集團在國內的發展前景可觀,國際保險人才需求旺盛,保險人才需求增長明顯,但要想供職于跨國保險公司及在公司內部獲得上升渠道,個人英語技能的水平在專業能力相當的情況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3針對用語需求設計保險英語課程
基于以上崗位的職業技能需求,在課程環節及目標設定上就應當根據職業本位需求來“量身定做”:
3.1提高英文閱讀能力
閱讀水平的高低是英語基本素質的一個綜合體現,對于從業人員而言,在崗位的英語技能需求中,閱讀能力需求對應內容包括:在工作實踐中涉保業務與保險條款的分析、外資保險集團內部材料閱讀分析、財務目標及狀況分析、文案對接及設計所需要的外文資料查閱分析等“靜態”的英語閱讀能力。對此,在課程設計中,首先教學篇章的選材內容要求選取與保險業務條款相關的內容,另外還需選擇行業發展動態、行業監管及跨境保險業務等相關文章作為教學目標;其次,在課堂教學環節的設定上,先由學生自我講解所學內容的業界新聞動態作為課堂導入,然后在篇章學習時分組分角色對所學內容進行互演,旨在換位(保險業務員及客戶)分析不同身份角色立場下對保險利益的處理,模擬真實保險業務發生下的業務開展及維護。在此期間,對文獻內容的查找與分析顯得尤其重要,特別是涉及保險理賠案例查找及數據分析上,要求全英文資料分析,充分鍛煉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最后,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引導者評判各組表現并總結。在全流程的模擬過程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自我英語閱讀能力同時提高保險理賠專業知識的實踐性,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3.2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良好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在個人業務能力的評價中將個人的綜合實力充分體現出來,在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及晉升上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能突顯自身的亮點,專業水平是一方面,在眾多只能“看”不能“說”的競爭者中,優秀的口語表達則是另外的一個方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口語鍛煉也顯得十分重要。在課堂設計上,除閱讀目標外,還要增加口語表達內容的規范性,專業性等作為口語訓練的目標;在流程設計上,一是要將口語表達嵌入內容互演中與提升閱讀水平同步,分角色互演的選手要以英文的表達形式進行對壘演繹;二是在相關公司內部業務的教學材料學習考核時,要求各同學要獨自英文表達報表分析,文案策劃等業務實踐活動,以此來進行口語能力評定,有條件的教學單位還可以邀請合作實習單位的人力資源專員或企業領導來現場觀摩并給于實踐指導和點評,這不僅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很好的幫助,同時也為企業人才輸送提供了渠道準備。
4總結
保險業在我國真正的發展時間并不算長,而當前市場的蓬勃發展對懂英語、會綜合應用英語的保險人才需求巨大,在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中,保險英語的教學要依據市場發展的動向適時作出調整,但增強學生的閱讀與口頭表達及綜合分析能力始終是一個貫穿教學的核心不能放松。只有在這種能力培養下的專業學生在社會競爭中才具有價值優勢。
作者:李瑩瑩 單位:武漢商貿職業學院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