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0 08:54:15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商務禮儀,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以上四種洽談會地點的確定,應通過各方協商而定.倘若我方擔任東道主,出面安排洽談,一定要在各方面打好禮儀這張“王牌”.人們常說:“禮多人不怪”,其實在洽談會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洽談會的臺前幕后,恰如其分地運用禮儀,迎送、款等、照顧對手,都可以贏得信賴,獲得理解與尊重.在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在洽談會上主隨客便,主應客求,與以“禮”服務實際上是一回事.
在洽談會上,如果我方身為東道主,那么不僅應當布置好洽談廳的環境,預備好相關的用品,而且應當特別重視禮儀性很強的座次問題.
只有在某些小規模洽談會或預備性洽談會的進行過程中,座次問題才可以不必拘泥.在舉行正式洽談會時,則對它不能不予以重視.因為它既是洽談者對規范的尊重,也是洽談者給予對手的禮遇.
舉行雙邊洽談時,應使用長桌子或橢圓形桌子.賓主應分坐于桌子兩側.若桌子橫放,則面對正門的一方為上,應屬于客方;肯對正門的一方為下,應屬主方.若桌子豎放,則應以進門的方向為準,右側為上,屬于客方;左側為下,屬于主方.
在進行洽談時,各方的主談人員應在自己的一方居中而坐.其余人員則應遵循右高左低的原則,依照職位的高低自近而遠地分別在主談人員的兩側變坐.假如需要譯員,則應安排其就座于僅次主談人員的位置,即主談人員之右.
舉行多邊洽談時,為了避免失禮,按照國際慣例,一般均以圓桌為洽談桌來舉行“圓桌會議”.這樣一來,尊卑的界限就被淡化了.即便如此,在具體就座時,依舊講究有關各方的與會人員盡量同時入場,同時就座.至少,主方人員也不應在客方人員之前就座.
在洽談的一般過程中,雙方人員的態度、心理、方式、手法等等,無不對洽談構成重大的影響.
商務禮儀規定,商界人士在參加洽談會時,首先要更新意識,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并且以此來指導自己的洽談表現.這就是所謂洽談的方針.談判方針的核心,依舊是一如既往地要求洽談者在莊嚴肅穆、劍拔弩張地洽談會上,以禮待人,尊重別人,理解別人.具體來說,它又分為以下六點:
洽談的第一點方針,是要禮敬對手.禮敬對手,就是要求洽談者在洽談會的整個過程中,要排除一切干擾,始終如一地對自己的洽談對手講究禮貌,時時、處處、事事表現得對對方不失真誠的敬意.
在洽談過程上,不管發生了什么情況,都始終堅持禮敬對手,無疑能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在今后的進一步商務交往中,還能發揮潛移默化的功效,即所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調查結果表明,在洽談會中,能夠面帶微笑、態度友好、語言文明禮貌、舉止彬彬有禮的人,有助于消除對手的反感、漠視和抵觸心理.在洽談桌上,保持“紳士風度”或“淑女風范”,有助于贏得對手的尊重與好感.
與此相反,假如在洽談的過程中,舉止粗魯、態度刁蠻、表情冷漠、語言失禮,不知道尊重和體諒對手,則會大大加強對方的防衛性和攻擊性,無形之中傷害或得罪對方,為自己不自覺地增添了阻力和障礙.
洽談的第二點方針,是要依法辦事.在商務洽談中,利益是各方關注的核心.對任何一方來說,大家講究的都是“趨利避害”.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則會“兩利相權取其大,兩害相權取其輕”.雖則如此,商界人士在洽談會上,既要為利益而爭,更需謹記依法辦事.
所謂在商務洽談中應當依法辦事,是要求商務人員自覺地樹立法制思想,在洽談的全部過程中,提倡法律至尊.洽談者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依照國家的法律辦事,惟其如此,才能確保通過洽談所獲得的既得利益.法盲作風、僥幸心理、鋌而走險、目無法紀、都只會害人、害己,得不償失.
有一些人在實踐中,喜歡在洽談中附加人情世故.它如果是指注重處理與對手的人際關系,爭取促進雙方之間的理解與尊重,那么則是正確的.假若指的是要在洽談中搞“人情公關”,即對對方吹吹打打,與對手稱兄道弟,向對方施之以小恩小惠,則是非常錯誤的.實際上,這是小農意識在作怪,而且無濟于事.因為人情歸人情,生意歸生意,任何有經驗的商界人士,都是不會在洽談會上讓情感戰勝理智的.在洽談中,過多地附加人情,甚至以為此重點,實在是誤入歧途.說到底,犯了這種錯誤的人,是沒有法制觀念,而且不懂得應當怎樣做生意.
洽談的第三點方針,是要平等協商.洽談是什么?洽談就是有關各方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進行討價還價.由此可見,洽談實際上是觀點各異的各方經過種種努力,從而達成某種程度上的共識或一致的過程.換言之,洽談只會進行于觀點各異的有關各方之間,所以假如離開了平等協商,成功的洽談便難于設想.
在洽談中要堅持平等協商,重要的是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要求洽談各方在地位上要平等一致、相互尊重.不允許仗勢壓人、以大欺?。绻谡勁械囊婚_始有關各方在地位上便不平等,那么是很難達成讓各方心悅誠服的協議的;另一方面,則是要求洽談各方在洽談中要通過協商,即相互商量,求得諒解,而不是通過強制、欺騙,來達成一致.
在洽談會上,要做到平等協商,就要以理服人.要進行洽談,就要講道理.要以理評理、無理找理、說理堅持一成不變.這樣的話,就容易“自成一說”,說服對方.
洽談的第四點方針,是要.有一位馳名世界的談判大師說過:“所謂洽談,就是一連串的不斷地要求和一個又一個不斷地妥協.”他的這句大白話,肯定會有助于商界人士深化對洽談本質的理解.
在任何一次正常的洽談中,都沒有絕對的勝利者和絕對的失敗者.相反,有關各方通過洽談,多多少少都會獲得或維護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說,大家在某種程序上達到了妥協,彼此都“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經驗的商務人員都清楚,有關各方既然同意坐下來進行洽談,那么在洽談桌上,就絕對不可以堅持“一口價”,一成不變,一意孤行.否則就是作繭自縛、自欺人人.原因十分簡單,在洽談桌上,有關的一切議題,都是大可一談的.
在洽談會上,妥協是通過有關各方的相互讓步來實現的.所謂相互讓步,意即有關各方均有所退讓.但是這種相互讓步,讓不等于有關各方的對待讓步.在實踐中,真正的對等讓步,總是難以作出的.在洽談會上所達到的妥協,對當事的有關各方只要公平、合理、自愿,只要盡最大程序維護或爭取了各自的利益,就是可以接受的.
洽談的第五點方針,是要互利互惠.上述之所以反復地強調:最理想的洽談結局,是有關各方達成了大家都能夠接受的妥協.說到底,就是要使有關各方通過洽談,都能夠互利互惠.
在商務交往中,洽談一直被視為一種合作或為合作而進行的準備.因此一場商務談判的最圓滿的結局,應當是洽談的所有參與方,都能各取所需,都取得了一定成功,獲得了更大的利益.也就是說,商務洽談首先是講究利益均沾、共同勝利的.如果把商務洽談視之為“一次性買賣”,主張贏得越多越好,甚至要與對手拼個“你死我活”,爭取以自己的大獲全勝和對手的徹底失敗,來作為洽談會的最終結果,則必將危及與對方的進一步合作,并且使社會上對己方產生“心狠手辣”、“不能容人”的惡劣印象.
因此,商務人員在參加洽談會時,必須爭取的結局應當是既利己,又利人的.現代的商界社會,最講究的是伙伴、對手之間同舟共濟.既要講競爭,又要講合作.自己所獲利的利益,不應當建立在有害對手或伙伴的基礎上,而是應當彼此兩利.對于這種商界的公德,商務人員在洽談中務必應當遵守.
洽談的第六點方針,是要人事分開.在洽談會上,洽談者在處理己方與對手之間的相互關系時,必須要作到人與事分離,各自分別而論.
在洽談中,要將對手的人與事分開,是要求商界人士與對方相處時,務必要切記朋友歸朋友、洽談歸洽談,對于二者之間的界限不能混淆.
正確的認識,是應當在洽談桌上,大家彼此對既定的目標都志在必得、義不容情.因此,既不能指望對手之中的老朋友能夠“不忘舊情”,良心發現,對自己“手下留情”,或是“里通外國”,也不要責怪對方“見利忘義”,“不夠朋友”、對自己“太黑”.
業已明言:商務洽談并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人與人的戰爭,因此商務人員對它應當就事論事,不要讓自己對洽談對手主觀上的好惡,來妨礙自己解決現實問題.
商界人士在洽談會上,應當理解洽談對手的處境,不要對對方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或是一廂情愿地渴望對方向自己施舍或回報感情.
同理,商界人士在洽談會上,對“事”要嚴肅,對“人”要友好.對“事”不可以不爭,對“人”不可以不敬.不然的話,商務人員要是在商務洽談中“小不忍則亂大謀”,那可就怪不得旁人了.
在商界,有一句行話,叫作“君子求財不求氣”.它再次告誡各位:意氣用事,在商務交往中的任何場合,其中自然也包括洽談會在內,都是弊大于利的.
請你回顧一下自己的工作狀態,除了在自己工位上的時間、電話溝通的時間會多一些,還有哪種溝通方式多一些?這就是會議溝通。下面我們就來談在會議當中應該注意哪些禮儀。
按參會人員來分類,會議基本上可以簡單地分成公司外部會議和公司內部會議。公司外部會議,可以分成產品會、研討會、座談會等。
內部會議包括定期的工作周例會、月例會、年終的總結會、表彰會,以及計劃會等等。
我們以外部會議為例,講一講商務禮儀中需要關注的一些細節。我們將會議分成會議前、會議中、會議后。
會議前
在會議前的準備工作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這幾方面:
·WHEN-會議開始時間、持續時間
·WHERE-會議地點確認
·WHO-會議出席人
·WHAT-會議議題
·OTHERS-接送服務、會議設備及資料、公司紀念品等
WHEN-時間,你要告訴所有的參會人員,會議開始的時間和要進行多長時間。這樣能夠讓參加會議的人員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
WHERE-地點,是指會議在什么地點進行,要注意會議室的布局是不是適合這個會議的進行。
WHO-人物,以外部客戶參加的公司外部會議為例,會議有哪些人物來參加,公司這邊誰來出席,是不是已經請到了適合外部的嘉賓來出席這個會議。
WHAT-會議的議題,就是要討論哪些問題。
OTHERS-會議物品的準備,就是根據這次會議的類型、目的,需要哪些物品。比如紙、筆、筆記本、投影儀等等是不是需要用咖啡、小點心等。
會議禮儀--會議中
在會議進行當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這幾方面:
(1)會議主持人
主持會議要注意·介紹參會人員·控制會議進程·避免跑題或議而不決·控制會議時間
(2)會議座次的安排
一般情況下,會議座次的安排分成兩類:方桌會議和圓桌會議。
一般情況下會議室中是長方形的桌子,包括橢圓形,就是所謂的方桌會議,方桌可以體現主次。
在方桌會議中,特別要注意座次的安排。如果只有一位領導,那么他一般坐在這個長方形的短邊的這邊,或者是比較靠里的位置。就是說以會議室的門為基準點,在里側是主賓的位置。如果是由主客雙方來參加的會議,一般分兩側來就坐,主人坐在會議桌的右邊,而客人坐在會議桌的左邊。
還有一種是為了盡量避免這種主次的安排,而以圓形桌為布局,就是圓桌會議。在圓桌會議中,則可以不用拘泥這么多的禮節,主要記住以門作為基準點,比較靠里面的位置是比較主要的座位,就可以了。
會議禮儀--會議后
在會議完畢之后,我們應該注意以下細節,才能夠體現出良好的商務禮儀。主要包括:
·會談要形成文字結果,哪怕沒有文字結果,也要形成階段性的決議,落實到紙面上,還應該有專人負責相關事物的跟進;
·贈送公司的紀念品;
會議禮儀--會議前
請你回顧一下自己的工作狀態,除了在自己工位上的時間、電話溝通的時間會多一些,還有哪種溝通方式多一些?這就是會議溝通。下面我們就來談在會議當中應該注意哪些禮儀。
按參會人員來分類,會議基本上可以簡單地分成公司外部會議和公司內部會議。公司外部會議,可以分成產品會、研討會、座談會等。
內部會議包括定期的工作周例會、月例會、年終的總結會、表彰會,以及計劃會等等。
我們以外部會議為例,講一講商務禮儀中需要關注的一些細節。我們將會議分成會議前、會議中、會議后。
會議前
在會議前的準備工作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這幾方面:
·WHEN-會議開始時間、持續時間
·WHERE-會議地點確認
·WHO-會議出席人
·WHAT-會議議題
·OTHERS-接送服務、會議設備及資料、公司紀念品等
WHEN-時間,你要告訴所有的參會人員,會議開始的時間和要進行多長時間。這樣能夠讓參加會議的人員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
WHERE-地點,是指會議在什么地點進行,要注意會議室的布局是不是適合這個會議的進行。
WHO-人物,以外部客戶參加的公司外部會議為例,會議有哪些人物來參加,公司這邊誰來出席,是不是已經請到了適合外部的嘉賓來出席這個會議。
WHAT-會議的議題,就是要討論哪些問題。
OTHERS-會議物品的準備,就是根據這次會議的類型、目的,需要哪些物品。比如紙、筆、筆記本、投影儀等等是不是需要用咖啡、小點心等。
會議禮儀--會議中
在會議進行當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這幾方面:
(1)會議主持人
主持會議要注意·介紹參會人員·控制會議進程·避免跑題或議而不決·控制會議時間
(2)會議座次的安排
一般情況下,會議座次的安排分成兩類:方桌會議和圓桌會議。
一般情況下會議室中是長方形的桌子,包括橢圓形,就是所謂的方桌會議,方桌可以體現主次。
在方桌會議中,特別要注意座次的安排。如果只有一位領導,那么他一般坐在這個長方形的短邊的這邊,或者是比較靠里的位置。就是說以會議室的門為基準點,在里側是主賓的位置。如果是由主客雙方來參加的會議,一般分兩側來就坐,主人坐在會議桌的右邊,而客人坐在會議桌的左邊。
還有一種是為了盡量避免這種主次的安排,而以圓形桌為布局,就是圓桌會議。在圓桌會議中,則可以不用拘泥這么多的禮節,主要記住以門作為基準點,比較靠里面的位置是比較主要的座位,就可以了。
會議禮儀--會議后
在會議完畢之后,我們應該注意以下細節,才能夠體現出良好的商務禮儀。主要包括:
·會談要形成文字結果,哪怕沒有文字結果,也要形成階段性的決議,落實到紙面上,還應該有專人負責相關事物的跟進;
·贈送公司的紀念品;
土耳其共和國(TheRepublicofTurkey),簡稱土耳其。位于亞洲的西部,地跨歐亞兩洲,面積78.1萬平方公里。人口5284,5萬,土耳其族占總人口80%以上,現代的土耳其人是過去突厥部落的后裔。他們長期在中亞一帶以游牧為生。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土耳其語為國語。首都安卡拉(Ankara),是一座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貿易中心。
由于土耳其地處亞洲和歐洲結合點上,它在歐洲和西之間起著橋梁作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為東西方通道和兵家必爭之地。1923年10月29日成立共和國?,F政府為內閣制。1980年軍人發動不流血,后于1982年由公民復決通過新憲法,埃夫倫將軍(GenKenanEvren)當選為總統。1971年8月4日與我國建交。
土耳其人尚武。人們稱土耳其為“尚武之國”,“武士重武,不重食”。在土耳其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大都是希臘人和以色列人,土耳其人自認為是歐洲人,商場買東西應注意不要以同為亞洲人的態度去行事。土耳其政府自1980年以來力求經濟穩定增長,推動自由市場經濟。宣稱經濟發展策略采取進出口并重的日本模式,又推廣南朝鮮擴大出口的經驗,對于獎勵出口不遺余力,出口己成為國家經濟的命脈。1987年人均收入1231美元。貨幣是里拉Lira,亦稱鎊。
土耳其礦產資源豐富,鉻、汞、銻。銅、硼和重晶石儲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但土耳其仍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農產品出口約占商品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
土耳其人喜愛綠色、白色和緋紅色。禁忌紫色和黃色,因為黃色標志著死亡。在土耳其應慎用綠三角,綠三角是免費用品的標志。他們在布置房間、客廳時,絕對禁忌用花色,因為民間一向認為花色是兇兆,是禁色。土耳其人信仰伊斯蘭教,他們喜歡喝葡萄酒以外的酒,喜歡吃牛、羊肉,喜歡駱駝。禁忌吃豬肉,及把豬、貓、熊貓作圖案。按當地的習慣,到鄉下時,有時必須脫鞋才可進入房子。
在土耳其,各種商務活動均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女性忌穿無袖的衣服。在土耳其拜訪,要盡量提前預約,要準時赴約。不論到士耳其哪個城市,切記事先訂妥房間,并在臨行前再確定一次,以免麻煩。土耳其政府是該國最大的買主,每次招標,時間均甚短,所以,不妨在土耳其派設一位代表。土耳其的商人,在商業談判中極喜歡討價還價。商業界人士通曉法、英、德語。土耳其的一小部分土地在東歐,但是土耳其商人喜歡說自己是“歐洲人”,而不是“中東人”。在談話中,忌談及當地政治,及土耳其與希臘的紛爭。土耳其人喜歡談論無異議的國際問題,家庭、職業以及業余愛好。
在商業談判前,對方一定會奉上一杯苦不堪言的土耳其茶,東南西北先扯一下。商界招待午餐、晚宴,往往十分豪華,菜肴豐富,耗時長久,在歐洲和亞洲,荷蘭與土耳其大概是平均食量最大的國家。遇到土耳其婦女,可以握手為禮。有時不妨邀對方夫婦一同進餐。
土耳其人有時也請客人到家里做客,他們通常是在飯館里招待客人,輕松愉快地吃頓晚餐。如果你被邀請到家里吃飯,可以帶上一束鮮花,一些糖果或點心做為禮物,主人會喝酒的話,也可以帶上一瓶酒。土耳其是個伊斯蘭教國家,切記,進入伊斯蘭教寺院時務必脫鞋。
土耳其人喜歡喝濃咖啡,糖也加得很多,但絕不攪拌。據說,如此喝法,只要習慣了就覺得味美無窮。篤信伊斯蘭教的土耳其,自古就以“多妻之國”著稱。凱末爾革命后制定的第一部非宗教性的民法典,重新調整了結婚、離婚、繼承私有財產等各種關系,不僅廢除了多妻制,而且使婦女在所有上述法律問題上同男人處于平等地位。凱末爾黨人對新的立法曾抱很大希望,然而,實際上它在許多方面卻成了一紙空文。一夫多妻、男尊女卑現象在社會上繼續存在。按伊斯蘭教教規,允許一個土耳其男人可以分別娶四房妻子,而國家是不承認這種一夫多妻的穆斯林婚姻的。
土耳其人特別喜歡花。每當人們歡宴賓客時,餐桌上都有一只插滿鮮花的花瓶,應邀赴宴的客人也不會忘記給好客的女主人帶一束令人賞心悅目的鮮花。如去探望病中的友人,帶一束鮮花則比帶別的禮物更寶貴,病人見到后也會格外高興。土耳其人還賦予各種不同顏色的鮮花以特定的含義。例如,白玫瑰表示“貞節”,紅玫瑰表示“愛情”,粉紅色玫瑰表達的意思是“我的心屬于你“,而黃玫瑰則意味著“分離”。白色石竹花代表“純潔”,紅色石竹花表示“友愛”,黃色石竹花則表示“憂傷”。白色的美人蕉是“友誼”,紅色的美人蕉是“祈求”,紫色的美人蕉是“信任”,黃色的美人蕉則是“嫉妒”。白色的郁金香表示“純樸”,紅色的郁金香表示我愛你”,粉紅色的郁金香表示“諒解”,黃色的郁金香表示“緊張”。白代表“忠誠”,黃代表“單相思”,粉紅色代表“無言的祈求”,紫色的則表示“惱怒”。水仙花表示“勿忘我”,蘭花表示“自豪而又自信”,雛菊表示“健康和富有”,蓮花則責示“未來和革新”,如此等等,名目繁多。
土耳其南方的小市鎮納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女子鎮。這個小鎮上無一成年男子漢,同時也實行“封閉政策”,不準外地男子漢進鎮串門。鎮民全是婦女和兒童,鎮上一切的工作人員全由清一色的婦女壟斷。到土耳其,最好的時間是9月至次年5月,6~8月多休假,往往一休就一個月。
所謂言為心聲,在商務交往中,人與人進行交談時,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談話的內容,即必須面對說什么的問題。有下列兩個問題需要注意:第一是有所不為,即什么話是不能談的;第二是有所為,即哪些話題應該考慮。
一、忌選的話題
不得非議黨和政府
不能非議國家、黨和政府,在思想上、行動上應與黨和政府保持一致。愛國守法是每個公民的基本職業規范,也是道德素養問題,這個問題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
不可涉及國家秘密與行業秘密
我國有國家安全法、國家保密法,違法的內容及泄密的內容是不能談論的。因此,在商務談話中不能涉及國家秘密與行業秘密。
不得非議交往對象的內部事物
與外人打交道時,應該牢記客不責主的要求,即不能隨便挑剔別人的不是。如果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不能當面使對方出丑、尷尬、露怯,難以下臺。
不得背后議論領導、同事與同行
我們主張批評和自我批評,但是家丑不可外揚,在外人面前議論領導、同行、同事的不是,會讓別人對自己個人的人格、信譽產生懷疑。
不得涉及格調不高之事
格調不高的話題包括家長里短、小道消息、男女關系、黃色段子等。如果這些格調不高的話題從我們嘴里說出來,就會貽笑大方,會使對方覺得我方素質不高,有失教養。
不得涉及個人隱私之事
關心別人值得提倡,但是關心應有度。與外人交談時,特別是與外國人交談時,尤其應回避個人隱私,具體包括下列五不問:不問收入,不問年齡,不問婚否,不問健康,不問個人經歷。
二、宜選的話題
擬談的話題
擬談的話題是指雙方約定要談論的話題,或者應和對方談論的。例如雙方約定今天談論辦公用品采購的問題,就不要談論其他話題。
格調高雅的話題
作為一個現代人,特別是一個有見識有教養的商務人員,應在交談之中體現自己的風格、教養和品位,所以應該選擇格調高雅的話題。哲學、文學、歷史這樣一些有深度、有廣度的話題,不妨一談。
輕松愉快的話題
哲學、歷史話題談談倒無妨,但是這樣的話題往往會給人太沉重的感覺,所以那些輕松愉快的話題,如電影、電視、旅游、休閑、烹飪、小吃等都可以談上一談。
時尚流行的話題
時尚流行的話題也是適宜談論的話題,可以針對對方的興趣對時尚話題進行選擇,如某某明星的演唱會、熱播的電視劇等。
顧名思義,國際商務禮儀就是人們在國際交往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共同性的禮儀規范。也可以這樣說,國際商務禮儀就是人們在國際交往中要遵守的“交通規則”,它是一種“世界語”。
國際交往強調“”與“遵守慣例”?,F在世界上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有數不勝數的民族,有幾十億人口。禮儀和習俗因人因地而異。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更何況那些居住在不同國家、分屬不同民族、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了,禮儀和習俗都是不同的。鑒于此,人們在參與國際交往的時候,就必須有這樣一種意識,即遵守約定俗成的共同的禮儀與習俗規范。
國際商務禮儀的重要性
國際貿易由來已久,從漢代的絲綢之路開始,我們的先人就已經融入了廣泛的國際經濟。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廣東及江浙沿海一帶自古也有發達的國際貿易,今天,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深度發展,開展國際經濟貿易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前景。
在于世界各個角落廣泛接觸的今天,來我國投資經商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國際商務越來越頻繁,因此,如要發展,必須知曉必要的國際商務禮儀。
學習國際禮儀心態要求,最為關鍵與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寬容的胸懷。老子說過:“上德若谷。”古人常講兩個詞叫“虛懷若谷”、“有容乃大”,什么意思呢?因為國際交往是以跨文化交往為背景的。
國際商務禮儀要求具備的素質
國際商務要求進行外貿交往的人員首先要有一些外語基礎,其次要堅守尊重的原則,第三要有自己的原則,支持自己的國家。
國際商務交往要求使用外語
不懂外語,與外國人做生意,有多被動可想而知。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要不通外語而與成就商事,已經成為天方夜譚。
如今在我國,年輕一輩的經理人大都有外語的基礎,隨便的商務交流,經理人可以自由地與老外談笑,可以充分發揮個人的外語才華,這也可以加深雙方的友誼和感情,但在正式的涉外商務談判中,大家最好把語言溝通工作交給翻譯者去做,除非情況特殊,一般不需要你開金口。不管是在中國境內,還是在對方國家,都應該堅持這一點。
尊重外國客人
只要外國人以合法身份進中國,帶著善意的交流和商業目的,我們就不排斥他,我們就歡迎他。知道有外國客人來,時間允許的話,應該準備背面印有他國文字的名片。
邀請外國朋友吃飯,最好準備一份印著他們國家文字的菜單。
與外國人見面,知道外語欠缺的話,應提早安排翻譯人員。
學一些外國歷史文化知識,即使臨時抱佛腳,也可以在會面時派上用場。
另外,在于外國人做生意、交朋友時,可以經常送給他們一些精致的小禮物,這會令他們非常開心,但送禮物時要注意避諱。還有在未熟悉之前,不要輕易談論他們國家敏感的政治問題,尤其是在不知道對方觀點的情況下,更要謹慎。
在國外支持自己的國家
1、Accept接受對方
寬以待人,如服務行業講“客人永遠是對的”
【例】交談時的三不準:(1)不要打斷別人;(2)不要輕易補充對方;(3)不要隨意更正對方。
得罪人往往不是在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而是讓人難堪下不了臺。
2、Appreciate重視對方
(1)不提缺點
(2)善于使用尊稱:如對方有行政職務/技術職稱應稱呼其職務;小姐、夫人、先生等泛尊稱;
(3)記住對方,實在記不住哪怕點點頭也不要張冠李戴。
3、Admire贊美對方
要善于發現并善于欣賞對方的優點
注重要點:(1)實事求是;(2)懂得適用對方,夸到點子上
商務禮儀的作用
作用:內強素質,外強形象
具體表述為三個方面:
1、提高個人素質
商務人員的個人素質是一種個人修養及其表現。如在外人面前不吸煙、不在大庭廣眾前喧嘩。
【例】佩戴首飾的4個原則:前提:符合身份(1)以少為佳,提倡不戴,一般不多于三種,每種不多于兩件;(2)善于搭配,如穿無袖旗袍、高筒薄紗手套去參加高級晚宴,戒指應戴在手套里(新娘除外);少女穿短裙去Party,腳鏈戴在襪子外(建議腿型好的或走路姿勢好的少女才戴腳鏈);(3)同質同色;(4)習俗原則,如配玉墜男戴觀音女戴佛;戒指戴左手;戒指戴在食指表示想結婚、戴中指表示已有愛人,戴無名指表示已婚,戴小拇指表示獨身,拇指不戴戒指。
2、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
【例】秘書接聽找老總的電話,先告對方要找的人不在,再問對方是誰、有何事情。
【例】拜訪別人要預約,且要遵時守約,提前到可能會影響別人的安排或正在進行的事宜。
3、維護個人和企業形象
比利時王國(TheKingdomofBelgium),簡稱比利時,位于歐洲西北部。面積3萬平方公里,人口990萬。北方的佛拉芒語和南方的法語都是官方語言。宗教以羅馬天主教為主。觀光地區英語可流行,一般人大多不懂英語(買東西一般沒問題)。貸幣:比利時法郎BelgianFranc(Bf)。
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s),是歐洲共同體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的所在地,有“歐洲首都”之稱。1971年10月25日與我國建交。
比利時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為丘陵和低地,煤炭資源較為豐富,工業和畜牧業比較發達。絕大部分工業原料和糧食靠進口,工業產品則有40%供出口。
比利時人比較穩重,但一開車似乎就變了,胡亂開車的人很多,往往亂闖硬擠,所以交通安全要特別注意。在比開展商務活動,必須了解不同民族的特殊性點,有助于生意成功,。寄商品目錄時,不要以為比利時屬法語系就寄法語的目錄,這樣就錯了,會受到佛拉芒人的非議。樂天而開朗的瓦隆人,你要求其為之代銷時,會欣然接受,并會說:“方便的話,我也可以一手包辦”。同樣一件事,跟佛拉芒人打交道,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若不符合他們的意思,他們就會按兵不動。
在比利時,名士家族和一般人分得很清楚。一般家庭的子女教育僅能到高級中學為止。只有名士家庭的子女才能接受大學教育。而出了大學,踏入商業社會的時候,初進公司就會被安排在名士的路線上。比如,擔任經理助理,開始學習經理的作業,而后,就順利地平步青云了。公司里重要著日常的業務。因此,有些事宜直接找高職員談,比較能夠早作決定。
在商務活動中,宜穿3件套的保守式西裝。往訪務必與預約,且訂在上午10時至下午5時之間,最好是邀請對方于下午1時至3時之間午餐面談。名片上勿列商品廣告。比利時人一般不吃過份油膩的菜。早晨習慣吃酸奶牛、水果,進餐時喜喝啤酒、白蘭地。餐前習慣先來瞇料,用餐時一定要有警備區,后要喝咖啡,若受邀到比利時人家中進晚餐,宜先請花店送花去對方家中,然后抵達.送花時,千萬別送,對比利時人來說,意味著死亡,此為禮及萬圣節(11月1、2日)專用。除非餐桌上有煙灰,否則不要抽煙。比利時南部人,女孩愛粉紅色,男孩愛藍色,一般人高雅的灰色。忌用墨綠色。而比利時北方人,女孩愛藍色,男孩愛粉紅色。
12月及7、8月多去度假,其他月份都適宜往訪。注意:布爾的每周三,安特普的每周一,是當地商人同業聚餐日,較難找他們談生意。
出入境并沒有特別需要洋意的地方,通關非常輕松。冬天或濃霧的時候,級降落地點可能變更,不過還是會著陸在機場附近。入關可攜免稅香煙400支,或雪茄100支,或煙草500克,酒2瓶,無外匯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