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22 15:21:3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醫學影像技術前景,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醫學影像技術是高新技術與醫學的結合,自20世紀70年代起,以CT問世為標志,伴隨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現代醫學影像學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由傳統單一普通X線加血管造影檢查形成包括超聲、放射性核素顯像、X線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MRI、普通X線檢查的數字化成像(CR和DR)以及圖像存儲和傳輸系統(PACS)多種技術組成的醫學影像學體系。醫學影像學已經由傳統的形態學檢查發展成為組織、器官代謝和功能診斷手段,醫學影像學技術已經由既往"輔助檢查手段"轉變為現代醫學最重要的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方法,使多種疾病的診斷更準確、及時。由于介入醫學的興起,醫學影像學已經集診斷和治療為一體,成為與外科手術、內科化學藥物治療并列的現代醫學第3大治療手段。目前,醫學影像學科是現代化醫院的支柱之一,影像學設備的價值占醫院固定資產50%以上,醫學影像學為臨床醫學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推動現代醫學不斷發展的動力。
醫學影像學是高新技術與醫學的結合點,21世紀醫學影像學發展首先依賴于以計算機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的進步。由于計算機的性能以幾何級數升級,必將帶動多種醫學影像學設備向小型化、專門化、高分辨率和超快速化方向發展,醫學影像學檢查亦將由大體水平逐漸深入至細胞、受體、分子和基因水平。近年來,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醫療影像診斷產業加強戰略布局,旨在帶動多種醫學影像設備向小型化、專門化、高分辨率和快速化方向發展。目前,數字醫療影像技術的發展主要有如下幾大趨勢:
現代醫學影像設備的發展將由最開始的形態學分析發展到攜帶有人體生理機能的綜合分析。通過發展新的工具、試劑及方法,探查疾病發展過程中細胞和分子水平的異常。這將會為探索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評價藥物的療效以及分子水平治療開啟嶄新的天地。同時,由于造影劑是影像診斷檢查和介入治療時所必需的藥品,未來針對特定基因表達、特定代謝過程、特殊生理功能的多種新型造影劑也將逐步問世。
1小型化和網絡化
新技術的發展使醫學影像設備向床邊診斷轉變,小型、簡便的床邊化儀器將越來越多地投入應用,這將對重癥監護、家庭醫療、預防保健等提供快速、準確、可靠的信息,提高醫生對病人診斷的及時性和針對性。同時,數字化成像將安全取代傳統的非數字圖像,醫院內部所有醫學影像學設備將聯網,在線大容量數字化圖像存儲得到普及,由于寬頻帶網絡的應用,醫學影像學圖像的遠程傳輸更快捷,圖像更清楚,使遠程放射學達到普及和實用階段。網絡化也將加快成像過程、縮短診斷時間,有利于圖像的保存和傳輸。影像學科醫生不必到醫院上班,在家或出差的旅途中即可完成醫療工作任務。醫院內部完全取消借、還片工作,臨床科室醫生在門診、病房或手術室、監護室直接經網絡調閱影像學圖像,應用計算機仿真技術設計外科手術方案、并直接在手術過程中引導手術入路、揭示手術切除范圍。通過影像網絡化實現現代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念,達到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和智力資源的高度統一和共享。
2多態融合技術使診斷、治療一體化
在新世紀,將有多種新型造影劑問世(包括組織、器官特異性造影劑,特定基因表達、特定代謝過程、特殊生理功能造影劑),其毒副作用更小、對比增強效果更佳、診斷的特異性更強。此外,醫學影像學技術直接應用于藥物研制,并用于監測療效,可促進新藥的開發進程。
醫學圖像所提供的信息可分為解剖結構圖像(如:CT、MRI、B超等)和功能圖像(如:SPECT、PET等)。由于成像原理不同所造成圖像信息的局限性,使得單獨使用某一類圖像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通過研制新的圖像融合設備和新的影像處理方法,將成為計算機手術仿真或治療計劃中的重要方向。同時,包含兩種以上影像學技術的新型醫學影像學設備(如:CT與X線血管造影機)將更受歡迎,診斷與治療一體化將使多種疾病的診斷更及時、準確,治療效果更佳。
3 3D打印輔助醫學影像
關鍵詞:影響學;診斷;發展前景;影像技術
一、前言
在醫學診斷中,影像學還是一門新興的科學,但是隨著醫學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其在臨床中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作為診斷的依據,影像學診斷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更加科學的依據,在疾病診斷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從倫琴發現X線開始,到人們歷史上的第一張X線片,從CT、MRI、介入放射學等技術的新興,到影像學技術、影像學診斷的普及,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是一個快速而逐步科學的過程。當前,醫學影像學技術在診斷中的運用,已經開始了影像學新的數字影像時代,技術不斷革新,在臨床醫學診斷和治療領域更是不斷進步。醫學影像學的不斷發展,是整體醫學發展中的一個熱點,也是未來醫學發展的一個趨勢。在未來,醫學影像學的診斷作用將會更加普及,技術也會更加先進,對醫學的貢獻將會更大。
二、醫學影像學的含義
在廣泛意義上,醫學影像學是指通過X線的成像,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成像,超聲成像,正子掃描,腦電圖,腦磁圖,眼球追蹤,穿顱磁波刺激等現代成像技術,來檢查人體無法用非手術手段檢查的部位的過程。醫學影像學也稱醫學成像,又因,之前的膠卷使用的是感光材料鹵化銀化學感光物來成像的,所以其又稱為鹵化銀成像。
三、影像學的發展現狀
目前,隨著影像的發展,在臨床檢查中,X線的透視檢查已經逐步減少或被取代,X線攝影檢查,被推廣開來,其中的DR檢查運用的最為廣泛。傳統的X線造影檢查也被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取代。這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首先是X線的脊髓照影技術被MRI技術取代,其次是X線在消化道造影、經靜脈腎盂造影等,被多排的螺旋CT、MRI結合光學內鏡成像技術所替代,另外,DSA的診斷價值逐漸開發出來,取代了CT血管成像和MR的血管成像技術。目前,CT已經成為了臨床急診和確診的重要依據,MRI也因其無創性、無輻射性、成像參數多、承載信息量大等特性,成為了臨床重大疾病的診斷技術。超聲及其設備也因其價格低、無創傷等在臨床上被廣泛運用在了影響學篩選檢查中。此外,DS A E t成為了介入治療的工具。從影響學的發展來看,將來,分子成像將是醫學影像學的重要發展方向和研究熱點之一。
四、影像學的診斷作用
影像學診斷已經被廣泛運用在了臨床上的各個方面,一般來說,影像學的診斷作用為:檢出病灶、病變點定位、腫瘤良惡性鑒別、術前分期評估、介入診斷及治療、隨訪觀察等,涉及骨科檢查與診斷、胸腔檢查與診斷、消化道檢查與診斷、泌尿系統檢查與診斷、婦產疾病檢查與診斷等。診斷技術主要包括:透視、放射線片、CT、MRI、超聲、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等。隨著醫學的發展和影像學技術的不斷更新,目前影像學診斷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價值。
(一)反應局部循環的狀況
CT技術和MRI的灌注成像以及MRI的擴散成像等,均可以反應出人體結構的血流量、血容量、循環時間,甚至可以細微到水分子在細胞內的擴散運動等,通過這些技術的運用,在臨床上可以給人們提供更多、更詳細、更細微的診斷信息,臨床主要用于腦、心肌等一些實質性臟器的診斷。
(二)顯示腦白質纖維束的走形級改變情況
影響學技術中的MR張良成像技術在診斷時可以顯示出腦白質的纖維束走形情況和改變情況,MR張良成像技術其實屬于擴散成像技術的延伸,更加有利于人們準確的診斷疾病。
(三)腦皮質功能定位
MR功能性成像技術可以實現腦皮質功能定位。隨著影像學的發展,此項技術已經從簡單的腦區功能識別發展到了神經學、生理學等領域。可用于喉癌術后與發音功能相關的腦區變化觀察,有利于發音功能的恢復。可用于某些疾病康復患者腦皮層反應的觀察與訓練等。
(四)心臟功能成像
通過CT、MRI成像技術在心肌檢查中的運用可以顯示出某支冠狀動脈閉塞后相應心肌供血情況和活性,及觀察治療后的康復情況,指導心肌梗塞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五)檢查組織變化,鑒別疾病
影像學磁共振波普可以檢測組織的化學成分在磁共振波普上的波形,以此來診斷疾病的類型與組織變化。如,前列腺疾病增生與癌變的診斷、腦腫瘤的診斷與術后復發性診斷等。
五、影像學的發展前景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與影像學的不斷發展,目前集診斷與治療一體的影響學技術和設備也在不斷的發展與成熟中,未來疾病的診斷將會更加快捷與準確,治療效果也會大幅度提升。此外,通過計算機仿真技術的發展與運用,影像學診斷技術獎更加直觀與明確,手術范圍的確定與病灶切術范圍將會更加準確與直接。
在影像學網絡化發展的基礎上,影像學的圖像處理技術也會成為臨床上的常規技術,服務器軟件也將取代工作站,實現多點化同時處理,提高圖像自動處理技術水平。此外,影響學圖像的傳輸也將更加便捷、清晰、準確,甚至醫生可以在家里或是度假圖中處理診斷圖像,完成診斷報告等。
分子成像將會是未來影像學發展的熱點,針對多組織、器官特異性的對比劑將會問世,通過特定基因表達、對比增強效果將會更佳,診斷特異性也會更強,在臨床上真正實現疾病的早期診斷。
未來影像學的作用將不單單局限于診斷與治療,甚至會廣泛涉及到疾病的預防與保健、人體健康管理等領域。科學在發展,影像學技術也在不斷更新,隨著分子技術、基因工程等更加細微與高端技術的發展,影像學技術的發展空間將會更加廣闊,應用范圍也會更加廣泛,其前景是我們無法預料的。
參考文獻:
[1]唐農軒.矯形外科應用影像診斷學基礎[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7
[2]林曰增,張雪林 分子影像學研究進展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03年第22卷第1期
[3]李果珍.臨床體部CT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
[4]張雪林,陳貴孝.脊柱和脊髓CT診斷[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2
應用數字化虛擬肝技術,可在術前明確肝靜脈、門靜脈和腫瘤血管的分布以及相互關系,有利于減少術中切肝時的出血量。此外,運用數字化虛擬肝系統可進行反復術前模擬仿真,顯示各種預切除方案的肝斷面及殘肝體積、需切除或保留的肝內管道,從而選擇既能完整切除腫瘤又能保留足夠殘肝體積的最優手術切除方案,最大程度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準確預測術后發生肝功能衰竭的可能性,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2數字化虛擬肝對門靜脈栓塞術的指導價值
在肝臟移植尚不能普及的今天,手術切除是目前治療肝癌的最有效方法。但是術后殘肝體積(fu-tureliverremnant,FLR)過少則是造成術后肝功能衰竭等并發癥的重要因素,限制了肝癌手術的進行。對于預切除肝體積和預留肝體積等,國外有免費軟件和可供教學的網站,數字化虛擬肝有助于在三維空間上對門靜脈進行直觀、準確地劃分,準確測定肝體積有助于門靜脈栓塞術后肝切除時機的選擇,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術后肝功能衰竭的發生,更加有利于術后患者的恢復,體現了數字化虛擬肝技術對門靜脈栓塞術的指導價值。虛擬手術具有可交互操作、可預測、可重復等優點,且在手術之前可預先模擬其手術過程,預測在真實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復雜及險要情況。該系統有助于完整地保留殘肝、血管及重要結構的完整性,最大程度地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手術成功率。該系統通過測定擬切除肝臟的體積、殘余肝臟的體積、功能性肝臟的體積,完整地保留殘肝、血管及其重要結構,最大程度地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預測術后發生肝功能衰竭的風險性,從而提高肝臟手術的成功率。
精準肝臟虛擬手術主要依靠三維影像技術及虛擬手術系統。三維圖像可視化重建技術又被稱為非損傷性立體解剖,其利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對二維切面圖像進行分析和處理實現了對人體器官、軟組織和病變組織的分割提取、三維重建和三維圖像的顯示,不需對二維圖像進行綜合想象,對肝臟、管道系統的分支走形及病灶的空間位置信息的顯示更加直觀、準確。可輔助外科醫生對病變區域進行分析,為手術方案設計提供了準確的個體化信息,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比二維斷層圖像的臨床應用價值更高。三維可視化重建基礎上的虛擬手術技術是肝臟外科手術有效的輔助工具之一,這對制定合理的手術預案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2004年起我們進行中國女性一號數字化虛擬肝臟三維重建及虛擬手術研究并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為今后數字化虛擬肝臟及虛擬各種肝臟手術的研究做了積極探索。這些方法主要是利用CT進行三維重建,先進的螺旋CT帶有三維軟件和重建功能,對收集的二維圖像通過計算機處理重建出三維圖像,對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方案的制訂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三維圖像可供外科醫生對肝臟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觀察,有利于肝臟正確分段、肝內病變術前定位和肝內血管變異情況的觀察,降低手術的風險。文獻報道應用三維腫瘤治療系統同樣是提高放療的精確定位和安全性的方法,說明三維影像技術具有精確定位和精確引導的作用。三維超聲具有更加準確、直觀的特點,尤其是三維斷層超聲模式可根據實際需要任意調整最小層間距,更加有利于分層及準確定位,對于肝臟的病變有更加準確的定位。三維超聲能提供許多二維超聲不能提供的信息。可根據肝臟腫瘤內部血管的走形及空間位置關系進行準確的定位,從不同角度觀察手術區域,同時能從二維超聲不易得到的冠狀切面進行觀察,提高了手術的精確性。
超聲造影可以作為評估肝癌治療療效的可靠方法,可評估虛擬各種肝臟手術的效果。醫生可借助術前進行超聲影像技術的檢查,制定最佳手術路徑、切除肝段的大小、阻斷肝內管道的預案,達到減小手術損傷、預測治療效果的目的。由于CT價格昂貴且對人體產生輻射,雖然現在的防輻射技術有所提高,但是仍不適宜為外科醫生常用的手術方法。相比較之下,三維超聲具有無輻射的特點,可以反復操作,且其對血流具有較高的敏感性,更加有利于定位時趨避血管。在肝臟虛擬手術應用中,是一種具有廣泛發展前景的方法。
3開展醫學影像技術在肝臟虛擬手術的展望
PET-CT將PET和CT兩個已經相當成熟的影像診斷技術相融合,形成優勢互補,是當今最完美、最高檔次的醫學影像技術,堪稱“現代醫學高科技之冠”,并于2000年被著名的美國時代雜志評為“年度三大風云發明”。目前最常用的PET顯像劑藥物為FDG(氟化脫氧葡萄糖),是一種葡萄糖的類似物,對人體無任何副作用,注射后也沒有任何不良反應。PET-CT在神經系統中可應用于腦腫瘤的分級和療效評價、癲癇灶的術前定位、癡呆的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等。
1. 腦腫瘤的分級和療效評價
腦腫瘤是神經系統常見的疾病之一,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危害很大。不論是良性還是惡性,都可導致顱內壓升高,壓迫正常腦組織,導致神經功能障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PET作為一種功能顯像技術,可對腦腫瘤的惡性程度分級、評估患者的預后,并可鑒別術后或放療后纖維瘢痕與病灶復發。腫瘤惡性程度高時,細胞增殖活躍,需要消耗更多的葡萄糖來提供能量,表現為高代謝病灶;而腫瘤惡性程度低時,細胞增殖不明顯,消耗的葡萄糖較少,表現為低代謝病灶。二者的鑒別一目了然。PET還可對患者的預后進行評估,當病灶代謝程度高時,患者存活時間短,而病灶代謝程度低時,存活時間較長。PET還可鑒別腫瘤復發與疤痕組織,前者表現為FDG局灶性濃聚,后者表現為放射性缺損。
2. 癲癇灶的術前定位
癲癇是神經內、外科一種常見病,是發作性大腦神經元超同步化放電導致的一過性臨床癥狀。癲癇的治療是世界十大醫療難題之一,而難就難在癲癇灶的準確定位上,PET-CT使這一醫學難題迎刃而解。癲癇的發作間期癲癇灶局部腦血流降低,即局部腦葡萄糖利用率降低,表現為低代謝灶;而發作期局部腦葡萄糖利用率明顯提高,表現為高代謝灶,二者結合分析更能提高癲癇灶的定位準確性。PET-CT對癲癇的準確定位,可引導立體定向毀損手術、立體定位放射外科和電刺激手術的微創療法,為癲癇的治療帶來光明的前景。
【關鍵詞】 乳腺癌; 超聲; 磁共振成像; ROC曲線分析
Contrast Study of Ultrasonography and Contrast-enhanced MRI on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by ROC Curve Analysis/PAN Yin-hua,HUANG Yu,LI Jie-hu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1):037-040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atively reseach the value of diagnosis of ultrasonography(US) and contrast-enhanced MRI on breast cancer.Method:The data of 160 patients with breast lump treated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cases received examination of US,contrast-enhanced MRI and pathological biopsy.ROC curve analysis of video data by Medcal software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rate of diagnosis on breast cancer.Result:There were 64 cases of breast carcinoma,50 cases of infiltrating duct carcinoma,10 cases of infiltrating labular carcinoma,4 cases of intraducteal carcinoma.We detected 129 cases with mass,35 cases with calcification and 58 cases with ipsilateral axillary lymphadenopathy by US.134 cases with mass,31 cases with calcification and 28 cases with ipsilateral axillary lymphadenopathy were detected by contrast-enhanced MRI.There were 27 cases for type Ⅱ of 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and 29 cases were type Ⅲ.AUC of US was 0.897 and AUC of contrast-enhanced MRI was 0.929,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Ultrasonography; MRI; ROC curve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Region,Nanning 53002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1.01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的惡性腫瘤[1],目前發病率居女性惡性腫瘤之首。眾所周知,超聲(US)是醫院篩查乳腺癌最常用的檢查方法[2],但隨著核磁共振(MRI)檢查技術的發展,MRI逐漸成為乳腺癌主要的檢查方法之一[3]。為了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診斷率和準確率,本文對比性分析了超聲和MRI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準確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就診的160例乳腺腫物患者。本研究入組患者年齡不限,單側可觸及單發腫物的女性患者均可入組。乳腺多發腫物或既往有過乳腺手術病史的患者不能入組。本研究已經倫理委員會批準。160例患者,年齡28~78歲,平均51歲。全部患者均接受手術和病理確診,術前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并接受US、MRI平掃+增強檢查。
1.2 檢查設備
1.2.1 US檢查 應用GE LOGIQ E9彩色超聲診斷儀,記錄乳腺腫物的大小、位置、邊界、形態,腫物內有無鈣化以及腫物回聲,腋窩淋巴結有無腫大等。隨后,觀察病灶內部及周邊血流分布,記錄血流阻力指數(RI)。
1.2.2 MRI檢查 應用Philips Achieva 3.0T核磁共振掃描儀,雙側乳腺表面線圈,造影劑采用釓噴酸葡銨(Gd-DTPA)注射液。加壓器先行軸位平掃掃描:自旋回波序列SE T1WI,壓脂T2WI;再行動態增強:肘前靜脈注射造影劑,進行動態增強軸位3D梯度回波序列掃描(3D-SPGR),翻轉角10°;最后軸位壓脂T1WI增強掃描。在相應的軟件上制作時間-信號強度曲線,將產生的時間-信號曲線分為三種類型:流入型、平臺型、廓清型[4]。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Medcal軟件進行ROC曲線分析。本組研究將US和增強MRI的診斷結果劃分為五個等級[5]:肯定不是乳腺癌、可能不是乳腺癌、不確定、可能是乳腺癌、肯定是乳腺癌,后4個等級為診斷節點,第一個作為陰性診斷。然后列出
4個四格表,計算靈敏度和特異度。以靈敏度為縱坐標、特異度為橫坐標畫出ROC曲線,ROC曲線下面積(AUC)的大小表明了診斷試驗準確度,其值越大表明該診斷試驗的價值越大。以P0.9時,提示診斷準確性較高;當AUC在0.7~0.9時,提示診斷準確性為中等;當AUC
2 結果
2.1 病理結果 在160例患者中,術后病理證實為乳腺癌64例,其中乳腺浸潤性小葉癌10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50例,導管內癌4例,剩余的96例為良性病變。
2.2 US結果 US顯示低回聲腫物129例,表現為不規則實性腫塊50例,腫塊內發現鈣化30例,見毛刺征28例,腫物后方回聲衰減25例,腫物內部回聲不均27例,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58例,其中29例出現RI≥0.70。
2.3 增強MRI檢查結果 增強MRI檢出腫塊134例,60例表現為周圍出現毛刺改變。有鈣化31例。增強掃描呈明顯不均勻強化67例,48例呈不規則環形強化。所有動態增強掃描中,時間-信號曲線呈流入型80例,廓清型29例,平臺型27例,24例未見明顯強化。發現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28例。
2.4 ROC曲線分析 US對乳腺癌診斷AUC=0.897,增強MRI對乳腺癌AUC=0.929,見圖1。US曲線下面積(0.897)在0.7~0.9之間時表示診斷準確性為中等,增強MRI曲線下面積(0.929)>0.9,表示診斷的準確性較高,US的ROC曲線下面積較增強MRI小0.0318,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047,P=0.0407),見表1、2。
3 討論
ROC分析是比較評價兩種或兩種以上影像診斷方法差異性的客觀標準[7]。ROC分析反映的是隨診斷界值(即診斷標準或影像醫師的診斷水平)改變而動態變化的敏感性、特異性曲線[8]。這種分析統計方法具有簡便、直觀的特點,能用肉眼做出判斷。本研究結果顯示,US曲線下面積為0.897,提示診斷準確性為中等,增強MRI曲線下面積為0.929,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超聲對乳腺癌檢查能及時發現并早期診斷乳癌,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具有費用低、操作簡便、對患者沒有創傷、無輻射等優點。超聲可以輕易檢出2 mm以上的囊腫及5 mm以上的實性腫物[9]。對于肥胖患者或乳腺捫診不清者,超聲檢查不受限制。乳腺癌的典型超聲圖像特征:(1)腫物邊界不清,呈蟹足樣;(2)部分腫物存在微小鈣化斑;(3)腫塊后方回聲衰減;(4)腫塊內血流信號增多,血流速度峰值(PSV)≥20 cm/s,RI≥0.70;(5)部分患者可見同側腋下淋巴結腫大[10]。本組研究中通過乳腺彩超檢查發現64例乳腺癌中,不規則實性低回聲腫塊50例,30例腫塊內發現鈣化,28例見毛刺征,27例內部回聲不均,25例腫物后方回聲衰減。發現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58例,29例出現RI≥0.70。因此乳腺癌在乳腺彩超檢查中的特征性表現就是腫塊回聲及形態。本研究有7例因顯示惡性特征性征象不足而不能定性,其中5例在MRI上表現為異常強化病灶,而超聲未能顯示。超聲對于蔟狀的微小鈣化的顯示能力較MRI差,對于早期乳腺癌的診斷率較MRI低[11-12]。簡而言之,對于每個乳腺疾病患者,乳腺超聲是最簡便、經濟、無創的檢查方法,為首選的檢查方法,但如腫物體積較小、以細小鈣化為主或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超聲就很難鑒別腫物的良惡性,那么就需要考慮加做其他的影像學方法。
MRI因為其價格較昂貴,以前一直沒有將其應用在乳腺癌的診斷中。但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MRI這類較昂貴的檢查也愿意接受,故乳腺MRI也逐漸被人們所接納。乳腺MRI對于乳腺癌的高檢出率有其獨特的優勢:MRI對于軟組織分辨率較高,且可以多方位、多參數成像。對于乳腺較大的患者以及鉬靶和超聲檢查陰性的病灶,靈敏度可以達到95%以上[13]。本組160例病例,增強MRI檢查發現有60例腫塊形態不規則形,134例病灶呈團塊型,與周圍組織邊界不清,邊緣不整,周圍伴長短不等毛刺或蟹足罡謀洹!懊刺征”是乳腺癌最有價值的一個影像特征[14]。當MRI平掃時,乳腺癌內部信號不均勻,多呈現出“網眼”或“島狀”表現[15]。本組研究發現,動態增強掃描時間-信號曲線乳腺癌以平臺型、廓清型為主,少數為流入型曲線,良性主要表現為流入型,正常組織增強不明顯。64例乳腺癌病例中,26例呈平臺型,27例呈廓清型。乳腺癌病灶的微血管密度明顯增高,且腫瘤血管的管徑增粗,管壁通透性增大[16]。有研究表明,以平臺型、廓清型曲線作為診斷乳腺癌的標準,敏感性達90.0%,特異性達86.6%[17]。簡而言之,乳腺增強MRI不是乳腺疾病首選的檢查方法,當乳腺超聲無法鑒別乳腺腫物的性質時,可利用MRI的高分辨率加做進一步檢查,尤其是保乳術前的患者。但如患者經濟條件不允許、對造影劑過敏或體內有金屬植入物時[18],可以考慮乳腺超聲造影或乳腺鉬靶檢查。
綜上所述,乳腺彩超是目前乳腺癌篩查最常用、最普及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因其經濟、方便,基層醫院也方便開展,但對于影像學不典型的乳腺癌,就很難與良性病變鑒別。乳腺MRI靈敏度較超聲高,尤其是保乳手術,患者術前常規進行MRI掃描,排除多中心或多灶性病變[19-20]。因此若要提高乳腺癌早期診斷的準確率,可以將乳腺彩超和乳腺MRI密切結合,充分利用其各自的優勢。如果為常規體檢,在經濟條件允許情況下,建議每半年行乳腺彩超檢查一次,每年行乳腺增強MRI檢查一次。如以乳腺腫物為首發癥狀的患者,除常規行乳腺彩超檢查以外,建議行乳腺增強MRI檢查。如乳腺彩超對腫物良惡性有疑慮時,要求患者加做乳腺增強MRI檢查,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診斷率。
參考文獻
[1] Torre L A,Bray F,Siegel R L,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J Clin,2015,65(2):87-108.
[2]沈蕾.乳腺癌早期診斷中超聲診斷技術價值的應用研究[J].當代醫學,2016,22(19):30-31.
[3]師紅莉,許秋霞.多模態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6):121-122.
[4] Kuhl C K,Schild H H.Dynamic image interpreatation of MRI of the breast[J].JMRI,2000,12(6):965-974.
[5]曾玉金,雷練昌.乳腺癌的全數字化乳腺攝影與超聲應用ROM曲線對比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2):261-263.
[6]宋花玲,賀佳,虞慧婷,等.應用ROC曲線下面積對兩相關診斷試驗進行評價和比較[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6,27(5):562-563.
[7]李凌,謝亮,周杰.應用ROC曲線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乳腺腫瘤診斷中的價值[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7):859-861.
[8]潘清,陳卉,馬宇晶,等.影像學診斷評價中的參數法ROC曲線分析[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27(8):1694-1697.
[9]宋文文.探討彩超對乳腺疾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2):90-91.
[10]靳松.超聲檢查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醫學綜述,2015,21(1):171-172.
[11]荊彥平,高崢嶸,駱賓,等.MRI、鉬靶攝影、超聲對乳腺癌術前評估的價值及比較[J].現代腫瘤醫學,2015,23(3):400-403.
[12]武中林,榮小翠,趙俊京,等.全數字化X線攝影、超聲及MRI對乳腺癌診斷價值的ROM曲線分析[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5,34(3):355-359.
[13] Mann R M,Bult P.Breast cancer size estimation with MRI in BRCA mutation carriers and other high risk pationg[J].Eur J Radiol,2013,82(9):1416-1422.
[14]姚尉,李成杰,楊靜,等.MRI動態增強掃描及DWI在乳腺癌中的診斷價值[J].四川醫學,2013,4(34):551-553.
[15]許偉志,葉爭渡.超聲檢查與MR在乳腺癌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4(4):650-652.
[16]唐建華,嚴福華,周梅玲,等.磁共振灌注成像參數圖在小乳腺癌診斷中的初步應用[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9,15(2):28.
[17]高佩虹,趙斌,蔡世峰,等.乳腺腫塊動態增強及高分辨MRI表現與病理相關性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5,15(7):557-561.
[18]李杰華,陸云飛,陳之白.乳腺癌的全數字化攝影與增強MRI應用ROC曲線對比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8):1263-1265.
【關鍵詞】醫學影像;乳腺;腫瘤;診斷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且患者群越來越年輕化,嚴重危害婦女的健康。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關鍵。醫學影像學對乳腺癌的檢出和診斷具有重要價值。乳腺影像診斷學的發展主要在近30年,隨著各種影像新設備、新技術的出現,使乳腺的影像檢查有了更廣泛的前景,合理應用各種檢查手段成為重要問題。
1 X線檢查
在眾多的影像學檢查手段中,乳腺的X線攝影檢查仍然是最為有效、經濟的方法。據美國癌癥學會和美國癌癥研究所共同研究的結果表明:乳腺X線攝影檢查比最具臨床診斷經驗的醫師早2年發現早期腫瘤。它可以發現59%的直徑在1.0 cm的非浸潤型癌瘤和53%的浸潤型癌瘤。采用乳腺X線攝影進行乳腺癌普查,可以使其死亡率降低30%~50%,如果僅用常規體檢作為乳腺早期癌的普查,則死亡率僅能降低18%。因此,在一些國家,全國范圍內的乳腺X線攝影已經作為乳腺癌的普查項目被廣泛應用。甚至認為乳腺攝片是30歲以上、有乳腺癌癥狀的女性乳腺癌影像學診斷的金標準。X線攝影普查已經成為預防醫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X線片中乳癌的特征,邊緣模糊毛刺或“觸角”腫塊、高密度結節或星狀陰影。另外,X線攝片對鈣化的檢出最具優勢,檢出率約占40%,是診斷乳癌的重要X線征象。層疊細沙樣、短棒狀、不規則顆粒狀、半環或斑片狀、鈣化量多廣泛或簇狀密集為常見鈣化形式,有資料認為5~10枚/cm以上鈣化灶聚集癌的可能性很大,單純簇狀鈣化是乳癌早期的或唯一的重要征象。但X線攝片對于接近胸壁和致密型乳腺的小癌灶易于漏診。乳腺X線攝影技術 乳腺X線攝影技術的質量控制,對乳腺病變的X線診斷至關重要。近年來由于高新技術的應用和設備的更新、引進及投照條件的改善,乳腺X線攝影檢查與20世紀60年代比較,有了很大的進步。目前均采用自動曝光控制裝置,計算機自動沖洗程序等先進技術,使乳腺攝片的質量不斷提高。數字乳腺攝影動態范圍寬,對比分辨率高,能對圖像進行多種變換,特別適合乳腺組織的檢查,所需輻射量少,而且能更早發現病變。數字乳腺攝影有助于計算機輔助診斷,能準確檢出微小鈣化灶,提高判定乳癌的可靠性。數字乳腺攝影能支持遠程會診,將圖像資料以數字形式傳送,能滿足遠程會診必需的數字影像資料,從而正在逐步替代鉬靶乳腺攝影。
2 超聲檢查
乳腺X線攝影仍然是占統治地位的乳腺影像學檢查方式,而B超掃描則在臨床成為廣泛應用的一個輔助診斷方式。20世紀80年代超聲檢查乳腺采用塑料袋灌裝水囊和水槽式掃描,發展到今天彩色多普勒超聲高頻探頭、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能量多普勒超聲等技術的臨床應用,以高清晰度二維圖像及彩色血流特征、檢查無創、快捷、重復性強、鑒別囊實性病變的準確性高等優勢被公認。隨著高科技超聲軟件的不斷開發,對直徑1 cm以上乳癌的檢出和定性已提高到新水平。乳腺的B超檢查可以幫助分析在體檢中或乳腺X線攝影中所發現的可疑病變。這種高頻、聚焦檢查方法對于東方女性乳腺內脂肪組織少、腺體多的小有不可缺少的補充作用。對乳腺X線攝影照片中邊界清楚的結節進行評估。可以幫助鑒別腫塊的囊、實性,有助于腫瘤的分期(檢查腋窩、鎖骨上下、肋間淋巴結)。當體檢所見和乳腺X線攝影之間有不符合的情況時,B超檢查有助于分析病變。在體檢有所發現而X線片陰性時,尤其是致密型乳腺,B超能顯示有或無病變存在。同樣,在乳腺X線片發現不清楚的陰影時,B超檢查可以肯定或排除病變的可能。B超檢查有利于比較細致地觀察因解剖原因不能為乳腺X線攝影所顯示的病變。如近胸壁的腫瘤、腋窩深處的淋巴結等。可以為觸摸不到的乳腺病變行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及手術前的金屬絲定位。評估有損壞的硅酮乳腺植入物的狀況。對于不宜進行X線檢查者,可以先行進行B超檢查。乳癌腋淋巴結組織學有轉移,超聲腋淋巴結轉移特征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陽性預測值明顯高于臨床觸診和X線攝片。
3 MRI檢查
1982年MRI應用于乳腺檢查。越來越多的研究說明MRI是乳腺影像學綜合診斷的必要手段之一,可顯著提高早期乳癌和多源性乳癌的檢出率。使用正確的技術和特制的線圈,在某些情況下是很有價值的。同時,靜脈推注造影劑后,動態觀察增強的形態可以提供重要的鑒別診斷資料。惡性腫瘤總是較良性腫瘤增強快,而且強化明顯。癌腫邊緣呈不光整的星芒狀,也可表現鋸齒狀或長毛刺狀,以及癌向后浸潤的情況。乳癌的MR增強與血管生成、腫瘤增生的活動性、惡性程度及侵襲性相關。動態MR可以反映腫瘤的微循環,對血管參數可以進行定量、半定量分析,對腫瘤的解剖結構有良好的空間分辨率,并對淋巴轉移的評價明顯優于傳統的組織學方法。不足的是檢查程序復雜費時,價格昂貴,成像質量受呼吸影響較大,對癌腫內鈣化灶顯示欠佳,不能作為獨立的診斷方法。
磁共振波譜分析是檢測活體內代謝和生化信息的無創性技術。1973~1974年,開始應用磁共振對離體標本進行波譜測定。目前波譜分析軟件包與高場強磁共振成像系統配套使用進入了臨床應用階段,對乳腺疾病的診斷有了顯著進展。研究證明了膽堿水平升高是乳癌的波譜標記這一假說,是診斷乳癌的重要標準[1]。多種MR技術聯合應用能提高乳癌診斷的準確率,因此,MRI診斷和鑒別診斷乳腺病變中具有潛在獨特的應用價值。
4 CT檢查
CT檢查乳腺是先進影像技術之一。1977年首次報道應用CT檢查乳腺疾病。乳腺CT檢查目的主要是用于晚期腫瘤的侵犯進行分期;手術后、化療后局部觸診不易明確的病變;因已發生纖維化影響診斷的特殊患者等。CT對乳腺局部解剖結構能提供詳細資料,尤其是對比劑強化后掃描使致密型乳腺癌的檢出率高于鉬靶乳腺攝影。增強CT能顯示癌腫血供分布特征,提供增強峰值、灌注量、組織動脈增強比,能正確評價腋窩淋巴結轉移和引流的情況,觀察癌腫侵犯胸壁、肺和縱隔的情況。乳癌CT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軟組織塊影,多數為實質性不均勻高密度,周邊為毛糙不齊的毛刺樣改變,癌腫局部皮膚增厚、皮下脂肪層消失。有學者認為[2]乳癌血供豐富,強化明顯增高,CT值成倍增加,是診斷乳癌的重要標準之一。CT對隱性乳癌和早期小乳癌有較高價值,研究表明CT薄層掃描能發現直徑 0.2 cm的癌灶。CT能較好評價腋下、胸骨周圍淋巴結的情況。結合螺旋CT表面覆蓋法,掃描時間短并能三維重建顯示病灶立體空間形態,可得到更多的診斷信息。缺點是對癌腫內微小鈣化灶顯示不夠理想,存在對比劑過敏的危險且價格昂貴,技術操作過程復雜,有一定放射損傷,不能重復檢查。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數字一體化;手術室;應用前景
一、數字一體化手術室功能特點
潔凈手術室系統與數字化系統的結合將是未來“數字一體化手術室”的發展趨勢。從醫院的需求角度來講,一體化手術室需滿足以下幾個特點:
(1)為保證醫院手術室五年內不落后,必須考慮到手術室將來的可拓展性和對設備的兼容性。
(2)實現真正的全高清:包括攝像主機的全高清、圖像記錄系統的全高清、手術室內視頻的全高清、手術室與示教室的視頻傳送的全高清、手術室與主任辦公室的視頻傳送的全高清。
(3)可以對手術室內的腔鏡設備、各主流品牌的手術床、各主流品牌的電刀等進行集中控制。
(4)為方便操作,需要中文的操作界面和原型化的控制界面。
(5)可以在手術室直接調用B超、X 光、CT、MRI、DSA 等圖片、也可以直接調用患者的病案。
(6)可以兼容并控制不同品牌的全高清內窺鏡的圖像。
二、基本功能介紹
2.1數字一體化手術室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組成部分。
①一體化手術室影音管理系統(SwitchPoint Infinity);
②一體化手術室集中控制系統(Sidne Suite);
③一體化手術室存儲系統(SDC Ultra);
④一體化手術室交互式示教系統(Telemedicine)。
2.2主要設備及基本功能。
①集成了內置攝像機的手術照明設備: 通過觸摸屏進行中央控制的手術照明設備、內置攝像機的室內照明的中央控制。
②手術室設備: 采用觸摸屏的中央控制:預編程的系統配置節省了手術準備和更替時間。
③手術床: 采用觸摸屏控制的可調性手術臺。
④檔案管理: 記錄手術中發生的重要事件。
⑤視頻轉播: 可靈活獲取圖像數據。
⑥視頻會議: 能夠在無菌區里使用的專業通訊工具。
⑦吊臂: 可以整潔和安全擺放設備。
三、一體化手術室的特點
3.1充分整合設備
無菌區的觸摸屏可實現這樣的整合,如常做的腔鏡手術中的光源,用這套系統后,調整光源時,就不必走到設備面板進行操作,而是通過觸摸屏,在上面點擊,即可調整光源的亮度。在觸摸屏上出現一個操作界面,與設備實物是一模一樣的。這給醫生帶來的最大的方便是,原來如何使用設備,現在就如何使用。一方面是方便,另一方面是把安全性考慮在里面,因為很多醫生要長時間的看腔鏡。同時,還可以得到實時的各種參數,這對手術室內的所有醫療設備的控制,如手術床、無影燈等很有意義。
結合計算機技術,從硬件和軟件上進行整合集成,這使設備的使用功能更加優化,更符合醫生在手術中對各種條件的需要,更適合現代各種類型的手術技術和手術室操作規定的要求。
3.2實現信息傳輸及存儲
在觸摸屏上,醫生可把手術的靜態照片或者是連續的錄像保存下來,同時還能錄音,得到聲音、文字和手術內鏡圖像的全部資料,以高質量的格式存儲在DVD、CD、計算機硬盤或者醫院服務器等多種存儲介質上,實現信息的傳輸和存儲,同時,觸摸屏可以多種格式與患者個人數據單元聯接。
3.3信息共享
因為網絡廣泛應用于醫院內的局域網來進行圖像的音頻和視頻交流,因此,在醫院的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有瀏覽器,醫生即可看見手術室內的所有情況。這對于很多醫生來說,不需要換衣服、洗手就可以看到手術室內的場景。
手術醫生作為治療方案的決策者,其診斷、治療水平及術中疑難雜癥的解決速度,會直接影響病人治愈率。所以,醫療群體在手術過程中,還應能夠訪問為完成其診療活動所必須的醫療信息,如PACS (CT、MRI、X-Ray等)、HIS、LIS 等的信息資料 。
3.4實現遠程醫療會診
建立不同醫療單位之間、醫師和患者之間的聯系,完成遠程咨詢、診治、教學、學術研究和信息交流任務,形成醫學專家之間,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一種全新的診斷模式,這對醫院來說,無疑是很大的便利。
潔凈手術室是現代醫學技術與工程技術結合的產物,是醫院外科最核心的部分;它也是現代化醫院的一個重要標志,它體現了現代化醫院的設施水平、醫療水平和管理水平。現代化的潔凈手術室應該是潔凈化、數字化和人性化三者構成的有機統一體。數字一體化手術室在國內越來越成為一個火熱的話題,目前在中國大陸地區提供專業的一體化手術室項目的廠家數量較少,需進一步發展。潔凈手術室系統與數字化系統的結合將是未來數字一體化手術室發展的必然趨勢。除醫療儀器數字化外,潔凈手術室自身就是一臺依靠數字化控制的設備系統,僅空調系統就要監測和控制每間手術室的溫度、濕度、壓力、通風量、新風量等參數,并要維持不同潔凈區域的壓差。潔凈手術室要嚴格控制人員流動,完善內部通訊系統,可確保術中醫務人員的信息溝通。為了直觀地了解有手術的房間使用情況,安裝全方位數字電視監控系統也是必要的。手術安排、人員安排、器材的消毒和消耗品儲備管理,以及每臺手術的全過程記錄管理(時間、人員、麻醉、手術信息)等,這一系列復雜的過程也要進行計算機綜合信息管理。通過在手術室內設立中央控制室,對這些設備和系統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整合成一個中央控制系統;這樣可直觀顯示并控制整個手術室內狀況,同時經過接口可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
四、一體化手術室的發展趨勢
一體化手術室通過整合手術室內設備、信息資源和醫院各科室資源,使原來的“信息孤島”變成了無處不在的信息中心,患者信息在此得到最佳融合,為提供高效手術服務奠定了基礎。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主任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副院長張強先生認為,基于影像導航系統、虛擬手術系統和機器人系統綜合構建的手術室代表著一體化手術室的智能發展方向。
影像導航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微創手術的發展和進步。通過手術導航系統,醫師不僅可以直接看到傳統手術的暴露部位,而且能看到不易觀察的部位,如手術部位周邊組織內部的血管與神經。醫生可根據手術規劃指定的路徑,精確執行手術干預和操作手術器械。另外,將大型醫學影像設備如MRI、CT 與一體化數字手術室相結合,就形成了復合型手術室。復合型手術室能夠將實時MR/CT 影像傳送到外科導航系統中,并通過大屏幕實時顯示,為醫生提供最佳手術路徑及術中影像的動態變化。計算機技術和機器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催生出機器人手術室,以達芬奇為代表的手術機器人系統,以其高精度、穩定性和良好的可操作性,為外科手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從術前掃描、術前處理、手術模擬、手術規劃制定出最佳手術方案,交由機器人按程序進行手術干預,手術全過程體現出一體化手術室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生物醫學技術推動下的智能功能。
[關鍵詞]超聲造影;常規超聲;淺表淋巴結穿刺;活檢
[中圖分類號] R7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0(a)-014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rit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and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on superficial lymph node biopsy.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lymphadenopathy were enrolled into study from September 2014 to October 2015.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conventional/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and pathological biopsy.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group(n=27) and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group(n=21).Biopsy success rate,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group(0.0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group (14.29%),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43).There were 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iopsy success rate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betwee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n superficial lymph node biopsy,but can not improve biopsy success rate,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Key words]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onventional ultrasound;Superficial lymph node biopsy;Biopsy
穿刺活檢是鑒別淺表淋巴結良惡性的金標準[1]。尤其是對于腫瘤性疾病的診斷,采用無創或微創方式對淺表淋巴結進行定位和活檢,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2-3]。目前臨床常用的定位方法是常規超聲,但對于生理解剖結構復雜、血管和神經分布豐富的區域,有一定的局限性[4-5]。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將超聲造影應用于淺表淋巴結穿刺活檢越來越受到臨床重視。本研究通過對比超聲造影與常規超聲引導淺表淋巴結穿刺活檢的優劣,探討將超聲造影應用于淺表淋巴結穿刺活檢的可行性。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①年齡16~80周歲者,男女不限;②體查發現淺表淋巴結腫大者;③同意進行常規超聲/超聲造影和粗針穿刺病理活檢者。排除標準:①年齡80周歲者;②合并嚴重心臟病、肺病、腎病或不能耐受超聲造影和粗針穿刺病理活檢的患者;③多次入院檢查患者。選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我院48位淺表淋巴結腫大患者進行研究,男性26例,女性22例,分別因肺癌(2例)、食道癌(1例)、鼻咽癌(4例)、甲狀腺癌(3例)、肺結核(11例)、頸部腫物(27例)需行淋巴結穿刺活檢。所有患者均行常規超聲/超聲造影和粗針穿刺病理活檢。上述病例病理結果分別為淋巴結結核22例,細菌性淋巴結炎2例,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1例,慢性淋巴結炎1例,反應性增生1例,惡性淋巴結21例。穿刺活檢部位包括右側下頜2例,左側下頜4例,右側頸部12例,左側頸部8例,右側鎖骨上窩10例,左側鎖骨上窩5例,右側腋窩2例,左側腋窩3例,右側腹股溝2例。將48例患者分為超聲造影組(n=27)和常規超聲組(n=21)。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淋巴結長徑和短徑、良惡性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本研究獲東莞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入選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設備與技術方法
1.2.1 超聲造影和常規超聲設備 采用Siemens S2000彩色超聲診斷儀,9~14 MHz線陣探頭[6]。
1.2.2 造影劑 采用SonoVue(意大利Bracco公司)。SonoVue干粉劑59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5 ml溶解,震蕩至少30 s,配制成六氟化硫微泡混懸液[7]。
1.3 研究步驟
1.3.1 常規超聲 采用普通超聲技術對患者實施穿刺活檢,取一定大小的組織樣本若干,準備進行下一步的檢測。
1.3.2 超聲造影 啟用超聲造影模式,選定淋巴結最佳掃查位置或最大切面,焦點置于淋巴結探測水平,將機械指數MI設為0.06~0.09。經肘正中靜脈快速團注2.4 ml造影劑微泡混懸液,并用0.9%氯化鈉注射液5 ml快速沖管。造影劑注射后6 s開始計時,錄像存儲>3 min。造影過程中為確保圖像顯示深度、焦點位置和MI恒定,要求患者平靜呼吸、保持、避免移動和吞咽[8]。取淋巴結中異樣的部分,如液化區、鈣化區、血流豐富區、分布紊亂區等[8-9]。
1.3.3 穿刺活檢術 常規超聲組于回聲均勻的團塊中心部位及兩側分別取材,對于回聲不均勻的區域分別選取不同的回聲區域取材[10]。超聲造影組選取組織內部具有多種明顯特征的部位進行穿刺,選取的區域根據造影表現而定。如果呈均勻增強模式,就在其包膜下和其中心區域分別取材。如果呈現不均勻增強模式(圖1),就要選取其中異常低、異常高或無增強區域(圖2),取下的樣品進行分裝并保存,作好記錄。使用16G一次性組織切割針進行取樣。穿刺取出的標本使用10%甲醛溶液固定后進行病理學檢查,標本長度>3 mm認為是滿足組織學檢查需要的滿意標本[11]。
1.4 研究指標
取材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診斷準確率。
1.5 統計學分析
采取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超聲造影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超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3)。兩組取材成功率和診斷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不健康飲食和生活方式的不規律,作為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淋巴系統遭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淋巴結的病癥越來越嚴重,特別是淺表淋巴結[12-14]。取代表性的部位做病理分析,能夠很好地探究所患疾病的類型和原因,進而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而淋巴結附近具有復雜的生理解剖結構和豐富的血管、神經,如果不能找到合適的路徑和準確的位置,會給穿刺活檢帶來很大的風險,同時也可能造成誤診。
淋巴結是哺乳動物特有的器官,正常人的淋巴結很小,表面柔軟、光滑、無異樣,無壓痛,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15]。穿刺淋巴結能夠直觀地看到淋巴組織的狀況,并且能夠進行組織培養[16]。超聲引導下的淺表腫物穿刺活檢可以實時動態地顯示出腫物的性狀、周圍大血管以及其他重要的生理解剖結構,提高了穿刺的安全性和效率。常規超聲很難區分腫物內的壞死區域和非壞死區域,出現假陰性結果概率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超聲造影又稱聲學造影,利用造影劑使用后散射回聲增強,提高超聲診斷的分辨力、敏感度和特異度[17-18]。隨著儀器的不斷升級和造影劑的不斷研發,超聲造影已經是超聲診斷的重要發展方向。超聲造影具有很多優越性,如安全性好、無變態反應、實時性和價格便宜等,與CT和MRI相比更有優勢。因此利用其優點,將超聲造影用于淋巴節穿刺或許也能帶來新的驚喜。本研究著重研究超聲造影與常規超聲在引導淺表淋巴結穿刺活檢方面的差異。
超聲造影可以很好地利用超聲顯示生理結構,可以直觀地看到病灶的位置,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取樣針的位置,與普通超聲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造影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超聲組[0.00%(0/27) vs 14.29%(3/21),P=0.043],盡管兩組取材成功率和診斷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仍提示超聲造影在淺表淋巴結穿刺活檢中的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超聲造影與常規超聲相比,對引導淺表淋巴結穿刺活檢有更好的應用效果和前景。
[參考文獻]
[1]朱玲,杜聯芳,伍瑛,等.超聲造影鑒別診斷淺表淋巴結良惡性的初步探討[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2,14(12):816-819.
[2]Rabinowitz MR,Merton DA,Liu JB,et al.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guided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of the ocular conjunctiva[J].Laryngoscope,2014,124(11):2531-2536.
[3]徐永遠,應衛華,胡小祥.超聲造影定量分析應用于淺表淋巴結疾病鑒別診斷的臨床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 24(4):631-634.
[4]張青,呂珂,王亮,等.肝臟淋巴瘤的超聲影像分析[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4,11(4):54-58.
[5]盧平平.常規超聲和超聲造影對淺表淋巴結良、惡性鑒別診斷的價值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29):184-185.
[6]Liu JB,Merton DA,Berger AC,et al.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secondary lymph nodes in a melanoma tumor animal model[J].J Ultrasound Med,2014, 33(6):939-947.
[7]張曉曉,詹維偉,周偉,等.術前超聲檢查評估甲狀腺微小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的臨床價值[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4,11(11):52-56.
[8]Rubaltelli L,Beltrame V,Tregnaghi A,et al.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for characterizing lymph nodes with focal cortical thickening in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melanoma[J].AJR Am J Roentgenol,2011,196(1):W8-W12.
[9]余麗惠,羅葆明.超聲診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5,31(5):793-796.
[10]孫德勝,陳蕓,鐘潔愉,等.超聲造影引導淺表淋巴結穿刺活檢的應用[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2,9(4):229-232.
[11]劉健,曾凌青,趙小波,等.經皮超聲造影鑒別診斷乳腺癌及乳腺炎引起的腋窩淋巴結增大的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1(9):662-665.
[12]張丹丹,程文,韓雪,等.經皮超聲造影檢測兔VX2乳腺癌前哨淋巴結的引流路徑[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 29(6):549-552.
[13]S?`ftoiu A.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of lymph nodes:towards better imaging[J].Med Ultrasound,2014,16(1):5-6.
[14]朱曉麗,王崢,韓增輝,等.原發性結外淋巴瘤的超聲診斷價值[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3,10(12):36-39.
[15]李佳,要跟東,侯曉英,等.淺表淋巴結病變良惡性鑒別診斷中超聲指標的比較分析[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2,23(1):65-66.
[16]Goldberg BB,Merton DA,Liu JB,et al.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maging of sentinel lymph nodes after peritumoral administration of Sonazoid in a melanoma tumor animal model[J].J Ultrasound Med,2011,30(4):441-453.
[17]趙瑞娜,張波,姜玉新.頸部轉移性淋巴結的超聲評估[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2,34(6):6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