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優質護理8篇

時間:2024-04-19 10:18:50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老年人優質護理,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老年人優質護理

篇1

關鍵詞:優質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0-0378-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及人們的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醫療護理質量和服務有了越來越高的期望值,因此,提高護理質量是大熱所趨,勢在必行。改變護理理念,探索新的護理方法,減輕患者的痛苦,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工作,提高護理質量。

優質護理服務的措施:

(1)改善服務態度:考核良好的服務態度及行為是提高護理醫學,為患者提供最佳服務的關健,首先,我們作為一名護士儀表整潔端莊,精神飽滿,表情親切微笑,態度和藹,言語輕柔,動作敏捷,做到接待病人要有問候聲,操作配合要有感謝聲,不足之處要有道歉聲,巡視病房要有咨詢聲,經常詢問患者的飲食情況,用藥情況,疼痛的是否緩解情況,生活上是否需要我們幫助等,這樣不僅拉近了護患關系的親密,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而且同時也提高了護士的文化素質和修養。

(2)提高專業技術水平,達到精益求精: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操作是優質護理服務的基本核心內容,掌握全面的知識內容,過硬的技術本領,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是我們首要的護理關鍵,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和知識的不斷更新發展, 是向我們提出不斷的挑戰,健康教育不僅是宣教的形式,更是一種治療手段,護士對理論知道的掌握熟練程度可直接影響到健康教育實施的成效,從而影響到疾病的治療、愈后,在進行任何一項護理技能操作時,都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及“三查七對制度”只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認真仔細的工作態度,在病人發生突發重病時,搶救病人才會做到忙而不亂,有章有循,全面仔細的觀察和分析病人病情變化,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及時挽救患者的生命。

篇2

1.1調查工具和評價方法

①自行設計問卷: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②焦慮自評量表(SAS)[5]:該量表主要評定老年手術病人有無焦慮癥狀及其頻率,含20個條目的4級評分的自評量表。1分:沒有或很少時間;2分:小部分時間;3分:相當多時間;4分: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焦慮自評量表標準分(各條目得分累積之和×1.25)≥50則認為病人有焦慮情緒。③抑郁自評量表(SDS):該量表主要評定老年手術病人有無抑郁癥狀及其頻率,含20個條目的4級評分的自評量表。1分:沒有或很少時間;2分:小部分時間;3分:相當多時間;4分: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抑郁自評量表標準分(各條目得分累積之和×1.25)≥53則認為病人有抑郁情緒。④病人護理滿意度:采用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來調查病人滿意程度,總分為100,<60分為不滿意,60分~79分為基本滿意,80分~100分為非常滿意。

1.2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病人焦慮標準分為(41.13±3.58)分、抑郁標準分為(41.14±3.96)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病人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考慮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全程優質護理模式實施做到組織科室護理人員進行業務學習,在開展全程優質護理服務之前,一方面加強了科室護士對全程優質護理理念和精髓的理解,讓護理人員領悟到的全程優質護理理念和精髓貫穿于日常護理過程中,對既往存在的護理缺陷也有更為深刻的認識,能夠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另外,一方面加強護理人員手術方面護理知識的培訓,加強護理人員對病人所患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加強護理人員對意外情況的緊急處置能力的培訓和演練,減少因病人無法得到同質化的護理服務而影響本研究的結果。

②全程優質護理模式指導下的護理干預措施做到采用集體講座和個人教育相結合、文字和多媒體及書面與口頭教育相結合、理論講座和實際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對手術病人進行集中宣教,讓病人對手術室環境、手術,麻醉方法、術中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項等均有一定的了解,減少病人認識方面差異而導致影響本研究的結果,減少盲目的擔心和恐懼,提高病人護理滿意度。

③全程優質護理模式指導下的護理干預措施很好地運用了共情技術、正性暗示語言的應用、微笑、觸摸等護患溝通技巧,與病人建立更好的護患關系,提高病人護理滿意度。

篇3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老年透析病人;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展開,我院成為廣東省“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重點聯系單位之一。

1 優質護理服務的目的和方向

1.1我科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實行優質護理,使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愉快地完成血液透析,保證了治療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延長了患者生命。他們的年齡較大,優質服務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他們對服務的滿意率,使他們感覺到護理人員對他們熱忱、耐心、細致的服務,使他們內心感受到我們護理人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他們為中心,以他們的滿意為目的。

1.2學習和服務都是沒有止境的,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優質服務示范工程”的展開,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要求,也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努力示范的平臺。示范就是要做出榜樣來。作出好的榜樣,就是我們優質服務的方向。

2 優質服務的方法和實施

2.1在院領導的安排和組織下,讓護士以更多的精力去護理患者,由于沒有了患者的家屬陪護,所以必須給護士更多的護理時間,而且還必須是優質護理。為此,應該簡化不必要的護理文書,使用格式化護理文書,縮短護士在書寫文書上所占用的時間。并限制所有的非護理崗位、非護理工作占用護士,最充分的發揮護士的護理作用,做到“人盡其用”。

2.2實行護士包干責任制,每一名護士分管5-6名老年透析病人,包干所管病人的一切治療、護理等等。包干責任護理強調把患者全面看待。老年患者年齡大,子女工作繁忙,無時間顧及,透析期間多有焦慮不安甚至孤獨感。責任護士應及時了解他們的愿望和要求,并盡力滿足,對病人提出的各種問題都應耐心細致的回答。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透析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講解與疾病有關的知識,如飲食、活動等,責任護士要熟悉分管的每位患者的全面情況。

2.3因患者每周接受血液透析2~3次,每次4~5小時,因此在透析前幫助患者清潔穿刺側肢體,做好個人衛生,生活不能自理者由護士協助。老年患者在透析過程中需要進食,上廁所,護士應協助患者,保護好穿刺針不脫落。

2.4醫院積極配合,大力改進護士的工作條件,使用移動電腦、多功能治療車。使護士能更好落實床邊工作制,時刻能在病人的身邊,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醫院并規范了服務用語,公開基礎護理服務項目的內容,使我們的工作得到社會及病人的理解支持與監督。

2.5在護士的培訓上,也建立了不同層次的護理培訓制度,并界定各級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落實層級護理。護士長對護士進行持續質量改進考核,科護士長對護士長進行考核,護理部對科護士長進行考核。

3 優質服務的效果

比較實行優質護理模式前、后的病人滿意度。2010年1月~6月實行優質護理模式前,因慢性腎功能不全在我科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老年患者98例,年齡均在60歲以上,每月底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1],回收96份,回收率98%。2010年7月~10月,實行優質護理模式后,在我科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老年患者87例,問卷調查回收84份,回收率96.5%。兩組在文化程度、年齡、性別、病情方面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3.1病人的滿意度提高

實行優質護理模式前、后病人滿意度經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進行x2檢驗,P

由于包干責任任務明確、清晰,便于檢查和追究,護士心中任務明確,服務對象明確,工作絲毫不敢馬虎。責任感是我們戰勝工作中諸多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使我們有勇氣排除萬難,甚至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完成得相當出色【2】。包干責任制,由于每名護士分管5-6名病人,服務質量的好壞,通過這5-6名病人的反應就能很清晰的反應出來。不同于功能制護理時期,干好干壞一個樣,因為病人及護士的護理是交叉進行的,不容易反映出護士們的工作狀況。現在,這5-6位病人的所有要求面對這一名護士,由這一名護士全部負責,他們的要求是否得到妥善解決,病人是否全部滿意,或者部分滿意,問題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等等,都容易發現、追究和解決。這樣,顯著提高了每一位護士的責任心,充分地調動了每一位護士的工作積極性。通過患者的評價,清晰明確到對每一位護士的工作評價,使護士心服口服,她們更明確了自己的工作中的長處及薄弱環節,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更加勤奮學習,真正做到優質護理,護士在辛勤工作中,通過患者對自身工作的肯定,實現自我價值。

3.5護理質量的責任人由護士長一人擴展到護理小組長,避免了護士長整天忙于瑣碎事務。由于小組長每天上白班,8小時在班,24小時負責,對病人的病情掌握清楚,針對病人身心兩方面存在的問題給予連貫性的護理及效果觀察。兩小組之間進行交叉質量檢查,能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與欠缺,并能及時糾正,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3】。通過護理持續質量改進,根據原因分析法,前瞻性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

3.6減輕了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

我們科室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以來,從患者和家屬的需要出發,推行包餐制,無陪護制,使患者在住院期間能得到全面的周到的護理服務。取消陪護工之后,不僅減輕了病人及家屬的經濟負擔,也沒有了由于護工不懂專業技能造成的一些麻煩是非,更為患者營造了舒適安全的治療環境,解除了患者家屬的后顧之憂。患者與家屬的良好反應,必然給醫院帶來較好的社會影響,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4 討論

4.1明確責任與要求,增強護士的責任心。

為什么過去一個患者出現護理責任不追究,那是因為幾名護士都在護理這位病人,責任不易查清,這樣護士的工作干好干壞,難以評價,護士的責任心就不會很強,護士干好干壞一個樣。實行包干責任制使這一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責任清楚了,干好干壞的效果也明顯反映出來,護士的工作絕不敢粗心大意。充分挖掘護士的潛能,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4】。

4.2建立醫院良好的社會形象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尤其是老年患者,護理責任更重。使他們滿意,既是我們的工作目標,更是我們工作的必須,否則醫院是不能生存的。而要把醫院辦好,就必須讓這些患者滿意,只有他們滿意了,通過他們的語言傳遞,才能真正建立起我們醫院的良好的社會形象。這就是我們工作的意義所在,這才是我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工作的意義所在。

4.3加強培訓,提高護士的能力和自信心

讓護士參與同專業的文化活動,既是一種學習,還是一種享受。因此,在這兩者的有機結合中,首先要充分尊重護士的個體需要,其次要注意發揮護士的潛能,因為每個護士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點,都蘊含著巨大的潛能,培訓者要用欣賞和信任的眼光發現每個護士身上的閃光點,并且幫助護士樹立信心,發揮個人的創造性以實現真正的自我。

參考文獻:

[1] 江春香,林曉霞,病房實行責任包干制護理模式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1,18(2A):42-44.

[2] 朱新華,感悟責任制護理做好責任制護士[J].基層醫學論壇,2009,13(03),1.

篇4

【關鍵詞】 社區;老年人;護理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醫療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類平均壽命普遍延長,人口老齡化與老齡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矚目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這一挑戰,所以老年學也應運而生并日益發展。社區就是現在的街道,老年人集居地。其護理的意義就在于通過提供優質的護理活動來研究、探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會各個方面存在的健康問題從而采取適當的護理干預和健康教育來滿足老年人對健康的需求,最終達到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老年人護理的特點:

1 老年人對人性化服務要求高:老年人由于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改變,自我保護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發生意外碰撞、跌倒、嗆噎、服錯藥、心理傷害等等,所以老年人的生活環境要求空間大、光照充足、地面防滑、走廊有扶手、房間設施布局合理,一切以方便為主,不強求一致性。當氣壓、氣溫等環境變化時老年人容易出現情緒抑郁、胸悶乏力等不適癥狀,所以應及時提醒老年人及時增減衣物。飲食方面應保證足夠的營養,攝入適量的優質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和適量的含鈣、鐵的食物,攝入的食物應低脂肪、低鹽、低糖,烹飪時注意營養全面、葷素搭配,多飲水。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饑飽適當等。生活起居盡量符合原有的習慣。

2. 病情觀察要求細心、耐心、全面、及時:老年人因神經系統反應遲鈍,常缺乏典型的癥狀和體征,很容易延誤診治。再有一部分老年人把一些疾病癥狀和體征誤以為是老年人的正常現象,加上老年人理解和表達能力減退,主訴不清或過多,或同時患有多病性及多臟器病變,重點不突出。因此,作為我們護理人員不但要掌握老年人發病的一般規律,還要嚴密注意觀察老年人的病情變化,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使老年人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和護理,降低死亡率和傷殘率。

篇5

關鍵詞:輔助器具;養老機構;康復護理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進入快速發展期,江西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610.9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13.45%。有數據顯示,該省自2005年開始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近年來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主要表現為高齡人口呈持續增長態勢、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加及慢性疾病老年患者不斷增加,這些都給社會及家庭帶來極大的負擔。現階段,高齡老年人的康復護理成為社會、醫院及政府關注的重點及難點,越來越多人認識到輔助工具在老年人功能康復中的重要性,這也使更多人看到了輔助器具在養老機構應用的廣闊前景和應用價值[1]。本文主要探討江西養老機構康復護理中輔助器具的應用情況。

1 老年康復護理的概述

"十二五"開展以來,江西省不斷加大投入積極推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積極探索具有江西特色的養老服務模式。截止2014年底,全省各類養老機構達到1730余家,床位超過17.4萬張,其中有550家養老機構和各類醫療機構建立醫療服務合作。通常所說的養老機構主要有:敬老院、榮軍療養院、養老院、老年公寓、老年護理院等。

1.1老年人功能障礙情況 目前,老年人的功能障礙大多數是因老年各類疾病所導致的,還有一些則是因老化過程,即衰老所造成的。老年人的功能障礙主要有這些:感覺和運動障礙、機體臟器功能、骨關節和肌肉功能障礙、語言溝通和交流障礙、精神、心理、活動能力障礙與社交能力局限等。現階段的養老機構中,高齡老人比例相對較大,大多數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特別是運動功能障礙、視聽障礙,個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強[2]。

1.2康復護理概念 當前,康復護理已成為功能障礙老年人康復治療中重要組內容,在養老機構各種服務中,康復護理已被納入新時期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標準中[3]。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標準中已明確康復護理的具體內容,主要有肢體康復、日常活動、康復效果評估、群體康復方案和個體康復方案制定等。在輔助器具的應用上,主要是指訓練類和康復類輔助器具。在最新出臺的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標準中,除訓練類和康復類輔助器具的應用外,還新增了個人移動類、防護類輔助器具的應用及相應護理服務。先進的輔助技術和適用的輔助器具可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優質化服務,也使得老年康復護理更為人性化、個性化,在養老機構的康復護理中應加大投入,提高應用效率。

2 輔助器具在江西各類養老機構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2.1輔助技術的概念 輔助器具是現代輔助技術中一個重要組成,廣義層面的輔助技術主要指輔助器具的研發與服務兩個方面[4]。近年來,隨著社會大眾對輔助技術的認識日益提高,其內涵得到進一步深化,現階段普遍觀點是,輔助技術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硬件和軟件方面,即器具和應用方法;②服務方面,適配與供應服務;③系統方面,主要指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及管理。輔助器具是輔助技術實際應用的一個載體,依據相關標準,輔助器具根據其實際功能分成12個大類、93個次類。通常而言,凡可有效解決或克服功能障礙帶來的影響,改善和提升殘障人群的生活質量和社交能力的器具均屬于輔助器具,比如:電子耳蝸、拐杖等。輔助器具的使用對象不僅單一指殘疾人,而高齡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也是重要的適用對象。

2.2關于老年人輔助器具 大多數輔助器具可適用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人。主要包括這幾類:移動類、視聽類、防護類及生活類等輔助器具。根據南昌市2013年3月~2014年3月對924名殘疾人開展殘疾等級的鑒定和康復需求的評估,通過集中和社區個別評估法,獲得的康復需求評估結果表明,級別和類型差異的殘疾人士對輔助器具的需求情況分別為:視力方面77.4%、聽力方面75.6%、肢體方面74.3%,尤以語言、智力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最少。從該市殘疾人的輔助器具需求情況看,視聽功能障礙者對輔助器具需求最高。

3 強化輔助器具在養老機構康復護理中應用的原則和對策

3.1輔助器具在康復護理中應用的基本原則 為提高養老機構康復護理的水平,及提升輔助器具的應用效率,應確保各類輔助器具能遵循人體活動規律,滿足人的生理功能[6]。具體而言,需要遵循這幾個原則:①遵循老年人功能障礙情況選用輔助器具,養老機構應根據老年人的功能障礙的類型和程度,以及可能出現的危險,經專業評估后選用合理的輔助器具進行康復護理。比如:設計具有在緊急狀態下預警及求救的輔助器具,在老年人跌倒、心臟病突發等情況下可迅速和醫療中心聯系;再如設計適合視力障礙老年人的語音測溫計、語音血壓計等;②嚴格遵循必要即最簡原則,也就是盡量選用簡單,適合老年人力量大小的輔助器具,且以臨時應用為主,通過臨時性的康復護理措施最大限度解決存在的問題;③充分重視輔助器具的應用教育,在實際應用中,如果老年人沒有掌握輔助器具的正確應用方法或使用不當,即便極為適配老年人的實際情況,也會造成無法達到預期的使用效果,同時也會導致輔助器材的使用壽命減少。因而,需要告訴老年人正確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維修方法。

3.2強化輔助器具在康復護理中應用對策 根據當前江西各類養老機構康復護理中輔助器具的應用效率和整體服務水平較低,以及配置率不高的情況,可從確立養老護理人員新標準、強化養老護理人員的培訓、老年輔助護理課程的改革、專業人員進駐及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來有有效解決。

3.3積極引進輔助技術人員入駐養老機構 輔助器具的康復護理服務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工程,養老護理人員的職責是為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而僅僅依靠培訓來獲得輔助器具相關知識是很難為老年人提供系統性康復護理服務的。一些輔助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也有些并非隨買隨用的產品,而應要根據老年人的功能障礙情況,開展需求調查、適配評估、量身定制及跟蹤隨訪等工作。所以,科學合理地選用輔助器具還應有專業人員入駐養老機構以提供全面的服務。

4 結語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要求社會、國家及家庭充分重視老年人的權益,要滿足老年人的生活實際需要,積極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新時期,為促進養老機構服務水平的提升,應充分重視輔助器具的科學合理應用,加大投入,培養護理人才,提高輔助器具的適配率,為老年人提供優質化康復護理。

參考文獻:

[1]吳敏.基于需求與供給視角的機構養老服務發展現狀研究[D].山東大學,2011,(05):32-35.

[2]屠其雷.輔助器具在養老機構康復護理中的探索與實踐[J].社會福利(理論版),2014,(10):134-135.

篇6

腹股溝疝是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外科疾病亦是多發性疾病,好發于任何一個年齡段。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而且免疫力降低,因此,老年人腹股溝疝患者需要引起重視。目前臨床上對于老年人腹股溝疝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為主。無張力疝修補術是屬于微創性技術,有較多的優點,如手術簡單操作、術中創傷較小,患者手術后復發率較低。本次研究為探討分析老年人腹股溝疝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護理措施。現將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選取所在科室68例老年人腹股溝疝患者進行資料統計分析。將參與本次研究的68例老年人腹股溝疝患者采用盲選平均分方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的資料有:最小年齡65歲,最大年齡80歲,中位年齡(72.50±0.55)歲;性別:男24例,女10例,共34例;研究組患者的資料有:最小年齡64歲,最大年齡81歲,中位年齡(72.50±0.49)歲;性別:男23例,女11例,共34例;將兩組老年人腹股溝疝患者的資料進行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參與本次研究的68例老年人腹股溝疝患者均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給予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圍手術期護理方法,給予研究組患者采用優質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方法。

1.2.2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圍手術期護理方法

包括常規性消毒備皮,靜脈通道的建立以及給予患者常規性吸氧輔助。

1.2.3 研究組患者采用優質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方法

①手術前護理干預:

針對老年人腹股溝疝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憂慮心理,護士給予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關于該疾病的基本知識,以及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方法,了解患者的憂慮原因,并給予針對性的講解安撫,使患者積極面對手術治療,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同時,手術前一天晚上禁止吃易腹脹難消化的食物。

②手術中護理干預:

在手術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性操作,并且給予患者靜脈通道的建立。密切觀察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各項生命體征,以及準確無誤的配合手術者傳遞對應的器械或物品。

③手術后護理干預:

手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血壓情況、呼吸情況、脈搏情況等,同時給予3L/min常規性吸氧持續6小時,若患者伴有慢性呼吸道相關疾病,則給予4L/min常規性吸氧持續14小時。患者手術后給予2-3天的抗生素治療。以及白蛋白的補充,在給予患者換藥時,護士采用含酒精的濕紗布對切口處濕敷。

1.3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17.0統計學軟件包處理分析數據,P

2.Y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復發率比較

從表1可知,研究組出現1例陰囊水腫,1例尿潴留,并發癥發生率為5.89%(2/34),對照組出現6例陰囊水腫,7例尿潴留,3例切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17.65%(6/34),P

3.討論

腹股溝疝[1]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外科疾病,臨床上對于老年人腹股溝疝患者以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為主[2]。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手術適應癥較為廣泛,對于老年腹股溝疝患者、以及伴有長期習慣性便秘腹股溝疝患者、長期慢性咳嗽腹股溝疝患者、以及腹內壓輕度增高腹股溝疝患者。

無張力疝修補術是屬于微創技術,創傷極小,患者是手術過程中以及手術結束后的疼痛較輕。在老年人腹股溝疝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圍術期[3],應用優質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4][5]。

綜上所述,應用優質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腹股溝疝采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手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低,手術后疾病復發發生情況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荔,田政球.高齡腹股溝疝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行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護理干預[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6,10(5):390-392.

[2]張永梅,陳雪云,羅慧等.優質護理方式在老年嵌頓性腹股溝斜疝無張力疝修補術中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6,10(5):393-395.

[3]管華琴.腹腔鏡下全腹膜外疝修補術的圍術期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6):205-206.

篇7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4例,其中男45例,女43例;年齡40歲~75歲,平均年齡(57.45±4.12)歲。患者病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對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均無嚴重并發癥,入院時,其生活質量一般。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進行護理;試驗組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服務的方式進行護理,優質服務分為兩個方面,即術前與術后,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在患者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及時地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并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使其充分了解手術的基本情況、手術的安全性以及手術的治療效果,在講解時,語氣要溫和,使患者心理不會產生較大壓力,能夠以輕松的態度去面對手術。②術后護理。患者在結束手術后可以提高其氧氣的供給量,例如:提高氧濃度、通氣量以及血氧容量等,使患者的心率能夠維持在正常狀況,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患者術后要堅持服用藥物及鍛煉,使身體能夠早日康復。

1.3觀察指標

2組患者經過護理后,觀察其生活質量及滿意度狀況,并進行對比。

1.4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總優秀率為68.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6.4%;滿意度為93.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2%,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老年人是冠心病的高發人群,并且老年人在患病時會伴有較大的突然性及脅迫性,導致老年人患病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心理狀態、飲酒及日常飲食習慣以及老年人精神狀況等。患者一旦發病,往往會伴隨一系列的心理狀況,如恐懼、緊張以及不安等,并且會降低生活質量,部分老年患者甚至會出現抑郁等心理疾病。如今,我國經濟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使得人們對醫療水平的要求也更高。在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同時對其進行優質護理服務,這也是保障患者預后的關鍵問題。優質護理服務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制訂的護理方式,完善對患者的整體護理責任包干制,把原有的分散型護理模式轉化成為集中的護理模式,使得臨床護理基礎能夠得到加強,進而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護理。優質護理服務是一種全新的個體化護理方式。冠心病的治療方式是采用手術進行治療,而圍術期護理是保障手術成功的關鍵手段。優質護理服務在術前能夠為患者提供全面的常規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確保患者能夠配合手術,保障手術能夠順利進行。

4結語

篇8

1 農村社區老年人常見的健康問題

1.1排泄問題:在機體老化的過程中,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可出現生理功能減退,老年人的排泄形態發生改變,如便秘、腹瀉、尿失禁、尿滁留等。

1.2睡眠問題:失眠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睡眠問題。失眠是指睡眠不足,導致正常睡眠受到擾亂,失眠不僅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還會影響情緒,甚至使意外傷害的危險性增加。因此,老年人的失眠既涉及健康問題又涉及社會問題。

1.3安全問題:由于衰老,老年人可出現意識模糊、失去方向感、判斷力減弱、記憶力減退及應變能力降低,老年人自我防御能力明顯下降,對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顯得更為迫切。老年人常見的安全問題,主要包括跌倒和用藥問題。農村老人存在用藥較隨意,缺乏科學性。

1.4健康知識缺乏問題:農村老人普遍文化層次低,自我保健意識差,獲取信息途徑局限。所以他們往往缺少有利于健康這方面的知識。

1.5角色改變的適應問題:進入老年期,面臨離退休問題,這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離退休后,生活規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長期習慣的作息制度被打亂,許多老年人一時難以適應,常常會產生頹喪情緒和失落感。另外大多的農村老人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他們隨著逐步勞動能力的喪失。擔心在家庭中的地位發生變化而變得敏感,顯得羅嗦、嘮叨、固執,造成家庭氣氛緊張。

2 農村老人護理要點

2.1老年人因神經系統反應遲鈍,常缺乏典型的癥狀和體征,很容易延誤診治,因此護士不但要掌握老年人發病的一般規律,還要注意觀察細微的病情變化,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使老年人得到及時的救治和護理,降低死亡率和傷殘率。

2.2護士可通過一切與老人接觸的機會進行有效溝通,收集正確完整的資料,從而做出護理評估,為準確、及時、完整地實施良好的整體護理打下基礎。評估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能否有效呼吸;能否維持身體各部位組織的血液循環;營養狀況;大小便排泄是否正常;肢體活動能力及協調程度;休息與睡眠狀態;感覺器官的功能;記憶力、智力及人格類型;適應能力;病情變化及治療效果;自我照顧能力及安全情況;護理需要等。

2.3農村老人普遍健康知識缺乏,所以健康宣教就顯得猶為重要,可通過集體講座、利用傳播媒體講座和社區健康咨詢等形式來指導老年人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采取積極的健康行為。另外,在健康教育時護理人員要注意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醫學用語,態度謙和,尊重聽眾。

2.4重視社區家庭訪視護理,做好飲食、排泄、休息與睡眠、安全用藥等方面的指導,以滿足老年人基本的生理需要;改變老年人不良的生活習慣,提高健康管理能力;對日常生活技能進行指導,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 | 亚洲国产精品盗摄 | 中文字幕九九久久 |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亚洲欧美另类激情校园动漫卡通 | 欧美精品一级高清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