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的現狀8篇

時間:2024-04-13 09:12:0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智慧醫療的現狀,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智慧醫療的現狀

篇1

[關鍵詞] 企業醫院社會化;醫療體制改革;病床工作效率評價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3-7210(2009)08(c)-134-02

烏魯木齊鐵路局哈密醫院于2004年1月1日起,實施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2004年7月1日,醫院正式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同年更名為“哈密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兩項重大變革相繼運行,打破了過去醫療衛生條塊分割的局面,將醫院推向激烈的競爭市場,使醫院的工作狀況發生根本性轉變。由此,醫院的管理模式也隨之發生相應的改變,現就醫院運行4年多來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總結經驗,促進醫院醫療工作的發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統計室年度報表。

1.2 方法

通過統計圖、表分析醫療改革前后的變化狀況。

2 結果

2.1 2003~2008年病床使用率動態數據

見表1。

2.2 各年度住院患者治愈率、好轉率、有效率

見圖1。

2.3 各年度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較

見圖2。

3 討論

3.1病床使用率下降的原因

醫保制度改革后的2004年病床使用率較改革前的2003年明顯下降,其主要原因是:鐵路醫保制度改革的實施,使原本享受公費醫療就醫的鐵路職工,轉變為由個人承擔部分醫療費用,門診就醫則個人承擔全部醫療費用;獨生子女住院由基本全免(由鐵路局承擔)轉為承擔部分醫療費用。由此,醫療服務總需求不斷減小,導致醫院病床使用率直接下降。

醫保制度改革后,醫保患者就醫選擇的自由度增大,鐵路醫保病患者不僅可向本地有較強競爭力的大醫院就診,還可以直接轉入新疆醫學院、腫瘤醫院等技術力量雄厚的自治區級醫療機構就醫。鐵路病源的流失也成為病床使用率下降的一個原因。見圖3。

3.2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

針對上述情況,院領導帶領全院工作人員主動改變心智模式,要求大家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創新意識、市場意識和責任意識,改進工作方法,擴展全方位優質服務,創造各種條件促進醫院醫療技術發展。根據本地區病種情況,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請知名專家來我院講學、坐診,指導手術,并定期選派醫院骨干到自治區和國內各大醫院進修學習)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為醫院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同時發展??平ㄔO,成立了腔鏡、腫瘤外科、血液凈化等科室;并要求科室主任重視危重患者、疑難患者的管理,加強全員業務學習,提高醫療質量,將醫療質量管理落實到每一個環節,使醫院管理更加規范、標準化,促進了醫院的發展。

大力作好宣傳工作,擴大醫院知名度。醫院制訂了長期的形象宣傳方案,重點向社會宣傳醫院的特色科室,新科室、學科帶頭人以及醫院一系列為病患者服務的舉措,先后通過電視臺、報紙、公交車站牌廣告、市繁華地段形象廣告、印發宣傳材料等形式向市民宣傳醫院新形象,做到報紙有文章,電視有圖像。同時制訂了《哈密地區第二人民醫院濟困方案》,設立了濟困病房,對下崗職工、低保戶等特困病患者來院就醫實行優惠政策。并選派醫療骨干醫生到邊遠鄉鎮醫院開展醫療下鄉服務,不僅解決了邊遠地區、農牧區病患者就醫難的問題,也擴大了醫院在哈密地區的知名度。

拓展領域、貼近群眾、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根據醫院和轄區居民的實際情況,對社區服務站的開設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增加了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滿足了社區醫療的需要,方便了小區居民的就醫問題。見圖4。

圖4 提高工作效率因素分析圖

有了正確的指導方向,有了全院職工的共同努力,醫院得以迅速發展,醫院移交屬地管理后,病床使用率逐年上升,以2004年為基數,5年來,病床使用率年平均發展速度為106.61%,年平均增長速度為6.61%。住院患者的各項治療指標無較大波動,患者評價住院日逐步下降,表明醫院的醫療質量穩定,醫院已逐漸走出發展的低谷,步入良性發展的好勢頭。

4 小結

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和企業醫院社會化,為鐵路職工及家屬就醫廣開門戶,擴大了病患者選擇醫療機構的權利。

鐵路醫院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由企業向事業轉型,醫院的管理形式也相應發生了根本性質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原企業單位時,工資100%由鐵路局支付,一些大中型醫療設備按計劃撥入醫院;移交后,鐵路3年內逐年遞減撥付工資,其余資金全靠醫院自身盈余,3年后納入地區財政,房建及醫療設備的購置由醫院自行解決。這些擺在領導和干部職工面前的現實性問題,無形中加大了醫務人員及院方的壓力,從而或多或少地滋生出一些不利于患者的因素,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應考慮支付全額工資,以減輕醫療人員的后顧之憂,使之全部身心投入到醫療工作之中,從醫德到醫技同時過硬。

鐵路醫院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把企業醫院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推向了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對醫療部門及地方政府都是較大的考驗。它迫使醫院迅速轉變,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加強醫院管理,促使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用過硬的業務技術贏得良好的口碑,用對患者勝似對親人的良好服務態度,贏得患者的信任。同時加大了地區間醫療機構的橫向聯系,對區域內醫院的醫療進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促進了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也逐漸使移交后的醫院走向正規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方積乾.衛生統計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

[2]徐飚.流行病學原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9.

[3]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病案管理專業委員會.醫院醫療統計實用手冊 [S].2001:10.

[4]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病案信息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

篇2

【摘要】目的:以消化道癥狀為臨床表現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療體會。方法:通過回顧分析對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10例以消化道為臨床表現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進行經驗總結。結果:9例在我院治療好轉出院,1例轉入上級醫院治療。結論: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并不少見,應早發現,早治療,以挽救病人生命。

【關鍵詞】消化道癥狀;急性心肌梗死;治療體會

1 臨床資料

1-110例均來自我院2007—2011年住院病歷,年齡為60—80歲平均年齡為68.5歲。其中下壁急性心肌梗死6例,前間急性壁心肌梗死3例,廣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1例。均有冠心病史5—10年不等。其中合并有高血壓5例,合并高脂血癥6例,合并2型糖尿病3例。平時不規律服藥或不服藥,血壓、血脂、血糖控制不理想。

1-2診斷10例病人無生冷不潔飲食史,均以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癥狀(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為首發,無胸痛、胸悶、心悸、腹痛。心電圖心肌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2009年版《內科學》主編陸再英、鐘南山)。

1-3治療方法:休息,吸氧,心電監護,腸溶阿司匹林300mg嚼服,建立靜脈通道,控制血壓、血糖、降血脂、防治并發癥等相關治療。

1-4結果 9例治療一月好轉出院,1例因廣泛前壁心肌梗死病情較重轉上級醫院治療。

2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狀動脈病變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導致心肌壞死。典型臨床表現有持久的胸骨后劇烈疼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和血清心肌壞死標記物增高,以及心電圖進行性改變。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中較好診斷,少數急性心肌梗死并無上述臨床表現。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10例急性心肌梗死均以惡心、嘔吐、腹瀉為首發癥狀,這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組織灌注不足有關,給臨床診斷帶來了挑戰。作為臨床醫生對診斷老年性疾病應考慮老年疾病的特點。因老年人對疼痛不敏感,臨床癥狀不典型,所以在診斷中既要考慮疾病的共性,又要考慮疾病的特殊性,詳細詢問病史,仔細診查,細心觀察病情變化,以減少誤診而延誤病情治療。

篇3

【關鍵詞】培美曲塞;紫杉醇;無癥狀腦轉移;非小細胞肺癌【中圖分類號】R749.05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5511(2012)06-0038-02 目前肺癌腦轉移的治療方式主要有全腦放療,立體定向放療及手術切除治療等,對無癥狀腦轉移患者可先行全身治療,本臨床觀察回顧性觀察21例采用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聯合卡鉑或順鉑方案一線治療無癥狀腦轉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回顧性觀察的21例患者均為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及廣西民族醫院住院病人。所有患者均經細胞學或病理確診為肺腺癌的初治患者,年齡40~72歲,預計生存期≥3個月, ECOG(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體力狀況評分:0~2,肺部有可測量或可評估病灶,腦MRI檢查提示有腦轉移病灶,腦部病灶最大直徑≤2cm,周圍腦組織無明顯水腫表現,患者無神經系統相關癥狀,均未行過腦部放射治療;無心臟、肝臟、腎臟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血常規、肝功能、生化、凝血功能基本正常?;颊叩囊话闩R床特征。

1.3療效評價標準:每治療2個周期對患者進行療效評價。對治療前及治療后的目標病灶進行CT檢查(腦部病灶行MRI檢查),按RECIST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評價療效,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及進展(PD)。毒性反應評定按WHO分級標準。

主要療效指標為客觀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ORR=CR+PR, DCR=CR+PR+SD。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采用Kaplan-Meier曲線分析無進展生存期,并用Log-Rang檢驗。統計檢驗采用雙側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療效分析:21例患者均可評價療效,每位患者完成2-6周期化療,中位周期數4周期。培美曲塞組:腦部轉移病灶療效:CR0例,PR 3例,SD 4例,PD 4例;總體療效:CR0例,PR 4例,SD 3例,PD 4例, 其中2例多發腦轉移瘤的患者第6周期化療后復查腦MRI及胸部CT提示腦部及肺部病灶仍繼續縮小及穩定,給予單藥培美曲塞維持治療至進展。紫杉醇組:腦部轉移病灶療效:CR0例,PR 2例,SD 4例,PD 4例,總體療效:CR0例,PR 3例,SD 3例,PD 4例;其中1例患者第6周期化療后復查腦MRI及胸部CT提示腦部及肺部病灶仍繼續縮小及穩定,給予單藥紫杉醇維持治療至進展。兩組腦部病灶的療效比較無統計學差異(見表2), ORR分別為 27.3%和20.0%(P=0.696);DCR分別為 63.6%和50%(P=0.528)。培美曲塞組總體療效的ORR和DCR均高于紫杉醇組,分別為 36.4%對20.0%(P=0.404)和54.5%對40.0%(P=0.505),但差別無顯著差異。

2.2耐受性:兩組主要的不良反應為骨髓抑制(粒細胞減少及貧血),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乏力等,但培美曲塞組以I°-II°骨髓抑制為主,紫杉醇多見II-III°骨髓抑制(培美曲塞組對 紫杉醇組為10%對34%,P﹤0.05),無嚴重過敏反應及靜脈血栓形成等嚴重不良反應,所有不良反應經對癥處理均可好轉,無一例患者因不良反應而減量或停藥。

3討論

目前肺癌的發病率仍穩居世界和許多國家的癌癥首位[1,2]。肺癌是引起腦轉移最常見的腫瘤,約占腦轉移患者的30%-40%。在肺癌的整個病程中,大約有40%的患者會發生腦轉移。約7%-10%的非小細胞肺癌( NSCLC)在診斷時發現有腦轉移[3]。隨著CT及MRI的廣泛應用,早期和無癥狀腦轉移的發現率將增加,此外,由于肺癌的治療療效增加和生存期的延長,使得腦轉移的發生率出現增高的趨勢。

目前治療NSCLC腦轉移的手段,全腦放療可以提高腦轉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4-6個月[4-5],全腦放療已經成為常規治療方式,無論單發、多發病灶,只要患者一般狀況允許都可以行全腦放療。但單發或少發的腦轉移,也可以進行單純X刀或伽馬刀治療,但結合全腦放療為佳。手術切除轉移灶也適合單發轉移腦者,手術加全腦放療有一定治療治療益處,盡管不能明顯延長總生存期,但能降低顱內腫瘤局部復發并延長至神經系統并發癥死亡時間[10]。此外,一些新的靶向藥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也可以使腦轉移病灶發生客觀緩解率[11-12]。但是,對多發腦轉移的肺癌患者,尤其是伴明顯神經系統癥狀者,全腦放療仍然是主要選擇。由于血腦屏障的存在以及非小細胞肺癌不是化療敏感型腫瘤,化療的有效率低,限制了化療在這部分病人中得使用。但實際上,有多項研究表明,化療可以在腦轉移患者取得和原發灶一樣的客觀有效率,含鉑類方案對腦轉移灶的有效率為35%~50%[6-7],的說明血腦屏障的作用可能在腦轉移的發生過程中已經被破壞[6-8]。Robinet [9]等人總結了總共176例接受NP化療方案的肺癌伴腦轉移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了化療對顱腦轉移灶的有效性,但是沒能證明聯合全腦放療可以提高療效。

近年來研究表明,放療后血腦屏障受損,可讓化療藥物得以發揮作用。還有研究表明腫瘤腦轉移后血腦屏障的完整性至少部分破壞,從而為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化療提供了依據。在目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無癥狀腦轉移的化療方案中,有CMCVM26方案、FUDR+VM-26+DDP方案、替尼油甙為主的聯合方案配合氨甲喋呤椎管內化療等,而培美曲塞及紫杉醇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已經成為標準之一。

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聯合順鉑或卡鉑方案是目前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方案。培美曲塞是一種結構上含有核心為吡咯嘧啶基團的抗葉酸制劑,通過破壞細胞內葉酸依賴性的正常代謝過程,抑制細胞復制,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紫杉醇能與微量蛋白結合,并促進其聚合,抑制癌細胞的有絲分裂,有效阻止癌細胞的增殖。培美曲塞及紫杉醇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也已經有研究。楊群英[13]等用對20例NSCLC患者用紫杉醇、足葉乙甙、順鉑方案治療,發現顱內病灶的客觀有效率為41%,顱外有效率為53%,7例患者顱內及顱外病灶均達到了部分緩解。胡瓊[14]等回顧性分析45 例非小細胞肺癌無癥狀腦轉移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發現部分緩解17例(37.8%),疾病穩定20 例(44.4%),疾病進展8 例(17.8%),客觀緩解率為37.8%,疾病控制率為82.2%。全身病灶的總體療效:部分緩解5 例(11.1%),疾病穩定16 例(35.6%),疾病進展24 例(53.3%),客觀緩解率為35.6%,疾病控制率為46.6%。從而認為培美曲塞對于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患者顱內轉移灶具有較好的療效,不良反應較小。

本臨床觀察結果顯示,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聯合鉑類對于無癥狀腦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均有一定的療效,全身病灶控制好的患者,腦部病灶亦能有效。未觀察到兩者之間的療效有明顯差異性,中位TTP無明顯差異。但培美曲塞組聯合鉑類組較紫杉醇聯合鉑類組不良反應輕,耐受性較好。對于無癥狀腦轉移的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可采用一線治療方案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聯合順鉑或卡鉑進行治療,但需要進行嚴密隨訪,把握好腦部放療或手術的時機。由于本臨床觀察的病例數較少,尚待進一步研究觀察。參考文獻

[1]Parkin DM,Whelan SL,FerlayJ,et al.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vol Ⅷ.Lyon:IARC Scientific Publications,2002:579-581

[2]Tycznski JE,Bray Y,Parkin DM.Lung cancer in Europe in 2000:epidemiology,and early dedection.Lancet Oncology,2003,4(1):45-55.

[3]Schuett W.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chemotherapy.Lung Cancer,2004,45 Suppl 2(2):253-257.

[4]Order SE ,Hellman S,Von Essen CF,et al.Improvement in quanlity of survival following whole-brain irradiation for brain metastasis.Radiology,1968,91(1):149-153.

[5]Zimm S,Wampler GL,Stablein D,et al.Intracerrbral metastases in solid-tumor patients:natural history and results of treatment.Cancer,1981,48(2):384-394.

[6]Minotti V, Crino L,Meacci ML,et al.Chemotherapy with cisplatin and teniposide for cerebral metastas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Lung Cancer,1998,20(2):93-98.

[7]Cortes J,Rodriguez J,Aramendia JM,et al.Front-line pa-clitaxel/cis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in brain metastases from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Oncology,2003,64(1):28-35.

[8]Fujita A Fukuoka S,Takabatake H et bination chemotherapy of cisplatin,ifosfamide,and irinotecan with rhG-CSF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from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Oncology,2000,59(4):291-295.

[9]Robinet G.Thomas P,Breton JL,et al.Results of a phase Ⅲ study of early versus delayed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with concurrent cisplatin and vinorelbine combination in inoperable brain metastasis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Groupe Francais de Pneumo-Cancerlogie(GFPC)Protocol 95-1.Ann Oncol,2001,12(1):59-67.

[10]Pathell,Hibbs PA,Walsh JW,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single metastase to the brian.N Engl J Med,1990,322:494-500.

[11]Popat S,Hughes S,Papadopoulos P,et al.Recurrent responses to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Lung cancer,2007,56(1),135-137.

[12]Gounant V,Wislez M,Poulot V,et al.Subsequent brain metastasis responses to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a patient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Lung cancer,2007,58(3),425-428.

篇4

人類已進入“萬物互聯”時代,物聯網技術、應用正逐步滲入各行各業,“智慧+”概念應運而生。醫療健康是最受關注的民生焦點之一。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物聯網的一大行業應用,智慧醫療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通信技術手段,改變醫療健康服務與需求嚴重脫節的現狀,建立更理想的信息共享機制以改善醫院內外信息溝通及醫患關系,真正實現醫療健康資源均衡,為開展分級診療服務創造更好的條件。

在醫療健康領域,隨著各種物聯網新技術的導入,醫護資源得以更有效的利用,“智慧醫療”的夢想正漸漸成為現實。智慧醫療將各種物聯網新技術的導入將加速醫療健康云平臺、看護機器人、高精密醫療設備等新技術和新應用的發展。醫療健康云平臺緊扣醫療、保健、看護與防疫等四條主線,融合各種信息通信技術,整體提升個人醫療記錄、病患信息管理及健康科普等醫療健康信息服務??醋o機器人將在醫療健康服務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其陪伴、溝通、支援等功能將成為未來醫療健康服務之必需。在高精密醫療設備方面,物聯網技術有廣闊的部署空間,通過對相關零部件、關鍵材料、軟硬件的功能監控及各種設備間的互聯互通,使高精密醫療設備得以更有效的利用。借助物聯網技術,可在醫院外的相關場所(如病人家中)部署多種傳感器設備、家庭用醫療儀器和健康信息類可穿戴產品等相關設備,突破時間、空間的局限,實時采集各類人體生命體征數據,使醫院更快地獲取豐富的數據。采集的數據通過無線網絡自動傳輸至醫院數據中心,醫護人員利用數據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緩解醫院排隊問題,降低交通成本。數據的集中存放管理,有助于實現數據廣泛共享和深度利用,對大量醫療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以解決關鍵病例和疑難雜癥。借助物聯網技術,還能以較低成本對亞健康人群、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提供長期、穩定的遠程健康監控和診療服務,降低發病風險,間接減少對床位等稀缺醫療資源的需求。在物聯網技術的帶動下,還可利用大數據分析,使醫療健康服務擁有更多的信息交互與服務方式,在遵循相關法規與隱私的前提下將信息適度開放與流通。

智慧醫療不僅符合當下的醫療環境需求,而且符合居家健康管理的新需求。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突破,智慧醫療的應用范圍和服務水平也將逐漸升級。

篇5

智慧醫療行業5G應用分析

當前5G在智慧醫療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基于新型智能終端的遠程操控類場景,例如機器人遠程手術等;二是基于高清視頻、影像的遠程指導和診療類場景,包括遠程查房、遠程會診、遠程急救指導、遠程教學和遠程超聲診斷等;三是基于醫療健康傳感器和設備數據的遠程監控類場景,包括患者實時定位和體征采集、遠程輸液監控等;四是院區醫護人員、醫療設備管理等。綜上分析,5G在智慧醫療中的4類應用包括遠程設備操控、目標與環境識別、超高清與XR(包含VR/AR等)播放、信息采集與服務。5G智慧醫療以移動通信技術為依托,在充分利用有限的醫療人力和設備資源的同時,發揮大醫院的醫療技術優勢,在疾病診斷、監護和治療等方面提供遠程化和信息化服務,創新智慧醫療業務應用,節省醫院運營成本,促進醫療資源共享及下沉,提升醫療效率和診斷水平,緩解患者“看病難”的問題,協助推進偏遠地區的精準扶貧。5G引領智慧醫療數字化轉型傳統醫院通常采用專業的醫療設備管理軟件進行設備資產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證賬目登記的準確性,還通過系統提供各類賬薄、報表等對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全面分析和評估。5G智慧院區管理利用5G海量連接的特性,構建院內醫療物聯網,將醫院海量醫療設備和非醫療類資產有機連接,能夠實現醫院資產管理、院內急救調度、醫務人員管理、患者體征實時監測、院內導航等服務,提升醫院管理效率和患者就醫體驗。目前醫療系統主要應用包括PIS視頻、運行監控、實時通信、緊急等。5G作為新一代移動寬帶通信技術,其傳輸效率遠高于4G網絡,并且可以很好規避LTE-M系統的頻段資源限制。5G通信技術具備低時延、大寬帶、廣連接的特性,可以從本質上解決智慧醫療業務的通信速率及質量問題;同時5G網絡頻譜可以滿足智慧醫療多項業務的并行通信需求,實現各類通信服務的高獨立性與安全性;5G通信網絡的高連接密度,結合物聯網編碼技術有助于實現對智慧醫療運營的全量數據感知與傳輸,為智慧醫療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基礎。

5G+行業應用解決方案

中國移動充分發揮運營商5G和云網優勢,為醫衛行業重點打造“1+1+1+N”產品體系,如圖1所示?!?”張5G醫療專網,包括院內專網、遠程專網。在新型網絡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借助網絡切片與UPF分流等技術,疊加MEP算力能力降低業務時延,提供面向醫療行業的專屬網絡服務,提高生產效率,提供高品質、高可靠的網絡服務,滿足醫衛行業終端、平臺和應用的高速、可靠、安全互聯?!?”朵云邊新型基礎設施,包括院內醫療邊緣云、區域公有云。針對應用上云、監管上云、邊緣云定制等需求,提供從機房托管到IaaS、PaaS、SaaS一體化的產品服務體系,為醫衛行業用戶提供完整的上云解決方案,并提供托管式邊緣云,搶占醫衛行業云計算市場。“1”個平臺底座,即中國移動自研OneHealth平臺。融合5G切片、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整合集成自研和生態應用,提供符合醫衛行業應用與服務需求的基礎平臺能力,滿足醫療行業用戶業務、連接、計算、安全等需求,構建醫療機構統一的門戶、賬號、權限、認證管理等體系。平臺包含四大核心組件:綜合接入網關實現多網融合接入;邊緣云平臺提供應用管理、服務管理等平臺能力;彈性資源池提供基礎的計算、存儲等資源;態勢感知平臺是整個專網及邊緣云態勢的展示平臺,可提供網絡帶寬、安全態勢等感知?!癗”個業務領域創新特色應用,主要包含智慧醫院、遠程醫療、區域醫衛、智慧康養、智慧藥監和智慧醫保六大領域。以5G智慧醫療云平臺為基礎,打造以移動醫護、5GVR探視等創新應用為核心的智慧醫院體系,以遠程診療、互聯網醫院等新興應用為核心的遠程醫療體系,以應急救援等特色應用為核心的區域醫衛體系,以智慧康養平臺等主流應用為核心的智慧康養體系。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5G+智慧醫療”項目案例

篇6

關鍵詞:智慧醫療;居民需求;滿意度;需求度

中圖分類號:D669.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3-0078-03

引言

智慧醫療簡稱WIT120,是指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1]。智慧醫療緣起于IBM在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戰略,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信息系統的高級表現形態,脫離不了“物聯網”[2]。IBM倡導的智慧醫療是面向醫療、護理、康復、養老等多個方面的大健康體系,由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以及家庭健康系統三部分組成,具有互聯、協作、預防、普及、創新、可靠的優點[3]。

自IBM提出智慧醫療理念后,美國、韓國、日本、英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紛紛提出相關規劃,中國智慧醫療的發展也緊跟時代潮流,快速發展。《醫院信息系統軟件基本功能規范(試行版)》、《醫院信息系統功能規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等文件的出臺,以及“中國智慧醫療發展應用論壇”與“全國500家縣級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推進大會”的召開,為中國智慧醫療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宏觀引導與推動作用。

截至2012年,全國已有193個城市啟動智慧城市建設[4]。青島市作為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近期在智慧醫療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2年青島聯通“3G與定制式服務推進青島智慧醫療信息化建設”項目建成;2013年嶗山區提出重點建設智慧醫療;2014年嶗山區建成區域PACS影像遠程會診平臺;2015年5月平度引進智慧醫療設備,刷卡即可體檢;2015年6月百洋健康網推出智慧醫療移動終端“易復診”系統;2015年7月市婦兒醫院上線“區域診療一卡通”;同年10月,市立醫院與青島銀行簽約合作,打造該院的“一卡通”平臺。為進一步指導青島市智慧醫療建設,2016年1月8日,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制定了《青島市“互聯網+醫療健康”行動計劃(2016―2020年)》。此后,青島市智慧醫療建設更加緊鑼密鼓。截至2016年4月,山東省青島膠州市膠北街道已建成20多個“健康小屋”;中國聯通已在醫療行業通過“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帶動全市15家三甲醫院、區市重點醫院的1.6萬名職工使用青島聯通4G業務。

智慧醫療意味著將給居民帶來更便捷、更便宜、更全面的醫療服務[5],其最終的服務對象就是病患以及有健康需求的居民,因此建設過程中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6]。左秀然等人就武漢市中心醫院智慧醫療創新應用的實踐經驗,提出了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智慧醫療應用模式[7]。調查青島市居民智慧醫療服務需求,并以此為中心開展青島市智慧醫療建設的思路是正確。

一、數據獲取

為解決當前最急迫的醫療問題,準確引領青島市智慧醫療建設前進方向、詳細了解市民最切實的醫療需求并解決這些問題,是智慧醫療發展的正途。

(一)問卷設計

本文以青島市居民為研究對象設計的青島市居民智慧醫療服務需求問卷由三部分組成:市民的基本信息、對當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以及智慧醫療背景下的新醫療需求。

市民基本信息主要包含性別、年齡、職業、學歷、收入、是否參加醫療保險以及對智慧醫療的了解度。對當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主要針對就醫便捷性、安全性、有效性、廉價性、規范性的考察,涉及掛號、就醫、取藥等環節的等待時間、醫患關系、服務態度、診治質量、醫院衛生條件、藥物安全性、醫療報銷等。智慧醫療下的新需求,主要測評人們對當前就醫環境下還未大面積實施或者還未出現的醫療資源的需求度,從保健與治療兩個方面展開,包括佩戴電子設備管理自身健康、自助體檢、定制飲食方案、保健視頻、自動求救、在線研討救治、規范網上售藥渠道、統一調度資源應對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其他需求等9個題項。

(二)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所用數據來源于2016年7月5日―7月16日對青島市居民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采用隨機調查方法,在社區、醫院、購物廣場等公共場所發放問卷400份,實際收回問卷392份,有效問卷362份。調查對象來源廣泛,男女比例較為均衡,男性約占55%,女性約占45%,涉及到了各行各業、各年齡段、各文化程度、各收入層的人群,樣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見圖1―4。

二、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收回的362份有效問卷中,90.61%的樣本數據顯示已參加各類型的醫療保險,近10%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參加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險,雖低于我國公布的醫保覆蓋率的95%,但也已經達到了全民醫保的標準。調查數據所反映青島市居民醫療保險覆蓋率并不高,這可能與樣本容量較小有關,也可能青島市居民醫保覆蓋率確實不足95%??傊?,問卷調查所得的樣本數據雖然不能夠完全反映真實的青島市居民醫保覆蓋率,但與之相差不大。

談及對“智慧醫療”的了解,僅有10%的居民表示知曉、了解;約20%的居民表示聽說過智慧醫療,但并不清楚其內涵;另外還有70%的居民表示不清楚什么是智慧醫療,其中有30%的居民表示完全不知道“智慧醫療”。這表明,青島市智慧醫療建設雖然已經開展并取得一定成績,但民眾對此并不知曉,這一方面與青島市智慧醫療建設政策不足、宣傳不充分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青島市智慧醫療建設內容相關。智慧醫療建設要落到實處,必須從解決居民最需要解決的醫療問題開始。

(一)居民對當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分析

居民對當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調查,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形式,讓被調查者對各項指標從1―5進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1代表完全不滿意,5表示非常滿意。

統計收回的362份問卷,結果如表1所示,發現居民對當前的醫療費用最為不滿,近40%的居民直接表示醫療費用高;其次是醫藥報銷的流程問題,約32%的受訪者表示醫藥報銷流程復雜、煩瑣,涉及到的部門多,其中14%的受訪者對該現狀表示完全不滿意;醫藥報銷比例問題,是居民直接表示不滿的第三大問題,約29%的居民表示醫藥報銷比例需進一步擴大;另外,掛號、就診等待時間這兩項指標,居民的不滿度也較高,均超過25%。

總之,就本次總體調查結果來看,青島市居民對于目前的醫療服務在許多方面存在諸多不滿,主要是:醫療費用、醫藥報銷比例、醫療保險費用、就診等待時間、醫藥報銷流程、掛號等待時間、就醫環節簡潔性、取藥等待時間、藥物有效性等這些方面亟須大幅改進與提升;醫患關系、疾病誤診率、醫院服務態度、診治質量這四個方面的滿意度過半,但仍需提高服務質量;醫療器械消毒、公共區域衛生條件、用藥安全性這三項指標是目前居民滿意度最高的,滿意度在60%―70%之間,可見仍有提升空間。

(二)智慧醫療環境下居民新醫療需求分析

居民對智慧醫療環境下居民新醫療需求調查,形式與居民對當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調查相同,也是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形式,讓被調查者對各項指標從1―5進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需求度越高,1代表完全不需要,5表示非常需要。

通過表2居民對新醫療服務的需求度匯總表可以看出,對智慧醫療背景下所產生的新型醫療服務,青島市居民都有較高的需求度。特別是統一調度資源應對衛生事件、規范網上售藥渠道這兩項,直接表示需要的居民比例超過了63%,是青島市居民最希望、最需要實現的服務。量身定制飲食方案、遠程醫療、手機定位自動求救這三項服務的需求度也較高,需求比例均超過50%,也是居民十分需要的服務。其他的,借助電子設備自助體檢、有效的保健運動視頻、佩戴電子設備管理自身健康等,居民直接表示需要的比例稍低,在40%左右,但依舊在市民需求之列。

圖5 表明的是新醫療服務的總體需求度均值,可見青島市居民對本文所給出的八項新型醫療服務雖需求程度不一,但總體看來均有需求。統一調度資源應對衛生事件、規范網上售藥渠道是需求度最大的兩項服務,均值超過3.80;借助電子設備自助體檢、有效的保健運動視頻、佩戴電子設備管理自身健康是需求度最低的三項服務,但需求度均值都大于3,表明市民對這些服務也是有一定需求的。

三、結論

青島市智慧醫療建設在方便居民就醫、助力居民保健方面已經取得一些成果,居民對當下的醫療服務總體滿意度相對較高;但醫療費用高、醫藥報銷流程復雜、醫藥報銷比例小、掛號難等問題依舊是青島市居民的心頭大患,市民渴望盡快解決這些問題。

智慧醫療背景下,市民對的新醫療服務的需求度總體較高,各項服務都需要長足發展。統一調度資源應對緊急衛生事件、規范網上售藥渠道作為當下青島市居民最希望、最需要實現的兩項醫療服務,需要格外注重,側重資源優先發展。

融合了“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科技的智慧醫療,不僅能夠幫助解決當前的就醫難題,而且還能為居民帶來更便捷、更便宜、更全面的醫療服務,是醫療改革發展的正途。但智慧醫療建設的成果如何,還要看其建設過程中能否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是否不斷察知居民的迫切需求。

參考文獻:

[1] 本期專論導讀[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3,(6):1.

[2] 曹劍峰,范啟勇.漫談“智慧醫療”[J].上海信息化,2011,(3):26-28.

[3] 本期專論導讀[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4,(12):1.

[4] 李萍,嚴魁.從智慧醫療和智慧教育實踐看智慧城市建設[J].移動通信,2014,(9):48-51.

[5] 方媛,林德南.智慧醫療研究綜述[J].新經濟,2014,(19):70-72.

篇7

關鍵詞:智慧醫療;產業結構;發展模式;互聯網

一、 智慧醫療產業的系統要素

目前我們的醫療衛生行業涉及主要涉及如下單位:政府、核心醫療機構(掌握主要的優質醫療資源)、基層醫療機構(如社區醫院,目前優質醫療資源稀缺),再加上需要醫療服務的社會公眾,以及在具體行業服務運營過程中所應用到的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互聯網+平臺(涉及大量ICT公司、互聯網企業和通信運營商)即構成智慧醫療產業的系統要素。

二、 智慧醫療應用推廣的意義和目標

智慧醫療的應用推廣并不能有效解決醫療衛生行業體制甚至機制上的問題,但是在政府的引導下通過智慧醫療的實施可以提升醫療機構個體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能力,強化核心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之間的協同,有助于醫療機構形成高效有機的整體,從而提升醫療衛生行業整體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能力,讓社會公眾的相關民生滿意度提升。

衛生部在十二五期間已經對智慧醫療的應用推廣作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具體見下圖一,十三五期間,智慧醫療的應用推廣是工作重點之一,除了上述意義之外,最終還可以有助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門強化對醫療機構的管理、監督考核和指導。

醫療衛生行業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和互聯網+應用平臺與社會公眾形成有效互動,使所有社會公眾及時得到高品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和全面完善終身的健康管理是智慧醫療的最終目標。

三、 智慧醫療的主要系統框圖描述

智慧醫療系統主要框圖應該由如前所述的核心要素圍繞對病患/社會公眾的服務構成,包括政府主管部門(各級計生委);主導核心大數據與云計算平臺(含主索引);核心醫療機構,其內部大數據與云計算平臺是智慧醫療的基礎;基層醫療機構等。核心醫療機構與基層醫療機構之間的協同和醫療衛生行業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互聯網+應用平臺是以后智慧醫療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政府、核心醫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需要醫療服務的病患(社會公眾),這四大塊之間形成網狀聯系,最終圍繞病患(社會公眾)形成有機運作的整體。具體見圖2。

就核心醫療機構內部進行展開分析,又可分為四層,分別為應用層、數據層、網絡層、感知層,其中數據層是關鍵。數據層主要指在醫院內部信息化系統基礎上形成的大數據與云計算平臺,網絡層包括有線網絡、無線網絡(包括WIFI、不同制式的2/3/4G移動通信網絡)。感知層指的各類醫療專用和健康管理專用的各類傳感器,如便攜類血壓/血糖/心電監測傳感器等。

目前基于4G移動通信網絡的遠程重大疾病會診,基于可穿戴設備和便攜設備的慢病管理和基于家庭網關的家庭養老服務是目前核心醫療機構正在嘗試的應用熱點。

目前我國智慧醫療產業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國家認可的最終系統框圖和相應業務標準和技術標準。在政府主導的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層目前各省市開展最多的工作為電子病歷,目前也正處于起步和試點階段。

四、 近期智慧醫療產業發展關鍵問題分析與解決建議

1. 政府主管部門推動產業標準的建立。智慧醫療產業涉及多行業多領域,是典型的交叉學科和融合產業,涉及的各類標準復雜凌亂,后期應該在政府主導下,組織成立專業人員和機構,加快制定出相應的規范標準。

2. 加快專用傳感器的研發及產業化。各類醫療專用和健康管理專用的各類傳感器是智慧醫療的核心技術之一,目前有三個問題亟待解決,第一,目前的無線網絡環境復雜,包括WIFI和不同制式的2/3/4G移動通信網絡,如何設計開發自適應的傳感器網絡通信接口使得相關數據得到及時高效不失真傳輸需要引起重視并盡快突破,第二,目前市場上在用的專用傳感器基本都是通過私有協議與封閉專用平臺對接,開放性差,缺乏行業公認的公用協議,目前在車聯網領域,公用協議的問題已經引起重視并在逐步解決中,中國移動已經在前幾年推出了規范物聯網終端與M2M平臺間數據通信和用于終端規范管理的WMMP協議,并且在車聯網領域進行了積極推廣,值得智慧醫療產業在發展專用傳感器時借鑒;第三,專用傳感器所傳送的數據涉及個人隱私,需要法律層面制定相應法規進行保護并明確相應的信息技術安全體系建設要求。

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標桿項目的實施同步探索解決,產業化是促進專用傳感器研發突破和相關問題解決的有效推手。

3. 創新運營模式。智慧醫療改變了現有的就醫模式,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互聯網+應用讓衛生醫療體系中每個要素緊密聯系并充分發揮作用,尤其最稀缺的資源,醫生尤其是名醫,其生產力得到了徹底解放,解決各醫療機構之間醫療資源不平衡的現狀,但是對于相應的利益如何合理分配就要創新運營模式。

互聯網的平臺思維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這就意味著要把現有的衛生醫療行業打造成一個開放、多方共贏互利的生態圈。政府應該在滿足相應公共服務需求的基礎上指導和引導各類醫療機構探索運用市場化手段滿足各類人群的不同的醫療需求。

4. 加快建設政府主導的大數據與云計算平臺。在前面所述的智慧醫療系統框圖中,最重要的應該是政府主導的大數據與云計算平臺層,政府主導的大數據與云計算平臺將另外三個層面,即醫療機構內部大數據與云計算平臺、醫療機構之間的協同平臺、醫療衛生行業與社會公眾互聯網+平臺融合成一個高效有機的整體,而且政府主導的大數據平臺未必完成所有數據的物理集中,但肯定要形成一個完整的邏輯視圖。政府主導的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是一個邏輯集中管理平臺,其數據分散在各處,通過核心模型虛擬成完整的數據集合,其中目前各省市都在做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大數據應用就是完整的個人電子健康檔案(包括電子病歷),比如江蘇省人民醫院已建成的個人電子健康檔案一期項目目前包括三個庫:(1)相關人員的基本資料;(2)主要疾病和健康問題摘要、主要衛生服務記錄等信息;(3)動態遠程檢測數據。方便醫護人員在醫院、或社區監護平臺實時查看被監護者的健康檔案情況。被監護者或其家人在家中、辦公場所、在戶外可以通過網絡隨時掌握監護者的健康檔案情況。通過智能終端將人體實時體征信號轉換為數字信息,通過無線數據傳輸技術、完成遠端信息的連續、實時、準確采集。遠程醫療監測平臺隨時隨地的測量心電、呼吸、血壓、體溫、心率、血糖、脈搏、血氧等生命體征,實現對身體隱患的早發現和早治療。目前實現了血壓或心率遠程監測。當智能終端傳輸的數據超過系統設置的臨界值的時候,系統會以短信的形式通知相關負責的值班護士,醫生和平臺維護人員,另外相關醫生還可以通過手機APP隨時隨地進行具體信息和數據的移動查詢。

政府主管部門主導的大數據與云計算平臺的建設有利于智慧醫療產業頂層設計的有效落地,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加快投入,及早建設。

五、 智慧醫療產業的內涵

智慧醫療產業是一個全新的產業,體現了信息化帶來的產業融合新趨勢,正如約翰.索普指出的,“隨著計算機能力的廣泛化、先進的通信能力消除了時空的約束,經營的本質甚至整個產業都需要重新定義”。也就是,當信息技術應用發展到要求相關行業進行信息技術之外的配套改革的地步時,“完成這些變革需要重組產業的邊界,至少需要改變產業結構和產業運行規則”。而且智慧醫療產業充分體現了信息化和新型工業化融合的特點,所謂智慧只有通過醫療產業的兩化融合和對信息的全方位有效利用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形象地描述,通過各種先進的ICT技術實現的智慧醫療應用是智慧醫療產業的血管與肌肉,而政府主管部門主導的大數據與云計算平臺是大腦,核心醫療機構的大數據與云計算平臺是心臟。

六、 智慧醫療產業近期應用熱點

前面已經提到,目前基于4G移動通信網絡的遠程重大疾病會診,基于可穿戴設備和便攜設備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網關的家庭養老服務是目前核心醫療機構正在嘗試的應用熱點。而這兩個應用熱點帶來的影響是不太一樣的。

隨著國內通信業的迅猛發展,網絡的全覆蓋已經是現實,目前省人民醫院已經通過移動的4G移動通信技術實現了心血管疾病的遠程診療,并可以在省人民醫院本部遠程指導其他醫院進行現場手術,大大提高了核心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間的協同效率和優質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今年,基于移動4G移動通信技術的心血管疾病遠程診療系統將覆蓋全國近30家醫院,遠至陜西富平。另外在此基礎上,江蘇省衛計委將嘗試建設覆蓋全省的基于4G移動通信網絡的遠程重大疾病會診系統。

基于可穿戴設備和便攜設備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網關的家庭養老服務不僅僅是利用先進ICT技術實現的智慧醫療醫用,更多地體現了全覆蓋醫療解決方案帶來的革命性的商業影響。全覆蓋醫療解決方案的潛在商業影響很大,到2020年,醫療成本將占美國GDP的20%,超過4萬億美元,這其中將有一辦用于慢性病患者,這些慢性病患者可以通過預防性保健和監測獲得更好的治療,充分降低住院治療成本,并充分體現了以病患為核心的模式特點。而在國內,養老問題由于社會老齡化趨勢也更加凸顯,老年人也是慢性病患者的主體,另外慢性病患者年輕化趨勢日趨明顯,患者數量數目龐大,因此基于可穿戴設備和便攜設備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網關的家庭養老服務浮出水面,其在國內的商業影響相比美國更加巨大,需要相關設備生產廠家、通信運營商、ICT公司和互聯網公司充分介入,另外核心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尤其社區醫院的協同更是此項工作能否成功運作的關鍵,其運作體系相當復雜,甚至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門指導和推動下由各方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予以落地,這將是智慧醫療產業在近期最大的一塊蛋糕。

七、 智慧醫療發展的產業模式建議

在目前的智慧醫療產業發展過程中,智慧醫療產業發展凸顯成兩種模式,即以互聯網企業為主導的醫療機構全覆蓋模式和以核心醫療機構為主導的醫聯體模式。

目前在互聯網企業為主導的醫療機構全覆蓋模式方面,掛號應用是已經開展比較成熟和普遍的一個應用,而以核心醫療機構為主導的醫聯體模式所伴隨的是各個核心醫療機構的集團化,比如江蘇省人民醫院和鼓樓醫院都已經組建了醫院集團,并且向社區醫院進行服務延伸。

對于這兩種產業發展模式,我們認為絕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的關系,智慧醫療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新醫改的切入點之一,智慧醫療的產業模式應該是上述兩種模式的綜合,從前面所述的智慧醫療系統框圖來看,智慧醫療產業的各核心要素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多要素協同重于單要素主導,并且通過在大數據和云計算基礎上最終實現一致的信息流帶來相關產業的融合和系統的重組。因此,政府在做好頂層設計(包括標準制定)和政策引導扶持的前提下,要積極發揮核心醫療機構、通信運營商和主流ICT公司、互聯網公司的積極性,讓大家積極探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拓智慧醫療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周振華.信息化與產業融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美)柯本,(美)布朗,(美)普里查德,著.互聯網新思維:未來十年的企業變形計[M].錢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3] (美)斯奈德,著.4G革命:無線新時代[M].錢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篇8

北京國宇祥工程咨詢公司認為國家已從戰略層面上肯定了智慧城市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社會管理和城市運行水平中的積極作用,并成為國家鼓勵支持信息化發展的新方向,也為智慧城市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方針。

一、總 論

(一)項目背景

1、項目名稱

2、建設單位概況

3、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

4、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

(二)項目實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1、實施背景

2、實施必要性

(三)項目概況

1、擬建項目

2、建設規模與目標

3、主要建設條件

4、項目總投資及效益情況

5、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四)主要問題說明

1、項目資金來源問題

2、項目技術設備問題

3、項目供電供水保障問題

二、市場預測

(一)項目市場分析

1、智慧城市簡介

2、國外智慧城市建設

3、國內智慧城市建設

(二)市場需求預測

(三)主要競爭企業分析

(四)營銷策略

1、服務策略

2、技術領先策略

3、客戶定位策略

三、項目架構方案及商業模式

(一)項目總體架構方案

(二)重點領域架構方案

1、數據中心

2、公共信息平臺

3、智慧應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醫療

7、智慧養老

8、智慧農業

9、智慧排水防澇

(三)項目B2B、B2C、O2O相結合的商業模式

四、場址選擇

(一)場址所在位置現狀

1、地點與地理位置

2、場址土地權屬類別及占地面積

3、土地利用現狀

(二)場址建設條件

五、技術方案、設備方案、裝修方案

(一)技術方案

1、數據中心

2、公共信息平臺

3、智慧應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醫療

7、智慧養老

8、智慧農業

9、智慧排水防澇

(二)技術要求

1、數據中心

2、公共信息平臺

3、智慧應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醫療

7、智慧養老

8、智慧農業

9、智慧排水防澇

(三)設備方案

1、設備及軟件選配原則

2、設備選型表

3、軟件選型表

(四)數據中心裝修方案

1、編制依據

2、裝修要求

3、裝修工程量及造價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供應

(一)主要原料材料供應

(二)燃料及動力供應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動力價格

(四)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七、場地使用、公用輔助工程

(一)場地布置

(二)公共輔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電工程

3、通信系統設計方案

4、通風采暖工程

5、防雷設計

6、防塵設計

7、接地系統

8、安防系統

9、消防系統

八、節能措施

(一)節能措施

1、節能規范

2、設計原則

3、節能方案

(二)能耗指標分析

1、用能標準與能耗計算方法

2、能耗狀況和能耗指標分析

九、節水措施

(一)節水措施

(二)水耗指標分析

十、環境影響評價

(一)場址環境條件

(二)項目建設和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1、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2、項目運營對環境的影響

(三)環境保護措施方案

1、設計依據

2、環保措施

(四)環境保護投資

(五)環境影響評價

十一、勞動安全衛生與消防

(一)勞動安全與職業衛生

1、設計依據

2、設計執行的主要標準

3、設計內容及原則

4、職業安全

5、職業衛生

6、輔助衛生用室

7、職業安全衛生機構

(二)消防

1、設計依據

2、總平面布置

3、建筑部分

4、電氣部分

5、給排水部分

十二、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一)組織機構

1、項目法人組建方案

2、管理機構組織方案

(二)人力資源配置

1、工作班次

2、項目勞動定員

3、職工工資福利

4、員工來源及招聘方案

5、員工培訓

十三、項目實施進度

(一)建設工期

(二)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三)項目實施進度表

十四、招標方案

(一)編制招標計劃的依據

(二)招標內容

十五、投資估算

(一)投資估算依據

(二)建設投資估算

1、建筑工程費

2、安裝工程費

3、設備購置費

4、軟件購置及開發費

5、期間費

(三)鋪底流動資金估算

(四)項目總投資

(五)投資使用計劃

十六、融資方案

(一)資本金籌措

(二)融資方案分析

十七、財務評價

(一)計算依據及相關說明

1、項目測算參考依據

2、項目測算基本設定

(二)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及附加和增值稅估算

1、銷售收入

2、銷售稅金及附加費用

(三)總成本費用估算

1、直接成本

2、工資及福利費用

3、折舊及攤銷

4、修理費

5、其它費用

6、總成本費用

(四)財務評價報表

1、項目損益及利潤分配表

2、項目財務現金流量表

(五)財務評價指標

1、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

2、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

(六)不確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

2、盈虧平衡分析

(七)財務評價結論

十八、項目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一)經濟效益

(二)社會效益

十九、風險分析

(一)項目風險因素識別

1、規劃風險

2、組織機構風險

3、人才體系風險

4、技術風險

5、資金風險

6、實施風險

7、運營模式風險

8、信息安全風險

9、支撐環境風險

(二)項目風險防控措施

1、規劃風險防控措施

2、組織風險防控措施

3、人才體系風險防控措施

4、技術風險防控措施

5、資金風險防控措施

6、實施風險防控措施

7、運營模式風險防控措施

8、信息安全風險防控措施

9、支撐環境風險防控措施

二十、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二)建議

附 表:

1、附表1 項目設備購置費估算表

2、附表2 項目軟件購置費估算表

3、附表3 流動資金估算表

4、附表4 項目總投資估算表

5、附表5 項目總投資使用計劃表

6、附表6 項目銷售稅金及附加費用

7、附表7 項目攤銷估算表

8、附表8 項目折舊估算表

9、附表9 項目總成本費用估算表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人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亚洲欧美日韩αv在线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va久久久久综合 | 日本一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