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的途徑8篇

時間:2024-04-10 17:57:2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環境污染的途徑,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環境污染的途徑

篇1

農藥主要是指用于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鼠害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質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

隨著改革開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方式已由溫飽型逐漸轉向保健型,無公害農產品越來越倍受人們的親睞,但農產品中農藥等有害物質污染現象時有發生。

如:2013年5月4日央視《焦點訪談》報道,記者在山東濰坊地區采訪時發現,當地有些姜農使用神農丹種姜,神農丹的主要成分是涕滅威,是一種劇毒農藥,50mg就可致一個50kg重的人死亡。涕滅威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夠被植物全身吸收。當地農民根本不吃使用過這種劇毒農藥的姜。還有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萬壽橋工商所執法人員在轄區一座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內查獲兩個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窩點,現場查獲“毒生姜”近1000kg。2013年5月6日上午,在南京眾彩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一車來自濰坊的生姜被查出農殘“氨基甲酸酯”超標,市場已將這批生姜進行封存,并將取樣送有關農殘檢測機構進行定量檢測。

農藥污染事件屢屢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少數農民對農藥的認識不強,施用農藥時,沒有按照農藥操作規程施藥,甚至明明知道是有毒農藥,為防治病蟲,為了高產,為了賺錢,還在噴施。還有的農民盲目混用多種農藥,這樣反復不合理使用農藥,使病害蟲抗藥性增強,致使蔬菜、水果農藥殘留超標,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進而破壞了農業環境。

二、農藥污染對農業環境的影響

農業環境包括大氣、水、土壤,施用農藥會有三種途徑進入農業環境。

1、施用農藥污染了大氣。

農藥多數是以液體形式噴灑使用,在噴灑過程中或使用后,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進入了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中,使耕地及農產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氣中的農藥還可能隨著氣流漂移,擴散到附近地區或更遠的地方。空氣中的除草劑濃度較高時,還會對敏感作物造成藥害。污染一旦達到一定程度,勢必會對人體健康及整個生態平衡造成威脅。

2、施用農藥污染了水環境

水體中農藥的來源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向水體直接施用農藥,如防治魚、蝦病噴施農藥;農藥隨雨水落入水體;植物或土壤粘附的農藥,經水沖刷或溶解進入水體;生產農藥的工業廢水或含有農藥的生活污水等進入水體等。農藥對水體的污染,不僅可造成魚、貝、蝦等水生生物中毒死亡,同時還可能污染飲用水,威脅人體的健康。

3、施用農藥污染了土壤

土壤中的農藥來源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農藥直接進入土壤,如除草劑的施用;第二種是防治病蟲害噴撒農田的各類農藥;第三種是隨著大氣沉降,灌溉水和植物殘體。殘留在土壤中的農藥,通過生物鏈形式進行轉移和傳遞而蓄積于食物鏈頂端的生物體中,人類處在食物鏈的頂端,最易受到農藥殘毒生物富集后的危害。據文獻報道,農藥利用率一般為10%,約90%的殘留在環境中,造成對土壤的污染,受污染的農產品,通過食物鏈的富集作用轉移到人體,對人體身體產生間接危害。

三、保護農業環境,減輕農藥污染的對策

1、用沼液防病蟲,減輕農藥污染。

沼液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氨基酸、微量元素、植物生長刺激素、B族維生素、某些抗生素等。其中有機酸中的丁酸和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吲哚乙酸以及維生素B12,對病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沼液中的氨和銨鹽、某些抗生素等對作物病蟲有直接作用。實踐證明,沼液防治病蟲害,無污染、無殘毒、無抗藥性。同時,沼液對糧食、經濟作物、蔬菜、水果等13種作物中的23種病害和14種害蟲有防治作用。

據資料顯示:用沼液噴施果樹,對紅蜘蛛成蟲殺滅率為91.5%,蟲卵殺滅率為86%。用沼液防治玉米螟一般每年可造成產量損失5~15%。取過濾后的沼液1份加水3份,混合均勻后葉面噴施黃瓜,防治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效果可達90%以上。用濃度為50%以上的沼液處理黃瓜能有效地抑制白粉病。噴施沼液防治番茄早疫病。取過濾后的沼液1份加水3份,混合均勻后葉面噴施番茄,可防治番茄早疫病,效果可達80%以上。因此,大力提倡用沼液防病蟲,可以減輕農藥污染。

2、合理使用農藥,正確診斷,對癥用藥。

當農田中發現病蟲時,首先,要了解田間發生的是病害還是蟲害,是什么病或是什么蟲。其次,還要了解所購農藥的成份、特性、用途。如菜青蟲選用阿維茵素防治;蚜蟲、飛虱、葉蟬選用吡蟲啉防治;菜青蟲選用敵百蟲防治;白粉病選用粉銹寧、烯唑醇防治等;總之,在施藥前,我們必須根據防治對象選用適宜的農藥,切實做到對癥下藥,這樣才能避免盲目用藥,方可充分發揮藥劑本身的效能。

3、搞好預測預報,適時施藥。

一般防治病害要掌握在發生初期,防治蟲害掌握在低齡階段,防治草害掌握在雜草萌芽期或幼苗期,結合田間實際調查,搞好預測預報,適時施藥。同時,還要根據病蟲害發生為害不同的特點和不同藥劑的性能,抓住關鍵時期,及時用藥防治。如在防治蟲害時,應在害蟲3齡期以前,利用害蟲幼齡期抗藥性弱的特點,施藥較合適,效果會更好。

4、交替施藥 輪換用藥。

對同種作物長期、反復使用一種農藥,害蟲易產生抗藥性,久而久之,這種農藥就達不到它原來的防治效果。因此,對防治對象要輪換、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藥,可延緩產生抗藥性,充分發揮農藥藥效。同時,要注意長期使用一種或同一類農藥防治某一種害蟲或病菌,易使害蟲或病菌產生抗藥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要盡可能輪換用藥,防治效果達到最佳。

5、科學混用農藥。

科學地進行不同農藥混用,可以起到一定的增效作用,兼治多種病蟲,降低毒性,增強人畜安全性,延緩病蟲抗藥性,節省人力和用藥量,降低生產成本,擴大防治效果。但有些混用不科學,將會降低藥效,如甲基托布津、多菌靈、代森鋅、苯菌靈、福美雙等不能與銅制劑混用。

篇2

發展生態農業,有利于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避免對自然資源掠奪式經營和濫用,使農業的可更新資源增殖,對不可更新資源也能保護和利用,為農業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生態農業的現實意義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 生態農業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護和增殖自然資源,加速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可為社會創造數量多、質量好的多種農產品,滿足人們對農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

其次是有利于探索具有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道路 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根本目的,是要為社會提供日益豐富的農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生態農業,正是從農業受自然生態規律與社會經濟規律綜合制約的客觀實際出發,強調農業發展的經濟目標、生態目標與社會目標的一致性,求得三個效益的統一。因此,發展生態農業是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的有益探索。

晉中市農業環境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晉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總面積16 404平方公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氣候溫和,年均氣溫9℃左右,1月-7~8℃,7月23℃上下,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無霜期為140~180天。根據前幾年的統計,晉中市耕地面積455.4萬畝,絕大部分為旱田,水田只有455畝。農作物以小麥、谷子、玉米、高粱、薯類、豆類、棉花等為主。農業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化肥污染 雖然化肥的施用對提高農產品產量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化肥施用量大,養分不均衡,肥料利用率低(約35%),不僅造成資源浪費,影響農產品品質,而且還使得大量營養物質通過土壤地表徑流和地下淋溶污染水體,造成環境污染。

農藥污染 由于農藥市場比較混亂,不合格農藥產品充斥市場。再加上少數經營者素質偏低,有的經營者甚至把拌種劑當成殺蟲劑賣給農民,這不僅使農民上當受騙,耽誤治蟲良機,還浪費農藥,污染農田;在農藥使用過程中,少數果農、菜農盲目用藥或用藥不當,或不講究施藥技術,從而發生用藥過量,對土壤、地表水和農產品造成污染。

農膜殘留 據統計,我國農膜年殘留量高達35萬噸以上,由于許多農民只對大張殘膜進行清理,對清理小塊殘膜不太重視,致使土地中殘膜率高達42%左右。據專家介紹,農用薄膜在自然條件下難以分解,其殘存期可達20年以上。農用薄膜長期滯留地里,將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阻礙土壤水肥的運轉,制約農作物生長發育,導致減產。與此同時,塑料薄膜產生的毒素不斷在土壤中揮發,引起農作物產生毒性,破壞葉綠素和抑制葉綠素的合成,致使作物生長緩慢或黃化死亡。可見,農用薄膜殘留時間越長,殘留量越大,對農作物和人們身體健康的影響也越大。

秸稈污染 晉中市秸稈年產量兩百多萬噸,秸稈隨意丟棄量為二十多萬噸,秸稈田間焚燒量為近四十萬噸。秸稈利用率僅為70%左右,隨意遺棄和露天焚燒問題比較突出。

畜禽養殖污染 畜禽糞尿不當排放產生的污染已經成為當前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畜禽糞污中含有極其復雜的有機污染物COD、總氮、總磷、銅、鋅等,這些都是造成農業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

治理農業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

強化生態農業建設的宣傳教育 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將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以及生態農業建設有關的科學知識和法律常識,納入宣傳教育計劃,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科普讀物、廣告和互聯網等多種媒體及輿論工具,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和普及,促使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持生態農業的發展,為生態農業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各級政府要設立生態農業建設專項資金,并列入本級預算,切實增加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投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投入方式,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在農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引導作用。創造條件,開拓多種融資方式,廣辟資金渠道,加大對生態農業建設的投入,逐步形成以企業投入為主體、政府扶持為導向、國內外資金為補充的生態農業建設多元化投入體系。

大力建設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 切實提高食品安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標準標志體系、認證認可體系,建立健全重大動植物疫病預警機制,加快動物疫病和植物保護體系建設;培育和發展一批綠色龍頭企業。

盡快建立和完善農業資源環境監測和預警專家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優勢農產品區域環境質量認定,制定化肥、農藥合理使用的標準體系和技術規范,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開發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禁止在蔬菜、水果、糧食、茶葉和中藥材生產中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大力提倡使用農家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指導農民逐步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量,科學、經濟、合理地施用化肥、農藥;采取人工和機械回收相結合的措施,加大殘留地膜回收力度;切實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

篇3

一、當前農業環境污染現狀

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933m2,僅為世界平均人均耕地面積的40%。為了解決吃飯問題,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來提高產量。然而,化肥、農藥的超標使用直接污染了土地資源。目前,我國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土地面積近2000萬hm2,受化肥、農藥污染程度較重的耕地已有133萬hm2。據中國科學院的分析資料,目前我國化肥施用量已達261kg/hm2,而化肥的利用率僅30%~40%。化肥在帶來作物增產的同時,也產生污染,給農產品安全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過量施用氮肥會使作物體內的硝酸鹽(氮肥、動物糞便、動植物尸體等中所含氮化合物降解的物質)累積量增高,對人畜產生危害。據統計,我國每年病蟲草害發生3.73億公頃次,實際防治3.87億公頃次,使用農藥平均每年挽回糧食損失5845萬t,雖說農藥在農業生產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嚴重的農藥殘留也污染了農業環境。據資料記載,我國34個省市自治區的農藥殘留超標率高達47.5%。總超標產量達1650萬t。其中蔬菜類超標率達35.1%。蛋類達33.1%,水果類達18.7%,肉類達17.6%,糧食達17.6%。奶類達6.2%。目前農藥施用的有效利用率很低,一般農藥噴施中只有10%~20%的農藥落于植物體上,其余部分中有40%~60%降落于地面,5%~30%飄浮于空中;而作用于目標物的比例大約只有13%。另外化學農藥還通過拌種和根施等各種途徑進入土壤,又通過水分循環進入水體,同時經過揮發、代謝和氣體交流進入大氣,從而對農業環境造成了日趨嚴重的污染。

二、沼肥的綜合利用是減少農業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

1、沼肥成份及優點

(1)沼肥成份

沼肥分沼渣、沼液兩部分,其中沼渣是速效緩效兼備、優質、清潔的有機肥料。沼渣中含有機質36%~49%、腐殖酸10%~24%、全氮0.78%~1.6%、全磷0.4%~0.6%、全鉀0.6%~1.3%,其他還有粗蛋白與多種礦物元素、氨基酸等成分。沼液是有機廢棄物在嚴格厭氧環境下,經生物降解后的殘液,具有促進作物生長、抗病蟲害等多重功效,被譽為是一種優質的有機肥料和廣譜性的生物農藥。

(2)優點

1)對病蟲害防治效果好,對人畜安全,不污染環境,無殘留。

2)對病蟲害特異性強,不殺傷害蟲的天敵和其他有益的生物,保持生態平衡。

3)多種成分和因素發揮作用,

害蟲和病菌難以產生抗藥性。正是因為沼肥具有這些特點,所以生產的農產品才為無公害農產品。

2、沼肥用于蔬菜增產增效

(1)沼肥在蔬菜栽培上的用法

1)作基肥,將腐熟的沼渣風干物按每667m23000kg,或鮮重(直接從沼氣池出抽出的料)按每667m29000kg,均勻撒在土壤表層,墑情適宜時耕翻土地。

2)作追肥,于蔬菜定植還苗后進行,風干沼渣按每667m21000kg撒施于種植壟上(若溝施或穴施,效果會更好,但少費工費時)。沼液,主要作為沖施肥應用,澆水時邊澆水邊注入沼液,一般每667m21000~2000kg。沼液作葉面肥,效果也很明顯,取沼氣池水中的上清液放置3~4h后,加水稀釋成10%的濃度,進行葉面噴霧,在蔬菜生長期內,可以噴3~4次。

(2)沼肥的增產效果

山東省青州市鄭母鎮塘坊村西廷義,自2001年建上沼氣池以來,一直在承包田里施用沼肥。據他估測,沼肥可使大田菜花增產30%,表現為菜花個頭大、外觀好、吃起來沒有渣絲之感,口感香味濃,比常規栽培的菜花每千克售價高0.1~0.2元。該市譚坊鎮石橋村于明河老漢,在自己種植的800m2冬暖式大棚黃瓜里施用沼肥,他的黃瓜長勢好、上市早,生育期延長10~15d,產量高,比常規栽培多收入4500元。他嘗到甜頭后,出錢給自己的兩個兒子添“家產”,為他們每人建了一個10m3的沼氣池。

3、沼肥用于果園增產增效

(1)沼肥在果園的用法

1)作基肥:在無果期進行,一般在每年4月初或11月底(沼氣池出料或大換料期間)施沼渣作基肥,根據樹的大小,每株樹施沼渣15~30kg,具體方法是在果樹四周挖4~6個坑,深度為30~40cm,施肥后灌水。待水分干后及時覆土填平,以保肥效和防止凍傷樹根。

2)作追肥:沼液作土壤追肥的施用時間應在坐果后至來前3~5周,每年施3~5次,每次每株施用沼液20~40kg。具體方法是在樹冠外緣挖成條形溝或挖4~6個坑,也可挖成圓弧形構,深30cm、寬20cm,待沼液滲于后及時覆土。這期間施肥有利于枝條和葉片生長發育,能夠促進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促進果實生長。

3)葉面噴肥:在萌芽、開花、幼果膨大等期間均可進行。每株用量一般為10~15kg用產氣1個月以上并澄清過濾的中層沼液對樹冠進行噴施,每隔10~20d可噴施1次,以葉背濕透但肥液不流掉為宜。葉面噴肥可使果樹葉變厚。顏色變深,明顯減少病害和蟲害的發生,增強樹體抗逆性。在果實生長期間噴施可提高產量,改善果實品質。

4)果園施用沼肥需注意問題

①沼渣、沼液作基肥和追肥施用時,應與樹根保持一定距離,防止燒傷樹根。

②葉面噴施時間要求在早上或下午氣溫低時進行,不宜在中午高溫時段噴施。

③若將農藥摻入沼液中噴施時,應先試驗后施用。

(2)增產效果

我省張村張紅梅夫婦于2005年在他家的五畝果園里建起了10m3的沼氣池,養豬30頭,果園施用了沼肥后,土壤得到改良,培肥了地力,果樹生長旺盛,提高了果子的品質、風味,果實甘甜味美,她家的3333m2果園地,每667m2按2500kg計算,2005年共產蘋果12500kg,經試驗觀察,張紅梅家的果園施用沼肥后,果子的產量增加了1875kg,0.5kg蘋果賣價按1.5元計算,那么因施用沼肥增加的收入有5625元,經濟效益明顯增加。

4、沼液防治果園病蟲害

(1)沼液防治蔬菜病蟲害。

由于沼液中含有豐富的厭氧發酵產物,氧化還原電位較低,還原性強,所以可抑制和殺滅病原微生物和害蟲;其次,由于沼液中含有較高濃度的具有殺菌作用的銨離子,對西瓜枯萎病、葉菜類蔬菜的蚜蟲、菜青蟲等病蟲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沼液防治果樹病蟲害。

1)防治紅蜘蛛。在果樹生長期內均可噴施沼液,噴施時間根據氣溫高低決定,氣溫高于25℃時宜在下午5時后噴施,氣溫低于25℃時,可在露水干后全天噴施。施用前先把沼液從水壓間取出,用紗布過濾,放置2小時后用噴霧器噴施,噴施時重點噴到葉片的背面。對紅蜘蛛成蟲殺滅率為91%,蟲卵殺滅率為80%。

篇4

[關鍵詞]突發性環境污染;應急監測;處理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X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1-0230-01

石化企業是以對石油天然氣進行化學儲藏、提煉和加工為主的工業企業,在進行工業生產時,會產生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險化學品和工業廢料,在進行上述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進行運輸和排泄廢物時,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重大的突發性污染事故。這種污染事故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極大的危害,使周圍的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因此,石化企業要嚴謹的對待石化生產過程中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并對其進行應急監測,通過應急監測及時的解決環境污染事故。保證周邊環境的安全和穩定。

一、應急監測在石化企業突發性環境污染中的應用價值

應急監測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石化企業突發性污染事故的嚴峻性中,石化企業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主要有以下幾種特性:首先,是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突發性,石化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沒有固定的方式和途徑,在發生事故時,突發性環境污染會在不固定的位置上大量的排放高危險性的污染物,對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其次,石化企業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污染物成分復雜,主要成分包含液體、氣體和固體。氣體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害氣體,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氫、氯氣、氨氣等,一旦暴露在空氣中,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液體中則含有大量的耗氧物質,一旦進入到周圍環境中的自然水體中,就會急劇的惡化自然水體的水質,使水中動植物大量死亡,進而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最后,石化企業的突發性環境污染的另一特性是范圍廣泛,污染物一旦大量進入周圍環境,對周圍大面積的環境都會造成影響。可見,石化企業的突發性污染事故具有非常高的嚴峻性。而應急監測的主要內容就是對上述環境污染進行監測,確定污染出現的地點和污染的影響程度,分析污染物的成分,從而進一步的解決污染,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二、石化企業突發性環境污染應急監測應對措施及處理方法

2.1 確定污染因子

石化企業的污染源和危險品種非常多,具有多種形態、多種傳播方式、大面積出現的特點。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出現時迅速的對污染因子進行判斷和辨別,能夠有效的提升對污染物進行處理的速度。石化企業的最主要兩大污染源是水污染和空氣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成分為一氧化碳、硫化氫、氯氣、氨氣以及耗氧物質等。不同的污染物需要經過不同種類的控制措施,因此,對污染因子的判斷是應對突發性環境污染的基本工作。企業的環境監測系統應該能夠迅速的啟動應急監測設備和工作流程,通過應急監測及時、準確的判斷污染物的種類、濃度、以及可能的污染范圍和發生的其他環境問題。以便通過有效的監測,從而達到控制事故情況,減少事故危害的目的。

2.2 采樣點位的布設

水污染和空氣污染都屬于是發散式的污染,污染物進入空氣或水體后,會迅速的擴散到水體和空氣中,并且無法明確的檢測到污染物的擴散范圍。因此,對環境污染的采樣點的布設,就是找到污染物傳播范圍、確定污染物的傳播速度的重要手段。環境空氣應急監測點的設計應該設計在污染發生的地方,確定污染源后,在靜風的情況下,將監測點放置在離污染源最近的地方,在有風的情況下,將監測點反之在上風向的位置上,并且特別是當周圍出現醫院、居民區、學校甚至是商業繁華區時,要將監測點設置在這些區域周圍,以便確認環境污染對這些地區的影響,在氣候條件對污染的監測產生影響時,要采取更加密集的檢測方式,可以采取網格布點、軸線布點和扇形布點等方式進行空氣采樣。在發生水污染時,需要在水污染源頭設置監測點,并建立事故污水收集池。并在接觸到飲用水源或牲畜水源地等地區時,對上述水源地進行設點監測,成立應急監測小組,保證水源地的污染最小化。

三、企業應對突發性環境污染的合理化建議

3.1加強石化企業生產工作中的環保宣傳力度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往往是企業對生產安全重視程度高,但對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以至于在生產中產生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故。在進行生產時,企業應重視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和對環保的宣傳。在出現突發性污染事故時及時的通知相關的環保部門對環境污染源進行解決和處理,并對已經受到污染的環境進行改善,一旦錯過了敏感點的監測時機,對環境污染的監測和處理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3.2加強石化企業應急監測的配套裝備

應急監測時,需要多部門的人員對污染源進行布點、采樣、追蹤和監測,因此,需要大量的交通工具、檢測設備以及聯絡設備。以便隨時的報告情況、改變方式,調整位置等工作。在事故現場污染物濃度高的情況下,需要對檢測人員進行防護設備的配備。這些都需要企業對配套設備進行充分的準備。

3.3石化企業監測技術人員的水平提升

石化企業的突發性污染事故出現的時間不固定,呈現突發性的特點,如果監測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不到位,應變能力不強,就會影響到突發性污染事故的監測工作的結果,進而影響到整個污染事故的處理。因此,要對石化企業應急監測技術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和大量的實戰演習,以得到良好的技術熟練度,充分的提升石化企業突發性污染事故的處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曾建.淺談化工企業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J].能源與環境,2014,06:68+70.

[2]郭艷.化工企業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J].北方環境,2013,06:138-140.

[3]何兆華.石化企業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種類及應急監測對策[J].安徽化工,2014,01:56-57+62.

[4]鐘貴江.探討環境監測如何有效處理突發環境污染事故[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1:196.

篇5

關鍵詞: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方法;探究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ll kind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more and more serious, especially sudden accident, to the society and people's life with huge losses. Emergency pollution accident to have all kinds of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ime of occurrence with uncertainty, the nature of the pollutants also has high uncertainty, damage bigger also.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on emergency pollution accidents related of emergency monitoring method is discusse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and human society security provided protection.

Keywords: emergency pollution accident; Emergency monitoring methods; explore

中圖分類號: X5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環境污染情況也越來越嚴重,各種環境污染的突發事故連續出現,尤其是油路運輸過程中的泄露等,不僅容易造成水體的污染,也容易引起爆炸,對周圍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環境事故的發生往往具有較高的時間不確定性,什么時候都有可能發生,因此,應該加強對環境污染突發事故的應急監測準備,能否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并能通過各項準確的監測數據,來及時反映環境的污染狀況,以便相關部門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預測和做好事前防范措施,它在應急處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能通過各項準確的監測數據,來及時反映環境的污染狀況,以便相關部門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預測和做好事前防范措施。但是目前,我國在這一方面的建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相關部門的領導沒有充分重視應急監測機制的重要性,管理隨意,不利于隨時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給人民財產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基于此,本文對當前我國環境污染突發事故的應急監測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說明了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的特點以及應急措施所具有的強制性等特性,最后提出了應急監測的途徑和方法,并指出了在應急監測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為我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理提供參考。

一、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的現狀

對于環境污染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目前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尤其是相關部門對應急工作的不重視,使得應急效果差,不能有效抑制事故的蔓延,給人們的生活和環境的保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目前,應急處理存在的不足之處有:第一,很多地方還沒有設立處理應急事故的統一機構,往往是在事故發生的時候才成立臨時的機構來對事故進行處理。在這種情況下才設立臨時機構,耗資高,技術水平低,設備不齊全,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存在著較大的滯后性。因此,臨時機構不能取代統一的機構;第二,在處理事故的過程中各部門之間不協調,在處理的過程中沒有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有時候反而加重了事故的嚴重性;第三,在環境事故應急措施的相關法律法規中,沒有涉及到環保局的監管權,因此,在處理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管,不利于提高處理的效率和質量;第四,目前應急處理和管理的體制沒有健全,很多體制都無法緩解事故,甚至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最后,應急處理的結果沒有及時告知公民,相關部門只注重自身的權利,而忽略了對公民知情權的保護。

二、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的特點和應急措施的特點

突發事故發生時間具有不確定性, 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如果不能快速反應、正確處理, 將會對周圍居民產生很大危害。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蝕、放射性等性質, 在運輸、裝卸和儲存保管過程中,易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壞而需要特別防護的物品。特別是易爆的化學品, 比如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 在受熱、撞擊或強烈震動時, 容器內壓力急劇增大, 致使容器破裂, 發生爆炸。一般突發性的污染事件都與某些危險化學品有關, 一旦發生大量泄漏,就會產生嚴重的危害性。所以環境監測者必須做好防護措施, 同時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質, 遇到事情沉著應對, 認真分析。

應急措施是國家在應對一些突發性的污染事故時,所采取的一種公共的應急管理方法,由于應急處理是為了保護人們的安全,因此,在采取的時候其手段應該是強制性的。

三、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措施

第一,建立或者完善國內的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機構。只有建立統一的環境應急中心, 培養一支專業隊伍, 同時建全應急值守、預警和響應工作值班制度, 定期核實應急人員、車輛、設備的情況, 遇到突發事件時才能提供有力保障。

篇6

圖書在流通過程中,不斷在讀者手中傳遞。而人體自身通過呼吸道、皮膚、腺體等向外界排放污染物,主要包括:硫化物、二氧化碳、苯、氯仿、苯乙烯等化學污染物,一些生病的讀者同時也會排放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等,附著在圖書的紙張內,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2解決方法

2.1書刊消毒

目前主要的消毒方法有:熏蒸消毒法、微波消毒法、臭氧消毒法等。

2.1.1熏蒸消毒法主要利用類烷基化學藥劑,對書刊空隙進行消毒,效果較好,但由于此類化學品存在易燃易爆的特點,雖然可以同時和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同時混合使用,但是存在一定危險,使用時應當尤為注意。

2.1.2微波消毒法微波殺菌是利用波長為0.001mm電磁波的磁場的熱效應和生物效應的共同作用,使物質分子高速運動引起互相磨擦,使溫度迅速升高、蛋白質發生變化,使細菌失去繁殖和生存的條件而死亡起到消毒作用。微波消毒法有效果好、速度快、操作簡便、經濟實用的特點。

2.1.3臭氧消毒法臭氧是一種高效的氣體消毒劑,對常見的致病菌、病毒有良好的殺滅效果。①臭氧對病毒具有非常強的殺滅性。②孢囊在臭氧濃度為0.3mg/L下作用2.4分鐘就被完全殺滅。但孢子由于有孢衣的保護,比生長態菌的抗臭氧能力高10-15倍。④一些常見的真菌可以被殺滅,如白色念珠菌和青霉屬菌等。⑤寄生生物曼森氏血吸蟲在3分鐘后被殺滅。上海圖書館建有書刊高濃度臭氧滅菌消毒房,一次可消毒2000冊圖書,效果較為明顯。

2.2館內空氣消毒

2.2.1開窗通風,加速空氣流動,對圖書館內空氣中的甲醛有很好的稀釋作用,減少空氣中甲醛含量,同時對因陰暗、潮濕而造成的發霉情況有很好的效果。(2)紫外線消毒法主要是由紫外線燈管產生高能電磁波,每10~15m2用30W的紫外線燈照射60min以上,可消除空氣中和物體表面自然菌92%以上,但是用于圖書消毒效果不明顯。(3)化學藥劑消毒,利用化學藥劑(主要是乳酸)加熱進行熏蒸消毒。雖然乳酸熏蒸會始空氣內有害菌類減少,但是會使空氣中化學物質濃度增加,空氣清潔度降低,同時對人體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消毒后必須開窗通風。

3結語

篇7

關鍵詞:突發性環境污染 事故 應急監測 防控體系 措施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a)-0142-01

1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與應急監測

1.1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是指在瞬時或短期內排放出大量的劇毒或惡性污染環境的物質,導致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和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的惡性環境污染事故。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具有形式多樣性、發生的突然性、危害的嚴重性、處理處置的艱巨性以及影響的長期性。2011年4月23日所發生的新安江苯酚污染事故,導致20噸泄漏苯酚隨地表水流入新安江中,造成部分水體受到污染,直接威脅到下游杭州地區數百萬人用水安全;2011年6月發生在渤海的油氣田泄漏事故,造成劣四類海水面積840平方公里,對油田以及周邊海域海洋環境以及渤海灣的生態平衡造成嚴重的污染損害;2011年3月11日受日本強震和海嘯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4個機組出現事故,放射性物質持續外泄,造成了危害巨大的放射性污染,嚴重破壞了周圍生態環境,導致核電站周圍20公里居民撤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以及嚴重的國際恐慌。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造成局部地區生態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嚴重破壞,大量的人員死亡和受傷,以及重大的經濟損失等,帶來社會的不安定以及恐慌。由于幾率很小、發生突然、污染物擴散迅速,后果嚴重,使環境監測、處理處置非常困難,成為環境監測研究中的重點和難點。

1.2 環境應急監測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突然、危害嚴重、影響長久,如何有效地防范其發生,如何提高事故的應變處理處置能力以及如何做好環境恢復工作等至關重要,而環境應急監測工作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是指環境監測人員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對污染物的種類、污染物濃度、污染的范圍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等作出判定的過程。只用做好應急監測工作,才能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時,快速準確地提供引起事故發生的污染物類別、污染物濃度分布、影響范圍以及發展態勢等現場動態信息和數據,為事故處置快速、正確決策贏得寶貴時間,為能快速查出污染源、有效地控制污染范圍、縮短事故持續時間等提供便利,將事故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2 我國環境應急監測技術現狀

(1)應急監測的硬件設施不足。我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起步較晚,應急監測的硬件設施以及所使用的儀器設備等都遠遠落后于國外發達國家。普遍使用檢測管,便攜式檢測儀器不足;定性分析儀器多,而能夠對污染物進行定量成分分析的色譜和質譜較少,不能滿足多種環境基體不同污染物的應急監測和分析的需要。

(2)應急監測的技術儲備不足。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大部分地區對可能導致污染事故的污染源情況“底數不清”,缺乏相應的技術儲備與處理處置經驗,尤其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可能的區域污染源種類越來越多,出現了一些從未出現過的或者法規上沒有的污染源;另一方面是人才儲備的不足,現階段我國從事環境應急監測的人員不多,專業人才更少。工作人員素質不高,專業能力不強,并缺乏相應的應急監測的經驗,這都嚴重制約著我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質量。

(3)缺乏統一的技術規范。應急監測屬于特種監測,一般的環境保護技術規范已不能滿足應急監測的要求。我國尚未建立起應急監測的統一的技術規范,對應急監測也沒有統一的技術指導。這樣就可能導致對于統一突發性污染事故,不同的人采用不同儀器設備,應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依據不同的規則,最后得到不一樣的監測結果,影響監測質量。

(4)缺乏統一布局的應急環境監測網絡和完整應急監測體系。目前階段來說,雖然我國已在部分地區已經建立起相應的環境監測站,但是這離一個統一布局的、覆蓋全國各地的應急監測網絡還有很大距離。

3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的對策

3.1 加強環境應急監測工作,防范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首先,要做好日常的準備工作。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具有突然性,這就要求應急監測工作要有快速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為此,有必要成立相應的應急監測工作小分隊。要明確隊員工作職責與任務分配,加強隊員技術培訓和崗位考核,定期進行應急監測工作的“實戰演練”,打造一支“思想覺悟高,專業技術好”的應急監測隊伍。其次,要開展所在地污染源的排查,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要對監測范圍內的主要污染源以及污染事故隱患進行排查,積極指導相應單位進行改進與技術升級。同時對可能發生的污染事故進行備案,查清隱患的污染類型、污染物種類以及可能的影響范圍與時間,并根據這些制定出相應的應急監測的技術預案。

3.2 規范應急監測程序,保證應急監測工作質量

(1)要設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報警值班室,接收報警。要設立專門電話,配備專員值班,24小時接收群眾報警。在接到報警后,要了解事故的大體情況,完成事故記錄,并立馬上報上級領導以及通知應急監測小分隊。

(2)盡快進行現場監測采樣。一旦確認事故情況,應急監測小組應該立即行動,攜帶相應的儀器設備,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布點取樣,并在現場或實驗室進行分析檢測,得到監測數據。

(3)及時出具事故監測報告。根據得到的監測結果,對事故污染類型、污染源、污染物種類、污染程度、發展態勢等作出詳盡的分析,對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壞以及應對措施等作出合理的預測與建議。

(4)跟蹤事故處理進程,指導環境恢復工作。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往往危害巨大,其影響也往往是長期的。因此,監測工作應該跟蹤事故處理進程,指導環境的恢復工作。

總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幾率很小,發生突然,危害巨大,它嚴重污染自然環境、威脅人類健康、破壞生態平衡并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的態度,加強環境應急監測的日常工作準備,提升環境應急監測能力,保證監測工作的質量,為事前預防、事中處理、事后恢復提供快速準確的信息與依據。

參考文獻

[1] 楊昌述.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故與應急監測[J].四川,1998.

篇8

近年來,涂料工業隨著整個化學工業的發展而迅猛發展,發展最為迅速的是各類能滿足各行業特殊性能要求的合成樹脂涂料。由于該涂料多數需要有機溶劑及其它有毒物質制備而成,因此在涂料生產及施工過程中,能揮發到空氣中的這些有毒有窖物質將嚴重污染環境,為了保護地球環境,開發無公害或低公害的涂料品種是當務之急。

1涂料的組成

涂料泛指各種各樣的油漆材料,這些材料盡管名稱、品種、用途各不相同,但它們的基本組分和配制的原料大體相同。

涂枓的主要組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1成膜物質

成膜物質就是涂覆后固結成膜的主要物質,常稱為基料。一般是樹脂或高分子聚合物,以前的油漆天然物質占很大部分,隨著近年來高分子材料工業生產技術的提高,目前主要為合成樹脂所代替。

最常用的合成樹脂有:醇酸樹脂、氨基樹脂、聚氨酯樹脂、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有機硅樹脂、水溶性樹脂、其它樹脂等。這些樹脂品種繁多,而且其形成的過程又各異,無法在有限的篇幅中詳細統計有多少種。

1.2顏料

顏料包括著色顏料和體質顏料或填料。目前涂料工業所采用的顏料,主要是無機顏料,大部分為重金屬鹽及其氧化物。還有部分有機顏料,主要為酞菁系有機顏料。

1.3液體物質

液體物質包括各種溶劑和助劑。溶劑在涂料中的主要作用是使顏枓和菡料成為流體。按照其化學組成,可以分成十類:水;以烷烴為主的脂肪族烴混合物;芳香族烴類;醇類;酯糞;酮類;醚類和醚醇類;帖烯類,氯化烷烴;硝基烷烴。助劑是對涂料化學性質產生重要影響的物質,一般為重金屬氧化物和鹽,還有有機酯、鹽、酮等。苯二甲酸酯類是最通用的增塑劑。

2涂料對環境污染的分析

涂料的每個組成部分都使用大量的有機物及重金屬氧化物和重金屬鹽。這些物質大都是有毒有害物質。所以合成樹脂涂料及其它合成材料涂料的迅速發展,無疑給環境保護工作帶來嚴重的威脅。據資料報道,涂料污染物已占工業污染物總量的5%?用現行工藝,僅涂覆汽車一項,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氣的溶劑量為四十六萬噸,尤其是溶劑型涂料在制成及涂裝施工中,甲苯、二甲苯被廣泛地作為溶劑使用。在涂裝施工及干燥成膜過程中有近60%的有機溶劑波揮發。在空氣中或皮膚接觸過程中所導致的毒害,各種物質的特性各不相同。有迅速導致毒啻的物質,也有慢性毒害的物質。某些溶劑,例如苯、鋁及其它重金屬,對人體有積累性毒窖,也就是說多次反復接觸所造成的毒寅可以累積。施工人員在此有害的環境中工作,會;^同程度地危汽身體健康。

我國涂料工業的快速發展,滿足了各行業的需求,所取得的成績是可喜的。但是縱觀歷次涂料行業中的卞故,造成的環境污染又喜憂摻半。目前我國的經濟還不發達,有些涂料及原村料廠“三虎”治理設施不盡完善。管理水平還不很髙,跑、E、滴、泥現象時有發生,也加重了環諒污喑。另外,既使生產和使用涂料的大型企業能充分注重“三廢”治理,而那些沒有治理設施的小企業、'女庭在涂料生產、施工過程中游離的有毒有芾的成分也會污染環境。有資料報道,現在我國每年人均涂料消耗量0.8kg,預計到本世紀末要達到人均4kg,我國有12億人口,到那時我國每年將消耗48X104t涂料。如何處理好涂料工業要發展,環境要保護二者之間的關系,本文作者提出以下兩種祖淺的對策。

3對策

首先應強化環保意識,使人人都能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事業是全局性的、戰略性的,是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提倡文明領導、科學管理。使嚴重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因素得以克服。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改善環境的要求日益強烈。以協調全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目標的環境保護事業是全人類偉大福利事業,它是科學管理國家的集中體現,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志。環保事業正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所以,在涂料設計、生產、施工中,國宋及各級環保部門規定在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容許極限都必須遵守。

其次,據有關專家提出我國涂料今后的發展方向是無公害或低公害的粉末涂料、水性涂料、高固體分涂料和光固化涂料。

50年代中期,汾末涂料由于具有施工時無有機溶劑污染,一次涂裝成膜,能適應流水線生產等特點,受到人們的青睞。日本雖然在1968年開始了靜電涂裝的流水線,但作為代表性的熱固性粉末涂料的真正發展直到70年代中期才實現。至1983年,日本粉末涂料的年銷售量才突破一萬噸。1988年按粉末涂料占世界整個涂料的比例來看,日本為0.7%,約為其它國家粉末涂料生產量的三分之一。

近年來日本無論是粉末涂料品種的開發,還是粉末涂裝技術的開發,都穩步地發展。過去曰本許多涂料廠從德國、法國和瑞士等國引進技術,共同開發,因而起點較高。現在,日本已基本不引進粉末涂料技術,而是向其它國家,甚至美國輸出生產技術和設備。因此,了解日本份末涂料的發展過程及先進經驗,對創造性地開發我國的粉末涂料工業是極為重要

水性聚氨酯是用水作介質代替有機溶劑的一種新型聚氨酯體系。1942年以來,聚氨酯由溶劑型逐漸向水性系統方面發展。水代替有機溶劑制造水性聚氨酯,有利于節約能源和石油資源,防止環境污染。從有機溶劑稀釋轉向水性系統并不困難,尤其暈水性聚氨酯的性能完全可與溶劑型聚氨酯媲美,例如粘結性、硬度、光澤、裝飾性通常相當,甚至更好,耐水性、耐溶劑性和耐化學藥品性等有所改善,干燥時間大致相同。因此,水性聚氨酯與其他水性系統一樣發展很快。

水性聚氨酯除了無毒、防燃、防爆、防污染的優點外,主要特點是高度耐磨、高光澤、髙彈性、高粘結性,可用于涂覆、漬、噴涂和粘結各種紡織品、皮革、橡膠、紙張、木材、金屬、陶瓷、石料、混凝土、塑料,甚至玻璃等。根據需要采用不同原料和工藝路線,可以使制品獲得優島的機械性能、韌性和硬度,以及柔軟性、回彈性、硬挺性、抗收縮、抗皺折、抗沖擊、抗靜電、酎水、耐溶劑、耐化學、耐霉蝕、防水阻燃等性能。因此,水性聚氨酯廣泛用于涂料工業、制革工業、印刷工業、紡織工業和建吭業等。利用水性聚氨釀在濕潤條件下的低磨耗性和抗菌性能還可制成醫用物品,嵌入人體內制作血滲透膜片。鑒于其良好的絕緣性和抗腐蝕性,在電器工業方面也有重要用途。另外,水性聚氨酯本身是一種很好的表面活性劑,還可用作增稠劑、密封膠和粘結劑等。

以上介紹了兩種無環境污染涂料的發展及使用的概況,希望能對今后涂料發展有所啟迪,從現在起立足發展無污染或低污染涂料,既發展我國涂料工業,又不污染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日本亚洲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0 | 性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新91精品中综合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AV网址入口 | 中文字幕人成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