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的形成原因8篇

時間:2024-03-25 14:32:5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霧霾的形成原因,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篇1

關鍵詞:霧霾 形成原因 危害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7(a)-0130-01

近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環境問題日益嚴峻,2012年以來霧霾現象在我國大城市與東部大城市越來越普遍,嚴重影響到人們的身心健康,引發了公眾關注。

1 霾的概念

霧霾,顧名思義,就是霧和霾。霧是由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大量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它是一種空氣中的水汽產生凝結的自然天氣現象;霾是空氣中的灰塵、硝酸、硫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顆粒物形成的造成視覺障礙的氣溶膠系統,即灰霾,它是由大氣污染導致的;霾在水汽凝結、空氣濕度變大的情況下就轉化成了霧,通常從空氣濕度上對兩者判斷。霧霾主要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顆粒物組成[1]。

2 霧霾形成的原因

2.1 自然環境原因

入冬后,我國的氣溶膠濃度較高,空氣氣壓低,近地面空氣濕度相對較大,且大多數地區都以靜風、微風為主,天氣狀況處于靜態,從而使得空氣中的小顆粒物聚集,懸浮在空氣中[2]。同時經濟的發展使城市里大樓越建越高,風在流經高樓大廈時,受到高樓的阻擋和摩擦作用,也會使得風的流速明顯減慢,靜風現象增多。靜風現象的出現不能促進懸浮顆粒的分解和消失,最后只能長期積累在城市中或者郊區附近[3]。

2.2 環境污染

隨著我國大公交、單位班車、私家車的數量增多,汽車尾氣排放量急劇上升,而汽車尾氣成分中的CO、碳氫化合物(HC)、固體懸浮顆粒物、含鉛化合物和NOx這些均是霧霾環境的主體污染物[4]。形成霧霾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冬季大量燃燒煤炭。目前我國還有許多地區通過燃燒煤炭來取暖,而煤炭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量的污染物,且煤炭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懸浮污染物會在大氣中發生反應,生成較大的粒子,促使霧霾的形成。

2.3 追求經濟發展

從改革開放起,我國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經濟,致力于提高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常常只注重經濟的發展,忽視了許多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污染氣體,這些氣體不能擴散和稀釋,從而形成霧霾。而我國對于這些企業的處罰力度不夠,以至于這些企業對減少環境污染意識還不夠。這種經濟增長模式,催生了霧霾的形成。

3 霧霾的危害

3.1 易于誘發傳染疾病

霧霾天氣時,會導致近地層的紫外線輻射減弱,使空氣中的傳染性病菌活性增強,增多傳染病的可能性。霧霾的出現使我們的空氣質量下降,空氣中帶有更多的細菌和病毒,這些狀況的出現更易于傳染病擴散和疾病發生。眾所周知,中國每年都會有大范圍、危害性強的傳染病,這些傳染病的出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環境惡化造成的,其中霧霾就是誘發傳染病的原因之一。

3.2 引發大量疾病

霧霾成分中含有許多的有毒氣體及直徑很小的生物氣溶膠粒子,它們能直接進入人體的呼吸道和肺泡引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對人們的呼吸系統有很大的危害。同時長期生活在霧霾嚴重的城市,使得人體的汗腺堵塞,汗水不易排除,致使人們胸悶、血壓升高,嚴重的還會誘發癌癥。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在2013年10月17日報告,首次指認大氣污染“對人類致癌”,并視其為普遍和主要的環境致癌物。

3.3 對交通的影響

當出現霧霾時,整個天空都會灰蒙蒙的,我們的視線能見度低,容易引起交通堵塞,發生交通事故。

4 霧霾的防治措施

4.1 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現階段,在發展經濟時,我國應更多的關注環境問題,不能在一味的追求國內生產總值(GDP),應改變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觀念,不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應著力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物質消耗、保護生態環境,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并對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改進,減少的污染排放,盡可能的推行鼓勵使用可再生、可清潔能源。逐步的改造和搬遷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

4.2 倡導清潔能源

盡可能的減少使用不可再生、不可清潔能源的使用,推行環保新標,構建低碳生態社會。提倡企業、工廠使用太陽能等綠色能源。國家應大力研究開發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可清潔能源,并加大對清潔能源、低碳技術的資金投入,鼓勵中國在科研方面投入的精力及經費,優化我國的設備裝置。對于霧霾天氣較為嚴重的地區,加大對工廠排放廢氣污染的監督及管理力度,取締傳統的燃煤鍋爐,大力推廣清潔能源。

4.3 大力倡導綠色出行

我國近年來車的數量飛速增長,汽車尾氣的排放給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危害,我們應控制機動車數量及尾氣,減少城市中機動車的數量,大力倡導綠色出行,更多的選擇使用自行車、輕軌、公交車、電動汽車及地鐵等交通工具,國家地區應加大對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動環境整治,提升群眾環境保護意識。

4.4 合理布局綠化建設

由于人們缺乏環保意識,對樹木亂砍亂伐,使得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及植被數量大大減少,且我國大多數都市區綠地分布不均,面積嚴重不足,而綠色植物可以為我們人類帶來許多的好處。綠色植物可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對凈化空氣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我們應大力的提倡植樹造林,合理的布局綠化建設。

5 結語

長期生活在霧霾天氣下會給我們的生活、身體、心理等帶來許多的負面影響。而霧霾現象的產生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但絕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人為的破壞,所以我們應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通過我們的行動來治理改善霧霾狀況,還我們自己一個清潔、舒適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王潤清.霧霾天氣氣象學定義及預防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2(7):44.

[2] 楊曉芳,白金芳,丁享.霧霾天氣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應對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5).

篇2

【關鍵詞】霧霾,空氣污染,空氣質量標準

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這一年的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省(區、市),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有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準,與此同時,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

2014年1月4日,國家減災辦、民政部首次將危害健康的霧霾天氣納入2013年自然災情進行通報。

2014年2月,在北京考察時指出: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舉措,聚焦重點領域,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

霧霾的形成原因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常見于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并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霧霾分為“一次顆粒”和“二次顆粒”。化石燃料如柴油燃燒時尾氣中直接排放的顆粒是“一次顆粒(Primary Particulates)”,占霧霾總量的24%左右。對霧霾貢獻最大的是 “二次顆粒(Secondary Particulates)” 占到其總量的約50%左右。“二次顆粒”是化石燃料燃燒尾氣中的氣態污染物和揮發性有機物(VOC)進入大氣后,在一定的水霧狀態下與空氣中的氨及VOC等物質發生氣溶膠反應形成的顆粒。因此要去除霧霾,就要減低VOC這些污染物的排放。

霧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組成,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瞬間變得陰沉灰暗。顆粒物的英文縮寫為PM,北京監測的是細顆粒物(PM2.5),也就是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顆粒。這種顆粒本身既是一種污染物,又是重金屬、多環芳烴等有毒物質的載體。霧霾有許多形成原因。

汽車尾氣

汽車的尾氣是霧霾顆粒組成的最主要的成分,最新的數據顯示,北京霧霾顆粒中機動車尾氣占22.2%,燃煤占16.7%,揚塵占16.3%,工業占15.7%。但隨著汽車技術進步以及油品質量的上升,環境管理者發現機動車尾氣對霧霾天氣形成并不起決定性作用,但作為一些汽車擁有量較大的城市,管理者依舊需要控制機動車排放標準,避免霧霾天氣的形成。

散煤燃燒

“村邊郭外散煤煙,陰霾漫漫欲染天”,這是互聯網上對我國散煤燃燒現狀的形象描述。估算,我國燃煤中約有20%~25%是散煤,每年消耗量在6億噸至7億噸。散煤燃燒效率低下,污染物低空排放,大多無治污設施,集中燃燒于采暖期,這些因素都使散煤燃燒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十分顯著。

(三)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

有機廢氣主要來源于石油和化工行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氣,特點是種類繁多,有機物含量波動性大、易燃易爆、有一定毒性,有的還有惡臭氣味,而氯氟烴的排放還會引起臭氧層的破壞。石油和化工工廠及石化產品的存儲設施,印刷及其他與石油和化工有關的行業,使用石油、石油化工產品的場合和燃燒設備,以石油產品為燃料的各種交通工具都是有機廢氣的源頭。

霧霾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1.霧霾天對呼吸系統影響最大

顆粒物能直接進入并黏附在人體上下呼吸道和肺葉中,并且大部分會被人體吸入。其次,霧霾天氣導致近地層紫外線減弱,容易使得空氣中病菌的活性增強,細顆粒物會“帶著” 細菌、病毒,來到呼吸系統的深處,造成感染。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霧霾天對人體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也很嚴重,會阻礙正常的血液循環,導致心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可能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使慢性支氣管炎出現肺源性心臟病等。另外,濃霧天氣壓比較低,人會產生一種煩躁的感覺,血壓自然會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霧天往往氣溫較低,一些高血壓、冠心 病患者從溫暖的室內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熱脹冷縮,也可使血壓升高,導致中風、心肌梗死的發生。所以心腦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小心應對。

3.不利于兒童成長。

由于霧天日照減少,兒童紫外線照射不足,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對鈣的吸收大大減少,嚴重的會引起嬰兒佝僂病、兒童生長減慢

霧霾的治理

治理霧霾最主要的方法是減少排放。目前各種化石能源的大規模使用是造成霧霾天氣的最主要原因。汽車、輪船等機械需要石油,同樣的,發動機也只是將不足30%的石油轉化成了動力,其余的也都被排放了。也就是說我們使用能源是“大手大腳”的,利用的少,排放的多。減少能源的使用是不現實的,而清潔能源遠不能滿足需求,且價格昂貴。如果現有能源能利用70%,而排放30%的話,環境問題與能源問題會同時得到解決,人類社會也會得到可持續

篇3

關鍵詞:霧霾;經濟原因;社會因素。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霧霾污染成為危害市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2013年,全國平均霧霾天數達29.9天,創52年來之最。

2013年以來,長沙霧霾頻發,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空氣質量問題備受關注。據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29日期間環保部重點監測的74 個城市空氣質量情況(“空氣質量指數APP”),長沙空氣質量為:207天優良,78天輕度污染,42天中度污染,35天重度污染,1天嚴重污染,超標天數比例為43.0%(精確到小數點后1位數)。

長沙作為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級旅游城市,霧霾天數的增多不利于長沙生態城市的建設和社會整體形象的提升。因此,霧霾防治問題的研究已成為長沙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分析長沙霧霾天氣形成的經濟社會原因,對于霧霾治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 霧霾形成的經濟原因。

1.1 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

長期以來,我國以“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為主,中國每創造1美元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4.3倍、德國和法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每萬元GDP消耗的鋼材、銅、鋁、鉛、鋅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萬元工業總產值用水量是國外先進水平的數倍。

這些都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來的。中國是燃煤大國、化工生產大國、鋼鐵生產大國,中國還是汽車生產、消費大國,中國正在經歷最大規模的城鎮化過程。這些都是以資源的高消耗換來的發展,導致如今很多工業城市的上空經常出現霧霾天氣。

2013年元旦過后,連續的霧霾天氣不斷席卷中國大部分地區,持續時間之長創造了歷史之最。在環保部74個重點監測城市中有近半數為嚴重污染。而霧霾頻發的地區,往往又是我國經濟發達和最活躍的地區。嚴重的污染對中國式經濟增長進一步發出了警鐘。

近年來,長沙經濟飛躍式發展,從圖1可以看出,長沙人均GDP逐年增加,2012 年長沙的人均GDP大概是1990年的52倍。2012年長沙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2年長沙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 399.91億元,排名位于廣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沈陽之后,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七位。從發展速度看,長沙增速最快,潛力較大。2008年~2012年的5年間,長沙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5%,高于其他城市。但長沙GDP的增長是以高能耗為代價的,盡管近幾年單位GDP能耗在不斷降低,但與國內發達城市人均GDP是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指標。盡管長沙經濟高速增長,但根據中國社科院《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中人均收入水平變化所反映的工業化階段標準判斷,2012年長沙人均GDP為89 903元,按照2012年匯率1∶6.288計算,約合14 297美元,長沙正處于發達經濟初級階段的水平,未來的5~10年也將是長沙人均GDP快速增長時期,如果不改變粗放式增長模式,必將帶來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1.2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突飛猛進。

據2012年長沙統計年鑒,2012年,長沙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之比為4.3∶56.1∶39.6,其中,第二產業的比重一直處于上升階段,且是三次產業中比重最大的,長沙正處于工業化后期。因此,未來5~10年,長沙還將繼續推進工業化進程,而工業對環境污染的影響甚于農業、服務業。

城鎮化水平是體現一個地區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根據長沙市各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近年來,長沙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由2002年的46.2%上升到2012年的69.4%。而人口城鎮化中人口大規模向城市中心集聚,會加重城鎮環境污染,土地城鎮化伴隨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會增加大氣污染,加重環境負擔。目前,長沙城市化還處在中級階段,5年后將進入黃金時期,如果城市大氣污染控制狀況得不到全面改善,將無法實現治理霧霾的目標。

1.3 不合理的產業結構。

從產業結構來看,呈現出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持續降低,第二產業比重穩步提升的發展態勢。根據2001年至2012年長沙統計年鑒,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01年的9.7∶38.7∶51.6調整為2012年的4.3∶56.1∶39.6。產業結構排名由“三二一”轉變為“二三一”發展格局。

長沙第二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由2004年的58.3%提升到2012年的61.5%,可見,第二產業是長沙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

1.4 偏重于重工業的工業結構。

根據2005年至2012年長沙統計年鑒,2005年~2012年的8年間,長沙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別為:32.6%、35.6%、37.1%、41.6%、41.5%、44.4%、47.4%、47.7%,該比例呈現上升態勢,表明長沙工業化正處在中期階段,并呈現出向工業化后期過渡的態勢。

2012年工業總產值3 051.94億元,同比增長15.7%,占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的4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 309.62億元,增長16.8%,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全市重工業實現增加值1 329.88億元,比上年增長16.6%。

重工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57.6%,對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57.1%。

工業在提供原料和產品的同時,消耗大量資源和能源,排放大量污染物。因此,為實現經濟建設與環境建設的同步發展,我們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工業朝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1.5 不合理的城市經濟結構、能源結構。

表1顯示,2005年~2010年間,長沙市經濟發展迅速,GDP由2005年的1 520億元提高到4 547億元,翻了3倍,能源消耗總量由2005年的1 565萬t標準煤提高到3 755萬t標準煤,提高了2.4倍,說明能耗的增長幅度略低于經濟的增長幅度,我們正在改變傳統的“高能耗”生產方式。表1中單位GDP能耗逐年降低,正好驗證了這一推測。但是,與國內發達城市相比,長沙的單位GDP能耗還比較高,能源利用效率較低。

2011年,長沙市煤炭、電力、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石油石化等高耗能行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占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的74.97%,而全部工業增加值中,這行業只占22%左右。充分說明這高耗能企業生產效率低下,產業增值主要依靠消耗大量能源資源來實現,因此,控制高耗能行業能耗增長是當前節能降耗工作的緊迫任務。

由表2可以看出,煤炭、石油、電力是長沙市能源主要消費種類;煤炭消費所占比重最大,但呈下降趨勢;電力消費僅次于煤炭,但呈上升趨勢;石油消費所占比重也呈上升趨勢,而天然氣消費所占比重最少,但略有下降。說明煤炭仍是長沙市的主要能源,煤炭消費比重降低的同時,電力消耗和石油消耗比重呈上升趨勢,部分煤炭資源被電力、石油資源所取代。天然氣使用量偏低,今后要大力推廣清潔能源的使用。

表3顯示,長沙市三次產業中消耗能源最多的是第二產業,占總能耗的一半以上,2005~2010年,所占比例略有下降,但下降比例僅為1.13%;因此,工業企業是最大的耗能主體,能耗強度遠高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改變工業產業的生產方式是節能降耗的關鍵所在。此外,第三產業的能耗量占總能耗的30%左右,屬于第二大耗能主體,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觀念對節能降耗有著重要的意義。

2 霧霾形成的社會因素。

2.1 汽車尾氣的排放。

由于目前我國在用汽車排放性能差、車輛維護保養技術差,加上機動車所用油品質量差,燃油中硫的含量高等原因,機動車尾氣成為大中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占到PM2.5的1/4至1/3的比例。汽車在加速或減速時的汽車尾氣排放量更多。據報道,1輛轎車1年排放的污染物比其自身的重量大3倍多。

截至2012年底,長沙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136萬輛,平均6個人就擁有1臺機動車,且仍在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5年將突破200萬輛。

2.2 北方冬季燒煤(草)產生的廢氣。

每年進入秋收季節,長江中下游水稻主產區大面積秸稈焚燒,秸稈焚燒所產生的煙霧(CO2、CO、氮氧化物、苯等有害氣體)輸入長沙市,造成環境空氣質量短時間惡化,進而影響人體健康。

隨著冬季來臨,北方取暖開通,由北方輸入性污染將加重。而長沙的不利氣象條件將進一步加劇,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空氣污染的程度和污染天氣出現的頻率將大大增加,污染特征將以灰霾(局部霧霾)為主,主要超標因子是PM2.5。

2.3 工業源的廢氣排放。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工業廢氣成了大氣污染物的主要組成部分,如冶金、汽修噴漆、建材生產窯爐等燃燒排放的廢氣。根據2012年長沙統計年鑒,長沙工業廢氣排放量由1999年的2 405 157萬標m3增加到2011年的10 219 789萬標m3;工業粉塵的排放總量由1999年的為8.2萬t增加到2010年的10.52萬t,這種粗放式增長必然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2010年,工業是煤炭消費的主要領域,達到91.8%,煤炭燃燒主要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粉塵等等。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粉塵恰恰是霧霾的化學組成部分。

在工業內部結構中,處于主導地位的建材、冶金、石油煉化、火力發電、化工等占工業總比重達70%,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工業污染占長沙總污染的60%以上。由于環保控制不當,這種“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嚴重污染大氣環境。

圖2顯示,長沙2001年~2011年的SO2和PM10濃度總體呈下降趨勢,但NO2的濃度略趨于穩定。另外,長沙周邊地區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粉塵隨著空氣的流動,也將造成長沙大氣的污染。

PM2.5的一個特點就是它在空中停留的時間長,漂浮的距離遠。長沙出現霧霾現象,也受周邊地區如湘潭、株洲、岳陽、益陽的影響。當這些城市的PM2.5濃度比較高時,受風向的影響,氣流經過這些地區后,長沙就會出現PM2.5濃度比較高的現象。因此,如果長沙周邊地區不改變現狀,那么長沙的空氣質量整體上很難改變。

根據各市環境質量月報顯示,2001年~2012年,長沙和周邊城市監測的二氧化硫平均濃度下降,但二氧化氮緩慢上升,上升的主因,是越來越多化石燃料被使用。據估算,燃燒1 t天然氣,形成6.35 kg氮氧化物;燃燒1 t石油,形成9.1~12.3 kg;燃燒1 t煤,形成8~9 kg。

2.4 建筑工地和道路上產生的揚塵。

城市建設和舊城改造,增加了建筑揚塵、灰塵等懸浮物的沉積,導致城市空氣質量下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長沙城區內有1 500多個建筑工地,這些建筑工地產生的揚塵也是形成霾的原因之一。

揚塵是霧霾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揚塵不光是指工地揚塵,還來源于石化燃料燃燒,一般居民家庭燃燒等。

可吸入顆粒物是霧霾污染的首要污染物,而揚塵占據了不可忽視的分量。機動車尾氣、揮發性有機物等通過非機械作用產生的顆粒物均為細粒子,而這些細粒子沉降到道路、裸地、廣場、屋頂、農田等下墊面后,還會通過次級揚塵過程再次被送入大氣之中。進入深秋及冬季,由于氣候干燥,二次揚塵污染將加重。

2.5 生活中產生的霧霾。

生活中形成霾的因素也很多,比如,烹飪油煙、燒烤和爐灶煙霧沒有經過治理直排環境中;生活垃圾和城市園林綠化廢物(落葉等)露天焚燒;燃放煙花爆竹和吸煙、宗教和祭祀禮儀活動(焚香、焚化祭品);為汽車、冰箱等噴涂油漆,家庭裝修中使用黏合物等等,這些都會產生揮發性有機物,增加大氣反應的活躍程度和大氣氧化性,生成更多的二次顆粒物;而揮發性有機物本身也會形成二次顆粒物的前體物。

3 結語。

大規模“霧霾”天氣的爆發絕不是偶然,它與我們在城鎮化進程中工業不合理的發展、不合理的生活和消費模式息息相關。因此,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形成霧霾污染的關鍵性誘因,如果不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人們的生活觀念和方式,減少霧霾、改善空氣質量將更加困難。

參考文獻:

[1] 錢誠,李躍森“。 霧霾經濟”研究[J].現代商業,2013,(12):272.

[2] 韓文科,朱松麗,高翔,等。從大面積霧霾看改善城市能源環境的緊迫性[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3,(4):27-29.

[3] 胡名威。霧霾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16):13-15.

篇4

近年來,我國境內大部分地區相應出現了霧霾天氣,霧霾天氣的出現,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了巨大的影響:影響航班的正常延誤或取消;空氣中帶有大量的懸浮顆粒物質,影響人們的外出活動,對于有晨練習慣的人們,紛紛選擇待在家中;霧霾天氣也造成了一定的交通堵塞現象,增加了交通管制工作的任務量。霧霾天氣的影響范圍也逐漸在擴大,包括我國一些大中小城市,比如北京、廣州、杭州、寧夏等地區,覆蓋我國的大江南北。

據江蘇省沛縣氣象臺資料顯示,2013年春節過后,江蘇省沛縣地區已接連發生多次較大范圍的霧霾天氣過程,霧霾天氣持續較長,空氣質量比較低。據相關資料顯示,該地區霧霾天氣發生頻率比較大,年霧霾日超過100d;冬季霧霾天氣比較頻繁,夏季相對較少;自2000年之后,夏季霧霾天氣日數也再逐漸增加增長率大于30d/10a,并且隨著該地區工業增漲迅速增加,尤其是2002年之后,增加速度明顯增加;在2000-2008年之間,隨著該地區城市化率的上升,該區域霧霾天氣日數迅猛增多。目前,就該地區的霧霾天氣逐漸嚴重的情況,必須加強該地區霧霾天氣造成原因進行分析,對癥下藥,降低霧霾天氣的發生。

二、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

1.從空中懸浮顆粒和風向關系來分析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里高樓大廈的數量越來越多,削弱了市區里風力,不利于城市中懸浮顆粒的擴散及稀釋,最終,導致大量的懸浮顆粒漂浮在城市的上空滯留和沉積;其次,城市周邊空氣中懸浮顆粒隨著風速的降低,也沉積在城市里;最后,由于大氣空氣氣壓低,導致空氣流動性差。由于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

2.從社會經濟和人為角度分析

隨著沛縣工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發展。首先,隨著城市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購買私家車,導致空氣中污染物含量明顯增加,包括空氣中懸浮顆粒的增加。其次,隨著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和集聚,大大增加了城市能源消耗,尤其是民用取暖能源消耗的銳增,并且趨勢房屋和住宅區的建設,降低了城市的綠化面積,使城市處于一種繁雜、污濁的空氣環境中。最后,在城邊、郊區地區,人們對農作物秸稈采用焚燒處理,給空氣增加了新的污染物。

3.城市本身地理位置因素

對于地理位置較低,空氣中水分比較大的地區,由于其空氣中懸浮顆粒的沉積,再加空氣中水分含量比較大,是霧霾天氣形成的有利條件。

以上這些主觀和客觀因素,促使大量灰塵、顆粒狀物質懸浮在城市的上空,并且,春季城市施工建設容易形成空氣中灰塵劇增現象。當空氣中水分比較大時,就會凝結成霧,而且,風不容易將他們吹散,致使霧霾天氣的出現。

三、防治霧霾天氣的對策

針對日益嚴重的霧霾天氣狀況,人們必須根據霧霾形成原因,做好相關防御措施。要想徹底防治霧霾天氣的再次發生,人們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霧霾天氣的治理工作。

1.加強霧霾天氣的預防措施

加強預防霧霾天氣的發生,有利于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降低霧霾天氣給人們帶來的經濟及安全損失,氣象站應采取一些措施:一、業務值班人員實時監測霧霾天氣,根據霧霾特征、觀測數據資料,綜合分析能見度、相對濕度等氣象條件,及時霧、霾預報預警信息;二、密切關注天氣,認真做好預報服務。三、加強與公安交警、高速、農業、環保、交通、公交建設等部門的溝通和交流;四、加強對此次霧霾天氣過程發生和持續的成因、霧霾天氣過程的影響、后期天氣變化的綜合分析和研究,做好決策氣象服務和公共氣象服務;五、認真分析總結當前霧霾天氣預報預警服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完善霧霾預報業務。

2.提倡節能減排、環保出行

這里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加節能減排政策的推行,積極提高人們環保意識,提倡人們外出游玩時,多采用乘坐公交車出行,減少私家車的使用率。降低空氣中污染物含量。同時,加大植樹造林工程的開展,提供空氣質量。

3.合理規劃城市整體建設

由于城市規劃的不合理,導致城市空氣中懸浮顆粒物比較多,不容易擴散和稀釋,給霧霾天氣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4.建立相應的環境監管制度

由政府部門牽頭,加強氣象站與相關部門的合作,組建霧霾天氣預防工作小組,認真分析本地區的天氣狀況,并采取相應對策。同時,加強城區違法、違規施工建設單位的調查及處罰。

篇5

【關鍵詞】霧霾;濃見度;懸浮顆粒;節能減排

一、霧霾天氣的主要特征

近年來,我國境內大部分地區相應出現了霧霾天氣,霧霾天氣的出現,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了巨大的影響:影響航班的正常延誤或取消;空氣中帶有大量的懸浮顆粒物質,影響人們的外出活動,對于有晨練習慣的人們,紛紛選擇待在家中;霧霾天氣也造成了一定的交通堵塞現象,增加了交通管制工作的任務量。霧霾天氣的影響范圍也逐漸在擴大,包括我國一些大中小城市,比如北京、廣州、杭州、寧夏等地區,覆蓋我國的大江南北。

據江蘇省沛縣氣象臺資料顯示,2013年春節過后,江蘇省沛縣地區已接連發生多次較大范圍的霧霾天氣過程,霧霾天氣持續較長,空氣質量比較低。據相關資料顯示,該地區霧霾天氣發生頻率比較大,年霧霾日超過100d;冬季霧霾天氣比較頻繁,夏季相對較少;自2000年之后,夏季霧霾天氣日數也再逐漸增加增長率大于30d/10a,并且隨著該地區工業增漲迅速增加,尤其是2002年之后,增加速度明顯增加;在2000-2008年之間,隨著該地區城市化率的上升,該區域霧霾天氣日數迅猛增多。目前,就該地區的霧霾天氣逐漸嚴重的情況,必須加強該地區霧霾天氣造成原因進行分析,對癥下藥,降低霧霾天氣的發生。

二、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

1.從空中懸浮顆粒和風向關系來分析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里高樓大廈的數量越來越多,削弱了市區里風力,不利于城市中懸浮顆粒的擴散及稀釋,最終,導致大量的懸浮顆粒漂浮在城市的上空滯留和沉積;其次,城市周邊空氣中懸浮顆粒隨著風速的降低,也沉積在城市里;最后,由于大氣空氣氣壓低,導致空氣流動性差。由于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

2.從社會經濟和人為角度分析

隨著沛縣工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發展。首先,隨著城市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購買私家車,導致空氣中污染物含量明顯增加,包括空氣中懸浮顆粒的增加。其次,隨著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和集聚,大大增加了城市能源消耗,尤其是民用取暖能源消耗的銳增,并且趨勢房屋和住宅區的建設,降低了城市的綠化面積,使城市處于一種繁雜、污濁的空氣環境中。最后,在城邊、郊區地區,人們對農作物秸稈采用焚燒處理,給空氣增加了新的污染物。

3.城市本身地理位置因素

對于地理位置較低,空氣中水分比較大的地區,由于其空氣中懸浮顆粒的沉積,再加空氣中水分含量比較大,是霧霾天氣形成的有利條件。

以上這些主觀和客觀因素,促使大量灰塵、顆粒狀物質懸浮在城市的上空,并且,春季城市施工建設容易形成空氣中灰塵劇增現象。當空氣中水分比較大時,就會凝結成霧,而且,風不容易將他們吹散,致使霧霾天氣的出現。

三、防治霧霾天氣的對策

針對日益嚴重的霧霾天氣狀況,人們必須根據霧霾形成原因,做好相關防御措施。要想徹底防治霧霾天氣的再次發生,人們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霧霾天氣的治理工作。

1.加強霧霾天氣的預防措施

加強預防霧霾天氣的發生,有利于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降低霧霾天氣給人們帶來的經濟及安全損失,氣象站應采取一些措施:一、業務值班人員實時監測霧霾天氣,根據霧霾特征、觀測數據資料,綜合分析能見度、相對濕度等氣象條件,及時霧、霾預報預警信息;二、密切關注天氣,認真做好預報服務。三、加強與公安交警、高速、農業、環保、交通、公交建設等部門的溝通和交流;四、加強對此次霧霾天氣過程發生和持續的成因、霧霾天氣過程的影響、后期天氣變化的綜合分析和研究,做好決策氣象服務和公共氣象服務;五、認真分析總結當前霧霾天氣預報預警服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完善霧霾預報業務。

2.提倡節能減排、環保出行

這里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加節能減排政策的推行,積極提高人們環保意識,提倡人們外出游玩時,多采用乘坐公交車出行,減少私家車的使用率。降低空氣中污染物含量。同時,加大植樹造林工程的開展,提供空氣質量。

3.合理規劃城市整體建設

由于城市規劃的不合理,導致城市空氣中懸浮顆粒物比較多,不容易擴散和稀釋,給霧霾天氣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4.建立相應的環境監管制度

由政府部門牽頭,加強氣象站與相關部門的合作,組建霧霾天氣預防工作小組,認真分析本地區的天氣狀況,并采取相應對策。同時,加強城區違法、違規施工建設單位的調查及處罰。

四、結語

本文分析了沛縣地區近年來霧霾天氣的主要表現特征,并分析了其主要形成原因: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促進了該區域霧霾天氣的逐漸增多。因此人們應加強霧霾天氣防治措施,調動人們的主管能動性,積極分析研究防治霧霾天氣的措施和方法,造福于子孫后代。

參考文獻:

[1] 吳兌.霾與霧的區別和灰霾天氣預警建議[J].廣東氣象,2004(4):1-4.

[2] 錢峻屏.汕尾市霧霾天氣的能見度多時間尺度特征分析[J].熱帶地理,2006,26(4):308-313.

[3] 旋曉暉.暖季中國東部氣溶膠影響顯著區的氣候變化特征[J].中國科學D輯,2008,38(4):519-528.

篇6

關鍵詞:霧霾;粉塵;污染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隨著城市化發展和工業化發展,污染物大量排放,嚴重影響我國生存生活環境。特別是近來,霧霾天氣發生的越來越頻繁,嚴重影響人民的生產生活。它不僅影響我國國民身體健康,還在很大程度上阻礙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霧霾形成的機制

霧霾是霧和霾的混合物。霧是一種自然現象,是接近地面的空氣層所形成的水汽凝結的產物。霾又叫做陰霾灰霾,主要是指大量的煙、塵等微粒的懸浮所形成的渾濁現象。空氣中的粉塵、硫酸和硝酸、有機碳氧化合物等粒子會使大氣混濁,視野變得模糊,并且會導致能見度降低。對于水平能見度小于10000米時,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我們稱之為霾或者灰霾。霧霾中的霾粒子比較小且分布比較均勻,但其粒子是漂浮在空氣中肉眼是看不到的。霾一般呈乳白色,它會使物體的顏色減弱,是遠處的光亮物體呈黃紅色,它的散射波長較長且光比較多,霾看起來就會呈黃色或者橙灰色。

二、我國霧霾災害形成的原因

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城市經濟發展,建設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樓層也越來越高,靜風現象增多,不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擴散。在現實生活中,霧霾常常伴隨著大氣的逆溫現象產生。逆溫層像一個蓋子一樣覆蓋在城市的上空,從而使城市上空形成了高空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霧霾形成最重要由于是懸浮顆粒物的增加,在國內由于人為的排放,工業的發展和機動車輛的增多,導致城市污染物大量增加。自然因素是無法控制,但人為影響確是可以控制的,我國霧霾形成的主要人為因素的影響。隨著我國城市規模的擴大和人口規模的擴展,一定程度上就會增加住房需求、機動車需求和家用電器的消耗。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垃圾的排放和焚燒,特別是在進入冬季以后煤炭取暖,產生的粉塵直接排放到大氣中。

三、倫敦霧霾災害出現和治理

(一)倫敦霧霾形成的原因。英國首都倫敦,自19世紀后期到20年代后期一直被稱為“霧都”。大氣污染非常嚴重,危害人民生產生活。1952年12月,由于無節制的排放,倫敦連續5天發生嚴重的霧霾災害,空氣被濃霧所籠罩,造成了成千上萬的人死亡。倫敦此次的霧霾災害不僅與他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有關,主要還是因為城市發展無節制污染造成的。

(二)倫敦霧霾的治理。在進入20世紀以后,政府開始重新進行城市規劃,對城市進行科學規劃。將城市中的發電廠和重工業外遷,降低對城市和大氣污染。嚴控對煤炭的使用和煤煙的排放,加強城市空氣監測。改變城市的能源結構,加大對清潔能用的開發和利用。大規模改造城市中供暖系統,改變傳統的以煤炭為原料的取暖方式,逐步使用天然氣,減輕城市空氣凈化負擔。倫敦空氣得到根本的改變,還是依靠城市內的產業轉型。隨著經濟發展,第三產業的逐漸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隨著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倫敦逐漸走出霧霾災害的困境。

四、相關建議

霧霾災害是可以防治和避免的,需要政府和人們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加以重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積極配合。大氣污染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環境治理要有效并且有序進行,這是一項長期的工程。

(一)完善相關法律,加強執法力度。國內現行的《環境保護法》和《大氣保護法》已經不適應當今的環境污染。其中存在些許偏差,不能完全包含現在所有的污染問題。我國現在還處于經濟發展階段,對工業發展比較依賴。不同地區工業發展狀況不同,各地政府要依據當地情況因地制宜的制定相關規定。

(二)積極支持技術創新,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支持。面對資源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退化的趨勢,傳統的以消耗能源為主的產業結構已不再適應當今的發展。為了使經濟的長序發展,必須利用和開發清潔能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綠色產業的發展不僅有利于經濟進步,還有利于環境保護,有利于人們的健康發展。

(三)提升環保意識。空氣質量關乎每個人生活健康發展,關乎每個人生活質量。汽車尾氣排放和家用電器的過度使用,都會加深霧霾現象。每個人從我做起,在生活中盡量減少私家車的使用,多使用公交車出行。隨手關燈,隨手切斷電源,減少能源消耗,節能從我做起。人人參與“綠色出行、低碳消費”,共同建立屬于我們的美好家園。

篇7

關鍵詞:顆粒物;霧霾;形成;防治

引言

霧霾這種空氣污染現象并不是最近幾年才有的,而是自古就有,但當時的霧霾或者說過去的霧霾是在特定的天氣條件下才會產生的,刀耕火種及火山噴發等,少見而且也能夠自然消散。霧霾真正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和健康,是在進入到工業化時代開始的,尤其是成產生活中不停產生的顆粒物,導致霧霾逐漸嚴重起來。對于PM2.5(顆粒物的粒徑小于2.5微米),也就是霧霾的罪魁禍首的治理是關鍵。

1 霧霾的形成與顆粒物間的關系

1.1 形成背景

霧霾污染之所以近年來逐漸加重,是因為我國在工業發展過程中,能源利用率低且排污能力差,導致污染物排放量大,這是很多經濟發達地區的通病。另外,城市霧霾加重也有人均汽車擁有量增加的影響,機動車尾氣的排放是非常嚴重的空氣污染,也是主要污染源。另外,北方冬季霧霾嚴重,還因為冬季燃煤取暖和工業燃煤引起。這些是霧霾形成的主要的人為原因。

1.2 形成條件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霧是大氣中的因懸浮而出現的水汽凝結,且能見度低于一公里的天氣現象,而霾是空氣中的大量的懸浮微粒與氣象條件共同作用出現的現象[1]。霧和霾共同作用導致天氣陰沉、空氣質量差且能見度非常低。

1.3 霧霾和顆粒物的關系

霧霾當中的霾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空氣中大量懸浮的顆粒物和灰塵是霾的主要組成元素,小冰晶、小液滴及微小的顆粒物與空氣形成了氣溶膠,氣溶膠的分散形態為液體的小質點以及固體兩種,分散質為空氣[2]。氣溶膠當中的一部分顆粒物由大氣中已經存在的顆粒物由物理或化學作用間接形成,另一部分則直接排放至空氣中。

顆粒物因為其直徑(d)變化較大,從納米到毫米不等變化,因此,顆粒物的形成、傳播和危害都及極為不同,導致了霧霾的治理非常難,并且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傷害。d小于10μm(微米)的顆粒物均可以被人體吸入進入肺部,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容易致人產生疾病。而常說的PM2.5就更容易對人體造成損害了。PM2.5這種細顆粒物是很難用肉眼看到的,但卻危害最大,通常是煤煙、汽車尾氣、工業揚塵、二次無機氣溶膠(大氣中的一次污染物轉化后產生)。而直徑介于2.5-10μm間的粗顆粒物則是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都比較常產生的,例如,道路揚塵、施工灰塵等。可見顆粒物的成因和成分都比較復雜,最終形成霧霾是必然的,霧霾的治理之重還應該首推顆粒物防治。

2 治理霧霾的措施

霧霾是一種天氣污染現象,必然會對人體和生產生活帶來不小的影響。不僅會影響人們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導致各種疾病的多發,而且惡化的空氣質量和灰蒙蒙的天氣狀況,不利于道路交通安全,航空、航運都會受到很大影響,甚至很多生產環節都會受此影響。治理霧霾迫在眉睫。

首先,政府部門要加強立法和懲治力度。霧霾在國外的發生情況要早于我國,他們的治理措施就是從立法和技術等角度出發。我國政府近年來積極加強了環保立法,在法律和制度層面上要求工廠、企業和地方注重霧霾的產生。各級各地政府更要將霧霾治理嚴格立法,加強懲治措施,對污染嚴重、技術不到位的工廠、企業進行懲戒,對綠色環保企業給予支持和鼓勵,對各行各業都進行嚴明規范,從上至下一條心,務必將霧霾清理干凈。

英國的倫敦作為霧都被大家所熟知,就是因為霧霾污染嚴重,甚至造成了一些人的死亡。1968年開始,英國出臺防控法案,對廢棄排放等進行了嚴格約束和處罰,此后經過幾十年的立法和對交通、私家車治理,霧霾逐漸減少。

其次,企業要革新生產技術,形成綠色環保的產業鏈條。霧霾成因很多情況下是由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廠和企業造成的,對于這類企業而言,技術改造急為重要,借助政府改造工程和政策支持,加強技術革新和設備升級,減少污染物排放和節約能源,為減少霧霾形成做出應有的貢獻。

再次,新型能源的推廣和利用。霧霾的形成來自于空氣中大量懸浮的顆粒物,而顆粒物的產生又來自于很多化石能源的使用,如煤炭、石油。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新型能源利用率能夠降低顆粒物的產生。風能、太陽能、水能都是綠色環保的能源,不會產生污染和顆粒物等。而且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能夠循環利用而且非常清潔。各地區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優勢和特色,開發新型能源,并加強推廣和利用,這不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各行業給予輔助和認可,積極使用新型能源,減少污染和消耗。

最后,汽車使用數量急劇增加,汽車尾氣的排放勢必只會增加,汽車尾氣是城市當中最為廣泛和數量巨大的空氣污染源。汽車尾氣是PM2.5當中重要的一部分,治理汽車尾氣,也是迫在眉睫。汽車尾氣的產生,來自于當前多半汽車的發動機是燃燒石油的。很多城市在治理汽車尾氣的方法上不盡相同,有的限號,有的為車裝上“三元催化轉換器”,將汽車尾氣的污染氣體經過裝置轉換為無污染的氣體,但是成本高且壽命短,效果不佳[3]。有的城市制定政策淘汰落后老舊機動車,加強檢查監督,但是人力物力投放量都比較大,效果也未見好轉。

最為合理的解決辦法,還得從源頭做起,也就是逐漸開發新能源汽車,并加強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使用。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成為很多人的首選,不僅節能環保,還非常實用美觀,但這要保證城市當中有足夠充足的充電站和充電設備。現在可知的一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汽油清潔化工技術GARDES,可以在達到國家IV/V標準的前提下生產清潔汽油,這種清潔汽油在汽車使用中能夠降低污染物含量,減少有毒有害污染的排放[4]。相信在未來的不久,技術的革新和進步,會讓更多新技術應用到汽車使用上。

無論是從何種角度出發,都是需要每個人,每個行業進行參與,全面治理,全民參與,才是最為科學合理的方法。

3 結束語

一到冬季,霧霾就成為很多人心中和口中揮之不去的難題,尤其是很多北方燃煤取暖的城市。一方面生產生活必須用到煤炭、汽油,一方面這些又是制造顆粒物產生的最大源頭,顆粒物是霧霾當中霾的主要組成部分,也就成為了治理的關鍵。根據顆粒物的成分和成因,在治理上要從污染源、空氣質量把控、政府調控和技術革新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改進,從立法角度、政策角度、新型能源利用、化石能源清潔等方面著手,減少或降低顆粒物的產生,從而減少霧霾天氣的出現。

參考文獻

[1]胡旭瑩.天津市灰霾污染影響因素及機理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3,12.

[2]王勤波,肖文娟,安勇,等.霧霾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方法[J].科技世界,2014,23(07):256-257.

[3]張興坤,張吉光.霧霾天氣的成因分析與防治對策[J].環境科學而與管理,2015,8(41):82-84.

篇8

②除了這些以霧聞名的風景勝地,中國還有一座城市也以霧著稱,這就是“霧都”重慶。大霧起時,城內山色盡消,江岸不分,整個山城進入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神秘境界,又仿佛是一幅意境悠遠、氣韻綿長的水墨山水畫卷。

③重慶多霧的原因可以從地理環境中找到解答,因為它地處四川盆地的東部,四面群山環抱,長江、嘉陵江在此交匯,空氣溫暖濕潤,地面風速很低,江水蒸發不易擴散,是霧形成的有利條件,潮濕的空氣容易達到飽和狀態而凝結成霧。

④20世紀50年代,重慶市的年平均霧日數達103天,不到4天中就有一天是霧天,而最多一年達到了148天將近一半都是霧天,有世界霧都之稱的英國倫敦年平均霧日只有94天,遠東霧都的日本東京也只有55天。重慶是名副其實的“霧都”。這樣看來重慶的霧多,果然名不虛傳。不過,另一組數據又讓我產生了疑惑:重慶氣象部門統計發現,近50年來,重慶的霧在減少,20世紀七八十年代重慶年平均霧日數在50天左右,到90年代就減少到30―40天了。

⑤可是 ,重慶幾乎每天還都是霧蒙蒙的。這又是為什么呢?

⑥氣象學上對霧的定義是: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大量懸浮在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導致水平能見度低于1公里的天氣現象。這種解釋較為生澀,霧還有一種充滿詩意的形象解讀:“云是飄在天上的霧,霧是落在地上的云。”霧和云可以說是一母同胞,它們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條件:一是空氣中的水汽達到過飽和,二是空氣中有凝結核。過量的水汽與空氣中的凝結核結合在一起,或者水分子本身相互黏結形成水滴或冰晶,它們懸浮在高空被稱為云,如果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里,就形成了霧。霧具有天氣指示的意義,往往與特定的天氣系統相聯系,從古至今都流傳著許多有關霧與天氣的諺語,比方說“十霧九晴”、“霧得開,三天晴,霧不開,冷死人”、“大霧不過晌,過晌聽雨響”。

⑦那么霾又是什么呢?在中國古籍《爾雅?釋天》中對霾的解釋是“風而雨土曰霾”。古人的“霾”泛指了今天的“揚沙”、“塵卷風”、“沙塵暴”、“浮塵”等天氣現象,在當時的山西、陜西、河南和河北地區這樣的霾并不少見。而我國對于灰霾的科學定義卻只能追溯到十年前:2002年,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青年科學家首次將國外文獻中的“Gray Haze”直譯為“灰霾”。“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霾使遠處光亮物體微帶黃、紅色,使黑暗物體微帶藍色。”這是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中對“霾”的定義。201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行業標準》則給出了更為技術性的判識條件:“當能見度小于10公里,排除了降水、沙塵暴、揚沙、浮塵等天氣現象造成的視程障礙,且空氣相對濕度小于80%時,即可判識為霾。”相對濕度達到95%以上的低能見度現象稱為霧,現在80%―95%之間的,是霧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是霾。

⑧霾和霧在一定情況下,還可以相互轉化。在穩定的天氣條件下,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顆粒物濃度越大,霾就會越重,此時如果水汽達到飽和,污染顆粒物就會作為凝結核形成霧滴。而霧形成之后,水汽被陽光蒸發,凝結核卻仍然留在空氣里,此時霧又轉化成了霾。

⑨霧的形成需要借助大氣中的懸浮物作為凝結核, 而2001年重慶氣象研究人員進行的外場實地觀測發現,重慶市主城區單位體積大氣中包含的懸浮物數量比1990年的觀測值平均增加了2.7倍,濃度過大,分散了水汽,反而減少了濃霧天氣的形成。如此看來,重慶這個浪漫縹緲的“霧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變呢?那些被古代文人墨客反復吟誦贊美的“純粹”的霧,在現代的城市里已經漸行漸遠,籠罩在今天都市里更多的是“霾”。不知從何時起,“霧都”已變成“霾都”!

(摘自《中國國家地理》)

【思考練習】

1.第①段與第⑦段畫線句引用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2.第④段列舉一連串數字說明了什么問題?

3.根據第⑦段,判別“霧”與“霾”的兩個要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一区一本高清 | 最新亚洲日韩一区二区 | 日本人真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亚洲欧美专区二区 | 亚洲国产片论片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