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2 14:40:04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城市綠化發展前景,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城市;景觀;發展
隨著人口急劇增長和工業化的加速發展,城市環境質量迅速下降,嚴重損害了人類身心健康。城市景觀綠化作為城市環境的生物過濾器,其綜合效益日趨明顯。其設計不僅要求外部形式符合美學規律,內部和整體結構更應符合生態學原理和生物學特性,并有力支持城市物流、能流、信息流、價值流、人流的暢通,與城市生態要素功能耦合更為密切,使城市生態系統運行更加高效和諧,從總體上實現社會、經濟、環境和空間的協調發展。本文淺談了城市景觀綠化的原則和發展趨勢,旨在引起國內景觀學者和管理者對城市綠地的關注,促進我國城市綠地健康發展。
1 城市景觀綠化系統建設的原則
1. 1 持可持續發展原則
提高城市街道綠地在整個城市道路中用地的比率,擬提高城市綠量,最大限度地發揮綠地生態效益,為城市經濟建設和城市社會效益服務。
1. 2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建設開放式綠色空間,讓市民親近綠地,利于行車、利于人流流通、利于人們休閑。擬滿足人的合理需求,使其達到景觀、生態、游憩功能的和諧統一。
2 城市景觀綠化建設的發展趨勢
2.1 基于“都市圈”城市發展理念下的“綠色廊道網絡”規劃
城市在一定區域范圍內集中發展,綠地系統與城市呈現環狀圍繞、核心方式、嵌合方式和帶形相接方式等形態, 綠地系統能發揮較大的效能并有良好的可達性[1] 。
國外在實踐中出現了一些比較典型的例子, 對我國城市綠化建設具有借鑒意義。如英國“大倫敦規劃”, 把從市中心48km內, 約6700km2的地區劃分為城市內環、郊區環帶、一條約16km的綠化帶和農村環帶等4個同心圓, 成為世界發展新城的規劃模式。丹麥哥本哈根的指狀規劃, 莫斯科的楔形綠地, 按照“有機疏散理論”而定的大赫爾辛基規劃方案, 都是典型的綠地嵌合模式的例子。荷蘭的蘭斯塔德地區(包括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等城市) 的“綠心” (綠地核心式) 與建成區之間建設綠色緩沖地帶以保護綠心。而巴黎沿塞納河兩側建設了8個新城, 在塞納河兩岸形成了2條平行軸線, 是綠地系統帶形相接方式的代表。
上海市進行了建設“長藤結瓜”式環城綠帶的嘗試。規劃綠帶寬500m為“藤”, 沿線布置的10個主題公園為“瓜”。通過合理配置地域性樹種, 建立科學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增加野生動物種類,營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觀; 通過生態養護達到系統的和諧與平衡[2 ] 。
2.2 開發水體景觀,發揮水體改善城市環境的作用
城市水體不僅可以增加城市空氣濕度, 調節空氣濕度的時空分布, 還影響生物物種的種類與數量, 促進綠地形成更為完善的植被結構和更為強大的生態功[3 ] 。同時, 水體也是城市與外部生態系統的主要交流通道, 水系也是城市最重要的景觀廊道之一。
對于一個城市來說, 綠地是“城市之肺”, 而河流和湖泊等各種濕地則是“城市之腎”, 它維持著一個環境的健康但也需要一個環境來維持其本身的健康。前者是因為水系如與土地及其生物環境結合具有極強的自凈能力, 同時對沿岸的小氣候產生影響, 它可使周圍的平均氣溫降低4~7 ℃, 加快空氣的流動, 對人體健康有良好的作用, 也可為城市中多種生物提供棲息地, 并凈化水質, 更為重要的是生態健全的水系構成綠色通道網絡, 最具有蓄洪和緩解旱澇災害的能力; 后者, 是指水系與其他生態系統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 如果把他們隔離起來(如水泥硬化河道岸坡等) , 在失去生態系統之間交流的情況下, 水體的自凈能力就大大下降, 結果有可能成為死亡的水面。城市因為有了森林和水體而風景優美, 空氣清新, 環境宜人。因此, 林水結合有利于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2.3 立體綠化
城市立體綠化方法有:1) 垂直綠化。墻面、廊欄、立桿、燈柱、棚架、涼廳、拱門等建筑物可采用攀緣植物進行綠化,形式有附壁式、籬欄式、棚架式、拱門式、立柱式及懸蔓式;2) 生物墻。將墻砌成空心,內填種子及樹膠、土壤肥料等混合物,并供以水分, 從而形成綠色圍墻。應用貼植墻面技術,可使庭園觀賞樹、果樹用于墻面綠化[4]。尼日利亞經濟首都――拉各斯的城市圍墻全用花卉和樹木代替,鐵絲網壁布滿攀緣植物。北非突尼斯使用仙人掌當圍墻。美國與巴西大規模推行“生物墻計劃”。澳大利亞堪培拉規定城市內不準設置非生物墻;3) 綠色屋頂。綠色屋頂最早出現于美國加州的奧克蘭市。近年來,日本制定了“營造綠色屋頂計劃”,使用了人工土壤、自動澆水及控制植物生長等新技術;4) 綠色建筑。最早出現于1980 年,美國芝加哥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生態大樓。1995 年,加拿大建造了第一幢生態花園樓,把建筑與植物、自然融為一體;5) 綠化壁網。日本把壁網架放在水里,讓苔蘚植物繁衍附在上面,打撈出放在綠化地方即可[4 ] 。
2.4 植物造景
意大利臺地園中,植物經常作為建筑材料使用,綠籬常修剪成綠叢植壇、迷園、舞臺背景、拱門、綠墻等,植物雕刻比比皆是,而且復雜程度愈演愈烈。莊園植物以綠色為基調,避免鮮艷花卉,營造涼爽、寧靜風格。意大利柏( Cupressus sempervi rens) 是意大利園林的代表及象征,常作主景、背景及框景等[5 ] 。英國城市綠地開朗明快,有傳統莊園、整形園及自然風景園3 種。前二者的主要特點是規則式園林,并廣泛使用造型植物,而自然風景園多采用疏林草地形式。英國對城市綠地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愛好,熱衷于花卉栽培;緩坡牧場和孤立樹構成英國特色的優美自然景觀;花園經常和樹林、牧場、草坪形成開闊的植物景觀[5 ] 。法國城市綠地以象征君權的勒?諾特式(Le Neot re) 園林為特色。花壇是法國花園中最重要的構圖要素,有刺繡、組合、分區、柑橘、水花壇6 種形式。在法國,植物也常用作建筑要素,形成高墻、長廊、天井與立柱[5 ] 。日本庭園植物造景常采用二對一、三對一、五對一等叢植方式,多配置常綠樹,花木稀少,追求簡單、含蓄、樸實的風格[5 ] 。日本綠地不提倡景觀落葉樹葉色的驟變,追求終年好景,而不過分突出季節變化;落葉樹果實、姿態突出者,也常應用于庭園綠化;松樹最受歡迎,常成為構圖中心;瀧口、石燈籠旁、橋側常配置喬木和灌叢,增加景觀深度;花木多植遠眺處,注重盛花的整體效果。
3 展望
我們相信, 通過發揮生態優勢, 挖掘城市綠化潛力, 選用高生態功能樹種, 強調多層次綠化結構及養護措施增加單位面積上的生物總量, 將為城市創造最大的生態效益,必然會使我國的城市環境越來越美好, 創造出人類理想的家園。
參考文獻:
1 車生泉.城市綠色廊道研究[J]城市規劃, 2001 , 25 (11) : 44 - 48.
2 吳國強, 余思澄, 王振健. 上海城市環城綠帶規劃開發理念初探[J]
3 彭斌, 林文盤. 都市水體對環境的保護和改善作用[J] 環境保護
[關鍵詞]園林綠化經濟、現狀、發展趨勢 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7-0321-01
一、園林綠化經濟的涵義
廣義上的園林綠化經濟是指整個園林綠化活動中發生的所有經濟現象,除包括園林設計和綠化施工外,還有園林綠地所具有的物質生產的功能。狹義上的園林綠化經濟專指綠地設計和施工過程中的經濟活動,主要包括園林設計和綠化施工。園林設計產業屬于創意經濟的。
二、城市園林綠化存在的不足之處
1、綠化結構過于簡單
城市綠地過于單一,不能科學、合理的引進外來品種。當前城市綠化建設中存在一些問題,如過分重視草而輕視樹木,植物種類單調。同時在樹木引進上過于盲目,過分引進外來名貴品種,而忽視本土樹木,這不僅增加了城市綠化成本,而且加重了綠化管理的難度,此外引進的外來品種有些不適應當地的生活習性,對當地的生態平衡造成破壞。
2、園林綠化不夠科學合理
在城市園林綠化規劃設計中,設計者受傳統觀念影響,規劃設計遵循原有的模式:“主次干道大喬木,圓盤廣場植草”,而不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同時為在短時間完成綠化指標,盲目擴大園林綠化面積,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
3、城市園林綠化盲目追求經濟利益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經過上報批準以后才能實施,然而為了追求局部利益,園林綠化建設在上報、審批的過程中已開始施工,綠化工程不能嚴格按照圖紙內容進行施工。
4、園林綠化技術水平較低
目前,在我國園林綠化行業無論是生產好還是施工都缺乏先進的、科學的技術指導,仍然是手工勞動,綠化施工的效果與個人的熟練程度密切相關。如在園林綠化施工方中對于一些高大樹木的搬運、修建和名貴樹木的養護等,都依賴于人工,缺乏技術指導。
三、城市園林綠化未來的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并且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追求更加舒適、環境優美的生活、居住環境,因此地方政府加快了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步伐。城市的園林綠化建設不僅有利于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而且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如房地產、建材、金融、勞動力與搬運市場等行業的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地方相關單位部門加大園林綠化建設的投資力度,推動了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發展。
1、園林綠化建設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
未來我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努力建成省級園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生態城市,大中城市把這個目標作為擴大內需、促進發展、調整結構的重要手段;中小縣城把是將爭創省級園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及生態城市作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大中城市把它作為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促發展的重要抓手;中小縣城把加快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作為改善環境、加快發展的重要途徑,并且爭取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2、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景觀
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要遵循生態、自然、保留的原則,精選當地適宜的種子,并且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種植、栽培當地適宜的樹木,從而提高樹木的成活率,打造節約型園林綠化景觀。
3、調動多方面資金,實現市場化運作
為促進我國園林綠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可以調動各方面的資金,社會資金和民間資金的合理利用共同促進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形成多元化的園林綠化建設投資機制,提高園林綠化建設資金的利用率,降低建設成本,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
四、實現城市園林綠化經濟趨勢
1、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與土地資源密切相關,是實施城市園林綠化的基礎,因此要保證城市園林綠化用地,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資源,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地滿足綠化建設對土地資源的需求;同時在建設方面要盡可能的遵循當地的客觀實際,盡可能不要改變當地的地形地貌,切不可盲目為擴大土地占有率而隨意地改變地形地貌,這樣容易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因此要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合理栽種綠化植物,從而促進植物的正常生長,加快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步伐,加大城市園林綠化的覆蓋率。
2、多元化資金投入
城市園林作為一種重要的環境旅游資源,對社會資本充滿了吸引力。在城市園林工程建設上政府可建立園林建設保證金制度,進一步開放銀行信貸政策,提供更加優惠的金融措施,加速城市園林景區的開發建設。政府財政可與銀行聯手建立城市園林建設的綠色通道和園林建設單位的信用檔案,加強對園林專項資金投放使用的監管和宏觀調控。政府的財政性投入可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環境保護等方面,而游樂項目及部分景區建設可引入社會資本、民間資本或利用外資進行投資建設。引進外資同時引進先進的園林管理經驗與管理手段。大量多元資本的注入,可化解政府投資園林景區的資金壓力,為城市園林的規模壯大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3、走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合理規劃園林綠化的植物,增加喬灌木的種植量,合理規劃土地資源,在有效的土地資源內爭取實現最大的生態效益。盡量減少草坪的覆蓋率,減少雕塑等建筑小品和大型噴泉的建設。對于草坪覆蓋率過大的綠地,要適當降低其比例,增加喬灌木、宿根花卉和地被植物的的種植。此外,加大城市園林隔離帶的建設,并且充分利用隔離帶,在上邊種植喬木。總之,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要奉行節約型的建設方針,合理落實節約型的建設方案。園林綠化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節約各種資源,實現資源的利用率,走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的園林綠化建設道路。
4、加強園林綠化企業的自身建設
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引入競爭機制,這樣有利于增加企業的競爭意識,提高其建設水平。園林綠化企業要不斷提高施工養護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園林綠化的建設水平。目前,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與養護隊伍參差不齊,未形成規模,企業之間的合作力不強,建設出來的城市園林綠化質量不高,所以引入競爭機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加追求精神享受。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有利于改善城市環境,營造良好的休閑娛樂場所。因此,相關單位部門要加大城市園林綠化的投入力度,加快園林綠化的建設步伐,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發展,爭取早日建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 吳福明.園林經濟新現象“大樹進城”的利弊分析[J].河北農業科學,2007(12).
[2] 管懷慶.對城市園林經濟發展創新機制與途徑的探討.技術與市場(園林工程,2007(01).
關鍵詞:生態園林綠化建設 方法 發展
前言
隨著工業化的高度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劇,給人類帶來了生存環境的危機,這一嚴峻的現實,迫使人們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仿造自然環境,以謀求優良的生存環境,把園林綠化作為主要手段,因勢利導地利用對城市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從整治國土,促進生態平衡的高度全面綠化人類的生存環境,將園林綠化事業推向生態園林的新階段。
一、生態園林綠化的涵義
生態園林綠化主要是指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所建設的園林綠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構成的群落,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養分、水分等,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
生態園林綠化是繼承和發展傳統園林的經驗,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科學的植物群落,建立人類、動物、植物相聯系的新秩序,達到生態美、科學美、文化美和藝術美。應用系統工程發展園林,使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為人類創造清潔、優美、文明的生態環境。從我國生態園林綠化概念的產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態園林綠化至少應包含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具有觀賞性和藝術美,能夠美化環境,創造宜人自然景觀,為城市人們提供游覽、休憩的娛樂場所;二是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作用,通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和吸附,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音,吸收并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生態環境;三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具備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
二、生態園林綠化的作用
1、在有限的城市綠地中建立盡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環境,發展生態園林綠化的必由之路。城市綠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是通過園林植物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所產生的生態效益來實現的。生態效益的大小取決于綠量,而綠量的大小則取決于園林植物總葉面積的大小。植物群落增加了單位面積上的植物層次與數量,所以單位面積上的葉面積指數高,光合能力增強,對生態系統的作用比單層樹木大,例如喬灌草結合的群落產生的生態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結構復雜,穩定性強,防風、防塵、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氣體也明顯增強。
2、生態園林綠化應是人類模擬大自然的縮影,園林不僅是游憩場所,還是是人類得諸自然、還諸自然的一塊人工植物群落。生態園林綠化的社會效益,不僅僅是開展各項有益的社會文體活動,以吸引游客為主,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態園林綠地的觀點,把園林辦成人們走向自然的第一課堂,以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啟示人們應與自然和諧共處,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創建知識型植物群落,激發人們探索自然的奧秘;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則讓人們同植物和睦相處;生產型植物群落告訴人們綠色植物是生存之本;觀賞植物群落將激發人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住宅附近成片的植物群落,有助于消除人們的身心疲勞和精神壓抑,及培養兒童、青少年的公益觀念。通過日常對自然界的榮枯(生長、開花、凋謝、季節變換)和生命活動(鳥類、小動物等動物)的接觸,還可以促進孩子們的自覺性、創造力、想象力以及熱愛生活和積極進取的精神。人類的生活、生產離不開綠色植物,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也就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
3、多層次的植物群落,擴大了綠量,提高了透視率,創造了優美的林冠線和自然的林緣線,比零星點綴的植物個體具有更高的觀賞價值。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不同的地理位置,營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城市居民對綠色的渴求,調和過多的建筑、道路、廣場、橋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觀對人產生的心理壓抑。園林中的植物群落與山坡、建筑、水體、草坪等搭配及易形成主景,山坡上的植物群落可以襯托地形的變化,使山坡變的郁郁蔥蔥,創作出優美的森林景觀;建筑物旁的植物群落對建筑物起到很好的遮擋和裝飾作用,城市建筑也因掩映于充滿生機的植物群落中而充滿活力;水體用水生植物、岸邊植物組成的植物群落與水體本身形成和諧的統一體,岸邊植物的倒影映入水中,更增加了景觀的趣味性;以草坪為背景和基調營造的植物群落能夠豐富草坪的層次和色彩,提高草坪和植物群落的觀賞價值。
三、生態園林綠化建設的方法建議
1、建設生態園林綠化必須遵循自然法則,要注意增加和保護植物的種類,保持植物多樣性,單一品種的人工林易遭受病蟲害、自然災害的毀滅性打擊。在城市建設中要給自然留下較大空間,具體要求是:保護城市留下的自然土地和特殊的動植物,保存不同的生境條件,維護城市景觀的多樣性及物種和自然群落的多樣性;保留盡可能大的連片自然區域,防止分割以增加其生態功能;在重點保護的自然生境,留有足夠的緩沖區減輕城市發展帶來的壓力,保護特殊生態區域。
2、使城市市區綠地與郊區自然生態系統相聯系,形成生物進出廊道。實行喬、灌、花、草相結合,以喬木為主,把灌木、藤本、草本植物配置在一個群落中,有層次、有厚度、有色彩,使喜陽、喜陰、喜濕、耐旱等各種植物各得其所,形成多景觀多層次的和諧的人工植物群落,增加植物總量。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競爭,避免種群不適應本地土壤、氣候條件,要借鑒本地自然環境條件的種類組成和結構規律,把各種生態效益好的樹種應用到園林建設中去。要以鄉土樹種為主,適當選用經過多年馴化的外來植物品種。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相結合,尤其應大力提倡垂直綠化,增加綠化密度,提高生態效益。
3、生態園林綠化建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要統一規劃, 合理布局綠地,使之成為建設生態園林綠化的重要依據;在編制綠地系統規劃時應當全盤考慮,要有超前性、預見性。打破城市園林綠化獨立的觀念,實現城郊結合,城鄉一體化。從而使農田林網,山林果園等一切綠色植物綜合、全方位的發揮其調節功能。要控制好城市中綠線的范圍,確保城市綠地的數量,應從規劃上控制減少城市廣場、純草坪等生態效益差的綠地面積等。
關鍵詞:城市綠化;園林工程;技術
城市綠化與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就我國現狀來看,北京、上海等城市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霧霾天氣頻繁出現,因此,城市綠化至關重要。城市綠化體現的是一個城市的精神理念和文化情懷,是以城市為實施對象,根據城市居民當前的生活需求,運用藝術的美感進行綠化環境設計。其理念就是為居民創造和諧的生活環境,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1城市綠化工程研究的現狀
當前,我國城市綠化工程的建設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認可,發展前景廣闊。從全球發展情況來看,其無疑是當前的一個朝陽產業,該產業將在未來實現規模化地增長。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特殊時期,給城市綠化發展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因此,需要及時找出當前園林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展望未來的發展道路,找出一條具有我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綠化工程建設道路,并逐步提高其科技含量和專業水平,實現與國際接軌。
2城市綠化工程研究的必要性
從我國現階段發展情況來看,人均GDP的不斷增長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的生產給我們生活的地方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不僅是空氣受到污染,水源同樣受到了污染,這些污染時刻在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意識到綠化環境的重要性,這也就為城市綠化提供了先決條件。從另一方面來說,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在這種大環境下,人們壓力普遍增大,尤其是年輕一代面臨就業壓力、買房壓力、看病壓力等,這極不利于人們身心健康。因此,出現了一種狀況:盡管人們的收入水平在不斷提升,對生活的滿意度卻在不斷下降。這不利于建設和諧社會,人們需要適當放松。現階段,我國已慢慢步入老齡化社會,退休老人對于生活以及養老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要求我們更加注重城市綠化。好的城市環境可以舒緩人們緊張的神經,茶余飯后有場所供居民放松,既可以滿足城市居民親近自然的需求,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城市綠化系統。好的城市園林綠化設計代表的是城市的人文情懷,建造綠色城市更有助于城市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3城市綠化工程中的關鍵技術
3.1規劃和設計
城市綠化設計不是單純的設計,需要從多個方面來考慮。首先,應從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角度結合城市發展,同時,應遵循自然萬物的客觀生長規律,包括食物鏈規律等,實現城市與生態和諧發展。其次,城市綠化的規劃設計代表的是一個城市的情懷,也體現了這個城市自身的特色。不同的設計手法和材料設計出來的規劃圖和所要表達的情感也是不同的。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發展規劃和發展特色,設計者應根據本城市的文化特色來設計,這也是城市綠化設計的難點,打造出別具一格的城市綠化系統。最后,城市綠化設計應遵循科學規律,綠化植物不僅具有美觀性的特點,更應充分發揮其綠化功能,維持空氣中的碳氧平衡等。
3.2植物造景以及植物群落的構建
植物造景技術就是設計者構建植物的藝術性,結合城市的特點和其它設計因素,運用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植物的顏色、線條等特點,打造視覺上的美感,因地制宜地設計出符合城市整體美感的綠化。有些樹木會因人為干涉,長出符合人們設想的樣子,比如,有些樹木會修剪成傘狀,既具有美感,又可以遮蔭納涼。植物群落是根據專業人士對于相關植物的研究,了解它們的生物特性,然后形成小范圍的,符合自然生長客觀規律的植物群落。一般情況下,設計者是根據植物的觀賞特性和植物自身的生長特性規劃植物群落。植物群落一般占地空間大、生態功能性穩定,而且維護成本較低。
3.3城市綠化植物的管理
由于各個城市都越來越重視綠化,對植物管理水平要求越來越高,有效的植物管理是保證城市綠化系統成功運行的前提。因此,很多大城市都有專門的植物養護人員,會不定期地養護植物,包括除草、施肥、澆灌、殺蟲等,既增加了植物的美觀性,又能保證植物茁壯生長。
3.4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技術是城市綠化工程建設中的一項關鍵技術,需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種類組合、園林環境以及其它園林構成要素。(1)明確不同植物對氣候條件和地質條件的不同需求,做到因地制宜,具體措施包括改善土壤和改變植物種類。(2)根據綠化性質和功能選擇適合的植物種類,即根據主題確定呼應主題的植物類型。(3)植物與植物之間要考慮高低、色彩的搭配。
4總結
城市綠化不僅是一種美化城市的手段,更是實現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根據城市的結構化特點,城市綠化應設計出符合城市生活環境和生活節奏的綠化構架,以適應城市的發展需求。良好的城市園林綠化可以帶給人美好的心情,調節城市的快節奏和鋼筋水泥的硬化感,提高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讓他們從心底里愛護這座城市,樹立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這對于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只有人人都意識到綠化的重要性,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城市環境,才能創造出良好、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空間。
參考文獻
1慕蘭.城市綠化園林工程技術[J].現代園藝,2013(16)
2陳瓊.城市綠化園林工程技術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5(36)
關鍵詞:城市綠化;園林工程;技術
城市綠化與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就我國現狀來看,北京、上海等城市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霧霾天氣頻繁出現,因此,城市綠化至關重要。城市綠化體現的是一個城市的精神理念和文化情懷,是以城市為實施對象,根據城市居民當前的生活需求,運用藝術的美感進行綠化環境設計。其理念就是為居民創造和諧的生活環境,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1 城市綠化工程研究的現狀
當前,我國城市綠化工程的建設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認可,發展前景廣闊。從全球發展情況來看,其無疑是當前的一個朝陽產業,該產業將在未來實現規模化地增長。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特殊時期,給城市綠化發展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因此,需要及時找出當前園林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展望未來的發展道路,找出一條具有我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綠化工程建設道路,并逐步提高其科技含量和專業水平,實現與國際接軌。
2 城市綠化工程研究的必要性
從我國現階段發展情況來看,人均GDP的不斷增長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的生產給我們生活的地方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不僅是空氣受到污染,水源同樣受到了污染,這些污染時刻在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意識到綠化環境的重要性,這也就為城市綠化提供了先決條件。
從另一方面來說,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在這種大環境下,人們壓力普遍增大,尤其是年輕一代面臨就業壓力、買房壓力、看病壓力等,這極不利于人們身心健康。因此,出現了一種狀況:盡管人們的收入水平在不斷提升,對生活的滿意度卻在不斷下降。這不利于建設和諧社會,人們需要適當放松。現階段,我國已慢慢步入老齡化社會,退休老人對于生活以及養老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要求我們更加注重城市綠化。好的城市環境可以舒緩人們緊張的神經,茶余飯后有場所供居民放松,既可以滿足城市居民親近自然的需求,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城市綠化系統。好的城市園林綠化設計代表的是城市的人文情懷,建造綠色城市更有助于城市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3 城市綠化工程中的關鍵技術
3.1 規劃和設計
城市綠化設計不是單純的設計,需要從多個方面來考慮。首先,應從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角度結合城市發展,同時,應遵循自然萬物的客觀生長規律,包括食物鏈規律等,實現城市與生態和諧發展。其次,城市綠化的規劃設計代表的是一個城市的情懷,也體現了這個城市自身的特色。不同的設計手法和材料設計出來的規劃圖和所要表達的情感也是不同的。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發展規劃和發展特色,設計者應根據本城市的文化特色來設計,這也是城市綠化設計的難點,打造出別具一格的城市綠化系統。最后,城市綠化設計應遵循科學規律,綠化植物不僅具有美觀性的特點,更應充分發揮其綠化功能,維持空氣中的碳氧平衡等。
3.2 植物造景以及植物群落的建
植物造景技術就是設計者構建植物的藝術性,結合城市的特點和其它設計因素,運用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植物的顏色、線條等特點,打造視覺上的美感,因地制宜地設計出符合城市整體美感的綠化。有些樹木會因人為干涉,長出符合人們設想的樣子,比如,有些樹木會修剪成傘狀,既具有美感,又可以遮蔭納涼。植物群落是根據專業人士對于相關植物的研究,了解它們的生物特性,然后形成小范圍的,符合自然生長客觀規律的植物群落。一般情況下,設計者是根據植物的觀賞特性和植物自身的生長特性規劃植物群落。植物群落一般占地空間大、生態功能性穩定,而且維護成本較低。
3.3 城市綠化植物的管理
由于各個城市都越來越重視綠化,對植物管理水平要求越來越高,有效的植物管理是保證城市綠化系統成功運行的前提。因此,很多大城市都有專門的植物養護人員,會不定期地養護植物,包括除草、施肥、澆灌、殺蟲等,既增加了植物的美觀性,又能保證植物茁壯生長。
3.4 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技術是城市綠化工程建設中的一項關鍵技術,需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種類組合、園林環境以及其它園林構成要素。(1)明確不同植物對氣候條件和地質條件的不同需求,做到因地制宜,具體措施包括改善土壤和改變植物種類。(2)根據綠化性質和功能選擇適合的植物種類,即根據主題確定呼應主題的植物類型。(3)植物與植物之間要考慮高低、色彩的搭配。
關鍵詞:彩葉植物;彩色樹種;園林綠化;城市園林
彩葉植物是擁有常規顏色之外其他各種色彩植物的統稱。它能夠季節性地呈現出鮮艷的色彩,并具有成景快、栽培容易、觀賞期長等特點,是未來植物在城市綠化中發展的主流。在現代城市園林綠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運用彩葉植物豐富景觀色相、提高景觀質量,是園林工作者共同探索的課題。
一、彩葉植物的概念
彩葉植物主要是指以植物色彩器官(非綠色)作為觀賞特性的植物,應該在春、夏、秋三界均呈現彩色而不是綠色,一些彩葉植物甚至是終年都是保持彩色。是一種觀賞性植物,通常包括觀葉、觀花、觀果等幾種,主要是以觀葉植物為主。許多彩葉植物因葉色絢麗而倍受人們歡迎,成為目前城市園林綠化、景觀美化的新寵。
二、彩葉植物的分類
廣義上的彩葉植物是凡是葉子顏色在季節性呈現非綠色,從狹義上說,彩葉植物不包括秋色葉植物,其應在春、夏、秋三季均呈現彩色,一些植物設置會終年呈現彩色。彩葉植物的變化方式很多,它不但會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變化,更會隨著人工育種、遺傳、生活條件的變化而改變植物的顏色。一般植物都以綠葉為主,而彩葉植物的葉子則擁有出綠色以外的其他顏色。只有葉子出現非綠色且穩定的變化規律才稱之為彩色植物。彩葉植物一般分為常色葉植物、春色葉植物和秋色葉植物三類。
三 彩色植物的種植原則
彩色植物在種植使用過程中,要考慮的許許多多的不定因素和確定因素,不但要考慮其外表的美觀,更要考慮與其他植物相互協調的美感和生長環境的影響和不利因素。
1、美學原則 當前社會之中,城市綠化已經不僅局限于以前的僅為改善環境而設計建造,現在的城市綠化更大的作用是用于觀賞,調解人們壓抑的心情。彩葉植物由于色彩突出的特點,在城市綠化中顯現的地位也非常的重要,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和遵循植物色調搭配的美學原則,以便取得彩色植物在園林植物中色彩搭配的最佳效果。一般來說在美學原則中主要以對比色、鄰補色和協調色的形式來表現。只有不同色彩植物的相互協調合、理搭配才被才能與周圍環境協調,充分發揮植物的獨特風采,營造舒暢的環境條件。
2、生物學原則 當前我國在城市綠化過程中所用到的許多彩色植物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因此在使用這些植物的同時要注意彩色植物的生長環境因素和氣候因素,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發生。因此彩葉植物在城市綠化和園林綠化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其生物學上的原則,種植條件也要符合彩色植物生存和生長才行,防止造成經濟和效果上面的雙重損失。在彩色植物的種植過程中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由于彩色植物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要求和功能,應因地制宜選擇種植彩色葉植物應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之中場所,彩色植物的種植方法也要隨之改變,不能一味的做成一種模式,要做到與周圍環境在大體上的統一協調,但其中也不能失去其特殊性和獨特性。
3、季節原則。彩色植物由于會隨著季節的變化不斷出現顏色的改變,因此我們在種植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彩葉植物季節物候變化而產生的色、形、姿態等的變化,將不同花期、不同色相、不同形態的植物協調搭配,以延長觀賞期。在配置彩葉植物時應考慮樹木花草的季相變化,使園林景觀隨四季的更替而變換。
4、保養 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注重后續服務,保養便是彩色植物種植過程中的后續工作。要時刻關注土、水機整形修剪的管理過程,做好病蟲防治工作。
四、彩色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方式
1、孤立栽植。孤立栽植是為了得到一種標志性的效果。彩葉植物的葉片色澤艷麗、五彩繽紛,景觀性能相對穩定,本身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可以作為中心景觀處理,能達到引導視線的作用。孤立栽植經常出現在草坪內,運用樹冠高大、樹形豐滿的彩葉植物較為適宜。比較常見的有紫葉紅櫨、金葉復葉槭、金葉黃櫨、金邊復葉槭等,均可立地成景。而對于庭院、花池等小景觀來說,則以株型緊湊的彩葉植物為主,如中華金葉榆球、紅葉喬木紫薇、紫葉矮櫻、美人梅等,栽培的效果也很明顯。
2、組團栽植。組團栽植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它通常被人們稱之為叢植,通常為彩葉落葉花灌木或能修剪成球的植物。主要注重顏色的搭配,形狀的配合,組團栽植時最好有背景襯托,或以淺色建筑物為背景,或以綠色喬木為背景。以組團式群落做前景處理,附以地被植物,給人比較強的層次感,增加景觀的色相和空間結構變化。如將紅葉復花矮紫薇、紅葉壽星桃、紅葉碧桃等彩葉植物組團栽植,景觀效果比較明顯。
組團栽植密度不宜過大,品種間要留有一定的空間,以便于植物個體特性的發揮。同時,也能夠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
3、彩籬或模紋花壇。這種方式一般出現在植物叢緊密的地方,且難修剪,是與綠色為基礎種植材料的互相搭配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各樣的鑲邊、字符等形式,一般以綠色草坪為背景。如今很多景觀都采用耐修剪的彩葉植物作為彩籬材料與綠色植物搭配,應用較為廣泛的有紅葉石楠、紅葉小檗、金葉黃楊、金葉錦帶、紫葉錦帶、紫葉風箱果等,可拼組出富于變化的色彩圖案。這種應用方式既大氣又美觀實用,適用于公共綠地、分車道、立交橋、游園,小區綠化等區域,能豐富園林造景的層次感。彩色綠籬和模紋花壇,應充分考慮品種的植物學特性以及色澤的季節性變化,進行合理搭配。不同植物品種間的高度差不易過大,以便于形成一個整體圖案。
要】本文分析了彩葉植物葉片色彩發生變化的原因,介紹了彩葉植物的概念和分類,闡述了彩葉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實踐、應用原則,充分肯定了彩葉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重要性和廣泛的發展前景。以為彩葉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開發利用提供借鑒。
【關鍵詞】彩葉植物;園林綠化;應用;發展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環境的要求從“綠起來”發展到“美起來”。目前我國城市綠化中的植物配置存在著綠化樹種單一、色彩單調、整體層次感較差的缺陷,無法滿足構建富有內涵的多層次景觀的需要。近年來,我國借鑒歐美發達國家成熟的綠化經驗,在城市綠化中普及推廣彩葉觀賞植物是城市景觀建設的發展趨勢,彩葉植物將在現代城市園林綠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彩葉植物已成為園林植物設計中研究的重點。
1、彩葉植物的定義
彩葉植物是自然界存在或經人工栽培選育,其葉片或莖桿在整個生長季節或生長季節的某些階段表現出與自然綠色顯著不同的色彩( 排除生理、病蟲害、栽培和環境條件等外界因素的影響) 的植物。其色彩有黃色、紅色、紫色、橙紅色、灰色、銀灰色、白色、混合色等。許多彩葉植物因葉色絢麗而倍受人們歡迎,成為目前城市園林綠化、景觀美化的新寵,具有較高觀賞價值。
2、彩葉植物的變色原因
植物葉片色彩發生變化的原因很多,如遺傳因素、生理因素、環境條件、栽培措施,甚至病蟲害等都可能造成植物葉色的改變。常色葉類和斑葉類彩葉植物葉片色彩的變化主要是由于遺傳變異形成的,這類彩葉植物大多為園林植物的變種或變型,且大多是芽變,這類遺傳變異能通過扦插、嫁接、組培等方式穩定的遺傳,并能通過雜交選育出更多的品種;春葉類與秋葉類彩葉植物葉片色彩的變化主要因為生理因素和環境條件造成的,如秋葉類彩色植物葉片色彩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入秋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加大,光照縮短等環境條件影響,葉片中的葉綠素合成受阻,其他色素如花青素、葉黃素、胡蘿卜素、類蘿卜素等合成相對增多,葉片顏色也相應發生變化;有些植物的彩斑和條紋是由于病毒引起的,這些病毒不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彩斑和條紋能夠穩定出現,并通過繁殖使彩葉色彩特性傳遞下去,可以人為地加以誘導和利用,這也是目前彩葉植物育種的一個重要方法。
3、彩葉植物的分類
從狹義上說,彩葉植物不包括秋色葉植物,其應在春、夏、秋三季均呈現彩色,一些彩葉植物甚至終年保持彩色;從廣義上說,凡葉片可以季節性呈現非綠色的植物都可稱作彩葉植物。形成彩葉植物的必要條件是葉片非綠色的變化穩定而有規律。
3.1按季節分類
彩葉植物一般分為常色葉植物、春色葉植物和秋色葉植物3類。①春色葉類。春季新抽生的嫩葉有
顯著不同葉色的植物,如紅葉石楠呈鮮紅色,臭椿、五角楓的春葉呈紅色,黃連木的春葉呈紫紅色。②秋色葉類。在秋季葉片有顯著變化的樹種,如黃櫨、火炬樹的秋葉為紅色,銀杏、復葉槭的秋葉為黃色或黃褐色。③常色葉類。有些樹木的變種或變型,其葉在整個生活史內都表現出非綠色的葉色,常見的有紫葉李、金葉女貞、紫葉小檗等。
3.2按色素分類
①單色葉類: 指葉片僅呈現一種色調,如黃色或紫色;②雙色葉類: 葉片的上下表面顏色不同;③斑葉類或花葉類: 葉片上呈現不規則的彩色斑塊或條紋;④彩脈類:葉脈呈現彩色,如紅脈、白脈、黃脈等;⑤鑲邊類:葉片邊緣彩色,通常為黃色。就色素種類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類:①黃(金)色類:包括黃色、金色、棕色等;②橙色類: 包括橙色、橙黃色、橙紅色等;③紫(紅)色類:包括紫色、紫紅色、棕紅色、紅色等;④藍色類:包括藍綠色、藍灰色、藍白色等;⑤多色類:葉片同時呈現2種或2種以上的顏色,如粉白綠相間或綠白、綠黃、綠紅相間。
3.3根據彩葉時間劃分
①全年彩葉植物。從葉片抽生到脫落一直為彩色,如紅葉小檗、金心黃楊、紅花檵木、紫葉李、紅楓、紅葉碧桃等。②季節性彩葉植物。葉片從抽生到脫落,植物葉子在某一個季節是彩色的,如變葉木、三角楓、五角楓、元寶楓、烏桕等。
3.4根據生活習性分類
根據生長習性可以把彩葉植物劃分為以下幾種:①非落葉彩葉植物。有金心黃楊、金邊黃楊、紅花檵木、金葉女貞、灑金柏等。②落葉彩葉植物。有紅楓、紅葉李、紅葉碧桃、紅葉小檗等。
4、彩葉植物的應用原則
4.1遵循生態適應
彩葉植物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一定要符合彩葉植物的生物學特性。依據光照、水分、土壤等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彩葉植物。按綠化地點所處的地理緯度、地形地勢等生態條件和配置的景觀類型(庭園景觀、行道觀、水體景觀、花境、花壇等),科學合理地選擇彩葉植物。紫葉小檗、金葉黃楊等要求全光照才能體現其色彩美,一旦處于半陰或全陰的環境中,葉片恢復綠色,失去彩葉效果;而一些室內觀葉植物,如彩虹竹芋、孔雀竹芋等,只有在較弱的散射光下才呈現其斑斕的色彩,強光會使彩斑嚴重褪色。
4.2合理利用彩葉植物的季相變化
在配置彩葉植物時,應考慮樹木花草的季相變化,使園林景觀隨春、夏、秋、冬四季而變換,力爭月月有花、季季有景。要根據不同彩葉植物季節物候變化而產生的色、形、姿態等的變化,將不同花期、不同色相、不同形態的植物協調搭配,以延長觀賞期。比如春季注重植物葉色與春花植物合理搭配,選擇花大、色彩豐富、花期長的植物,如迎春、白玉蘭、杜鵑花、海棠、桃花等。
5、彩葉植物的發展前景
在城市園林植物配置中,彩葉植物以其豐富構圖、多變色彩、季相各異的特點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如彩葉植物與草本花卉相比,在綠化中栽培簡單、管理方便,一次栽培可以多年觀賞。同時,由于色彩豐富,適合不同季節的景觀布置,迎合園林綠化苗木產業的發展趨勢。許多城市都加大了彩葉植物在城市綠化中的應用。隨著我國園林綠化事業的不斷發展,彩葉植物在城市園林生態建設中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6、結語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類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城市綠化景觀更加強調喬、灌、花、草的有機結合,更加講求植物種類季相、林相、色相的多重效果。彩葉植物在園林綠化色彩的結構調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最易打動人心的亮點。加強彩葉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提升整個園林水平,創造更加優美的園林景觀,豐富人們的視野,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提高人們生活質量,使人們的生活環境變得多姿多彩。
參考文獻
[1]于曉南,張啟翔.彩葉植物多彩形成的研究進展[J].園藝學報,2000,27(S1): 533-538.
關鍵詞:城市園林;管理;常見問題;機制;改進
1我國城市園林管理中的常見問題
1.1缺少健全的管理體制
園林管理相較以前有很大的進步,但管理體制跟不上時代的進步,現在大多數園林的管理依然延續著計劃經濟的規則,無法使園林管理在市場中競爭,會逐漸被市場淘汰,政府管理機構對公共管理沒有做到應有的職責,沒有強化公共管理,導致園林管理的各個部門之間沒有相互合作,不能做到協調統一,發揮不出應有的優勢,對整個的園林管理發展有一定的制約。
1.2管理意識淡薄
園林管理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但由于受上一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雖然得到重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錢。但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園林管理的意識淡薄,不明白園林管理在城市規劃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從而使園林管理得不到重視,甚至認為不需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城市的園林管理不再是保護園林環境,為人們提供娛樂場所,它也可以為城市的建設,發展貢獻自己的實際功效。
1.3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不科學
只有進行大量的科研分析,才可以進行園林規劃建設。不進行科研分析,就不能使園林設計滿足于城市的規劃中,不能使園林在城市中體現最大化的價值。設計園林的意義在于它能夠為整個城市提供服務,真正地發揮園林中綠地效果,只有在科學合理的地方建設城市園林,就會對整個城市的環境都有幫助。由于城市人口的日劇增多,用地緊張,再加上資金不到位,加上城市綠地規劃不科學、得不到實施,沒有被充分運用。
1.4職能部門管理不到位
目前,政府職能部門在城市綠化行業的管理上有一定的缺陷,許多部門之間不能相互配合,不能協調統一地為園林建設服務。各個部門之間都不想把精力投入到園林建設中,園林建設就發展不全,也有許多園林管理人員沒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不懂行業的發展前景,這都需要加強。
2如何有效提高城市園林的管理水平
2.1建立與完善園林管理機制
只有不斷創新,園林管理才會符合時代的發展,才會滿足人們逐漸增長的文化需求。不斷地對園林管理進行創新,才可以提出更加適合于現代園林在城市發展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不斷地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園林管理機制,城市園林的管理會逐步提高。
2.2加強對城市園林管理認識
園林的建設不單單滿足人們觀賞,休閑娛樂的需要,同時也要為整個城市創建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這不僅需要我們園林工作人員的參與,也需要我們每一個公眾共同參與,城市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只有我們共同為城市的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城市將會更加美好。在園林建設上,要多宣傳,多做活動來提高民眾的園林綠化意識,讓園林建設和保護融入到民眾的生活中去,成為城市的特色。也要加強園林的管理制度,保證園林事業的進行。
2.3規范園林綠化規劃管理
提升園林管理的重要一步就是規范城市綠化。而城市綠化則要根據當地經濟的發展為依據來發展,使園林綠化融入到城市中去,讓其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科學合理的規劃城市綠化就是保證其生態化和可持續化,任何城市的綠化都要有其基本的發展規律,只有這樣,城市綠地才會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在這其中,不僅需要管理人員的參與,也需要我們市民的共同參與,還要把城市綠化向鄉鎮延伸,在綠化上實現城鄉一體化。同時規劃管理要面向社會,保證其公正性,提高民眾的參與,真正實現規范城市綠化管理。
2.4充分調動發揮政府職能
政府在城市園林中的主要職責就是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而想要發展城市園林就需要我們對政府職責進行創新,在體制和本質上進行創新,把園林管理當成一個行業管理,讓園林管理在市場中競爭,接受市場的考驗。同時我們還應加強園林的管理制度和維護制度。
3結語
城市園林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城市園林管理模式的健全,標志著我國在城市綠化方面邁向一個新的臺階。也可以看出我國對環境的重視性。在城市園林的管理中,我們要遵守管理規范,做好公民應做的義務。這樣才能促進城市園林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性,為我國建設綠色城市做貢獻。
參考文獻
1陳峰.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