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醫學概論8篇

時間:2024-02-20 15:50:0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老年醫學概論,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老年醫學概論

篇1

【關鍵詞】 糖尿病;高血壓;聯合用藥;體會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9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024-01

糖尿病、高血壓是兩種不同的疾病,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癥是中老年糖尿病較為多見的慢性并發癥,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臨床上如果不能夠及時、正確的加以治療,會引起腦卒中、心肌梗塞等嚴重后果。糖尿病后期的并發癥較多,致死致殘率較高。我中心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178例,經綜合治療,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中心收住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178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105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8.6歲。糖尿病病程4-20年,高血壓病程5-17年。178例糖尿病和并高血壓患者中,合并肥胖35例,高膽固醇血癥30例,冠心病23例,肺部感染12例。

1.2 診斷標準 糖尿病診斷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的診斷標準[1].既①癥狀+任意時間血糖≥11.1mmol/L;②空腹血糖(FPG)≥7.0mmol/L;③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h血糖(2hPG)≥11.1mmol/L。所有患者均符合一項或二項上述標準。糖尿病分為二型。本組患者均為二型糖尿病病例。高血壓診斷符合1999年WHO和國際高血壓會頒布的診斷標準,高血壓分3級2,Ⅰ級(輕度)140/90mmhg≤血壓

1.3 藥物治療[2]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選擇藥物時,宜選用對高血壓、糖尿病引起的血管損害有保護作用的藥物。

1.3.1 糖尿病的治療 二甲雙胍緩釋片0.25-0.5g,3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格列美脲膠囊,2-4mg/d,各種藥物的劑量,按血糖和尿糖的檢驗結果來調整,療效不佳,用30/70混合重組人胰島素(甘舒霖)聯合治療。

1.3.2 高血壓的治療 依那普利10-20mg,2次/d,硝苯地平控釋片30-60mg,1次/d。

1.3.3 其他治療,降血脂,辛伐他汀20-40mg,1次/d。

2 結 果

17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經過使用,二甲雙胍緩釋片、吡格列酮、格列美脲膠囊降血糖,依那普利、硝苯地平控釋片降血壓,辛伐他汀降血脂等綜合治療后,療效顯著151例。有效21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達96.6%。

3 討 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正呈逐漸增長的流行趨勢,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民身體健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3]。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將加速腦卒中、糖尿病腎病和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和發展。國外前瞻性糖尿病研究顯示,收縮壓每降低10mmhg,發生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危險性將降低12%.這說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控制血壓在治療過程中相當的重要。我們將本組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值≤130/80mmhg.降壓的目的是減少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心、腦血管病發生了和死亡率。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用藥原則:利尿劑雖然是治療高血壓的常用藥物,但是,有專家認為噻嗪類利尿劑對胰島B細胞不利,不宜長期使用于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本組178例患者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鈣離子拮抗劑: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釋片,依那普利可使腎血流量增加,腎小球濾過率及蛋白尿減少,延緩了糖尿病腎病的進展,還可保護血管,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硝苯地平控釋片阻止鈣離子進入細胞內,減弱血管平滑肌肉興奮-收縮偶聯降低血管阻力,能夠降低血管緊張素Ⅱ和腎上腺素能受體的縮血管效應,降壓效果明顯,維持時間長。還能夠減少腎小管的重吸收,增加腎小球的濾過。改善腎血流量。延緩糖尿病腎病和視網膜病的進展。此外,還能夠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糖的利用達到降糖的目的。

吡格列酮,被稱為胰島素的增敏劑,能減輕胰島素的抵抗,對心血管和腎臟有保護的作用。臨床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尤其是肥胖、胰島素抵抗的患者。但是,隨著病程的進展,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補充胰島素才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在口服降糖要效果不佳時,可采用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聯合治療[4]。本組病例有23例使用了30/70混合重組人胰島素(甘舒霖)配合降糖治療。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要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制定綜合的治療措施,遵循早期治療,長期治療,綜合治療,措施個體化的治療原則,基本都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在治療的同時,適當的體育鍛煉、合理的膳食能夠有效的幫助控制病情、防止惡化及心腦血管等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主編.內科學[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78.

[2] 張來銀.糖尿病高血壓的藥物治療[J]世界臨床藥物,2006(10).

篇2

1998年,山東省衛生廳在我校成立了“山東省全科醫學培訓基地”,根據上級要求,我校以“山東省全科醫學培訓基地”為依托開始探索嘗試全科醫生在職崗位培訓工作,制定出了全科醫生在崗培訓短訓班、專業證書班所需要的教學計劃與課程體系,并將其付諸實施[3]。1998年與1999年2年間我校連續舉辦全科醫生與全科醫學管理干部培訓班3期,共有163人結業,這些學員學成后返回原單位,現已成為濱州、東營、濰坊等地區全科醫療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骨干力量。

2000年,我校全科醫學教育已經初具規模。當時,全日制全科醫學專業方向(三年制)在校學生已達362名。至2002年,已先后有5屆專科畢業生畢業,共計808名。自2003年開始我校又招收臨床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本科生,學制為5年,其中3年基礎課,1年臨床課與全科醫學方向專業課,1年實習課,畢業時授予醫學學士學位。臨床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主要以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部門等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和醫學科學研究等工作的高級全科醫學專門人才為目標。學生所學的課程涉及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全科醫學總論及各論、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共計近50余門。學生畢業后可以從事我國大中城市正在蓬勃開展的社區衛生服務及全科醫療工作,也可以在綜合醫院從事專科醫療或在科研機構從事醫學科學研究工作[4]。

為適應全科醫學教育教學需要,我校于2003年組建了全科醫學教研室。該教研室主要擔負本科生和成人培訓的全科醫學教育教學工作;2004年7月,我校又成立了全科醫學系,以推動全科醫學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此后,我校又陸續組建了社區醫學、社會醫學、康復醫學、老年醫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等相關教研室,以發展壯大全科醫學教育教學力量。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我校已初步建立起了一支以教授、博士為學科帶頭人,碩士為主體,中青年教師為骨干的全科醫學教育師資隊伍,這支師資隊伍所開展的教育教學工作基本滿足了全科醫學方向的專業培養要求,保證了全科醫學方向的專業培養質量。

2008年我校面向全校各專業學生開設了《全科醫學概論》選修課程,學生選修率幾近100%。許多臨床、預防、口腔、麻醉等專業的學生選修《全科醫學概論》課程后對全科醫學與全科醫生產生了濃厚興趣,并表現出全科醫生職業認同及從業選擇意向。2011年經教育部批準,我校設立了全科醫學碩士研究生學位點。迄今為止,我校已形成了在校學生全科醫學教育、全科醫學專業方向學歷教育、在職培訓、轉崗培訓、研究生教育等多種形式并存的較為完善的立體化全科醫學教育體系。

2認識與體會

2.1“提高認識”是搞好全科醫學教育的前提建立全科醫生制度,推行全科醫療模式,是我國醫療衛生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扭轉“看病難,看病貴”困難局面的重要舉措,也是改善當前醫患關系緊張,醫療衛生服務環境惡劣的社會策略。推行實施全科醫療,就必須培養高質量的、居民們信得過的全科醫生,就必須大力發展全科醫學教育。各級政府與組織,尤其是高等醫學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等醫藥院校,應該深刻認識開展和加強全科醫學教育的重要意義,切實提高發展全科醫學教育的自覺性與積極性。這是搞好全科醫學教育的思想前提[5]。

2.2“領導重視”是搞好全科醫學教育的保障在各級政府和組織以及高等醫藥院校內部,如果沒有領導的重視,就很難能夠真正開展或進一步搞好全科醫學教育。因為全科醫學教育需要各種資源,沒有領導的重視就不能獲得這些資源,開展全科醫學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話。為了引起各級領導對全科醫學教育的重視,全科醫學教育工作者、全科醫生及其他相關人員要積極向領導者們建言獻策,向各級領導宣傳開展和加強全科醫學教育的重要現實意義,啟發各級領導決策層對于開展全科醫學教育的意識與積極性,主動做好領導的參謀,幫助各級領導設計、規劃和組織實施全科醫學教育工作[6]。我校歷屆各級領導均十分重視全科醫學教育工作,校黨委、校長班子多次研究商討全科醫學教育事項,為我校的全科醫學教育工作策劃布置、排憂解難。領導的重視與支持是我校全科醫學教育得以良好發展的重要因素。

2.3“科學組織與實施”是搞好全科醫學教育的關鍵科學合理的籌集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積極探索全科醫學教育規律,借鑒學習美、英、加拿大等國家的先進經驗,把國外的先進經驗與我國醫療衛生實際相結合,對于搞好全科醫學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對外國的全科醫學理論與技術要合理的學習、消化、吸收并結合國內實際進行再創新,形成中國特色的全科醫學;要不斷地總結全科醫學教育經驗規律,科學的組織實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按照教育規律尤其是按照全科醫學教育規律辦事,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全科醫生,才能培養出符合社區居民健康需求的、受到城鄉老百姓歡迎的全科醫生。

篇3

關鍵詞 全科醫師培訓 進展 挑戰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2)20-0017-06

The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 Shanghai

FANG Liu1, ZHANG Kan1*

(1. Shanghai Municipal Health Bureau,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hree stage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 Shanghai since 1990s,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experience of GP training in Shanghai,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gives the policy suggestions. To establish a team of GP who are willing to “going down, staying down, and making good use of ”, it is not only to lie on the training system itself, but even more important to build the policy environment which is attractive to GP and contribute to their development.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progress; challenges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是落實“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 也是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覆蓋城鄉居民的重要措施。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六位一體”功能的有效開展依賴于一支高素質的全科醫師隊伍。上海市通過積極探索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不斷推出各項新舉措,加大投入,增加培訓數量,提高培訓質量,全力推進全科醫師培訓工作。

1 上海市全科醫師培訓工作回顧

1.1 全科醫師崗位培訓

自1994年起,針對當時基層醫師全科服務意識淡薄、業務理論培訓機會少的特點,上海市衛生局依托上海職工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根據上海衛生服務的需要開展了全科醫師概念培訓班,主要內容是40學時的全科醫學基本概念,至1996年共培訓500余人。

1997年開始對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臨床醫師進行600學時的以理論為主的全科醫師崗位培訓,使他們能初步適應上海開展全科化綜合醫療服務的需求。培訓主要包括全科醫學概論、臨床診斷學基礎、社會醫學、醫學心理學、老年醫學和康復醫學等科目。

2001年依托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成立了上海市全科醫學教育培訓中心,承擔本市全科醫師培訓的組織管理任務。通過10多年的培訓,本市的社區醫師已基本接受并完成了培訓,成為全國率先達到衛生部規定的“至2005年前完成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工作”目標的省市。全科醫師崗位培訓為本市社區實施全科化醫療服務奠定了基礎,到2005年底,全市街道地段醫院全部轉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3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了綜合性全科醫療服務的試點。

為進一步提高社區醫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在完成以理論為主的全科崗位培訓的基礎上,市衛生局于2004年制定了《上海市社區全科醫師培養三年行動計劃(2004-2007)》,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全科醫師的實踐技能培訓,培訓時間為半年。

2007年在完成技能培訓任務的基礎上,按照原定計劃進度啟動了新三年培訓計劃。市衛生局根據參加培訓醫生的職稱和崗位的不同,組織專家分別制定了七個組別的培訓大綱和培訓計劃,實現了個性化和分層次培訓。全科醫師實踐技能培訓工作由區縣衛生行政部門具體組織實施,37所區域綜合性醫院和43所示范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了培訓任務。

1.2 全科醫師轉崗培訓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衛生部、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的通知》(發改社會〔2010〕561號)中通過轉崗培訓途徑培養全科醫生的指示精神,市衛生局結合本市已基本完成全科崗位培訓、并在全國率先啟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的實際,與區縣衛生局簽訂了責任狀。由區、縣衛生局全面負責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領導和管理工作,同時落實轉崗培訓臨床實訓基地,并由實施單位承擔轉崗培訓的臨床帶教任務,以“導師制”或“一對一”的帶教形式,嚴格按照培訓計劃對學員進行培訓。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擇臨床醫學本科的執業醫師,到區縣中心醫院接受為期兩年的全科醫學規范化培訓。在各區縣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共有95名醫師參加了轉崗培訓,超額完成衛生部下達的90名全科醫生任務,并按計劃在區域醫療中心接受規范培訓。

篇4

關鍵詞:益健力口服液;配方組成;制備方法;保健養生

蔬菜是人體所需維生素和無機鹽的重要來源之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這不僅是由于蔬菜有調節飲食的作用,更重要的還是其對人體有防病治病,防衰抗衰的功能。作者選用芹菜、胡蘿卜、西瓜、大蒜、生姜組合,“用于防衰抗衰的益健力口服液及其制備方法”是健康食品的良方,優良的科學配制方法能有效提高口服液維生素、纖維素及礦物質的營養程度,更適合人體的有效利用,是有良好的養生保健,防衰抗衰的功能。

1 配方組成及成分

1.1 配方組成 芹菜100-1000份,胡蘿卜80-800份,西瓜30-300份,生姜10-100份,大蒜2-20份。

1.2 配方組成成分

1.2.1 芹菜 (celery)配方組成成份 芹菜有香芹和水芹之分。香芹生于旱地香氣較濃,故又稱旱芹,藥芹之稱;水芹生于沼澤地,香氣較淡,故用量宜加重。芹菜味苦、甘、 涼。具有清熱熄風、健神醒腦、健脾養胃、益氣益血、利尿調經的功效。芹菜的營養價值較高,我國在漢代之前就普遍食用。《神農本草經》一書中有芹菜能止血養精、保血脈、益氣之說,可作為高血壓、血管硬化、神經衰弱及消化不良等病癥的輔助治療食品,也可用來治療婦女月經不調和赤白帶。

1.2.2 胡蘿卜(carrot) 胡蘿卜又稱金筍、丁香蘿卜、紅蘿卜、黃蘿卜。全國各地生產,其熟食作菜,生吃可代水果,同時,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胡蘿卜性味甘、性干微溫,具有補五臟、益腸胃、利胸膈的功效。《本草綱目》說它“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安五臟、令人健食、有益無損”。現代醫學表明:胡蘿卜含有胡蘿卜素、揮發油、傘形花內脂,具有增強人體免疫能力,可作為高血城壓、高脂血癥、夜盲癥、角膜干燥癥、糖尿病、尿中毒等病癥的輔助治療食物。

1.2.3 西瓜(watermelon) 西瓜又稱寒瓜,號稱夏季瓜果之王。相傳在五代時期就由非洲傳入我國,故名西瓜。全國各地生產。西瓜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熱解署、止渴除煩、利尿消腫、解酒利咽之功。夏日中署,出現發熱、心煩、口渴及尿少癥等等,或其他急性熱病,出現以下癥狀,都宜把西瓜作為輔助治療食品。治療淋癥,急性咽喉炎及急性扁桃體炎,并對口舌生瘡有一定療效。用西瓜皮擦臉,還能使皮膚細嫩,防止衰老。老年人夏日常吃西瓜,防病治病,防衰抗衰。

1.2.4 大蒜(Garlie) 大蒜古代稱之為胡、胡蒜、因此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帶回而得名。在我國各地均有生產,大蒜既是一種常用的蔬菜調味品,又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大蒜味幸、性溫,具有健脾開胃、下氣祛風、解毒驅蟲、散瘀止血、利尿降壓,祛痰止瀉等功效。相傳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就使用大蒜給人治病;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也有“其氣熏烈、能逼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辟邪惡、消病腫、化癥積肉食,此真功也”的記載。

1.2.5 生姜(Ginger) 生姜是常用的調味食品之一,有老嫩之分,藥用價值以老者為佳。全國各地均有生產。生姜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解毒驅邪之功效。《別錄》一書中明確指出生姜長于“開胃”“止嘔”,又“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自古以來,“冬吃蘿卜、夏吃姜”,民間就有用生姜防病治病的習慣。

2.益健力口服液防衰抗衰的結構組成

2.1 芹菜 芹菜主要成份為芹菜素,分子結構式如圖1,其性味,主要成分,作用和意義。

3 益健力口服液的制備與方法

芹菜 一種用于養生保健、防衰抗衰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口服液的原料為芹菜100-1000份,胡蘿卜80-800份,大蒜2-20份,西瓜40-400份,生姜10-100份;該口服液按下列步驟制備。

3.1 制備芹菜備用液 取芹菜根、葉莖,切成片,洗凈,涼干,拱干后碎粉備用。用前用螺篩(6號)過篩,取芹菜粉,用75%乙醇作溶劑,浸漬40h后滲漉,收集滲漉液,滲漉液經脫液,回收溶劑,濃縮至稠膏,干燥即得芹菜提取物,取芹菜提取物,加氯化鈉8.5g,蒸餾水500ml,煮沸溶解,放冷備用。

3.2 制備胡蘿卜備用液 取胡蘿卜根、莖葉,洗凈,晾干,拱干后碎粉備用。用前用6號螺篩過篩,取胡蘿卜粉水煮三次,合并煎液,濾過,加乙醇使含量醇達70%,冷藏,靜置48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再加乙醇使含醇量達80%,冷藏,靜置48小時,濾過,加蒸餾水500ml,冷藏,靜置16-24小時,濾過,冷藏備用。

3.3 制作西瓜備用液 取鮮西瓜,洗凈搗爛,取汁過濾三次后冷藏備用。用前,取西瓜液,用70%的乙醇作溶劑,浸漬40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滲漉液經脫色,脫脂,將脫脂液過樹脂柱吸附并洗脫,收集洗脫液,回收溶劑,濃縮至稠膏,干燥即得西瓜提取物,加氯化鈉4g,蒸餾水500ml,煮沸,溶解,放冷備用。

3.4 制備大蒜備用液 取大蒜,去皮,洗凈,切片,晾干,曬干或拱干后碎粉備用。用前用6號螺篩過篩,取大蒜粉,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40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滲漉液經脫色,脫脂,將脫脂液過樹脂柱吸附并洗脫,收集洗脫液,回收溶劑,濃縮至稠膏,干燥即待得大蒜提取物,取大蒜提取物,加氯化鈉2g,蒸餾水500ml,煮沸溶解,放冷備用。

3.5 制備生姜備用液 取生姜,洗凈切片,晾干,曬干,拱干后碎粉備用。用前,用6號螺篩過篩,取生姜粉,用20%乙醇作溶劑,浸漬40小時后滲漉,收集滲漉液,滲漉液經脫色,脫脂,將脫脂液過樹脂柱吸附并洗脫,收集洗脫液,回收溶劑,濃縮至稠膏,干燥即得生姜提取物,加氯化物3g,蒸餾水500ml,煮沸溶解,放冷備用。

3.6 制備口服液 合并步驟(1)芹菜備用液和步驟,(2)胡蘿卜備用液,(3)大蒜備用液,(4)生姜備用液,(5)西瓜備用液,加蒸餾水至1000ml,加適量活性炭,攪勻,靜置30分鐘,濾過,用0.5mol/L鹽酸溶液調PH值至5.5-7.0,灌封,滅菌,即得。

4 討論

中醫學認為[1,2],飲食的宜忌主要包括機體對飲食的宜忌及服藥期間的藥與食的宜忌。“宜”是對治療有幫助或有助于健康,或與藥性不悖的飲食,“忌”即是對治療疾病不利或不利于健康的飲食,俗稱“忌口”。飲食的宜忌是必須注意的問題,歷代食物本草記載了許多宜忌條目。如何制備有益健力康的食品組合,是本文研制的重點。其配方蔬菜中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物質[3,4],對每個人的養生保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芹菜具有清熱熄風、健神醒腦,健脾養胃、益氣養血、利尿調經的功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A原汁的胡蘿卜素,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1、B2、維生素P等多種維生素。西瓜具有清熱解署、止渴除煩、利尿消腫、解酒利咽之功效。“益健力口服液”的組合中含有豐富的鈣、鉀、鈉、鎂、鐵、銅等多種礦物質,[6,7]對各年齡段均有增強人體免疫能力養生保健,防衰抗衰的功能。大蒜具有健脾開胃,下氣祛風、解毒驅蟲、散淤止血、利尿隆壓,祛痰止瀉等功效。生姜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咳、解毒驅邪之功效。

由于飲食療法有點甚多,醫生和患者都樂于使用,以至數千年來一直在明間世代相傳,且久盛不衰。今天我們研制“益健力口服液”是健康食品的良方,優良的科學配置方法能有效提高口服液維生素、纖維素及礦物質的營養程度,更適合人體的有效利用,是有良好的養生保健,防衰抗衰的功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編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78,24.37.

[2]王兵、駱書信、員文鎖等主編,老年醫學保健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5.6.7.

[3]彭太平、劉湘慈、毛友昌等主編,老年骨科用藥指南,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4,125.

[4]曹建中、秦定揚、劉旭能等主編,臨床骨內科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339.340.

[5]夏云階、張 玉、劉汴生等主編,衰老與抗衰老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258.260.261.

篇5

氣功入靜程度的判別楊斯環鄭君(55)

思維波的又一種實驗檢測劉新中王桂娣(59)

慢跑健身功對人體作用初探王國凡(60)

人體的系統結構和功能態:為人體科學提出二十周年而作孫凱飛(62)

試論《黃帝內經》大系統科學哲學方法形成的歷史背景繆正清(70)

醫用歷四柱干支顯現的基本規律勒九成楊Min卉(79)

中醫脈象與人天觀蕭正平(83)

氣功分析賈東明(85)

氣功修煉與人類基因表達朱駿生(89)

無因病的病因:第四病因印愛(93)

“哲學”從未封閉真理認識的道路高清海(9)

“思維場”的哲學意義任恢忠(13)

氣功戒毒的實驗研究莫志賢區志金(18)

氣功師煉功入靜對腦電頻譜分析和相干函數值的影響楊斯環楊秦飛(22)

分形,混沌與人體淺談蔣麗君李志宏(25)

天體與人體功能態:———論扭曲棱柱環拓撲理論在氣功研究中的應用關威(30)

腦象圖的陰陽識別中國人體科學 宋為群(35)

我國人天觀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葉峻(39)

意識調控花生起死回生之研究李嗣涔孫儲琳(52)

氣功“外氣”對過氧化氫分解的影響張祖啟區文偉(55)

氣功“外氣”對人體肝癌細胞(BEL—7402)及肺腺癌細胞(SPC—A1)標記酶AKP,ALDADH陳元鳳(59)

氣功“外氣”作用下癌細胞(BEL—7402,SPC—A1)ATP含量的變化陳元鳳(64)

思維生理功能態的標定方法劉新中王桂娣(65)

對一個哲學基本概念的再認識錢祖凡(70)

善終是老年學,老年醫學的一大課題,亟待研究楊臺春(73)

“減法工程”療法彭印高(76)

辟谷實踐及淺見陸宇彤(83)

人宇特能科技講座(二)張維祥(94)

人體特殊感應機能的普遍性與可誘發性(上):紀念人體特異功能實驗研…陳守良賀慕嚴(105)

多導腦電地形圖與思維生理功能態劉新中王桂娣(109)

再探特異功能與災害預報陶章元(113)

氣功外氣對人體癌細胞(BEF—7402和SPC—A1)標記生化因子作用的分子生物學陳元鳳(116)

氣功發音呼吸法的臨床應用初步觀察陳元鳳畢小利(119)

氣功外氣對XLI—Bluc菌基因轉化的影響王正昌曹凱鳴(122)

心物合一與宏觀量子現象李嗣涔(124)

當代氣功之我見朱潤龍朱怡怡(132)

“氣”與精神意識相關黎澤泉(135)

淺談《人體科學概論》課程大綱及結構李麗珍(139)

老子善學善功與中國古代人體科學干昌新(140)

人體特殊感應機能的普遍性與可誘發性(下)——紀念人體特異功能實驗?…陳守良賀慕嚴(147)

意識微雕李嗣涔孫儲琳(153)

氣功外氣對大白鼠中央灰質灌流液中亮腦啡肽含量變化與痛閾的關系王正昌胡國棟(156)

氣功“外氣”對人體肝癌細胞(BEL—7402)標記蛋白AFP的調節作用陳元鳳(159)

關于人體特異功能真實性的聯合測試報告(160)

PK現象不須附加人證的特殊物證的思想及具體設計梁方豪(166)

略談人體科學的研究方海濤(176)

意念練功并非不科學李冊(178)

中醫氣血與人體氣液共生系統甘澤寧(179)

Qi理論在中醫學中的應用與量子醫學假說陳介忠錢淑娟(182)

“氣”與物質的反映性黎澤泉(187)

辨認遺留信息實驗和特異功能存在性檢驗劉易成于瑞華(99)

手指識字(第三眼)之機制與相關生理檢測李嗣涔(105)

腦中風患者手部特異信息探討王國凡徐梓芳(114)

靜氣功能守和入靜的腦電圖定量分析于歸宏王玉英(116)

中國人體科學 人腦巨系統的新功能(上)梅磊(119)

“方孔”—特異致變的觀察及操作通道朱念麟羅新(132)

生物全息診療法作用機理分析初深李彤軍凌培亮(134)

中醫整體觀及消渴病上消病理功能態抽象模型研究(Ⅰ):以五臟…楊儉華胡月仙(137)

深層意識定向調控植物生長的實驗與思考沈今川孫儲琳(51)

人體科學在開發青少年智力研究中的應用杜文俠(61)

對氣功接骨的初步認識夏咸全翁文泉(66)

入靜的心理機制卡靈頓(84)

人體磁場探秘沈今川閆桂林(3)

特異視覺和意念書寫的生理測試町好雄(8)

發光法測定氣功外氣及其對細胞活力的影響彭國源徐偉東(12)

外氣對果蠅的遺傳效應測定朱定良王正昌(15)

唇全息陳克(17)

螞蟻治療虛損性疾病的前景吳志成吳斌(21)

生命信息調節——當代醫學發展的新方向周毅之(25)

中國創世之舉——經絡理論(摘要)葉寧(31)

不同氣功意念活動對心率及脈速變異的影響孫福立梅慧生(58)

普通健康人,練功人,具有屏幕效應人的思維生理功能態與腦電檢測…劉新中王桂娣(61)

中學生習練智能氣功開發智力的探索孫鶴鳴徐韶(67)

氣功開發小學生智力的實驗研究麻發銀(70)

“氣”的本質及其測定方法的研究:介紹佐佐木茂美教授“氣”的思想及…胡鳳霞劉慧宜(74)

系統感應論孟凱韜(80)

關于研究氣功,特異功能的外作用問題陳信(3)

孫儲琳心靈(深層意識)聚能現象的驗證與思考沈今川孫儲琳(10)

氣功師發放外氣時體內氣血運行狀態變化沈妙和吳善令(16)

自控功對人體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徐斯凡鄒挺(18)HttP://

關于證與人體功能態關系的方法論研究:證是人體各具特征的疾病功能態黃榮國(21)

人體功能態的實質及轉化機制的研究王梅生(27)

關于用綜合集成法研究人體巨系統功能態的討論楊儉華(56)

錢學森發展中醫思想述評楊俊鵬卓同年(62)

試論人體科學的崛起,影響和意義中國人體科學 吳炳海(65)

氣功發展不尋常的新理程何慶年(70)

不可控型特異功能向可控型特異功能的轉變翟廷香宋孔智(73)

特異輻射“空間場累積效應”的再次重復測試羅新楊智(77)

超導生物磁強計對不同穴位磁信號頻功譜的動態研究吳本Jie王修璧(81)

氣功對大腸桿菌C311(E.coliC311)作用的初步觀察裴鴻生羅錫基(83)

再論民間宗教氣功楊福程(85)

發展中的臺灣超心理學研究郝斌(93)

唯物主義與特異心靈現象阿姆斯特高新民(94)

對人體特異功能研究的認識朱潤龍(100)

在美國兒童中誘發人體特殊感應機能的初步觀察和分析汪中韓清源(108)

圣彼得堡兒童“耳朵認字”的調查隗壽彰娜.,BC(110)

特異功能感學測試種種劉桂林駱承烈(112)

特異功能診治疾病的臨床應用及機理探討劉志躍秦林金(114)

氣功外氣對癌瘤生長,轉移及宿主存活時間的影響錢書森孫薇(117)

意識和信息吳邦惠(119)

意識活動對物質的作用并非直接作用:《論意識活動對物質的直接作用》質疑羅新(123)

水浴全身加溫法治療愛滋病的設想和初步動物實驗結果潘宇瀟王一江(125)

氣功原理初探王梅生(127)

氣功與中樞神經系統龔志明(130)

測量PSI的技術(上)熊哲宏(135)

前蘇聯科學家有關人體心臟電場的研究周祖華(142)

調制紅外全波信息治療儀(ITA):“人體功能態”學說應用初探周旋楊波(153)

龔氏純天然高科技保健飲品(GDM)對運動員Hb和運動后尿蛋白的影響陳文鶴李開剛(162)

特異取藥:一種神奇的人體特異功能楊殿相劉志躍(163)

意念力對手掌溫度變化的影響(165)

氣功外氣對水稻種子萌發的生物學效應金愛武趙海躍(167)

氣功外氣在培養神經細胞自由基損傷中的保護作用唐一鵬孫承琳(171)

中國人體科學 特異感知功能兒童自述許淑菊王芝云(176)

人體自然及其機理研究進展肖桂林曾敬友(177)

《管子.內業》—中國古代最早的氣功學經典樂愛國(180)

病氣現象初探徐洪濤呂廣君(183)

篇6

【中圖分類號】R26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4-006-2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以關節軟骨損害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疾病,常常因關節腫脹、疼痛和功能障礙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發病年齡多在50~70歲之間,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這一問題日益突出[1],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生活和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生存質量是一個能夠反映內、外環境對老年人的生理功能、精神心理狀態、社會活動以及生活美滿的影響體系,是對個體或群體的軀體、心理、社會等多方面適應的主觀、客觀綜合測量評價[2]。臨床上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方法比較多,但以生存質量作為評價指標的報道僅限于手法治療、腹針等方面。四子散是廣東省名醫鄧晉豐教授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經驗方,為分析四子散熱熨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我們自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對60例膝關節骨關節炎病例進行了治療及觀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觀察資料均來自本院骨科病房,共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51~72歲,平均62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4年8個月,平均11個月。治療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齡52~71歲,平均61歲;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4年6個月,平均10個月。兩組病例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觀察病例中醫診斷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相關標準[3];西醫診斷參照1995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推薦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4];病情分級參照Kellgren-Lawrence放射學診斷標準[5]。

1.3納入標準(1)成年膝骨關節炎患者,男女不限,年齡45~75歲。(2)一側膝關節患有骨關節炎,或雙側膝關節均患有骨關節炎,選取骨關節炎癥狀較重的一側患病關節作為觀察部位。(3)符合上述膝骨關節炎診斷標準者。

1.4排除標準(1)患者骨性關節炎程度嚴重,關節間隙明顯狹窄,有手術適應征;(2)過敏體質和局部皮膚有傷口者;(3)治療不合作或臨床依從性差者。

1.5治療方法

1.5.1治療組采用四子散(組方:蘇子60g、萊菔子60g、白芥子60g、吳茱萸30g)熱熨治療,將四子散用電子瓦煲加熱30分鐘,使溫度達到60~70℃,裝入6×10cm的布袋中,來回熱熨關節痛處20分鐘,每天兩次,一周為一個療程,治療二個療程。

1.5.2對照組采用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出產的扶他林軟膏(20g/支)1.5g涂擦關節痛處,每天兩次,一周為一個療程,治療二個療程。

1.6觀察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36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估,共36個條目,分數級為0~100,得分越高說明生存質量越好 [6]。包括總體健康,評估個體對自身健康的總體看法;生理功能,評估軀體活動能力如步行、爬樓梯等;生理職能和情感職能,評估工作能力以及軀體和情感的日常情況;社會功能,評估日常社交能力;軀體疼痛,評估疼痛導致的日常限制;活力,評估日常動力和疲勞性;精神健康,評估幸福感、焦慮和抑郁情況。此問卷由患者本人在安靜環境下獨立填寫完成,因病情或文化程度等原因無法完成自評者,由護士幫助填寫。每一維度得分為原始分,需轉化成標準分(百分制),轉化公式為:標準積分=(原始積分-該條目最低分值)×100/(該條目最高分值-該條目最低分值)。所有資料均由專人統一收集。

1.7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1.0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2結果

治療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以及總體健康評分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對照組和治療組的各項評分均有所增高,治療組四子散熱熨2周后生理機能、軀體疼痛、精力、精神健康和總體健康情況與對照組治療2周后的相應項目評分相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OA是以膝關節軟骨纖維化,退行性變和新骨生成,導致骨端硬化和周圍骨贅形成的骨質反應性改變[7],患者膝關節腫脹、疼痛,因此影響其生理功能和日常活動,步行、爬樓梯、社交活動等受限,從而認為自身健康水平在下降。兩組治療前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活力及精神健康等項目評分均較低。

中醫學認為,骨關節炎屬“骨痹”范疇,多因肝腎虧虛或陽虛寒凝,瘀阻不同,筋骨失于濡養,加之過度負重,風寒濕邪乘虛侵入筋骨,導致氣血瘀阻,經絡痹阻不同而成[8]。現代中藥藥理研究表明,溫陽祛寒、活血除濕、通痹止痛的

(下轉第9頁)

(上接第6頁)

藥物具有抗炎止痛,改善微循環,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可以改善骨關節炎的癥狀[9]。《內經》云:“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宋氏認為藥物和熱能的雙重作用可以消除病損處瘀血和腫,改善組織血液循環,促進病損組織修復,從而到治療的目的[10]。

本研究表明,使用四子散熱熨2周后病人軀體疼痛感覺明顯減輕,評分較治療前和對照組明顯增高,分析其原因為:四子散熱熨是一種藥灸方法,藥物加熱后于患處來回運轉或旋轉,在熱能消耗的過程中加速局部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減輕靜脈瘀滯,降低骨內壓力,促進關節積液吸收,緩解了疼痛和腫脹。患者的膝關節活動障礙減輕,日常活動增多,故精力、生理機能評分也明顯增高。此外,四子散方中的白芥子有通行經絡、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萊菔子長于利氣、散風寒;蘇子能下氣定喘、溫中開郁;吳茱萸,取其辛而大熱之性,用其溫中下氣、除濕解郁、開腠理、逐風寒之功。四種藥物相配,達到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調和氣血,通絡止痛的作用。這也是治療組病人精神健康和總體健康得分較對照組增高的原因之所在。

扶他林乳膠劑是一種經皮膚吸收的外用非類固醇消炎鎮痛藥,非類固醇消炎鎮痛藥鎮痛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減少前列腺素合成,從而減輕炎癥反應和疼痛[11]。對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炎性表現如關節疼痛腫脹、積液及活動受限有較好療效[12]。故治療2周后對照組病人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活力及精神健康等項目評分均較治療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單純扶他林軟膏外涂對OA患者生存質量各項指標評分的影響效果不及四子散熱熨。

4結論

總之,在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時,四子散熱熨與扶他林軟膏外用均對其生存質量有較好的療效。早期采用四子散熱熨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可迅速緩解局部疼痛癥狀,有效改善膝關節功能,顯著提高精力、生理機能、精神健康及總體健康等評分,提高OA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孫永生,婁思權.骨性關節炎發病分子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5,20(8):571.

[2] 李建.老年醫學概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96.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ZY/TO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4] Hocherg MA,Johan GT,Hellon BF,et a1.Moleeular aspects of pathogenesis in osteo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95,38:1541-1546.

[5] Lawrence JS.Rheumatism in populadon[M].London:William Heinemann Me&books LTD,1997:153.

[6] 李魯,王紅妹,李毅.SF-36健康調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測試[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6,26(8):1132-1133.

[7] 陳裔英.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康復評定與治療[J].中國臨床康復,2005,9(30):201-203.

[8] 許鵬,郭雄,靳衛章,等.透明質酸鈉關節內注射配合三花膏外敷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25(7):620-622.

[9] 歐陽建江.中醫藥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實驗研究進展[J].中醫正骨,2003,15(6):48-49.

[10] Melzack R.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ajor properties and scoring methods [J].Pain,1975,1:275.

篇7

關鍵詞:老人房;色彩;設計

中圖分類號:J0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3)10-72-2

一、老人房與色彩美學的概念

(一)老人房設計

不同的文化圈對于老年人有著不同的定義。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壯年到老年的分界線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認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進入了老年,有的人認為退休是進入老年的一個標志。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定義為60周歲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則認為65歲是分界點。中國古代曾將50歲作為劃分點。

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代謝機能的降低會導致行動緩慢、身體各部位產生相對萎縮等問題。據老年醫學研究人員認為:人在28~30歲身高最大,35~40歲以后逐漸出現衰減。一般老年人在70歲的身高會比年輕時降低2.5%~3%。雖然我國目前對老年居室的設計沒有制定相關規范,但是我們可以結合其他學科,在對其居室進行設計時,考慮一些主要的細節設計要素:如選材自然化,用材健康化,家具要合理,電源插座:應根據老人的身體尺度和行為方式做適當安排。廚房機械設施要安全合理化,衛生間的設計要安裝一些按鈴和地磚要防滑。

老人房設計是針對老人后期發展結合心理學、色彩心理學、環境心理學、人體工程學等專業知識來進行合理布置設計,為他們制造一個簡潔舒適、適于觀察思考、隨性游戲的童話性空間,讓他們在這個空間里安享晚年。

(二)色彩的基本概念

在詞義上來解釋,“色”即是顏色,“彩”即是多種顏色。“色”是單一的指向某一種具體的顏色,而“彩”則能給人以五彩斑斕的感覺,它也更能體現大家在視覺與心理的感受與體驗。如何游刃有余的運用色彩并進行色彩設計是很重要的。

色彩是通過光源光、透射光、反射光而產生的,所以我們看到的色彩是人在接受光的刺激后,視網膜的興奮傳送到大腦中樞而產生的感覺。瑞士畫家伊頓說:“視覺元素包括形狀、大小、肌理、色相、純度、明度等,然而,當物體在眼前出現最先感知的應是色彩。”由此可知,色彩是和我們的感覺聯系在一起的,平時我們認識色彩的時候不是在看物體本身的顏色,而是將物體反射的光以色彩的形式感知。

二、老人房設計中色彩的運用

(一)色彩對空間的調節作用

色彩不僅是居室空間的基本內容,同時也是表現空間特征的決定性因素。在色彩設計中,我們可以利用色彩的物理特性在視覺上給人藝術上的享受。例如色彩本身的重量感、溫差感、進深感等。

色相的不同可以改變我們在空間里的冷暖感覺,如黃色讓人感覺溫馨,藍色則讓人感覺冰冷。明度和純度可以改變空間在視覺上的空間感。如淺色讓空間明亮,通透,而明度較低的紫色會使得空間尺寸在視覺上變小。不同的色彩能表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在對室內空間進行設計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色彩的這些特性改變空間的固有框架,修補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讓不同的家具和空間的大小在色彩的搭配下完美的協調起來。

(二)老人房設計中色彩搭配的原則

在色彩搭配設計之前我們首先需考慮色彩在老人房設計上的自立性、安全性、健康性、適用性原則。

1、大面積冷色調:在老人房的色彩運用中,大面積的冷色調使用是首先應該避免的。因為如青、藍、綠等冷色系雖然可以讓室內顯得更加干凈,但卻會給老人一種冷清、孤單的感覺,長時間居住在冷色系的房間中無疑會對老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

2、艷麗的對比色:在老人房中使用艷麗的對比色來活躍居住氣氛、達到較好的裝飾效果也是一種需要盡量避免的做法。因為過于艷麗的的色彩會使老人心神不寧、大量的對比色應用會讓老人感到眩暈甚至使視力快速下降。因此,即使老人偏愛艷麗的色彩,也要盡量減少大面積使用的情況。

3、燈光的色彩:在考慮老人房中的色彩應用時,不要忽略了燈光的因素。通常建議大家為老人房設置暖色的光源、盡量避免使用冷色光,這樣可以較好地突出老人房中安詳、溫暖的感覺,對老人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幫助。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為老人選購燈泡、燈管時,需要特別注意燈光的顯色性是否良好,不要使用偏色嚴重的燈光才好。

4、陳設的色彩:老人大多喜歡安靜整潔的家居氣氛,因而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建議家有老人的居室內不妨多放一些綠色植物,來保持空氣的清新、視覺上的放松。另外,家中養一些花草,對于老人來說,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對于保持精神上的輕松愉悅有著良好的作用。營建穩重氛圍更適宜,貼近自然。老年人的居室窗簾可選用提花布、織錦布等,這種窗簾厚重、素雅的質地和圖案,以及華麗的編織手法,展現出老人成熟、穩重的智者風范。此外,厚重的窗簾帶來的穩定的睡眠環境對于老人的身體大有好處。此外,老人的窗簾最好設置為雙層,分紗簾和織錦布簾,這樣分層拉啟可以調節室內亮度,同時使老人免受過烈的陽光刺激。

三、色彩在老人居住空間中的影響

(一)色彩對老人心理的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對人的心理和生理有不同的影響作用。老年人的視覺系統對色彩的要求具有特殊性,喜歡回憶往事是老年人的主要特點之一,所以色彩的選擇要適合老年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居室的色彩設計是“銀色方案”最重要手法之一。居室的色彩作用體現在空間的搭配上,不同的色彩組合,對歡喜、興奮、煩躁、憂郁、沉悶等心情變化有直接的影響。每一種顏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響人的溫度知覺、空間知覺甚至情緒。

首先,老年居室的色彩要避免單調,宜用比較溫暖的色彩烘托出親近祥和的意境。其次,老人視覺退化故整體顏色不宜太暗,室內明度應比其他年齡段的使用者高一些,但要避免使用大面積的深顏色以防止有悶重的感覺。再次,色彩設計應偏重采用古樸、平和、沉著的室內裝飾色,可用米色、淡黃色等暖色來代替蒼白無力、沒有感情的白色。最后,對于心態童真、性格開朗的老人,設計時要脫凡而不俗,內容應相應豐富和多元化,盡量改變以往“五白一灰”的狀況,可調用小面積的亮色搭配,力求淡雅、柔和而不失生氣;而對于追求時尚、熱愛生活的老人,在居室配飾上要重點精心設計,如墻壁粉刷柔和色的涂料后再貼上顏色鮮明的各種較為個性、張揚的壁紙、壁布、壁氈,地面鋪上木地板或地毯。

(二)色彩對老人身體的影響。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老人機體功能的衰退會導致一些如白內障、心腦血管老化、視覺系統老化等老年疾病,這決定了老人喜愛寧靜、整潔、安逸、柔和的居室環境,所以老年居室的色彩不宜使用過于鮮艷、刺激的顏色,以防在生理上對老年人的視覺系統造成負擔,在心理上導致緊張情緒。設計時應該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選用一些樸素而深沉,高雅而寧靜的色彩,如米白、淺灰、淺藍、淺棕、深褐等色來調節平衡,利于休息和睡眠,消除疲勞,平息調養。

四、老人房設計中色彩運用的發展趨勢

色彩設計在現代設計中逐漸的占據了主導地位,色彩豐富了人們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提高了大家的文化品味;滿足了我們的精神需求。現代老人房設計不僅要滿足造型、布置、材料方面還要在色彩上更加專注、把握好色彩的視覺效果,色彩的協調對比是否和諧統一在整個空間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合中國的國情,內外社會人口結構老齡化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隨之而來的老年人居住空間的設計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整個老人房設計過程中,除了給老人一個溫馨自然的空間,同時也要關注老人的想法,讓他參與進來,滿足他對色彩的需求。色彩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是我們對老人房色彩設計的初衷,將安全和健康適用完美結合也是未來老人房色彩設計中的最高要求。

隨著我國步入老年化社會的進程加快,人類物質、精神生活的提高,老人居所的設計逐漸成為設計界的一個重要課題,既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與健康的需要,又要給老人形成一個舒適、安逸、穩定的環境。老人有著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因而有一種追求穩定和凝重的性格特點,那么我們在進行老人房設計時,就要根據老年人的不同特點而量身定做。老年人進入暮年心理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變得喜歡懷念過去,那么在居室色彩的選擇上,就要區別于其他人群。老年人的經驗、閱歷和年齡的關系,其性情一般很沉穩,喜歡安靜、柔和、整潔的居室環境,那么在色彩的選擇上,應偏重于古樸、沉著的室內裝飾色。

五、結束語

現代社會的發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與老人房設計的發展。要使現代老人房設計與色彩相互的結合點上打造出精品, 從老年人的角度出發,以老年懷念過去和健康成長為目標,擺脫傳統的空間模式,在老年人心理與色彩發展上明晰發展思路,打造真正符合現代中國老人居住的獨立空間。

參考文獻:

[1]劉珊.設計的新價值和新境界――談現代設計中的人文色彩[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1).

[2]尹定邦.設計概論[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

[3]丁琴.論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表現及其特點[J].黃山學院學報, 2006,(04).

[4]張綺曼.室內設計經典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10).

作者簡介:

篇8

【關鍵詞】 腦卒中;排便障礙;護理

腦卒中是神經系統的常見病及多發病。其發病率為100-300/10萬,患病率為500-740/10萬,死亡率為50-100/10萬,約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數的10%,是目前人類疾病的3大死亡原因之一,存活者中50%-70%病人遺留有癱瘓、失語等嚴重殘疾[1-2]。腦卒中患者發生排便困難時,患者用力排便使血壓增高,易發生腦出血,輕者延長病程,嚴重者可危及生命,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做好排便困難護理,可及時有效的對腦卒中患者進行二級預防。

1 腦卒中患者排便困難的原因分析

1.1 環境因素

腦卒中病人在發病后長期臥床,病人需在床上解決大小便,周圍環境、姿勢的改變不適應,導致排便不暢。排便是一種反射性活動,當結腸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刺激直腸壁內的機械感受器,通過傳入神經傳到大腦皮層而引起便意,如條件許可,通過傳出神經引起一系列反射性活動,如腹肌和膈肌收縮,腹內壓升高,內、外括約肌松弛,將糞便排出體外;如條件不允許,排便反射即被抑制,如果排便反射經常受抑制,直腸對糞便壓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這是產生便秘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1.2 飲食因素

飲食不當,進食減少,食物過于精細,缺乏纖維素飲食均易引起便秘。因為攝取食物對結腸運動是最強有力的刺激,纖維素多能刺激腸蠕動。由于病人活動少,胃腸蠕動減弱,造成病人食欲降低,只進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飲水量減少,這些都可以導致排便困難。

1.3 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是功能性排便障礙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對疾病的擔心引起緊張、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反應,可影響自主神經功能,使結腸功能失調,引起便秘。10%的老年人有明顯的抑郁癥狀[3]。而抑郁和緊張情緒可影響排便反射,從而促使便秘的發生。心理障礙尤其焦慮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緊張度,從而引起排便時直腸矛盾運動,導致便秘[4]。

1.4 藥物因素

腦卒中病人在臨床治療中,常需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藥物。一些抗高血壓藥物同時含有利尿劑成分。由于長期使用都可能引起排便障礙。長期濫用瀉藥可降低直腸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抑制排便反射,如鈣離子拮抗劑使腸壁肌松弛,引起或加重排便障礙。

2 護理措施

2.1 心理指導

做好心理護理,介紹腦卒中的基本知識,病程長、恢復緩慢是本病的特點,大部分患者有焦慮抑郁、緊張恐懼心理,擔心生命安危或肢體留有后遺癱瘓。對此應給予積極的情感支持,表示理解其感受,主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的治療過程。讓患者心中有數,減輕焦慮,同時教會患者1-3種應付焦慮的手段,保持良好、穩定的心理狀態。通過禮貌、誠懇交談,有針對性的解決其消極因素。

2.2 飲食指導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合理飲食的重要性,指導做好飲食調理,多吃蔬菜、水果、粗糧等含纖維素高的食物,多飲水,適當攝取油脂類食物。同時攝入適量的液體,以2.2-2.3 L/d為宜,每日也可服用蜂蜜20 mL,以達到潤腸的目的。鼻飼者,將青菜、水果制成汁在飲食中配用,能促進消化功能,增強胃腸蠕動。

2.3 提供排便環境

提供有利于排便的環境和充足的排便時間,根據以往排便習慣,按時坐便盆,即使排不出也要堅持每天同一時間進行此項活動。病情無禁忌,可每天早晨醒后喝100-300 mL白開水,半小時后排便,培養良好的排便條件反射,對習慣性便秘的患者每次便意都要試驗排便,達到預防與治療排便障礙的目的。

2.4 腹部按摩

排便時用手自右沿結腸解剖位置向左環行按摩,可促進降結腸的內容物向下移動,并可增加腹內壓,促進排便。指端輕壓后端也可促進排便[5]。或用按摩療法①先在胃脘部做順時針方向揉摩約100次;②向下移動至臍部,用掌根繞臍部做順時針方向揉摩約100次;③順時針揉摩整個腹部100次,再做逆時針方向揉摩100次。由于腦卒中病人存在的運動功能障礙,在病人不能獨立完成時,有家屬輔助按摩。每日1次或2次。同時,按時翻身,病情許可,安排適量的活動,也能促進排便。

2.5 盡早開展康復治療

適當的運動對緩解老年慢性功能性排便障礙有一定的療效。但由于腦卒中病人早期為了防止病情變化,應在專業康復治療師指導下進行康復鍛煉,以減少意外的發生。

2.6 合理選擇與恰當應用緩瀉藥物

如石蠟油、番瀉葉,它們的致瀉時間為7~9 h,應在臨睡前一次給藥,這樣,早晨起床后解大便,比較符合正常生理規律。

2.7 使用簡易通便劑

常用開塞露、甘油栓等。其作用機制是軟化糞便,腸壁,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5]。

3 討論

腦卒中病人由于活動障礙或需要臥床休息、進食有限,特別是谷物及纖維類食物攝入相對減少,腸蠕動減弱,故多合并有排便障礙。而排便障礙病人在排便過程中情緒急躁,過度用力等因素,可導致腹壓增高,原發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通過針對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實施的詳細綜合護理措施,可使患者便秘的發生率減少,解除了患者因排便困難導致的焦慮、痛苦心理,更重要的是減少了腸梗阻、痔瘡出血及再次腦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也減少了陪護及家屬的厭煩情緒,改善了醫患、護患關系,增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大家對排便障礙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切實提高了人們的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參考文獻】

[1]徐 彤,馬洪飛.腦卒中病人的便秘康復護理[J].現代康復雜志,2000,10(4):1580.

[2]馬家驥.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95.

[3]李建生.老年醫學概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3.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五月天丁香婷婷激情综合 | 玖玖在线播放玖玖九九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120秒 | 三級亚洲人Av在线影院 | 宅男一区二区电影 |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