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5 14:41:1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減少糧食浪費的建議,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過將只吃了幾口的饅頭扔掉?是否將飯菜吃幾口就倒掉……一天中午,我們到某學校餐廳調查中發現:
就餐總人數
302人
每人就餐標準量
0.35千克
有浪費現
象的人數
149人
人數
占總人數比率
浪費1/2飯菜量
33人
11%
浪費1/3飯菜量
116人
38%
占總人數比率
49%
浪費總量
約19千克
在就餐總人數中平均11位同學就有1位要倒掉小半碗飯菜,倒掉1/3碗飯菜的同學更多。不一會兒,泔水桶就裝滿了。看著滿桶滿桶的剩菜剩飯,實在令人感到可惜。
糧食真的是這么充足嗎?目前在東南亞地區和撒蛤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糧食供應是一個大問題。人口增長快,貧窮人口多,土地退化嚴重,城市化迅速,買不起進口糧食,有許多兒童因饑餓導致營養不良或死亡。《全球環境展望》中說,在XX年一年中,有30多個國家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全球每4秒鐘大約有1人死亡!
社會糧食狀況令人心痛,這么多的人因饑餓正在死亡的邊緣徘徊,節約糧食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以實際行動開展“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在此,我們提出幾條建議: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帶回家。
8、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每人都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一粒米,那么我國十三億人口,加起來能節約多少?相反如果每人都浪費一點呢?一念之差就有可能決定一個民族、國家的富裕、充足或是貧困、缺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關于一些勤儉節約倡議書,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勤儉節約倡議書1“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比喻糧食的來之不易,每一粒糧食我們都要愛惜,可人們卻知而不做。
比如,我們中午吃飯,有的同學只吃雞腿什么的,剩下的米飯,菜,全都到水房倒掉,他們自己認為不好吃,不要了,那非洲的孩子們能有饅頭吃就高興的不得了,那要把這飯給他們,他們不得高興壞了,再說你倒掉的一粒米飯,一點菜,可都是農民伯伯很不容易,一點點種出來的呀!你隨手一倒,那農民伯伯的很多辛苦都白費了,要是換過來,別人隨手一倒,你去辛辛苦苦地種,你愿意嗎?那為什么你在倒的時候不去想想農民伯伯呢?糧食可是農民伯伯用汗水,用勤勞的雙手種出來的,人們啊,節約一些糧食吧,就按小的來說,全國每人節約一粒米就等于節約了13億粒米,如果毎人節約一些菜,那全國人一共就節約了13億那么多的菜,吃驚吧,一粒米是很少,但你要堅持每天節約一粒,那你一年就節約了365粒米,那米就能再做成一碗米飯,去捐給一些貧苦的人,這樣就可以幫助一個人維持一頓飯,如果這個人已餓到極點,已快無法堅持時,這碗飯就說不定可以延長她的生命,一碗飯的力量無限大,有時在你眼里是一碗即將被倒掉的飯,但在一個饑餓的人的眼里卻是一碗維持生命的飯。
因此,我建議:重視抓好節約糧食。一是在建設節約型社會過程中,把宣傳對糧食的節約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及其他宣傳教育手段,廣泛宣傳當前國際市場糧食緊缺的嚴峻形勢、國家糧食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勤儉節約傳統美德、節約糧食和食品先進經驗和典型事例,形成反對浪費糧食和食品強大聲勢。動員機關、部隊、企業、學校、街道、社區、鄉村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崇尚節儉、適度消費、文明生活的理念。營造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濃厚氛圍,開展節糧食堂、節糧連隊、節糧企業、節糧學校、節糧社區創建活動,把節約糧食變成全民的自覺行動。我國是實行計劃生育的國家,對人口出生實行限制,也應該對過多飼養寵物限制,以減少對糧食的消耗。節約糧食的宣傳教育要常抓不懈,深入人心。
二是從娃娃抓起,從年輕人做起。在大中小學中普遍開展節約課程或者教育。家庭對孩子的節糧教育要從一天三頓飯做起,讓自覺珍惜糧食的習慣在餐桌上形成。所有的家長和所有的學校都應負起這個歷史性的責任,切實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起節約資源、節約糧食的意識,真正使這一代人從內心深處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和素質。
一碗飯的組成著永遠是米,米的生產創造者永遠是農民,珍惜一碗飯就是珍惜一碗米;珍惜一碗米永遠是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珍惜每一粒糧食吧!
建議人
勤儉節約倡議書2在我校枳極倡導?哉埂俺鑰嘟逃?”之際,今天我們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主題班會。班會上“行為檢測”的結果讓我們感到十分沉重。作為一名學生,當我們每天大手大腳花錢的時候,是否能想到我們這是在揮霍父母的血汗?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新人,是否會感到我們稚嫩的雙肩尚需不斷地磨練?為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健康成長,都能磨練起堅實的雙肩以挑起祖國未來建設的重任,我們向全班同學發出如下倡議:
一、做好廣泛宣傳,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形成“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濃厚氛圍。
二、從自身做起,不亂用零花錢,節約每一分錢,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三、在家里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廣泛開展“多做一份家務活”的活動。
四、積極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勞動技能和吃苦耐勞的品質。
希望同學們積極行動起來,以自己出色的成績努力做一名全面發展的中學生。
勤儉節約倡議書3在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向廣大師生發出以下倡議:
1、各班積極開展以“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為主題的班會,就我國人口增加、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糧食安全壓力大等現狀進行充分地分析和討論,樹立節約意識。
2、積極倡導崇尚節儉、科學飲食、健康消費的生活理念,摒棄鋪張浪費等不良的飲食消費習慣。
3、珍惜糧食,適量定餐,不攀比,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4、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如有剩余要打包。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糧食的不良后果。
同學們,節儉是一種美德,節約糧食更是我們的責任。讓我們同心協力,拿出實際行動,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讓節約糧食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我們的校園蔚然成風,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應有的貢獻。
勤儉節約倡議書4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當前,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升高,“舌尖上的浪費”現象也日益嚴重,浪費糧食的情況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餐桌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縮影,餐桌雖小,卻傳承了人類自古以來文明有禮、節儉惜福的優良傳統。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值第xx個“世界地球日”之際,現向全校師生發出如下倡議:
1、珍惜糧食,適量訂餐,避免剩餐,減少奢侈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提醒身邊的同學和朋友,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節約糧食。
6、積極參加文明餐桌行動,營造節儉用餐的良好風氣。
我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希望同學們和家長們一起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習慣開始,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爭做節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范者,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的行動中來,讓節約引領風尚,共同為建設文明、和諧、環保的社會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
此致
敬禮
倡議人
勤儉節約倡議書5親愛的同學們: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有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的確,節約一粒米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但它卻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素質。我們浪費一粒米,仍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珍惜糧食就是在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誰知道農民的艱辛,浪費糧食就是在踐踏他們辛勤的勞動成果,在此,學校大隊部向同學們鄭重地提出倡議: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
6.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
7.不偏食,不挑食。
8.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帶回家。
9.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在現在社會,我們都可能會用到倡議書,倡議書不是對某個人或某一小集體而發的,它的受眾往往是廣大群眾,或是部門的所有人,或是一個地區的所有人,甚至是全國人民。那么一般倡議書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關于一些節約糧食倡議書,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節約糧食倡議書1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當前,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升高,“舌尖上的浪費”現象也日益嚴重,浪費糧食的情況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餐桌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縮影,餐桌雖小,卻傳承了人類自古以來文明有禮、節儉惜福的優良傳統。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值第__個“世界地球日”之際,現向全校師生發出如下倡議:
1、珍惜糧食,適量訂餐,避免剩餐,減少奢侈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提醒身邊的同學和朋友,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節約糧食。
6、積極參加文明餐桌行動,營造節儉用餐的良好風氣。
我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希望同學們和家長們一起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習慣開始,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爭做節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范者,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的行動中來,讓節約引領風尚,共同為建設文明、和諧、環保的社會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
此致
敬禮
倡議人:___
節約糧食倡議書2親愛的同學們: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有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的確,節約一粒米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但它卻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素質。我們浪費一粒米,仍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珍惜糧食就是在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誰知道農民的艱辛,浪費糧食就是在踐踏他們辛勤的勞動成果,在此,學校大隊部向同學們鄭重地提出倡議: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
6.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
7.不偏食,不挑食。
8.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余的要帶回家。
9.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同學們,節約糧食其細微之處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在,小中見大。古語有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糧食來之不易,行動起來吧!珍惜糧食,就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用實際行動做建設“節約型家園”的帶頭人,為建設文明、和諧的家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倡議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節約糧食倡議書3同學們:
想必大家都知道,勤儉節約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這種傳統美德就要在我們這一代失傳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這首家喻戶曉的古詩,究竟我們能不能夠理解這當中的意思?
也許我們并沒有發覺自己已經浪費,其實,我們生活當中處處都存在著浪費。有些同學中午是在學校托班的,他們一點都不懂得珍惜糧食,對飯菜十分挑剔,不愛吃的就不吃,最后都倒在一個大桶里,讓人看了多惋惜呀!
目前世界上有38個國家嚴重缺少糧食,其中有23個在非洲,有8個在亞洲,有5個在拉丁美洲,還有兩個國家在歐洲。由此可見,我們是多么幸福啊!我們現在吃好的穿好的,我們是否想到了正在挨餓的人們?
我為大家提以下六點建議: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不偏食,不挑食。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亂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宣傳員,向同學、老師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
6、積極監督身邊的同學和老師,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要知道,我們吃的糧食是農民伯伯們辛勤的勞動才取得的成果。節約,就從我們做起,就從現在做起,就從實際行動開始!
倡議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節約糧食倡議書4親愛的同學們:
我是諸暨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慶同小學六年級五班的學生陳柯燁,在這里,我想向沒學們提出有關于某些同學浪費糧食行為的意見。
在學校里,常常會看見剩菜桶里有許多的剩菜剩飯出現,幾乎沒有一次是空著的。我對此十分痛恨。我想,不僅僅是我,許多同學也會十分厭惡這種浪費糧食的行為。所以,我的`建議有:
一、我們應該多多在班隊課討論關于糧食的問題。
二、我們必須在盛飯時依據自己的胃口盛。如果吃不飽,沒關系,再去盛點兒,如果你吃不下了,那就算灌也要給老子灌下去!
三、我們應該要多去參加有關于節約糧食的活動,來懂得糧食的富貴程度與重要性。
四、我們可以上網去搜尋糧食種植的困難,了解一下糧食從種植到收割的過程,深刻體會農民伯伯耕種的辛苦,從而進一步知道糧食的可貴性。
五、大家如果有親人朋友在鄉下的話,倒不妨可以親自去種地試試,體會體會種地的艱難。說不定,你辛辛苦苦地干了一整天,結果晚上風一吹,整片地上連根毛都不剩了。
六、我們可以做一些宣傳小報和幾句宣傳珍惜糧食的句子放到宣傳窗里呼吁大家不要浪費糧食,或者貼在食堂里時刻提醒自己。
希望同學們可以聽取我的倡議,不讓一粒糧食浪費。
倡議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節約糧食倡議書5親愛的同學們:
在學校食堂里,你是否扔過只吃了幾口的包子?你又是否倒過只吃了幾口的飯菜?每天看到食堂里滿桶的剩飯你是否有所震撼與心痛?
當你扔掉每一個包子,倒掉一些剩飯時,也許你覺得這算不了什么,但是你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父母正為全家人的每餐飯食而辛苦奔波?你又是否想到貧困兒童餓的不成人形的照片嗎?
在我們扔掉糧食的時候,不僅扔掉了農民伯伯賦予汗水和心血的粒粒真情,更是災區人民一份樸實而熱切的渴望,是中國未來一份微小卻珍貴的資源!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往上數幾輩,咱都是農民的兒子、孫子……同學們,我們當思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為此,我電信學院團總支特向全院學生提出以下倡議:
1.打飯要適量,吃多少打多少,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
2.不偏食,不挑食;
3.積極監督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的現象;
4.就餐完后把餐具放回指定位置
同學們,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品質,節約更是一種責任,讓節約成為大學生活中的一種時尚風氣,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常態!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活動中,讓節約引領時尚,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作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糧食加工;損失浪費;措施
糧食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必需的生存要素,然而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受到多個方面挑戰,糧食從產地到餐桌的各個環節都面臨著巨大挑戰,都存在著糧食安全問題。據調查,由于部分企業加工工藝的落后,加工機械水平不足,過度追求糧食的精度和亮度,對糧食進行多次拋光和打磨,使得糧食加工環節的損耗達到75億公斤,嚴重損害了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咱1暫。糧食加工是指對糧食進行處理,從而達到市場化要求的一個過程,其目的在于能夠提高糧食的質量水平,促進糧食深加工,提升糧食的營養。糧食加工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當前糧食產業的發展,推動糧食產業結構的優化,促進糧食生產到消費的跨越,最終能夠提升糧食安全,并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由于當前糧食加工行業受到市場不規則的誘導,促使糧食加工環節的損失浪費大幅度增高,不僅不利于糧食加工效益的增加,還會造成大幅度的浪費。當前,糧食加工環節造成損失浪費的原因大體上有以下幾點:人們對糧食消費的預期和消費的習慣誤區造成糧食加工環節的損失與浪費;糧食加工企業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生產精細白的糧食。根據當前統計數據顯示,在糧食的主要品種稻谷的加工環節中,每次拋光后出米率就會降低1%咱2暫。而小麥更為嚴重,降低率為大米的2倍。由于低水平的粗加工,人工的不熟練和機械的落后,大量加工環節的綜合副產物沒有得到利用,也會造成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嚴重。為了保障糧食安全,促進加工業的發展,對全國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當前,國家關于糧食加工環節浪費的問題研究已經有了初步的進展,國家糧食局多次下達通知,要求企業適度加工,減少浪費,推動糧食生產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減少市場上流通的無營養的精米和精面,要科學地組織宣傳活動,逐步提升人們的消費理念和節約糧食的知識,降低糧食加工環節的損失。基于上述的背景,本文從國內外糧食損失浪費的現狀出發,分析導致當前我國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的原因,最終提出相關的對策和解決措施與建議,從而促進糧食加工業的發展。
1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比較分析
1.1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的定義
對于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內涵的理解,首先要從糧食損失浪費進行分析。糧食損失浪費是指在糧食從生產到消費這一整體化的過程中,由于部分原因導致糧食數量和質量損壞,造成人們無法正常食用而導致的損耗。對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原因進行深層次探究,就必須要明確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的內涵,本文對其定義為:在糧食加工過程中,由于加工工具和加工水平等原因,導致糧食數量和質量下降,最終無法供人類食用和吸收的糧食。
1.2加工環節與其他環節損失浪費比較分析
目前,我國糧食損失和浪費形勢十分嚴峻,不同環節都出現大量的損失和浪費,其中在消費、倉儲和加工環節尤為突出,帶來十分嚴重的問題。在我國,導致糧食損失和浪費的原因是多樣的,根據相關部委數據顯示,我國糧食倉儲損失嚴重,其中農戶儲藏損失率達到8%左右,而且每年損失的糧食絕對量也十分高。我國糧食儲備主要是政府進行專項儲備,農戶也擁有部分的自有儲備,由于農戶儲備設施與儲備方式較國家存在巨大差異,導致糧食儲備不到位,最終也造成損失。從消費而言,我國還屬于發展中國家,糧食消費層次有了一定提升,但與較發達國家差距依舊明顯,其中我國餐桌消費量損失達到2000億元,居民節糧消費意識薄弱,糧食大幅度浪費。在加工環節更為嚴重,根據調查數據,由于產后加工不合理,加工過度,造成的損失高達75億公斤,這比其他幾個環節損失更加嚴重,損失量更為驚人。
1.3我國與其他國家糧食加工環節損失與浪費比較
糧食能夠滿足居民的供給與消費是各國都在追求的目標,但目前世界上依舊存在著很嚴重的糧食危機。糧食危機的形成不僅與較低的生產率存在巨大關聯,還與糧食損失和浪費相關,這也導致許多國家糧食加工環節損耗十分嚴重。當然,由于國家間的差異和糧食加工業之間的差異,導致各個國家間糧食加工存在差異。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糧食加工損失和浪費主要原因是糧食加工技術落后、行業產能不足、加工處理不符合規范。大多數企業在生產大米時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生產過度加工的稻米,導致市場上充斥著無營養、過度加工的稻米。而對于發達國家而言,糧食加工業十分發達,技術先進,行業發展完備,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比較少,但這并不代表發達國家糧食加工環節不存在損耗,國外糧食加工環節損耗由于加工量大、加工范圍大,也導致糧食加工環節損失和浪費嚴重。當然對于我國而言,糧食加工與世界其他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還十分明顯,需要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1.4糧食加工及其他環節浪費的原因比較
當前,糧食損失浪費并不單一發生在生產與加工環節,其他環節也由于不同原因存在巨大的浪費。而且在各國和各地區間由于不同的加工技術和不同的加工水平,導致糧食損耗產生的原因也存在差異。在許多貧困地區,糧食自給率十分低,糧食產量受到沖擊,本國糧食主要用來消費,糧食損失和浪費的原因主要發生在生產環節,由于國家經濟水平和種植水平差,所以大量糧食由于種植水平不足最終導致糧食減產和損失。當然,對于在糧食自給率比較高的發展中國家,糧食生產和供給基本能夠滿足本國居民的消費,糧食加工業也形成一定規模,糧食損失和浪費主要發生在加工環節,這并不意味著在其他環節損失不夠嚴重,但隨著這些國家居民飲食消費需求從滿足飽腹到滿足營養層次需求的上升,對糧食質量要求更加提升,所以損失和浪費大多是由于糧食營養價值無法滿足人們需求。對于發達的日本和美國等國家,糧食加工科技發達,糧食種植和加工水平都居于世界前列,主要糧食損失浪費發生在消費環節。由于發達國家具有先進的糧食生產和加工技術,生產出豐富的糧食產品,大量產品由于沒有及時消費,由于食品擁有一定保質期,最終導致食品過剩造成浪費。
2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現狀與原因分析
2.1企業規模小,過度加工
我國糧食加工企業大多分布在糧食主產區,分布不合理,且大多采用傳統加工工藝,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糧食出現損失。而且,我國廣大的糧食加工企業大多存在于農村和鄉鎮地區,糧食加工產能小,規模弱,導致企業加工量有限,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大多企業并不是通過購買先進加工機械來改善生產加工條件,而是過度加工迎合市場畸形需求獲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有了更高的標準,以大米為例,精、細、白的大米受到消費者一致好評,導致大多數企業為了迎合消費市場的需求,從而對大米進行了10道程序的加工。加工程序包括:原糧的清理、脫殼、谷糙分離、分離出大米中的未熟粒、碾米、白米分級、色選、拋光、白米分級、打包。在進行稻谷加工的過程中,由于我國大多數稻谷加工企業小,管理粗放以及稻谷缺乏綜合利用技術,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糧食的損失。很多企業只是片面追求高精度等外觀品質來滿足消費者的追求,多次拋光,忽視產品的營養品質,最終稻米的營養大幅度流失,損失嚴重。
2.2糧食加工設施落后
我國糧食加工業發展歷史雖然悠久,但是糧食加工設施提升速度遠遠低于糧食加工的需求。我國糧食加工在加工工藝上落后,糧食加工設備水平不高,許多企業購買國際淘汰的、低科技含量的設施,導致糧食加工存在巨大浪費咱3暫。例如北方的稻谷在色選時采用PE/PP/PA復合的塑料包裝袋,這些塑料包裝袋耐熱性較差,會使大米的保質期變短。隨著技術的發展,一些新的技術和材料應用到大米保鮮中,如大功能的保鮮材料、微膠囊技術、新型紙袋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大米損失,但糧食在加工過程中的損失還是很嚴重。而日本推出了一種強密封性大米功能性保鮮包裝袋,具有較強的隔氧作用,可以長久保持大米的色、香、味,且袋內產生的二氧化碳還有防蟲和防霉的作用。
2.3糧食加工標準存有缺陷
對待糧食加工損失浪費,必須有一定的界線進行明確,什么樣的糧食是符合標準和可以食用,什么樣的糧食達不到食用標準必須舍棄。界定明確才能夠有效定義糧食加工損失和浪費,這就要求必須有嚴格的評價和加工標準。不僅對每個環節更要求對每一工序進行嚴格要求,但就目前我國制定的糧食加工標準來看是遠遠不夠的,當前我國對糧油加工標準制定達到400多項,但將這些符合標準的產品適用于國際標準二次評價,合格率遠遠低于我國標準下的合格率。由于當前我國糧食加工業行業標準混亂且不規范,部分執法部門執法不嚴,導致部分企業出現投機行為,為了獲得更多利潤,節省糧食加工成本,降低自身標準,出臺企業的“雙重標準”,應付檢查的是合格產品,市場銷售不符合標準的糧食產品,導致大量糧食產品由于達不到國際標準而被損失和浪費咱4暫。
2.4糧食在加工過程中營養素損失
當前,居民對糧食制品消費水平從低層次向高層次需求的轉變,消費者對糧食制品的要求不斷上升,對含有豐富營養的糧食制品需求也隨之得到大幅度提升。但糧食加工業受到錯誤導向,大多追求生產高、白、亮的米面糧油產品,使得消費者形成錯誤導向,大多消費者對糧食產品認識不足,通過利用色度和精度判別糧食產品的營養,使得最終形成雙向惡性循環。糧食加工企業生產過度加工的糧油產品,消費者舍棄較好的糧食加工產品購買加工過度的糧食產品,造成糧油產品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最終糧食加工企業由于過度加工,機器損耗嚴重,糧食的營養素被流失咱5暫。大米的營養主要存在于胚中,胚是米粒中的精華,大米留胚越多就越有營養,但是現在為了滿足人們對大米高標準外觀的追求,都對大米采用3~4次反復加工、磨白,導致營養素大量流失。
2.5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低
糧食加工的過程十分復雜,不僅是稻殼分離這一簡單過程,而且在糧食加工過程中,多數糧油會產生多樣的副產物,如何合理利用副產物等問題也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許多糧食加工企業出售產品主要是大米,大量生產的副產物被直接丟失或者作為初級飼料加工,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糧食企業大量損失咱6暫。而且,當前糧食資源的浪費主要來源于沒有進行高層次精深加工的副產物,對糧油副產物進行高層次的提煉和加工,可以創造許多新產品,如米糠油等,這會大大降低糧食損失和浪費。當前,我國糧食加工轉化增值比僅為1頤1,僅10%的糧食轉化為工業品,每年都會有過千萬噸的稻殼、碎米等加工副產物產生,而且大多數都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和進行開發,造成大量損失浪費。
3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解決措施與建議
3.1重視粗糧營養重要性,發展并推廣粗糧
目前我國糧食已經基本做到能自給自足,糧食的營養卻因為生活節奏的加快而慢慢被忽視,粗糧的攝入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雜糧食物的偏堿性可中和人體酸性環境,緩解疲勞,其中的植物纖維也能有效緩解和預防現代人高發的便秘,減少結腸癌的發病率。通過推廣雜糧的食用,能夠有效地促進糧食營養的吸收。推廣環節應做到線上線下同時進行,通過使用多維度的新媒體設施,將粗糧飲食的優點傳播到消費者內心深處,延伸并輻射周圍的消費者,讓他們了解粗糧的積極意義。政府和相關企業也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政策支持和媒體宣傳,推動人們形成粗糧飲食文化。
3.2改良加工環節,做到保質保營養
對于飼料工業用糧,要提高飼料用糧的轉化率,升級糧食加工企業設施設備。對于工業用糧,要嚴格監管,有序引導生產,保持合理產能規模,避免出現與人爭糧、與畜爭糧的情況。通過推動企業的科技創新,不斷淘汰落后的機械加工器具,改善加工工藝,通過高技術和高科技含量的加工技術,減少糧食加工環節的營養損失。通過加工環節技術的改良,推動糧食加工制品的分級化,滿足市場多層次和多品種的需求。
3.3制定相關的糧食加工行業標準和政府標準
糧食加工行業由于標準不統一和標準落后,導致大量糧食加工企業在加工過程中,脫離標準和偷工減料,導致大量的糧食由于加工標準不達標,最終被損失浪費。糧食加工企業應該制定自身的加工標準,來嚴格管控自身的加工環節。地方糧食局也需要同相關的糧食行業協調,制定相關的行業和地方標準,也有利于糧食加工后市場的檢驗。國家也需要制定國家糧食加工環節的管控標準,聯合相關的農業部門和檢疫部門,制定糧食加工環節的限定標準,減少由于加工不合理而導致的糧食變質和營養不達標問題。當然,標準制定也需要能夠保證企業按標準實施,也要建立監控和懲罰機制,對違反標準的企業,加大查處力度,糧食質量問題關乎消費者的安危,必須從嚴執法,減少加工環節的損失浪費。
3.4提升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率
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糧食加工環節廢物利用成本較高,許多企業不愿意進行廢物利用的原因也在于此,可以通過政府的補貼和管理來進行,補貼可通過補貼廢物利用的機器購買費用或者直接補貼進行。通過對糧食加工環節的廢物利用,采用嚴謹的工藝水平,采取無害化處理,加大對糧食加工環節的廢物利用咱7暫。糧食加工后的副產物多種多樣,由于糧食所涵蓋的范圍廣、品種多,這也造就大量的糧食副產物出現。由于糧食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低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必須加快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合作交流,通過對糧食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與開發,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企業資金對科研的經費的支撐,從而降低糧食加工副產物的損失。利用對糧食加工環節綜合副產物的精深加工,不僅能夠減少損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生產企業的產業鏈。
3.5培養優秀的糧食加工人才和糧食科研人才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題為《糧食浪費足跡》的報告稱,全球糧食浪費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超過中國和美國以外其他任何國家的排放量。
Every year about a third of all food for human consumption, around 1.3 billion tons, is wasted, along with all the energy, water and chemicals needed to produce it and dispose of it.
全球每年s有1/3的糧食被浪費,浪費量大約為13億噸。與此同時,生產和處理糧食所需的能源、水和化學制品也被浪費。
Almost 30 percent of the world’s farmland, and a volume of water equivalent to the annual discharge of the River Volga, are in effect being used in vain.
全球幾乎有30%的農田和相當于俄羅斯伏爾加河年流量的水資源被白白消耗。
In its report, the FAO estimated that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wasted food was equivalent to 3.3 billion tons of carbon dioxide per year.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報告中預測,糧食浪費產生的碳足跡,相當于每年排放33億噸二氧化碳。
If it were a country, it would be the world’s third biggest emitter afte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uggesting that more efficient food use could contribute substantially to global efforts to cut greenhouse gases to limit global warming.
如果把糧食浪費造成的碳排放看成一個國家,那么則是繼中國和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這表明更有效地使用糧食,將能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抑制氣候變暖做出巨大貢獻。
In the industrialized world, much of the waste comes from consumers buying too much and throwing away what they do not ea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is mainly the result of inefficient farming and a lack of proper storage facilities.
在工業發達國家,多數糧食浪費與消費者購買太多食物、把沒吃的食物扔掉有關;在發展中國家,農業效率低且缺乏適當的存儲設施,是造成糧食浪費的主要原因。
“Food wastage reduction would not only avoid pressure on scarce natural resources but also decrease the need to raise food production by 60 percent in order to meet the 2050 population demand,”the FAO said.
“減少浪費食物,不僅能避免因稀缺的自然資源減少產生的壓力,還能減輕需要提高糧食生產水平60%才能滿足2050年的人口需求的壓力。”聯合國糧農組織稱。
It suggested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to manage the supply chain more efficiently, as well as investing more in harvesting, cooling and packaging methods.
報告建議提高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更有效地管理供應鏈,以及更多地投資于收獲、冷卻和包裝方法。
It also said consumers in the developed world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serve smaller portions and make more use of leftovers. Businesses should give surplus food to charities, and develop alternatives to dumping organic waste in landfill.
該報道還說,在發達國家的消費者應鼓勵、服務弱勢群體,更多地利用剩余糧食。企業應該捐給慈善機構剩余食品,開發替代食品以及有機廢物倒入垃圾填埋場。
The FAO estimated the cost of the wasted food, excluding fish and seafood, at about $750 billion a year, based on producer prices.
聯合國糧農組織估算,基于生產者價格,不包括魚和海鮮,一年所浪費糧食的經濟損失約為7500億美元。
【關鍵詞】 大學生 餐飲浪費 節約意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和糧食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卻仍然處于耕地少、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力近最大值的狀態。全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水平的六分之一,人均糧食占有量長期一直處于三百公斤左右的較低水平。進入20世紀后,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口增長,我國的糧食供求更加緊張,然而浪費糧食的現象在我國仍然相當嚴重。據有關資料統計,全國每年損耗和浪費的糧食約占年總產量的百分之五,即全國每年約有240億公斤的糧食被損耗和浪費掉。在全社會的糧食消費損失中,高校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大學生浪費糧食現象非常普遍。
一、大學生餐飲浪費現狀――以武漢市為例
本科研組在武漢市隨機選取了十多所高校,以實地走訪和發放問卷的形式,對武漢市高校大學生餐飲浪費現狀展開了為期一個月的調查研究。
通過發放問卷了解到,在大學生可能的就餐場所,食堂、餐館、酒店和家中,34.25%的大學生認為食堂的浪費量最大,其次便是餐館,在食堂每頓飯浪費10%以上的人數達到了31.23%。在各個大學走訪時,也對食堂的工作人員進行了訪談,通過訪談發現,一個能容納四千人左右的食堂,每天被浪費的飯菜可以達到600kg,當然這里面不包括直接帶走的飯菜。據此,按照平均法估算,武漢市118萬大學生(2011年數據)每天浪費約177噸糧食,浪費量十分驚人。
在調查中,本科研組發現,對于如何處理吃不完的飯菜這件事,只有20%的大學生會選擇打包帶走,而73.23%的大學生都選擇了不做任何處理。96.85%的大學生都明白節約糧食的意義,但是能身體力行的人卻并不多。在某大學的食堂,通過采訪其食堂經理了解到,他們為倡導大學生節約糧食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拉橫幅、“光盤”行動等,但是效果卻并不明顯。與此同時,對于大學生本身的調查,超過半數的大學生認為“光盤”行動這些宣傳活動對于大學生的影響并不大。
在浪費量僅次于食堂的餐館,本科研組也進行了實地訪談,他們表示大學生打包的情況很少,普通大學生顧客剩飯菜量不太多,但是大學生在聚會時或飲酒時浪費會比較嚴重。在一家餐館,一桌剛剛離去的大學生顧客,有兩個菜基本沒有怎么動,全浪費掉了。
二、大學生餐飲浪費的成因
在調查中,本科研組發現只有10%的大學生認為食堂的飯菜質量很糟糕,但是大學生就餐的浪費量仍然很大。這說明食堂飯菜質量的高低并不是決定浪費量大小的最主要原因。對于其浪費原因,經調查研究后,總結如下。
1、大學生生活水平的提高
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費用也在不斷提高。交叉統計數據顯示,生活費用的增加,浪費量也在逐漸增加。數據表明,隨著生活費用增加,浪費率
在日常生活中,本科研組也留意到,家庭條件較好的大學生,節約意識較弱,在就餐時通常點菜多(本科研組稱之為超量點餐),結果導致浪費較多。在訪談到的一位生活費較多的大學生時,他就表示“節約沒有必要”。
2、后勤工作不夠完善
后勤工作不夠完善,具體表現為菜品質量不高;食堂菜品結構配置不合理;分量少、打包服務、飯菜加熱服務不到位;食堂就餐環境較差。
食堂作為大型公共就餐場所,每天就餐人次眾多,飯菜基本是供不應求的,這就導致某些大眾不喜歡的菜銷量也不錯,從而導致浪費。雖然部分食堂的菜品種類相對較多,但是每天都是相同的菜品,也導致大家的浪費量逐漸變多。問卷數據中49.7%的人在“浪費原因”中選擇了“打不到愛吃的菜”,在訪談中這個原因也是大家吐槽最多的,說明菜品種類配置不合理是導致浪費的重要原因。
飯菜分量不合適。具體表現為飯菜打少了不夠吃,打多吃不了。在調查中,一位女生說她通常打兩個菜,吃不完只好倒掉,但是如果打一個菜又不夠吃,因此導致了浪費。打包服務不方便。在調查中,走訪的食堂基本都提供打包服務,但是面臨打包餐具較貴等問題,打包帶走一次的平均費用為五毛錢左右,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打包的原因。飯菜加熱服務不到位。在學校,一般宿舍樓是沒有加熱設備的,即使打包回去也不能加熱,這在客觀上影響了大學生打包的積極性。
食堂就餐環境不好。武漢夏冬溫差大,夏天氣溫高,冬天氣溫很低,導致很多人在食堂就餐沒有食欲。在調查中,本科研組發現只有極少的食堂有空調暖氣設備,即使是有,在氣溫不適宜的天氣為了節約成本也未必開放。
3、大學生節約行為的弱化
在面對浪費時,90%的大學生是明白節約的意義的,但是在行動上只有20%的人是身體力行地做到節約二字。面對剩下的飯菜,73.23%的大學生選擇了不做處理,會將剩下的飯菜打包的僅僅只有21.65%。這些數據表明,大學生在節約上是有很清楚的認識的,也是明白應該節約糧食的,但是一旦從理論的層面到了實際生活中,其節約意識便會大打折扣。
當代大學生基本是九零后,生活習慣和家庭生活方式的變化使得大家對于節約這種行為大打折扣,奢靡之風也在高校之中逐漸漫延,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大學生的節約意識。同時對于糧食的重要性,其認識也不夠深刻,這些都導致了大學生節約行為的弱化。
4、餐飲行業對于節約行動的抵觸
通過對校外餐飲服務行業的走訪了解到,大多數商家對于提倡節約響應不大,積極性不高,大學生消費越高他們的效益才會越高,而且他們經常會有鼓勵消費的措施,比如達到一定消費金額送菜活動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浪費的行為。本科研組知道,校外餐飲行業是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法人,大多數為了盈利不顧社會效益,反映了餐飲服務行業的社會意識不高,這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急需解決的缺陷之一。
三、減少大學生餐飲浪費的對策
本次的調研活動讓大家極為深刻地認識到大學生浪費問題的嚴重性。采取措施減少浪費勢在必行,這需要大學生個人、學校、政府、社會四方面共同協作。結合相關數據以及訪談結果,本文就減少大學生餐飲浪費提供幾項建議。
1、個人方面
增強節約意識,重視節約行動,對于節約不能僅僅只停留在意識層面,要在行動中得以體現,從小事做起,做到點滴節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和避免浪費。比如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飲食規律,吃多少打多少等。
2、學校方面
(1)提高菜品質量。菜品質量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浪費量,因此提高菜品質量是減少浪費的有效途徑。學校食堂可以進行聘請專業廚師、改善食堂硬件設施、進行飯菜質量評比、設置監督臺接受大學生投訴等行動。
(2)避免形式主義宣傳,真正營造節約氛圍。在傳統的懸掛橫幅、粘貼標語的基礎上,采取新形勢,比如每周在食堂門口擺放大宣傳板,公布一次食堂一周就餐總人次、總浪費量、人均浪費量等。看到大學生有浪費行為的,食堂工作人員應提醒,在打飯菜時,工作人員也應給出建議份量。
(3)優化菜品結構,加大受歡迎菜品供應,淘汰不受歡迎菜品。食堂因為就餐人數多,導致一些大學生無法選到愛吃的菜,從而導致了浪費,食堂可以通過評選等活動選出最受歡迎的一些菜,加大受歡迎菜品供應量,避免大學生因為打不到愛吃的菜而浪費食物。
(4)改善就餐環境。武漢夏季氣溫高,是三大火爐城市之一,食堂應盡力改善就餐環境,安裝足夠量的風扇、空調。另外,要及時清理餐桌,保證食堂環境的潔凈,營造干凈、舒適的就餐環境。
3、政府方面
(1)實行獎懲措施值得反復考慮。現在各地政府為了厲行節約,陸續有部分政府文明辦出臺了節約獎懲措施,比如武漢市《剩飯剩菜行為的自律公約與處罰辦法(試行)》擬實施,對浪費嚴重的個人和單位進行處罰,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在調查中,“您對減少浪費的建議”一項中,只有20.55%的人支持實行獎懲措施,大多數人并不贊同對浪費多的個人、單位實行處罰。
(2)出臺有效機制,鼓勵節約。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在各高校之間進行評比,將高效浪費情況納入考核范圍,以此鼓勵高效厲行節約。此外還可以設立相關獎項獎勵對減少浪費有著突出貢獻的個人。對于浪費嚴重的單位和個人,可以采取媒體曝光等措施。
(3)鼓勵小分量飯菜的推行。小分量飯菜是指量少價低的飯菜,這可以滿足不同消費量人群的需求。調查顯示,45.45%的人是支持小分量飯菜的,說明小分量飯菜是可以實行的。
4、社會方面
(1)從小培養大學生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從家庭做起,以父母為表率,建立節約家庭。父母是大學生最好的老師,大學生在學校的行為很多是受其父母的影響,如父母以身作則,勤儉節約,那么大學生必定會有極高的節約意識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2)控制大學生的生活費用。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家長給大學生的生活費用也越來越多,但是前面本科研組分析過,生活費用越高浪費也就越大,因此呼吁家長將生活費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
四、結語
浪費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并不僅僅只是存在與大學生之中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來說,大學生浪費也是受到了社會浪費風氣的影響,但大學生作為新一代青年,作為高素質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對社會風氣有著良性的引導作用。因此大學生建立勤儉節約的習慣不僅僅有利于個人的發展,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利于社會節約意識的形成,故倡導大學生形成節約的習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讓我們共同努力、勤儉節約,為真正構建節約型社會而努力,為國家的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過對我國1990-2013年之間的糧食產量和化肥施用量的相關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建立了VAR模型,采用了Johansen協整分析方法,發現二者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協整關系,使用格蘭杰因果檢驗,證實了化肥施用量是糧食產量的格蘭杰原因。在實證結果的基礎上,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糧食產量;化肥施用量;VAR模型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07
1引言
糧食生產是多種要素投入的一種生產行為,它包括勞動力、土地、種子、化肥等生產要素,在我國耕地面積逐漸減少的狀況下,提高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而化肥的施用無疑是提高單產的重要因素,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在帶來我國糧食單產大幅度提高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中存在著化肥過量施用的問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研究化肥的施用對我國糧食產量的增產潛力還有多少,臨界的狀態在什么時間以及化肥施用量對糧食產量的動態影響是我國糧食生產中面臨的重要問題。房麗萍等采用主成分回歸分析和C-D生產函數分析了化肥施用量對我國糧食產量的影響,得到的結論是1978-2010年之間,糧食產量的化肥施用量的產出彈性有所下降,但是化肥施用量仍然是影響糧食產量的重要因素。古玉麗等采用了C-D生產函數對我國糧食產量與化肥施用量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化肥施用量是糧食產量的主要影響因素。王祖力等對1978-2006年化肥施用對糧食產量增長的作用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發現化肥的施用是所有投入要素中貢獻最大的一項。彭琳根據試驗研究資料與調查結果,對我國糧食生產和化肥施用量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化肥的施用量是20世紀中國糧食生產重大成就之一,化肥施用對糧食產量的貢獻率平均為46.43%。
本文對我國糧食產量和化肥施用量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以檢驗二者之間是否具有協整關系,從而在實證的結論的基礎上,以期為我國糧食生產提供相應的政策建議。
2我國糧食產量和化肥施用量的實證研究
2.1數據來源
本文所選用數據來源于《2014年中國統計年鑒》。所選擇的時間區間為1990-2013年,我們收集了歷年的糧食產量和化肥施用量的數據,分別用GR和FE來表示。使用Eviews7.2進行實證分析。為了消除異方差的數據取自然對數的每個變量分別與lnGR lnFE說。
2.2變量的ADF單位根檢驗
考慮到時間序列中很多數據的不平穩性,為了避免偽回歸現象,首先需要這些變量的ADF單位根檢驗,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試驗結果表明,所有數據在表1原始序列在5%的顯著性水平并不順利,但他們的一階差分平穩,1階單整序列,足球協會測試條件。
2.3建立VAR模型
2.3.1殘差的單位根檢驗
VAR模型所需的序列是平穩,所以需要測試序列的單位根檢驗測試方法主要是殘余。本文的滯后三階殘余VAR模型的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該模型的逆根位于單位圓內,因此該模型是穩定的。測試結果如圖1所示:
2.3.2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因為Johansen協整檢驗是基于VAR模型,Johansen協整檢驗是一個VAR模型對無約束向量協整模型后,在本質上仍然是VAR模型,Johansen協整檢驗是具有約束條件的,因此應該在我們建立的最佳滯后階數的VAR模型的基礎上減一,作為我們進行Johansen協整檢驗的滯后階數,即選擇滯后2階進行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0.31828表示參數估計量的樣本標準差,上式表明我國糧食產量與化肥施用量之間保持著長期的協整關系。化肥施用量每增加1個百分點,糧食產量將增加1845166個百分點。
2.4變量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由于LnGR 、LnFE存在著長期的協整關系,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所以考慮,然后明確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本文選擇了滯后期為一年,兩年,三年里每個變量的檢驗,相關的測試結果如表3所示。
格蘭杰檢驗結果表明: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滯后1階化肥施用量和糧食產量之間不存在著著相互的格蘭杰原因;在滯后2階時,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可以認為化肥施用量是糧食產量的單向格蘭杰原因;在滯后3階時,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可以認為二者之間存在著雙向的格蘭杰原因。
3結論與建議
通過我們的分析,得到的結論是,我國糧食產量和化肥施用量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協整關系,化肥施用量是糧食產量的格蘭杰原因,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促進了我國糧食產量的提高,但是從脈沖響應的情況來看,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對于我國糧食產量的增加的邊際效應是遞減的。結合本文的實證分析,提出以下建議:第一,科學施肥,減少化肥的浪費。在我國糧食生產中,存在著施肥不科學,化肥浪費嚴重的現象,主要是因為農民缺乏科學的技術培訓,應該加強農村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關于如何科學施肥的培訓,減少糧食生產中由于過量施肥導致的不利影響。第二,增加糧食生產中的有機肥的使用。第三,增加農業生產中的科技投入,發展現代農業。可以通過提高農業生產中的機械化水平,來替代勞動力的使用,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糧食產量。同時,可以通過培育優良高產的品種,提高糧食的單產。興修農田水利工程,提高灌溉率,同樣有利于糧食產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房麗萍,孟軍.化肥施用對中國糧食產量的貢獻率分析―基于主成分回歸C-D生產函數模型的實證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17):156160.
[2]古玉麗,喬歡歡.我國糧食產量與化肥使用量之間的實證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7,(10):1213.
各級部要積極宣傳節約典型事跡,弘揚節約風氣。教職員工立足本職,從我做起;廣大學生互相提醒,互相監督,人人爭做節儉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示范者,努力營造厲行節約的校園氛圍。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相關的傳統美德_勤儉節約提倡建議參考資料,歡迎你的參閱。
傳統美德_勤儉節約提倡建議一
老師們、同學們: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建設節約型學校,不僅是全社會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每個公民應有的責任。然而,在我們的學校中,水、電、糧食、紙張等浪費現象時有發生,追求、追求享受、過度消費等現象屢見不鮮。面對嚴峻的社會形勢,廣大師生應正確認識國情,增強節約資源的自覺性、主動性,大力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校園風尚。為此,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向全校師生發出如下倡議:
一、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崇尚節儉,合理消費,增強節約意識,做到身體力行,自覺杜絕浪費行為。
二、大力宣傳,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獻計獻策。各級部要積極宣傳節約典型事跡,弘揚節約風氣。教職員工立足本職,從我做起;廣大學生互相提醒,互相監督,人人爭做節儉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示范者,努力營造厲行節約的校園氛圍。
三、落實行動、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
(一)節約用電
1.杜絕長明燈、白晝燈。辦公室、實驗室、圖書館、教室、宿舍等要做到晴天時不開燈,人少時少開燈,人走燈滅;樓梯、走廊、廳堂、會議室、衛生間等公共場所由專人負責開燈、關燈。
2.在能夠使用節能燈具的地方盡可能地更換、使用節能燈具。
3.減少辦公設備電耗和待機能耗。合理開啟和使用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用電設備,下班時必須關閉電源。
4.杜絕在學生宿舍、教職工宿舍、辦公室、實驗室等處私自使用電爐子、電暖氣、電飯鍋、熱得快等大功率電器。
(二)節約用水
1.珍惜水資源,自覺養成節水習慣,洗刷不用“長流水”,提倡使用容器洗手洗臉,洗涮拖把等不過量用水。
2.自覺做到愛水、惜水、節水,嚴格做到人走水斷流,提倡廢水利用,愛護節水設施,用水后要擰緊水龍頭,發現水龍頭滴水要主動擰緊。
3.按需用量打開水。開水原則上只用于飲用;剩下的開水次日可倒入相應的容器內,以便于二次充分利用。
4.加強用水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嚴禁跑、冒、滴、漏,堅決避免長流水現象的發生。
(三)節約辦公用品
1.辦公用紙盡量雙面使用,提高利用率;提倡網絡辦公,減少宣傳用紙的數量。
2.辦公室的復印紙等耗材必須由指定專人管理,嚴格控制。
3.盡量少用一次性紙杯,提倡自帶水杯。
4.愛護辦公設備,提倡修舊利廢,對易耗物品實行以舊換新、提倡使用鋼筆書寫,減少圓珠筆或一次性簽字筆的使用量。
(四)節約糧食
1.在食堂就餐時,要杜絕剩飯剩菜,珍惜并節約每一粒糧食。
2.食堂工作人員要強化節約意識,在食品制作過程中厲行節約、杜絕浪費。(五)愛護公共財物
1.愛護學校公共財物,發現損壞的辦公設備及教學用品要及時報修。
2.不在墻壁上亂涂亂畫、不在課桌及設備上亂刻亂寫。
3.不隨意移動、拆卸床、課桌、教學設施等設備。
4.遇見損壞公共財物的行為加以勸阻,并想辦法制止。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智慧,節約是責任,節約更是境界。希望全校師生行動起來,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倡議人:
20_年_月_日
傳統美德_勤儉節約提倡建議二
親愛的同學們: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作為新時期的中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節約觀,爭做勤儉節約的模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崇尚節儉,以建設“節約型校園”為目標,增強節約意識,改掉不良陋習,做到“以勤養志、以儉養德”,做到互相提醒,杜絕鋪張浪費,做到身體力行,營造人人把節約當成“舉手之勞”的校園氛圍。為響應學校“節約型、關愛型、文化型校園”的號召,增強廣大師生勤儉意識,把“勤儉節約”美德發揚光大,為此,年級向各位師生發出如下“節約”的倡議:
1、節約用電。 人走燈熄,提倡“能用一盞不開多盞”;杜絕長明燈,提倡在光線充足時不開燈。
2、節約用水。 避免大開水龍頭,用完水后擰緊水龍頭,杜絕“長流水”, 提倡一水多用;看到水龍頭不用時流水主動關閉,發現“跑水”及時報修;在參加集會、活動后,提倡帶走喝剩下的一次性瓶裝水。
3、節約用紙。 在滿足要求的前提下,注意打印格式盡量少用紙,提倡打印紙雙面用;在進行普通復印時,復印機調到省墨狀態,提倡雙面復印;作業本、筆記本、教案本、粉筆等堅持用完;提倡無紙化辦公。
4、節約糧食。 不“大吃大喝”;杜絕浪費食物,提倡能吃多少買多少。
5、少用“一次性”用品。 盡量少用一次性紙杯、筷子等;用過的塑料袋盡可能多次使用,提倡使用購物袋;用完的“中性筆”換芯后再次使用,提倡用鋼筆;減少餐巾紙的使用,提倡用手帕和毛巾;能再生利用的物品一定回收。
6、厲行節儉資源共享。 使用教學用具注意節儉,盡可能延長其使用壽命和減少耗品使用量;教學、實驗、科研等設備,提倡資源共享;提倡使用公用設備、公共交通等。
“勤儉節約”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態度,大家只要在舉手投足間稍稍留意一下“節儉”,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就是為社會做貢獻。我們要轉變觀念,共同努力,從一點一滴做起,來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把“厲行節約”的傳統納入我們基本辦學制度,打造“節約型校園”。 同學們!老師們!讓我們都加入到“勤儉”的行列吧!
倡議人:__
20__年_月_日
傳統美德_勤儉節約提倡建議三
親愛的同學們: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小學生,我們要傳承美德,養成節約的好習慣。今天,海豚小博士向全體同學發出倡議,讓我們攜起手來,努力做到:
1、珍惜糧食。用餐時吃多少取多少,不剩飯菜,不浪費每一粒糧食。并督促家人將光盤行動堅持到底。
2、節約用水。自覺做到愛水、惜水、節水,嚴格做到人走水流斷,提倡廢水利用,愛護節水設施,隨手關緊水龍頭。
3、節省用電。離開教室要關燈,避免“長明燈”;光線充足時,不開燈;合理使用電器,用后及時關閉并切斷電源。
4、愛惜物品。珍愛文具和書本,合理使用紙張,愛護課桌椅和公物。
5、低碳環保。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廢舊物品分類回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綠色出行。
6、合理消費。不亂花零錢,不向家長提不合理要求。
同學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節約習慣,傳承勤儉美德!
倡議人:__
20__年_月_日
傳統美德_勤儉節約提倡建議四
親愛的同學們: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節約是一種美德,但更多的是責任。青年同胞們,請立即行動起來,讓勤儉節約的理念及行為注入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從細節出發,“莫以善小而不為”,點滴匯成江海,斷絕浪費源頭。讓勤儉節約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得以更好傳承,讓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在全校乃至全社會蔚然成風!
1、要節約用水,用水時,水龍頭不要開的太大,要縮短用水時間,養成隨手關水龍頭的良好習慣,確保節約每一滴水。
2、“少開一盞燈,節約一度電”,努力做到節約用電,隨手關燈,少用電器,光線充足時,不要開燈,外出時關閉室內的電腦、電燈、電視機等用電設備。
根據工作需要,正確選擇電話、移動電話、機要、快遞、掛號和普通郵件等通信方式;提倡言簡意賅,縮短通話時間,盡量使用語音聊天軟件來實現通話;物品或資料的跨區域交接,盡量選擇出差人員捎帶。
3、節約糧食,不挑食,不隨便丟棄飯菜。
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崇尚節儉,合理消費,增強節約意識,做到身體力行,自覺杜絕浪費行為。
4、生活儉樸,不攀比,不挑吃穿,穿著樸素大方。
確立“節約為榮、浪費可恥”的觀念,養成“厲行節約、勤儉自強”的作風,形成“人人愛節約、個個懂節能”的班級氛圍,努力使節約能源資源成為全班師生的自覺行動。
5、不帶零花錢,不隨便花錢,不購買零食,不吃零食。
因此,我們特倡議:各位學生家長,務必增強安全意識和監護意識,切實承擔起監護責任,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特別是預防溺水的安全教育,給孩子傳授相關知識和技能,加強孩子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孩子們的避險防災和自救能力,嚴防意外事故的發生。
倡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