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7 16:17:3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銷售模式的演變,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手術;眼內填充物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緩慢進展會造成機體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隨著玻璃體手術技術的改進,設備的更新,該手術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療效收到循證醫學的證實[1]。本文探討了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玻璃體手術不同眼內填充物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診斷為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50例研究組(接受保留灌注液治療)和50例對照組(接受填充硅油治療)。研究組平均年齡(57.3±7.2)歲,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空腹血糖(7.4±1.2)mmol/L;對照組平均年齡(55.2±6.9)歲,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空腹血糖(6.9±1.3)mmol/L;兩組人員性別,年齡,空腹血糖水平無差異。
1.2入選標準 ①年齡>60周歲。②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符合1985年全國眼底病學術會議制定的標準。③自愿參加試驗。
1.3方法 采用標準閉合式玻璃體切割術,切除玻璃體,纖維血管膜采用鉤、剪、剝、切的方法,對粘連緊密處行松解性斷膜,將膜分割成島狀。術后根據情況補充激光。研究組接受保留灌注液治療,對照組接受填充硅油治療
1.4觀察指標 對比①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后1次/年術后總視網膜在位眼數。②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后1年虹膜新生血管眼。③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后1年玻璃體再出血。
1.5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錄入SPSS 18.0分析系統,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
2 結果
2.1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后1次/年術后總視網膜在位眼數對比 研究組和對照組一次性視網膜復位率分別為92%,81%,結果比較有差異(P
2.2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后1年虹膜新生血管眼對比 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后1年虹膜新生血管眼分別為1眼和5眼,結果比較有差異(P
2.3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后1年玻璃體再出血對比 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后1年玻璃體再出血分別為15眼和14眼,結果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技術的進步,玻璃體手術已經成為治療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主要手術方法之一。有學者指出硅油填充術后有一定比例患者會需要面臨二次取油的問題。同樣也有學者認為氣體填充會加重白內障的形成[2]。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的一種形式,病變表現微動脈瘤、出血斑點、靜脈串珠狀及黃斑水腫等。還有學者指出眼內纖維血管膜與視盤相連,往往占據整個后極部,視網膜長期處于缺血、水腫,從而刺激新生血管生長,引起纖維增生,玻璃體出血,嚴重時導致視網膜脫離,完全失明[3]。
我們本次研究中分別對研究組和對照組采取不同的治療手段,結果發現研究組和對照組一次性視網膜復位率、術后1年虹膜新生血管眼、玻璃體再出血發生情況結果比較有差異??梢钥闯鎏悄虿⌒砸暰W膜病變患者的預后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與填充物的種類密切相關。也有學者指出術前存在視網膜裂孔時,可以采取硅油或膨脹性氣體填充,不存在視網膜裂孔者,在有效解除牽拉因素的基礎上,可首先選擇保留灌注液[4]。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的預后與眾多危險因素有關。目前臨床上公認的危險因素主要有白內障、視神經病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角膜帶狀變性及屈光狀態等。
手術手術后的并發癥,主要有:①玻璃體出血:與手術中剪斷剝離新生血管造成血管腔開口有關。有學者指出硅油的使用,可以使出血被限制在局部視網膜前,不易向玻璃體擴散。若采取惰性氣體作為填充物,氣體存在表面張力也可減輕視網膜新生血管的滲漏。②并發性白內障:可能與中灌注液的刺激、晶狀體囊膜損傷有關。還有學者指出若玻璃體腔內填充硅油,會影響晶狀體的正常新陳代謝,日后發生白內障、需要行白內障手術的可能很大。③網膜脫離:與術中形成新裂孔或存在裂孔未被發現及處理不當有關,這提示我們,手術中應盡量避免產生醫源性裂孔,提高手術技巧是達到手術成功的關鍵。④虹膜新生血管:有學者提出硅油作為屏障作用,可使視網膜產生的新生血管生長因子不易與虹膜接觸,使虹膜紅變的發生減少。但本次研究中我們發現研究組和對照組術后1年虹膜新生血管眼分別為1眼和5眼,結果比較有差異(P
因此,本次研究認為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玻璃體手術中采取保留灌注液作為填充物,可以避免二次手術和虹膜新生血管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徐景美,陳惠茹,,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手術時機及療效的探討[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2,27(4):266-268.
[2]高立新,張薇.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玻璃體手術治療[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23(1):55-58.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熱鹽包外敷配合推拿手法治療肩背肌筋膜炎的臨床療效和辨證施護。方法:將97例肩背肌筋膜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9例和對照組48例。觀察組采用中藥熱鹽包外敷配合推拿手法治療,2次/日,每10 d為1個療程;對照組采用單純推拿手法治療,2次/日,每10 d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比較兩組患者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藥熱鹽包外敷配合推拿手法治療肩背肌筋膜炎,治療效果顯著,適宜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肩背筋膜炎;中藥熱鹽包;辨證施護;療效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86
肩背肌筋膜炎是機體受到寒冷、潮濕及急、慢性勞損等刺激引起的一組非特異性炎癥反應[1],以頸肩和腰背肌疼痛堅硬、沉重如山、活動不靈、肩臂酸困及麻木為臨床表現。患處肌肉發僵、壓之酸痛或觸及有條索狀,久坐久睡、勞累及天氣變化后疼痛加劇。臨床中治療肩背肌筋膜炎的方法繁多,如推拿手法、針灸、走罐、隔姜灸等,療效不一。筆者在臨床中通過中藥熱鹽包外敷結合推拿手法治療肩背肌筋膜炎49例,療效顯著?,F將方法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0年10月~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肩背肌筋膜炎患者97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9例和對照組48例。觀察組男21例,女28例;年齡30~65歲,平均43.4歲;病程7 d~24個月。對照組男18例,女30例;年
作者單位:471002洛陽市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康復一科
許文: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齡27~65歲,平均41.6歲;病程1~30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按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擬定:(1)頸肩腰背肌疼痛、酸困不適、肌肉僵硬、觸之有條索狀硬結、有沉重感,天氣變化后癥狀會加重。(2)有慢性勞損、外傷后治療不當、感受風寒濕邪等病史。(3)肩背肌有壓痛,發病肌位1~2個居多。(4)實驗室檢查無明顯異常,X線檢查無陽性體征。
1.3排除標準(1)局肌皮膚破潰或有膿結。(2)皮膚過敏者。(3)孕婦。(4)腫瘤患者。
1.4治療方法
1.4.1對照組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采用單純推拿手法治療,推拿時手法適宜,不可過重。患者坐于方凳上或俯臥于治療床上,將治療巾放于患處,先采用推法在肩胛部肌肉治療5 min左右,使局肌肌肉放松。然后以較重的壓法、拿法在肩背部腰肌肉治療5 min左右,再找出疼痛點或條索狀結節,在其上做連續性滑動按壓,再用拇指彈撥3~5遍,彈撥后再用輕柔的手法按揉條索結節。同時,點按風池、大椎、肩井、天宗、環跳、委中等穴5 min,以滾法按揉拿捏肩胛背肌,再按肌纖維走向理筋。有小關節紊亂者予以糾正,最后以滾揉、環摩、輕叩等手法使局肌發熱而結束治療。2次/日,每次30 min,每10 d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1.4.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熱鹽包外敷。患者在中藥熱鹽包外敷后1 h再行推拿手法治療。采用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威靈仙、制乳沒、川椒、桃仁、紅花、白芷、防風、急性子、苦參、制川草烏、蒼耳子等藥物,同大青鹽攪拌均勻,放入棉布制作的雙層袋子密封,放微波爐使用中高火加熱2.5~3 min,溫度達60~70 ℃,用大毛巾包裹平鋪放于肩背肌等疼痛肌位,外用毛巾被遮蓋,依據患者耐受程度每3~5 min 更換不同的肌位,也可固定于患處。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加蓋衣被;藥袋溫度不宜過高,以患者耐受為度。制作中藥熱鹽包時顆粒大小均勻,采用雙層棉質袋子盛放;加熱時溫度不宜過高,操作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局部反應,及時更換不同部位,避免出現燙傷。2次/日,每次30 min,每10 d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1.5評價標準治愈:肩背肌疼痛消失,局肌肌肉松軟,活動自如,無復發。顯效:局肌疼痛癥狀明顯緩解,局肌無不適。有效:肩背肌疼痛減輕,局肌皮膚有輕度硬結,發緊,活動稍受限。無效:肩背肌疼痛無明顯改善,局肌肌肉僵硬、發緊,活動受到一定影響。
1.6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兩組患者療效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3討論
肩背肌筋膜炎又稱肩背纖維織炎或肌肉風濕癥,該病多是由于肩部肌肉、筋膜、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癥引起肩背部疼痛、僵硬、運動受限及軟弱無力等癥狀。多是由于風寒濕邪侵襲,或急性扭傷、長時間的異常伸展、不良姿勢等而引起的慢性軟組織疾?。?-3]。本病屬中醫學“痹癥”范疇,《素問·痹癥》篇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本病多因外感風寒濕邪、勞倦過度而使脈絡受阻,筋脈拘攣,氣血壅滯,不通則痛。故本病臨床上多采用祛風散寒、舒經通絡、行氣活血為主要治療目的[4]。
中藥熱鹽包是將藥物和大青鹽加熱后在人體局肌或一定穴位,固定或來回移動或回旋運轉,利用溫熱之力,將藥性通過體表毛竅透入經絡、血脈,從而達到溫經通絡、活血行氣、散熱止痛、祛瘀消腫等作用的一種治療方法。該方法屬中醫“熱熨法”,《素問·玉機真藏論》曰:“或痹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靈樞·壽天剛柔》曰:“刺寒痹者內熱……刺大人者,以藥熨之。”明確提出熱熨法可用于治療各種痹癥,如皮痹、肌痹、骨痹等疾病。
有研究證實中藥熱鹽包外敷能改善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和代謝,促進滲液吸收,從而減輕或消除關節肌肉組織的炎癥反應[5]。方中大青鹽味咸性寒,入心、腎、膀胱三經,主明目益氣,堅骨固齒,明目烏須,炒熱外用有儲備熱能量的作用;制乳香、沒藥溫筋、通脈活血、散寒鎮痛[6],制川烏、草烏、透骨草、伸筋草有補肝腎、強筋骨、舒筋鎮痛作用,同時透骨草、伸筋草可以調節肌肉彈性,促進藥物的吸收[7]。川椒可散寒通陽,桃仁、紅花能活血通經,祛淤止痛;防風、海桐皮、威靈仙祛風勝濕,通絡活絡止痛;諸藥合用熱敷,使藥物有效成分通過毛孔皮膚吸收進入體內,滲透筋骨,驅風散寒除濕,活血通經止痛,同時配合推拿手法施治,理筋活筋,使局部氣血通暢,從而達到治愈和緩解疼痛的目的。本療法簡便易行,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福林.中藥內服配合手法治療頸肩腰背部肌筋膜炎200例[J].中醫研究,2010,23(12):62-63.
[2]霍明霞,劉鐵民.刺血走罐治療肩背肌筋膜炎40例療效觀察[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8,31(4):62.
[3]楊洸.針刺溫灸并用治療肌筋膜疼痛綜合征37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1,17(7):69-70.
[4]王艷梅.走罐法加針刺夾脊穴治療腰背肌筋膜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7):841.
[5]朱其卉,黃移生.藥鹽包熱敷治療頸肩腰腿痛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9,24(19):20-21.
[6]徐宏彬,李玲.沒藥甾酮研究進展[J].醫藥導報,2009,28(5):617-620.
[7]李志強,鮑鐵周,李新生.薰洗方配合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跩].陜西中醫,2011,32(4):439-441.
網友A:我是做紅酒的,有要貨的嗎?
網友B:我是拉非,要嗎?
網友C:哥們找一個銷售的經理人,要個銷售模式!
衍通:大家好!都是紅酒朋友嗎?
網友C:你是干啥的?我是冰酒
衍通:在中國保健品的銷售模式處于各行業之首。
網友C:有可能吧!
衍通:象化妝品、藥品、家用醫療器械、家居環保清潔劑、收藏品、保險、小家用電器、
通訊產品、電子產品、紅酒等,都在效仿保健品的銷售模式。
網友E:那保健品的銷售模式又如何呢?
衍通:從九十年代初期,保健品就開始以各種手段登陸市場,從最初的免費鋪貨進藥房一直演變著各種類銷售模式走到今天。
網友A:說說吧!老大
衍通:可以說經歷風風雨雨,職業經理人、商用苦水、汗水、淚水托起了保健產業的營銷大船。九經磨難,才成正果啊!
網友E:保健品都走過那些銷售模式呢?
衍通:免費鋪貨進藥房模式、城市級別的制模式、OEM貼牌運作全國市場(呼市人據多)、加盟模式、專家講座、電視購物、電臺銷售、會議銷售、旅游銷售、電話銷售、直銷模式等。
衍通:其中直銷模式異彩分呈,03年、04年老板手里缺少資金基本都會去操作直銷模式。大約有這樣幾種模式:多線制、級差制、雙軌制、矩陣制、滾動制,及后來演變的雙軌+級差、滾動+積分。
衍通:現今,電話銷售:欺騙有錢人。會議銷售:欺騙病人。旅游銷售:強行購買。電臺銷售:專騙老頭老太。直銷模式:嚴管打擊。
網友C:直銷沒好的。
衍通:保健品的銷售模式就象一個人爬到了山頂,不敢再動了,再動?往哪走都是下坡路!
網友C:說說!對啊!
網友A:應該是什么?
網友B:暈!太妙兒了
衍通:預知以后的銷售模式!明晚接著說......
網友C:別走啊!
第二天
衍通:大家好!
網友C:來了~~大師
網友B:暈!暈死了~
網友A:啥意思?
衍通:史玉柱是怎么操作腦黃金和腦白金的呢?
衍通:一個字:賭?。。≡趺促€的呢?我們分析一下:
網友A:老師,洗耳恭聽。
衍通:手段:廣告費+地面推廣團隊
特點:最原始的銷售手段——用錢鋪路
網友B:黃金搭檔就知道用錢砸市場
衍通:結果:1、巨人大廈=賭失?。ㄇ捌谫徺I樓花的人天天找史要錢)
2、腦黃金=賭的一般(業績平平 錢賺的不多)
3、腦白金+黃金搭檔賭贏了(贏大了,賺錢了)
4、網游《征途》+《巨人》=賭的平平 (走上市道路了)
5、黃金酒+白金酒=處于未知狀態 還需要時間驗證(退出保健領域的先兆)
網友C:慘了!
衍通:反映——堅決不學史玉柱,成功的幾率太低,正常人做不到,只有史總可以做到成功。如果你是瘋子那你也許能成功0.5次!
網友B:他的方法根本不行。
網友C:就有點錢嘛!
衍通:我們怎么辦?我們是正常投資人,是正常職業經理人,我們需要找到真正適合紅酒的銷售模式為主要目的,從而降低企業運營獲利的風險。
衍通:成功的人士就不要講話了,在這里只有失敗的經驗才真正體會實際的操作模式。
網友C:聽著!大師講銷售了
衍通:技巧與手段不是解決營銷的實用工具,只有用銷售系統化的模式才可以建立帝國市場,形成自己的作業團隊及銷售系統平臺。
網友D:究竟什么樣模式可以解決我們公司目前銷售的瓶頸呢?
衍通:大家知道保健品經歷了很多種模式:加盟模式、專家講座、電視購物、電臺銷售、會議銷售、旅游銷售、電話銷售、直銷模式
衍通:取眾家之長,整合銷售模式,來建立自己的適合模式是最明智的選擇,以上的銷售模式不是哪一個人自己憑空想象出來的,是經過專業人士群體的設計及團隊實踐而產生的,我們不可藐視每一個銷售模式,但在現接段堅決不能使用其中的一種模式,因為你必然失敗。
網友A:怎么搞?
網友E:找誰來搞?。。?!要錢嗎?
網友B:給我一套模式即可?。?!謝謝
衍通:故而提出:
1、網絡推廣(解決廣告費)
2、會員參與消費有獎(解決目標人群)
3、業務推動獎勵制度(讓市場推動市場運行 解決龐大的底薪工作人員)
4、特約加盟推薦特約加盟物流(解決物流發貨問題)
5、特約加盟物流升級市級中心(解決商銷售障礙問題)
網友C:還有嗎?
網友E:可以給我的酒搞一套適合的銷售模式嗎?法國進口葡萄酒
網友B:暈!暈!暈!哪去了?
網友A:回家了吧!
衍通:紅酒+適合的銷售模式+人力資源=財富
動筆寫這個案例分析的時候,本人正好在法國考察。我發現,在法國偏重成本控制的集團采購,多會選擇DELL的直銷;追求個性的個人購買,則源自多樣的零售終端。由此我不禁感嘆:在國內紛紛擾擾的直銷和分銷之爭,在現代市場經濟重要發源地的法國,卻友好地共生共長。
人類商業的發展史,也同時是銷售模式發展和演變的歷史。DELL和其他眾多IT廠商的商業實踐,也在印證這一點。
銷售模式,本質上是廠商和消費者共同選擇的最有效率的通道模式。最原始的銷售模式,實際上是最簡單的直銷模式。隨著生產和市場規模的擴大,原始的直銷模式顯得越來越捉襟見肘,廠商單獨直接面對眾多消費個體,市場效率之低下,是顯而易見的。于是,多層級的分銷模式,又稱渠道模式開始出現。但分銷模式,在擴大銷售覆蓋的同時,客觀上增加了信息和產品流轉的環節,為整個營銷體系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同時,由于銷售環節的增加,也導致銷售費用的提高。這種不確定性和成本的上升,又帶來銷售效率的降低。分銷模式中廠商聚合的每一個合作伙伴(比如分銷商和零售商),都是對目標細分市場覆蓋的支撐點,但同時客觀上也可能是導致效率減低的阻礙點。分銷模式的演變,實際上就是在渠道覆蓋和渠道效率博弈中的動態均衡過程。
1.DELL案例的啟示
分銷模式一統江湖半個世紀之后,DELL攜創新的直銷模式橫空出世,似有所向披靡之勢。在中國市場,無論是行業的領先者,還是DELL全球市場的競爭對手,都在某種程度上嘗試直銷模式。一時間直銷似乎變成了萬能。直銷似乎成為滿足客戶需求的最佳銷售模式,直銷也成為低成本、低庫存的代名詞。
商業的基本原則是簡單的,但商業的成功之道則一定是基于不斷創新而豐富多彩的。不存在通吃所有行業和市場、簡單而唯一的成功模式。
重新解讀DELL案例,我們不得不關注直銷與分銷的關系的幾個問題。
(1)DELL直銷模式真的是最成功的銷售模式嗎?
可以從兩個角度來驗證此論斷的真偽。一是,用戴爾一貫強調的數字分析,來觀察戴爾真正有優勢的細分市場。如果在它進入的所有細分市場,DELL均占有優勢地位,則此論斷成立。
DELL在中國的優勢細分市場集中在高端商用PC、中端商用筆記本和低端服務器市場。在國際市場上,進入2003年以來,DELL與HP的全球PC王者之爭愈演愈烈??傮w來看,HP憑借其在家用PC上的渠道優勢強于DELL,而DELL在企業市場的能力要優于HP.在美國本土DELL始終穩居第一,HP緊隨其后;而HP在中東、澳洲的表現要強于DELL,2003年以來,HP一直是全球筆記本電腦市場的領頭羊。
DELL在全球x86架構服務器市場中始終處于第二的位置,僅次于HP而領先于IBM,DELL全球的服務器市場策略與中國市場策略基本一致。公司僅僅致力于低端服務器領域,主要目標客戶群體為企業用戶。
顯而易見,無論國內、國際市場,DELL均在商用產品市場競爭優勢明顯,尤其是所需產品規格成熟穩定,需求差異化可以用系列化的“標準配置”來表征的細分市場。這類細分市場對產品的需求特征是標準化、可有限定制產品規格。而對于技術門檻較高的RISC服務器等專用產品市場,以及強調個性的家用產品市場,DELL并不擅長。反倒是,一直以“創新”為己任,并公認為“分銷”模式鼻祖的HP略勝一籌。由此可見DELL直銷模式的局限性。
其次,1990~1994年DELL在美國市場上大力推行過零售店模式,以針對家用市場。盡管,DELL最終撤出這一非直銷模式,但可以看出,當時的DELL已經發現單一直銷模式在細分市場覆蓋上的不足。
由此可見,分銷模式對細分市場的總體適應性更強,更能適應最大限度消費者的購買需求,而直銷在成熟、標準化的市場,特別是二次/多次購買市場更有優勢。在中國,DELL通過SI和ISV的“有中國特色的DELL直銷模式”也證明了單一傳統DELL直銷模式的局限性。正如DELL的創始人戴爾和現任CEO克林斯所言,DELL專注的是有相當電腦應用基礎的市場。
(2)直銷是降低庫存別無選擇的手段嗎?
從Michael Dell強調的DELL運營三原則——傾聽顧客需求,堅持直銷,摒棄存貨進行簡單的邏輯推斷——就可以看出,如果直銷能夠有效降低庫存,只要前面兩個原則就可以了,第三個原則對于崇尚簡單的DELL無疑是畫蛇添足。一直堅持直銷的DELL經歷的第一個大挫折是1989年由于存貯器庫存過高,導致資產虧損。也說明,直銷和低庫存之間,并不存在充分且必要的關系。對于企業而言,庫存是企業規模擴大后,由于對消費者需求信息判斷不準,為避免由于缺貨而導致需求鏈條斷裂而給自己加上的緊箍咒——庫存少,容易供不應求失去市場;庫存多,則面臨資金占用和庫存產品價格降低的壓力和風險??梢姡瑤齑娴母驹蛟谟趶S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如果能夠準確地預測、判斷市場的需求,庫存自然可以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所以,解決庫存問題最有效的工具是能夠對市場做出準確預測的實時信息系統。DELL的實踐證明,取代庫存價值的是信息價值,而不是直銷價值!直銷只不過在特定細分市場上協助創造了信息價值。
和廠商有效連接的信息系統其實是降低庫存的最重要前提。能有效降低庫存的信息系統必須具備三個特征:1.信源準確;2.信道中無信噪;3.快速準確。由于目前IT系統提供的技術可實現性,前兩個特征變得更為重要。不同的細分市場,基于客戶需求的信息流動有不同的特點。在追求個性和技術領先的市場以及不成熟市場中,最終用戶往往難以清晰描述其產品需求,零售商(集成商、服務商)起著不可或缺的引導作用。顯然,在這些類型的市場中,對客戶需求的預測和引導顯然是熟悉當地市場的經銷商更有發言權。有經銷商介入信息系統,可以保證信源的相對準確。而在成熟市場,這一信息系統,可以和用戶直接對接。因此,不同市場類型,需要不同的信息系統與之匹配。
(3)直銷一定意味著低成本、低價格嗎?
在DELL初創期,PC尚在某種意義上屬奢侈品,主流消費群體對價格不敏感, 分銷商截取了較高比例的利潤空間,取消中間層次,客觀上導致價格的大幅度下調。但從數據分析,DELL有絕對優勢的細分市場一是高端商用臺式機,二是中端商用筆記本(注:此處臺式機和筆記本的分類以價格段劃分,不以性能劃分。詳見易觀定義),三是低端服務器。這說明DELL目前的直銷模式未必直接和低價掛鉤。直銷只是導致在成熟市場上降低產品交易成本或價格的一種可能。
同時,DELL的價格策略一貫是:up-selling,也就是說,首先,DELL會利用成熟產品市場價格彈性高的特點,基本配置產品的低價格,來快速吸引客戶注意力。其次,在伴隨引導客戶“定制”的銷售過程中,用各種手段推薦提升配置和附加配置,產品價格自然隨之提升。對于小批量采購的客戶而言,DELL產品的價格往往大大高于最初感知的廣告價格。
大部分的經濟活動,都以產品成本和交易成本為基礎。換句話說,顧客付款購物的花費,是交易成本、產品成本,以及兩者發生互動的效率的共同結果。從DELL案例中可以看出,DELL在技術創新領域專利不多,卻在流程創新專利領域獨占鰲頭。說明其目前的價格優勢主要來源于對作業流程(包括生產、銷售、服務)的精細管理。
2.對分銷模式的再思考
銷售模式的選擇,首先在于對目標細分市場的充分覆蓋,其次,在于不斷提高商品在通路中流轉的效率。
分銷模式目前在中國市場的最大誤區在于,廠商容易從“研究客戶需求,生產銷售產品給客戶”,改變為“研究分銷渠道合作伙伴的行為,把產品銷售給渠道成員”,背離了亙古不變的最樸素的商業基本原則。這種角色背離,客觀上導致分銷渠道成員除了分銷產品之外,還必須投入大量精力于對廠商的博弈。于是,廠商和渠道成員間的無價值活動不斷增加。這一誤區,不但在中國有,美國也有。只不過,我們叫壓貨,洋人叫渠道梗阻。
同時,沒有有效信息系統支撐的傳統分銷模式帶來的長鞭效應,也給廠商判斷市場的實際情況帶來了困難。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是對需求信息在銷售鏈中扭曲傳遞的一種形象描述。其含義在于:當價值鏈上的各節點企業只根據來自其相鄰的下級企業的需求信息進行供應或決策時,需求信息的不真實性就會沿著分銷鏈逆流而上,產生逐級放大的現象。由于沒有從零售終端直達廠商的信息系統,當供不應求時,分銷商為爭取更多產品,往往會夸大需求;供過于求時,為避免壓貨,又往往會夸大風險。
成功的銷售模式,首先取決于廠商對客戶需求和細分市場的把握。廠商對銷售模式的管理,及其對分銷伙伴的覆蓋、數量、能力的選擇,首先應基于對客戶需求的充分研究和細分市場的設計。大量客戶需求需要引導,需要更為個性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時,顯然分銷模式更具優勢。
其次,廠商和渠道的關系應該重新回歸于共同致力于服務客戶的本源。大凡成功的廠商,都通過導致收益遞增的網絡效應創造了非線性的或指數型的規模效益。其創新的商業活動方法,往往在于設計鼓勵第三方對其產品進行支持而大量獲利的共同利益原則,以求增加中長期利潤和本公司對消費者的價值。因此,廠商在充分專注于特定消費者群體代表的細分市場基礎上,應該關注形成銷售價值鏈的關鍵部分。以分銷方式為主的廠商,其渠道伙伴無疑是其銷售價值鏈的關鍵組成。廠商對分銷渠道成員利益機制的設計重點,應從最大限度刺激和滿足最終客戶需求出發,而不能一味壓貨。一旦廠商和分銷商的關注重點統一到最終客戶,利益共同體自然聚合為命運共同體,必然共同追求改進整個價值鏈的效率和價值,為更多客戶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而不只專注于自己的業務成長,從而在本質上降低廠商和渠道間無價值的環節和活動。
第三,為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效率降低,廠商必須建立整合分銷體系,超出分銷商反饋的、更多來自于零售終端和客戶的及時的信息收集系統。戴爾在《戴爾戰略》一書中,提到:“在引導供應商來適應我們的過程中,我發現最大的挑戰是要求他們做到和我們的步調相同。成功的關鍵在于精確的信息?!犉饋砗唵?,但無論是間接提升品質還是直接改善流動作業,要做到把正確的信息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傳達給執行人員,才能增進效率?!笨梢?,由信息驅動的協同和合作是供應鏈效率的基礎。換一個角度,把戴爾原文中“供應商”換為“分銷商”,把“供應鏈”改為“銷售鏈”,也一定是適用的。換言之,由信息對稱驅動的協同和合作同樣是分銷模式效率的基礎。
3.分銷模式在目前中國市場的機會
歷經20年發展的中國IT市場,正在形成一個從不成熟市場向成熟市場過渡的非均衡市場體系。在這個非均衡的市場體系中,可以細分出多個有足夠規模的細分市場。以企業市場為例,既有IT應用已經成為行業生產力不可獲缺支撐力量,強調穩定、創新、服務的高端市場,也有看重安全性、可管理性和低成本的中端市場;還有對IT應用如何提高企業效率并不熟悉,需要應用普及、引導和初級服務的低端市場。顯然,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不同的銷售模式各有優勢和特點。
可以看出,在成熟的企業級市場和部分二次購買的消費者市場,直銷模式更具優勢;而在非成熟市場,以及追求個性的成熟消費市場,尚需廠商和分銷商充分的引導和個性化的服務。無疑,在這類市場中,分銷模式比直銷更有優勢。不同細分市場用戶對銷售模式的選擇,關鍵在于其是否需要這種模式提供的價值。
《條例》中指出:直銷是指直銷企業招募直銷員,由直銷員在固定營業場所之外直接向最終消費者(以下簡稱消費者)推銷產品的經銷方式。從原始社會末的直接交換到貨幣的產生,商業有了較大程度的發展;由最初的小作坊式的銷售模式逐漸演變為店鋪甚至對外貿易,商品的流通則是由制作商、批發商、貨運商、零售商多重環節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營銷應運而生。
在營銷中,從商到零售商,中間價格環環相扣,加上廣告費及企業本身銷售人員的開支其效益非??捎^,但效果卻不一定理想。如果有合理的市場價位,激進的銷售模式,銷量就會更好。直銷是一門值得大眾學習的新型銷售模式。這個全新的行業是否適合某些企業、某些產品或某些人的銷售需要呢?選擇直銷業應該慎之又慎。
直銷界人士常講“選擇大于努力”,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那就得開始選擇公司、選擇產品、選擇市場、選擇合作伙伴。然而,在這當中選擇自己尤為重要。從事直銷業要經歷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培養良好的與人為善的態度,鍛煉優秀的口才和靈敏的思維、吃苦耐勞的精神與堅持到底的決心等等,在這期間如果稍有困難就怨天尤人是肯定不會達到理想目標的?!吧壳椤?、“洗腦”、沖動性的介入是不可取的,理性的、充分的考慮之后介入才能比較穩定。要知道“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直銷業更是如此。
對于那些已經涉足直銷的企業,政府已經明確:防止欺詐、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當然,企業也要明確:產品質量過硬,實實在在的宣傳,讓消費者感覺到象生活必需品一樣自然購買。擁護政府的各項政策,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合理納稅。企業選擇直銷員首先要嚴格按照《條理》中“成為直銷員的條件”的準則,然后通過培訓獲得直銷從業人員資格證,再對產品、國家政策及企業規章、模式進行深入了解后方可從業。直銷人員自身更要清楚,這是一份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自主性的工作。每一個直銷員都應該明白,這個行業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從事的,更應明白同行無同利,招募直銷員要完全靠綜合能力所為,若把消費者強拉到直銷員隊伍中有時會適得其反。
一、 銷售主體的改變
銷售模式其實是一種銷售方式,是銷售主體通過流通領域,運用銷售方式銷售商品的一種活動。其流程是:商品——流通領域——消費者;具體操作為:銷售主體——商品——銷售人員——營銷方式——流通領域 〈市場〉——消費者。
計劃經濟下的銷售主體主要是國有、集體企業和一些個體商販。國有、集體企業占所有銷售主體的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其中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其它居于次要地位。以前我們外出時通常能看到一些企業的名稱前面都冠有“國營”兩個字,連一些集體的飲食店、供銷社也冠有“國營”的名稱;在公安、司法實踐中要認定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銷售主體,很間單,沒有任何異議。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進行了 經濟體制的改革,到目前為止,確立了按照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二十幾年的改革成果,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展壯大了國有經濟,同時也使許多國有企業改變了性質,采取了多種有效實現形式,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各級政府加大了對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非公有制經濟的支持、幫助力度,初步建立和逐步規范了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體制下銷售主體主要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銷售主體演變而來,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大了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以及個體、私營企業等銷售主體,銷售主體就變得復雜。
在公安、司法實踐中 要認定市場經濟體制下銷售主體必須先查明企業性質。特別是一些個體、私營加工企業,連法人登記都沒有,根本無法查明,在訴訟階段,就有一些典型案例引起司法界、法學界的爭議和爭論。
二、 銷售人員的身份改變
計劃經濟體制下銷售人員的身份是明確的,習慣統稱“供銷員”。所謂“供銷”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采購〈供應〉原材料,推銷〈銷售〉商品的行為。企業的供銷員負責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采購;二是推銷。
所有的供銷員都是企業的正式干部職工,一些大中型企業把人事、勞動部門分開,干部由人事部門管理,職工由勞動部門管理;一些小型企業把人事、勞動部門合并為統一科室進行管理。公安、司法機關要確認其身份,到所在單位調閱一下檔案就可以。那時個體經商人員的成分不叫供銷員,有一個固定稱呼,叫個體商販。
市場經濟體制下銷售人員的身份我們把他們統稱為“銷售人員”?,F實中有稱:“業務員”、“推銷員”、“銷售員”、 “供貨員”、“委托產品銷售人”、“人”等;工作職責與計劃經濟體制下大致相同,負責銷售主體的采購、推銷工作。
市場經濟體制下銷售人員的身份是復雜的,有正式干部職工,有合同聘用制銷售人員。其中聘用的銷售人員有長期、短期的區別。國有、集體企業、公司和規范的個體、私營企業、公司管理規范,公安、司法機關要確認銷售人員的身份,到企業查一下檔案就可以。但是有一些個體、私營企業、公司內部管理混亂,沒有建立檔案管理制度,一旦企業被詐騙或被侵害時,無法維權,無法舉證??芍^:“啞巴吃黃連,有苦無處說!”如某市公安機關今年三月份偵破了劉某涉嫌特大職務侵占一案,涉及到證實犯罪嫌疑人的“銷售人員”身份時,由于是私營企業,內部檔案管理混亂,連起碼的聘用合同、銷售合同都找不到了,公安機關為了證實其身份,只好到外地客戶去調查取證,花費了一些本不該花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教訓很深刻。
三、 銷售人員的待遇及銷售方式的改變
計劃經濟體制下供銷員的待遇主要體現在:供銷員拿銷售主體的固定工資,領出差補貼,一切福利待遇與正式干部職工同等。
市場經濟體制下銷售人員的待遇主要體現在:沒有固定的工資待遇,銷售方式普遍實行“責任制”。國有、集體企業、公司和一些規范的個體、私營企業還比較好,在實行“責任制”的同時一些政治、經濟方面的待遇尚能落實,如保險、統籌等銷售主體都能解決。一些不規范的個體、私營企業銷售人員的待遇就沒有保障,尤其是一部分不講信用的個體、私營企業等銷售主體拖欠、克扣現象嚴重,糾紛頻繁。這種現象在沿海發達地區尤為嚴重。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供銷員與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銷售人員待遇和銷售方式方面最大的區別是:銷售行為與銷售業績是否掛鉤的問題,前者不掛鉤,后者掛鉤。 計劃經濟體制下供銷員的采購、推銷行為不落實“責任制”,不與業績掛鉤,干好干壞一個樣。
市場經濟體制下銷售主體對銷售方式普遍落實了各種“責任制”,而這些“責任制”名目繁雜,形式多樣。如“包干制”、“包底銷售制”、“地區產品委托銷售制”、“利潤分成銷售制”、“讓利銷售制”、“某某銷售制”等。
如某市公安偵查機關今年二月份辦理了一起挪用資金案件,涉及到犯罪嫌疑人挪用貨款的問題。在偵查階段,公安機關對其銷售方式、銷售人員身份進行了調查確認:銷售方式是“包干制”,即銷售主體以低于出廠價格提供給銷售人員商品,并送貨到客戶,承擔運費、稅收,不拿固定工資,自負盈虧年終到銷售主體結賬;身份是銷售主體正式聘用的銷售人員。由于銷售主體內部管理混亂,“包干制”有缺陷,銷售主體對銷售人員的銷售活動、資金回籠等無法監控、管理,“包干制”流于形式,給犯罪嫌疑人鉆了空子;在報捕階段,個別司法機關的經辦人員的觀念還停留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年代,對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銷售人員身份識別不清,認為證明犯罪主體證據不足,不批準逮捕。后來公安機關直接向檢察機關移送審查依法起訴,最后審判機關認定被告人有罪判了刑。由于偵查、檢察機關對該案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認定有異議,嚴重地影響了辦案的質量和速度,造成了打擊不力的現象。
從公安、司法實踐中大家體會到: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公安、司法機關要查清供銷員的待遇及銷售方式很容易,有檔案可查。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安、司法機關要查清銷售人員的待遇及銷售方式很難,原因在于:
〈1〉銷售主體復雜。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實體區別巨大,在具體辦案過程中公安、司法機關之間沒有一個統一的認定標準;公安、司法人員之間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標準,有的公安、司法人員平時不注重學習,思想僵化,計劃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銷售模式區別不清,常常因案件的一些細節爭執不下,影響了辦案的速度和打擊的力度;
〈2〉銷售方式千變萬化,沒有固定的形式。在銷售活動中銷售主體說了算,不能以一句營利和虧損來概括。
如某市公安機關2002年11月在初查一起職務侵占案件中,發現一銷售主體從營銷策略上去做文章,臨時搞部分商品底于出廠價進行虧本銷售,具體銷售活動由銷售人員進行,銷售主體沒有書面授權,也沒有文字記載,只是電話通知,又沒有原始記錄,時間一長,大家都說不清楚了,年終結賬時將虧損部分都算到銷售人員上。銷售主體以涉嫌職務侵占犯罪將銷售人員告到公安機關。雖然該案偵查機關沒有立案,但銷售人員的名譽受到了侵害,這些都是銷售方式上存在的問題;
〈3〉檔案不全,銷售主體被侵權后無法舉證。國有、集體企業、公司,規范的個體、私營企業等,內部管理規范,各種規章制度健全,檔案完整。但是一些小的企業、公司,特別是一些個體、私營企業,在聘用銷售人員、福利待遇、采用銷售方式等方面,沒有任何檔案或原始記載,甚至連本臺帳都沒有,發生案件、糾紛后,自身無法舉證,公安、司法機關調查取證、訴訟活動困難重重。
2002年10月份,某縣公安機關派員到沿海一個發達的城市去調查一起職務侵占案件,在當地公安機關的配合下找到一個個私公司的老板,意圖取一個證據,要求個私老板提供財務賬,一問才知道哪有什么財務賬,他做生意從來不建賬,收支全在自己的口袋里,本來可以通過查一下賬目,個把小時就能解決的事情,卻無法進行。由于這份證據是定案的關鍵,某縣公安機關前后三次找他,制作了三份筆錄,最后還是達不到要求,真是勞命傷財。
四 、銷售環節的變化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銷售環節是計劃性、指令性、層層進貨、批發,一件商品從出廠到消費者手中,環節、手續繁雜。在公安、司法實踐中收集證據容易。
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銷售環節是根據市場變化而定的,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銷售環節的簡單化,一般商品取消了計劃、指令性。銷售主體根據市場需求決定生產什么,生產多少,消費者可直接向銷售主體進貨,在流通流域減少了許多環節,減輕了生產、銷售成本,縮短了資金周轉周期,提高了資金運作效率。
日化線+專業線=日化專業線?
中國美容化妝品行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各種混合業態的快速衍化,“前店后院”也不例外。三種主要的模式,在衍化中都發生了問題。
1日化線店主附院
這是為了增加經營的贏利能力而最早出現的售后服務模式,在顧客躺在美容床上就可以賣貨的時代,也是一個有效的的贏利平臺。
以“后院”存在的問題,在“后院”成為成本以后,在一些地方顯得更加突出了。
― 只有“前店”的零售營業執照,沒 有“后院”的服務營業項目。
― 售后服務使用不合格的“美容師”。
― “偷工減料”縮短護理時間。
― 缺乏服務空間管理觀念、美容設備簡陋。
為了提高產品效能,提高顧客滿意度,“后院”的免費美容服務,普遍的都有了以“超聲波美容儀”為代表的美容儀器,但與專業美容院比較,仍然普遍存在儀器設備簡陋的情況。
2專業線院主附店
它將日化線的“前店”嫁接到美容院,增強了美容院的自選零售功能。由于普遍是利用從家庭裝發展起來的“前店”產品結構,所以多是專業美容院+品牌專賣環境的模式,一般零售區的面積很小,產品結構不完整,更談不上品牌結構;再因專業線的產品信息不對稱,在零售環節難以持續有效吸引顧客。特別是一些美容院普遍嚴重缺乏化妝品的陳列知識,陳列極不專業,令“前店”的零售,更多的演變成了“院內直銷”形態。
3店小院大
專賣店式小前院加大規模后院模式,現今已然消退。由于在服務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向顧客銷售以增加業績,隨著消費的成熟,顧客普遍抗拒這種銷售方式了。目前該模式自下而上的市場前提條件已不復存在,這類銷售模式也漸漸淡化或退出市場了。
打造“三位一體”的“前店后院”
美容院要突破“前店”簡單、甚至單一的品牌結構,僅僅靠引進消費者熟知的一些化妝品品牌,通過品牌結構的豐滿度為主,提高美容院的集客能力和贏利能力,再通過產品結構的豐滿度為主,提高顧客提袋率和客單價,顯然,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但通過增強“前店”化妝品的生動化陳列,適度增加品牌與產品結構的豐富度,對提高美容院的綜合贏利能力,還是有幫助的。
化妝品店業態,現階段發展欣欣向榮,但與消費者的接觸頻率相對于美容院是明顯偏低的,一家在三級市場40平米左右的化妝品店,顧客群通常是1~2月購買一次,在店內平均停留3~10分鐘。而增加售后服務功能后,大大提高了接觸時間長度和接觸頻率,可提高顧客的忠誠度。因此,這種銷售模式,目前在消費者對價格較敏感的中低端市場,仍有很好的生存空間。
所以,化妝品店的店主們,除了需要改善前面提到的那些問題外,還要改變原有的一些觀念,將曾經是化妝品店的重要“贏利平臺”的“售后服務”,演變成為略有贏利、甚至不贏利的服務平臺。并將化妝品店的“售后服務”,作為穩定顧客、增加顧客美譽度平臺,增強化妝品店的市場競爭能力的工具。
從整個美容化妝品行業的全局觀來看“前店后院”, 將“售后服務”(以免費的面部皮膚護理服務為主)作為交鏈,將專業美容院(以收費性全身的健康保養服務為主)與化妝品店(以豐富品牌結構和商品結構做零售為主)相結合,是現階段“前店后院”模式的最佳生存空間。
面對變化,我認為要改變OTC品牌企業當前的困境,必須改變以商務運營為圓心的營銷模式,變為以終端動銷為圓心的營銷模式,進行營銷重心下沉,公司資源配置下沉。具體的一攬子計劃包含:終端一體化為主的配置,渠道變革適應,普藥直供新模式,品牌品種基礎上的普藥產品線規劃,品牌品種的快速打造方法,OEM模式解決產品源等等。
那么在品牌品種基礎上怎么來規劃普藥產品線并創新模式呢?電視劇《潛伏》有句經典臺詞:“有一種勝利叫做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做占領”,在新的OTC品牌企業變革之際我覺得可以改為“有一種勝利叫做改變,有一種失敗叫做堅守”。
所有的東西“窺一斑而見全豹”,拋磚引玉,歡迎交流。
現在的品牌OTC企業要大發展,必須要有長遠的戰略規劃,產品的戰略規劃就是為品牌產品孵化的,因為“沒有品牌的普藥不好賣,沒有普藥的品牌利益難以擴大化”。 從商業競爭論的視角研究,品牌已經成為商業競爭的基本單位,產品品牌帶動企業品牌、企業品牌帶動普藥銷售,是普藥營銷的首要條件。從定位論的視角研究,產品品牌需要專業化營銷、企業品牌需要文化營銷,所以品牌OTC企業要在線上打造強勢品牌,線下推進文化營銷,促進普藥銷售獲得優異業績,才能推動品牌藥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首先要進行產品線規劃:
產品是資源,是終端作戰的“武器”,是消費者對企業認知的載體,是實現企業對消費者承諾的載體,沒有產品,就沒有一切。產品是資源,但并不是拿來什么產品都可以去賣,都有可能在終端上量的。終端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哪些產品適合你的終端?哪些產品不適合你的終端?零售終端需要哪些產品?醫療機構終端需要哪些產品?這些產品公司是否有批文?是否可以生產?不能生產是否可以委托加工?沒有的產品怎么辦?是否需要OEM?哪些產品需要進行OEM?OEM產品什么時候能夠到位?自有產品和OEM產品在你的產品中的比重是多少?如何進行平衡?哪些產品線是重點產品線?哪些產品線是次重點產品線?在產品線中,哪些產品是重點產品?哪些產品是利潤產品?哪些產品是銷量產品?哪些產品是阻擊產品?如何選擇主品?如何規劃主品,打造主品?如何對主品進行品牌規劃? 所以產品線規劃是實現產品集群化的重要舉措。產品線是指相互關聯和相似的一類、一組產品,即我國通常所說的產品大類。產品線可以依據“產品功能上的相似、消費上具有連帶性、類似的治療作用、相同的分銷渠道等方面進行規劃。
1)、從市場的維度規劃產品線
從整個醫藥行業市場數據分析,中國醫藥企業80%銷量來自縣級市場(也是我們所說的第三終端市場),所以任何一個品牌OTC企業的普藥戰略第一階段的市場策略都要占領縣級市場,做強做大縣級市場,那么產品線規劃和銷售就要適合縣級以下市場營銷的特點,從縣級以下市場患病率和就診率數據分析,縣級以下市場對醫藥的需求依次是:急慢性咽炎、流行性感冒、心血管疾病、消化疾病、風濕疾病、高血壓等,所以企業要打造消化線、風濕線、心腦血管線等需求強勢產品線。
2)、從需求的維度規劃產品線
消費者對藥品需求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見效快”,愿望迅速緩解病痛、消除痛苦,但是絕大部分中藥在治療效果上顯效慢,在產品銷售過程中會流失顧客,西藥治療效果快,但是副作用特別大、停藥就反復,消費者不能長期服用,所以規劃產品線時要“中西”結合,滿足消費者需求。
中藥產品線規劃要有三個思路,一是品牌類產品,借勢銷售,例如999引領的感冒靈、云南白藥引領的膏藥、東阿阿膠引領的阿膠、哈藥引領的高鈣片、葵花引領的胃康靈等產品,該類產品你采取跟隨策略,采取合適價格銷售,通過自己企業的品牌知名度引領銷售獲取市場份額;二是獨家產品、稀缺品類或新特藥,該類產品可以以高價銷售,獲得利潤,并逐步做大做強;三是按照大品類普藥規劃產品,以價格優勢獲得市場份額,走量產品,例如常規板藍根、維c銀翹片、消食片等產品。西藥規劃主要按照兩個思路,跟隨知名OTC品牌類產品,例如復方氨酚烷胺、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多潘立酮片、布洛芬等OTC品牌藥品類,消費者對這些通用名并不陌生;二是大普藥西藥,該類產品消費者對產品熟悉,例如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類藥品、消炎鎮痛類產品等,消費者比較熟悉,能取得良好銷售業績,對于陌生的西藥原則上不規劃。
3、從推廣戰術的維度規劃產品線
縱觀中國醫藥行業30多年的營銷歷程,醫藥營銷專家研究了多種營銷推廣戰術,例如大廣告拉動模式、醫生與店員掛金銷售模式、活動營銷模式、會議營銷模式、直銷模式、旅游銷售模式、診所會銷模式、體驗營銷模式、院內處方院外銷售模式、專賣店銷售模式、商業驅動模式等等,這些營銷方式有的現在仍在運用的、有的已經過時被淘汰,但只要通過創新或演變這些方式,仍然有銷售力,但有的將不能再運用。不同的產品、產品線適合的營銷戰術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規劃產品線時要思考推廣戰術是什么?根據推廣戰術規劃產品線,也是一個重要的規劃策略。
其次要制定合適的產品線推廣策略
1、治療方案 中西結合 根
據“中藥好、西藥快”的特點,推進聯合用藥,這個時候企業銷售的就是治療方案,比如胃病治療方案、風濕骨病治療方案、心血管治療方案、高血壓治療方案等,這些治療方案逐步通過產品為載體打造完成。通過消費者教育,中藥效果慢但標本兼治,西藥效果快但不能長期服用,長期用藥副作用大,西藥對胃、腸、肝、腎有很大的副作用。例如消化線,針對胃病形成的四大原因,推出“胃病全方位”治療方案;推出風濕病“綜合治療”方案,西藥迅速解除疼痛,中藥驅除寒毒,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得到消費者認可。這些產品線主要通過地面營銷活動為戰術進行推廣,到一定階段再輔以地縣“電視專題”促進銷售,將獲得更好的推廣效果。
2、主品引領 服務并行
在產品線規劃、推廣過程中,要以某個高利潤產品為核心,帶動一部分產品進行銷售;同時,在推廣中還要按照中醫理論和治療經驗給予輔助治療
3、品牌帶動 活動推動
這是個動銷為王的時代!貼近顧客,征服終端!
品牌OTC企業大多是知名度、美譽度很高,所以在產品線推廣上要充分運用活動營銷,充分發揮品牌力的同時,通過人海戰術,貼近消費者,形成一對一口碑溝通和傳播,說服消費者使用公司產品,上下夾擊自然產生良好的銷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