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特性8篇

時間:2024-01-16 16:14:35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地下水的特性,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篇1

關鍵詞:水文地質,巖土工程,危害

在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二者關系極為密切,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特別是地下水,它既是巖土的構成部分,直接影響巖土體的工程地質條件和特性,又是基礎工程的環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上部建筑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一、巖土工程項目中的水文地質因素

巖土工程中的水文地質因素,隨著地形地貌單元地質構造的變化而不同。不同的水文地質問題在巖土工程中有著不同的危害。

1.1地下水的類型及特征。

1.1.1潛水:主要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個連續穩定的隔水層以上,具有自由水面,動水面也有出露于地表的基巖裂隙和溶洞中,即稱裂隙潛水和巖溶潛水。它的特性是埋藏淺,含水層厚度深度隨著季節性變化大,為自由水面又稱無壓水,它的排泄方式主要由水平排泄和垂直排泄兩種方式進行。

1.1.2承壓水:它是充滿在兩個穩定不透水層或弱透水層間的含水層中,承受水壓力的地下水,埋藏在第四紀以前巖層中或第四紀堆積物中。它的主要特征是分布區與補給區不一致,地下水面為非自由面,承受靜壓力。它的水溫水量水壓不受降水、季節變化影響。任意一點的承壓水厚度穩定不變。

二、巖土的水理性質

巖土的水理性質,是指巖土與地下水相互作用時顯現出來的各種性質。巖土的水理性質和巖土的物理性質是巖土主要的水文地質問題,它不僅影響巖土的強度和變形,而且一些性質還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穩定性。在以往的巖土工程勘察中由于經驗不足對地下水的水理性有所忽視,因而對巖土工程地質性質的評價是不夠全面的,導致很多問題的出現。下面筆者首先介紹一下地下水賦存形式及對巖土水理性質的影響,然后再對巖土的幾個重要的水理性質及其研究測試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

2.1重要水理性質及其測試方法:

2.1.1巖土的軟化性;是指巖土體浸水后,力學強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軟化系數表示,它是判斷巖石耐風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標。在工程勘察中發現存在易軟化巖層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經常會形成軟弱的地層。各類成因的粘性土層、泥巖、頁巖、泥質頁巖等均普遍存在軟化特性。

2.1.2透水性:是指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巖土層允許水透過本層的能力。松散巖土的顆粒愈細愈不均勻,其透水性便愈弱。堅硬巖石的裂隙或巖溶愈發育,其透水性愈強,透水性一般用滲透系數表示,巖土體的滲透系數可通過抽水試驗獲取。透水性造成的地下水滲透徑流,除了同樣可使巖體軟化、泥化、溶蝕,并降低其強度外還可以使其產生揚壓力(當地表數位升高時),削減上部建筑物自重的垂直荷載和產生動水壓力,引起基礎沉陷變形甚至破壞。此兩者將間或直接導致基礎穩定性降低危害上部建筑物的安全和穩定。國內外因壩基失穩而遭到破壞的大壩事故中,大多數都因與壩基下滲流的不良作用有關。

2.1.3崩解性:是指巖土浸水性濕化后,由于土粒鏈接被削弱破壞,使土體崩散,解體的特性。巖土的崩解特性與土的顆粒成分,礦物成分結構等關系極大。

2.1.4溶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飽水巖土能從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給水度表示。給水度是含水層的一個重要水文地質參數,也影響場地下水疏干時間。給水度一般采用實驗室方法測定。

2.1.5脹縮性:是指巖土吸水法體積增大,失水后體積減少的特性,巖土脹縮性是由于顆粒表面結合水膜吸水變厚失水變薄造成的。

三、地下水的水質與物理化學作用

3.1地下水的化學成分

地下水中分布最廣的離子成分有:clˉ、SO42ˉ、HCO3ˉ、CO32ˉ、Na+、Mg2+、Ca2+和K+等8種。

3.2地下水的氣體成分

地下水中的主要氣體成分有CO2、O2、N2、H2S等在多數情況下,氣體主要影響地下水的氧化還原性和酸堿度。

3.3地下水中的微量元素

地下水中可能出現各種微量元素,在不同地區由于基巖、土壤成分和地下水補給,徑流關系的差異,微量元素的種類和數量分布不盡相同。在水中含量少于10mg/L的元素一般被稱為微量元素。一般有溴(Bv)碘(I)氟(F)硼(B)磷(P)鋁(Pb)鋅(Zn)鋰(Li)銣(Rb)等。

3.4地下水的總礦化度

地下水中所含離子、分子和化合物的總量稱為總礦化度。總礦化度是評價水的物理性質的重要指標之一。

3.5地下水的物理化學作用

3.5.1吸附作用

對同一種物質來說,土壤顆粒的吸附與解吸與地下水中混流物質的濃度以及被吸附在固體顆粒上的固相濃度有關。

3.5.2沉淀的溶解作用

由于地下水的沉淀和溶解作用可以將地下水中的鹽分降低或增加。

3.5.3機械過濾作用

懸浮物在一米土層深度內即被過濾樣,將不隨著地下水的徑流而移動,但在裂隙巖層中此作用微弱。

四、巖土工程項目中的水文地質評價

不同階段的巖土工程地質勘察,其目的不同,但為提高巖土工程的質量,不僅要求查明與巖土工程有關的水文地質問題,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響,更要提出預防治理措施的建議,為設計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質資料,以消除或減少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危害。

在以往的巖土工程中由于缺少結合基礎設計的施工需要評價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區的工程案例中發生因地下水造成基礎下沉和建筑物開裂,隧道坍塌的質量事故,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筆者認為今后在巖土工程勘察中,應加強對水文地質問題的評價,主要應從如下方面考慮。

4.1應重點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響,預測可能產生的巖土工程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4.2在巖土工程設計勘察施工的過程當中,還應密切結合建筑物地基基礎類型的需要,查明相關水文地質問題,提供設計,施工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

4.3應從項目整體角度,按地下水對工程的作用與影響,提出可能發生的問題,應當重點評價的工程地質問題,如:

4.3.1地下水對鹼及鹼內鋼筋的腐蝕性。

4.3.2對選用軟質巖石、強風化巖、殘積土膨脹土等巖土體作為基礎持力層的建筑場地,應當重點評價地下水活動對上述巖土體可能產生的軟化、溶解、甚至崩解、脹縮等作用。

4.3.3在地基基礎壓縮層范圍內存在松散、飽和的粉土、砂土時,應當預測產生潛蝕,滲透徑流、管涌的可能性,及時提醒設計施工加強防護。

4.3.4當基礎下存在承壓含水層,應對基坑開挖后承壓水沖毀基坑底板的可能性進行計算和評價。

4.3.5在地下水位以下基坑,應進行滲透性和溶水性試驗,并評價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體沉降、邊坡失穩進而影響周圍建筑物穩定性的可能性。

4.3.6基礎底部存在透水層時應對其滲透性可能引起的基礎及其上部建筑物的穩定性作出正確的預測和評價。

4.3.7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的建筑物,對改變原來的水文地質環境可能引起的地質災害和對建筑物的危害作出可能的預測和評估。

五、水文地質問題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根據以上地下水的物理化學特性及結合地下水類型的特征等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和地下水徑流、地下水動水壓力的作用等原因造成的。

地下水位的變化因素大致分為天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當地下水位的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都會對巖土工程造成危害,經分析,筆者認為地下水位變化引起危害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5.1潛水位上升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潛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主要是受地質因素如含水層結構,總體巖性產狀;水文氣象因素:如降雨量、氣溫等;人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響。多數是幾種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結果。由于潛水面的上升對巖土工程可能造成.

5.1.1土壤沼澤化、鹽漬化、巖土及地下水對建筑物腐蝕性增強。

5.1.2斜坡、河岸等巖土體產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

5.1.3一些具有特殊性的巖土體(如泥巖、頁巖、泥質砂巖、花崗巖殘積土等)結構破壞,強度降低軟化。

5.1.4引起粉細砂及粉土飽和液化,出現流砂、管漏等現象。

5.1.5地下洞室充水淹沒,基礎上浮,建筑物失穩。

5.2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部分自然因素),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如集中抽取大量地下水,采礦活動中的礦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壩,修建水庫截奪下游地下水的補給等。這樣由于地下水位的過大下降,常常得不到補給,引發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坍塌等地質災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源惡化等環境問題,對整體建筑的穩定性和人類自然的居住環境造成大威脅。如:壩基地下水滲流引起潰壩,垂直壓縮變形引起地面不均勻坍塌,建筑物的開裂,甚至失穩破壞。引起隧洞圍巖產生便向洞內松脹變形、甚至破壞;如洞頂坍方、側壁滑塌、洞底鼓脹、巖爆等。

5.3地下水頻繁升降對巖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的升降變化能引起膨脹性巖土產生不均勻的脹縮變形,當地下水升降頻繁時,不僅使巖土的膨脹收縮變形往復。而且會導致巖土的膨脹收縮幅度不斷加大,進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別是輕型建筑物的破壞。地下水升降變動帶內由于地下水的變化積極交替,會將土層中的膠結物如鐵、鋁成分淋失,土層失去膠結能力將造成土質變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壓縮模量、承載力降低給巖土工程基礎選擇、處理,帶來較大的麻煩。

5.4地下水動壓力作用引起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狀態下動水壓力作用比較微弱,一般不會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為活動中由于改變了地下水天然動力平衡條件,在移動的動水壓力作用下,往往會引起一些嚴重的巖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篇2

水文地質作為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在現代工程勘查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隨著社會各行業的快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水文地質的研究課題也受到了諸多學者的關注。但就目前水文地質整體的發展現狀看,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影響了各項勘查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工程地質在具體勘查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整體勘查形勢較為嚴峻。因此,需要通過相關措施及時地解決勘查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從而提高對水文地質的勘查效率。

關鍵詞:

水文地質;勘查效率;巖土層;評價指標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耗的速度越來越快,這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做好水文地質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全面分析了水文地質勘查中存在的相關問題,以期為相關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1水文地質評價的主要內容

要想使工程地質勘查工作的最終結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就需要全面評估水文地質的勘查結果。在工程地質勘查的發展中,評價體系常忽略施工現場對地下水的不利影響,地下水對周圍的巖土層如何產生破壞作用等,導致評價內容失去了實際意義,影響了勘查工作的整體質量。不合理的評價方式將會對施工項目的穩定性造成嚴重的影響,進而引發安全事故。因此,為了保證施工項目的質量,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需要了解工程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評價的主要內容。具體而言,有以下2方面的內容:

①在工程地質勘查中,需要明確水文地質的評價指標、水文地質對巖土層的影響作用;結合施工現場的整體情況,分析建筑物周圍的地下水分布情況,并制訂科學、合理的評估報告。由于地下水可能會對工程的質量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引發較大的安全事故,所以,應在工程地質勘查中增加水文地質勘查的相關評估報告。這樣不僅能提高地質勘查的整體工作效率,還間接地保證了建筑物的穩定性。

②為了使工程地質的勘查結果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應完善相應的評價體系,深入分析地下水的運動狀態,研究地下水周圍的巖質特性,并確保水文地質勘查的合理性。

2巖土層水理性質的相關內容

地下水會對周圍的巖石造成一定的影響,進而體現在巖石的水理性質上。因此,為了確保工程地質勘查的工作質量,需要做好巖土層水理性質的相關工作,真實地反映工程施工中水文地質的主要內容。地下水的存儲形式不同,對巖土層的影響也會有一定的差異。因此,需要對巖石的存儲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結合巖土層的相關特性,地下水的存儲形式主要有結合水、重力水和毛細管水。巖土層的水理性質主要包括以下2個:

①軟化特性。根據力學的相關內容,當水浸入巖土層后,會使巖土層內部的整體結構發生一定的變化。巖石的耐化性、耐浸水性的可通過計算其軟化系數確定,而力學強度降低的特性對分析巖土層的軟化特性有重要的作用。易軟化巖土層的整體結構的穩定性較差,具有軟化特性的巖土層主要包括泥巖、泥質砂巖等。

②透水特性。巖土層的這種特性主要與地下水的重力作用有關,松散程度不同的巖土層對地下水的防透水性有著較大的差別。如果巖土的顆粒較小、整體分布不均勻,則其透水特性較差。而堅硬巖石表面的縫隙較多,因此,其透水特性較強。此外,檢驗巖土層的透水特性時一般采用抽水試驗法。

3地下水分布對巖土工程的影響

3.1水位變化造成的影響地下水的水位變化會對巖土工程造成嚴重的影響。水位變化對巖土工程的危害主要分為2種:

①地下水水位上升造成的危害。這種情況的出現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降水量、巖土層自身的性質、含水層的結構、違法施工等。這些因素會導致地下水的水位在一定時間內不斷上升,其對巖土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現為地下水周圍土壤的鹽漬化。這種土壤對工程施工極其不利,其具有的腐蝕性會影響建筑物的質量。此外,地下水位的上升還會使巖土層的整體結構發生一定的變形,主要表現形式有巖土層坍塌、土石滑移等,進而對建筑物地基的穩定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加大了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

②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的危害。這主要與人為因素有關,人工大量抽取地下水不僅會導致地面坍塌,還會引發水質惡化等問題。

3.2工程基坑開挖造成的影響工程基坑的開挖會破壞地下水分布的平衡性,這不僅會影響基坑施工的效率,還會打亂工程地質勘查工作的整體部署。工程基坑需要按照行業標準挖掘,但在實際施工中常出現操作不規范、位置不合理等問題,進而為建筑物的使用埋下較大的安全隱患。如果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未及時排水,則不僅會影響施工進度,還會造成巖土層塌陷,進而引發較大的安全事故。

3.3地下水動態變化造成的影響地下水的動態變化會對巖土層內部的壓力造成影響,而自然狀態下地下水的動態變化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但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易破壞地下水內部的平衡性,導致巖土工程整體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比如出現流沙、基坑內地下水的突涌等。因此,受人為影響的地下水動態變化對巖土工程的危害性極大,需要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4結束語

水文地質勘查在實際應用中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水文地質勘查中存在的問題及其造成的危害。但就目前水文地質勘查的整體發展現狀看,相關問題嚴重影響了勘查效率,需要施工人員嚴格遵守行業的相關條例和規定,并提升自身的勘查水平,從而確保相關數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技術人員需要采取有效的勘查方法,為水文地質勘查工作質量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聶旻.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水文地質問題淺談[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9).

[2]廖輝.芻議環境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勘察的運用[J].低碳世界,2014(23).

篇3

關鍵詞:地質勘查,地質勘查,巖土工程

中圖分類號:F40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水文地質評價內容

在以往的工程勘察報告中,由于缺少結合基礎設計和施工需要評價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我們認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應重視勘察過程中水文地質的測試和研究,對水文地質問題的評價,主要應考慮以下內容:

1.1應重點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響,預測可能產生的巖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1.2工程勘察中還應密切結合建筑物地基基礎類型的需要,查明有關水文地質問題,提供選型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

1.3不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狀態和天然條件下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分析預測在人為工程活動中地下水的變化情況,及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1.4應從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對工程的作用與影響,提出不同條件下應當著重評價的地質問題。

2巖土水理性質

巖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質及其測試辦法有五種:軟化性;透水性;崩解性;給水性;脹縮性。軟化性是指巖土體浸水后,力學強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軟化系數表示,它是判斷巖石耐風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標。在巖石層中存在易軟化巖層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會形成軟弱夾層。各類成因的粘性土層、泥巖、頁巖、泥質砂巖等均普遍存在軟化特性;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巖土容許水透過自身的性能。松散巖土的顆粒愈細、愈不均勻,其透水性便愈弱。堅硬巖石的裂隙或巖溶愈發育,其透水性就愈強。透水性一般可用滲透系數表示,巖土體的滲透系數可通過抽水試驗求取;崩解性是指巖土浸水濕化后,由于土粒連接被削弱、破壞,使土體崩散、解體的特性。巖土的崩解性與土的顆粒成分、礦物成分、結構等關系極大,以廣東地區的殘積土為例,一般崩解時間5~24h,崩解量1.79~34,以蒙脫石、水云母、高嶺土為主的殘積土以散開方式崩解,而以石英為主的殘積土多以裂開狀崩解為主。給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飽水巖土能從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給水度表示。給水度是含水層的一個重要水文地質參數,也影響場地疏干時間。給水度一般采用實驗室方法測定。

脹縮性是指巖土吸水后體積增大,失水后體積減小的特性,巖土的脹縮性是由于顆粒表面結合水膜吸水變厚,失水變薄造成的。巖土的脹縮性往往是產生地裂縫、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對地基變形和土坡表層穩定性有重要影響。標定巖土脹縮性的指標有:膨脹率、自由膨脹率、體縮率、收縮系數等。巖土的水理性質尚有持水性,溶水性,毛細管性,可塑性等。

3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和地下水動水壓力作用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1地下水升降變化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在工程勘察中要注意調查了解地下水位條件及其升降變化。在天然條件下地下水位一般是季節性變化雨季水位水位上升旱季水位下降。地下水位的天然變化是區域性漸變的,而且變幅較小。但是,人為因素引起的局部性地下水為升降變化的幅度往往大于天然變化所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更為嚴重。1)水位上升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潛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主要受地質因素如含水層結構、總體巖性產狀;水文氣象因素如降雨量、氣溫等及人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響,有時往往是幾種因素的綜合結果。由于潛水面上升對巖土工程可能造成如下影響土壤沼澤化、鹽漬化,巖土及地下水對建筑物腐蝕性增強;斜坡、河岸等巖土體巖產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一些具特殊性的巖土體結構破壞、強度降低、軟化;引起粉細砂及粉土飽和液化、出現流砂、管涌等現象;地下洞室充水淹沒,基礎上浮、建筑物失穩。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礦活動中的礦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壩、修建水庫截奪下游地下水的補給等。地下水的過大下降,常常誘發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質惡化等環境問題,對巖土體、建筑物的穩定性和人類自身的居住環境造成很大威脅。

3.2地下水位對巖土物理力學性質的影響

地下水的升降變化能引起膨脹性巖土產生不均勻的脹縮變形,嚴重若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別是低層或輕型建筑物的破壞。當地下水升降頻繁時或變化幅度大時。不僅使巖土的膨脹收縮變形往復,而且會導致巖土的膨脹收縮幅度加大。因此,在膨脹性巖土地區進行工程勘察時應特別注意對場地水文地質條件的研究,特別地下水往往升降變化中高度和變化規律這對地基基礎深度的選擇(宜選在第下水位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下,不宜選在地下水位變動帶內)有主要的參考價值。

在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位變動帶和地下水位以下,具有明顯的變化規律土體從上到下,有天然含水量、孔隙比由小大—小,壓縮模盆、承載力由大—小—大的變化規律。這是由于地下水位以上部位,經長期淋濾作用,鐵鋁富集,并對土顆粒起膠結和充填作用,增大了土拉間連接力,往往形成“硬殼層”,因而含水、孔隙比小而壓縮模和承載力增高而位于地下水位變動帶的土層,由于地下水積極文替,土中的鐵鋁成分淋失,土質變松,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壓縮模量、承載力降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層,由于地下水交替緩慢,氧化、水解作用減弱,加之上扭土層的自重壓力作用,土質比較密實,因而含水貧、孔隙比減小,壓縮模承載力增高。

巖土特別是各類軟質巖石、風化殘積土、不同成因的粘性土等,其物理力學性質的變化規律,與地下水位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分析研究巖土物理力學的變化規律時,應充分重視地下水位這一重要影響因素。

3.3地下水動水壓力作用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狀態下動水壓力作用比較微弱,但是在人為工程活動中由于改變了地下水天然動力平衡條件,在一定的動水壓力作用下,往往會引起一些嚴重的巖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4結論

篇4

關鍵字:工程勘察;水文地質;巖土;危害

水文地質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地下水含蓄在巖土中,對巖土本身的特性有直接影響。如果巖土本身特性較脆弱,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上施工,水文因素就會影響到施工的進行和后續建筑物的穩定。由于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往往不能引起重視,工程設計中也缺少考慮水文地質問題,所以造成了一些由水文地質問題引起的施工難題和危害。因此工程勘察時必須對水文地質問題引起重視,盡早預防和消除由此問題引起的施工危害和對建筑的危害。

1. 水文地質評價內容

(1)對水文地質最主要的評價內容是通過工程勘測獲得的水文數據,分析其對巖土及建筑的影響,預測其對施工可能產生的危害,以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方法。

(2)其次對建筑物采用的地基類型進行分析,分析清楚有關水文地質問題對其影響,為工程選項提供必要的資料。

(3)分析清楚地下水在自然情況下的活動變化情況,評價對巖土和建筑的影響。

(4)通過分析水文方面給施工和建筑的影響,按不同研究條件來進行分類評價。如:地下水對建筑地基中鋼筋的銹蝕影響、地下水對松軟巖土等影響。

2、巖土水理性質的測試和分析

巖土水理性質是指地下水和巖土互相作用時表現出來的有關特性。通過對水理性質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巖土的強度和變形情況,一些巖土水理特性在實際中會對建筑物的穩定產生嚴重影響。現在,在許多工程勘察中都對巖土的承力方面測試進行的較多,對水理性質方面測度卻很少,這就不能從全面的評價工程的地質性質。同時,地下水在巖土中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它所帶來的影響也大不相同。另外不同的巖土性質也會因地下水的影響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地下水存在形式一般有結合水、毛細管水、重力水等。測試巖土的水理特性可測試其軟化性、透水性、給水性、崩解性、脹縮性等方面。

3、全面了解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3.1地下水位變化引起的危害

在工程勘察中要密切了解地下水位的變化。在自然條件下,水位受季節影響較大。雨季時,由于降水較多,水位會升高。旱季時,由于降水少,水位會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變化不是太大,但人為因素引起的變化往往較大,而且帶來的危害也較大。

1)水位上升引起的危害。

地下水位的上升是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降水量、氣溫變化、周圍施工情況、以及地下巖層結構等,有時又是幾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水位上升引起的危害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正常水位以上的土壤受到地下水位上升后,經過地下水浸泡、易沼澤化、且鹽度上升,這增強了對建筑的腐蝕性。

(2)容易引起江、河、海等工程的斜坡、堤岸產生滑動、塌落等危害。

(3)容易引起一些地下巖土層軟件,強度變低,結構改變等。

(4)有可能引起沙質地下土壤因水質飽和引起液化,并出現管涌、流沙等危害。

(5)有可能引起地下建筑內進水、地基浸蝕、建筑物支撐力不穩等危害。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危害

地下水位的下降也是由多種因素造成,但更多是由人為因素引起。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水資源日益緊張,抽取地下水、截流、調水、采礦等都會使地下水位下降,水源補充來源減少。在我國華北地區,地下水下降的尤為突出。現在地下水下降帶來的危害已經變的越來越嚴重,比較容易出現的如地面下陷、建筑沉降、地表開裂、塌陷等。這對建筑的穩定性特別是一些采礦、水利等方面工程的穩定性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3.2地下水位頻繁變化引起的危害

地下水位的經常變化,會引起地下巖土密度的不均勻收縮膨脹變化,易引起地表開裂,使建筑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在工程勘察時要特別注意施工場地的水文地質問題的研究,對地下水位變化的程度和規律進行準確了解,這對地基的設計會起到非常重要的參考。一般地基設計時會避開水位變化的區間,選擇水位以上或以下不會頻繁變化的深度。特別是各類軟質巖土、地下空洞、溶洞等復雜地質條件下,更易引危害。

3.3地下水動水壓力作用引起的危害

地下水在自然狀態下的運動產生的水壓作用一般不太,也不會引起太大危害。但如果人為施工改變了地下水壓力平衡條件時,就會引起一些嚴重的突發性的危害。如施工過程中開挖基坑時造成的地下水失壓引起的冒水、突涌等,堤岸施工時的經常出現的管涌、流沙等危害。

4.總結

總之,在工程勘察中必須要對施工場地的水文地質進行詳細探測,準確弄清地下水位位置及變化情況,了解其可以給建筑及施工帶來的影響,做好預防和設計工作。同時還要在施工中注意動水壓力的情況,避免由此帶來的危害。隨著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質調查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各科研機構、建筑設計單位及國家主管部門需要緊密配合,互相協助,齊心協力,共同促進水文地質方面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地下水

中圖分類號:F416.1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在工程勘察的一系列活動中,水文地質問題是一個極為重要但也易被忽視的問題。水文地質和上程地質二者關系極為密切,互相聯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巖土體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巖土體工程特性,又是基礎工程的環境,影響建筑物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在一些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的地區,由于工程勘察中對水文地質問題研究不斷深入,設計中又忽視了水文地質問題,經常發生由地下水引發的各種巖土工程危害問題,令勘察和設計處于難堪的境地。

1 水文地質問題在工程地質勘察中的重要性

實踐證明,在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水文地質問題始終是一個極為重要但也是一個易于被忽視的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兩者關系極為密切,互相聯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巖土體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巖土體工程特性,又是基礎工程的環境,影響建筑物的穩定性和耐久性。而在實際的勘察工作中因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參數,水文地質問題往往被忽視,只簡單地對天然狀態下的水文地質條件作一般性評價。因此,經常發生由地下水引發的各種巖土工程危害問題。為提高工程勘察質量,在勘察中加強水文地質問題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 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評價內容

在以往的工程勘察報告中,由于缺少結合基礎設計和施工需要評價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某地區已發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礎下沉和建筑物開裂的質量事故,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在以后的工程勘察中,對水文地質問題的評價,主要應考慮以下內容:

應重點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響,預測可能產生的巖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工程勘察中還應密切結合建筑物地基基礎類型的需要,查明有關水文地質問題,提供選塹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

不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狀態和天然條件下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分析預測在人為工程活動中地下水的變化情況,及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應從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對工程的作用與影響,提出不同條件下應當著重評價的地質問題,如:

①對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礎中水對混凝土及混凝土內鋼筋的腐蝕性。

②對選用軟質巖石、強風化巖、殘積土、膨脹土等巖土體作為基礎持力層的的建筑場地,應著重評價地下水活動對上述巖土體可能產生的軟化、崩解漲縮等作用。

③在地基基礎壓縮層范圍內存在松散、飽和的粉細砂、粉土時,應預測產生液化潛蝕、漉砂、管涌的可能性。

④當基礎下部存在承壓含水層,應對基坑開挖后承壓水沖毀基坑底板的可能性進行計算和評價。

⑤在地下水位以下開挖基坑,應進行滲透性和富水性試驗,并評價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體沉降、邊坡失穩進而影響周圍建筑物穩定性的可能性。

3 重視巖土水理性質的測試和研究

巖士水理性質是指巖土與地下水相互作用時顯示出來的各種性質。巖土水理性質與巖土的物理性質都是巖土重要的工程地質性質。巖土的水理性質不僅影響巖土的強度和變形,而且有些性質還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穩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對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的測試比較重視,對巖土的水理性質卻有所忽視,因而對巖土工程地質性質的評價是不夠全面的。

巖土的水理性質是巖土與地下水相互作用顯示出來的性質,而地下水在巖土中有不同的賦存方式,不同形式的地下水對巖土水理性質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而且影響程度又與巖土類型有關。下面首先介紹一下地下水的賦存形式及對巖土水理性質的影響,然后再對巖土的幾個重要的水理性質及研究測試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

地下水的賦存形式及對巖土水理性質的影響:地下水按其在巖土中的賦存形式可分為結合水、毛細管水和重力水三種,其中結合水又可分為強結合水和弱結合水兩種。

①強結合水,又稱吸濕水,吸濕水被分子力吸附在巖土顆粒周嗣形成極薄的水膜,是緊附于顆粒表面結合最牢固的一層水,其吸附力高達10MPa,在強壓下,其密度接近普通水的兩倍,具有極大粘滯性和彈性,可以抗剪切,但不受重力作用.也不能傳遞靜水壓力。弱結合水,又稱弱薄膜水,它處于吸著水之外,厚度大于吸著水。弱結合水所受的吸附力小于強結合水,可以在顆粒水膜之間作緩慢的移動.薄膜水在外界壓力下可以變形,但同樣不受重力影響。且不能傳遞靜水壓力。

結合水是地下水在粘性土中的主要賦存形式,在砂土中含量甚微。結合水尤其是弱結合水與粘性土相互作用時顯示出來的性質如可塑性、膨脹性、收縮性等歸為粘性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因其受強力束縛,活動范圍極為有限,對巖土的動態水理性質影響較小。

②毛細管水,是指由毛細管作用保持在巖土毛細管空隙中的地下水,可細分為孤立毛細管水、懸掛毛細管水、真正毛細管水。它同時受毛細管力和重力的作用。當毛細管力大于重力時,毛細管水就上升,因此地下水潛水面以上的普遍形式是一個與保水帶有水力聯系的含水量較高的濕水層。毛細管水能傳遞靜水壓力,并能在空隙中垂直上下運動,對巖土體能起到軟化的作用,有時會引起土壤的沼澤化或鹽漬化增強巖土體及地下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毛細管水在砂土和粉土中含量較高,在砂礫層含量較少,在粘土中含量很少。

③重力水,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能在巖土孔隙、裂隙中自由運動的水,即我們通常所稱的狹義“地下水”。它不受分子力的影響,不能抗剪切,可以傳遞靜水壓力。由于重力水在天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下,在巖土中的滲流活動非常活躍,對巖土的水理性質有顯著的影響。重力水是我們研究巖土水理性質的重點關注對象。

巖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質及其測試辦法:

①軟化性,是指巖土體浸水后,力學強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軟化系數表示,即巖石在浸水飽和狀態下與風干狀態下極限抗壓強度之比,它是判斷巖石耐風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標。在巖石層中存在易軟化巖層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會形成軟弱夾層。各類成因的粘性士層、泥巖、頁巖、泥質砂巖等均普遍存在軟化特性。

②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巖土容許水透過自身的性能。巖土的滲透性的強弱首先決定于巖土空隙的大小和連通性,其次是空隙度的多少。松散巖土的顆粒愈細、愈不均勻,其透水性便愈弱。堅硬巖石的裂隙或巖溶愈發育。其透水性就愈強。透水性一般可用滲透系數表示。巖土體的滲透系數可通過抽水試驗求取。

③崩解性,是指巖土浸水濕化后,由于土粒連接被削弱、破壞,使土體崩散、解體的特性。巖土體的崩解特性包括崩解所需時間、崩解量、崩解方式等。巖土的崩解性與土的顆粒成分、礦物成分、結構等關系極大,以某地區的殘積土為例,一般崩解時間5~24h,崩解量1.79%~34%,以蒙脫石、水云母、高嶺土為主的殘積土以散開方式崩解。而以石英為主的殘積土多以裂開狀崩解為主。

④給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飽水巖土能從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給水度表示。給水度是含水層的一個重要水文地質參數,它不但影響基坑涌水量大小,同時也影響場地疏干時間。給水度一般采用實驗室方法測定。

⑤脹縮性,是指巖土吸水后體積增大,失水后體積減小的特性,巖土的脹縮性是由于顆粒表面結合水膜吸水變厚,失水變薄造成的。巖土的脹縮性往往是產生地裂縫、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對地基變形和土坡表層穩定性有重要影響。標定巖土脹縮性的指標有膨脹率、自由膨脹率、體縮率、收縮系數等。巖土的水理性質尚有持水性、容水性、毛細管性、可塑性等等,在這里不再一一敘述。

4 全面了解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和地下水動水壓力作用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4.1 地下水升降變化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變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當地下水位的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都會對巖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變化引起危害又可分為3種方式:

水位上升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潛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主要受地質因素如含水層結構、總體巖性產狀,水文氣象因素如降雨量、氣溫等及人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響,有時往往是幾種因素的綜合結果。由于潛水面上升對巖土工程可能造成:

①土壤沼澤化、鹽演化,巖土及地下水對建筑物腐蝕性增強。

②斜坡、河岸等巖土體巖產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

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巖土體結構破壞、強度降低、軟化。

④引起粉細砂及粉土飽和液化、出現流砂、管涌等現象。

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沒,基礎上浮、建筑物失穩。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礦活動中的礦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壩、修建水庫截奪下游地下水的補給等。地下水的過大下降,常常誘發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惡化等環境問題,對巖土體、建筑物的穩定性和人類自身的居住環境造成很大威脅。

地下水頻繁升降對巖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變化能引起膨脹性巖土產生不均勻脹縮變形,當地下水升降頻繁時,不僅使巖土的膨脹收縮變形往復,而且會導致巖土的膨脹收縮幅度不斷加大,進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別是輕型建筑物的破壞。地下水升降變動帶內由于地下水的積極交替,會將土層中的膠結物--鐵、鋁成分流失,土層失去膠結物將造成土質變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壓縮模量、承載力降低,給巖土工程基礎選擇、處理帶來較大的麻煩。

3.2 地下水動壓力作用引起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狀態下動水壓力作用比較微弱,一般不會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為一程活動中由于改變了地下水天然動力平衡條件,在移動的動水壓力作用下,往往會引起一些嚴重的巖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結束語

水文地質問題一直是巖土工程勘查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在具體工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不僅要求查明與巖土工程有關的水文地質問題,更要提出預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議,根據勘察到的工程所處地域的地質水文條件,制定相應的防護措施和施工計劃,為設計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質資料,以消除或減少工程的危害,真正保證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水文地質地下水動水壓力危害

一、前言

在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水文地質問題始終是一個極為重要但是也是一個易于被忽視的問題。因此為提高工程勘察質量,在勘察中加強水文地質問題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工程勘察中不僅要求查明于巖土工程有關的水土地質問題,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響,更要提出預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議,為設計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質資料,以消除或減少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危害。

二、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評價內容

在以往的工程勘察報告中,由于缺少結合基礎設計和施工需要評價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區已發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礎下沉和建筑物開裂的質量事故,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我們認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對水文地質問題的評價,主要應考慮以下內容。

(一)應重點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響,預測可能產生的巖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二)工程勘察中還應密切結合建筑物地基基礎類型的需要,查明有關水文地質問題,提供選型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

(三)不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狀態和天然條件下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分析預測在人為工程活動中地下水的變化情況,及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四)應從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對工程的作用與影響,提出不同條件下應當著重評價的地質問題,如:

1.對埋藏在底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礎中水對砼及砼內鋼筋的腐蝕性。

2.對選用軟質巖石、強風化巖、殘積土、膨脹土等巖土體作為基礎持力層的建筑場地,應著重評價地下水活動對上述巖土體可能產生的軟化、崩解、漲縮等作用。

3.在地基基礎壓縮層范圍內存在松散、飽和的粉細砂、粉土時,應預測產生潛蝕、流沙、管涌的可能性。

三、巖土水理性質

巖土水理性質是指巖土于地下水互相作用是顯示出來的各種性質。巖土水理性質與巖土的物理性質都是巖土重要的工程地質性質。巖土的水理性質不僅影響巖土的強度和變形,而且有些性質還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穩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對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的測試比較重視,對巖土的水理性質卻有所忽視,因而對巖土工程地質性質的評價是不夠全面的。巖土的水理性質是巖土于地下水互相作用顯示出來的性質,而地下水在巖土中有不同的賦存方式,不同形式的地下水對巖土水理性質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而且影響程度又與巖土類型有關。下面首先介紹一下地下水的賦存形式及對巖土水理性質的影響,然后再對巖土的幾個重要的水理性質及研究測試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

(一)地下水的賦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巖土中的賦存形式可分為結合水、毛細管水和重力水三種,其中結合水又可分為強結合水和弱結合水兩種。巖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質及其測試方法:

(一)軟化性,是指巖土體浸水后,力學強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軟化系數表示,即巖石在浸水飽和狀態下與風干狀態下極限抗壓強度之比,它是判斷巖石耐風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標。在巖石層中存在易軟化巖層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會形成軟弱夾層。各類成因的黏性土層、巖層、頁巖、泥質砂巖等均普遍存在軟化特性。

(二)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巖土容許水透過自身的性能。巖土的滲透性的強弱首先決定干巖土空隙的大小和連通性,其次是空隙度的多少。松散巖土的顆粒愈細、愈不均勻,其透水性便愈強。堅硬巖層的裂隙或巖溶愈發育,其透水性就愈強。透水性一般可用滲透系數表示,巖土體的滲透系數可通過抽水試驗求取。

(三)崩解性,是指巖土浸水濕化后,由于土粒連接被削弱、破壞,使土體崩散、解體的特性。巖土體的崩解特性包括崩解所需時間、崩解量、崩解方式等。巖土的崩解性與土的顆粒成分、礦物成分、結構等關系很大,以廣東地區的殘積土為例,一般崩解時間5-24h,崩解量1.79-34,以蒙脫石、水云母、高嶺土為主的殘積土以散開方式崩解,以石英為主的殘積土多以裂開狀崩解為主。

四、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和地下水動水壓力作用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五、地下水升降變化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變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當地下水位的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都會對巖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變化引起危害又可分為三種方式:

(一)水位上升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潛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主要受地質因素如含水層結構、總體巖性產狀;水文氣象因素如降雨量、氣溫等;人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響,有時往往是幾種因素的綜合結果。由于潛水面上升對巖土工程可能造成:1.土壤沼澤化、鹽漬化,巖土及地下水建筑物腐蝕性增強。2.斜坡、河岸等巖土體巖產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3.一些具有特殊性的巖土體結構破壞、強度降低、軟化。4.引起粉細砂及粉土飽和液化、出現細砂、管涌等現象。5.地下洞室沖水淹沒,基礎上浮、建筑物失穩。

(二)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礦活動中的礦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壩、修建水庫截奪下游地下水的補給等。地下水的過大下降,常常誘發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質惡化等環境問題,對巖土體、建筑物的穩定性和人類自身的居住環境造成很大的威脅。

(三)地下水頻繁升降對巖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變化能引起膨脹性巖土產生不均勻的脹縮變形,當地下水升降頻繁時,不僅使巖土的膨脹收縮變形往復,而且會導致巖土的膨脹收縮幅度不斷加大,進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別是輕型建筑物的破壞。地下水升降變動帶內由于地下水的積極將交替,會將土層中的膠結物?一鐵、鋁成分淋失,土層失去膠結物將造成土質變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壓縮模量、承載力降低,給巖土工程基礎選擇、處理帶來較大的麻煩。

4.2地下水動壓力作用引起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狀態下動水壓力作用比較微弱,一般不會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為工程活動中由于改變了地下水天然動力平衡條件,在移動的動水壓力作用下,往往會引起一些嚴重的巖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沙、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條件和防治措施在有關的工程地質文獻中已有較詳細的論述,這里不再重復。

篇7

摘要:為提高工程勘察質量,在工程勘察中不僅要求查明與巖土工程有關的水文地質問題,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響,更要提出預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議,為設計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質資料,以消除或減少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危害。本文分別從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評價內容、巖土水理性質以及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三個方面闡述了水文地質問題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工程勘察;水文地質;地質勘察;影響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requires not only find out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related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problems,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the role of the building and its influence, the more it put forw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Suggestion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hydrogeology material, so as to eliminate or reduce groundwater on the danger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evaluation content, geotechnical water and groundwater properties caused by Danie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harm on three aspects of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of importance.

Keywords: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Hydrological geology; Geology survey; influence

中圖分類號:F40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在工程勘察中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水文地質問題始終是一個極為重要但也是一個易于被忽視的問題。由于沒有足夠的重視。導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種巖土工程危害時有發生。為此,在巖土工程勘察中要求查明與巖土工程有關的水文地質問題評估地下水對巖土工程有關的水文地質問題。評估地下水對巖土工程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影響。為設計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質資料以消除或減少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危害。1.水文地質評價內容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評估內容在以往的工程勘察報告中,由于缺少結合基礎設計和施工需要評價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區已發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礎下沉和建筑物開裂的質量事故,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我認為在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對水文地質問題的評價主要考慮以下內容:(1)應重點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響,預測可能產生的巖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2)工程勘查密切結合建筑物地基基礎類型的需要,查明有關水文質問題,提供選型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3)應從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對工程的作用與影響,提出不同條件下應當著重評價的地質問題,如:對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礎中水對砼及砼內鋼筋的腐蝕性;對選用軟質巖石、強風化巖、殘積土、膨脹土等巖土體作為基礎持力層的的建筑場地,應著重評價地下水活動對上述巖土體可能產生的軟化、崩解、脹縮等作用;在地基基礎壓縮層范圍內存在松散、飽和的粉細砂、粉土時,應預測產生潛蝕、流砂、管涌的可能性;當基礎下部存在承壓含水層,應對基坑開挖后承壓水沖毀基坑底板的可能性進行計算和評價;在地下水位以下開挖基坑,應進行滲透和富水性試驗。并評價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凍沉降,邊坡失穩進而影響物穩定性的可能。2 巖土水理性質巖土水理性質是指巖土與地下水相互作用時顯示出來的各種性質。巖土水理性質與巖土的物理性質都是巖土重要的工程地質性質。巖土的水理性質不僅影響巖土的強度和變形,而且有些性質還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穩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對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的測試比較重視,對巖土的水理性質卻有所忽視,因而對巖土工程地質性質的評價是不夠全面的。既然巖土的水理性質是巖土與地下水相互作用顯示出來的性質,首先介紹一下地下水的賦存形式及對巖土水理性質的影響, 然后再對巖土的幾個重要的水理性質及研究測試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地下水的賦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巖土中的賦存形式可分為結合水、毛細管水和重力水三種,其中結合水又可分為強結合水和弱結合水兩種。巖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質及其測試辦法有五種:軟化性;透水性;崩解性;給水性;脹縮性。軟化性是指巖土體浸水后, 力學強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軟化系數表示,它是判斷巖石耐風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標。在巖石層中存在易軟化巖層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會形成軟弱夾層。各類成因的粘性土層、泥巖、頁巖、泥質砂巖等均普遍存在軟化特性;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巖土容許水透過自身的性能。松散巖土的顆粒愈細、愈不均勻,其透水性便愈弱。堅硬巖石的裂隙或巖溶愈發育,其透水性就愈強。透水性一般可用滲透系數表示,巖土體的滲透系數可通過抽水試驗求取;崩解性是指巖土浸水濕化后,由于土粒連接被削弱、破壞,使土體崩散、解體的特性。巖土的崩解性與土的顆粒成分、礦物成分、結構等關系極大,以廣東地區的殘積土為例,一般崩解時間5~24h,崩解量1.79~34,以蒙脫石、水云母、高嶺土為主的殘積土以散開方式崩解,而以石英為主的殘積土多以裂開狀崩解為主。給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飽水巖土能從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給水度表示。給水度是含水層的一個重要水文地質參數,也影響場地疏干時間。給水度一般采用實驗室方法測定。脹縮性是指巖土吸水后體積增大,失水后體積減小的特性,巖土的脹縮性是由于顆粒表面結合水膜吸水變厚,失水變薄造成的。巖土的脹縮性往往是產生地裂縫、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對地基變形和土坡表層穩定性有重要影響。標定巖土脹縮性的指標有:膨脹率、自由膨脹率、體縮率、收縮系數等。巖土的水理性質尚有持水性,溶水性,毛細管性,可塑性等。3 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和地下水動水壓力作用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3.1 地下水升降變化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在工程勘察中要注意調查了解地下水位條件及其升降變化。在天然條件下地下水位一般是季節性變化雨季水位水位上升旱季水位下降。地下水位的天然變化是區域性。漸變的。而且變幅較小但是,人為因素引起的局部性地下水為升降變化的幅度往往大于天然變化所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更為嚴重。(1)水位上升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潛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其主要受地質因素如含水層結構、總體巖性產狀;水文氣象因素如降雨量、氣溫等及人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響,有時往往是幾種因素的綜合結果。由于潛水面上升對巖土工程可能造成如下影響;土壤沼澤化、鹽漬化,巖土及地下水對建筑物腐蝕性增強;斜坡、河岸等巖土體巖產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一些具特殊性的巖土體結構破壞、強度降低、軟化;引起粉細砂及粉土飽和液化、出現流砂、管涌等現象;地下洞室充水淹沒,基礎上浮、建筑物失穩。(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礦活動中的礦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壩、修建水庫截奪下游地下水的補給等。地下水的過大下降,常常誘發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質惡化等環境問題, 對巖土體、建筑物的穩定性和人類自身的居住環境造成很大威脅。

篇8

關鍵詞:地質勘查;水文問題

中圖分類號:P64文獻標識碼: A

一、水文地質勘察存在的問題

1各種類型的地下水

1.1地下水類型

根據特有性質,及賦存介質將地下水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碎屑巖裂隙孔隙水,碳酸鹽巖裂隙喀斯特水,火山巖裂隙孔隙水、基巖裂隙水;按其埋藏條件和水力特性是棲息,潛水和承壓水。

1.2含水層水平,分布,巖性,厚度,埋藏深度含水層:(卵石礫石土,礫石,礫石,砂礫巖),性別(礫砂,砂礫,沙,沙細,淤泥,淤泥質土)破碎基巖風化帶,構造破碎帶,巖層孔隙與裂縫,石灰巖的溶蝕、孔洞、漏斗、山洞等,玄武巖的裂隙帶。隔水層:粉質粘土和致密完整巖石。

2靜水位和變化幅度

天然地基承載力設計值計算砂土地震液化,膨脹土,脹縮深度確定,基礎深度的確定,邊坡穩定性評價。基坑側土壓力計算基坑降水和地下工程,涌水量計算,計算深基坑,地下室底板抗浮計算,判別巖石滲透變形(流土,管道,腐蝕)等一系列問題,需要靜水位地下水資料。要準確的測定,一般在洞后24h后統一測定。充分利用抽水孔觀察孔觀察,必要時下測水管觀測。地下水位的地形,氣象,水文和人的因素和變化,收集區域水文地質數據,數據的鄰近地區或通過長期觀察和調查,查明地下水水位變化特征。一般隨季節變化而變化,隨潮汐海岸,河流和湖泊岸邊洪水影響,人工排水區抽水影響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計算時,應提供最高水位數據。如果不是最高水位,平原區地下水設防水準的建筑室外地坪標高。

3地下水的徑流、補給、排泄

根據地形,氣象,水文,地質結構,含水層分布狀況及其與水接觸,分析地下水流動和動態特性。地下的水流量,根據水位(壓力)線圖確定。水力坡度根據水位(壓力)圖計算。

4地下水化學成分及其對建筑材料腐蝕評價,需要飲用水,適宜性評價

只為腐蝕性評價淺析,需要飲用水適宜性評價分析。評價腐蝕的二級或三環境評價,根據地層滲透性評價,弱透水層是指粉土和粘性土,強透水層是指沙質土壤(粉砂,細砂,砂,砂,礫石,碎石土和裂縫,沙)孔和搖滾的發展。

5測定水文地質參數

根據工程要求,通過抽水試驗,滲透試驗,注水試驗,水壓試驗測定地下水流速,孔隙水壓力,測定長期觀測和室內試驗,滲透系數,影響半徑,提供導水系數,水供應,釋水因子,吸收率,地下水實際流速流量,孔隙水壓力等參數。一般工程測量中,經常只做簡單的抽水試驗,提供粗略的滲透系數。重要的項目要做2次以上的降水抽水試驗,至少要有1個觀察孔的安排,最大下降方法的工程設計需要縮編水平或達到降水設計降深的一半。常用的方法計算地下水井

6地下水預測不良地質作用

沼澤和鹽堿化;巖石軟化,解體和濕陷性;膨脹土脹縮變形;地面塌陷;邊坡失穩;井下突水;基礎上浮,坑底突涌;海水入侵。

二、對水文地質工作的建議

1地下水水質污染情況的調查是保障供水安全的基本措施

針對我國的水質受到嚴重污染的情況,因此急需發展的全面調查地下水水質,并作為一個主要的工程來抓。在工作部署上可以是大流域或經濟發展重點區域,城市群區域,農牧業重點開發區逐步蔓延。建議這項工作已進行了地下水與環境地質調查項目中分離出來,作為一個單獨的項目。在我國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地下水反映本地背景值的區域作為對比,提供l?20萬區域水文地質普查數據作為原始背景。

2加強地下水均衡試驗基地建設

論加強水文地質參數,為不同地區(代表不同的水文地質類型)地下水科學實驗基地,發展和地下水科學實驗。除了測試地下水蒸發蒸騰的研究,還應結合不同的地貌類型。

3全面實施地下水監測項目規劃

根據示范多個地區,全面建設地下水監測網絡,數據采集系統和自動傳輸系統,一批有代表性的監測點。自從我國開始實施監測以來,不能反映真實的數據,急需一批新的監測孔,這是實施國土資源部對地下水監測,防止地下水的過度開采污染和重大舉措。

4積極實施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廣

應用遙感技術,同位素技術,數值模擬技術,信息技術是提高水文地質特征和機制的重要技術方法。目前研究的服務繼續擴大,以準確的水文地質參數,降低身體的工作量,為決策分析提供技術支持與管理。地下水系統理論,系統理論在水文地質中的應用,地下水運動和分析的水資源評價的基本理論,要結合中國的實踐,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5加強區域綜合研究和專題研究

我國地域遼闊,自然地理和地質條件復雜,地質條件極其復雜,我國地下水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深刻影響。地下水的形成理論,平均價值的地下水運動,水文學與地球化學作用,人為干擾的影響下條件的變化,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中國地質調查局已明確區域研究院,是一家專業研究機構,也是區域管理中心,中國地質環境監測研究所與各大專院校,更應成為跨學科研究中心,培訓水文地質專家的理論和實際應用的專家,并不斷的提高我們的水文地質研究。

6加強地下水合理利用與保護

繼續實施的帶有全局性,長期性,定向問題研究。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中,規劃的水文地質工作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國家需要的是水文地質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水文工作才有生命力。根據政府的職能部門,應不斷加強地下水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相關政策的戰略研究,使地下水這一寶貴資源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是緊密結合經濟,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和自然環境的綜合與協調的辦法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地下水是巖土體的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建筑場地地基巖土體的工程特性,對建筑物地基基礎的穩定性和耐久性都產生影響,但在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水文地質問題卻常常被忽視。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就水文地質的分類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對水文地質勘查工作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供相關人員參考。

參考文獻

[1]吳波.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測試與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第2l期.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级午夜影片 | 亚洲国产精品字幕 | 欧美自拍清纯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三级视频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第74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