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9 11:14:5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土壤改良的方法,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林業苗圃;土壤;改良;養護方式;耕作層;育苗地
中圖分類號:S7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27
土壤為立根之本,土壤是影響植物生長的生態因子之一,植物生長與栽培的半數以上的問題都與它有關。所以必須重視土壤。可見,樹木的質量與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改良以及養護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在其育苗的過程當中,往往采用的是連接的方式,在育苗期間,如果沒有對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進行養護以及改良工作,土壤的質量會急劇的下降。而且在育苗管理過程當中,沒有對苗木進行良好的管理工作,種種問題的存在,都一定程度上對樹木成長的質量有所影響。所以,林業相關的工作人員對于育苗過程當中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改良以及養護的工作具有現實的意義。
1 林業苗圃育苗地的現狀
土壤是人類最接近的生態系統或說自然的基礎物質,往往對生態系統與自然的健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一般情況下來,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養護以及改良工作與樹木的質量密切相關。所以怎樣更好的保障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跟苗木成長過程保持適應性以及一致性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會遇到各樣的問題,比如:所處環境以及地域存在差異性,以及人為因素導致的突發性事故等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苗木的質量問題。不同的因素影響下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地域、環境、氣候以及人為因素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均有可能造成樹木質量的差別。由于硬性樹苗質量的因素繁雜多樣,在眾多的影響因素中較容易控制的就是管理上的問題,但從管理上來講,在樹苗育苗過程當中的管理不夠規范還有待完善,對于其管理工作過度的忽視,而且相關的工作人員對于其管理工作完成的還不夠合理,有待提高。從育苗地所處的地勢來講,在相對較高的地勢區種植樹木,樹木培育過程中對于樹木的澆灌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對于樹苗的健康成長具有不利性,光線的照射時長等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林業苗圃育苗地育苗過程中需要對其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進行預案,以防在突發原因發生的情況下及時的采取措施盡可能的減少對樹苗的影響。
2 林業苗圃育苗地存在的問題
在林業育苗過程當中,由于地區的不同其所處的自然環境、氣候、土壤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各個地區的樹苗的質量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在對苗圃地進行選擇的時候,必須對這些問題進行充分的考慮,與后期對土壤的管理以及養護工作相結合,有效的提高林木的整體質量。但是目前在育苗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嚴重的影響著樹木的質量(土壤結構的惡化、土壤中所含的營養成分逐漸的降低等問題)。所以想要保障樹木質量的關鍵就是對于苗圃育苗地的選擇。
在地勢高的地方對樹木的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樹木澆灌難度的增加,而且還不利于樹木的健康成長。光、熱以及水都無法滿足樹木成長過程的相關需求;在育苗過程當中,對于育苗過程的管理工作不夠完善,樹苗往往都是在化肥以及農藥的作用下成長,而且嚴重的影響著土壤結構,使其不斷的惡化;從育苗的技術層面來講,因為目前的育苗技術還不夠成熟,致使在目前的技術下,樹苗根莖相對較細,對于卷根方面埋下了極大的隱患,對于樹木的質量影響極大。
3 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改良以及養護的方法
3.1 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改良
對于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改良是育苗的關鍵所在,對于土壤的改良工作是必然的趨勢,土壤改良最主要的就是提升土壤中所含的營養成分,對其營養成分的提高可以為樹木成長提供足夠的養分。比如,廣西桂林的苗圃育苗過程當中,需要結合廣西桂林當地的環境條件,由于桂林是我國的重要的旅游地也是重要的保護區,具有很好的生態環境,生物多樣化,在苗圃育苗過程當中可以將生物的糞便予以充分的利用,對土壤進行分解,從而提高土壤中的營養成分。還可以利用合理的耕種方式以及對土壤進行有機施肥的方法進而對于土壤結構進行改良,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的鎖水能力。
建立具備良好的樹木生長條件苗圃育苗地,對于耕種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的工作人員利用合理的耕種方式,對于土壤結構的改良,有效的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透水性,使得樹苗的根系部分可以很好地吸收充足的水分以及養分,提高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能力。還需要對其加放一定量的有機肥,來代替施加化肥和農藥的情況,可以有效的確保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中的營養成分奠定一定的基礎。
3.2 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養護
對于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改良是育苗過程的重要的部分,但是,對于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養護工作也同樣占據主導的地位,二者相輔相成,不可缺少。樹苗生長過程當中需要根部吸收大量的水分,根部吸收了充足的水分的同時還需要根部吸收足夠的營養成分,另外還需要對此建立良好的排水渠,保障可以具備良好的排水效果。目前國內的相關設備相對較為落后,所以對于現在的技術以及設備的完善與改進具有現實的意x,確保林業苗圃育苗地含水量的均勻性,對于相對缺水地帶要進行及時的灌溉,對于相對較為落后的設備進行改良,需要形成完善的體系的同時需要對樹苗進行嚴格的檢測工作,對于樹苗的缺水狀況以及生長的情況進行及時的檢測。
相關的工作人員應該對于苗木的管理工作予以足夠的重視,在育苗過程中,對于樹苗的前期做好準備工作,在樹苗成長中,對于其成長時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不能拖拉,如果不及時的予以處理就會造成無法控制的損失。另外最重要的是做好育苗過程的防范工作,在育苗前對其進行預案管理,給樹苗成長環境提供良好的保障工作。育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的對其予以解決以及進行防護工作,保障樹苗的健康成長。
4 結語
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質量直接決定著樹木的質量以及其存活率,土壤的結構良好其營養成分充足的情況下樹木自然會健康的成長。由于我國地勢環境的不同生態環境的不同,決定著對于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改良以及養護工作需要結合其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制定制度,所以需要根據廣西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養護以及改良工作。改良土壤是營造良好生態環境的最根本的技術措施,是植物舒適健康的基礎,投入土壤上的任何改善,將產生一本萬利的社會綜合效益。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可以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還可以很好的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對于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養護以及改良工作具有現實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邢玉娥. 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改良及養護[J]. 中國林業產業,2017(03):22.
[2]臧濱城. 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改良及養護的探究[J]. 中國林業產業,2017(03):51.
[3]趙春江,于化成,齊恒. 探究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改良及養護辦法[J]. 農民致富之友,2015(12):125.
[4]柴宏. 林業苗圃育苗地耕作層土壤的改良[J]. 北京農業,2015(33):106-107.
關鍵詞 太陽能;鹽水淡化;鹽堿土壤;山東濰坊;濱海開發區
中圖分類號 S2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2-0236-01
鹽堿地是耕地中的重要類型,其所占比例為耕地面積的6.7%左右。我國鹽堿地面積也較大,為1億hm2左右,占國土總面積的10.3%。鹽堿地地表鹽分含量超過一定比例,土壤不能提供營養物質,很多動植物不能在這種土壤中存活。如果耕地面積中鹽堿地面積過大,綠色植物不易生長,分布受到很大限制。為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取得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要加強對鹽堿地改良技術的研究,找出適合鹽堿地改良的新方法,加快生態建設進程是我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近年來,盡管在鹽堿地改良方面投入了很大資金,但由于技術措施落后等原因,使得鹽堿地改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鹽堿地中含鹽量太高,很難被合理科學的開發利用,這也是鹽漬土資源開發的主要制約因素。改良鹽堿土的方法很多,灌水洗鹽就是土壤改良利用的常用措施和有效途徑,其中淡水來源和排水是灌水洗鹽的關鍵。通過太陽能鹵水淡化系統的實施和應用可以有效解決淡水來源和排水問題,這也是新型環保能源在農業技術開發上的突破和嘗試,以為今后大面積推廣和應用起到示范作用。
1 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概況
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地理坐標約為北緯37°00′~37°15′,東經118°50′~119°15′,具有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區半濕潤氣候特征,春季返鹽現象較常發生。年日照時數歷年平均2 762.9 h,冬季日照率為64%,初凍期一般在11月底,終凍期在4月初,凍土歷年最大深度為60 cm;年降水量557.7~705.7 mm,年蒸發量2 000 mm;地貌類型為粉砂淤泥質海岸,地勢低平,整個地勢南高北低,全部為平原,坡降比1/10 000~1/500 0;海拔較低,僅為2~4 m,地下水埋藏較淺,年變化為地下1~2 m,礦化度高;開發區內原用地大部分為鹽田,地勢較低洼平緩,立地條件較差,返鹽情況明顯。另外,海潮、旱、澇、鹽堿、冰雹自然災害嚴重,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地下鹵水資源豐富,富含鉀、鈉、鈣、鎂、溴、碘等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元素,凈儲量超過60億m3,埋藏淺,易開發。開發區內具有非常豐富的基礎化工原料:純堿產量為300萬t/a,占全國年產量的16.7%;原鹽產量為900萬t/a,占全國年產量的20%;溴素產量為6萬t/a,占全國年產量的比例超過66.7%。
總之,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既具有豐富的地下鹵水儲藏,又面臨土壤鹽堿化和生態環境惡化的窘迫現狀。根據開發區的實際情況,建設太陽能鹽水淡化系統,既能利用優勢開發利用鹵水資源,又能利用淡水回流沖洗鹽堿改善土壤環境,真正做到一舉兩得。
2 太陽能鹽水淡化系統
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年日照時數歷年平均2 762.9 h,日照時數長、光能資源豐富,屬于適合利用太陽能的地域。同時,該區地下水資源超采情況十分嚴重,開采地下水資源枯竭造成海水倒灌,土壤鹽堿化,破壞生態平衡。為了有效開發地區資源,發揚優勢,改善環境,利用太陽能鹽水淡化系統改良鹽堿土壤可作為該地區一種合理的新型農業模式,其原理如圖1。
太陽能鹽水淡化系統年發電量約6 000萬kW·h,滿足自身系統和附屬設施的運作需求。該模式的核心是鹽水淡化系統,通過堤壩和提水井的咸水供給,分離淡水和鹽溴,既能回流土壤進行灌水洗鹽,又能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經過提水井長期抽取,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這也是鹽堿良的前提。通過前期的小規模試驗表明,太陽能鹽水淡化系統運作合理可行,達到了水資源循環和環境改良的實踐要求。
3 運用太陽能鹽水淡化系統灌水洗鹽
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土壤類型為砂壤質土,春季返鹽現象嚴重,海拔2~4 m,地下水層年變化為1~2 m,因本身地質特征和海水回灌的影響鹽分含量可達12%左右,表層土壤含鹽量可達0.92%,適宜灌水洗鹽的方法來改良土壤。所謂的灌水洗鹽是指通過大量的水沖洗土壤,使鹽分通過淋溶作用下移至土壤深層,降低表層土壤的含鹽量,以達到適宜作物生存和成長的目的,這也是該地區最常用、最快速有效的鹽堿土調理方式。
改良工作的基礎是合理開挖溝渠,建立完善的排水灌溉系統。首先挖制提水井,在試驗區域內按棋盤分布方式選點,1 hm2挖5~6口,井深60 m,既可以提取地下深層鹵水,又能降低地下水位;其次建立堤壩,并在堤壩的主干渠道口和出口處設立閘門,這樣既能夠保護環境,防止二次污染,又能儲存鹽水供給鹽水淡化系統的循環利用;再次根據地形開挖排水溝,要求每隔100~200 m,設置1條主排水溝(一級排水溝),主排水溝要與堤壩相通,溝深2.0~2.5 m,溝寬5~7 m。壟與壟之間,設置二級、三級相對小的排水溝,寬2~3 m、深1.0~1.2 m,對于偏低或偏高的地勢可以抬土和移土,保證水流通暢;最后要做好維護堤壩和排水溝工作,通過碎石鋪設、種植護坡植物、定期開放閘等措施來防止淤泥沉積阻塞,保證排水暢通。
通過前期小規模試驗證明:一方面,灌水洗鹽可以顯著降低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土壤鹽分含量,50 cm以上土層含鹽量從0.92%降至0.32%,基本達到作物生長需求。另一方面,經過長期的提取地下水,現已降低地下水位1.5 m,基本消除春季返鹽現象。同時,鹽堿土經過洗鹽和本身土質的影響,養分極少,為改善土壤環境,提高土質保水保肥能力,增施綠肥和有機肥必不可少。可施用有機肥,包括腐熟發酵的農家肥(可以添加作物秸稈、鋸末、珍珠巖等保水隔鹽物質)和鹽堿土專用粉狀有機肥等。另外,改良鹽堿土的同時加入土壤調理劑的效果也很明顯,加強了土壤的活力和鹽堿緩沖能力。
4 結論
一是太陽能鹽水淡化系統改良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鹽堿土壤是一種因地制宜、科學可行的農業模式,開發利用新型能源太陽能,調理了鹽堿土質,創造了經濟效益,維護了生態環境。二是該系統在改良鹽堿土的同時,降低了地下水位,改善了高鹽水質,防止了鹽分上移,杜絕了鹽堿土質反復惡化的現象,既是該地區土壤改良工作的典型示范,又是綠色科技農業新型模式。三是通過前期試驗表明,該系統可以顯著降低土壤鹽分含量,50 cm以上土層含鹽量從0.92%降至0.32%,改善了土壤環境,滿足了大部分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達到了整治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環境的基礎工作要求。
5 參考文獻
[1] 王風召.濱海鹽堿地園林綠化施工技術[J].今日科苑,2009(4):47-48.
[2] 李壽冰.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鹽堿地園林綠化技術綜述[J].濰坊高等職業教育,2010,6(2):64-66.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 河南鄭州 450009)
編者按 果樹營養與施肥是果樹栽培中的基礎環節。科學施肥是保證果樹高產、穩產、優質的最有效的措施。為了解決果園土肥水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建設高標準果園提供技術指導,我們特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土壤肥料專家黃顯淦研究員以自己多年的工作實踐,撰寫了以下系列專題講座:1. 果樹營養與施肥種類;2. 果樹施肥適宜時期、方法和數量;3. 關于果園有機肥的施用;4. 幾種果樹施肥方法簡介;5. 果樹葉面噴肥技術;6. 果園土壤管理;7. 果園土壤改良的基本技術措施;8. 對果園類型建立及鈣、鉀肥施用重要性的看法。本刊從2015 年第1 期起陸續刊出,以饗讀者。
第四講幾種果樹施肥的方法簡介
關于果樹正確施肥量的確定問題,尤其是較精準用量問題,確實是一個較為不易解決的復雜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各種果樹屬多年生喬木或灌木植物,不同樹齡、不同品種、不同產量,所需各種營養成分及數量又有所不同。而且樹體中又有貯存的營養,這同一年生與越年生的農作物相比,要進行全株養分含量分析測定,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是為什么果樹較精準施用量的認定,存在一定難度的原因所在。長期以來,人們通過科研和生產實踐,也找到了一些實用的方法,現介紹如下,供果樹生產者參考選用。
1 經驗法
所謂經驗施肥法,是指某一地方的是果產區,管理果樹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果農或技術人員,根據本地區果園土壤肥力狀況,所栽果樹種類,生長狀況及常年產量等,憑經驗而提出的施肥種類和大致數量,且不會出現明顯缺肥癥狀或肥害現象,就認為是正確的合理施肥量。這種憑經驗指導施肥,雖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但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學依據,但這種經驗施肥法,在我國各地果樹生產中,尤其在個體經營的小面積果園中,至今仍較為普遍采用。
2 葉分析法
此法是由我國果樹營養研究專家李港麗、仝月澳等人,在參照國外有關研究結果的同時,在國內進行了多年多點的主要樹種,大量采取活體葉片分析,并結合樹體長相、產量、對比、整理、證實而得出了主要樹種葉養分含量的適宜數值范圍(表1),并以此作為指導果樹施肥參考之用的一種方法。不同樹種的各主要營養元素含量適宜范圍是不同的,現列出供參考。
注:①系葉柄含量。
表1 說明,不同果樹的各種營養元素適量范圍是不同的,核果類除銅素外,其他各種元素含量均高于其他樹種;磷素含量以草莓為最高;獼猴桃對鈣、鎂、錳的需求量大于其他果樹;桃、葡萄、杏、李等果樹(核果及漿果類)對鉀的需求量,相對要高于其他(仁果類)果樹。上述特征是受其遺傳性狀控制的,可作為施肥時的參考。
采取葉分析法來指導施肥,只能作為“定性”參考,就某一種果樹而言,將所分析的結果與表格中的數據進行比對,得出哪些元素的含量適中、缺少或過剩,來決定哪些元素需要加量補施或減少施用量,含量適中者,則可以維持原施用量。然而對于含量缺少或過量的元素,在實際行動中,應補充或減少多少的數量問題,則只能靠果樹生產者自行通過實踐來解決。因此講,采取葉分析法指導施肥,不能解決施肥中的“定量”問題。
3 測土配肥法
此法是根據全國各地土壤肥料工作者,根據當地的施肥情況,各種農作物長相、產量等,并結合相應土壤的分析數據,綜合得出的共同認可的,所謂土壤中所含營養成分的豐缺指標(表2),供各地生產者,了解當地農耕地的各項肥力指標,作為施肥時參考。
測定土壤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含量,與已有的認可的標準參考數據相對照,來了解果園土壤的自然肥力狀況,以指導施肥,可避免施肥中的盲目性,平衡土壤的供肥能力。但這種方法,仍能只能做到“定性”,而無法做到較精確“定量”。
4 以產定肥法
此法是根據有關果樹科研部門的田間單質肥和配比施肥試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使用起來簡單、易于掌握,同單純的經驗施肥相比,前進了一大步。
(1)幼樹適宜施肥量確定。所謂幼樹是指定植后至結果前的小果樹,一般1~3 年,因在定植時,在栽植坑(或溝)中,已施入了一定數量的有機肥,因此在前3 年中,可暫不考慮施有機肥,而只在每年生長期,分兩次追施無機肥,原則是以無機氮肥為主,配以少許磷鉀肥,其適宜比例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1.0~1.5∶0.5∶0.5 在土壤肥力較好的果園,也可以只施氮肥,而無需配施磷、鉀肥。具體講,定植后第1 年,于生長期(4—6 月份)分兩次追施。每株氮肥施用量,折合純氮0.05~0.06 千克(相當尿素110~130 克),以后第2 年每株用量為0.10~0.12千克純氮(折合尿素220~260 克),如此遞增。在實際生產中,可根據當地果園土壤肥力水平,栽培樹種及其生長狀況,將施肥量作適當遞減。
(2)成年樹施肥量的確定。
所謂成年樹,是指開始有經濟產量的果樹,在施用基肥的基礎上,每生產收獲50 千克果實,應補施無機純氮0.35~0.50 千克(折合尿素0.76~1.10 千克),可根據株產或每畝的實際產量,算出應補充的氮肥用量,而與無機氮肥相配施的無機磷、鉀的數量決定,可按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1.0∶0.5∶1.0 配比進行。計算得知,與氮肥尿素配施的磷肥(過磷酸鈣)實物為1.1~1.7 千克,鉀肥(硫酸鉀)的配施量為0.7~1.0 千克或氯化鉀肥0.58~0.83 千克。
果樹作物同一般農作物相比,更為喜鉀和需鉀肥,尤其是核果類果樹如桃、杏、李、櫻桃、石榴等,因此建議按比例配比施的鉀肥應采用高量。
所補充的三種無機氮、磷、鉀化肥中,全年施用的分配原則建議如下:無機氮肥在果樹發芽前,生理落果后至果實膨大期,采后秋施基肥的三個時期的分配比例為30%、40%和30%。無機磷肥可在施基肥時,與有機肥一次全部施入。無機鉀肥可在果實膨大至迅速膨大期,分兩次追施,用量為全年總用量的80%。
5 平衡施肥法
此法的基本點是施肥用量等于吸收量。優點是避免了過量施肥或施肥不足,比較接近果實需肥的真實情況。不僅考慮了果實的實際吸收量,還考慮到土壤的天然供肥量和各種肥料施入土壤后的實際利用率,其簡單的計算公式如下:
果樹吸收量。是指單位面積或一株生長著的果樹,從春天萌芽到落葉前的生長周期中,因所有各種器官(根、干、枝、葉、花、果實)總生長量所吸收消耗中的一種或多種營養元素總量。
天然供肥量。任何種類土壤的果園,在不施肥的情況下,因土壤自身所含有機質和礦質養分的分解、礦化,均會釋放出一定數量的氮、磷、鉀及其他微量元素被果樹吸收利用,這種供肥能力,稱之為天然肥力(又叫自然肥力)。其供肥的數量,稱之為天然供肥量。據國內外有關資料報導,認為在一般條件下,各類土壤對各種作物的天然供肥量大致如下:占作物對氮素吸收總量的1/3,對磷素和鉀素吸收總量約占1/2。因此,果樹也可采用此值。
肥料利用率。是指當年對果樹所施各種肥料中,其有效成分被樹體實際吸收的數量,占所施的某種肥料有效養分含量的百分數。肥料利用率可用田間減差法試驗求得。其簡單計算公式如下:
據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田間試驗測定證實;果樹(蘋果)對無機氮、磷、鉀化肥利用率分別是:氮肥(尿素)約為33%,磷肥(普鈣)約為25%,鉀肥(氯化鉀)約為40%。這與中國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大田作物上所測定的結果(尿素為35%、普鈣20%、氯化鉀45%)比較接近。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土壤改良;方法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城市園林綠化土壤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市土壤存在區域性差異
土壤是一個既開放又相對獨立的自然體,也是人類勞動的產物。土壤的形成和演變深受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影響。土壤與外界環境條件各個因素并非獨立存在,而是互相聯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約。因此,環境條件和土壤母質本身的區域性變化(如氣候、地貌、地質歷史等),使得土壤的分布具有顯著的區域性變異。
(二)城市園林綠化土壤存在破壞性和污染性
城市園林綠化要在其他市政建設完成后進行,綠化地土壤基本都遭受到開挖、碾壓、堆放建筑施工材料和建筑垃圾等各種破壞行為,土壤混入妨礙植物生長的雜質較多,有的土壤甚至遭到嚴重影響植物生長的各種化合物、重金屬、放射性物質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等。有的土壤僅遭受單一的破壞或污染,有的土壤可能同時遭受幾種破壞和污染。土壤的改良和修復應針對土壤受破壞和污染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
二、城市園林綠化土壤改良措施和方法
(一)不良性狀結構的土壤改良方法
不良性狀結構土壤指受機械碾壓而板結,土層開挖后混入石礫、磚塊、混凝土塊、竹木塊和塑料等建筑垃圾,土層深挖后將下層貧瘠瘦劣質土移至表層,及上述情況綜合的土壤,這些土壤物理性狀差,緊實板結,容重高,孔隙度較低,通氣孔隙小,土中建筑渣土多,有機質含量少,生物酶活性低,植物根系很難在土壤中生長,須進行必要的改良。
通常可以施用土壤改良介質。土壤改良劑的作用因其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改良土壤物理性狀。通過施用有機或無機土壤改良劑,可以增加土壤總孔隙度,減小土壤容重,增加田間持水量,提高水分入滲速率,增加飽和導水率;二是改良土壤化學性狀。施用改良劑后,土壤有機質、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均會有所增加,土壤酸堿性得以調節,土壤緩沖能力得以增加;三是增加土壤抗水蝕能力。施用高分子聚合物土壤改良劑后,會增加土壤抗水蝕能力,改善土壤結構,減少水土流失;四是提高土壤中離子交換率,改良鹽堿地,緩沖pH值,吸附重金屬。改良劑如沸石、膨潤土、蛭石、斑脫土施入土壤后,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中的陽離子,土壤中原有的重金屬有些被交換吸附,有些被固定,土壤中的氫離子也由于交換吸附降低了濃度;五是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提高酶活性。土壤中微生物對植物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而微生物靠有機碳才能生長,所以有機碳土壤改良劑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和活性,提高酶活性;同時抑制真菌類、細菌、放線菌活動,使土壤疾病傳播大大減少;六是提高土壤溫度。用瀝青乳劑作土壤改良劑可明顯提高地溫;七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植物生物量(作物產量)。無論是有機土壤改良劑還是無機土壤改良劑,由于它們本身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機物質,對植物生長十分有利,同時能夠降低有毒元素富集,改善綠化植物品質。
(二)鹽堿性土壤改良方法
(1)化學改良。在鹽堿土中,由于土壤膠粒上的交換性鈉離子、土壤溶液中酸鈉和重碳酸鈉對植物的危害最大,可引起土壤堿化(pH值可達到9以上),使土壤產生不良物理性狀。因此,在園林綠化工程之前就必須把它們從土壤中除掉。其改良方法有以下方面。①增施化學酸性廢料過磷酸鈣,可降低pH值,并提高樹木的抗性。施入適當的礦物性化肥,補充土壤中氮、磷、鉀、鐵等元素的含量,有明顯的改土效果。②施用大量有機質。如腐葉土、松針、木屑、樹皮、泥炭及有機垃圾等,可增加土壤有機物質,達到土壤改良的目的。③改堿肥的應用,利用離子吸附、酸堿中和、轉化鹽類三大改良鹽堿土壤原理,降低pH值及含鹽量,以提高園林植物成活率。
(2)生物改良。將根系較多、較深的耐鹽植物和綠肥直接種植,通過常規灌溉,不需要任何附加條件和設施,將土壤鹽分控制在植物根系土層以下的土體中,降低綠化成本,并有利于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和永久性建設。但生物改良堿土的措施雖然投資最小,但見效慢,綠化初期美化效果較差。
(三)酸性土壤改良方法
增施有機肥,培養土壤肥力。在樹灌花草栽種前施足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能夠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與礦物質顆粒結合,增加和改良了土壤中微團聚體,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大,通透性變好,有利于升溫。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增加,促進植物根際微生物活動,提高酶活性,有機質有較強的吸附力和逐漸的礦質化,敦促土壤中難溶性礦質元素變為可給態的養料,促進根系發育和植物生長,增強植物的抗逆性,達到有利于植物生長的目的。有機肥中可適量混加堿性肥料,如碳銨、磷礦石粉、氨水等。
(四)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
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惡化的現象即為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源十分復雜,可分為人為污染和自然污染,按性質可分為化學污染源、物理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土壤污染物種類繁多,總體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無機污染物,如鎘、汞、鉛、銅、砷等重金屬;硝酸鹽、硫酸鹽、氟化物、可溶性碳酸鹽等化合物;過量施用氮肥、磷肥造成土壤污染。二是有機污染物,包括化學農藥、除草劑、石油類、洗滌劑及酚類等。三是放射性物質,如銫、鍶等。四是病原微生物,如腸道細菌、炭疽桿菌、結核桿菌等。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化學成分復雜且難以清除,一旦處置不當就很可能貽害無窮。土壤受到污染后,不僅會影響植物生長,同時會影響土壤內部生物群的變化與物質的轉化,即產生不良的生態效應。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成本高、周期長,因此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統籌規劃、重點突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在城市園林中常用的治理和修復土壤污染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增施有機肥。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膠體對重金屬和農藥的吸附能力。有機肥中含有的大量微生物抑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長,提高酶的活性,并降解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樹木根系發育,增強抗逆性。增加和改良了土壤中的微團聚體,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大,通透性變好,有利于升溫,加快土壤改良進程。
(2)施用改良劑。向土壤中施用石灰、堿性磷酸鹽、氧化鐵、碳酸鹽和硫化物等化學改良劑,加速有機物的分解,使重金屬固定在土壤中,降低重金屬在土壤及土壤植物體的遷移能力,使其轉化為難溶的化合物,減少植物吸收,減輕土壤中重金屬對植物的危害。針對有機物污染,用植物、細菌、真菌,聯合加速有機物降解。針對無機物污染,利用植物修復可以把一部分重金屬從土壤中帶走。
(3)工程治理。工程治理是指用物理或物理化學原理來治理土壤污染。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客土,在污染的土壤上加入未污染的新土;二是換土,將已污染的土壤移去,換上未污染的新土;三是翻土,將污染的表土翻至下層;四是去表土,將污染的表土移去;五是淋洗法,用淋洗液來淋洗污染的土壤;六是熱處理法,將污染土壤加熱,使土壤中揮發性污染物(Hg)揮發并收集起來進行回收或處理;七是電解法,使土壤中重金屬在電解、電遷移、電滲和電泳等的作用下,在陽極或陰極被移走。
結語
城市綠地土壤是綠化植物的直接載體,土壤質量是城市綠地質量的關鍵%進行土壤技術改良,改變綠化土壤貧瘠,提高土壤養分含量,降低鹽堿土、灌溉劣質水帶來的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對促進城市園林綠化的持續發展,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美化城市景觀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文哲,任振江,趙建,王永松,張健.土壤改良劑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1,03:61-63.
【關鍵詞】土壤改良劑;園林;綠化
1前言
近幾年,由于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土壤退化變得更加明顯,所以,人們逐漸在土壤中使用土壤改良劑,從而使土壤盡快得到修復。到目前為止,國家上已經研發出多種土壤改良劑種類,例如:松土劑、消毒劑、土壤改良劑等,這些土壤改良劑品種都對土壤的修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國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從而導致大多數的園林綠地逐漸消退,由此看來,給土壤施用土壤改良劑已經勢在必行,這樣才能減少園林綠地土壤的消退。
2土壤改良劑的發展
早在19世紀,人們就已經開始對干旱、鹽堿地的土壤改良劑的施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現如今,由于我國經濟與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不加節制的使用土地,例如:大量施用各種農業與化肥,這樣一來,便加快了土壤綠化的消退速度,不能充分利用土壤生產力的穩定發展。經過大量實踐表明,快速修復消退的綠化土壤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大量使用土壤改良劑。近幾年,我國對土壤改良劑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特別是在進入21世紀后,有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廣泛推廣和使用了土壤改良劑。
3土壤改良劑的重要作用
現如今,由于土壤改良劑的種類偏多,因此,不同的改良劑會有不同的作用,這種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的物理與化學特性;第二,提高土壤的抗水蝕能力;第三,改善土壤中的酸堿成分,中和PH值;第四,有利于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數量,同時酶的活性也會大大提高;第五,土壤肥力增強,有助于植物的生長。
4土壤改良劑的分類
現如今,由于市場中的土壤改良劑的種類是非常多的,因此,必須喲對土壤改良劑進行科學、合理的整理與分類,這樣一來,變可以使人們充分了解與使用土壤改良劑。在實際生活中,土壤改良劑的可以按照其性質與用途加以細致分類。按照其性質可以把土壤改良劑分成酸性與堿性土壤改良劑、有機物與無機物土壤改良劑;而按照其用途進行分類,便可將土壤改良劑分成防土壤退化與防土壤侵蝕微生物改良劑、生物制劑改良劑等多個品種。
5土壤改良劑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重要性
5.1土壤改良劑在貧瘠土地上的應用
一般來說,園林綠化都是在城市和城市周圍進行的。近幾年,由于我國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而且,在大面積進行土地綠化時,勢必會大大降低土壤的能力,從而會使綠化種植條件變得非常差,有些甚至會在土壤中混入建筑垃圾,如果在表層種植草坪與樹木,這樣一來,草坪與樹木的成活率就會大大降低。傳統的方法是在土地表面覆蓋異地土,盡管這些做法都是可行的,另外,又能增加用土量,甚至會提高運輸成本,與此同時,也會導致土壤的能力下降。
5.2土壤改良劑用劣質水灌溉的應用
近幾年,由于我國經濟和社會得到了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導致水資源非常缺乏,從而使城市生態用水比例會大大減小。為了更好的滿足綠地的觀賞、生態的需求,逐漸擴大綠地面積,這樣一來,我國水資源缺乏變得更加明顯,由此看來,園林綠化應該大量開辟水源,從而使劣質水的比例會逐漸增多。如果過多的使用劣質水,那么會增加土壤中有害物質的量,有機物變會快速分解,但是,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是非常大的,通常污染具有隱蔽性、不可逆轉的特性。另外,由于長期的重金屬污染,從而在土壤中會積累大量的重金屬,直接會影響到樹木與草坪的正常生長,園林景觀效果也不可觀。
5.3土壤改良劑在預防土壤病害上的應用
土壤病害指的是某些土壤病原物侵染所導致的植物病害。其中主要包含各種病菌,例如:真菌、放線菌、線蟲等,在這些病菌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真菌。特別是在園林綠化中,草坪病害非常多,尤其是土傳染病害,情況嚴重時會使整個植株受到污染,一般來說,大多數病菌都是由根部可是侵入植物的器官,到目前為止,治理這種病蟲害主要以保護性殺菌劑與內吸性殺菌劑為主。由此看來,我們必須要及時改變傳統施藥的方式,并在土壤中大量施用多種生物改良劑,例如:甲殼素,這樣一來,能夠減少土壤病害,另外,也能使藥物次數與用量大大減少。
5.4在草坪種植上的應用
近幾年,由于我國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對綠化面積逐漸增加。可以說,在園林綠化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就是草坪,而且,所占的比例也是非常大的。由此看來,綠化、保護、改善園林綠化面積變得更加突出。由于草坪的根系在表層土壤的5—10厘米。一旦根系過于密集,那么土壤表層土壤的水分就會很快被消耗,所以,必須要灌溉大量的水,否則勢必會影響草坪的正常生長,有些甚至還會死亡。另外,灌水量的增加,使城市生態需水量也加大了,這樣一來,水資源缺乏問題會越來越明顯。其中,聚烯類土壤改良劑,能夠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除此之外,土壤也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與化學狀態,釋放更多的肥料,然而,這樣做,會大大增加成本費用,有些中間產物還會產生有毒的中間物,因此,這些土壤改良劑要盡量少施。
5.5在樹木移栽上的應用
在園林綠化中,經常會移栽樹木,這樣一來,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起到美化與綠化的效果。在將樹木從原有土地移栽到其它種植地時,極易使植物的根系受到損傷,再加上,一旦施肥不到位,會導致植物死亡,因此,在移栽樹木時會存在一定的風險。除此之外,移栽樹木后,通常會移栽到道路兩旁和建筑場所,所以,會在土壤中摻雜很多建筑垃圾,從而破壞土壤的結構,降低土壤中的成分,導致吸水能力大大降低,這樣一來,樹木移栽的成活率就會有所降低。經過大量實踐證明,保水劑與有機肥料相結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樹木的成活率。
5.6調節土壤酸堿性的應用
各種植物生長的物質基礎是土壤,因此,土壤中的成分會影響植物的生產速度與質量。其中,有些花草樹木對土壤并沒有非常高的要求,但是,有些花草樹木對土壤的要求較高。除此之外,由于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大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也有所提高,人們在假日送花成為一種時尚,特別是我國南方地區對花卉的需求是非常大的。然而,因為南方花卉都是生長在酸性土壤中,但是,我國北方地區的土壤呈堿性,因此,在種植花卉時要適當的條件土壤的酸堿性。
6土壤改良劑在使用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現如今,我們所使用的土壤改良劑都是水溶性的,這樣一來,便可以快速溶解在土壤中,從而收到倆個號的改土效果。為了改良土壤,我們通常會混合使用改良劑,特別是和多種有機肥料同時使用。只有這樣,才可以增加土壤養分含量。在使用土壤改良劑過程中,選擇最適合的比例,改良劑施用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如果用量過多,有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用量很少,改良效果又不是非常明顯,因此,在改良土壤時,必須要注意這些問題。
【參考文獻】
[1]陳義群,董元華.土壤改良劑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生態環境,2008(3).
[2]高偉,邵玉翠,楊軍.鹽堿地土壤改良劑篩選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21).
關鍵詞:土壤改良劑;釀酒葡萄;土壤微生物;土壤物理性質
中圖分類號 S663.1;S1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9-0072-03
Abstrct:The Helan mountain wine grape production areas soil was poor and the structural was bad,the author found out that in wine vineyards soil condition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oil aggregate structure,reduce the bulk density,enhance the capacity of the soil hole and retention of fat,improve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enzyme activity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ly absorption of wine grapes,at the same time,obtain high quality wine grape raw materials.
Key words:Soil conditioner;Wine grape;Soil microbial;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夏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原產地保護區因獨特的風土條件,使該地區成為發展優質釀酒葡萄的主要栽培區域[1-3]。土壤理化性質及微生物特性直接影響釀酒葡萄根系以及葡萄漿果的生長發育[4]。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釀酒葡萄園土壤的健康狀況也日益降低,土壤的物理結構、化學性質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樣性都出現不斷變差的現象,如果不及時對土壤出現的問題進行修復,將導致釀酒葡萄持續生產能力減弱和品質的降低[5-6]。釀酒葡萄作為多年生深根系作物,其植株根系發達,每年隨著收獲葡萄漿果從土壤中帶走的養分數量龐大,加之根系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分泌物和毒素,也會使土壤的性質變的更差[7]。而傳統的種植模式只注重施用化肥,而忽視了有機質和微生物對于土壤的作用。釀酒葡萄園土壤改良劑的施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和養分狀況,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促進釀酒葡萄根系生長下扎,增強土壤孔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抑制鹽堿土鹽分的表聚現象,有效改良鹽堿土,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及多樣性,改善根區微環境,保持釀酒葡萄園土壤的健康狀況,從而實現釀酒葡萄的高產優產。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試驗地位于寧夏銀川玉泉營農場南大灘葡萄基地,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光能資源豐富,平均日照時長為7.8~8.3h,年均日照數在2 800h以上,晝夜溫差10~15℃,年均溫度8.8℃,年均降水量為198mm,無霜期為160~170d,土壤類型為風沙土。
1.2 試驗設計 在葡萄漿果采收后用深耕施肥機施入葡萄園土壤中。釀酒葡萄土壤改良劑通過施肥機條狀施入,具體方法為,施用量為6 000kg/hm2,將土壤改良劑距離葡萄根系水平距離50cm處條狀施入,施入深度控制在40cm以下。在寧夏賀蘭山東麓玉泉營南大灘釀酒葡萄園內同一地塊(南大灘東二條地)、同一品種(赤霞珠)、相同生長年限(6年)的釀酒葡萄在同一時期進行小區對比試驗:T1:常規化肥作為對照,農民常規施肥量為尿素300kg/hm2、磷酸一銨180kg/hm2、硫酸鉀270kg/hm2;T2:生物有機肥作為對照,農民常規施肥量9t/hm2(有機質≥45%,N-P2O5-K2O=2.5-1-1.5,有益菌數目為0.2億/g);T3:釀酒葡萄園土壤改良劑,施肥量為土壤改良劑6t/hm2。
1.3 測定方法
1.3.1 釀酒葡萄產量品質測定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手持糖量計測定;可滴定酸用NaOH滴定法測定;可溶性糖用蒽酮法測定[8];單寧用福林-丹尼斯法測定;花色苷用pH示差法測定;總酚用福林-肖卡法測定[9]。在每個處理下隨機采取9株的果實,計算其單株的平均產量,然后得到理論產量。
1.3.2 釀酒葡萄園土壤物理性質測定 土壤容重采用環刀法;土壤飽和含水量采用環刀浸泡法;土壤田間持水量采用環刀法測定;土壤機械組成采用粒度分析儀測定;土壤孔隙采用滲透法計算換算得出;土壤團聚體采用干篩法和濕篩法測定[10]。
1.3.3 釀酒葡萄園土壤生物學性質測定 土壤微生物數量采用梯度稀釋分離法測定;真菌、放線菌、細菌采用稀釋平板涂抹法測定;脲酶采用靛酚藍比色法;過氧化氫酶采用高錳酸鉀滴定法;堿性磷酸酶采用磷酸苯二鈉比色法;蔗糖酶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7]。
1.4 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以Excel2003整理,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LSD法進行顯著性檢驗,顯著性水平p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釀酒葡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施用釀酒葡萄園土壤改良劑處理與常規施用化肥相比,釀酒葡萄產量提高11.56%,與常規施用有機肥相比釀酒葡萄產量提高1.84%,增產效果顯著;與常規施用化肥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增加顯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顯著,花色苷含量和總酚含量也有所增加。可以看出與農民常規施用肥相較,施用了釀酒葡萄土壤改良劑的釀酒葡萄產量顯著增加,品質明顯改善。
2.2 不同處理對釀酒葡萄園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 表2可得:施用有機肥處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容重,但施用釀酒葡萄園土壤改良劑處理可進一步降低土壤容重,相比常規施用化肥降低了4.67%,同時,增大了田間持水量以及土壤孔隙度,有利于呼吸作用進行,進而加快植株新陳代謝,提高植物所有生理活動所需要能量的來源。
表3可得:有C肥以及施用釀酒葡萄園土壤改良劑處理均能提高該地區土壤砂粒含量,其平均含量超過50%以上,尤其施用土壤改良劑處理下砂粒含量顯著高于有機肥和常規施用化肥處理,相比分別增加了14.25、39.37%,此外,粉粒相對較少,粘粒適中,表明土壤結構穩定,有利于土壤空氣和熱量運動以及養分快速轉化。而常規施用化肥處理下土壤粘粒含量最高,造成土壤間空隙小,導致通氣性以及透水性較差,抑制好氧微生物活動。
表4可得:總體來看,該地區土壤的各級水穩性團聚體含量存在適當的數量和比例,常規施用化肥處理下>5mm的團聚體含量較高,顯著高于有機肥與施用土壤改良劑處理,施用土壤改良劑處理下>0.25mm的團聚體含量達到99.53%,>5mm和0.5~0.25mm團聚體含量占總量的56.49%,而5~2mm、2~1mm、1~0.5mm三級分別占18.13%、15.68%、9.68%,表現在土壤孔隙度大小適中,持水孔隙與充氣孔隙的并存,既達到保水效果,同時具備合理的孔隙密度,通氣性良好,有助于植株根系呼吸以及土壤微生物活動。
2.3 不同處理對釀酒葡萄園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表5可得:該地區可培養土壤微生物數量為細菌>放線菌>真菌,施用土壤改良劑處理顯著增加細菌數量,分別相比常規施用化肥以及有機肥處理增加了153.20%、72.71%,放線菌數量跟細菌數量表現為相同趨勢,而真菌數量正好相反,常規施用化肥處理下主要由于土壤自身容重較大,土壤呼吸強度較弱,抑制細菌增殖,顯著增加真菌數量,相比施用土壤改良劑處理增加了60%,在條件不利的情況下增加了土壤植株病原菌的發生幾率。
土壤酶是來自微生物、植物或動物的活體或殘體,其活性必然與土壤肥力諸因子緊密聯系,土壤脲酶活性表征土壤的氮素狀況。由表6可知,施用土壤改良劑處理顯著增加了脲酶活性,相比常規施用化肥和有機肥增加了3.2倍和2.2倍,有助于分解人工培肥施入的尿素肥料;同時堿性磷酸酶活性也顯著增加,有機肥和施用土壤改良劑處理下增加了蔗糖酶,它對土壤增加易溶性營養物質起著重要作用;此外,施用土壤改良劑處理顯著增加了過氧化氫酶的活性,相比常規施用化肥增加了30.52%,主要由于土壤改良劑有助于促進有機質積累,提高了酶活性,促進了過氧化氫分解,防止對生物體產生毒害作用。
3 結論
土壤改良劑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團粒結構,促進釀酒葡萄根系下扎,增強土壤孔性及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多樣性,促進釀酒葡萄對養分的吸收,從而達到生產優質釀酒葡萄原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營,包經珊,梁錦秀,等.不同施肥措施對風沙土西拉葡萄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09(9):8-11.
[2]王靜芳,孫權,楊琴,等.寧夏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肥料配比效應研究[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07(1):26-29.
[3]梁勇.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旅游走廊整合開發研究[J].釀酒科技,2013(5):109-113.
[4]張曉娟,郭潔,孫權,等.賀蘭山東麓赤霞珠氮肥合理施用量研究[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13(3):21-26.
[5]祁迎春,權,劉軍,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團聚體組成及幾種團聚體穩定性指標的比較[J].農業工程學報,2011,27(1):340-347.
[6]王宏安,李記明,姜文廣,等.土壤質地對蛇龍珠葡萄釀酒品質的影響[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13(4):24-27.
[7]關松蔭.土壤酶活性影響因子的研究――Ⅰ.有機肥料對土壤中酶活性及氮磷轉化的影響[J].土壤學報,1989(1):72-78.
[8]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關鍵詞 烤煙;白云石粉;生產應用;江西峽江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7-0018-02
烤煙對土壤pH值適應范圍較廣,但土壤的pH值對烤煙的產量和品質有明顯的影響,酸性過強對烤煙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植煙土壤適宜pH值為5.5~6.5[1-2]。峽江縣是江西省主產煙縣之一,年種植烤煙1 666.67 hm2左右,種煙土壤類型均為水稻田,主要土壤質地為潮砂泥田、鱔泥田、黃泥田等,經對全縣54個典型植煙土壤樣品檢測分析結果表明,土壤pH值平均為4.82,且pH值低于5.50的占90%以上。近年來,參照同類煙葉產區,利用生石灰、白云石粉等堿性物質作為土壤調酸改良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煙葉生產水平,但對煙葉產質量改善效果缺乏理論依據[3-4]。因此,本試驗選用當地的生石灰和白云石粉作為植煙土壤pH值調節劑,從應用成本、田間表現、抗逆性、產值效益、外觀質量及評吸質量等方面綜合分析,為生產上推廣應用經濟有效的土壤改良劑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選擇在桐林鄉流源村委孔元組進行,試驗田為灰潮沙泥田,前茬水稻,地勢較平坦,排灌方便。試驗材料為有機肥、煙草專用肥、鈣鎂磷肥、硝酸鉀、硫酸鉀及當地市購的生石灰、白云石粉等。供試烤煙品種為K326,株行距為55 cm×120 cm。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取大區試驗,共設2個處理,分別為施生石灰1 125 kg/hm2、白云石粉1 500 kg/hm2(施用量均為當地推薦用量)。
1.3 試驗方法
試驗田均為12月5日翻耕起壟,生石灰及白云石粉均于翻耕前均勻撒施。試驗田施有機肥1 500 kg/hm2、煙草專用肥825 kg/hm2、鈣鎂磷肥750 kg/hm2、硝酸鉀225 kg/hm2、硫酸鉀225 kg/hm2,氮肥的60%、鉀肥的40%用作基肥,于移栽前20 d開溝條施,追肥于移栽后35 d內分3次施完。田間農事操作均按當地煙葉生產技術要求操作。
1.4 調查內容及方法
調查單位面積施用成本;通過對不同生育期土樣檢測(pH值、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交換性鎂、交換性鈣),研究2種土壤改良劑的改良作用;調查2個處理的大田生育期、農藝性狀,觀察各處理對烤煙田間生長的影響;按42級制分級計產,調查各處理的單位面積產量、上等煙比例、均價及單位面積產值,比較各處理的經濟效益;通過對煙葉樣品的外觀質量比較、化學成分檢測、感官評吸質量對比等,分析2種土壤改良劑的改良效果。
田間記載項目由實驗員全程跟蹤記載,烤后煙葉外觀質量評價由縣煙葉收購總檢、主檢和分級骨干組成的評價組在自然光的條件下進行,土壤檢測送至江西省農科院土壤肥料與資源環境研究所檢測,化學成分檢測及評吸質量鑒定由福建中煙技術中心完成[5-6]。
2 結果與分析
2.1 施用成本
白云石粉貨源采購是由峽江縣煙辦牽頭,組織縣煙草公司、主要產煙鄉鎮代表組成采購小組,通過詢價談判方式進行采購,提貨價為120元/t,按用量1 500 kg/hm2計算,施用成本為180元/hm2;生石灰由煙農自購,購買價為280~300元/t,按施用量1 125 kg/hm2計算,施用成本為315.0~337.5元/hm2,較白云石粉高135.0~157.5元/hm2。
2.2 土壤改良情況
為了解白云石粉和生石灰對土壤改良的作用情況,分別于團棵期、采收結束期取各處理土樣進行化驗分析。由表1可知,施用白云石粉調節pH值的效果較生石灰差,到采收結束期2個處理的pH值均下降;鈣、鎂是影響烤煙產量和品質的重要中量元素,2種改良劑均能影響土壤中鈣、鎂含量,白云石粉處理交換性鎂含量高于生石灰處理,生石灰處理交換性鈣含量高于白云石粉處理。
2.3 田間生育期
由表2可知,應用生石灰和白云石粉作土壤改良劑的烤煙大田生育進程一致。各部位采烤期白云石粉處理較生石灰處理晚2 d,說明施用白云石粉的煙葉比施生石灰的煙葉更耐熟。
2.4 主要農藝性狀
通過在試驗田分別選擇3個點,每點選擇有代表性植株5株進行調查記載,統計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施用白云石粉煙株株高比生石灰稍矮,有效葉片數稍多,最大葉面積較生石灰處理稍大,2個處理的田間農藝性狀差異不明顯。
2.5 主要經濟性狀
由表4可知,白云石粉處理的產量、產值、均價、上中等煙比例均比生石灰處理的稍高,但差異不明顯。
2.6 原煙外觀質量
由表5可知,施用白云石粉處理的各部位烤后原煙的油分、色度好于施用生石灰處理。整體煙葉外觀質量以施用白云石粉處理的好于施用生石灰處理。
2.7 原煙主要化學成分對比
由表6可知,生石灰處理的B2F總植物堿明顯偏高,水溶性總糖和還原糖明顯偏低,C3F的總植物堿適宜,但總糖和還原糖偏高,總體內在化學成分不協調;而白云石粉處理的B2F、C3F的各項指標都較適宜。
2.8 原煙評吸質量
由表7可知,施用白云石粉的處理中、上部煙葉評吸質量均明顯優于施用生石灰的處理,主要表現在香氣量更足,刺激性更小,余味更舒適,煙氣狀態更好。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白云石粉和生石灰作為土壤改良劑對烤煙大田生長進程、田間表現等表現沒有明顯差異。但施用白云石粉的種植經濟效益較生石灰稍有提高,烤后原煙外觀質量和評吸質量明顯好于施用生石灰處理。
白云石粉和生石灰作為調酸土壤改良劑均可行,在常規用量(白云石粉1 500 kg/hm2、生石灰1 125 kg/hm2)下,生石灰的調酸效果好于白云石粉。但施用白云石粉不僅能提高土壤pH值,還能補充植株生長所需鎂、鈣等中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環境,從而促進煙株的生長發育,提高煙葉產質量。
由于白云石粉貨源穩定,價格便宜,施用成本較生石灰低135.0~157.5元/hm2,能起到降低pH值和適宜影響土壤鎂、鈣含量,增強煙株抗性,增加種植經濟效益,明顯改善烤后煙葉外觀質量和品吸質量的效果,建議生產上宜大面積推廣。
4 參考文獻
[1] 陳瑞泰.中國煙草栽培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2] 楊全中,李躍舞,劉建陽.施用石灰改良土壤的試驗研究[J].煙草科技,1999(2):43-44.
[3] 熊德中,李春英,黃光偉,等.施用石灰對福建低PH植煙土壤的效應[J].中國煙草學報,1994,5(1):25-29.
[4] 楊宇虹,馮柱安,晉艷,等.酸性煙株生長及煙葉產質量調控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19(1):41-44.
一、侵蝕型土壤改良技術
1.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在侵蝕性土壤的上游擴大植樹造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對于25°以上坡耕地實行退耕還林、還草或種植果樹。
2.封山禁牧,保護植被。
改放牧為圈養,實行封山禁牧,對于保護植被減少水土流失有明顯效果,同時對于保持生態平衡、形成地域田間小氣候也有重要意義。
3.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修筑水庫塘壩,橫山挖截水溝,修筑梯田、侵蝕溝內修固防、橫山打垅,免(少)耕栽培等多項措施防止或減少水土流失。
二、白漿土障礙因素土壤改良技術
白漿土的障礙因素一是黑土層薄,厚度小于20cm,其下即為白漿層,土壤腐殖質和各種養分急劇減少,土壤潛在肥力很低。二是土體結構不良,白漿層持水量低,淀積層十分緊實,幾乎不透水,使土壤即不抗旱又不耐澇。三是土壤呈酸性,有活性鋁的毒害。改良白漿土是一項十分巨大的工程,必須針對其障礙因素逐步改良,才能達到根本治理的目的。主要方法如下:
1.加深熟化耕層
由于白漿土的耕層太淺,白漿層土壤結構不良,淀積層十分緊實,極易形成厚實的犁底層,既不透氣又不透水,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長。只有采取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層,加深熟化耕作層,并結合增施有機肥料以利于土壤熟化,才能增加土壤的抗旱、耐澇能力,并大幅度提高地力。深耕深松要循序漸進逐年加深,熟化耕層應達到25cm,深松要達到35cm。
2.施用石灰性物質
白漿土施用石灰性物質是中和土壤酸度,消除活性鋁毒害的一項根本性措施。石灰物質的用量應視土壤水解酸度而定,一般每畝0.5-1噸,施用方法關鍵是要充分與土壤混合,石灰性物質要細碎,撒均勻,結合翻耙地施入。
3.加強水土保持和植被保護,努力保持和增厚黑土層。
三、易澇、冷漿型土壤改良技術
1. 易澇型土壤改良技術
易澇型土壤分布于我縣的低平地和山溝川地。主要土種是白漿土中的潛育或亞表潛育白漿土和泥炭土。易澇型土壤改良措施。一是種稻治澇。打井或引水在易澇地種植水稻。二是排水治澇,疏浚河道,挖修田間溝渠。三是修筑臺、條田。四是施用爐灰渣或砂子等,改善易澇地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溫度和適耕性。
2.冷漿型水稻良技術
冷漿型水稻土的主要障礙因素是水熱條件不良,土壤長期浸水含大量亞鐵離子并有活性鋁危害。在養分性質上表現前期供肥不足,而后期供氮過多,造成水稻貪青晚熟或病害嚴重。對冷漿型水稻土的改良利用,應根據冷漿類型采取不同措施,主要是排水和增加地溫,在化學方法上可施用石灰或草木灰以中和土壤酸度并消除活性鋁毒害。
四、增加有機物質,培肥地力措施。
1.客黑土 增加耕層黑土層厚度
農諺說:“黃土換黑土,一畝頂兩畝”。對露黃或耕層黑土不足20cm的地塊進行客黑良。用庫塘泥、山地腐殖土,草炭土等有機質含量較高黑土進行土壤改良。用庫塘泥、山地腐殖土,草炭土等有機質含量較高黑土進行土壤改良,每年集中力量有計劃進行客土肥田,堅持下去,效果非常明顯。
2.秸稈、根茬還田
作物秸稈和根茬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和礦質養分,還田后經微生物分解會產生大量的有機物質。據統計,連續十年機滅茬地塊有機質含量比人工刨茬地塊絕對值增加了30%。秸稈、根茬還田要與深耕深翻相結合,同時注意增加氮素肥料,以利于秸稈分解轉化。
3.增施有機肥料
有機肥料除供應作物養分外還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有機肥料施用量每公頃應保證在40噸以上,要努力提高有機質含量。施用有機肥料要注意發酵后施用,防止透風、炕種、燒苗和減少污染。
4.改善土壤環境調節水肥氣熱狀況
土壤中水、肥、氣、熱狀況決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我們要采取綜合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調節土壤水、肥、氣、熱狀況,使之有利于微生物活動、有利于根系生長發育、有利于養分的分解、供應和積累,改善土壤環境,提高土壤抗旱、耐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