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的健康教育8篇

時間:2024-01-03 17:41:0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常見疾病的健康教育,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篇1

[關鍵詞] 肛腸疾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2(a)-110-0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健康標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健康的標準也不斷發展,病人的康復不僅是軀體的康復,還包括心理康復[1]。面對現代信息社會,肛腸疾病病人在接受治療的同時,也渴望心理問題的滿足,這種心理問題的滿足是通過信息的傳遞和交流來完成的,肛腸疾病病人追求的是高質量的生活,因此他們對健康教育的需求是迫切的。現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結合我院專科特點以及健康教育的目的,隨機調查住院的肛腸疾病病人140例。被調查者中,職業:干部74例(52.9%),企業管理者50例(35.7%),其他16例(11.4%);學歷:中專及以下12例(8.6%),大專62例(44.3%),本科41例(29.3%),研究生及以上25例(17.8%);年齡:<30歲1例(0.7%),30~45歲69例(49.3%),46~60歲68例(48.6%),>60歲2例(1.4%)。

1.2 方法

采取自行設計的調查表,以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問卷內容由病人對健康教育知識的需求情況組成,調查由專人負責,講解問卷的目的和內容,采取無記名方式,現場填寫調查問卷,問卷全部回收。

2 結果

肛腸疾病病人對健康教育的需求調查結果見表1。

調查結果表明,不同社會背景、文化程度的肛腸疾病病人在接受治療的護理中都希望得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導。肛腸疾病病人對健康教育的需求都是非常渴望和迫切的,特別是對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知識的需求,要求醫護人員根據肛腸疾病病人對健康教育的需求通過與病人交流溝通來傳遞信息,滿足肛腸疾病病人對健康教育的需求。

3 討論

3.1 開展并實施健康教育

通過調查認為,肛腸疾病病人在住院期間除心理支持外,同樣需要適當的健康教育,并且在意是否提供了滿意的護理服務。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并實施健康教育:①病人入院后,首先由護士接待并介紹病區環境、主治醫師、責任護士的情況,講解肛腸疾病的相關知識,介紹肛腸疾病手術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項,使病人對醫護人員產生信賴感,消除病人的恐懼與不安,讓病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及醫護人員的情況,熟悉醫院的環境。②送病人到床前,介紹同病室內病友,病室內各種設施及其使用方法,介紹病房各項規章制度、住院須知、作息時間、餐飲情況等,使病人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新環境。③病人手術前,告知病人手術前所需準備的物品,手術前的飲食指導,手術前各項準備工作的目的和意義,安排手術的日期,手術的大致經過、時間等,向病人介紹同類手術成功的病人與之交流,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緒,迎接手術。④病人手術后,護士采取面對面的護患交流方式,了解病人的心理變化和生理改變,掌握病人的各種需求,根據所有的專業知識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講解手術后治療護理、注意事項及康復知識 。⑤根據病人心理壓力、經濟支出的情況,護士要發揮協調作用,了解病人及家屬對治療的態度,了解病人家庭情況、經濟情況,協調病人解決問題,增強病人治療的信心。

3.2 對不同病人及其不同住院時期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根據肛腸疾病病人不同疾病類型進行有特色的健康教育,并結合病人在住院期間不同時期對健康教育要求的不同,護士做好不同階段的相應的肛腸疾病的健康宣教,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如:混合痔病人手術后應指導病人進食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久蹲久坐,排便過度用力;預防脫核期出血;保持排便通暢等。

3.3 加強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知識的培訓

“以病人為第一,需要為中心”[2]是開展健康教育的成功要點。要求護理人員除掌握過硬的操作技術外,還必須掌握治療、檢查、用藥、心理衛生、肛腸疾病預防、治療、護理、康復知識。有效的健康教育取決于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與觀察能力,要求護理人員擴展知識面,學習相關學科知識,掌握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并正確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與病人進行溝通交流,理解病人的需要,主動為病人服務,滿足病人的需求,穩定病人的情緒,使病人獲得健康知識,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意識。

[參考文獻]

[1]殷磊.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9.

[2]宋麗華,張香琴,王詠梅,等.22所醫院護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與思考[J].實用護理雜志, 2003, 19(10):65-66.

篇2

【摘要】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對肛腸疾病患者臨床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擇肛腸科住院的手術患者66例,,依住院時間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3例,對照組入院給予一般管理;試驗組給予健康指導,觀察兩組臨床效果、遵醫行為、治療滿意度。結果 試驗組的肛腸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治療依從性好、住院時間、治療滿意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

【關鍵詞】肛腸疾病;健康教育;臨床效果

肛腸疾病是世界上最多的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在我國,肛腸疾病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其發病率達59.1%,在外科位列病第一[1]。本文旨在探討健康教育對肛腸疾病患者臨床效果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肛腸手術患者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齡19~75歲,平均(57.36-13.35)歲。其中為肛周膿腫的12例,混合痔的21例,肛瘺的13例,肛裂外痔的12例,內痔肛肥大的5例,直腸脫垂的3例。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3例。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進行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入院給予一般管理;試驗組給予健康指導。健康指導措施(1)在肛腸疾病病人中舉辦一次肛腸疾病健康知識講座,由醫生等專業人員講授肛腸疾病防治知識,重點強調肛腸疾病的危險因素,規范用藥和監測的重要性等。(2)設立肛腸疾病健康宣傳欄,發放宣傳材料。宣傳合理膳食、適量鍛煉、控制體重、心理平衡及戒煙知識。(3)給每位肛腸疾病患者提供飲食和戒煙戒酒等適宜技術。(4)開展肛腸疾病病人管理及藥物治療 對每名肛腸疾病患者及時建立《肛腸疾病患者管理卡》,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定期對肛腸疾病患者進行隨訪管理,認真填寫《肛腸疾病患者隨訪卡》并隨時記錄和更新病人的病情變化,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指導肛腸疾病患者進行自我管理。

1.3 觀察指標 肛腸疾病知識情況掌握程度、治療依從性、住院時間、治療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P

2 結果

試驗組的肛腸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治療依從性好、住院時間、治療滿意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

篇3

腸造口患者大多數是因為腸腫瘤、外傷、腸先天畸形不得不將一段腸管開口于腹壁,臨床上稱為“人工”,使其代替的作用。術后患者將長期攜帶肛袋,從而產生生理、心理上的壓力。由此可見,腸造口護理是一種特殊護理,它需要不僅是醫護人員還有病人及家屬共同參與,幫助患者適應疾病本身和造口帶來的變化,面對現實,克服各種障礙以達到最大限度的自我照顧的能力,提高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兩方面的生存質量,增強其回歸社會的信心。

以往我科對患者住院期間進行單人講解,集中授課,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出院前進一步加強腸造口護理指導,出院后個別病人進行咨詢,經長期觀察問題性腸造口發生率極高,大多數病人情緒低落,精神萎靡。

為了進一步對腸造口患者實施全程有效的健康教育,我科通過嚴謹、科學的設計,制做了腸造口多媒體健康教育軟件,通過發放光盤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多媒體健康教育軟件的內容設計

內容分為:腸造口護理的意義;腸造口種類;造口并發癥的觀察與預防;如何正確選擇造口袋及附品; 如何正確應用造口袋及附品;回腸造口、結腸造口的飲食原則。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的功能,用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形式制作成圖文并茂的多媒體健康教育軟件,將健康教育內容更生動、更有效地展現給患者,使患者進一步得到系統、全面、規范化的健康教育。

2 臨床應用

自2010年4月~2011年4月,將光盤應用于腸造口患者78例,其中乙狀結腸造口患者65例,橫結腸造口患者9例,回腸造口患者4例。在病人出院前集中觀看、講解,讓病人對光盤內容充分理解,同時將光盤發給患者出院后繼續觀看,以保證健康教育內容的有效實施。

3 應用成效

3.1健康教育形式新穎,患者易接受 通過多媒體技術在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使健康教育視、聽、教、學于一體,形式生動活潑,易于各層次患者接受,特別是兒童、老年人、文化水平低以及文盲患者,充分激發了患者的積極性,變被動教育為主動學習,健康教育效果顯著,加大了護患之間的親和力,大大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護士開展健康教育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健康教育知曉率達到了100%。

3.2 健康教育內容全面,利于患者掌握。 在教育內容上,解決了沒有材,其深度和廣度不好掌握,隨意性較大,使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的狀況,優化了健康教育環境及內容,使健康教育更加全面化、系統化、規范化。

3.3 健康教育方法簡單,護士可操作性強 解決了健康教育受護士個體素質、知識結構、科室人員編制、工作時間等條件限制,可根據患者的需求隨機進行健康教育,充分滿足了患者的個體需求,保證了健康教育時間、內容、效果三落實。

發放光盤一年來我科腸造口病人健康教育知曉率達到了100%,問題性腸造口發生率為零,多數患者找回自信、自尊,重歸術前生活及社會活動。總之,面對社會需求,我們應轉變教育觀念,滿足患者的護理服務需求,積極向患者傳授疾病預防和健康保健知識,形成人們科學的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提高生存質量,有力地推動護理現代化的進展,真正達到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的目的。

篇4

【關鍵詞】 整體護理; 健康教育; 護士

健康教育是責任制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護理工作基本上是以疾病為中心的,護士們在觀念上往往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執行醫囑的范圍之內,習慣于按醫囑進行常規操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多數護理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水平不能適應整體護理的需要,現有的專業技能不足以承擔整體護理所規定的任務,迫切需要提高[1]。特別是護士在責任制整體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因此,本院自1998年開始,在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

1 在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是醫學模式轉變的必然要求

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已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醫學的目的已不僅僅是“治療疾病,延長生命和死亡率”,已逐步拓展為“預防疾病,減少疾病發生率,優化生存環境,增進身心健康和提高生存質量”。隨著人們新的健康理念和現代醫學模式的改變,護理學也相應地從傳統以疾病為中心,逐漸轉變為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護士的職責已不只是為患者打針、發藥和做治療等“常規護理工作”,現代醫學模式要求護士應向患者、家屬及社會的個體和人群提供衛生咨詢和健康指導,并有計劃地為患者解除病痛,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2]。健康教育作為醫院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護士不僅要配合醫療給患者以適當的治療與護理,而且要結合患者的身、心、社會需要,向患者解釋疾病的常識、用藥的注意以及飲食、活動、休息等如何合理安排以取得最佳效果。從本院實施整體護理以來,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提高,其中主要因素也包括護士對患者進行的健康教育。通過這方面的幫助,使患者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知道如何自我保健,防止疾病的復發,同時,也因此使護理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也渴望掌握必要的衛生保健常識,以提高生活質量,保持身心健康。因此,護士針對不同患者、不同人群所開展的臨床常見疾病的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和醫學模式轉變的必然要求。

2 加強健康教育知識培訓是患者得到優質健康教育的保證

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后,護士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探討護士如何在責任制整體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從而使患者改變不利于健康的行為習慣,建立起科學的生活方式,是護士的神圣職責。從近幾年護士從事健康教育的實踐看,護理人員現有知識的缺乏是健康教育發展的障礙,護理人員也迫切希望掌握她們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系統性知識,因此,筆者首先從以下幾方面加強了護理人員健康教育的知識培訓。護士必須掌握的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營養與飲食相關知識指導,常用藥物知識指導、各種常見診療技術相關知識指導,手術前后相關知識指導及內、外、婦、兒、五官,腫瘤等各科常見疾病知識指導,臨終護理指導[3]等。通過護士采用個別教育、小組教育、口頭教育、圖片教育等不同的教育形式,針對不同患者進行通俗易懂的講解,使各科患者了解到了應該了解的健康知識,只有這樣不斷提高護士的理論水平,才能使患者得到優質的健康教育。

3 做好健康教育指導,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專業、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3.1 護士在為患者做健康教育時,不僅限于疾病知識,而且要把患者入院后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日常生活中需要的飲食知識給予指導,如包括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在一般飲食中應如何搭配才能獲取適當的營養,常見各類疾病的特殊飲食如何配置及其意義,中老年人關心的常見食物的膽固醇含量等。

3.2 患者入院后需做一系列常規檢驗及常規儀器檢查,對此護士也要詳細地予以介紹,如患者采取標本前及其他檢查前需要做的準備,哪些因素影響結果,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等,檢查須知、檢查地點、出結果時間、正常值范圍等,以解除患者的顧慮,為臨床疾病診斷、療效觀察、病程監測、預后判斷和預防提供客觀依據,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3.3 在用藥方面,護士職責已不僅是將藥發給患者,而需要了解患者的主要用藥目的,護理程序在藥物治療中的運用對使護士在各種藥物治療的實施中承擔起了用藥前后的監護者的作用[4]。對患者進行規范的用藥指導,說明此種藥品的作用、常用劑量、服藥時間以及應注意觀察的反應與可能發生的副作用。這樣患者在出院后繼續服藥時仍可清楚準確地服用,并學會觀察早期不良反應,發生藥物不良反應與藥害事件及時上報,避免藥源性疾病的發生。

3.4 護士還要根據各系統常見疾病應用護理告知程序[5]的內容和方式進行介紹,其中包括講解各種疾病的病因,特別介紹治病方法、藥物、重點解釋飲食、活動、復查時間及指征,對特殊治療護理問題交代清楚。在某些易引起情緒變化的疾病如腫瘤、心臟病或大手術后患者的恐懼、焦慮等不安心理,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安慰患者,使其解除緊張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通過十幾年來探索培訓護士如何在責任制整體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使護士在協助醫師完成治療性工作的同時,真正注重運用專業技術知識,對分管的患者履行專業照顧、病情觀察、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和康復指導等護理職責。在推進優質護理服務深入、持續、健康發展過程中,準確把握優質護理服務的工作實質,切實將臨床護理模式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責任制整體護理。要抓住轉變護理模式的有利時機,轉變觀念,加強培訓,更新知識,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專業、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參 考 文 獻

[1] 黃人鍵.在開展整體護理中加強領導的幾點建議[J].中國醫院管理,1998,18(1):56.

[2] 周君,孫巖.未來趨勢-護理人性化服務[J].中國醫院管理,2003,23(12):48.

[3] 畢麗云.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手冊[M].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1.

[4] 肖順貞,袁劍云.藥理學與護理程序[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7:2.

篇5

關鍵詞:健康體檢;健康教育;疾病知曉率;疾病預防

[中圖分類號]R19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049-01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自身的健康問題得到更多關注,進行健康體檢能夠檢查出身體的健康狀況,從而有目的性的進行防治和保養。實踐表明,對受檢者實施健康教育,能夠更好地防治疾病,增強自我保健意識。為此,本文選取我院接收的體檢人員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健康體檢人員180例,其中男性102例,占比56.7%;女性78例,占比43.3%。年齡在25-64歲之間,平均年齡(43.2±2.6)歲。機關干部34例,企業職工77例,教師21例,普通群眾48例。

1.2方法

1.2.1體檢方法180例受檢者第一次體檢后,接受健康教育,并在6個月后進行復檢。兩次健康體檢都需要完成一份調查問卷,內容主要有患者的一般資料、日常生活習慣、疾病史、治療方法、疾病知識的掌握等。開展調查前事先告知受檢者調查的原因,從而得到受檢者的支持。另外,對于無法完成調查的,由護理人員進行協助完成。在體檢項目上,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即身體檢查(身高、體重、血壓、五官、內科、外科等)、實驗室指標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等)、輔助檢查(心電圖、B超、胸片等)。

1.2.2健康教育方法

1.2.2.1語言教育受檢者在體檢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熱情接待,使用親切的語言和受檢者之間形成和諧的關系。要把握開展健康教育的正確時間,將教育的內容貫穿于整個過程中,使受檢者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危險因素,從而掌握正確的飲食、運動、用藥方法,明確復查時間。

1.2.2.2書面教育一是要充分利用醫院內的宣傳欄和電子顯示屏,根據不同的季節將流行病、多發病展示出來,通過文字和圖片相互結合的形式,增強患者的疾病認知。二是要把常見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婦科疾病等制作成知識宣傳手冊,明確發病機制、癥狀表現、防治方法,保證受檢者人手一冊。

1.2.2.3健康講座對于人們常發疾病,定期開展健康講座,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現場教育,解答疾病疑問。

1.2.2.4電話隨訪為受檢者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患者的一般資料和健康疾病狀況。一方面有利于統一管理,另一方面每月對患者進行一次電話訪問,了解患者的近期狀況,指導用藥情況,改正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

1.2.2.5健康指導體檢完成后,根據受檢者的體檢報告制定針對性的健康規劃,讓受檢者知道其中的利弊,從而更好的遵醫囑。具體內容包括防范危險因素,制定飲食和運動方案,心理指導,用藥管理等。

1.3觀察項目和指標(1)觀察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對比兩次調查問卷的結果,以自身健康知曉率、疾病知識預防率作為評判指標。(2)觀察受檢者的患病情況,以兩次體檢結果為依據,比較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疾病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8.0軟件,其中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采用x2檢驗。P值在0.05以下說明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健康教育效果比較復檢結果顯示,實施健康教育后,受檢者的自身健康知曉率、疾病知識預防率均明顯高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受檢者患病情況復檢結果顯示,實施健康教育后受檢者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疾病的發生率上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篇6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兩組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絕對數和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第一次調查發現,大學生在入學前,體育課較少平均每周兩節;早上吃早餐的,其中男生為252人,女生為198人;平時利用課余時間鍛煉身體的,男生為146人,女生為162人;夜晚11點之前休息的,其中男生僅有35人,女生68人;在活動前因沒有參與熱身活動而受傷的人達到136人;在活動中沒有補充水份的人多達266人。數據整理統計后我們可以得出,用早餐人數占到45%,每天接近一半的人不用早餐,平時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占30.8%,夜間11點之前休息的人數占10.3%,在活動前因沒有參與熱身活動而受傷的人數的百分比為13.6%,在活動中補充水份的人數的百分比為73.4%。通過第二次調查發現,大學生在高校就讀期間,體育課增加平均每周有四節;早上吃早餐的,其中男生為435人,女生為465人;平時利用課余時間鍛煉身體的,男生為378人,女生為324人;夜晚11點之前休息的,其中男生有309人,女生387人;在活動前因沒有參與熱身活動而受傷的人數占45人,百分比為4.5%;在活動中沒有補充水份的人數占57人,百分比為5.7%。數據整理統計后我們可以得出,用早餐人數占到90%,平時參加體育鍛煉人數占70.2%,夜間11點之前休息的人占到69.6%。兩次問卷調查統計的結果表示進行健康教育、宣傳健康知識、學習常見疾病的科普知識后大學生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多數人都改變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加強體育鍛煉,均增強了健康保健意識。具體情況見表1所示。

3討論

目前許多高校均認識到健康保健教育的重要性,不再認為健康保健知識不能提高大學生的成績同時也不能提大高學生的修養,都注重對大學生的健康教育,健康保健知識的宣傳及常見疾病的科普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了高校大學生的健康保健意識差,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高校同時也重視體育教育,體育課也規范化,并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以減少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因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而受傷。

面對大學生剛入學時存在的這些問題,首先學校重視健康教育為主的體育教學,高校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都是為了增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增強學生的體質,因而要把健康教育與體育教育相結合;其次在實踐中加強健身保健知識的教育和建立窗口以供學生健康保健知識咨詢: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健康保健知識水平,結合相關事例講解健康保健知識,讓學生科學的掌握健康保健知識,并發動體育愛好者和醫學愛好者成立健康保健知識咨詢站,為學生及時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健康和保健問題,為學生提供保健知識;同時還大力宣傳健康保健知識和拓寬健身保健課的內涵:學校開立健康教育知識選修課并把健康教育融合到大學體育教學中,來提高大學生的健康保健意識,開展多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如開展健康保健知識答題競賽、與體育院校和醫學院校的學生聯誼探討體育和健康知識、社團宣傳常見疾病的科普知識等,讓大學生了解掌握健康保健知識的重要性;最后培養大學生終生健康的意識:現在許多人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存在健康危機,而大學生作為一群特殊的群體,更要有終身健康的意識,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盧元鎮教授在《世紀之交體育運動發展的回顧與展望》一文中曾指出這樣的觀點:機械化、電氣化的社會文明會造成生物結構和機能的退化;而高營養、低消耗的代謝會造成人體內物質積累;快節奏、大壓力的生活會造成的人的心理障礙與疾患;高危險的生活、高密度擁擠容易造成意外事故;大面積的環境污染、生態環境被破壞容易造成人類生存條件惡化等,這將造成“文明疾病”和“都市疾病”的廣泛蔓延和爆發。

篇7

    【關鍵詞】健康教育;外科護理;應用

    整體護理是集身心護理、健康教育和院外指導為一體的新的護理模式。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醫院為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能,以患者及其家屬為主要對象,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健康教育,可增進患者及家屬健康知識,幫助其建立健康行為,提高健康水平。本科從2008年1月至2009年1O月對320例外科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間健康教育質量的情況進行總結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外科住院患者320例,年齡l7~68歲,其中男150例,女170例。學生20例,工人98例,農民120例,干部82例。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的內容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疾病知識、癥狀處理、用藥觀察、自護技能四個方面。通過護士長組織主管護師、高年資護師進行廣泛交流后,編寫了《外科常見疾病健康教育手冊》、《外科疾病注意事項》、《手術前注意事項》、《常見疾病出院指導》,具體內容包括疾病的防護知識以及術前準備的目的、術后的注意事項、護理配合等。此外,本科護士為了使患者盡快熟悉病區,編寫了《外科病區指南》、《入院須知》,其中詳盡介紹了病區的規章制度、作息時間、探視安排等。還摘錄了外科常見藥物的用途、劑量、方法,并制訂成冊,以便患者了解和掌握。同時護士們還下病房與患者廣泛交流,精心收集了如《外科患者的飲食》、《外科患者的心理》、《外科患者的用藥》等患者共同感興趣和關心的話題,其內容豐富,語言簡練,通俗易懂,更易于患者和家屬接受。

    1.2.2 健康教育的方法

    1.2.2.1 入院宣教患者入院后首先接觸的是護士,由于患者對醫院這個特殊環境比較陌生,再加上患者對其病情不了解,特別是需要手術的患者對手術的擔心恐懼,往往會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希望得到醫務人員的重視和精心照顧。因此,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時應熱情接待。不僅要詳細介紹入院須知、病區環境、主管醫生和護士,介紹同室患者,讓患者盡快熟悉醫院環境及有關制度,進入患者角色。而且責任護士要成為患者與之交流的知心人,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的顧慮,使患者處于接受診斷、治療的最佳精神狀態。

    同時,護士還應介紹患者結識同類手術康復者,講解自己的經歷及經驗,患者之間相互交流,使患者通過同類患者的現身說法體會成功的經驗。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及勇氣,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2.2.2 術前宣教完善的手術前準備是手術成功的重要步驟,手術前護理的重點是評估和矯正可能增加手術危險性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對患者進行有關手術的健康教育。護士可以根據患者的年齡和文化程度等特點,結合其病情,利用圖片資料、宣傳手冊、錄音、錄像或小講課等多種形式介紹疾病的有關知識,手術的方式,術者的臨床經驗,不僅有利于糾正患者對自身疾病的錯誤認識,提高其健康意識,而且能使患者對自身將經歷的一系列治療過程有所了解,減少恐慌,主動配合護理措施的實施。

    1.2.2.3 術前準備護士對術前患者的各種檢查、護理等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說明、解釋及指導,以改變患者的負性心理。鼓勵患者術前練習并掌握深呼吸運動、咳嗽和排痰等方法,指導胸部手術者進行腹式呼吸的訓練,腹部手術者進行胸式呼吸的訓練。有吸煙嗜好者于術前2周停止吸煙,以減少呼吸道分泌物。

    1.2.2.4 術后飲食指導根據不同的病情制訂相應的飲食處方,如: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軟食、低脂飲食、低鹽飲食、糖尿病飲食、普食等。以半流質飲食為例,膳食特點:① 較軟飯更為細軟,而且易消化、易咀嚼,含纖維少而營養較高呈半流質食物醫學|教育網整理搜集;②制備半流質時,應少用或完全不用強烈的調味品,如辣椒、胡椒粉等。禁用油脂過多或用油煎炸的食物;③少吃多餐,每天可供應5—6頓餐。其熱量為1500~2000 kcal(6276—8368 kJ),蛋白質達到正常需要量;④ 腸道手術后患者,不能進食含纖維及脹氣的食物,如蔬菜、生水果等;不能進食牛奶、豆漿及過甜的食品。

    出院時的健康教育患者康復即將出院時應重點強化預防復發、飲食、服藥、休息、隨診、院外急救的要點。增強患者的自護技能,使其減少疾病的復發,及時掌握就診時機。

    2 結果

    對外科住院患者320例實施持續性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外科患者住院期間對健康教育的需求滿意度和對治療成功的信心。

篇8

關鍵詞:兒科門診護理;服務質量;健康教育

1兒科門診健康教育的程序

1.1收集患兒及其生活資料 由于兒科門診量大,患兒起病急、變化快,家屬就診心切。兒科門診分診護士應在患兒候診過程中,首先給予監測生命體征,并了解其就診原因、心理問題、生活習慣等。在患兒及其家屬的焦慮心情緩解后可針對性進行有關疾病的飲食、營養、治療的宣教。

1.2確定目標,制定健康教育計劃 我院在發放問卷表調查患兒其家屬對健康的需求中發現,家屬對藥物知識的了解、用藥的指導、疾病知識的指導、家庭自我防護的指導的需求是重點。我院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高患兒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識,減輕心理負擔,配合治療,改變不良衛生習慣,提高保健意識。我院制訂了兒科各系統常見疾病的介紹、治療、用藥、護理、預防等,編訂成健康教育手冊,圖文并茂,以便取閱。并每月定期召開患兒及其家屬座談會,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每月根據季節性出板報,介紹常見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1.3健康教育的實施

1.3.1對護士的要求 由于小兒發病急、變化快,受環境影響大,所涉及科室多,需反復排隊等,患兒及其家屬易產生心理波動。要求護士要有較全面的專業知識,還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術水平,特別是靜脈穿刺技術。護士要熱情接待患兒及其家屬,用溫和的態度、親切的語調與患兒及其家屬溝通,增加其對我們工作的信任。護士長可根據患兒就診時間、門診量適當調整護士上班時間,以保證健康教育的實施。

1.3.2加強護士的培訓 組織護士學習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了解患兒及其家屬所需,在各個環節中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由于兒科門診對象特殊,要求也高,我院對兒科門診護士進行了相關內容的培訓,包括操作技術培訓考核、與患兒的溝通、不同年齡段不同的健康教育技巧、對家屬的指導等。例如:2歲以下的患兒可以利用聲、光、色來分散其注意力,減輕恐懼心理;學齡兒童可通過講道理、正面鼓勵使其克服恐懼心理,使其主動配合治療護理;對其家屬則注重疾病的相關知識宣教、對靜脈穿刺部位的保護、對患兒的喂養及護理、復診的注意事項等。

1.3.3健康教育的內容 包括就診須知、各種疾病的病因、治療與護理、飲食衛生、預防保健、藥物的使用知識、家庭自我保健、復診時間等,從而使患兒及其家屬認識到兒童特有的生理現象,理解各項檢查、治療、護理的重要性,指導其正確地面對疾病,掌握日常生活護理要點。

1.4健康教育的評價 根據我院護理部制定的兒科門診健康教育評價標準及評分表,要求門診護士長定期抽查,評價患兒及其家屬是否接受與掌握健康教育的內容,從而強調護士要更注重健康教育實施后的效果。護理部定期進行護理質量、護士服務質量滿意度的調查。及時得到患兒及其家屬的反饋意見,改進護理工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更進一步地提高兒科門診護理服務質量。

2討論

2.1滿足患兒個性化需求,提高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度 在實施兒科門診健康教育中發現,護士在宣教過程中,處處以患兒為中心,隨時為患兒及其家屬提供周到的服務,及時了解患兒及其家屬所需,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提高了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度。患兒及其家屬也逐漸主動參與配合治療護理,建立了理想的共同參與型護患關系。

2.2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健康教育的實施與實施后的效果,已使護士們深刻地認識到進行健康教育是為了滿足患者的需要。強化了護理人員實施健康教育的信念,加強了護士的責任感與工作積極性,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

2.3改善護患關系 健康教育的實施,對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護士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健康教育的實施,使護士的工作得到了認可,體現了護士的自身價值,改善了護患關系,提高了兒科門診護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推薦期刊
友情鏈接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AV第一成肉网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看片亚洲欧美国产 | 亚洲日韩国产天堂网 | 日本啪视频在线观看精品综合 | 欧美.亚洲.日本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