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4 11:38:35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光污染的原因,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玻璃幕墻建筑;光污染;環境
玻璃幕墻屬于新型墻體的一種,其主要是由玻璃和支承結構組合而成,是結構與美學有效結合的衍生物,對于玻璃幕墻而言,其在改善建筑形象同時,還會造成一定的光污染,其原因為:玻璃幕墻建筑在立面設計和城市規劃等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若是未對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均會造成光污染,基于此,對玻璃幕墻光污染進行有效加強至關重要。
1.對當前玻璃幕墻建筑光污染進行分析
1.1產生原因
光污染主要是指:對自然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同時也會危害人們正常生活與工作,從而影響人們的觀察能力,最終造成人體出現各種不適。而玻璃幕墻光污染具體是指:建筑外墻選擇反射率相對較高的玻璃材質后,一旦經過太陽光的照射后,玻璃表面則會出現反射眩光,對自然環境造成一定影響。而出現光污染的原因為:玻璃幕墻材料選擇時,主要是以高反射率為主;當玻璃幕墻經過太陽反射和人眼呈現一定角度時;光污染和玻璃幕墻位置與方向等存在直接聯系,當人視角達到2米高度左右時,且夾角為±15°時,光反射影響最大。
1.2光污染造成的危害
當玻璃幕墻出現光污染時,其危害表現為:影響人心理和生理健康,如果發生較大光反射,極易產生眩光現象,對人們造成視覺刺激,從而危害人們健康,長此以往容易引發各類疾病;對道路交通造成一定危害,在城市的繁華路段中,玻璃幕墻的應用較為廣泛,由于路段相對比較繁華,促使車流量、人流量較高,當玻璃幕墻出現反射光時,交通信號燈和路面則會呈現模糊狀態,嚴重危害行人和車輛的安全;不利于營造良好居住環境,在炎熱夏季,若是玻璃幕墻的整體性能相對較差,通過陽光反射至室內,則容易導致室內溫度持續上升,使人們頻繁出現居住不適等問題。
2.玻璃幕墻建筑光污染問題解決措施
在玻璃幕墻中,玻璃性能占據重要地位,只有結合相關參數值,對幕墻玻璃類型進行合理選擇,才能保證玻璃眩光性能得到有效控制。眾所周知,對于玻璃而言,其自身具有反射、透射以及吸收等特點,因此,玻璃幕墻結合以上特征對玻璃機械能合理選擇,可有效降低光污染,從而減少光污染所造成的影響。對此,下文對玻璃幕墻建筑光污染問題進行詳細研究后,并提出幾點解決措施,具體如下所示。
2.1合理利用特殊材質的玻璃
現階段,在我國玻璃廠家中,低輻射鍍膜玻璃的應用,不僅可以改善目前玻璃市場發展狀況,而且還能有減小玻璃幕墻中的光污染等問題。該產品主要是由普通玻璃、鍍膜玻璃組合而成,集優點于一身,具有較強的節能與安全等特點,特別表現為無光染功能,是當前其他建筑玻璃所無法取代的一種玻璃材料,因此,對低輻射鍍膜玻璃等特殊材質玻璃進行推廣和使用,能明顯減少廣污染,促使城市環境得到有效保護。除此之外,還應對玻璃幕墻總面積進行具體限制,對于每項玻璃幕墻建筑,要對其面積進行合理明確,對于超出范圍的建筑,應采取有效解決措施,只有保證玻璃幕墻面積的減少,才能從根本上預防光污染。
2.2嚴禁使用曲面的玻璃幕墻
在對玻璃幕墻進行使用時,外墻應盡可能避免選擇曲面幕墻,防止幕墻出現凹凸式,使其道路光反射問題得到有效控制,針對凹式的曲面幕墻,同樣需要減少使用,其原因為:凹式的曲面幕墻通過反射光的聚焦,極易引發火災等情況,因此,在玻璃幕墻建筑中,需要盡量降低曲面玻璃幕墻的使用,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2.3沿街外墻不宜使用鏡面幕墻
在玻璃幕墻建筑中,為了降低光污染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應在沿街外墻材料選擇方面進行改善,不宜使用鏡面材質的幕墻,只有對此層外墻進行優化后,可有效防止光反射的出現,最終降低光反射對交通造成的光污染。另外,在對玻璃幕墻建筑進行設計時,施工人員需要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對環境和氣候等因素進行全面考慮,通過有效的遮陽措施,已達到預防室內溫度過高的目的。
2.4加大城市綠化工作
社會快速發展下,人們逐漸意識到城市綠化所帶來的優勢,因此,玻璃幕墻實際設計中,相關人員可以在兩側建立林蔭道或綠地,當玻璃幕墻出現較大反射光時,樹木可以起到有效的吸收作用,降低玻璃幕墻所出現的危害反射,從而實現優化光照環境,為城市發展營造良好自然環境。
2.5強化環境保護意識
當玻璃幕墻總面積不斷增加時,光污染強度也會隨之提升,促使光污染危害范圍持續增加。對此環境保護相關部門,需要將環境保護意識貫穿于各工作人員,尤其是城市較為繁華的區域,應重點進行環境保護,保證玻璃幕墻光污染得到控制。
[關鍵詞]居住區 夜間燈光 燈光污染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S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6-0340-01
前言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建設的突飛猛進,許多城市實施了“光彩”、“亮化”等工程,在繁華的街區,夜幕降臨后處處流光溢彩,商場、酒店的廣告牌、霓虹燈閃爍奪目。燈光照亮了黑暗,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光明,然而使用得不當,就會給我們帶來危害。有關照明污染問題的研究,國外起步較早,并且也逐步形成了系統的燈光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規體系,并對燈光污染的監測和評價有一定的研究[1]。國內有關燈光污染的研究相對較少,天津市1999年頒布了《城市夜景照明技術規范》,這是我國第一個有關夜景照明的技術規范。2004年9月1日起上海正式實施的《城市環境(裝飾)照明規范》,被譽為上海市乃至全國首部限制燈光污染的地方性標準。2006年《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2006》對居住區道路照明也給出了更高的照度評價指標。2010年12月1日北京市正式實施了《室外照明干擾光限制規范》,該規范對城市環境亮度區域進行了劃分,并且規定了居住區建筑窗戶表面上垂直照度、朝向居住建筑窗戶方向的燈具光強、夜空照明燈具上射光通比、道路交通干擾光閾值增量以及人行道兩側照明燈具眩光的限制[2]。
本文隨機抽取了重慶市主城區的若干居住小區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對重慶市居住區夜間燈光污染的特點進行了分析討論,并提出了設計中相關的改進措施,旨在能為科學合理的進行居住區照明設計提供建設性意見。
1 問卷調查概況
本次調查問卷的發放地區為重慶市典型的居民小區,小區分布于重慶市沙坪壩區、江北區、渝北區、渝中區、南岸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等。問卷的填寫、回收是通過委托專業問卷調查網站實施開展,問卷開篇的指導語對燈光污染的有關知識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90份,根據問卷答題的有效性,對問卷進行了篩選,最后完成有效問卷80份,有效率89%。
參與本次調研的的人群樣本中,男女比例為1:1。參與問卷調查的年齡分布見表1,受教育程度分布見表2。本次問卷調查的區域涵蓋了重慶市的主城區,另外在選擇參與問卷調查的人群男女比例、年齡分布以及受教育程度基本代表了重慶市的人群整體,保障調查結果具有代表性。
2 問卷調查結果
2.1 居民居住環境主要涉及的燈光污染要素
此次問卷調查采用自由開放式的問卷形式,通過對搜集到問卷答案進行篩選、歸類、統計,得出重慶市居住區居民涉及到的夜間燈光污染要素有:居住區道路燈光、商業廣告燈光、建筑反光、車輛燈光、工地夜間施工燈光、居民生活燈光等,在詢問到“您所居住的環境主要涉及那些燈光污染要素?”,調查統計結果詳見下圖1。
上圖數據顯示,重慶市居住區夜間燈光污染的6個要素中,居住區道路燈光是引起居住區夜間燈光污染的主要因素,其后依次是工地夜間施工燈光、商業廣告燈光、居民生活燈光(建筑反光)、車輛燈光。通過分析燈光污染影響的重要程度,我們可以有的放矢的采取的措施治理燈光污染問題。
2.2 燈光污染問題對城市居民的影響
居住區夜間燈光污染問題給居民帶來的影響首先是眼睛的影響,長時間在高亮度、彩色燈光環境下生活的居民,不僅白內障的發病率高達45%,而且大腦中的腦神經也會受到干擾,據研究數據表明:燈光污染會使人頭疼心煩,甚至發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緒低落等神經衰弱癥狀[3]。其次,燈光污染對人的心理和情緒也會造成影響,“人工白晝”的居住環境容易擾亂人體正常生物鐘,使人入眠困難、頭暈心煩等,進而導致人的工作效率的下降,產生心理壓力。最后,燈光污染問題也會對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威脅,燈具產生的眩光、閃光極易對車輛駕駛人員造成視覺盲點和疲勞,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車輛駕駛人員出錯的概率,給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本次問卷調查發現,近84%的居民認為嚴重受到夜間燈光污染問題的影響,4%的居民認為受到輕微燈光污染的影響,11%的居民認為未受到燈光污染的影響。針對燈光污染問題給居民帶來的不同影響,本次調研進行了統計分析,統計結果具體見下圖2。
由上圖可知,約56%的居民有由于夜間燈光污染問題而影響睡眠的經歷,26%左右的居民有因受夜間照明污染問題影響而出現頭暈、目眩、心煩意亂等生理、心理反應癥狀,約4%的居民則有因車輛燈光照射而受到人身安全威脅的經歷。以上數據顯示,燈光污染問題對重慶市居民生活、工作等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需合理、有針對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其加以治理。
2.3 燈光污染問題原因分析
通過本次調研發現引起重慶市居住區夜間燈光污染問題的原因比較集中,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光源亮度太大,問卷調查顯示近90%的居民經歷的燈光污染問題是由強光光源引起。人們普遍使用的燈光亮度范圍約為80~120勒克司,如果亮度過高,超過了180~200勒克司,就會對人眼造成傷害,引起近視、失明等癥狀,甚至會帶來精神上的刺激[4]。二是光源頻閃或光色變化設計不合理。三是照明時長和時段不合理。
3 居住區夜間燈光污染治理的對策建議
毋容置疑,現代化的城市建設為市民提供了絢麗、優美的生活環境,然而我們在一味追求絢美的生活環境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健康和生態,城市夜間燈光污染儼然已成為城市建設中一種新的環境污染,其危害日趨嚴重,為了有效減弱、消除燈光污染問題,本文根據燈光污染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如下對策措施、建議。
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
目前,我國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但至今沒有一部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將燈光污染納入其中,雖然我國部分地區也出臺了一些有關防治照明污染的規范、標準,然而法規的滯后性使得有關燈光污染的投訴仍無“法”解決。而國外一些國家針對照明污染問題已經制定了相應法規或標準,如國際照明委員會(CIE)就對居住區干擾光線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其中針對城市住宅區干擾光線的限定為宵禁前10lx,宵禁后2lx,同時CIE對照明燈具的光強也具有明確規定,另外CIE和一些發達國家對燈具的最大發光強度或亮度也進行了限定[5]。因此,建議我國在國家或地區性環境保護法規中增加有關燈光污染的內容,組織相關機構開展對燈光污染標準的專項研究,參照國際照明委員會(CIE)和一些發達國家的有關規定和標準著手制定我國照明生態安全的標準和規范,制定完善我國有關燈光污染的防治措施和監督管理機制。
3.2 完善城市管理,優化照明設計
控制城市居住區夜間燈光污染問題,應加強城市管理,優化城市布局。因此建議如下:首先,為控制由于玻璃幕墻而引起的建筑反光問題,在城市居住區不宜設計玻璃幕墻,或大片玻璃采用隔斷和直條在中間加以分隔(如鋁板幕墻間隔使用),或采用技術先進的反射率小的幕墻玻璃[6];其次,加強對夜間商業廣告牌、霓虹燈等的管理規劃和彩燈污染的管理;另外,針對道路燈光照明,應進行科學合理的工程規劃和設計,合理選擇光源、燈具和布局方案;最后,科學合理的控制道路照明時長、時段、方式,目前道路照明設施開關時間一般采用人工掌控、時鐘掌控、光電掌控以及微機掌控等方式,在采取以上方法的同時還可以通過適時關閉一些照明設施以降低燈光污染,同時也可降低能源消耗,例如深夜道路行人、車輛較少時,關閉其中的一些照明設施或者采用節能型的電感鎮流器,使功率轉為最低[7]。
3.3 加強宣傳教育,推進技術研究
加大宣傳燈光污染對人類和生態環境產生的危害,充分發揮群眾的輿論監督的力量,以求引起更多人關注燈光污染問題。只有更多的關注,才可有力地推動我國有關燈光污染的立法、監控、規劃、管理和技術研究等工作。應加大宣傳防治燈光污染的知識,提高居民防范燈光污染的意識。
借鑒相似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經驗、技術,探尋燈光污染監測評價方法和技術,力求推進燈光污染問題管理的技術研究。
4 結語
本文就重慶市主城區居住區夜間燈光污染問題的調查研究,歸納總結出了重慶市主城區居住區夜間燈光環境污染的因素,同時也針對燈光污染問題給居民造成的影響進行了統計分析,以探尋燈光污染問題對居民的影響程度,最后就具體的燈光污染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1] 高成康,劉政穩,唐寒梅,陳署騰.沈陽居民光污染認知度的調查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8:1210-1212.
[2] 室外照明干擾光限制規范
[3] 謝俊彪.當代的新污染――光污染[J].干旱環境監測,2004,02:127-128.
[4] 劉旭東.光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4:60-62.
[5] 曹猛.天津市居住區夜間光污染評價體系研究[D].天津大學,2008.
[6] 李玲,牟瑞芳,潘海澤. 光污染與城市建設[J]. 工業安全與環保,2006,12:56-57.
[7] 夏勇虎. 城市道路照明管理中的措施探討[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7:282.
基金項目
重慶科技學院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項目編號:YKJCX2013021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生活物理社會教育原則
一是,以生為本原則。教師在教學活動組織設計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保障教學設計符合全體學生的學習需要,并在細節設計上突出教學的針對性,讓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型需求得到滿足,從而能夠讓學生在豐富的教學內容中根據自身的需求找到合適的學習內容,實現自我個性與自我能力的發展。
二是,開放性原則。目前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設計都局限在教材內容上,從而限制了學生眼界的拓展,教師應系統的總結當前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多種渠道豐富物理教學資源與教學信息。例如,在溫度計這部分知識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詳細了解熱力學溫標以及華氏溫標的具體規定,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將知識延伸到課堂外的具體實踐中,對學生展開更科學的引導[1]。
三是,綜合性原則。為了實現生活物理社會教育更好的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與物理學科相關的歷史、生物、化學等知識都會有所涉及,教師應從綜合性角度看待學生的發展以及物理的教學,實現學科精神、科學精神、人文精神三者的統一,在重視學生學科素養提升基礎上,也重視學生道德素養、人文素養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價值觀。
二、初中物理教學中加強生活物理社會教育的策略
教學通常基于建構主義,將學科知識細化后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重新構建知識體系,因此,其強調學生主動構建,在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而實現學生正確構建知識體系的主要方式則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基于生活物理社會教育教學觀,教師可以將教材中與社會生活相關的內容有效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主動感受、感知物理知識,實現學生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的充分發揮。文章以《光現象》這部分知識教學為例,探究了初中物理教學中加強生活物理社會教育的具體策略。生活物理社會教育實踐設計如下:
在《光現象》這部分知識學習中通過對光的傳播、反射、平面鏡成像、折射、色散等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認識到光的重要性,其為人類社會帶來了光明,讓這個世界的絢爛多彩為人們帶來更愉快與幸福的生活。從城市的發展來看,流光溢彩的華燈使整個城市的夜晚更加璀璨,明亮、整潔的玻璃幕墻實現了城市的亮化,但是這些設施在美化城市的基礎上也產生了光污染,如掩蓋了星辰、使人們身體受到不良影響等[2]。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基于所學知識對光污染現象產生原因、危害、防治展開具體的探究。
探究的主要目的為了解城市光污染的產生、對民眾的影響,探究防治光污染的有效方法。探究可以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以學生自身所在城市或生活區域為探究對象,通過訪談、網上查詢、實地考察等方式展開具體探究。從學生的探究結果來看,大部分同學都找到了光污染產生的主要原因,導致光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鏡面反射,同時,通過查找資料學生發現當前國際社會已高度重視城市光污染問題,并對污染類型以及污染程度進行了劃分。現階段,光污染主要有人工白晝、白亮污染、彩光污染三種類型,其產生源頭為室外建筑外墻污染;室內裝修不良光色導致的污染;以及工業產品等帶來的局部污染。人長時間處于光污染環境中,會對正常的生活、休息以及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嚴重時會出現失眠、情緒低落、食欲下降等情況;在辦公中如果受到光污染的影響會影響辦公效率以及辦公效果,而且在室外環境中強烈的光污染會對正常的交通造成干擾[3]。
基于學生對光污染來源、產生原因、危害的了解,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提出以下防治方法:爭取政府的支持,在城市建設中對玻璃幕墻、反光材料的使用做出限制,并盡量減少光滑幕墻,通過增加幕墻褶皺,避免鏡面反射;倡導城市建筑建設與裝修中使用水性涂料,減少金屬板、瓷磚等材料的應用;并建議重新對城市亮化進行規劃與設計,適當的通過隔離帶將居民區與商業區隔開。
關鍵詞:玻璃幕墻 光污染 危害 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X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目前,玻璃幕墻在城市的建筑中被廣泛的應用,隨處可見,但是建筑設計師為了追求建筑的時尚和美觀,而往往忽略了城市的光環境。玻璃幕墻帶來的光污染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問題了,他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玻璃幕墻可以說讓人又愛又恨,因為它雖然美化了建筑但卻給人的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危害,所以如何讓玻璃幕墻既能夠美化建筑物的外觀同時又安全舒適而且能環保,已經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
一、玻璃幕墻光污染產生的原因
1.光污染
對于光我們每個人都并不陌生,但光污染指的是什么呢?光污染主要是指不恰當的自然光、反射光以及不合理的人工光照等違背了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從而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的一種損傷。當前光污染也危及到了生態環境,目前光污染已經是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污染后的又一大污染問題,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亟待解決。
2.玻璃幕墻光污染
光污染也分很多種,比如:彩光污染、眩光污染、紫外線污染、紅外線污染等等,而玻璃幕墻光污染是屬于眩光污染的范疇。我們都知道太陽光是一種平行光,而當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時,形成的反射光依然是平行光,而由于平行光是沿著一個方向傳播的,所以通常會在光的方向上會感到光感很強,會非常刺眼形成反射眩光。而玻璃幕墻通常都是由許多塊玻璃組成,而每一塊小玻璃表面都十分光滑而且反射率也特別高,所以當太陽光射到這些玻璃幕墻上的時候,則會形成眩光,而這種眩光攝入人眼之后則會使人視物不清晰,射到地面會增大光照度,從而形成了光污染。
二、玻璃幕墻光污染的危害
1.影響人的生理健康,因為玻璃幕墻的反射率一般都很高,所以反射出來的光如果刺到人眼睛的話,很容易對視網膜造成傷害,另外辦公室人員由于長期工作在白色光的污染環境里,所以很容易造成視力下降。
2.影響人的心理健康,現在無論是辦公室內還是街道上這種光污染都讓人無法躲避,所以長期生活在光污染下難免會出現視力下降甚至會出現頭暈目眩的癥狀,如果得不到緩解,很有可能會造成情緒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類似于神經衰弱的癥狀,可見,光污染已經極大的影響了人的心理健康。
3.影響道路交通,通常玻璃幕墻在市中心一些繁華的路段都被廣泛的使用,而市中心無論是車流量還是人流量都特別的大,玻璃幕墻的反射光難免會讓人眼花繚亂,而無法看清楚路面的情況,這很容易使司機做出錯誤的判斷,特別是有一些路段玻璃幕墻的使用相對集中,所以太陽光經過多次反射射到人眼時,由于強度特別大,很有可能會造成暫時的失明或者是視力錯覺,易引發交通事故。
4.影響居住環境,由于夏天陽光本身就比較足,如果被反射率大的玻璃幕墻反射到室內,肯定會使室內的溫度升高,但是由于玻璃幕墻一般都不能夠開啟,而且相對通風也很差保溫性能很好,所以想要降低室內的溫度就必須使用空調,但這為今后的維修和運行都帶來了麻煩,也增加了能源的消耗。
5. 凹形設計的玻璃幕墻可能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隱患問題,因為凹形設計的玻璃墻,更像是一塊大的聚光鏡,如果陽光強烈,那么被凹形設計的玻璃墻照到后很有可能會引起火災或者是爆炸,帶來了消防隱患。
三、玻璃幕墻光污染的防治
1.加強城市規劃,合理限制玻璃幕墻的使用
首先是城市的布局和規劃還是存在一定問題,過于密集的使用玻璃幕墻就能說明這一問題,這也是造成光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城市的規劃應該得到重視,尤其城市的規劃部門一定要能夠從城市的環境、氣候、功能和規劃要求出發,真正的做好城市玻璃幕墻的使用規劃,以下列舉了具體的做法:第一要控制安裝玻璃幕墻的地區,不能讓玻璃幕墻的安裝過于集中,要使其分布盡量合理,特別是城市比較繁華交通比較擁擠的路段更應注意。第二限制玻璃幕墻的安裝面積,靠近街道的最外層外墻不可以用玻璃幕墻,對于大片的玻璃幕墻可以通過中間加分隔的方式把玻璃幕墻進行水平或者是垂直的分隔。第三不適用凹面、凸面等所有曲面幕墻,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外凸式幕墻對臨街的光反射現象和內凹式幕墻由于反射光聚焦引起的火災。
2.采用特殊玻璃,降低反射率
玻璃幕墻中高反射率的玻璃是造成光污染的主要成因,所以為了降低光污染可以使用低輻射的玻璃,所謂的低輻射玻璃就是在玻璃的表面鍍上一層或多層的金屬或者是化學物組成的膜系產品,鍍上金屬或者是這種膜系產品后,會使反射比大大降低同時還可以增強可見光的透視比,重要的是還有很好的隔熱性能。這種玻璃的使用不但降低了光污染還能使建筑物的采光得到很好的改善,可謂一舉多得。還有一些玻璃貼膜和回反射玻璃,也能夠有效的降低反射光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3.合理選擇玻璃幕墻的材質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建筑材料的種類也是玲瑯滿目數不勝數,就連玻璃幕墻也從原來的單一性發展到了鋁板、鋼板、鋁合金板等等,如果通過合理的設計,把玻璃幕墻和和鋼、鋁、合金等材質的幕墻進行有機的組合,這樣不僅能夠使高層建筑更加美觀,也可以有效的減少幕墻反光帶來的光污染。
4.加強城市綠化
城市綠化近年來已經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人們越來越感受到城市綠化帶來的好處,如果能夠在路邊和玻璃幕墻周圍種植一些高大樹冠的樹木,相信一定能有效的遮擋反射光的照射,減少玻璃幕墻造成的有害反射,從而使采光環境得到了真正的改善和調節,另外加大地面的綠化面積也是十分必要的。
5.進行大力的宣傳,加強環保意識
對于當前的各種污染,無論是光污染還是水污染、大氣污染,想要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務必要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只有每一個人都重視環保了,污染的問題才能夠真正的得以解決,所以對環保的宣傳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過媒體進行大力宣傳,對于玻璃幕墻光污染存在的問題一定要能正視,正確的去引導公眾,從而使每個人都能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促使研究人員不斷進取研制新型的環保材料;通過媒體宣傳也能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使相關的標準和技術規范逐漸得到完善,同時健全相應的監督機構,有效保證各項政策的實施。
結束語:
玻璃幕墻需要發展,但絕不能以損害人們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環境為代價,所以使玻璃幕墻既能發揮出自己的特長使其美化建筑,同時又能夠不對環境帶來破壞,這才是雙贏的局面,但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玻璃幕墻一定會為人們帶來建筑的通透性和現代感,同時降低光污染,使城市的形象和人們的生活品質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孫靜,王建國. 玻璃幕墻光污染的原因及對策[J].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 2005,(04) .
[2] 陳亢利. 道路交通照明與光污染防治[J]. 燈與照明, 2005,(03) .
[3] 劉凱,陳亢利. 昆山市巴城鎮室外光環境現狀調查[J]. 環境科學與管理, 2008,(12) .
光污染與人類近視和白內障的高發有關
大量研究表明,光污染與人類近視和白內障的高發病率有關。人眼產生視覺景象就像照相機拍出照片,眼球結構中角膜至晶體似鏡頭,視網膜似底片,任一結構出現誤差都將導致視覺障礙,就如照片會不清晰,照片不真實顯虛,或底片曝光而什么都不顯示。
人長期在白色光亮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眼睛的各結構都會受到影響,視網膜感光細胞功能會受到抑制,引起視疲勞和視力急劇下降,白內障的發病率大增。
另外,一些家長給兒童買大量電子產品玩樂,如手機、平板等;一些家長為了營造華貴、溫馨的家庭氛圍,選擇五顏六色且十分搶眼的燈飾和鮮亮刺眼的粉墻。卻不知,正是這些“耀眼的光”危害著自己甚至孩子的視力健康。有媒體曾報道過一名2歲半男孩玩1年平板電腦致近視500度的新聞,引發了民眾對“光污染”問題的關注。明暗交替的強光輪流刺激眼底使視神經疲勞,引起視力下降。多媒體、電腦、手機屏幕等出現的閃頻,會造成近視和干眼,長期損傷角膜和視網膜。有人還做過一個有趣的調查:2歲前就有開燈睡覺習慣的孩子,近視率為55%,而習慣熄燈睡覺的孩子,近視率只有10%。這些例子說明某些視覺疾病正是我們自己造成的,甚至累及孩子。
視環境是青少年近視的主因
有關衛生專家認為:“我國青少年形成近視的主要原因是視覺環境而不是用眼習慣,長期受到周圍環境中各種光源的污染是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我國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用于對付近視,見效卻不大,原因就是沒有從改善視環境這個根本入手。”視環境的好壞,已成為關系用眼健康的一個關鍵問題。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共創一個美好、舒適的視覺環境,遠離被“閃瞎”的境地。
光污染的防護意識需加強
一、噪聲污染
例1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兩側設有高約3m的透明板墻.安裝這些板墻的目的是().
A.保護車輛行駛安全
B.減弱車輛噪聲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觀
D.阻止車輛廢氣外泄
(2006年江蘇省淮安市中考題)
解析:安裝透明板墻的目的是為了減弱車輛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種:一是在聲源處;二是在傳播過程中;三是在人耳處.本題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正確選項為B.
點評:噪聲的主要來源是動力機械,最好的控制方法是從聲源處著手,如選用弱振動、低噪聲的工藝流程,用壓力代替沖擊等.當噪聲的源頭無法改變時,可以采取措施,如吸聲、隔聲、隔振、振、消聲等.
二、熱污染
例2仔細閱讀下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氣候與熱污染
夏季的海邊,海風輕拂,晝夜溫差小,氣候宜人.而夏季的沙漠,白天最高氣溫可達60℃,夜晚能降到10℃.這是因為水的比熱容比沙石的大,上升相同的溫度,水要比沙石吸收更多的熱量.因而,在同樣受熱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要比沙石小得多,能起到很好的調節氣溫的作用.
氣溫不僅受自然環境的影響,還受人造環境的影響.城市的工業、交通和生活,每天都消耗大量燃料.燃料燃燒產生的內能,只有一部分做了有用功,大部分散失在周圍空間,成為環境熱源.電力、冶金、石油、化工、造紙等行業的工廠,通過冷卻水和煙囪向環境散熱,造成工業熱污染;汽車、空調、電冰箱等現代化家庭設備工作時,都向環境散發熱量;城市里過多人口散發的熱量也很可觀.大城市散發的熱量可以達到所接收的太陽能的 ,從而使城市的溫度升高,這就是常說的熱島效應.
(1)請在文中關于海邊晝夜溫差小的原因的句子下面畫上橫線.
(2)從文中找出兩個造成熱島效應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減少環境的熱污染,請你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
(2005年福建省福州市課改實驗區中考題)
解析: (1)海邊晝夜溫差小的原因是水的比熱容比沙石的大.
(2)造成熱島效應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以下兩個:①燃料燃燒產生的內能,只有一部分做了有用功,大部分散失在周圍空間,成為環境熱源;②電力、冶金、石油、化工、造紙等行業的工廠,通過冷卻水和煙囪向環境散熱,造成工業熱污染.
(3)減少環境的熱污染可以通過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合理開發利用新型環保能源、改善生態環境、減小人口密度等途徑來實現.
點評:熱污染在小范圍內會形成熱島效應,在大范圍內會形成溫室效應.溫室效應的加劇,會造成干旱和氣候異常,使農業減產.另外也會造成極地冰川融化,使低洼島國和沿海城市受到嚴重威脅.所以,要抵制熱污染,就應發展循環經濟,自覺保護我們的家園.
三、光污染
例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光污染
光污染是指因光輻射過量而對生活、生產環境以及人體健康產生的不良影響.最常見的光污染是眩光.都市中的賓館、飯店、寫字樓等地方,常用玻璃、鋁合金材料裝飾其外墻.這些材料能強烈地反射太陽光,使人宛如生活在鏡子世界中.另外,夜晚迎面駛來的汽車的燈光,電焊、熔爐發出的強光,專用儀器設備產生的紅外線、紫外線等,均會造成嚴重的光污染.
光污染的危害是:①導致人的視力下降,白內障發病率增高;② “人工白晝污染”會使人的生物節律受到破壞,產生失眠、神經衰弱等各種不適癥,致使人精神不振;③現代舞廳中的“彩光”污染會使人眼花繚亂,出現頭昏、頭疼、精神緊張等癥狀.如果人體長期受到紫外線的照射,還會誘發白血病.
(1)以下幾種常見的職業中,不易受到光污染危害的是().
A.煉鋼工人 B.紡織工人
C.出租車司機 D.電焊工人
(2)下列四個娛樂場所中,易受到光污染危害的是().
A.現代舞廳B.電影院
C.劇場D.音樂廳
(3)請你就如何有效地預防光污染,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
(2004年江蘇省淮安市中考題)
解析: (1)B; (2)A; (3)預防光污染的方法有:a.加強城市的規劃與管理,合理使用玻璃幕墻等強反光裝飾材料,減少光污染源;
b.進入有紅外線、紫外線的場所,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點評:光污染主要通過視覺危害人類,由于人們不夠重視以及技術手段、管理手段的落后,防護措施的缺乏,使其大有泛濫之勢.因此,我們應重視光污染,努力改善視覺環境.
四、電池污染
例4我國是電池生產和使用大國,每年電池的產量達140億只以上,占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目前,我國對廢電池的管理基本上處于空白,每年報廢的上百億只廢電池大部分隨意丟棄,對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請你就“防止廢電池對環境的危害”問題提出一個課題研究的初步設想:
(1)主要想解決什么具體問題?
(2)簡要說明你如何進行這項課題研究.
(200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考題)
解析: (1)提出與主題相關的要解決的問題或課題.如,“廢電池產生污染的原因”、“電池的結構及組成”、“我國廢電池處理的現狀”、“社區廢電池的回收情況調查”、“廢電池的回收與利用”等.
(2)結合課題制定相關的研究方案,如,實驗方案、調查方案、訪談計劃等,并簡要說明實施辦法.
點評:廢電池中含有許多重金屬,如汞、鎘、鉛、鎳等,亂扔亂放會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因此,我們要加強宣傳教育,建立回收體系,開發電池處理廠,實現“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管理.
五、電磁污染
例5電磁波給人類生活帶來日新月異變化的同時,也帶來了電磁污染.以下通信設備,長期使用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是().
(2006年江蘇省淮安市中考題)
解析:固定電話傳輸信號的方式是先通過送話器將聲音信號轉化為電流信號,沿著線路傳送到受話器內,再還原為聲音信號.而移動電話傳輸信號靠的是電磁波.正確選項為D.
一不留神,將“光污染”裝進了家
不久前,老張喜遷新居,搬進了裝修得漂漂亮亮的大房子。于是,他邀請了幾位老朋友來做客,還精心準備了上好的綠茶,讓朋友們一邊喝茶聊天,一邊欣賞新家。
老張家裝修得真是沒得說,富麗又亮堂。且不說家具的豪華,單是家里的地磚和墻面,光亮得都能照出人影來;廚房和衛生間里的瓷磚也是亮面的,顏色很艷麗;還有各個房間里不同風格的燈飾,都能射出五顏六色的光。這些著實讓朋友們贊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夸老張家漂亮,處處亮光閃閃,跟宮殿似的。老張聽了很高興,不無得意地說:“還別說,這次裝修我最講究的就是這個亮啊,家里亮堂堂的,多好啊。”
可老張的話音剛落,一直沒怎么吭聲的老耿說話了:“老張,我聽說裝修得太亮堂了并不好,會產生一種叫‘光污染’的東西。”“啥?光還有污染?老耿你是在開玩笑吧。”老張有些不信,其他人也都是頭一回聽說。老耿接著說:“其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也講不清楚。我是聽我女婿說的,我女婿是裝飾工程師,要不過幾天我把他叫來,給我們大家講講。”
認識“光污染”
沒過幾天,老耿就把女婿小吳工程師請來了。小吳給大家介紹說:“光污染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室外視環境污染,如建筑物的反光外墻;二是室內視環境污染,如室內的瓷磚、涂料等造成的光污染;三是局部視環境污染,如書本紙張、某些工業產品等。今天,我給大家重點講一下第二種,因室內裝修而引發的光污染吧。”
小吳喝了一口水,繼續說:“據科學測定:一般白粉墻的光反射系數為69%~80%,鏡面玻璃為82%~88%,而居室的墻壁、地面用某些瓷磚(主要指拋光磚和一部分仿古磚)裝飾后,光反射系數高達90%,比毛面裝飾物高10倍左右,這個數值大大超過了人體所能承受的生理適應范圍,所以會造成光污染。”
聽到這里,老張迫不及待地問:“那么,這會不會損害人的健康呢?” “當然會的。如果長期生活在墻面地面都光亮光滑的居室中,就會對視網膜產生刺激,使眼睛疲勞,甚至導致視覺功能降低。專家研究發現,長時間在白色光亮污染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視網膜和虹膜會受到傷害,導致視力下降,白內障的發病率升高。同時,還容易使人出現頭昏目眩、心煩心悸、食欲下降、情緒低落及失眠等類似神經衰弱的癥狀。”小吳略停了停,又補充道:“而且,通過調查顯示,各種光污染也是形成青少年近視的主要原因呢。”
如何避免“光污染”
“那我現在該怎么辦?”老張急切地問。“建議您平時盡量開小燈,家里最好再養一些花草,這樣不僅能調節室內光環境,而且也能愉悅心情。”“裝修前,要是先咨詢一下像你這樣的專家就好了。”老張一臉后悔。
【關鍵詞】道路燈光;光污染;治理方案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 A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道路照明在各個城市得到了大力發展和建設,它在滿足了人們生產和安全的目的同時,其產生的光污染也在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破壞著生態環境。因此,如何提高道路燈光的照明品質,避免光污染,使之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已經成關注的熱點。
一、道路燈光光污染的特點
(一)主動侵害。道路燈光的眩光對司機的威脅很大,但司機卻很難確定它出現的時間,即使有預感,也很難預防。
(二)難以感知。光是一種輻射。對于光來說,除了例如強光等高強度的光使人們能夠下意識做出反應外,其它例如紫外線、紅外線等都是難以感知的,人們大都是在長期的積累中莫名其妙產生頭暈、心煩以及皮膚疾病后,才能感知到道路燈光光污染的危害。
(三)損害積累。道路燈光光污染的影響是微量的,其產生的視覺疲勞,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恢復正常,但長期處于此環境中,傷害就會慢慢積累,從而對人體造成明顯傷害。例如長期受到光污染的植物,會出現落葉期延遲、樹木干枯等等后果,而人長期受到光的干擾,則會出現視力下降、情緒不穩定等后果。
(四)非長期性。同水污染、大氣污染不同,道路燈光光污染只需要關閉了道路的照明設備,就能切斷污染源,污染就會停止。因此只要在道路燈光規劃設計中考慮可能會產生的光污染,并盡量避開這些污染,那么它的治理就會相對容易。
二、污染產生的原因
(一)意識與文化
路燈的設置同相應路段或區域的交通、治安等方面有著密切聯系。據研究表明,安裝了路燈或者路燈亮度足夠的地區比沒有設置路燈或路燈照明亮度嚴重不足的地區,犯罪率會相對較低。因此在實施亮化工程的時候,越亮越好的錯誤理念被堅持,人們一味的去注重光亮,卻忘記了過猶不及的道理。
(二)技術有待發展
就路燈設置來說,有下面幾個問題:首先,路燈的設置缺乏技術的支撐。在如今的路燈設置中,幾乎都是工人們依靠經驗來進行設置的,缺乏精細的測量,因此路燈高度不統一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而當路燈設置過高時,除了造成能源的浪費外,還會影響司機的駕駛。其次,燈具的使用以及燈桿設計不合理。不合理的燈具使用和燈桿設計會使路燈的側向漏光增加,使路過的車輛或行人產生強烈的眩光。最后,在路燈的選擇上缺乏必要的照度計算。使用照度不相同的路燈,就會產生不均勻的路面照度,給司機增加疲勞感,對交通安全起到威脅作用。
三、道路燈光光污染的危害
由于道路燈光光污染的危害不明顯,可以說具有隱蔽性,因此人們容易忽視對它的防范。因此揭開道路燈光光污染的危害,引起人們的重視很有必要。
(一)生理傷害。研究表明,人造光源與兒童近視的高發生率有很大關系,如果長期在光污染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人們的視網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導致視力下降,造成視力受損。另一方面,長時間的光污染也會使人的生物和化學體系發生變化,使生物機體失去平衡。一份關于醫院的調研顯示:長期受光污染的孕婦,早產或難產的比例明顯增高,而新生嬰兒患先天性視力受損的幾率也會更高。
(二)心理危害。如果居住區的環境夜晚過亮,居民會出現失眠、情緒低落、心理壓力大、情緒急躁、食欲下降等問題;同時,過度明亮的燈光環境會容易使人產生緊張、煩躁、恐慌等不安的情緒。
(三)危及交通安全。道路燈光會引起眩光、光泛濫、光入侵等因素,這不僅擾亂了人們正常的生理節律,同時還會降低司機的工作效率,影響司機作業,更甚者還會危及交通安全。
(四)對生物造成不良影響。由于道路燈光的照明時間都是晚上,因此就會破壞生物晝夜之分的生存周期規律,對于植物來說,長期的夜間照明會使道路兩旁的植物葉子枯黃,拖延或者提早花期等;而對于昆蟲來說,由于昆蟲的向光性,晚間路邊的燈光會使得一些益蟲撲向燈光而死亡,長此以往,益蟲的數量會減少,那么害蟲的天敵也就會減少,生態平衡就會遭到破壞。
四、治道路燈光光污染理方案
(一)管理措施
健全法規,嚴格執法。目前,包括道路燈光在內的城市夜景照明規劃至今未被列入城市規劃的編制體系之中,因此,城市建設管理部門要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把城市夜景照明規劃作為單獨的專項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并進一步完善和規劃,可出臺具有強制力和可操作性的《城市環境照明規范》,對道路照明燈具的性質、種類、照度等級、亮度、眩光、光照區域等做出合理的規定,并認真執行和監督,并盡快制定城市照明規劃建設標準和光污染標準,避免因無序的亮度競爭帶來的電能浪費以及光污染,引導城市照明向“高效、節能、環保、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技術措施
(1)使用低壓鈉燈作為光源,減少路面的反射光。對于在建筑物旁邊的道路燈光,要考慮到因視覺對顏色強烈對比的不適應而產生的顏色污染,因此可根據建筑表面材料的反射比和色彩吸收情況,選擇寬光譜輻射的光源,而不是有著強烈色彩的有色光源。
(2)提供合理的設計。這是控制光污染最合理的方法,對于泛光照明的路燈,可采用實時模式、節假日模式以及重大節日模式等不同的設計模式,以滿足不同節日的要求,還可以對道路照明的控制采取智能化的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例如采用微電腦定時開關或光控定時關閉的開關控制等。
(3)合理定制開關燈的時間。對于道路燈光來說,每個間隔的距離都不會太遠,因此可在午夜過后合理關閉部分的照明燈光,這樣不僅節約了能源,延長了燈具的使用壽命還能減少光污染。
(4)限制逸散光。可以采用截光型燈具或給道路燈源設防護罩等方式,以有效控制照明工具的遮光角,防止光線的逸散和眩光產生。
(5)加強科學研究,發展綠色照明技術。以節能環保、促進健康為宗旨,抓好城市綠色照明工作,積極開發新光源和新燈具,提高照明燈具的光轉化效率,提高城市照明質量,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五、小結
對于城市道路燈光來說,不恰當的光照必然會產生光污染,因此要想真正解決光污染問題,就必須從道路燈光的規劃、設計、建設和使用全過程做好管理和控制工作,并在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和建設的基礎上加強綠色科技的研究,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道路燈光同舒適光環境的共贏 。
參考文獻
[1] 趙海鵬. 探討城市中的新污染――光污染[J]. 德州學院學報. 2012(S1): 200-201.
[2] 張勝渠. 淺析PT/TiO2復合粒子光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的性能[J]. 中國科技縱橫. 2014(17): 2.
[3] 彭曉春,周麗旋,吳彥瑜,等. 上海市光污染的公眾認知調查與結果分析[J]. 照明工程學報. 2013, 24(6): 7-12
[4] 環藝. 杭州光污染調查研究報告[J]. 中國科技信息. 2014(8): 25-28.
[5] 閻冰,曲興華,張福民. 玻璃幕墻眩光污染模擬分析[J].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2014, 27(1): 28-31.
[6] 張勝渠. 淺析PT/TiO2復合粒子光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的性能[J]. 中國科技縱橫. 2014(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