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5 09:53:1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金融市場和證券市場的關系,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過去十年來,國際證券市場突飛猛進,急速發展。在1984到1998的十五年間,國際資本市場融資累計額年平均增長12.34%,而全球GDP年平均增長3.37%,國際貿易額年平均增長6.34%。
在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在資本市場,資金開始大范圍地跨過邊界自由流動,各類債券和股票的國際發行與交易數額快速上升。整個90年代,主要工業國家企業發行的股票增長了近6倍。1975年,主要發達國家債券與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間;1998年,此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國由4%上升到230%,德國由5%上升到334%,各國該比重增長最快的時期幾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國際債券市場的二級市場蓬勃發展。債券市場信息傳遞渠道、風險和收益評估方式以及不同類型投資者的行為差異逐漸減小,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復雜的財務管理技巧,根據其信用、流動性、預付款風險等的差異,在不同貨幣計值的不同債券之間進行大量的"結構易",導致各國債券價格互動性放大,價格水平日趨一致。
海外證券衍生交易的市場規??焖偬岣?。幾乎在所有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都在進行大量的海外資產衍生證券交易。在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既可以從事日經225種期貨合約的交易,也有部分馬來西亞的衍生證券交易;美國期貨交易所的交易對象則包括了布雷迪債券和巴西雷亞爾、墨西哥比索、南非蘭特、俄羅斯盧布、馬來西亞林吉特、泰國銖和印尼盾等多種貨幣計值的證券和衍生產品。
二、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發展
在席卷全球的證券市場一體化潮流中,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悄然啟動。1992年,我國允許外國居民在中國境內使用外匯投資于中國證券市場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關管理部門對于B股市場的總交易額實行額度限制,超過300萬美元的B股交易,必須得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部門的批準。
1993年起,我國允許部分國有大型企業到香港股票市場發行股票,即H股。部分企業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稱為N股。境外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必須匯回國內,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開設外匯帳戶,籌集的外匯必須存入外匯指定銀行。
進入2000年后,部分民營高科技企業到香港創業板和美國NASDAQ上市籌集資金,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在債券市場,我國對于構成對外債務的國際債券發行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由經過授權的10個國際商業信貸窗口機構和財政部、國家政策性銀行在國外發行債券融資,其他部門可以委托10個窗口單位代為發行債券,或得到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特別批準后自行發債。債券發行列入國家利用外資計劃,并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在國外發行債券所籌集的資金,必須匯回國內,經批準開設外匯帳戶,存入指定銀行。
三、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前景
隨著我國加入WTO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國證券市場正在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國際化進程將明顯加快。
根據我國與有關國家達成的雙邊協議,加入WTO后,中國將允許外資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從事基金管理業務,享受與國內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當國內證券商業務范圍擴大時,中外合資證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資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資證券商將可承銷國內證券發行,承銷并交易以外幣計價的有價證券。
顯然,隨著金融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我國證券市場將逐步走向全面的國際化。
這種全面國際化含義是:以資金來源計,國外資本以允許的形式進入我國證券市場,國內資本則可以參與國外有關證券市場的交易活動;以市場籌資主體計,非居民機構可以在國內證券市場籌融資,國內機構則可以在國外證券市場籌融資;國外交易及中介機構參與我國證券市場的經營及相關活動,國內有關交易及中介機構獲得參與國際證券市場經營及相關活動的資格和權力。
四、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利益
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將降低新興市場獲得資金>!會計和公開性要求,改進交易制度,增加衍生產品的品種,完善清算及結算系統等。
海外證券資本的進入,以及外國投資者對市場交易活動的參與,迫使資本流入國的金融管理當局采用更為先進的報價系統,加強市場監督和調控,及時向公眾傳遞信息,增加市場的效率。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國家通過采用國際會計標準,改進信息質量和信息的可獲得性,改善交易的公開性。交易數量和規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場流動性。而外國投資者帶來的新的證券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衍生產品的出現及發展。建立一個技術先進的清算和結算系統,對于有效控制風險、保持該市場對外國證券資本的吸引力、有效地分配金融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風險表現
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在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蘊涵著一定的風險:
1、市場規模擴大加速甚至失控的風險
與國際化相伴隨的外國資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在增加金融市場深度、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將導致金融資產的迅速擴張。在缺乏足夠嚴格的金融監管的前提下,這種擴張可能成為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根源。此外,由于國內金融市場發育程度較低,金融體系不成熟,相關的法律體系不夠完善,資本流入導致其金融體系規模的快速擴張,而資本流入的突然逆轉,則使其金融市場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2、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
對于規模狹小、流動性較低
的新興金融市場來說,與國際化相伴隨的外國資本大量流入和外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增加了市場的波動性。尤其是在一些機構投資者成為這類國家非居民投資主體時,國內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表現得更為顯著。 由于新興市場缺乏完善的金融經濟基礎設施,在會計標準、公開性、交易機制、票據交換以及結算和清算系統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無法承受資本大量流入的沖擊,導致價格波動性上升。新興金融市場股票價格迅速下降以及流動性突然喪失的危險,大大地增加了全局性的市場波動。
3、與國外市場波動的相關性顯著上升
外國資本的流入和外國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大量參與,潛在地加強了資本流入國與國外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導致二者相關性的明顯上升。
這種相關性主要表現為:①國內金融市場與主要工業國金融市場波動的相關性,即主要工業國金融市場對資本流入國金融市場的溢出效應顯著上升。國外研究表明,美國股票市場波動性對韓國股票市場波動性溢出的相關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間高達12%;美國股票市場波動性對泰國股票市場波動性溢出的相關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間高達29.6%;美國股票市場波動性對墨西哥股票市場波動性溢出的相關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間高達32.4%。
這種溢出的影響表現為兩方面:其一,在市場穩定發展時期,資本流入國金融市場波動接受主要工業國的正向傳導,表現為二者波動的同步性;其二,在市場波動顯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時,二者波動出現背離,甚至呈反向關系。
從日本和韓國股票指數的相關性看,從1989年1月到2000年4月,二者股票指數的相關系數為36.52%,而在1989年1月到1992年7月間,該相關系數達89.09%。從1992年7月到1998年5月,該相關系數下降到44.86%,此后,該系數再度提高到80.65%。
②新興市場國家之間金融市場波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由于新興市場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資流入周期及結構基本相同,因此,其金融市場表現具有很強的同步性。
尤其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部分亞洲國家和地區間的股票市場相關系數顯著增大,韓國和印尼股市的相關系數由43%上升到73%,印尼和泰國股市的相關系數由15%上升到78%,泰國和韓國股市的相關系數由55%上升到63%。顯然,在金融危機期間,國際投資者把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視為一個整體,同時從上述市場撤出資金,導致其同時崩盤。
過去十年來,國際證券市場突飛猛進,急速發展。在1984到1998的十五年間,國際資本市場融資累計額年平均增長12.34%,而全球GDP年平均增長3.37%,國際貿易額年平均增長6.34%。
在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在資本市場,資金開始大范圍地跨過邊界自由流動,各類債券和股票的國際發行與交易數額快速上升。整個90年代,主要工業國家企業發行的股票增長了近6倍。1975年,主要發達國家債券與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間;1998年,此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國由4%上升到230%,德國由5%上升到334%,各國該比重增長最快的時期幾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國際債券市場的二級市場蓬勃發展。債券市場信息傳遞渠道、風險和收益評估方式以及不同類型投資者的行為差異逐漸減小,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復雜的財務管理技巧,根據其信用、流動性、預付款風險等的差異,在不同貨幣計值的不同債券之間進行大量的"結構易",導致各國債券價格互動性放大,價格水平日趨一致。
海外證券衍生交易的市場規??焖偬岣?。幾乎在所有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都在進行大量的海外資產衍生證券交易。在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既可以從事日經225種期貨合約的交易,也有部分馬來西亞的衍生證券交易;美國期貨交易所的交易對象則包括了布雷迪債券和巴西雷亞爾、墨西哥比索、南非蘭特、俄羅斯盧布、馬來西亞林吉特、泰國銖和印尼盾等多種貨幣計值的證券和衍生產品。
二、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發展
在席卷全球的證券市場一體化潮流中,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悄然啟動。1992年,我國允許外國居民在中國境內使用外匯投資于中國證券市場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關管理部門對于B股市場的總交易額實行額度限制,超過300萬美元的B股交易,必須得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部門的批準。
1993年起,我國允許部分國有大型企業到香港股票市場發行股票,即H股。部分企業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稱為N股。境外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必須匯回國內,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開設外匯帳戶,籌集的外匯必須存入外匯指定銀行。
進入2000年后,部分民營高科技企業到香港創業板和美國NASDAQ上市籌集資金,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在債券市場,我國對于構成對外債務的國際債券發行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由經過授權的10個國際商業信貸窗口機構和財政部、國家政策性銀行在國外發行債券融資,其他部門可以委托10個窗口單位代為發行債券,或得到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特別批準后自行發債。債券發行列入國家利用外資計劃,并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在國外發行債券所籌集的資金,必須匯回國內,經批準開設外匯帳戶,存入指定銀行。
三、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前景
隨著我國加入WTO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國證券市場正在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國際化進程將明顯加快。
根據我國與有關國家達成的雙邊協議,加入WTO后,中國將允許外資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從事基金管理業務,享受與國內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當國內證券商業務范圍擴大時,中外合資證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資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資證券商將可承銷國內證券發行,承銷并交易以外幣計價的有價證券。
顯然,隨著金融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我國證券市場將逐步走向全面的國際化。
這種全面國際化含義是:以資金來源計,國外資本以允許的形式進入我國證券市場,國內資本則可以參與國外有關證券市場的交易活動;以市場籌資主體計,非居民機構可以在國內證券市場籌融資,國內機構則可以在國外證券市場籌融資;國外交易及中介機構參與我國證券市場的經營及相關活動,國內有關交易及中介機構獲得參與國際證券市場經營及相關活動的資格和權力。
四、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利益
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將降低新興市場獲得資金的成本,改善市場的流動性和市場效率,延展市場空間,擴大市場規模,提高系統能力,改善金融基礎設施,提高會計和公開性要求,改進交易制度,增加衍生產品的品種,完善清算及結算系統等。
海外證券資本的進入,以及外國投資者對市場交易活動的參與,迫使資本流入國的金融管理當局采用更為先進的報價系統,加強市場監督和調控,及時向公眾傳遞信息,增加市場的效率。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國家通過采用國際會計標準,改進信息質量和信息的可獲得性,改善交易的公開性。交易數量和規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場流動性。而外國投資者帶來的新的證券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衍生產品的出現及發展。建立一個技術先進的清算和結算系統,對于有效控制風險、保持該市場對外國證券資本的吸引力、有效地分配金融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風險表現
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在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蘊涵著一定的風險:
1、市場規模擴大加速甚至失控的風險
與國際化相伴隨的外國資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在增加金融市場深度、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將導致金融資產的迅速擴張。在缺乏足夠嚴格的金融監管的前提下,這種擴張可能成為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根源。此外,由于國內金融市場發育程度較低,金融體系不成熟,相關的法律體系不夠完善,資本流入導致其金融體系規模的快速擴張,而資本流入的突然逆轉,則使其金融市場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2、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
對于規模狹小、流動性較低的新興金融市場來說,與國際化相伴隨的外國資本大量流入和外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增加了市場的波動性。尤其是在一些機構投資者成為這類國家非居民投資主體時,國內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表現得更為顯著。版權所有
由于新興市場缺乏完善的金融經濟基礎設施,在會計標準、公開性、交易機制、票據交換以及結算和清算系統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無法承受資本大量流入的沖擊,導致價格波動性上升。新興金融市場股票價格迅速下降以及流動性突然喪失的危險,大大地增加了全局性的市場波動。
3、與國外市場波動的相關性顯著上升
外國資本的流入和外國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大量參與,潛在地加強了資本流入國與國外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導致二者相關性的明顯上升。
這種相關性主要表現為:①國內金融市場與主要工業國金融市場波動的相關性,即主要工業國金融市場對資本流入國金融市場的溢出效應顯著上升。國外研究表明,美國股票市場波動性對韓國股票市場波動性溢出的相關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間高達12%;美國股票市場波動性對泰國股票市場波動性溢出的相關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間高達29.6%;美國股票市場波動性對墨西哥股票市場波動性溢出的相關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間高達32.4%。
這種溢出的影響表現為兩方面:其一,在市場穩定發展時期,資本流入國金融市場波動接受主要工業國的正向傳導,表現為二者波動的同步性;其二,在市場波動顯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時,二者波動出現背離,甚至呈反向關系。
從日本和韓國股票指數的相關性看,從1989年1月到2000年4月,二者股票指數的相關系數為36.52%,而在1989年1月到1992年7月間,該相關系數達89.09%。從1992年7月到1998年5月,該相關系數下降到44.86%,此后,該系數再度提高到80.65%。
②新興市場國家之間金融市場波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由于新興市場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資流入周期及結構基本相同,因此,其金融市場表現具有很強的同步性。
尤其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部分亞洲國家和地區間的股票市場相關系數顯著增大,韓國和印尼股市的相關系數由43%上升到73%,印尼和泰國股市的相關系數由15%上升到78%,泰國和韓國股市的相關系數由55%上升到63%。顯然,在金融危機期間,國際投資者把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視為一個整體,同時從上述市場撤出資金,導致其同時崩盤。
過去十年來,國際證券市場突飛猛進,急速發展。在1984到1998的十五年間,國際資本市場融資累計額年平均增長12.34%,而全球GDP年平均增長3.37%,國際貿易額年平均增長6.34%。
在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在資本市場,資金開始大范圍地跨過邊界自由流動,各類債券和股票的國際發行與交易數額快速上升。整個90年代,主要工業國家企業發行的股票增長了近6倍。1975年,主要發達國家債券與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間;1998年,此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國由4%上升到230%,德國由5%上升到334%,各國該比重增長最快的時期幾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國際債券市場的二級市場蓬勃發展。債券市場信息傳遞渠道、風險和收益評估方式以及不同類型投資者的行為差異逐漸減小,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對沖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復雜的財務管理技巧,根據其信用、流動性、預付款風險等的差異,在不同貨幣計值的不同債券之間進行大量的"結構易",導致各國債券價格互動性放大,價格水平日趨一致
海外證券衍生交易的市場規??焖偬岣?。幾乎在所有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都在進行大量的海外資產衍生證券交易。在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既可以從事日經225種期貨合約的交易,也有部分馬來西亞的衍生證券交易;美國期貨交易所的交易對象則包括了布雷迪債券和巴西雷亞爾、墨西哥比索、南非蘭特、俄羅斯盧布、馬來西亞林吉特、泰國銖和印尼盾等多種貨幣計值的證券和衍生產品。
二、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發展
在席卷全球的證券市場一體化潮流中,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悄然啟動。1992年,我國允許外國居民在中國境內使用外匯投資于中國證券市場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關管理部門對于B股市場的總交易額實行額度限制,超過300萬美元的B股交易,必須得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部門的批準。
1993年起,我國允許部分國有大型企業到香港股票市場發行股票,即H股。部分企業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稱為N股。境外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必須匯回國內,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開設外匯帳戶,籌集的外匯必須存入外匯指定銀行。
進入2000年后,部分民營高科技企業到香港創業板和美國NASDAQ上市籌集資金,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在債券市場,我國對于構成對外債務的國際債券發行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由經過授權的10個國際商業信貸窗口機構和財政部、國家政策性銀行在國外發行債券融資,其他部門可以委托10個窗口單位代為發行債券,或得到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特別批準后自行發債。債券發行列入國家利用外資計劃,并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在國外發行債券所籌集的資金,必須匯回國內,經批準開設外匯帳戶,存入指定銀行。
三、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前景
隨著我國加入WTO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國證券市場正在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國際化進程將明顯加快。
根據我國與有關國家達成的雙邊協議,加入WTO后,中國將允許外資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從事基金管理業務,享受與國內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當國內證券商業務范圍擴大時,中外合資證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資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資證券商將可承銷國內證券發行,承銷并交易以外幣計價的有價證券。
顯然,隨著金融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我國證券市場將逐步走向全面的國際化。
這種全面國際化含義是:以資金來源計,國外資本以允許的形式進入我國證券市場,國內資本則可以參與國外有關證券市場的交易活動;以市場籌資主體計,非居民機構可以在國內證券市場籌融資,國內機構則可以在國外證券市場籌融資;國外交易及中介機構參與我國證券市場的經營及相關活動,國內有關交易及中介機構獲得參與國際證券市場經營及相關活動的資格和權力。
四、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利益
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將降低新興市場獲得資金的成本,改善市場的流動性和市場效率,延展市場空間,擴大市場規模,提高系統能力,改善金融基礎設施,提高會計和公開性要求,改進交易制度,增加衍生產品的品種,完善清算及結算系統等。
海外證券資本的進入,以及外國投資者對市場交易活動的參與,迫使資本流入國的金融管理當局采用更為先進的報價系統,加強市場監督和調控,及時向公眾傳遞信息,增加市場的效率。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國家通過采用國際會計標準,改進信息質量和信息的可獲得性,改善交易的公開性。交易數量和規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場流動性。而外國投資者帶來的新的證券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衍生產品的出現及發展。建立一個技術先進的清算和結算系統,對于有效控制風險、保持該市場對外國證券資本的吸引力、有效地分配金融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風險表現
證券市場國際化進程在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蘊涵著一定的風險:
1、市場規模擴大加速甚至失控的風險
與國際化相伴隨的外國資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在增加金融市場深度、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將導致金融資產的迅速擴張。在缺乏足夠嚴格的金融監管的前提下,這種擴張可能成為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根源。此外,由于國內金融市場發育程度較低,金融體系不成熟,相關的法律體系不夠完善,資本流入導致其金融體系規模的快速擴張,而資本流入的突然逆轉,則使其金融市場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2、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
對于規模狹小、流動性較低的新興金融市場來說,與國際化相伴隨的外國資本大量流入和外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增加了市場的波動性。尤其是在一些機構投資者成為這類國家非居民投資主體時,國內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表現得更為顯著。版權所有
由于新興市場缺乏完善的金融經濟基礎設施,在會計標準、公開性、交易機制、票據交換以及結算和清算系統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無法承受資本大量流入的沖擊,導致價格波動性上升。新興金融市場股票價格迅速下降以及流動性突然喪失的危險,大大地增加了全局性的市場波動。
3、與國外市場波動的相關性顯著上升
外國資本的流入和外國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大量參與,潛在地加強了資本流入國與國外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導致二者相關性的明顯上升。
這種相關性主要表現為:①國內金融市場與主要工業國金融市場波動的相關性,即主要工業國金融市場對資本流入國金融市場的溢出效應顯著上升。國外研究表明,美國股票市場波動性對韓國股票市場波動性溢出的相關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間高達12%;美國股票市場波動性對泰國股票市場波動性溢出的相關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間高達29.6%;美國股票市場波動性對墨西哥股票市場波動性溢出的相關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間高達32.4%。
這種溢出的影響表現為兩方面:其一,在市場穩定發展時期,資本流入國金融市場波動接受主要工業國的正向傳導,表現為二者波動的同步性;其二,在市場波動顯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時,二者波動出現背離,甚至呈反向關系。
從日本和韓國股票指數的相關性看,從1989年1月到2000年4月,二者股票指數的相關系數為36.52%,而在1989年1月到1992年7月間,該相關系數達89.09%。從1992年7月到1998年5月,該相關系數下降到44.86%,此后,該系數再度提高到80.65%。
②新興市場國家之間金融市場波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由于新興市場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資流入周期及結構基本相同,因此,其金融市場表現具有很強的同步性。
尤其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部分亞洲國家和地區間的股票市場相關系數顯著增大,韓國和印尼股市的相關系數由43%上升到73%,印尼和泰國股市的相關系數由15%上升到78%,泰國和韓國股市的相關系數由55%上升到63%。顯然,在金融危機期間,國際投資者把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視為一個整體,同時從上述市場撤出資金,導致其同時崩盤。
關鍵詞:證券市場;股票流動性;內生因素;外生因素
文章編號:1003-4625(2007)05-0073-04中圖分類號:F830.91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theories relating to financial market and financial assets liquidity. The factors affecting listed company’s share liquidity may be classified under two types: external factor variable and internal factor variabl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a thorough discussion about the function mechanism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listed company’s share liquidity can help institution investors and individual investors know more about securities assets liquidity and intensify liquidity risk management.
Key words: securities market; share liquidity; internal factor variable; external factor variable
一、引言
作為現代金融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證券市場,其變動趨勢和發展方向與實質經濟運行狀態高度相關。綜觀各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歷史,建立良好的流動性市場是金融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礎。流動性是影響市場效率的重要因素。流動性高的市場上,價格發現的功能非常有效,價格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信息,投資者很快作出理性的決策,資源得到有效的配置,能夠充分發揮其市場的功能。另外,流動性也是衡量市場運行質量的最重要指標。在證券市場交易機制設計的6個目標中(流動性、透明度、穩定性、高效率、低成本、安全性)流動性是最主要的指標。市場的運行質量通常是用流動性來衡量的。要全部實現市場交易機制的6個目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之間存在著很多方向性和政策性的矛盾。從流動性和其他指標的關系上看,當流動性和其他目標出現矛盾時,常常以其他目標服從流動性為主(馮曉青,2003)。目前關于市場和金融資產的流動性問題已經引起了世界經濟學家和金融學家的廣泛關注。隨著我國金融業的改革開放和管理理念的轉變,機構投資者和基金越來越多的成為金融市場的投資主題,我國證券市場和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變化的影響因素及流動性風險的度量和控制的研究也引起了國內學者廣泛的重視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二、影響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的因素分析
流動性主要包括資產的流動性,市場的流動性和公司的流動性。資產和市場的流動性是指市場中資產與現金之間相互轉換的能力,在一個流動性好的市場中,參與者可以迅速地執行大規模的交易指令,并且不對資產價格產生很大的影響;公司流動性是指公司履行到期現金支付義務的能力,流動性好的公司可以很容易的完成現金支付(劉海龍,仲黎明,2006)。對于金融領域我們主要研究金融資產和市場的流動性及其風險的控制,而公司的流動性一般屬于公司財務的范疇。影響金融市場及金融資產的流動性的因素有很多,國內外很多學者做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的研究,其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交易者的構成對流動性的影響。Bondarenko(2001)曾實證研究了市場中做市商的數目對買賣差價產生的影響;Handa & Schwartz(1996)研究了不同交易指令市價和限價指令提供者的比例,即流動性的供需關系決定了市場和資產的流動性。第二,交易者的行為對流動性的影響。Easley & O’Hara,(1992)、Garman(1976)、Christie & Schultz,(1994a,1994b)分別研究了做市商動態學習過程,對風險的厭惡程度、合謀等行為對流動性的影響;隨著行為金融理論的興起,Olsen(1998)、Black(1986)、De long & Schleifer(1991) 和我國的學者吳沖峰、宋軍(2002)等分別按照行為金融的研究思路研究了交易者行為、心理對流動性的影響。第三,金融市場微觀結構對流動性的影響,從金融微觀結構理論出發研究了交易機制、交易信息透明度、交易稅費、漲跌幅度限制、最小報價單位等方面對金融市場及金融資產流動性的影響。其中對于我國證券市場,劉海龍等(2001)研究了漲跌幅限制對流動性的影響,馮蕓等(2003)認為漲跌幅限制降低了市場的流動性。第四,上市公司基本面信息對于流動性的影響。Helfin & Shaw(2000)認為高股權集中度的上市公司買賣差價更大,報價深度更低;并且研究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對其流動性的具體影響得不到一致的結論;此外還有很多學者研究了公司股票流通盤規模、公司收益、股利分配政策、公司兼并等對流動性的影響。
根據以上國內外學者對于影響金融市場和資產流動性因素的研究,本文把影響金融市場和金融資產流動性的因素根據影響的范圍和程度劃分為類似于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的外生流動性風險和內生流動性風險,這樣劃分可以更清晰的分析金融市場和金融資產流動性變化的原因及其影響程度,有利于在實際操作中有針對性的研究控制和防范流動性風險的措施和方法。影響金融市場和金融資產流動性的外生因素變量,是指影響這個金融市場,與市場單個金融資產自身因素無關的外部因素變量,影響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的外生因素變量,主要是指影響整個證券市場的外部因素,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宏觀外生因素變量,主要包括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財政和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等宏觀因素;第二,證券市場的微觀結構因素變量:主要包括交易規則、漲跌停限制、最小報價、交易時間等因素;第三,證券市場本身運行規律因素變量,主要指不同時期證券市場不同資產的組成,例如,市場規模、不同上市公司規模,組成證券市場的單個金融資產流動性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在一定的交易規則下交易者的行為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外生因素變量對金融資產流動性的影響是廣泛的、持久緩慢和深遠的,控制和防范某些外生因素變量對金融市場和金融資產流動性不利的影響和風險,不能采用資產組合的方式來規避,只有依靠市場之外來改善。外生因素變量往往是產生外生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原因。
內生因素變量主要是指對不同的金融資產,不同的金融市場由于有別于其他金融資產或市場而產生的流動性的不同。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金融市場或資產自身的特質及其資產持有人或關注人的交易策略。影響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的內生因素變量主要是指由于單個上市公司與其他上市公司的不同特質或股票持有人、關注者的不同交易策略,對其流動性的影響。其對金融資產和金融市場的影響只是對其單個金融市場或單個資產或資產組合起作用,類似于金融市場中的非系統風險,我們可以把影響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的內生因素變量分為兩類,一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信息,例如其所屬行業、盈利能力、資本結構、流通股股東機構持倉比例、流通盤規模、流通市值等等。二是交易參與者行為,在指令驅動的交易機制下,交易者可以分為股票持有者和場外關注者,沒有做市商來提供流動性,其流動性的提供和需求分別由這兩類交易者來提供,并且不同時期他們對于流動性所扮演的角色在不停地轉換。他們的心理預期、持倉頭寸、交易策略決定了不同時期不同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動性供需平衡,從而決定了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動性。規避和控制由于內生因素變量所產生的流動性風險,可以通過資產組合或選擇持有較高流動性的資產來實現,而且也可以通過制定適當的交易策略,持倉頭寸來控制。類似于金融市場和金融資產所面臨的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一樣,由于外生因素變量對金融市場和資產流動性的影響比內生因素變量更難以規避和控制,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面臨的更多的是研究和分析內生因素變量是怎么影響金融市場和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以及采用什么方式和措施來規避和控制由此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三、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影響因素的作用機制
我們知道影響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的外生因素變量與內生因素變量變化對上市公司的流動性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但這些因素變量通過什么來對上市公司的股票流動性產生影響和作用呢?我們認為影響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因素變量的改變往往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上市公司的流動性產生影響:
(一)外生因素變量因素的作用機制
影響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的外生因素變量,主要是指影響整個證券市場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宏觀外生因素變量、微觀結構因素變量、證券市場本身運行規律因素變量等。外生因素變量對金融資產流動性的影響是廣泛的,持久緩慢和深遠的,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影響整個證券市場的流動性來影響具體每個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動性,其影響的形式和程度非常復雜。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好,未必每個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動性就高;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差,未必每一個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動性就差。
外生因素變量首先通過宏觀經濟影響作用于整個證券市場,宏觀經濟發展狀況影響整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業績,影響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和持股信心,財政和貨幣政策影響證券市場的資金流量,具體反映在整個證券市場的成交量、稅收和交易費率政策影響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從而影響投資者交易行為與交易策略, 當市場處于牛市或熊市的時候市場流動性的差異,或目前由于貨幣流動性過剩等引起證券市場的活躍,都是外生宏觀因素變量對證券市場流動性影響的結果。
外生微觀結構因素變量對證券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國內外很多學者做了大量的研究。首先,在不同的交易機制、指令驅動機制和報價驅動機制下,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動性就不同。Fama(1989)、Lauterbachde等(1993)和Lee等(1994)認為漲跌幅限制延遲了價格形成過程,在價格到達限制時降低了流動性。馮蕓等(2003)也認為漲跌幅限制的引入降低了市場的流動性。外生微觀結構因素變量影響整個市場中股票的流動性,并且使整個市場的流動性的變動具有共性,而且有時加劇單個金融資產流動性的變化。例如:某上市公司股票由于突發內生因素變量的變化短期內也造成了流動性的供不應求,再加上我國證券市場微觀結構的漲跌幅限制的催化作用,加劇了流動性供求關系的偏離,特別是連續的上漲更加堅定了股票持有者的信心,更加不愿提高流動性,同時也給場外的投資者以極大的誘惑,夸大了流動性的需求,“羊群效應”使本來已經失衡的流動性供求關系更加偏離。所以我們認為證券市場的微觀結構的作用機制是首先構架了一個整個市場流動性及其變化的基調,另外,它經常會被其他因素催化或引發,加劇流動性的變化,當其他外生因素或內生因素對市場或資產流動性產生影響時,微觀結構的某些設置將對其他因素的影響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證券市場自身的運行規律是影響證券市場和上市公司流動性的主要外生因素變量之一。在指令驅動機制下,Chang等(1993)發現東京證券交易所樣本期間的最優委買價和最優委賣價的價差變動遵循雙U型變動,屈文洲&吳世農(2002)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實證研究發現價差呈L型變動模式。另外,Foster & Viswanathan(1990)認為由于周一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最嚴重,所以周一的流動性最差等等,這些都是證券市場自身的一些運行規律,都會對具體的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產生影響。
(二)內生因素變量的作用機制
我們把影響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的內生因素變量分為兩類,第一,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信息的內生因素變量;第二,交易參與者行為內生因素變量。上市公司基本面信息的改變往往會造成短期流動性供求關系的失衡,從而影響上市公司股票的短期流動性。特別是突發的內生因素變量,通常突發內生因素變量的變化基本上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往往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的重大改變,不是特大的利好,就是特大的利空?;蛏鲜泄局亟M主營業務改變,或盈利能力大幅提高,或上市公司出現重大虧損,或重大經濟、政治等惡性事件等等。由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改變,改變了已經持有此股票投資者和場外投資者的心理預期,造成該股票短期的流動性供求關系失衡,從而帶來了流動性前后的巨大變化。這是突發性內生因素變量影響上市公司的流動性的最主要原因。如果這種突發內生因素變量的變化對于這些上市公司來說是重大的利好,這樣改變了所有投資者的心理預期,無論是已經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或場外的觀望者,都會對這些公司價值進行重新評估,由于重新估價的提高,已經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不愿意在當前價位賣出,原來的流動性需求者變成了流動性供應者,場外的投資者競相買進,由原來的流動性提供者變成了流動性的強烈的需求者,并且短期內由于巨大的前后預期差別,造成了流動性的供不應求,直至股票的價格到達一定的價位,到達心理預期價值附近,股票的流動性的需求才慢慢達到平衡,逐步恢復到原來的水平,所以其流動性的變化規律也大致成U形。如果突發內生因素變量的變化基本上對于上市公司是特大利空,則反之亦然。無論利好或利空,突發內生因素變量的變化都會造成上市公司短期的內生性流動性風險。另外,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和信息的不對稱都將對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動性產生很大的影響。Admati & Pfleiderer(1991)證明,當知情者預先對其將要進行的交易進行披露時,他們將面臨更大的市場流動性,獲得更低的交易成本,但對其他交易者來說,交易成本相應提高。我們認為上市公司公告信息的質量應該包括:及時性、真實性、透明度(詳盡程度)和廣泛性等多個方面。通過研究,我們認為上市公司公告信息的質量越高,其信息披露越及時、越詳盡、越透明、越真實,其對流動性變化影響的程度越高。這一點和Porter & Weaver(1997)對多倫多股票交易所做的實證研究結果相吻合,他們發現隨著市場透明度的提高,市場流動性下降。
交易參與者行為內生因素變量是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的主要決定因素,市場不同交易者的行為最終導致流動性變化的趨勢Fama 的市場有效性理論認為,一個有效的證券市場,所有的信息都在市場上得以反映。我們認為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及其單個資產的流動性變化,同樣也是所有的信息在市場上的反映,最終通過市場不同交易者的行為決定了金融資產流動性供求平衡和變化趨勢。Muranaga & Shimizu(1999)的研究也表明,交易者對證券的持有期,風險厭惡程度,交易者對其未來預期的自信程度以及他們對市場環境的敏感程度都會對市場流動性產生重要影響。上市公司股票突發性內生因素變量的變化,影響了上市公司股票不同交易者對其未來的心理預期,漲跌幅限制的助漲助跌增強了不同交易者的自信程度,預先知情交易者和不知情交易者的博弈,各種真假信息的公告,這一切都通過影響市場不同交易者的心理,從而選擇不同的交易行為,每一個人的行為形成市場的行為,最終決定了流動性的供求平衡,決定了流動性的變化趨勢。在指令驅動的交易機制下,交易者可以分為股票持有者和場外關注者,沒有做市商來提供流動性,其流動性的提供和需求分別由這兩類交易者來提供,并且不同時期他們對于流動性所扮演的角色在不停地轉換。他們的心理預期、持倉頭寸、交易策略決定了不同時期不同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動性供需平衡,從而決定了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動性。
四、結論
以上我們通過對金融市場和金融資產流動性的理論進行回顧和研究,把影響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的因素進行分析,具體分為外生因素變量和內生因素變量,并進一步分析了這些因素對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因素影響的作用機制,外生因素變量主要通過宏觀經濟、微觀結構因素和證券市場自身運行規律因素影響整個證券市場,從而進一步影響具體的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內生因素變量主要是通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的變化和交易參與者行為心理、交易策略來影響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動性。
參考文獻:
[1]馮曉青.關于流動性問題的理論綜述[J].經濟動態,2003,(11).
[2]劉海龍,仲黎明.證券市場流動性風險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3]Bondarenko O.,Competing market makers, liquidity provision and bid-ask spread, 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2001,4,269-308.
[4]Handa P.,R.Schwartz,1996,Limit Order Trading, Journal of Finance 51, 1835-1861.
[5]Easley D.,O’Hara M.,Adverse selection and large trade volume: the implication for market efficiency,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Analysis, 1992,27,185-208.
[6]Garman M., Market microstruction. Journalof Financial Economcs,1976,3:257-275.
[7]吳沖峰,宋軍.金融復雜性[J].系統工程,2002,(1).
[8]劉海龍等.漲跌幅限制與股價波動:基于日間數據的研究[J].上證研究,2001,(1).
【關鍵詞】上市公司;證券市場交易;投資者;監管部門與政府
證券市場發展的速度與全球的經濟市場的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證券市場的發展速度雖快,但是其存在的風險也是相當高的,它的風險是我們無法預料的,它所影響的人群也是相當多的,傳播的速度也比較快。全球的證券市場都是如此,包括中國在內。隨著我國經濟與國際的不斷接軌,金融市場也在不斷地有所聯系,所以,目前證券市場上存在的風險以及受影響的面積遠遠超過我們現在所想的范圍。
1 我國證券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系
1.1股權分割的種類
目前我國的股票市場比較復雜,無論是在股權結構上還是股權的分類上,都有所不同。目前在我國的股權市場理念就是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所以其股權在分割上也是比較復雜的。截止到當今,我國的股權市場上,因為股權分割種類的繁多,所以導致最終的權益也會大有所不同。A 股、B 股、國家股、法人股、社會公眾股以及公司職工股等等這是我國目前股市的股權分割種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也在不斷地進步。中國經濟與國際的接軌,我國的股票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也逐步相聯系。但是我國的股票市場在股權分割上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
在我國股票市場上,股份限制國家調整資產分布結構以及限制器流動性的重大原因就是,國有股份占市場總股份的比例要大。所以在在產業結構與行業結構上做了相應的可行性的調整。無時不刻地影響著我國股市變動的原因有國家股、國有法人股、一般法人股是否上市流通。因為國有股的流動不僅會造成股市的迅速擴容,還會造成股價的迅速下跌。所以國有股流通也是受此種制度性原因所形成的,也是造成市場極為不穩定的重大原因之一。
1.2目前最為常見的證券市場的風險
當今的證券市場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風險,同時也是無法預測到風險。目前,由于股票市場投機過度,波動劇烈造成一系列的風險,是最為常見的,其產生的原由和后果也比較復雜??v觀世界的股市行情,目前投機氛圍相當不錯的證券市場還是中國。能夠放映出投機水準的幾個指標,排名比較靠前的也是中國。
2 證券市場與投資者、上市公司之間的聯系
2.1為投資者灌輸一定的風險應急方法的重要性
證券市場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投資市場。在這個沒有規律、變化相當快的市場中,如何能夠生存下去是最為關鍵的。所以監管部門就要起一定的作用,通過不同的方法來平很各類基金的發展,與此同時也要給投資者灌輸相應的基金理念,讓投資者清楚在證券市場中他們追求的應當是與適度的風險水平相當的收益率。除此之外,為投資者們灌輸一定的風險知識與處理風險的方法也是相當重要的。由于本次的暴跌,給眾多的基金投資者在長期業績方面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所以在證券市場風險方面,設置一定的風險應急方法也是很重要。因為只要投資者意識到證券市場的交易過程中會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時,運用科學合理的投資理念引導自己的投資基金,時刻用理性的態度來面對股市上的變化,最后分享上市公司為自己帶來的收益。進而為引進更多的優秀投資者有很大的幫助,也可以加強我國證券公司的實力,從而可以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距離國際化的趨勢又進一步。
2.2上市公司與證券市場的關系
目前在我國,證券市場規模發展速度的快慢與當下上市公司的質量是緊密關聯的。因為上市公司的業績好壞直接關系到證券市場的發展。簡單地說,上市公司的業績必須超過非上市公司,證券市場的風險才會隨著變小。所以目前要想發展我國證券市場,就必須要重視上市公司的質量,效益高的上市公司利用現有的證券市場平臺進一步地調配現在的資源。幫助效益差的上市公司結合目前的證券市場,進一步提高其業績。讓效益差的上市公司通過改變自己的投資決策、經營管理等方面來提升企業的效益。總之,只有從根本上改變上市公司的業績,才能發展證券市場。
2.3監管部門要保護證券市場的安全與穩定
由于目前我國股票證券市場上存在的風險比較大,為了防止市場上在證券價格規定方面存在論斷和重大風險的現象,我國的監管部門在這方面必須要加大監管。比如:明確規定證券市場的規章制度,在危機時刻應該采用什么樣的解決方法;以及對證券市場上的違規交易行為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懲罰措施等等。監管部門不僅要維持市場秩序,還要給市場增加信心,必要的時候還要給予相應的鼓勵。這一做法主要是為了保護證券市場的安全與穩定。
總而言之,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與國際的不斷接軌,整個國家都在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相應的利弊。為了保證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運轉,我國的政府部門應該與證券管理機構共同管理市場的運作。所以政府部門與證券管理機構應該設置相應的管理制度以及科學合法的運行制度;還應該建立市場交易行為的規章體系,進一步規范我國金融市場的體制,從而減少風險的發生。建立明確的規章制度,不僅可以保護金融市場的交易行為,還可以促進其快速地、健康地發展,同時也可以控制其風險的發生。所以,目前政府與證券管理機構的重點工作就是為當今的金融市場建立一個優良的發展環境,鼓勵參與證券交易者們按照規定來交易。
參考文獻:
摘要:隨著經濟和技術的不斷發展,投資者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時代--信用交易時代。發達國家早已建立了信用交易制度,但是我們國家的證券市場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就相關問題作了探討。
關鍵詞:證券市場;信用交易;現狀;對策
隨著經濟和技術的不斷發展,投資者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時代——信用交易時代。技術的改革使證券交易市場日新月異,各個國家為了盡力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減少交易費用,都極力推進本國證券市場的信用交易。采用信用交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我國作為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必須要加快步伐建設證券市場的信用交易制度。首先,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可以防止信用交易風險,是信用交易正常進行的體制保證。市場經濟既是法治經濟,又是誠信經濟。沒有誠信,市場經濟就會偏離正常航道。其次,是設立信用交易資信評估制度的需要。發達的證券市場需要一個信用評估制度來減少交易費用。信用交易的核心和基礎是信用,投資者在具有償債能力卻不講信用, 則很可能很順利的進入金融市場,在交易之后卻不講誠信。資信評估制度可以對投資者進行一個信用評估,這樣可以把不誠信得人排除在外,降低交易風險,有利于金融市場的穩定。再次,著重對信用交易風險的監管的需要。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需要一個高效的風險監管制度,這個制度對金融市場來說尤其重要。風險監管主要包括對證券市場中的各種保證金比率、信用限額、等等。根據風險監管的結果,主觀行政部門可以對各種保證金比率的進行調整。風險超過正常限度時,可以抑制投資,反之,可以刺激投資,活躍市場,促進經濟發展。最后,強化信用交易的信息披露機制的需要。信用交易不僅要披露交易的情況,還要更要建立信用檔案,對應該披露的信息及時公開。只有這樣才能盡量減少信息的不對稱,增加資本市場的透明度。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迅速發展和成長起來,我們僅僅用了三十年就取得了發達國家幾百年所取得的成就。無論是在在市場規模方面、上市公司數量方面、還是交易技術手段和法規制度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步。今天的證券業己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證券公司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是其支配資產的多少。因此,證券公司都想方設法擴大其資產規模。發達國家的券商融資渠道比較寬廣,一般而言,證券公司主要是通過公開上市來募集資金,也可以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特種信用貸款、票據融資、國債回購和抵押債券等方式融資。但是國內的證券公司還不能享受到這些待遇。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我國還不能向發達國家的證券公司那樣很容易的募集到資金,這根我們的信用交易落后有很多的關系,當前我國證券市場信用交易的現狀是:
第一,并未建立全社會的信用體系。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社會各方面建設還很落后。一方面我國的人口素質偏低,人們普片缺乏誠信意識,另一方面全社會的信用體系并未建立起來,造成證券業市場進行信用交易的基礎未能夠建立起來,因此,證券業市場的信用交易不能進行。
第二,信用交易資信評估制度未能建立起來。交易資信評估制度是金融市場重要的一個環節。發達的證券市場需要一個信用評估制度來減少交易費用。信用交易的核心和基礎是信用,投資者在具有償債能力卻不講信用, 則很可能很順利的進入金融市場,在交易之后卻不講誠信。這種情況不利于證券市場的信用交易的展開。
第三,缺乏信用交易風險的監管制度。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需要一個高效的風險監管制度,這個制度對金融市場來說尤其重要。風險監管主要包括對證券市場中的各種保證金比率、信用限額、等等。根據風險監管的結果,主觀行政部門可以對各種保證金比率的進行調整。風險監管與信用交易密不可分,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監管制度,投資和就沒有風險遇見,加大了投資風險,更不可能使投資者相信信用交易下的低風險。
第四,信息披露機制不健全。信息的不對稱很容易讓普通投資者得到投資回報。我國資本市場的不完善,存在信息的不對稱,很容易造成幕后交易現象,在這種環境下,證券市場實行信用交易制度變得很困難。
我國證券市場的信用交易制度之所以未能夠建立起來,給跟到底是我證券市場本身存在的問題。只有解決了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才能建立起證券市場的信用交易制度。
第一,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只有上市公司的質量提高了,才能形成強大的市場推動力。質量包括多個方面,如規模。人才引進等。證券公司作為資本市場的主體之一,在市場經濟建設方面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應從兩個方面推進資本市場主體的發展:取消額度管理代之以核準制;強化上市公司淘汰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只有上市公司質量提高了,我國證券市場的穩定和擴容才會有保障。才能為證券市場的的信用交易制度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增加資本市場的交易品種。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也有越來越多的剩余資金,這是投資的好機會。我們應該根據居民、金融機構、企業之間的不同投資需求,在考慮便捷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基礎上,拓寬資本市場交易工具,拓寬融資渠道,完善資本市場結構。只有這樣,信用交易制度才有成立的迫切性。
第三,發展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生力軍,只有投資者多了,才有金融市場的繁榮。當前針對我國資本市場,我們應該大力發展投資基金。增加機構投資者是解決當前投資主體結構失衡、提高市場活動水平、使資本市場逐步趨于規范的重要舉措。增加機構投資者能擴大證券市場規模、強化投資功能、減少投資的盲目性,并對我國股市長期穩定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只有投資者多了,股市穩定,才有證券市場信用交易制度的發展。
我國證券行業的的發展亟待解決眾多不足之處,證券行業的信用交易制度在短時間內也不能建立起來,但是我們應該加緊研究相關問題,為信用交易制度的建立打好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曉求.證券投資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1-62.
關鍵詞:金融投資 證券市場 效用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以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為代表的市場經濟體系逐漸形成,其中以央行為領導核心的金融市場和以證券行業協會為領導核心的證券市場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毫無疑問的是,證券市場的迅速發展不僅得益于以商品市場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的發展,更得益于金融投資中數量和結構兩方面的不斷優化。因此,本文首先介紹了與證券市場效用相關的現代金融理論并對金融投資概念進行了界定,在此基礎上分析金融投資對于證券市場的效用,為促進我國證券市場進一步發展提供建議。
二、現代金融理論與金融投資的界定
(一)現代金融理論
伴隨第三次產業革命以來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以貨幣市場理論和證券市場理論為主的現代金融理論同樣日益豐富。分析金融投資對于證券市場的效用至少涉及以下現代金融理論:第一,金融投資理論。金融投資歸根到底是理性經濟人效用最大化或者成本最小化的過程,因此經濟個體(包括自然人)在金融投資時首先要考慮不同證券資產的組合收益以及不同投資期限的收益率,代表性的理論包括動量交易理論等。第二,金融市場理論。金融投資對于證券市場存在效用的前提為貨幣市場與證券市場是相互關聯的,即金融投資是商品經濟的概念,代表性的理論包括機會成本理論等。第三,金融工具創新。隨著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數學在現代金融學中的不斷應用,金融投資的形式――金融工具得到了絕無僅有的創新。然而,金融工具創新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夠促進證券市場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證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風險,不利于證券市場的穩定。
(二)金融投資的界定
根據現代金融理論以及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實踐,本文將金融投資界定為一種證券市場的微觀行為,理性經濟人購買、流通與銷售證券市場中股票、期貨、債券等無形資產的個體行為。股票投資的主要市場為上交所和深交所,期貨投資的主要市場包括各行業(農業、科技產業等)、各地區且不同形式的期貨市場,而債券投資品種包括政府債券以及企業債券等。也就是說,金融投資影響我國證券市場的方方面面,即影響我國證券市場是否能夠有效運行的關鍵因素。
三、金融投資對于證券市場的效用分析
(一)提高證券市場深度
金融投資對于證券市場的效用涉及金融投資理論、金融市場理論以及金融工具創新等理論,因此本文在合理界定金融投資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金融投資對于證券市場的效用。首先,金融投資能夠提高證券市場深度。證券市場深度主要是指證券市場交易主體數量的多少,是衡量證券市場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由于大量貨幣資本和非貨幣資本不斷進入證券市場,在理性預期的框架下理性經濟人根據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必然會涌入證券市場中去,從而增加了證券市場交易主體數量,提高了證券市場深度。此外,由于我國商品市場和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證券市場的規模和效率得到了質的提高,為提高證券市場深度提供了必要基礎。加之日益完善成熟的證券市場機制,金融投資在證券市場中發揮作用的同時也能夠規避風險,最大程度的促進證券市場的繁榮發展。
(二)拓展證券市場廣度
金融投資不僅能夠提高證券市場深度,根據金融市場理論,金融投資對于證券市場的效用還包括拓展證券市場廣度。證券市場廣度是與證券市場深度相對應的概念,證券市場深度是指證券市場交易主體數量的多少,即總量意義,而證券市場廣度是指證券市場交易主體類型的多樣,是反映證券市場系統性風險的主要指標。如果證券市場中交易主體類型較少或者實際參與交易的主體較為單一,那么證券市場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就會增加,“暗箱操作”或者“操縱市場”的概率就會提高,不利于證券市場的發展。相反,金融投資的增加不僅能夠從總量上促進證券市場的發展,而且能夠從結構上維護證券市場的穩定。具體而言,在金融投資增加的初期,證券市場的資金總量與交易主體不斷增加。在金融投資增加的中期,其結構逐漸體現,市場交易主體的類型伴隨市場競爭程度與開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從而有利于維護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
(三)提升證券市場效率
提高證券市場深度為金融投資對于證券市場的前期效用,拓展證券市場廣度為金融投資對于證券市場的中期效用,而后期效用則為提升證券市場效率。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證券市場的深度、廣度與效率并非孤立存在的,在分析證券市場的過程中必須同時加以考慮,否則會出現金融投資偏誤的問題。同時,傳統意義的效率是指投入――產出的關系,而證券市場效率是指證券部門對于金融發展或者經濟發展的貢獻程度,是判斷證券市場是否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指標,具體評價方法包括DEA法等等。上文已經分析了金融投資增加初期和中期的效用,而在金融投資增加的后期,隨著金融投資總量的增加以及結構性的改善,證券市場對于實體經濟的貢獻將會大大增加。毫無疑問的是,證券市場結構性的改善對于其效率提升的作用更為重要,能夠縮小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隔閡,為解決企業融資問題、規避風險提供良好的市場。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代金融理論關于金融投資對于證券市場的效用進行了很好的歸納。然而在我國證券市場實際運行過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已有理論,需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界定金融投資的概念,并分析金融投資與證券市場的關聯。同時,本文認為至少可以從證券市場深度、證券市場廣度以及證券市場效率三個方面分析金融投資對于證券市場的效用,從而真正發揮金融投資應有的作用。最為根本的是,金融投資的主要效用為維護證券市場穩定健康發展,避免證券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可能,為促進實體經濟或商品市場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鄭軍,林鐘高,彭琳.產權性質、治理環境與內部控制的治理效應――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4(02)
[2]孫一瑋.淺議金融投資對于證券市場的效用[J].科學中國人,2014(04)
一、我國金融發展與制造業對外貿易關系的實證研究
(一)變量定義與數據說明
金融市場發展規模指標:中國的金融體系是一個以銀行為主的體系,雖然近些年證券市場有所發展,但是銀行仍然占據著核心地位,中國有高儲蓄的特點,鑒于數據的可獲得性,許多文獻認為利用金融機構的存貸款總額可以基本反映金融資產水平。即: FIR=(D+L)/GDP其中,D、L分別代表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因此本文選取FIR=(D+L)/GDP衡量中國金融深化程度。,同時采用FS=M2/GDP來反應中國經濟的貨幣化程度,貨幣的滲透力和經濟調節功能。金融發展效率指標:這里本文采用儲蓄投資轉化率(FE)來衡量金融市場的效率,公式為FE = D/L其中。該指標越高,表明中國的投資市場越發達,金融效率越高,越能更好地促進該國的經濟增長。金融發展結構指標:本文將用證券市場的發展情況來衡量中國的金融市場結構。本文選用證券之和S(股票總市價+政府債券發行額+企業債券發行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公式為ZB=S/GDP??紤]到中國的證券化市場主要還是股票市場,所以本文也用股票的市價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來衡量金融市場的結構變化,股票市價總值用C表示,公式為CB=C/GDP, 反映了股票市場的規模。股票市價總值增長率越大,與GDP的比值也越高,那么證券市場越發達,規模也越大,即金融市場結構越完善。
國際貿易開放度指標:國際貿易開放度指標是反映一國對外開放程度的綜合性指標,它在數值上等于所選制造業27個行業的進出口總額與GDP之比,用OPEN表示。該指標越高表明中國制造業對外貿易程度越高。
(二)平穩性檢驗
在處理某隨機時間序列數據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判斷數據的穩定性。如果直接對非平穩的時間序列進行回歸,那么就會導致“偽回歸”現象,因此必須對數據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本文將選用ADF檢驗法來判斷1993年-2013年所選數據指標的平穩性。
本文對該組序列進行了單位根檢驗,結果也發現他們是不平穩的時間序列。單位根檢驗的原則是P值小于5%,則為通過檢驗,表示平穩,反之,則為不平穩。
為了消除異方差,本文對各自變量與因變量取自然對數,并且對他們進行一階差分。
通過圖1可以發現,該序列圍繞0值上下波動,雖然有升有降,但總是會回歸0值,所以該序列是平穩序列。為了進一步考察他們的平穩性,本文對取對后的一階差分序列進行ADF檢驗,發現無論是自變量還是因變量都通過T-檢驗。
由表2可知,金融發展的五個指標與制造業對外貿易開放度之間是一階平穩的,即I(1)。序列通過平穩性檢驗后,我們需要考慮該序列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即金融發展五指標與制造業外貿規模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這里只能判斷該組序列可能存在協整關系。
(三)協整檢驗
前面已經檢驗發現FIR,FS,FE,ZB,CB,OPEN都是I(1)的,因此可以進一步進行協整分析。這里本文對這組數據一階差分后的新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協整關系檢驗。結果見表3:
由Johanson檢驗知,該組時間序列在5%的顯著水平上,存在3個協整關系。所以DOPEN和DFIR,DFS,DFE,DZB,DCB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協整關系,就是DOPEN和DFIR,DFS,DFE,DZB,DCB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的共同發展趨勢。也就是說,金融發展規模,金融發展效率以及金融發展結構的變化與制造業對外貿易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的共同發展趨勢。
(四)格蘭杰因果檢驗
前面已檢驗該組時間序列數據具有長期的均衡關系,但他們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驗證。金融發展指標是否是造成制造業外貿水平擴大的原因,反過來制造業的對外貿易有沒有促進金融業的發展,這是接下來本文要重點考察的對象。
從表4可以看出,在滯后階數為2,顯著水平為5%的條件下,DFIR不是DOPEN的格蘭杰原因的概率相當小,也就是很大概率上認為DFIR是DOPEN 的格蘭杰原因。也就是說中國的貨幣化程度是造成制造業對外貿易出口增加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廣義貨幣M2越多,增長越快,則制造業外貿規模越大。而相反,制造業外貿水平并不是中國貨幣化程度加深的原因。DFS不是DOPEN的原因的概率為0.01%,也不是說,有99.99%的概率認為中國金融機構的存貸款的增加促進了制造業外貿規模的發展。反之則不然。制造業的外貿增長并沒有多大程度上帶來金融機構存貸款的增加。金融效率與制造業外貿規模沒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梢?,中國金融效率的高低對制造業外貿并沒啥影響,而制造業外貿的增減對金融機構運行的效率也沒啥促進作用。證券市場的發展對制造業的外貿規模則有顯著的因果影響??梢?,中國證券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的發展對制造業外貿規模有著顯著的因果關系,股票市場越發達,制造業外貿規模越大、反之則不然。
二、實證結果與政策建議
協整關系檢驗結果表明,制造業外貿水平與金融發展規模,金融發展效率和金融發展結構均存在長期均衡的關系。可以認為中國的貨幣化程度以及金融機構的存貸款與制造業的對外貿易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金融發展效率與制造業外貿之間有長期的影響關系;證券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的發展會給制造業外貿帶來長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