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7 11:04:00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兒童健康知識小常識,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安全教育;生存技巧;自我保護;技能;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在多方面遭受威脅,他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時,往往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但更為危險的是,包括家長和教師在內的許多人對此還缺乏足夠的意識。其重要原因是人們所接受的基本教育中,缺乏與個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關的數據或信息。現在的社會非常復雜,而人是社會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突發事件就如飄浮在空氣中的微塵一般無處不在。我們不可能把孩子真空包裝起來。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了解、讓他們面對。他們年紀小,知識也有限,在突發事件面前,他們可說是“弱勢群體”,那么該如何提高孩子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呢?
二、安全教育必須切實進入學校課堂,提高對生存教育的認識
安全教育必須切實進入學校課堂,并要培養孩子們動腦、動手等實踐的能力。目前世界格局越來越呈現多樣性,一些復雜問題和突發事件層出不窮、始料未及。在這樣的社會狀況下,必須培養孩子們能夠適應各種突發事件和應對各種天災人禍的能力。這就要求從小學開始,就必須高度重視安全知識的教育。提高少年兒童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對兒童的健康教育還不僅僅是傳授健康知識,它還應該包括對兒童自我防衛技能的培養和訓練。
在美國,從小學開始安全課就非常重要,每年學校都要組織孩子們到消防部門進行學習消防知識和實地操作。每年都得有遇見火災、車禍等如何安全逃生的實地演習。例如:模擬發生火災:火光沖天、濃煙滾滾、房間緊鎖,讓孩子們逐個練習如何最快打開房門逃生,如何在漆黑一片中找到逃生出路,如何做才不會被濃煙窒息等。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只強調書本上的知識,而忽略了技能的教育,特別是生存教育這方面更是缺乏。在我的記憶里,我從小學大學,都沒有學習過生存技巧,教材里更是沒有涉及生存技巧的內容。現在,雖然我們的新課程中也開了類似的課程,但是只是跟學生講不要跟生人說話,以及遇到災害怎樣避險等,授課方法上也是過去那種灌輸式的我說著你聽著的模式。我認為青少年自護、自救教育這種課,應該強調的是一種訓練,也就是說應該注重的是實踐操作,這樣就需要我們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提供一些必要的技能、方法。僅僅靠講一講、說一說是遠遠不夠的。
三、以體育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切實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僅有風險防范意識,還遠遠不足以抗拒風險和減少不安全因素,必須對青少年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訓練。培養他們的自救、自護能力,正如“授人以漁”,這才是安全教育真正的內涵。
在國外,安全教育的內容豐富而實用。日本有一項訓練課叫“人工心肺復蘇”,要求所有的中小學生都必須過關。而在我們的保健體育課上,卻很少進行這樣實用的訓練,以至于意外發生時,我們的學生往往手足無措,很多學生連簡單的包扎傷口都不會。
所以我認為在體育教學中,應該結合體育運動的一些技能進行安全自護的教學。幫助學生應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與技能,這包括對自然環境和異常情況的感知與處理,也包括對社會環境中不安全因素和危險處境的認識與應對。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做到:
1.近
“近”就是向學生傳授的知識,內容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
(1)讓學生認識和了解自己身邊容易發生哪些意外事故,知曉自救互救原則和小常識。
(2)讓學生了解自然災害的客觀存在和不可阻止,明確在自然災害中如何預防傷害及逃生避險的原則及方法。
(3)幫助學生認識火災、溺水時對人類的傷害,了解怎樣預防火災、溺水的發生,以及在火災、溺水中常用的自救、互救措施,知道119火警電話,認識防火標志。
(4)防燙傷:知道衣服著火時迅速澆水并快速脫衣服或就地打滾;燙傷后迅速用涼水沖或浸泡患處;
2.實
“實”就是傳授的內容具有實際運用意義。
如在學習“人體生理衛生”部分則涉及到很多的生存知識可教授給我們的學生,幾乎每一章節都有關系到生存教育的內容。結合青少年愛玩好動的天性,在學習“運動”時,告訴他們意外骨折時,要及時正確地用夾板將骨折兩端的關節固定起來;講授“呼吸系統”的知識時,結合“防澇”的教育,告訴學生在水淹時,最要緊的事要用手捏緊鼻孔,以免水直接經呼吸道進入肺部,若已進入,可通過人工方法將水排出體外;而發生火災時,為了不被濃煙嗆死,可用濕毛巾或濕衣服捂住口鼻,趴在地上沿墻角摸索前進。
3.活
“活”就是教學方法、活動形式靈活。
我們學校學校采用小班化教學,目的是讓每個學生有更多的學習和實踐體驗機會,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扮演“導演”的角色。如在火災中逃生避險一課中,簡單扼要地向學生介紹幾種滅火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更多的是讓學生討論和實踐在火災中怎樣逃生,模擬火災對學生進行心理上和技術上的指導。在意外傷害防范與自救互救中,讓學生例舉他們生活中常見的意外傷害的幾種類型,然后再通過講解、示范、練習等形式,讓學生輕松、牢固地掌握了一些常見的意外傷害的自救互救基本方法。在人身犯罪侵害的防范一課中,通過講解案例、讓學生扮演角色、討論模擬情景等方法,使學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
關注和預防少年兒童意外傷害、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通過有針對性的自我保護本領或技巧、技能培訓,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自護自救的實際應變能力,讓他們腦子中既有了正確的生命意識和權利意識,身上又平添了自護自救的實際應變能力,讓成長中的每一個孩子都系上一條自護自救的“安全帶”。通過多種方式增強少年兒童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在提高全社會預防少年兒童意外傷害的責任意識、營造全社會維護少年兒童合法權益、讓我們的課堂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服務的良好氛圍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