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網絡運維8篇

時間:2023-10-12 09:32:1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移動通信網絡運維,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移動通信網絡運維

篇1

關鍵詞:移動通信;網絡維護;通信管理;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TB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6.088

移動通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不僅推進了科技的進步,還保證了信息的通暢,改變了以往的營銷模式。當然,科技信息的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存在漏洞,移動通信網絡維護與管理是降低通信網隱患的主要因素,為了促進社會的發展,保證人們的使用安全,筆者根據自身經驗對該問題進行明確的分析。

1 移動通信網絡維護管理中的問題

1.1 移動通信網絡對安全的要求較高

移動通信結構相對復雜,組網和關鍵網絡均需要實施特殊的保護,否則就會導致不良信息進入,影響網絡的安全。隨著我國移動通信的發展,移動通信需求增多,基站等基礎設備大量上漲,這給維護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就會影響移動通信網絡的質量。因此對于移動通信網絡而言,應不斷的進行技術更新,并提供有效的維護方針,但是目前的移動通信業尚未達到這一目標,設備的單元盤,尤其是其光元器件自身的溫度敏感性,限制了其傳輸距離,增加了故障發生的可能性。

1.2 傳輸線路質量不高

傳輸線路是保證移動通信網順利應用的途徑,包括自檢的傳輸線路和外包的傳輸線路。此時,代維公司的能力、管理以及解決問題的手段就會影響整個傳輸的質量,對于出租單位而言,要正確選擇合作商,并對其代維公司的能力、管理水平以及線路本身的質量等因素實施地,進而保證線路傳輸的速度。目前的移動通信信息傳輸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傳輸線路的管理水平低下,出租單位對代維單位的監管效率低下,導致其不能有效的排查系統故障。

1.3 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有限

我國移動通信的發展迅速,但人才培養的速度則明顯滯后于通信業,對于通信的線路安裝,通信的管理能力均較差。移動通信人員的培訓較少,薪資水平也不高,因此很難留住人才,這使得移動通信業務停滯不前。此外,移動通信技術會隨著科技的發展而不斷更新,采用傳統的維修技術而不更新,則很難適應通信業的發展,導致其管理維護水平低下。

2 加強移動通信網絡維護管理的主要方向分析

2.1 提高網絡規劃的合理性

移動通信網絡的可用性與可維護性是網絡規劃合理的主要方式,是網絡規劃的主要依據。對于移動通信發展而言,必須要建立有效的、可維護性強的規劃措施。要求維護人員對移動通信網絡進行定期分析,了解網絡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故障進行整體的把握,保證移動通信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提高網絡維護管理的工作效率,確保移動通信業的可持續發展。

2.2 將維護管理水平的提高作為重點

對于移動通信傳輸網絡而言,雖然線路屬于自建工程,但是維護往往是外包工程。這就需要通信公司確保外包業務的合理性,確保維護公司的實力,對其維護過程進行適當的監管。并且明確管理責任,將維護管理水平的提高作為公司的主要方向,通過相關制度的執行使移動通信網絡維護成為企業工作中的一部分,并且要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2.3 確保移動通信網絡維護制度化的實現

移動通信網絡要確保安全,必須將網絡的運行狀態作為基本的分析和監管對象,進而發現網絡運行故障影響因素,及時調整移動通信網絡的資源配置,系統運行狀態。保證系統的動態性與安全性,對于移動通信網絡而言,需通過網絡維護的制度化來使其達到最佳狀態,提高移動通信網絡服務水平。

2.4 將人員的培訓作為下一階段的目標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才的綜合素質決定了其對科技的掌握程度,對于移動通信而言,更需要專業的人才。因此在移動通信維護和管理過程中,還需要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使其掌握現代化科技技術,對新設備的更新和分配進行了解,建立強大的移動通信網絡管理維護系統,不斷的探索新的維護技術,才能確保移動通信業的發展。

3 加強移動通信網絡維護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3.1 合理創建網絡,落實預防性維護管理工作

對于移動通信管理而言,預防要重于處理,只有保證移動通信網絡的合理構建和規劃,才能最大程度的確保其安全性,保證其正常運行。并且還應做好預防性維護管理工作,保證移動通信網絡的正常展開,及時發現故障和問題,及時處理。可以將維護的基本需求作為主要依據,科學創建并且要做好資源分配,及時更換或者維修存在問題的器件、線纜等,將移動通信網絡的故障降到最低。

3.2 做好傳輸線路設備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對于自建網絡而言,企業較為熟悉,因此盡量委派自身人員進行維護和檢查。但是目前的形勢決定,多數的移動通信公司將其作為外包業務,這就要求其對外包公司進行檢查,由外包公司承擔維護的一切責任,將先例維護落實到單位和個人,并且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對維護管理水平進行評價,采取合同制的原則,對其進行管理,保證故障第一時間被清除。在管理水平上,目前我國移動通信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不高,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傳輸線路是移動通信設備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因此需要將傳輸線束的維護單位任務落實到實處,保證移動通信S護業務的順利進行。

3.3 實現移動通信網絡分析的制度化

移動通信網絡優化還需要對運轉中的網絡進行分析,包括對其負面影響,運行狀態的分析,一旦存在問題應及時解決。對移動通信而言,要抓緊出入口,并通過適當的管理方式,時刻使其處于最佳運行狀態。我們所謂的制度化將是移動資源正確的運行,管理資源充足,才能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隨著我國移動通信業的發展,4G網迅速占領市場,并且5G即將實現,這要求維護管理人員具有創新精神,能夠及時的發展存在的問題,并且革新自身的技術水平知識儲備,有效的實現室外移動通信網絡的無縫覆蓋。

3.4 EGSM頻率的推廣

EGSM頻率主要用于應急通信中,由于移動通信業務龐雜,臨時故障發生的概率高,因此必須提高通信的有效容量,才能確保移動通信結業務量的增加,并確保其穩定性。但是,隨著基站的增多,移動通信網絡密度增加,為了不影響通話,就必須在應急通訊車中使用EGSM頻點。

3.5 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上文我們提到,對于快速發展的的移動通信業而言,人才的培養應作為其基本目標而存在。為此,要求移動通信公司基于人才需求進行相關的培訓,保證移動通信設備維修和管理過程總人才充足,對以往的人員分配不合理現象進行調整,并引進培訓等級制度,保證移動通信維護人員工作積極性。并給予其廣闊的發展空間。對新技術進行培訓,要求每個維護人員掌握基本的移動通信技術,并且能夠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企業網絡維護與管理框架,推進其發展,確保其有效提高。

4 總結

總之,在我國移動通信業的發展迅速,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對通信業而言,要做好必要的網絡維護工作,并且要加強移動通信業的管理技術,保證運營商的可持續發展。其中包括,對基礎設施的管理、新技術的掌握,故障的查找以及人員綜合素質培訓等。目前,移動通信管理處于發展階段,企業對其強度逐漸增加,當然,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建英.數據通信網絡維護與網絡安全問題的探討[J].科技資訊,2011,(26).

[2]石磊.對移動通信網絡維護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J].電子世界,2012,(14).

篇2

【關鍵詞】 5G 移動通信 關鍵技術

我國已經進入100Mbps到10000Mbps的超寬帶時代,視頻流量成倍擴大[1],5G移動通信技術也隨之被提出。5G移動通信技術是面向2020年信息網絡的第五代無線通信系統,與前四代技術相比,5G移動通信技術的典型特征具有超高速率,容量超大,從而實現全網融合。

一、5G移動通信概述

據估計,未來人們在任意地點移動速率都能達到1Gbit/ s。5G網絡相比于4G網絡,具有大規模MIMO、3D束波成型以及有源天線系統[2],它的交換方式是分組轉發,基站采用高頻微蜂窩,提升系統容量,從而實現網絡融合。5G網絡具有以下特點:可以實現實時連接,具有良好的體驗性和穩定性,并且在密集人群中可以保證通信質量。5G移動通信除了通信速率上的提升,還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體驗。5G移動通信網絡拓撲圖如圖1所示。

二、5G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

1、新型多天線技術。為了滿足移動通信對數據流量的需求,提升頻譜利用率尤為重要。由此產生了一種新型多天線技術――該技術可以保證通信質量以及提升頻譜利用率,新型多天線技術在無線通信領域具有多方面應用。新型多天線技術能夠提升空間分辨率,這樣可以使大量用戶在同一時間段進行通信,在基站密度不增加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發送功率以及減少干擾。因此,新型多天線技術在5G移動通信中起到關鍵作用,可以保證通信的可靠性、提升頻譜利用效率并且降低通信能耗,未來在通信領域會得到普遍使用。

2、高頻段的使用。在無線移動通信系統中,3GHz以下的頻段能夠較好地支持移動性以及具有較廣的覆蓋范圍。然而這一區間內的頻譜資源相對緊張,因此為了緩解頻譜資源問題,應該使用3GHz以上的頻譜資源,高頻段的使用將是未來通信行業的發展趨勢,這是因為高頻段的可用帶寬相對充足,設備小型化以及較高的天線增益。

3、同時同頻全雙工。由于傳統無線通信手段不能實現同時同頻的雙向通信,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導致資源浪費。同時同頻全雙工技術在上/下行鏈路上可以同時同頻進行雙向通信,這樣可以提升資源利用率。然而同時同頻全雙工同樣面臨干擾問題,在傳輸信號的過程中功率相差較大,會導致同頻干擾以及自干擾,因此要想實現同時同頻全雙工技術,就應該針對降低干擾問題進行探討。

4、設備間直接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針對降低干擾問題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通信系統的中繼節點和基站的位置固定,因此網絡拓撲不夠靈活,系統的覆蓋和邊緣地區用戶的體驗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為了解決該問題,需要借助設備間的直接通信技術,該技術可以在近距離范圍內進行直接傳輸,無需通過中間節點轉發。設備間直接通信技術具有低能耗、低延遲以及高傳輸速率的優點,能夠實現頻譜資源的有效利用,提升無線通信質量,因此,設備間直接通信技術將是5G重點研究內容。

5、自組織網絡。移動通信網絡中會使用大量的人力資源,例如網絡部署和運維等,這樣造成效率很低,隨著無線通信網絡的不斷優化,人們已經解決網絡快速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為了提升網絡部署質量,降低網絡人力運維成本,提出了自組織網絡的概念。自組織網絡包括自配置和自愈合的概念,盡量避免人工干預,構建了更智能、統一的5G移動通信網絡。

三、未來5G移動通信發展進程思考

本文對5G移動通信網絡發展進行討論,5G移動通信網絡的關鍵技術包括新型天線技術、高頻段技術、全雙工同時同頻、設備間的直接技術以及自組織網絡,這些技術保證了通信的可靠性、提升頻譜效率并且降低通信能耗,在未來會在通信領域得到普遍使用,但是仍存在一定問題,例如高頻段器材使用相對不成熟,使用成本較高,同時同頻全雙工技術的干擾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探討。因此需要進一步對移動通信網絡進行研究,實現更智能的、統一的5G移動通信網絡。

參 考 文 獻

篇3

一、移動通信網絡IP技術的應用發展現狀

移動網絡IP化的核心就在于將移動語音與信令承載于IP承載網絡之上,這其中就包括了移動核心網路承載與控制分離、軟交換設備的引入。從所涉及范圍角度講,移動通信網絡IP化可以應用于網絡的應用層面、承載層面、接入層面、核心網層面和維護管理層面,所以IP化改造應該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應用建設過程。

在新時代,移動通信的網絡IP化改造是一種必然,因為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演變,如果要保持網絡業務的高繼承性與穩定性,就必須強化對骨干承載網的建設。所以在2007年,國內移動通信運營商已經基本完成了對IP骨干承載網絡的建設部分,并在2009年建設了以IP化軟交換技術為主的3G核心網絡。此時在3G網絡建設的過程中,無線數據業務已經實現了對IP網絡的承載。2013年,第四代移動通信標準4G業務正式開啟,對網絡的IP化改造也已經逐步走向成熟。

在未來,通信網絡的發展與演變也會與IP技術所緊密相關,甚至整個移動通信網絡都會向全IP模式發展,對技術的引進與網絡架構的實現將逐漸從承載網轉為邊際網、從互聯網逐漸轉化為電信網、從TDM逐漸轉化為以軟交換為主的扁平化網絡體系,而數據業務也會朝著全業務應用方向發展。所以說,IP化改造將使得網絡技術應用超出互聯網領域本身,并逐步滲透到移動通信網絡領域的各個層面,逐步成為未來4G網絡的主力核心架構與統一公共承載模式,即未來移動通信網絡必然成為全IP通信網絡[1]。

二、IP化改造的意義與總體原則分析

(一)IP化改造的意義

IP化改造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發展的必然條件,它所提供的各種業務必然會為未來開放型的網絡奠定技術基礎,使得整個國家網絡系統更加趨于綜合、多元化發展。因此,IP化改造后的網絡必然支持更多類型的通信業務,例如以宏觀范疇為主的公用和專用VPN業務、基于移動業務特性的固定業務、多媒體業務等等。甚至包括許多實時及非實時、單播及組播業務。因此基于這些不斷擴增的多媒體業務及數據業務,移動通信行業必然需要擴大自身的數據流量,將來自于不同網絡的資源整合優化起來,形成一套以分組式網絡技術為主的新網絡環境,進而提升運營商為用戶提供業務服務支持的能力,同時也節約更多網絡運營成本。

基于需求角度,IP化改造后的移動通信網絡不但要能夠支持傳統通信網絡以及分組網絡業務之間的相互融通,也要支持諸如傳統ATM、SDH和FR業務技術,并在網絡結構上實現業務與控制的相互分離以及控制與承載的相互分離,成為能夠具有真正獨立性、靈活性的網絡,所以本文總結了IP化改造的幾點現實意義。

首先,下一代網絡將具有極強的可運營性和可管理性,它能夠為網絡運營商提供一套較為方便和操作型更強的管理模式,例如對于用戶、網元設備、網絡資源、各項業務的管理等等。

其次,它會具有承載多業務的能力,將業務競爭范圍擴大,并希望在網絡中提供對更多業務的承載能力,從而降低基礎網絡建設所帶來的高指標開銷及運維成本。

再次,IP改造后的移動通信網絡會為城市提供更高穩定性、高可用性的網絡,從而保證網絡業務的運營可靠性。屆時,網絡延時、延時抖動、丟包等狀況也都會變成既可控又可預測的。

最后,從網絡運營安全保障角度來看,改造后的移動通信網絡將能夠提供從端到端的安全,并能夠具備一定的惡意攻擊防御能力。而網絡設備的抗攻擊、用戶業務保護與非法用戶業務盜用防范也會變得更加專業化、高效化,所以IP化改造后的網絡將更加安全,這也是它改造的現實意義所在。

(二)IP化改造的總體性原則

1.網絡穩定性原則

雖然要進行大規模的網絡IP化改造,但其前提也一定要以不影響現有網絡運行環境為基礎條件,對所進行的IP化改造設備實施較為嚴格的升級改造方案并考慮與其對應的風險,并設計與其對應的規避方案,最終目的即保證網絡的長期穩定性。

2.業務繼承性原則

IP化在改造過程中也必須考慮對現網中某些業務的繼承性,絕對不能以降低網絡質量和降低現網業務用戶體驗為代價,要在改造之前就考慮好對承載業務、電信業務、智能業務以及增值業務等等業務項目的考察,保證它們在IP化改造后的業務繼承效能。

3.分類實施原則

由于IP化改造涉及對移動語音網的改造,所以為了確保全程全網實施,應該按照地區級別進行分類分區域性的網絡化改造實施工作,尤其是重視對無線網絡A接口、Gb、lu-Cs等接口的改造工作,并按照實際需求來進行分區域改造。

4.善用IP承載網原則

要遵循“近入IP、遠出IP”的基本原則,充分利用IP承載網功能,將話務業務就近入IP網絡之內,并在遠端落地晚出IP網絡,實現下一代網絡組織的扁平化發展趨勢[2]。

三、移動通信網絡IP化改造的范圍及流程

(一)移動通信網絡IP化改造的范圍

我國移動通信網絡IP化改造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網絡的全IP化,所以它所涉及的改造范圍包括了基于Mc、Nb、Nc等接口的CS域,基于Gi、Gp、Gn等接口的PS域,以及lur、Gb、lu-cs、Abis的無線接口,另外還包括了基于MAP/CAP的信令網。(圖1)

(二)改造流程

依照我國移動通信未來網絡IP化改造的基本理念來看,IP化的改造流程基本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步驟1:實現全網范圍的移動語音網IP化,將具有Nb、Nc接口的設備改造為帶有MSC、TMSC所能達到的功能的設備。

步驟2:根據地區需求來實施對IP化改造的無線接入。需要根據需求來引入諸如Pool容災技術來改造lu-Cs、Gb等端口,并同樣將設備改造為涉及MSC、BSC、RNC端口的設備類型。

步驟3:根據發展成果來對網絡IP化改造實施各項業務要求及信令,確保無線網絡的全面IP化。例如結合標準協議來建設IP網絡,并致力于對端口及業務平臺接口的改造。另外在移動語音網方面也要實現IP化改造。

四、IP化改造后的注意問題及網絡安全防范建議

(一)IP化改造后的注意問題

IP化改造后,由于軟交換系統會引入大量數據及IT設備,并通過主系統及相關技術來完成對網絡的基本架構和TDM制式轉換,因此在網絡IP化的改造建設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在組網規劃、設備維護、網絡優化、技術支撐以及網絡問題安全方面的變革挑戰,甚至在生產及管理環節都會遇到問題。因此在如此狀況下,移動通信網絡在IP化改造后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故障定位復雜且解決過程漫長

IP化改造后的網絡組網將趨于復雜化,所以一旦出現問題也將很難進行故障定位,問題解決時間也相對漫長。比如某省在網絡維護過程中就遇到過通信不暢、信號中斷等問題。但在網絡人員對相關硬件、系統參數進行排查后卻沒有發現問題,所以為了快速恢復用戶業務,就不得不重裝系統,才使得業務恢復正常。但從設備維護成本角度看,這種故障排查及處理方式是有欠妥當的,不值得借鑒。因此故障定位難且難于維護是IP化改造后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2.不可預見因素多

由于采用了分離式架構,所以軟交換網絡系統在承載疏通IP相關信息時就很容易出現意外,比如某省在道路施工過程中就造成了路面塌方,使得地下光纜被壓斷。類似于這樣的不可預見影響因素還有許多,他們都直接影響了移動通信網絡的正常運營。

3.網絡故障級聯性大

上文提到,IP化改造后網絡將趨于技術與結構上的復雜化,因此它的故障級聯性也會相應增大。這也是因為IP化網絡是一級關聯一級的結構,所以只要任何一級出現故障,那么就會使得整個網絡陷入癱瘓狀態,形成連鎖效應。比如某省移動網絡的SGSN的MFS網元出現負荷過高,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并且不斷向上一級網元發送錯誤信息包,又引起了上一級網元的擁塞,造成更大范圍的網絡故障。故如何防止故障范圍影響的擴大也是保證網絡質量的一個關鍵點。

(二)IP網絡安全防范建議

1.強化集中維護體系

IP化網絡改造以后,集約、精確、高效管理將成為全IP網絡化管理的必然需求。基于設備數量不斷增加、設備容量與網絡規模變大的考慮,應該采用現代化技術提升管理體系的運維水平,以“集中控制、維護、管理、少局所、大容量、少人力、精管理”為改革思路,強化集中維護體系。比如說在網絡運維作業中處理好企業信息化OA系統中所存在的關聯性關系,將數據統計、與信息交流作為辦公流程自動化與知識管理自動化的結合點,做好電子信息流的定制工作,確保網絡資源的集中化管理質量。

2.做好質量評估

以交換設備運行質量為標準,建立良好的設備評估機制,將設備管理、維護與監控一體化,并實現標準流程模式。本文認為,基于軟交換網絡運行模式,應該實現IP化改造后網絡的4個標準化,即故障處理標準化、實時監控標準化、日常維護標準化和質量評估標準化。

3.實現三網聯動機制

按照IP化改造后核心網絡的網絡架構演進趨勢,再基于上層業務需要與下層承載層QOS保證來確保各專業之間傳統交換網絡與耦合度、傳輸網絡之間的緊密關系。由于IP承載網在專業傳輸特點上的差異性,并沒有建立基于共同語言的溝通關系,所以應該基于先進網絡管理手段建立三網聯動機制,確保網絡的高質量。其聯動內容就應該包含了以承載網、割接、調整、故障處理和測試為主的信息共享機制;以承載網定期網絡性能、鏈路符合等通報模式和提高AR-CE、CR-AR各個鏈路峰值帶寬利用率為主的工程實施策略;還有以承接網網絡資源表格統計與資源共享、系統和端口關聯建立關系更新技術、故障快速定位排查處理為主的資源關聯模式。保證對新網絡系統的深度維護機制與精細化管理[3]。

篇4

本文此次針對該命題的研究將著重從當前綠色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著手,探尋提高移動通信設備使用壽命及降低各種污染所帶來不良影響的手段與方式,繼而對其作出總結與思考,以為通信行業步入綠色化發展軌道提供幫助。

一、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

1.1優化移動通訊的網絡結構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進入到新常態經濟發展階段,節能減排成為了當前各行各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對于移動通信行業來講,推動其綠色通信步伐的關鍵之一在于構建出更加合理的、高效的網絡結構,網絡拓撲結構反映出了在移動通信網絡之中各個用戶的結構關系,是構建更加通暢的通信網絡的第一步。同時該結構也是當前各種網絡協議實現的基礎條件,對于移動通信網絡的整體性能、移動通信系統的可靠性與費用均存在著較為密切的關聯性。當前移動通信業所廣泛使用的總線結構盡管能夠實現網絡的有效溝通,但是不可避免的增加單位容量耗能,使得能源利用率相對較低。而簡化現有的網絡拓撲結構,在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射端以及用戶接收端之間分別使用眾多的發射與接收天線,促使移動通信信號的能夠通過眾多發射端與接收端有效傳輸,在改善通信質量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充分利用了移動通信行業手中的空間資源,因而使得在不增加頻譜以及移動通信跳線發射功率的情況下,成倍的提高了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的信道容量。此外,現代化的多入多出技術(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還能夠將移動通信網絡之中廣泛分布的處理器核心、儲存以及網絡寬帶資源予以有效整合,降低了整個系統對于電力能源的消耗,為移動通信企業節約了大量的建設及運維成本,因而該技術已經被社會各界所廣泛關注并被認為是下一代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核心技術之一。

1.2強化對光子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綠色無線移動通信的實施除了依賴于移動通信系統自身外,對于移動終端同樣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特別是當前無線網絡技術的廣泛推廣使用,更是凸顯出了移動通信終端綠色化發展的急迫性。因而,本文認為,針對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必須高度關注此方面內容,特別是將光子技術融入到移動通信終端的生產與應用之中,以此來提高通信系統的工作效率,降低移動終端自身能耗,為綠色通信做出幫助。光子CMOS技術主要作用在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的物理層,通過將多種化學或者是電學元器件集成在一個系統上,使得各個元器件之間能夠依靠光波導進行相互通信,在移動終端設備應用時,只需要將通信信號轉換為光子,傳輸至另一部終端設備,之后將光子轉化為電子,即可以實現二者之間的有效變換與溝通。此外,將光子CMOS技術應用在當前4GLTE手機上,并且與精簡指令集CPU的硬件平臺進行融合,從而提高移動終端設備續航能力的同時,為該終端產品價格與能耗的降低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二、對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思考

當前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之所以無法大面積推廣使用,本文在做出深刻反思之后得出了困擾該技術的原因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尚處于研發階段,并沒有形成成熟的產品,因而在其社會價值與使用價值上仍然有待進一步商榷。由于移動通信系統當前已經涵蓋到了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在未經過實際檢驗之下貿然推廣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必然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從而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不良影響。其次,價格并不具有競爭優勢。由于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因而其所生產出來的試驗品價格相對高昂,并且對于移動終端設備提出的要求隨之提升。此種情況下必將導致通信行業客戶大幅流失,從而不利于行業發展。所以,當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成熟之后,如何提高性價比將會成為困擾其推廣使用的重要因素。

三、結論

篇5

關鍵詞:5G移動通信;發展趨勢;關鍵技術

一、5G移動通信發展趨勢

與當前比較普遍的4G移動通信相比,5G網絡技術在頻譜利用率、傳輸速率、資源利用率等方面有了顯著的提升,除此之外,在無線覆蓋率、傳輸延時以及用戶體驗等方面也顯著提高。特別是將無線移動技術融入進去之后,全面化、智能化以及自動化將成為5G網絡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5G移動通信技術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性能關鍵指標、能耗、低成本、高通信性能、設計理念較為先進以及頻譜利用率較高等方面[1]。

二、5G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分析

(一)無線網絡技術

(1)多載波技術。5G移動通信的數據速率非常高,最高可達1GHz帶寬。現階段移動通信中的OFDM技術在頻譜效率、抗多徑衰落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欠缺應用大范圍帶寬中空白頻譜的能力。而多載波技術是基于濾波器組的,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在該技術中,發送端是通過合成濾波器組來調制多載波的,接收端是通過分析濾波器來調制多載波的。該技術具有的特點:子載波能夠單獨處理,解決了子載波同步的問題;子載波不再插入前綴,也不再進行固定的正交,可以控制子載波間的相互干擾,干擾情況大大減少。所以,在5G移動通信系統分實現多載波方案的過程中,多載波技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大規模MIMO技術。在無線通信系統的建設中,應用多天線技術可以提高系統的頻譜效率以及傳輸速率等,使其更加安全可靠。MIMO技術能夠利用發射接收天線來增加信道的容量。因此,天線數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增加系統的容量。在基站中利用MIMO技術來設置大量的天線,如此一來,便可以在同一個時頻資源中,為大量用戶提供相應的服務;此外,MIMO技術可以提高空間分辨率;通過集中波束還能夠減小干擾。(3)全雙工技術。該技術可以同時、同頻進行雙向通信。在現階段的無線網絡中,發射信號會對接受信號產生自干擾,當前的技術手段是很難進行同時、同頻雙向通信的。而全雙工技術可以降低不必要的無線資源的損耗,還可以更加靈活的運用頻譜,提高5G移動通信的效益和性能。

(二)無線傳輸技術

(1)自組織網絡技術。該技術指的是網絡智能化,網絡的自愈合、自配置、自由化等自組織能力大大提高,網絡能夠自動排障、優化、維護、部署以及規劃等等,大大節省了人力資源。該技術改善了當前運維工作、人工部署而產生的成本以及人力資源的消耗。在通信網絡中,自組織技術已經逐漸發展成不可或缺的技術,再加上網絡深度智能化是5G移動通信系統網絡性能的重要保障,所以,在5G移動通信的建設中,自組織網絡技術所占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2)超密集異構網絡技術。由于5G系統存在無線傳輸技術,所以其無線接入形式繁多。該技術具有較高的網絡密集程度,所以,網絡節點與終端的距離比較近,可以提高功率和頻譜效率,還能提升系統容量以及靈活性。該技術雖然為5G移動通信提供了美好的前景,然而因為節點之間的距離縮短,系統中出現了各種的問題。所以,應當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相應的改進。有線回傳方式可以節省大量的資源,還可以對程序進行有效的簡化,促進移動通信的進一步發展。

三、5G移動通信的應用場景

5G概念白皮書指出,低時延高可靠、低功耗大連接、熱點高容量、連續廣域覆蓋是5G的四大主要技術場景。其中,低時延高可靠、低功耗大連接場景主要面向物聯網業務,是5G新拓展的場景,重點解決傳統移動通信無法很好地支持物聯網及垂直行業應用的問題;熱點高容量、連續廣域覆蓋主要滿足2020年及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業務需求。5G移動通信將滿足人們在交通、休閑、醫療、工作、居住等領域的多樣化業務需求,還將滲透到物聯網及各種行業領域,和交通工具、醫療儀器、工業設施等進行融合,并能為用戶提供在線游戲、云桌面、增強現實、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等極致體驗。結語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預計在2020年,5G移動通信技術將被投入使用。該技術的出現使得人們的對網絡的需求得到更好地滿足,用戶能夠獲得更好的業務體驗。但是現階段5G網絡技術還處于研究的初期,相關部門應當全面了解并掌握與5G相關的關鍵技術,進而根據人們的生活需求,更好地開展研發工作。

參考文獻

篇6

1.1優化移動通訊的網絡結構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進入到新常態經濟發展階段,節能減排成為了當前各行各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對于移動通信行業來講,推動其綠色通信步伐的關鍵之一在于構建出更加合理的、高效的網絡結構,網絡拓撲結構反映出了在移動通信網絡之中各個用戶的結構關系,是構建更加通暢的通信網絡的第一步。同時該結構也是當前各種網絡協議實現的基礎條件,對于移動通信網絡的整體性能、移動通信系統的可靠性與費用均存在著較為密切的關聯性。當前移動通信業所廣泛使用的總線結構盡管能夠實現網絡的有效溝通,但是不可避免的增加單位容量耗能,使得能源利用率相對較低。而簡化現有的網絡拓撲結構,在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射端以及用戶接收端之間分別使用眾多的發射與接收天線,促使移動通信信號的能夠通過眾多發射端與接收端有效傳輸,在改善通信質量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充分利用了移動通信行業手中的空間資源,因而使得在不增加頻譜以及移動通信跳線發射功率的情況下,成倍的提高了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的信道容量。此外,現代化的多入多出技術(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還能夠將移動通信網絡之中廣泛分布的處理器核心、儲存以及網絡寬帶資源予以有效整合,降低了整個系統對于電力能源的消耗,為移動通信企業節約了大量的建設及運維成本,因而該技術已經被社會各界所廣泛關注并被認為是下一代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核心技術之一。

1.2強化對光子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綠色無線移動通信的實施除了依賴于移動通信系統自身外,對于移動終端同樣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特別是當前無線網絡技術的廣泛推廣使用,更是凸顯出了移動通信終端綠色化發展的急迫性。因而,本文認為,針對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必須高度關注此方面內容,特別是將光子技術融入到移動通信終端的生產與應用之中,以此來提高通信系統的工作效率,降低移動終端自身能耗,為綠色通信做出幫助。光子CMOS技術主要作用在移動通信終端設備的物理層,通過將多種化學或者是電學元器件集成在一個系統上,使得各個元器件之間能夠依靠光波導進行相互通信,在移動終端設備應用時,只需要將通信信號轉換為光子,傳輸至另一部終端設備,之后將光子轉化為電子,即可以實現二者之間的有效變換與溝通[2]。此外,將光子CMOS技術應用在當前4GLTE手機上,并且與精簡指令集CPU的硬件平臺進行融合,從而提高移動終端設備續航能力的同時,為該終端產品價格與能耗的降低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二、對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思考

當前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之所以無法大面積推廣使用,本文在做出深刻反思之后得出了困擾該技術的原因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尚處于研發階段,并沒有形成成熟的產品,因而在其社會價值與使用價值上仍然有待進一步商榷。由于移動通信系統當前已經涵蓋到了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在未經過實際檢驗之下貿然推廣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必然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從而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不良影響。其次,價格并不具有競爭優勢。由于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因而其所生產出來的試驗品價格相對高昂,并且對于移動終端設備提出的要求隨之提升。此種情況下必將導致通信行業客戶大幅流失,從而不利于行業發展。所以,當綠色無線移動通信技術成熟之后,如何提高性價比將會成為困擾其推廣使用的重要因素。

三、結論

篇7

關鍵詞:移動通信網絡;移動互聯網;分流;本地疏導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offloading technology solutions that can be used in a 3GPP mobile network. These solutions can be used to offload traffic to the Internet close to the access network. They avoid wasted transmission resources between the core network and access network and reduce pressure on the operator during network expansion. This paper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actual network.

Key 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mobile Internet; offloading; local breakout

無線通信的發展將人們帶入一個資源無所不在的信息化時代,用戶業務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移動通信網絡的發展。當前,業務已經成為移動通信網絡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原本平行發展的電信業務與互聯網業務開始步入融合階段,電信網絡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用戶業務越來越多地圍繞數據而非語音展開。圖1給出了普通終端用戶與智能終端用戶之間業務應用對比[1]。從圖中可以看出,智能終端用戶對數據或者互聯網業務的使用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普通終端用戶。對于發達國家市場的無線運營商而言,數據已經成為日益占主導地位的網絡流量份額。據統計,在2009年度NTT docomo的數據流量已經達到網絡總體流量的90%,沃達豐同期的數據流量也達到了網絡總體流量的70%[1]。

當前由手機電視、手機游戲、VoIP、P2P等移動互聯網業務所帶來的移動數據流量也在不斷增長中。據Cisco預測:到2016年,全球移動數據將增至每月10.8 EB,2011—2016年的移動數據年復合增長率為78%[2]。

現有的移動通信網絡采用集中化控制與處理方式,業務的傳輸需要全程穿越核心網與接入網。隨著大量移動互聯網數據業務匯聚到核心網絡,會對數據交換節點與網絡傳輸造成很大壓力。為滿足數據業務需求而盲目地進行網絡擴容與升級,將導致網絡運營成本大幅上升,卻不一定能夠獲得預期的收益,而通過網絡結構的革新降低建網運維開銷、改進網絡性能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手段。在此需求的推動下,分流技術應運而生,成為第三代合作伙伴項目(3GPP)標準中移動運營商最為關注的課題之一。

分流技術的目的是在接入網側將數據流量大的、非增值業務就近疏導至Internet網絡,避免大量業務數據在核心網與接入網之間傳輸的資源浪費,有助于提高業務性能,降低移動通信網絡面臨的擴容壓力并控制移動通信網絡整體投資成本,能夠緩解運營商數據業務帶來的“增量不增收”的尷尬局面。

文章對分流技術在3GPP移動通信網絡中的應用進行介紹,并通過具體方案分析,提出3GPP移動通信網絡的改進模式,使得移動互聯網的業務優勢及接入優勢能夠更好的結合。

1 分流技術的應用場景

在3GPP網絡中,用戶可以通過宏基站或者是家庭基站接入網絡,根據無線接入位置的不同可以實現宏蜂窩網絡的分流和家庭基站網絡的分流。其中家庭基站網絡的分流還包括面向Internet網絡的數據分流和面向家庭或企業本地IP網絡的數據分流,具體有圖2和圖3所示的3種典型分流應用場景[3-4]。

圖2中的場景1描述的是用戶通過宏基站接入時的分流,運營商可以通過分流技術將部分業務在靠近用戶接入網的地方分流到Internet網絡,在此過程中數據流量不經過運營商核心網,能夠節省系統的傳輸資源。分流技術將數據從地理/邏輯上更接近用戶的節點路由出去,一方面能夠避免數據流量給核心網帶來持續壓力,一方面由于就近為數據選擇路由,可以提高數據的路由效率,還有可能因為避開核心網資源擁塞而提升用戶的業務體驗。

圖3描述了用戶通過家庭基站接入的兩種分流實現。場景2中,用戶通過家庭基站接入訪問家庭或者企業本地網絡內的IP設備(如打印機、數字多媒體服務器等)。場景3中,用戶通過家庭基站接入訪問外部Internet網絡。通過家庭基站網絡的分流技術,用戶與家庭網絡中其他節點或者Internet服務器間的數據傳遞可以在本地進行疏導,無需傳遞到核心網節點。這樣可以在核心網資源最大化利用的同時,也能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本地相關業務,增加用戶的“黏”度。

2 分流技術的實現方案

本節基于特定的分流場景提出不同的分流技術實現方案,并通過對方案的分析和研究,概括出方案的特點,為實際應用提供理論參考。

2.1 宏蜂窩網絡的分流

2.1.1 網關選擇方案

網關選擇方案基于網絡部署來實現,即在靠近無線接入網側的位置部署大量的分組網關,運營商則通過為分流業務選擇就近的分組網關來卸載流量,圖4、圖5所示為3G和LTE網絡中的分流實現方式[5]。

核心網在歸屬用戶服務器(HSS)中為用戶的分流業務所對應的接入點名字(APN)配置分流屬性,當用戶發起網絡連接建立時,核心網根據用戶請求的APN屬性、本地分流策略、網元能力等決定是否啟動數據分流。在決定執行數據分流時,核心網使用用戶當前位置信息(如用戶所附著的位置區標志、基站標志等)向域名系統(DNS)查詢靠近用戶側的本地分組網關,基于S-NAPTR機制來約束用戶到網關間的最短用戶面路徑。

在選擇到靠近用戶側的本地分組網關(L-PGW或L-GGSN)后,核心網建立專為分流業務使用的網絡連接,用戶分流業務數據通過本地分組網關進行疏導,對同時存在的核心網業務沒有影響。網關選擇方案適用于支持多網絡連接的用戶終端,對于僅支持單個網絡連接的用戶終端來說,也可以通過本地網關的路由轉發功能實現數據分流,此時的網絡連接上應同時承載著分流數據和核心網數據,本地網關將核心網數據路由到運營商自營的核心網網絡,本地網關也可將分流數據路由到外部的Internet網絡。

由于分流業務的執行與本地分組網關的位置密切相關,所以當用戶移動出本地網關的服務范圍時,分流業務會因網絡希望為分流業務重新指定一個就近的本地分組網關而中斷,此時不能保證數據分流的業務連續性。

綜上分析,網關選擇方案沿用既有的3GPP網絡移動管理和會話管理功能即可實現數據分流,僅需要增強基于用戶位置的DNS查詢機制即可。方案同時適用于3G和LTE網絡,通過對本地分組網關功能的擴展即可實現計費、合法監聽等業務功能,屬于移動通信網絡長期演進過程中優先考慮的方案。

2.1.2 Iu-PS接口流量卸載方案

Iu-PS接口流量卸載方案通過在宏基站與核心網之間部署傳輸分流功能(TOF)網元來實現業務分流,TOF網元監控Iu-PS接口上的信令和數據,根據配置的分流策略決定數據是否要進行流量卸載,網絡架構如圖6所示[5]。

TOF網元作為一個新定義的網元,可以單獨部署或者與無線網絡控制器(RNC)、家庭基站網關(HNB GW)合設。TOF向RNC和SGSN提供標準的Iu-PS接口,向外部Internet網絡提供標準的Gi接口。TOF支持與計費網關(CG)和合法監聽網關(LIG)的標準接口,用于計費和合法監聽。

網絡配置業務對應APN的分流屬性,當用戶請求用于分流的網絡連接建立時,核心網指示TOF網元對此分流連接對應的無線承載啟動分流處理。TOF網元監控Iu接口上傳遞的非接入層(NAS)和無線接入網絡應用部分(RANAP)信令,建立或者刪除分流業務的上下文信息,通過深度包檢測(DPI)機制對上行數據進行檢查,根據配置的分流策略決定是否本地分流。確定需要分流的數據通過網絡地址轉換(NAT)處理后發送到外部Internet網絡,下行數據通過GPRS隧道協議(GTP)協議封裝到對應的無線承載中。

此方案支持單個網絡連接上的部分業務分流,分流粒度可控,不影響同時進行的核心網業務。由于TOF網元是分流業務的錨點,當用戶移動到與TOF網元無連接的宏基站后,分流業務下行數據無法路由至新的宏基站,因此不能保證分流業務的連續性。

Iu-PS接口流量卸載方案本質上依賴于對Iu接口上信令和數據的監控,由于LTE網絡升級了對空口信令的加密,TOF網元無法讀取S1接口上傳遞的NAS信令,因此該方案僅適用于3G網絡,是解決移動通信網絡分流的階段性解決方案。

2.2 家庭基站網絡的分流

家庭基站網絡的分流分為面向Internet網絡的數據分流和面向家庭或者企業本地網絡的數據分流,雖然數據流向不同,但是可以通過相同的網絡架構支持分流實現[6],如圖7、圖8所示。

為支持家庭基站網絡的分流,在家庭基站組成的本地網絡中部署本地網關(L-GW),它可以與家庭基站合設或者分設。在3G網絡中,L-GW與家庭基站間都使用直接隧道方式進行通信。在LTE網絡中,當L-GW分設部署時,L-GW與家庭基站間使用S1-U接口,此時L-GW需要合設S-GW的功能。在實際的企業應用場景中,L-GW中的S-GW也可以單獨分離部署,這種場景下L-GW僅具有P-GW的功能。當L-GW合設部署時,L-GW僅具有P-GW功能,采用內部接口與家庭基站通信。

網絡通過配置APN的不同屬性來區分面向Internet網絡的業務分流和面向家庭基站本地網絡的業務分流。當用戶請求分流業務對應的網絡連接建立時,核心網為用戶選擇部署在家庭基站本地網絡內的L-GW支持分流數據的轉發。L-GW的選擇可以有兩種方式,可以在家庭基站上配置L-GW的地址,然后通過Iu或者S1接口轉發消息告知核心網,也可以由L-GW通過動態DNS機制配置到運營商的DNS系統中,由核心網通過用戶接入位置進行查詢。在確定L-GW后,核心網建立家庭基站與L-GW之間的承載級本地分流數據通道。在L-GW分設部署的場景下,采用類似直接隧道(DT)的建立方式建立L-GW與家庭基站間的數據連接。在L-GW合設部署的場景下,核心網在Iu或者S1接口上增加承載綁定信息,完成家庭基站上的無線承載與L-GW上承載的綁定,分流數據可以直接通過承載路由到外部網絡。

L-GW作為家庭基站網絡分流的網關,通過APN配置可以識別分流業務的不同,為面向Internet網絡的分流業務和面向家庭基站本地網絡的分流業務提供不同的業務控制策略,可以在家庭基站本地網絡范圍內支持分流業務連續性。

3 結束語

文章提出的分流解決方案適用于用戶數據量激增的3G和LTE移動通信網絡,在實現分流的同時不影響其他并行的核心網業務。分布式部署本地網關的分流思想基于移動通信網絡的移動性管理和會話管理機制,功能擴展簡單,適合不同的部署場景,滿足移動通信網絡演進的需求。TOF網元通過信令面和控制面的檢測實現分流,對已有網關功能無影響,部署簡單,分流粒度可控,但僅適用于3G網絡,是階段性的分流技術方案。上述方案都存在與用戶位置相關的分流點,因此僅在一定范圍內可以支持分流業務連續性。

分流技術能夠同時兼顧移動互聯網業務需求和用戶體驗,符合移動網絡的發展趨勢,是實現網絡可持續演進與保證運營商利益增長的必要手段。目前分流技術的研究尚存在不足,對用戶業務連續性的支持、分流粒度較為粗放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摩根士丹利.移動互聯網研究報告[R].2009,12.

[2] Cisco. Visual Networking Index: Global Mobile Data Traffic Forecast Update[EB/OL]. http://, 2011-2016.

[3] TS 22.101. Service Principles [S].

[4] TS 22.220. Service requirements for Home NodeB (HNB) and Home eNodeB (HeNB)[S].

篇8

國內卓越信息技術解決方案服務商

移動通信技術從2G發展到4G甚至即將到來的5G,未來的升級換代越來越快,也使得電信網絡變得更加復雜,多樣化的電信業務形式和逐步升高的用戶需求,對通信運營商的服務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電信外包業務也隨之快速發展。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全球各國的通信運營商就開始專注于電信市場業務的經營,而將網絡建設和維護外包給設備廠商或第三方服務公司。在歐美市場,通信服務外包已成為成熟的商業模式,是通信服務市場發展的重要特點之一。

我國通信網絡技術服務行業是一個新興的行業,伴隨我國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而逐步壯大。在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移動互聯網日益普及的情況下,我國移動電話用戶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通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運營商為了更加專注于自己的品牌、客戶以及市場營銷等核心業務,逐步將通信網絡建設、維護及優化等專業技術領域的工作轉移至設備供應商以及專業的通信技術服務商。同時,隨著網絡規模越來越大,整個網絡架構趨于復雜,不同廠家和制式的設備相互交錯,網絡建設和維護工作的專業性和包容性要求越來越高。運營商將基礎網絡的技術工作外包給專業的設備商和通信技術服務企業,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提升了核心業務的運營管理水平。因此,通信技術服務外包成為我國通信企業經營管理發展的趨勢,通信技術服務行業發展迅速,開始走向商業化和專業化階段,通信技術服務商逐漸成長起來并不斷發展壯大,成為通信技術服務行業的主體。

潤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內較早進入通信信息技術服務領域的企業之一,有跨區域、一體化的綜合服務能力、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與專業技術、較高的服務品質及客戶評價、企業文化和分享激勵機制、高效的運營管理、“專注”的團隊等五點優勢。始終秉承“情義 共享 憑良心”的經營哲學,肩負“讓信息暢通無憂”的使命,憑借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快速地響應速度、高效優質的服務質量、良好的企業形象、持久的市場信譽及完善的管理體系,已發展成為面向全國的集通信網絡建設服務、通信網絡維護與優化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型信息網絡技術服務商。同時,公司依托多年累積的行業經驗與技術基礎,正積極拓展網絡優化、數據通信、軟件開發與系統集成等業務市場,致力于成為國內卓越信息技術解決方案服務商。

通信網絡建設服務

公司具備通信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資質、通信信息網絡系統集成甲級資質及安防工程、送變電工程、鋼結構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等多項工程專業資質,可以承接各種規模的通信信息網絡建設工程總體方案策劃、設計、設備配置與選擇、軟件開發、工程實施、工程后期的運行保障等業務。目前,公司承接的通信網絡建設服務涉及通信網絡的核心網、傳輸網、無線及有線接入網等多個網絡的建設以及通信鐵塔基站配套設施的建設服務。

核心網建設服務主要包括:2G/3G/4G融合核心網、信令網、短信網關等核心網設備的安裝、調試、開通。

傳輸網建設服務主要包括:骨干網、城域網、本地網;配套設備及電源設備的安裝、調試;傳輸骨干網、本地網的建設。

無線接入網建設服務主要包括:接入網基站選址;基站機房配套建設及裝修;無線主設備安裝、調試及開通;動力電源的引入、安裝、調試;室內室外天饋系統安裝、調試;室內分布系統、WLAN及直放站的選址、設計、安裝、調試等。

有線接入網建設服務主要包括:FTTX(FTTB/FTTH)工程;集團客戶專線、家庭寬帶客戶網絡等建設。

通信鐵塔基站配套建設服務主要包括:新建、存量改造搬遷基站的開關電源、蓄電池、配電箱、電力電纜、接地排、走線架、空調、室外機柜、油機、舊塔新增天線支架的安裝、搬遷、拆除、調試等工作。

通信網絡維護及優化服務

通信網絡維護服務主要是提供通信網絡機房環境、基站設備、傳輸線路及附屬設施的運行管理、例行檢修及故障處理等全方位的專業技術服務;提供對因各種突發原因造成的通信網絡重大故障做出快速響應并在最短時間內給予解決的應急通信保障服務;為重要社會活動或特殊事件提供應急通信保障服務。通信網絡維護服務主要包括機房環境維護、基站及配套維護、室分直放站及WLAN維護、鐵塔及天饋維護、傳輸線路維護、集團客戶專線維護、家庭寬帶維護等。

目前潤建在全國二十余個省(市)承接通信運營商的通信網絡綜合維護服務和中國鐵塔基站配套綜合維護服務,在各省(市)對應維護區域設立維護駐點,完全滿足日常維護要求并能夠及時提供應急通信保障,為客戶提供快速、及時、優質的通信網絡維護服務,保證了通信運營商的網絡暢通和用戶的通信質量以及中國鐵塔資產的保值增值。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综合久久久久狠狠狠97色 | 伊人大蕉香中文字幕青青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网站 | 亚洲国产午夜看片 |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57页 | 亚洲综合色婷婷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