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0:36:0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一體化設備市場發展,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重大科學儀器 設備研發 科研經濟一體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越來越重視,在設備研發方面投入了較多的資金,并實現了科研經濟一體化的局面。目前,人們對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項目高度關注,尤其是項目管理、資金使用以及產業化能力提升等方面,文章從經濟一體化方面對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進行了重點分析。
一、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的根本特征
所謂科學儀器設備,就是對事物的結構、互相作用機制以及組成和變化規律進行檢測并獲取相應數據的主要工具。而重大科學儀器設備主要是指在重大民生需求、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科技創新方面有重要作用,需要投入更多研發方法、研發技術以及部件,投資成本較大,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科學儀器設備,在研發過程中主要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對集成創新比較重視。在進行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時,比較注重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互相融合和集成,需要在儀器設備中整合電、光、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領域的科研力量,從而實現重大儀器設備的順利研發;其次,軟硬件的共同開發。從創新的角度來講,一般的科技創新主要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研發以及市場應用,而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創新主要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研發、應用研發以及市場應用。由此可以看出,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不僅包括設備的開發,還包括相應數據庫、軟件等內容的開發,這也體現了重大科學儀器設備創新與科技創新之間的區別,更加凸顯出了重大科學儀器設備創新的根本特征。
二、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與科研經濟一體化分析
(一)基礎設施的優化和完善
對于一臺大型的科學儀器或者設備而言,在研發的過程中通常都會需要有一個專門的設備間或者機房,其面積最少在幾平方米左右,甚至還有上百平、上千平的面積范圍。比如對于一個大型超高場人類MRI系統而言,機房主要由操作間、機柜間、磁體間、等候廳以及管理辦公室等組成,其面積大概在幾百平方米左右。在機房中,重大科學儀器設備包括直線加速器、DSA以及MRI等,這些都是非常昂貴、精密的儀器,要求機房在建設過程中高度重視。另外,在進行機房的選址時,要在本單位科研布局的需求下進行,而且要充分考慮機房周邊設備的影響以及周圍環境的污染,從而建設符合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需求的機房。機房的建設規格要適當,并對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等進行重點關注,避免對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時,一定要加大投入力度,對其進行優化和完善,并在其中融入產學研的內容,實現科研經濟的一體化。
(二)加強科研經濟一體化
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的科研經濟一體化,就是要掙脫科研與經濟互相分離的傳統觀念和束縛,建立全新的科研經濟發展觀,也就是要堅持經濟建設的核心和本質,即綜合科技進步??萍荚诮洕ㄔO中占據著核心、基礎的地位,并具有決定性、引導性的作用,科研經濟一體化的根本內容重點體現了綜合外延的現狀,將科研和經濟發展有效的融合在了一起,對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的科研經濟一體化,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在市場驅動的基礎上,實現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的轉變。應該在市場為導向的前提下進行技術創新機制的建立,并不斷發展以市場為先導的體系,從而實現高新技術的創新,推動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在高新技術產業化不斷實施的同時,重點關注中間試驗和工業試驗兩個內容,加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的力度,從而構建符合企業發展的相關體制;第二,開展科研經濟一體化的研發工程。要大力加強一體化企業和集團的發展,在經濟的基礎上,加強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精細化管理,按照儀器設備的特征,明確科研經濟一體化的主要方向和關鍵任務,從而構建科學合理的運行體系,促進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發展力度;第三,構建以企業和高校為依托的儀器設備研發體系,從而形成一個競爭合作、開放式的科研機制,確保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順利研發;第四,創建以科研信息知識為重點支撐的經濟結構,加強科技資源、信息資源以及各種資源的有效開發,在經濟一體化的基礎上加快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
(三)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
要想實現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評價機制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注重項目成果的社會化評價,通過第三方評價機構審慎評價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項目的完成情況以及產生效果等,從而形成一個項目自律和社會評價相互促進的評價體系;第二,在研發目標的基礎上構建相應的評價體系,對項目研發機構的信譽、項目完成情況、管理水平以及研發進度等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價;第三,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的管理機制,在研發項目提出階段做好知識產權的明確,并對知識產權產生的經濟效益進行分配,在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對知識產權進行良好的管理和使用;第四,構建市場化的運行機制,加大產學研結合力度,要求重大科學儀器設備提出可行性較強的產業化措施。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重大科W儀器設備的研發是一項非常復雜的項目,在科研經濟一體化的現狀下,保證儀器設備研發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掌握項目研發的根本特征,加強基礎設施的完善與科研經濟一體化,才能切實提高我國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吳家喜,于忠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項目管理模式探討[J].項目管理技術,2011,12:56-60
[2]于海嬋.我國重大科學儀器研制項目的推進策略[J].中國科學基金,2014,04:263-267
[3]宋立榮,劉春曉,張薇.我國大型科學儀器資源開放共享建設中問題及對策思考[J].情報雜志,2014,11:1-6+13
關鍵詞 區域一體化;經濟一體化;京津地區
中圖分類號 F0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0)03-0162-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3.029
在不斷發展的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競爭日趨激烈,與此相伴而生的區域一體化進程不斷推進,如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以及大西洋自由貿易區等。作為應對經濟全球化的一種重要手段,區域經濟合作會產生兩種效果:貿易創造及貿易轉移,其結果是區域內國家和地區之間經貿關系得到進一步發展,內部貿易壁壘大大消除,經濟上的依存度增加[1]。近30年來,由于地理區位、人文環境、經濟環境、區域政策等諸因素的影響,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發展迅速,已成為支撐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的核心地帶,其空間轉換能力明顯強于中西部地區。同時,東部沿海地帶市場化進程明顯快于中西部地帶,以城市為核心的經濟區的基本空間實體已具雛形,并且引導著中國區域經濟空間格局的變化趨勢。在研究方面,普遍認為長江三角洲地區已形成了較好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一體化程度明顯高于京津地區的一體化程度,有關京津地區一體化的定量研究較少。隨著京津冀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它的特殊地理位置(處于環渤海地區和東北亞的核心重要區域),越來越引起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矚目。北京和天津作為京津冀地區經濟實力最強的兩個城市,兩市的一體化程度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京津冀一體化的程度,也能對規劃發展京津冀發展提供依據。本文擬從市場一體化、產業一體化、空間一體化三方面對京津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進行評價,探討京津一體化發展的進程情況。
1 經濟一體化與區域一體化
20世紀初,經濟學著作對于經濟一體化的理解簡單概括為“將各個獨立的經濟結合成一個更大的區域”。1961年美國經濟學家貝拉•巴拉薩提出:“經濟一體化既是一個過程,又是一種狀態。就過程而言,它包括旨在消除各國經濟單位之間差別待遇的種種舉措。就狀態而言,則表現為各國間各種形式的差別待遇的消失?!苯洕惑w化可以理解為:商品與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差別待遇”的消除,即其制度性成本等于零或接近于零(巴拉薩)。之后,經濟學家對“過程”和“狀態”作了不同的解釋,把一體化的“過程”解釋為“導向全面一體化的成員國間生產要素再分配”;把一體化“狀態”解釋為“一體化國家間生產要素最佳配置”。生產要素得到再配置和最佳配置,促進勞動地域合理分工和經濟結構調整,從而產生乘數規模效應和整體效率。這一定義雖然講的是國家間的經濟一體化,但從其實質而言,也適 用于一國之內地區間的經濟一體化。
現有對一體化發展過程的研究,往往都是以歐盟一體化的幾個階段作為參考。歐盟是目前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區域集團。從實踐來看,歐盟的一體化經歷了一個從單一到綜合,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巴拉薩將其總結為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經濟一體化等五個不同的發展階段[2] 。
呂典瑋等:京津地區區域一體化程度分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0年 第3期區域一體化與經濟一體化是互動、互促的過程。一方面,區域化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一個階梯;另一方面,區域化是應對全球經濟一體化挑戰的表現,也是新經濟與傳統經濟之間深刻矛盾的一種顯露。
經濟一體化不僅指國際經濟一體化,在一個國家內部也存在經濟一體化。區域是不同空間尺度和規模的中心城市與其影響區在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的空間表現形式。區域的發展過程是分工不斷深入,城市與城市以及區域之間的經濟和社會聯系不斷深入的過程,城市區域形成是經濟一體化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區域一體化發展是區域發展的主要特征和目標,它是一種廣泛而復雜的地域過程,不同區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表現內容,一般而言,區域一體化表現在五個方面,即區域市場一體化、產業分工一體化、空間發展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與環境資源開發和保護一體化。其中市場一體化是區域一體化的基礎,其本質就是使資源的配置不斷優化和重組;產業發展一體化是市場一體化的實現形式;空間發展一體化是經濟發展一體化的空間載體;而基礎設施建設與環境資源開發和保護一體化是城市與區域高效率運轉的條件和可持續發展的保障。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組成區域一體化發展的主要內容和目標[3] 。
2 京津地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程度研究
2.1 京津地區市場一體化
2.1.1 市場一體化概念及研究方法
市場一體化與地方市場分割是相對應的一對概念。目前,研究中國地方市場分割程度的定量研究主要有三種方法:一是從貿易流量的角度,即利用區域間的貿易流量的變化來反映區域間市場的整合狀況,簡稱為“貿易流法”;二是從生產效率與產出結構的角度來研究區域間的市場一體化程度,簡稱“生產法”;三是從商品價格的角度來衡量市場的整合程度,稱為“價格法”。盡管上面三種方法在評價國內市場一體化上各有缺陷,且評價結果不一,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價格始終是影響市場供需與要素流動的重要元素[4]。同時考慮到數據資料的獲得以及結論的可比性, 本文采用“價格法”研究京津地區的市場一體化的情況。
一般而言,市場上的要素或商品若能自由流動,則商品價格會趨同。因此,用價格信息構造指標衡量市場的一體化程度可以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從商品價格的角度來衡量市場的整合程度,可稱為“價格法”?;谛拚摹耙粌r定律”的“價格法”,理論基礎是Samuelson1954年提出的“冰川”成本模型。模型基本思想是兩地的相對價格取值不超過一定的區間 ,可以認為兩地間的市場是整合的。Parsley and Wei的實證研究開拓了以相對價格的方差Var(Pi/Pj)變動為觀察對象的應用[5-7]。如果 方差Var(Pi/Pj)隨時間變化而趨于收窄,則反映出相對價格波動的范圍在縮小,“冰川”成本c降低,無套利區間[1-c,1/(1-c)]在縮窄,兩地間的貿易壁壘有所削弱、阻礙市場整合的因素減少。
2.1.2 模型建構和計算
設Pat,Pbt是a,b兩地的t時間某商品價格,P為t時間該商品的平均價格,不考慮交易成本,則兩地的價格應趨于平均價格時,兩地之間市場完全整合。換言之,若數列VAR(Pij)=(Pat-P)2+(Pbt-P)2隨著時間變化而趨于收窄,則反映出相對價格波動的范圍在縮小,兩地間的貿易壁壘與障礙在減少,市場一體化程度在提高。
以1986-2007年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作為研究對象,由于指數不能簡單的相加求平均值,所以以京、津地區的GDP占京津GDP的總量的比重作為權重,得到了加權平均數P,由此得到了以下相對平均價格方差的數值(見表1),并以相對平均價格標準差做出了曲線圖,同時以1986年作為第一年,對數據進行對數方程擬合出趨勢線(見圖1)。圖中顯示,在實證分析時間內,京津地區相對價格波動呈現先變小中間變大后又變小的波動。一方面,對相對平均價格標準差數值進行了擬合,指數趨勢線顯示出整體有變小的趨勢。但另一方面整個曲線圖在該趨勢線上周圍震蕩較大,該趨勢表現的不夠明顯,說明其一體化進程沒有明顯的進展。
2.2 產業發展一體化
2.2.1 產業結構比較
2007年北京市和天津市人均GDP分別為58 204元/人、46 122元/人(見表2) ,在全國各省、市位居第2、第3位。在三次產業構成來看,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中第一產業貢獻率為1.1%,天津市為2.2%,表明兩市均具有較高的工業化水平;但第二產業分別為26.8%和57.3%,第三產業70.1%和40.5%,顯示出北京市產業結構形成了 “三、二、一”格局,天津則呈現出“二、三、一”格局。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茨等人的研究認為,三次產業的GDP構成中,在工業化的初期,工業化的演進使第一產業比重逐步下降,第二產業比重較快上升,并拉動第三產業比重的提高;隨著工業化的推進,當第二產業的比重超過第一產業時,工業化進入中期(中期的第一階段);當第一產業比重下降到20%以下,第二產業的比重超過第三產業而在GDP結構中占最大份額時,工業化進入中期的第二階段;當第一產業比重下降到10%以下,第二產業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并保持穩定或有所下降時,工業化到了后期結束階段[8]。根據此標準,北京已經進入了工業化后期,天津處于工業化中期第二階段。
2.2.2 各行業對比分析
區位商又稱專門化率,它由哈蓋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運用于區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區域要素的空間分布情況,反映某一產業部門的專業化程度,以及某一區域在高層次區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指標。在產業結構研究中,運用區位商指標可以分析區域優勢產業的狀況。在此區位商是指地區某工業產品產量占全國的比重與該地區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的比重之比值。如果區位商大于1表示該產品具有一定的專業化意義。反之如果區位商小于1則表示該產品不具備專業化意義[9]。本文采用公式:區位商(LQ)=(某地區A行業總產值/該地區全部行業總產值)/(全國A行業總產值/全國全部行業總產值),對北京和天津兩市的工業和第三產業分行業進行區位商分析:
(1)工業各行業區位商對比:通過對北京和天津兩市2007年工業各行業的總產值與全國數據對比分析,得到北京市基礎性職能的行業,即區位商大于1的有: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 他電子設備制造業(2.85)、機械制造業(2.10)、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1.98)、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1.69)、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1.64)、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52)、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1.42)、醫藥制造業(1.34)、專用設備制造業 (1.32)、燃氣生產和供應業(1.29)、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1.11)、飲料制造業(1.03)等12個行業,天津市基礎性職能的行業依次為: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3.45)、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2.03)、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2.02)、交通運 輸設備制造業(1.55)、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1.332)、 金屬制品業(1.21)、 石油加工煉 焦及核燃加工業(1.17)、醫藥制造業(1.16)等8個行業。兩市的基礎性行業,共有5個行業趨同,天津在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電力、金屬制品業等5個行業區位商優于北京相對應的行業,而北京則在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 機械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區位商優于天津相對應的行業(見表3)。北京市在服務性行業商品制造上相對優勢明顯,以電子工業為代表的信息產業區域的相對優勢有一定的提升,但不夠顯著。天津在工業材料制造上相對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加工工業基礎,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有明顯的優勢,這與天津建設的生態工業園區有很重要的關系,但天津在高科技產業方面弱于北京,顯示了相對較低的技術結構特征。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結論:①兩市工業結構趨同;②兩市具有專業化意義的行業具有一定的互補性。
(2)第三產業區位商對比分析:由于北京和天津兩個城市的定位不相同,其在服務性行業的優勢產業也具有一定的差異。通過對北京、天津兩市第三產業13個行業的區位商的測算(見表4),可以發現:北京、天津在金融業、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等行業的區位商都較高,說明在這些方面都具有較高的水平。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出北京和天津服務業各有側重,北京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較為發達,天津則在批發零售業及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方面優勢較明顯,兩個城市 的第三產業具有一定的互補性。
2.3 空間一體化
北京和天津兩地距離只有120 km,在空間一體化上有著先天優勢。京津兩地本身都有良好的交通設施和優越的交通條件,除了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以外,北京的空港優勢明顯,天津的海港得天獨厚。兩個城市之間,有著5條高速公路連接,形成了5大交通動脈(見圖2)。隨著兩地的交流日益增多,5條交通大動脈已經難以滿足需要。在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際列車,作為北京奧運會交通配套工程也正式通車了。京津城際軌道交通有利于區域間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加速京津地區一體化進程。京津兩地基礎條件的互聯互通將極大促進兩地物流、人流的發展,為京津企業發展和市民溝通帶來更大效益。通過一系列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設,不但能夠拉近京津之間的距離,而且可以大大促進資源在兩個城市之間更合理的配置,北京可以擁有更為便捷的出???天津可以利用北京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打通與中西部腹地的通道。交通一體化可以很快地實現兩地的優勢互補,為整個經濟一體化奠定基礎。
燕山大學梁興輝曾利用京津冀地區的2005年各城市實際人口利用捷夫模式進行了城市規模分布分析,得出結論:京津冀地區超大城市和小城市較多,北京、天津等壟斷地位較強,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少,人口分布極不均衡,使河北省并未從“內環京津” 的區位受益[10]。就區域空間結構上來講,根據美國學者費里德曼在1996年出版的《區域發展政策》一書中把空間結構的演變劃分為四個階段[11]:前工業階段的區域空間結構;過渡 階段的區域空間結構;工業化階段的區域空間結構;后工業化階段的區域空間結構。書中描述了在工業化階段區 域中出現了若干規模不等的中心,這些中心依據各自的中心在經濟中心的位置和關系,相互結合在一起。這個時期,區域空間結構趨向復雜化和有序化。在后工業化階段,不同層次和規模的經濟中心與其地區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他們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在縮小,區域內就逐步形成了功能 上一體化的空間結構體系,隨著中心與地區的界線的逐漸消失,區域將最終走向空間一體化。本文基于費里德曼理論,認為工業化階段和后工業化階段的區域空間結構發展過程可以看成區域空間一體化的一個過程,工業化階段空間結構發展的特點則是區域空間一體化的初級階段的表現。京津地區周圍中小城市比較少(見圖3),周圍的城市和小縣城規模以及經濟中心作用不明顯,聯系也相對較弱,還處于區域空間結構趨向復雜化和有序化的過程中,可以初步判斷京津區域空間一體化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
3 結論與建議
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世界各國間經濟依存度加強,與經濟全球化相伴生的區域集團化趨勢日增,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及其格局不斷變化。我國在政策和規劃上也不斷出臺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方案,通過上述對京津地區在市場一體化、產業分工一體化、空間發展一體化的分析研究,本文得出以下4個結論。
(1)市場較早就有一體化條件,但近年來沒有進一步加深。在實證分析(1985-2007年)這段時間內,京津地區相對平均價格標準差數值(除1988年外)都在2.5以下,但 是相對價格波動呈現先變小中間變大后又變小的波動,雖整體 有變小的趨勢,卻不明顯。兩個大城市在金融、物流、貿易等等領域的合作效率非常低下。(2)產業布局各有優勢,存在著一定 的互補性,但也存在著較大的雷同性,應合理布局、整體規劃。在工業方面,北京市在服務性行業商品制造上相對優勢明顯,在電子工業為代表的信息產業相對優勢有一定的提升,但不夠顯著,仍需加強。天津在工業材料制造上相對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加工工業基礎,并且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有明顯的優勢,但在高科技產業方面弱于北京,顯示了相對較低的技術結構特征。同時,天津的服務行業發展不足,但兩地的服務業存在一定的互補性,因此在將來的發展規劃上,可以考慮從合作協調發展的角度完善各自的城市定位。
(3)京津一體化在空間有著先天優勢,交通上有著較大的發展,但區域空間結構發展仍處于初級一體化進程。目前所謂交通的一體化也只是解決了一個時間問題,沒有在空間上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臻g一體化還只是停留在表面、量變的階段,還需要進一步發展,已達到真正一體化。
(4)京津總體一體化在近幾年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總體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筆者參照經濟一體化的階段劃分,認為京津一體化還處于共同市場的階段,甚至沒有進入經濟同盟的階段。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地方行政壁壘有關,只有行政壁壘障礙盡可能地消除, “京津一體化”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北京與天津作為京津冀地區的具有較大影響的兩大城市,兩市一體化較好的 發展對京津冀一體化有著較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通過以上分析,認為:兩市在市場方面,加強金融物流等方面的交流;在產業布局上,根據各自的優勢,合理布局,如北京在工業上重點發展高科技產業,天津重點發展材料制造業和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發揮比較優勢,形成互補;在空間上,京津兩市應通過自身經濟等方面的發展,加大其對周邊城市的輻射作用; 盡可能地消除行政壁壘,加強合作,未來通過政策引導、合理布局和整體規劃,使“京津一體化”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馬彥琳,郝壽義.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區域經濟研究的若干趨勢[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16(4): 75-79. [Ma Yanlin, Hao Shouyi. Discussion on Some Trends of Regional Economy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2,16(4): 75-79.]
[2]雅克•佩克曼斯. 歐洲一體化:方法與經濟分析[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Jacques Pelkmans. European Integration: Methods and Economic Analysis[M].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2006.]
[3]趙民等.城市發展和城市規劃的經濟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Zhao Ming et al. Economic Theory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M].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1.]
[4]馬驥, 姚伍解. 環渤海地區市場一體化進程及影響因素研究[J].天津經濟, 2008, 94(2): 76-80. [Ma Ji,Yao Wujie. Study on the Market Integration Progress in Bohai Ri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J]. Journal of Shandong Finance Institute,2008, 94(2): 76-80.]
[5]Parsley, David and ShangJin Wei.Convergence to the Law of One Price without Trade Barriers or Currency Fluctuation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6,111:1211-1236.
[6]Parsley, David C and ShangJin Wei. Explaining the Border Effect: 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Shipping Cost, and Geography[R] .NBER Worki ng Paper 2000:7836.
[7]Parsley, David C and ShangJin Wei.Limiting Currency Volatility toStimulate Goods Market Integration: A Price Based Approach[R]. NBER Working Paper,2 001:8468.
[8]吳林海,曹炳汝. 工業化發展階段的評估研究――江蘇宿遷[J].學海,2004,(2):138-144. [Wu Hailin, Cao Bingnu.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Xuehai, 2004,(2): 138-144.]
[9]魏后凱. 我國地區工業增長質量評價[J]. 經濟縱橫,1997,(4): 4-9.[We i Houkai. Evalua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Growth in the Quality[J]. Economic Review, 1997,(4): 4-9.]
[10]梁興輝,吳秀青,宋文靜. 京津冀地區城市體系的規模與結構[J]. 中國國情國力, 2007,179(12): 59-61. [Liang Xinghui, Wu Xiuqing, Song Wenjing. Study on the System of urban Scale among Jing Jin and Ji [J]. China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ength, 2007,179(12): 59-61.]
[11]Friedman J R.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M]. Cambridge: MIT Press, 1966.
Analysis on BeijingTianjin Integ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 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LV Dianwei ZHANG Qi
(Geography Department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
經濟學意義上的服務是一種可供銷售的活動,是以等價交換的形式為滿足企業、公共團體或其他社會公眾的需要而提供的勞動活動,本文所講的物流服務也是經濟學意義上的一種活動,通過市場交換可實現物流服務的價值。
在物流服務模式的理論研究方面,有許多關于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等的表述,比較典型的是孫賢偉、張忠明在《我國現代物流服務模式及其發展研究》一文中闡述的將物流服務模式分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和類物流業服務模式五種,這種分類方式對于物流需求企業在進行自營或外包物流決策以及分析物流產業結構時具有理論及實踐指導意義。但隨著物流市場的逐步壯大和物流服務的專業化發展,這種分類方式對于指導物流服務市場供給主體更好地服務于需求主體方面意義不大。鑒于此,筆者試圖從我國的物流現狀出發,以促進物流市場專業化發展為目標,以實質重于形式為原則,提出新的物流服務模式種類,旨在指導我國物流企業的發展。
二、物流服務的涵義
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 18354—2001)中并未對物流服務進行定義,《物流術語》修訂稿第三稿中增加了物流服務的概念,將物流服務定義為滿足客戶需求所實施的一系列物流活動產生的結果。
物流服務首先屬于產品,并且是無形產品,因此具有無形產品的特征,它并不改變貨物本身的性質,只是以貨物為媒介,通過對貨物實施儲存、運輸等功能實現其時間和空間價值,物流服務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具有一致性和不可儲存性,同時,由于物流服務產品質量好壞與客戶的主觀感受有關,很難進行完全客觀定量化的評價,因此,對不同的客戶以及不同的產品,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服務模式以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
三、物流服務模式的種類及其特點
筆者將物流服務需求分為單功能服務、多功能服務及一體化服務需求三大類,并以此為依據,將物流服務模式分為單功能物流服務模式、多功能物流服務模式和一體化物流服務模式三種,對于每種物流服務模式其發展要領分析如下。
1.單功能物流服務模式
目前,我國有許多物流企業是由傳統的運輸、倉儲企業(或部門)轉型(或分離)而來的,這些企業以運輸或倉儲為主業,在物流市場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單功能物流服務模式的提出就在于指導這類企業的發展。
單功能物流服務模式是具有相應物流設施與設備的物流企業為社會提供單一功能(如運輸、倉儲、配送等)物流服務的一種服務模式。由于運輸和倉儲是物流系統最強大和最主要的功能,單功能物流服務模式又可以分為運輸主導型物流服務模式和倉儲主導型物流服務模式。
(1)運輸主導型物流服務模式
運輸主導型物流服務模式是擁有適當的運輸設備(火車、輪船、飛機等)、運輸設施(貨運站、港口、機場)、必要的裝卸設備等的物流企業為社會提供專業運輸服務的物流服務模式。運輸主導型物流服務模式的內容既包括點到點的貨物運輸,也包括多式聯運(物流企業在多式聯運中發揮主導作用),還包括物流企業根據客戶需求所進行的JIT運輸等,在服務實際操作過程中,物流企業可以聯合其他物流企業共同完成運輸任務。我國目前已經有部分物流企業向該方向發展,如常州交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佳宇物流有限公司、渤海石油運輸公司、汕頭市水運總公司、蕪湖縣弋江航運公司等。
運輸主導型物流服務模式企業的發展要領如下:
①要能提供高水平的專業化運輸服務。由于運輸主導型物流服務的服務功能單一,只有通過專業化的運輸服務才能在多樣化、個性化的物流市場中立足。專業化運輸服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要有專業化的運輸設施和運輸設備: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尺寸、標準上運輸主導型物流企業都要能夠滿足不同貨物、不同貨主對運輸設施與設備的要求。
·要能通過高效科學的管理方法,提供高水平的服務:通過高效科學的現代化管理方法,減低物流成本或提供其他企業無法提供的物流服務。如:多式聯運服務,針對不同的需求者,結合不同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特點,通過合理的選擇,實現有效多式聯運,降低物流成本,JIT運輸服務,用適當的時間、將正確的貨物送達到正確的目的地。
②要有相對完善的運輸網絡。運輸業是規模經濟行業,較大的運輸量和較強的運輸組織能力能夠保證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運輸服務。擁有相對完善的運輸網絡可以使運輸主導型物流企業大量減少回程空駛,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從而發揮規模效益。
③要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隨著終端產品市場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日趨明顯,需求企業要求為其提供服務的物流企業具有較強的反應機制,因此,運輸主導型物流企業要以現代信息技術(如EDI、GPS等)為支撐,快速地響應客戶以滿足客戶需求。
(2)倉儲主導型物流服務模式
倉儲主導型物流服務模式是擁有適當的倉儲設備(貨架)、倉儲設施(倉庫)以及必要的裝卸和揀選設備等的物流企業為社會提供專業倉儲服務的物流服務模式。倉儲主導型物流服務模式的服務內容既包括貨物的保管服務,也包括適當的加工包裝以及流通服務。以倉儲服務作為切入點進入物流市場也是許多物流企業的選擇,如廣東魚珠物流基地有限公司、浙江元通物流有限公司、湖州華盛達倉儲物流有限公司等。
倉儲型主導型物流服務模式企業應把握好的發展要領主要有:
①要能提供高水平的專業化倉儲服務。與運輸主導型物流服務模式相似,倉儲主導型物流服務功能單一,只有通過專業化的倉儲服務才能在多樣化、個性化的物流市場中立足。專業化倉儲服務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要有專業化的倉儲設施與設備:在數量上,要有一定量的倉容以滿足客戶需求,在質量上要有適應不同貨物儲存條件的特殊倉庫,如冷藏、冷凍庫以及危險品倉庫等,可以滿足不同需求主體對倉儲設施與設備的要求。
·要有高效、專業的倉儲管理能力:倉儲主導型物流服務涉及的貨物品種較多,不同的貨物由于化學、物理性質不同,其儲存條件也各不相同,并且各需求企業的不同貨物的進出頻率也不一樣,只有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才可以合理地兼顧各項因素提高倉儲效率,從而降低倉儲成本。
②要有較高的信息化水平。較高的信息化程度能提高物洗企業對貨物管理的便利性和服務效率,減少貨損、貨差,同時也為物流供需雙方之間的有效溝通提供保障。
③要有相對固定的服務對象。倉儲主導型服務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比例較大,服務對象相對固定能保證一定量的貨源,并且隨著貨物數量的增加以及倉庫利用率的提高,物流企業的單位服務成本相對降低,從而發揮規模效益。
2.多功能物流服務模式
根據第六次中國物流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在外包物流服務中,企業對包含多種物流服務的綜合物流服務需求呈上升趨勢,如生產制造企業的第三方物流服務中,希望提供三種以上物流服務的企業需求比例高達73%。針對這種需求現狀,筆者提出了多功能物流服務模式。它是指物流服務企業為需求方提供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流服務內容的一種服務模式。
多功能物流服務模式企業應把握好的發展要領主要有:
(1)要有相對豐富的服務內容。與單功能服務模式相比,多功能物流服務模式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能提供相對豐富的服務內容,因此,多功能物流服務企業需要至少提供運輸、倉儲、配送、包裝、流通加工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服務內容。
(2)要有較強的技術性。物流服務的技術性既包括物流服務實際操作的技術性也包括對物流服務內容管理、組織協調的技術能力,通過較強的技術能力,可以實現相對現代化的服務內容并做好物流服務內容之間的互相協調,提高物流運作效率降低成本。
(3)要有實現物流系統局部優化的能力。實現物流系統局部優化是多功能物流服務模式相對單功能服務模式的另一大優勢,雖然企業還不能做到物流系統整體優化,但通過多功能物流服務已經可以做到相對較優。因此,多功能物流服務企業需要具有一定的整合、組織能力,使所負責的物流部分實現局部優化。
3.一體化物流服務模式隨著制造、零售企業專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更多的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期望物流企業為其提供包括方案設計和物流實際運作在內的一體化物流服務。一體化物流服務模式是物流企業為客戶提供兩種或兩種以上物流服務,并將這些服務一體化的一種服務模式。一體化物流服務模式是許多大型物流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如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中海集團物流有限公司、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新科安達等。
一體化物流服務模式企業應把握好的發展要領主要有:
(1)要有一體化服務的策劃能力,尋求到一體化服務的利潤空間,并據之明確一體化服務的內容及方式。一體化物流服務不是單純提供運輸、倉儲、配送等多個功能性物流服務的組合,扮演物流參與者角色,而是需要將多個物流功能視為一個整體,考慮各個物流環節的銜接,然后進行整合,對客戶物流運作進行總體設計和管理,實現物流系統的整體最優,扮演的是物流責任人角色。因此,企業必須具備一體化服務的策劃能力才能為需求方提供一體化物流服務。
(2)要有很強的管理組織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能按上述確定的服務內容和方式提供一體化物流服務。一體化物流的服務難度很大,需要企業有很強的管理組織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充分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資源,將所提供的各服務環節整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管理,目標是實現物流系統的整體最優。
(3)要能與物流需求方長期合作結成戰略聯盟。一體化物流服務模式企業需要新建專門的物流設施,購置專門的物流設備,深入分析需方企業物流過程,為需方企業提供一體化的物流服務。這使供需雙方的風險都很大,所以雙方應建立長期合作的戰略聯盟關系來降低供需雙方的風險。
(4)要有很高的信息化水平。一體化物流服務模式供需雙方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是一種戰略同盟的關系,雙方之間的交流非常頻繁,只有通過全面、系統、深入的信息交換,物流企業才能為需求方適時提供一體化物流服務。
四、結束語
作者結合職業教育思想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的技能培養情況,對社會市場以及企業進行了人才需求情況的調研。通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得到了目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人才需求及對企業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情況,為后續專業培養提供有力證據。
關鍵詞
職業教育;機電一體化;人才需求
機電一體化技術知識面寬,應用廣泛,學生畢業后能夠從事的工作領域廣,為了及時了解區域經濟的發展,掌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的崗位群、工作任務和企業需求情況,把握本專業的發展方向,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找準人才培養的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內容,真正體現就業導向、能力本位的辦學方針,特對揚州及周邊地區的人才需求進行調研分析。
1專業設置的區域與行業背景
目前揚州正提高先進制造業的競爭力、發展以汽車、食品機械、智能交通、化工機械、傳動關鍵零部件等專業和成套設備為重點的裝備型制造業。制造業的不斷發展推動了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前進步伐并且使得機電一體化產品在市場上不斷更新,因此與機電一體化相關的教育業和服務業也在不斷改革和發展。機械、汽車、化工、船舶、新能源新光源等五大千億產業產值增幅全年均保持11%以上。上海大眾就是一個典型事例:新增10萬輛車、尤妮佳二期、江淮10萬輛皮卡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投產。清華揚州智能裝備科技園、東大科技園、揚大科技園開園運行,促進機電行業深度發展。
2015年,揚州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25億元,增長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5.19億元,增長13.9%,增幅列全省第二;其中稅收收入242.22億元,增長13.9%。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0元,增長1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5元,增長11%。產業層次提高效果非常之明顯,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40%以上;產業結構明顯調整優化,而且建立健全有區域特色的機電類的自主創新體系,增加科技、人力、知識等重要環節的投入,成立以服務中小企業為宗旨、市場為導向、應用技術研發為重點的揚州產業技術研究院?!翱平毯献餍隆庇媱澤钊胪七M,簽訂校企產學研合作協議496項,新引進高校院所或知名企業研發中心、創新中心54家。
機電一體化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推動“長三角”及揚州地區經濟繁榮,對五大千億產業做大做強,對向高端發展、向研發設計和銷售服務兩端延伸、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機電一體化技術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更是揚州區域經濟建設、行業企業發展的重要保證。行業和區域的經濟發展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2人才需求分析
通過對上海大眾儀征分公司、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揚農集團、牧羊集團、江蘇金方圓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等揚州及周邊城市的30家企業的調研,發現隨著石油化工、汽車、現代裝備制造業三大主導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設備先進,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新型機電設備、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占據企業設備的絕大部分,傳統機電設備只占很小的比例;進口設備比例大,國產設備比例小;高端技能型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門人才的需求在不斷擴大。機械技術與電氣技術已經變的密不可分,從而機電行業對人才的市場需求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企業一方面為了提高生產的高效性從而精簡缺乏專業技能的員工,然而在另一方面又非常需要大量的專業的技術型員工。總體上看來,從事機電行業的人員數量非但沒有明顯的上升,反而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與之相對應的情況就變成了,機電行業對從業人員的技能要求更高了,從以前單純的“懂機”或“懂電”,向既“懂機”又“懂電”的方向發展。因此,與工業發展速度不相適應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在市場上極為短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制造行業生產及管理中的應用現狀。隨著企業技術和設備的不斷引進、嫁接以及改造的完成,機電一體化技術十分廣泛地應用在現代生產過程中,成為現代設備制造和生產過程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從簡單的數控機床、柔性制造系統(FMS)、機械加工中心以及機械手發展到現在的智能機器人、無人生產車間和將設計、制造、銷售、管理集于一體的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機電一體化的產品涉及工業生產、科學研究、人民生活、醫療衛生等各個領域,如集成電路自動生產線、激光切割設備、印刷設備、家用電器、汽車電子化、微型機械、飛機、雷達、醫學儀器、環境監測等。
(2)企業對機電專業人才需求狀況。對揚州及周邊地區的一些企業的用人情況作了調研,從收集的數據分析來看,受調研的企業只是全市機電類企業的一小部分,但有的企業在規模、技術力量、產品類型和質量、人才構成等一些基本狀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從數據的分析中可以發現,數控機床操作仍占較多的份額,而一些機加工的市場需求仍在加大,尤其是對熟練機加工人員需求很迫切。自動化生產線的維護人員的需求也逐漸出現了上升傾向。另外,對懂得機電知識并且能從事機電產品營銷的人員也有大量的需求。生產線的操作工的需求卻在下降,大大小于前兩年。企業對產品質量更高的追求,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專注于員工的質量,很多機電企業用人時,不僅全面考察其專業教育的背景,而且更關注人的社交能力和非智力素質,善于與別人交流,明確正確的價值觀,樹立敬業精神,培養吃苦精神,有紀律性,有責任心,并且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
(3)高職層次機電人才需求量。在傳統行業中,高新技術行業已經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傳統產業的革命漸漸開始,然而機電一體化技術確是在傳統產業革命中產生的一種新的科學新興領域。目前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產品具有強大先進的功能,在精度、速度、動力的優勢下,并提高了自動化程度,具有柔性化、智能化、信息化等特點,同時向先進的控制管理過渡,如自適應控制、自組織、資管理等模式,最終向智能化發展。當今,數控編程及操作人員有著大量的市場前景,所以近幾年來,高職院校的機電專業畢業生在市場上更是供不應求,就業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十幾年內,國內企業對機電一體化人員的需求量是有增無減。目前省內高等技術工人嚴重緊缺,而且中年人較多,制造業工人中具備高等技術資格的人員不多。這都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調查顯示,針對目前在職的機電技術人才的現狀,大部分單位對此的滿意度很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部分專業人才具有較高的學歷層次,理論知識扎實,但是動手能力和工作實際能力較弱,在工作后通常需要職業培訓;另一個方面是有經驗的老技術人員的發展滯后于現代技術的革新,在新技術面前無所適從。絕大部分的企業表示對技能型機電人才的渴望。同時,在江蘇省機電一體化維修行業的從業人員,具有高級技術水平的技術人員的所占比重很低,因此廠家不得花重金邀請國內外機電專業人員來服務,但是還不能滿足現代化工業生產的需求本地區人才市場的這種巨大需求,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設置提供了重要依據,為專業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為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3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議
(1)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建議。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看重的不僅是學生對本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加看重的是工作、學習態度還有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因此對于機電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議是:課程的理論知識不要太深,但應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寬度,加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對課程設置的建議。在整個教學課程體系中,以專業技能為主要教學目標,每個目標徹底改變原有的教育教學體系。以教學目標為中心,配備多個技能模塊。專業課程種類與課時的合理搭配。就本專業而言,由于學生主要從事的是機電設備的安裝、維護與維修等方面,所以在技能訓練的課程應有一定的高度和寬度,而在必備技能方面需要達到應有的職業資格等級工的基本要求。
(3)對專業實驗實訓設施配置的建議。為了達到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在時間、場所、教師上的統一,充分利用已建國家級電氣自動化實訓基地和電氣工程實訓中心,最高限度地建設與生產實際條件相吻合的實習環境,對機電專業特別加強液壓與氣動、電氣設備維修、PLC、機電一體化設備調試、鉗工工場、機械拆裝實訓室等校內實習基地建設,并在校外加強機電類實習基地建設。
4結論
在未來發展和發揚有特色的機電專業是重中之重,這就需要我們要做好十分充分的社會調查,并結合現代化科技的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找到適合學生的專業發展的定位目標,全方面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鄭峰.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調查與分析[J].科技信息,2011(21).
[2]王敏.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3.32(11):251-252.
[3]張剛,張曉東.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的探討[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3):67-69.
[4]呂棟騰.高職機電專業崗位能力分析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3(3):54-55.
[關鍵詞]珠三角 經濟一體化 產業集群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326(2009)08-0020-03
產業集群成長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珠三角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兩個重要推動力量。珠三角地區下一步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思路就是要如何通過產業集群成長來推動區域一體化、市場化和城市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如何借助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設計來加快產業集群的成長,提升區域競爭力。
一、產業集群成長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產業集群出現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專業化分工的深化和交易網絡的擴展,而集群成長又進一步擴大了市場容量,促進了進一步分工,從而實現了產業集聚與分工深化的循環,使市場的深化和市場創造能持續進行,提高了區域競爭力和一體化的福利水平。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微觀基礎。產業集群成長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方式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產業集群成長的價值鏈延伸機制推動區域大中小企業之間的分工合作。價值鏈的延伸是一種縱向專業化分工方式。處于低級階段的產業集群內部明顯缺乏分工合作。為了獲取外部規模經濟,產業集群會加速縱向專業化分工,以增進價值鏈上下游企業以及相關服務機構的分工合作。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我們過去一直比較強調企業跨地區的兼并和重組,實現產權的聯合。其實,這僅僅是企業成長的方式之一,實現了單個企業內部的規模經濟優勢。珠三角地區擁有大量專業鎮經濟,而這些集群還基本處于低級階段,內部中小企業缺乏分工合作。從產業集群成長的角度來看,應鼓勵中小企業加入大企業的產業體系,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配套產業和產品,強化企業專業化分工與配套協作,提升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價值鏈延伸機制不僅能夠強化集群內部企業的分工合作,并且依靠價值鏈分工的外部規模經濟優勢將專業鎮外部的相關中小企業納入到以大企業為核心的產業分工體系中,不斷深化產業鏈和產品鏈,從而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二)產業集群成長的交易網絡擴張機制推動城市群產業分工合作。產業集群成長的交易網絡擴張機制表現為不同區域產業集群之間的橫向經濟協作和縱向聯動效應。一方面,彼此鄰近的同質性集群會進行橫向經濟協作,表現為產業集群的邊界擴張過程;另一方面,不同區域的價值鏈互補性強的集群會進行縱向聯動整合,表現為集群之間重構產業分工鏈條的分工深化過程。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產業集群之間這種產業鏈聯動分工會不斷弱化區域內各行政區之間的產業分工,而逐步增強產業鏈分工,結合并發揮城市的比較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以分工協作為基礎的城市產業集群。真正形成基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區域城市群產業分工格局。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各地市在相似的經濟政策、區位條件和資源條件下,形成了相似的支柱產業和專業鎮產業集群。例如,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和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幾乎是各地市的支柱產業。另據2006年廣東專業鎮統計數據。廣東全省的電子信息產業專業鎮有13個,建筑材料專業鎮有21個,紡織服裝專業鎮有31個,食品飲料專業鎮有18個,電氣機械設備專業鎮有13個。從產業集群成長的交易網絡擴張機制來看,現階段推進珠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是強化產業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分工。而是應在現有專業鎮基礎上加快產業集群的橫向經濟協作和縱向聯動效應。比如,順德倫教的木工機械、容桂的涂料、均安的小五金、龍江的家具制造和樂從的家具營銷等專業鎮可以整合成更大的順德家具制造業集群。這一制造業集群可以進一步與東莞的家具專業鎮通過價值鏈分工整合,還可以與廣州、深圳的家具設計、研發和物流基地進一步縱向聯動,真正形成依托城市群分工的珠三角家具產業集群。目前,珠三角不同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為地區間進行產業鏈分工創造了條件,有利于形成區域城市群的產業分工格局,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三)產業集群成長的網絡創新機制推動區域產業創新平臺一體化。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把經濟增長方式依次劃分為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和創新驅動三個階段。事實上,作為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微觀基礎的產業集群,其成長演進也會從早期主要依靠所在地方的資源稟賦逐漸過渡到從更大空間范圍吸收創新要素推動持續發展的過程。按照倫德沃爾(Lundvall,1992)的觀點,產業集群創新方式是一種網絡創新范式,是~種與創新活動相關的行為主體之間密切相互作用的過程,集群創新將對知識密集型服務機構產生強大的需求。因此,集群成長的網絡創新機制會加速創新要素的跨邊界流動和區域內外與創新相關的教育、培訓、科技等生產機構的分工合作,由此推動區域公共服務一體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目前,珠三角專業鎮創新中心還存在重復建設和創新資源過渡分散的問題。例如,在珠三角地區現有的277個專業鎮集群經濟中,同屬紡織服裝鞋帽專業鎮的有17個,其中有13個建立了相同功能的創新中心。從前面分析可知,這也與專業鎮發展還處于較低級階段和專業鎮交易網絡的拓展能力不強有關,也說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水平不高。面對創新要素的稀缺性和部分生產機構的公共產品特性,以及產業集群成長對行業的共性和基礎性技術的更大需求,珠三角專業鎮產業集群的進一步成長發展必然催生跨行政邊界或集群邊界的公共創新平臺的現出,如針對行業的基礎性和共性技術難題而成立的“產學研”合作機構和“官產學”戰略聯盟等。從這一意義上講,在珠三角經濟一體化過程中,應加快相同專業鎮創新平臺的聯合與合并,形成區域產業創新平臺一體化的格局。
二、區域經濟一體化為產業集群成長提供制度保障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要素市場一體化、規章制度一體化和合理的補償機制是珠三角產業集群成長的重要制度保障。
(一)要素市場一體化有利于促進產業集群開放系統的要素流動性。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礎是要素市場一體化。要素市場一體化的基本含義是經濟增長的諸要素通過沒有阻礙的市場得以流動,從而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生產要素在區域之間的自由流動實現了區域之間的合理分工,達到了資源優化配置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目標。另一方面,從演化經濟學的角度看,產業集群要保持持續的創新和成長,必須要保持系統的自組織特性,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從外部環境中獲取集群持續成長所需的資金、人才、信息等負熵流。從而形成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這是集群持續成長的首要條件。因此,要素市場一體化有利于促進產業集群開放系統的要素流動性,從而提高產業集群技術創新能力和競
爭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通過“無形的手”自發調節資源分配和商品供求,通過平均利潤調節各種生產要素在各部門的分布。因此,要保證各種生產要素通過市場自由流動,就必須有發育完善的市場體系和統一市場作基礎。目前,珠三角地區要素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有二個方面:一是部分要素市場發育不全,如產權市場和人才市場等難以滿足市場參與主體的需求;二是各地市之間存在市場障礙和壁壘,市場要素難以流動,難以形成區域統一的大市場。因此,在珠三角經濟一體化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快要素市場建設。加快發展區域性的資本、技術、信息、人才、產權交易、中介服務等市場;另一方面就是取消各地市之間要素流通的人為障礙,恢復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作用,建立區域開放的統一大市場。
實施垂直一體化的理論依據是科斯教授的交易費用理論,即通過實施一體化經營,可以使產品獨具特色,降低交易費用,帶來更大收益。麥當勞在全球擴張也采用過垂直一體化戰略,比如麥當勞為保證產品質量,耗資4000萬美金在俄羅斯建立了奶牛養殖場、蔬菜種植園和食品加工廠,為當地的餐廳食品提供牛奶、土豆、蔬菜、漢堡肉、面包等原材料。建立當地餐廳只花費400萬美元。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能夠獲取更多的利潤。
二、垂直一體化的優勢
很多企業采取垂直一體化是出于利潤驅動,實施垂直一體化有下列優勢:
1、幫助企業快速發展壯大
當企業不斷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如果這時某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趨向飽和,未來難以出現新的大范圍增長,企業的投資應考慮向縱向發展。垂直增長是縱向發展的有效途徑。后向一體化有利于保證原材料供應和產品價格、質量的穩定,前向一體化可以減少中間環節,了解市場需求,降低風險,獲得更多利潤。
2、減少交易的不確定性,降低交易費用
根據波特五因素模型,行業利潤受到五大因素包括供應商、經銷商、競爭對手、替代品和顧客討價還價能力的影響。垂直一體化減少了供應商和銷售商討價還價對企業構成的威脅,企業通過實施一體化,降低了原材料供應和產品銷路的不確定性。當企業掌控了上、下游生產供應鏈的信息,各個環節以成本價供應,降低了產品生產成本,能以更經濟成本獲得競爭優勢。
3、有助于技術創新
研究表明,垂直一體化企業比起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更有利于創新。早在1955年,弗朗克認為英國在紡織業、鋼鐵業方面創新緩慢與當時缺少垂直一體化企業有關,當時英國的工廠組織很多是單獨的彼此聯系較少的企業,這阻礙了創新的發展。比如紡織行業,由于工業的發展,1939年美國紡織業自動化程度已達到95%。但是1939年的英國只有5%自動紡織機,為何英國作為當時的紡織中心,其自動化程度如此緩慢?弗朗克認為這與英國缺乏垂直一體化組織有關。自動紡織業的技術引進,不是單純的替換機器,需要對配套的紡紗設備、工廠廠房進行改造,改變原材料、配料方式等,單獨的企業中工廠主無法掌控工廠以外的事情,如果是垂直一體化組織,從原材料到生產設備的改造“一條龍”生產,有利于資源整合與技術創新。
4、避免資源浪費,加快新產品開發
垂直一體化打造“銷”一條龍,有利于及時了解客戶需求和市場變化,生產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避免產銷不對路造成的商品積壓和資源浪費,有利于新產品的開發和創新。
三、垂直一體化的弊端
垂直一體化雖然有諸多優勢,能夠幫助企業快速發展,但是實施垂直一體化也存在弊端:
1、垂直一體化降低企業對環境變化快速反應的靈活性
當環境變化與企業發展戰略相抵觸時,企業需要改變戰略,見機行事。IBM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曾經不僅生產電腦主機,還自己生產電腦零配件。這是屬于后向一體化。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由于個人電腦風靡全球,造成主機電腦銷量陡然下降,這時IBM公司意識到自身主機電腦和零部件生產能力過剩,公司不得不花費巨資,削減部分生產能力,集中力量于核心業務。
2、利潤越大,風險越大
垂直一體化提高了行業投資,提高了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也增加了商業風險。一旦行業變化,對以前投資設備放棄或改造所需代價較大。
3、垂直一體化需要多樣化的管理技能
【關鍵詞】毛坯房 全裝修住宅 全裝修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 TU654 文獻標識碼: A
去年我國住宅的裝修總量已達到9000億元的工程量,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的份額之巨。如何使住宅建設坐到綠色環保、節約能源、低碳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國策大計,是我們每一個公民,尤其是我們住房與城鄉建設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應該密切關注的大事。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人們對住宅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以前單純的追求分得開、住得下,逐漸向重視居住質量、居住環境、居住條件等方面轉變,更加注意住宅的適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環保性和經濟性。我國現有的房地產市場中,住宅商品房一直占有很大的份額,其中毛坯房仍占有主要的份額,這與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推廣的福利分房制度有著直接的聯系。隨著福利分房制度的結束,住宅產業化的推進,土建內裝一次到位的全裝修住宅已經慢慢取代原有的毛坯房型式。成為住宅行業的重要開發對象。
過去毛坯房作為一種商品,雖然已被廣大老百姓所接受,但是毛坯房必須進行二次裝修。大多數人,包括像我們這樣有過裝修經驗的人群都知道,都有深刻體會:二次裝修既費時又費工,耗錢不說,還可能破壞房屋功能,留下結構和水、電等安全隱患,這種生產方式與我們當前倡導宣傳的構建和諧社會、環境環保、節約能源,提倡低碳經濟的觀念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是背道而馳的。
1999年原國家建設部首次提出要“加強對住宅裝修的管理,積極推廣一次性裝修或菜單式裝修模式,避免二次裝修造成的破壞結構、浪費、和擾民等現象?!睆倪@時開始,住宅全裝修提上了我國住宅產業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可以說:全裝修成品房是房地產產業成熟的標志,是住宅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隨后這十年中我國又不斷建立完善了住宅技術保障體系、住宅建筑體系、住宅部品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原國家建設部在2002年進一步給出了全裝修住宅的定義:“住宅裝修一次到位是指在房屋交付前,有功能空間的固定面全部鋪裝或粉刷完成,廚房和衛生間的基本設備全部安裝完畢,簡稱全裝修住宅。”
住宅全裝修以裝修的大批量工業化生產方式取代傳統分散的手工業作業,實現了作業量從住宅現場向工廠的轉移,從而降低了施工現場的污染和浪費。以住宅企業的集團統一采購部品取代了購房者分散的個體采購方式,實現了裝修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完整的住宅銷售質量保證體系也為材料的質量提供了堅實的保證,以標準化、模數化、通用化的部品生產取代了大量的非標產品和現場加工,實現了以工廠化加工現場裝配為主的現代化施工方式,為施工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全面可靠的保障。從土建階段就介入裝修和設備設計,協調了多個工種之間的矛盾,以全裝修房的交房方式全面取代毛坯房,形成了完整的住宅產品。這種交“鑰匙”工程,符合社會主義多、快、好、省的建設原則,也是廣大平民百姓拍手稱快的舉措。所以我們說再提倡環保和高效的社會環境下,提出住宅全裝修“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并全面推廣實施是有跨時代意義的。
據資料介紹,在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設備部品以及內裝修一應俱全的集成住宅是商品住宅的普遍標準,住宅內裝修部分和建筑體一樣,是作為住宅商品的組成部分一起出售的,同樣受到質保體系的約束。再看我國的全裝修住宅的市場情況,以江蘇省為例,江蘇省作為我國的經濟強省,近年來房地產發展迅猛,在市場、政策、管理和技術方面都具備良好的基礎,理應在全裝修住宅開發方面走在前列。但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省內全裝修房較多的南京、蘇州兩市,全裝修房所占的市場比例也不過15%至20%,與上海市全裝修樓盤已占70%的市場份額仍相差甚遠。我們所在的南京地區是近十年開始逐步實施住宅裝修“一體化”模式的,如梅花山莊的湖畔之星、金鼎灣、紫鑫中華廣場、雅居樂等小區都是成功的佐證。我國幅員遼闊、住宅商品房、經濟適用房的總量巨大,與國外相比,實在到了非推行不可的地步了!
住宅全裝修相對于毛坯房還是一個新興事物,其本身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諸多的問題。從項目之初的設計環節,到項目管理、施工、采購、營銷策略等不同階段,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有政策強有力的支持,有開發商的資金投入,有消費者對這種省心省力的全裝修房不斷深入的理解和接受,這種發展緩慢的勢態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觀。尤其是房地產企業如果將住宅產業傳統管理模式中相對獨立的市場投資、土地資源開發、產品設計、建筑建造、原料供應、資金融通到住宅產品流通、銷售、物業管理等各個階段,以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為手段,運用管理集成思想,在目標、組織、方法等各個方面進行有機集成,就可以做到全裝修住宅的開發規?;?、配套化;設計多樣化、標準化;施工機械化、工廠化、裝配化;裝修部品、構建配件通用化、系列化;以及管理專業化、規范化、一體化;從而最終實現住宅全裝修系統化。
在住宅全裝修“一體化”的發展模式中,設計是其中重要環節之一。設計一體化牽涉到;建筑設計、室內設計、結構設計、水暖設計、電氣設計、部品設計、景觀設計、設備設計以及在建造過程中的施工組織設計等。目前在住宅全裝修推進過程中,設計一體化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分家,缺乏連貫性和相互滲透性,設計與施工脫節、圖紙不規范不詳細、施工要求難以定量化、業主仍要做大量的協調性,但是最后的產品往往在視覺效果上、色彩感覺上、質感上仍不能完全達到設計師的預期效果。
中國存儲市場發展的這十年間,國際IT大廠紛紛“搶灘登陸”,同時一大批國內存儲應用廠商誕生。
創新的視角
容災、備份、數據保護,這是近年來存儲市場上三個大熱的詞匯。在業務系統越來越依賴數據的今天,數據保護成為企業用戶極為關心的話題。很多廠商在這片市場上謀求發展,如EMC、IBM、惠普、賽門鐵克等。
作為一家成立于2003年的企業,愛數還不滿十歲。不過,從創立伊始,愛數就著眼于數據保護和應用存儲領域。愛數第一款產品AnyBackup 1.0的受眾群體就是對數據備份有需求的客戶。
相比于賽門鐵克等傳統廠商,愛數在存儲備份行業后來居上。2008年,以愛數備份存儲柜為代表的備份設備,是業界率先將備份解決方案真正做到深度一體化的產品。
在嘗到一體化的甜頭之后,愛數后續推出了一系列產品: 2009年10月推出了愛數備份存儲柜 3.0,主打備份存儲一體化;2010年4月,愛數推出了備份容災存儲一體化的設備――愛數備份存儲柜3.5。備份存儲柜3.0是軟硬件一體化創新。備份存儲柜3.5是多應用一體化創新,它打破了數據備份和應用容災的溝壑。正如愛數總裁賀鴻富所言,愛數的創新不僅體現在CDP、重復數據刪除、對象文件系統這些技術上,也體現在產品應用的創新上。
愛數緊跟云計算的發展趨勢。2010年9月,愛數云落地戰略,云計算解決方案、平臺和運營模式逐個落地。愛數Tx3所提供的備份容災云和桌面保護云,為寧夏新聞網、江陰人防等一批企業和單位構建了基于備份容災業務應用的私有和混合云計算平臺。利用云計算概念,愛數將長期積累的備份容災經驗進行了實施和落地。
愛數和DELL合作推出的面向SMB的超易備解決方案,跟微軟、IBM的一系列合作,都成功推動了中國備份市場的快速成長。
八年不算很長,愛數卻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路――在視角和思維方面的創新。單獨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不同廠商的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中國存儲發展的十年時間中,叫出名來的數據保護廠商不下20家。市場競爭激烈,如何賦予自己的產品不同的應用思考?愛數在備份存儲市場的經歷給出了答案:從用戶應用出發,在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等方面全方位展現自己的特色和風采。
愛數的理念是:創新思考,只為更好(Rethink, to be better)?!爸粸楦谩钡木瘛撔碌难耗苁箰蹟底叩酶旄h。
創新的2011
愛數公司產品副總裁李基亮在公司創立初期業已加入。對于愛數的發展,他很有發言權。
李基亮認為,愛數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兩個字。創新的目的在于解決問題,商業價值和實際價值的完美結合則是創新的基本訴求。愛數的產品創新是同市場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近兩年,愛數在全國各地共設立了四家分公司以及在除外的省份建立了多個辦事處來開拓市場。同時,為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愛數不斷地加強研發力量,改善產品功能,完善項目實施和服務。
2011年是愛數從成長向成熟邁進的關鍵一年。李基亮說:“最近幾年,因為業務規模擴大,公司不斷進行結構調整和優化。今年,我們計劃招聘一百余名IT精英。我們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和愛數共同成長。”
2011年,愛數將會推出AnyShare安全文檔管理設備。這款產品將延續軟硬件一體化的思路,通過有效的數據靜態共享和信息動態分享,為用戶提供文檔的安全管理一體化解決方案。
愛數在云計算方面的“扛鼎之作”――x3平臺今年會推出V3版本,主要為大型企業和機構提供云計算解決方案。
在傳統優勢產品上,根據李基亮的介紹,2011年,愛數的AnyBackup 3.5系列產品還會增強在容災方面的功能和技術優勢。愛數在2012年初AnyBackup 5R(Revolution)。
“這款產品對于中國的備份容災市場是有革命性意義的,有望一舉打破賽門鐵克在備份市場獨大的局面?!?李基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