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09:49:24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鄉村小學發展現狀,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貧困山區 農村 中小學 遠程教育 現狀 對策
一、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部分學校均未較好地實施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活動,尚未按照遠程教育教學進度組織學生收看,也未用作輔助教學。造成這項工作如此被動的局面,一是遠程教育教學所需的用房嚴重不足,教學室無法獨立出來,大多與教師辦公室合為一體,教學收視播放室大多兼作學生教室。二是從事現代遠程教學的專業師資嚴重欠缺,除九年制學校外,其余學校無專人員具體負責此項工作,而兼職教師雖接受過縣、州級的短期培訓,但專業水平較差,而校點教師大多知識結構老化,思想禁錮,年齡較大的老教師,絕大多數學校根本安排不出懂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師來組織和開展遠程教育的教學工作。三是設備的使用不能較好地為教學服務,只是流于形式,大多數學校將設備用作收看電視節目。另外,最最根本的問題是現代遠程教育的理論還遠遠沒有成熟。因而大部分學校、仍然處在瞎子摸象、小馬過河的境地。
二、高寒貧困山區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所形成的原因
1.辦學條件簡陋。大部分學校由于必需的專用教室得不到保障,不能較好的按時安質開展遠程教育。
2.資源應用上的重形式輕實質。在資源應用上明顯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師的資源應用水平較低。就筆者掌握的實際情況講,大多數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或簡單借助遠程教育資源補充課堂講授內容,缺乏主動挖掘資源的優勢來改善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的意識。二是資源使用效率低。絕大多數教師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知之甚少,對有些設備不會用、不敢用,因而對“遠教”設備特別是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的功能和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影響了設備的使用效益,在某種意義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三是在資源的應用方式上,大部分教師主要利用資源備課,很少能自己組織資源,為學生構建一些基于問題的、基于情景的、協作式的學習環境,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師資力量的薄弱是導致貧困山區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實施中存在問題的技術性原因。一是專業教師嚴重不足是貧困山區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發展的最大瓶頸。該鄉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發展時間短,專業教師嚴重緊缺,對從事遠程教學的崗位無法定人定責。二是教師操作技能不強。從總體上講,目前該鄉教師的技術水平沒有達到現代教學媒體的技術要求,大部分教師甚至不懂遠程教育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雖然全鄉曾有12為教師參與過縣、州級的培訓,但在教學中長時間不用,就對培訓內容逐漸生疏了,技術的應用自然就不夠熟練。
三、高寒貧困山區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實施的對策分析
為充分發揮“遠教”效益,加快貧困山區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可持續發展,加強軟硬件建設、注重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強化管理和師資培訓是有效途徑。
1.高度重視對全面推進現代遠程教育工作的領導。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項目學校要站在“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和教育的“三個面向”的高度,深刻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充分認識農村中小學?,F代遠程教育的積極作用,要從有利于提高農村中小學校教育水平,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有效途徑的角度,來對待和促進這項工作。
2.加強師資培訓,轉變思想觀念,為“遠教”工程建設提供師資保證。
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的實施在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農村中小學教師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卻不能滿足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要求,嚴重制約著學校遠程教育各模式的應用水平,因此,加強對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是當前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培訓可采取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進行。一是對學校現代教育技術人員培訓,項目學校的一線教師按國家總項目組和市項目辦的要求接受培訓,經考試合格后上崗,一線教師的一次培訓主要學習計算機的操作、衛星地面接收站的安裝與調試等方面的知識。按項目學校的地域位置將項目學校有機地分為若干個協作小組,在協作小組內的一線教師培訓時相互學習,安裝時相互幫助,應用時相互交流。二是進行再培訓,隨著項目的實施,資源運用的深入,接收資源需要技巧,資源分類需要勤思考,資源保存需要常更新,資源加工需要技術水平,這些靠協作小組的一線教師是不能完全解決的。因此,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安排教師外出學習觀摩,參加各種培訓班、學術研討會等交流活動,也可以聘請專家、知名教師到本校舉辦現代教育技術講座,上示范課、公開課,結合本校實際,為加快本校發展找準切入點。三是對學校領導進行培訓,讓學校領導認識到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重要意義,及教育信息化對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作用。
3.加大專業技術部門的指導力度。教育主管專業部門要建立系統完善的現代遠程教育推進和考評管理機制,要加大對專、兼職教師的培訓和設備使用管理的工作力度。要充分利用這一信息資源服務教學,規范教學,放大電化教學的功能,更好地提高農村中小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
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是推動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是進一步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在廣大農村中小學廣泛應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的過程中,我們只有站在時代的高度,置身于改革的大潮中,立足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不斷探索、開辟教育教學新途徑、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存在的問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應用水平才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 西部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與開發對策研究 中國西部地區農業保險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西部地區農村美術教育的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 我國西部地區的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 西部地區宗教旅游發展的現狀及其對策研究 教育信息化在西部地區中小學的發展現狀及對策 西部地區農村圖書館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西部地區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對策研究 西部地區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現狀的研究及對策 西部地區高校翻譯師資發展現狀及建設研究 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西部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西部地區承接轉移現狀及對策研究 從獨立舞者的生存現狀看廣州現代舞的發展 西部地區財經類院校人才培養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西部地區鄉村義務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 我國西部地區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 西部地區會展經濟效應與發展對策研究 西部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西部地區網絡教育發展對策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②他將《畫卷》展現在奧運開幕式上[N].長沙晚報,2008—8—22.
③廖陽.中國現代舞:“繁盛”背后有隱憂[N].東方早報,2012—8—17.
參考文獻:
[1]劉青弋.西方現代舞史綱[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歐建平.世界藝術史——舞蹈卷[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3.
[3]劉青弋.現代舞蹈的身體語言[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4]張妮.用文化產業改變中西部現代化發展邏輯和路徑[J].中國發展觀察,2006(3).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9-0170-02
一、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現狀
(一)硬件設施較落后
從農村教育整體上來看,教育資源依舊缺乏,教育設施仍舊處于落后的狀態,甚至在很多農村地區,由于資金有限,學校配置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都比較老化,甚至有的學校沒有配備。教學設備缺乏,導致農村的學生對于外面的世界認識過少,只能通過教師來了解,對于電視里出現的事物,只能“望洋興嘆”。
(二)留守兒童難教育
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有限,為了改善經濟條件,很多農民進城打工,孩子自然就成了留守兒童,對這些孩子的教育更存在難度。在農村,這些留守兒童主要是由祖輩或者親戚照顧,而有的家長即使在家也無暇顧及孩子,由于缺少關愛和家庭教育,有些孩子逐漸出現了好吃懶做、沉迷網絡、打架斗毆等問題,成為學校的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教師家長不尊重、不服管教,嚴重影響了農村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手機帶來的危害
在農村學校,課外活動較少,藝體設施不夠健全,小學生除了學習就是在家玩。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農村孩子也接觸到了手機這些新事物,并逐漸沉迷于網絡游戲中,這對孩子的身心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很多孩子以上網課為由,長時間玩手機,這不僅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還影響到了孩子的健康,尤其近視已經是普遍現象。
(四)假富二代現象嚴重
在農村中,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都喜歡用滿足孩子物質需求的方式彌補孩子缺失的愛,認為現在條件好了,就無條件寵溺。在這種情況下,假富二代的現象越來越明顯,這就導致許多孩子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性,如攀比、享樂心理??梢哉f現在的小學班主任不僅僅是孩子的老師,承擔教書育人的重任,更是孩子的生活保姆。
二、農村小學教育的優化對策
(一)優化農村學校設施建設
在農村小學中,由于經濟條件有限,很難依靠自身的運營獲得發展,對于國家和政府財政的依賴性較強。因此,當地政府要做好調查工作,了解農村教育的發展情況,針對性進行扶助,特別是對貧困地區小學的投資建設,完善這些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并為其提供必要的教學設備。另外,除了貫徹落實義務教育,還要為貧困的學生提供一些補助,確保孩子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此外,相關部門還需設置資金投入保障機制,為鄉村教育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為農村小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
(二)營造和諧友愛的校園環境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育人”,這個“育人”有兩種含義,一是為學生傳授知識,使學生成才;二是做好文化的傳遞工作,培養學生的品行修養。所以,在農村小學中,針對小學生存在的不良習慣和行為,學校則要營造和諧、友愛的校園氛圍,幫助小學生改掉這些不良習性。在學校中,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具有導向、傳承、凝聚、激勵、約束、教育、發展等功能。因此,學校就要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組織適當的文化活動,豐富小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教師要關心這些學生,了解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愛的教育感化這些學生,使他們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改正這些不良習慣。
(三)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
在科技大發展的背景下,網絡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中,幾乎人手一機,農村人也不例外。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對外面的世界本就充滿了好奇心,對于手機這種新鮮的事物,也非常著迷。往往一拿到手機就開始玩游戲、看小說,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在對這些學生進行教育時,教師要有耐心地向學生講清楚手機的危害,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觀念,關鍵家長要與孩子約定,對孩子的網絡生活進行約束。
(四)優化農村師資隊伍結構
在教育發展下,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對于農村小學教師來說,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還需具備良好的品性修養。所以,只有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才能夠更好地留住優質師資。因此,當地政府需要關注農村教育的發展,為鄉村教師提供新的機會和發展空間,推動鄉村教育的發展。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基礎教育穩步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其重要標志之一是全面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目標,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從要求“起點公平”向要求基于“起點公平”的“過程公平”轉變。在這一背景下,廣東小學數學教育領域開展了積極的改革探索,并不斷向縱深推進,取得了較好成效,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1. 教師專業知識儲備不充分。研究表明,有些教師對數學學科知識理解不夠,數學表達能力較弱,影響了教學質量提升。還有一些教師的數學理解不夠深刻,限制了其教學設計的合理性。有些教師數學表達能力較弱,影響了教學目標達成。
2. 教師對新課程實施不到位。(1)對課程目標把握不準確,數學教學重結果而輕過程。(2)教學中出現了“去數學化”傾向。在數學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有的教師過分強調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形式,強調情景的創設,弱化了數學內容,在教學評價導向上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
因此,我省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素養與數學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亟待解決。
二、調查方法
(一)樣本選取
根據廣東省教育信息平臺2016學年初報表數據,廣東省小學數學教師12.87萬人,占全省小學教師的26.48%。其中男教師4.49萬人,占比34.89%,女教師8.38萬人,占比65.11%。
本次調查從21個地級以上市和順德區選取樣本。樣本來源于兩個途徑:一個是正式途徑,也是主要途徑。采取分層抽樣與整體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在全省22個地區各選擇12間學校,包括城市學校、縣城學校、農村學校(包括中心鄉鎮學校和鄉村學校)各4間,涵蓋教學質量優、中、弱三類學校,其中至少有一間民辦學校。另一個是非正式途徑。主要在“小學數學教研”微信群中通知,請群內的廣東省小學數學教師填寫并轉發。本次調查通過問卷星平臺進行,共收到有效問卷5810份。
(二)調查內容
本研究以教育部2012年印發的《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為依據,參考相關研究文獻,將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界定為五個方面: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意和專業自主發展意識。
(三)調查工具
本研究以北師大教師教育研究中心2011年研制的《澳門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調查問卷為主要參考,結合自身研究需要,研制了《廣東省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問卷》,從教師自我報告的角度,調查教師專業發展狀況。本研究主要通過專家函詢法進行內容效度檢驗,主要向5位小學數學教研員征求意見,并根據專家反饋的意見修改問卷結構和項目,保證了較好的內容效度。
調查問卷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收集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包括10個項目。第二部分是調查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包括47個項目,具體如下頁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五等級量表法,考察小學數學教師在專業發展五個方面的符合程度(非常不符合、不符合、有些符合、符合、非常符合),正向題的符合程度越高,分值越高(賦值為1-5分),反向題則相反。
(四)數據處理與分析
研究數據的初步處理與分析由問卷星網站自動生成,研究者根據需要運用SPSS18.0軟件再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
三、調查結果
(一)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總體狀況分析
根經驗,我們將教師專業發展設定為五個水平:水平I,極弱(2分以下,不含2分);水平II,較弱(2-2.99分);水平III,尚可(3-3.74分);水平IV,良好(3.75-4.49分);水平V,優秀(4.5分以上)。從教師自我報告的情況來看,廣東省小學數學教師在專業發展總體狀況方面的平均得分為3.73分,即在“有點符合”與“符合”的程度之間,如果用100分來計算的話,相當于74.6分,接近良好水平。
從五個維度的平均得分情況來看,從高到低依次為:專業情意(3.91)、專業精神(3.90)、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3.73)、專業自主發展意識(3.38),這一特征在22個地市(區)的表現較為一致,即五個維度平均分可歸列為三個梯次:第一個是專業精神和專業情意,得分最高,且兩者平均分相當;第二個是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得分居中,且兩者平均分相等;第三個是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得分最低。
從20個觀測點的平均得分情況來看,得分情況存在不均衡現象。在教師專業精神的發展現狀中,得分最高的是愛生精神(4.48),其次是求真精神(4.23)。說明我省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尊重、關心和愛護學生,與學生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能夠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持續鉆研,尋求問題的解決。得分偏低的是求進精神(3.25)和服務精神(3.65)。如對于“您覺得教育工作單調繁瑣,很少有發揮創造性的空間”這一題,選擇“不符合”與“非常不符合”的人數比例為41.86%,近六成的教師認為教育工作單調,難以發揮創造性。對于“您只求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盡量避免有額外的負擔”這一題,選擇“不符合”與“非常不符合”的人數比例為31.65%,表明近七成的教師不愿意承擔額外工作。
在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現狀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學策略知識(4.02),其次是學生數學理解的知識(3.92)。說明廣東省小學數學教師自認為能夠較好地把握學生學習的興趣、難點、錯誤,并且了解原因;他們自認為能夠準確而清晰易懂地講授教材內容,可以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活動,幫助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得分居中的是學科知識(3.76)和課程知識(3.66)。得分偏低的是實踐知識(3.40)和通識知識(3.62)。如對于“您時常感覺教育理論知識與自己的教學實踐脫節”這一題,選擇“不符合”與“非常不符合”的人數比例為32.03%,近七成的教師認為教育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脫節。
在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現狀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4.00),其次是人際溝通與表達能力(3.98)。說明廣東省小學數學教師自認為具有較強的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和人際溝通與表達能力。得分偏低的是教學組織與管理能力(3.46)、教學反思能力(3.52)和教學研究能力(3.63)。如關于“您不喜歡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因為在課堂中比較難于管理和控制”這一題,選擇“不符合”與“非常不符合”的人數比例為51.41%,說明近半數的教師不喜歡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在教師專業情意的發展現狀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學效能感(4.27),其次是職業情感體驗(4.05)。說明絕大多數廣東省小學數學教師認為自己能夠勝任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從工作中獲得了樂趣和滿足。得分偏低的是職業堅守意向(3.40)。如關于“如有可能,您希望改行從事其他職業”這一題,有兩成多的教師選擇“非常符合”和“符合”,也有兩成多的教師選擇“有些符合”,只有略高于半數的教師選擇“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說明小學數學教師職業的吸引力還不夠。
在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發展現狀中,兩個觀測點的得分都偏低:專業發展規劃得分為3.17,自主學習意識得分為3.58。如關于“您對自己未來的專業發展目標與規劃還沒有清晰的認識”這一題,有25.39%的教師選擇“非常符合”和“符合”,有32.03%的教師選擇“有些符合”,只有略高于四成的教師選擇“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說明廣東省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意識整體還比較薄弱,有待加強。對于“您參加教研活動通常是由學?;蚪萄惺野才诺模蟛糠质瞧S趹丁边@一題,僅有略高于四成的教師選擇“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近六成教師屬于疲于應付狀態。
調查中,教師們認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較嚴重問題依比例從高到低分別是:工作任務繁重,壓力大(89.88%);教師專業發展動力不足(61.46%);教師職業倦怠現象普遍(52.22%);教師責任心和事業心缺乏(28.29%);專業知識水平低(18.62%);教育教學能力低(16.92%)。關于工作任務方面,比較集中的意見是承擔太多教學之外的任務,是導致工作任務重、壓力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城鄉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分析
樣本中有城市學校的教師共1708人,占29.40%;縣城學校的教師共923人,占15.89%;中心鄉鎮學校的教師共1656人,占28.50%;鄉村學校的教師共1523人,占26.21%。以學校類型為分組依據,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總體狀況、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意、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分別進行方差齊性檢驗,檢驗結果顯示,教師專業發展總體狀況、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情意、專業自主發展意識適合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教師專業能力不適合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因而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進行非參數檢驗。
根據教師自我報告的情況,廣東省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總體狀況的平均分為3.73,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城市學校(3.76)和縣城學校(3.76)、中心鄉鎮學校(3.71)、鄉村學校(3.69)。
在專業發展總體狀況方面,城市教師與縣城教師的平均分相等,兩者均高于中心鄉鎮教師和鄉村教師。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城鄉教師之間具有顯著差異(p=0.000)。進一步采用LSD檢驗進行兩兩比較,結果表明:城市教師與中心鄉鎮教師、鄉村教師之間均具有顯著差異(p=0.003,p=0.000);縣城教師與中心鄉鎮教師、鄉村教師之間均具有顯著差異(p=0.010,p=0.000)。
(三)不同群體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分析
本部分主要采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對不同性別、專業背景、教齡和職稱的教專業發展狀況進行比較。
1. 男女教師比較
調查對象中,男教師1587人,占比27.31%,專業發展狀況的平均得分為3.68;女教師4223人,占比72.69%,專業發展狀況的平均得分為3.74。女教師對專業發展的自我評價好于男教師,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兩者具有顯著差異(P=0.000)。
2. 不同專業背景教師比較
調查對象中,具有數學或數學教育背景(簡稱數學組)教師3325人,占比57.23%,自我評價專業發展狀況的平均得分為3.74;不具有數學或數學教育背景(簡稱非數學組)教師2485人,占比42.77%,自我評價專業發展狀況的平均得分為3.71。從總體狀況上看,數學組教師高于非數學組教師,且兩組之間具有顯著差異(p=0.040)。
3. 不同小學數學教齡教師比較
根據教師生涯發展理論以及實踐經驗,將小學數學教師按教齡分為五個組別,其中,“3年及以下”的共1144人,占19.69%;“4-10年”的共1013人,占17.44%;“11-15年”的共788人,占13.56%;“16-20年”的共1149人,占19.78%;“21年及以上”的共1716人,占29.53%。
各教齡組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平均得分自高到低依次為:“21年及以上”組(3.80)、“16-20年”組(3.74)、“4-10年”組(3.71)、“11-15年”組(3.70)、“3年及以下”組(3.64)。對教師教齡與專業發展得分進行相關性檢驗,檢驗結果顯示教師教齡與專業發展得分的相關系數為0.139,p=0.000,說明教師教齡與專業發展得分之間具有極其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教齡越長,教師對專業發展水平的自我評價越高。
4. 不同職稱教師比較
將小學數學教師按職稱分為四個組別,其中,未定職級組共1153人,占19.84%;初級組共1267人,占21.81%;中級組共3283人,占56.51%;高級組共107人,占1.84%。各職稱組教師專業發展平均得分自高到低依次為:高級組(3.84)、中級組(3.75)、初級組(3.69)、未定職級組(3.68)。對教師職稱與專業發展得分進行相關性檢驗,檢驗結果顯示教師職稱與專業發展得分的相關系數為0.085,p=0.000,說明教師職稱與專業發展得分之間具有極其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職稱越高,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評價越好。
四、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1. 廣東省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接近良好水平,但各維度發展不均衡。從五個維度的情況來看,教師對專業精神和專業情意的自我評價最高,對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自我評價處于中間,對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自我評價最低。
2. 廣東省城鄉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顯著差異。從總體上來看,城市學校教師與縣城學校教師的水平相當,兩者都好于中心鄉鎮學校教師和鄉村學校教師。
3. 廣東省不同群體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表現各不相同。女教師專業發展總體狀況好于男教師。數學組教師好于非數學組教師。不同小學數學教齡組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具有顯著差異,教齡越長,教師對專業發展水平的自我評價越高。不同職稱組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之g具有顯著差異,職稱越高,教師對專業發展水平的自我評價越好。
(二)對策與建議
1. 找準薄弱環節,促進教師專業發展。(1)建立相應的教師學習保障、激勵、評價機制,激發教師學習欲望。(2)加強教學研究,促進理論與實踐轉化。引領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特別是以課例為載體的研究,以實現知識轉化。(3)加強生涯指導,使教師制定適切的專業發展目標和實現策略,促進專業發展。
2. 關注鄉村教師,推進隊伍整體發展。廣東省省城鄉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不均衡,鄉村教師的自我評價低于城市和縣鎮教師,因此需要將鄉村教師隊伍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來抓。(1)把握專業發展現實需求,找準突破的重點。根據鄉村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所存在的具體問題與現實需求,加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等方面的培養,實現重點突破。(2)發揮信息技術功能,突破教師研修的時空限制。(3)提高鄉村教師地位與待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鄉村從教。
3. 加強分類指導,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不同群體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不同特點和不同需要,因此要分類培訓和指導。(1)組建多層次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針對具有不同專業發展需求的教師群體實施個性化的指導與培訓,提升培訓目標、內容與方法策略的針對性。(2)開發系統化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模塊,為不同教師群體“量身打造”培訓內容,提升培訓內容的實效性。(3)建設主題教研優秀實踐案例,以優質教研資源促進各級教研隊伍建設,夯實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陣地。(4)創設多元展示與交流平臺,為不同教師群體提供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展示交流機會,提升教學效能感,激發專業精神。(5)評選不同類別的優秀教師典范,為教師樹立標桿,讓教師看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明確努力方向。
關鍵詞 山西省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
青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復興的希望,肩負著實現“中國夢”的歷史使命,他們的身心健康不僅直接影響著其自身的學習、生活,而且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因此,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如何直接是關系到我們國家興旺發達的重大事件,同時也是研究現代人類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山西青少年兒童進行體質健康監測,并對其身體素質發展現狀及規律進行研究,以便掌握山西省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發展特點,促使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為相關職能部門制定一定的政策、法規提供理論依據。
一、研究對象
根據山西省的地域特點,選取了晉北(大同市)、晉中(太原市)、晉南(運城市)三地城市與鄉村學校7~18歲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其身體素質進行了監測。共選監測對象9600人,其中城市與鄉村男女生各2400人,三個地區各選取3200人;不同年齡段各200人(城男50人,城女50人,鄉男50人,鄉女5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電子網絡、CNKI資料文庫以及體育學術期刊等途徑,查閱有關國內外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相關文獻資料,并對其進行整理分析,為本研究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2.測試法
從2010年5月開始,分別對山西省運城市、大同市和太原市三地城鄉小學、中學的7~18歲學生9600人,根據國家體質健康監測要求進行統一體質健康檢測。選擇了50m、立定跳遠、斜身引體(小學男生)、引體向上(初中、高中男生)、一分鐘仰臥起坐(女生)、800m(初中、高中女生)、1000m(初中、高中男生)、50m×8折返跑(小學生)、坐位體前屈和握力等指標作為身體素質的測試內容。
3.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2003與Spass3.0軟件對獲得的原始數據進行常規的統計處理以及關聯度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山西省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發展現狀分析
表1山西省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城鄉差異性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山西省城市男女生的速度素質均優于鄉村男女生;城鄉男女生的下肢爆發力素質基本相同;城市女生的腰腹肌力量優于鄉村女生;城鄉小學男生的速度耐力基本相同,城市小學女生的速度耐力不及鄉村女生;城鄉男生的耐力素質基本相同,城市女生的耐力素質不及鄉村女生;城鄉小學男生上肢力量素質基本相同,城市男生的上肢力量素質不及鄉村男生;城鄉男生的最大力量素質基本相同,城市女生的最大力量素質優于鄉村女生;城市男生的柔韌素質不及鄉村男生,城市女生的柔韌素質不及鄉村女生。
2.山西省不同城市鄉村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差異性比較
表2山西省不同城市鄉村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差異性
比較(城男)
注:*表示呈顯著性差異;**表示呈非常顯著性差異
從表2中可以看出,除了握力太原、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其余7項均呈現差異性。50m:三個地區差異不太明顯;立定跳遠:大同與太原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斜身引體:大同與運城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引體向上: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50m×8折返跑: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1000m:大同與太原、運城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太原與運城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坐位體前屈:太原、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均有顯著性差異,其中運城與太原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表3山西省不同城市鄉村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差異性
比較(鄉男)
注:*表示呈顯著性差異;**表示呈非常顯著性差異
從表3中可以看出,在握力上太原、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均沒有顯著性差異;50m:太原地區與運城、大同均有顯著性差異;立定跳遠:其中大同與太原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斜身引體:大同與運城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引體向上:其中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50m×8折返跑:其中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1000m:太原與運城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坐位體前屈:其中運城與太原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表4山西省不同城市鄉村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差異性
比較(城女)
注:*表示呈顯著性差異;**表示呈非常顯著性差異
從表4中可以看出,在一分鐘仰臥起坐上太原、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均沒有顯著性差異;50m: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立定跳遠: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50m×8折返跑: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800m: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握力:太原、大同與運城地區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坐位體前屈:太原、大同與運城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表5山西省不同城市鄉村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差異性
比較(鄉女)
注:*表示呈顯著性差異;**表示呈非常顯著性差異
從表5中可以看出,在一分鐘仰臥起坐上,太原與運城、大同地區之間均有顯著性差異;大同與運城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50m: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立定跳遠: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50m×8折返跑: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800m:太原、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太原與運城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握力:太原與運城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坐位體前屈: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3.山西省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發展規律
從上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山西省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的發展規律,男生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長和提高,但是,其增長與提高的速度并不是直線式的,而是波浪式的。女生由于性別的差異與男生有所不同。但是,在7-18歲的男女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就其增長速度來看,均出現了兩個“高峰期”。這兩個高峰期的出現均因年齡、性別和項目的不同而不同。青春發育期前,男女生的身體素質發展無顯著性差異。因此,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在7-9歲這個年齡段身體素質增長速度相對較快,年增長率出現了第一個“高峰期”。11歲之后出現了緩慢的增長趨勢。男生與女生不僅在身體形態、生理機能上出現了較大的差異,而且身體素質的發展也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尤其是女生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年增長率的第二個高峰期,女生的一分鐘仰臥起坐不論在哪個年齡段,均沒有較大的差異;50m跑、立定跳遠女生在13歲,男生在14歲,又出現了快速增長。
四、結論與建議
1.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的發展與其生長發育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同的身體素質都有其不同的快速增長期,即“敏感期”。而且男女生的快速增長期時間不同,男生為7-14歲,女生為7-13歲。老師應該在孩子的“敏感期”,促使身體素質快速發展。
2.13歲以后,由于女生增長速度明顯減慢,甚至停滯或下降;男生還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這樣男、女生之間的差距就越來越大。到達17歲之后這種差異趨于穩定。這是由于生長發育進入青春期后性腺活躍的結果,因而,應該特別關注青春期女生的體育鍛煉,一定是適宜的負荷。
3.城市學校體育教學中應適當加強學生耐力、柔韌與最大力量的練習;鄉村學校體育教學中應適當加強學生速度、快速力量的練習。
――――――――
參考文獻
[1] 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報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2004年監測報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許良.我國青少年各個時期5項身體素質發展的動態分析.體育學院學報,2005,24(1).
[4] 周榮寶.寧波市青少年身體形態與運動素質發展趨勢的研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2).
[5] 劉新華,張建,蔡睿.對上海、東京兩地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影響因素的比較分析.中國體育科技,2009,45(6).
[6] 茍波,陳佩杰.青少年身體形態發育特征及運動對發育的影響.體育科研,2004(4).
[7] 李宜南,萬平,赫忠慧.北京大學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結果分析報告.體育科學,2005,25(2).
關鍵詞:人口發展;現狀;特點;應對策略;麒麟區
中圖分類號:C9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0-0108-04
從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來看,麒麟區在人口增長類型、人口規模、勞動適齡人口數量、人口年齡構成、人口性別結構、人口素質、人口生命質量、人口城鎮化水平、社會負擔系數、家庭戶人口規模、人口老齡化發展水平等方面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相比較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從麒麟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結果來看,相關資料和數據都能夠充分、客觀地反映出近十余年來麒麟區的人口發展過程、人口現象變化的規律、特征及人口轉變的歷程。對此,本文通過收集麒麟區第五次、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整理并計算相關數據,對該區人口發展現狀及特點進行深入分析與評價,并針對人口發展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可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與城市建設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一、麒麟區人口發展現狀分析
(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呈下降趨勢,人口規模持續增長
在2000年“五普”時,麒麟區人口出生率為16.24‰,人口死亡率為5.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44‰,到2010年“六普”時,人口出生率為11.5‰,人口死亡率為4.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1‰[1],與2000年“五普”時相比較,人口出生率下降了4.47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下降了1.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了3.34個千分點。人口規模由2000年“五普”時的648 956人[2]增長到2010年“六普”時的740 747人[3],增加了91 791人,增長14.14%。
(二)少兒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老少比增長,年齡中位數上移,平均年齡升高,長壽水平提高,預期壽命延長,老齡化水平升高
在2000年“五普”時,麒麟區0~14歲人口比例為23.48%,≥65歲人口比例為5.83%,≥60歲人口比例為8.94%,老少比為24.83%[4],年齡中位數為27.99歲,平均年齡為30.8歲,長壽水平為7.2%,預期壽命為70.45歲[2],老齡化水平為5.83%[4]。到2010年“六普”時,0~14歲人口比例為20.37%,≥65歲人口比例為7.52%,≥60歲人口比例為11.25%,老少比為36.91%[3],年齡中位數為33.23歲,平均年齡為33.99歲,長壽水平為9.93%,預期壽命為77.18歲,老齡化水平為7.52%[3]。與2000年“五普”時相比較,十年間,少兒人口比例下降了3.11個百分點,≥65歲人口比例上升了1.69個百分點,≥60歲人口比例上升了2.31個百分點,老少比增長了12.08個百分點,年齡中位數上移了5.24歲,平均年齡升高了3.19歲,長壽水平提高了2.73個百分點,預期壽命延長了6.73歲,老齡化水平升高了1.69個百分點。
(三)少兒人口負擔系數下降,老年人口負擔系數上升,社會總負擔系數下降
在2000年“五普”時,少兒人口負擔系數為33.21%,老年人口負擔系數為8.25%,社會總負擔系數為41.46%[4]。到2010年“六普”時,少兒人口負擔系數為28.25%,老年人口負擔系數為10.43%,社會總負擔系數為38.68%[3]。與2000年“五普”時相比較,少兒人口負擔系數下降了4.96個百分點,老年人口負擔系數上升了2.18個百分點,社會總負擔系數下降了2.78個百分點。
(四)勞動適齡人口比例上升,勞動力數量持續增長
在2000年“五普”時,15~64歲人口數為458 760人,所占比例為70.69%;15~59歲人口數為438 547人,所占比例為67.58%[4]。到2010年“六普”時,15~64歲人口數為534 153人,所占比例為72.11%;15~59歲人口數為506 543人,所占比例為68.38%[3]。與2000年“五普”時相比較;15~64歲人口數增加了75 393人,增長16.43%,比重上升了1.42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數增加了67 996人,增長15.5%,比重上升了0.8個百分點。
(五)人口性別比下降,鄉村人口性別比上升,城鎮人口性別比下降,人口性比重呈男性大于女性的普遍性規律
在2000年“五普”時,人口性別比為105.89,城鎮人口性別比為105.68,鄉村人口性別比為106.08[4],到2010年“六普”時,人口性別比為105.21,城鎮人口性別比為103.2,鄉村人口性別比為108.77[5]。與2000年“五普”時相比較,人口性別比下降了0.68個百分點,城鎮人口性別比下降了2.48個百分點,鄉村人口性別比上升了2.69個百分點。在2000年“五普”時,總人口數為648 956人,其中,男性人口數為333 756人,女性人口數為315 200人[4],男性人口性比重為51.43%,女性人口性比重為48.57%,性別比重男性高于女性。到2010年“六普”時,總人口數為740 747人,其中,男性人口數為379 781人,女性人口數為360 966人[5],男性人口性比重為51.27%,女性人口性比重為48.73%,人口性別比重同樣是男性大于女性,且無論是城鎮人口性比重還是鄉村人口性比重都呈同樣的規律。
(六)總戶數和家庭戶增加,家庭戶人口規模逐漸減小
總戶數由2000年“五普”時的192 761戶增加到2010年“六普”時的252 499戶,增加了59 738戶,增長了30.99%[3]。其中,家庭戶由2000年“五普”時的184 827戶增加到2010年“六普”時的239 782戶,一共增加了54 955戶,增長了29.73%[3],家庭戶人口規模由2000年“五普”時的3.28人縮小到2010年“六普”時的2.88人[3],減少0.4人。
(七)城鎮人口規模增大,鄉村人口規模減小,農業戶人口規模增大,非農業戶人口規模持續增長,城鎮化水平提高
從2000年“五普”到2010年“六普”,城鎮人口規模由2000年“五普”時的311 135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時的482 782人,增加了171 647人,增長55.17%[3];鄉村人口規模由2000年“五普”時的337 821人減少到2010年“六普”時的257 965人,減少了79 856人,減少23.64%[3]。農業戶人口規模由2000年“五普”時的441 736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時的498 432人,增加了56 696人,增長12.83%[3];非農業戶人口規模由2000年“五普”時的198 499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時的231 844人,增加了33 345人,增長16.8%[3]。城鎮化率由2000年的47.94%提高到2010年的65.18%[1],上升了17.24個百分點。
(八)少數民族人口規模增長速度快于總人口規模增長速度,外來人口增多
少數民族人口由2000年“五普”時的26 356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時的37 109人,一共增加了10 753人,增長40.8%[3],少數民族人口規模增長速度快于總人口規模增長速度14.14%的26.66個百分點。外來人口規模由2000年“五普”時的70 802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時的200 814人,增加了130 012人,增長183.63%[3]。
(九)文盲率下降,除了小學組,每萬人受教育程度人數均呈增長趨勢,15歲及以上文盲人口比重下降
文盲率由2000年“五普”時的9.48 %下降到2010年“六普”時的2.8%[2~3],下降了6.68個百分點。每萬人受教育程度人數,大專以上由2000年“五普”時的403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時的931人,增加了528人,增長131.02%;高中(含中專)由2000年“五普”時的1 245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時的1 361人,增加了116人,增長9.32%;初中由2000年“五普”時的2 796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時的3 151人,增加了355人,增長12.7%;小學由2000年“五普”時的3 440人減少到2010年“六普”時的3 352人,減少了88人,減少2.56%[3]。15歲及以上人口規模由2000年“五普”時的496 588人[2]增加到2010年“六普”時的589 849人[3],增加了93 261人,增長18.78%。15歲及以上文盲人口規模由2000年“五普”時的61 549人[2]下降到2010年“六普”時的20 777人[3],減少了40 772人,減少66.24%。15歲及以上文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由2000年“五普”時的9.48%下降到2010年“六普”時的2.8%,下降了6.68個百分點[2~3]。15歲及以上文盲人口占15歲及以上人口總數的比例由2000年“五普”時的12.39%下降到2010年“六普”時的3.52%,下降了8.87個百分點[2~3]。
(十)育齡婦女人口規模持續增長,學齡前兒童組和各個學齡組人口總量持續增加,高齡老年人口數量增多
育齡婦女人口規模由2000年“五普”時的191 743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時的212 695人,增加了20 952人,增長10.93%[2~3]。其中,生育旺盛育齡婦女(20~29歲婦女)人口規模由2000年“五普”時的66 971人下降到2010年“五普”時的52 131人,減少了14 840人,減少22.16%[2~3]。學齡前兒童組和各個學齡組(1~22歲人口)人口數由2000年“五普”時的229 041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時的240 481人,增加了11 440人,增長4.99%[2~3]?!?0歲的高齡老年人口規模由2000年“五普”時的4 181人增加到2010年“六普”時的8 275人,增加了4 094人,增長97.92%[4~5]。
二、麒麟區人口發展特點及問題分析
(一)人口總數呈持續增長態勢
人口增長得到一定的控制,但由于人口基數存在,人口增長慣性,育齡婦女人口規模持續增加,以及部分貧困地區出生率仍然偏高等原因,人口總數呈持續增長態勢。
(二)人口年齡結構發生重大轉變
人口年齡結構已經從成年型轉向老年型,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加快,人口老齡化水平較高,高齡老年人口比以前增多,這直接關系到高齡老年人口的贍養、照料、養老與醫療等問題。少兒人口負擔系數下降,少兒人口撫養壓力減小,老年人口負擔系數上升,養老壓力增大,社會總負擔系數下降,社會總負擔減輕。勞動適齡人口規模持續增長,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人口紅利開啟,勞動力資源規模擴大的同時,學齡前兒童組和各個學齡組人口數量持續增加,給社會就業帶來一定的壓力。
關鍵詞:鄉村中學 體育教師 對策
一、前言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教育資源的關鍵所在,是學校體育工作正常開展的先決條件和現實力量。學生的體育教育和體質健康,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情況和發展前景與體育教師隊伍是密切相連。隨著小康社會步伐的全面加速以及城鎮化的加速推進,中小學體育教育事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尤其是我們比較薄弱的農村體育教育事業還存在著諸多急需解決的難題。
二、鄉村中學體育教師的發展現狀
(一)鄉村中學體育教師學歷、職稱的基本狀況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整理和分析發現國內大部分農村體育教師的學歷普遍偏低,遠不及國家的相應標準。當前的農村體育教師的師資水平有待提高。從學歷結構來看,農村體育教師本科畢業的教師較少,大專居多,成教函授是相當部分教師獲得高學歷的重要途徑。另外,從職稱比例來看,高級職稱的比例極少,少數教師還處于最低級別。造成該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農村經濟落后、學校重學輕體是體育教師流失的重要原因。
(二)鄉村中學體育教師科研能力狀況
科學研究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必要途徑,也是全面提高體育教師能力的有效手段。較強的科研能力是衡量體育教師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而大部分鄉村體育教師沒有科研任務要求,有的從沒發表過作品,說明大部分體育教師科研能力比較低。
(三)鄉村中學體育教師再學習、深造的現實狀況
近幾年,隨著教育部對鄉村中學體育教師在學歷方面越來越重視,各學校對教師職稱評定工作的嚴格把關,越來越多的鄉村中學體育教師參加了各種各樣的再學習。對在職的鄉村中學體育教師進行專業的指導培訓,是提高鄉村中學體育教師各項能力的重要途徑,為培養優秀的鄉村中學體育教師隊伍提供了有利條件。
(四)福利待遇狀況
由于人們對體育存在偏見,在部分鄉村中學里,體育教師的待遇與其他教師有所差異,可以發現存在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現象。個別學校在年終進行評定考核時,將農村體育教師單獨管理,將正規體育課時按低百分比進行折算。造成鄉村體育教師,雖然課上得多但錢卻拿得少。
三、解決鄉村中學體育教師現狀的對策研究
(一)改變人們對傳統鄉村中學體育教育的誤區,以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的體育教學觀代替以往單一的觀念
要將終生體育思想作為鄉村中學體育的主要教學內容。在國家教育部的宏觀指導下,結合鄉村中學的實際情況,與教學的實際條件相適應。教學方法和手段應與知識、健身、育心三者并育的原則緊密結合。注重發展學生個性,注重學生的健康教育,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娛樂中“促進健康”,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樂趣,在體育教學中獲得身心得益的體驗和鍛煉能力。
(二)大力引進高學歷高水平的體育教師,盡量實現教師學歷本科化
帶動鄉村中學體育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要注重女教師的招聘錄用,選擇有經驗、有責任、能吃苦的女教師,充分挖掘女教師在工作細心、方便,與學生更加容易親近等優勢,使體育教學中男女性別比例的協調性更優化。
(三)要加強體育教師在其他方面的學習
由于現在教學日趨現代化,國際化,不僅要求體育教師能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還要求體育教師會教育知識、技能技術等知識。專業知識方面:教師要通過函授、進修、脫產等各種渠道不斷學習、培訓。提高學歷,提升教師職稱。教育知識方面:體育教師要懂教學規律,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從而正確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簡單教會學生學習。技能技術方面:體育教師要能夠操作計算機,識別外國書籍,學習其先進的教育技能
(四)應該多渠道籌集鄉村教育經費
當地教育機構應起帶頭作用,利用各種手段籌措鄉村體育教育經費。特別是動員一些優質企業和個人進行贊助,這樣既可以緩解教育部門經費不足的狀況,又可以使企業在民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從而促進相互發展。這樣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資金作為鄉村教師的補貼,相對提高教師的待遇,組織體育教師的改行或兼職現狀。
(五)要加強體育教師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質等方面的修養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要求一個人有敬業精神,道德修養。這樣的教師才會敬重自己的工作,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求積極樂觀的情緒、豁達開朗的心胸、堅韌不拔的毅力,這樣才能完成對學生情緒、心胸、毅力等各方面的培養。最重要的是體育教師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做好本分工作,從而保證鄉村體育教師在各方面的發展。
(六)科學安排教學內容,積極改進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利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針對教學,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的體驗到積極的情緒,精神上得到收獲。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可采用各種先進、適當的方法增加一些學生有興趣的技術動作,提高學生求知、求新的需求,鞏固學生的基礎動作。
參考文獻:
[1]吳立柱,司鵬巧.河北省農村中小學體育師資隊伍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6(3).
[2]郊淑玲.安徽省農村中學體育師資現狀的調查研究[J].沈陽工程學院報,2006(7).
[3]翟兆峰,翟連林.山東省農村城鎮中學體育師資現狀調查與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2(1).
關鍵詞 青少年 校園足球 鄉村足球 運動 發展
一、前言
足球被譽為“世界第一運動”。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可在中國,足球的發展卻處于較低水平,雖然有恒大奪冠這樣振奮人心的戰績,但中國足球在各層次大賽中的成績難以令國人滿意。足球是足球人的運動,足球應當從孩子抓起,從鄉村的校園抓起,身為足球基地的校園如果像從前那樣建在大中城市,那么基數廣大的鄉村孩子就會被排除在外,足球強國的夢就會是一句空話。
二、研究對象方法
(一)研究對象
田園莊3所小學和一所中學足球課程的開展狀況,田園莊部分人(8~40歲)對開展足球活動的興趣問卷調查,田園莊開展足球活動可行性研究調查表。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2.問卷調查法
3.數據統計法
三、研究內容結果與分析
(一)田園莊人群喜愛的球類運動調查
通過對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喜愛乒乓球的運動項目的人數為60人,占總人數的30%;喜愛籃球的人數為12人,占總人數的6%;喜愛足球的人數為93人,占總人數的47%;喜愛羽毛球的人數為18人,占總人數的9%;喜愛其他項目的為4人,占總人數的2%。(只可單選)
(二)田園莊足球運動參與次數的調查
在197份問卷中,每周進行足球運動次數為0~1次的為37人,占總人數的20%(約等于)此種大多為田園莊的部分人,沒有興趣進行足球活動,認為耗時耗力,大多為了陪孩子才進行一次運動;每周進行1~5次足球運動的為80人,占總人數的40%,體力難以跟上,每周進行5~10次足球運動的為40人,占總人數的20%多為中學生,時間較充裕,精力旺盛,礙于場地、人數的限制只能在校內操場進行活動;每周進行10次以上足球人數的為40人,占總人數的20%,為中學生,熱愛足球的一群青壯年群體,每天都會抽出時間進行足球游戲。
由表2可以得出結論,鄉村青壯年對足球擁有巨大興趣,但受場地,天氣限制等無法使興趣轉化為足球基數,浪費了足球人才資源。
(三)田園莊人群參加足球運動的目的調查
青壯年參加足球運動的動機調查:本次調查以問卷的形式詢問了足球運動的6個運動動機的選擇情況,如圖4所示,經統計有135人是以鍛煉身體爭強體質為目的,占總調查人數的68%;有20人是因為興趣愛好參加足球運動的,占總調查人數的10%;以娛樂休閑為目的參加足球運動的為15人,占總人數的8%;打發時間的為11人,占總調查人數的5%;交往人際的有13人,占總調查人數的7%;其他原因的為3人,占到其中2%。其中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的比例最大,占到68%的份額。
四、結論
我國的農村地域廣,鄉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一半,所以校園足球的推廣不能只限于城市地區,鄉村的校園足球運動沒有開展,就不能從真正意義上說足球運動的普及。在廣大農村開展足球運動、發展鄉村足球,讓更多的孩子接觸足球,感受足球運動帶來的快樂,是中國走向足球強國,產生世界強隊的基礎。
(一)從以上調查可以得出:鄉村青少年是鄉村足球的主力軍,鄉村的足球運動在鄉村球類運動中占據著主導地位,鄉村足球喜愛人員眾多。
(二)從以上調查可以得出:中國足球的未來僅僅依靠城市是不夠的,必須依靠政策在廣大鄉村中切實開展起來,才能真正的普及足球,為中國足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從以上調查可以得出:鄉村村青壯年對足球擁有巨大興趣,但受場地,天氣限制等無法使興趣轉化為足球基數,浪費了足球人才資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