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09:49:24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光伏投資成本分析,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集中式市電互補;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系統配置;運行成本分析;投資回收期;
中圖分類號:TK511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面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從現有常規能源向清潔、可再生新能源過渡已提到議事上來了;因為新能源是依托高新技術的發展,開辟持久可再生能源的道路,以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并保護地球的潔凈;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國際上公認并倡導的綠色發電方式,由于其既不需要燃料,也不存在煙塵和灰渣,不污染環境,不會產生二氧化碳,對大氣不存在任何影響,非常清潔。具有性能穩定,安全可靠,維護費用低,無安全隱患等特點。
二、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原理及特點
1、系統原理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國際上公認并倡導的綠色發電方式,它具有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的特點。太陽能電池組件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經過大功率二極管及控制系統給蓄電池充電。充電到一定程度時,控制器內的自保系統動作,切斷充電電源。晚間,太陽能電池組件充當了光電控制器,啟動控制器,蓄電池給照明燈供電,點燃照明燈;凌晨,太陽能電池組件又充當了光電控制器,啟動控制器,切斷照明燈電源,重新開始進行轉化太陽能為電能的工作。在太陽能路燈點亮時,還能夠根據設置進行調光。
2、系統特點
①太陽能獨立電站系統使用壽命25年;
②全封閉免維護鉛酸蓄電池500AH/2V,壽命5年以上;
③太陽能電池組件:單/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效率15%以上,功率110W,壽命25年以上;
④控制系統:采用均衡維護充電,大電流快速充電,涓流鞏固充電方式進行充電,其中充電過程采用PWM調制方式,具備延長蓄電池壽命的負脈沖緩沖充電過程,使用壽命達到10年以上;
⑤使用溫度:攝氏-40至50度,具有低溫工作功能;
⑥照明時間:每天工作14小時,可連續工作3個陰雨天;
⑦功耗低:LED燈具功耗是一般高壓鈉燈的50-60%左右,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
⑧顯色指數高:LED燈具色溫3000-7000K可選,顯色指數80以上,LED燈具發出的光線更接近自然光,對顏色的顯現更真實、鮮艷、辨識性強。
⑨壽命長:LED燈具是固體冷光源,使用壽命10萬小時;
⑩綠色光源:LED燈光線穩定,無頻閃,無紫外線和紅外線、無不良眩光,無光污染,消除了不良眩光所引起的刺眼、視覺疲勞與視線干擾,提高駕駛的安全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三、服務區太陽能路燈系統、收費站雨棚燈照明系統設計
(一)項目概況
遼寧省海城析木服務區、析木收費站位于丹東至錫林浩特高速公路東港至海城段。析木收費站車道總數為5個,進2出3,收費站出口指向正南方向。每個車道安裝3盞,共15盞照明燈。雨棚棚頂高7米,燈頭采用120W/220V LED燈。收費雨棚為平頂設計,適合以太陽能電站的形式給照明燈供電。收費站照明燈工作時間14小時(光控整夜亮燈),按3個連陰天設計太陽能供電系統。析木服務區在高速公路兩側對稱分布,其中南北兩區路燈各23盞,燈桿高8m,燈頭采用80W/220V LED燈。本服務區采用集中太陽能路燈供電系統,以太陽能電站的形式給路燈供電。南北服務區路燈供電采用分離方式,南北服務區各安裝太陽能電站系統,供服務區路燈照明使用。服務區路燈工作時間14小時(光控整夜亮燈),按3個連陰天設計太陽能供電系統。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建設時原常規供電系統仍然建設,采用市電作為補充電源,提高系統運行可靠性??紤]到供電距離較遠,負載采用DC220V供電系統,以減少電壓損失,避免由于超過3天連陰天造成照明燈熄滅的情況發生。
(二)系統配置方案
1、析木收費站系統配置
表1-1 析木收費站系統配置表
負載數量 材料 數量
15盞 太陽能電池板110W/17V 90
鉛酸蓄電池500Ah/2V(帶電池柜) 110
控制器60A/220V 1
LED燈頭120W/220V 15
太陽能電池板支架9900W 1套
市電切換、匯流及配電等裝置 1套
2、析木服務區系統配置
表1-2單側服務區系統配置表
負載數量 材料 數量
23盞 太陽能電池板110W/17V 90
鉛酸蓄電池500Ah/2V(帶電池柜) 110
控制器220V/60A 1
LED燈頭220V/80W 23
太陽能電池板支架9360 1套
匯流、配電及市電切換裝置 1套
四、系統實際應用效益
(一)經濟效益
以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全生命周期25年為基礎,進行成本分析計算。
1、收費站雨棚照明運行成本分析。
(1)使用傳統高壓鈉燈照明系統的運行成本
析木收費站收費雨棚共需15盞250W高壓鈉燈對收費車道進行照明,平均每天照明時間為12小時,目前用電電價0.9元/kWh,考慮電價平均每年上漲0.05元/ kWh,高壓鈉燈鎮流器損耗20%,夜晚電壓過高浪費電能10%,則使用高壓鈉燈照明每年實際耗電量為:
0.25[kWh]×1.2×1.1×12[h] ×365[天] ×15[盞]=21681[kWh]
即:第一年用電費用為:
21681[kWh]×0.9[元/kWh]=1.95萬元
每年因電價上調而增加的費用額為:
21681[kWh]×0.05[元/kWh]=0.1084萬元;
高壓鈉燈系統25年消耗的電費Sn為等差數列求和,計算過程如下:
Sn= a1×n+n(n-1)d/2=1.95×25+25×24×0.1084÷2=81.27萬元;
式中:a1為第一年用電電費;
n為系統全生命周期25年;
d為每年因電價上調而增加的費用。
即平均每年需要電費為81.27÷25=3.25萬元;
高壓鈉燈燈泡壽命1.5年,更換一次100元/支,鎮流器壽命2年,更換一次150元/個,加上燈高為7m照明燈,需要升降車等設備運輸及安裝,因此考慮50%安裝費用,電力照明燈年運行成本統計如下表:
表1-3收費站傳統高壓鈉燈照明系統年平均運行成本統計表
項目 25年內更換次數 總投入(萬元) 年均投入(萬元)
更換鈉燈燈泡 16 3.6 0.144
更換鎮流器 12 4.05 0.162
年用電費用 ―― ―― 3.250
合計 3.556
(2)使用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的運行成本
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無電費費用,運行成本主要為設備的更換費用。由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的特點可知,LED整體燈具壽命為12.5年,25年壽命期內需更換一次,更換20元/W,每盞燈更換一次需2400元,全部更換一次需要5.4萬元(含50%安裝費用);2V鉛酸蓄電池壽命為8.5年,壽命期內需更換2次,更換兩次共需15.84萬元(電池回收價值可抵消安裝費用)。即太陽能照明燈系統的運行成本為為5.4+15.84=21.24萬元,平均每年運行成本為21.24÷25=0.8496萬元。
(3)投資回收期
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與高壓鈉燈照明系統相比的投資回收期N為:
N=(C1B1)/(B-C)=(48.56-5.425)/(3.556-0.8496)=15.9年
式中:B為高壓鈉燈照明系統您平均運行成本;
C為太陽能照明系統年平均運行成本;
B1為高壓鈉燈照明系統初投資費用;
C1為太陽能照明系統初投資費用;
則壽命期內節約費用為3.556×(25-15.9)=31.54萬元。
2、服務區路燈照明系統運行成本分析。
(1)使用傳統高壓鈉燈照明系統的運行成本
析木服務區兩側共需46盞250W高壓鈉燈對服務區廣場進行照明,平均每天照明時間為12小時,目前用電電價0.9元/kWh,考慮電價平均每年上漲0.05元/ kWh,高壓鈉燈鎮流器損耗20%,夜晚電壓過高浪費電能10%,則使用高壓鈉燈照明每年實際耗電量為:
0.25[kWh]×1.2×1.1×12[h] ×365[天] ×46[盞]=66488.4[kWh]
即:第一年用電費用為:
66488.6[kWh]×0.9[元/kWh]=5.983萬元
每年因電價上調而增加的費用額為:
5.983[kWh]×0.05[元/kWh]=0.2991萬元;
高壓鈉燈系統25年消耗的電費Sn為等差數列求和,計算過程如下:
Sn= a1×n+n(n-1)d/2=5.983×25+25×24×0.2991÷2=239.305萬元;
式中:a1為第一年用電電費;
n為系統全生命周期25年;
d為每年因電價上調而增加的費用。
即平均每年電費為239.305÷25=9.5722萬元;
高壓鈉燈燈泡壽命1.5年,更換一次100元/支,鎮流器壽命2年,更換一次150元/個,加上燈高為10m照明燈,需要升降車等設備運輸及安裝,因此考慮50%安裝費用,電力照明燈年運行成本統計如下表:
表1-4服務區傳統高壓鈉燈照明系統年平均運行成本統計表
項目 25年內更換次數 總投入(萬元) 年均投入(萬元)
更換鈉燈燈泡 16 9.6 0.384
更換鎮流器 12 10.8 0.432
年用電費用 ―― ―― 9.5722
合計 10.3882
(2)使用太陽能光伏照明燈系統的運行成本
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無電費費用,運行成本主要為設備的更換費用。由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的特點可知,運行成本主要為系統部件更換費用。LED整體燈具壽命為12.5年,25年壽命期內需更換一次,更換20元/W,每盞燈80 W更換一次需1600元,46盞全部更換一次需要11.04萬元(含50%安裝費用);鉛酸蓄電池壽命為8.5年,壽命期內需更換2次,更換兩次共需31.68萬元(電池回收價值可抵消安裝費用)。即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的追加投資為8.28+31.68=42.72萬元,平均每年運行成本為42.72÷25=1.7088萬元。
(3)投資回收期
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與高壓鈉燈照明系統相比的投資回收期N為:
N=(C1-B1)/(B-C)=110.54-23.2)/(10.3882-1.7088)=10.06年
式中:B為高壓鈉燈照明系統年平均運行成本;
C為太陽能照明系統年平均運行成本;
B1為高壓鈉燈照明系統初投資費用;
C1為太陽能照明系統初投資費用;
則壽命期內節約費用為10.3882×(25-10.06)=155.1997萬元。
3、整個系統的實際應用效益
通過三個月來對本系統的跟蹤測試及用戶的反饋信息,得到了以下結論:
(1)整個海城析木高速公路工程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平均每天總共能夠發電約134.28度。整個工程的負載每天消耗68.64度電。假設應用常規的市電高壓鈉燈,平均一個高壓鈉燈功率在250W~400W ,一天平均按12小時計算,64盞高壓鈉燈的總共可以發電192~307.2度。按照系統的負載用電量而言,該系統每天至少可為用戶節省約130~240度市電,一年便可節省下47450~86400度電。如果按照一度電0.9元計算一年下來單單負載耗電量的節省成本就為42705~77760元。其中并不包括高壓鈉燈的鎮流器耗電量以及線損的耗電量。如果算上鎮流器和線損的耗電量,起碼最少節省成本約5萬到8萬元之間。如果按照系統的總節能計算該系統能夠為用戶節省每天節省電能260.64~375.64度,全年節省成本約為10~13萬之間。
(2)本系統每天總發電量為134.28度電,而負載的耗電量為68.64度,可見發電量為耗電的1.9倍,其中還有很大的使用空間,如果把整個系統的發電量充分利用,還能節省現有成本的1.9倍,節省成本最少在19~24.7萬之間。
(二)環境效益
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是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原理來工作的,不消耗化石燃料,無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的排放,清潔干凈,環境效益良好。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每年提供的電量為21681[kWh],即電力照明燈系統年消耗電量。根據相關部門的數據,煤燃料火力發電每生產1 kWh電,將產生0.92千克的CO2。假設電力照明燈系統電能來源為煤燃料火電,則收費站太陽能照明燈系統年減少CO2排放量為21681[kWh]×0.92 [千克 CO2 /kWh]= 19947[千克 CO2],服務區太陽能路燈系統年減少CO2排放量為57816[kWh]×0.92 [千克 CO2 /kWh]= 53191[千克 CO2],。
(三)社會效益
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在高速公路收費站及服務區的應用,充分的利用收費站及服務區基礎設施實現了節能環保的理念,同時通過雙電源切換裝置與現有電力供電系統實現互補,極大提高了系統供電的科學性與可靠性,對于帶動人們觀念更新、環保意識增強及科技文化進步發展意義重大,它也是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的重要標志,其社會效益顯著。
五、結論
集中式市電互補太陽能路燈及雨棚燈供電系統每天總發電量為134.28度電,如果全部把整個系統的發電量充分利用,還能節省現有成本的1.9倍,節省成本最少在19~24.7萬之間。上述將收費站、服務區高壓鈉燈照明系統與太陽能光伏照明系統從運行成本、投資回收期等2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其收益顯著,在壽命期回收初始投資成本的同時,仍可節約大量的電費。
[參考文獻]
[1].T.C Kandpal, H.P Garg, Financial Evalu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P.47。
[2].T.C Kandpal, H.P Garg, Financial Evalu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P.58。
[3].Gordon J M. Optimal sizing of stand-alone photovoltaic solar power systems. Solar Cells, 1987, 20:295-313。
[4]《PV Standalone System in Traffic。
Signal Application》,Qiong Wang,2009/11,Graduation thesis in European Solar Energy Engineering School。
關鍵詞 分布式;光伏發電;經濟性
中圖分類號:TM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21-0211-02
在“節能減排”概念日益盛行的今天,在追求“高能”、“高效”、“清潔”能源的進程中,以太陽能為代表的綠色能源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由于分布式光伏發電行業開發的技術門檻相對不高,投入困難不大,使其成為了當前充滿活力和朝氣的新興產業,并在國家的支持下得到迅速的發展[1]。近期,國家電網公司出臺政策鼓勵個人投資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各市電力部門執行國家相關規定的優惠政策,免收系統容量備用費,并網申請受理、接入系統方案制定、合同協議簽署、并網驗收、并網調試全過程不收費[2],發電量可全部上網,也可全部自用,或者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用戶不足的電量由電網企業提供,上下網電量分開計算。這些政策將大大鼓勵了居民投資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熱情,越來越多的居民到供電公司咨詢光伏發電相關事宜,其中最關切的問題就是其經濟性如何?多久才能收回成本?
1 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系統
圖l所示的是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結構示意圖。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系統由屋頂太陽能電池陣列、并網逆變器、主配電箱、接線箱、電能計量表和電網組成[3]。逆變器是用來將發電設備發出的直流電轉換為符合并網要求的交流電,其輸入接到太陽能電池組,輸出通過主配電箱分成兩路,,一路經電能表接入電網,另一路接居民用電負荷。目前計量方式一般采取兩塊電能表計量,分別計量上網電量和下網電量。如圖2所示。
圖1 居民屋頂太陽能光伏并網系統結構示意圖
2 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成本分析
光伏發電項目成本的高低,是影響其能否大規模迅速發展起來的重要因素,也決定著其未來在能源供應中是否認仍占有重要地位,而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投入成本直接影響用戶的投資積極性。居民光伏發電成本主要受壽命期內光伏發電總成本和總發電量的影響。居民光伏發電總成本的主體在于初始投資的大小,而運行維護費等其它因素對系統發電成本影響不大[4]。本文將主要分析居民光伏發電的初始投資。初始投資的含義:光伏電站的初始投資主要包括光伏組件、并網逆變器、配電設備及電纜、電站建設安裝等成本,其中光伏組件投資成本比重最大,占初始總投資的50%-60%[5]。在2009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光伏電池價格大幅下跌,特別是2011年歐洲大幅削減了光伏發電補貼,造成國際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產能過剩,截至目前,國內光伏組件在5元/W左右。目前并網逆變器價格為25元/W,電線投資成本為5元/米,加上其它投資系統投資達到9元/W。
圖2 兩塊電能表計量的接線方式
3 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成本回收時間分析
以本市首家光伏電站分析:本市一位村民,在村里經營了一家小超市,平均每天用電量在60多度。去年2月,他看到關于個人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有關信息,于是專門咨詢有關部門并進行了學習,共投入近18萬元購進了一套光伏發電設備,這個光伏發電站設備包括80塊黑色太陽能光伏板和一臺逆變器等,裝機容量為20千瓦,去年11月初,他家的光伏發電站建好的同時,也順利地并入國家電網。“現在屋頂的這個光伏太陽能發電站發的電量除了供自家使用外,多余的電量還能賣給國家電網?!痹摯迕窀吲d地說道,他家屋頂上的家庭光伏發電站一個多月時間,向國家電網輸送電量2000多度。
假設1):該光伏電站每天發電量能達到80-90度,每月發電量在2400多度,每年發電量為28800度,用電性質為商業用電,電度電價為0.882/度。
假設全部自用,年收益Y=28800*(0.882+0.42)=28800*1.302=37497.6元;成本回收時間為4.8年;
假設全部上網,年收益=28800*(0.43+0.42)=24480元,成本回收時間為7.35年;
假設自用電量為24000度,上網電量為4800度,年收益=24000*(0.882+0.42)+4800*(0.43+0.42)=35328元,成本回收時間為5.1年;
由此可見回收時間與用戶用電量有直接關系,即用戶用電量越多,其回收周期越短。
假設2):該光伏電站每天發電量能達到80-90度,每月發電量在2400多度,每年發電量為28800度,用電性質為居民生活用電,電度電價為0.5283/度。
假設全部自用,年收益Y=28800*(0.5283+0.42)=28800*0.9483=27311.04元;成本回收時間為6.6年;
假設全部上網,年收益=28800*(0.43+0.42)=24480元,成本回收時間為7.35年;
假設自用電量為24000度,上網電量為4800度,年收益=24000*(0.5283+0.42)+4800*(0.43+0.42)=26839.2元,成本回收時間為6.7年;
由此可見回收時間與用戶用電性質有直接關系,即用戶電價越高,其回收周期越短。
綜上,可得出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成本回收時間與用戶用電性質和用電量有直接關系,即用戶電價越高、用電量越多,其回收周期越短。當然其回收時間還與當地的氣候,運行中設備的維修成本等有關,這些本文不做研究。
4 結束語
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成本回收周期隨著光伏組件及逆變器成本的下降正日益縮短,相信居民投資熱情也會日益高漲,光伏發電在減少污染、節能減排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將日益突出。
參考文獻
[1]張垠.居民太陽能光伏發電并網引起的問題研究[J].供用電,2009,26(4).
[2]本刊編輯部.真誠履責全心服務 支持光伏產業發展.
關鍵詞:分布式光伏發電;微型燃氣輪機;互補發電系統;發電成本
中圖分類號: TK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 引言
近年來,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迅速進步,相關制造產業和開發利用規模逐步擴大,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要領域。根據全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促進太陽能發電產業可持續發展,國家能源局和國家電網分別于9月和10月了《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瘧檬痉秴^的通知》和《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鼓勵大力推動分布式太陽能光伏在城市的應用,加快在居民住宅和政府公用建筑物、商業設施等的普及,實行自發自用、多余上網、免費并網、電網調劑,形成千家萬戶開發應用新能源的局面。相信該政策的出臺將極大推動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但是,由于光伏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以及不可控性,使得光伏發電的出力波動極大。這種波動將對電網的頻率電壓穩定性造成不良影響[1]。為了消除光伏發電系統對電網穩定性的影響,國內外提出了多種能源互補系統,如風電-太陽能發電互補系統[2],光伏-燃油發電系統[3],光伏-儲能系統[4],光伏-微型燃氣輪機系統[5]等。
現階段,中國城市屋頂資源廣闊。以上海為例,共有兩億平米的建筑屋頂,現有光伏電池在標準條件下的功率都高于100W/m2,若這些面積全部利用起來,其裝機容量要大于一個三峽。但是光伏發電系統等分布式電源的輸出功率具有波動性、隨機性、間歇性的特點,微網采用微燃機、燃料電池、儲能裝置等實現微網中的功率平衡調節,大大降低間歇式分布式電源對電網的影響,增強功率調節的可控性。本文就分布式屋頂光伏/微型燃氣輪機微電網系統的成本進行初步分析,驗證該微電網系統的經濟可行性。
屋頂光伏與微型燃氣輪機系統簡介
屋頂光伏/微型燃氣輪機互補發電系統包括太陽能光伏板、逆變器和若干臺微型燃氣輪機成的小型微電網系統。系統中配備微型燃氣輪機的目的是通過燃氣輪機特有的快速啟停和出力調節特性,來補償由于天氣變化引起的光伏出力波動,是的這個互補發電系統的輸出平穩,消除光伏發電對電網的不利影響。
考慮到屋頂分布式光伏規模(1MW-100MW)不是很大,為了保證互補系統有較高的經濟性,互補發電裝置中一般采用微型燃氣輪機(30kW-200kW)或者相應的聯合循環機組。
以10MW屋頂光伏發電為例,配備兩臺100kW微型燃氣輪機。發電系統框圖見下圖1所示。
圖1 分布式屋頂光伏/微型燃機互補系統發電框圖
2. 系統成本初步分析
對于光伏發電與微型燃氣輪機發電互補系統而言,發電系統的成本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
總投資折舊成本
燃料成本
運行維護成本
2.1 總投資折舊成本Cod
總投資折舊成本Cod包括光伏發電的單位折舊成本Cod_p和微型燃機電站折舊成本Cod_g,即Cod=ωpCod_p+ωgCod_g
其中ωp和ωg分別為微型燃氣輪機所占發電量的百分比。
(1)光伏發電總投資成本Cod_p
光伏發電總投資費用主要包括光伏發電的靜態投資費用,財務費用(主要是主要是利息支出)以及運行與維護費用三個部分。其中靜態投資費用由電站的單位容量造價和裝機容量得到。為了體現出全生命周期的總投資費用,將其折算為現值。具體可表示為:
TCRp=UIP×Kp+FCp+MCp×(P/A,i,n) (1)
其中,TCRp是光伏發電的總投資費用的現值(元);UIp是單位容量造價費用(元/kW);Kp是電站的裝機容量(kW),FCp是財務費用(元); MCp是運行與維護費用(元);i是折現率(%);n是電站投產運行期(年)。
但是考慮到光伏/微型燃機發電系統的特殊性,本研究采取按運行小時數分攤固定成本的策略。則電站總投資的折舊成本可表示為:
(2)
其中,Cod_p是光伏電站總投資的折舊成本(元/kWh);SUIp是電站單位動態投資費用(元/kW);ψ是凈殘值率;δ是廠用電率(%);T是設備年運行小時數(h)。
目前由于光伏組件的價格較低,基本維持在4.2-4.7元/W之間,因此,10MW屋頂光伏系統動態總投資可以按照8600萬元計,光伏平均利用小時數按照1000h的地區計,廠用電率按照2%,凈殘值率按照5%,電站投產運行期按20年計算,得到Cod_p=0.42元/kWh。
(2)微型燃機發電總投資成本Cod_g
按照目前微型燃機造價,100kW燃機發電系統動態總投資大約為14000元/kW,微燃機只是白天平滑光伏曲線運行,年平均運行時間按照1500h計,廠用電率按照2%,凈殘值率5%,折舊20年計,按照光伏總投資成本同樣的算法,可以得到Cod_g=0.485元/kWh。
綜合光伏和微燃機的投資成本,并按照比例得出:
Cod=97%×0.42+3%×0.485=0.422元/kWh。
2.2燃料成本Cof
(1)光伏電站燃料成本Cof_p
由于光伏電站主要是利用太陽能發電,除了光伏組件每年有少許損失外,幾乎無發電成本,而光伏組件每年的衰減已經在光伏年平均利用小時數中考慮,所以光伏電站燃料成本可以忽略。
(2)微型燃機發電燃料成本
燃氣發電燃料費用不僅與天然氣價格有關,還與發電機組供電效率等因素有關。根據1kWh輸出電力=3.6 MJ,微型燃機發電燃料費用可表示為:
Cof_p=(((1×3600/4.1868)/Q)/η)×Pg(3)
其中,Cof_p是電站燃料成本(元/kWh);Q是天然氣發熱量(kcal/m3);η是機組供電效率(%);Pg是天然氣市場價格(元/m3)。
同時,微型燃機發電還有除了大部分的發電原料天然氣費用外,還包括少部分的水費和材料費。根據相關工程數據資料顯示,水費和材料費占燃料費比重極低,約為0.008元/kWh。
按照目前天然氣市場價格2.2元/m3,天然氣熱量8500kcal/m3,100kW微燃機供電效率32%計,得出微型燃機發電燃料成本Cof_p=0.632+0.008=0.64元/kwh。
按照光伏和微燃機發電所占比重計算得出:Cof=3%×0.64=0.0192元/kWh。
2.3 運行維護成本
光伏/微型燃機互補發電系統中,光伏組件和微型燃機幾乎都是免維護的,光伏組件就是每隔時間進行一次清洗,微型燃機定期加油等即可,所以該系統的運行維護成本很低,暫按照0.1元/kWh計。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可以得出整個互補系統的成本為Coe=Cod+Cof+0.1=0.5412元/kwh。
3 成本分析及結論
從以上分析可知,該互補系統發電成本與三個影響因素的關系最大:光伏電站動態總投資、微型燃機投資成本和微型燃機燃料成本。本項目中由于微型燃機發電在系統中運行小時數較少,所占比重較低,所以對系統成本影響不大。因此,主要影響因素在于光伏電站單位投資。
根據2012年9月國家能源局的《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的通知》,國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單位電量定額補貼政策,補貼金額可能為0.4~0.6元/kwh,如果分布式發電的銷售電價為0.6元/kwh的話,互補系統能有0.459元/kwh的收益,互補系統經濟性較好。如果沒有政府補貼的話,互補系統的經濟性較差。
因此,在目前政府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有補貼的情況下,建設分布式光伏/微型燃機發電系統在經濟上是可行的。同時,隨著技術進步,光伏發電單位投資的下降,也會降低整個電站的成本,從而慢慢實現光伏平價上網。
參考文獻
[1] 李碧君,方勇杰, 楊衛東,徐泰山.光伏發電并網大電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電網與清潔能源. 2010(04)
[2] S. Neris, N.A.Vovos,G.B. Gannakopoulos.A variable speed wind energy coversion scheme for connection to weak ac systems[J] . IEEE Trans. on Energy Conv.,1999,14(1):122-127
[3] 吳炯.光伏與柴油發電并網控制系統設計[D].上海交通大學.2011碩士畢業論文
關鍵詞:電網末端 光伏發電 可行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 U6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青岡縣位于黑龍江省中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46º28´~47°07´,東經125°19´~126°22´,隸屬綏化市。是黑龍江省省級貧困縣,距離電網負荷較遠,太陽輻射在黑龍江屬一類地區,如果研究光伏發電可行性,不僅對當地缺電狀況起到很大緩解作用,還可以增大地方投資,增加稅收,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根據對全國太陽能資源分類,依據國家能源局太陽能十二五規劃,結合黑龍江省太陽能十二五規劃,再結合黑龍江及青岡縣具體資源條件,對項目初步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我國太陽能資源總體情況:
表1 我國太陽能資源分布
二、黑龍江省太陽能資源概況(根據黑龍江省氣候中心研究成果)
黑龍江省屬于太陽能資源豐富區,年太陽總輻射量為4400~5028MJ/m2(相當于1222~1397KWh/m2),其總輻射的空間分布趨勢為西南部太陽總輻射值最大,中東部和北部地區太陽總輻射相對較少。齊齊哈爾、大慶、綏化以及黑河、哈爾濱的部分地區年太陽總輻射值最大,在4800 MJ/m2以上,其中齊齊哈爾市和泰來縣太陽總輻射在5000 MJ/m2以上,大興安嶺大部分地區、伊春和我省的東部地區太陽總輻射低于4600 MJ/m2,其它地區太陽能總輻射在4600~4800 MJ/m2。
太陽能發電主要利用的是太陽直接輻射資源。我省太陽直接輻射年總量為2526~3162 MJ/m2,直接輻射在總輻射中所占比例較大,在0.57~0.63之間,其空間分布與總輻射的空間分布相近,我省大部分地區太陽直接輻射都在2800 MJ/m2以上。其中,西部地區齊齊哈爾、大慶、黑河、綏化的大部分地區以及賓縣太陽直接輻射在3000 MJ/m2以上。我省太陽直接輻射資源豐富,有利于太陽能光伏發電和熱利用。
我省年日照時數在2242~2842小時之間,日照時間較長,利用太陽能資源的條件較好,其空間分布與太陽能總輻射分布基本一致,自西向東減少。年平均日照時數最大值主要分布在我省的西部地區,其中年平均日照時數大于2600小時的地區主要分布在齊齊哈爾、大慶、綏化、黑河和哈爾濱的部分地區;日照時數最少的地區在大興安嶺、佳木斯東部、伊春中部和雞西的大部分地區,日照時數在2242~2400小時之間。黑龍江省的春、夏季日照時數較多。
黑龍江省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平均太陽輻射量為1316千瓦時/平方米,全省太陽能資源總儲量約為2.3×106億千瓦時(含加格達奇區和松嶺區),相當于750億噸標準煤。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大于5000兆焦/平方米(1389千瓦時/平方米)的面積為0.2263萬平方公里,總儲能11.6×103億千瓦時,主要分布于泰來縣和齊齊哈爾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在4800~5000兆焦/平方米(1333~1389千瓦時/平方米)的面積為14.12萬平方公里,對應總儲能709.1×103億千瓦時,主要分布于黑龍江省西南的大部分地區,包括大慶、齊齊哈爾、綏化、黑河和哈爾濱的部分地區以及牡丹江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在4600~4800兆焦/平方米(1278~1333千瓦時/平方米)的面積為22.43萬平方公里,對應總儲能1080.5×103億千瓦時,主要分布于黑龍江省中部地區,包括牡丹江、鶴崗、七臺河以及佳木斯、雙鴨山、伊春、黑河和哈爾濱的大部分地區。年平均太陽總輻射在4400~4600兆焦/平方米(1222~1333千瓦時/平方米)的面積為10.52萬km2,對應總儲能485.2×103億千瓦時,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大興安嶺和伊春北部。
如果按1%可利用面積、轉換效率20%計算,全省太陽能可獲得量見表2。
表2 黑龍江省太陽能資源總儲量及可獲得量
綜合全省各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直接輻射和日照時數,我省西南部地區,包括齊齊哈爾、大慶、綏化和哈爾濱南部等地,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同時該地區為平原地帶,草場和鹽堿地、沙漠化地多,適合集中建設大型太陽能電站(包括風光互補電站等);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綏化、黑河和牡丹江等大中城市適合發展屋頂太陽能發電等太陽能利用。
黑龍江省太陽能資利用現狀
黑龍江大規模利用太陽能剛剛起步。我省目前已經核準的太陽能發電項目一共有五個,總裝機容量50.622 MWp,均在建。穆棱市金躍集團穆棱金太陽示范項目,建設規模為10MWp;雞西市紳港能源開發有限公司0.622 MWp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規模為0.622MWp;雙鴨山漢能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規模為10MWp;綏化寶利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規模為20MWp;黑河東方綠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規模為10MWp。
三、青岡縣光伏項目
依據國家能源局太陽能發展十二五規劃,“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四川高原地區、遼寧西北部、吉林西部、黑龍江西部和山東部分地區,穩步推進太陽能電站建設,在確保資源條件與建設條件可行的基礎上,統籌安排部分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綏化市青岡縣處于黑龍江西部,符合國家能源局規劃。
1.綏化市總體規劃
綏化市規劃大型太陽能發電項目2個,規劃容量為30MWp。
肇東光伏發電項目,位于肇東市宣化鄉,規劃容量為20MWp,計劃2012年開工。該區域主要為松嫩平原,有大面積的鹽堿地可以用于開發太陽能發電資源。
綏化市區光伏發電項目,位于綏化郊區,規劃容量為10MWp,計劃2012年開工。該區域主要為松嫩平原,有大面積的鹽堿地可以用于開發太陽能發電資源。
2.青岡地區太陽能資源情況
年平均太陽總輻射在4800~5000兆焦/平方米(1333~1389千瓦時/平方米),全年日照小時數為,年可利用小時數,年發電量為。淶源氣象站的年均太陽輻射約為5763.82MJ /m2,日均輻射量為15.79 MJ /m2。
與河北兩項目太陽能資源比較
3.青岡地區建設條件
擬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處于青岡縣永豐鎮,地貌為草原,建設條件較好。
4.青岡縣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接入條件分析
國家能源局2012年9月14日下發的《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瘧檬痉俄椖康耐ㄖ芬螅笆痉秴^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應具備長期穩定的用電負荷需求和安裝條件,所發電量主要滿足自發自用。優先選擇電力用戶用電價格高、自用電量的區域及工商企業集中開展應用示范?!?,擬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距離青岡縣新建工業園區15公里,所發電量在青岡縣境內消納。
接入系統方案擬以一回10千米10千伏線路或35千伏線路接入永豐35千伏變電站,或接入規劃建設的永豐220千伏變電站。為永豐鎮、迎春鄉、興華鎮、青岡鎮及新建工業園區供電,實現就地消納。
5.投資成本分析
10MW項目預計投資1.36億元人民幣,由于光伏組件大幅下降,目前價格月在5元/瓦左右,因此總造價比去年和前年項目大幅度降低。用地成本10MW項目約占地500-600畝,根據大慶、綏化風電項目草甸征地成本核算,一畝地在2萬左右,保守起見按4萬元計算。
10MW光伏發電項目主要成本
綜上所述,在黑龍江電網末端發展太陽能發電項目具有技術可行,經濟合理性。不僅對當地缺電狀況起到很大緩解作用,還可以增大地方投資,增加稅收,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VehvilainenI,Keppo J.Managing Electricity Market Price Risk[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3,145(1):136-147.Bjorgan R,Liu C C,Lawarree J.Financial Risk.
[2] 劉雅安,薛曉勝,管曉宏.Price-Taker在兩個電力市場中的交易決策(二):發電商的策略[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4,28(17):12-15
[3]劉振華,劉三陽,王玨. 基于信息量的一種屬性約簡算法[J].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2003,30(6): 835-838
[4] Management in a Competitive Electrieity Market[J].IEEE Trans on Power Spstems,1999,14(4):1285-1291.
[5] 徐金發,許強.企業選擇外部成長戰略的分析框架和決策模型[J].科研管理,2007,(1).
[6] Rebitzer,Ekvalt,Frischknechtrl.Life cycle assessment Part: frame-work, goal and scope definition, inventory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J]·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4, 30 (5): 701-720
[7] 孫洪慶.對抗競爭、合作競爭、超越競爭[J].財經政法資訊,2006,(5).
[8] Kamien M I, Schwartz N L. Dynamic optimization: The calculus of variations and optimal control in eco- nomics and management[M]. Amsterdam: North-Holland, 2007.
關鍵詞:太陽能;熱水系統;并網
中圖分類號:TK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1-0064-01
一、項目簡介
近些年來,隨著常規化石能源的緊缺,價格不斷上漲,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青睞,在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環保、關注可再生能源建設、關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為高等校園,一個熱水消耗巨大的單位,也應該加大力度探究如何節約能源、如何節約運行成本、如何找到一種合理、可靠、安全、高效、經濟的新型能源,得以為眾多師生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華北電力大學作為國家的一所知名大學,有責任和義務承擔起節能環保的重任,為國家的節能減排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的項目旨在探討如何更好地利用太陽能,如何實現大學校園內太陽能熱水系統與燃氣鍋爐系統的并網運行,并試圖通過此舉,探索出普遍適用于各大高校的節能減排模式,開啟高校浴室節能減排的新進程。
1.華北電力大學共有師生15000余人,學校鍋爐房統計數據顯示,每日洗浴的人數約為4000~5000人,占總人數的26.7~33.3%。
2.水消耗量:根據學校統計,華北電力大學浴室實行插卡計時計費用水模式,計算出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為45kg/人,熱水溫度38~40℃,因此每日熱水消耗量約為225t。
3.備用能源:備用燃氣鍋爐,與浴室系統原有的水換熱器聯合使用;
4.供水時間:冬季,每日12:00~21:00。夏季,每日14:00~21:30
5.取水模式:插卡計費取水。
二、規劃與設計方案
本項目本著充分利用太陽能這一可再生能源,節省運行成本,全智能化運行的理念進行探討與設計。
1.結合北京光照條件以及日用熱水量225t等現有數據,我們推算得到該系統太陽能集熱面積為1237.5。并且選用Φ47×1500×50型太陽集熱模塊,單組模塊6.25,橫插管結構,共需145組,模塊采用對插式結構,既可以節省安裝空間,又可以節約投資成本,安全可靠、熱效率較高、性價比較高。
2.規劃設計1個40t方形不銹鋼保溫水箱,并采用恒溫處理,利用原有的60t玻璃鋼水箱,保證玻璃鋼水箱內水的溫度不高于42℃,鍍鋅板外殼,80mm聚氨酯保溫。
3.太陽能集熱循環系統分為2個子循環系統,根據安裝場地情況,每個子循環系統設置2臺循環水泵(一用一備),以控制溫差。
4.保整箱內水溫恒定。
5.設置安裝一套全智能控制裝置,具有自動上水、防凍循環、水溫水位顯示、溫差循環、手動增壓等功能。
6.設置安裝一套遠程控制裝置,便于值班人員的遠程可操作性,實現對系統的實時監控。
7.設置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值班人員可在設備故障發生時在遠端及時發現問題。
8.太陽能供熱水管與現有水換熱器聯合使用,當太陽能水溫超過38℃時,換熱器暫停使用,當在陰雨天或在光照不足的天氣,換熱器啟用,對太陽能熱水實行二次加熱至預先設定的溫度。
9.浴室整體采用插卡計時方式取水,單管方式供水最大限度節約用水。
太陽能熱水系統與燃氣鍋爐系統流程圖:
三、系統特點
1.整體規龐大
太陽能安裝共計使用真空管6700支,太陽能集熱器145組,占地3552,有效集熱面積837.5,實現日均產水量225t。
2.高度智能化
該系統采用全智能化控制,操作簡單,無繁雜操作步驟,易于管理,且具有水位水溫顯示、自動供水、溫差集熱循環、防風防雷防凍等功能,并設置遠程控制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高度智能化。
3.普遍適用性強
該系統具有非常高的可普及性,除可使用于華北電力大學,可普及到其他各高校,以及部隊、企事業單位、賓館、酒店等地點。
四、技術創新
此系統獨創采用遠程智能控制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全智能化控制,無須人工操作,隨時跟蹤運行情況,且安裝故障報警裝置。
本系統首次在太陽能熱水系統上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并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監控電源,操作人員在遠程即可監管設備的實時運行情況。
本系統特別針對公共浴室供水特殊性,設置了恒溫供水裝置,保證水溫保持在37~39℃。
五、成本分析與環境效益
經計算,本系統可節約煤2000kg/天,煤價按照500元/t計算,平均可節約運行費用1000元/天,每年按照300天有效時間統計,共計可節約運行成本30萬元/年,本系統按照15年的使用壽命估算,期間共可節約運行費用450萬元,對于高能耗的學校而言,節約出的如此巨大的費用可充分用于其他項目的開發和建設中去,具有極高的實用意義。
太陽能屬于清潔、無污染、可重復利用的能源,對比安裝該系統前,安裝后本系統可減少煤炭用量300t/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7t/年,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t/年,減少煙塵排放量6t/年,按照15年的使用壽命預計,共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5t,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60t,減少煙塵排放量90t,具有十分可觀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關鍵詞:循環經濟政府經濟激勵管制制度問題對策
循環經濟是指,在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原則下,通過清潔生產、生態工業,持續農業、綠色消費、廢物綜合利用等環節,使物質和能量在企業內、企業間乃至整個社會循環流動,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的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真正從過去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傳統增長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生產過程的治理方式,轉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上來,在生產和消費的全過程,高度重視資源的集約使用和再利用。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根本不同于傳統經濟模式的新模式,對一個國家的調整機制(包括政府調整機制、市場調整機制、社會調整機制)提出了不同于傳統模式的新要求。建立循環經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核心是通過大規模的制度建設,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的經濟激勵機制。經濟激勵機制是指利用價格、稅收、信貸、投資、微觀刺激和宏觀經濟調節等經濟工具,調整或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一類措施,這類措施具有明顯的利益刺激因素,具有顯著的費用有效性和受控對象的靈活性,因而在世界各國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本文主要探討發展循環經濟的政府激勵制。
一、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政府經濟激勵管制制度現狀與問題
中國政府為了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促進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有效防止資源破壞或環境污染,先后實施了一系列財政、信貸和稅收等經濟激勵政策,包括對節能技術改造、節能設備購置實行信貸貼息、差別利率、免征進口環節增值稅、減征企業所得稅和加速折舊等;對資源綜合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發電、風力發電和農村可再生能源項目實行稅收優惠等。這些經濟激勵管制制度多制定雖對循環經濟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離循環經濟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缺乏合理設置激勵管制制度的基本原則。致使管制制度存在適用性不強、脫離實際、不完善、實施效果不佳一系列問題,只有明確合理設置激勵管制制度的基本原則,才能為制度設計指明方向。
2.缺乏有效的循環經濟激勵管制體制。發展循環經濟涉及到財政、稅收、金融、投資、貿易、技術監督、環境資源保護等眾多職能部門,由于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加之職能交叉、重疊、劃分不清等因素,造成循環經濟管制體系不統一,政出多門、條塊分割、各行其是、多元領導現象突出,結果導致制度實施效果欠佳,甚至有些制度設計完全流于形式。因而,急需建立專門協調機構,加強統一領導、負責制度規劃、設計以及實施過程中的監督、檢查、驗收及部門間的協調。
3.缺乏有效的激勵管制運行基礎。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有關專家的研究成果,激勵制度的有效運行要具備以下條件:足夠的知識基礎;強有力的法律結構;競爭市場;管理能力;以及政治可行性。除此之外,筆者認為還要具備制度設計要素齊全、制度實施效果評價機制等條件。我國在上述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實施評價機制。
4.現行政府激勵管制工具不健全、不完善,在某些方面還存在立法空白。主要表現為:一是在資源利用方面,資源價格扭曲和要素價格扭曲未能有效改正,使原料價格過低,產品價格過高,助長了資源的浪費;二是資源核算制度不健全,在國民收入核算中資源利用等經濟發展成本不能在核算體系中顯示出來,資源耗竭狀況得不到反映,使人們無法進行經濟發展成本與經濟發展收益的比較,造成認為忽視資源的浪費與短缺;三是綠色核算制度不健全。對一般經濟主體而言,在眼前利益的趨勢下,形成了亂砍亂伐等掠奪性經濟行為。對地方政府而言,以經濟指標作為考核指標,致使政府只管上項目,不考慮環境影響;四是,盡管推行了一些資源開發利用的稅收政策,如:耕地占用稅、礦產資源稅等,但其計算辦法仍不適應循環經濟的要求;五是,我國排污收費標準過低,在許多行業,甚至遠遠低于污染治理成本或清潔技術使用成本,致使眾多企業寧肯接受罰款或交排污費,也不遠治理污染或推行清潔生產技術;六是,財政工具不健全,運用效果不佳。我國目前僅對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和治污企業實行財政補貼,且僅限于少數幾項間接補貼,如利潤留成、先征后返等,對相關企業的支持效果甚微。七是,融資支持不足,效果欠佳。盡管我國制定了一系列融資支持政策,但由于缺乏相應的運作條件,并未落到實處。如:國內現有的有關專項資金/基金難以滿足循環經濟發展的巨大支持需求,主要是:(1)在國家一級,尚沒有建立專項用于循環經濟發展的基金。如原有的三電資金、節能專項資金先后被停征或取消后,國家卻沒有建立新的融資渠道來籌集專項用于支持節能的資金。(2)在地方政府一級,用于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有限,而且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存在問題。此外,國內有關專項資金/基金在管理、配置使用、監督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基金的使用效率。主要是:(1)基金管理有欠規范。(2)基金的配置使用缺乏透明度。(3)基金的配置使用缺乏靈活性。(4)基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督力度較弱。八是,發展循環經濟涉及到財政、稅收、金融、投資、貿易、技術、廢棄物回收、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等領域,有許多立法空白需要填補。
5.缺乏有效的激勵管制程序和監督與救濟措施。程序欠缺,導致激勵管制行為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成本的增加;監督與救濟措施不完善,導致管制主體濫用管制權利和管制對象濫用企業權利的行為屢禁不止。
二、國外發展循環經濟的政府經濟激勵管制制度經驗
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循環經濟法制化,運用法律規范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有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激勵體制、運行條件、激勵程序和激勵監督救濟措施,尤其是采用了大量具體的經濟激勵工具,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其中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的激勵工具最具代表性。主要激勵工具包括:
1、補貼政策。一般而言,補貼有三種形式:一是投資補貼,即對投資者進行補貼。如:德國對風力發電的投資補貼即屬此類;二是產出補貼,如:美國、丹麥、印度等國根據可再生能源設備的產品產量進行補貼。三是對消費者(即用戶)進行補貼,例如歐洲大部分國家均對太陽能熱水器的用戶提供20~60%的補貼。
2、稅收政策。一種是稅收優惠政策,包括:減免關稅、減免形成固定資產稅、減免增值稅和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收入稅)等。如:德國對排除或減少環境危害的產品免交銷售稅。日本對公害防治設施減免固定資產稅等;另一種是強制性稅收政策。如:德國對除風能、太陽能之外的其他能源征收生態稅。美國對損害臭氧層的化學品征收生態稅等。
3、價格政策。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采取了對綠色產品價格實行優惠的政策。如:德國制定的電力法要求電力公司必須購買可再生能源電力,并要向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商支付消費者電價的90%;在美國“能源政策法”中規定,公用電力公司必須以可避免成本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同時美國的一些州還做出按凈用電量收費的辦法。這些實際上都是電價優惠的措施。
4、低息(貼息)貸款政策。目前德國對風電項目和光伏項目正在實施低利率貸款,利率從2.5%~5.1%不等。日本利用非盈利性金融機構為循環經濟企業提供中長期優惠利率貸款。
5、政府采購政策。例如美國、日本和德國采取的屋頂計劃,實際上是通過政府采購或政府支持采購等手段。扶持尚未成熟的光伏發電產業。此外,政府支持的技術研究和開發活動也屬于政府采購的范疇。
6、押金返還制度。押金返還制度是很有效的垃圾資源化途徑,許多國家都采用了這一制度,它主要針對一些易于直接重復使用或對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的產品和包裝材料。押金返還制度對資源回收利用的作用是很明顯的,尤其是對玻璃等包裝廢棄物的回收。
7、公共效益基金。公共效益基金主要有環境基金、節能基金、可再生能源開發基金等。這里以節能基金為力進行說明。節能基金的發展已有多年的歷史,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等主要發達國家以及巴西、印度等主要發展中國家,目前約20個國家建立了類似的公益基金。這些國家的實踐表明,基金的建立和投入使用,對節能的發展形成了有效的支持,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以及其它社會效益。綜觀各國的基金運做情況,以下方面值得借鑒:
(1)公益基金的設立建立在有法律法規保障的基礎上,并構造公平和競爭的科學管理模式,注重資金的杠桿作用和成本效益,方能達到促進節能產業化的目的。
(2)公益基金的資金籌集有多種方式,包括設立電力附加費、設置專項稅種(如英國的氣候變化稅)、公共財政支付等;但無論采用哪種資金籌措方式,其實質都是能源消費者的貢獻。其中征收電力附加費方式在國際上的應用較多,其優點有:①要求所有用電戶交納電力附加費的集資方式,符合“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體現其公平性,易為公眾理解和接受;②按照電表讀數加收小量的附加費,可以利用現有的收費程序,在操作上簡單易行;③這種集資方式年復一年,積少成多,有較好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3)各國公益基金規模的確定,主要是考慮如何滿足節能國家目標的需求。
(4)選擇哪種基金使用模式,要根據基金的支持目標、基金規模、節能發展潛力等因素來決定。由于各國國情不同,許多國家的基金使用模式都體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
(5)采用競爭性招標方式作為公益基金的資金分配方式有很多優點,競爭性招標方式不但能夠選擇有較好實施效果的項目,而且對基金管理部門也具有監督作用。當然,競爭性招標也有不足,即實施成本過高,在選擇小項目時宜采用先來先得方式。
(6)基金管理機構有三種模式:政府部門;電力公司;獨立的非贏利機構。這三種管理機構模式各有優劣,在國際上都有應用,不能絕對地說某種模式是最好的。對于管理節能來說,由于電力改革,電力公司管理的優勢被削弱。因此從總趨勢看,公益基金將遠離電力公司的管理。
(7)不論采用哪種管理模式,公益基金都需要一個監管機構。這個機構可以是獨立于基金管理部門的政府機構或立法機構,也可以是代表相關利益方的顧問委員會。監管機構依法和按照監督程序對基金的管理工作進行監督,監督主要包括對基金支持的項目進行評估,對基金使用情況進行定期審計,監督過程中有各相關利益方的參與。
(8)在實踐中將公益基金和其它政策措施相結合使用,能夠使基金收到更加顯著的效果。
三、完善我國循環經濟政府經濟激勵管制制度的對策
1、合理設計激勵制度的基本原則。合理設計激勵制度應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1)公平原則。激勵制度的制定必須著眼于循環經濟全局發確立展的需要,公正處理各種利益矛盾,使循環經濟的發展不脫離公平競爭的軌道。
(2)平衡原則。激勵制度雖然常調節某一方面利益集團的經濟利益,但也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以及各個利益集團的經濟利益,同時兼顧經濟利益、社會利益、環境利益、近期利益、長遠利益等。
(3)連續原則。某些激勵制度的實施只是權宜之計,但是從循環經濟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無論是制度的持續實施和修正,必須具有一定的連續性,以確保循環經濟的穩定推進。
(4)緊急原則。在緊急情況下,國家和地方可以超越正常程序而緊急制定和臨時的激勵制度,以確保循環經濟的穩定推進。
(5)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原則。經濟發達國家,資源利用有更多選擇,資源壓力相對較少,環境質量要求較高,激勵制度傾向于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資源;在經濟欠發達國家,經濟對資源的初級利用依賴較大,激勵制度傾向于提高資源利用程度。
(6)動態調整原則。循環經濟的發展進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起步階段-廢棄物治理與回收再利用,發展階段-廢棄物排放量逐步減少與回收利用,成熟階段-廢棄物零排放與資源綜合利用。不同階段,政府經濟激勵管制目標不同,相應的激勵管制制度要與目標定位一致。如:起步階段,激勵制度設計要滿足促進廢棄物治理與回收再利用的需求。發展階段,激勵制度設計要滿足促進清潔生產、綠色消費的需求。成熟階段,激勵制度設計要滿足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綠色消費的需求。
(7)因地制宜原則。我國地域廣闊、地域分異明顯,主要表現為:一是自然地域分異。自然地域分異是指地球表層大小不等、內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域單位的分化,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各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表征地域分異的最重要規律是自然地帶性。廣義的地帶性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緯度地帶性,干濕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緯度地帶性是指熱量或溫度隨緯度而變更以及隨之而引起的其他方面的帶狀變化。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以東部濕潤區最為明顯,自北而南依次出現寒溫帶針葉林漂灰土景觀地帶、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暗棕壤景觀地帶、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棕壤景觀地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景觀地帶、熱帶雨林季雨林磚紅壤景觀地帶等;濕度地帶性主要指經度方向隨距海遠近所產生的干濕變化。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律決定于東西方向上水分條件的差異,呈與經線斜交、近東西更替的分布圖式。主要出現在溫帶與暖溫帶的廣大地區;垂直地帶性主要指隨海拔高度而產生的變化。我國山地面積廣闊,山地自然景觀類型多。山地垂直帶譜,一方面受山地所在水平地帶的制約,另一方面又受山嶺本身的高度、走向、坡向、坡度等影響。我國自然垂直帶譜可分為東南濕潤海洋型與西北干旱內陸型。二是經濟地域分異。我國經濟發展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中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西部經濟落后地區并存。這是因為,我國地域廣闊,各區域的發展存在著發展次序的先后和發展水平高低的梯次。梯次水平主要由該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劣,特別是主導產業部門在工業生命周期中所處的階段決定。高梯度地區是新產品、新技術、新思想和新的生產經營管理與組織方法的發源地。產業結構的更新和地區經濟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生命周期的衰退,逐步有次序地由高梯度地區向低梯度地區多層次轉移和推進;梯度推進過程,是在動態上產生的極化效應、擴散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總上所述,我國不同地區的自然經濟條件有明顯的差異,決定了不同地區的循環經濟發展處于不同的階段,這就要求發展循環經濟,要根據各地的自然環境條件、循環經濟發展所處階段及制約因素等,科學設置適合本地區的政府經濟激勵管制制度。
(8)分層次設計原則。循環經濟可分為生態企業、生態工業圓區、生態社會三個層次,相應的政府經濟激勵管制度要與其對應,做到有的放矢。生態企業是循環經濟的微觀基礎,在這一層次上,一方面,企業要把一部分社會成本轉化為私人成本,企業經濟壓力大。另一方面,生態技術尚未成熟,技術開發資金投入大,風險大,影響企業建立生態企業的積極性。政府應針對這一情況,采取各種激勵制度激勵生態企業建設;生態工業圓區是把具有產業關聯度的不同企業聯結起來,形成共享資源的產業共生組織,使上游企業生產環節的廢棄物成為下游企業生產環節的資源。但生態工業圓區內部企業之間的交易費用卻會因交易量的擴大而增加,這就要求政府采取相應的激勵制度激勵生態工業圓區建設;生態社會是指在生態系統承載能力范圍內,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將全社會納入循環經濟圈。其關鍵是要建立起不同層次之間的循環鏈接,這就要求政府在生態企業與生態工業園區實踐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激勵制度激勵生態社會建設。
(9)全過程激勵原則。循環經濟確立了“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個原則,每一原則分別對應循環經濟的不同環節,他們對循環經濟的發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減量化原則針對的是輸入環節,目的是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物質和能量流;再利用原則針對的是中間環節,目的是延長產品和時間的服務強度;資源化原則針對的是輸出環節,目的是把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綜合利用。這就要求國家要根據循環經濟三原則的要求,針對循環經濟的不同環節分別設計相應的政府激勵制度,使激勵制度涵蓋資源開發使用過程、產品生產與消費過程、廢棄物的排放過程及其回收利用過程。
2.轉變政府職能,建立統一領導與部門分工相結合的激勵管制體制
循環經濟是一種全心模式,政府要盡快適應這一模式的要求,轉變現有職能,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加強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能力建設,實現由管制政府向透明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的角色轉變。
循環經濟發展涉及部門眾多,僅靠單一部門領導是行不通的,必須由國家、省、市、縣(區)政府實施統一領導,由主管國家、省、市、縣(區)長具體負責循環經濟工作,通過國家、省、市、縣(區)循環經濟建設辦公室召集各有關部門研究循環經濟建設工作,協調各有關部門,并實施監督檢查。
各有關部門在統一領導下實行分工負責。計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統籌規劃,宏觀指導;國土資源(土地、礦產、海洋)、林業、農業、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門分工負責所管理的自然資源的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并實施相應的部門監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統一監督管理,具體負責生態監測、生態評價、生態監理等工作。
3.健全激勵制度的運行基礎
借鑒國外經驗,同時結合我國實際,我國激勵制度運行的基礎應包括下列條件:
(1)足夠的知識基礎。激勵制度的有效運用需要政府及社會公眾能夠大致了解激勵制度運行的過程和機制,這就要求對循環經濟的社會經濟屬性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培養與形成“成本—效益”為核心的循環經濟觀。除此之外,激勵制度運行所涉及的各方無論是政府、公眾還是企業,都必須了解自身在整個過程中所處的法律地位以及司法權的范圍和分配,從而決定自己的行為模式。而且,政府作為政策制定者一方,還應具備制定用于判斷激勵制度運行成功與否的指標或標準。
(2)強大的法律結構。市場機制與法制相互依存,各自運行都需要彼此之間的相互支持,激勵制度根本目的在于將市場機制引入循環經濟之中,其有效運行必然需要一個有力的法律結構為支撐。激勵制度所要求的法律結構至少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法律確認的有關環境資源的財產權利制度。這個財產權利制度需要權利擁有者能夠排斥他人的使用并能根據需要轉移權利、有效控制對權利客體的使用、完全接受有權利運行帶來所有利益、并負擔與其管理相關的全部費用以及獨立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其二,通過法律權威保證激勵制度的正當使用。激勵制度作為政府管制的一種方式必然表現為行政權力的實際運作,這就必然要求法律對其啟動的條件、運作的程序、運行結果的評價與監督等方面作出相對明確的規定,將其納入規范和確定的行為模式,既要克服行政權力的恣為,同時也要力爭避免來自行政相對人的消極影響。
(3)充分的競爭市場。相對于傳統的政府管制而言,在競爭性的市場中,激勵制度是最為有效的,這是因為循環經濟要素市場的形成才會使環境資源成本向社會生產成本轉化成為可能,只有競爭的壓力才有可能促使企業形成削減環境資源成本的動力,只有具備這樣的前提條件,“成本—效益”的約束機制才得以在循環經濟中形成。
(4)高水平的管理能力。激勵制度的運用,一方面,要求政府能準確收集和獲得與激勵制度運用相關的準確信息,并將其納入決策的過程。另一方面還要求政府必須為所用的激勵制度提供研究、設計和管理所需要的人力和財力資源。除此之外,政府必須能夠執行其制度,能夠對違章情況隨時作出處理,并能根據不斷出現的新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控,如改變稅率的水平等。
(5)政治支持。激勵制度在政治上的可行性或可接受性取決于政府機構、企業、非贏利組織對他的接受程度。所以,激勵制度的運用必須考慮到所涉及各方的實際利益,明確“利益相關者”以及他們可能從激勵制度響應中獲利,爭取包括政府機構、企業、非贏利組織在內的盡可能廣泛的政治支持。
(6)健全的激勵制度要素。是指激勵制度應包括以下實體、程序內容:制度選擇建議和建議程序,問題預測與制度規劃及相應的程序,廣泛的調查研究、分析及相應程序,科學、民主、合法的制度抉擇及相應的程序。
(7)健全的激勵制度實施機制。是指具備有效實施的標準、機制與程序,具體包括:制度實施的時機與態勢標準,制度實施的程序標準,制度實施的檢測標準,制度實施的監督機制與程序等。
3.合理選擇激勵工具
根據“丁伯根法則”,當決策者要實現某一數量的獨立的政策目標時,至少應有同樣多的政策手段。如果有效的政策手段數量少于政策目標的數量,其中的一些目標就無法實現。如果有效的政策手段數量多于政策目標的數量,則所有政策目標都可以實現,且有多種實現的選擇途徑。根據這一法則,循環經濟要兼顧環境、經濟等多個目標,相應的存在多種激勵工具。借鑒國外經驗,同時根據我國國情和循環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應選擇以下工具:
(1)財政補貼。補貼主要是指通過采取物價補貼、虧損補貼、財政貼息、稅前還貸等方式對循環經濟企業進行鼓勵。一般而言,補貼有三種形式:一是綠色投資補貼,即對投資者進行補貼,如對風力發電投資者實行投資補貼等。對投資者進行補貼的優點是可以調動投資者投向綠色產業的積極性;缺點是這種補貼與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無關,不能起到刺激更新技術、降低成本的作用;二是綠色產品補貼,即根據綠色產品產量對生產者進行補貼。這種補貼有利于增加產品產量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三是綠色消費補貼。如對太陽能設備、微型風力發電設備的購買者給予補貼,以促進清潔能源的推廣。
補貼政策的實施應解決好以下兩個問題:一是補貼資金來源問題。根據美國和西歐的經驗。一是通過系統效益收費來籌;另一個是征收化石燃料稅,中國主要由政府財政支付;而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財政收入有限。需要補貼支援的事業很多,所以依賴政府財政的支持不是長久之計;二是補貼策略問題,即應給誰予以補貼和以什么樣的運行機制進行補貼,如果對用戶進行補貼,正如前述,不一定能達到政策的預期目標:如選擇投資者給予補貼,并采取公開招標,公平競爭的機制,則可能取得既擴大生產規模,又能降低成本的雙重目的。
(2)稅(費)收政策。發展循環經濟的稅(費)收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強制性稅(費)收政策。這種強制性稅收政策,尤其是高標準、高強度的稅收政策,不僅能起到鼓勵節約利用資源和防止環境污染的作用,還能促使企業采用先進技術、提高技術水平,因而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刺激措施。要建立和完善環境與資源稅收體系,必須在現有資源稅的基礎上,擴大征收范圍,開征環境稅、森林資源稅、漁業資源稅、燃料稅、碳稅等稅種,并逐步將現行的資源環境補償費納入資源環境稅的范疇。同時實現稅負轉移,完善計稅方法,加大對有害于環境活動或產品的證稅力度,加強資源稅的懲罰。二是稅(費)收優惠政策,如減免關稅、減免形成固定資產稅、減免增值稅和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收入稅)等。
實現綠色稅收政策,應注意解決以下問題:一是稅收調控目標的選擇應建立在包括環境效益在內的成本效益分析基礎上,實現環境經濟一體化;二是綠色稅收手段要和其他手段配合使用;三是不同稅收措施的選擇要相互配合,如從稅收調節環節來看,可在產前環節,運用稅收手段引導企業使用清潔的能源、原材料等;在生產環節,實施鼓勵采用生產工藝先進、節能降耗、消除污染的工藝、技術、設備;在產后環節,對企業回收利用廢物實施稅收鼓勵措施。
(3)價格政策。建立較為完善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符合低成本發展原則的資源價格體系,將各種資源環境要素直接投入市場,依據價格規律和供求關系來確定、體現資源環境要素的價格,使環境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再生、補償納入經濟運行的價值運動中,真實反映市場經濟運行狀況的價值運動全貌。一方面,改變現行的資源價格只計資源開發成本的做法,使資源價格至少包括資源開發成本、環境退化成本和資源利用成本等。另一方面修正與環境有關的產品價格政策。根據污染者付費原則,這類產品定價應包括污染者必須支付的環境污染治理成本或由于產品污染而造成的環境損失費用。通過這種定價政策的實施,有效防止經濟發展對環境資源的損耗和破壞。
(4)低息(貼息)貸款。低息(或貼息)貸款可以減輕企業還本期利息的負擔,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缺點是政府需要籌集的一定的資金以支持貼息或減息的補貼,貸款數量越大,貼息量越大,需要籌集的資金也越多。因此,資金供應狀況是影響這一政策持續進行的關鍵性因素。該制度的實施要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為了提高貼息貸款的經濟效益,關鍵性的問題是正確地選擇貸款對象和實施科學的貸款程序。
(5)押金返還。押金返還是指,對產品征收押金,當產品廢棄部分回到存儲、處理或循環利用地點時退還押金的制度。該制度是稅費工具和補貼工具的組合使用,不存在單獨使用任一工具的副作用,其在物品的回收利用中發揮的作用非常明顯,但它存在建設和運營成本高的問題,因此許多行業的廠商都盡可能地避免在本行業建立押金返還制度。此外押金返還制度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德國規定塑料瓶保證金和強制退還塑料瓶后,德國啤酒和軟飲料生產商幾乎都從塑料瓶改為玻璃瓶,使用塑料瓶的外國礦泉水和飲料生產商,因玻璃飲料瓶的高額運輸費用,幾乎被擠出德國市場。因此,該政策的采用應考慮到市場、產品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
(6)公益基金。建立公益基金是推動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一種有效融資機制,建立基金,關鍵要解決好基金規模、來源、使用、分配、管理等問題。這里以節能基金為例說明如下:
節能公益基金的規模確定需要綜合考慮國家宏觀的節能目標、節能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分析、可能的基金融資渠道、相關利益方的態度、對相關產業部門的影響、基金的配置使用方式、適當的規模要求等多種因素,由政府部門在綜合考慮上述各種因素的基礎上,與各相關利益方協商確定最終規模。隨著節能發展,基金規??勺鱿鄳恼{整。
節能基金融資渠道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融資渠道的可行性、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可能的集資規模、對相關產業和部門的影響等多種因素?;趯ι鲜鲋T多因素的綜合考察,建議優先選擇電費加價的方式作為基金的融資渠道,其它融資渠道可作為備選。
節能公益基金使用模式的選擇應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根據基金的支持目標、基金規模、節能發展潛力等因素來決定?;镜倪x擇原則是確保基金對節能發展形成有效支持??刹捎萌N方式:一是支持可形成較大節能能力的節能(基建/技改)項目;二是支持量大面廣的小型節能技改項目;三是支持節能產業和市場發展。基金的使用以前兩種方式為主,并適當選擇采用貸款貼息、折讓、部分/全額資助等激勵機制。
節能公益基金分配應特別注重應用競爭性招標方式。
節能公益基金管理模式需要在政府和獨立機構模式中總結經驗,特別是需要考慮和設計一種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管理機構模式。這種管理模式應取兩者之長、避兩者之短,是一種既能利用政府部門宏觀調控作用,又能發揮不同專業機構管理特長的模式,即這種管理模式是一個由多個機構組成的、在管理上形成互相合作又相互監督的、體現公平、高效的管理模式。
(7)購買性支出。購買性支出包括投資性支出、消費性支出兩種。在投資性支出方面,政府應增加投入,促進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配套公共設施建設,如:城市排污管網、垃圾處理廠等;在消費性支出方面,政府可通過綠色購買行為,影響消費者和企業的生產方向。從而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如:優先采購具有綠色標志的、非一次性的、包裝簡化的的產品。實施綠色采購關鍵要解決好下列問題:一是健全綠色產品認證制度,為綠色采購作好技術準備;二是將綠色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的目錄,實行集中采購模式,以便強制實行;三是推行綠色產品協議供貨制度。協議供貨制度是指通過一次招標為有共同需要的各單位確定中標供應商和中標產品,并在一定時間內由有此需求的單位直接向中標供應商采購。這既有利于選擇合適的產品和價格,也有利于提高政府采購效率。
此外,還要積極利用環境責任保險、信貸擔保等激勵工具,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4.合理選擇激勵工具的有效組合與運行方式,實現組合效益最大化
多種激勵工具共存的條件下,如何選擇運用不同激勵工具成為制度實施的關鍵。
筆者認為,不同激勵制度應當綜合運用。理由如下:首先要實現環境與經濟目標,但只有有限的制度可以使用。這時,通常無法保證所有目標的順利實現,相關的制度必須綜合運用;其次,制度對目標變量的作用不是充分獨立的,即使目標數量與制度數量相等,仍會存在不同目標之間的替換,影響制度的效果;再次,循環經濟系統比較復雜,制度運用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當利用某制度實現一定的政策目標時,不能避免制度失效的風險,故不能過度集中地使用少數制度,應綜合運用。最后,沒有完美無缺的制度。一種制度運用往往既帶來收益,也帶來一些副作用,而收益的副作用常常不同時體現出來。綜合運用可使他們互相補充,揚長避短??傊?,按照循環經濟發展目標,統籌規劃各種制度的運用,發揮最佳組合效應,既包括各激勵制度之間的組合運用,也包括激勵制度與其他制度之間的組合運用。
在綜合運用不同激勵制度時,為了確保綜合運用效果最佳,要綜合考慮下列因素:要以循環經濟發展目標為依據,要以健全的組織協調機制為前提,要統籌考慮制度成本(實施成本、轉換成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社會公平、經濟技術發展程度等因素,要瞻前顧后、考量全局的利弊得失,要科學選擇最佳組合方案,要注意激勵制度的財力、組織保證,注意激勵制度的時差、作用方向、運用時機、主次交替組合,確保組合效應最佳。如:財政類制度比投資類制度的制定時差要長,而作用時差要短,只有配合使用才能有效避免制度時滯現象。
5.健全激勵管制程序
由于激勵管制更強調市場主體的參與,往往難于從行政實體法予以規范,以行政程序法規范整個管制的決策與實施過程,就顯得非常重要。管制程序應該既體現行政效率,以保證及時作出管制決策、實施管制方案,又應該體現民主與公平,以保證管制決策的合理性、接受管制的機會對所有市場主體的均等性。同時,由于管制方式多種多樣,對每種方式都應有相匹配的程序,尤其是對于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等非強制性方式更要有相應的匹配程序。就不同程序的共性來講,應包括以下程序制度:管制標準與條件公開制度、管制決策聽證制度、公眾和專家參與論證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