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透鏡成像8篇

時間:2023-10-08 10:16:25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wǎng)為您精選了8篇初中物理透鏡成像,愿這些內(nèi)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初中物理透鏡成像

篇1

關鍵詞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重點及難點 化難為簡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級物理上冊中光學部分中的重要內(nèi)容,其重要作用在于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對物理現(xiàn)象的歸納能力進行訓練,并為以后學習打下基礎。凸透鏡成像的學習是初二物理光學部分中的教學重點,也是初中物理教學過程著名的難點。讓學生正確理解這項重點突破這個難點對以后初中學生的提高物理學習的興趣和對物理學習的自信心有著重大的意義。同時凸透鏡成像的學習的成功也有利于培養(yǎng)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物理不同于數(shù)學學生在小學就開始接觸這類理科科目,大多數(shù)初中學生沒有做太多的物理實驗,所以在實驗過程中,很多學生認真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操作、觀察和記錄但是確沒有歸納出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這種現(xiàn)象值得教師認真的思考找出原因才能解決困難。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這一課概念很多,而且對于學生來說很容易出現(xiàn)概念上的混淆。焦距與物距、像距,實像與虛像,放大與縮小,在不同的物距條件下所成像的性質(zhì)不同這類概念極容易讓學生出現(xiàn)不同程度理解困難。其次我們從教學的對象上來看,初中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思維能力能在從形象向抽象的過渡階段,學生很容易對具體的事務產(chǎn)生巨大的興趣,但是一旦讓他們對具體規(guī)律進行歸納總結往往就會變的束手無策,這反映了他們分析據(jù)歸納規(guī)律的能力不強,然而物理的學習尤其是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學習更需要一定的歸納總結能力。最后從教師的教學策略上來看,很多物理老師在教授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這一課的時候,都是僅僅自己做實驗,讓學生在講臺下自己通過觀看進行總結,這樣學生往往只會把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具體內(nèi)容通過死記硬背來理解,這樣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本文主要內(nèi)容在與幫助物理老師在教授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這一課的時候能夠有效的讓學生理解規(guī)律,突破教學過程中的難點。

一、 對實驗精心設計,加強師生互動

探究法是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同時探究法也是物理教學非常合適的方法。以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這么課為例,教師最頭疼的是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正確的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進行自我的歸納和總結。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自己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進行總結和歸納,就需要教師在上課開始前進行精心的設計,全盤考慮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考慮到整個課堂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例如,提問的情境應該發(fā)生在課堂的什么時候?學生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疑問?具體實驗裝置是什么?如何引導學生對實驗用的器材進行探究?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需要觀察和記住哪些數(shù)據(jù)?最后如何啟發(fā)學生總結和歸納出規(guī)律?整個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相對比較復雜,可以得到很多的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不是能夠明顯看得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關系,學生需要從這些復雜的數(shù)據(jù)中找出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這個分析是初中學生在之前的學習沒有遇到過得,也是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教學過程中的最大難點。物理教師如果讓學生直接進行分析,以初中學生的水平很難能夠分析出正確的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所以這個時候需要教師發(fā)揮自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例如讓學生使用計算機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整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數(shù)據(jù)中潛在的規(guī)律。同時教師還可以使用貼圖法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進行演示。上課前,物理教師可以先畫好凸透鏡,主光軸,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這樣就可以放大實驗器具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到整個實驗的發(fā)生過程。

實驗過程中,物理教師可以讓學生直接參加到整個實驗中去,給學生一定的參與感。例如可以讓學生自己拿著蠟燭從遠到近靠近凸透鏡,讓自己去觀察光柱的變化,可以讓很多人去參加實驗??梢宰寣W生在教師提問的前提下自己進行實驗,如果學生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實驗。物理老師演示結束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進一步分析,從而學生進一步可以總結出規(guī)律,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教師所做的課件進一步的了解其中的規(guī)律變化。同時還可以物理教師還可以設計幾個問題在學生實驗過程中進行提問。例如物體在光屏上擴大了沒有?什么時候已經(jīng)看不到影像了?等一系列的問題去加強學生的理解。

二、 通過前后對比讓學生加強知識聯(lián)系

初中學生在上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這一課的時候可能對凸透鏡沒有直觀的印象,如果讓學生上來就拿凸透鏡進行實驗和找規(guī)律,學生只會手足無措不知道應該如何去下手,所以在上課之前要給學生就以前的知識進行溫習,加強知識的聯(lián)系。

八年級的物理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這課之前學生學習的是光的傳播這一課,讓學生回顧光是直線傳播的這一要點,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之前學到的小孔成像。在學小孔成像的時候,學生已經(jīng)了解到物距與像距之間的關系,:如實像、放大和縮小、倒立等,認識到像不總是縮小,為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知識儲備。通過讓學生聯(lián)系小孔成像和凸透鏡成像之間進行比較。當凸透鏡成實像時,根據(jù)像距與物距的大小關系可以推定成像的性質(zhì),這與小孔成像現(xiàn)象相同。兩者的共同點是:像距小于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大于物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等于物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還有為了進一步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進行學習,還要對平面鏡的成像進行復習。但是這里不是對平面鏡成像的單純復習還是需要讓學生了解虛像的概念,區(qū)別認識什么是虛像什么是實像為學習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準備必要的知識點。

其次可以在上課之前把凸透鏡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對凸透鏡有著直觀的印象,怎么使用它有個基本的了解這樣在實驗的過程中就可以節(jié)省很多的時間,為物理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理解留下充裕的時間。

三、 利用口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在初中學生中的學習生活有著很大餓幫助,他可以幫助學生激發(fā)內(nèi)在學習的動力,物理老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對各種工具的使用來激發(fā)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其中口訣可以說是一個十分好用的工具,他可以幫助學生在記憶的過程中,充滿了樂趣,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長久的記憶,提高學習的效率。

口訣一:凸透鏡,本領大,照相、幻燈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實小,二倍焦內(nèi)倒實大;若是物放焦點內(nèi),像物同側虛像大;一條規(guī)律記在心,物近像遠像變大。

口訣二: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隨著物距變;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如果物放焦點內(nèi),正立放大虛像現(xiàn);幻燈放像像好大,物處一焦二焦間;相機縮你小不點,物處二倍焦距外。

在口訣是適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一項好的方法,讓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讓學生準確有效把握透鏡成像規(guī)律,延長對于這堂課的知識內(nèi)容長久記憶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最后這兩句口訣部是唯一的口訣,物理老師可以在業(yè)余的時間內(nèi)自己編寫自己口訣因為老師自己才會對自己的學生有更深的了解。

總之,物理教師要把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當作一個前后相連的整體。正確把握整個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教學過程中的策略,不要把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這一課當作一個完全孤立的課程,要與前后課程相互聯(lián)系。同時還需要把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所涉及的每一個基本概念分開進行闡述,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好的理解這樣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內(nèi)容,也為課堂教學節(jié)省時間,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消化、去提問、去自己設計實驗。教師的總體要求在與讓學生能夠準確的理解和歸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幫助學生去克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中的困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朱志江.課堂教學難點突破策略例談[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Z1) .

[2] 劉職.關于物理教學難點的形成及突破的探討[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2).

[3] 李樹紅,王鳳云.談“旋轉磁場”教學難點的突破[J]. 現(xiàn)代技能開發(fā),1999,(10).

[4] 趙.強化物理實驗 落實探究學習[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09,(8).

篇2

【關鍵詞】初中物理 凸透鏡 成像規(guī)律 課堂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182-02

一、通過分析小孔成像,初步建立實像的概念

在我們的物理教材《光的傳播》一節(jié)后有這樣一道關于小孔成像的習題:在空的易拉罐的底部中央,用釘子敲個小孔,罩上一層塑料薄膜,這樣就制作成了一個針孔照相機。利用它觀察窗外的景物,你看見了什么?記下所成像的特點,并試著加以解釋。針對這道習題,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按小組在課下制作好實驗裝置,并制造的針孔照相機觀察窗外的景物,記錄下看到的景物的像的特點。在課上,學生要匯報課下實驗情況,并展示實驗的結果,通過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觀看窗外的景物時,學生只能看到倒立、縮小的實像。然后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實驗情況適當拓展題目,用點燃的蠟燭代替景物,調(diào)整燭焰到小孔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觀察成像的特點變化,最終總結出像距和物距與成像特點之間的關系,給學生在腦海中初步建立一個實像的概念,為討論分析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打下基礎。

二、重視平面鏡成像,初步建立虛像概念

平面鏡成像知識雖然比較簡單,但教師要充分重視平面鏡成像教學。因為平面鏡成像使學生第一次接觸了虛像的概念,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地更深入地學習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有了平面鏡成像的知識基礎,在進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平面鏡成像與凸透鏡成像進行對比講解,讓學生了解兩者的區(qū)別,從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知識結構。無論是小孔成像還是平面鏡成像都是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基礎,做好這些知識儲備,才能更好地學習凸透鏡成像。

三、精心設計凸透鏡成像課程教案

在設計凸透鏡成像的教案時,首先要選對教學方法,物理規(guī)律的教學比較適合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但如何讓學生順利地探究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還需要教師全面考慮各個概念的前后聯(lián)系,精心進行教學設計。選好教學方法后,教師還要考慮課堂實驗要采用什么實驗器材;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需要觀察到哪些現(xiàn)象;記錄哪些實驗的數(shù)據(jù);怎樣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等教學會遇到問題。本節(jié)課中,討論分析數(shù)據(jù)是的重點和難點,直接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學生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總結,以便得出正確的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四、深入分析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畫光路圖,給學生展示凸透鏡成像的連續(xù)變化規(guī)律,學會畫不同物距的凸透鏡成像的光路圖,可以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掌握的更加牢固。在總結成虛像還是實像時,要讓學生自己觀察物距連續(xù)變化時,像和像距的變化規(guī)律,并找出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這兩個特殊位置,分析這兩個位置的特殊意義。

凸透鏡的成像可以從正立或倒立、縮小或放大、虛像或?qū)嵪袢齻€方面來描述,這些就是凸透鏡成像性質(zhì),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成像的虛實、像距和物距的關系、像距大小和像大小之間的關系、物距與像大小之間的關系等,引導學生從凸透鏡成像的過程出發(fā),總結歸納凸透鏡成像的性質(zhì)和規(guī)律,并靈活地運用它們解決具體問題,以便更好地掌握凸透鏡成像知識。

將凸透鏡成像與小孔成像、平面鏡成像比較可以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凸透鏡成像是光經(jīng)過折射形成的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小于一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等于一倍焦距時,成平行光不成像;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放大實像;等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等大實像;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實像。小孔成像證明的是光沿直線傳播,成的是倒立的實像。而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大小相等,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所以只有凸透鏡所成的像為實像時,與小孔成像現(xiàn)象相同。

五、認真解答課堂上學生遇到的問題

凸透鏡成像一課中涉及到的實驗探究,并且是教學中的難點,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學生在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很可能會遇到像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或不能在光憑中央等問題。此時,教師就要耐心教給學生調(diào)節(jié)的方法,并強調(diào)實驗前調(diào)節(jié)的重要性。在操作技巧方面,教師要給學生做好正確、標準的示范,引導學生正確實驗。在探究思考時,要鼓勵學生討論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獨立思考,得出結論。

六、適當應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便于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教師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通過課件演示凸透鏡成像的過程。用鼠標拖動光源,隨著光源移動讓學生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大小、正倒,還有像距、物距發(fā)生的變化,多媒體呈現(xiàn)的動態(tài)效果一目了然,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和演示效果進行對比,并討論分析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七、及時做好課堂反饋

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鞏固并進行問題反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進行提問測試,并統(tǒng)計測試結果,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通過反饋信息也可以及時了解授課效果的好壞,并針對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鞏固和矯正。

總之,對于整個光學部分的教學,教師要注重教學策略,總攬全局,強調(diào)把握基本概念和性質(zhì),并找準性質(zhì)、規(guī)律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集中精力完成實驗、分析數(shù)據(jù)、總結規(guī)律,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參考文獻:

[1]宋尚雪.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應用 2011年11期

[2]劉連印. 談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教學 2012年04期

[3]張東華.淺談“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教學處理 2012年01期

篇3

關鍵詞:初中科學;凸透鏡成像;實驗改進

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主要方法就是實驗和觀察。在初中科學物理部分的教學中物理實驗除了屬于物理教學的基礎之外,同時還是促進物理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內(nèi)容和手段。通過凸透鏡成像實驗除了能夠讓學生將相關內(nèi)容更好地掌握住之外,還可以使學生對探究成功的樂趣具有更好地體驗,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好初中科學物理部分的信心,筆者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為根據(jù)對凸透鏡成像實驗的改進措施進行了介紹。

1 凸透鏡成像實驗光源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1.1 凸透鏡成像實驗光源的問題

首先,在使用蠟燭作為光源的時候,學生通過燭焰所形成的成像能夠?qū)⑸舷孪喾吹沽⒌那闆r很好地觀察到,然而卻無法發(fā)現(xiàn)左右相反的成像特點,這時候只有用手煽火焰才可以讓學生觀察到。此外,這種方法無法長時間通過光屏承接,也無法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實驗印象。

其次,在具體的燃燒過程中蠟燭會出現(xiàn)不斷變短的情況,所以,光屏中心、凸透鏡光心、燭焰中心在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不能夠保持在同一高度上,這時候必須要對三者的高度進行重新調(diào)整才能夠找到像,因此會對學生的思維產(chǎn)生極大地干擾作用[1]。

再次,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學生肯定會由于自身的動作導致燭焰周圍出現(xiàn)空氣流動,而在空氣流動的情況下燭焰會發(fā)生晃動,并且出現(xiàn)大小不穩(wěn)定的情況,因此影響到光屏上像的位置和清晰度,而且很難將最清晰像的位置確定下來,最終引發(fā)實驗誤差。此外,由于需要在密閉的暗室中進行該試驗,蠟燭燃燒在空氣與室外流通不暢的情況下會出現(xiàn)濃烈的氣味,并且增加實驗室內(nèi)的二氧化碳濃度,對人體產(chǎn)生不良刺激。

最后,通常都是靠蠟淚將蠟燭粘在托盤上,這樣很容易導致蠟燭出現(xiàn)傾斜的情況,而且真實的燭焰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無法被讀出,最終引發(fā)實驗誤差。此外,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用火柴將蠟燭點燃,而一些學生在完成實驗之后還會私下對擦燃火柴的樂趣進行再次體現(xiàn),再加上在實驗的時候需要同時點燃幾十只蠟燭,因此整個實驗室中會出現(xiàn)很多的著火點,非常容易釀成燒傷事故,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發(fā)火災,因此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1.2 改進蠟燭光源的對策

為了使上述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可以采用由排列的發(fā)光二極管組成的“F”形圖案取代實驗中的發(fā)光物體燭焰。在光屏正面的中央位置以“F”樣圖案鑲嵌九個紅色的發(fā)光二極管,隨后用焊錫在光屏背面將九個二極管串聯(lián)在一起,與電池和開關連接上。這種改進方式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

首先,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風不會對光源產(chǎn)生影響,導致光源出現(xiàn)大小改變和晃動的情況,同時也有效地防止了由于燭焰晃動和蠟燭燃燒變短而帶來的實驗不便的問題,使得光屏上的成像具有更加穩(wěn)定和清晰的特點,有效地降低了實驗誤差[2]。

其次,該光源本身屬于“F”形,因此學生能夠直接觀察到在光屏上成像具有左右、上下均相反的特點,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很好的糾正學生認為凸透鏡只有上下倒立的成像的錯誤觀念,因此能夠?qū)W生學習中的一個認知難點很容易的突破掉。

最后,該光源還具有可重復使用、安全可靠和方便操作的一系列的優(yōu)勢。

2 凸透鏡成像實驗光屏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采用傳統(tǒng)的實驗方法往往只能夠目測光屏上成像的大小,一旦在位于兩倍焦距的距離上物體成等大的實像時,很多學生就會錯誤的認為其是縮小的,這主要是由于與物體本身相比,成像顯得要暗,從而進一步導致學生產(chǎn)生變小的錯覺,通過這種方式利用目測的方法很難真正得到的結論。為此,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等間距的刻度標注在光源所在的承接像的光屏中,這樣在對成像大小進行觀察、比較和記錄的時候顯得更加方便,并且極大地提升了實驗的準確性。

3 凸透鏡成像實驗光具座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傳統(tǒng)實驗中光具座的最左端采用標尺和零刻度等,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要想得出物距和像距,首先必須要經(jīng)過兩次減法運算。在對其進行改進之后,在光具座原來45厘米的地方標注標尺將零刻度,然后在該位置對凸透鏡進行固定,分別從左右兩個位置將刻度值讀出,由于數(shù)字從中間到兩邊不斷地增大,這樣在實驗的過程只需要將其中的兩個數(shù)據(jù)讀出,而且不需要任何計算的過程就能夠?qū)⑾窬嗪臀锞嗟贸觥M瑫r采用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避免實驗以外的干擾因素,具有節(jié)省時間和減小難度的優(yōu)勢,因此學生可以在科學探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3]。

4 凸透鏡成像實驗透鏡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按照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如果將凸透鏡的一部分遮擋住,這時候成效就會變暗,而且成像的位置和大小則保持不變。如果學生沒有親自觀察這個現(xiàn)象,就不會接受這個規(guī)律。這時候就可以將一個遮光套加設在凸透鏡上,對成像在光變體發(fā)生變化之后是否條件變化進行觀察,其具體的做法為:首先對完整透鏡的成像情況進行認真觀察,最后通過遮光套的方式使透鏡的透光面積逐漸地發(fā)生改變,再讓學生對成像的變化情況進行認真觀察。實驗結果表明,通過該方法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5 結語

在初中科學物理內(nèi)容的教學中,物理實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探究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在探究的活動中掌握創(chuàng)造和探究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在探究活動中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較大的成就感,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物理實驗的教學,并且不斷地改進物理實驗方式,確保獲得最佳的實驗效果。

參考文獻:

[1]朱正華.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16(02).

篇4

[關鍵詞]凸透鏡 測量 焦距

一、引言

測量凸透鏡焦距是普通物理實驗中的一個基本實驗。它是通過用一字屏經(jīng)過凸透鏡成像的方式來測量焦距,常用的方法有二次成像法、自準直法,而且不能使用自然光做光源。在實驗時,需要利用像的清晰程度來判斷,由于像的清晰程度不易確定,從而使測量結果偏差較大。實驗證明,該方法無需判別像的清晰程度、且可以利用自然光作為光源,利用放大電路在示波器上顯示放大后的信號,再直接從光具座上讀數(shù)即可,測量結果較準。

二、實驗原理

平行光入射時,若像距等于一倍焦距則光斑最亮(即光強度最大),則引起光明電阻的變化也就最大。現(xiàn)將光源和有小孔孔的光屏、組裝有光敏電阻的光屏、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透鏡在20.00cm處);在調(diào)整讓他們處于一水平位置。接通電源后打開電源和示波器,在光具座上左右調(diào)整帶有光敏電阻的光屏,在示波器上觀察變化的極值從而在光具座上讀出光屏的位置并記錄(反復操作以減小誤差)。圖一為實驗原理圖。OO1為主光軸A為入射光源,F(xiàn)為焦點即OF為透鏡的焦距。

三、實驗裝置

如圖二放置實驗裝置,為方便讀數(shù)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一個整數(shù)位置。像屏1 和像屏2 分別放置在凸透鏡兩邊。

四、實驗步驟

1.將實驗裝置按照圖二放置好后,將凸透鏡固定在20.00cm處;打開電源進行測定。

2.利用示波器的顯示,確定屏2的位置,重復測量多次。

3.數(shù)據(jù)采集及處理

本次測量透鏡的標準值為f0=28.00cm 的凸透鏡。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20.00cm 處,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1 所示。

相對誤差:

五、與二次成像法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比較

圖3 是二次成像法測量凸透鏡焦距的光路圖,測量的是標準值為f0=28.00cm 的凸透鏡,物屏和像屏分別固定在0.00cm 和120.00cm處,在光具座上前后移動凸透鏡,可以在像屏上得到一個清晰放大的像或一個清晰縮小的像,分別測出兩次成像的物距S1、S2,Li=|S2-S1|,有公式f ′=(A2-L2)/4A算出凸透鏡的焦距,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2所示

相對誤差:

在實驗的操作上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比二次成像法簡單不受光源的限制;也不用去觀察像的清晰程度,而直接通過示波器來直觀的表示。而且我們得到的E1 小于E2 也就說明了這種方法的準確性很高。

結論:

該實驗與二次成像法相比E1比E2很多,且操作簡單可利用太陽光作為光源;說明本文說介紹的這種測定透鏡的焦距的方法是一種簡單、直觀、準確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曾仲寧,王秀力.大學物理實驗[M].2版.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150.

[2]黃金華,劉鳳智,趙杰.大學物理實驗[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142-143.

[3]楊燕玲.用作圖法解析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J].中學理科:初中,2008(8):20.

[4]袁榮友.用光具座測凹透鏡焦距[J].物理教學探討:2006.24(259)

篇5

物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物理定理等的得出都需要物理實驗這一重要手段來支撐。相對于抽象枯燥的理論講解,初中物理授課中,把實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與物理中新概念與新理論對比來講能使教學更直觀、生動,更能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積極性。最后結合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物理現(xiàn)象的發(fā)生過程、物理定理的推導過程等,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二、將生活物品融入物理實驗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任何科學都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科學研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物理研究也不例外。因此,我們應該將初中物理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物理教學資源,將物理教學的范圍延伸到課外,加強課內(nèi)外的聯(lián)系。例如在講到眼睛視力的矯正這一節(jié)時,把眼睛的成像機理與照相機對比來講,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其教學過程如下:

1.提出課程學習前課程目標

在課程學習前,對學生提出學習的目標,引導學生完成這節(jié)知識點的預習。如,了解照相機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了解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通過實驗了解其矯正辦法;養(yǎng)成自覺保護視力的良好習慣。

(1)導入新課程

課程開講前,教師首先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看學生對照相機的主要構造、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等問題是否熟練。

(2)了解數(shù)碼相機構造及相關參數(shù)

數(shù)碼相機是一種新興的照相器材,它和普通照相機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沒有底片,而是通過一個特殊的感光層CCD,將圖像的光信號轉化成為數(shù)字信號保存起來。

(3)學生交流使用照相機的經(jīng)驗

首先,教師向?qū)W生提出要拍攝遠景如何操作、要拍攝近景如何操作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回答。最后拿出相機實際地操作與互動,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物距增大,像距變小,像變小;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像變大。

2.引入課程的主要問題

教師基于照相機講解與眼睛相關的問題,步驟如下:

(1)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看看學生對眼睛主要結構及其對應的功能是否了解。

(2)引入問題,視力缺陷及矯正:學生與學生互動,讓學生摘掉眼睛觀看圖片,再戴上眼鏡看,兩次對比,體會視力存在的缺陷。

(3)通過實驗探究視力矯正的方法。

步驟:①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蠟燭(物體)、凸透鏡或凹透鏡(眼鏡)、凸透鏡(晶狀體)、光屏(視網(wǎng)膜)。

②在光屏上找到倒清晰的像的位置,確定視網(wǎng)膜的位置。

③摘掉“眼鏡”,保持“物體”“眼睛”位置不變,找到此時成像的位置。

④比較摘去眼鏡后,成像的位置與原來視網(wǎng)膜位置的關系。

⑤歸納分析視力缺陷形成原因。

(4)實驗歸納。

①近視:遠處物體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

矯正方法:

配戴一副合適的凹透鏡,使像相對晶狀體向后移,使清晰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上。

②遠視:近處物體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的后方。

矯正方法:

配戴一副合適的凸透鏡,使像相對晶狀體向前移,使清晰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上。

3.巧妙設置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需要在小結后設定與本節(jié)知識點配套的練習題,以便使其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如下題:

某校學生在學習了眼睛和眼鏡內(nèi)容后,想通過實驗探究近視眼的形成原因。他們選擇了如下器材:蠟燭、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鏡(與注射器相連,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鏡的厚薄可以通過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來調(diào)節(jié)。

(1)在此實驗裝置中, 相當于人眼球中的晶狀體, 相當于人眼球中視網(wǎng)膜。

(2)現(xiàn)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F(xiàn)用注射器向水凸透鏡內(nèi)注水,此時光屏上的像將變得模糊,這是模擬______(近視、遠視)眼成像。為了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在水凸透鏡前戴上度數(shù)合適的________透鏡。

篇6

在中考物理實驗復習時,首先教師要在基本測量儀器的使用上花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對所有基本測量儀器都能熟練了解并會應用.如:溫度計、刻度尺、秒表、托盤天平、量筒、彈簧測力計、液體壓強計、電壓表、電流表、電阻箱、電能表、測電筆等的讀數(shù)問題和使用方法.其次,重點“重現(xiàn)”教材中的典型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由于教材中探究實驗較多,掌握實驗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又十分重要的,但在短暫的中考復習階段,不可能把每一個實驗都重新做一遍,這就要求教師復習時要針對典型的實驗進行“重現(xiàn)”,并且針對不同的實驗采用不同的重現(xiàn)方式,即通過恰當?shù)氖侄巍⒓氈碌挠^察、科學的推理、分析得出物理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驗分析能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實驗復習的實效.

1重現(xiàn)探究過程, 加深學生對科學探究方法的理解

初中物理中體現(xiàn)“控制變量法”的探究實驗比較多,如“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壓力作用的效果”,“探究影響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的因素”,“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動能、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探究影響電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探究影響電流熱效應的因素”等等,我們可以歸類進行復習,選其中的一個進實驗室重新做一遍,體驗探究的過程,加深學生對這種科學探究方法的理解,提高復習的實效.如讓學生再次做 “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學生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然后按照科學探究的步驟展開,即本次實驗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怎樣進行猜想和假設,如何設計實驗(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要用到哪些儀器,實驗的步驟是什么?),數(shù)據(jù)記錄,然后進行分析和比較,最后歸納寫出結論.讓學生討論為什么要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書寫實驗結論時要注意要點(控制變量).再結合例題1進行鞏固練習.

例題1在探究滑動摩擦力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1)木塊在水平放置的毛巾、木板、棉布的表面上運動時必須保持運動,根據(jù)的原理,得到摩擦力的大小.

(2)分析以下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是:.

(3)有些同學猜想滑動摩擦力可能還跟接觸面的大小有關,請針對這一猜想完成以下探究內(nèi)容.

A.簡述主要實驗步驟(可以配以圖來說明):

B.設計記錄數(shù)據(jù)或現(xiàn)象的表格(只列出表格中欄目名稱):

C.根據(jù)可能出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

實驗次數(shù) 接觸面的材料 壓力(N) 滑動摩擦力(N)1 木塊與木板 4 0.82 木塊與木板 6 1.23 木塊與棉布 6 24 木塊與毛巾 6 2.52重現(xiàn)物理規(guī)律,加強學生對重要規(guī)律的掌握

當然也有些實驗是不適宜讓學生重新再做的,就可以利用播放多媒體課件的方法把一些實驗過程及規(guī)律重現(xiàn)出來,如“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二力平衡的條件”,“阿基米德原理”,“杠桿平衡條件”等等.這些實驗可以讓學生邊回憶邊復述實驗中的要點與注意點,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與分析,既節(jié)省復習時間又提高實效.例如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復習中,該內(nèi)容是重點又是難點,在進行復習時可以先讓學生回憶成像規(guī)律,然后再利用課件來演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重溫“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遠像變大”等記憶口訣,并投影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中心及光屏的中心是在同一高度還是同一直線;蠟燭燒短后,像如何移動;若用物體遮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像有何變化;如何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估測凸透鏡的焦距等,學生通過討論來解答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而在處理有關凸透鏡的習題時,有時應把具體的數(shù)據(jù)化為規(guī)律或把規(guī)律化為具體數(shù)據(jù),幫助學生理解成像規(guī)律的具體運用.結合例題2、例題3教會學生熟練地運用規(guī)律來解題.

例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位于如圖1所示的位置時,燭焰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的縮小的像,要使燭焰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的放大的像,調(diào)節(jié)的方法是

A.透鏡不動,蠟燭向透鏡移動,光屏向透鏡移動

B.透鏡不動,蠟燭向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C.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D.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向透鏡移動

例題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凸透鏡、光屏和燭焰的位置如圖2所示時,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則

A.所成的像是正立縮小的實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C.把蠟燭向左移動,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變小

篇7

關鍵詞:初中;物理;光學;作圖

初中八年級將要學習《多彩的光》,這是學生初次接觸光學知識,也是第一次接觸物理作圖。光學作圖,既可以反映學生對光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學生對光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物理作圖的能力。因此,我們有必要,在這一章的學習將要結束時,針對光學作圖問題對學生進行訓練。

在訓練之初,也是在學生剛開始接觸物理作圖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講清楚作圖要領。光學作圖,是學生最早接觸的物理作圖問題。若能在這個時候養(yǎng)成好的作圖習慣,對學生以后畫力的示意圖、杠桿示意圖、滑輪組、電路圖、電磁現(xiàn)象圖等都將有很大的幫助。很多學生會覺得簡單,無非就是幾個點、幾條線罷了。其實,光學作圖時,點的位置、線的虛實、線段的長短及方向的起止都很有講究。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合適的作圖工具也很重要,鉛筆、直尺和圓規(guī)的規(guī)范使用一定要嚴格要求,切不可圖個方便,隨手而畫。在這里,教師更要注意規(guī)范的板書演示,給學生做好榜樣。

光學作圖問題可分為反射、折射和凸透鏡成像三大類,不管是哪種作圖問題,首先都要熟練掌握好光在各種情況下的傳播規(guī)律。下面,我就談一談怎樣結合習題訓練學生的光學作圖技巧。

一、光的反射作圖

光的反射規(guī)律是: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通常情況下,法線的確定是解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我選擇了以下類型題:

1.已知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畫出反射光線(或入射光線)

解題技巧:這類題比較簡單,解題順序是先畫“法線”,確認入射角或反射角,再畫出另一條線。(如圖1)

2.已知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確認平面鏡位置

解題技巧:先找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的角平分線,即“法線”。然后過入射點作法線的垂線,即平面鏡的所在位置。

例1:如圖2所示,用一平面鏡將與水平方向成30°角的陽光反射進井底。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

解析:解這道題需要畫出法線。那么首先依據(jù)題意畫出反射光線1,然后畫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夾角的角平分線2,也就是法線。最后,作垂直于法線2的平面鏡3。見圖3。

3.已知光源和反射光線經(jīng)過點,畫出光的傳播途徑

解題技巧:根據(jù)平面鏡的成像原理,反射光線的反向延伸線必經(jīng)過虛像點。

例2:圖4中,S是點光源,下方有一平面鏡,若反射光線過P點。請畫出光路圖。

解析:由于此題無法確定入射點,因而直接畫出光路圖有一定的困難??上韧ㄟ^平面鏡成像特點確定像點,再根據(jù)平面鏡成像原理作圖。見圖5。

二、光的折射作圖

光的折射規(guī)律是:折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從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氣,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垂直入射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教學中,我選擇了以下類型題:

1.已知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畫出折射光線

例3:如圖6甲所示,有一束由空氣射入水中的光,請畫出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

解析:“法線”還是解題的關鍵,作出“法線”以后,依據(jù)折射規(guī)律,確認折射角并畫出折射光線。如圖6中乙。

2.已知眼睛和觀察對象位置,畫出光的傳播路徑

解題技巧:折射現(xiàn)象中,無論光從哪種介質(zhì)中射入,總是在空氣這一側的角大,又稱“斜角空氣大”。

例4:如圖7所示,潛水員的眼睛在水下A處。B點有條小魚,C點有只小鳥。請作出潛水員觀察小鳥和魚的光路圖。

解析:潛水員在水下看到了鳥和魚,實質(zhì)是因為B、C兩點有光線傳到A點。由于A、B兩點同處于水中,光沿直線傳播;光從C處傳播到A處,是光的折射,可按照“斜角空氣大”的規(guī)律作圖。得到圖8。

三、凸透鏡、凹透鏡對特殊光線的作用

透鏡對光線的影響作用是: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折射后過焦點;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平行于凹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折射后反向延長線過焦點;延長線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凸透鏡和凹透鏡,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有一順口溜,可以快速記憶這一規(guī)律:

不過很多試題中出現(xiàn)的卻不是上述三種光線。當遇到特殊光線的時候,就要根據(jù)光線穿經(jīng)過透鏡所成的像點來突破了,如下面幾道例題:

例5:在圖11中畫出折射光線。

解析:這是一條特殊光線,無法運用規(guī)律直接作圖。這時候,就需要利用像點來解決問題。先在光線ab上找一點S,假設S為光源,作兩條光線。一條光線與主光軸平行,過凸透鏡后必過焦點,另一條光線通過光心,傳播方向保持不變。那么,兩條折射光線的交點就是S的像點S’。既然光線ab相當于S發(fā)出的一條光線,那么,其經(jīng)過凸透鏡后必過像點S’,見圖12。

例6:在圖13中通過作圖確定凸透鏡的焦點位置。

解析:通常情r下,題目中都是明確焦點位置的。而這道題,卻要求通過作圖確定焦點位置。做法仍然是先在入射光線上取一點,假設其為光源S,然后做一條過光心的光線,這條光線與題中折射光線的交點就是S的像點S’。再做一條光線與主光軸平行,過透鏡后必經(jīng)過焦點和像點S’。這樣就得到了折射光線和主光軸的交點,就是焦點F。如圖14。

例7:如圖15中甲所示,設OO’是凸透鏡的主光軸,S和S’分別為點光源和像點,SA為點光源發(fā)出的一條光線。請在圖中適當?shù)奈恢卯嫵鐾雇哥R,和SA過凸透鏡的光路圖。

解析:SA是一條特殊光線,由其直接畫出光路很困難。這時,就要換個思路,從凸透鏡所成的像來尋找突破口,連接S、S’兩點,與主光軸的交點就是凸透鏡的光心。由于“凸透鏡的像是由折射光線形成的”,所以,光線SA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必過S’,由此畫出SA過凸透鏡的光路圖。如圖15中的乙。

這三道例題,一個要求畫出折射光線,一個要求畫出焦點,另一個要求畫出凸透鏡的位置。盡管問題各不相同,但是解題的關鍵點,都是根據(jù)透鏡成像規(guī)律找到像點來解題的,這一點要提醒學生在解題中注意。

總之,萬變不離其宗。雖然光學作圖題目千變?nèi)f化,但光的傳播過程始終是遵循光的直線傳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我們要在教學中提醒學生認識到這一點,不要被五花八門的問題所迷惑,守住光學作圖的根本規(guī)律,把握好作圖策略,一定可以在作圖題中“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陳平.關于物理作圖題教學的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0(20).

[2]吳玉珍.半畝方塘一鏡開――光現(xiàn)象作圖的幾點技巧[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1,29(7).

篇8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驗,能形象地展示物理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素材,可糾正學生在感知中形成的錯覺,有助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及記憶,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在義務教育階段,物理實驗的類型可分為兩類,一是演示實驗,二是學生分組實驗。在初中階段,物理教學中必須進行84個實驗,其中演示實驗47個,學生分組實驗37個。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在物理教學中做好實驗,能使老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輕松,老師能較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下面舉兩個實例,淺析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在中學物理光的折射這個內(nèi)容中,學習了凸透鏡的成像的特點及其應用,學習后學生基本上能熟記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①當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時,凸透鏡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的這個成像特點制成的;②當物距在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時,凸透鏡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投影儀是利用凸透鏡這個成像的特點制成的;③當物距小于焦距時,凸透鏡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是利用凸透鏡的這個成像的特點來工作的。

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雖然能熟記,但是覺得很抽象,似乎覺得這些知識對解決實際問題沒有多大幫助,在解決問題時遇到了困難。

題一:照相時,要想使得底片上的人像再大些,可用的方法是:( )。

A. 將鏡頭離人再遠些

B. 將鏡頭離人再遠些,底片離鏡頭近些

C. 人離鏡頭再近些,同時底片與鏡頭間距離增大些

D. 人和底片都要靠近照相機鏡頭

用相機照相時,被拍攝的人與相機的距離大于兩倍焦距。為了解決題一中類似的問題,我們不防來做一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

在光具座上從左向右依次裝好蠟燭、凸透鏡和光屏。點燃蠟燭,調(diào)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使燭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調(diào)整凸透鏡的位置,使得燭焰與凸透鏡的距離大于兩倍焦距,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現(xiàn)清晰的燭焰的像,記下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大小的情況。然后改變物距(使得物距仍大于兩倍焦距),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燭焰的像,記下物距、像距、像的大小的情況。如此多做幾次實驗,指導學生對實驗的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分析、歸納。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當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當物距減小時,像變大,同時像距增大。

掌握了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不難得出上題中的正確答案是C。

題二:放映幻燈時,要想使得屏幕上所成的像再大一些應該( )。

A. 減小銀幕與鏡頭的距離,同時增大幻燈片與鏡頭的距離

B. 增大屏幕與鏡頭間的距離,同時減小幻燈片與鏡頭是的距離

C. 將屏幕與鏡頭間的距離和幻燈片與鏡頭的距離同時增大

D. 將屏幕與鏡頭間的距離和幻燈片與鏡頭間的距離同時減小

在題二中,物距在焦距與兩倍焦距之間,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指導學生仍用上面實驗中的器材來做實驗,并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不難得到:當物距大于焦距小于兩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并且物距減小時,像距增大,像也變大。

題二中是要使得像變大,當然像距得增大,物距就得減小,從而可以得出正確答案是B。

同樣的,我們可以使得在物距小于焦距時,通過調(diào)整凸透鏡的位置來改變物距,找出物距小于焦距時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從而可以利用這些規(guī)律來解決相應的問題。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問題:有兩盞白熾電燈,上面分別標有“220V,100W”和“220V,25W”,將它們并聯(lián)接到照明電路中,哪盞燈較亮?將它們串聯(lián)起來接到照明電路中,哪盞燈較亮?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方法有多種。但為了讓學生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做演示實驗給學生看,或者讓學生自己動手來做這個實驗。先把兩盞燈并聯(lián)接到照明電路中,可看到標有“220V,100W”的燈較亮;再把兩盞燈串聯(lián)起來接到照明電路中,看到標有“220V,25W”的燈較亮。

對初學者來說,并聯(lián)時“220V,100W”的燈較亮好理解,串聯(lián)時“220V,25W”的燈較亮就不好理解了。此時我們再從理論上加以解釋,原來燈的明亮程度取決于它實際消耗的功率,讓學生動手去算一算各燈在每種情況下實際消耗的功率,學生就能明白他們所看到的現(xiàn)象了。這樣通過觀察實驗與理論解釋相結合,不僅能使學生知其然,并且能讓學生知其所以然。

從上面幾個例題的解決和平時的物理教學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做好實驗的重要性。

首先,通過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處在13歲到16歲的年齡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這個階段學生對那些抽象的、深奧的理論性強的知識不感興趣,而對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直觀的東西就易于接受,在課堂上老師讓他看一看、或是讓他動手做一做,學生就會特別的感興趣。學生對學習物理知識感興趣了,老師的教學活動也就好開展了,學生要學好這門課也就容易了。

其次,通過實驗,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和理論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學生去理解和記憶。如在題一中,要知道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只要指導學生去做這個實驗,學生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當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當物距減小時,像變大,同時像距增大。如果不借助實驗這個手段,可以想象要使學生理解這個知識點會有多困難。

再次,通過做實驗特別是指導學生做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嚴格按照實驗步驟來操作,這樣在無形中就熟悉了實驗器材的使用,掌握了實驗的方法;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要有目的的對實驗進行觀察,要記錄看到的實驗現(xiàn)象和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這樣通過實驗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結束后學生要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從這些工作中,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判斷、歸納、推理的能力;在實驗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通過實驗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加強學生之間情感交流,融洽學生之間的關系。

總而言之,物理實驗是實現(xiàn)物理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它在教學中的作用遠不止上面所提到的那些,我們要利用好這個手段來為教學服務,才能把教學工作做好,才能把物理知識較好地傳授給學生。

參考文獻: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91 | 亚洲a级一a一级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少妇免费视频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 亚洲一区天堂午夜 | 日韩专区国产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