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教育的方針8篇

時間:2023-10-08 09:43:0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國防教育的方針,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國防教育的方針

篇1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內二科出院的糖尿病病人135例,門診就診的糖尿病病人215例,實行電話隨訪,成功回訪319例,回訪率達91.1%,其中男性223例,女性127例,年齡28~83歲,平均年齡62歲.文化程度大專以上36例,初中68例,小學159例,文盲87例。

1.2方法

由糖尿病專科醫生利用晚上值班時間,或由糖尿病專科護士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對出院2周及門診就診2周的病人進行電話隨訪, 向患者及家屬了解糖尿病患者出院后服用降糖藥或使用胰島素的依從情況、執行糖尿病飲食等生活方式情況、堅持適量運動及足部、眼睛、皮膚等部位的護理情況、有無出現低血糖等不適表現、血糖監測的頻率及監測結果,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提出防治措施,并提醒患者按時回院復診。2周后再次對該病人進行電話隨訪.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描述及檢驗。

2結果

在159名出院糖尿病患者中,因患者外出或電話提供錯誤無法回訪的31例外,共回訪了145例,回訪率達91.2%。在患者出院或門診就診后2周首次電話回訪中,能正確用藥239人,占74.9%;能保持平衡膳食等良好生活規律192人,占60.2%:能正確自我保健和護理175人,占54.8%;空腹血糖達到良好控制195人,占61.1%;餐后兩小時血糖達到良好控制168人,占52.7%出現低血糖人23次。在首次回訪后2周(出院及門診就診后第4周)再次回訪,能正確用藥296人,占92.8%;能保持平衡膳食等良好生活規律256人,占80.2%;能正確自我保健和護理254人,占79.9%;空腹血糖達到良好控制286人,占89.6%;餐后兩小時血糖達到良好控制278人,占87.1%;出現低血糖5人次。結果顯示,接受電話回訪健康教育的糖尿病患者,在各方面均顯著好于未接受電話回訪時(見表1)。

* P〈 0.01

3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是一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多見的慢性并發癥是糖尿病人致殘與致死的原因。[1]現代綜合療法是當今世界治療糖尿病的準則,其措施包括代謝監測、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藥物治療、糖尿病教育。[2]抓好糖尿病全程健康教育,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是糖尿病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已成為糖尿病防治的一項基本內容,并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除做好患者在院期間的健康教育外,對患者如何進行持續有效的健康教育,已越來越受到醫護人員的重視。從319名出院糖尿病患者的前后的電話回訪對比中可以反映出,接受回訪健康教育后,患者在正確用藥等方面均顯示更好的結果,能有效提高和鞏固療效。提示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和達到治療目的的重要保證。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間讓患者接受糖尿病知識的教育,注重對患者進行糖尿病飲食指導,培養患者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并在患者住院期間教會患者自我監控血糖的方法,引導病人正視自己的病情,對需長期注射胰島素的患者,護士還應教會患者正確注射胰島素的方法,知道藥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項,教會病人定期自我監測血糖,并根據血糖的不同情況調整治療方案,及時增減飲食、藥物和胰島素的用量,從而達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糖尿病教育和治療不僅需要醫患雙方在醫院的密切配合,因患者更多的時間是在自己的生活生活環境中活動,這部分時間對患者病情的影響不容忽視。[2]充分有效地做好糖尿病患者出院時相關知識培訓和指導,尤其是做好飲食方面的指導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有著積極的作用。此外,對糖尿病患者的電話回訪,也同時讓醫生護士及早了解對糖尿病患者宣教的薄弱之處,不斷完善健康教育內容,從而高質量地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正確提供有關治療、保健、護理的信息。

總而言之,門診隨訪工作是一種經濟實用、患者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是一種隨著醫學模式轉變而出現的開放式健康教育的好方式,是醫院實行人性化護理,更優質服務于患者的方式,它使醫院健康教育工作不僅局限于病人在院期間,將醫院健康教育延伸到病人家里,貫穿于就診患者的跟蹤治療和康復過程中,對進一步普及健康保健知識、提高病人生活質量、促進和鞏固療效起到積極作用。也有助于幫助醫生護士更好地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篇2

醫療護理工作中,護士職業的暴露風險比較大[1],職業損傷中發生率比較高的就是針刺傷,因而對護士群體的健康構成了極大地威脅。由于護士在工作中與針頭不間斷的接觸,或多或少的都會發生點小意外比如針刺傷等。而傳染病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都是通過血液、體液進行傳播的,護士在日常工作中若不小被患者用過的針頭刺傷,且患者又恰巧存在傳染病,所以被針刺傷的護士就會有很大的風險患上傳染病。其職業危險性客觀存在,因此需要護士在工作中增強防護意識,規范操作,凸顯了護理教育對預防針刺傷發生的作用。現在針對護理教育的應用與否進行回顧性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隨機選取80名護士,年齡20~35歲,都為女性。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名,實驗組給予護理教育,對照組則不給予,對其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進行回顧性分析護理教育對預防護士針刺傷的效果。

1.2 方法 在護士入科上崗前,醫院組織對其進行護理教育[2],本次研究選用的對象,采用實驗組給予護理教育,對照組則不給予,比較兩組護士針刺傷發生的幾率,來分析護理教育對預防針刺傷發生的效果。護理教育分為崗前操作培訓和理論培訓,理論培訓主要是圍繞讓護士如何認識針刺傷發生的原因,如何預防針刺傷的發生及其發生后如何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處理措施等內容進行的。崗前操作培訓是通過年資高的護士通過親身施教,指導護士在工作中如何加強防范意識,認識其危害以及在具體工作中如何預防,使針刺傷的發生率降低到最低等,具體的操作培訓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靜脈穿刺前后;② 肌注、皮下注射時;③ 抽吸藥液時;④ 采集血液標本時;⑤處理醫療廢物尤其是銳器醫療廢物時。對照組參加常規的崗前培訓[3],未進行系統的崗前護理教育。

2 結果

2.1 對80名護士在回顧性分析的1年中發生針刺傷38人,其中試驗組發生10人次(25%),對照組發生28人次(70%)。對照組與實驗組針刺傷的發生率之比為14:5,差異顯著。

2.2采取 SPSS l9.0軟件分析,數據資料對比使用χ2校驗,P>0.05,表示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

注:P

3 討論

醫療護理人員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減少針刺傷的發生[5]。針刺傷的發生率之所以高主要歸結于以下幾點:①護理操作的基本功不扎實,如抽吸藥液、靜脈穿刺拔針等;②護理工作中養成了不良的操作習慣;③未系統的進行護理教育,護士的自我保護意識薄弱;④未端正態度來加強預防針刺傷發生的觀念等。護理工作是醫院中比較重要的環節,而其風險較高,如何預防針刺傷的發生就成了醫護人員研究和關注的焦點之一。通過本次研究表明:進行科學的護理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針刺傷的發生率。此外,護士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認真的學習理論知識和進行崗前培訓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減少他們的職業暴露,最大限度的降低針刺傷的發生率。

通過護理教育,加深了護士對針刺傷發生的原因,針對發生原因來改善護理操作,還需端正工作態度,按規范進行科學的操作規程,重視自我保護,減少針刺傷的發生,從而得以保護他們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Wang HH, Kristopher F, He GP, et al. A training programme for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athogens: impact on knowledge, behaviour and incid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among student nurses in Changsh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Adv Nurs, 2009, 41(2): 187-194.

[2] 吳麗軍,何仲.護士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風險與預防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0(5):386-388.

[3] 周麗梅,陳蒙,王軍青,等.實習護生面臨的護理風險現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1,11(12): 1373-1376.

篇3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國家政策方針;教育方法

要做好對學生的國家政策教學,教師首先要深刻了解我國的國家政策,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理解。

一、借助生活場景進行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部分學生可能會存在這么一個錯誤觀念:他們會認為國家政策并不是他們需要去了解的內容,這些內容是家長需要去了解的,與他們無關。也正是因為學生存在這樣的觀點,所以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不大。因此要落實好國家政策的教學,就要吸引學生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場景進行導入,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學習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時,教師就可以列舉以下生活場景:

現在許多家長都在用蘋果電腦以及蘋果手機。

通過列舉這樣的生活場景,學生就可以發現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充滿了外國的生活用品,甚至會有部分學生只鐘情于國外品牌,在清朝的時候,我們國家還處于“閉關鎖國”的狀態,那么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實現“對外開放”的呢?通過引入這樣的生活場景,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借助生活例子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所學政策的理解,教師就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例子進行說明。例如,在學習“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現場調查學生的家庭情況,從而實施“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教學。例如,教師可以提問以下這兩個問題:同學們,你一共有多少兄弟姐妹?你們的家長又有多少兄弟姐妹?通過對比,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計劃生育”國策的認識了。

三、開展辯論教學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體會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對基本國策的認識和理解,提升他們對基本國策的進一步體會,在思想品德的課堂上,教師就可以開展辯論會的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時,教師就可以開展以下辯論會:

正方: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們的經濟將會得到很大發展。

反方: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們的經濟風險將會大大提高。

決定論題后,教師就要對全班進行分組,平均將全班分為兩組,一組代表正方,一組代表反方。通過辯論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對外開放”的全面認識。

因此,本文闡述了三個如何在思想品德課堂上開展國家政策教學的辦法,希望各位思想品德老師可以做好相應的國家政策教學,提高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理解。

篇4

【關鍵詞】健康教育;帶狀皰疹;效果

帶狀皰疹主要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而導致的病毒性的皮膚病。在臨床上,大多是對患者的感覺神經造成侵犯。主要特征為神經痛和群集皰疹現象。這種疾病和患者的年齡呈正相關性。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帶狀皰疹不僅對患者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同時還會給患者心理帶來很大壓力,使得患者極易產生抑郁和焦慮等心理。為了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我院對收治的帶狀皰疹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進行治療,取得效果顯著,以下是詳細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此次研究和治療的120例帶狀皰疹患者,都是我院在2010年5月~2012年6月期間所收治的患者,對患者進行診斷,確診患者為帶狀皰疹。其中男性為76例,女性為44例;患者的年齡在19~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3±5.1)歲。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年齡和性別等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這些患者都沒有禁忌的藥物,對兩組患者進行抗病毒、止痛等全身的常規藥物進行治療。在患者皮膚皮損處,采用阿基洛韋軟膏外涂以及使用氦-氖激光照射來進行。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護理。

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對帶狀皰疹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如告訴患者如何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增加營養,合理搭配飲食等飲食護理知識。利用宣傳冊、視頻、黑板報、講座等方式進行宣傳,要定期地進行[2]。

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進行生活、心理、疾病等護理。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傾聽患者的訴說,及時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變化。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同時要為患者制定可行的治療方案[3]。給患者關心、鼓勵、支持和幫助。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的態度要和善,語氣要平緩。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充滿信心,積極地配合護士進行治療。

行為方式指導:對患者的飲食進行適當控制和調配,同時讓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和規律生活,能夠增加患者的抵抗力,從而有效地控制感染,避免和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所以,讓患者多吃一些含纖維素豐富的蔬菜和水果以及一些刺激小的食物,增加豆制品,魚、蛋、瘦肉等蛋白質的攝入。可以通過電話、宣傳冊子等方式給患者講解飲食的合理選擇與營養搭配[4]。

1.3 療效判斷 痊愈標準: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完全消失,能夠進行正常的功能活動。顯效標準: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基本消失,能夠開展一定的功能活動。有效標準: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正常的功能活動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無效標準:患者在臨床上的癥狀沒有得到任何的改善或加重,不能開展任何的功能活動。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結果

2.1并發癥

治療組:抑郁患者1例,占1.7%;對照組:抑郁患者15例,占25.0%;兩組患者進行比較,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

在對患者經過治療和精心護理之后。試驗組:痊愈患者52例,占86.7%;有效患者為7例,占11.7%;無效患者有1例,占1.6%;總有效率為98.4%。對照組:痊愈患者50例,占83.3%;有效患者為3例,占5.0%;無效患者有5例,占11.7%;總有效率為88.3%。兩組的總有效率進行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經過研究發現,大部分患者對皮膚病的認識和預防知識不足。在治療的過程中,沒有積極地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缺乏相關的疾病知識。對自己的行為不能很好的約束和控制,進而使得病情出現不穩定,導致并發癥的發生。另外,患者的心理非常焦慮和恐懼,進行使得患者容易出現抑郁癥。

對皮膚病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在治療和控制患者感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且關鍵的作用。通過對患者進行充分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的積極能動性得到有效提高,進而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參考文獻:

[1] 浦建芬.皮膚病健康教育方法的探索[J].醫院管理論壇,2010,03:54-57.

[2] 張忠珍.妊娠期瘙癢性皮膚病的特點及健康教育[J].中國醫藥指南,2010,12:150-152.

篇5

【關鍵詞】 仿真頭顱模型

[摘要] 目的:證明與傳統的臨床前期教學相比,仿真頭顱模型教學是否提高口腔修復學教學質量。方法:向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接受仿真頭顱模型教學的2000級學生發放問卷調查,及對額外接受10 h仿真頭顱模型教學的2000級和只接受傳統實驗室教學的1998兩個年級學生的牙體預備質量進行評價。結果:絕大多數學生對仿真頭顱模型在教學中的作用給予了肯定,額外的10 h仿真頭顱模型訓練對學生的操作水平有顯著提高。結論:仿真頭顱模型提高了修復學教學質量,是值得推廣的教學工具。

[關鍵詞] 仿真頭顱模型 臨床前期教學 口腔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if additional phantom head training improves the effect of prosthodontic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reclinical education.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s concerned the attitude towards phantom head training were delivered to students who had received phantom head training. Two groups of students were selected to do the tooth preparation of porcelain fused to metal crown, one group practiced this skill in traditional dentistry laboratory, and the other plus additional 10 hours of phantom head training. The performance were marked and analysed. Results: The questionnaire revealed that,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had positive response to phantom head, and students with phantom head experience performed better in tooth preparation. Conclusion: The phantom head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practice skill of dental students.

[Key words] Phantom head Preclinical training Dental education

口腔修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臨床前期實踐教學在該學科的學習中意義重大。以往,口腔科學生的修復學臨床前期實踐教學以傳統的實驗室學習為主,利用模型或離體牙進行操作學習。而的限制、口腔內空間窄小、光線不足及軟硬組織對器械和視野的阻礙等影響,使臨床操作與口外模型上操作的感受有很大差異。學生在對臨床操作很陌生的情況下進入臨床,使患者的就診安全無法保障。且臨床教學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病員數量和病種的不確定性使教學不能系統有序的進行;其次,考慮到經濟效益和患者情緒,帶教老師必須縮短占椅時間,不便將大量時間用于教學;此外,學生自信心缺乏及患者的不信任亦影響臨床教學的順利展開[1]。

仿真頭顱模型系統是一種模擬臨床真實操作環境的口腔專業教學工具[2],它包括連接在操作椅上的頭顱模型、頰面部軟組織、帶有可替換的人造牙的下頜,仿真的人頭可隨意調整轉動,模擬真人的頭頸活動,還可模仿開閉頜運動。該系統配備有操作臺和配套設備,如手機、水槍等,同時還提供彩色顯示器和置于口內的小型攝像探頭,便于學生觀看老師口內的操作。利用仿真頭顱模型系統,口腔醫學生可在臨床前掌握一些基本的臨床操作技能,如醫患的調節、支點的選擇、對操作區鄰近組織的保護、利用口鏡牽拉組織和觀察操作區的方法、牙體預備等[3,4]。仿真頭顱模型便于學生按照進度循序漸進、重復的進行操作學習,操作效果容易檢查,有助于老師及時發現問題,其仿真設計縮小了實驗室和臨床之間的差距,在兩者間形成平滑的過渡[5~7]。本文的目的是證明較之傳統的臨床前期教學,仿真頭顱模型是否提高了口腔修復學的教學效果。

1 實驗方法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牙體預備質量評價兩種方法對仿真頭顱模型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

1.1 問卷調查 向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2000級大五所有接受了仿真頭顱模型教學系統(KaVo DSE plus5192)的學生發放問卷調查,2 h后收回。共發放問卷71份,收回55份。

1.2 牙體預備質量評價 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1998級及2000級本科生均接受傳統的臨床前期教學,2000級本科生還額外接受10課時仿真頭顱模型教學,見圖1所示教學系統。在98級和2000級剛進入臨床實習的學生中分別隨機抽取30人,作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均無臨床經驗。在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修復科要進行烤瓷全冠修復的患者中隨機抽取60人,讓兩組學生進行牙體預備,由經驗豐富的3名教師對備牙結果進行評價。其中試驗組預備切牙15顆,前磨牙3顆,磨牙12顆。對照組預備切牙17顆,尖牙1顆,前磨牙4顆,磨牙8顆。對所有預備體從邊緣、聚合度、預備面、工作斜面預備量、鄰牙損傷情況這幾方面進行評價。預備體肩臺從邊緣寬度、邊緣連續性、和邊緣位置3方面考察。唇(頰)側邊緣寬1.0~1.5 mm認為適當,否則認為過寬或過窄。邊緣連續性按完整連續、有中斷、無明顯邊緣分為3級。邊緣位置用牙周探針測量,

表1 學生對仿真頭顱模型的滿意度調查 略

1.3 統計分析 用SPSS11.5軟件對評價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兩獨立樣本的非參數檢驗。

2 結果

問卷調查結果的顯示,見表1。82%的學生認為仿真頭顱模型教學有必要,61.8%的學生認為仿真頭顱模型教學有助于建立接診時的自信心,80%

表2 兩組間牙體預備質量的比較 略

圖1 仿真人頭模型教學系統 略

由牙體預備評價可看出,試驗組牙體預備邊緣連續性、預備體的形態和光滑程度、預備量均優于對照組,邊緣的寬度和位置、聚合度、損傷鄰牙情況兩組無顯著差異,見表2。

3 討論

仿真頭顱模型的使用增加了學生操作中的真實感,具備傳統臨床前期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可以得出,仿真頭顱模型系統有助于學生做好上臨床的心理準備和技能學習。學生對仿真頭顱模型在操作教學中的作用給予了肯定的評價,絕大多數同學認為仿真頭顱模型對患者椅位調節、術者調節、支點選擇和牙體預備的學習有幫助,但僅有21.8%的學生認為仿真頭顱模型教學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課時不足是教學沒有收到理想效果的主要原因。多數同學不認為仿真頭顱模型對取模、機頭水霧調節、軟組織處理的學習有幫助。盡管較之傳統的教學工具有明顯的改善,仿真頭顱模型系統仿真程度仍有不足,如,模型頭頸部可動度和開口度過大,頰面部軟組織彈性過高,仿真頭顱模型無痛覺,無出血和唾液分泌,不能像患者一樣與醫生互動。由于仿真頭顱模型的人造牙價格偏高,因此限制了學生使用它大量練習。清潔困難限制了水霧調節、取模等操作的學習,是仿真頭顱模型的另一缺陷。

牙體預備是口腔修復學的一項基本操作。對照組在牙體預備中存在許多不足,常出現的問題是:肩臺過窄、不連續、聚合度過大或有倒凹、預備體外形粗糙、有銳利邊緣、牙合面預備成平面、預備量不足。而這些不足影響了修復體的美觀、邊緣密和度、固位、穩定、強度及牙周的遠期健康。對牙體預備操作評價的分析得出,仿真頭顱模型組對邊緣連續性、預備體的形態和光滑程度、預備量的把握比對照組有明顯的改善,仿真頭顱模型的應用為修復科臨床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順利進入臨床做了必要的準備。

綜上所述,仿真頭顱模型教學提供了更真實的教育環境,提高了口腔修復學實踐教學的質量,是值得推廣的教學工具。

參考文獻

[1] Vicki RL, Alice U, Farhad H,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in using virtual reality to train dental student [J]. J Dent Educ, 68(3)∶378-382

[2] Tuiga IS, Louise BM, Eda Framco. Clinical simulation in teaching preclinical dentistry [J]. Eur J Educ, 1998, 2(1)∶25-32

[3] James MS Clancy, Terry J Lindquist, Joyce F Palik, et al. A comparison of student performance in a simulation clinic and a traditional laboratory environment: three-year results [J]. J Dent Educ, 2002, 66(12)∶1 331-1 337

[4] Kenneth LA, Frederick G. Clinical simulation and foundation skills: an integrate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eaching [J]. J Dent Educ, 2004, 68(4)∶468-474

[5] Judhh AB. Use of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dental education [J]. J Dent Educ, 2001, 66(12)∶1 229-1 233

篇6

論文摘 要:從“韓寒現象”發現教育本身存在與當前信息社會不適應的弊端:教育模式過于工業化,以“平均發展”代替“全面發展”,用“完人邏輯”代替“素質教育”。教育要科學發展就應該在“全面發展”與“自由發展”之間尋找支點、尋找平衡。  

 

韓寒,原為上海市重點中學松江二中高一年級的一名學生,嗜好文學創作。韓寒讀初中的那年,他的短篇小學《彎彎的月亮》和《書店》就分別刊登在《少年文藝》上了。1999年,在全國中學生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中,高一學生韓寒的《杯中窺人》榮獲一等獎。2000年,他再次參賽,《穿著棉襖洗澡》一文以文筆流暢、思想深刻,受到了評委的一致好評,獲得二等獎。同年6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21萬字的長篇小說——《三重門》。該書剛一發行即銷售一空,上市至今據說已突破100萬冊。小小年紀的韓寒,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的確不簡單。但同時糟糕的是,1999年他因考試7門課亮紅燈,不得不留級重讀高一。2000年期末考試再次7門功課亮紅燈,只好辦理了休學手續在家休學。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第一本文集《零下一度》出版時,這位春風得意的“偏才少年”又不得不為考試所困——考駕照時交通規則筆試又不及格。 

對于“韓寒現象”,眾說紛紜,褒貶不一。但作為教育工作者,有兩點我們必須注意: 

首先,韓寒是成功的,而且這種成功是顯而易見的。韓寒的作品很受讀者歡迎。其次,韓寒與現行的教育制度、教育方式存在激烈的矛盾也是客觀存在的。 

筆者認為,造成這種沖突,責任不單單在韓寒方面。我們教育本身確實也存在不少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模式過于工業化 

統一時間,統一內容,統一目標,統一方法,高度的統一導致高度的封閉,學生的個性被禁錮在單一僵化的教育模式中。“多年來,我們對語文教學的認識僅僅是:在54平方米的教室(空間),用若干個45分鐘(時間),學習一百多篇課文和高度濃縮了的語文知識(內容)。學生始終跳不出我們為之設計的語文教學的怪圈。我們不僅做了許多徒勞無功的傻事,而且還做了許多妨礙學生個性發展的錯事。那么語文教學效率怎么能不低?”(余蕾《課內外銜接語文能力訓練實驗的思考》) 

青年學者楊東平從教育體制上分析了“韓寒現象”,認為這是學校教育中“全面發展”教育的目標和統一標準與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特長之間發生的激烈沖突。教育工業化的模式磨滅了學生的個性,壓抑了學生的興趣。 

二、以“平均發展”代替“全面發展” 

早在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教育界就曾兩次展開過討論,學校教育中的確存在著將“全面發展”誤解為“平均發展”的問題,80年代的討論認為“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并非純粹教育理論,認為“和諧發展”提法更可取,因為“全面發展”是一個極其美好的最高理想和終極目標,但由于過于高遠而不易操作。可是往往我們的學校強調更多的是“全面發展”,這種過度強調就等于強調了“平均發展”。 

三、用“完人邏輯”代替“素質教育” 

在教育實踐中,特別是在教育評價中“完人邏輯”屢見不鮮,這種“完人邏輯”反映在教育目標上,它習慣于把學生學習的榜樣塑造成“超人”“完人”。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常常把這種美好的愿望強加在孩子身上,雖然心思是好的,可是這恰恰磨滅了學生最寶貴的個性品質。 

現代教育越來越凸顯“全面發展”與“自由發展”之間的矛盾。韓寒現象所暴露出來的矛盾恰恰也是“全面發展”與“自由發展”的矛盾。在提倡教育科學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在“個性發展”與“自由發展”之間尋找平衡點: 

1.擺脫工業化教育模式,重視因材施教 

素質教育更強調“揚長”,強調讓學生主動發展,素質教育更適合培養創造型人才。大規模培養學生的現代學校教育,必需建立相應的制度規范、培養目標、質量標準,這是必須的。然而,學生是活的,世界上沒有一個相同的人,因而必須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的學校教育無疑應當更為靈活、開放和多樣化,以適應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 

2.正確把握“全面發展”的含義,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全面發展”作為國家的教育方針沒有錯,可是這樣一個極其美好的最高理想,由于過于高遠而常常走偏為“平均發展”。學校教育中這種“求全責備”“平均主義”的代價,對于優秀人才而言,是會損害其個性和創造性的,對于眾多“偏科”或有特殊才能的人而言,則被阻斷了成才之路。今天看來,提倡“個性發展”可能是更為恰當、更有現實針對性的提法。 

3.更新觀念,以人為本 

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所以以人為本對教育來說尤為重要。教育是師生雙方合作完成的事,而學習則主要依賴于學生自己,教師在課堂上應當盡可能多地把時間讓給學生,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以彈性,有彈性才有自由;給學生以選擇,有選擇才有特長;給學生以興趣,有興趣才有創新。要努力還給學生自主的權利,徹底摒棄教師單向灌輸知識的陳腐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質疑、調查、討論、交流、探究,努力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之間平等交流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思考的主人、探究的主人,因為明天,他們是國家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創新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蔡偉.“80后”現象的教育思考.中國教育,2005(1). 

篇7

【關鍵詞】人工流產;鹽酸哌替啶;異丙嗪;芬太尼;利多卡因;丙泊酚

Comparison of clinical analgesic effects of two methods in artificial abortion

LIN Bai qing,CHEN Yan,ZENG Xiao hui.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uzhou Eighth Hospital,Fuzhou 3500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clinical analgesic effects of administration of combination of pethidine,promethazine,fentanyl and lidocaine with combination of propofol and fentanyl in artificial abortion.Methods 480 pregnant women undertook artificial abortion were divided equally into two groups.Analgesic effects,hemorrhage volume during operation,respiration and circulation depression,incidence of artificial abortion syndrome and side effects of drugs were observed for each group.Results Good analgesic effects were achieved in both groups.However,incidence of respiration and circulation depression was much higher i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Administration of combination of pethidine,promethazine,fentanyl and lidocaine has good analgesic effects in artificial abortion.It’s also safer than administration of combination of propofol and fentanyl.

【Key words】Artificial abortion; Pethidine; Promethazine; Fentanyl; Lidocaine; Propofol

人工流產術是避孕失敗的一項補救措施,為提高手術質量,減少受術者的痛苦,近年術中廣泛采用丙泊酚聯合芬太尼鎮痛,鎮痛效果良好[1,2]。但由于丙泊酚需要在麻醉科醫生的監護下使用,所需費用較高[2],為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我院近來探討采用鹽酸哌替啶、異丙嗪、芬太尼聯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產術中的鎮痛,取得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3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行人工流產術的早孕婦女480例,年齡18~30歲,停經40~70 d,孕次1~4次,無人工流產禁忌證及藥物、食物過敏史。根據患者自愿選擇分為試驗組(鹽酸哌替啶、異丙嗪、芬太尼聯合利多卡因麻醉)及對照組(丙泊酚聯合芬太尼麻醉),每組240例。兩組婦女的年齡、孕次、孕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b 方法 術前禁食4~6 h,兩組均于術前2 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麻醉開始前兩組均建立靜脈通路,并常規心電監護,監測氧飽和度(SpO2)、心率(HR)、血壓(Bp)、呼吸(RR)。試驗組于術前20 min靜脈推注生理鹽水10 ml+鹽酸哌替啶50 mg+異丙嗪25 mg,術前10 min及5 min各靜脈推注芬太尼0.05 mg,手術開始時1%利多卡因10 ml于宮頸3點、9點注射;對照組由麻醉師全程監護,術前5 min靜脈推注芬太尼0.05 mg,術前2 min推注丙泊酚(1.5~2.5 mg/kg),用藥至睫毛反射消失后開始手術,緩慢靜推丙泊酚維持麻醉效果至手術結束。觀察兩組的鎮痛效果,術中出血量,人工流產綜合征發生率,藥物副反應及對呼吸、循環系統的影響。

1.3 評價指標

1.3.1 鎮痛效果評定 根據WHO疼痛分級法判定鎮痛效果,0級為顯效,I級為有效,II~III級為無效[3]。

0級:無痛。

I級:輕度下腹疼痛,患者安靜,無痛苦表情。

II級:中度下腹疼痛,有痛苦表情,出汗,有。

III級:重度疼痛,腹痛難忍,出汗,惡心,有時叫喊。

1.3.2 呼吸、循環抑制評價標準指標[2] 呼吸抑制評分:術中無明顯抑制,SpO2≥95%為0分;輕度呼吸抑制,SpO2 90%~94%評1分;呼吸明顯抑制,SpO2

循環抑制評分:平均動脈壓或心率下降最大值>基礎值的30%,評2分,為明顯循環抑制;15%~29%評1分,為輕度循環抑制;

1.3.3 出血量測定 出血量用帶有刻度的吸瓶直接計數。

1.3.4 人工流產綜合征 為患者在術中或術畢時出現的心動過緩、心率不齊、血壓下降、面色蒼白、頭暈、胸悶、大汗淋漓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出現暈厥、抽搐等迷走神經虛脫癥狀[4]。

1.3.5 藥物副反應 丙泊酚的藥物不良反應包括可能出現低血壓和短暫的呼吸暫停,麻醉誘導時可能出現輕微躁動,麻醉恢復期間極少數病例可能發生嘔吐、頭痛、寒戰或發冷、欣及亢進[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基本情況比較 兩組年齡、孕次、孕周基本相同,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基本情況比較(x±s)

組別年齡(歲)孕次(次)孕周(周)

試驗組24.12±3.232.26±0.867.68±1.16

對照組23.80±3.452.34±0.757.52±1.28

2.2 兩組術中鎮痛效果比較 兩組鎮痛效果相仿,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術中鎮痛效果比較(例,%)

組別例數顯效有效無效

試驗組240220(91.7)18(7.5)2(0.8)

對照組240239(99.6)0(0)1(0.4)

2.3 兩組藥物應用后對呼吸和循環的抑制比較 相較于試驗組,對照組顯著抑制呼吸和循環(P

表3

兩組藥物應用后對呼吸和循環的抑制比較

組別例數

呼吸抑制循環抑制

0分1分2分0分1分2分

試驗組24022218023640

對照組24013567381576320

2.4 兩組出血量的比較 兩組術中出血量無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出血量的比較(例,%)

組別例數出血量≤20 ml出血量>20 ml

試驗組240105(44)135(56)

對照組240108(45)132(55)

2.5 人工流產綜合征發生率 試驗組有4例出現輕度惡心、嘔吐反應,對照組無一例發生。

2.6 藥物副反應 試驗組有12例注射鹽酸哌替啶后出現頭暈、困倦感,有2例受術者宮頸注射利多卡因后出現一過性口周、肢體麻木,未有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對照組有210例不同程度的注射疼痛,23例手術過程中出現輕微躁動,48例訴術后欣。

3 討論

人工流產術中患者常并發疼痛和人工流產綜合征等不良反應,疼痛多由于施術時擴張宮頸、手術刺激以及宮縮所致[2];而人工流產綜合征常因宮頸受牽拉、擴張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經興奮而致頭暈、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心律不齊、血壓下降等一系列反應[4]。

鹽酸哌替啶主要激動阿片受體而發揮鎮痛、鎮靜作用,使患者疼痛減弱或消失,還可解除患者對手術的緊張和恐懼[5]。異丙嗪為吩噻嗪類抗組織藥,具有明顯的中樞安全作用,能增強、鎮痛藥的作用,還可預防麻醉和手術引起的惡心和嘔吐[5,6]。芬太尼亦屬阿片受體激動劑,屬強效麻醉鎮痛藥,鎮痛效果是鹽酸哌替啶的550~1000倍,因此術前加用芬太尼可明顯增強鹽酸哌替啶的鎮痛效果[5,6];利多卡因是酰胺類局麻藥,具有起效快、作用強而持久、安全的特點,宮旁注射可阻斷子宮頸和子宮體神經的向心傳導,使人工流產中各種刺激引起的癥狀減弱或消失,還可通過局麻作用有效松弛宮頸[3,5]。在人工流產術中采用鹽酸哌替啶、異丙嗪、芬太尼聯合利多卡因鎮痛的方法無需麻醉醫師參與,可由婦產科醫師獨立完成,所需費用低廉。

丙泊酚是一種具有良好鎮靜遺忘作用的短效靜脈,主要通過抑制丘腦 新皮質層系統和大腦的聯絡徑路,產生強有力的鎮靜作用,但鎮痛作用甚微,因此,需加用芬太尼鎮痛,但兩者聯用對呼吸抑制具協同作用,發生呼吸、循環抑制的幾率高,因此,此種鎮痛方法需要復雜的監護、搶救設備及麻醉師的監護[1,5]。同時因患者處于全麻狀態下,如術中發生子宮穿孔,難以察覺,易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對參與手術的醫師技術要求較高[4],且手術和麻醉費用較昂貴,難以被低收入患者接受。

綜上,我院目前試行采用的鹽酸哌替啶、異丙嗪及芬太尼靜脈注射聯合利多卡因宮頸注射在人工流產術中不僅可取得與丙泊酚聯合芬太尼相仿的鎮痛效果,而且較其副作用小,更為安全、經濟、簡便,因此建議在基層醫院廣泛推廣使用該技術。

參考文獻

[1] 李國先,劉燕,盧曉芬,等.無痛流產中丙泊酚與芬太尼應用間隔時間分析.中華全科醫學,2008,10:1029 1030.

[2] 中華醫學會.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疼痛學分冊.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1 2.

[3] 莫慶奎.氧化亞氮、利多卡因聯合用于人工流產鎮痛的臨床觀察.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09,1(5):46 47.

[4] 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98 400.

篇8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門診中的實施效果和護理方式。方法:選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0月的200例兒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2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之上提高健康教育護理,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家屬的不確定感以及焦慮程度,比較兩組患者的家屬滿意程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在實施健康教育護理之后,患者家屬的不確定感下降,焦慮程度降低,患者家屬的滿意程度顯著升高,與對照組患者比較有顯著差異(P

關鍵詞:健康教育;保健門診;護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09-01

兒童保健門診針對兒童實施預防接種、疾病篩查、指導喂養、矯正不良行為以及評價生長發育等,由于現在我們國家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家屬對兒童保健的需求提高,保健門診的工作也隨之提高,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門診中具有非常主要的位置,實施合理的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以及家屬改善不良的情緒以及行為[1]。本文選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0月的200例兒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2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之上提高健康教育護理,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家屬的不確定感以及焦慮程度,比較兩組患者的家屬滿意程度,現將具體報告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選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0月的200例兒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200例患者的年齡在3個月~7歲之間,患者沒有嚴重的器質性疾病,患者沒有精神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病家族史。將2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50例,女50例,患者的年齡在3個月~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1.2歲,患者家屬男30例,女70例,患者家屬的平均年齡為29±4.1歲;觀察組患者中男52例,女48例,患者的年齡在3個月~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1.2歲,患者家屬男41例,女59例,患者家屬的平均年齡為30±3.2歲。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家屬情況上比較沒有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50例)患者實施一般護理方式,護理人員按照患者的基本情況以及患者家屬的需求進行知識講解,按照患者的病情給予護理。觀察組(50例)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之上提高健康教育護理,在進行健康教育之前,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以及家屬給予評估,評估內容包括患者的年齡、主訴、生長發育情況、家庭環境、家屬衛生知識了解程度、經濟情況以及家屬的心理情況等。護理人員使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健康教育,一般有演示法、集體授課、宣傳冊、直接交流。在進行健康教育之后,對患者家屬的了解情況給予反饋。

1.3 觀察指標:

按照焦慮量表對兩組患者家屬進行評分,得分越高表示焦慮情況越嚴重。使用MUIS量表對患者家屬的不確定感進行評分[2],得分越高表示不確定感越高。使用打分制為護理滿意程度進行打分,滿分為100分。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進行t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實施健康教育護理之后,患者家屬的不確定感下降,焦慮程度降低,患者家屬的滿意程度顯著升高,與對照組患者比較有顯著差異(P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家屬的各項得分情況 分

3 討論

兒童保健門診需要增強健康教育,使家屬能夠充分了解,在實施健康教育之前進行評估能夠使護理人員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以及家屬的信息,找到最佳的講解模式。使用多種形式的講解方法,能夠使患者對健康教育充滿興趣,降低枯燥感[3]。通過對本文所選患者的分組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在實施健康教育護理之后,患者家屬的不確定感下降,焦慮程度降低,患者家屬的滿意程度顯著升高,由此可見,實施健康教育在兒童保健門診中的護理效果好,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家屬的負性情緒,值得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鳳蘭,周靜,曾德秀,等.兒童保健門診健康教育方法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6):251-252.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久99中文在线视频 | 五月丁香伊人青青草原网 | 亚洲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另类人成在线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永久免费 | 日本性爱视频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