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衛生重要性8篇

時間:2023-09-27 09:24:0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手衛生重要性,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手衛生重要性

篇1

關鍵詞:政府采購行為;收益提升;設備投資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2-0107-01

1 政府采購過程中的經濟行為研究

1.1 政府采購范圍與規模研究

根據政府采購事項中的特點,設立有效的采購范圍的建設,把握其中的建設特點。政府采購是一種國家性質的經濟交易事項,應該根據政府的實際需要,再進行過程經濟協調、經濟調控等事項的研究,其中,采購規模是沒有一定量的,對于設備的投資來說,應該對國家性的企業建設進行有效的關注,對設備的規模投資建設進行研究,應該將設備投資之后的經濟效益進行有效的關注。

1.2 財政性資金范圍

在進行采購過程中,就必須對政府的財政性資金的投資進行研究,在進行經濟交易的同時,要對政府的財政預算與政府外財政預算進行關注,把握較好的預算標準,根據對設備的采購、投資的具體事項進行計算;將經營收入去除,將財政性的經濟數額進行計算,把握其中的資金投射范圍,在進行投資建設過程中,能夠掌握較好的辦法。

1.3 設備投資中的采購注意事項

進行對重要設備的采購工作,就要將政府的經濟事項進行有效的連接,保證在投資過程中的預算編制,對收益預估及收益標準進行研究。

(1)政策原則研究。在進行設備的投資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將政府的投資政策、嚴格的規章制度進行滲透,加強對投資過程中的經濟交易的透明化,使經濟的投資能夠不斷完善,對憑證、票據、賬目中的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掌控起來,避免內部經濟犯罪現象的出現。

(2)績效原則。投資建設之后,一定要對設備在進行施工過程中對經濟的發展進步提供的經濟效益進行研究,對浪費現象進行嚴厲的打擊,放遠眼光,提升設備建設過程中的績效,使軍工、工廠建設、建筑施工中的設備能夠在政府的投資控制下,真正得到監控,在進行生產、制造、建筑過程中,把設備的各項建設過程中各種效益重視起來,把握較好的創新改革的方法。

(3)統一性原則。統一進行預算編制、統一進行經濟審核、統一進行報批、統一下達經濟投資命令,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監督投資建設的經濟機制,真正將統一性原則進行貫徹。

(4)把握單體預算建設的研究。進行設備的投資,就要將其中的各項基本性的部門進行有效的資金投射預算的集合研究,真正將各個部門都能夠進行有效的集合研究,把握其中的經濟細節進行研究,使單個部門中的各個經濟投資能力不斷進行提升。

2 政府采購與設備投資收益的關系所在

2.1 對設備投資的經濟事項的整體建設影響

(1)競爭性促進研究。

對于國家性的設備投資建設來說,政府有許多優先的地方可以幫助內部設備的建設的發展,在促進國家性的經濟建設進步的同時,也加大了對經濟市場的競爭性,真正能夠將國家性的企業、公司的經濟建設的特點突出出來,在進行新環境、新形勢下的經濟競爭過程中,能夠不斷進步,并且能夠不斷帶動政府性企業、公司的經濟發展。因為國家性的企業規模較大,內部的管理、建設、制造事項都較先進,在發展過程中,必定會為國家的整體經濟建設帶來較好的經驗,使政府投資建設的設備能夠不斷發揮其能力,能夠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2)市場經濟關注的優先性。

在經濟行為進行過程中,一定要對經濟大環境中的各個重要事項進行研究把握,真正將其中的優點能夠為我所用。而通過對政府性的采購投資的經濟實現,就能夠將經濟大環境中各項基本細節進行有效的掌控,對國際經濟的關注、對我國內部經濟發展的趨勢、對國內企業建設技術的提升原則等都進行了研究,使其中的各項經濟技術能夠為我所用,在投資過程中,真正將各個優勢進行滲透,使設備的經濟效益能夠不斷提升。

(3)經濟機制建設的優越性。

對政府采購事項進行嚴格的把握,真正將經濟注意事項進行滲透,在進行設備的運用、投資過程中,在國家性企業內部建設有效的經濟機制,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經濟管理機制,真正將生產、制造的技術不斷提升,使政府采購的設備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中進行生產、制造;對經濟管理人員的技術進行不斷地提升,使他們能夠不斷進行創新技術的改革施用,克服經濟事項中的種種困難,使經濟效益能夠達到最高的水平。

(4)經濟效益的預測。

政府性的采購過程中,具有一整套的預算編制標準,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勢必要對其經濟效益也進行了科學的計算,在進行投資建設過程中,根據對預算事項的把握,將重要的經濟設計、管理、預測、控制等手段運用到生產、制造中去,使投資建設的設備能夠達到最好的生產、制造水平,避免走彎路,加強對效率的提升能力,并且根據在社會大環境中總結的經驗,不斷將自身的經濟效益提升。

2.2 對設備的標準與效益提升的影響

(1)預算標準與過程控制。

在進行預算過程中,政府采購能夠不斷進行完善,將其中的各個注意事項都把握起來,真正將設備的購進、運輸、經濟交易進行有效的控制,在設備的運用過程中,使預算標準不斷進行有效的控制,真正將過程中的經濟事項細節能夠滲透到生產制造中去,并且對社會中的宏觀經濟調控、其他經濟投資建設等進行連接觀察,在長遠的投資建設過程中,能夠真正將預算的標準控制好,使經濟的提升保持到一定的水平。

(2)設備經濟效益的研究。

對于經濟效益的研究來說,應該在進行投資過程中,就要將其進行預估,加強對設備投資力度的控制,根據市場的需要和自身的發展現狀,對設備進行合理的采購,對其數量、質量都要掌握起來,在采購過程中,如果發現有質量問題的,必須進行及時的退換,確保其在進行生產、制造過程中能夠正常運行;根據采購過程中的各項預算標準的劃分,對各項設備進行分級管理、使用,在進行維修費、保養費的投資過程中,也要注意對其進行分級的研究,對一些大型的、重要的設備進行重點研究,對一般性的設備進行相應的關注。在一步步的建設監督過程中,不斷對設備的生產、制造的經濟效益不斷提升。

2.3 對設備投資的經濟利潤的提升影響

對其經濟利潤的提升還表現內部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與會計人員技術的提升。這兩方面的進步,就能夠保證生產、制造過程中的經濟建設事項不斷完善、進步。

(1)經濟管理技術的先進性研究。

對內部進行有效的管理,加強對經濟事項的研究,對各種經濟事項進行研究,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真正加強對員工在設備使用或監督管理過程中,不會出現偷拿盜用的現象。對員工的各項行為進行控制,使他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將對設備的管理、使用當成是自己的事來做,加強員工的建設施工的能力的提升,在進行現場管理中,注意對設備的能力與人的施工技術的結合促進,使設備能夠真正發揮其能力,在進行有效的管理過程中,對內部的各級人員的各項能力也能夠不斷地進行提升。

(2)會計人員的技術與素質的先進性。

為了更好地進行經濟效益的計算與預測,必須對于設備有關的各項經濟事項進行研究,把握較好的技術進行生產、制造,在采購過程中的經濟研究事項來看,必須將政策性的原則、統一性的原則、績效性的原則滲透到員工的技術提升中去,真正將設備使用人員的技術提升,根據創新技術的研發,將世界先進的技術進行運用,使生產、制造能夠不斷提升效率,并且對員工的技術不斷提升,加強對他們的績效考核,使員工在進行有效的使用過程中,不斷進步。

對設備使用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不斷的提升,對其進行周期性的思想政治的培訓,使他們認識到設備的重要性,在進行使用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效的看管,進行良好的保養,真正將政府采購的設備放在重要的位置來抓,真正將其中的各個事項關注起來,把握對設備的各個重要事項的關注,在進行生產、制造過程中,不斷發揮自己的最佳水平,并且在遇到較大的問題時,能夠勇于承擔責任,在工作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改革,將自己的建設與設備的利用統一起來實施,真正為其經濟效益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貢獻。

3 設備投資建設的經濟采購調整

3.1 靈活調整策略研究

在進行投資建設過程中,根據政府的實際能力,把握對經濟市場的重點事項的研究,進行靈活的調整,有助于在進行采購過程出現困難的時候,能夠進行很好的應對,使政府的靈活應對的能力不斷提升;根據內部生產制造的現狀,對采購的數量進行有效的調整,使其能夠不斷為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較好的保障。

3.2 創新技術的加入

進行設備的投資建設,就要將創新技術進行滲透,努力對市場中的創新技術進行研究,將真正適合自己發展進步的技術進行運用,在加快發展建設的過程中,注意對自主技術的創新能力的提升,使經濟效益不斷提升。

4 總結

對政府性的經濟投資建設,就要將政府在經濟大環境中的優勢呈現出來,在進行設備投資建設過程中,通過對采購特征的研究,把握經濟建設的重點事項,對其進行創新研究,將創新施工技術與創新管理技術滲透進去,才能使其經濟效益真正不斷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竹林.落實裝備采購條例探索新型的裝備采購模式[J].國防技術基礎,2008,(2).

[2]宋善秋.關于裝備采購人才的培養問題[J].繼續教育,2009,(8).

[3]劉海斌.認真貫徹裝備采購條例加速裝備建設發展步伐[J].國防技術基礎,2010,(9).

[4]張雁.關于改革裝備采購體制的思考[J].國防技術基礎,2011,(8).

篇2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由于化學、物理和生物等因素導致造血干細胞缺陷、造血微環境損傷、免疫機制失調,致使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骨髓的紅髓脂肪化,引起全血細胞減少,臨床上以貧血、出血和易于感染為特征。我國血液學工作者根據該病的起病緩急、病情輕重、骨髓損傷程度和轉歸,將其分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急性再障)、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慢性再障)兩種。慢性再障屬于中醫慢髓勞的范疇。

1 孫教授辨證論治慢性再障學術思想

慢性再障臨床常見的中醫分型為腎陰虛型、肝腎陰虛型、腎陽虛型、脾腎陽虛型和腎陰陽兩虛型。而孫教授根據“腎陽為人之元陽,脾陽全賴腎陽的溫煦”和“肝腎同源”的中醫理論,在中醫分型治療再障時主要著力補腎。故將慢性再障分為腎陽虛、腎陰虛和腎陰陽兩虛等三型,這是因為補腎陽的藥物能起到溫運脾陽的作用,而補腎陰的藥物同樣也能達到“滋水涵木”的效果。所以在辨證分型時,把肝腎陰虛型歸屬到腎陰虛型中,將脾腎陽虛型歸屬到腎陽虛型中,把同時具有腎陰虛型和腎陽虛型表現者或腎陰虛和腎陽虛表現都不顯著者,歸屬到腎陰陽兩虛型中。

(1)腎陰虛型

癥狀:主要癥狀為腰膝酸軟無力,眩暈耳鳴,手足心熱,時發低熱,咽干口燥,鼻衄、齒衄或肌衄。次要癥狀為心悸、失眠,男子遺精,便秘。舌淡紅或邊尖紅,脈細或虛數。

治法:滋補腎陰養血。

方藥:補髓生血I號顆粒(由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羊藿、黃芪、西洋參等組成)。每次1袋(約含生藥25g),每日3次。或改用湯劑服用。

加減:午后潮熱者加地骨皮15g,銀柴胡15g,鱉甲10g(先煎);盜汗明顯者加五味子15g,煅龍牡(先煎)各15g;出血明顯者加仙鶴草15g,茜草根15g;貧血嚴重者加龜版膠10g(烊化)。

孫教授認為“腎主骨,生髓,藏精”、“精血相互轉化”。慢性再障除了心悸、氣短、頭暈、乏力等貧血表現外,尚有許多腎虛癥狀,如腰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精神萎靡,甚至男子有陽萎遺精,女子有月經不調者。用補氣養血的方法治療慢性再障往往收效甚微,而改用補腎的方法則效果明顯。表明慢性再障在臨床中出現的氣血不足不過是表面現象,而腎虛才是本病的本質。孫教授在“九·五”、“十·五”期間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兩項課題,受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和攻關項目資助的三項課題,皆對使用補腎方法治療的慢性再障療效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補腎療法治療慢性再障的療效十分理想。孫教授提出的中醫藥治療慢性再障的“陽虛易治,陰虛難調”理論也得到了課題組實驗室的支持和臨床驗證,即中醫藥治療慢性再障之腎陰虛雖然有一定療效,但不如腎陽虛型療效好。課題組臨床療效統計結果表明,其近期療效為68.26%,而遠期療效為57.28%。

(2)腎陽虛型

癥狀:主要癥狀為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夜尿頻多,男子陽萎遺精,面色蒼白;次要癥狀為大便溏薄,氣短乏力,精神萎靡。舌質及口唇淡白,脈弱或沉遲無力。

治法:溫補腎陽養血。

方藥:補髓生血II號顆粒(由補骨脂、巴戟天、鹿角膠、枸杞子、黃芪、紅參等組成)。每次1袋(約含生藥25克),每日3次。

或改為湯劑服用。

加減:食欲不振者加白術15g,神曲10g,炒麥芽10g;氣虛明顯者加黨參15g,茯苓15g;浮腫者加澤瀉15g,車前子15g;夜尿頻多者加桑螵蛸15g,益智仁15g;陽虛畏寒明顯者加熟附片5g。

孫教授認為溫補腎陽養血藥物治療慢性再障發揮藥效時,往往有一定規律可循,即一般先有臨床癥狀的改善,接著輸血次數減少,輸血間隔拉長。血象也遵循網織紅細胞增多-血紅蛋白提高-紅細胞回升乃至白細胞提升,最后才是血小板的好轉的規律演變。但白細胞、血小板的回升幅度不如血紅蛋白和紅細胞上升幅度,而有相當部分慢性再障病人的血小板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很難恢復到正常水平。

(3)腎陰陽兩虛型

癥狀:病人的臨床表現為既有腎陰虛型慢性再障的表現,又有腎陽虛型慢性再障表現,臨床很難判斷腎陰虛和腎陽虛的孰輕孰重。還有部分患者,其腎陰虛證與腎陽虛證都不太明顯,也可按本型施治。 治法:雙補腎之陰陽。

方藥:補髓生血顆粒(由熟地黃、枸杞子、巴戟、羊藿、鹿茸、黃芪、白花蛇舌草等組成)。每次1袋(約含生藥25g),每日3次。或改用湯劑服用。

加減:陰虛偏重者,酌加桑椹子15g,墨旱蓮15g,女貞子15g;陽虛偏重者,酌加補骨脂15g,仙茅15g,菟絲子15g;血虛明顯者加何首烏15g,阿膠10g(烊化);氣虛明顯者,酌加白術15g,茯苓15g。

孫教授認為在腎陰虛型和腎陽虛型慢性再障中間,還有一個過渡證型即腎陰陽兩虛型,而其變化結果也有一定的規律可遵循。如果慢性再障按腎陰虛型-腎陰陽兩虛型-腎陽虛型轉化,則表明其病情由重向輕轉化,預后良好;反之,若慢性再障病人按腎陽虛型-腎陰陽兩虛型-腎陰虛型轉化,則預示病人由輕向重轉化,預后較差。

2 慢性再障并發癥的治療經驗

慢性再障的主要并發癥狀是出血和發熱。針對出血,孫教授主要分為三型,即陰虛內熱型,治以滋陰降火止血,方用茜根散或知柏地黃丸;熱盛迫血型,治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方用犀角地黃湯;氣虛失攝型,治以健脾益氣,攝血止血,方用歸脾湯。而對于發熱的癥狀,則分成四型治療,即外感溫熱型,治以辛涼解表,方用銀翹散;熱毒熾盛型,治以清熱泄火,涼血解毒,方用清營湯;氣虛發熱型,治以補中益氣,甘溫除熱,方用補中益氣湯;陰虛內熱型,治以滋陰清熱,方用秦艽鱉甲散。

3 強調慢性再障的護理重要性

孫教授強調,慢性再障患者居室或病房空氣要流通、新鮮,陽光照射要充足,定期消毒。如有條件,重癥慢性再障患者要單房隔離或入住層流病房。同時注重心理護理,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應盡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因素,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心情愉悅地面對生活。并且飲食護理至關重要,食物要清潔煑熟,切忌食用生冷變質食物。飲食宜清淡,營養要科學,可適當進食甲魚湯、排骨湯、牛骨髓湯等。并且禁用對造血有影響的藥物,如磺胺類、解熱鎮痛類、抗組織胺藥物及部分致再障的抗生素及保泰松等。

4 導師對于提高中醫藥治療慢性再障療效的建議

(1)慢性再障中醫證型轉變的應對

中醫分型是辨證治療慢性再障的基礎,正確的分型治療是保證中醫治療保持較高有效率的關鍵,而分型的確給臨床上帶來方便。但是,事物總是變化的,辨證分型是由再障每個發展階段的特點決定的,是一個具體階段的分型。如前所述,當慢性再障病人按腎陰虛型-腎陰陽兩虛型-腎陽虛型轉化時,病情則有向愈傾向,預后一般良好;反之病人如按腎陽虛型-腎陰陽兩虛型-腎陰虛型轉化時,則病情由輕轉化到重,預后欠佳。有鑒于此,醫生應在正確辨證分型的同時,注意慢性再障證型的演變規律,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證型改變后的治療方案,以作好應對慢性再障證型的演變后的治療。

篇3

文/魏清素

如果井穴受阻,全身的氣血運行都受影響,疾病也隨之發生。經常刺激井穴有提神、醒腦、開竅的作用。兩只手的手掌互相拍擊就能很好地刺激井穴。

人的十指看似不起眼,其實手指的末端有非常重要的穴位,就是井穴。何謂“井穴”呢?井中能取水,井是水的源泉。如果把經脈比做河流,那井穴就如同水流開始的地方,是氣血生發之地。所以,如果井穴受阻,全身的氣血運行都受影響,疾病也隨之發生。經常刺激井穴有提神、醒腦、開竅的作用。在臨床上,一般遇到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病人,就會先在他的十個手指上放血,血放出來,血壓自然就降下去了;遇到高熱不退的病人,也要在十個手指上放血,能很快起到退熱止血的作用。

陽虛的人手腳都會發涼,這是人體末梢循環降低,陽氣不達四肢末端的表現。鍛煉自己的手指,會幫助我們升發陽氣、鞏固脾陽,使陽氣內外得到宣通。因此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動作,它有固守陽氣、氣血流通、周身和暢三大功效,對身體非常有益。

十指連心,心靈手巧,說的都是手與心的關系。心主神,通過鍛煉手指也會作用于心。

手巧才能心靈,天天鍛煉我們的十指,不但能養生防身,還能增加智慧,就像太極中的“四兩撥千斤”,看似復雜的事情其實就隱藏在這簡單的動作之中。

鍛煉手指的方法

兩只手的手掌互相拍擊。手臂好像是一條鞭子,手指就是鞭子的末梢,拍打時模仿鞭子的甩勁兒。用左手手指摔打右手的掌心,手指的正反兩面各摔打一次,反過來再用右手手指摔打左手掌心,即手指的正反兩面各摔一次。拍打的時候,手指正反兩面各拍擊一次掌心算是一個小節,兩手互拍一個小節為一組。天天堅持鍛煉,每次打上49組,重復10遍。

長壽的生活方式在于簡單點

文/張偉

如今,有不少人追求奢華的生活方式,住豪宅,開名車,吃飯必宴,每天早出晚歸,疲于奔命,盡管追求的目標可能達到了,但最后“文明病”也纏上了身。那么,怎樣的生活才屬于簡單的生活呢?

研究表明,經常干點家務,或養魚,種花,多點興趣愛好,生活自然而平淡,知足常樂,最有利于健康長壽。比如穿衣,除非是參加重要的社會活動,平時生活就應該是自然而隨意;只要冬能防寒、夏能防暑,又十分整潔就是最好的。沒有必要整天西服筆挺或濃妝艷抹,處處拘束自己;而出行路途較近,也不必車接車送,騎輛自行車或步行,則會更隨意而有利于健康;再以鍛煉而言,也應該是越簡單越好,即使散散步或在室內伸伸腿、挺挺胸都能起到健身的作用,不必一定是那些所謂的高雅運動,適合自己才最重要。

名老中醫談養生——性命雙修性為本

文/李俊德

周燕麟,男,漢族,生于1917年9月。幼年拜師名醫施今墨先生,擅長中醫內科和婦科,挽病人于沉疴不計其數。曾任北京鐵路總醫院副院長、主任中醫師。周先生生活有規律,愛好廣泛,特別欣賞書法、國畫、輕音樂、古詩詞,但最愛的是旅游。凡是到過的地方都攝影留念和留下紀念品:如交通路線圖、公園門票等,或撿回一片樹葉夾在書中以證明時間地點。

篇4

關鍵詞:集中靜脈輸液;手衛生;醫院感染;管理

為了解我院護士在集中靜脈輸液手衛生依從情況,現以隱蔽式現場觀察[1]結合問卷調查方式對我院護士在集中靜脈輸液中手衛生落實情況進行調查,并對未落實原因問卷調查分析,總結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查我院20個科室的護士60名,她們均有護士執業證書,其中主管護師7名,護師24名,護士29名,被調查護士中工作年限1~25年。

1.2方法 采用隱蔽式現場觀察結合問卷調查。現場采取隱蔽式觀察的方法,觀察護士在一次集中靜脈輸液時手衛生的落實情況;問卷調查即自行設計調查表,對被現場抽查到的護士進行問卷,調查其在日常一次集中5人次靜脈輸液時手衛生的落實情況。根據調查結果,對未落實手衛生原因再進行問卷調查分析。

2 結果

見表1、表2和表3。

3 分析與討論

3.1從表1中可以看出,護士對集中靜脈輸液手衛生的落實情況依從性低于問卷調查情況,P0.05,差異無顯著意義,不同職稱護士對集中靜脈輸液手衛生依從性均有待于提高。

未落實原因分別為:認為速干手消毒劑對皮膚有損害占66.67%、速干手消毒劑有刺激性氣味占61.67%、工作繁忙顧不上占43.33%、洗手設施不完善占43.33%、對手衛生重要性認識不足占41.67%、其他占5.00%。

3.2手部衛生是醫院感染控制中既簡單、經濟、又十分有效的環節,根據國外報道,嚴格手衛生措施可以降低30%的醫院感染[2]。在該問卷調查中,有護士反應不能接受速干手消毒劑的刺激性氣味,經常使用后感覺手部皮膚干燥、皮膚老化,護士的依從性低。管理者可以考慮使用更溫和的手消毒劑,進一步改善洗手設施,方便醫務人員洗手或手消毒,提高護士手衛生的自覺行為。

3.3醫院感染管理科和護理部針對存在問題,更需進一步提高護士對手衛生重要性的認識,分層次對護士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的培訓,尤其加強對年輕護士的學習和教育,傳播手衛生及自身防護知識,對速干手消毒劑的認識,提倡使用科學的洗手方法和高效的清潔消毒劑。

醫院感染是多因素的,控制醫院感染是多方位的。醫院感染管理是一項長久的工作,在護理工作中不能有絲毫的懈怠,這是每一位護理工作者應有的職業操守,需要我們從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做起。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基層醫院 手衛生管理 問題與對策

筆者工作在基層醫院,從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平時的檢查檢測中發現,醫院相關醫務人員手衛生達標的情況很少,院內感染的病例也時有發生。筆者認為,基層醫院要搞好院內感染管理工作,必須從手衛生管理抓起。

手衛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醫院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等級醫院創建工作的開展,醫院成立了專門的院感防控組織,專職人員也多次外出參觀學習,并進行院內培訓,但醫務人員的手衛生意識依然不高,手衛生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工作人員洗手的依從性低:筆者通過對本院醫務人員調查發現醫生晨查房后洗手者≤100%,門診醫生診脈之后洗手者≤30%,多數學者認為接診兩患者中間無需洗手,普遍共用一個擦手毛巾(毛巾達不到清潔),有的用工作服擦手;護士上班期間不接觸患者分泌物、排泄物、血液時多則洗手3~4次,少則下班時洗1次;醫技科室洗手次數更少,有的干脆不洗,下班時脫掉衣帽就回家,更有甚者將工作服穿回家,還說不干不凈,吃了不害病。

洗手設施不完善:基層工作條件簡陋,對手衛生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病區洗手池數量少,僅建在水房及治療室,很不方便工作人員的使用。同時水龍頭的開關多數是手擰式,容易造成手部細菌的交叉污染和洗手后的再次污染;有些門診科室無流水洗手設施,用盆子盛水洗手;肥皂存放不規范,無洗手液,更談不上干手設備。

原因分析

管理者重視程度不夠:醫院管理者對工作人員手衛生的重要性還缺乏認識,對由此可能造成醫院感染嚴重后果的利害關系沒有充分的認識;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相對于預防醫院感染而言則更多顧及的是眼前的經濟利益。因此,在手衛生的經費使用方面投入不足,業務培訓、設備和用品的更新改造均受到限制。

醫務人員認識不到位:基層醫務人員對手衛生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存在著片面認識。手衛生,這其實是一個簡單也沒有技術含量的問題。但是長期在條件較差的基層醫院工作,很少外出進修學習,思想上普遍存在僥幸心理,無菌觀念較差,表現為普遍比較重視終末洗手而忽視工作前和工作間的洗手,總是以忙為借口,有的醫生說:“我向來查房后不洗手,也沒得過啥病。”治療護理患者時護士戴著手套一個接著一個干,保護自己不保護患者的現象也不乏出現。由于醫院感染意識淡薄,思想上沒有重視,手衛生狀況始終得不到改善。

醫院相關制度不健全:醫院關于醫務人員手衛生的制度還不健全,至少目前還沒有硬性規定。對手衛生的各項指標沒有明確的要求,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醫院在實行手衛生管理的過程中仍缺乏可參照的標準依據,管理也不夠規范。有關培訓、檢查、監督、管理的機制還有待建立健全。

職能部門管理不到位:醫務人員手衛生還取決于管理的力度。手衛生依從性的提高,既需要醫務人員的自覺,也需要來自外界的壓力。職能部門,尤其是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的作為,將會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但是,目前普遍存在著措施不得力、落實不到位的現象。

改善手衛生管理的對策

加強宣傳培訓:宣傳培訓是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基礎和前提。尤其是培訓,要從手衛生管理的必要性、醫務人員手衛生的重要性、洗手的指征、洗手及手消毒的方法步驟、新型手衛生產品的使用等多方面加強學習和指導,幫助醫務人員掌握洗手的具體方法和手的消毒要求。同時,應將手衛生納入“三基三嚴”的培訓與考核內容,使醫務人員真正從思想上提高對手衛生重要性的認識,從而在行動上加強洗手的自覺性。另外,在診室和病區等相應場所要張貼有關洗手標識及洗手七步驟圖,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氛圍將有助于提高大家的手衛生意識。

改善手衛生設施:基礎設施是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必備條件。努力改善醫院的手衛生設施,創造良好的洗手條件,可以有效地提升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與醫院感染有著密切的關聯,在控制和預防醫院感染問題上,只有具備了條件才有可能產生效果,為此建議要加大投入改善設施,積極創造客觀條件。比如,改造舊的設施、更新水龍頭開關、增加洗手池、提供清潔劑、增添風干機等;在患者較為集中的工作時段和場所,配備和使用快速手消毒劑等新型手衛生產品;如果是新建的醫療用房則應從長計議,周密設計和安裝配備洗手設施,為方便所有人員洗手,為防止醫院感染打好物質基礎。

制定與完善手衛生管理制度:我國即將實施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是醫療機構開展手衛生管理的重要依據。它將使醫院的手衛生工作能夠更加科學、規范地開展,使其更好地為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服務。所以,醫院應高度重視《規范》的落實,并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操作性強的手衛生管理制度,加強監督、監測與指導,使手衛生工作真正得到落實。

綜上所述,只有切實從宣傳培訓、改善設施、健全制度、加強管理、推廣使用新產品等多環節入手,抓好手衛生的日常管理,才能有效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

篇6

手衛生是降低醫院感染最簡單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病原菌傳播的措施之一,簡單而實用,但執行率較低,提高醫務人員的手衛生執行率,可以有效地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近年來,臨床醫技人員的手衛生執行率已有了較大提高,但對工勤人員的手衛生狀況不夠重視。為了提高醫療護理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和工勤人員的職業安全,醫院必須重視對工勤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的監督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1 工勤人員手衛生的現狀

工勤人員在繁忙雜亂的工作中,要接觸大量的污物如病人的排泄物、血液、污染被服等等,造成手污染嚴重。但工勤人員對手衛生的認識存在誤區,對于手是醫院感染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認識匱乏;對工作中手部帶菌情況根本不了解,對手衛生的認識存在嚴重偏差,由于工作忙亂沒時間洗手等,造成了工勤人員洗手的依從性極差。

2 影響工勤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差的因素

2.1 工勤人員文化素質偏低,對手衛生知識的理解不夠,對手衛生在醫院感染控制中重要性認識不足。

2.2 醫院對工勤人員手衛生知識的培訓不到位,存在洗手方法不正確,洗手后未用一次性擦手紙及時擦干等。

2.3 工勤人員流動性大,因工作時間短沒能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2.4 醫務人員對工勤人員的手衛生狀況監管不到位。

2.5 醫院工作區域的洗手池較少,洗手設施不全,給工勤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3 加強手衛生的干預措施

3.1 加強工勤人員手衛生培訓 培訓分為集中講座和分科示范部分。集中講座內容包括醫院感染消毒隔離相關知識以及與手衛生之間的關系、洗手的指征講解;分科示范部分由護理人員進行洗手操作示范,包括六步洗手法,手衛生用品正確使用方法和護手措施。從而提高工勤人員洗手方法的正確性。同時在全院洗手設施處張貼彩色醒目的標語和海報,提醒所有洗手人員勤洗手、正確洗手,從而提高洗手的依從性和合格率。

3.2 建立工勤人員手衛生監督機制 經驗證明,單純的教育方法可能只是暫時提高自覺性,而對其行為的改變不一定能持久,必須從組織落實,嚴格管理,必要的監督等關鍵環節入手。為加強工勤人員洗手自覺性,我們要求工勤人員相互監督,由物業管理公司的各部門負責人進行不定期抽查考核,對考核優秀者給予適當獎勵,以督促工勤人員自覺洗手。

3.3 鼓勵患者監督 醫院通過工休座談會、健康教育等形式向患者宣傳手衛生知識,使其了解手衛生的重要性,增強自我防護意識,由于工勤人員的行為接受患者監督,提高了落實手衛生的警惕性。

篇7

【關鍵詞】手衛生;臨床護士;感染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5-1175-02醫院感染是現代醫學面臨的重大挑戰,直接或間接經手傳播細菌造成的感染占醫院感染的30%以上。洗手是最簡便易行的預防和控制病原體的傳播的有效措施之一,是防止醫務人員因操作引起外源性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是病人與醫務人員雙向保護的有效措施。手衛生知識是手衛生行為的基礎,為了解臨床護士手衛生依從性現況及其影響因素,筆者對本院53名臨床護士手衛生依從性進行了調查。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1年9月,隨機抽取3個病區、手術室、門診輸液室、處置室、采血室共53名臨床護士作為調查對象,年齡21-50歲。其中中專學歷17名,大專學歷27名,本科學歷9名。初級職稱36名,中級職稱17名。

1.2方法:

1.2.1根據衛生部對洗手指征、洗手方法的規定,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3個方面共75項,包括: 護士基本情況(年齡、學歷、職稱、工作時間等); 手衛生基本知識(洗手重要性、六步洗手法、洗手指征、使用手套相關知識等); 影響護士洗手的因素。

1.2.2對病房、門診進行暗訪,隨時抽察護士的手衛生執行情況,記錄護士應洗手時的洗手次數。如從見到病房第一個護士進入病房做治療或護理,跟其回辦公室或治療室整理,至護士完成每一種洗手情況。2.結果(見表1表、2、表3)

此次調查共發出53份調查問卷,收回53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為100%。

表1各類應洗手項目選擇

項目是(人)否(人)洗手率直接接觸每個病人前421179.24直接接觸每個病人后361767.92接觸病人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411277.36接觸病人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后46786.8從同一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341964.15接觸病人物品后322160.38處理藥物前44983.02摘手套后401375.47無菌操作前411277.36表2臨床護士掌握手衛生相關知識情況

對手衛生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調查人數合格人數合格率%洗手的重要性534279.24洗手指征533973.58手衛生知識534788.68六步洗手法535094.34洗手與衛生手消毒原則534584.91表3影響臨床護士對手衛生依從性的主要原因

影響因素是(人)否(人)工作忙碌,沒有充足的時間3815清潔劑或手消毒劑刺激皮膚,引起皮膚干燥4013洗手池旁沒有提供烘干手設施或物品053缺乏自覺手衛生的氛圍3122個人習慣意識不強27263.討論

3.1臨床護士對洗手或衛生手消毒執行不夠。臨床護士在入廁前后、飯前后、班前自我保護意識較強,可正確洗手進行衛生手消毒,但在與病人接觸前后,以及接觸病人物品前后,洗手或衛生手消毒的依從性就比較低。由此可見,臨床護士對洗手或衛生消毒還只是認知的狀態,前沒有作為一個信念,落實到實際的護理工作中,這就要求提高認知水平,建立一個一言一行的體系,更好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3.2正確洗手認知水平較低、存在手的再污染。臨床護士分辨不清手的清潔和手的消毒指征及方法的區別,忽略脫手套后及護士自身接觸洗手的洗手指征。臨床護士對手衛生相關知識欠缺,表2顯示,臨床護士對手衛生相關知識掌握的正確率為84.15%,臨床護士的手衛生不合格,表現在干手方法錯誤及洗手揉搓時間不足15S,未按六步洗手法洗手,直接在工作服上擦手,因此加強臨床護士的手衛生教育極為必要。

3.3影響臨床護士洗手和衛生手消毒依從性的因素。傳統洗手消毒方法過于費時費力,不能保證每次與病人接觸前后及手污染后洗手,所以以快速手消毒、揉搓為主的衛生方式,更易被醫務人員接受,這種手衛生理念更容易得到推廣。此方式可作為手衛生的必然選手。通過調查發現,影響洗手的因素:工作太過忙碌,沒有充分時間洗手,外用清潔劑,刺激皮膚,易皮膚干燥,洗手后醫院無烘干機等。

3.4加強對護士手衛生的教育,有效控制醫院感染。調查研究表明,我院臨床護士對洗手或手衛生的意識僅停留在認知的狀態,在實際工作中落實率較低,沒有重視手衛生在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作用,此為醫院感染的安全隱患。因此,必段加強臨床護士手衛生的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手衛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強對全院醫護人員的手衛生知識宣傳(如張貼規范洗手示意圖、辦宣傳海報、分發宣傳冊子),尤其是新上崗護士,提高對手衛生知識的總體認知水平,從了解到掌握到落實工作,提高洗手率降低感染。

3.5改善手衛生設施,使洗手設施更加人性化、更加方便快捷。 院方保證手衛生用品的充足供應,各病區所有水龍頭均改為感應式開關,每個洗手池旁都安裝擦手紙巾盒。 廢棄肥皂改用洗手液,并且使用對皮膚刺激性小且具有護膚作用的洗手液。 在臨床使用快速手消毒液,縮短手消毒時間:選用具有潤膚效果的產品;且在每治療車、每診療臺配備快速手消毒液。參考文獻

[1]黃穎森.兩種七步洗手法的效果比較.護理學雜志,2009,24(10):19-20.

篇8

作為現代醫院管理面臨的重要問題,醫院感染正在得到大家的普遍重視。手衛生室控制醫院感染最基礎的環節,由醫務人員的手而造成的感染占30%,特別是耐藥菌株的醫院感染。通過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可直接降低醫院感染發病率30%-40%。

1.手衛生現狀及原因分析

1.1 醫務人員認識不到位: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在接觸患者后,在無菌操作后均分別高于接觸患者前。無菌操作前,護士手衛生依從性高于醫生,手衛生依從性在主觀努力下是完全可以提高的。

1.2 設施不到位:因洗手設施改造不到位遺留的問題,如水池的位置;開關處;水龍頭過低不便沖洗;洗手液質量低劣。

1.3 管理者重視程度不夠:醫院管理者對醫務人員手衛生的重要性還缺乏認識,對于預防醫院感染而言更多顧及的是眼前的經濟利益。因此,在醫務人員手衛生的經費使用方面投入不足,業務培訓、設備和用品的更新改造均受到限制。一些醫院對醫院感染科的建設不夠重視,有的組織不健全,存在著抓醫院感染管理不到位甚至缺位的現象,使管理只能落不到實處。

1.4 診療工作量大:醫療工作繁忙,門診患者多時,生怕因洗手拖延 時間引起患者的不滿。

2.提高手衛生依從性的干預措施

2.1 加強宣傳培訓:加強培訓,要從手衛生管理的必要性、醫務人員手衛生的重要性、洗手的指征、洗手及手消毒的方法步驟、新型手衛生產品的使用等多方面加強學習和指導,幫助醫務人員掌握洗手的具體方法和瘦的消毒要求。另外,在診室和病區等相應場所要張貼洗手警示標識,加大宣髁Χ取S造氛圍將有助于提高醫務人員的手衛生意識。

2.2 改善手衛生設施:基礎設施是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必備條件。努力改善醫院的手衛生設施,創造良好的洗手條件,可以有效地提升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在控制的預防醫院感染問題上,只有具備了條件才有可能產生效果,為此要加大投入改善設施,積極創造客觀條件。

2.3 加強操作考核,涉及手衛生知識:應將六步洗手法納入“三基三嚴”的培訓與考核內容,使醫務人員真正從思想上提高對手衛生重要性的認識,從而在行動上加強手衛生的自覺性。將強醫務人員手衛生的監督考核并及實時反饋,使各臨床科室主任、護士長及時了解自己科室醫務人員手衛生狀況,主動參與到監督的隊伍中來,以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發生。

2.4 領導重視和管理完善:醫院成立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下設醫院感染管理科,臨床科室設立感染管理小組,形成醫院感染管理三級網絡開展各種形式的手衛生培訓,使廣大醫務人員充分認識到手部衛生與醫院感染的關系,提高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并對新調入和分配醫務人員在上崗前對其手衛生規范要求進行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2.5 加強監測管理:依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定期對醫務人員手部衛生進行采樣監測,并對其統計和分析,結果在院內醫療質量會議上通報并張榜公示,發現問題及時改正。

3.總結

不合格的手衛生消毒會增加醫院感染的發生率,醫護人員的雙手是導致醫院感染的主要媒介,加強手衛生的管理、提高手衛生質量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但切斷傳播途徑作為預防院內感染的有效手段也尤為重要,醫務人員在各種醫療護理工作重要特別重視消毒隔離制度,嚴格遵守各項控制醫院感染的管理規章制度,做好雙手的清潔和消毒,減少或杜絕通過手傳播疾病的發生,在保障醫療安全的同時也保障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

綜上所述,只有切實從宣傳培訓、改善設施、健全制度、加強管理、推廣使用新產品等多環節入手,抓好手衛生的日常管理,才是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孫景海,醫院管理薈萃,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79-83

[2]肖俊華,醫療衛生監督管理法規文件匯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4:305

[3]魯菊英,徐建輝,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19.4757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日本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 在线观看国产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