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小知識8篇

時間:2023-09-20 15:23:0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茶文化小知識,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篇1

論文關鍵詞;茶文化 茶道 中職學生素質教育

筆者有幸在中國茶博看到韓國著名畫家閔庚燦繪制的國畫《松竹梅》,畫面松柏蒼翠、墨梅橫斜,下方是一片茂密的茶園。中國自古把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可這里畫家卻將茶與松、梅并提,可見在畫家看來茶的品格與松、梅一樣高尚。筆者作為一線中職教育者,不禁深思,若能讓中職學生這群特殊的孩子也擁有茶一樣的高尚品質,定能使學生受益一生。

1茶文化體系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在神農時期就被發現,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此“嘉木”也在經歷著多樣的變化。茶最初被人們作為藥物使用,后來又逐漸被推為食材,之后茶又成為一種健康的飲品。

按照文化學的研究,文化可分為技術和價值兩個體系。因此,茶文化是指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所以茶文化組成體系應該包括茶學,茶道,茶情,這三個層面。

這里的茶學是建立在狹義的層面上。在《茶葉》刊物中,很多茶界的權威和茶人都認為“茶學”是一門關于茶葉的源與流的學科。筆者覺得茶道是通過泡茶藝術(茶藝)這種方式,給心靈創造安靜的氛圍,用自己的心去領悟不可言說的個中滋味和人生哲理。

茶情是指以茶為載體的茶書,茶詩、畫等及品茶所帶來的感受。

2茶文化引入中職學校所帶來的功效

茶文化對他們的益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拓寬學生的就業路

一方面,在2007年l2月國家商務部公布的《茶館業企業經營規范》中指出,茶藝師與從業人員的比例分別不低千1:3、1:5、1:7。另一方面,懂茶悟道茶藝師的需求越來越多。但目前大專院校中,把茶文化作為專業很是罕見,使得高素質的茶藝師實在難找。所以即知茶藝又懂悟道的茶藝師必將成為近來較為緊缺的“寵兒”。因此在各不同專業的中職學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使他們在接受系統的本專業學習的同時,也學到茶文化,既能掌握本專業,又能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取得茶藝師資格。

2.2茶文化對學生的影晌

(1)茶文化有助于中職學生增長文化知識,從而樹立信心,讓精神不再空虛。茶的故鄉是中國,茶的起源、發展、傳播經歷了幾千年。所以在中職學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不但能讓他們學習到茶起源、發展、傳播的過程,而且能彌補他們的最為缺少的史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對他們每個人來說起點是一樣的,這就等于給了很多放縱自我的孩子再一次站起來的機會,讓每一個自信心不足的或喪失自信心的孩子在茶文化里再樹立信心,并把這份自信心帶到生活中,也能讓那些早已把本專業知識學的得心應手的孩子找到精神的寄托,讓他們課余不再精神空虛。

(2)茶文化有助于促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的修養。

中職學校的學生往往價值觀和人生觀模糊,因此思想道德上的問題比較嚴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沉睡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情懷,讓他們變得“冷酷”。

其次,心理都還不夠成熟,有較強的虛榮心和過度的自尊心,表現欲望較強。

再者,中職學生對“個性”往往曲解。很多學生認為“個性”是對傳統的一味反叛,或是對紀律的抵制就是個性。

最后,自我為中心,在行為上缺乏理智和規范,往往為求利益,不計手段;在內心里不懂感恩,只知道一味的索取。

茶文化可以幫助他們。一方面,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近年來,很多茶人、學者都將茶道的思想內涵總結為“和、靜、怡、真。也許每個人對這四個字有不同的理解,筆者看來“和”是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融入了儒、佛、道三家的精髓。儒家的中庸之道蘊含在“酸甜苦澀調太和,掌握遲速量適中”的茶藝過程中;行儉之德藏在“樸實古雅去虛華,寧靜致遠隱沉毅”的心態上;明倫之禮體現在“奉茶為禮尊長者,備茶濃意表濃情的待客之道上,謙和之禮就在“飲罷佳茗方知深,贊嘆此乃草中英”的“吃”茶過程中(《茶道茶經》)。這些可以修正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另一方面,文化是需要傳承的,相信在中職學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不僅可以把茶文化的接力棒傳遞到下一代手中,而且還能喚醒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更重要的是當他們遇到在喧囂的都市中遇到事情時,能學會點一段淡雅的檀香,讓心慢慢的平和,讓封存在心底的“和”慢慢蘇醒。用沸水洗去杯子的濁塵,仿佛也洗去了積累在心上的濁塵,用平和潔凈的心等待“太和”之水。平和寧靜的氛圍和空靈情潔的心情慢慢出現?!傍P凰三點頭之后,杯中茶葉慢慢舒展,清馨的茶香慢慢彌散在身邊,飲者浮躁的心似乎也慢慢放下,精神隨著茶香慢慢飄蕩,心開始尋找真正的自我。此時輕輕的抿一口佳茗,讓色、香、味纏繞著舌尖,不禁讓人覺得全身心的舒暢和怡悅,仿佛就在此刻找到自己,看清了自己的方向,也認清了自己的路。正如閔齡所說,這是一種洗凈了骨髓的精神升華。而這就是茶道之“怡所帶來的“怡神悅志”之感,“明心見性之暢。最終將引導飲者到達“物我兩忘,天人合一”之“真”。

(3)茶文化有助于提高中職學生的審美能力。

中職學生的審美能力較弱,以致他們對美的理解往往特別怪異、浮淺。在一些學生看來,美僅僅是服飾上的怪異,和發型上色彩。而茶文化的展示者“茶情”,可以讓他們正確的認識美,品味美,最終創造美。

3在中職學校引入茶文化教育的方法

(1)把茶文化課程作為校本課程開設,給學生創造一個環境。

(2)開設茶文化社團。這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動手和交流的平臺。社團可以開展茶藝培訓、表演,茶葉采摘、加工等活動。

(3)通過講座、展覽等形式,擴大茶文化在中職學生中的影響。

(4)結合學生自身的專業開展與茶文化相關的活動。

篇2

關鍵詞:茶文化建設視角;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模式;文化要素;綜合價值

茶文化理念與我國社會大眾的生活習慣相結合,從而實現了整個茶文化體系傳承發展的最佳應用效果。隨著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機制不斷成熟,如今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其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內容,同時也要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扎實的思維理念,所以,高校學生素質培養活動開展至關重要。

1現階段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現階段我國整個高等教育機制進入了全新發展階段,無論是整個教學體系的完善性,還是其具體體系化,特別是整個高等教育機制對整個社會發展的影響和推動力都實現了空前發展,而高等教育活動的開展也為整個社會輸送了大量人才,發揮了高等教育的價值和作用,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在當前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其中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尤其是未能從本質上認識到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開展的價值作用,從而使得整個教學體系與學生培養之間存在實質性差別。因此,在當前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想要實現整個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之間的有效結合,就必須注重素質教學理念的有效融合。當然,更重要的是從整個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析入手,通過選擇合適、完善的教學機制,從而實現整個高校學生素質教學活動開展的最佳效果。當前高校學生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其未能將學生素質教育納入整個培養體系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更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忽略素質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受片面客觀理念的影響,很多師生實際上都對素質教學的內涵以及實施方式缺乏本質上的理解和認知,這就限制了整個素質教育活動開展的理想效果。所以,從根本上提升全體師生對素質教育活動開展的價值認知,才是實現高校素質教育活動最佳效果的基礎和關鍵。在當前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其使用的素材過于機械單調,不僅缺乏人文元素的有效融入,同時也缺乏時代元素的合理化融合,更重要的是在開展高校素質教育活動時,其未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綜合融入其中,從而影響了學生參與整個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限制了整個素質教育活動的體系化開展。對于高校學生培養來說,培養學生的人文藝術和道德理念,不僅是實現學生理想培養效果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其也是當前整個時展的客觀需要。結合我國整個文化體系發展狀況和具體內涵,可以看到茶文化體系的融入價值。如果能夠選擇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個高校素質教育活動中,其必然能夠為整個高校學生開展素質教育活動提供豐富的素質和正確的思維理念導向,從本質上實現高校素質教育活動開展的最佳效果。

2茶文化理念內涵認知

在我國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諸多與社會、大眾相關的文化元素,認知這一系列傳統文化中所具有的內涵元素和價值理念,不僅是現階段多元文化成熟發展的重要表現,同時更是當前我們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綜合應用的重要要求。對于茶文化理念來說,其不僅是傳統文化的核心與精髓,同時更是我們了解和認知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載體和關鍵途徑。我國有著豐富完善的文化元素,不僅如此,在整個傳統文化體系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與茶相關的文化元素和物質元素,可以說,在傳統茶文化體系傳輸發展過程中,其不僅僅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融入,同時更是當前我們開展各項活動過程中的必然要求,當然想要實現整個茶文化元素的最佳應用,就需要對整個傳統文化元素準確認知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開展的具體需求,通過有效優化,從而實現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開展的最佳效果。在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時,要對當前開展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融入,可以說,茶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合和詮釋,就是當前素質教學活動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方向內涵。通過對整個茶文化體系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文化體系傳承過程中,關鍵需要從茶葉產業的內涵分析入手。當然,隨著當前人們對茶的健康養生價值認知不斷成熟,如今茶元素已經突破了傳統單一體系,而是與時展相結合,從而造就了具有不同元素的茶文化體系。隨著西方茶文化體系的不斷形成和發展,也為當前我們認知和應用茶文化體系元素提供了全面、有效幫助。

3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開展的具體要求

在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其不僅僅能夠對民族精神進行有效的弘揚,同時也需要學生提升自身的行為約束力,幫助學生在形成一系列扎實素質的同時,養成良好的思想美德??梢哉f,這些優美的傳統美德,對當前提升學生的學習思想水平,以及培養學生形成必要的民族精神有著重要的幫助。當然,對于學生培養活動開展來說,不僅僅要重視引導學生掌握扎實的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形成體系化的思維理念內涵,尤其是從當前社會需求對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開展的具體要求看,只有充分引導學生扎實掌握知識內容,同時養成良好的思維內涵,才能夠為整個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的體系化開展奠定重要基礎和良好支撐。不僅是知識內容的教育,同時也是學習習慣的具體引導,在整個高等教育階段,其與其他時期有著明顯的區別和不同,對于整個茶文化體系應用來說,如果能夠將其與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相結合,其必然能夠在豐富素質教育元素的同時,融入完善的價值理念和內涵。對于高校學生素質教學來說,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正確的思維理念和價值規范。在整個茶元素體系應用過程中,不僅包含諸多元素和內涵,而基礎在于其中包含了豐富完善的精神理念和價值內涵,特別是茶文化中所倡導的綠色生態理念,正是當前我們開展各項活動的基礎與前提,在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融入多樣茶文化元素,實際上也是學生培養活動創新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具體方向。

4融入茶文化理念的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模式構建思路

我國有著豐富完善的文化理念,茶文化體系就是整個社會文化體系中,極其重要的元素內容,通過對我國整個茶文化體系的具體內涵進行分析,可以看到整個文化機制中包含了諸多元素內容,無論是茶文化體系中所具有的知識元素,還是其中所具有的積極精神理念和行為規范,都是當前高校學生素質教育過程中,能夠被借鑒和應用的重要內容。素質教育實際上是一種從學生出發的教育模式,當然也是衡量學生是否遵守相關規矩和要求的重要標準和要求。通過對當前整個高校學生培養活動開展的具體狀況進行分析,不難看出,多數學生培養活動中均缺失素質內容的教學與引導。而對于現階段整個社會的實際發展狀況以及整個高等教育活動的開展要求來說,素質教育實際上是整個教學體系的核心,當然,引導學生參與素質教育又是當前整個教育機制所欠缺的內容。就高校學生素質教學活動開展來說,其作為高等教育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內涵和行為理念關系到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價值發揮。同時,高校學生素質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更重要的是一種行為規范的培養,通過開展合理的高校學生素質教育,其能夠在豐富教學理念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體系、完善的行為規范。結合當前整個高等教育活動開展的具體要求看,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體系,豐富教學元素,是當前整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活動開展的必然要求,從我國茶文化體系的發展狀況和歷史內涵看,完善的茶文化元素,正是當前高校學生素質教學培養體系創新發展過程中所需要融入的重要元素和內容。在學生培養活動開展過程中,素養、行為規范的價值大于其他元素,可以說在當前學生培養活動開展過程中,如果能夠將茶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其不僅能夠豐富學生學習內容,同時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學生學習理念的全面提升。如果能夠將茶元素融入其中,那么首先就需要尋找到茶元素與素質教育活動相結合的合理定位。當然,茶文化體系不僅僅是一種具有豐富理念內涵的元素,同時也是一種融入多元化物質元素的體系,在整個素質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可以將茶文化元素中,所具有的具體特點融入其中。比如直接用茶元素的特點,直接融入到素質教育活動中,從而豐富提升茶文化元素的應用效果。對于當前我們所開展的素質教育活動來說,其不僅僅是教學元素的應用欠缺,也是當前整個文化理念的不足與匱乏。所以,通過融入茶文化元素體系,能夠在滿足素質教育活動要求的同時,提升整個教學活動的品位,從而實現整個茶文化體系應用的最佳效果。

5結語

茶文化體系作為我國整個傳統文化體系的核心與關鍵,在現階段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價值日益提升的今天,如果能夠將茶文化理念融入學生培養的各個環節,其不僅能夠豐富學生培養的各項元素,更重要的是能夠實現學生的全方位最佳培養,從而實現高校學生培養與社會實際需要的全面融入。當然,對于高校學生素質教育開展來說,將傳統茶文化理念融入其中,不僅是優化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優化學生培養機制,實現了素質教育與學生培養的有效融入。

參考文獻

[1]馬曉芳.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16):247-249.

[2]張俊華.隱性德育視角下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18):179-182.

[3]楊福家.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和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5):32-36.

[4]孫銘山.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與功能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19):26-33.

篇3

關鍵詞:茶文化;高校;素質教育;價值

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培養高端人才的高等院校正面臨著不斷增大的壓力。一方面,舊的教育體制的弊端日益顯現出來;另一方面,新的就業環境迫使高等院校必須及時地做出戰略調整,讓畢業生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茶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同樣面臨著重重挑戰,在新時代,將茶文化的發展與高校的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必將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實現兩者的創新式發展。

1茶文化的現代特征

我國的茶文化歷久彌新、源遠流長,就整個歷史發展進程來看,它根植于我國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的農業文明之中,在官本位思想、儒家思想以及佛教道教等傳統思想的綜合影響下,形成了敬畏自然、重視傳統倫理道德,講求“天人合一”的茶文化的思想內核。這種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延續千年,雖然期間茶文化的表現形式和重點發生過變化,但這一核心價值理念一直相對穩定,并且影響非常深遠。從開始,我國進入了近代歷史,當國門被外國列強用槍炮打開之后,中國的科學、教育、文化都發生著深刻的變革,當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茶文化也不例外。在這一百多年的近代歷史進程中,中國逐步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從小農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從宗法社會向法治社會轉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種歷史大背景下,我國的茶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同樣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茖W技術飛速發展,深刻變革了生產生活方式,改變了茶葉的生產、加工和消費形式,人們對于茶文化的態度也有了一定偏移。早在二十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了茶葉生產的機械化,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茶葉產業的發展壯大,在國際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近年來,我國茶葉產業不斷縱深發展,產業鏈條得到了進一步延伸和擴張。茶葉的綜合利用滲透到了化工、醫療、食品等多個領域數百種商品之中,以科學技術為代表的先進生產力正在改變著茶文化的核心價值內涵??梢哉f,現代茶文化的價值內涵更加追求人的主導性,偏重于人對茶文化的享受,相關的禮法觀念卻相對弱化?;谔囟ǖ奈幕尘?,現代人對茶文化的新價值內涵正在加速接受,并從中獲得了更多的物質文化享受。盡管如此,傳統茶文化與道家、儒家、佛教思想緊密相連的特征依然明顯,并沒有隨著現代文明的沖擊而消失殆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我國傳統茶文化的頑強生命力。在中國人的潛意識里仍然眷戀著“忠孝禮義廉恥”等傳統價值觀念,與茶文化的傳統核心內涵相契合。值得注意的是,茶文化的現代化發展并非簡單的時間概念,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而且各個地區之間發展水平差距非常之大。在一些西部欠發達地區,傳統的茶文化依然非常穩定地存在著,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茶文化有著較大的區別。其實,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的很多領域都有著與茶文化相似的發展路徑,因此,研究我國的茶文化發展對于探究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發展規律也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2我國高校素質教育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深入貫徹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不斷深化在教育領域的改革。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國一些高等院校加大了對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改革和探索力度,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例如,在高校的公共課或者選修課中加入了曲藝、象棋、書法等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內容,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而且還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其具備了更高的文化內涵,可謂是一舉兩得。素質教育是合乎發展規律的,通過素質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更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更加有利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國的素質教育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和不足。比如,我國高等學校的素質教育開展的面太窄,很多情況下僅局限于本專業,其本質上還是服務于專業教學。有些地方雖然在跨專業等方面做了些嘗試,例如多開設公共課、給專業相近的學生聯合授課、打破專業限制等,但是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還是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過深,沒能真正理解素質教育的核心價值內涵,沒有從本質上意識到素質教育是在專業教學的基礎上全方位地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各種途徑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社會實踐能力,最終培養出適合時展需要的優秀人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高等院校素質教育有著類似的發展歷程,都經受著新時代中多元化因素的影響。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和高校的素質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著優勢互補。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亟需得到創新發展來實現自我救贖,獲得更多年輕人的接受認可;另一方面,高等院校里聚集了大量中國最優秀的青年人才,他們具有知識、能力朝氣和活力,對傳統事物和新鮮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通過一定方式和途徑讓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中傳播和推廣,以廣大青年學生的熱情和創造力,必將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并培養出足夠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接班人。

3茶文化對高校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3.1有利于綜合學科體系建設

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人的起居生活中發揮著獨特的影響力。目前,茶文化已經走出國門,走上了國際舞臺,在很多國家都得到了推廣,這一方面見證了我國國家軟實力的增強,另一方面也證明了茶文化歷久彌新,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時代特征。在國外,很多具有國家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都被納入了當地高等教育的范疇,推動了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這對我國高等教育具有啟示性,將茶文化引入我國高等教育的體系之中,給學生全方位的茶文化教育,增強其對茶文化的了解和感悟,不但有利于克服我國高等教育過于注重專業性教學的弊端,而且有利于我國高校素質教育中綜合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3.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茶藝分為六大要素,即人、茶、水、器、藝、境。在這六大構成要素中,人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發揮著核心作用。人既是茶藝活動的掌控者,也是茶藝意境的創造者。茶藝需要上好的茶葉、水、器皿,同時更需要茶藝師的心靈手巧才能貢獻出極致的茶藝精髓。茶藝的內涵博大精深,是一個綜合性的美學體系,其中吸收了很多種不同的文化因素,例如佛教、道教、儒教等,仁愛等傳統文化精髓也融入其中。茶藝講究天人合一,要求茶藝師心無旁騖、心如止水,實現人與物的完美融合。茶藝中蘊含著很多人生哲理,只有在細細的品味中才可以感悟。當代大學生正在處于人生的轉折時期,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正逐步形成,然而,社會上種種不良思想和風氣極大地影響著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如果不及時制止和調整,必將影響其一生。茶藝展示的是一種平和的人生境界,研習茶藝可以讓學生變得更加理性和淡然,提升自我感悟能力,自覺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最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體系。另外,茶文化展現了一種人生藝術,在繁忙的工作學習之后,通過茶道規則沏一壺好茶慢慢品位,在品茶的過程中思考和感悟,無形中便提升了人生修養,讓心靈得到凈化。

3.3有利于專業人才的培養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民的物質文化水平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提高,在這種大背景下,茶文化休閑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中國人對茶情有獨鐘,對茶文化更是偏愛有加,茶文化休閑產業在我國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相對于龐大的市場需求,我國的茶藝人才存在著嚴重短缺的問題,極大地制約了茶文化休閑產業的長遠發展。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逐年增加,大量的高校畢業生長期處于失業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對高等教育發展也十分不利。就業難具有警示作用,倒逼著當代高校必須做出調整和改革,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實用性強的知識和技能。在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無疑是一種順應時展的明智選擇,有助于培養專業的茶藝師,迎合市場需求。而且,茶藝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中國茶文化的傳承者,承擔著將茶文化創新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4茶文化與高校素質教育的良性互動

茶文化與高校素質教育是一種互為促進的關系,一方面茶文化內涵博大精深,研習茶文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素養和內涵,有利于其正確價值觀念體系的形成;另一方面,高校學生具有極強的學習領悟和創新能力,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在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茶文化的傳承者和接班人。在高校開展茶文化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和校方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資金、人才、制度、硬件等方面給予足夠的保障,逐步將茶文化納入綜合學科體系中來,并在全國高校進行推廣,形成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教育體系。茶文化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單純依靠理論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校方應當創造條件與企業等社會經營主體進行合作,讓學生走出去,到茶藝社等社會舞臺上磨礪和鍛煉。在親身的實踐中深刻掌握和領悟茶藝的精髓??傊挥袑崿F創新,才能讓古老的茶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文化光輝,更加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讓茶文化與當代主流文化完美融合,實現新形勢下的傳承和發展。

作者:孫麗花 單位:河北省泊頭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龔永新.茶文化與茶道藝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篇4

摘要:思政教學模式的創新屬于系統工程,其除了師資隊伍建設外,還需要從教學內容重構、豐富教學形式等多個方面下功夫。為此,在茶文化視角下來拓展對高校思政教學創新問題的探討就顯得十分必要。之所以引入“茶文化”,是從其使用價值層面來做考慮的。而且,茶文化也深刻浸潤著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關鍵詞:茶文化;思想政治教學;高校;創新

作者:丁翠娟(重慶三峽職業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系,重慶404155)

創新高校思政教學模式,意在適應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內在要求,也意在增強思政教學的實效性。從目前所開展的思政教學實踐中可知,隨著名師工程建設的穩步推進,在傳幫帶機制下,的確對思政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這里也需要指出,思政教學模式的創新屬于系統工程,其除了師資隊伍建設外,還需要從教學內容重構、豐富教學形式等多個方面下功夫。實踐又表明,相對于師資隊伍建設而言,后兩類子要素的構建與提升存在著諸多難題。其中,難以把握教學內容的著力點,和難以建立環境適應性的教學形式則是關鍵。為此,本文試圖在茶文化視角下來拓展對高校思政教學創新問題的探討。之所以引入“茶文化”,是從其使用價值層面來做考慮的。而且,茶文化也深刻浸潤著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1高校思政教學創新的時代背景

聚焦當前的時代背景,可以將其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1.1“互聯網+”模式的時代背景

“互聯網+”已成為當前出現頻率極高的專用詞匯,在本文中主要指向基于“互聯網+”技術下的媒體平臺。隨著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大學生群體可以方便的借助手機新聞端了解各類新聞信息,也能在自媒體平臺上瀏覽和抒寫各種評論。這就意味著,當前的大學生群體已不再“單純”。契合這樣的時代背景,若不能重構思政教學內容和豐富教學形式,必將使目前的思政教學陷入到被邊緣化的境地。

1.2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已深入到大學生群體的主流意識中,環顧大學校園可知,那些外賣和快遞小哥,大都為本校兼職的大學生。在辯證視角下來看待這一現象,其好的一面在于促使大學生能夠盡快適應社會環境,并能與社會互動中實現自我價值。但另一面則是,因對物質回報的短視而產生厭學的浮躁情緒,且這種情緒能夠在大學生群體中得到蔓延。不難看出,傳統思政教學模式對此是難以駕馭的。

1.3突破集體主義傳統的時代背景

隨著“00后”成為高校學生群體的新生代,過去那種注重集體主義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必將被增量變革所侵蝕。這里不去對個體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優劣展開價值判斷,但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及時代背景下突破集體主義傳統的趨勢應得到思政教師的高度重視。將視角轉移到大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很難想象具有強烈個人主義的大學生能夠在人生的長河中獲得命運的青睞。

2茶文化視角下的教學創新定位

在時代背景下,基于茶文化視角下的教學創新定位可歸納如下:

2.1定位于引導大學生群體的思想

高校思政教學擁有具體的教材體系,以及在高校黨委直接領導下也擁有相對規范的教學形態。但在面對互聯網時代下的信息開放環境,拘于上述傳統模式下的教學則難以有效引導學生的思想。通過對茶文化的引入,合理應用茶文化中的顯性和隱性要件,則能起到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空缺作用。具體而言,茶文化的顯性要件則體現為“茶”作用于學生行為和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而對于隱性要件而言,則指向了“茶”的一種精神內涵。

2.2定位于疏導大學生群體的心理

在我國社會轉型期,當代大學生群體所呈現出的浮躁情緒和心理是一個社會現象。特別在創業文化已深入到大學生群體意識中后,那種急功近利式的群體心態便更為突出。實踐表明,教師企圖用說教、鞭策的方式來端正學生的學習心態和生活態度,可謂是徒勞。但隨著將茶文化引入其中,以慢節奏、素雅的文化風格則能在“共情”中潛移默化的感染大學生,最終對他們的浮躁的心理進行疏導。

2.3定位于滿足大學生群體的情感

當代大學生身上所具有的十分鮮明的個性化特征,部分來自于時代大環境的影響,而另一部分則根源于他們的生活歷程和以之相適應的行為偏好。在與部分學生交談時感知到,他們困惑于寢室室友人際關系的處理,也困惑于校園環境下的人際互動。或許,在現階段緊張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無法使得他們的情感獲得釋放。那么,將茶文化引入到思政教學中來,便需要在顯性和隱性文化要件中,為大學生個體的情感釋放和訴求創造契機。

以上從三個方面所做的教學創新定位,并未能完全涵蓋所有的創新要素,但從先易后難的角度出發,則需要我們首先完成上述三個方面的定位,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拓展。

3高校思政教學創新策略

根據以上所述,高校思政教學創新策略可從以下5個方面來構建:

3.1厘清植入茶文化的教學邊界

在茶文化視角下來創新高校思政教學,那么就必然需要將茶文化要件與現階段教學模式進行整合,而在整合的過程中就需要厘清二者的教學邊界問題。由于茶文化的植入并不適合在課堂教學中展開,那么能否在課外實踐教學或者專設“茶文化實訓”項目,則可以由各個高校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另外,為了使茶文化能夠適應時展的要求,還需要挖掘學生社團在推動茶文化與大學生生活、學習相聯系的職能優勢。

3.2整合和提煉茶文化中的要件

大學生群體對于“茶”十分熟悉,但卻較少有意識的去深化對茶文化的理解,以及主動將其文化要件融入到內心信念之中來。為了幫助大學生能夠獲取茶文化的熏陶和受其感染,教師首先需要整合和提煉茶文化的有用要件。筆者建議,在顯性文化要件中可以提?。浩奋?、茶道和茶藝鑒賞等板塊,這樣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生活情趣。在隱性文化要件中則可以提?。红o心、反思、悟道等元素。包括最近流行的網絡詞匯“佛系”,也可以將其與茶文化相聯系。

3.3基于線上線下的茶文化互動

有條件的高校應該著力在線下開展茶文化互動教學,如上文所提到的在實踐教學環節,可以在教室內以品茗為活動載體,通過營造寬松的活動氛圍,來引導大學生釋放自己的情緒,緊密圍繞著就業、創業、繼續深造等話題,來幫助大學生群體正視自己的職業發展。但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還可以以微信為平臺來建立線上茶文化互動。教師通過開通微信公眾號,主要以視頻、圖片的方式來傳達茶文化中的思想元素,并展開在線交流。

3.4創建圍繞茶文化互動的沙龍

隨著茶文化引入的不斷深入,接下來就需要提升茶文化教學的品質和效果。為此,高校多部門聯合可以創建圍繞茶文化互動的沙龍。擁有人文學院的高校,可以聘請校內教師定期為大學生開設“茶文化與人生”的講座,不具有這種條件的高校則可以聘請校外教師。這里應突出“互動”二字,即在開設沙龍的過程中應鼓勵大學生闡述自己的人生理念,并最終將話題轉向專業學習意識、職業發展思想、社會倫理道德感悟等方面。

3.5依托校園社團的茶文化傳播

各個高校的學生社團名稱各異,但可以采取拓展某社團的活動內容,或者專設國學文化傳承社團來推動茶文化的傳播。傳播茶文化的目的在于實現茶文化有益的思想元素融入到校園精神文化的系統中來。這里教師應扮演輔助學生社團開展活動的角色,如輔助社團構思茶文化傳播的活動內容和形式,促進社團成員提升對茶文化各項知識的儲備,幫助社團落實活動場地等。

最后強調,在知行結合的教學原則下,教師首先需要將茶文化的行為層次展示給學生,并使學生在體驗行為層次茶文化后有所感悟,而這種感悟需要通過主題討論和在班級成員的相互交流中來得以升華。接下來便是傳播茶文化中的思想層次,而這就需要教師在啟發式教學下來展開。從筆者的教學實踐中可得,教師應緊密圍繞著職業觀塑造這一主題,來引導學生獲得相應的思想元素。

4小結

本文認為,創新高校思政教學模式,意在適應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內在要求,也意在增強思政教學的實效性。通過主題討論,創新的路徑可圍繞著:厘清植入茶文化的教學邊界、整合和提煉茶文化中的要件、基于線上線下的茶文化互動、創建圍繞茶文化互動的沙龍、依托校園社團的茶文化傳播等五個方面來展開。

參考文獻

[1]巫明川,王中正.手機上網與校園網絡輿情突發事件——以溫州地區大學生為例[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44-45.

篇5

關鍵詞:長春;高校;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8-0-02

第一部分 概述

一、調研目的

為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在大學生中的認知情況,我們于寒暑假期間,對長春市的三個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當街隨機訪問調查,本次調查主要目的有以下三項:

1.了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和認同程度,從而了解傳統文化的普及程度。

2.了解傳統文化的主要傳播途徑,教育方式和內容,進而分析傳統文化的推廣力度。

3.通過分析傳統文化的現狀,對以后傳統文化的發展和教育方式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二、抽樣框和樣本

(一)抽樣框

按照調查目的的要求,調查對象主要為長春市內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和吉林財經大學的在校大學生。

(二)樣本的形成

1.將長春市區分為若干個區域。

2.從中隨機抽取幾個區域構成訪問范圍,具體范圍確定為吉林大學以及東北師范大學和吉林財經大學的校園內。

3.從被抽取的區域中按照隨機原則當街隨機選取訪問者構成樣本。

(三)樣本的容量

根據調查目的的要求,將大學生樣本容量確定為500份問卷。有效問卷482份。

三、調查方法

本調查組織采用了隨機抽樣法選取訪問范圍,在每一個被選擇的區域中再按照隨機原則選取被訪問者,總體采用了分層抽樣方法。實地調查采用訪問方式進行,這就使得此調查方式和方法具有隨機性,能夠依據樣本指標推斷總體指標。

四、訪問過程控制

此次調查人員由吉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花林竹海小組4名同學組成。正式訪問前均做了認真的訪前培訓,另外,每天訪問結束后,各組長都對本組當天的工作做了核對和總結,各組間也有一定的溝通和監督,這兩個控制手段有力的控制了整個訪問過程,保證了調查訪問的質量。

五、數據的錄入和檢索

返回的問卷經過初審和終審合格后,即編號錄入,錄入完成再進行正確性復核,之后,開始有關數據的檢索。

第二部分 正文

一、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分析

此次調查的被訪者為長春市高校大學生,分別來自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以及吉林財經大學。其中吉林大學作為綜合類大學的代表,東北師范大學屬于師范人文類大學,而吉林財經大學則是財經類大學的典型代表。在長春地區一共發放問卷500份,其中在吉林大學發放問卷165份,收回有效問卷149份;在東北師范大學發放問卷167份,收回有效問卷167份;在吉林財經大學發放問卷168份,收回有效問卷166份。

二、調查問卷具體問題分析

(一)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

1.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

在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方面,不同學校的同學表現出了較大的差異??傮w來說,大部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一般,占到總人數的47.30%,而非常關注、關注、不關注的比例分別為2.70%,27.59%和20.95%,只有1.45%的人表示對傳統文化根本不關注。另外一方面,通過不同學校之間的對比,吉大和東師的同學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明顯高于吉林財經大學的學生。在吉大和東師的學生中都有超過30%的學生對傳統文化表現出了非常關注的態度,這可能緣于吉大作為國家重點綜合類大學,注重培養全方位人才,而東師本身就是師范人文類大學,更加注重對學生在傳統文化方面的培養,從數據中來看,東師的學生對傳統文化表示不關注的比例也是三個學校中最少的。吉財則有55.42%的學生表示對傳統文化關注程度一般,這從側面表現出吉林財經大學還是具有一定的傳統文化的傳播氛圍的。

2.學校相關課程設置

總體來說,各個學校關于傳統文化課程的設置不是很多,開展的相關校園活動也不很豐富,并不能很好的滿足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學習的需求。其中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有必要加強關于傳統文化的學習,甚至有很多同學認為可以將有關傳統文化的課程設為一門必修課。

數據顯示,學校在傳統文化的相關課程設置方面,其中東北師范大學開設的課程相對而言還是比其他兩個學校略多一些的,這說明師范人文類的學校更加重視學生在傳統文化方面的學習。

3.傳統文化校園活動的開展情況

在開展校園活動方面,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有關傳統文化校園活動的開展情況并不樂觀,現在大學內雖然開展了很多的社團活動,但是關于傳統文化的內容卻少之又少,我想這應當引起學校有關部門的重視,多組織學生開展相關活動。通過對比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學校開設相關課程的數量與學生開展相關活動的情況是呈正相關的,可見老師的授課內容對學生的整體認識和行為活動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二)傳統文化未來前景

1.發起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活動的必要性

對于保護傳統文化的的必要性,三個學校的同學的態度基本相同。從總體來說,93.98%的人認為我們有必須要發起保護傳統文化的活動。三個學校的被調查者中也都超過了90%的人認為應該保護傳統文化,而吉林財經大學更是高達95.78%。這反映出,我國傳統文化急需保護的事實普遍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2.國傳統文化的未來和國人對傳統文化積極作用的認可程度

從總體來看,70.1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積極作用的認可程度更是高達93.98%。說明我國傳統文化在國民心中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三個學校的調查結果大致相同,部分有略微差異,但并不影響對于傳統文化態度的大方向。東師和吉財認為傳統文化未來前景較好的同學分別占73.05%和74.70%,情況基本一致;而吉大則是61.75%,相對其他兩個學校少了13%。表明吉大認為傳統文化未來和傳統文化對中國發展作用不明朗的同學明顯多于東師和吉財。在吉大對于傳統文化不看好的學生也大大多于其他兩個學校。此結果將理工類學生和文科類學生的差異體現的淋漓盡致。吉大學生更偏向理性的思考。東師和吉財則更傾向于感性的感覺,對傳統文化抱著極大的信心。

(三)傳統文化的傳播現狀

1.傳播途徑對比分析

現在大家現在接觸的途徑主要還是集中在報紙書刊,影視廣播和互聯網,說明在現階段大家主要還是通過自己來接觸到傳統文化的。但是對于同學們所期望的接觸途徑來說,大家還是更想通過課堂講授和校園活動來加強這方面學習,這表明校方在這方面的努力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2.傳播內容內容對比分析

從整體來說,現在大家接觸到的傳統文化主要還是集中在精神方面。在物質和行為文化這兩方面,大家都覺得有所缺失,想要進行更多的了解。在制度方面,大家了解的不多,也并沒有想要進行深一步了解的欲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對于傳統的建筑,服裝,飲食,民俗等保護力度不夠,導致很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精髓有所流失,在禮儀方面,我們現在更是懂得更是少之又少。雖然我們現在可以接觸到一些精神層面的傳統文化,但掌握的不多也不精。這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除了要在精神層面上提供更多,更精的精神文化食糧,更應該注意保護現實生活中還存在的活的傳統文化。比如,保護各地有特色,有歷史的傳統建筑,重視對于各民族各地區特色節日民俗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多管齊下,把我們的傳統文化更好地發揚下去。

3.缺失原因

通過調查分析,總的來說關于儒學國內遇冷現象41%的人認為是中國人對傳統文化傳承力度不夠,25%和21%的人分別認為這是一種文化畸形發展的怪現象和中國人對本土文化了解膚淺。在傳統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中,大部分人認為學校沒有起到良好的傳播作用,有33%的同學認為學校過度重視考試升學,忽略了傳統文化的教育。26%的同學認為整個社會沒有形成學習傳統文化的氛圍,社會教育缺失。在調查中,受訪者也給我們了很多他們認為的原因,總結下來,其他選項中分別有以下幾類:社會發展太快,物質等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發展;歷史原因;國家宣傳不夠,人們對傳統文化認識不成熟;戰爭及破壞;國家不重視;生活節奏過快;老師不清楚。我國的教育制度和學習氛圍都嚴重造成了傳統文化的缺失。

第三部分 建議

一、對政府機構的建議

(一)通過相關的法律來保護傳統文化

雖然大部分人覺得沒有必要將保護傳統文化提高到立法保護的層面上來,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我們只依靠自己的自覺學習和民間發揚所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所以我們認為對于保護傳統文化的立法是刻不容緩的,我們應該在各個層面上建立相關的法律來保護傳統文化。

(二)加大對于本地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

每個地方的政府都有責任保護好本地特色的傳統文化,包括當地的歷史遺跡等。提高保護意識,對于符合要求的傳統建筑民俗等,地方政府可以進行申遺,在各地開展宣傳活動,或者是舉辦文化節等節目來以輕松愉快的方式讓傳統的東西融入廣大人民的生活中去。

二、對學校的建議

(一)增加傳統文化課程的設置

高校開設的傳統文化課程和開展的傳統文化活動滿足不了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需求。建議高校增加傳統文化課程的設置,多多開展關于傳統文化的活動,加大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度。

(二)樹立大學生的愛國責任意識

大學有責任讓大學生成為一名有責任感的中國人。這里的責任感就當然包括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在文化教育方面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樹立大學生的愛國責任意識。

三、對大學生的意見

(一)提高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熱情

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堅持學習傳統文化,提高自身的素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自身自省傳統文化的修養高了,整個社會的素質也就提高了。

(二)積極響應國家的學習號召

積極參與社會上和學校中舉辦的相關活動,在活動中與大家交流傳統文化,互相切磋,交流心得,促進大家的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在活動中我們可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能夠更加正確地學習和接受傳統文化,吸收其中的精髓。

篇6

隨著近年來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人數的增加,托福成績成為這些學生申請著名大學的“敲門磚”。眾所周知,托福考試對于聽力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甚至有考生將托福聽力神話為“得聽力者,得托?!薄H欢谕懈!吧裨挕钡谋澈螅[藏的不僅僅是“應付”語言測試的答題技巧和套路,更有美國歷史和社會文化的映射。

2000年,ETS首先在托福聽力中引入了美國歷史文化知識,這是80年代以及90年代托福聽力考試中從未涉及到的。鑒于托福聽力特殊的答題模式(考生在聽完材料之前是看不到問題的),相對于通過閱讀部分來考察考生的美國文化知識來說,聽力部分中首次涉及美國歷史文化知識,這無疑加大了考試的難度。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歷史文化知識本身的掌握和對中美文化差異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 托福聽力中的歷史文化知識

關于美國教育史知識的考查。在2000年之后的托福聽力中,美國教育史是ETS出題中心“鐘愛”的一個領域。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階段的托??荚囁疾榈降拿绹逃分R很多都會涉及到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以2006年11月19日的托??荚嚶犃槔?,其中就曾在聽力材料中涉及到美國著名的教育家John Dewey的教育理論,該段聽力材料講到John Dewey的理論是提倡在實踐中學習,并且其還親自建立學校來實現自己的理論。由于過去美國學校教授給學生的都是理論性的東西,Dewey則指出要在實踐中學習。又例如在2010年4月以及5月的托??荚囍校B續兩次在聽力部分涉及到了美國教育史知識。2010年5月的聽力題目是通過聽力材料中的一位歷史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對美國歷史上第三任總統Thomas Jefferson生平的講解考查考生的;同樣2010年4月的托福聽力也都不同程度地考察了“美國獨立戰爭到內戰時期的美國教育史”。

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托??荚噷嶋H就是為準備出國留學的學生們準備的。而對于準留學生們來說,其所面臨的最實際的問題就是如何在以后的留學生活中盡快適應國外的教學方式,教學習慣以及教學內容等,ETS顯然已經為考生們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他們在2000年之后的托福試題中,尤其是2005年后的新托福試題中,加大了對美國教育史的考查力度,尤其是在聽力部分中更是提高了美國教育史知識的考查比例,通過托??荚囍兴婕暗降拿绹逃分R讓考生逐漸認識到美國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學習慣等,從而幫助其盡快適應將來的留學生活。

關于美國文化史知識的考查。美國文化史也是托福聽力考試中考察頻率較高的一個領域,06年、07年、08年以及09年托福聽力中都涉及到該考點,尤其是06年的托福聽力,更是5次涉及到“內戰到美西戰爭時期的美國文化史”背景知識。比如06年4月與06年10月的托福聽力部分就都相應涉及到了這一時期美國政府對藝術活動的支持,主要講述了美國政府起先并未支持藝術活動,但是在經濟蕭條的時候卻轉變了態度,為藝術家們提供了就業機會,同時也增加了人民接觸藝術的機會,并且美國各個州也都紛紛成立了支持藝術的機構;再比如06年2月以及3月的托福聽力也都相應涉及到了對該段時期內美國文化史知識的考查,在聽力材料中為我們講述了美國在這一時期的雕塑文化發展歷程,并且通過美國著名的總統山與自由女生像為例指出美國雕塑的文化含義往往超越了原本的含義等等。

關于美國城市史知識的考查。在托??荚囍屑哟髮γ绹鞘惺返目疾榱Χ瓤梢愿玫貦z驗考生對美國各方面知識的認識,因為美國在城市史研究的專題方面涉及面頗為廣泛,不僅包括對城市化的研究,還包含移民問題、城市規劃、城市交通、文化教育和宗教、城市政治與決策者、老工業城市的興衰、各大城市的比較研究等。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比如2010年的4月的托福考試在聽力材料中考查了美國首都城市的變化以及發展問題,并且該聽力材料是通過真實模擬大學教授講課的場景,為考生介紹了美國費城與華盛頓這兩座城市的發展歷程。因此在托福試題中加大對美國城市史知識的考查力度有助于全方位地檢驗考生對美國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等各方面知識的了解情況。

2. 托福聽力中的中美校園文化差異

首先,托福聽力中的lecture形式最大程度上體現了中美校園文化的差異,不同于中國的“滿堂灌”形式,美國課堂上的氣氛更加的輕松自然,老師有時甚至手捧一杯咖啡坐在桌子上與學生以閑聊的方式教授課程,學生也可以隨時打斷教授的講課,提出質疑或補充說明,而教授也會不厭其煩地為其講解并作出回應。

其次,美國學校里的課外答疑(office hours)其校園文化的特色之一。中國教師一般很少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答疑或是輔導,而在美國校園,學生可以在規定的答疑時間與自己的教授預約時間,而這樣輕松隨意的氣氛更有益于師生之間進行深入細致的學術交流。

除此之外,美國校園里的社會等級也不像中國校園里一樣“森嚴”,這一點滲透到了美國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是文化現象背后的文化浸潤。比如學生可以在課上隨意打斷教授的講課,學生與教授之間直呼其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之間毫無等級差異感等等。而這樣的文化環境也正體現了美國所謂“人人生來平(Everyone is born equal)的建國精神,其文化現象的背后也正是我們需要體會的文化理念。

3. 結束語

篇7

[關鍵詞]加溫濕化高流量鼻導管通氣;新生兒肺炎;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

[中圖分類號] R722.1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4(c)-0075-04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HFNC) o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pneumonia.Methods 60 children with neonatal pneumonia hospitalized in Paediatrics of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hai District from December 2015 to November 2016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had 30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two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treatment,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 treatment,whic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HHFNC therapy.and then,the results of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the changes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both two groups after 24 h treatment.Results After 24 h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sults of PaO2,PaCO2 from blood gas analysis of the children in the both two group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use of sedative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had a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Neonatal pneumonia;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常見疾病,嚴重新生兒肺炎可出現呼吸衰竭,繼而可發生心功能不全、新生兒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休克或持續肺動脈高壓等嚴重并發癥。有效的氧療措施是改善新生兒肺炎肺通氣及換氣功能的關鍵,佛山市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在應用加溫濕化高流量鼻導管通氣(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治療新生兒肺炎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Y料

選擇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新生兒科住院治療的60例新生兒肺炎患兒,均符合以下條件:①32周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護理及補液支持治療,合并細菌感染者予抗生素治療,采用多參數心電監護儀持續監測患兒的心率、呼吸、血壓、經皮血氧飽和度以及血氣分析、胸片等檢查。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基礎治療及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nasal contininuous positive air way pressure,nCPAP)治療。采用斯蒂芬公司生產的小兒nCPAP,具有空氣氧氣混合,流量及氧濃度調節,恒溫氣體加溫、加濕等功能。參數設置:Peep為4~8 cmH2O,吸入氧濃度(FiO2)為21%~60%,調節參數使血氣維持PaCO2>60 mmHg、PaCO2在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兒采用常規基礎治療及HHFNC治療。儀器設備由空氧混合器及Fisher-Paykel MR850濕化器、RT329專用的呼吸通路及鼻導管組成。參數設置:FiO2 21%~60%,流量2~8 L/min,調節氧濃度及流量,調節參數使血氣維持PaCO2>60 mmHg、PaCO2在

1.3觀察指標

觀察及記錄所有患兒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體征變化,包括心率、呼吸、血壓、經皮血氧飽和度。記錄患兒入院時及治療后第2、12、24小時的血氣分析。記錄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及鎮靜劑使用情況。住院期間其他檢查項目:血常規、血CRP、血清降鈣素原、電解質、心肝腎功能、血培養、痰培養、胸片等檢查。

1.4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12 h內心率、呼吸、經皮血氧飽和度等臨床癥狀改善,PaO2、PaCO2正常;有效:24 h內心率、呼吸、經皮血氧飽和度等臨床癥狀改善,PaO2、PaCO2正常;無效:24 h心率、呼吸、經皮血氧飽和度等臨床癥狀改善,PaO2、PaCO2無明顯改善或改用機械輔助通氣者??傆行剩?)=(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新生兒治療前后動脈血氣分析結果的比較

兩組新生兒治療前與治療24 h后的PaO2、PaCO2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治療后24 h,兩組患兒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8,P>0.05)(表2)。

2.3兩組并發癥及鎮靜劑使用情況的比較

對照組發生腹脹4例,鼻損傷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0%;觀察組腹脹1例,無鼻黏膜損傷病例,兩組發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43,P

3討論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常見疾病,據統計圍生期感染性肺炎的死亡率為5%~20%[1],全世界每年約有200萬兒童死于新生兒肺炎[2],死亡最主要原因是肺通氣及換氣功能障礙出現呼吸衰竭,故氧療糾正低氧血癥及改善通氣是治療新生兒肺炎的重要的措施。

普通氧療如鼻導管吸氧、面罩吸氧,使用的室溫蒸餾水作濕化液,吸入低溫氣體需在鼻腔及支氣管內加溫及濕化,需從氣道蒸發大量水分及吸收熱量。若長時間普通氧療會導致鼻腔和呼吸道黏膜干燥[3-4]、痰液黏稠,造成纖毛系統清除功能障礙及排痰困難,從而阻塞細支氣管,形成肺泡或肺小葉不張,進一步加重呼吸困難。

有創呼吸機機械通氣可有效解決肺通氣及換氣功能障礙,降低新生兒死亡率,然而機械通氣在發揮其治療作用的同時,正壓通氣可造成肺損傷,因存在人工氣道而易發生呼吸機相關并發癥,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肺不張、肺氣漏、循環障礙、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視網膜病等[5],尤其是嚴重并發癥的出現與否,常常嚴重影響新生兒的救治成功率及生存質量。有關專家在防治呼吸機相關并發癥方面做了大量相關研究,研究其發生的高危因素[6-7],減少或避免并發癥發生的方法[8-10],但仍無法避免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無創通氣因對肺的損傷遠遠小于有創的通氣,同時避免了大部分呼吸機相關并發癥而日益得到重視,并大量用于臨床。目前常用模式有nCPAP,應用于新生兒肺炎的治療并取得了良好的療效[11-14],但仍存在氣壓傷、鼻塞難固定、鼻縱膈損傷、不便于護理等不足之處。

HHFNC是通過無需密封的鼻塞導管,經鼻輸入高流量被加溫濕化(溫度37℃,濕度為100%)的氣體,且氣體氧濃度可控制在21%~100%。有研究表明,HHFNC輸送濕化氣體,可減少了氣道熱量及水分的丟失[15],保護黏液纖毛轉運系統的功能,維持氣道通暢,減少氣道阻力等優點,有助于改善肺順應性。HHFNC增加氣流時可呈線性增加氣道正壓[16],提供類似持續氣道正壓通氣的效果[17],防止肺不張,促進肺復張。HHFNC 較nCPAP 使用時更加舒適[18],不會有鼻縱膈損傷,不引起氣胸等優點,且使用時不影響袋鼠式護理及喂養,使 HHFNC的患兒亦較容易護理,更容易耐受治療,并發癥更少。

從本次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兩組治療24 h后的PaO2、PaCO2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HHFNC治療新生兒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兒的PaO2、PaCO2,HHFNC與nCPAP治療新生兒肺炎的效果相當,但HHFNC治療并發癥更少,更舒適,是治療新生兒肺炎有效的呼吸支持模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衛平,毛萌,李廷玉.兒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129-130.

[2]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401-408.

[3]Ward JJ.High-flow oxygen administration by nasal cannula forand perinatal patients[J].Respir Care,2013,58(1):98-122.

[4]Dani C,Pratesi S,Miiori C,et al.High flow nasal cannula therapy as respiratory support in the preterm infant[J].Pediatr Pulmono1,2009,44(7):629-634.

[5]周曉光,肖昕,農紹漢.新生兒機械通氣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3-261.

[6]徐慧香.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高危因素及病原學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9):926-927.

[7]趙才祥.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危險因素[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3,30(8):653-654,657.

[8]儲曉彬,康愛建,魏燕.密閉式吸痰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2(12):1764-1765.

[9]左玉芝,焦麗強,于明克.急診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與護理[J].中國臨床醫生,2012,40(9):34-36.

[10]趙丹鳳.有創機械通氣主要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7,13(34):3383-3384.

[11]鄭鳳龍,林麗音.氣管內沖洗聯合NCPAP治療新生兒肺炎呼吸衰竭26例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1):157-158.

[12]王伏東,吳明赴.經鼻持續氣道正壓呼吸治療重癥新生兒肺炎[J].中國臨床研究,2011,24(12):1111-1112.

[13]徐學英.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29):145-146.

[14]劉啟潔,錢涪屏,曾麗娜.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重癥新生兒肺炎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6):981-983.

[15]Jaber S,Pigeot J,Fodil R,et al.Long-term effects of different humidification systems on endotracheal tube patency[J].Anesthesiology,2004,100(4):782-788.

[16]Chang GY,Cox CA,Shaffer TH.Nasalcannula,CPAP,and high-flow nasal cannula:effect of flow on temperature,humidity,pressure,and resistance[J].Biomed Instrum Technol,201l,45(1):69-74.

[17]Parke R,Mcguinness S,Eccleston M.Nasal high-flow therapy delivers low 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J].Br J Anaesth,2009,103(6):886-890.

篇8

文章摘要: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志勇到文景中學考察指導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西安市十余所中學校長陪同朱教授來校考察.朱教授一行于上午9:00到達學校,周典博校長帶領學校主要領導陪同朱教授一行先參觀了校園整體環境,過程中向朱教…… 5月17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志勇到文景中學考察指導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西安市十余所中學校長陪同朱教授來??疾?

朱教授一行于上午9:00到達學校,周典博校長帶領學校主要領導陪同朱教授一行先參觀了校園整體環境,過程中向朱教授簡要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沿革和教育教學設施情況.之后,雙方在學校會議室召開了座談會.周校長以“追求內涵式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向朱教授匯報了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匯報共分四大部分即“學校簡介、學校辦學思想基礎體系及‘文景文化’的提煉形成、學校辦學實踐主要工作、辦學實踐中的困惑及思考”.聽完匯報后,朱教授提出了指導意見和建議,他的發言發人深思,打開了大家的思維,雙方進行了討論,氣氛十分熱烈.

文景中學近期正在籌劃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學校上下十分重視又分外慎重,在各級領導的支持和專家的指導下,學校反復修改方案,不斷優化思路,爭取將文景中學校園文化打造成標桿和示范,推動學校工作再上一層樓.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在线的中文字幕Av |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人成中字幕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亚洲国产片论片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