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概念8篇

時間:2023-09-19 15:44:0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健康教育概念,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健康教育概念

篇1

摘 要 體育與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現代人把體育鍛煉當作強健體魄保持健康的手段。體育對健康究竟產生什么影響呢?以往的健康是以是否有病作為健康的標準,無病就是健康。而現代,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健康的概念延伸到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健康等?!吧谟谶\動”通過體育鍛煉,增強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免疫功能,全面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和身體的正常發育,還能磨練意志,培養自信心,提高抗挫力,陶冶美的性情,促進人體身心健康、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在健康的要素中,身體生理健康是基礎,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健康的全面關注的表現。社會適應能力是對健康概念的科學延伸,體現了時展對人的進一步要求。道德健康是人的一種本質力量。

關鍵詞 體育運動 健康 概念

一、體育運動,促使人體健康發展

加強體育運動可以健身防病,增強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免疫功能,全面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和身體的正常發育。尤其是處在青春發育期的初中生,通過體育運動有助骨骼生長,強健韌帶,鍛煉肌肉。在不斷的運動鍛煉中骨關節面的密度增加,骨密質增厚,從而使其能承受更大的負荷,而且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增大,促使關節的穩定性增強。同時,體育鍛煉中的各種動作,也對促進骨骼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刺激作用。科學的體育運動會使肌肉體積增大、肌肉中脂肪減少、肌肉毛細血管增多等等,使身體顯得豐滿而結實。其中呼吸肌的增強,胸圍的增大,必然使人的呼吸深度增加,提高肺活量。攝氧量的提高,工作學習自然耐久,不易疲勞。體育鍛煉可以提高人體心血管循環系統的機能,加快血液輸送、心肌發達有力, 可以減慢靜怠時和鍛煉時的心率,這就大大減少了心臟的工作時間,增加了心臟功能,所以經常鍛煉的人很少有心腦血管疾病。在體育運動可以改善神經對各器官的調節作用使興奮和抑制更加集中,神經過程的靈活性提高反應迅速而準確,使人更加靈活協調??梢?,體育運動對人的身體健康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二、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

在長期的體育運動中,人的體格強健,精力充沛,自信心增進,學會勇敢與堅強,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識,積極進取。當具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時,便會增強社會適應和交往能力。在體育運動中,身體產生的腓肽效應也就是“快樂因子”,能愉悅神經,甚至可以把郁悶和壓力帶走。參加適當是體育運動,會使人克服心里上的各種情緒障礙,如一些集體項目,如足球、籃球、棒球等。有助于幫助你改變孤僻的性格,慢慢適應與同伴的交往。參加單雙杠、跳箱、障礙物跑,因為這些運動要求人們不斷克服害怕、摔倒等膽怯心理,以勇敢無畏的精神戰勝困難完成動作,這樣的練習會使你的膽子慢慢大起來。乒乓球、羽毛球、跳高、跳遠等體育活動,能幫助你增強處事果斷的個性。如跳繩、俯臥撐、仰臥起坐、耐久跑等一些簡單易做的活動,可以使你的自信心自然得到增強,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使 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得到樂趣,振奮精神,陶冶情操,并使煩惱、不安、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緒得以解除,從中體味人生的哲理,提高心理適應能力,促使人們始終處于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堅持長久的體育鍛煉可以凈化心靈、調整心態、緩減壓力、培養良好的個性和塑造完美人格。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健康的心理屬于健康的人生。

三、體育運動可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篇2

【關鍵詞】 老年糖尿??;健康教育;配合程度;生活質量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 人們物質生活不斷得到豐富, 人們的飲食方式逐漸向西方發達國家的高蛋白、高脂肪方向發展, 導致我國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目前, 糖尿病病因還不明確, 病程長, 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沉重的負擔。相關資料表明,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增強患者的保健意識和疾病的防御能力, 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 提高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1]。本次研究針對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組對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轄區醫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 并根據給予患者健康教育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女分別為26、14例, 年齡61~90歲, 病程5~20年。對照組患者中男、女分別為25、15例, 年齡54~89歲, 病程3~1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所有患進行為期2個月的健康教育。

對照組患者給予集中群眾教育的方式進行授課, 由專門的護理人員進行2學時/周的知識講座和宣教錄像, 同時在休息時發放宣傳資料。主要內容包括飲食、運動、血糖和尿糖的檢測、藥物的應用、自我心理調節以及糖尿病的基本教育等。要求患者熟記并掌握的內容主要為飲食、運動、用藥和尿糖等。

觀察組患者則在選用對照組患者授課方式的基礎上再結合每例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一對一的施教, 其具體的方法包括:①對于初次發現并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要進行重點教育, 其內容主要有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危害和治療的5大原則, 即飲食、運動、藥物和心理療法以及自我病情的檢測, 自我保健和健康知識的教育。②對于已患糖尿病多年的患者側重講解糖尿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以及如何延緩并發癥發生的時間。③對使用口服降糖藥的糖尿病患者則應該側重講解患者使用藥物開始起效的時間、藥物的藥理作用及其不良反應, 學會掌握自己服藥的時間以及方式。④使用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的患者, 護理人員務必教會每例患者如何正確地進行胰島素的注射方法[2]。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在健康教育前后的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經過健康教育后, 觀察組依從38例, 依從率為95.0%;對照組依從29例, 依從率為72.5%, 兩組依從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的血糖在各自健康教育后的改善情況 兩組患者進行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后,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紅蛋白分別為(6.13±2.11)mmol/L、(7.59±3.12)mmol/L和(7.59±3.12)%和(8.11±2.88)mmol/L、(10.00±3.69)mmol/L和(10.49±4.32)%, 觀察組患者在經過健康教育后其血糖改善的程度顯著較對照組患者好,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一種嚴重的常見病及多發病, 要想有效而且全面的控制好糖尿病, 需要綜合性治療才可達到預期治療效果。而健康教育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臨床上對糖尿病的診療有增效作用。近年來, 有相關研究人員發現, 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對糖尿病治療的態度和服從治療的行為, 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3, 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老年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 患者在飲食、運動、心理、藥物以及自我療法的依從性有較顯著的提升, 同時檢測其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也有顯著的降低, 這證明了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以及有效地控制血糖。

但是, 由于我國有很大一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受到醫療條件以及文化水平的限制, 缺乏糖尿病的基本知識, 不愿意接受胰島素治療從而導致多次發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嚴重并發癥。因此, 應該重視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 實施比較系統、完善的健康教育。而集中教育式的授課方式可比較方便地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 但是缺少了患者與護士之間的交流, 不利于患者理解和記憶。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則是在集中教育的基礎上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一對一的施教, 這種授課方式針對性強, 有助于患者理解并記憶授課的內容, 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陳莊妹.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35):560-561.

[2] 戴秀菊, 楊金娟, 方群, 等.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7): 58-59.

[3] 盧筱華, 陳利波. 136例基層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識與行為調查及對策分析.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3, 27(2):38-40.

篇3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傳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青少年所面臨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這樣就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顯露出來。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各方面的限制,發展的進程比較緩慢,近幾年來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了社會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微信、微博、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億用戶使用的信息傳播的自媒體時代已經到來。應該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優勢,結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一、青少年自媒體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在2012年我國教育部門頒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規劃》中明確指出,對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為了滿足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質,促進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在心理上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困擾。所以,在青少年群體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必要。(2)青少年自身發展的需要。青少年階段是一生中發展最重要的階段。處于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心理困惑,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對他們日后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影響。調研發現,雖然有許多學校對于剛剛入學的青少年都進行了心理測試,并做好了記錄工作。但是,卻沒有進行后期的跟蹤調查工作,有些學校定期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卻沒有設立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影響了國家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受到限制。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主要通過學校開展的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等了解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或者以固定的課本作為載體,教師通過口頭教育的形式對青少年開展教育工作,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十分有限,教師傳授知識的速度比較緩慢,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都比較單一,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都受到了嚴重的限制。(2)教師隊伍的限制。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相關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隊伍還比較匱乏。許多學校中沒有設置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更沒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許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都是兼職。此外,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往往承擔著多個年級的教育工作,導致工作開展更加困難。(3)學生思想的限制。許多學校都開始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設置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有專業的書籍、舒服的座椅等,與教室相比較更加舒適溫馨。但是,心理咨詢室的利用效率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許多學生心里有秘密卻沒有辦法跟老師溝通,怕老師對自己產生偏見。這樣就導致學生很難向教師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學生不敢正視自己的問題,問題得不到解決,最終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健康的問題。

三、結合自媒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更方便、靈活。現如今,許多青少年都通過互聯網來認識與解這個世界。自媒體更是讓青少年快速融入現實生活。自媒體平臺,打破了傳統的限制,學生可以自主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他們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教育變得更加靈活。(2)形象溫暖。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邁向成熟的最重要的過渡階段。當今社會的青少年擁有的不少,但是所背負的壓力也更大。他們對快節奏的生活充滿著困惑。正是因為這種心理的困惑導致學生不愿意與其他人去溝通。學??梢岳昧奶旃ぞ呓⒁粋€群,讓心理教師與學生在群里進行溝通。自媒體讓學生與教師產生了空間上的距離,他們會消除恐懼感,更容易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順利地開展,讓心理教師的形象更加溫暖。(3)順應時展的需要。根據數據統計,我國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了7􀆰23億人,也就是說通過自媒體可以很容易緩解目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匱乏的問題。自媒體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要充分發揮自媒體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勢,以滿足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教育工作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采取更加新穎的教育方式。四、結語總而言之,自媒體時代背景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順應時展的潮流,打開學生的心扉,重視學生的身心發展。做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賈叢源.自媒體時代下傳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改進[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1):163-164.

[2]王萌.自媒體時代青少年價值觀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6.

篇4

關鍵詞 傳統心理健康教育 自媒體 改進

Abstract High school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life, psychologists call this stage "psychological crisis period". In this special stag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ll encounter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confusion, if not timel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ill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formation of sound personality.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since the media has become a tool of communi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people's daily life, so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s needs and the needs of times developm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from the media to be improved.

隨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學生所面臨的各種壓力都在不斷增大,這使得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然而,由于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限制頗多,致使其發展緩慢且效果不佳。近些年來,由于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讓移動終端得到了普及,以微信、微博、網站論壇為代表的自媒體應用簡化了公眾的信息傳播渠道,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中數億用戶實行信息傳播活動的新興寵兒。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優勢,與心理健康教育適當結合,希望以此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1 自媒體的涵義

關于自媒體的定義,至今還仍有許多爭議,“自媒體”最早由美國著名硅谷IT專欄作家丹?吉爾默提出,可分為三個階段:web 1.0即傳統媒體或舊媒體,例如電視、廣播等;web 2.0指新媒體包含傳統媒體的網絡版和新聞門戶網站等;web 3.0指現在的自媒體,即以微博、微信、網絡論壇為代表的可以實現用戶貢獻內容的媒介。

2 初中生自媒體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2.1國家素質教育的需要

2012年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曾明確提出:“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p>

2.2 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

中學階段正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心理學家把這一階段叫做“心理危機時期”。處在這個特殊階段的初中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所以在這一階段的初中學生很容易產生某些心理問題,影響到其今后的健康發展。通過對錦州市多所學校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可以了解到,雖然有的學校對于新入學的學生進行心理測驗并存紙質檔案,卻不能很好地進行跟蹤再調查;部分學校每個月都會舉辦相應的心理講座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卻沒有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n程,由于多種因素的限制,使得學校并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了更好地響應國家素質教育的需要,應該找到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2.3 時展的需要

目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發展還不平衡,大部分學校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學校中心理健康咨詢室設施配置不足,心理健康教師能力不足,不能給予學生及時的心理疏導和咨詢。甚至有一些學校根本沒有設置心理咨詢室,沒有配備心理健康教師。尋求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加強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亟需解決的課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自媒體成了人們不可缺少的溝通工具。針對自媒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通過一個預調查進行了初步了解。調查方式是對錦州市幾所中學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發放問卷共130份,收回115份,回收問卷有效率為98%。問卷共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二是學生使用自媒體的現況;三是對開展自媒體心理健康教育的態度與建議。通過調查,在被試的初中生中73%的學生存在著各自的困擾,有的同學會選擇通過跑步或者聽音樂等方式進行排解,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選擇不排解壓力,順其自然。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用智能設備上網的同學更是達到了測試人數的98%。對于開展自媒體心理健康教育的態度,僅有0.8%的同學表示不是很支持開展自媒體心理健康教育。而78%的同學表示不同程度的支持,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達到匿名咨詢的效果。因此,應當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優勢,與心理健康教育適當結合,希望以此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實效。

3 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

3.1 授課范圍與內容的局限性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生主要是通過學校所開設的專門課程、活動課程或者融合課程來接受有關心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而且是在固定的時空內以書本為載體,教師通過口頭講述的方式來使學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識,所以授課范圍有限且傳授知識的速度緩慢,教學內容單一。學生是以集體的形式參與到課堂當中去,故無法根據自身心理情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致使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授課范圍與授課內容受到局限。

3.2 師資方面的匱乏

以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依然處于匱乏階段,許多中小學生并不知道自己的學校設有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咨詢教師。而設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某些學校教師專業水平也令人堪憂,甚至不乏是兼職教師。不僅如此,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一個教師往往要負責一個年級甚至是一個學校的學生。在傳統的心理咨詢中,一個咨詢師每次只能接待一個來訪者,以此來看,要想滿足全體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就變得極其困難。

3.3 社會偏見

很多學校都設有一間布置得非常溫馨的學校心理咨詢室,暖色的墻壁,舒服的座椅或者沙發,專業書籍、鮮花一應俱全。一些學校還專門購置了沙盤等測試的工具,與教室相比較,更顯安靜舒適。然而,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利用率卻不盡如人意。很多學生認為,心里有秘密,但是沒法說。老師不能懂,也怕老師對自己產生偏見。社會對心理問題的探索是有一定偏見的,這就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無論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上,還是在社會心理咨詢室中,都不敢或者不愿意暴露自己,害怕受到他人的排擠與質疑。學生們如果不能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那么一旦出現問題將無法得到排解,如此往復便會使問題擴大化。

4 結合自媒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特點

4.1 方便靈活,形式新穎

現如今,網絡是青少年接觸、認識、了解并參與社會生活的一個必要途徑,而自媒體更使得青少年能夠方便快捷地融入信息社會。通過自媒體平臺,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與能動性,使學生突破原有的時空限制,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學習內容,掌控學習進度。這樣的變通,不僅可以讓那些由于某些原因而沒能參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生方便快捷地接受教育,也可以使教育更具靈活性。

4.2 形象溫暖,立場中立

青少年時期正是邁向成人的過渡時期,如今的青少年擁有更多,同時也背負更多,繁雜的世界,快節奏的步伐,高速流動的信息,充滿壓力的競爭,使得青少年時期既充滿生機又充滿困惑與彷徨,然而這許多心理困擾,不少學生既不愿意讓身邊的同學知曉,也沒有勇氣向家長傾訴,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可以傾訴煩惱的角色。利用現在的移動自媒體平臺,學??梢栽O立一個QQ群,群內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咨詢師,讓同學們可以在QQ群中通過匿名的方式向老師求得幫助;也可建立QQ群小組,組內成員互幫互助;或者學??梢允孪壬暾垘讉€公用QQ賬號,如果學生產生情緒問題可以自行登錄此QQ賬號向老師尋求幫助。由于學生拿著自己的手機或者獨自坐在電腦前,與他人產生了距離,會產生安全感,從而愿意敞開心扉,可以真實地傾訴自己的真實想法,這也減少了傳統心理咨詢中的阻抗問題的發生幾率,使心理咨詢得以順利進行。

4.3 順應時展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也就是說通過現在的網絡自媒體可以適當緩解當下師資貧乏的問題,現有許多專業化水平高的微信公眾號和心理輔導網站可以供大家學習。微信公眾號有:北京大學心理中心,簡里里,你好媽,NLP青少年兒童心理教育第一人,時代心理TIMESMIND,心里有術,心理測試,壹心理等等。這些公眾號會定期推送關于心理教育方面的文章或心理測試,其中還有許多關于家長、學校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的小文章。有的還提供在線咨詢、電話傾訴等服務。然而經過調查得知,除了一些心理相關工作者會關注這一類的公眾號之外,少有家長會關注這類消息。這說明自媒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是有了,卻未形成良好的體系,難以使每個學生都受益。所以,要想使自媒體心理健康教育發揮作用,還需要建立一套具體可行的學校系統,才可以切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實效。

參考文獻

[1] 聶智.論虛擬社會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D].中南大學,2013.

[2] 楊賢芳.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安徽大學,2014.

[3] 姜巧玲.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D].長沙:中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4] 叢立新.中學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31-34.

[5] 郭靜靜.自媒體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創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7).

[6] 張茜.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中學為例[D].山西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篇5

關鍵詞:健康教育護理;改善老年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評價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人口老齡化大國,肺結核病的病發幾率也在逐年的增加。而肺結核病有著病程比較長以及傳染性也比較強的特點,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長期的隨訪以及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老年患者遵照醫囑,按時按量的服用肺結核相關藥物,最終的結果與老年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是分不開的[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接受藥物治療的300例老年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150例。治療組患者中有100例男患者,50例女患者;年齡在60.1~75.6歲,平均年齡為(67.2±2.6)歲;體重為51.3~78.5 kg,平均體重為(61.2±5.3)kg;病程為5.6個月~10.2年,平均病程為(6.8±3.1)年。對照組中有100例男患者,50例女患者;年齡在61.1~76.1歲,平均年齡為(68.2±2.5)歲;體重為51.9~78.6 kg,平均體重為(61.2±5.1)kg;病程為5.5個月~10.1年,平均病程為(6.5±3.1)年。150例治療組接受以下幾個方面的治療:①健康教育內容為心理干預;②肺結核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有關藥物可能出現的副反應,制定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150例對照組只接受常規的肺結核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有關藥物可能出現的副反應,制定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以及根據患者經濟狀況合理選藥的相關治療。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

1.2方法

1.2.1對照組 觀察老年肺結核患者的病情變化,藥物是否有副作用以及不良反應等癥狀;對老年患者的飲食與相關禁忌進行著重叮囑,并且隨時提醒老年患者來中心復診的時間;保持空氣的清新,陽光的充足。

1.2.2治療組 50例治療組在對照組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加強健康護理教育的相關內容。治療組的護理人員受過一定健康心理教育知識的培訓,治療組的家屬也參與到相關課程的學習中來,護理人員根據每個患者的特點設置了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加強溝通的交流方式,務必讓每一位老年患者都能明白按時按量吃藥的重要性,對出現不良藥物反應的情況時加強心理溝通治療。對每一位患者都做到全方面的服務,對患者的家屬也要進行一定基礎知識的培訓。

1.3評價療效標準 對150例實驗組患者以及150例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本醫院的門診之后的遵照醫囑行為,服藥依從性的相關調查等方面進行重要的評價;另外,通過胸部X線的檢查對老年肺結核患者的痊愈程度。

1.4統計學標準 采用SPSS 16.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分析,計量資料與計數分別采用的是(x±s)、χ2的數據進行檢驗,有統計學意義(P

2 結果

進行健康教育護理后的治療組服藥依從性評分上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

從表1可以看出,150例治療組的服藥依從性遠遠高于150例對照組,其差異比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疾病,危害到人體的各個器官,其中是以肺部的感染最為常見。其最重要的傳染源是排細菌者,人體在感染結核菌之后不會100%的發病,但是在人體的免疫力急劇下降以及變態反應加快時,很有可能病發肺結核,對肺結核實施早診治早治療的方式方法可以讓患者得到痊愈,提高肺結核患者的生存質量。而由于老年肺結核患者而得臨床表現以及X線的表現往往不是特別經典,所以誤診的概率也比較高,其抗肺結核的治療效果也不如青年人的治療效果好[2]。國內外的相關研究資料報道顯示,>65歲的患者在生前被診斷為肺結核疾病的僅為25.5%,在死后的診斷率為65.5%[3]。由此可見,老年人的肺結核癥狀不明顯,很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年人常常并發一些慢性心肺疾病,與肺結核的臨床癥狀特別相似,所以對于老年人的誤診率比較高。

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在主治醫師給老年患者指導服用相關抗肺癌藥物之前,發放相關健康教育手冊給老年患者,手冊當中主要包括的是相關療效一集不良反應的注意事項等方,該手冊需要護理人員的專業指導從而對患者進行宣講;②采取一對一的針對性方式,讓護理人員在患者拿藥之前進行通俗易懂的語言交流,讓患者能夠明白此藥物的重要性,明白抗肺結核的相關治療能夠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處理好患與醫護人員之間的關系,從而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服藥依從性;③本文所研究的300例患者都進行針對性的隨訪計劃,至少1次/月,讓患者能夠遵照醫囑,與此同時細心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在目前來看,治療肺結核病的主要手段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其治療的主要原則是盡早治療盡早發現,不管是何種治療方式,都與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密切相關[4-5]。結核病本身具有治療時間比較久以及相關藥物的不良反應比較多的特點,而大多數的患者并沒有如實遵照醫囑,沒有按時按量的服藥,所以導致了肺結核病的復發概率比較高以及治愈率比較低的情況出現。而健康教育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本文中研究的治療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比較高。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護理能夠有效的改善老年肺結核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位清.健康教育護理改善老年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2(18):178-179.

[2]徐九云,張玉芳,潘陳麗,等."三化一體"全程健康指導用于老年肺結核患者的效果評價[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2,37(7):8631-8662.

[3]李康花.優質護理服務在中老年肺結核患者群體中的開展體會[J].延邊醫學,2014,12(31):1351-1372.

篇6

關鍵詞: 概念設計 ; 抗震 ;橋梁 ;匝道;延性

中圖分類號:U44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鄭州市花園路與連霍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是鄭州市城市路網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其中花園路是鄭州市區南北方向的主要交通通道,是鄭州市唯一的一條綠色通道,也是鄭州市主要交通北出口之一。連霍高速公路鄭州段是交通部規劃的連云港至霍爾果斯國家主干道的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交通最繁忙的路網中的一段,它橫穿鄭州市北部地區,是鄭州市快速路網中的重要骨架道路?;▓@路立交橋梁工程:包括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C匝道(跨花園路)橋、J匝道橋、K匝道橋、L匝道橋、M匝道橋、N匝道橋。本文只對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梁的抗震概念進行探討。

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跨徑布置為(4x20m+4x20m)鋼筋混凝土連續梁+(40.5m+39.5m)鋼結構連續梁+(4x20m,4x20m)鋼筋混凝土連續梁,部分橋段位于R=67.75m曲線上。上部結構采用單箱多室斜腹板帶圓弧斷面,下部結構采用雙柱式橋墩,采用矩形帶弧形形式,墩頂設置橫系梁,基礎采用4根φ1.2m鉆孔灌注樁。

圖1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型布置圖(單位: cm)

圖2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橋墩橫斷面圖(單位: cm)

基于抗震設計在城市橋梁設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在花園路立交設計工作中, 抗震設計作為一條紅線貫穿于設計工作的全過程。橋梁結構的抗震設計,包括兩個范疇:概念設計和參數設計,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概念設計是橋梁結構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歐美規范中,在抗震的概念設計非常重視。經驗表明:對結構抗震設計來說,概念設計比結構計算設計更為重要,結構抗震性能的決定因素是良好的“概念設計”。由于地震動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以及結構計算模型與實際情況的的差異,難以保證理論計算分析與實際情況完全吻合。作為正確的抗震設計,必須重視抗震概念設計,靈活而又合理地運用抗震設計思想,使計算工作不至于盲目而且更有針對性;同時,通過計算,可以對橋梁的抗震概念設計進行驗證,或者對概念設計中考慮不周到的地方進行修正。

1橋梁抗震設計基本原則

結構抗震設計采用的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級設防思想。《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采用的是兩水平設防,兩階段設計。第一階段的抗震設計,采用彈性抗震設計,第二階段采的抗震設計,采用延性抗震設計方法,并引入能力保護設計原則。通過第一階段的抗震設計,即對應E1地震作用的抗震設計,可達到和原規范基本相當的抗震設防水平。通過第二階段的抗震設計,即對應E2地震作用的抗震設計,來保證結構具有足夠的延性能力,通過驗算,確保結構的延性能力大于延性需求。

2橋位選擇

選擇橋梁建設場址時,應根據橋梁工程的需要,全面掌握場址處的地震活動情況、工程地質和地震地質的有關資料做出綜合分析。應避免將橋址選擇在地質情況不良的地方:斷層、易產生滑坡的陡峭的山區、存在容易液化砂土或軟弱夾層的坡地、大面積采空區等;而開闊、平坦地帶的基巖、堅實的碎石地基、堅硬場地土或密實均勻的中硬場地是橋梁選址的有利地區。如必須設置在可液化或松軟土層的河岸地段時,橋長應適當增長,將橋臺置于穩定的河岸上,而橋墩基礎要加強。

3結構方案的選擇

3.1 立交匝道橋特點

互通立交的匝道橋,受地形、地物和占地面積等影響,其總體布局跟其他橋梁相比,有以下特點:

a)由于互動立交區匝道的最小平曲線半徑可達到30m,如果橋梁剛好位于小半徑曲線上,則該橋就可能做成曲線橋梁,且往往超高值較大,故橋梁的橫坡較大;

b)由于要在短距離內實現高差,匝道橋往往縱坡較大;

c)橋面較窄;

d)匝道橋有時候要跨越主線或其他匝道,以及非機動車道,因此匝道橋的單跨跨徑受到限制,不能減小。

綜上所述,不難得出,匝道橋具有斜、彎、坡、異形等特點,屬于不規則橋梁,在地震作用下的響應比較特殊,其抗震設計將更復雜,不僅要滿足常規橋梁所規定的構造,而且在某些方面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震害表明,曲線梁橋具有較高的地震易損性,薄弱環節較多,因此其抗震概念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3.2 上部結構

由于匝道橋自身的特殊性,受力復雜,需要采用抗扭剛度較大的截面,且橋梁上部結構的整體性要好。因此,盡量選取具有連續的上部結構形式,避免采用松散的簡支梁形式,減少伸縮縫,以防止落梁??箯?、抗扭性能強,整體性強的現澆箱型的截面形式,是較為理想的城市橋梁抗震設計的備選結構截面形式。

3.3 下部結構

3.3.1 橋墩的形式

匝道橋一般相對較窄,橋墩一般采用雙柱墩或者獨柱墩,橋墩的剛度相對較小。在地震作用下墩身的彎矩和剪力一般不大,但是位移相對較大,如有較好的限位措施,對于抗震來說,未必是不利的。而對于小半徑匝道橋來說,地震作用下,可能會導致橋墩會產生較大的扭矩,所以橋墩墩身宜采用抗扭剛度相對較大且整體性較好的結構,如獨柱實心墩或者空心墩,如采用雙柱式墩,應對其進行全橋空間地震響應分析,對關鍵部位進行加強。

3.3.2 橋墩的剛度

對于連續梁橋,同一聯內各橋墩的高度不同而導致其抗推剛度相差較大,則水平地震力在各墩間的分配不均衡,剛度大的墩將承受較大的水平地震力,嚴重時可能導致剛度較大的橋墩發生破壞,從而導致全橋損毀。如果剛度中心和質量中心偏離,上部結構還將伴隨產生水平轉動,又可能導致落梁或者上部結構的碰撞,而匝道橋恰好容易符合這兩個條件:縱坡較大,橋墩高差將會比較大;在小半徑曲線上,地震作用下可能會出現上部結構的水平轉動。

雖然匝道橋的橋墩高度相差較大,可以通過改變橋墩截面的形式或大小來對其抗推剛度進行調節。對于相對較高的橋墩,可以采用剛度較大的截面形式,或者增加其截面尺寸。如此一來,可以使得地震作用下各橋墩的水平地震相應達到均衡。

如果橋梁位于小半徑曲線上,地震來臨時,橋墩承受的水平力方向是不確定的,且有扭矩的存在。因此,橋墩截面的剛度在各個方向大致相同將會是比較好的處理方法。

3.3.3 橋墩的配筋方式

提高橋墩的延性對其抗震性能作用巨大,配置數量足夠的,錨固合理的橫向鋼筋,對于墩柱來說,可以起到三個方面的作用:約束塑性鉸區域內的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延性;提高抗剪能力;防止縱向鋼筋壓曲。因此,箍筋或螺旋筋的間距應小一些。各國抗震設計規范對塑性鉸區橫向鋼筋的最小配筋率都作了具體的規定。

圖3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橋墩橫斷面配筋圖(單位: cm)

4橋梁細節構造

4.1 支座

為保證橋梁剛度和質量的平衡,設計時應優先考慮采用等跨徑、等墩高、等橋面寬度的結構形式。如不能滿足也可通過調整墩柱的截面尺寸和支座等方法來改善橋的平衡情況。其中,調整支座可能是最簡單易行的辦法了,效果也顯著。當采用橡膠支座后,由墩和支座構成的串聯體系的水平剛度為:

Kt=KzKp/(Kz+Kp)

其中:Kt是由墩和支座構成的串聯體系的水平剛度,Kz和Kp分別為橡膠支座的剪切剛度和橋墩的水平剛度。

水平地震力就是根據各墩串聯體系的水平剛度按比例進行分配的。從上式可以看出,調整支座的剛度可以有效的調整各墩位處的剛度平衡。另外,如果地震設防烈度較高,須考慮將支座設計成抗震支座,以達到減、隔震的目的。

4.2 梁連接方式

匝道橋,尤其處于小半徑曲線上的橋梁,橋梁應采用擋塊、螺栓連接和鋼夾板連接等防止縱橫向落梁的措施。

圖4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梁縱向抗震連接構造立面圖(單位: cm)

圖5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橋墩橫向抗震擋塊構造立面圖(單位: cm)

5橋梁延性設計

我國在2008年頒布實施的《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中增加了橋梁延性抗震設計和能力保護原則有關規定,增加了延性構造細節設計的有關規定,以期增加初始強度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的非彈性變形能力,避免結構在大震中倒塌。

新西蘭學者鮑雷等提出了能力設計原理。在新西蘭最先廣泛應用能力設計方法,其他國家也先后在各自的結構抗震設計規范中采納應用了能力設計原理的一些基本概念。能力設計強調構件之間的安全度差異,通過這種差異,保證結構在強震中延性形式的出現,避免發生脆性破壞。同時為了保證結構在強震中延性形式的出現,在高烈度震區橋梁設計中應該重視延性構建的細部設計。

6結語

匝道橋由于其特殊性,在抗震設計中應予以特別關注。概念設計可以總體上把握橋梁的抗震性能,在橋梁抗震設計中起到指導性的重要作用。只有根據具體工程,始終堅持將橋梁的抗震思想貫徹于橋梁設計的全過程,按照橋梁抗震原則,具體實施設計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抗震措施。才能達到結構的良好的抗震效果。

參考文獻

[1] JTG/T B02-2008,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CJJ 166-2011,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篇7

關鍵詞:齲病;口腔健康;幼兒口腔健康教育

牙齒對幼兒身體健康相當重要,我國兒童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其中齲病最為嚴重。筆者查閱幼兒口腔健康方面的資料后,發現對幼兒園口腔健康教育的研究寥寥無幾,a尚未形成較系統、全面的理論體系,所及之處也少有深入。由此對幼兒園口腔健康教育的研究就顯得更為必要和更具現實意義。以下根據查閱的各類有關幼兒口腔健康教育資料,從相關概念的界定、幼兒口腔健康狀況分析、幼兒園口腔健康教育實施現狀分析和對幼兒園口腔教育的反思這些方面進行研究,以此探尋幼兒園如何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提出對策,為這方面的學術研究和現實實踐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一、論文相關概念界定

1.齲病

齲?。╟aries),亦稱“齲齒”,俗稱“蛀牙”,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因素影響下,牙齒硬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

2.幼兒口腔健康教育

筆者在查閱眾多的材料中發現,現行資料、著作和論文中對“幼兒口腔健康教育”這一概念的定義很少。筆者認為幼兒口腔健康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說。廣義的概念為:各幼兒園、各家庭等其他社會社區對幼兒開展有關乳牙的知識介紹,采取愛護乳牙的預防措施以及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的教育。狹義的概念為:指幼兒園承擔起對幼兒口腔健康的教育,包括讓幼兒建立對乳牙的認識、對齲病的認識和養成飯后漱口、早晚刷牙的習慣,以及聯合家長進行教育。筆者在此論文的研究中,對幼兒口腔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狹義方面的研究。

二、幼兒口腔健康狀況分析

這部分內容,筆者主要采取的思路是從國內口腔健康整體狀況和所調查的幼兒個別狀況這兩個角度分別闡釋。

1.整體狀況分析

我國的學者一直比較重視幼兒口腔健康問題,在不同時期對其都有專門的調查和研究。幼兒齲病隨著年齡不同,地域省市的差別,患齲率也不一致,尤其是5歲后的幼兒齲病呈嚴重趨勢。

2.所調查幼兒園狀況分析

筆者選擇了某市的一所甲級幼兒園,調查時間從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對該園有詳細病歷記載的幼兒進行調查。

全園有病歷卡的小朋友(從小班到大班,托班尚未進行體檢)共有720人,小班(3~4歲)有病歷記錄的90人,其中有44人患齲,患齲率48.9%;中班(5~6歲)有病歷記錄的276人,其中有96人患齲,患齲率34.8%;大班(6~7歲)有病歷記錄的354人,其中有211人患齲,患齲率59.6%。

從中看出,該幼兒園小朋友患齲率在35%以上,隨著年齡的增加,患齲人數也呈上升的趨勢,大班達到頂峰即患齲率在60%左右。而中班患齲率明顯呈下降趨勢,造成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在于乳牙和恒牙開始交替。但到大班,由于家長、教師、幼兒對乳牙的保護還沒有重視,于是磨牙開始患齲病,高發的磨牙齲病位在上下的Ⅴ、Ⅳ四個大磨牙。雖然一些患齲的乳牙都已被恒牙取代,但是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剛換的下門牙左右Ⅰ號也患上齲病,又加之磨牙齲病,因此患齲率又從中班35%上升到60%。

三、幼兒園口腔健康教育現狀分析

1.現行幼兒園口腔健康教育情況

(1)國外口腔健康教育情況

國外對口腔健康教育十分重視,無論從普及程度、課程安排、政策落實還是相關方面的研究,都有相當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比如意大利小學中推廣“牙齒健康教育”活動;美國中小學的健康教育課程中提到,把牙齒健康作為重點領域中的一點突出;在日本開展對口腔健康教育的范圍涉及孕婦等等。

(2)國內口腔健康教育情況

我國研究者和幼兒園對口腔健康教育慢慢地重視起來。然而我國幼兒口腔健康教育開展在范圍上存在一定的地域差異性,家長、教師對牙齒健康方面的忽視,以及當前在我國保育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另外我國在法律法規、教育政策上尚未對健康教育形成重視。

2.所調查幼兒園口腔健康教育情況

筆者采用了深度訪談,訪談對象:10名平均教齡在5年以上和3名平均工齡在2年以上的醫務人員,采用半結構化的訪談,提綱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該園的幼兒教師進行的訪談,訪談范圍如下:(1)口腔健康教育在該園有沒有開展以及開展的程度;(2)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是如何落實口腔健康教育的;(3)在口腔健康教育中保育結合是如何體現的。

第二部分是對該園的醫務人員進行的訪談,訪談范圍如下:(1)平時醫務人員在晨檢工作中有沒有涉及幼兒口腔健康的檢查;(2)面對幼兒齲病有沒有采取過相應積極的措施;(3)對病歷反映出的齲病嚴重性問題又是如何處理的;(4)在保護幼兒乳牙的過程中是如何跟家長建立溝通平臺的。

通過訪談,筆者對該園口腔教育的基本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1)幼兒園教師開展的口腔健康教育

該幼兒園開始開展保護牙齒工作是在2004年,但是并沒有一開始推行就立刻重視起來,隨著幼兒園推行主題教育形式后,慢慢的將愛護牙齒納入到一個主題活動中來做,但仍沒將愛護牙齒的活動融入到一天的生活中,沒讓幼兒養成主動愛護牙齒的習慣,也沒有跟家長建立長久的一個反饋形式。另外,保育員工作和教師教育的工作沒有形成有機結合而是脫離的。

(2)幼兒園醫務人員開展的口腔健康教育

幼兒園醫務人員在檢查牙齒時,只是大略地記載有無患齲的牙齒數目,沒有跟患有嚴重齲病的幼兒家長取得聯系,也沒有提供一些與該幼兒園實際情況相符合的預防齲齒措施。這些檢查資料只作為年終資料整理時的參據。

四、幼兒園開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反思

現今我國在愛護牙齒方面跟國際上還有一段差距,除了中西方觀念意識不同外,主要在于我國有部分家庭對口腔健康還沒有重視。為了讓幼兒能夠擁有一口健康的乳牙,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實行:

1.教學和保育結合,與家園結合

在教學上從把口腔健康教育做為一個主題活動開展并融入到生活中進行教育,提高幼兒的愛護牙齒意識。加強保育員與老師的配合。

2.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對幼兒期口腔健康進行宣傳

制作圖文并茂的宣傳資料,定期張貼在幼兒園宣傳欄里。

3.加強醫務人員專業水平和醫務室的裝修

口腔保健室采用兒童化裝修,對幼兒園醫務人員進行專業訓練,并了解幼兒的心理。

研究中的大量實例舉證,保持幼兒口腔健康的工作應該融入到幼兒園一天的生活中,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在貫徹幼兒園口腔健康教育時要保育結合、家園結合,不能使這樣的教育活動孤立化開展。幼兒園應該對老師和校醫進行相關知識的傳授,同時要正確引導幼兒認識牙齒及牙病和換牙,不要因為牙齒脫落而感到恐懼,也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看牙醫。只有采取了積極的預防和有牙病及時治療這些措施,會使大部分幼兒能夠有健康的口腔和燦爛的微笑。

參考文獻:

[1]黃世勛.幼兒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1999:45.

篇8

論文摘要:本文論述了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概念,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程序與方法;指出了護士在高校護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學習理論的重要性.

1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1.1護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健康的認識總是在不斷深化。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中提出了人類健康的“三維觀”,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的完滿狀態”。1990年,WllO在有關文件中對健康的定義又加以了補充,認為健康應包括四個方面: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道德健康。健康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教育活動,其實質是一種干預措施川圖。護理健康教育是護理學和健康教育學相交叉的一門綜合應用學科,它的發展來自兩方面的激勵和支持:一是社會的需要,二是專業自身的發展。正是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護理健康教育成為了護理學專業最受矚目的學科之一。

護理健康教育也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按教育場所可分為:醫院護理健康教育,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家庭護理健康教育。按目標人群可分為:兒童護理健康教育,青少年護理健康教育,婦女護理健康教育,老年護理健康教育等;此外還有按教育目的或內容進行分類的方法。

1.2高校護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統中的一個分支。它是以校區醫療部門的護士為行為主體,以高校教職工及學生為服務對象所開展的具有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動。

2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護理健康教育的人群特征與人群健康密切相關。高校教職工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面臨激烈的競爭,時常處于緊張無序的腦力勞動狀態,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教職工身心健康問題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最近,廣東省教育工會對我省高校教師健康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形成了書面報告。報告顯示,有大約110的人處于基本健康狀態,約1乃的人處于各種疾病狀態,而剩下約7l0的人則處于亞健康狀態,這些數據意味著高校教師具有發生某些疾病的危險因素和條件,一旦因為某些不良外因刺激,如:短期過度勞累,長期超負荷工作,精神緊張或心理創傷,營養不合理或生活不安即可導致某種嚴重疾病發生。如果這樣,不但妨礙了個人奮斗目標的實現,而且妨礙了整個學科建設和學科發展。

護理健康教育是運用教與學的理論,增進人們的健康意識,從而使人們自愿采取健康的生活行為,有效利用現有的衛生保障資源,最后達到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提高生活質量,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因此對高校教職工進行護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

3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根據高校教職工健康狀況的特點,如心血管疾病從40歲開始明顯增加,消化系統疾病從30歲開始就已經有明顯增加,以及在高校中3040歲是亞健康的高發年齡等等,進行相應的護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3.1心理指導:處于疾病狀態和亞健康狀態的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健康問題,護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幫助他們克服這些問題。使他們生活中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因為長期的精神緊張,極易導致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失常。

3.2飲食指導:合理適當的飲食將有助于疾病的好轉、康復。如高血壓患者宜多吃富含鈣、鉀、纖維的食物,盡量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鹽飲食,少飲酒。

3.3作息指導:不宜長時間超負荷工作或短期過度勞累,保持每日有6小時以上的睡眠習慣,注意調整工作、鍛煉、休息與睡眠的關系。

3.4用藥指導:應經常告戒病人謹遵醫囑,按時服藥,同時應策略地講清有些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嚴重時及時與醫生和護士聯系。

3.5行為指導:護士應指導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護理或促進健康的行為方法,這也是護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4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的程序與方法

4.1程序(步驟)。應用護理程序開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別于以往的衛生知識宣教,從而使健康教育不僅作為一種宣傳手段,而且成為一種護理和治療手段。要實現這一目的,應正確應用護理程序。高校護理健康教育程序與應用護理程序開展臨床護理一樣,包括以下五個基本步驟[z]:

評估:系統地收集受教育者學習需求的資料和信息,進行一個總體評估。

診斷:對病人及其家屬所需健康知識和幫助的判斷。

計劃:對將要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作出具體的安排。

實施:將計劃中的各項措施落實到實處。

評價:對教育效果作出判斷,必要時進行重新評估。

4.2方法(手段)。護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譬如有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讀書指導法、咨詢法、墻報法等等。其中護士在為教職工做護理操作時進行交流是開展健康教育的最好時機,其教育效果要遠遠高于專門時間進行說教。因為對方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統地學習護理知識,他們的學習往往來自于自身不適的需要。在與他們的接觸特別是進行護理操作時,進行必要的講解會使他們感到放心且得到安慰。因此,與教職工任何接觸的時間都是進行健康教育的好機會。當然,這并不排除其它方法的可行性。

5高校護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理論的重要性

護士要成為一個稱職的教育者,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不可缺少的,因為要給別人一桶水,自己就必須要有兩桶水或更多的水,不然就難以勝任或遭遇尷尬。所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護士就必須重視理論學習,就必須不斷地刻苦努力學習。高校護理健康教育工作還剛剛起步,尚需各方各面的支持與通力合作。而護士堅實的理論基礎是做好護理健康教育的保證。一個護士不但要成為稱職的操作者,而且要成為稱職的教育者,要能夠像打針、輸液那樣嫻熟地開展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使病人在就醫過程中不但獲得身體健康,還要獲得知識上的增加。

參考文獻

推薦期刊
  • 健康
    刊號:11-2185/R
    級別:省級期刊
  • 特別健康
    刊號:42-1852/R
    級別:省級期刊
  • 大健康
    刊號:12-1452/R
    級別:省級期刊
  • 健康研究
    刊號:33-1359/R
    級別:省級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人午夜在线 | 五月天婷婷丁香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 | 一本大道在线播放欧美 | 五月六月婷婷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