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4 16:43:5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方法,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24-0137-03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WANG Jian,LI Ping,ADIL?Yisamidi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4):137-139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develop effective methods to carry out diabetes educ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Method:100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the therapy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patients from the hospital taking a half-year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SF 36 tabl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results.Result:The scores in six dimensions-mental health, social function, physical health, energy, physical pain, emotional role fun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for comparison, which were all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Individualization; Health Education; Diabetes;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Clinical Medical School of the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China
隨著健康觀念與醫學模式的日益不同,醫療措施的目的不僅在于延長患者的壽命,更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使其身心健康[1]。因而,改變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健康觀念及行為習慣,加強健康教育,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自2010年起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進行改進,對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6-12月住院糖尿病患者100例。入選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年齡28~68歲,意識清楚,思維正常,有一定學習能力,能進行正常語言溝通交流,生活能夠自理。排除合并嚴重疾病、急、慢性呼吸疾病、感染性疾病者。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試驗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
1.2 方法
試驗組與對照組接受降糖藥物治療,同時,試驗組對入選患者進行評估,找出影響患者健康及生存質量的癥結,針對個別患者存在的問題及患者的證型發放糖尿病宣傳資料,以投影、播放、錄像等形式系統講解,并演示相關操作實施方法,不少于1次/月,尤其在飲食調護方面,糾正患者的不良飲食習慣及嗜好。對照組不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
1.3 評價方法
實施半年個體化健康教育后,分別對兩組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進行調查。調查工具為SF-36量表(生存質量調查),該量表共含有8個維度,每個維度含2~10個問題,共36題,其中情緒角色功能和軀體角色功能的問題僅回答是或否,其他問題的回答分為4~5個等級,每個問題根據其代表的功能損害的嚴重程度賦予相應的權重,并將各維度得分轉換成百分制,每一維度最大可能評分為100分,最小可能評分為0分,得分越高,代表功能損害越輕,生存質量越好[2]。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試驗組患者接受糖尿病個體化健康教育半年后,生活質量明顯提高。8個維度中軀體健康、情緒角色功能、心理健康、軀體疼痛、評均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研究報道,糖尿病并發癥是使患者生存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并發癥使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心理狀況受到直接影響,嚴重并發癥會導致殘疾甚至引起死亡。因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以及控制其發展成為糖尿病治療的一大要素。而患者的生存質量一定程度上同樣受心理健康、社會功能影響,因而患者積極的態度、較好的生活習慣、社會支持、恰當的治療方式均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3-5]。本試驗結果表明,患者軀體健康、軀體角色功能對糖尿病生存質量影響較大,心理健康、社會功能與生存質量關系密切,與上述研究觀點基本一致。
糖尿病確診后需要長期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的社交、飲食、運動、體力活動等多方面都要嚴格控制,生活習慣改變易使患者感覺失去了自由及生活樂趣,加上經濟負擔、工作能力下降、身體狀況欠佳等,常常令患者產生恐懼、壓抑、對家庭內疚甚至絕望的不健康心理[6-7]。1978年《阿拉木圖宣言》指出:所有醫療衛生問題預防及控制措施中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即健康教育,是初級衛生保健任務能否實現的靶點所在,可見健康教育在醫療保健方面起到關鍵性作用[8]。當前我國由于環境變化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疾病譜已趨向西化,各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已經成為主要威脅國民健康的問題。因而,加強健康教育并改善生活方式對慢性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有著重大現實意義。
本試驗為期半年的個體化健康教育是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多角度、多層面的綜合治療及教育[9]。根據患者證型進行個體化施教,尤其在食療、鍛煉、養生、心理調護等方面著重調整,患者定期參加醫院組織的各類活動,不斷鞏固學習效果。適當的健康教育對并發癥的預防同樣起一定積極作用,患者掌握一定糖尿病有關知識,引導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可避免許多對病情發展的不利因素,進而減少并延緩各種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10-12]。因而,個體化健康教育使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更加深入,不健康心理明顯得到改善,生存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本研究表明,影響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因素以社會、家庭環境以及患者心理狀況因素為主。因而,糖尿病這種受生活方式影響較大的疾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健康教育同樣有很大必要,使患者提高對疾病的認知能力,進行心理疏導,改善患者不良情緒,促進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鄭芳.健康教育對門診糖尿病病人相關知識與行為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8):1662-1664.
[2]付阿丹,魯桂鳴,楊靜,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8):3268-3270.
[3]蘇英娟,黃淑嬌,葉煥珠,等.社區干預對糖尿病影響的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3):198-199.
[4]李運智,許秀麗,張曉云,等.個體化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3):40-41.
[5]武義華,方秀萍,章合生,等.門診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對2型糖尿病干預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34):1-3.
[6]陳朝紅,倪信樂.個體化健康教育與集體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9):828-829.
[7]王云雁,石巖.個體化健康教育對糖尿病門診患者的作用及價值[J].實用預防醫學,2013,20(11):1405-1406.
[8]劉杰.個體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3):121-122.
[9]熊婧,臧曉鷺.結構性血糖監測記錄表在2型糖尿病患者個體化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0):1689-1691.
[10]孫建華.個體化健康教育應用于糖尿病并痛風患者的效果觀察[J].安徽醫藥,2012,16(11):1721-1722.
[11]李艷紅.糖尿病患者社區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9):86-87.
>> 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個體化健康教育效果觀察 老年糖尿病患者個體化健康教育與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個體化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個體化健康教育效果及評價 對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個體化健康教育對于糖尿病患者的意義 對社區120例糖尿病患者足病知識個體化健康教育的體會 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規范胰島素筆注射及強化相關知識的效果調查 護理程序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 個體化健康教育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依從性影響 社區個體化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指標的影響 個體化健康教育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急診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實施個體化延續護理的效果 基層社區醫院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規范化管理的臨床效果探討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效果觀察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跟進式個體化健康教育及護理體會 基層醫院2型糖尿病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分析 運用護理程序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 糖尿病患者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 系統化健康教育的實施對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與評價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劉學梅,溫世玲,劉峰.個性化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13,29(7):11-13.
[3] 劉琳.宜用多種形式開展糖尿病教育[J].藥品評價,2008,5(6) :276 - 278.
[4] 包愛娥.社區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護理雜志,2010,26(5) :72-73.
[5] 金濤,葉俊杰.社區醫務人員健康教育的知識與技能調查[J].浙江預防醫學,2011,23(1) :76-77.
[關鍵詞]吸毒人群;艾滋病個體化健康教育
本組實驗中入組40例吸毒人群,研究課題是吸毒人群艾滋病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本研究所隨機選擇40例吸毒人群,時間2018年7月初~2019年6月底,回顧性分析,均知情同意,男女比例是30∶10,年齡23~58歲,中位年齡26.5歲。
1.2方法
均開展艾滋病個體化健康教育:利用問卷調查,了解吸毒人群一般情況,涉及性行為、吸毒行為、艾滋病相關行為、艾滋病相關知識、艾滋病相關態度等,調查時間是教育前、教育后。醫護人員應經過培訓,為2~4名吸毒人群實施個體化、面對面健康教育,共計2次教育,間隔時間1~3天,圍繞艾滋病相關知識進行,包括預防措施,應根據吸毒人群特點,開展針對性講解,耐心回答問題[1-3]。
1.3統計學方法
本文綜合分析了入組吸毒人群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行t檢驗、x2檢驗,計算數據過程中使用SPSS19.0軟件,表示方式分別是(x±s)、百分率(%),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2結果
教育后對比教育前,艾滋病知識得分情況、對艾滋病態度均明顯提高,差異明顯,P<0.05。
[關鍵詞] 糖尿病;個體化;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2(b)-129-01
目前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尚不能根治的終身性疾病,2006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報告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過2.3億[1],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超過4 000萬,患病人數居世界第2位,將可達到1億,給家庭與社會經濟帶來嚴重威脅。IDF推薦的治療方法是綜合療法,包括健康教育、飲食、運動、藥物、自我監測5個方面。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是基本治療措施之一,是有效控制血糖,減少醫療開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對200例糖尿病患者實施門診健康教育,比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變化,探討個體化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治療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WHO 2007年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選擇本院糖尿病門診2008年1~10月就診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89例,年齡為40~80歲,女111例,年齡為46~70歲。隨機分成兩組,A組150例為治療組,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運用糖尿病知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從飲食、用藥、運動、自我監測等方面加以指導;B組50例為對照組,不進行健康教育,只進行常規藥物治療。
1.2 方法
1.2.1 對每一位糖尿病就診人員建立個人檔案,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教育程度、病程、地址、聯系電話、用藥情況。
1.2.2 測量血壓、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體重指數。
1.2.3 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內容包括糖尿病的發病原因、常見癥狀、治療方法及轉歸。
1.2.4 給予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指導、飲食指導、運動療法、自我保健、自我監測外周血糖和尿糖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胰島素的自我注射法及注意事項、降糖藥物的用藥指導及注意事項、高血糖及低血糖反應的表現及處理、并發癥的預防、血糖控制指標及隨診指征和時間等。
1.2.5 定期舉辦集體講座(授課對象為糖尿病患者及家屬)及隨時進行個體化教育(根據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及伴隨疾病給予相應指導)。
1.2.6 每月的所有檢查結果均計入個人檔案。
2 結果
兩組效果比較見表1。
健康教育后分別進行兩組間比較,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A組與B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A組較B組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意義: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在不斷升高,糖尿病的治療僅僅應用生物醫學手段已顯得十分有限,且醫療費用昂貴[2]。定期進行系統、科學的健康教育,尤其是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職業、理解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個體化教育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建立和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滿足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需求;使其轉變觀念,糾正不良習慣,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水平和自我監護能力,有利于控制血糖,從而使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控制代謝異常,預防和延緩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提高生存質量,為患者及其家庭減輕經濟負擔的同時,還能夠為國家和社會節約大量的醫藥衛生資源。
在糖尿病長期治療過程中,健康教育是最關鍵、最重要的環節,是現代綜合療法的“基石”,它可以起到與藥物同等的作用[3-6],甚至優于藥物治療的效果,因此對糖尿病患者在進行群體健康教育基礎上增加個體化健康教育受到廣大醫務人員及社會的重視,通過健康教育,使整個社會對糖尿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共同預防糖尿病。
[參考文獻]
[1]洪天配,楊金奎.2006年國際DM聯盟第世界DM大會專題報道[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7,15(1):62-64.
[2]潘蔭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進展[J].醫學信息,2010,23(7):99-101.
[3]謝文婭.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的探討[J].航空航天醫藥,2010,21(7):1222-1223.
[4]馮興華,蘭桂香.糖尿病健康教育[J].中國應用護理雜志,2009,19(11):70-77.
[5]劉會林,張東偉,馮春雷.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指導[J].中國現代醫生,2007,44(24):95.
關鍵詞:個體化健康教育;藥物治療;糖尿病;臨床療效
0引言
糖尿病是常見的臨床慢性疾病之一,存在并發癥多、治療難度大的特點。隨著日常生活質量的提升,糖尿病發病幾率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已經成為僅次于心血管和腫瘤疾病的一種疾病,嚴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因此臨床研究中糖尿病的預防十分重要。本文對治療糖尿中實行個體化健康教育聯合藥物療法的效果進行以下敘述。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我院選取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間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參與研究,依據患者入院就診時間隨機分為兩組,每組患者例數為38例,實驗組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20例,最大病程8年,最短病程3年,中位病程(4.5±3.6)年,平均年齡為(50.21±8.8)歲。參照組中女性19例,男性19例,最大病程7年,最短病程2年,中位病程(4.8±3.5)年,平均年齡為(52.34±8.5)歲。兩組患者都不存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對兩組患者病程、性別等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P大于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滿足醫囑的情況都給予對癥治療和常規降糖護理。實驗組在上述藥物治療中實行個性化健康教育,主要包括適量運動、飲食控制以及知識宣傳。第一,知識宣傳。醫護人員為患者詳細闡述糖尿病相關知識,醫護人員告知患者發病機制及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性,醫護人員以和藹、熱情的態度為患者建立抵御疾病的信心,緩解患者不良情緒[1]。第二,飲食控制。醫護人員指導患者正確進行飲食,為患者建立良好飲食習慣,提醒患者不可以食用辛辣刺激以及甜食,禁煙酒,少吃多餐。醫護人員也應該對患者攝入總熱量進行控制,以清淡飲食為主。第三,適量運動。醫護人員依據患者體制和身體情況指導患者進行適量運動,一般在飯后一段時間進行運動,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保持適中運動量[2]。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等水平以及總有效率。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的76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17.0進行處理分析,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用率(%)表示,采取卡方檢驗,兩組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等指標等比較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0.05,統計學存在意義。
2結果
治療前,實驗組和參照組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等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統計學無意義;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等指標等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統計學有意義。
3討論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病多發病,患者因為胰島素功能衰退引發碳水化合物異常代謝的疾病。糖尿病嚴重危害人們健康,不僅引發患者機體蛋白質、糖類、脂肪等代謝異常,也會導致患者組織器官慢性并發癥,嚴重的甚至出現高滲性糖尿病、酮癥酸重度等癥狀。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發病率逐漸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對人們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本次研究了我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等指標改善情況都顯著優于參照組總有效率、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膽固醇的改善情況,可以完全展現個體化健康教育聯合藥物治療的作用和重要性。個體化健康教育能夠促使患者充分認識和了解疾病,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方式,提高治療依從性,并且通過飲食控制、適當運動等來對糖尿病病情進行合理控制,降低并發癥發生幾率[4]。綜上,將個體化健康教育聯合藥物療法應用于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可以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緩解病情的發展,控制血糖平衡,值得進一步應用[5]。
參考文獻
[1]林麗英.個體化健康教育聯合藥物對糖尿病治療的效果分析[J].海峽藥學,2015(9):181-182.
[2]富志南,魏廣成,馬合金,等.個體化健康教育聯合藥物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25):99-100.
[3]李峰.個體化健康教育聯合藥物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2015(45):353-353.
[4]楊慧,郭存玲,袁新健,等.個體化健康教育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服藥依從性及認知程度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19):268-269.
1.1健康教育方法
1.1.1對照組采用常規社區集中健康教育。
1.1.2干預組采用社區個體化健康教育。成立健康教育小組,小組成員由社區護士6人、社區醫生2人、綜合醫院資深醫生護士各1人,共10人組成。健康教育方案的制訂由醫院資深醫護人員指導。②建立健康檔案,入戶評估患者的情況。如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性格、心理狀況、家庭情況等。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訂相應的健康教育方式,并印制成冊。每月2次上門訪視,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教育,并根據病情動態變化隨時調整健康教育方式。③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內容。向糖尿病患者及家庭成員反復多次講解糖尿病相關知識,如概念、病因、治療及并發癥等;指導患者正確服藥,如口服藥的種類、作用特點、服藥方法及不良反應,不能私自增減藥和換藥停藥,掌握胰島素的正確注射部位及方法,學會低血糖反應的緊急處理措施;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因為合理飲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礎[5];指導患者合理適當的運動,讓患者知道運動的重要性。對患者定期進行個體化一對一的心理護理。由于糖尿病病程長,病情反復,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而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糖尿的的病情轉歸有著消極的影響[6]。
告知患者糖尿病雖是終身性疾病,但只要治療正確,控制好血糖,就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延長壽命。指導配偶或家屬給予情感支持,共同幫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Samuel-HodgeCD[7]等提出,向家庭成員尋求幫助是有效控制糖尿病并發癥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社區健康教育應堅持連續、長期、多途徑反復教育,以利于遵醫行為的建立及血糖控制。柴秀琴等[8]發現,教育次數和遵醫行為、血糖控制效果成正比。根據老年人記憶力差、難以堅持治療、病情易反復及生活習慣不易改變的特點,利用各種機會進行個別指導,加強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劉文織[9]認為隨著人性化護理及優質化服務的不斷推廣,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與社會支持有關。因此,健康教育要擴大到患者的家庭成員,讓家庭的每一位成員真正參與到糖尿病的防治中,以激勵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同時鼓勵患者多參加社會活動,放松心情。
1.2評價指標2組干預8個月后觀察患者的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壓(1mmHg=0.133kPa)的比較;患者干預后糖尿病有關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珋±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干預前后血糖指標及血壓變化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2組干預后FPG、2hPG、HbA1c、收縮壓、舒張壓均較本組干預前明顯改善(P<0.05),且干預組改善更明顯(P<0.05)。
2.22組干預后糖尿病知識掌握率比較見表2。由表2可見,干預組的病因知曉、預防知曉、用藥方法知曉、并發癥知曉等糖尿病知識掌握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老年糖尿病是一種特殊的慢性疾病,患者多散居在家庭及社區,需要長期自主綜合治療。健康教育作為糖尿病治療的基本措施,在其綜合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社區健康教育作為醫院護理工作的延續尤顯重要。但常規社區集中健康教育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偏低、記憶力差、對疾病管理能力差等特點,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因人而異,患者在接受相關健康教育時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開展個體化社區健康教育方式尤為重要。本研究表明,社區個體化健康教育的實施對老年糖尿病疾病的轉歸有著重要作用。與采用常規社區集中健康教育的對照組患者比較,社區個體化健康教育患者的FPG、2hPG、HbA1c、收縮壓、舒張壓改善更為明顯(P<0.05),對糖尿病及相關知識的掌握度明顯增加(P<0.05)。
表明個體化靈活多樣的社區健康教育模式更能充分調動患者對疾病的治療信心,能讓患者積極主動參與每一次解決問題的目標與計劃,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力,規范患者的遵醫行為,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的生命質量。讓老年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識更深入,增加自護意識,使患者擺脫對糖尿病的恐懼和憂慮,使患者明白只要病情控制良好,可正常工作和生活,不影響壽命。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防治的必要措施,通過社區健康教育來控制糖尿病對人類的危害是今后的主要發展方向[10]。
關鍵詞 高血壓 個體化健康教育 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20-0035-03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高血壓的發病率逐漸上升。衛生部2004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1]報告顯示,全國高血壓患病率已達18.8%。高血壓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胡大一等[2]認為,做好社區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是社區慢性病防控的重要內容。為探索社區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提高社區高血壓管理的水平,我中心在多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自2011年開始在社區高血壓管理中引入個體化健康教育的內容,并進行對照研究,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11年7月,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東王衛生服務站管理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版)》診斷標準;②本社區常住居民,年齡>60歲;③無嚴重心、腦、腎并發癥,無惡性腫瘤;④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剔除標準:死亡、外出、遷移,未能完成全部觀察者。符合條件的對象共224名,采用抽簽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120人,其中男51例,女69例,平均年齡(67.31±7.52)歲。對照組104人,其中男43例,女61例,年齡(66.51±8.7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BMI、血壓分級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開展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服務。主要內容如下。
1)提高認知水平 做到《高血壓自我保健手冊》人手1冊,每月舉辦高血壓健康講座1次,內容包括高血壓危害性,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方法,自我管理技能等。根據自愿原則成立高血壓自我管理俱樂部,通過制定目標、群組學習、經驗分享、相互督促,提高患者參與治療的主動性。
2)合理膳食教育 傳授合理營養知識,教會患者自行計算熱卡攝入量,幫助患者采用食品交換法制訂食譜,控制食鹽和食用油的攝入量、限酒戒煙,多吃蔬菜水果。
3)運動治療教育 增強患者對運動鍛煉重要性的認識,了解運動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學會有氧運動,推薦快走慢跑,每天運動30~60 min, 每周3~5次,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4)血壓監測教育 提高患者對血壓監測重要性的認識,鼓勵患者自測血壓,學會血壓自我測量的正確方法,每月至少1次,特殊情況增加測量次數,做好記錄并由社區醫生定期輸入電腦。
5)服藥依從性教育 平穩降壓是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關鍵,向患者傳授基本的藥學知識,教患者使用“服藥盒”,將藥片分天裝入小盒凹槽,防止多服及不服;采用電話、短信平臺督促患者按時服藥。
6)合理情緒教育 衛生站設有談心室,每季度舉辦1次集體心理輔導,學習釋放壓力的放松技術,設立24 h咨詢電話隨時接受患者咨詢。
1.2.2 對照組
門診治療、進行常規社區的慢性病管理及健康教育。
1.3 觀察指標
1)血壓控制情況 按照《中國血壓測量指南》[3]的操作規范,由東王衛生站的家庭醫生或患者自行進行測量,并登記在高血壓管理軟件中。
2)治療依從性 采用Morisky等[4]1986年提出的用于測量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問卷(Morisky問卷) ,Morisky問卷的條目為:①你是否有忘記服藥的經歷?②你是否有時不注意服藥?③當你自覺癥狀得到改善時,是否曾停藥?④當你服藥自覺癥狀改善不大時是否曾停藥?以上問題的答案在本研究中均設置為“是”或“否”,問卷全部答“否”為依從性好。依從性(%)=依從好的人數/總人數×100.0%。
3)高血壓知識知曉率 自制高血壓防治知識問卷調查表,每次調查10題,每題1分,問卷得分≥6分為合格。知曉率(%)=合格人數/總人數×100%。
在干預前,干預24個月后分別進行治療依從性、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率調查;血壓每個月測量1次。
1.4 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試驗所得數據錄入SPSS l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干預24個月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收縮壓、舒張壓均比干預前下降,但干預后,干預組的收縮壓、舒張壓的控制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治療依從性和高血壓防治知曉率比較
干預前,兩組的服藥依從性和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24個月后,觀察組的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干預組的高血壓防治知識知曉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靜安區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區域經濟發達,居民文化層次較高,居民的老齡化程度已經達到22.05%。人口的嚴重老齡化導致心腦血管病患病率居高不下的問題,實施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多因素、全方位干預勢在必行。以健康教育為先導和基礎的社區綜合防治是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的必由之路,探討適合上海市中心城區高血壓患者的綜合干預模式也顯得十分必要。
社區健康教育是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利用這一功能,對社區高血壓患者開展健康促進工作。但是非藥物的干預方式,形式多樣,效果很難量化,作為健康教育的受眾—高血壓患者,在接受相關健康教育時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所以開展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很重要。個體化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主要體現在:①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及隨訪,增強了醫患溝通,提高了患者的藥物治療依從性,確保了醫療質量;②個體化的健康教育由熟悉信賴的家庭醫生進行,更有針對性、說服力,也有利于保持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心理和情緒穩定,避免不良情緒對治療的影響[5];③個體化健康教育更有針對性,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對相關知識的認知,提高知曉率;家屬的參與及“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的同伴效應,更有利于改變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采取低鹽飲食、戒煙、限酒、堅持運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減輕高血壓的危害,改善預后[6]。
干預的結果顯示:在社區進行高血壓健康教育時,注重個體化的方式能進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時使患者從中得到更多的收獲。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 2004, 2(12): 919-922.
[2] 胡大一, 郭藝芳. 遵循指南原則提高高血壓的防治水平,高血壓防治策略[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9: 1.
[3] 中國血壓測量工作組. 中國血壓測量指南[J].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1, 19(12): 1101-1115.
[4] 許衛華, 王奇, 粱偉雄. Morisky問卷測量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信度和效度評價[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7, 15(5): 424-426.
[5] 王崇行. 高血壓社區防治與健康教育,高血壓防治策略[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9: 10.
【摘要】目的: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提高他們的糖尿病知識水平,增強糖尿病的防病治病能力。方法:采取回顧性的研究方法對宜昌市某醫院自2008年8―2011年4月的30例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在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后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對血糖的正常范圍和控制標準、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及處理、自注胰島素的方法、飲食、運動原則、降糖藥服藥方法、血糖儀使用、主要并發癥的危害性掌握程度等均高于實施前。結論:對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值得廣泛運用。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 個體化健康教育 效果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均壽命的延長,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糖尿病發病率已達11.34%[1]。200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約有30%受到聽力損失或耳病的困擾。在以前的健康教育過程中,護理人員由于各種原因,往往不能很好的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特別是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醫院在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作的過程中摸索出了一種針對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現將效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自2008年8月―2011年4月醫院共收治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 例;文化程度:中學20例 ,高中6例,大專及以上4例,在知情同意原則下排除老年癡呆和不愿參加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于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前進行糖尿病知識問卷調查(在
參考文獻基礎上自行設計),內容包括8個方面,共50題,每題2分,總分100分。由管床護士負責調查,統一指導填寫。共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
1.2.1 個體化健康教育方法 管床護士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并采取講解、圖片及文字等多種方式的一對一宣教,發放糖尿病知識小冊子,將要求病人掌握的知識簡練、通俗化,用短文形式列于紙上,小量、多次教育病人,切忌文字多而小。將每次宣教要點摘抄打印于紙上放于病人日常起居處,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被重復提醒。如所服降糖藥物的名稱、劑量、服藥時間及可能的并發癥等放于病人服藥桌上,便于病人每次服藥前對照。將低血糖的癥狀及處理措施放于床頭桌下,便于病人自我監測。同時,老年性耳聾病人多對高頻音不敏感,對低頻的聲音接受程度高[2,3]。因此,護士與病人交流時應用低沉、柔和的語音和緩慢的語速。在病房走廊通道墻壁懸掛設計精美的海報,加深患者對血糖監測、自注胰島素的方法、并發癥的預防、低血糖癥狀、各項代謝指標控制標準等內容的理解,向患者示范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及交待注意要點,并讓其在管床護士的指導下反復練習,直至完全掌握為止。
實施后使用同一糖尿病知識問卷對患者再次進行調查,了解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共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
1.2.2 統計學方法 t檢驗
2 結果
個性化健康教育前后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較(X±S)
由表可見,實施后患者除血糖監測項目外,其余項目知識掌握率明顯提高,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個體化健康教育注重個人、整體地、全面地看待患者,讓其表達期望,澄清想說出、想改變的內容,根據優先次序予以健康教育,符合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的需求,促進獨立性[4]。個體化健康教育針對性強,能讓患者系統地了解糖尿病的治療、護理和預防保健知識[5]。而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作為其中一個特殊的群體,更應該采取個體化健康教育。
在教育過程,應根據老年耳聾患者的特點,教育進度放慢,每步逐點指導,力求患者能充分理解;重點問題重點教育、反復教育、長時間教育。并用記憶輔助措施,如筆記本加強記憶、采用圖片以及觀看表演進行記憶。通過個體化健康教育后,患者在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及處理、自注胰島素、飲食、運動原則,口服降糖藥服藥方法,以及主要并發癥的危害性等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實施前明顯提高(均P<0.05)。說明了個體化健康教育手段對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的有效性。但患者在血糖監測項目實施前后相關糖尿病知識沒明顯變化(P>0.05),可能與老年人節儉,不愿花錢有關。
文獻報道[6],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態度對糖尿病控制有很大的影響,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直接影響其血糖控制水平。因此通過個性化健康教育的實施,增強了老年糖尿病耳聾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和治療依從性,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春霖,陳菊明.老年糖尿病的進展[J].老年醫學與保健,2006,5(3):136.
[2] 劉建琴.糖尿病教育護士的地位與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0,7(7):445.
[3] 柏玉靜,閆春榮.老年疾病護理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87.
[4] Gerrish K.It′s conceptualization and practice within amultiethnic society[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0,32(1):91-99.
[5] Arseneau DL,Mason AC,Wood OB,et a1.Comparisonof learning activity packages and classroom instructionfor diet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Educ,1994,20(6):509.
[6] 譚建蘭.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探討[J].現代臨床護理,2005,4(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