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的特征8篇

時間:2023-09-13 17:07:5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大氣污染的特征,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大氣污染的特征

篇1

【關鍵詞】pm2.5 污染源

一、前言

鄭州市作為河南省的省會,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在全國的經濟發展格局中具有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重要作用。鄭州市是全國大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城市之一,灰霾天氣的經常性發生,影響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探討灰霾天氣的成因,分析灰霾天氣下大氣顆粒物PM2.5的分布特征,刻不容緩。

二、鄭州市pm2.5的污染源

(一)自然源。

PM2.5的來源廣泛,包括自然源和人為排放。PM2.5的自然來源包括土壤揚塵、風沙塵、火山灰、森林火災灰,以及漂浮的海鹽、花粉、真菌孢子、細菌等。鄭州市是一個內陸城市,PM2.5的濃度水平不受海鹽及火山灰的影響。而春季百花盛開,受花粉影響較大;春秋季節大風天氣較多,受風沙塵影響較大。

(二)人為源。

顆粒物PM2.5的質量濃度與人類的正常工作生活具有密切的聯系,從灰霾的發生可以看出,人類活動對于顆粒物污染水平的影響,已經越來越顯著。人為源主要包括移動源、工業源、燃料燃燒等,另外,建筑施工產生揚塵、噴涂油漆染料等,也會給PM2.5的污染做出貢獻。

1.交通源

鄭州市是一個交通樞紐,受交通的影響較大。鄭州市擁有民用車數量76.2萬輛,機動車保有量龐大,車輛經常造成低速行駛和擁堵現象,這會造成汽車燃油的燃燒不充分,導致細粒子排放量的增加。細粒子PM2.5的質量濃度日變化,無論在哪個季節,都呈現出明顯的雙峰現象,峰值分別出現在早上5:00-8:00.晚上的18:00~22:00,最低值出現在下午13:00左右,高峰值的出現與早上和晚上的上下班高峰一致,說明雙峰現象的形成主要與交通高峰有關,顯見受交通流量的影響較大。

2.工業源

工業源包括火電生產和供應、水泥生產、采掘業、造紙印刷業、金屬冶煉及加工、化工制品生產等。鄭州市工業區PM2.5質量濃度顯著高于居民區的值,甚至有的高出一倍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工業源是鄭州市PM2.5的一個重要來源。工業源主要包括燃煤電廠的運行、建筑施工等,其中電廠源對于鄭州市的影響,是鄭州市顆粒物濃度增加的重要來源。鄭州市擁有41個火電機組,合計裝機容量可達671.8萬千瓦,煤炭消費總量0.14億噸。煤炭的燃燒會排放出大量的粉塵顆粒物,對于鄭州市PM2.5質量濃度水平的增加具有重要影響。

3.秸稈燃燒

PM2.5質量濃度季節變化顯示,鄭州市秋季的PM2.5質量濃度高于冬季,這與其他城市的結果不同,具有鄭州市獨有的特點。河南省是農業大省,夏、秋糧食收獲的季節,由于河南省秸稈焚燒的經常性發生,使大量的細粒子進入空氣中,河南省夏秋季節的顆粒物濃度有一定的提高,秸稈燃燒現象,會貢獻一定量的顆粒物。鄭州市市區位于處于平原地區,地形平坦,污染物的擴散不易受到阻撓。而在其西北方向的太行山山脈和西南方向的嵩山在西邊將其圍攏,形成了一個天然屏障,污染物不易越過高山擴散。當夏秋兩節秸稈燃燒時,顆粒物不易擴散開來,積聚在鄭州市,導致鄭州市夏秋的顆粒物濃度提高比之河南省其他地方有所增加,呈現出鄭州市特有的特點。

三、鄭州市pm2.5污染特征及相關結論

(一)鄭州市塵霾天氣大致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后,灰霾的發生天數已達100天以上,灰霾天氣的發生呈現大幅增長,開始出現中重度霾天氣,重度霾天氣發生在1~3天不等。塵霾天氣中,70%左右為輕微霾;灰霾的發生幾率秋冬較大,夏季最小,10月到次年1月灰霾發生率較高?;姻驳陌l生與PM2.5污染關系緊密,PM2.5質量濃度達150^ig/m3以上時,易發生重度霾

天氣。

(二)鄭州市PM2.5的污染水平嚴重超標,大氣細粒子污染嚴重:2010-2011年鄭州市工業區PM2.5質量濃度均值為76.1pg/m3,超出二級標準日數達41.2%。 PM2.5的質量濃度呈現明顯的季節變化,秋季最大,冬季次之。

(三)鄭州市PM2.5與PM10的來源具有較好的一致性,80%的采樣日期里,PM2.5與PM10的比值都在60%~80%之間;PM2.5污染呈現明顯的雙峰分布,受交通源貢獻影響。

(四)鄭州市基準年電廠滿負荷運行時,N02、 PM2.5的日均最大濃度在某些地方有可能超過標準,特別是N02的濃度分布,年均值超標現象也較明顯,必須采取控制措施才能降低污染,達到不危害環境的目的。

篇2

關鍵詞:大氣有機污染物;顆粒物;相關性

大氣有機污染物會影響人體健康和動、植物的正常生長,干擾或破壞生態平衡。文章利用蘇州的大氣有機污染物觀測資料和顆粒物資料,分析了有機污染物的日變化特征、季節變化特征及其與顆粒物濃度之間的關系。

1 有機污染物的日變化特征

如圖1所示,苯、丙烷、丙烯、BC、甲苯、間,對二甲苯、鄰二甲苯、EC、OC、異丁烷、正丁烷日變化基本上呈現“雙峰雙谷”分布,峰值分別在上午與下午/夜間取得,谷值則分別在中午和凌晨取得。由此可見,有機污染物的日變化與人類活動和大氣層結穩定度是緊密相關的。

2 有機污染物的季節變化特征

圖2為蘇州市苯、丙烷、丙烯、BC、甲苯、間,對二甲苯、鄰二甲苯、EC、OC、異丁烷、正丁烷的季節變化圖。丙烷、甲苯、鄰二甲苯、EC、OC、異丁烷和正丁烷在秋季取得最大值;苯、丙烯、BC、間,對二甲苯則在冬季取得最大值。秋冬季節出現高值與PM2.5、PM10、SO2、NO2、CO的最大值類似,但是這些污染物的最小值大部分不在夏季取得,與PM2.5、PM10、SO2、NO2、CO差異顯著。

3 有機污染物與顆粒物濃度之間的相關性

圖3為PM2.5與苯、丙烷、丙烯、BC、甲苯、間,對二甲苯、鄰二甲苯、EC、OC、異丁烷、正丁烷的相關性圖,發現均為正相關,其中PM2.5與EC高度相關,與苯、丙烷、丙烯、BC、甲苯、間,對二甲苯為顯著相關,與OC、異丁烷、正丁烷低度相關。正相關性表明PM2.5與這些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同時這些污染物是光化學反應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存在有利于PM2.5的生成和濃度的增加。

圖4是PM10與上述這些污染物之間的相關性圖。圖中顯示均為正相關,但與PM2.5相比,相關系數明顯減小。這主要是由于PM10中的大粒子來源主要是揚塵等,并非來自這些污染物參與的化學反應。

4 結束語

蘇州市大氣污染中的苯、丙烷、丙烯、BC、甲苯、間,對二甲苯、鄰二甲苯、EC、OC、異丁烷、正丁烷濃度日變化基本上呈現“雙峰雙谷”分布,峰值分別在上午與下午/夜間出現,谷值則分別在中午和凌晨出現。由此可見,有機污染物的日變化與人類活動和大氣層結穩定度是緊密相關的。

上述特殊污染物均在秋或冬季出現最大值,這與PM2.5、PM10、SO2、NO2、CO的最大值類似,但是這些污染物的最小值大部分不在夏季出現,與PM2.5、PM10、SO2、NO2、CO濃度的季節變化存在差異顯著。

根據相關性分析可知,PM2.5與苯、丙烷、丙烯、BC、甲苯、間,對二甲苯、鄰二甲苯、EC、OC、異丁烷、正丁烷均為正相關,其中PM2.5與EC高度相關,與苯、丙烷、丙烯、BC、甲苯、間,對二甲苯為顯著相關,與OC、異丁烷、正丁烷低度相關。正相關性表明PM2.5與這些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同時這些污染物是光化學反應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存在有利于PM2.5的生成和濃度的增加。

篇3

關鍵詞:顆粒物 污染氣體 季節變化 月變化

中圖分類號:X5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9(b)-0131-03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霧霾頻發,大氣污染嚴重,尤其是長三角、京津冀等經濟發達地區,而且大氣污染呈現出煤煙型和機動車尾氣型共存的復合型特征[1]。具體表現為:顆粒物濃度居高不下,仍然是我國絕大多數城市的主要污染物;同時,多個城市出現了光化學煙霧,SO2、NO2和O3濃度很高[2]。大氣污染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值得深入研究。

該文將利用常州市和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的顆粒物和氣體污染物資料,研究它們的月變化和季節變化特征。

1 資料

該文所用資料來自常州市和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資料包括2010年全年的PM2.5、PM10、SO2、NO2、CO及O3資料。所用儀器為美國賽默飛世爾公司生產的PM2.5監測儀、PM10監測儀、SO2監測儀和NO2監測儀,以及美國自動精密工程公司生產的CO監測儀和O3監測儀。

2 常州大氣污染物的月變化特征

圖1a和b表明,PM2.5、PM10質量濃度月變化總體說來基本一致,均在1月份出現最大值,PM2.5質量濃度最小值出現在9月,PM10質量濃度最小值出現在7月。對于PM2.5質量濃度變化情況來說,1~9月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7月份略有回升;9~11月呈上升趨勢,其中10~11月變化較為緩慢;11~12月,濃度迅速下降。對于PM10質量濃度變化情況來說,1~7月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3月略有回升;7~11月呈上升趨勢;11~12月,PM10質量濃度迅速下降。

SO2質量濃度的變化情況(圖1c)表明,SO2質量濃度最大值出現在5月,最小值出現在7月。1~2月份,SO2質量濃度迅速下降;2~5月,呈現出迅速上升的態勢;5~12月,總體呈波動下降趨勢,其中5~6月,下降速度最快;10~11月,SO2質量濃度再次上升;11~12月,再次下降。NO2質量濃度的變化情況(圖1d)與SO2總體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最大值出現在1月;1~2月,NO2質量濃度迅速下降;2~4月,迅速上升;4~9月,呈下降趨勢,其中7、8、9三月變化較為緩慢;9~10月,再次上升;10~12月,NO2質量濃度又一次下降。而CO質量濃度變化特征(圖1e)較為簡單,1~9月,呈現出波動下降的趨勢;9~12月,呈上升趨勢。O3質量濃度變化特征(圖1f)基本成對稱分布,最大值出現在6月;1~6月,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6~12月,總體呈波動下降趨勢。

3 常州大氣污染物的季節變化特征

從圖2a和圖2b可知,PM2.5和PM10秋、冬季節濃度較高,其中秋季質量濃度最高,而夏季濃度最低。夏季太陽輻射增強,地表增溫快,大氣對流發展強烈,易于污染物的擴散。且夏季多降雨過程,濕沉降使大氣中的污染物減少,故夏季PM2.5、PM10質量濃度最小。而秋、冬季大氣層結較為穩定,加之雨水相對減少,故污染物濃度較高。春季PM2.5、PM10濃度亦較高,這主要是由于風速大,導致地面揚塵增加,顆粒物濃度升高。

整體而言,SO2、NO2和CO(圖2c、圖2d、圖2e)在夏季濃度最低,SO2、NO2最大值出現在春季,CO最大值出現在冬季。O3濃度在夏季取得最大值(圖2f),與夏季光化學反應最強有關。

4 蘇州大氣污染物的月變化特征

由圖3a可知,PM2.5在1月份出現最大值,7~9月出現最小值;從1月到2月,PM2.5濃度迅速下降,之后2~6月份,濃度較為穩定,振蕩變化;從6~7月,PM2.5再次減小,9月之后,濃度迅速增大。圖3b表明,PM10在3月出現最大值,在8月出現最小值。從1~2月濃度驟減,在3月份又迅速增加;從3~8月,濃度逐漸下降;之后又逐步上升。

由圖3c可知,SO2質量濃度在1月和12月濃度最高,2~9月濃度振蕩,9月最小,其中在4月和8月出現次極大值。圖3d表明,NO2最大值出現在11月份,從1~7月,濃度整體而言在下降,在4月出現次極大值,從7~11月濃度迅速增加。圖3e表明,CO質量濃度在11月取得最大值,從1~10月CO濃度比較穩定。由圖3f可知,O3濃度呈現單峰分布,在8月出現最大值。

5 蘇州大氣污染物的季節變化特征

從圖4a和圖4b可以看出,PM2.5、PM10秋、冬季節濃度較高,而夏季濃度最低;整體而言,SO2、NO2和CO(圖4c、圖4d、圖4e)在夏季濃度最低,SO2最大值出現在冬季,NO2、CO最大值在秋季;O3濃度在夏季取得最大值(圖4f)。夏季太陽輻射強,光化學反應速率大,導致O3的產生率大;同時夏季大氣層結不穩定,污染物容易擴散,所以PM2.5、PM10、SO2、NO2和CO在夏季濃度最低。

6 結語

(1)常州市和蘇州市PM2.5、PM10質量濃度月變化不一致,常州市PM2.5、PM10濃度最大值均出現1月份,最小值分別出現在9月、7月;蘇州市PM2.5濃度在1月份出現最大值,7~9月出現最小值,PM10濃度在3月出現最大值,在8月出現最小值。

常州市SO2質量濃度月變化最大值出現在5月,最小值出現在7月;蘇州市SO2質量濃度在1月和12月濃度最高,9月最小。常州市NO2質量濃度月變化最大值出現在1月,最小值出現在12月;蘇州市NO2濃度最大值出現在11月份,最小值出現在7月。常州市CO質量濃度月變化最大值出現在1月,最小值出現在9月;蘇州市CO質量濃度最大值出現在11月份,最小值出現在9月。常州市O3質量濃度月變化最大值出現在6月,最小值出現在1月;蘇州市O3濃度最大值出現在8月份,最小值出現在1月。

(2)常州市、蘇州市PM2.5、PM10濃度秋、冬季節濃度較高,而夏季濃度最低。常州市、蘇州市SO2、NO2濃度在夏季最小,常州市SO2、NO2濃度最大值出現在春季;蘇州市SO2最大值出現在冬季,NO2最大值出現在秋季。常州市、蘇州市CO濃度在夏季最小,常州市CO濃度在冬季最大,蘇州市CO濃度在秋季最大。常州市、蘇州市O3濃度在夏季最大,冬季最小。與夏季光化學反應最強有關。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產業結構變遷;大氣污染;空間異質;地理加權回歸模型

1引言

產業結構對一個經濟體的資源消耗強度、污染物排放規模起著決定性作用;[1]產業結構調整的目的在于以更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生產出更多的財富。[2]因此,產業結構調整是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協調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探討產業結構與大氣污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梳理現有研究:從研究視角看,大多局限于采用三次產業之間或工業行業內部結構變化來研究產業結構變遷對環境質量的影響,[3][4][5][6]但從動態的角度看,一個經濟體的產業結構變遷具有兩個維度,即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7]從研究方法看,只考慮了數據的空間依賴性,[8][9]但仍忽略了經濟變量由空間位置變化而產生的差異性,對于環渤海經濟圈而言,各省份之間不僅具有緊密的地理、經濟聯系,且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等諸多方面的差異不容忽視;此外,由于數據在空間表現出的復雜性、自相關性和變異性,使得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在不同區域之間可能是不同的,假定區域之間的經濟行為在空間上具有異質性的假設更加符合現實。[10]故研究環渤海經濟圈產業結構對大氣污染的影響,不僅要考慮到產業結構、經濟增長、大氣污染等因素之間的空間效應,更應考慮變量間關系由區域單元差異而產生的變化。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采用地理加權回歸(GWR)模型,綜合考慮經濟變量之間的空間依賴性和空間異質性,從產業結構高級化與合理化兩個角度探討環渤海經濟圈產業結構對大氣污染的影響,繼而基于產業結構視角分析區域各單元大氣污染治理策略。

2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限于數據可獲得性以及環渤海經濟圈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本文選擇人均SO2(E)排放量(噸/人)為大氣污染指標。此外,大氣污染作為經濟增長(gdp)的產物,有必要研究經濟增長對其產生的影響。各變量選取的經濟意義及構建情況如下。

2.1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從產業結構高級化(TS)與合理化(TL)兩個角度衡量,其指標構建與干春暉等[7]類似。其中,TS是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產值的比值,以衡量產業結構是否具有低污染、低能耗的趨勢;TL反映產業聚合程度,即衡量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以及產業間的協調程度,若經濟處于均衡狀態,則TL=0,否則其值不為0。其具體形式為:

2.2經濟增長

“增長極限說”、環境波特假說,或者EKC假說,都指出了經濟增長對環境具有重要影響。為此,本文將經濟增長納入模型,用人均GDP(元/人)表示,以研究經濟增長對大氣污染的影響。此外,為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將所有變量進行對數化處理。

本文選擇環渤海經濟圈7省份2005年、2009年、2013年經濟增長、人口數量、三次產業產值結構、三次產業就業結構數據,數據均來源于2006年、2009年、2014年《中國統計年鑒》以及各省統計年鑒。

3研究方法

3.1空間相關性分析

通過全局莫蘭指數(Global Morans I)來檢驗變量的全局空間自相關性。Morans I的取值范圍為[-1,1],Morans I>0,說明存在正的相關性,越大相關性越強;Morans I

進一步,通過莫蘭散點圖來檢驗區域大氣污染的空間集聚特征,可劃分為4個象限,其中,1、3象限表明大氣污染存在正的空間相關性,2、4象限則表示大氣污染存在負的空間相關性。

3.2模型設定

經典的全局回歸模型為:

4實證分析

4.1空間相關性檢驗

經過計算,2005年、2009年和2013年全局莫蘭指數值分別為0.404、0.393和0.373,雖然呈現下降趨勢,但仍維持在較高的水平,這說明環渤海經濟圈大氣污染排放存在顯著的空間依賴性。進一步通過莫蘭散點圖(見下圖散點圖,限于篇幅只給出2013年散點圖)分析其大氣污染排放的局域空間特征,發現三年間晉、蒙、遼、魯四省份都出現在第一象限,即表現出HH集聚;而京、津兩市在第三象限,表現出LL集聚;河北省出現在第四象限,即自身排放水平較高,但其鄰近省份相對較低。這一方面說明了區域內鄰近省份大氣污染排放存在正相關關系,同時也體現了各區域單元在排放水平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因此,在研究大氣污染問題時,應同時考慮其空間依賴性和空間異質性,從而能夠建立合理的理論模型。

4.2模型估計

本文分別以高斯、指數、三次方函數為不同權重矩陣估計式(5)各參數,基于三種不同矩陣的參數估計結果基本一致,限于篇幅,只給出了擬合度最高的基于三次方函數權重矩陣的估計結果。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4.3結果分析

通過表1、表2和表3可以看出:在同一年份中,經濟增長、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結構合理化都表現出顯著的空間不穩定性,即各參數估計值隨著空間位置的變化而產生了顯著的變化,驗證了空間異質性的存在。而對于同一省份,不同年份的回歸系數值的大小甚至符號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說明產業結構等因素對大氣污染影響的時間不穩定性。

第一,經濟增長對大氣污染的影響。2005年各省份經濟增長回歸系數均為負,說明經濟增長并未加劇大氣污染排放,甚至帶來了大氣污染物的減排,其中京、津兩市減排力度最大,而冀、晉、蒙三地區減排力度最??;2009年京、津、遼、魯四地區經濟增長依然可以促進大氣污染減排,但其他三省份卻加劇了大氣污染;2013年各省經濟增長都加劇了大氣污染,并且其幅度表現出基本一致的趨勢。說明區域各省份尚未實現經濟增長與大氣污染減排的協調發展,反而在逐漸加劇大氣污染,這固然與經濟增長而帶來的大量能源消耗有著密切的關系,但不能否認高投入、高排放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仍舊對環境產生了巨大壓力。以北京市為例,其經濟增長雖主要依賴于第三產業(2013年占總產值77.5%),但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仍消耗了大量能耗,故進一步優化經濟增長方式仍是其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二,產業結構對大氣污染的影響。2005年京、津、遼、魯四省產業結構高級化促進了大氣污染減排,2009年晉、蒙兩地區的產業結構高級化則加劇了大氣污染;2013年各省份產業結構高級化都促進了大氣污染減排。但是,京、津、遼、魯四省市的減排效果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遞減趨勢,冀、晉、蒙三地區產業結構高級化雖然逐步帶來了減排,但仍存在一定的減排空間。由于TL指標越接近0,產業結構越合理,資源有效利用程度越高,故產業結構合理化回歸系數顯著為正時,說明產業結構越不合理,造成的大氣污染排放水平越高。而京、津、魯、遼四個省份2005年和2009年產業結構合理化為負,說明產業結構合理化未能為其帶來污染物減排,同時其系數(絕對值)變小,故產業結構合理化加劇大氣污染排放的作用在減?。?013年,回歸系數都為正,說明產業結構合理化可以促進減排,但對于冀、晉、蒙三地區其產生的減排效果在減小??梢钥闯?,產業結構高級化和合理化對大氣污染起到一定減排作用,但其減排效果在減小。

綜合而言,2005年和2009年各省結構效應(即產業結構高級化和合理化)對大氣污染存在較大影響,而規模效應(即經濟增長)對其影響相對較小。此外,結構效應中產業結構合理化與高級化對大氣污染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影響,說明各省在推動產業結構變遷的過程中,未能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2013年規模效應對大氣污染的影響顯著增加,但轉變為加劇作用,結構效應對大氣污染的影響呈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產業結構高級化與合理化都實現了對污染的減排作用。這說明,經濟增長對環境產生的壓力并未減弱,而產業結構仍存在一定優化空間。

5結論

本文利用地理加權回歸模型分析了環渤海經濟圈產業結構對大氣污染的影響,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大氣污染存在顯著的空間依賴性與空間異質性,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對大氣污染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

第二,通過動態比較發現,同一省份產業結構對大氣污染的影響大于經濟增長的作用,但經濟增長加劇大氣污染的作用逐漸變大,而產業結構高級化與合理化對大氣污染的減排效果在減小。

上述結論說明,大氣污染的空間效應需要實施合理的聯防聯控治理措施,但是各省在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等影響因素方面存在一定差異,需要結合各省產業結構實際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此外,在經濟增長加劇大氣污染排放,而產業結構高級化和合理化對大氣污染的減排效果減弱的情形下,如何進一步優化各產業內部結構,充分發揮其減排潛力,如何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仍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的。

參考文獻:

[1]胡春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是加強環境保護的根本[J].宏觀經濟研究,2009(2):35-39.

[2]黃亮雄,王鶴,宋凌云.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是綠色的嗎?[J].南開經濟研究,2012(3):110-127.

[3]肖慧敏.中國產業結構變動的碳排放效應研究――基于省級面板數據[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5):84-87,92.

[4]Vukina T.,Beghin J.C.,Solakoglu E.G..Transition to Markets and the Environment Effects of the Change in the Composition of Manufacturing Output[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9(4): 582-598.

[5]Friedl B.,Getzner M..Determinants of CO2 Emissions in a Small Open Economy[J].Ecological Economics,2003(45):133-148.

[6]干春暉,鄭若谷,余典范.中國產業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和波動的影響[J].經濟研究,2011(5):4-16,31.

[7]彭水軍,包群.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的中國檢驗[J].財經問題研究,2006(8):3-17.

[8]馬麗梅,張曉.區域大氣污染空間效應及產業結構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7):157-164.

篇5

[關鍵詞]大氣污染治理 環境評價 作用

中圖分類號:X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8-0323-01

近年來,霧霾天氣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成為當前環境熱點問題,由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我國部分地區酸雨、灰霾、等區域性大氣污染問題比較嚴重,對人體的危害也在逐漸顯現出來。由此可見,當務之急就是做好大氣污染治理的工作,其在環境評價中也起著一定的作用。

一、 大氣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 如今實行的減排政策不重視大氣質量管理,更重視控制一次污染物減排數量

1. 總量控制無法顧及到質量管理

從目前看來,大氣污染的控制政策基本上是圍繞著污染物總量控制展開的,大氣污染控制的管理目標設定為污染物減排量,并不是以大氣環境質量為主的排放量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不會按照大氣環境中污染物濃度的標準來進行推算和管理。

2. 大氣污染物額減排不重視協同減排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大氣污染控制的重點主要是二氧化硫、煙塵、粉塵等一次污染物。就拿燃煤電力行業來說,其主要對環境政策的作用對象都是二氧化硫,而燃煤電廠同時也是氮氧化物、細顆粒物、汞和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來源,在“十二五”期間,國家才開始逐漸治理氮氧化物等其他的大氣污染物,在前一階段的大氣污染治理中,并沒有重視協同減排。

(二) 大氣污染相關的排放評價體系還有待完善,空氣環境標準有待提高

1.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太低

我國在1982年頒布并實施了首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經過三次修訂之后,在1996年頒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一直持續使用到現在,這些標準在特定的時期中,發揮出了積極、重要的作用。

2. 大氣污染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

在1996年頒布的標準《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沿用到現在,已經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污染排放標準體系,其中包括了綜合與行業兩類、國家與地方兩級排放標準。可是,現有的空氣質量評價體系還是運用了在粉塵污染時期的大氣環境評價思路,這樣很難應對新型復合空氣污染情況。

(三) 大氣污染治理的法規不健全,執法和監管的力度不強

1. 大氣污染防治法還有待完善

雖然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治法規上的建設有著不錯的成績,但是一些相關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還不完備。

2. 大氣環境監管力度有待提升

從一方面看,地方政府缺少了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的約束和動力,而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因為各地環境監測機構受到了經費和條件的限制,無法開展對大氣污染源的經常性監督監測,也就導致了環保部門對污染源的日常監督管理變得更弱。

(四)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有待提高,環境空氣信息公開有待改進

1.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能力有待提高

大氣環境監測、統計基礎薄弱,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指標不全,大部分城市沒有進行臭氧、細顆粒物等大氣污染物的監測,數據質量控制薄弱,從而導致無法全面反映出當前大氣污染的情況。揮發性有機物、揚塵等沒有被納入環境統計管理體系,底數不清,現有的城市空氣自動監測系統還有待完善。在《國家環境保護“十五”計劃》確定的一百十三個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城市當中,一些城市的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的子站數并沒有達到計劃的要求,數據的代表性和準確性離要求還很遠。

2. 城市空氣環境信息公開有待改進

從目前看來,城市空氣質量公開工作已經無法滿足公眾對空氣質量的知情訴求。

二、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的現狀及不足

(一) 大氣環境模式體系還不完善

大氣環境模式體系還不完善的主要表現就是空氣質量模式體系不完善、相關理論及方法學研究之后,缺少風險評價模式、人體健康評價模式等各方面的導則模式,從而使得無法滿足日漸復雜的大氣環境影響評價需求。我國的空氣質量評價體系還是以粉塵污染時期的大氣環境評價思路為主,已經很難以客觀反映新型復合空氣污染類型,尤其是細粒子污染的情況,對大氣污染控制與溫室氣體減排、臭氧層保護的研究還有所欠缺。

(二)新型污染物相關研究基礎較薄弱

在我國的評價標準體系中包含了兩大類:環境質量標準和排放標準,目前為止,我國環境標準中規定了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的限值,可是還缺少了PM2.5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的環境質量標準,在排放標準當中,缺少了對PM2.5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硫化氫、苯系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從而導致很難對建設項目的污染物排放進行最直接的控制。早在1982年就制定了大氣環境質量標準,之后1996年和2000年進行了修訂,但是沒有包含PM2.5指標,所以現行各種環評技術導則和監測規范中都沒有對PM2.5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提出要求,就目前,我國針對PM2.5的研究工作也局限于各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當中,應用性研究比較少。

三、 大氣環境評價研究展望

目前為止,我國大多數的省份依舊處于二氧化硫排放的上升階段,經濟結構的重型化趨勢給大氣環境質量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研究應該增加前瞻性和宏觀性,強化對產業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大氣環境影響的預測及評價,對可能導致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和大氣污染物人體健康風險進行分析和識別。

(一)開展戰略性大氣環境評價

大氣環境問題的區域性特征日漸凸顯,這種特征與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有著緊密的聯系,并且顯現出了壓縮性的特征。應該加強對大空間尺度和長時間尺度下大氣環境污染源的識別,對重點產業發展可能帶來的局地特征污染物的大氣環境影響進行預測評估,對區域當中長期典型大氣環境問題的生成與區域大氣環境及污染排放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為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劃分大氣污染重點區域提供依據,有利于協調解決區域和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問題。

(二)加強對城市化進程的大氣環境影響的關注

城市化發展提升了熱島強度和范圍,城市區域風速減小,小風面積增大,也就導致了城區中大氣污染物的累積,大氣污染更加嚴重。最近幾年來,機動車排放污染物已經成為了我國大氣污染主要的來源之一,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的空氣污染,已經顯現出來煤煙型和汽車尾氣復合型污染的特點,加大了大氣污染質量的難度。

(三)重視大氣污染物輸送機制的研究

由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大氣污染也開始呈現出了區域一體化的趨勢,因為大氣污染有著向外部擴散的特性,單個城市已經很難徹底解決空氣質量的問題。經過研究發現,周邊地區污染源的中遠距離輸送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是不可以被忽視的,外源輸入極有可能讓區域大氣污染變得更加嚴重。在目前平原的條件下,擴散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對城市的研究也有不錯的成果,可是還有很多工礦企業和城市都建在河谷、丘陵、海陸交界等比較復雜的地形當中,由此看出,為了能夠解決這些地區的空氣污染問題,加強對復雜地形上大氣擴散規律的研究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四、 結語

由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氣污染問題開始顯現出來,這對人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危害,所以大氣污染治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大氣污染質量來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是一個長期又艱巨的過程,可能需要20年或是更長的時間。

篇6

關鍵詞:城市大氣污染;健康危險度評價;城市環境規劃

工業時代以來,人類社會文明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社會物質財富得到了快速積累,科學技術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在取得如此客觀的成果的同時,由于工業發展和城市化進程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物體已經深深的影響到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其中大氣污染尤其是城市大氣污染問題已經是不容忽視。城市大氣污染從本質上來說是人類活動所帶來的過度排放使得大氣成分發生了顯著變化所帶來的環境變化,工業時代使得煤炭和石油等礦物質燃料成為了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而這些能源的使用將帶來大量的有毒害氣體的排放,積年累月的排污使得城市大氣環境逐步惡化,從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來開,1997年以來,我國每年因為大氣污染而引發的死亡人數達數十萬之多,由此引發的次生疾病更是不計其數,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健康所帶來的危害是全球性的,但是這在發展中國家表現的尤為明顯,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發展中國家的城市規劃還欠缺對大氣環境保護的考慮,城市規劃中的疏漏反而會進一步的加重城市大氣污染所帶來的影響,因此,通過過往對大氣污染的研究成果,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大氣污染健康危險度評價體系,以此為評價依據,并貫徹到城市環境建設規劃之中,真正的落實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和生產理念。

一、大氣污染引發的主要健康問題

大氣污染所帶來的健康問題,不僅取決于污染物本身的致病性特性,也和人類個體特息相關,依據環境流行病理論、環境病毒理論和環境生物學理論,對大氣污染物進行危害評價,可以對大氣污染物進行致病性分類,使其針對不同的個體具有統一的評價依據。從當前的數據中可以看到,大氣污染引發的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和皮膚上,個體通過呼吸、飲食和皮膚接觸等方式吸入有毒氣體,造成相應的呼吸道疾病和皮膚疾病,相對于水資源污染所帶來的健康問題嚴重程度或有不及,因此,可以對其進行較為嚴密的科學合理分析,建立有效的健康危險度的評價體系。

二、城市大氣污染健康危險度評價體系

建立城市大氣污染健康危險度評價體系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對目前一直的大氣污染進行分類管理,針對不同的致病性和制毒性進行統計學分類,并提供相應的防治和治療方案。具體而言,通過建立相應的大氣污染健康危險因素,對不同的大氣污染物進行考察評估,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對個影響因素進行加權綜合考慮,最終得出量化考核的危險度評級結果,基于以上的評價方法,目前的健康危險度評價方法主要有危害認定法、劑量反應關系評價法、危險度特征描述法以及暴露評價法,根據單位劑量的大氣污染物所帶來的健康損失,可以對健康危險度進行有效的評價。

目前來看,大氣污染物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可吸入顆粒、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性氣體上,不同種類的有毒性氣體的致病原理和濃度變化特征差異巨大,使得通用性的數學分析模型難以實現。通過進行志愿者暴露實驗、人群流行病學研究以及動物毒理學實驗可以有效的確認大氣污染物的種類,以生物標志物為代表的新興生物技術使得科學有效的污染物認定可以通過污染物進行生物體之后的代謝產物來反推污染物的種類甚至是接觸方式,生物標志物的引入使得人體健康效應終點的研究變得簡單易行。選擇合適的暴露場所和暴露方式,可以建立系統的污染物暴露評價體系,通過可靠的數學分析模型,消除特定環境條件帶來的偶然性實驗差異,可以真實的反應局部地區的大氣污染水平及其健康危險度系數。

三、城市大氣健康危險度評價在城市大氣環境規劃中的應用

大氣環境污染是大氣環境破環的具體體現,因此,必須盡快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從大氣污染的誘發因素和惡化流程來看,我們不僅需要減少大氣污染排放,更需要針對我們的城市結構進行合理的環境規劃,避免發生二次污染。根據就大氣污染健康危險度進行的現有研究來看,對城市大氣污染中的重點污染企業、重要的污染形勢和重點污染途徑進行提前預防,規避或者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劑量和濃度準許量,以城市大氣污染健康危險度評價體系作為城市環境規劃的參考依據,不同水平的污染物濃度導致不同水平的人體健康損害,因此可以根據健康危險度評價中人體對污染物的劑量一響應關系確定不同污染物濃度時的指標權重值,得出一個兩者之間的梯度關系。定期主要大氣污染物的城市現狀,對大氣污染物的暴露評價研究給與相應的政策和經濟支持,建立科學的大氣污染物健康危險度量化分析數據資料庫,針對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個體提供有效的預防措施,在城市環境規劃中引入大氣污染考核機制,大力倡導綠色、環保、低碳的城市生產和生活理念。

四、總結

城市環境污染是城市管理中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城市大氣環境污染顯得尤為突出,形勢不容樂觀。本文以城市大氣污染的發展現狀為分析對象,從剖析大氣污染的誘因和惡化進程入手,總結分析了當前主要的城市大氣污染形式,根據現有的技術統計資料,提出了城市大氣污染健康危險度評價系統,并將其應用到城市環境規劃之中,為進一步改善城市大氣環境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參考文獻:

篇7

1、一次污染物與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從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大氣污染物,如顆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則是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 染物與大氣正常組分,或幾種一次污染物之間,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或光化學反應而形成了與原污染物性質不同的新污染物。其毒性一般較一次污染物強。二、常見主要大氣污染物簡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被人們注意到或已經對環境和人類產生危害的大氣污染物大約有100種左右。其中影響范圍廣、對人類環境威脅較大、具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有顆粒物、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含物及光化學氧化劑等。 三、大氣污染的類型

大氣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種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危害了人體的舒適、鍵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環境的現象。

(1)根據污染物的化學性質及其存在的大氣狀況,可將大氣污染分為還原型大氣污染和氧化型大氣污染。

(2)根據燃料性質和污染物的組成,可將大氣污染分為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四類。 四、中國大氣污染的特征

中國是世界上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大氣污染是我國環境問題中的一個主要問題。我國的經濟發展、能源結構、地形及氣候條件決定了我國大氣污染具有以下特征:

①煤煙型污染是污染的普遍問題,主要污染物是煙塵和二氧化硫;

②汽車尾氣污染明顯增加,并逐漸上升為城市大氣主要污染源,總懸浮顆粒物或可吸入顆粒是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

③酸雨分布區域性、季節性明顯,污染物成分特點突出,多以硫酸酸雨為主;

④工業“三廢”任意排放是目前大氣污染的罪魁禍首,但農業引發的大氣污染仍不容忽視。

篇8

關鍵詞:大氣污染;治理;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TE08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推動了我國城市化進程以及工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大氣污染日益嚴重,使我國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此,應當加強煙氣污染物治理、顆粒污染物治理以及氣態污染物治理等新時期我國大氣污染治理,不斷提高空氣質量,促進經濟和環境的和諧發展。

1、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產業的發展現狀

大氣污染治理產業是指為大氣污染控制、污染清理等方面提供設備和服務的行業,主要是進行大氣污染物基金項目:福建省科技廳項目“福建省節能環保產業技術與裝備發展研究”(2012R0046),福建省教育廳重點項目“福建省環保產業發展的技術路線圖研究”。的“末端治理”。近些年,我國對大氣污染治理越來越重視,大氣污染治理產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并且形成了產業競爭格局,產業成熟度在不斷提高。據有關研究統計,截至2012年,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產業規模已經接近千億元,并且總量以較好的勢頭保持增長。

大氣污染治理產業鏈分析:根據領域層面來區分,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分為脫硫、脫硝、除塵三大領域。近幾年隨著汽車使用量的急劇上升,汽車尾氣對大氣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尾氣防治也逐漸在大氣污染治理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大氣污染治理產業鏈的上游主要是脫硫、除塵、脫硝、尾氣污染治理領域的設備和原料產業,下游主要是相關領域的主要運營產業(見圖1)?!笆晃濉币巹澠陂g,大氣污染治理重點發展脫硫領域,電力脫硫設備在“十一五”規劃期間得到發展,市場達到一定程度的飽和狀態,未來脫硫領域的重心主要是對現有的火電脫硫機組進行改造或重建火電機組,“建設-經營-轉讓”模式有望成為該領域的主要發展模式。“十二五”期間,大氣污染治理的重心轉向脫硝領域,脫硝設備及其運營產業將迎來發展的高峰期。

圖1大氣污染治理產業鏈

2、大氣污染治理的形勢

2.1在控制常規大氣污染物方面有很大進展

據調查與分析,在“十一五”期間,我國的二氧化硫、煙塵、粉塵等常規性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2.2大氣污染類型變化,灰霾等問題愈發嚴重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我國的大氣污染類型正從煤煙型污染向機動車尾氣污染類型轉變,并且暫時出現了兩種類型并存的局面;另外,區域性灰霾天氣和光化學污染日益突出,尤其是京津冀、珠三角以及長三角等區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最為嚴重。最后,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各個城市間大氣污染相互影響,而工業企業的外遷,同樣影響了農村的環境質量。

2.3非常規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大,治理工作面臨巨大挑戰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氮氧化物、細顆粒物(PM2.5)、揮發性有機物以及大氣重金屬等非常規性污染物的排放量顯著增加,給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3、大氣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3.1重視減排數量,忽視質量管理

外界大氣不僅影響著環境質量,更是與人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而且很多時候一次污染物的排放會產生二次污染。然而,在目前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中,注重的是減少一次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不是把減輕污染物的損害程度作為重點,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

3.2相關法規不健全,執行和監管力度不夠

首先,雖然我國有關大氣污染防治的法規建設有了很大的進步,然而仍然不完善,比如缺乏有關顆粒物等污染物的防治法規。其次,由于部分政府有關環境質量的約束機制和動力機制的缺乏以及經費和條件的限制,對大氣環境的監測和執行受到了很大影響,監管和執行力度亟待加強。最后,在部分領域如機動車污染、揚塵污染等防治方面的管理機制仍不健全。

3.3屬地模式的環境管理,降低了管理效率

目前,我國大氣污染狀況呈現出區域性特征,而屬地模式的管理方式阻礙了區域間的合作。一系列大氣污染治理策略的提出,關注到了政策的可行性與持續性,部分減排政策有待完善與健全。

3.4空氣質量監測能力不足,沒有及時公開環境信息

目前,我國的空氣質量監測和統計基礎十分薄弱;部分項目的監測指標不夠齊全,比如缺乏臭氧、細顆粒物等項目的指標;不能有效地控制一些數據質量,使得對大氣污染情況的反映程度不夠全面;部分城市人為地“操縱”環境質量的相關監測數據,嚴重影響了數據的代表性和準確性。

4、大氣污染治理的策略

對大氣污染的治理,我們可以借鑒滄州渤海新區的“四大工程”來實現,包括深度治理工業企業、治理建筑工地的揚塵、防治運輸揚塵以及建立綠化工程這四個方面,從控制污染源方面與防止污染物的傳播方面治理大氣污染。

4.1限期治理工業污染源,實現工業企業的深度治理

一方面,國家可以通過監測和檢查節能熱力企業中有關機械設備,保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方面,處理好鍋爐的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在治理大氣污染的過程中,制定好治理方案,安裝好治理設備,盡可能地提高治理效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4.2控制燃煤源污染物的排放,實現建筑工地揚塵的治理

第一,拆并、改造分散的燃煤鍋爐。針對熱電聯產覆蓋范圍內的鍋爐,盡可能地實現并網;第二,全面落實相關規定。防治好施工工地的揚塵污染,還可在采取在施工現場設置圍擋,硬化并清潔工地的主要道路等措施。

4.3防治機動車尾氣,實現運輸揚塵的防治

國家可以采用簡易工況法來實現對機動車的尾氣治理,定期檢驗機動車的排氣污染;此外,通過黃綠標制度來管理機動車,保證行駛在路上的只有滿足標準的車。

4.4擴大綠化面積

通過擴大綠化面積,更大程度地吸附空氣中的飄塵等大氣污染物;整治好河流,實現林網、水網以及路網的融合與統一。

4.5健全大氣污染的法制建設,加大監督和執行力度

通過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具體地規定好行為規范、法律責任等;加大執法與監督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對給環境造成巨大污染的企業進行嚴肅的處理。

結語:總而言之,面臨著大氣污染如此嚴重的情況,國家和企業都應該重視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工作,及時發現并改正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積累經驗、吸取教訓,健全大氣治理的政治、法律和經濟體系,不斷提高空氣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世秋.通過制度變革推進區域復合型大氣污染的防控與管理[J].環境保護,2012,06:73-76.

[2]寧淼,孫亞梅,楊金田.國內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管理模式分析[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2,05:11-18.

[3]徐靜,李然,李理,賈黎春.高職大氣污染治理技術課程教學改進探討[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12,05:79-81.

[4]施明F,周留煜.我國城市大氣污染概況及防治對策研究[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自然科學.醫學版),2012,04:62-69.

[5]徐健,馮濤.大氣污染的幾大特征與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3,21:125+127.

[6]陳健鵬,李佐軍.中國大氣污染治理形勢與存在問題及若干政策建議[J].發展研究,2013,10:4-14.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在线91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日产日韩亚洲欧美综合在线 | 亚洲污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