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6 09:30:4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鄉村音樂教育現狀及對策,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農村小學 教學 科研
一、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科研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學科研動力不足,訪談中,多數教師表示由于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都不重視音樂課,音樂教師受不到應有的重視,導致大部分農村小學音樂教師都是以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來面對工作,所以多數教師也不愿意搞教學科研??梢钥闯觯m然大部分被調查的農村小學音樂教師都具有一定的教學科研意識,但教師們的教學科研動力嚴重不足,許多音樂教師表示,不知道怎樣寫出高質量教學科研論文,也不知道怎樣進行教學課題研究。這些數據和訪談表明,目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相當低下。因為農村小學的條件不好,收入不高,導致教師們無心也無力購買更多的專業類或者教育、教學類雜志、書籍學習。另外,因為學校的經費有限,大部分農村小學都沒有圖書報刊室,更別提互聯網上的教學科研數據信息資源。即使在設置有圖書報刊室的學校,其圖書報刊室里也多以陳舊過時、消遣性書籍或黨政性報刊雜志居多。這些都表明目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科研資源極其匱乏。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小學音樂教師還是處于邊緣化的境地,不少農村學校領導既不倡導教學科研,也不肯定教學科研活動,對教學科研成果也少予獎勵。由于沒有良好的教學科研氛圍和適當的激勵機制,導致教師們的教學科研價值得不到承認,教學科研積極性也沒有得到保護。音樂教師也只有在文藝表演、唱歌或器樂比賽時才被重視。所以,造成了多數農村小學音樂老師側重點不在這,我國一大部分小學音樂老師能力不行,都是由中等師范學校培養。中師十分注重學生教育教學技能培養,而對學生的教學科研意識、教學科研知識和教學科研能力的培養較為不足,導致許多中師畢業的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教學科研能力低下,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在職培訓機會不僅很少,而且缺乏專門針對山區小學音樂老師的培養和鍛煉。雖然絕大部分的山區音樂老師能夠認識到教學科研必要性,但是對于科研與教學的同一性認識很欠缺。在教學與科研兩者的地位上,不少教師沒有認識到科研與教學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作用,把教學與科研分割開來,認為把教學工作做好才是自己職業的根本,導致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普遍重教學而輕科研。
三、思考與建議
大力開展針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在職培訓項目,通過參與式培訓、專題講座培訓、現場觀摩學習等多種培訓手段,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科研知識、教學科研方法以及教學科研能力。農村小學音樂老師應該改善自己的狹小的觀點,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應樹立教研一體化、教學就是研究等新的觀念。認識到教學科研工作從來不是額外的工作,教學和研究也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張皮。同時,農村小學音樂教師還應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統計等教學科研的工具性知識,了解和熟悉教學科研的基本過程,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科研能力。
我國現有農村中小學90多萬所,其中音樂教師才近10萬人,遠遠不能滿足教育需要。另外音樂教師的待遇低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育部門領導者不重視小學音樂教育;2.同行們的蔑視;3.社會生活環境中音樂老師不受人們的尊重。
在中小學開設音樂課的主要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在生活中很多學生都喜歡聽音樂但是不懂樂器,甚至對音樂的知識懂的也很少,就像一個班級有50名學生都會唱歌,但是沒有一個認識音樂演奏的譜子。根本不會視唱。還有學生對欣賞樂器,對樂器也充滿了憧憬,在老師示范和距離的同時,學生就像看戲法一樣,時不時的發出哈哈的笑聲充滿了神秘和憧憬,大部分學生都喜歡聽流行歌曲或者搖滾樂,這充分的說明了鄉村音樂已經遭到了淘汰,農村音樂老師的教學效果和實際達到的目標相差太遠。導致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降低。所有的教學設施都是教育基礎的保證,由于很多原因,在農村教育中,音樂教育不受到認可,沒有地位。音樂的硬件配備也受到了影響。在一些貧困的山區中,一些基礎的生活條件都沒有,更不用說電視,電腦了。就像課桌板凳都成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老師的信息受到了封閉,這都是最重要的問題
四、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對策
(一)更新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改變當前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狀況,首先黨政教育主管部門和音樂教育工作者要轉變觀念,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放在提高我國全民素質的高度,有長遠的教育眼光,將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這一變革,大力倡導音樂教育的新理念。其次,建立正確的教師評估機制,徹底消除“正課”與“副課”的偏見,把音樂擺到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讓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正常有序地開展起來,讓音樂課成為中小學教學內容的一個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努力加強對農村音樂教學事業的培養和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這樣才能對農村基礎音樂事業的一個保障。對其他教育工作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提高農村音樂教育的基礎問題也是首要問題。因此先要合理的運用所有的師資力量。充分的發揮他們的長處,去教育學生為他們能力的發揮創造良好的環境。
【關鍵詞】河北省 高校 公共音樂課 改革 創新
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課教育的實質是以學生為根本,對其進行音樂欣賞、表演、創造的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音樂素質和音樂能力的提高。課程面對的是已經長大成人的大學生,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漸成熟,對于學生人格的塑造是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本文結合對河北省高校公共音樂課教學的調查情況,提出了對其改革和創新的具體措施和建議。
一、明確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課的開設目的
高等學校的公開音樂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整體素質,使得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深刻和豐富,陶冶學生的情操,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其心理特征、特長愛好、興趣等,使音樂課充分發揮其美育的功能,將高校公共音樂課進行完善,使其獨立性和系統性更強,開展有關的音樂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音樂素質,用音樂陶冶學生的情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將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作為教學的中心,通過公共音樂課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地感受到音樂的內在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對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課的教學觀念和思想進行更新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教學觀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的基礎,在高校公共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真正的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生的發展為基礎進行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對藝術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人文藝術教育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同時,要廣泛的吸收和借鑒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不要將音樂欣賞課的內容固定在西方音樂上,充分吸收世界各國的音樂文化,例如宗教音樂,非洲、美洲音樂等。此外,還要借鑒國外先進的音樂教學理念,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課的教學觀念和思想進行優化,做好改革工作。人們的行為和動作大部分是受自己的思想控制的,對于高校公共音樂課來說同樣如此。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信息化和網絡化程度不斷加深,不斷進步的社會要求社會中的人才也要不斷進步。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藝術課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進行更新,有助于高校音樂教育的健康快速發展。
三、做好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課教學的多元化工作
目前,在我國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課中,主要是依據教師的特長而開設課程,教學的內容大多數為對國內外優秀音樂作品的欣賞,使學生覺得十分枯燥、乏味,這種形式的教學,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也很難學到有用的音樂知識。個人認為,在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課的教學中,要做好教學的多元化工作,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豐富,做好對世界各國文化的傳播工作,注重教學的普及性和公共性,在教學內容上要符合時展的要求,將民族音樂和世界音樂進行有效的結合,將學生作為主體,依照學生目前的音樂知識掌握情況及其興趣,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設置。此外,做好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課教學的多元化工作,還要對教學的形式進行適當的豐富,一調動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一)做好教學內容的多元化
1.強化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河北地區高等學校的大學生音樂素養還不夠強。這就要求我們要在教學中對音樂基礎知識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首先是對音樂基礎理論知識方面,在教學中要教會學生認識五線譜和簡譜,掌握音色、節奏、速度和音樂體裁方面的知識,以上這些都對音樂作品的思想流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若不能對其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就不能夠做好對音樂的欣賞,不能充分地領會作品的思想和感情。音樂是一種高雅的聽覺藝術,更是一種審美活動,這就要求在教學中進行必要的聽覺訓練。在音樂旋律變化的過程中,品味音樂作品的內在思想,對其進行更好的把握;其次是要向學生介紹音樂的發展歷史,為學生建構音樂知識體系,這里主要包含對國內外音樂發展的介紹、不同時期音樂創作的背景、著名的音樂家以及其有關作品等等。這些講解和介紹,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音樂創作情景,感受音樂所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最后,在教學中要加入對樂器基礎知識的講解,使學生能夠準確地辨別常用樂器的音色,這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音樂的魅力。
2.擴展教學中音樂欣賞作品的體裁和形式
要想使學生更好的感受和品位音樂之美,就要做好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要對所欣賞音樂作品的體裁進行擴充,經調查顯示,目前河北地區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課中所欣賞的音樂作品大多為西方的交響樂,極個別的院校開設了對民族音樂的欣賞課程。這就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音樂體裁的擴充,將河北地區的民族音樂加入到音樂欣賞作品的行列當中,還可以根據本校生源的分布情況,對于一些學生人數較多地區的民族音樂進行鑒賞。除此之外,還可以對舞劇、歌劇、戲劇、搖滾樂、爵士樂以及小提琴等形式的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在這些形式的作品中,往往包含著例如音樂、戲劇、文學、舞蹈等多方面的藝術手段,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通過安排學生欣賞多種形式和體裁的音樂作品,能夠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感官去體驗音樂作品的內涵,感受音樂之美。
目前,大部分學生都十分喜愛流行音樂,對此教師不應該對其進行孤立,而是要利用這個特點,將一些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引入高校的公共音樂課課堂,對其進行有效的賞析,依靠學生對這些作品的熱情和興趣,更好地開展教學,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要嚴把作品的質量關,選擇的音樂作品要積極向上,同時還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此外,還可以將影視作品中的音樂引入課堂,對學生進行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達到有效的結合,使學生在一種輕松的環境中更好的感受音樂的魅力。例如在對《梁?!愤M行賞析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有關的圖片和視頻,給予學生良好的視覺體驗。
3.做好本民族音樂文化的教學
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的高校學生對我國的民族音樂有著很大的興趣,但是對其卻知之甚微,學生們渴望在大學的音樂課程中學習我國的民族音樂及其文化。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音樂也多種多樣,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在進行高等學校音樂公開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對民族音樂知識和文化的教學,在滿足學生求知欲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加入更多的民族音樂方面的知識,組織學生對民族音樂進行有效的鑒賞,對相關的音樂文化進行介紹,使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意志品質得到培養和提高。作為了解我國傳統文化重要途徑之一的民族音樂,其風格迥異的藝術形式、音調、風格和節奏,充分展現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多元化,通過對這些不同民族音樂的欣賞,學生能夠充分的體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提高自己的審美觀和音樂鑒賞能力
4.有效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的音樂文化
在世界一體化的今天,對教育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注重教育的多元化。國際音樂教育正在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我認為,在進行多元化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要以我國的民資音樂為基礎,充分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地音樂文化的精髓部分,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效的利用。要轉變現有的觀念,不能將世界音樂狹隘的定義為西方音樂,讓學生更多地接觸世界各地、各個民族的音樂,例如美國鄉村音樂、非洲音樂、搖滾樂以及宗教音樂等,使學生的眼界得到開拓,更好地進行音樂知識和文化的學習。
在教學的具體方法和方式上,也要有效地借鑒國外的優秀教學法,根據我國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運用,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音樂體驗和欣賞。
5.音樂教學中要做好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滲透工作
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音樂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音樂中蘊含著許多其他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在進行公共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合理的滲透一些地理、人文、歷史等方面的知識,使其與音樂作品緊密的連接起來,使學生的知識寬度得到拓展,通過文化的力量來促進音樂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從文化方面對音樂的內在情感好和思想進行準確的把握。倘若課堂中只對音樂知識進行講解,會使得整個學習過程單調枯燥,學生的興趣不高。比如在讓學生對某個時期的音樂作品進行賞析時,通過向學生們介紹該時期的建筑風格和服飾風格等時期能從整體上對作品有全面的把握;還可以通過音樂作品的情感特征讓學生們在腦海中勾勒出作品的背景畫面。此外,還可以選擇該時期的著名建筑物的圖片,為其配上適合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借助視覺更好地欣賞音樂,閱讀音樂文化。通過這種方式,不但使得學生對音樂作品有了更好的了解,同時還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對音樂課進行設置時,做好其他相關知識的滲透工作,有助于學生在音樂課的學習過程中使自身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6.做好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要想使高校公共音樂課的教學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其關鍵是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對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課的課程進行優化,在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相關實踐能力,教學中不僅要在課上組織基本音樂知識的學習,還要在課下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做好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工作。在課上教會學生基本的音樂知識和器樂的演奏方法,通過課下的實踐活動對知識進行鞏固。
例如,在寒暑假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去我省西柏坡革命老區進行文藝匯演,為當地的群眾奉獻一場音樂大餐;參加省市級運動會的開幕式、閉幕式演出;慰問當地的部隊官兵,豐富官兵的業余生活;組織文藝下鄉活動,提高地區人民的音樂欣賞水平;進入本地區的中小學校,為孩子們進行演出,傳授給孩子們音樂知識等等,通過這些豐富的實踐活動,使高校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演奏技巧得到進一步鞏固,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強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在實踐中不斷的提高,同時還能有效地促進本地區文化水平的提高,傳遞正能量。
(二)豐富教學形式
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目前在河北地區的大部分高校的公共音樂課的教學中,仍然沿用以往的灌輸式的教學形式,教師只是將課本上的內容做成了簡單的課件,在課上逐個點擊播放,教師一味地進行枯燥的講解,和學生之間很少進行互動,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不符的。在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優點進行保留,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教學的內容對教學形式進行豐富,可以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等等。
例如在進行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時,對于一些陌生的音樂,教師先對其進行分析,并為學生設置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欣賞完畢后讓學生回答問題,再讓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討論,解決完問題后在進行欣賞,讓學生對音樂有更好的理解;對于學生們較為熟悉的音樂,教師在課上要先讓學生試著去分析,然后帶領學生進行欣賞,欣賞完畢后讓學生對剛才的分析進行補充,然后教師再設置問題,和同學們一齊討論和交流;要以多種方式對音樂創作的背景和作家的有關情況進行介紹,可以讓學生自動進行結組,通過各種方式查閱相關資料,在課上以搶答的形式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對于積極回答問題的同學在平時的成績中給予體現;讓學生對自己家鄉的民族音樂進行介紹,并且讓其即興表演,真正地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也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去講解。以上教學形式的運用,能夠使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大大提高,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音樂知識,進行音樂實踐,使得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校園內舉辦音樂講座,邀請一些著名的音樂表演藝術家或者藝人來到學校進行授課,使學生們與這些藝術家零距離接觸,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培養了其對音樂的興趣;組織學生去野外感受生活,隨話說“創作的靈感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去創造音樂,感受音樂。
四、對高校音樂教師隊伍進行優化
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于高校音樂課的教學來說也不例外。教師素質的高低對于教學的開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課與其他課程相比有著明顯的特點,這也對有關音樂教師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我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對教師隊伍進行優化:
第一,增加高校音樂教師的數量儲備
如今各個學校都在擴招,學校的數量以及各個學校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多,根據實際的調查,河北地區高等學校音樂教師的儲備量嚴重不足,出現了一名音樂教師在多所學校任教的情況,專職的公共音樂教師則少之更少,這嚴重地制約著高校公共音樂課的教學,各個學校和有關教育部門要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采取有效的方法,將專業的音樂教師引入到河北各個高校當中,擴大音樂教師的隊伍,確保公共音樂課的有效開展。
第二,提高相關教師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要做好高校公共音樂課的教學工作,不僅要求有關教師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求其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目前河北地區部分高校的音樂教師,其對待教學的態度不夠認真,對學生的發展不夠負責,沒有作為一名教師應有的事業心。在教學中,即使有再好的專業知識,如果不能做到愛崗敬業,認真負責,也不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音樂不同于其他學科,其感情較為豐富,教學中的創造性較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教學充滿熱情,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也只有對教學有了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才能對教學進行不斷的完善,真正的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總結:以上就是對河北地區高校公共音樂課改革與創新的一些建議,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這些建議還不夠完善,要想做好高校公共音樂課的改革和創新還需要更多專業人員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黃昌海.當前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65-66.
[2]金璽鐸,賈昕東.試論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師資隊伍現狀及構建對策[J].藝術教育,2006(2):121-123.
[3]謝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現狀分析[J].長沙大學學報,2005(3):55-56.
[4]陳民新.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及課程建設改革構想[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4):130-132.
[5]王曄.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改進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課教學[J].飛天.2010(10):112-113.
[6]蔡云凌.高等學校公共音樂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戲劇之家,2010(9):45-46.
[7]張嬌林.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改革探討[J].大舞臺,2013(9):18-19.
[8]范紅霞.綜合類院校公共音樂課的教學現狀和改革探討[J].青年文學家,2013(2):110-112.
[9]喬敏.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課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華北水利電力學院學報,2012(12):102-104.
[10]張繼芳.高校公共音樂課發展滯后的表現、原因及對策探析[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2(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