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信息化建設8篇

時間:2023-09-03 15:18:44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工廠信息化建設,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工廠信息化建設

篇1

項目建設伊始,就樹立創建石油優質工程目標。按照“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和“開發設計一流、開發建設一流、開發管理一流、開發效果一流”的指導思想,西南油氣田公司從自身實際出發,大膽實踐、積極探索,構建龍王廟組氣藏生產管理新機制,實行一體化組織管理。面對廠中建廠,作業區域狹窄,安全環保管控難度大,時間節點控制困難,建設工期短等挑戰,本工程采用“PMT+EPC”項目管理模式,將工作量最大的脫硫、脫水及硫磺回收裝置采用EPC方式委托CPE西南分公司提供。持續優化施工工序,深入推進工程標準化模塊化設計、工廠化預制、撬裝化安裝,保障了試采工程安全、優質、高效推進。工程全生命周期采用數字化管理。整個龍王廟組氣藏工程以數字化管理為目標,緊緊圍繞數字化地面工程建設管理、生產安全監控、生產調度指揮、完整性管理、應急管理、現場操作培訓和地上地下四維一體化展示,形成了一個平臺,應用。經過認真策劃,反復推演,持續改進,精心實施,磨溪天然氣凈化廠試采工程實現一次性安全投運。

2工程設計創新

采用先進的設計軟件:改變傳統二維設計方式,脫硫、脫水及硫磺回收裝置均采用3D設計,依靠三維設計實現模塊布置從平面布置向空間疊加轉變,設計技術團隊采用HYSYS、AN⁃SYS、CaesarII、PDMS等國際先進軟件,搭建協同設計平臺,全方位進行模塊化設計,打破了常規設計模式,大大縮短設計工期,減少錯、漏、碰、缺等現象,提高設計質量。采用模塊化工廠設計建造技術:該工程是采用的CPE西南分公司模塊化設計建造核心技術,建造的國內首個模塊化工廠,將模塊化設計“以模塊組合”的設計方式擴展到建造方式,在總體布局上實現了從傳統的平面展布向空間疊加的轉變,脫硫、脫水及硫磺回收裝置采用“工廠預制+現場組裝”代替傳統的“現場下料+配管安裝”方式,使天然氣處理廠建設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整合多項專利技術,突出技術引領:針對含硫氣田開發的特點和難點,對已有多項專利技術(專利號:ZL200710049014.2;ZL201020504263.3等)進行整合,為氣田高效開發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3工程施工創新

(1)新建塔架與煙囪的安裝及原130×104m3/d凈化裝置塔架與煙囪的拆除。該工程是在原凈化廠內拆除部分建構筑物后改擴建、新建。新建的尾氣煙囪塔架位于原130×104m3/d凈化裝置區內,且處于原尾氣煙囪塔架旁邊。由于受地形及空間限制,塔架無法整體吊裝。經過現場勘查及多次討論,最終確定在廠區內分段制作塔架、煙囪,分段交叉吊裝,并完成空中組對。在新煙囪塔架投入使用過后,對原尾氣煙囪塔架分段拆除。該工程施工上體現了三大“創新”。第一:創造了在受地形及空間限制的條件下,分段完成塔架制作,并與煙囪交叉完成吊裝作業的新紀錄。第二:創造了大型塔架空中組裝的新紀錄。第三:創造了大型煙囪塔架安全有效的完成拆除作業的新紀錄。(2)凈化裝置采用撬裝化安裝由CPE西南分公司EPC的脫硫、脫水及硫磺回收裝置分別在成都、綿陽及大慶的組撬廠預制完成后,拆分成滿足運輸條件的單一模塊運輸至現場,在現場采用搭積木的方式將三套裝置的各單一模塊拼裝成整體裝置,在30天內完成三套裝置的現場復位安裝,一舉打破了傳統的建設模式,刷新了國內天然氣凈化廠建設記錄。

4工程創新成果

該工程創造了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工程建設的三個“第一”。即龍王廟組氣藏第一套投產的凈化裝置;第一套主體凈化裝置模塊化設計、工廠化預制、撬裝化安裝的成功典范;第一套從開工到安全試運投產僅用時10個月的凈化裝置,創造了川渝地區大型凈化裝置建設周期的新記錄。

5結語

篇2

[關鍵詞]氧化鋁廠 電解鋁廠 綠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2-0304-01

引言

工業企業生產的有害因素主要依靠改革生產工藝、消除煙塵、凈化處理、綜合利用等措施予以消除。然而要達到完全徹底消除也是工藝防治不易達到的,且企業廢氣的跑、冒、滴、漏也是難以避免的。據此,就必須要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予以解決。植樹造林、綠化環境、實行工廠園林化就是生物措施之一。

1.氧化鋁廠生產特點

近年來我院主要設計采用拜爾法生產氧化鋁,拜爾法生產是將鋁土礦、石灰和循環母液按配比加入磨機內磨制原礦漿,經高壓溶出使礦石中的氧化鋁在有大量游離NaOH循環母液的介質中轉化為鋁酸鈉溶液,再經沉降分離、種子分解、過濾分離后形成氫氧化鋁,焙燒后即可得到氧化鋁產品。沉降分離出的赤泥渣經過多次反向洗滌后送至赤泥堆場推放。

氧化鋁生產系統對環境的主要污染形式是水體污染,主要污染物是各工序排出的含堿廢水、沉降分離工段的赤泥及其附液,其次是氫氧化鋁焙燒爐排出的含塵煙氣以及熱電廠鍋爐產生的SO2,NO2、煙塵等。氧化鋁系統的大氣污染主要為氫氧化鋁焙燒爐煙氣,及物料加工、輸送過程中散發的粉塵等。

2.電解鋁廠生產特點

電解鋁生產工藝為熔鹽電解法,即Hall―Heroult 法。鋁電解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為氧化鋁和陽極炭塊,輔助原料有氟化鋁、冰晶石、氟化鈣,所需的直流電由整流所供給。其生產過程可簡述為:溶解在熔融電解質中的原料氧化鋁在直流電的作用下,還原出金屬鋁。項目主要工程子項有:原料倉庫、電解車間、整流所、鑄造車間、槽大修、綜合維修及倉庫、陽極組裝車間等。

電解工程的主要大氣污染源是鋁電解生產車間的預焙陽極電解槽。生產過程中電解槽散發大量含有氟化物、CFCs、氧化鋁粉塵的煙氣;此外,原料氧化鋁貯運過程中也會產生少量的粉塵。在陽極組裝等工序也會產生少量的炭素粉塵。電解廠的生產廢水主要是循環水系統的反沖洗水及含有少量石油類和懸浮物的冷卻排水等;洗澡及衛生間的生活排水。

3.綠化布置的重點

根據近幾年氧化鋁廠、電解鋁廠企業綠化實踐經驗,以下地區應作為廠區綠化的重點區域:

一、生產管理區(廠前區)和主要出入口、主要道路兩側;這些都是企業對外聯系的窗口,人員活動集中,體現了企業的形象,實踐表明,幾乎所有單位都把管理區作為綠化重點。

二、要求潔凈的生產車間、裝置及建筑物和試驗室附近;

三、散發有害氣體、粉塵或產生高噪音的生產車間、裝置及堆場周圍;如焙燒爐、原礦輸送、石灰車間、氧化鋁倉等;

四、需要防霧、防風沙、防曬的生產車間及建筑物周圍;

五、水源地、污水處理場或車間生活室附近;

六、受雨水沖刷地段;主要是指挖、填方邊坡坡面、坡度大于6%的場地,這些地段極易受雨水沖刷,特別是在雨水較多的地區,將造成水土流失。以草皮、野牛草等地被植物綠化,不僅具有良好的防沖刷作用,且投資低于圬工護面,還可改善氣候和美化環境,在有條件的地區應大力推廣。

七、廠區生活服務設施周圍及居住區。

八、受風沙侵襲的企業應在廠區受風沙侵襲季節盛行風向的上風側,設置半通透結構的防風林帶,對環境構成污染的工廠、灰渣場、赤泥庫、排土場和大型原料、燃料堆場,應視全年盛行風向和對環境的污染情況設置緊密結構的防護林帶,以減輕對環境的污染。用于廠區衛生防護的林帶宜采用緊密結構,由大喬木、耐陰小喬木和耐陰灌木搭配組成,迫使氣流上升,利于有害氣體的擴散和稀釋。

4.綠化植物的選擇

綠化植物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生產管理區和主要出入口的綠化應選擇具有較好的觀賞及美化效果的植物;主要是考慮到要代表一個企業的整體形象。

二、散發有害氣體或粉塵的廠房附近應種植抗性強或能凈化空氣的植物。若車間散發的有害物質在植物抗性所允許的限度內,可以采取密植,以充分發揮植物的凈化能力來改善環境。在這類車間附件,特別是在盛行風向的下風側,接近污染源的地段不宜植樹,宜種抗性強的灌木、花卉、草坪。

三、儲存及裝卸易燃、可燃液體與氣體的設施附近嚴禁種植含油脂及易著火的樹木,宜種植水分較多、枝葉茂密、有防火作用的樹木。在防護堤內,不得種植任何植物;在可能散發、泄露液化石油氣及相對密度大于0.7的可燃氣體和可燃蒸汽的生產、貯存及裝卸設施附件,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以利于這些氣體泄漏時擴散。

四、冷卻設施及濃縮池附近不得種植影響冷卻效果或污染水質的植物,宜種植耐濕、常綠的中、小喬木、灌木或地被類植物;主要是考慮到冷卻設施及濃縮池附近濕度大,周邊需有良好的通風及散熱條件。

五、在儲存及裝卸易燃、可燃氣體與液體的設施附近,不得種植含油脂及易著火的樹木,宜選擇水分較多,枝葉茂密,有防火作用的樹木。

六、精密產品生產車間、壓縮空氣站、吸風井、試驗室等附件,嚴禁種植散發花絮、纖維物質或帶絨毛種子的植物,應種植能滯塵或能凈化空氣的植物。

七、熱加工車間附件應種植遮陽效果好的、透風的樹木。鍛工、鑄工及熱處理等加工車間生產過程中將散發出不同程度的熱量,若加上夏季烈日曝曬,致使室溫上升,宜種植高大濃蔭的喬木,不可喬、灌混植,影響空氣流通,妨礙車間散熱。

八、地上管架、地下管線帶、輸電線路、屋外高壓配電裝置附件,以及場地管道密集處不宜種植喬木,可種植灌木、花卉和草坪。架空輸電線路下方的綠化,應保證植物與導線之間有足夠的安全距離。

九、道路兩側應種植樹冠大、發芽早、落葉遲、耐修剪、遮陽效果好的樹木,道路彎道及交叉口、鐵路與道路平交道口附件應種植不影響行車視距的低矮植物。道路兩側布置行道樹,對于改善小氣候和夏季行人環境具有明顯效果。

十、露天堆場及操作場地四周應種植干直、分枝點高的樹木。主要是考慮到場地的生產活動設備比較高大,活動范圍廣,方便生產。

十一、在有條件的生產車間或建筑物墻面、擋土墻頂及護坡等地段,可種植藤類或攀緣、枝條類植物進行垂直綠化。所謂的“垂直綠化”就是利用某些植物的藤、蔓具有極強的向上攀緣習性,或利用長枝條類植物所特有的下垂效果來對垂直或斜面進行綠化,用此法綠化可以獲得用地少而富有立體感的效果。

5.結語

企業綠化應符合企業總體規劃要求,與總平面布置統一進行,并應合理安排綠化用地。同時,應根據企業性質、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及廠容、景觀的要求,結合當地自然條件、植物生態習性、抗污性能和苗木來源,因地制宜進行。有色金屬企業綠化更應有別于城市園林綠化,首先必須針對企業生產特點和環境保護要求并兼顧美化廠容需要進行布置。其次,還應根據各類植物的生態習性、抗污性能,結合當地自然條件以及苗木來源進行綠化,方可盡快發揮綠化效果,提高綠化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井生瑞 總圖設計 冶金工業出版社 1989.

[2]中國冶金建設協會主編 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 GB50187-2012 中國計劃出版社,2012.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鋁行業規范條件 2013年第36號

篇3

關鍵詞: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

中圖分類號: C29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企業生產銷售、經營管理和技術的開發等領域是不斷的達到社會經濟效益和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的整個過程。目前,供電企業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成的包括文件處理、財務、人力資源、生產管理等各個專業的應用信息系統,全面促進企業發展,提高企業在社會市場的競爭。隨著電力行業的高速發展,社會民眾對供電企業的服務需求逐漸增多,這對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供電企業必須在先進信息技術基礎之上,抓住信息化建設這一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爭取早日建設成為一個優秀的現代公司。

1. 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常見問題及原因

1.1、重應用,輕管理的思想意識

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開展和實施以來,許多工作人員并沒有在思想上轉變傳統的工作模式,依然只是將信息化建設和管理作為一項應用型工具,以為就是簡單的計算機應用工作,缺乏必備的網絡和信息數據安全管理知識。即便有些人了解到信息化建設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對于如何防范的措施卻一知半解。還有大部分人存在僥幸心理,認為一切從簡,密碼簡單、不開啟防火墻、不備份數據文件、對于共享和可見性以及遠程操作等關鍵環節更是隨心所欲,造成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危機重重。

1.2、供電企業信息化人才短缺

在人才培養方面,供電企業更重視安全生產、營銷服務等專業人才培養,對計算機、網絡、通信方面人才不夠重視,這讓信息人才對企業歸屬感不強,感覺缺少發展空間。在人才管理機制方面,由于人才激勵效果不明顯,績效考評制度不健全,導致供電企業的人才培養機制有效性不強。供電企業內管理專業工作人員對信息技術知識知之甚少,而信息技術管理人員又不懂安全生產、營銷管理等業務,復合型人才嚴重短缺,也使企業務與信息技術相互不能有效的整合。在人員配置上,基層供電企業的計算機、網絡、通信管理人員數量較少,信息化專業班組成立剛剛幾年,如遇計算機、網絡突發狀況,無法及時處理。

1.3、缺乏有效的病毒防治管理

網絡病毒是信息化建設安全的最大威脅之一,對于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來講,重點就在于對網絡病毒的防治和管理。網絡病毒的防治和管理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目前沒有任何系統可以對所有病毒都具有防護的功能。而供電企業的基層單位對于病毒的防治大多數也只是安裝單一的網絡殺毒軟件,再無其他的病毒防治預案。管理工作也通常比較簡單和疏松,當殺毒軟件無法識別或者根除一些病毒或者木馬時,相應的技術人員也只是自己通過其他途徑尋找解決方案,一旦實在無法解決就要面臨重裝系統,丟失所有當前數據文件信息的風險;更為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業務系統的崩潰,導致正常的工作難以進行。

1.4、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性不高

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以局域網為基礎的,網絡通暢和安全問題是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局域網絡每一次發生故障,都會導致企業業務運行陷入癱瘓狀態,其帶來的損失難以估計。目前,造成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殺毒軟件沒有真正發揮作用,目前全省供電企業已經安裝了統一的殺毒軟件,但在及時更新和升級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二、計算機配置硬件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基層單位仍在使用的計算機老舊,甚至不能安裝較大的殺毒軟件,否則無法啟動,更談不上安全性了。三是,計算機的管理人員與應用人的安全意識薄弱,殊不知竟有75%以上的安全問題是由于組織內部人員的不正常使用引起來的。四、局域網絡運行可靠性低。在縣供電企業局域網絡基本為十年前建成,局域網絡為單一通道,沒有備用線路,一旦發生光纜損壞,涉及的單位通信終端,各項工作基本處于癱瘓狀態,特別一些供電所位于偏遠山區,一旦出現通信故障,維修耗時較長,影響正常工作。另外,機房等局域網重要節點缺少備用電源,一遇故障停電,全部網絡中斷。

2. 提高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的措施

2.1、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安全管理和考核機制

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管理是一項動態的、靈活的工作,不僅僅是引進了新的技術或者新的安全體系就能馬上見效的,還要靠平時的管理和監測。技術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預防更多的已知的安全隱患;而管理則是靈活的,實施的主體以人為主,可以通過建立各種安全管理制度,用技術來對人進行約束和管理,真正發揮人的靈活性和主動性,在安全威脅來臨之前就發揮防控作用,不給安全威脅發生的機會。同時,還要針對供電企業信息建設安全的特點建立一套涵蓋引進標準、風險性評估和技術應用規范的安全管理體系。落實安全崗位職責,推行責任制,嚴格按著相關法律法規的標準結合企業實際的安全等級要求進行信息安全管理系統的建設和管理。將安全管理融入到信息系統的各個環節當中,實現每個環節的自管、自查和自評,再通過不定期的崗位臨檢,來考核信息化建設安全的各個環節是否達到規定的標準,提高信息化建設安全的重視程度,強化信息化建設安全意識。

2.2、培養信息化人才

供電企業應通過平等待遇、增強激勵等方式培養一批高效的、專業的信息化建設人才。把信息化建設和業務管理放在同等的地位對待,在日常工作中,積極開展信息化專業人員培訓、崗位練兵、專業競賽等活動,為從事信息崗位員工提供發展空間和施展才能的平臺,加強信息化人才儲備,提高信息化人才在供電企業中的地位。加強企業其他員工信息化知識培訓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企業整體信息化應用水平。進一步培養復合型的人才,特別是在管理層要培養一批既懂業務管理又懂信息技術的管理人員,這樣在管理上才能進一步提高水平。建立和完善供電企業信息化方面的人才管理和評價機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勵和績效考核手段,調動員工積極性,不斷完善用人制度,通過競爭、擇優上崗,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2.3、加強移動存儲介質的控制和管理

鑒于移動存儲介質的廣泛應用和其實際應用中的便攜性、靈活性,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部門應該根據行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有效的移動存儲介質使用標準和規范,并進行全員的教育和培訓。其內容可以從移動存儲設備的插拔使用、讀寫開關應用、加密設置和定期殺毒要領等基礎知識展開。使企業內部的人員熟練掌握移動存儲介質的基礎知識和安全使用方法,逐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養成良好的移動存儲介質使用習慣。移動存儲介質使用的具體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妥善保管防止遺失;二是專職專用,嚴禁外借;三是定期殺毒;四是采取“雙備份”原則;五是杜絕任何形式的非法外聯操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可以看出,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保障是一項綜合技術和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工作。供電企業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課題,不僅僅涉及到了應用、技術和管理,還包括信息系統自身的安全性能以及物理和邏輯上面的計算的相關措施,技術僅僅只是解決某個問題的技術。因此,供電企業信息化安全建設是一項長期的、靈活的,需要供電企業全體人員共同參與的工作,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學習和創新。

參考文獻

[1]趙若楠,李瑞嬌.供電企業信息化建設相關問題探討[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3,11.

篇4

【關鍵詞】靜態混合器;表面負荷;SCADA集散型控制系統;節能減排

Shallow analysis of the new purifying equipment running efficiency of the third Water works expansion project in jilincity

Teng Zhenhua

【Abstract】In the expansion project of the third waterworks in jilin city, we use the foreign V filter、the microvortex network flocculation tank ,minimum separable sloping plate setting tank、whole process leaking such advanced automatic control of purification and automation equipment. Project operation, stable operation, good water quality and water to th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made significan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ensure the efficient safe water.

【Key words】Static mixer; Surface load; SCADA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1. 采用先進凈化工藝技術是高效、優質、安全供水的關鍵

隨著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近年來國家對自來水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比如2007年7月1日實施的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比舊標準GB5749-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檢測項目多72項(新標準107項,舊標準35項),并且新標準的要求更為嚴格。就渾濁渡這項指標來說,新標準要求小于1~3NTU,舊標準要求小于3~5mg/L(相當于提高6~10NTU),即新標準對自來水渾濁度的要求應好于舊標準的6~10倍。吉林市水務集團雖經幾次改造,凈化設備仍屬20世紀90年代以前低產能的傳統工藝,達不到新的水質標準和設計規范要求,在節能和環保方面也很落后。為滿足吉林市城市發展和居民安全高質用水的需要,公司從2002年至2006年進行了三水廠擴建工程,經與東北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認真調研考察,結合吉林市松花江原水低溫低濁水質凈化難度大的特點,設計中采用了快速混合、紊流多微渦反應、小間距斜板淺池沉淀、恒水位等速過濾V型濾池等先進工藝技術,收到了水質好、節能減排、節省人力的好效果,開辟了水質全面達標的新路子。在此,僅就微渦網格反應與小間距斜板沉淀相匹配的絮凝沉淀工藝、V型濾池工藝、全流程自動控制工藝的應用實踐概況淺析于下。

2. 微渦網格絮凝池與小間距斜板沉淀池的應用

2.1 絮凝沉淀設備的構造:三水廠擴建工程凈化系統的設計規模為20×1.08×104m3/d,其中一期工程10×1.08×104m3/d.混凝、沉淀工藝由加藥――管道混合與靜態混合器、微渦網格絮凝池、小間距斜板沉淀池三大部分組成,總平面尺寸為54m×42m。

(1)管道混合與靜態混合器。混合管道為10米長的DN900鋼管,其中包括長4米安裝6組葉片的靜態混合器。

(2)網格絮凝池。由于池高適當,網格絮凝池與斜板沉淀池合建,共分兩個系統,每個系統分兩格。整個絮凝池由若干個豎井、孔洞和網板組成。①豎井。每個系統的網格絮凝池由49個方格豎井組成,加藥混合后的原水先進入第1個總豎井,而后水流一分為二,分流到兩側的其余48個豎井中。48個豎井按流速和停留時間又分為三個區段,每個區段豎井的方格尺寸各異,并依次逐個增大。第一區段和第三區段36格,第二區段24格。②孔洞。每個豎井的側壁留有孔洞,三個區段孔洞尺寸各異,呈逐漸增大趨勢。進水水流通過預留孔洞按照流速漸減的規律,從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交錯流動,直至出口。③網板。為形成良好的微渦反應,在三個區段豎井的不同深度共安裝360片網板,其中第一區段144片,第二區段120片,第三區段96片。每片網板上分布若干個網眼,網眼尺寸為80mm×80mm,100mm×100mm,120mm×120mm,三個區段網眼總數為668 424個,網板用乙丙共聚塑料壓制而成。網格絮凝池的幾何尺寸單格為19.7m×15.1m×6.2m,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3)小間距斜板沉淀池。池體的幾何尺寸為29m×15.1m×5.4m,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小間距斜板沉淀池由布水、進水、沉淀、清水、出水、排泥6個系統組成。布水系統由絮凝池后部的過渡區與布水花墻組成;進水區即斜板區下部至排泥區中間的廣大空間;沉淀系統即斜板區,面積為861m2,斜板間距為25mm,材質為乙丙共聚樹脂;清水系統即斜板區至出水區之間的空間;出水系統由40個齒形集水堰槽(材質為不銹鋼)和2個集水渠組成,將沉淀后的清水傳輸至濾池過濾;排泥系統位于沉淀池底部,由8臺GNS型雙鋼絲繩牽引式刮泥機、52個氣動刀形快開閥和排泥槽組成。

2.2 工作原理

(1)混合設備。混合的作用是使藥劑迅速均勻地擴散于水中,以創造良好的水解和聚合條件。混凝設備根據所采用的絮凝劑品種,使藥劑與水進行恰當的急劇、充分混合,通常用時間與流速控制,一般混合時間為10~60s,流速為0.8 m/s~1.0m/s。

(2)網格絮凝池。絮凝也叫反應,其作用是經過藥劑與原水快速混合后形成的無數凝聚微粒在具有良好的化學與水力條件下,通過分子間的雙電層作用和接觸架橋作用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體(礬花),以便進入沉淀池沉淀。這一過程是以流速漸減的方式進行的。絮凝的質量通常用流速、流速梯度(G值)、反應時間(T)和GT值控制。一般G=20~70s-1,GT=104~105(無因次),T=12~20min。網格的作用是增加微渦數量,調整流態,形成良好的漸減反應環境。

(3)小間距斜板沉淀池。根據動水力學原理,有兩個參數與沉淀效果有關,一是雷諾數Re=VR/ν,二是弗勞德數Fγ=V2/Rg,式中V表示水平流速,R表示水力半徑,ν表示水的運動粘滯系數,g表示重力加速度。在沉淀池中通常要求降低雷諾數使流態成為層流以利于顆粒沉降,提高弗勞德數,水流對溫差、渾水、風浪等影響抵抗能力強,使沉淀池中的流型保持穩定。由雷諾數Re和弗勞德數Fγ的計算公式可見,降低雷諾數和提高弗勞德數的有效措施是減小水力半徑,斜板沉淀池就能達到這一目的,斜板間距越小,效果越好,斜板起到了整流作用。規范規定斜板間距為80 mm~100mm,三水廠采用25mm,為小間距斜板。

2.3 混凝沉淀設備工作特點

(1)投藥與混和。混凝劑為液態聚合鋁(PAC),采用數字模擬自動投藥系統即采用隔膜計量泵投加藥劑。加藥系統以原水流量、水質濁度為前饋信號,按比例調節投藥量;以水下攝像FCD等效直徑值為中饋信號,以沉淀池出水濁度為后饋信號,對投藥量進行微調。混和時間為規范值的下限10.2s,流速為0.98m/s,時間短,速度快,效果好。

(2)網格絮凝池。在設計中根據吉林松花江原水低溫低濁處理難的特點對網格絮凝池的一些設計參數作了調整,一是大幅度提高了豎井、孔洞和過網流速,豎井一檔流速規范值為0.14~0.12m/s,實際為0.29 m/s,提高107%,二檔規范為0.12m/s,實際0.16 m/s,提高33%(規范指GB50013-2006室外給水設計規范)。孔洞一檔流速提高了120%,二檔提高了160%,三檔提高了90%,過網流速一檔提高了103%,二檔提高了44%。二是將反映時間延長了6.9 min~14.9min(實際反應時間為26.9min,規范是12~20min)。三是網格網眼總數高達近67萬個,龐大的微渦數加強了水分子與絮凝劑分子接觸碰撞機會,加快了絮凝。四是絮凝參數GT值為54069(規范為104~105),處中間狀態,礬花形成的強度高,穩定性好,水下攝像顯示絮凝效果較佳。

(3)小間距斜板。沉淀池表面負荷5.23 m3/hm2,接近規范下限值(規范5.0~9.0 m3/ m2h),清水區上升流速1.43mm/s,比二水廠斜板沉淀池清水區上升流速低21%(二水廠為1.81mm/s),凈化效果比二水廠好。沉后水質好,去濁率高達98%,沉后濁度最低達05NTU,平均1.4NTU,比三水廠舊系統低82%,大大減輕了后續構筑物濾池的負擔。排泥采用刮泥機與氣動快開刀閘相結合方式,周期長、濃度高、快捷、徹底、排水量小,較舊系統節水34%。網格絮凝池形成60多萬個主微渦和無數個小微渦,蘊藏著巨大的反應能量。排泥周期長,為48小時,比舊系統提高1倍,減少自用水量。此外,新系統較舊系統節電69%,節藥41%,節省人力875%,且自控程度高、屏幕顯示直觀大方、科學、安全。

2.4 上述相關參數及數據測算依據說明:

豎井一檔流速為0.29m/s,規范值為0.14m/s,提高了107%(0.09-0.140.14×100%=107%);豎井二檔流速為016m/s,規范值為0.12m/s,提高33%(0.16-0.120.12×100%=33%);豎井三檔流速為0.11m/s,規范值為01m/s,提高10%(0.11-0.10.1×100%=10%);孔洞一檔流速0.66m/s,規范值為0.3m/s,提高120%(0.66-0.20.2×100%=120%);孔洞二檔流速0.39M/S,規范值為0.12m/s,提高160%(0.39-0.150.15×100%=160%) ;空洞三檔流速0.19m/s,規范值為0.1m/s,提高90%(0.19-0.10.1×100%=90%)。

三水廠小間距斜板清水區上升流速為1.43mm/s,二水廠大間距斜板(間距100mm)清水區上升流速為1.81mm/s,即小間距斜板清水區上升流速比大間距斜板降低21%(0.81-1.431.81×100%=21%);小間距斜板沉淀池沉后水平均濁度為1.4NTU,比原脈沖澄清池降低82%(脈沖沉后水平均濁度為7.9NTU(7.9-1.427.9×100%=82%);小間距斜板混凝劑單耗為66mg/l,原脈沖澄清池單耗為112mg/l,降低了41%(112-66112×100%=41%);小間距斜板系統用電單耗為2.88Kwh/km3,三水廠舊沉淀系統用電單耗為9.36 Kwh/km3,下降了69%(9.36-2.889.36×100%=69%);小間距斜板沉淀系統自用水量為4.4%,三水廠舊沉淀系統自用水量為67%,降低了34%(6.7-4.46.7×100%=34%);小間距斜板沉淀系統(凈水間)值班人員為2人,三水廠舊沉淀系統值班人員為16人,降低87.5%(16-216×100%=875%);小間距斜板沉淀池的排泥周期為48小時,舊沉淀系統的排泥周期為24小時,延長了100%。

3. V型濾池的應用

V型濾池的基本形式是由法國得利滿(Degremont)公司開發的一種重力式快濾池。1998年7月1日投產的吉林市二水廠擴建工程引進了法國的V型濾池,設計能力為10萬m3/d。凈化效果明顯好于現有的傳統式濾池,故在三水廠擴建工程中選擇了V型濾池,設計能力為10萬m3/d。經過認真研究消化吸收后,在設計中依據國標GB50013-2006《室外給水設計規范》結合松花江原水水質特點選擇設計參數,并本著優先采用國產設備和材料的原則,對進水系統、配水系統、出水系統和自控系統中的閘閥、溢流堰、反沖洗潛水泵、鼓風機、濾頭、測壓表、流量計、程控儀等均采用國產設備,上馬快,投資少,較進口設備節省建設資金37%。

因篇幅所限,下面僅談一談V型濾池的工作特點及高效節能效果,V型濾池與普通快濾池主要經濟技術參數對比列于表1。

表1 V型濾池與普通快濾池主要經濟技術參數對比

編號內容名稱濾池池型普快V型V型濾池比普通快濾池節約 (%)備注

a反沖洗用水量(在V型濾池48h周期內)18.72m3/m22.748m3/m285普通快濾池工作周期為16小時

b反沖洗電耗(在48h周期內)1.2kWh/m20.15kWh/m287.5普通快濾池工作周期為16小時

c排污量(排水量)18.72m3/m22.748m3/m285普通快濾池工作周期為16小時

d值班人數8275V型自動控制普通人工操作

e濾后水平均渾濁度1.1NTU0.5NTU55提高

參照表1中各項數據總結出V型濾池工作特點及高效節能效果:

①恒水位等速過濾。濾池出水閥隨水位變化不斷調節開啟度,池內水位在整個過濾周期內保持不變,濾池不出現負壓,不產生氣阻,整個池面始終處于均衡工作狀態,運行穩定。

②采用均粒石英砂濾料,濾層厚度比普通濾池厚,為1150mm,普通快濾池濾料層厚700mm,故截污量大、濾速高、水質好、過濾周期長。正常濾速為8~10m/h(普通快濾池為7~9 m/h),水質濁度一般達 0.5NTU以下,(普通快濾池為3NTU以下),過濾周期一般為48小時(普通快濾池為16小時)。

③V型進水槽(沖洗時兼做表面掃洗水槽)和排水槽沿池長方向布置,單池面積大時,有利布水均勻,其單池面積為普通快濾池3~5倍,適于大中型水廠,可節省閘門和儀表1/5~1/3,降低工程造價,便于維護管理。

④承托層較薄(50mm~100mm)普通快濾池為450mm~600mm,便于施工和維護,節省材料費用。

⑤采用空氣、空氣加水、水、表面掃洗四種反沖洗方式,提高了沖洗效果并節水、節電、減排。經統計,節水91%、節電87.5%、減少反沖洗排水85%(以上三個百分數計算依據是普通快濾池單池面積25m2,反沖洗泵配套電機功率為75KW,反沖洗強度為13L/m2 S,每池一次沖洗歷時8分鐘;V型濾池反沖洗潛水泵電機功率30KW,鼓風機電機功率45KW)。

⑥沖洗時濾層保持微膨脹狀態,避免砂粒間的磨損和跑砂現象,既防止濾膜損壞又延長濾料的使用年限。

⑦與前置混凝沉淀工藝銜接順暢,配套默契,較傳統工藝降低混凝劑投量41%。

⑧自動控制,無人值班,只經常有人巡查即可,節省人力75%。

4. 水廠在生產運行中實現全流程自動控制

篇5

1 系統描述

1.1 主廠房通風系統

鍋爐房通風優化方案采用自然進風,自然排風的通風方式,室外空氣經汽機房0.00m層、12.60m層對開窗進入室內,在熱壓的作用下,室內熱空氣上升至屋面后通過設置于屋面的屋頂通風器自然地排出室外。經計算,所需要開窗面積如下:鍋爐房進風窗面積510m2,排風面積520 m2。本工程進風窗面積633m2,屋頂通風器縱向布置1臺,每臺屋頂通風器長114m,喉口寬5m,排風面積共570 m2,滿足自然通風要求。

汽機房通風優化方案采用自然進風,自然排風的通風方式,室外空氣經汽機房0.00m層、12.60m層對開窗進入室內,在熱壓的作用下,室內熱空氣上升至屋面后通過設置于屋面的屋頂通風器自然地排出室外。經計算,所需要開窗面積如下:汽機房進風百葉窗面積420m2,排風面積400 m2。本工程進風窗面積450m2,屋頂通風器縱向布置1臺,每臺屋頂通屋頂通風器縱向布置4臺,每臺屋頂通風器長21m,喉口寬5m。排風面積共420 m2。滿足自然通風要求。

1.2 集中控制室及電子設備間空調

集中控制室、工程師站、SIS室等設置一個集中空調系統,根據這些房間的空調負荷,選用兩臺屋頂式組合空調機組,一臺運行,一臺備用。每臺機組處理風量20000m3/h,制冷量100kW,電容量為49kW。空調機組布置在主廠房配電間19.2m層。

電子設備間設置一個獨立集中空調系統,根據電子設備間的空調負荷,選用兩臺屋頂式組合空調機組,一臺運行,一臺備用。每臺機組處理風量22000m3/h,制冷量150kW,電容量為57kW。空調機組布置在主廠房配電間19.2m層。

1.3 輸煤系統除塵

電廠輸煤系統中常用的除塵器有袋式除塵器、靜電除塵器和沖擊型濕式除塵器。本工程轉運站及碎煤機室采用濕式除塵器,而煤倉間轉運站及原煤斗設置袋式除塵的方案。

2 優化效果

2.1 汽機房通風系統

(1)從初投資來看,機械通風比自然通風方案略高,但機械通風年運行費高,綜合年費用自然通風只有機械通風方案的80%。

(2)從節能方面看,機械通風比自然通風方案每年多消耗廠用電量為427680 kWh,很顯然,自然通風具有明顯的節能優勢。

(3)從通風的效果來看,二種方案均能滿足排熱及降低工作區溫度的目的,但機械通風由于是強制排風,故其排風壓頭更大,排風不受風向及風壓影響,在室外天氣較熱的月份,比自然通風降溫速度快,效果也要好一些。

2.2 集中控制室空調

大型火力發電廠空調方案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制冷機組+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方案;一種是屋頂空調機+分散式空調器方案。下面就兩種方案的優缺點進行對比分析。

(1)制冷機組+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方案

制冷機房的冷水機組,制出7-12℃冷水,供給空調機房(一般設在集控樓頂層,需要封閉)的空氣處理機組;空氣處理機組將空氣處理后送入集控室。制冷機房內設備有:制冷機(以溴化鋰冷水機組或水冷螺桿冷水機組為例比較)、冷卻塔、空調換熱機組、冷卻水循環泵、冷凍水循環泵、定壓裝置。

本方案優缺點如下所列:

a)傳統空調方式,運行可靠。

b)單一冷源,便于集中管理。

c)可以預留一定的新增空調負荷,滿足公共建筑擴建的空調要求。

d)制冷站規模較大后,大冷量制冷機能效比較高。

e)設備多,系統龐大,控制系統復雜,來自多家設備。

f)需要設置專用的制冷機房、空調機房。

g)需要空調的建筑分散布置,空調冷水管網線路較長,冷量消耗大,施工管理困難。

(2)屋頂空調機

屋頂式空調機是一種單元整體式風冷空調機組,直接放置在集中控制樓屋頂,房間不需要封閉,用空氣冷卻代替了冷卻塔的水冷卻,用直通冷媒的直接膨脹蒸發器取代了間接的冷水系統,使機組集直接制冷、空氣處理、電氣控制一體化,其它需要空調的房間則根據情況設置風冷立柜式空調器或其它分體空調器。

本方案優缺點如下所列:

a)不需要設置制冷機房和空調機房,節省占地和投資。

b)空調系統簡化,空調布置方式更趨靈活。

c)系統完全不用水,節省寶貴的水資源。

d)空調機所處位置一般為磨煤機后,空氣較臟,存在冷凝器積塵問題,需要定期沖洗,否則影響效率。

e)需要做好風管穿過屋頂進入控制室處的防滲漏。

f)分散建筑需單獨設置分體空調。

g)空調機冬季運行需要做好設備重點部位保溫。

(3)兩種空調布置方案的比較

以本期新建總制冷負荷260kW 為估算負荷比較如下:

a)以水冷螺桿冷水機組為冷源主機的制冷系統主要設備如下:

水冷螺桿冷水機組2臺,每臺制冷負荷195 kW(按設計負荷的2×75%選取制冷機)、冷卻水塔2臺,每臺冷卻水量65t/臺、冷卻水泵、冷凍水泵共4臺,各種管道、閥門、定壓設備、循環水電子水處理器、過濾機、分集水器等其它輔助設備、300m2制冷站土建費用、安裝費用、制冷站自動控制系統估等,工程造價為150萬元。

b)集中控制室布置20000m3/h風量設置組合式空調2臺,單臺冷量100kW,冬季采用130/70℃熱水,通過空調機組內的換熱器供暖,供熱量為49 kW,一臺運行一臺備用,每臺10萬元;電子設備間布置22000m2/h風量組合式空調2臺,單臺冷量150kW,冬季采用130/70℃熱水通過空調機組內的換熱器供暖,供熱量為57kW,一臺運行一臺備用,共計2臺,每臺14萬元; 空調器通過風道向室內送風,空調機房土建費用粗略計12萬元,水系統材料、安裝費粗略計20萬元,空調自控系統估算價格為30萬元,合計108萬元。風系統兩方案相同,費用不做比較。

(4)空調比較的結論

集控室、電子設備間采用集中空調系統,設置恒溫恒濕屋頂空調機組調節空氣溫濕度。

2.3 輸煤系統除塵

篇6

【關鍵詞】工程 EPC 問題 探析

1 因初勘不準確,造成全廠地基處理的變更

米東熱電廠采用的是初勘下,進行項目的總投資概算。在施工階段產生了因初勘不準確,造成全廠地基處理上面的變更。為避免因初勘不準確,造成全廠地基處理的變更,在以后工程建設中應在完成詳勘的情況下做好項目的總投資概算,盡量不要采用初勘下進行項目的總投資概算,以影響到后期施工階段廠區因初勘不準確,造成全廠地基處理上面的變更。

2 輔助廠房淺基礎的工藝處理,盡可能采用人工挖樁基的方式

米東熱電廠廠區建筑的深基礎,如主廠房、空冷、煙囪及卸煤溝等建構筑物,是直接在卵石層打墊層做基礎,其它的輔助廠房的基礎是淺基礎,輔助廠房產生了不均勻沉降,造成墻體裂縫。應根據詳勘報告,如需對淺基礎的持力層進行處理,在基礎墊層下部盡可能采用人工挖樁基到持力層的工藝,避免采用基礎換填的方式(特別是濕陷性黃土的土質),此兩種工藝相比,人工挖樁基的造價相對基礎換填的造價要少,并且基礎在后期受到水的浸透后,沉降更穩定可靠。

3 煙囪鋼內筒的處理

由于國家對環保的要求,米東熱電廠在電袋除塵器后設計了脫硫裝置,脫硫裝置未上GGH設備,即便安裝此類設備,也未能達到二氧化硫對鋼內筒腐蝕,這也是全國大型機組的質量通病。因此需對其它大型電廠進行調研,解決煙囪的鋼內筒工藝及腐蝕問題,否則投產后,因腐蝕嚴重影響機組的正常運行。目前華能系統的電廠采用一次性投資到位,鋼內筒采用鈦合金材質等。

4 主廠房上部進入煤倉或粉倉皮帶層的樓地面問題

主廠房上部進入煤倉或粉倉皮帶層的樓地面存在從膨脹縫及地面滲入到粉倉及煤倉內現象。如果此部分的皮帶層需要進行地面沖洗,需對此部分地面進行防水處理,因為后期的電廠運營,一般會考慮此部分皮帶層的環境衛生,對地面進行沖洗,如地面沒有防水的處理,沖洗地面的水會從膨脹縫及地面滲入到粉倉及煤倉內,影響機組的安全運行。

5 鍋爐頂部緊身封閉

鍋爐頂部緊身封閉,可根據情況,是否設計屋頂風機或在緊身封閉的上部設計一定數量的窗戶,防止鍋爐本體因施工原因,造成鍋爐本體散熱,鍋爐頂部溫度較高,影響運行人員的巡檢。

6 屋面防水的材質

米東熱電廠處于新疆烏魯木齊,光照時間長,紫外線較強,溫差大,凍融嚴重,產生了建筑物屋面防水由于上述原因漏水現象。所以對屋面防水的材料盡可能采用適合新疆地域的材料。在設計時考慮規程上規定的材料外,應與新疆實際的情況相接合。

7 全廠建構筑物的雨水管問題

全廠建構筑物的雨水管設計在外面,由于溫差大,凍融嚴重,雨水管在每年解凍期反復凍融,造成建構筑物墻面損害。新疆地區建構筑物的雨水管,應設計到室內,并設計地下管網集中排放,避免冬季出現惡劣天氣,雪消融產生冰塊對雨水管堵塞,破壞屋面防水層。

8 主廠房及輸煤系統墻裙的設計

一般主廠房及輸煤系統的墻體下部易受污染,影響主廠房及輸煤系統的觀感質量,應與設計單位溝通采用其它的一些工藝,如墻裙貼磚或涂刷氰凝等材料。

9 如采用直接空冷技術,需考慮對空冷下方地面的處理

米東熱電廠采用直接空冷技術,因設計未考慮空冷下方地面硬化,且為濕陷性黃土,,運行過程中會對空冷進行沖洗,水灑落到空冷下方地面上,造成個別地方塌陷。應根據各地方特點,在設計階段考慮此部分區域的地面硬化問題。

10 輸煤專業部分問題探析

輸煤皮帶上的布袋除塵器,擬采取新技術的除塵設備。米東熱電廠輸煤的除塵設備不能滿足現場的文明生產的要求,漏粉量較大,如果煤的揮發份較大,堆積在輸煤皮帶上的電纜槽盒上,給電纜造成極大的生產隱患。目前我廠對此部分設備才進行更換,效果較為明顯。

11全廠安全閥排汽管道

壓力設備及管道的安全閥排汽管道,應按強條要求,與設計單位協調,全部接至廠房外,如真空泵等設備的安全閥排氣管道也在放在此范圍內。

12 在項目主標段劃分及招標前,應先進行監理的招標

可以利用監理的優勢,在設計監理及施工監理在合同進行要求,提供一些技術上的支持,同時也可以安排一些工作任務給監理,分擔一部分業主的壓力;

13 采用EPC管理的承包模式

施工單位的標段,最好由業主招標,招標完后,然后再轉移給總包單位管理,這樣可以選擇有信譽,施工質量好的單位完成項目,對機組后續的運行經營,有較多的好處,同時也可避免總包低價招標施工單位。

14 對主標段的招標

最好采用國際及國內現在推行的工程清單計價模式,這樣相對工程的結算較為簡單,對業主與施工單位之間較公平合理,但這需要求,設計單位做好工程概算,此部分工程量較大,業主需與設計單位溝通好此事,避免結算超過概算,項目子目中即可能對施工內容描述清楚。

篇7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數字化;生產管理

1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

1.1公司簡介

保定維爾鑄造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5年,是專業從事鑄造機械生產的機械制造公司。公司經營的產品種類多,產品構成復雜,屬于典型的“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模式。

1.2信息化建設階段

I2007年公司組建了局域網,引進了OA(OfficeAutomation,辦公自動化)系統,開始進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OA系統主要使用在以下幾個方面:(1)內部短信、郵件、公告通知等。促進了內部交流,彌補了電話溝通的不足。(2)工作流。工作流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流程的處理效率,不必各個部門拿著單子簽字,節省了人力,節約了成本。(3)公共事務。用于一些簡單的計劃事件和計劃提醒,方便各部門了解計劃事件的進度;資源、會議、車輛管理等;(4)人力資源。包括個人考勤和一些考核功能。(5)信息交流。包括討論區、網絡會議、聊天室、公共文件柜等。OA系統讓企業的各部門深刻體會到了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1.3信息化建設階段

IIOA系統給企業的管理帶來了很多方便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它的不足。例如,不能用來解決生產上的一些實際問題,比如產品數據、生產進度、庫存等等;各部門間的數據信息交流不順暢;OA系統雖然具有數據存儲功能,但是其數據處理能力卻很弱。為此,2009年公司嘗試建立企業的生產管理系統,主要用來處理和分析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數據。公司要求在生產管理系統中,主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生產計劃管理。用于管理企業的生產計劃及調整。(2)生產進度管理。用于車間臺賬的數據管理、生產進度的顯示。(3)BOM(BillofMaterial,物料清單)管理。用于產品數據管理,包括產品組成,即BOM、自制件(包括工藝路線)、外購件、外協件的信息管理。(4)生產線基本信息管理。用于管理與訂單有關的數據,包括交貨期、項目經理等等。(5)庫存管理。用于庫存數據的管理,包括毛坯庫、半成品庫、五金庫、輔料庫、鋼材庫等等。(6)物流管理。對與企業生產有關的物流進行管理,包括原材料、外購件等的購買和領取信息;車間毛坯、半成品的入庫、出庫信息。(7)提供數據的統計分析功能。包括產品的采購數據、工時統計等等。

2生產管理系統的建設過程

2.1公司組織結構和設備情況

我公司組織結構包括總經理部、研究所、銷售處、生產處、供應處、服務處、運輸處、公司辦公室等職能部門和八個生產分廠,組織結構圖如圖1。設備情況:目前有加工設備200多臺加工設備,從七八十年代的普通設備到近期的各類數控加工中心,均為獨立運行。網絡設備包括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等,各部門及車間均有局域網覆蓋。

2.2設計目標

生產管理系統從生產上最實際、最迫切的問題入手,解決生產中的各部門信息不通的問題。解決生產進度共享問題;解決與生產有關的產品信息問題;解決庫存、物流信息共享問題。

2.3實施過程

(1)網絡構建。將各分廠未聯網的節點和各個庫房都連接到局域網下,實現企業局域網絡全覆蓋。(2)數據流。生產管理系統的數據流如圖2。(3)實施步驟。系統實施本著“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首先是產品信息轉換即BOM管理先行;其次是生產計劃管理、進度管理、生產線基本信息管理,方便車間做賬及取消手抄作業票,減少車間工作量;再次是物流和庫存管理實施。

2.4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BOM建立由于我公司是典型的鑄造機械制造企業,產品種類繁多。其“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模式和多種產品的特點決定了產品數據量大,管理復雜,產品數據信息一度成為了企業推進信息化建設的瓶頸。眾所周知,企業信息化建設最重要的信息便是產品信息,即BOM和物料編碼。之前的產品信息由設計部門下發到生產部門是用曬圖紙的方式,但這種方式不適用于信息化管理的企業。因此,將圖紙類BOM轉換成電子版BOM所花費的時間和人力也是相當可觀的。但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和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決心,公司決定由生產部門負責并由專人管理BOM的轉換問題,新產品研發后,產品BOM便與圖紙同時下發到生產部門,電子版BOM給車間的生產管理帶來了方便,不必利用手抄領料單,作業票等單據,大大減少了車間的工作量,提高了生產管理的效率。(2)物料編碼有了BOM,就必須有物料編碼,才能更好的體現產品的組成。我公司的BOM分為自制件、外購件和外協件。對于自制件,一直延續著圖號的編碼方式,但是近年來,由于產品種類越來越多,新產品研發速度不斷加快,原有的編碼規則會產生物料編碼重復的現象;對于外購件,包括標準件、機械、電氣、輔料等等,如果使用物料自帶的編碼,既沒有規則,也不符合物料編碼的唯一性要求。對于物料編碼,我們最初是希望通過一些規則來編碼,使得通過編碼即可輕松辨別物料。在我們咨詢了編碼領域的專家后,決定將自然數作為物料編碼的編碼,將物料編碼定義為9位自然數,用首位數字區分自制件和外購件,在外購件中用第二位數字區分類別,其余部分按順序編碼,成功解決了物料編碼的難題。

2.5經驗和體會

(1)通過實施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我們認為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于求成。(2)企業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有計劃、有目的的實施信息化建設,并預留出未來的發展空間。(3)企業信息化需要多個軟件才能處理好企業的各種數據,各個軟件之間要留有數據庫接口,可以互通互聯,避免信息的重復、互相不通和信息孤島的形成。(4)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絕不是單純的購買各種各樣的軟件,軟件只是工具,要想提高管理水平,企業必須從自身下手,在規范管理流程的基礎上使用軟件才能使管理水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6目前還需要解決的問題(1)從設計、工藝、制造、檢測、物流等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的智能化。(2)利用網絡和計算機技術對出廠的主要設備進行全過程跟蹤,達到事前預防。(3)通過改造車間現有設備和購買先進的數控中心,利用網絡技術采集設備信息,實現設備管理的目的。

3未來數字化工廠規劃

2017年,保定維爾鑄機公司將實施“脫市進郊”整體搬遷,屆時將在新廠區規劃建立數字化工廠。實現“離散型智能制造”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蔡敏,崔劍,葉范波.數字化工廠建模、實施與評估[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31-36.

篇8

1.1射頻技術

射頻技術,是物聯網技術中的重要部分,其主要通過目標物體上粘貼的射頻標簽掃描獲得物品的相關信息,是對物品信息快速獲取的有效手段之一[1]。射頻技術在實際操作使用中包含相應的操作系統和主要設備,除閱讀器和電子標簽外,射頻技術應用軟件系統是對信息進行獲取的重要設備。射頻技術中應用的標簽包括有源和無源兩種,借由激光掃描器和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獲得物品和網路之間的連接,方便物品的運輸和信息傳遞交換。射頻技術應用于煤礦物聯網當中,充分利用了射頻技術中電子標簽的便捷性,其在應用中具有相當的優勢。首先,電子標簽的重復利用特性,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整體經濟利益,同時大大消除環保問題和隱患;其次,其實現了管理過程的自動化和可視化,生產過程的全程跟蹤控制成為可能。

1.2無線數據傳輸技術

無線數據傳輸技術,是利用無線傳輸模塊實現遠程物理量傳輸和遠程設備遙控,是物聯網技術中的關鍵性技術之一。實現遠距離無線數據傳輸,能夠有效消除空間限制和安全隱患,落實到煤礦生產管理當中,該項技術能夠實現對煤礦瓦斯的遠距離檢測,對煤礦的瓦斯安全隱患進行實施檢測,并通過報警系統來通知煤礦作業人員,消除安全隱患,保證生產安全。無線數據傳輸技術中應用的傳輸設備中,DTD433的傳輸穩定性和安全性相對更高,且其組網結構更加靈活,覆蓋范圍較廣,應用于煤礦生產管理當眾,能夠有效解決煤礦地理環境復雜、分布點較分散的問題[2]。

1.3互聯網技術

互聯網技術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性技術,其在物聯網技術中的應用更具基礎性和普遍性。互聯網技術包含傳感技術和通信技術,其中傳感技術實現了人體感官的有效拓展,實現信息的有效感知和傳遞,借由互聯網的便捷性,實現遠距離傳遞和協同。同時,計算機技術則實現人的大腦功能延伸,對于信息的獲取和分析、處理,大大提高了人的工作效率。此外,通信技術為神經系統的拓展提供可能,信息的傳遞功能得以實現。綜合傳感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傳感器網絡技術得以發揮其廣域網絡通信和近距離通信作用,既能通過互聯網和移動通信實現信息遠程傳輸,還能利用藍牙、WIFI實現近距離通信。

2物聯網技術在煤礦綜合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

2.1對煤礦的實時化管理

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煤礦綜合信息化建設當中,實現了對煤礦的實時化管理。通過射頻技術、全球定位技術和無線網絡通信技術的綜合利用,煤礦工作人員能夠對于煤礦生產區域進行實時化監督和管理。借由物聯網技術,工作人員能夠對煤礦進行實時信息獲取。首先,對煤礦區域進行靜態信息獲取,對于工作人員信息和生產設備基本信息進行獲取和分析,為生產管理提供準確的信息依據。其次,實現對動態信息的準確獲取,對于工作人員的活動、生產設備的工作狀態以及設備維護管理信息進行分析,進而作出對工作人員的監管和調配,或者對設備的運作狀態進行實施監管,如出現故障則及時通知最近的工作人員加以解決。

2.2生產設備的遠程維護

在實現對煤礦生產設備遠程監控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技術,對生產設備實現遠程維護,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維修花費的時間成本和費用的有效手段。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生產設備和互聯網的連接當中,使得工廠的生產設備信息匯集到工廠的監管平臺,委派專人進行監管,第一時間發現設備故障后,能夠及時利用遠程維護系統,對于相應的故障設備進行問題解決維修。焊接生產設備智能化的實現,能夠利用微處理器和軟件模塊的支持,對于存在故障的設備進行遠程維護和修理。

2.3煤礦工廠環境信息監控

煤礦工廠的環境信息,對于節能減排問題和工廠員工的身心健康問題均有很好的信息依據作用。首先,就煤炭工廠的環境信息,如有害氣體含量、水質等信息,為工廠進行節能減排工作和能耗降低工作提供管理依據。借助無線網絡通信技術和傳感器技術,工廠環境信息集合到智能工廠監管平臺,方便工廠管理人員采取及時的處理辦法,緩解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同時,對于煤礦工廠溫度和濕度等信息的監控和采集,加上氣體環境的狀況分析,便于為工廠員工的工作環境進行及時調整,為其構建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

3結語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久久er精品77视频 | 亚洲业余性爱视频偷窥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色狠狠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视频 | 亚洲自拍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