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養學基礎知識8篇

時間:2023-08-23 09:17:1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健康營養學基礎知識,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健康營養學基礎知識

篇1

關鍵詞:營養學;中國;發展;就業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如今,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人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生活方式也開始向更高的水平邁進。我國營養學起步較晚,與營養學先進的國家相比,發展速度相對滯后,但是隨著與營養相關行業立法的確立和完善,中國未來對營養師的需求將形成巨大缺口。隨著人們對于健康和飲食的關注度的熱情逐漸高漲,營養學人才也將越來越多并且地位逐漸提升。

中國古代就有古典營養學思想,古人創立了《傷寒論》或者《黃帝內經》等著作,形成了陰陽理論、五行關系、四氣五味等理論,中醫理論中更是蘊含著豐富的營養學知識,而現代營養學起源于18世紀。20世紀初,美國率先成立了營養學會,承認營養學是一門科學并且迅速發展,奠定了當代營養學的基礎。隨著不斷地發現各種營養素,對營養研究工作日益深入。美國確定了推薦的膳食供給量、膳食參考攝入量,并且成立了營養學會,制訂了美國居民膳食指南,而中國在相關方面滯后很多。

我國的營養學起步較晚,發展較慢,如今雖然關注飲食營養與衛生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由于營養知識的缺乏,人們將營養簡單地理解為吃得好,但是結果往往與初衷背道而馳,如今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營養過剩的現象發生,并且由于營養過剩造成的肥胖伴隨著很多對人體健康存在嚴重威脅的并發癥。雖然我國目前的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但是貧富差距仍然存在,還是有很多人因為營養不良而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營養師就是指通過對營養學知識的理論學習和專業臨床營養技能的修煉,從而幫助人們達到預防疾病、輔助治療以及管理健康的營養專業人才。在營養學的普及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中國與營養相關的從業人員卻非常稀少,但就經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趨勢來看,營養專業人才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原因主要在于營養立法還沒有出臺,專職營養師目前集中在醫院等醫療機構,但是大多數醫院還沒有設立營養科,只有少數大醫院才有受過正規專業教育的營養師。在發達國家,醫院診所都是需要有專業的營養醫師的,食堂、賓館、學校、餐館均配有專職營養師,所以要提升國民身體素質,我國未來急需配備大量的營養師,引導消費者的科學飲食。

從營養師在中國的發展進程來看,以前,從業人員對營養學知識的把握并不系統,就業范圍也只是局限在保健行業的推銷員和講師的崗位,對于健康知識的普及也僅在產品介紹時,為了方便推銷產品,目的并不是普及營養健康知識。各種食堂、醫療單位、幼兒園、社區等營養師的從業人員非常稀有,社會培養的營養師的工作機會寥寥無幾,社會地位不高,即使有些許對營養方面人員的需要,人們也是首選醫學專業的人員,個人或家庭營養師的數量鳳毛麟角。近幾年,營養問題開始顯現,國家和各地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營養干預措施,如大豆行動、學生飲用奶計劃、學生營養餐等,但是這些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出現的營養問題。我國法制正在逐漸完善,營養立法后院校畢業的營養學學生將會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營養學相關研究更加先進,到時候營養師也會非常普及。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食品營養學;多元化教學;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應用

中圖分類號 G119.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3-0347-02

Application of Multiplex Teaching Mode in Food Nutriology

ZHANG Jing-jing WANG Xi-chang TAO Ning-ping * LIU Yua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the course of food nutriology as a public elective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ith the help of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fall into the habit of healthy eating,and the scientific nutrition concepts will be gained publicity.The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mode and content of course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techniques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s,adoption of debating issues and renewing teaching content were brought forth,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promote students′ enthusiasm.

Key words food nutriology;multiplex teaching mode;teaching method;content of courses;application

食品營養學以營養的基礎知識、食物營養、營養與人群健康、公共營養、營養強化、食品營養工程為主要內容。“民以食為天”,食品營養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實際密切相關,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非常重要。目前,中國人85%死亡原因是由于慢性疾病造成,如學生中存在不吃早餐、三餐不規律、暴飲暴食等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對健康危害很大。因此,該課程授課宗旨不僅灌輸學生食品營養學相應的知識框架體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營養學知識真正應用到生活實際。此外,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關注起膳食營養,學生選修《食品營養學》的部分原因正是出于對該學科的興趣和對營養學知識的需求。因此,通過開設公選課《食品營養學》普及營養學知識非常有必要。

目前,食品營養學的公選課可能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內容多,課時數少,來不及采取多種教學手法結合進行授課;而學生通常來自各專業,對食品營養學的內容了解程度千差萬別,面對這門理論性強、涉及面廣、知識點散的課程,若采用單一的教學手段授課,難免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同時,根據教育部“加強基礎、淡化專業、拓寬知識面和重視應用”的教改精神,有必要將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食品營養學教學中進行探索實踐,擴充和豐富教學內容等辦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提高其對營養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并使其通過學習理論知識,能更理性地分析各種新興的營養學觀點,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1 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的結合

近年來,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的必備手段,其具備了傳統教學所不具備的多項優點。首先對教師而言,可以不用再花費大量時間備課和書寫板書,并可通過在課件上添加圖片、動畫等手段,將要講授的內容更加全面和生動地展現出來。對學生來說,上課不再需要記錄大量的板書,可集中注意力聽講,課后通過拷貝課件,將上課內容完整保存下來,反復觀看復習。另一方面,多媒體教學的豐富性,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內容本身而言,食品營養學因結合了食品安全、食品工程原理、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等課程,非食品專業的學生對部分內容理解起來就較為困難。即使對食品專業的學生來說,有些章節如食物的消化吸收,僅學習教材較難理解,但這些難點若通過動畫或錄像的方式體現出來,便很容易理解。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運用多媒體教學在快捷方便的同時,也帶了一些問題:一方面,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需要通過深刻理解教材,提煉知識點精華后詳細準備板書內容。多媒體教學的出現,在方便備課的同時,卻也造成部分教師在備課環節對網絡的過度依賴。目前忙碌的高校教師群體很少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在一節課里將精華傳遞給學生,互聯網的便捷能輕松下載到各種課件,有些只需稍加修改便能作為講授內容,而有些甚至不加修改就一步到位。如此一來,教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教學的重視程度,甚至于可能自己都沒有完整熟悉過教材就給學生講授,于己于人都不符合教學本身的意義。另一方面,由于課件通常承載的信息量很大,學生無法有效地從中提取重點和難點,而且不再需要記錄大量筆記,課堂上對學生大腦的刺激就相對有所下降,不利于對信息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就會變差。

由于傳統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有必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因此,可以適當將傳統板書融入現代的多媒體教學,用多媒體作為承載教學內容的主體,將板書作為梳理教學內容的工具。通過板書將教學內容體系模塊化,基礎知識模塊固定化,現有內容已經很完整,實例也很充分,需要進一步進行多媒體動畫設計,將其建設成為一個個固定化單元,供各位教師授課使用。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將抽象、需要補充或不便于書寫的內容如概念、圖表、動畫和數據等制作出來;利用板書將多媒體課件缺乏整體性的內容進行彌補,梳理出一堂課的主要脈絡,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1]。

比如在講到“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這一章時,若將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在課件上一一列舉出來,既凸顯不出主要的知識點又容易讓人覺得枯燥。因此,用板書概括每類食物所要講授的幾塊內容(優勢營養素,缺乏營養素,與其他類互補,安全性),而多媒體在闡述這章內容時,可用圖片、視頻等手段展示各類食物及其對應的營養素,與板書進行互補,這樣學生便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幻燈片結合傳統板書教學,可以使教學大綱條理清楚,內容生動形象,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2]。

2 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的引入

隨著社會各界對營養的日益重視,各種媒體渠道出現了越來越多關于營養的各種信息和觀點,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大量信息的涌現就難免魚龍混雜,出現部分缺乏科學依據和營養學基礎的一家之言。因此,作為食品營養學的學習者,掌握好經典的營養學理論,對一些熱門或爭議較大的觀點提出自己科學而客觀的見解很重要。為了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除了在課堂上學習基礎知識外,還需準備一些較為經典或熱門的、具有爭議的營養學論點,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就需要改變目前以授課為主的教學模式,引入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2],這種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可以較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總結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除此之外,另一種教學模式――論辯教學法[3]也是國外常見對話式教學法之一。這一教學法可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不妨可以將問題教學與論辯教學結合起來,在課堂上設計一些社會上出現的有爭議的觀點讓學生討論,如“牛奶和豆漿哪個更具優越性”、“酸堿體質是否科學”等。而論辯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分小組討論,也可以自由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等。教師在論辯中不參與實際的辯論,只負責涉及題目和辯論結束后的總結。另外,如果在課堂上時間有限,還可以網上設計相應感興趣的熱點話題進行課后討論。

《食品營養學》是實用性非常強的一門課程,除了探討熱點話題,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報告宣講,進一步拓展知識面,比如食療、食補、藥膳、食物相克、合理減肥、大學生合理膳食的構成、強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研究進展等,這些都是書本上沒有涉及到的知識,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PBL、論辯教學以及自主宣講等各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對食品營養學授課有一定意義。首先學生不會拘泥于只學習條條框框的理論和課堂教材,隨著問題的提出,授課的內容可以從課本延伸到當今社會關于營養學的種種論點和知識。將課本知識和社會實際聯系起來后,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并通過對一個問題的闡述,將信息整合歸納起來,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無形中提高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3 以信息為主體的教學內容的豐富

首先在主體課件內容的編排上,以教材為主,但不一定按照教材的順序講授,可以參考國外的一些經典教材,大體理出所需講授的主線。比如先概述食物的選擇和人體健康的關系,讓學生有個大概的認識,然后提出營養素攝入的一些標準,接著分章節講述幾大營養素。而在分別講述各章節內容時,又可以先提出幾個與之相關、且富有爭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的內容,且對每一章節的學習可以提出幾個需要掌握的目標。這一點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經典營養學教材的編排[4],如在提到食品的選擇和人們的健康這一章,就每一塊知識點分別提出了對應的學習目標,如一頓合理膳食餐的五大特征,如何養成一個長期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學會辨析一些來源于不同信息渠道的錯誤營養信息等。不難發現,這些學習目標并非過分挖掘專業的深度,而是與每個人生活密切相關,且易于理解與實用。除此之外,在講授內容的同時,還可以補充一些有趣及實用的信息。比如講授食品維生素章節時,可通過視頻先介紹這些維生素被發現的過程,在了解過這些維生素被發現前引起的種種疾病后,學生便對其功能有個較深的印象。結合生活,可介紹VC和感冒之間的關系等。再如介紹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時,可將目前較為熱門的相關的食品安全學內容融入其中。如介紹完各類蔬菜的營養價值后,可補充介紹蔬菜所存在的安全問題(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及硝酸鹽、亞硝酸鹽等),由此便可以再介紹一些如何清洗果蔬,探討下隔夜菜是否能吃等一些問題。再如還可以介紹一些前沿且實用的營養學知識,如食品營養計算器、食品營養標簽與食品標簽通則等話題。

各類知識的引入,特別是和學生日常生活休戚相關的一些問題探討,可大大豐富原本枯燥的理論體系,生動活潑的內容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4 參考文獻

[1] 戴波,劉華戎,彭云.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技術融合的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黑龍江教育,2013(9):23-24.

[2] 劉永峰,李建科,朱彩平.PBL教學模式在食品營養學教學中的初步應用與探索[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2(8):160-161.

篇3

【關鍵詞】食品營養學 課程問卷 調查分析

食品營養學是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的一門科學,不僅與基礎醫學有關,而且與食品科學、農業科學和食品生產密切相關,因此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要使得學生掌握課程內容,在充分重視課程教學的同時,必須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感受。鑒于此,本課程教師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與分析,希望就此收集到有價值的課程信息,為進一步改善教學方法、拓展教學內容提供依據,進而提高該課程的授課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

1 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

為我院2007級的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工程專業營養方向共7個班的本科學。

調查方法

對參加課程學習的全體學生采取隨機發放問卷、無記名答卷、自愿提交問卷的方法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對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的看法及個人學習感受等。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共隨機發放問卷112份,回收問卷112份。

課程設置與課時安排

作為培養食品科學與工程相關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食品營養學》課時總數為40學時,其中理論學時32個,實驗學時8個。學生對該課時數的認同度達59%,說明該課程學時的安排比較合理。另外,有28%的學生認為學時不足,還需增多。這一方面體現了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學生在相關基礎課程方面的基礎比較薄弱,使其在課堂上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消化老師講授的內容。本次調查對象的《食品營養學》課程安排在其第三學年下半學期,整體來說,學生此時已接受過化學、生物化學等課程的學習,具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因此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課程安排的時間段是合理的。但同時,由于距開設生物化學等課程的時間間隔比較長,可能導致相關知識遺忘;另外,在學習的7個班級當中,僅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營養方向兩個班在前一個學期專門開設了《人體生理學概論》課程,食品質量安全專業的五個班并沒有開設該課程,增加了部分學生學習《食品營養學》的難度。這一點也體現在分別有40%和26%的同學感覺課程學習困難的原因是生理學或生化基礎知識較弱。

2.2 教學模式與方法

2.2.1 雙語教學需要

在前期的教學實踐當中,我們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和改進(見“淺談《食品營養學》教學體會與思考”一文),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教學模式、教學過程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在對《食品營養學》雙語教學的需要調查中,有28%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學生認為至少部分內容可以采用雙語教學,這相比2005年我院曾開設的《食品營養學》雙語課程不到10%的認同率有了明顯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于近年學生的整體外語水平在提高,其對雙語教學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在《專業外語》課程取消后,開始重視自己的專業外語能力,希望能夠在學習專業課程知識的同時提高專業外語水平。

2.2.2 課堂提問與討論

課堂提問與討論一直是《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受重視的環節,且學生也對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比較樂意接受。調查結果表明,64%的愿意積極參與回答問題和討論,但同時我們也發現,有29%的同學不能很好地參與到討論中,并且害怕老師的提問。這一比例恰好和課外是否進行預習復習的學生人數比例(預習復習和不預習復習的人數分別占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學生課堂之外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和課堂提問與討論效果直接相關。

1 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

為我院2007級的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工程專業營養方向共7個班的本科學。

調查方法

對參加課程學習的全體學生采取隨機發放問卷、無記名答卷、自愿提交問卷的方法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對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的看法及個人學習感受等。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共隨機發放問卷112份,回收問卷112份。

課程設置與課時安排

作為培養食品科學與工程相關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食品營養學》課時總數為40學時,其中理論學時32個,實驗學時8個。學生對該課時數的認同度達59%,說明該課程學時的安排比較合理。另外,有28%的學生認為學時不足,還需增多。這一方面體現了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學生在相關基礎課程方面的基礎比較薄弱,使其在課堂上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消化老師講授的內容。本次調查對象的《食品營養學》課程安排在其第三學年下半學期,整體來說,學生此時已接受過化學、生物化學等課程的學習,具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因此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課程安排的時間段是合理的。但同時,由于距開設生物化學等課程的時間間隔比較長,可能導致相關知識遺忘;另外,在學習的7個班級當中,僅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營養方向兩個班在前一個學期專門開設了《人體生理學概論》課程,食品質量安全專業的五個班并沒有開設該課程,增加了部分學生學習《食品營養學》的難度。這一點也體現在分別有40%和26%的同學感覺課程學習困難的原因是生理學或生化基礎知識較弱。

2.2 教學模式與方法

2.2.1 雙語教學需要

在前期的教學實踐當中,我們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和改進(見“淺談《食品營養學》教學體會與思考”一文),在此基礎上,我們對教學模式、教學過程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在對《食品營養學》雙語教學的需要調查中,有28%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學生認為至少部分內容可以采用雙語教學,這相比2005年我院曾開設的《食品營養學》雙語課程不到10%的認同率有了明顯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于近年學生的整體外語水平在提高,其對雙語教學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在《專業外語》課程取消后,開始重視自己的專業外語能力,希望能夠在學習專業課程知識的同時提高專業外語水平。

2.2.2 課堂提問與討論

課堂提問與討論一直是《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受重視的環節,且學生也對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比較樂意接受。調查結果表明,64%的愿意積極參與回答問題和討論,但同時我們也發現,有29%的同學不能很好地參與到討論中,并且害怕老師的提問。這一比例恰好和課外是否進行預習復習的學生人數比例(預習復習和不預習復習的人數分別占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學生課堂之外對課程內容的學習和課堂提問與討論效果直接相關。

2.3 學生學習感受與建議

2.3.1 開設《食品營養學》課程的必要性

參與調查的學生中,78%認為有必要開設該課程,體現了學生對課程的認可。但同時,也有部分的學生(占11%)認為課程沒有必要開設,分析原因,可能與部分學生(占42%)在進行本課程學習之前就參與了一些機構開設的營養師考試培訓課程有關。但同時我們也發現,即便參與了其他的營養培訓課程,大部分的學生還是認為有必要再進行本課程的學習。

2.3.2 對《食品營養學》課程的興趣

對學生學習目的的調查結果顯示,61%的學生對《食品營養學》課程感興趣,這與當前個人飲食和健康日益受到關注的趨勢相符。作為一門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科學,《食品營養學》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然而,也有21%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該課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拿到學分,甚至有8%的同學認為不知道自己學習該課程的目的,這也對我們在未來的教學中進一步端正學生的專業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興趣提出更高的要求。

2.3.3 學生建議

學生提出了很多建議,特別是在輔助教學方式上,多數學生希望能夠將教學內容和平時的娛樂興趣如游戲(32%)、動漫(25%)、音樂(16%)結合起來,另外,還有如增加實驗內容、名師講座、網上教學、視頻等建議。

3 小結

通過以上的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我們獲得了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營養方向以及食品質量安全專業《食品營養學》課程的信息,為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提供參考。總結如下:

(1)學生對課程的必要性高度認可,大多數學生對該課程感興趣,課程的課時數和開課時段的安排均合適,但應注意基礎知識的強化。

(2)教學模式及方法有待進一步優化完善。重點加強課程中專業外語的引入并向雙語教學過渡。強化學生課外學習改善課堂互動教學效果。

(3)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輔助教學方式,寓教于樂。

篇4

( 一) 青少年兒重飲食營養發展現狀

目前清少年兒童飲食營養問題主要體現為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剩兩極狀況分化嚴重。根據全國第四次營養調查結果顯示裁國青少年兒童普遍缺少維生素、鈣和鐵等微量元素,嚴重影響其身體素質。

( 二) 飲食營養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裁國設立營養學專業的大學雖然不少,但是大部分大學設立的課程多為營養與食品類冷業性強在飲食營養方面幾乎為零。對于理科基礎知識薄弱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并不適用, 而以舞蹈、音樂等技能為主的學前教育專業中,營養教育也沒有得到充分認可和重視。在筆者所在的學前教育五年制大專學校, 必修課就沒有設置營養學這門課程漢有一門營養學的選修課是針對高年級極少部分感興趣的學生大部分學生沒有獲得營養知識的途徑。

二、學前專業學生飲食營養行為

合理飲食與健康密切相關。很多調查表明:高校學生尤其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營養知識缺乏存在較多的不良飲食行為與習慣尚未形成正確的營養觀念。方德蘭等對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生的調查顯示學生對營養知識回答的正確率平均為5.4% 肩些常規知識點掌握較好但是稍微偏僻的知識點知曉率就大大降低漢為23.巧%習。筆者在本校的教學中也有相同感受。例如在講授維生素A 的知識點時,大部分學生對于缺乏維生素A 會引起夜盲癥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對于缺乏維生素A 亦會引起上皮干燥、增生、角化基本都不知道。這說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于營養知識有一定了解但不夠全面、系統, 需要學校進行完整的營養學教育增加學生的營養知識。學前教育專業以女生為主愛美是女生的天性。不少學生盲目追求瘦身,以為越苗條越好卻不知隨著體重的下降,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都會增加。王莉在對沈陽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學院2 0 08 級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的膳食調查中顯示字生能量攝入占R N I 的7 4% 尹月顯不足鈣、維生素B l、維生素C 則嚴重不足, 分別只占RM 的60 %、65 % 和56% s 術時間攝入低于RM 標準膳食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影響較大甚至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三、開設飲食營養課程必要性分析

( 一) 國家積極要求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關系到家庭與社會更是國家發展的基礎。2 0 06 年 十一五發展規劃中首次提及公眾營養改善的重要性朋確指出要對青少年實施營養科學與安全教育。而在學校開設飲食營養課程是實施營養科學教育的有效措施,可以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強對營養知識的了解形成正確的飲食習慣捉進其健康成長。

( 二) 自身身體生長需求

幼師學生學習的科目多浮舌動強度大,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作為基礎。攝入充足的營養可以滿足身體生長的需求,還可以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學習效率。有專家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以女生為主冷后會成為母親、師長其飲食營養行為可能還會影響到全家的健康。

( 三) 為幼兒健康成長及 食育 做準備

篇5

關鍵詞 食品營養學 考試 改革

考試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環節,也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一種主要手段,同時也是檢查人才培養效果的有效途徑。食品營養學是遼寧醫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考試課。食品營養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邊緣科學,與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主要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關系,以及提高食品營養價值的措施。課程介紹重點介紹食品營養學的基礎理論及相關的實用知識,營養學基礎知識、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不同人群食品的營養要求,提高人提高人民營養水平的途徑、食品貯藏加工和新型食品開發中的營養問題等。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門課程,達到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此,我們對《食品營養學》考試模式進行改革。

一、傳統考試模式及存在的問題課程考試應當是從記憶、理解和創新三個層面豐富考試內容,既要檢查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同時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傳統模式《食品營養學》考核由期末卷面考核、實驗考核、考勤組成。其中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就是課程總成績占100%;實驗考核不及格不允許參加期末考試,但實驗成績不占總成績比例;考勤也不占總成績比例之中,只是對課堂出勤人數的考核。這種考核模式,考勤不占考試成績比例,部分學生經常出現曠課、請假現象;實驗考核也不占考試成績比例,學生在實驗課上動手能力差,不善于分析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出勤率低;期末成績決定課程成績,學生形成了只要卷面及格就可以的觀念,上課出勤率低,課堂學習氣氛差,玩手機、看雜志等不良現象,平時沒有學習氛圍,只有在考試前突擊復習時,才會看書、筆記,這很大程度上考核了學生的短時期記憶力并非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現了“考后全忘記”的學習方法。

二、改革后的考試模式改革考試模式、優化考試結構,從一次終結考試向全程考核轉變,從記憶模仿能力向全面考核轉變,變單一閉卷考核向開放型多樣化模式轉變。為了提高學生對《食品營養學》學習興趣,加大學生學習投入力度,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識,減少期末考試壓力,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我們對考試模式采取全程評價,課堂出勤占考核成績的5%、階段性學習測驗占考核成績的20%、實驗教學占考核成績的10%、其他形式(PBL教學中表現)占總成績5%、終結性考核占考核成績的60%。1.期末考試比例下調改革后,將期末考試比例由100%降為60%,改變一卷決定一課程考核方式,題型包括主觀題和客觀題,主觀題型占70%:簡答、論述題,主觀題型則重點考查學生對該門課程的總體認知和應用,課本中則無現成答案可尋,需臨場總結、歸納。客觀題占30%:選擇題、名詞解釋。在整個考試過程中,允許考生攜帶相關書籍和紙質資料,但不得使用電子設備、不得與其他同學協商。2.增加了階段性學習測驗打破了傳統的期末考試成績決定最終成績的習慣,增加了階段性學習測驗,加大平時考核的力度,加強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的管理,考核學生對階段所學內容中應知應會的食品營養學基礎知識,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記憶、掌握情況。題型只設客觀題型:不定項選擇題、填空、名詞解釋等。3.實驗教學考核細化實驗課成績由原來的實驗考勤和實驗報告成績,改為實驗考勤、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增加了實驗操作考核,按照制定考核標準對學生考核、提高學生親自動手機會,故在成績評定上更應體現實驗的過程而不是結果。4.其他形式考核結合課程教學內容,本課程其他形式考核是采用PBL教學法,將同學分成小組,每組推舉1名組長,負責協調組內分工。課前做好宣傳和動員,讓同學們了解PBL的概念和實施過程,制定詳細的教學方案,結合教學大綱設計問題,提前1周分配到各個小組。由組長分工,課下通過教材、文獻和互聯網等媒介分頭查找資料,獲取相關知識,然后相互交流。討論如何運用所獲知識回答問題,促使問題得到解決,對于在討論中的錯誤和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由指導教師負責糾正或答疑。最后并將研究成果制作成課件,撰寫成講稿。將制作的課件和講稿在課前2天提交給教師批閱,根據學生表現給予成績。此環節一方面考核學生查閱文獻、論文寫作及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

三、考試改革效果1.學生課堂情況好轉通過考試的改革,學生到課率有明顯提高,請假、曠課現象幾乎沒有;課堂上表現明顯改善,看雜志、玩手機、趴著睡覺等不良現象減少;學生回答問題、詢問問題更加積極主動,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程度得到加強。2.學習習慣的改變課程考試改革前學生92%以上對課本外的知識獲取非常少,到期末為了考試能通過,才拿起教材、筆記開始看看書。課程考試改革后增加了PBL教學、階段性考試后,68.7%的學時開始對課本外的知識感興趣,主要途徑是從網絡、圖書館獲得。21.5%學生認為這樣考核方式占用太多的個人業余時間,認為傳統考核方式較好。3.學生對考試改革的態度認可通過對80名學生的調查問卷分析,有30.4%的學生認為新的考試方式有助于對課程內容、知識點的掌握。有15.4%的學生認可從多方面評價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有36.1%的學生認為新的考試方式靈活,認為此種方式需要看書、復習的占27.6%,學生對考試改革的態度持贊同的占到94.1%。通過對《食品營養學》考試改革后,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運用知識的靈活性以及創新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們并沒有感到學習負擔的明顯增加,而是感到學習更加有樂趣,學生成績有明顯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曉波,梁小紅,劉冬英.《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考試改革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4):734-736.

[2]王金蘭,傅國華.高校課程考試制度改革初探[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10,(1):112-114.

篇6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瀘州市某衛校護理專業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按班級整群抽樣的方法,調查了289名學生,均為女生,年齡15~24歲。其中,初中起點中專班156人(一年級60人,二年級96人),高中起點中專班133人(一年級50人,二年級83人);來源于城市87人,農村202人。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問卷291份,有效問卷289份。

1•2方法

自行設計以選擇題形式的營養知識問卷進行調查。調查項目參考有關資料,經預調查、討論修改而成,內容包括:①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②營養知識(基礎營養、臨床營養)其中基礎營養,臨床營養二部分各占50%;③獲取營養知識的途徑和對臨床營養知識的需求。采取對問卷進行有效編號,現場發放,現場指導填寫,現場回收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問卷回收后,由調查員進行復查,剔除無效問卷。

1•3統計學分析

數據核對后輸人Exce,l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資料進行各變量描述性分析,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構成比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營養知識

2•1•1營養知識得分情況

營養知識(基礎營養、臨床營養)20題,單選12題,多選8題,共計100分。學生營養知識總得分為56•7±10•2,其中基礎營養知識得分為33•6±6•6,臨床營養知識得分為23•1±6•6。按營養知識總得分60分,營養基礎知識、臨床營養知識得分30分為及格計,則三者及格率分別為為43•6%,77•2%和15•2%。

2•1•2不同年級學生營養知識得分情況

二年級的基礎營養知識、臨床營養知識得分均顯著高于一年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表1)。

2•1•3對臨床營養知識的需求

96•9%的學生認為營養知識對臨床工作有幫助,92•0%的學生不熟悉臨床營養的評價方法,70•9%的同學認為在校所學的營養知識不能滿足工作需要。

2•2獲得營養知識的途徑

學生獲得營養知識來源,該題為多選題,選項由高到低依次為家庭朋友80•3%,學校老師74•4%,專業書籍69•9%,科普書籍57•1%,媒體、培訓41•5%。由此可見家庭朋友比例最高,而媒體、培訓最低。

2•3營養狀況

BMI指數(bodymassindex,BMI)即體質指數,是目前評價營養狀況的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指標。18•5~23•9為正常,≥24為超重或為肥胖,<18•5為消瘦或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6]。城市學生BMI指數<18•5的比例要高于農村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MI指數計算結果見表2。

3討論

3•1營養知識

營養和健康與疾病有非常重要的關系,護理人員應掌握營養相關知識,正確評估患者的營養需要,制定實施科學合理的飲食治療計劃,促進患者盡快康復。營養學教育是護理中等職業教育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調查顯示:衛校護理專業學生營養知識較差,平均分不及格,尤其是臨床營養知識缺乏,及格率僅為15•2%。這是因為由于各種原因,護理教育中營養學教育所占的分量很小,營養學教育主要來自基礎護理學、社區護理等課程,這些涉及少量基礎營養學知識和臨床營養學內容。調查還發現二年級學生的營養知識的掌握程度好于一年級,這與衛校課程設置一定關系,基礎護理學、社區護理等課程主要在二年級設置。調查還顯示,大部分學生認識到營養知識對臨床工作的重要性,認為由于所學營養知識有限不能滿足以后工作的需要,因此各護理院校應加強營養知識的課程比重,尤其是臨床營養,注意護理人員實際技能的培養,使護理人員熟悉臨床營養知識,以便更好為患者的健康提供幫助。

篇7

關鍵詞:《食品營養學》;激發興趣;聯系實際;豐富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R1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2-0212-1

《食品營養學》是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的一門科學,是一門實用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營養學主要研究人體營養的生理基礎、營養學基礎知識、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不同人群的營養和膳食、強化食品與保健食品、公共營養等營養學基礎理論及實際應用的知識與方法。它在增進我國人民體質、預防疾病、保護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營養素攝取比例不當、攝取不足或營養素過剩,都會影響人體健康。食品營養學的理論知識,就是告訴人們吃什么、怎樣吃、吃多少,才能更好的保證身體健康。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更好的提高學生對食品營養學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作者總結了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如下。

1 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

這門課的內容與我們自身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因而對這門課的學習,首先應廣泛引起學生的重視,從而可通過實際問題來激發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興趣。例如利用學生對家人對親友等健康的關愛,對于愛抽煙的人容易缺哪些營養素;愛吃素的人容易缺哪些營養素等;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病史,該如何通過控制和選擇飲食來調理緩解病情,自己又如何通過飲食來預防和推遲疾病的發生等等。或者討論社會上比較關注和感興趣的問題,如如何減肥問題,從營養學的角度分析減肥要真正減去的是什么成分,市面上的各種減肥方法的利與弊,該如何正確對待減肥,節食減肥的危害、怎樣減肥才健康、安全等。

2 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食品營養與衛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它的實踐環節也就尤為重要。我們從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內容和管理改革入手,填充實踐的內容、強化實踐的考核、增加相關實驗內容,可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培養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如:開展一些營養調查活動、給特定人群進行營養配餐等實踐性活動。

營養調查是食品營養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實踐環節,通過營養調查學生可以了解人們飲食的營養狀況,判斷人們飲食是否合理,確定出合理的膳食模式。課堂上可隨機提問學生的早飯、午飯或晚飯吃的是什么,吃了多少,再讓大家計算這幾個學生攝入的能量、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是否滿足自身的需求,如不合理,該如何調整飲食,怎樣進行營養配餐,營養配餐該注意哪些問題等,將所學書本的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還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知識應用能力,提高理論教學的效果。

3 豐富教學內容、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較傳統的內容外,教師應該把新的、正確的思想和理念貫穿到教學中。在教學內容上應注意不斷補充新信息,以適應社會、時展的需要。可以將新的研究成果、新的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內容等等,都穿插到教學內容里,引起學生的關注。食品營養學中的營養素主要分為六大類,每一大類又分為很多小類,例如維生素和礦物質又分為許多種,每一種又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該類營養素缺乏或過多對機體的影響、每類營養素的主要食品來源等,內容繁多、零散。在教學過程中列舉較貼切的例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學生將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采用多媒體加傳統的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信息量大、內容豐富直觀,圖、文、聲并用,使上課的內容更加充實,使教學更生動更形象。為此課程十分強調多媒體教學,我們從網上的圖片庫等多方收集相關圖片,如在講授礦物質和維生素營養素時附上大量照片,如缺碘患者的大脖子病、呆小癥的圖片,缺鈣患者的佝僂病、X腿、骨質疏松的圖片,缺維生素A時的干眼病、夜盲癥的圖片,缺維生素B2患者的各種口腔病癥的圖片,缺乏維生素C患者的壞血病圖片等。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出現的消瘦型和浮腫型患者照片。還可播放一些與食品營養相關的視頻,如此可加深了同學對各種營養素缺乏癥的癥狀,也可使同學更深刻的意識到營養不平衡帶來的嚴重后果,讓學生自覺養成關注和調節自身的飲食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不采取滿堂灌的形式,要有重點、有難點、有自學、有討論等多種形式。根據課題內容的需要,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加強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從而達到進一步掌握知識的目的。

篇8

關鍵詞:營養學;新營養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6-0291-02

營養學是研究食品、食品中的營養素以及其他成分在人體內的作用包括攝取、消化、吸收、轉運、代謝和排泄的一門學科。然而,這個傳統的定義無法適應新世紀營養科學的發展。正如Beauman所報道的那樣:以前人們研究營養學以及食品和營養方針時,主要是針對個人和群體的健康以及對食品以及相關資源的開發、生產和消費,現在這個時代將一去不復返,營養學在新世紀將向新的階段發展。在這個新階段中,所有相關的學科將注重對人類、生物和物質資源進行開發、保護和維持以及對整個生物圈的穩定等方面的研究[1]。新營養科學理論的提出給人類帶來了與傳統概念所不同的全新的革命性營養學概念:營養學是一門研究食品體系,食品、飲品和它們的營養成分及其他組分,和它們在生物體內以及其他所有相關生物體、社會和環境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的一門學科。新營養學概念中加入了生物體、社會和環境因素,這大大豐富了營養學的內涵。新營養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可持續發展、保證人類健康,幫助人類享受逐漸提高的居住水平和自然環境。新營養學將能夠有效地解決許多人類在新世紀所面臨的嚴峻問題:人口的持續增長,營養不良與營養過剩并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病發病率、死亡率日益增加,全球人口過剩導致的對糧食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自然資源的日益減少和流失,世界各個國家以及民族之間不平等差距的拉大等。面對這些世界性問題,傳統的營養學研究就束手無策了,所以有人提出只有將傳統的營養學與生物學、社會和環境科學結合起來研究,營養學才能合理并有效地發揮其保護、維護并發展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作用[2]。

從學科角度來看,營養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與我國國民健康素質的提高和國家經濟的發展都有密切的關系。傳統的營養教學模式多采用課堂教師灌輸、學生死記硬背的機械教學模式,學生所學主要局限在書本上傳統的營養學知識,并沒有真正掌握營養學的實踐方法與應用技術,如對膳食調查與營養監測等相關實踐操作只局限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只能被動接受知識;最為重要的是傳統的營養學沒有與其他相關學科如生物學、社會學和環境學等相結合,不能有效地發揮營養學在促進世界可持續發展和保證人類健康中的積極作用。目前國內高等院校的營養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仍占有很大比例,我們很容易發現存在諸多不足,與我們現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格格不入,營養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過去,在營養學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一直未開設親自動手營養學實驗課,課堂教學以理論講授為主,幾乎沒有實踐性教學環節。營養學教學實驗不足,設備條件上的限制是一個元兇,但教、學雙方對實踐技能的培養不重視是根本問題,結果造成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只注重書本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行膳食設計和營養素計算的能力低,不會根據不同人群的特點進行食譜的科學設計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營養學教學改革,將新營養學理論滲透到傳統的營養學教學中,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構建新營養學教學模式,教學中滲透新營養學理念

在教學中以幫助學生理解營養學理論,掌握營養學的基本知識為基礎,進一步將營養知識與生物、醫學、社會等學科結合起來,在避免重復的同時,對學生加大信息量,將新營養學理念融入授課過程中,使學生對本門課程有一個整體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增加了《食物的消化與吸收》這一章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展示了大量醫學解剖學知識,主要介紹了人的消化系統組成及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過程,將營養學與醫學基礎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有效調動起來,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將營養學教學與實踐結合起來,以適應將來營養學工作的需求

為了更好地滲透新營養學理念和提高教學實用性,我們進行了創新教學方法改革,主要包括案例教學、現場模擬教學和雙邊互動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采用了多媒體課件、電教教學、典型案例的討論分析和學校-臨床實踐活動等方法。如在講授“營養調查與營養監測”這一章的時候,我們先以親身參加過的一項全國營養調查“中國居民膳食中鈣鐵鋅硒的生物利用率”為例,向同學們介紹了一項完整的營養調查應如何設計、實施,遇到問題應如何解決。然后安排學生5人為一組,自行設計對八一農大學生進行營養狀況調查的設計方案并實施、評價及撰寫調查報告。通過這一教學改革,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被調動起來,熱情高漲,很好地掌握了營養學的相關技術與基本方法,有效地將營養學課堂教學與實踐結合起來,并且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他們將來從事營養學工作奠定了基礎。

三、更新營養學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科研興趣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營養健康觀念的改變,營養學的內容也不斷地更新豐富。如何將這些新觀念新方法及時的傳授給學生,也是我們營養學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任務。此外,我們認為營養學教學不應僅僅限于課本內容,還應積極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在這方面,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營養調查實踐分析;疾病與營養案例討論;編制食譜;成立科研興趣小組等。我們鼓勵學生平時多進圖書館,多上網看新聞,多注意當前我國存在的一些社會營養問題,針對這些營養安全問題,思考應該如何科學合理的解決,或者應該進行哪些相關的科學研究。在學校每年的本科生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實施過程中,每名學生都要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一項科研課題,雖然課題不大,但在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考試方法改革,激勵學生學習主動性

課程考試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僅需要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同時需要改革考試方法。為此,我們進行了營養學課程考核方法改革的初步嘗試,并對分階段考核方法的效果進行了評價。將整個營養學教學內容分為營養學基礎、人群營養及營養與疾病三大部分,在每階段課程理論內容講授完之后分別進行一次課堂閉卷測驗,主要了解學生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階段性考核,可以使學生對營養學理論內容的分類有明確的認識,同時又能把各個部分的內容融會貫通。另外,可督促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及時復習所學內容,溫故而知新,使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這一考試方法改革在改變學生平時不用功學習,期末突擊復習應付期末閉卷考試的學習方式上起到積極的作用。經過問卷調查,156名學生中,絕大部分學生(大約98%)認為與傳統的期末閉卷考試相比,階段性考試方法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能督促自己及時復習、掌握所學知識。這一考試方法改革在激勵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營養學是目前高等院校食品科學專業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學生都應該重點掌握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但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教學,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營養學的理念。在教學中如何根據教學內容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引導學生準確理解營養學的基本原理,正確應用所學原理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是營養學教學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我們通過近幾年的營養學教學和科研取得了一定的經驗,認為應進一步探討如何拓展營養學教學形式和內容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以期為今后的營養工作提供參考性的建議。

參考文獻:

[1]Beauman C,CannonG,Elmadfa I, et al. The principles, definition and dimensions of the new nutrition science[J]. PublicHealth-

推薦期刊
  • 健康
    刊號:11-2185/R
    級別:省級期刊
  • 特別健康
    刊號:42-1852/R
    級別:省級期刊
  • 健康研究
    刊號:33-1359/R
    級別:省級期刊
  • 大健康
    刊號:12-1452/R
    級別:省級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高清国产自 | 香港国产一区二区 | 日韩经典欧美高清一区二区UU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精品 | 亚洲美女在线一区 |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