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醫學研究對象8篇

時間:2023-08-21 09:25:32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老年醫學研究對象,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篇1

【關鍵詞】 人性化干預;腦血管意外;生活質量;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治療的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60例。 其中男39例,女21例;合并有糖尿病的22例,冠心病的16例,腎功能不全的9例,惡性腫瘤伴轉移的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4例,骨折等其他疾病的3例;年齡66~97歲,平均(8221±588)歲。

12 方法

121 人性化干預措施 ①減輕疼痛,臨床應注意觀察疼痛的性質、部位、程度及持續時間。②改善呼吸功能。③改善血液循環 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皮膚色澤和溫度等。患者四肢冰冷不適時,應加強保暖,必要時給予熱水袋。④增進食欲,加強營養,注意食物色、香、味,少量多餐,以減輕惡心,增進食欲。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便于患者吞咽。必要時采用鼻飼法或完全胃腸外營養(TPN),保證患者營養供給。加強監測,觀察患者電解質指標及營養狀況。⑤促進患者舒適。

122 評價方法 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測定患者生活質量狀況,疾病治療功能評估調查問卷 (FACTG)。分別在患者接受人性化干預的第1天(干預前)、及第4周末進行測評。采用自評法,由專職醫護行個人訪談后代其填寫。

13 統計學分析 所得資料全部應用 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

2 結果

見表1、2。

表1 人性化干預前后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比較(x±s,分)

維度 干預前 干預后4周末 F值 P值

軀體功能 4657±697 5829±797 2342 <005

心理功能 4423±169 6180±237 960 <005

社會功能 5687±732 6326±897 982 <005

物質功能 5787±393 6168±697 516 <005

表2 患者人性化干預前及干預后 FACTG評分比較(x±s)

量 表 干預前 干預后4周末 t

生理狀況 167±25 199±37 3427

社會家庭況 179±25 219±60 3094

情感狀況 157±27 194±25 5057

功能狀況 154±27 177±52 1577

量表總分 672±47 792±96 5318

3 討論

中風主要指以腦部缺血以及腦部出血性損傷為主要癥狀的疾病。中風主要分為出血性腦中風(如腦出血)和缺血性腦中風(如腦梗死、腦血栓)兩大類。中風的死亡率較高,即使經搶救幸存,也約有一半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后遺癥[2]。中風患者發病后的半年內是患者大腦功能恢復的關鍵時期。據文獻研究,耶拿大學神經病學教授奧托?維特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發生中風后不久,患者腦內γ氨基丁酸(GABA)受體的成分發生了改變。GABA是中樞神經系統中最重要的神經遞質之一,約一半神經突觸的神經遞質為GABA[3]。研究發現,GABA成分改變使大腦的興奮性增強,因此患者的大腦雖然受損,但腦細胞的認知能力反而有所提高?;颊叽竽X受損區域的某些功能被臨近區域接管,患者腦細胞之間建立起一種新的聯系。這些內分泌激素的變化導致患者長久壓抑悲痛的感情,會導致人們的心身疾病;大聲哭泣,讓悲痛發泄出來,能減少其對健康的影響[4]。因此,臨床中應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多關心,多體貼,多理解,使他們盡快從患病的悲痛中解脫出來,給予精神支持,幫助他們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促進其心理適應過程[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綜合評分提高;疾病治療功能評分均有顯著性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 考 文 獻

[1] 劉玉鳳腦血管中風老年患者的康復與治療.中國實用醫藥,2009,29(2):107.

[2] 崔麗娟,李彥林養老院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的護理.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47248.

[3] 張雪銀94例老年病人腦血管意外的臨床分析.中國民政醫學雜志,2010,12(4):245.

篇2

[關鍵詞] 臨床藥師;老年高血壓患;用藥影響

[中圖分類號] R65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0(c)-0153-02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多種心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是心腦血管疾病導致死亡的第一危險因素[1]。目前,我國的高血壓患者數已近2億,其中老年人高血壓的發病率占高血壓患病總數的60%~70%,已成為危害我國老年人群健康的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2]。該疾病可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進而可引起心力衰竭、腦卒中及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從而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3]。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血壓,除醫師診斷正確,治療方案合理外,用藥依從性也起著非常重要作用。但目前大部分醫院發藥時對患者均未實施有關用藥相關的指導,為研究藥師發藥過程相關的指導對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的作用。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診斷為老年高血壓患者280例進行依從性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診斷為老年高血壓的280例患者,診斷標準參照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0)/國際高血壓學會(ISH)診斷標準,280例患者年齡均為60歲以上并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患。其中,男性患者182例,女性患者98例。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67.5±5.5)歲。病程1~28年,平均病程(8.2±2.6年)。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28例;高中及初中96例;大專及以上56例。對所有患者采取雙盲法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40例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發藥方式,發藥過程藥師未對患者進行咨詢,未對患者進行藥品使用的任何干預措施。

研究組采取用藥干預,包括藥師參與臨床用藥方案討論,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4],包括:①介紹高血壓病及其危害、高血壓病治療藥物以及治療的重要性,高血壓患者日常生活保健知識及注意事項;②告知患者醫囑用藥的重要性,包括用藥劑量、用藥時間及在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藥物作用機理,用藥不良反應后處理方法;③定期對患者進行回訪,并主動提供責任藥師即時聯系方式,鼓勵患者積極主動向藥師咨詢日常用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④聯合內科醫師,定期舉行高血壓疾病知識與用藥講座。制作科普手冊或利用醫院宣傳欄加強對高血壓藥物的科普宣傳,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

1.3 用藥依從性調查方法[5]

兩組患者依從性采用問卷調查方法進行。問卷內容依據Morisky問卷評估[6]稍作修改,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患者基本情況,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病程、并發疾病、用藥種類等;另一部分是患者用藥過程情況,包括是否忘記過服藥經歷、是否不注意服藥,當自我感覺癥狀改善時,是否曾停藥;當自身感覺癥狀改變不佳時,是否曾停藥。對患者用藥過程采用是\否作答。對用藥過程全部為否定時,判定為佳,否則認為不佳。對所有患者用藥后第1周,第2周,第1個月,第3個月,第6個月時進行藥物依從性問卷調查。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完全依從性統計結果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兩周用藥依從性相對較高,且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第1個月回訪調查開始,第1個月、第3個月和第6個月對照組用藥依從性48例(34.29%)、32例(22.86%)、25例(17.86)明顯低于研究組88例(62.86%)、71例(50.71%)、58例(41.43%)。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不依從性結果

3 討論

在老年慢性病臨床治療過程中,常因患者用藥依從性低而影響治療結果甚至加重病情,增加并發疾病種類。特別是老年高血壓疾病,可造成心、腦、腎等臟器損害,長期血壓過高可導致心力衰竭、腦卒中及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疾病,并且時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若患者能自覺遵從醫師囑咐,合理用藥,有效控制血壓,對其它內科疾病亦能起到良好控制作用。有研究表明[7],患者用藥依從性與臨床療效存在密切關系,依從性好的患者對疾病的治療與控制明顯要優于依從性差的患者。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患者經常出現不依從性情況。主要表現在拒服或者漏服藥物、不按醫囑擅自增加或減少用藥劑量、服藥時間或順序不規律,長時間用藥后擅自更換藥物種類等。依從性差的患者不僅在疾病控制方面不佳,同時還增加了藥物的毒副作用,延長疾病治療時間及增加疾病治療費用。

患者在傳統就醫過程中,醫師負責疾病診療、處方開具、后期療效跟蹤,但缺乏與藥師和患者的用藥過程必要交流,不利于患者用藥的依從性,從而降低患者療效。本文通過臨床藥師對患者的用藥干預,有效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結果顯示,患者在就醫后的前兩周用藥依從性相對較好,比者認為這與患者自身疾病造成的身體不適有直接關系。但隨著藥物發揮作用,疾病短時間得以控制,患者身體不適減少、病癥稍有緩解后,兩組患者依從性開始出現明顯降低,在就醫后的第一個月中,對照組患者依從性比例從96.43%降至34.29%;研究組從99.29%降至62.86%,差異具有統計性(P

本研究認為,藥師應改變傳統觀念,積極主動為患者提供疾病及藥物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提升對抗疾病的信心。研究結果顯示,為患者提供有效實用的,有價值的用藥知識,并進行必要干預,是有效的、可行的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方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柳.藥師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8(4):146-147.

[2] 吳壽嶺,都冰.老年高血壓的藥物治療[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09,8(5):395-397.

[3] 沈潞華.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特點[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1,10(3):193-195.

[4] 唐鳳川.老年高血壓患者常見用藥問題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9):113-114.

[5] 楊柳.藥師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8(4):146-147.

[6] 許衛華,王奇,梁偉雄,等.Morisky問卷測量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信度和效度評價[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5):424-426.

[7] Osterberg L,Blaschke T.Adherence to medication[J].N Engl J Med,2005,353(5):487-497.

[8] 劉佐仁,袁嘉麗.廣東省公眾用藥依從性調查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4):129-133.

篇3

【關鍵詞】 護理干預;老年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影響作用

目前我國的老年化加劇,導致高血壓患者逐年增加,高血壓極易導致發生心力衰竭、冠心病和腎功能衰竭等疾病[1]。高血壓是一種嚴重的危害到了人類身心健康的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的致病原因較為復雜,往往會涉及到家族遺傳史、社會環境、情緒變化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對于高血壓的治療,單純的給藥治療方式很難從根本上將高血壓進行控制,還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嚴格的遵醫囑咐,將血壓水平控制在較為合理的水平[2]。研究表明在常規的治療基礎上,配合護理干預,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有較大的影響,從而可以使老年人的血壓得到良好的控制。我院就對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作用進行了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近期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300例,其中男210例,女90例,患者的年齡在61-87歲之間。300例患者中,合并腦梗死患者有70例,腦出血患者有10例,冠心病患者60例?;颊叩纳鐣尘?,123例為退休教師或者干部,105例為退休工人,72例為農民;患者的教育背景,129例為高中或中專以上學歷,103例為小學水平或者是文盲,68例為初中文化水平。

1.2 研究方法 我院參照大量臨床資料自行設計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包含的內容包括一般資料、日常生活、治療、血壓監測等方面的遵醫情況。對所有患者在采取護理干預之前和之后,進行問卷調查,對比分析護理干預前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遵醫行為的變化以及血壓檢測情況[3]。

1.3 護理干預

1.3.1 用藥指導 絕大多數的患者需要口服降壓藥物來達到降壓效果,在患者服用降壓藥的時候,護理人員必須按照醫生的囑咐,指導患者合理的服用降壓藥物,并且保證患者在服藥期間的血壓是持續穩定的,不能血壓剛降下來就立即停止用藥,血壓一升又開始服用藥物,是血壓出現反復波動的情況,這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1.3.2 囑咐患者戒煙并限制飲酒 煙中含有的尼古丁會使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導致機體的心率加快,同時還能夠促使腎上腺大量的釋放兒茶酚胺,促使小動脈收縮,最終導致機體的血壓升高。人在飲酒的時候,高濃度的酒精會導致機體發生動脈硬化,使得血管的脆性增大,從而加重高血壓的癥狀。

1.3.3 囑咐患者低鹽飲食和適量運動 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其每日的飲食中鹽的攝入量要低于3-5g。對于控制鈉鹽的攝入量,需要患者及其家屬的積極配合。可以采用小勺將具體的鹽量進行量出,使患者更容易理解接受,促使患者能夠做到自覺的不食用含鈉鹽較多的食物以及腌制品,還要鼓勵患者少吃動物油脂,多食用植物油脂。同時要鼓勵和督促患者多到戶外進行適當的運動,例如打太極拳或者是慢跑等運動,都會給患者的健康帶來好處。

1.3.4 督促患者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 護理人員要合理的安排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督促患者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指導患者要注意勞逸結合,防止出現精神的過度緊張和疲勞,使患者保持輕松、穩定的良好情緒和精神狀態。

1.3.5 血壓監測 護理人員要教會患者家屬檢測血壓的方法,正常值的范圍并且告知其血壓監測的重要性。要保證老年患者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血壓測量,并且將測量結果進行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觀察得到的數據用SPSS17.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X2檢驗,P

2 結果

護理干預之后能夠嚴格遵循醫生囑咐的患者例數顯著多于護理干預之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研究表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提高其主觀能動性,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穩定的情緒,實現了戒煙限酒、規律生活、定期復查的目的,從而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遵義囑咐的行為,使血壓得到有效控制,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方慶豐.老年高血壓病人血壓控制不佳的原因調查[J].護理研究,2010,14(4):155-156.

篇4

【關鍵詞】高血壓病;焦慮;服藥依從性;護理干預;降壓效果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927-02

血壓極易受不良情緒的影響,而焦慮是高血壓發生發展的獨立危險因素,焦慮不僅可導致原無高血壓的人群血壓升高,也能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急劇上升,而且還影響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導致高血壓病治療的預后和轉歸,因此臨床治療高血壓在降壓的同時,更需注意護理干預對情緒障礙的治療及依從性用藥,以此改善抗高血壓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們對老年高血壓伴焦慮情緒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綜合治療,取得了較好的降壓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我病區70例老年高血壓伴焦慮情緒服藥依從性差的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病例資料符合2007年高血壓診治指南標準的高血壓的疾病診斷標準、服藥依從性差且焦慮自評分≥50分以上符合中國常模即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診斷為合并焦慮癥[1],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36例,血壓平均收縮壓162.9±7.4mmHg,舒張壓97.2±7.3mmHg,SAS評分平均57.3±5.7分。觀察組中男性20例,平均年齡67.5±13.4歲,女性16例,平均年齡65.0±11.7歲。對照組34例,血壓平均收縮壓163.6±6.3mmHg,舒張壓96.6±7.2mmHg,SAS評分平均56.1±4.2分。對照組中男性23例,平均年齡63.3±10.2歲,女性11例,平均年齡62.7±10.4歲。2組間性別、年齡、血壓值、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降壓藥物治療結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降壓藥物治療控制血壓的同時進行護理干預。2組患者所采用的藥物控制相同,干預的時間為半年。采取護理干預的措施具體包括四個方面:(1)宣教高血壓防治知識,即由經過培訓的護理人員定期對高血壓病人舉辦高血壓健康知識講座,講授高血壓防治知識;(2)宣教相關的健康知識,即通過設立高血壓健康宣傳欄以及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向患者宣傳合理膳食、適量鍛煉、控制體重、心理平衡及戒煙知識;(3)提供定量鹽勺和戒煙戒酒藥物等適宜技術;(4)對高血壓病人進行健康管理,一方面為對每名高血壓患者及時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包括《高血壓患者管理卡》和《高血壓患者隨訪卡》;另一方面要指導高血壓患者進行自我管理。

1.2.2 血壓測定 2組采用相同的方法對兩組患者進行血壓測量,測量時間為上午9:10~10:00;在患者到達后讓患者休息10min后取坐位測量右肱動脈血壓;所有患者測量所用的血壓計相同,均為水銀柱式血壓計;所有患者均進行兩次血壓測量,然后取兩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

1.3 療效判定 本研究中,評價患者高血壓控制的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顯效為:DBP下降>20mmHg且下降至正常,或DBP下降值>30mmHg;有效為:DBP下降值20mmHg;無效為:沒有達到上述水平。顯效、有效的合計數為總有效數。

1.4 統計學方法 對所有數據資料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以P

2 結果

兩組治療8周后觀察組血壓水平改善情況、SAS評分、患者服藥依從性均優于對照組(P

3 討論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的首要危險因素,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全國高血壓患者約1.6億,與1991 年比較,患病率上升31%。目前,藥物治療是控制原發性高血壓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我國高血壓患者服藥率僅為24.7%,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者只占6.1%[2]。有文獻報道,高血壓患者的藥物依從狀況不容樂觀,僅有30% 的患者能完全依從醫囑服藥,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堪憂[3]。高血壓的誘因有很多種,我們通常所了解的誘發高血壓的病因有飲食、生活習慣、外界環境、遺傳因素等。其中,有一種因素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視,這就是情緒。通常來說,血壓極易受不良情緒的影響,長期的焦慮、憂郁等一些負面情緒很容易引起高血壓,尤其是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影響較大。而焦慮是高血壓發生發展的獨立危險因素,焦慮不僅可導致原無高血壓的人群血壓升高,也能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急劇上升,而且還影響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導致高血壓病治療的預后和轉歸,因此臨床治療高血壓在降壓的同時,更需注意護理干預對情緒障礙的治療及依從性用藥,以此改善抗高血壓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目前已有的規范化管理模式中,開展護理干預綜合治療,樹立正確的生活觀望和生活方式、改善不良情緒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結果充分證實,降壓藥物治療聯合護理干預,讓患者了解高血壓病的病因,可以使高血壓患者及早發現病情、及早進行治療,幫助高血壓病人控制高血壓及相關危險因素特別是情緒如焦慮、抑郁等對血壓的影響,使焦慮情緒明顯改善,改變群眾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和飲食習慣,有利于預防、減少高血壓的發生,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降壓效果較單純用藥結合常規護理明顯提高。因此,在臨床中注意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變化,把降壓藥物與心理護理干預結合起來對血壓的穩定控制臨床意義重大,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岐梅,楊靜.高血壓病伴焦慮患者降壓治療體會[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8):819-820.

篇5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臨終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2-0168-02

臨終關懷是對生存時間有限(6個月或更少)的患者提供護理,以減輕其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懼,其目的既不是治療疾病或延長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改善病人余壽的質量。讓臨終病人在有限的時光里,能夠安詳、舒適、有尊嚴地走過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1]。本文旨在探討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對臨終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6月-2011年6月根據醫生診斷,預期壽命在6個月以內、準備在醫院臨終的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合并有糖尿病的22例,冠心病的16例,腎功能不全的9例,惡性腫瘤伴轉移的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4例,骨折等其他疾病的3例;年齡66~97(82.21±5.88)歲。

1.2方法

1.2.1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①減輕疼痛 護理中應注意觀察疼痛的性質、部位、程度及持續時間。②改善呼吸功能。③改善血液循環 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皮膚色澤和溫度等。患者四肢冰冷不適時,應加強保暖,必要時給予熱水袋。④增進食欲,加強營養 注意食物色、香、味,少量多餐,以減輕惡心,增進食欲。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便于患者吞咽。必要時采用鼻飼法或完全胃腸外營養(TPN),保證患者營養供給。加強監測,觀察患者電解質指標及營養狀況。⑤促進患者舒適。

1.2.2評價方法: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測定病人生活質量狀況,疾病治療功能評估調查問卷 (FACT-G)。分別在病人接受人性化護理干預的第1天(干預前)、及第四周末進行測評。采用自評法,由護士行個人訪談后代其填寫。

1.3統計學分析:所得資料全部應用 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

2結果

見表1、2。

3討論

臨終關懷并非是一種治愈療法,而是一種專注于在患者在將要逝世前的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內,減輕其疾病的癥狀、延緩疾病發展的醫療護理[2]。臨終關懷目標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通過消除或減輕病痛與其他生理癥狀,排解心理問題和精神煩恐。由于臨終前患者往往是復雜多變的,這要求我們注意自身修養,掌握臨終前患者心理變化,培養較高的分析能力,對臨終患者給予真摯的同情,全心全意為其解除病痛,珍惜患者的殘余生命[3]。同時,對患者家屬應予以理解,以深表同情的態度勸導他們,必要時提供適當場合讓他們發泄悲痛。心理學家認為,長久壓抑悲痛的感情,會導致人們的心身疾病;大聲哭泣,讓悲痛發泄出來,能減少其對健康的影響[4]。因此,護士應做好患者死亡家屬的思想工作,多關心,多體貼,多理解,使他們盡快從悲痛中解脫出來,給予精神支持,幫助他們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具體地說,可用以下方式幫助他們,促進其心理適應過程[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臨終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綜合評分提高;疾病治療功能評分均有顯著性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劉玉鳳.老年患者的臨終關懷[J].中國實用醫藥,2009,29(2):107

[2]崔麗娟,李彥林.養老院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的護理[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47-248

[3]張雪銀.94例老年病人臨終關懷的臨床分析[J].中國民政醫學雜志,2010,12(4):245

篇6

[關鍵詞] 電子郵件;健康宣教;老年血透患者;壓力;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8(b)-0136-03

Study effect of E-mai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improving of stress and compliance of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LI Hongyan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the First Hospital of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Zhuzhou 41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mail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of stress and compliance of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Methods 40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were divided into E-mai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20 cases. E-mail group was educated by E-mail,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E-mail group received E-mail for health education twice a week for 10 weeks. Stress scores were measured by a stress questionnaire that was developed for hemodialysis patients by our hospital. Results In E-mail group, stress score was decreased from (55.08±7.69) scores to (43.29±6.52) scores (P = 0.031), serum cortisol was decreased from (11.18±4.23) μg/dL to (9.01±3.52) μg/dL (P = 0.039), epinephrine was decrease from (23.35±24.25) μg/dL to (18.38±18.01) ng/dL (P = 0.046), and 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 was decreased from (2.58±0.75) kg to (1.96±0.78) kg (P = 0.036). Conclusion E-mail educa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stress and compliance.

[Key words] E-mail; Health education; Elderly hemodialysis; Stress; Compliance

血液透析是許多老年終末端腎衰患者賴以維持生命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隨著現代社會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我國老年透析患者的比例不斷呈上升趨勢。近年來,隨著透析相關技術的發展,血透患者的生命得以有效地延長,老年患者依賴血透機的時間也隨之延長,這種情況一方面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和壓力,另一方面老年血透患者由于需要長期血透也要不斷承受來自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老年血透患者減輕壓力并延長其生命活動是現代護理的一個新的重要課題。為此,筆者通過電子郵件對老年血透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發現電子郵件宣教可以有效減輕老年血透患者的壓力并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提高了透析治療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征求患者意見的基礎上,選取我院透析治療1年以上的年齡在60~70歲的終末期腎衰血透患者40例(這些患者均每周接受3次透析治療),將其隨機分成電子郵件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所有患者均會上網并有電子郵箱。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例)

篇7

【關鍵詞】 奧氮平;利培酮;老年癡呆;精神行為癥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001 

Clinical comparison and investig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 by olanzapine 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Alzheimer’s disease MU Jing-wei. First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Liaoning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Shenyang 11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clinical effects by olanzapine 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Alzheimer’s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lanzapine group and risperidone group, with 5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lanzapine group received olanzapine tablets for treatment, and the risperidone group received risperidone tablets for treatment. Improvements of clinical symptoms were observed in 2, 4, and 8 weeks of treatment.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dementia pathological behavior score (BE-HAVE)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were taken. Conditi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olanzapine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2.2%, and the risperidone group had that as 90.2%. Their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cores in hostile suspicion, disturbance of thought, behavior disorders, anxiety-depression, and bigot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2, 4 and 8 weeks of treatment (P>0.05). The olanzapine group had lower PANSS score in 2 and 4 weeks of treatment than the risperidon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risperidone group had more cases with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 and nausea than the olanzapin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Both olanzapine and risperidone show good effect in treating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Alzheimer’s disease, while olanzapine provides quick onset, few adverse reactions, and good tolerance in patients. 【Key words】 Olanzapine; Risperidone; Alzheimer’s disease;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老年癡呆是指60歲以上老年人出現持續性記憶障礙、思維障礙、失認、失語、視空間功能損害、執行能力障礙等癥狀的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 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認知功能下降、行為障礙和精神癥狀, 根據認知能力和身體機能惡化程度分為輕度癡呆期、中度癡呆期和重度癡呆期[1]。隨著人口老齡化及老年癡呆的患病率增加, 西方國家65歲人群患輕度癡呆者為10%左右, 中重度癡呆者為5%左右[2]。癡呆老年人的醫療和照顧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很大負擔, 是老年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目前臨床治療老年癡呆主要以改善認知功能和控制伴發精神癥狀為主, 控制精神癥狀常用藥物主要有抗焦慮藥、抗抑郁藥、抗精神病藥、腦代謝賦活藥物和作用于神經遞質的藥物。奧氮平和利培酮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 可緩解精神分裂癥[3]。本文對比研究奧氮平、利培酮對老年癡呆精神行為癥狀治療的臨床效果, 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方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2例老年癡呆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54例, 女48例, 年齡61~84歲, 平均年齡(73.2±3.6)歲。病程最短6個月, 最長4年, 所有患者均被診斷為老年癡呆, 診斷標準依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老年癡呆診斷標準[4], 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 MMSE<17分, BE-HAVE≥8分。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未經任何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或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藥物2周以上, 排除藥物過敏者、嚴重軀體功能障礙者和其他精神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治療方案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102例患者隨機分為奧氮平組和利培酮組, 各51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奧氮平組給予奧氮平片(歐蘭寧, 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10799, 5 mg/片)治療, 起始劑量為1片/d, 飯前或飯后服均可, 根據臨床狀況調整加量, 劑量范圍控制在5~20 mg/d, 超過10 mg/d的常規用藥劑量, 應先進行臨床評估。利培酮組服用利培酮片(卓菲, 天津藥物研究院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050776, 1 mg/片)治療, 起始劑量2片/d, 第2天增加至4片, 第3天增加至6片, 分2次服用, 此后維持此劑量不變。兩組均治療2、4、8周后觀察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 進行MMSE、BE-HAVE和PANSS評分, 并評定藥物不良反應情況[5]。 

1. 3 療效判定標準[6] 痊愈:治療后PANSS評分減分率>75%;顯效:PANSS評分減分率>50%;有效:PANSS評分減分率>25%;無效:PANSS評分減分率<25%??傆行?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奧氮平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2%, 利培酮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2%, 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治療前后精神行為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2、4、8周敵對猜疑、思維障礙、行為紊亂、焦慮抑郁、偏執等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治療前后PANSS總分比較 兩組治療2、4周后PANSS總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8周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奧氮平組出現錐體外系反應和惡心的例數少于利培酮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引起老年癡呆的病因比較復雜, 目前認為主要與炎癥、神經遞質缺陷和自由基損傷有關, 具體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精神行為癥狀在老年癡呆患者中的發生率高達75%~90%, 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 除認知功能外, 精神行為癥狀的改善正逐漸受到臨床工作的重視。目前已有多種抗精神異常藥物用于治療老年癡呆伴發的精神行為癥狀[7], 奧氮平和利培酮均屬于經典的抗精神異常藥物, 且在臨床治療中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對比了奧氮平、利培酮對老年癡呆精神行為癥狀治療的臨床效果, 結果顯示奧氮平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2%, 利培酮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2%, 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2、4、8周敵對猜疑、思維障礙、行為紊亂、焦慮抑郁、偏執等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2、4周后PANSS總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證實奧氮平起效更迅速。利培酮組出現錐體外系反應和惡心的例數多于奧氮平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奧氮平和利培酮治療老年癡呆精神行為癥狀均療效較好, 但奧氮平起效更迅速, 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 患者耐受性更好, 臨床可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平勛, 馮金河.奧氮平治療老年性癡呆精神行為癥狀的效果觀察.中國民康醫學, 2014, 26(6):60-61. 

[2] 湯哲, 孟琛.瑞典老年醫學及老年癡呆研究現狀.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1999, 18(3):191. 

[3] 閆明貴.奧氮平治療老年性癡呆的精神行為癥狀的臨床療效. 中國保健營養, 2013, 23(3):1023.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教育教學論文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4] 何衛亮, 王世楷.奧氮平與利培酮治療老年期癡呆精神行為障礙的對照研究.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0):147-148. 

[5] 李洪濤.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癡呆精神行為癥狀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4):213-214. 

篇8

[關鍵詞] 預激方案;標準化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3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8(a)-0147-02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Priming regimen and Standard chem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sixty-two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from June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riming regimen group(n = 32)and standard chemotherapy group(n = 30). Clinical efficiency and side effec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Priming regimen group effective rate was 75.00% ,in the standard chemotherapy group was 46.67%,Th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priming regime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standard chemotherapy group. The side effects of the priming regime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tandard chemotherapy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Priming regimen; Standard chemotherapy; Elderly; Acute myeloid leukemia; Efficacy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髓系造血干/祖細胞惡性腫瘤,其在最常見成人白血病類型中排第二。近年來出現了預激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且該方案越來越受到關注。方便選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間到該院住院治療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對預激方案與標準化療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療效進行研究比較,以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提供更多臨床參考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間到該院住院治療的62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知情且同意,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將62例患者隨機分為預激方案組(32例)和標準化療組(30例),其中預激方案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64~78歲之間;標準化療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63~79歲之間。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分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預激方案組治療方法 預激方案組患者采用的治療方案為CAG預激方案,具體方法如下:皮下注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規格:300μg,批號:國藥準字S20140002)200 μg/m2,1次/d,第1~14天。阿糖胞苷(Ara-c,商品名:賽德威, VIC 3170, Australia,規格:5 mL:500 mg,批號:H20120185)每次皮下注射10 mg,每隔12 h注射一次,2次/d,第1~14天;靜脈注射阿克拉霉素(ACR,規格:20 mg(2萬單位),批號:國藥準字H20140196)7 mg/m2,1次/d,第l~14天。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身體情況及不良反應。用此方案第一個療程未取得緩解者,間隔 14 d進行第二個療程,仍未取得緩解者視為無效,停用本方案 。

1.2.2 標準化療組治療方法 標準化療組患者采用的治療方案為DA方案,具體方法如下:靜脈注射柔紅霉素(DNR,規格:20mg,批號:國藥準字H20140312),60 mg/m2/d,1次/d,第1~3天;靜脈滴注阿糖胞苷(Ara-c,商品名:賽德威,VIC 3170, Australia,規格:5 mL:500 mg,批號:H20120185),l00~200 mg/m2/d,12 h/次。第1~7天。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身體情況及不良反應。用此方案第一個療程未取得緩解者,間隔 14 d進行第二個療程,仍未取得緩解者視為無效,停用本方案 。

1.3 評價指標

治療效果評價指標:根據《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的判斷標準進行評價,分為緩解(CR)、部分緩解(PR)、不緩解(NR),其中CR+PR計為有效。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臨床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對結果進行分析比較,以 P

2 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5.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6.67%。經處理計算得P=0.022,χ2=5.239,見表1。

3 討論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發病與年齡呈正相關,另外,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以及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使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誘導緩解率低,生存期短,化療相關病死率高,有研究顯示老年患者3年生存率只有9%~10%,5年生存率為3%~8%[1-3]。

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ˋML)治療是目前研究的一個熱點,這是由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本身的化療耐受性差、并發癥多、化療相關病死率高、生存率低等特點決定的。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現有治療方法有化療、HSCT、單克隆抗體治療等。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的治療方法是化療,化療方法又分高強度化療和降低劑量化療,高強度化療有DA或IA、MA等幾種化療方案,該化療方法可使40%~60%的老年患者獲得CR;降低劑量化療最初的治療方案為CAG方案,后來演化來了MAG、DAG、CHG等預激方案,但CAG方案療效最佳[4-6]。

通過該研究發現,預激方案組的治療有效率為75.00%,標準化療組的治療有效率為46.67%,預激方案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標準化療組(P0.05);不良反應預激方案組應發生率均明顯少于標準化療組,統計學處理后兩組不良反應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DA治療方案對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有一定效果,但但對于耐受性差點老年患者治療失敗較多;CAG 方案有效率高, 不良反應較小,很大程度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值得臨床借鑒運用,但有研究報道[8]稱1年復發率高達70%,所以對CAG 方案的優化仍有待今后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 李林. MAG和MA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比較觀察[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4, 24(15):83.

[2] 胡亮釘.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J]. 臨床血液學雜志, 2014(3):359.

[3] 周學慧.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的治療與生存分析[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4, 33(8);87.

[4] 馬梁明.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療新進展:第56屆美國血液學會年會報道[J]. 白血病?淋巴瘤, 2015, 24(4):203.

[5] 康議心.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現狀與進展[J]. 中國實用醫刊, 2013, 40(7):109.

[6] 樊文娟, 姜中興.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現狀[J]. 河南醫學研究, 2014, 23(1):149.

[7] 施丹.預激CAG方案治療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分析[J]. 內科理論與實踐, 2013(5):109.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亚洲性爱免费视频在线 | 在线国产日韩欧美播放精华一区 | 日本乱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99久久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