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6 09:19:4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物流工程概述,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植物碎石床濕地技術;出流改道;應用
0.前言
星云湖與撫仙湖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的二個姐妹湖,二湖與隔河相連,現狀為>Ⅴ類水質的星云湖水流入基本為I類水質的撫仙湖,使具有“納污吐清”特性、湖水更換周期達167年的撫仙湖受到嚴重的威脅。為了盡早扭轉這一趨勢,云南省決定實施撫仙湖、星云湖綜合治理出流改道工程。
1.人工濕地的工藝流程及主要設計參數
1.1試驗工程
1.1.1地點和目的
試驗地點選在星云湖邊,直接對星云湖出流湖水進行試驗,試驗結果不但對工程的設計有直接的指導意義,而且有很高的科學參考價值。本試驗選在星云湖南岸江川縣路居鎮大凹村湖邊,距星云湖500米。本項目試驗不但為工程上馬提供設計參數,還將為以后工程的運行提供管理維護經驗。
1.1.2試驗工藝流程及主要設計參數(以1000m3/d為例)
(1)工藝流程。
星云湖水高等水生維菅束植物凈化池除藻池一級水生物塘一級植物碎石床二級水生物塘二級植物碎石床植物砂濾池出水
(2)設計主要參數。
①進水水量:1000m3/d。
②進水水質:星云湖水體平均濃度CODMn7.13mg/L;BOD54.15mg/L;葉綠素a48.61mg/m3;TN4.602mg/L;TP0.257mg/L;非離子氨0.060mg/L。
③主要構筑物設計參數(單位:米)。
A.一級水生物塘: (20.6+18.2)/2×7.5=145.5m2。
B.第一級植物碎石床: (17.9+14.6)/2×19.3=313.6m2。
C.二級水生物塘: (13.5+14.05)/2×9.2=125.1m2。
D.第二級植物碎石床: (14.01+12.55+16.85)/3×24.1=348.7m2。
E.植物砂濾池: (16.75+16.9)/2×8.9=149.7m2。
A~E的面積: 1082.6m2。
④水力停留時間。
A.一級水生物塘 5.59小時。
B.第一級植物碎石床 1.81小時。
C.二水生物塘 5.71小時。
D.第二級植物碎石床 1.77小時。
E.植物砂濾池 0.25小時。
A~E的停留時間: 15.13小時。
(3)布水。
流程各單元均采用平行布水,各單元之間進出水采用上進下出或下進上出方式。
1.1.3生態工程植物品種的選擇
生態工程的植物品種主要選擇適合當地條件的高等維管束植物。
(1)一級水生物塘。
考慮到以后出流水水質凈化工程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如水質、氣溫等生境條件。故一級水生物塘選用星云湖中的鳳眼蓮。
(2)第一級植物碎石床。
考慮到植物碎石床是本環境工程(即出流水水質凈化工程)重要部分,同時此部分不在湖里和湖邊帶,故選用目前國內外人工濕地優良品種。經過近三年的篩選,主要植物為:蘆葦、傘草、野姜花、風車草、菖蒲。
(3)二級水生物塘。
鳳眼蓮、大薸。
(4)第二級植物碎石床。
蘆葦、傘草、美人蕉、馬蹄蓮、花葉蘆荻。
(5)植物砂濾池。
蘆葦、花葉蘆荻。
1.1.4試驗結果
本試驗工程2001年9月5日建成栽種植物,經運行40個多月。40個月的運行試驗結果說明,經本試驗工程處理后的星云湖出水水質能夠改善達到地表水III類水水質要求。結果見表2—1。由表可見試驗濕地連續運行3年多的處理效果是很穩定的。
1.1.5現場試驗結果及在出流改道工程中的可適性分析
從現場1000m3/d模擬試驗測試結果(表2—1)可以看出:
(1)采用本生態凈化工藝,星云湖湖水出流水能達到地表水III類水標準。
(2)本試驗工藝除藻和去除葉綠素a效果好,去除率達99.87%和98.45%,成本又很低,不需耗能和不采用其它理化措施。
(3)非離子氨的去除能力也高,可達93.33%。
(4)BOD5去除率可達60.84%,CODMn去除率相對較低為:34.87%。
(5)TP去除率可達68.83%,TN去除率達到50.0%,NH3-N去除率54.13%。
(6)鳳眼蓮、大薸、蘆葦、傘草、野姜花、花葉蘆荻、美人蕉、風車草、馬蹄蓮比較適合本試驗生長環境。
若采用本模擬示范試驗的人工植物碎石床工藝及在星云湖出流前用挺水植物凈化處理,凈化1m3水僅需1.0平方米面積,水力停留時間小于24小時,就能夠達到撫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中星云湖出流水III類水水質要求。
由于1000m3/d現場示范的條件和出流改道20萬m3/d人工濕地條件基本相同,所以現場試驗成果應該能夠適應出流改道工程中的人工濕地。
表2—1出流水污染控制環境工程現場示范試驗結果表(1000m3/d)
1.2人工濕地工程
1.2.1挺水植物帶工藝設計
挺水植物帶成U字型,占地總面積68.9畝,其中植物種植面積為54.2畝,沉砂區面積7.2畝,植物采用星云湖類蘆葦。
1.2.2一期人工濕地工藝設計
人工濕地及砂濾池的運行水位控制在有效水深1.5m;一級生物塘水深不低于2.0m;二級生物塘的運行水位控制在有效水深2.0m。
第一期人工濕地占地面積為193.9畝,由處理系統1至處理系統4組成,含18個子系統。
(1)各子系統流程。
第一級植物碎石床第二級植物碎石床第二級水生物塘第三級植物碎石床砂濾池。
(2)進水布水方式。
一、二級人工濕地碎石床進出水采用穿孔管布水,從上部進水,從下部出水;二級生物塘采用“下—上—下”進出水方式;砂濾池采用上進下出方式布水,在頂部設置進水管均勻布水。
(3)設計坡度。
一、二級人工濕地碎石床設計底坡度0.3%~0.5%,設計水面坡度0.1%~0.2%;二級生物塘設計底坡0.3‰~0.5‰,設計水面坡度0.1%~0.2%;砂濾池設計底坡度0.2%~0.3%。
(4)工藝尺寸。
第一級人工濕地碎石床:35m×36m×1.5m,設計深度1.5m(內填碎石)。
第二級人工濕地碎石床:35m×35m×1.5m,設計深度1.5m(內填碎石)。
第二級植物塘:35m×32m×2.0m;設計深度2.0m。
第三級人工濕地碎石床:35m×53m×1.5m,設計深度1.5m(內填碎石)。
砂濾池:35m×18.5m×1.5m,設計深度1.5m(內填砂)。
1.2.3人工濕地水力負荷設計
(1)水力停留時間:19.3h;其中第一級生物塘:5.8h第一級植物碎石床:1.7h;第二級植物碎石床:1.7h;第二級生物塘:7.7h; 第三級植物碎石床:2.44h。
(2)水力負荷:0.8~1.0m3/m2.d。
1.2.4植物設計(一期)
(1)植物品種設計。
植物品種設計采用與實驗相同的方案,主要品種有:鳳眼蓮、蘆葦、傘草、野姜花、風車草、菖蒲、大薸、美人蕉、馬蹄蓮、花葉蘆荻等。
(2)植物栽種規格。
1)植物碎石床:10棵/m2;2行/m2,每行5棵。
2)水生物塘:50棵/m2。
1.2.5人工濕地施工及初期運行
人工濕地于2005年12月開始建設,2008年10月主遂洞貫通可通水進行濕地植物的移栽,通過近一年的植被養護,環保部門對人工濕地出流水檢測結果為除TN、TP稍超標外,其他指標均達到地表水III類水標準。水質指標TN、TP超標主要因為進水量可能偏大(大于設計進水量1.16m3/s)及濕地植被生長不均和生長量未達到設計生長量。
2.結束語
關鍵詞:虛擬庫存;物流配送;信息技術;物流行業
一、虛擬庫存管理技術概述
虛擬庫存技術是指將自身在未來生產運營所需的原料、生產要素等建立相關的信息,對其名稱、規格、價格、數量等信息進行仔細的統計和整理,在需要時對信息進行篩選,并以這些信息為依據進行原料和生產要素的調動。虛擬庫存的特點是不占用實物空間,也就是在倉庫內不一定存在這一資源,但是出現資源需要時,社會資源就成為一個大的倉庫,因這一倉庫儲備都是虛擬性的,也因此將這一儲備稱為虛擬倉庫和虛擬庫存。虛擬庫存發揮自身的效用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在固定的經濟狀態下才能真正出現虛擬倉庫和庫存的管理意義。首先,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是虛擬庫存技術的技術基礎,在技術的支持和不斷拓展中優化虛擬庫存技術;其次,需要穩定的市場環境,尤其是買方的市場環境,穩定、有序的市場環境也是虛擬庫存實現的重要外部環境;最后,企業自身的組織方法也對虛擬庫存管理技術有著更加直接的影響。只有所有條件都具備時,虛擬庫存技術才會在企業的生產運營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二、虛擬庫存管理技術在國內發展現狀和趨勢
物流行業在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逐步興起并壯大,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在摸索著逐漸適應市場,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問題,物流信息系統分散、物流信息共享性比較低、管理標準不一致、基礎設施分布不均勻等現象,都能從不同方面體現出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比較薄弱。我國人口數量眾多,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目前的技術水平還沒有完全將物流行業的經濟價值激發出來,需要大范圍地建立起一個完善、暢通的物流配送系統,改善物流信息傳遞不及時、運輸效率低下的缺點,通過虛擬庫存管理、協同配送等組織管理手段,使資源配置更加專業化,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節約時間成本,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虛擬庫存管理技術與協調物流配送能夠實現各環節的流暢運作,實現產業的整體性,為改變物流行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虛擬庫存管理及協同物流配送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物流行業服務質量。物流運輸行業從產品上分析屬于服務行業,服務的質量是企業和組織體現競爭力和整體水平的關鍵,在激烈的物流行業競爭中,快捷、安全的特點才能真正使物流行業得到客戶的認可。虛擬庫存管理以及協同配送能夠為企業提供精準的信息,減少組織安排的時間,在保證安全的情況能夠更快速進行工作的流程,從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術將運輸、配送、儲存等多種功能同時發揮,擴大物流運輸行業服務領域,讓物流運輸行業的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虛擬庫存管理及協同物流配送為物流行業的服務質量提高提供了技術支持,成為拉動整個行業服務質量的動力。
(二)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虛擬庫存技術與傳統的庫存管理技術相比具有突出的優越性,這一優越性表現在多個方面,尤其是減少成本,虛擬的庫存只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進行操作和控制,并不會真正占用企業的倉庫空間,為企業節約了一定的生產成本。其次是產品不會積壓、過期,虛擬庫存中的資源都有詳細的信息登記,在產品的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產品過期的現象,減少資源浪費。同時,對于企業而言,利用虛擬庫存管理技術可以規避囤貨的風險,減少資金的投入,以整個社會資源為庫,在生產過程中根據自身的實際生產需求和周圍市場的變化,進行庫存產品的調整和交換,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為企業自身的生產環節節約更多的成本,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更有利于實現企業的經濟生產目標。
(三)實現管理模式的調整。虛擬庫存管理技術以及協調配送理念的運用和構成,能夠促進中國市場經濟模式的一體化。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推進和發展,使得原來的配送系統出現質的改變,從原來容易造成積壓的各級倉儲和運輸逐漸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變成網絡的虛擬庫存,企業的管理者可以通過網絡渠道對整個配送過程進行管理和監控,同時也可以通過網絡迅速反饋出運營過程中的問題,以便于及時解決和調整,為自身的服務和工作提供時間保障,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相關產業鏈條的形成道路上逐漸培養管理者之間相互配合的默契,在競爭與合作中相互提高,從而實現“雙贏”,在增加相關企業集成程度的同時,提高各個企業的工作效率,為實現中國市場經濟一體化的目標發揮重大作用。
四、結論
虛擬庫存管理以及協調配送在新興的物流行業中產生了非常明顯的積極效用,為提高服務質量、工作效率等各個方面都體現出規范化、一體化的引導性作用,為未來的行業集成、相關產業鏈條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從虛擬庫存管理技術的概述、國內發展現狀與趨勢、虛擬庫存管理及協同物流配送的重要意義三方面進行論述,更加細致地了解虛擬庫存管理的優越性以及協調配送理念在實現市場一體化中的積極作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虛擬庫存管理技術與管理工程技術相結合可以為我國的大型物流運輸、遠航企業、鐵路系統、民航服務行業等帶來更多的價值體驗,這一技術的推廣將會為社會的進步發展,以及技術模式創新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田紅英,黃遠新.基于虛擬庫存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倉儲資源集成優化研究[J].物流技術,2012.8.
[2]毛良偉,鄧輝舫.虛擬庫存管理及協同物流配送技術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2.
[3]張闡軍,楊明忠,郭順生,劉雪紅.基于虛擬庫存的企業供應鏈物流管理模式[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8.2.
關鍵詞:虛擬庫存;物流配送;信息技術;物流行業
中圖分類號:F259.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0月20日
一、虛擬庫存管理技術概述
虛擬庫存技術是指將自身在未來生產運營所需的原料、生產要素等建立相關的信息,對其名稱、規格、價格、數量等信息進行仔細的統計和整理,在需要時對信息進行篩選,并以這些信息為依據進行原料和生產要素的調動。虛擬庫存的特點是不占用實物空間,也就是在倉庫內不一定存在這一資源,但是出現資源需要時,社會資源就成為一個大的倉庫,因這一倉庫儲備都是虛擬性的,也因此將這一儲備稱為虛擬倉庫和虛擬庫存。
虛擬庫存發揮自身的效用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在固定的經濟狀態下才能真正出現虛擬倉庫和庫存的管理意義。首先,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是虛擬庫存技術的技術基礎,在技術的支持和不斷拓展中優化虛擬庫存技術;其次,需要穩定的市場環境,尤其是買方的市場環境,穩定、有序的市場環境也是虛擬庫存實現的重要外部環境;最后,企業自身的組織方法也對虛擬庫存管理技術有著更加直接的影響。只有所有條件都具備時,虛擬庫存技術才會在企業的生產運營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二、虛擬庫存管理技術在國內發展現狀和趨勢
物流行業在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逐步興起并壯大,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在摸索著逐漸適應市場,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問題,物流信息系統分散、物流信息共享性比較低、管理標準不一致、基礎設施分布不均勻等現象,都能從不同方面體現出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比較薄弱。我國人口數量眾多,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目前的技術水平還沒有完全將物流行業的經濟價值激發出來,需要大范圍地建立起一個完善、暢通的物流配送系統,改善物流信息傳遞不及時、運輸效率低下的缺點,通過虛擬庫存管理、協同配送等組織管理手段,使資源配置更加專業化,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節約時間成本,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虛擬庫存管理技術與協調物流配送能夠實現各環節的流暢運作,實現產業的整體性,為改變物流行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虛擬庫存管理及協同物流配送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物流行業服務質量。物流運輸行業從產品上分析屬于服務行業,服務的質量是企業和組織體現競爭力和整體水平的關鍵,在激烈的物流行業競爭中,快捷、安全的特點才能真正使物流行業得到客戶的認可。虛擬庫存管理以及協同配送能夠為企業提供精準的信息,減少組織安排的時間,在保證安全的情況能夠更快速進行工作的流程,從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術將運輸、配送、儲存等多種功能同時發揮,擴大物流運輸行業服務領域,讓物流運輸行業的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虛擬庫存管理及協同物流配送為物流行業的服務質量提高提供了技術支持,成為拉動整個行業服務質量的動力。
(二)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虛擬庫存技術與傳統的庫存管理技術相比具有突出的優越性,這一優越性表現在多個方面,尤其是減少成本,虛擬的庫存只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進行操作和控制,并不會真正占用企業的倉庫空間,為企業節約了一定的生產成本。其次是產品不會積壓、過期,虛擬庫存中的資源都有詳細的信息登記,在產品的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產品過期的現象,減少資源浪費。同時,對于企業而言,利用虛擬庫存管理技術可以規避囤貨的風險,減少資金的投入,以整個社會資源為庫,在生產過程中根據自身的實際生產需求和周圍市場的變化,進行庫存產品的調整和交換,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為企業自身的生產環節節約更多的成本,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更有利于實現企業的經濟生產目標。
(三)實現管理模式的調整。虛擬庫存管理技術以及協調配送理念的運用和構成,能夠促進中國市場經濟模式的一體化。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推進和發展,使得原來的配送系統出現質的改變,從原來容易造成積壓的各級倉儲和運輸逐漸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變成網絡的虛擬庫存,企業的管理者可以通過網絡渠道對整個配送過程進行管理和監控,同時也可以通過網絡迅速反饋出運營過程中的問題,以便于及時解決和調整,為自身的服務和工作提供時間保障,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相關產業鏈條的形成道路上逐漸培養管理者之間相互配合的默契,在競爭與合作中相互提高,從而實現“雙贏”,在增加相關企業集成程度的同時,提高各個企業的工作效率,為實現中國市場經濟一體化的目標發揮重大作用。
四、結論
虛擬庫存管理以及協調配送在新興的物流行業中產生了非常明顯的積極效用,為提高服務質量、工作效率等各個方面都體現出規范化、一體化的引導性作用,為未來的行業集成、相關產業鏈條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從虛擬庫存管理技術的概述、國內發展現狀與趨勢、虛擬庫存管理及協同物流配送的重要意義三方面進行論述,更加細致地了解虛擬庫存管理的優越性以及協調配送理念在實現市場一體化中的積極作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虛擬庫存管理技術與管理工程技術相結合可以為我國的大型物流運輸、遠航企業、鐵路系統、民航服務行業等帶來更多的價值體驗,這一技術的推廣將會為社會的進步發展,以及技術模式創新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田紅英,黃遠新.基于虛擬庫存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倉儲資源集成優化研究[J].物流技術,2012.8.
[2]毛良偉,鄧輝舫.虛擬庫存管理及協同物流配送技術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2.
規范課程名稱
在分析“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過程中,筆者注意分析比較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物流學”“供應鏈管理方法”“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等有“供應鏈”關鍵詞的課程教學大綱內容,發現主體內容就是“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內容,與該課程教學主要內容重合率非常高。盡管不叫“供應鏈管理”課程,但有的高校采用的教材就是“供應鏈管理”教材。另外,從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關系來看,物流已經成為供應鏈管理的一個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這些課程實質上就是“供應鏈管理”課程。名稱上的不統一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學工作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有必要把這些課程名稱統一為“供應鏈管理”課程,為促進各高?!肮湽芾怼闭n程教學的交流以及提高教學效果奠定基礎。>>規范內容體系課程內容體系包括的內容說法不統一,但課程內容體系應該既要有對教師“教”的基本要求,又要有對學生“學”的基本要求。因此,比較合理的“供應鏈管理”課程內容體系應該包括課程性質(依據面向的專業而定)、課程教學目的與目標、課程教學內容及相應目的與目標、學時分配、教學要求(對各個教學環節提出的要求,包括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學生自學、作業環節和考試環節等)、教材選用及參考書推薦和其他說明(如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等)。
科學設定教學目的和目標
應緊密圍繞相關專業人才培養這個根本目標來明確“供應鏈管理”課程的整體教學目的和目標,并把整體教學目的和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個章節之中,形成以各章節具體教學內容為基礎的具體的教學目的和目標??偟膩碚f,“供應鏈管理”課程的教學目的應該是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一些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思想、理論觀點,以及結合管理技術、物流技術、工程技術的分析思路與方法。
需要指出,在設定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過程中,要注意二者的區別。教學目的是對教師要教什么的說明,著眼于教師的教,應采用“了解、領會”等描述心理過程的內隱體驗動詞或“掌握、應用”等詞語。教學目標則著眼于學生學習的結果,宜采用“歸納、說明”等表述特定動作的外顯行為動詞,表義具體,深廣度明確,具有可操作性。另外,鑒于“供應鏈管理”課程具有比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特點,在設定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過程中,還要注意避免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能力培養的缺陷。精選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是課程內容體系的核心,要通過課程內容的教學最終達到課程的教學目的和目標。由于“供應鏈管理”課程內容涉及面非常廣泛,每一方面的內容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因此精選課程內容就成為完善該課程內容體系的關鍵。從對我國高校“供應鏈管理”課程內容的分析來看,精選后的課程內容應該包括供應鏈管理概述、供應鏈構建、供應鏈業務外包、供應鏈合作伙伴、供應鏈采購管理、供應鏈物流管理、供應鏈生產計劃與控制、供應鏈庫存管理、供應鏈信息管理、供應鏈業務流程重組、供應鏈管理方法和供應鏈績效管理等12部分內容。這些內容也是供應鏈管理的最基本的理論知識。考慮到供應鏈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在不斷提高,也要把供應鏈管理戰略作為供應鏈管理概述的一部分納入課程內容。為了體現供應鏈管理課程的特點,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這些課程內容中都要以案例分析、模擬實驗、課程設計、現場參觀等形式加入實踐教學內容。
關鍵詞:運輸貨損;車輛路徑;規劃
本文首先對車輛路徑規劃問題和算法應用,以及運輸貨損理論的研究現狀進行充分調研。在此基礎上,對鮮花配送車輛路徑規劃問題所關注的目標進行分析,除常規的車輛使用數量和車輛行駛里程外,加入了鮮花行業特有的運輸貨損目標,應用遺傳算法與節約算法相結合的兩階段啟發式算法,結合企業物流配送現狀及遠期發展規劃,得出一種鮮花配送車輛路徑規劃的可行方法。
1.車輛路徑規劃理論與研究現狀
作為物流配送中的一個熱門問題,車輛路徑規劃問題最早由Ramser和Dantzing提出,其可以描述為:在一定數量的配送中心和客戶構成的節點網絡中,通過安排合適的行車路線,使配送車輛從配送中心取貨并根據預先設定的路線至每個客戶點卸貨,完成各客戶點所需求的貨物配送量。
1.1車輛路徑規劃理論
1901年,美國的John F.Crowell在政府報告中最早提及物流的概念,用于分析影響農產品流通的不同因素和相關費用。隨著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的不斷深入,為統一對物流的認識,需要對其進行準確的規范化定義。中國的物流術語標準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流通加工、包裝、裝卸搬運、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
1.2車輛路徑規劃問題研究現狀
VRP是一類具有極強應用性的優化調度問題,它在物流配送、交通運輸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其范例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由于VRP在應用上的廣泛性和經濟上的重要價值,自1959年由Danzig和Ramser提出以來,一直是學界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問題,50多年來已經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從解法上來看,對VRP的求解算法主要可分為精確算法和啟發式算法,而最近10年來,對于VRP的求解算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現代啟發式算法。
2.車輛路徑規劃問題算法分類與概述
自從VRP問題被提出以后,由于其同時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VRP問題迅速受到越來越多研究人員的重視,力求能夠發現求解各類VRP問題的高效算法。按照VRP問題發展與研究過程來看,算法大致可分為三類,即精確算法、經典啟發式算法和現代啟發式算法。
通過對大量文獻的分析研究,歸納得出三類算法的優勢與劣勢對比如下:
精確算法,能夠求出問題的精確解,當問題規模較大時,往往會導致計算量過大、存儲信息太多等問題,降低了計算效率,主要適用于較小規模的簡單路徑規劃問題求解。
經典啟發式算法,不斷對解的結果進行優化,能夠保證每次迭代后求得的解都是當前最優解;計算速度快、復雜度低,容易陷入局部搜索,可能無法跳出局部范圍找到全局最優解,與其他算法結合,廣泛應用于復雜大規模路徑規劃問題。
現代啟發式算法,具有能夠跳出當前搜索領域而進行全局搜索的能力;結構開放性,與問題無關性,應用理論要求較高,針對不同問題的研究還不完善,廣泛應用于復雜大規模路徑規劃問題。
3.考慮運輸貨損的鮮花配送車輛路徑規劃問題概述
中國鮮花行業伴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消費升級的浪潮,近幾年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線下連鎖店數量逐漸增加,物流配送壓力與成本也不斷上升,配送車輛路徑規劃便成為亟待考慮并解決的問題。對于中心倉庫-連鎖店運營模式,采用巡回配送方式更優于點對點的直送方式。通過對運輸貨損研究的分析,一般整個配送過程中的貨損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在配送運輸過程當中的損耗,由生鮮品時間累積產生損耗和路況引起的顛簸、碰撞損耗組成;二是在客戶點裝卸貨物時,由溫度變化與時間累積產生的損耗和裝卸操作(例如野蠻操作)引起的貨損損耗組成。
3.1參數定義及約束條件
設有n個客戶節點,每個客戶節點的需求量為(i=1,2,…,n);有m輛配送車輛(型號種類完全一致),每輛車的最大載重量為Q??蛻鬷到客戶j的距離為, 0表示配送中心,則配送中心到客戶點的距離為 (i=1,2,…,n)。由于一條線路上所有客戶點由一輛車進行配送,所以要求考慮貨損量的前提下,每條線路客戶點需求量之和不超過每輛車的最大載重量。
4.小結
通過對考慮運輸貨損的鮮花配送車輛路徑規劃問題進行概述,介紹了中心倉庫-連鎖店運營模式下,車輛路徑規劃問題的多目標函數。本文求解的VRP問題屬于大規模VRP問題,參數定義和約束條件與一般VRP問題類似,同時根據問題實際情況增加了貨損相關的各類參數、例如多種貨物損耗比例等。具體建模階段,遵循“化繁為簡”思想以及多目標函數求解思路,將目標函數通過各自獨立的成本轉換因子轉化為成本相關的目標函數,最終通過疊加得到了以總成本為目標的車輛路徑規劃單目標函數,從而確定最經濟鮮花配送路徑。
參考文獻:
[1]丁秋雷,胡祥培,李永先.求解有時間窗的車輛路徑問題的混合蟻群算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10:98.104.
[2]劉勇,崔炳謀,王小東.物流配送路徑優化問題的模型及改進混合算法[J].物流科技.2008(4):88-90.
[3]李大衛,王莉,王夢光.遺傳算法在有時間窗車輛路徑問題上的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9,8:65.69.
[4]張麗萍,柴躍廷,曹瑞.有時間窗車輛路徑問題的改進遺傳算法[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2002,8(6):451-454.
【關鍵詞】退貨 逆向物流 研究綜述
一、電子商務逆向物流發展狀況概述
隨著電子商務的日益興起,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企業已經意識到物流的重要性,但是對于逆向物流,也就是產品的退換貨和產品消費后的殘余部分的回收問題的處理顯得有一些力不從心。由于退貨流程比較復雜,漫長,經常會使得顧客怨聲載道,從而增加企業的成本,并且使企業的形象受損,嚴重的更會導致企業顧客的流失和利潤的下降。
20世紀90年代開始,逆向物流開始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但是不同學者對于逆向物流的概念有著不同的定義:Carter和Ellram將逆向物流定義為物品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反向傳遞的過程;Rogers, Tibben和Lembke在第一本逆向物流的著作中提到,逆向物流是為重新獲得產品的價值而使其得到正確的處置,從產品的消費地轉移到產品的生產地的移動的過程,并且這個過程是由人、計算機軟硬件和承運商共同作用的;Stock提出,他認為逆向物流是包括退回產品和款項、更換物料、物品再利用、廢棄物品處置、再加工、修理與重新制造等環節的物流活動;Dekker從供應鏈的角度對逆向物流做出了定義,認為逆向物流是企業全部或者是部分從消費者回收到生產者的產品進行可能的再利用、再循環、再制造或者是作為廢品處理的物流過程;徐瀟在論文中對電子商務逆向物流做出了定義,是指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由于退貨引發的物流活動,消費者在收到商品后由于某些原因提出退貨要求,由電子商務平臺滿足其要求而提供物流服務。
二、電子商務退貨逆向物流研究概述
逆向物流包括退貨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這兩個部分,退貨逆向物流是指商品由于各種原因從消費者手中回到企業的退貨過程;回收逆向物流一般是指將消費者持有的廢舊物品回收到各個供應鏈上進行重新處理和再利用的過程。而對于電子商務企業而言,逆向物流主要是指的是退貨逆向物流。
Savaskan等認為電子商務逆向物流有三種具有代表性的代表性退貨渠道:制造商接受退貨、網上商戶接受退貨和第三方企業接受退貨;周敏等對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退貨逆向物流的流程進行分析,得出影響企業退貨逆向物流的6個影響因素,為企業選擇合適的退貨逆向物流策略提供了有建設性的建議;翟春娟和李勇建在Savaskan研究的基礎上針對電子商務環境下退貨物流渠道及特點,分別對制造商接受退貨、網上商戶接受退貨和第三方企業接受退貨這三種代表性的電子商務退貨物流渠道進行分析,詳細比較了三種退貨渠道的優缺點、退貨處理方式、適用企業,提出了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信息整合策略。
三、電子商務物流服務質量研究概述
國內外許多學者認為物流作為連接網絡店鋪與消費者唯一途徑,由于服務質量差等問題,已經成為阻礙網絡購物的嚴重障礙,研究證明,當消費者得到的物流服務質量超過他們的預期水平時,就會帶來消費者滿意度和忠誠度的提高。早在1974年,就有學者對物流服務質量進行研究,Perranlt 和Russ以時間和地點效用為基礎,從物流服務提供者的角度提出了7RS理論。Mentzer等在SERVQUAL的基礎上,從顧客的角度提出了LSQ模型,提出用人員溝通質量、訂單釋放數量、信息質量、訂購過程、貨品準確率、貨品完好度、貨品質量、誤差處理和時間性來測量物流服務質量;Jukka和Markku運用層次分析法對物流服務質量進行研究,將之分為可靠程度、應急能力、訂單周期、性價比、增值服務質量這幾個維度;Boshoff提出了可以通過與消費者進行有效溝通、進行合理解釋、進行積極補償、給予員工一定的權力、及時回復消費者等來提高物流服務質量。
我國學者張長根和鄭金鐘在SERVQUAL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新的評價指標,認為柔性也可以用來測量物流服務質量;鄭兵利用深度訪談法和德爾菲專家意見法從顧客角度出發,構建了適用于中國本土的的物流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時間高效性、人員溝通有效性、訂單處理準確性、誤差處理及時性、貨品運送完整性、靈活性和便捷性這七個維度;秦星紅等通過構建協調模型得到在物流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獲得網店的補償,可以有效促進網店和物流的共同發展。
四、結論
隨著近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催生了我國物流的迅猛發展,各網絡店鋪也越來越意識物流服務質量對于顧客重復購買意向的重要性。由于時代的進步,消費群體的年輕化,使得顧客群體產生了退貨逆向物流服務質量的需要,但是退貨逆向物流服務質量卻沒有引起網絡商家的足夠重視。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也證實了退貨逆向物流服務質量對于留住顧客的重要作用。所以本文研究電子商務退貨逆向物流服務質量的目的是,為以后為電子商務企業改進退貨逆向物流服務質量提出建議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徐瀟. B2C 電子商務平臺退貨逆向物流服務能力研究[D]. 廈門大學, 2014.
[2]張長根,鄭金忠.物流服務質量評估的指標體系研究[J]. 物流技術, 2002.
[3]鄭兵,金玉芳,董大海,劉瑞明. 中國本土物流服務質量測評指標創建及其實證檢驗[J]. 管理評論, 2007.
[4]翟春娟,李勇建. B2C模式下的在線零售商退貨策略研究[J]. 管理工程學報, 2011.
關鍵詞:物流學學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
1引言
物流學是一門綜合學科,物流產業是一個新興聚合型產業,它的理論與實踐必然在中國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被稱為"第三利潤源"的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正在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競爭的國際化、需求的多樣化、市場的一體化使現代物流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高級階段。許多專家指出,現代經濟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實踐的發展,需要對物流學理論更深入、更規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斷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應我國物流發展的要求、適應物流學理論研究和物流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提出關于對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兩種設計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們的爭鳴和共同探討。
2.構建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必要性
從二十世紀初,美國人提出物流這一概念開始,就有許多爭論,并逐步深化與發展,到目前為止,各國對物流的定義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異。物流業已成為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一個重要產業,已是既成的事實,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已無可質疑。物流作為一門科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各國研究的成果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但是,物流尚未作為一個學科屹立于眾多成熟的學科之林,這個學科就是“物流學”。直至目前,物流學還是一個沒有進行充分研究的新學科,建立和不斷完善這樣一個學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這個學科下面又應該包含哪些子學科、其學科體系究竟如何?這是長期致力于物流實踐、物流理論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訓的專家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2.1物流實踐的發展急需明確物流學學科體系
目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和物流學理論研究上的滯后已嚴重影響了中國物流實踐的發展。物流實踐活動對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影響日益明顯,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然而,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物流學學科體系至今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致使物流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學學科的本質還沒有被全面揭示出來,進而直接導致了人們對物流認識的偏差。
2.2新興的物流學呼喚建立自己的學科體系
物流學理論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術和物流模式,產生了許多傳統學科無法解釋的問題,帶來了傳統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學學科。通過理論研究,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物流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是由管理學、經濟學、工學和理學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興學科;物流學學科有著自己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內容;作為一個學科,物流學有著自己的學科體系。從物流學理論研究出發產生的建立物流學學科體系的需求,是學科發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
為適應物流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深入,社會和經濟發展各對層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長,目前我國物流教育正在快速發展(見下表),從2001年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專業,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辦物流專業。但是,我們的同仁中仍在對有關物流的學科專業的內涵進行著討論。例如,對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從系統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稱為物流系統工程,簡稱為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從物流系統整體出發,把物流和信息融為一體看作一個系統,把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看作是一個整體,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物流系統規劃、管理和控制,選擇最低的物流費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顧客服務,達到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組織管理活動過程?!边@樣,就從方法論、工學、管理學三個角度對同一概念產生了三種定義。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試想,在這種內涵混亂的情況下,必然產生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正是由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產生的。
近三年我國招生物流專業的高等學校數
專業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對今后學科的調整和完善會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目前我國的物流學學科體系正在建立過程中。由于受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分業管理等問題的影響,我國物流業呈現一個分散的狀況,再加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物流教育條塊分割的狀況也未得到徹底的改變。因此,各學科專業的研究領域、研究目標、研究的重點不明確。新設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原來某一物流相關學科的轉型,使物流學學科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進行構建,以期對今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調整和不斷完善起到指導作用。
3.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設計方法
學科是指學術的分類,是指一定的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學科發展歷史表明,一個學科的成熟將要引發這個學科與相關學科的集成。對于在一定層次和高度已經認識清楚的事物,人們將會在更高的層次上來認識。物流學學科的發展也是這樣的。以前人們所認識的重點是物流各要素所組成的這些學科。目前我們認識到,這些學科必需進行集成才能達到更大規模的優化,而這個更大規模的范圍就是物流學學科的研究范圍。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過程,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總費用最小,因此,經濟指標是衡量物流系統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學必然涉及經濟學的有關內容,特別是近代興起的技術經濟學和數量經濟學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關系。在對作為物流要素的對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對對象物產生時間維和空間維物理性變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術科學的許多領域。在運輸技術、倉儲技術、搬運和包裝技術中融合了機械、電器自動化等學科的成果。對物流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須以數學特別是應用數學、運籌學等為基礎,也要以電子計算機作為手段來實現分析和控制的目的,這些都是物流學的研究范疇。綜上所述,物流學可以說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或是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
鑒于此,我們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提出以下兩種設計方法,供大家討論和完善。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一種設計方法:
將物流學作為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一個一級學科,物流學下面進一步分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二級學科。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表1。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管理學
物流學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經濟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二種設計方法:
在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中設立一個二級學科——物流管理工程,該二級學科下可設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個研究方向。將物流經濟作為經濟學學科門類中應用經濟學下產業經濟學二級學科的一個研究方向。這種設計方法可鼓勵多學科共同研究物流問題。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表2。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應鏈管理
物流系統分析
等等
經濟學
應用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
物流經濟
等等
在上面兩種設計方法中,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基本構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子學科,有必要對這三個子學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為:“高效、低成本地將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等由始發地向消費地進行儲存和流動,并對與之相關的信息流進行規劃、實施和控制,以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論強調物流學科研究的重點就是對物流系統的管理。在我國,物流管理學科應該作為國內物流學的重點子學科進行研究。
物流活動是由物流組織來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企業的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業務的具體運作、物流過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與評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論的指導。物流與許多的管理學專業有關,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學科有著自己的研究范圍。
(1)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可以概括為:同現代生產經營、科技、經濟、社會等發展相適應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學科的內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對象是物流系統,它是由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物質資料(物品)的運動構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會經濟活動中物品實體運動的客觀規律,它包括物品運動的時間及時性、路徑合理性、速度的經濟性以及物品運動過程中的停滯和相關形質變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學科是研究以經濟效益為目標,運用現代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手段來分析處理物流活動,設計建立物流系統,以及對物流問題進行決策的科學。因此,物流管理學科必須以經濟學、管理學、運籌學為基礎,以網絡化的電子信息技術為支撐。
(3)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
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的方法與科技成就,闡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動的規律,發展物流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過程的運作效率。該學科作為一個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理論方法、管理數學及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理論;掌握物流系統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物流計劃、預測、決策、經營、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
(4)物流管理學科的特點
物流管理學科具有理論與應用并重的特點,將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于物流管理實踐領域,通過分析宏觀和微觀物流發展的規律,研究發展適合宏觀管理和企業管理特點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
(5)物流管理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管理實際是對物流活動的管理,通過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運動,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統”作為概念所反映的物質實體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業構成的三個基本要素之一,它的運動不僅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而且還由于它的運動,使社會經濟主體之間形成供應鏈??茖W地進行物流管理,不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還可消除或緩解經濟主體之間聯結點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學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動化的物流設施,建設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分析和工程設計,建成后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管理;物流的載體——運輸車輛、自動立體倉庫、裝卸搬運設施的建設等,也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實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術,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學的許多學科方向,如機械、建筑、電子、信息、材料、交通運輸等等。
在眾多的理論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種含義(見本文第一部分)。我們認為,“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是真正意義上的物流工程,國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劃在了工學學科門類下。
(1)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多目標決策的、復雜的動態物流系統,主要從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統的設計和實現。
(2)物流工程學科的內涵
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對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實施與管理的全過程進行研究。設施設計是工程的靈魂,規劃設計是物流系統優劣的先決條件。物流工程為物流系統提供了軟件和硬件平臺。一個良好的物流系統不能僅留在規劃階段,需要通過具體的工程建設來實現,物流工程的實施過程就是完成整個系統的硬件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等過程,同時也需要規劃軟件的功能。在進行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和實現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其經濟性指標,又要考慮技術上的先進性、科學性。因此,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以工學學科作為其理論基礎的,它既是技術學科,也有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的滲透。
(3)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
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工學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根據物流系統的基本要求,對復雜物流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和實施,以提高物流技術水平,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
(4)物流工程學科的特點
物流工程學科具備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方法,不僅要運用自然科學中常用的科學邏輯推理和邏輯計算,同時,也常采用對系統進行模型化、仿真與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計算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學科的意義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意義主要在于培養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業的發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時掌握管理方面堅實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熟練運用現代物流工程理論、系統規劃設計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具備獨立從事大型物流工程項目規劃、實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技術人才。
3.3物流經濟
物流學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資源優化配置、物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宏觀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增長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靠的是經濟學理論,包括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理論在物流研究中的具體應用。
日本行政管理廳統計審議會對物流的定義是:“物的流通是與商品的物理性流動相關聯的經濟活動,包括物資流通和情報流通。物資流通由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以及運輸基礎設施活動組成?!比毡镜奈锪鞫x中強調了物流是一種經濟活動,物流在日本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從經濟學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經濟問題無疑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經濟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物流產業的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問題。
(2)物流經濟學科的內涵
物流經濟學科應以宏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和中國宏觀物流問題的關注為基礎,以深度分析宏觀物流發展趨勢及宏觀物流產業發展政策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經濟發展中的宏觀物流理論體系;同時應關注微觀物流經濟的研究,研究重點集中在與企業問題有關的物流企業制度、物流項目評估、物流市場需求預測等政策和理論問題上。
(3)物流經濟學科的目標
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目標為:研究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及其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關系,對物流業發展提出決策建議,成為有關決策部門和企業的思想庫和參謀部;加強物流經濟理論體系建設并與國際物流經濟學科接軌。
(4)物流經濟學科的特點
物流經濟學科同樣具備多學科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相關學科有運輸經濟、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術經濟、信息經濟和會計學等。該學科的特點就是要緊密結合物流業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宏觀和微觀的物流發展問題進行理論探討。
(5)物流經濟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物流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同時對實現資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還以本身的宏觀效益支持國民經濟的運行,改善國民經濟的運行方式和結構,促使其優化。特定條件下,物流會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一個新的物流產業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產業結構。因此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必將促使國民經濟向更加合理的、協調的方向發展。
4.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相關建議
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物流人才的培養應該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物流學學科的設置應立足于培養復合型物流人才。按照這一思路,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如下幾點相關建議:
(1)保留現有某些按物流環節設置的物流類專業。這類專業有交通運輸、油氣儲運工程、包裝工程等,它們既是按物流環節設置的專業,也分屬不同的行業。這些專業都有他的特定的領域適用性,不一定要全盤改造成為物流工程專業。
(2)盡快構建和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進一步明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等學科專業的內涵。
(3)加強高校、學術團體、企業之間的交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問題進行不斷的探討,逐漸深化,,在適當的時候向國家提出調整學科專業目錄的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1]丁俊發,現代物流與中國經濟發展,首屆中國物流學會年會,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統論,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M
[3]宋偉剛,物流工程及其應用,機械工業
出版社,2003,M
關鍵詞:物流學學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
1引言
物流學是一門綜合學科,物流產業是一個新興聚合型產業,它的理論與實踐必然在中國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被稱為"第三利潤源"的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正在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競爭的國際化、需求的多樣化、市場的一體化使現代物流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高級階段。許多專家指出,現代經濟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實踐的發展,需要對物流學理論更深入、更規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斷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應我國物流發展的要求、適應物流學理論研究和物流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提出關于對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兩種設計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們的爭鳴和共同探討。
2.構建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必要性
從二十世紀初,美國人提出物流這一概念開始,就有許多爭論,并逐步深化與發展,到目前為止,各國對物流的定義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異。物流業已成為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一個重要產業,已是既成的事實,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已無可質疑。物流作為一門科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各國研究的成果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但是,物流尚未作為一個學科屹立于眾多成熟的學科之林,這個學科就是“物流學”。直至目前,物流學還是一個沒有進行充分研究的新學科,建立和不斷完善這樣一個學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這個學科下面又應該包含哪些子學科、其學科體系究竟如何?這是長期致力于物流實踐、物流理論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訓的專家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2.1物流實踐的發展急需明確物流學學科體系
目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和物流學理論研究上的滯后已嚴重影響了中國物流實踐的發展。物流實踐活動對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影響日益明顯,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廣泛關注。然而,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物流學學科體系至今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致使物流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學學科的本質還沒有被全面揭示出來,進而直接導致了人們對物流認識的偏差。
2.2新興的物流學呼喚建立自己的學科體系
物流學理論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術和物流模式,產生了許多傳統學科無法解釋的問題,帶來了傳統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學學科。通過理論研究,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物流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是由管理學、經濟學、工學和理學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興學科;物流學學科有著自己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內容;作為一個學科,物流學有著自己的學科體系。從物流學理論研究出發產生的建立物流學學科體系的需求,是學科發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
為適應物流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深入,社會和經濟發展各對層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長,目前我國物流教育正在快速發展(見下表),從2001年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專業,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辦物流專業。但是,我們的同仁中仍在對有關物流的學科專業的內涵進行著討論。例如,對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從系統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稱為物流系統工程,簡稱為物流工程”,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有的定義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從物流系統整體出發,把物流和信息融為一體看作一個系統,把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看作是一個整體,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物流系統規劃、管理和控制,選擇最低的物流費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顧客服務,達到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組織管理活動過程?!边@樣,就從方法論、工學、管理學三個角度對同一概念產生了三種定義。物流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學科體系的支撐,試想,在這種內涵混亂的情況下,必然產生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正是由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不明確產生的。
2.4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對今后學科的調整和完善會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目前我國的物流學學科體系正在建立過程中。由于受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分業管理等問題的影響,我國物流業呈現一個分散的狀況,再加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物流教育條塊分割的狀況也未得到徹底的改變。因此,各學科專業的研究領域、研究目標、研究的重點不明確。新設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專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原來某一物流相關學科的轉型,使物流學學科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進行構建,以期對今后物流學學科體系的調整和不斷完善起到指導作用。
3.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設計方法
學科是指學術的分類,是指一定的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學科發展歷史表明,一個學科的成熟將要引發這個學科與相關學科的集成。對于在一定層次和高度已經認識清楚的事物,人們將會在更高的層次上來認識。物流學學科的發展也是這樣的。以前人們所認識的重點是物流各要素所組成的這些學科。目前我們認識到,這些學科必需進行集成才能達到更大規模的優化,而這個更大規模的范圍就是物流學學科的研究范圍。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過程,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總費用最小,因此,經濟指標是衡量物流系統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學必然涉及經濟學的有關內容,特別是近代興起的技術經濟學和數量經濟學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關系。在對作為物流要素的對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對對象物產生時間維和空間維物理性變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術科學的許多領域。在運輸技術、倉儲技術、搬運和包裝技術中融合了機械、電器自動化等學科的成果。對物流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須以數學特別是應用數學、運籌學等為基礎,也要以電子計算機作為手段來實現分析和控制的目的,這些都是物流學的研究范疇。綜上所述,物流學可以說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或是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
鑒于此,我們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提出以下兩種設計方法,供大家討論和完善。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一種設計方法:
將物流學作為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一個一級學科,物流學下面進一步分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二級學科。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表1。
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第二種設計方法:
在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中設立一個二級學科——物流管理工程,該二級學科下可設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個研究方向。將物流經濟作為經濟學學科門類中應用經濟學下產業經濟學二級學科的一個研究方向。這種設計方法可鼓勵多學科共同研究物流問題。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這種意見見
在上面兩種設計方法中,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基本構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三個子學科,有必要對這三個子學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為:“高效、低成本地將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等由始發地向消費地進行儲存和流動,并對與之相關的信息流進行規劃、實施和控制,以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論強調物流學科研究的重點就是對物流系統的管理。在我國,物流管理學科應該作為國內物流學的重點子學科進行研究。
物流活動是由物流組織來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組織的根本”。企業的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業務的具體運作、物流過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與評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論的指導。物流與許多的管理學專業有關,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學科有著自己的研究范圍。
(1)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可以概括為:同現代生產經營、科技、經濟、社會等發展相適應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學科的內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對象是物流系統,它是由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物質資料(物品)的運動構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會經濟活動中物品實體運動的客觀規律,它包括物品運動的時間及時性、路徑合理性、速度的經濟性以及物品運動過程中的停滯和相關形質變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學科是研究以經濟效益為目標,運用現代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手段來分析處理物流活動,設計建立物流系統,以及對物流問題進行決策的科學。因此,物流管理學科必須以經濟學、管理學、運籌學為基礎,以網絡化的電子信息技術為支撐。
(3)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
物流管理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的方法與科技成就,闡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動的規律,發展物流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過程的運作效率。該學科作為一個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理論方法、管理數學及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理論;掌握物流系統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物流計劃、預測、決策、經營、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
(4)物流管理學科的特點
物流管理學科具有理論與應用并重的特點,將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應用于物流管理實踐領域,通過分析宏觀和微觀物流發展的規律,研究發展適合宏觀管理和企業管理特點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
(5)物流管理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管理實際是對物流活動的管理,通過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運動,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統”作為概念所反映的物質實體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業構成的三個基本要素之一,它的運動不僅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而且還由于它的運動,使社會經濟主體之間形成供應鏈??茖W地進行物流管理,不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還可消除或緩解經濟主體之間聯結點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學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動化的物流設施,建設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分析和工程設計,建成后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管理;物流的載體——運輸車輛、自動立體倉庫、裝卸搬運設施的建設等,也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實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術,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學的許多學科方向,如機械、建筑、電子、信息、材料、交通運輸等等。
在眾多的理論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種含義(見本文第一部分)。我們認為,“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是真正意義上的物流工程,國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劃在了工學學科門類下。
(1)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多目標決策的、復雜的動態物流系統,主要從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統的設計和實現。
(2)物流工程學科的內涵
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對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實施與管理的全過程進行研究。設施設計是工程的靈魂,規劃設計是物流系統優劣的先決條件。物流工程為物流系統提供了軟件和硬件平臺。一個良好的物流系統不能僅留在規劃階段,需要通過具體的工程建設來實現,物流工程的實施過程就是完成整個系統的硬件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等過程,同時也需要規劃軟件的功能。在進行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和實現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其經濟性指標,又要考慮技術上的先進性、科學性。因此,物流工程學科主要是以工學學科作為其理論基礎的,它既是技術學科,也有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的滲透。
(3)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
物流工程學科的目標概述為:運用工學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根據物流系統的基本要求,對復雜物流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和實施,以提高物流技術水平,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
(4)物流工程學科的特點
物流工程學科具備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方法,不僅要運用自然科學中常用的科學邏輯推理和邏輯計算,同時,也常采用對系統進行模型化、仿真與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計算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學科的意義
物流工程學科的研究意義主要在于培養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業的發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時掌握管理方面堅實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夠熟練運用現代物流工程理論、系統規劃設計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具備獨立從事大型物流工程項目規劃、實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專門技術人才。
3.3物流經濟
物流學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資源優化配置、物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宏觀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增長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靠的是經濟學理論,包括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理論在物流研究中的具體應用。
日本行政管理廳統計審議會對物流的定義是:“物的流通是與商品的物理性流動相關聯的經濟活動,包括物資流通和情報流通。物資流通由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以及運輸基礎設施活動組成?!比毡镜奈锪鞫x中強調了物流是一種經濟活動,物流在日本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從經濟學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經濟問題無疑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對象
物流經濟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物流產業的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問題。
(2)物流經濟學科的內涵
物流經濟學科應以宏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和中國宏觀物流問題的關注為基礎,以深度分析宏觀物流發展趨勢及宏觀物流產業發展政策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經濟發展中的宏觀物流理論體系;同時應關注微觀物流經濟的研究,研究重點集中在與企業問題有關的物流企業制度、物流項目評估、物流市場需求預測等政策和理論問題上。
(3)物流經濟學科的目標
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目標為:研究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及其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關系,對物流業發展提出決策建議,成為有關決策部門和企業的思想庫和參謀部;加強物流經濟理論體系建設并與國際物流經濟學科接軌。
(4)物流經濟學科的特點
物流經濟學科同樣具備多學科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的特征。相關學科有運輸經濟、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術經濟、信息經濟和會計學等。該學科的特點就是要緊密結合物流業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宏觀和微觀的物流發展問題進行理論探討。
(5)物流經濟學科研究的意義
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物流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同時對實現資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還以本身的宏觀效益支持國民經濟的運行,改善國民經濟的運行方式和結構,促使其優化。特定條件下,物流會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一個新的物流產業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產業結構。因此物流經濟學科的研究必將促使國民經濟向更加合理的、協調的方向發展。
4.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相關建議
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物流人才的培養應該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物流學學科的設置應立足于培養復合型物流人才。按照這一思路,對物流學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如下幾點相關建議:
(1)保留現有某些按物流環節設置的物流類專業。這類專業有交通運輸、油氣儲運工程、包裝工程等,它們既是按物流環節設置的專業,也分屬不同的行業。這些專業都有他的特定的領域適用性,不一定要全盤改造成為物流工程專業。
(2)盡快構建和完善物流學學科體系,進一步明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經濟等學科專業的內涵。
(3)加強高校、學術團體、企業之間的交流,對物流學學科體系問題進行不斷的探討,逐漸深化,,在適當的時候向國家提出調整學科專業目錄的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1]丁俊發,現代物流與中國經濟發展,首屆中國物流學會年會,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統論,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m
[3]宋偉剛,物流工程及其應用,機械工業
出版社,2003,m
[4]徐天亮,本科物流類專業設置體系與培養分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