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環境污染的感想8篇

時間:2023-08-01 09:22:5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對環境污染的感想,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對環境污染的感想

篇1

“沒有想到事故是由于企業對自身設備設施管理不善,造成苯胺通過雨水和污水管道泄入濁漳河造成污染;沒想到一起當時認為一般的安全生產事故能發展成環境污染的大事?!边@是山西省長治市市長張保于2013年1月7日在“12·31”苯胺泄露事故第三次新聞通氣會上的說辭。

連續兩個“沒有想到”使這次污染事故再度升級,人們不禁要問,到底還有多少污染被“沒有想到”?為什么會“沒有想到”?

被污染的“美麗”

如今,“污染”已不是陌生的名詞。作為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副產品,它已經從以往單一的大氣污染、水污染等,轉變為以重金屬污染為代表的有毒有害化學物品對生存環境近乎毀滅性的污染。

不知是否機緣巧合,我國最近的兩次污染事故的發生相當有默契。上一次引起公眾對環境污染事故廣泛關注的廣西河池鎘污染,正好發生在張保表達兩個“沒有想到”的一年前,即2012年1月7日。不知張保等負責人對此“巧合”作何感想,但是,將兩個“沒有想到”作為對污染事故發生及遲報的擋箭牌,著實滑稽。雖然兩次事故的發生原因有所不同,但是政府部門對污染的監管失責卻表現得出奇一致。

有媒體報道,苯胺泄露事故發生后,離污染源最近的辛安村村民表示,他們本已對水污染司空見慣,現在連牛羊都不喝河水,他們自己喝井水。然而,在了解了苯胺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后,村民也開始變得擔心,因為污染可能滲入地下水。

他們的擔憂并非妄自揣測。根據科普網站介紹,食入、吸入或皮膚接觸苯胺都可能引起中毒。中毒者可能出現頭暈、頭痛、心跳不規律、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重金屬污染猛于虎。近幾年的環境污染,不僅使當地的生態環境千瘡百孔,更可怕的是,每一樁污染事故都與癌癥等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掛上了鉤。

河池鎘污染雖然并未直接發生因污染引起的疾病,但是日本曾發生的“痛痛病”卻讓當地人聞“鎘”色變。2011年8月被媒體曝光的昆明曲靖鉻污染事故,則導致附近農村近百頭牲畜死亡,化工廠附近的興隆村則被稱為“死亡村”。曲靖鉻污染事故仿佛是美國真實事件改編的著名影片《永不妥協》在曲靖的回放,只可惜,這里的受污染村民至今并未像電影中的受害者一樣獲得巨額賠償。

有媒體曾如此評論:在中國經濟騰飛,特別是GDP已在概念中成為世界第二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回望來路,在一座座礦山、低端產業透過重金屬排放、滲透導致污染,制造支撐的GDP大山之下,有多少深受其害的生命危如累卵。

上述評論并非言過其詞。工業確實給社會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利益,放大了講,為GDP增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環境污染的外部不經濟性卻由普通公眾,尤其是處于最底層的村民來承受,這種外部性儼然已經成為他們不可承受的痛楚。

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頻頻見諸于報端。但是,這些僅僅是被曝光的,仍然還有很多污染正在進行,被相關負責人“沒有想到”。

出于對工業環境污染的關注,本人曾于2011年8月在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河濱工業園區調研。在這個工業區和居民區尚未分離的工業園區內,運轉著焦化廠、氯堿廠、碳化硅廠等上百家重污染企業,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氣味。園區居民把高聳的煙囪稱為“毒氣罐”。據他們反映,這里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時間在零點至凌晨三四點。而在石嘴山環保局公布的當月環境質量狀況中,惠農區的空氣質量為“優”。雖然當時并未對園區的污染程度做科學檢測,但是本人所聞所見與官方的空氣質量的差距如此懸殊,不得不讓人懷疑這份環境質量月報到底有幾分真。

其實,河濱工業園的污染早已名聲在外。2003年,石嘴山市被評為全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之一,惠農區的工業污染也在2005年被焦點訪談曝光。近兩年來,在全國各工業區環境污染問題頻頻曝光的大潮流中,河濱工業園區尚相安無事。不知道這是否是暴風雨前的平靜呢?

污染何時休?

在經歷這些毛骨悚然的環境污染事故后,必須多問問“為什么”。

為什么會接二連三地發生環境污染事故,難道環境污染有小草一般的韌性,哪怕是“法律制裁”這把大火都難以燒盡?

筆者認為,中國的環境污染之所以能如此頑固,主要在于中國的法律制度給環境污染滋生了繁殖的空間。

目前,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對污染企業設置的罰款數額偏低,最低只有幾千元,對于一般排污企業根本不足以形成制約與震懾。且現行的補償性賠償原則從根本上決定了污染企業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不可能太大。根據著名法律經濟學公式:漢德公式(B=PL),(B為預防事故的成本,P為事故發生概率,L為一旦事故發生造成的實際損失,PL是事故發生的預期成本),污染企業寧愿承擔較小的事故預期成本也不愿負擔較高的預防成本支出。因此,眾多的企業才會對環境污染有恃無恐。然而,截至目前,具有威懾、遏制效果的懲罰性賠償在中國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法律制度中仍然只是一個議題。

雖然我國《刑法》也規定了污染環境罪,但是,可以借用某媒體的說法來透視該刑事責任在環境污染事故中的尷尬境地——“環境污染事故很熱,‘破壞(污染)環境罪’”。該媒體還指出,“這一法律在執行過程中卻幾乎成了棉條棒子。每年以‘破壞(污染)環境罪’”定案的極其罕見,中國司法在環境領域近乎失效,豈非咄咄怪事!”

為什么污染企業能夠如此猖狂?為什么司法在環境污染領域近乎失效?

主要原因就是地方保護主義在作祟。凡是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基本都是規模大、效益好的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它們與政府利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地方環保部門有時候形同虛設,監管失責的身影也就頻繁出現在環境污染事故中。

導致徽縣血鉛超標的肇事企業,十年來一直超標排污卻安然無恙;導致岳陽縣飲用水源砷超標的企業,未經過任何環評就擅自開工,卻被市政府列為“掛牌重點保護”單位;紫金礦業污染的發生雖然由不可抗力引起,但是其違反環境安全的要求將污水儲存池建在可能發生洪水的古河道里面,卻通過了環保部門的審批;曲靖鉻渣露天堆放20多年卻未曾引起環保部門的“注意”。而這次的苯胺泄漏事故的肇事者天脊集團卻擁有“中國化工節能減排20強”、“山西省節能減排先進單位”等多項環保桂冠。

篇2

【關鍵詞】網絡教學 高中地理 課堂 應用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B-0090-02

高中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區域性的特點,所研究的對象時空跨度很大,內容通常涉及多學科知識,僅僅依賴課本和教師的講解,學生是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教師可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

一、地理網絡教學的特點

(一)變地理課堂“封閉教學”為“開放教學”。網絡教學在時間、空間和教學內容上都具有開放性,可拓展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的時空格局,使課堂更具有生機和彈性。一是教學時間變得開放。課堂上教學活動一旦展開,便可不刻意地受課堂45分鐘的限制,教學內容在時間上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活動情況靈活安排,網絡教學環節可在課內完成,也可在課余時間完成。二是教學空間變得開放。課堂上不再僅僅是課桌凳和講臺的簡單組合,而是龐大的網絡系統,教學的空間組織形式包括學生的座位可由“固定式”變成“自由式”。三是教學內容變得開放。網絡教學由于其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開放性,使得學生的學習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學習內容和形式較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這樣,既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變地理課堂“教的課堂”為“學的課堂”。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課堂以教為中心。在地理課堂上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網絡教學中,教師是指導者、組織者,同時又是參與者。教師可和學生一起,結合某一地理問題建立網站,通過提出問題、組織討論問題、展示成果等基本環節,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成共識,進而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三)變地理課堂“要我學”為“我要學”。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學生能力發展的需要,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展示、學生主體性在課堂上得不到充分體現。網絡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地理網絡教學過程中,學生可根據個人需要,結合自己的認知結構,按照自己的思路和進度學習。這樣,既充分尊重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又給學生以靈活思考的空間,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利用網絡強大的功能,努力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思維方法,主動探究問題,最終得出答案。這種教學過程真正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成為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創造、主動思考的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為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網絡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下面以“環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學內容為例,探討網絡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一)收集資料,建立網站。在上課前,教師可和學生一起收集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環境污染對人類危害的文字資料、圖片和相關視頻資料,尤其是近期發生的一些重大的環境污染事件,并將這些素材進行加工,整理成圖文并茂、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網頁。一方面,這對課本知識進行了拓展延伸,擴大了課堂的知識容量;另一方面,這些網頁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求知欲。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在這節課中,教師可利用網絡播放學校所在地區有關霧霾天氣真實狀況的視頻??赐暌曨l,學生會有很多感想,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環境污染就在我們身邊,這就創設了情境。此時,教師可趁機提問:在我們身邊或周圍還有哪些環境污染呢?這些污染帶來了哪些危害?這就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時,教師便可適時引導,達到導入新課的目的。

(三)提出問題,發散思維。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積極活動。地理課堂教學中,運用網絡教學,在激發興趣、豐富感知的同時,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此時,教師可通過適時恰當的層層設疑,誘發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驅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活動不斷由低級向高級遞進。

在導入新課后,教師可利用網絡向學生顯示富有針對性、可探索性的五個問題。(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哪些行為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請舉例說明。(2)近年來,鄉鎮企業發展迅速,據調查,鄉鎮企業污染物的排放已成為我國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假如你是政府主管領導,你認為該如何做?(3)2013年以來,福建已發生八起赤潮,受影響面積累計278平方公里,對(下轉第97頁)(上接第90頁)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試分析誘發赤潮的直接原因。(4)2013年初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多次出現霧霾天氣,甚至許多城市空氣出現中重度污染,這種天氣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請說明理由。(5)通過對“環境污染及其防治”的學習,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和一名有志青年,我們應該怎么做?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上網查閱資料,大大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利用網站,解決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解答疑惑點,鼓勵學生主動上網查閱資料,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五)及時反饋,及時評價。運用網絡教學,學生可根據課堂所學知識和自己在網上查找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整理,最終形成問題答案并上傳網絡,供師生一起討論交流。整堂課充分利用網絡教學,通過師生之間合作、討論、交流,形成了“師生互導、生生互導、師生互學、生生互學”的良性教學循環。

總之,網絡教學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進而增強教學效果。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師可通過收集資料,建立網站;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提出問題,發散思維;利用網站,解決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評價等方式,有效地進行網絡教學。

【參考文獻】

[1]呂斌.有效利用網絡教學,打造中學地理高效課堂[J].特色教育探索,2012(3)

[2]呂斌.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開放式教學的思考[J].內蒙古教育,2008(11)

篇3

一、深入挖掘美術課程資源,滲透環保教育內容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首先需要立足美術教學內容,選擇與環保教育相關的課程資源。教師要仔細研讀美術教材,尋找到美術教學與環保教育的結合點,借助現有美術課程資源,讓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自然而然地了解環保常識,激發環保意識,達到滲透環保教育的目的。在學習蘇教版美術七年級《人類的朋友》一節內容時,教師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細致的分析,圍繞“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這個主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教師在創設學習情境時,提前搜集了一組人類獵殺野生動物的圖片,在課堂上介紹這些瀕危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以及污染對動物生存環境的危害,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和語言,意識到保護環境、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除我們人類之外,還生活著各種動物,欣賞了這組圖片,大家有什么發現或者感想呢?”有的學生說:“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動物的生存,以及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有的學生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為了人類以及動物能夠更好地生活,我們更加需要保護人與動物共同的家園――地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边@樣教學,由于這些圖片真實、直觀觸動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深刻的思考,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實際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加深了學生對環保問題的認識。

二、利用生活廢棄材料,增強學生環保理念

生活中的很多垃圾來源于商品包裝,我們如果把這些廢棄的包裝回收利用,可以有效減少垃圾堆放,而這些廢棄材料也可以作為美術課的手工制作材料。教師是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者,也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引導者。教師可以創新美術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利用生活廢棄材料,如空飲料瓶、廢紙盒、紙袋等物品作為藝術創作的素材,創造出各種具有審美價值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運用自己的雙手變廢為寶,提高環保意識,強化保護環境的行為,養成節約的習慣,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有效激l學生的創作靈感。在學習蘇教版美術第十五冊《體積與空間中的生命》一節內容時,教師讓學生在課前搜集生活廢棄物品,利用自己的雙手加上創新的思維,對這些廢棄物品進行設計創作,最后在班級交流、展示,如有的學生創作了造型筆筒,有的學生創作了環保書包等。教師再組織學生在教室中陳列展示這些作品,學生眼、手、腦并用,逐一對環保物品欣賞、點評,從中感受到了把廢棄物品轉變為藝術作品的樂趣,在提升審美能力的同時真正領悟到了環??梢詮淖晕易銎?、從小事做起。教師充分開發利用生活資源,靈活地開展美術教學,用自己的言行教育感染著學生,樹立了勤儉為榮的風尚,促使學生親身體驗保護環境的樂趣和意義,加深了學生對環保的理解。

三、密切圍繞環保主題。組織美術學習活動

初中美術教材圍繞美術教育的目標,設計了各種不同形式的美術學習活動,教師要靈活運用美術學習活動密切圍繞環境保護這一核心主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加強環保教育,讓學生在增長美術知識的同時培養了環保意識。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不同主題的比賽活動,如設計開展以“環?!睘橹黝}的美術作品比賽,讓學生們認真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環境污染現象,運用獨特的創作形式對這些污染現象進行生動地展示。有的學生以河面上漂浮著各種垃圾為主要內容,創作了《清澈的河水去哪里了》的美術作品;有的學生創作了《化工廠的大煙囪》的主題美術作品。學生通過主題繪畫對環境污染問題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從而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意義。這樣把環保主題與美術學習活動密切結合起來,介紹與環保相關的背景知識,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活動,讓學生從中受到環保教育。

篇4

引導學生關注環境問題,了解環保知識,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培養學生歷史責任感、使命感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活動準備

兩位主持人、小品、倡議書

活動內容與過程:

步驟一: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觀看一組圖片教師出示圖片(有關當前環境污染)

教師問:看出來沒有,這些圖片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共同的問題?

生齊答:環境問題。

解說: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活動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增加,我們生活的環境也在不斷地惡化,那么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們能分擔什么呢?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舉行一次以“低碳節能、綠色環?!睘橹黝}的班會活動,希望通過這次班會,能夠讓同學們重新認識環保的重要性!

師:今天,有幾位朋友也來參加我們的主題班會,大家想認識它們嗎?

生齊答:想!

師:好!就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們。(五位同學上)

蘋果樹:我是來自華北的一棵蘋果樹,大家都認識我吧!我不僅能凈化大地的空氣,還能給人們帶來甜美的果實。

柳樹:我是來自西湖邊上的一棵垂柳。每當冰雪初融、河水開凍,我就吐出嫩芽,把春來報;每當烈日當頭,我就把炎熱遮擋,孩子、老人都是我的好伙伴。

松樹:我是來自大興安嶺的一棵雪松,無論春夏秋冬,我都貢獻出一片綠色,而且還為人們提供最優質的木料,美化人類的生活。

竹子:我是來自四川的一棵新竹,小時候我是大熊貓最喜愛的食物,長大了人們又利用我做成各種用具;夏天用的竹席、涼椅、傣家人喜愛的背簍、樓屋都是由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做成的。

梧桐樹:我是來自蒲江江畔的一棵梧桐樹。盛夏,我伸出無數只手掌,為同學們遮擋烈日、遮擋雨滴。

師:原來我們生活的環境是如此的優美。可如今,在我們的周圍,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水染黑,原本蔚藍的天空已不再蔚藍,原本清新的空氣也不再清新……養育我們的地球媽媽也已變得重病不堪。

同學們,看!地球媽媽來了。下面請欣賞小品《就醫》

(一個學生身上披著世界地圖,飾演成地球媽媽,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上場)

“地球”:環境污染對我的傷害實在是太嚴重了。現在我全身是病,再不給我治病,我快沒命了。醫生!醫生!(另一個學生裝扮成醫生上)

“醫生”:你怎么啦?

“地球”:我覺得難受極了。皮膚發癢,透不過氣,海灣一帶穩穩作痛,請你幫我檢查一下吧!(醫生為地球仔細診斷)

“醫生”:咦,怎么是你!過去你不是這個樣子的。那時你的肌膚不是藍色,就是綠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扇缃瘛?不斷地搖頭作無奈狀)

“地球”:(哭喪著臉)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醫生”:你的綠色的皮膚——森林,受到了沙漠的進攻,得了“脫落癥”;你的藍色血液——海洋,有些地方不再是魚兒的家了;你的身體保護膜——大氣層已開始變得渾濁,漸漸失去了保護功能,將使你的肌肉大片壞死……

“地球”:那可怎么辦呢?請救救我吧!

“醫生”:你的病是由于人類不注意環境保護,過多采伐樹木,隨意排放廢氣造成的。對這樣的病,醫生是無能為力的,唯一的辦法,只能請人類不再加重你的病癥,并努力保護環境,逐步恢復你的抗病能力。

“地球”:人類啊,請你們保護環境,救救我吧?

師:那哪位同學愿意來談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讓同學們各抒己見,談感受和體會)

篇5

為了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山東省萊州市中昌小學依托學校的地理優勢,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關注萊州灣,環保我先行”的實踐活動。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腳步一起去看看吧!

在學校“環保小衛士”科技俱樂部,老師將同學們分成了三組――“小書蟲組”“小探險家組”和“小博士組”,他們帶著各自的任務開始行動起來。

“小書蟲組”通過實地調查和查找圖書資料,對萊州灣朱旺海域的歷史進行了全面了解。他們通過查閱村志、走訪調查村里的老人得知,從前的萊州灣擁有湛藍的海水、細軟的沙灘,海草、蘆葦、對蝦等海洋生物比比皆是。而且當時人們用簡單的捕撈工具――搖櫓小船、麻繩漁網,就能捕到大鰨鯢魚、馬魚,即使是拿著小魚叉也能在海灘上叉到一籮筐大梭子蟹。如今這樣的場景卻很難再看到,“小書蟲組”的隊員們感到非常惋惜。

當“小書蟲組”的隊員們在村中了解萊州灣朱旺海域歷史的時候,“小探險家組”的隊員們也沒閑著,他們對萊州灣朱旺海域進行了實地調查,并在現場看到了更加令人擔憂的情況:填海建壩的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大壩兩側海草枯萎、淤泥烏黑,時不時能聞到刺鼻的腥臭味;退潮后,養殖戶們修葺的井臺一個個在海面,海底深處那些未被污染的水源通過管道流向魚棚,而魚池中的污水又被排向海洋,造成了循環污染。

隊員們還采集了大壩兩側的水樣及藻類植物,他們將這些樣本帶回學校進行觀察研究,發現有些海藻呈草綠色、單片狀,且大小不一,較柔軟,容易破碎;還有一些海藻卻是黑綠色,像是快腐爛了一樣。草綠色的海藻被曬干后仍呈現草綠色,并帶有一股鮮美的氣味,可那些黑綠色的海藻曬干之后,散發出的是令人作嘔的臭味。

針對萊州灣海水污染的問題,“小博士組”的隊員們來到了萊州市環保局,從環境監測站徐站長那兒得知了水污染的三個原因:一是工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環境污染;二是沿海養殖業的擴大、水井的加深,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并引發海水倒灌;三是填海造壩也對環境產生了一些影響,水流變慢使得大壩周邊出現了一灘灘“死水”,水生植物(如藍藻、綠藻等)爆發性生長,消耗了大量氧氣,致使其他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小小觀察員的話

這次實踐調查活動結束之后,同學們也紛紛發表了各自的感想。

“我很渴望看到爺爺所說的那個大海――小魚成群,沙灘細軟?,F在父母根本不愿意帶我們到大海邊玩,因為水井太多,還有地下電纜,很危險。”

――滕珊藝

“我們雖然住在海邊,但我好久沒有去大海邊玩了,通過這次活動我發現海邊的變化可真大。不過,我也明白了發展的代價是慘痛的,保護我們的環境應當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p>

――楊艷玲

篇6

關鍵詞:班級管理 綜合素質 品德修養 年齡特點

一、走進社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觀念,以備將來學以致用

學習是實踐的基礎,只有走進社會,所學所知才能夠在生活中大顯身手,才能夠熠熠生輝。課堂的范圍畢竟有限,社會的天地足以讓學生一展羽翼。走進社會,要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探索,多想一個為什么,將知識變為見識,有機地融入進社會中?,F在的社會,空氣污濁,噪音頻雜,污染嚴重,危害多多。在我帶領學生考察的過程中,看到很多工廠的煙囪林立,濃煙滾滾;空氣雜味怪異,粉塵飄落;工廠的墻外,污水汩汩。采訪中,聽說莊稼減產,人患惡病的事情不勝枚舉。

有了這些實踐,我布置作業讓學生思考:知識有多重要?學習有什么作用?科學對人民有什么益處?你認為哪一項對環境污染最嚴重?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危害大的環境污染有哪些?哪些污染本來可以避免?如果你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要從哪些地方著手?看到這些污染,有什么感想?環境污染之外,還有哪些污染?到處張貼小廣告算污染嗎?打打殺殺的電視連續劇算污染嗎?你將來打算走向社會以后,改變哪些污染現象?在熟悉生活的過程中,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了解到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以期將來學以致用。

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管理學生是一門藝術,實際教學管理中,經常出現教學聯系脫節,對實踐課程安排的時間不夠,課程內容銜接不到位,進行綜合性實踐操作和活動中,有的同學懵懵懂懂,有的熟練度不夠,有的懶懶散散,布置的作業不全面,檢查作業不到位,練習作業乏味無生機。

我認識到,任何工作,都需要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多元化是用人單位對能力的要求傾向。放眼望去,很多畢業生,專業技能尚不熟練,專業優勢遠不明顯,不能運用所學,站穩腳跟,發揮自己的特長,這就需要教師高瞻遠矚,從小學抓起,讓學習者鉚足勁兒,一力向前,學好扎實的基礎知識,練就過人的能力,具備創新的眼光,擁有向上的精神,保持樂觀的心態,臨事不亂,處理問題有條不紊,事事顯出過人的胸襟韜略,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以備將來能在迅猛發展的各行各業中如魚得水。

三、加強思想品德修養

究竟何謂人才?司馬光指出:“德才兼備是圣人,得勝于才是君子,才勝于德是小人,德才雙亡是愚人。”也就是說,德才兼備才是人才。如何讓小學生做到德才兼備?這個要求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否過于艱巨?應該怎樣逐步達到這種境界?

加強理論學習,淡化硬性記憶,進行充滿靈性的讀寫說的實踐,不受學習舊框的禁錮,讓學習方式活潑生動有趣,提升了學習的創新性,在教師的引領下,對思想品德高度重視,對品質、德育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將思想提升到一個高的層次,將興趣提升到極致。在課堂內外,多進行語言實踐,與同學多進行口語交流、表演實踐,與老師互動,要大膽質疑,要勇于站到講臺上即興演講,對國家的命運、民族的發展發表意見提出見解,與同學廣泛溝通。教師則在課堂教學中開放課堂,互動學習,堅持做到“三給”,即:給予信心和勇氣,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給予氛圍和情境,促使學生提出問題;給予時間和空間,引進競爭機制,激勵學生提出問題,鼓勵每一個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老師對他們每一個都寄予厚望。

四、和學生在一起,要創造良好的氛圍

管理是否成功,決定于教師的設計。優秀的教師都高度關注這個環節,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內心,和同學們相處,憑借藝術的語言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或者借用一些游戲讓學生心無旁騖、其樂融融。班級管理,失敗之處是學生厭師,認為教師缺點一堆,教師的出現可有可無,對教師的要求潦草塞責,敷衍了事。教師要根據授課的內容,創編具有特色的練習,讓學生心情愉悅,從而提高管理與教學效果;安排活動的時候,要講究科學性,要遵循管理規律,由淺入深,由簡至細,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生呵護備至、體貼入微。

五、利用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播放動畫片加強管理

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學生都喜歡,經??吹綄W生談論喜羊羊和灰太狼,眉飛色舞。我就想,教師進行班級管理能不能播放《喜羊羊和灰太狼》來引導學生呢?利用課余時間,我找來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讓學生欣賞。同學們看得津津有味,我想巧妙幫助差生,讓差生對學習和集體活動等等產生興趣,讓這些學生做勤奮好學、團結友愛,做乖巧機智、善解人意、尊重師長、上幫下助的“喜羊羊”。

我啟發學生:喜羊羊機智聰睿,善于隨機應變,我們呢?在解決新問題的時候,想一想喜羊羊怎么解決問題的,多動一動腦筋,很多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我模擬喜羊羊的思考,順著這個動畫片的情節,給學生們出題,學生興味盎然,化解了很多學習、活動與思考的枯燥,課堂上出現了歡聲笑語,消除了個別學生“談校色變、談學色變、談師色變”的情況。

篇7

1.在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英語學習的意義,提高他們的學習自覺性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把英語的學科特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及學習的社會意義,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

2.經常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和肯定的評價,讓學生體驗作為好孩子的快樂,同時具有穩定和持久的英語學習興趣

這一點不僅要始終貫穿在課堂上,而且還要體現在學生的作業中,我們要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和肯定的評價,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更應如此,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3.教會學生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提高自我調控能力打下基礎在英語課前5分鐘,我開設了“EverydayEnglish”,每天都讓他們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并發表自己的感想,再讓全班學生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有助于學生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為提高自我調控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4.引導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比較穩定的方向發展,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索精神

在這一點上,關鍵是教師要做好鋪墊,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的求知欲向比較穩定的方向發展。在每節新課教學后,我都會給學生推薦一些書目及相關網址,讓他們自己查找相關的內容,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5.充分發揮教材特點,在教學中使學生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并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如在SBⅢ“Apersonofgreatdetermination”教學中,我讓學生寫讀后感,使學生在對教材理解的基礎上,堅定自己克服困難的決心。

6.培養學生初步的道德感,包括道德榮譽感、羞恥感、義務感、責任感等

在“DealingWithWaste”的教學過程中,我讓他們在上課前,先自己動手查找有關環境污染的材料;上課時,由學生介紹環境污染的原因及世界環境日的由來,并通過課堂教學,加深學生對環境污染的認識;最后,讓學生分組討論“Whatcanwedotoprotectourenvironment?”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初步的道德感,而且使學生對合作學習有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

7.通過游戲、音樂、形體、美術等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美感,引導學生將這種美感和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如在教“CountryMusic”時,我就找一些歌曲讓同學欣賞,如“TakeMeHome,CountryRoad”“LemonTree”等,同時,我向學生介紹各種音樂的不同風格,如jazz,rockandroll等等,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美感,增加了學習的樂趣。

篇8

1.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對環境問題的研究,了解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有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人類正著力于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②通過搜集信息,了解各種環境問題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的對策,加深對環境問題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

①學生分組制訂研究計劃,通過上網搜集信息的方式了解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并形成自己的報告。②全班交流研究結果,使學生認識到環境問題的產生與人類的活動有關。③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信息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探究交流活動,加深對人與環境關系的認識,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②使學生懂得保護環境要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日常的點滴小事做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制訂研究計劃。指導學生通過網上搜集信息的方式了解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加深對人與環境關系的認識,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并付諸行動。

難點:將網上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用幻燈片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樂觀、積極地對待當今世界復雜的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

【教學準備】

1.教師演示用的多媒體課件

2.學生交流用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上課開始,請同學們看兩組圖片。(播放一組黃山、黛西湖環境優美的圖片,一組環境污染的圖片)看到這些,你想說什么,請同學們談談自己感受和感想。

師:由于人類的某些破壞性的活動,我們生活的環境正日益惡化。目前,地球上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面對眾多的環境問題,作為小學生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

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八課:環境問題與我們的行動。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師:前面我們研究了垃圾和水污染兩大環境問題,除此之外,你知道人類還面臨著哪些環境問題?(學生說,教師補充。)

師:科學家把近十幾年來的環境問題歸納為十大環境問題。

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這三個環境問題。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的方式比較特殊,借助網絡自主研究學習三個環境問題,出示學習要求。

小組討論研究方案,自主探究環境問題。

匯報研究情況。

三、明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寫出自己的行動

師:通過研究,我們了解到各種環境問題的形成都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但是人類的活動也能改善環境。面對這么嚴重的環境問題,世界各國都采取了積極的自救措施。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還特地確定了幾個特殊的日子,作為保護環境的活動日,以喚醒全人類的環保意識。

課件出示:6月5日――世界環境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你知道今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什么嗎?

世界各國都在采取積極地應對環境問題,作為小學生,我們能為環保做些什么呢?說說我們的環保行動。

四、總結升華

同學們,如今的我們就是明天的主人!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爭當環保小衛士,保護環境,保護地球,讓我們生活的地球更加美麗。下課前送給同學們幾句話。(課件出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愛護我們共有的家園。)

【教學反思】

本節課充分利用網絡,使信息技術和科學課程有效整合,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本節課中,通過引導學生制訂研究計劃,根據計劃搜集資料、整理資料,讓學生了解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以及這些環境問題形成的原因、危害,更好地認識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增強了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同時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們的學習主要以教師的指導為主線,采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主題探究式學習。強調以學為主、以用為主、以互動的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有效應用所學的技術和知識,把計算機和互聯網作為學習的工具,有機地結合到學習活動中去,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提高學習水平,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伊香蕉大片视频观看 | 日韩女同性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久久高清国外AV免费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熟女91 | 亚洲精品嫩草研究院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