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8篇

時間:2023-07-30 08:52:0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篇1

健康教育路徑是為滿足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據標準健康教育計劃為某一類疾病的患者制定住院期間健康教育路線[1]。本文探討了路徑式健康教育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住院患者100例,入選條件:有確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并接受膝關節置換術;年齡58~75歲;平均年齡(73.5±3.1)歲。按入院先后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傳統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組成立科室臨床路徑健康教育小組,由管床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對圍手術期根據患者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和健康需求對患者進行宣教,具體如下。

1.2.1入院當天健康教育 常規病區環境,規章制度,管床醫生、責任護士、病區護士長;協助更換病員服,修剪指甲、胡須,日常用品準備等;評估患者病情與心理狀況,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調節心理壓力的方法等;對有煙酒嗜好者,勸其戒煙。

1.2.2術前健康教育 講解術前相關檢查及術前用藥的目的意義;指導患者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增強體質,為手術做準備;指導患者進行適應性的功能鍛煉,訓練床上大小便;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指導患者消除緊張、焦慮情緒。

1.2.3手術日健康教育 講解術日晨留置導尿、尿管的作用及注意事項;術后返回病房,觀察切口包扎情況,引流是否通暢,皮膚顏色、溫度;講解去枕平臥的目的和意義;講解術后應用藥物注意事項。

1.2.4術后健康教育 講解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導患者行走訓練要注意安全;講解術后早期下床的意義;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加強營養,增強體質;指導患者注意預防感染,加強個人衛生、限制探視,防止受涼。

1.2.5出院前健康教育 講解辦理出院流程,協助辦理出院;指導加強功能鍛煉的意義及方法;指導患者出院后復查的時間及注意事項。

1.3觀察指標 通過健康教育知曉率、滿意度及功能鍛煉評價進行綜合評估。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健康教育知曉率及滿意度評價比較 實施路徑式健康教育后,研究組知識知曉率為96%,患者滿意率98%;對照組知識知曉率為74%,患者滿意率8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功能鍛煉比較 實施路徑式健康教育后,研究組達標程度評分為(94.73±7.14)分,對照組為(78.47±6.3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健康教育路徑使護理人員依據路徑對患者進行從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連續而又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評估,保證護理工作的完整性及有序性,在實施健康教育路徑中,責任護士按照路徑計劃表的健康教育內容進行不同的健康教育,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進行健康教育,滿足患者及家屬對健康知識的需求[4]。本文研究中,兩組患者滿意的比較,健康教育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

篇2

【關鍵詞】  量化健康教育 復發性抑郁癥 依從性 療效

    依從性是對治療行為遵從的程度[1]。復發性抑郁癥是一種病因不詳,易反復發作的精神疾病。因為對疾病特點不了解或受藥物不良反應、經濟狀況等影響,患者往往不依從醫生的治療,私自減藥或停藥,造成病情反復發作,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精神痛苦和經濟負擔。本研究利用量化健康教育方式,對復發性抑郁癥患者的依從性及治療效果分別進行了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5年2月至2006年8月住院的復發性抑郁癥患者124例。按入院時間的先后隨機分為2組。試驗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1±11)歲;病程11~460個月,平均(96±120)個月;發病次數1~6次,平均(2.9±2.5)次;受教育年限4~17年,平均(9.3±2.5)年。對照組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齡19~59歲,平均年齡(31±9)歲;病程13~450個月,平均(92±119)個月;發病次數1~6次,平均(2.3±2.6)次;受教育年限5~18年,平均(9.8±2.9)年。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復發性抑郁癥的診斷標準;性別不限;年齡18~60歲,漢米爾頓抑郁量表[2](hamd)評分≥18分,能合作完成健康教育;患者家屬同意患者接受至少8周以上的住院治療。排除器質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藥物過敏、智能障礙及精神活性物質濫用者2組以上各項及婚姻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評定工具 

(1)采用自制依從性量表評定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程度。該量表分為4個主題、24項,即ⅰ:是否按醫囑服藥6項,ⅱ:是否定時復診4項,ⅲ:對復發性抑郁癥認識的程度和健康保健知識9項,ⅳ:日常生活行為和接受醫護人員健康指導程度5項,量表的可信度cyonbach’sa為0.86。評分標準:①不依從:擅自停、換藥物、不定時復診、無要求治療的迫切性、日常生活行為不良,3分。②依從性較差:有漏、忘服藥及私自減藥現象、不定時復診、對復發性抑郁癥認識不足、拒絕接受醫務人員健康教育,2分;③部分依從:被動按醫囑服藥、定時復診、對復發性抑郁癥能正確認識、接受醫務人員健康教育、被動規范日常生活行為,1分;④完全依從:主動按醫囑服藥、定期復診、積極正確對待復發性抑郁癥、自覺規范日常生活行為,0分;分數越低依從程度越好。(2)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定療效。于治療前及治療4、8周末各評定1次,并在治療24周時進行追蹤隨訪評定1次。

1.2.1  試驗組:對患者進行量化健康教育,采用精神科患者健康教育[3]中抑郁癥患者健康教育標準計劃進行健康教育,給予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內容和方式:根據復發性抑郁癥患者不依從的原因及患者出現的問題,由護士長和固定的護師對試驗組患者實施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健康教育,內容包括:①入院時:首先對患者做入院評估,介紹住院環境及有關制度(服藥制度、作息制度、吸煙制度、安全制度等);②住院期:入院第1周,鼓勵患者安心住院、配合治療、增強辯別能力,各項檢查的目的、意義、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入院第2周至4周,特殊治療(mect)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藥物名稱、作用及注意事項,藥物不良反應與應對,睡眠、飲食對疾病康復的意義;服藥與復發的關系、復發性抑郁癥的主要特點、早期干預治療的目的、藥物治療的自我管理、有效溝通及解決問題的技巧、康復技能訓練的意義;入院第8周,如何預防疾病復發及復發先兆表現、服藥時間與方法、復診時間與咨詢、怎樣適應社會及家庭生活、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對控制復發性抑郁癥的作用。方式采取多媒體課件集體授課、個別講解、小組談論、發放健康教育小冊。

1.2.2  對照組:對患者進行隨機健康教育,當患者主動詢問復發性抑郁癥有關治療時,則根據所提問題作必要的解釋。

1.3  方法 

2組藥物治療由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病情使用,但所用的抗抑郁藥均為新型ssris類抗抑郁藥。療程24周。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依從性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4周依從性總分及各主題分均明顯下降,治療后8周下降更明顯(p<0.01);治療24周2組評分均略有回升,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仍有統計學意義(p<0.01);2組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依從性總分及各主題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時試驗組依從性總分及各主題分較對照組下降明顯,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4周時試驗組依從性總分及按醫囑服藥、對復發性抑郁癥認識的程度和健康保健知識兩項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或<0.01),說明試驗組患者的依從性尤其是按醫囑服藥、對復發性抑郁癥認識的程度和健康保健知識項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患者依從性評分比較(略)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2.2  2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hamd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hamd評分均明顯下降(p<0.01)。治療4、8周2組比較hamd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24周時,試驗組hamd評分與治療8周時比較無明顯變化,而對照組評分明顯回升,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試驗組長期療效及預防復發方面優于對照組。見表2。表2  2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略)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量化健康教育是指護士根據健康教育計劃,在一定時間內每天對患者完成一定量的教育內容,與之相對應的隨機健康教育則是護士事前沒有周密的教育計劃,憑經驗針對不同個體不同時期出現的健康問題給予指導[4]。醫院內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過護士在患者整個住院過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使患者了解疾病和康復保健知識。很多患者對復發性抑郁癥的概念和知識匱乏不僅影響其依從性,也會影響其心理健康,造成患者無要求治療的迫切性,不了解積極治療的好處和不治療的害處,甚至認為治療無效而拒絕接受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依從性得分和hamd評分均較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試驗組患者治療8周后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或<0.01),說明實施量化健康教育能顯著提高復發性抑郁癥患者的依從性。

    目前對復發性抑郁癥的治療主要依賴于抗抑郁藥物的應用,而良好的依從性對保證療效有著重要的作用。依從性屬于行為科學范疇,表現為人們對所要求做的一件事,所采取的相應行為及其程度。復發性抑郁癥患者的依從性必定受到客觀條件和環境的限制。對照組患者治療8周依從性得分比治療前低(p<0.05),但明顯高于試驗組,可以肯定雖然醫院內的環境不同程度地約束了患者的依從行為及其程度,但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實施量化健康教育是提高復發性抑郁癥患者依從性、保證藥物療效的重要和有效手段。治療24周后2組患者依從性得分和hamd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下降(p<0.05或<0.01),但較治療4周時均有所回升,提示對復發性抑郁癥患者的健康教育不應僅局限于患者入院到出院這一階段,必須將其延伸到醫院外,貫穿于復發性抑郁癥患者的終身教育中。

【參考文獻】

 

1 朱鳳艷.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國外醫學精神學分冊,2000,27:156.

2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主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220223.

篇3

目的 探討程序化健康教育在宮頸癌放射治療輻射防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06年度收治320例宮頸癌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即程序化健康教育組(160例)與一般健康教育組(160例)進行對照研究。結果 程序化健康教育組與一般健康教育組的患者對宣教內容的掌握、臨床患者的滿意度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程序化健康教育比一般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好。

【關鍵詞】 健康教育 宮頸癌 放射治療 輻射防護 應用

放射療法(以下簡稱放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放療的廣泛合理應用,使腫瘤治療的療效有了較大的改善。因此,醫用射線的防護問題,已引起有關的國際組織和許多國家的重視。在充分利用各類射線為醫療服務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射線對患者的潛在性的危害并降至最低限度,做到趨利避害,是輻射防護工作的目的,也是醫務工作者的共同責任。目前,隨著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健康教育日益變得重要而有實際意義,具體地說,醫院健康教育是以患者及家屬為對象,通過護理人員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過程,達到使患者了解增進健康的知識,改變他們的不健康行為和問題,使其行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發展。為了探討健康教育的方式,筆者按照治療程序對患者進行程序化健康教育。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06年收治的320例治療宮頸癌患者,年齡21~74歲,隨機分為程序化健康教育組(160例)與一般健康教育組(160例),兩組患者進行對照研究,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狀況、經濟條件等資料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教育方法 根據患者的治療過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采用一對一個案教育形式對患者進行治療前1~2天訪視、治療前30 min宣教及治療結束后的指導,并利用電腦幻燈片投影對患者及家屬的指導進行治療期間自我護理的指導,并現場接受提問。做到了形式活潑新穎、圖文并茂,使患者及家屬易于接受。并據實填寫宮頸癌放療患者全程健康教育登記表(見圖1,保密系患者需要保密的事項)。

2 教育內容

2.1 治療前訪視 做好心理護理,講解有關放療的基礎知識,消除患者的顧慮和緊張心理,增強治療的信心。為確保放射治療獲得最佳的療效,整個療程必須細心計劃。醫務人員會要求你躺在一個被稱為模擬機的龐大機器之下,為你確定治療部位、制定周詳的治療計劃,并在你的皮膚上劃上記號,顯示那個部位需要接受放射線的照射。

2.2 治療前宣教 介紹放療室的環境,從輻射防護的角度介紹等候區、治療區、控制區的意義,一般的工作流程,囑其保持放射野標記的清晰,切不能私自涂改。照射野皮膚不宜用肥皂、粗毛巾、熱水擦洗,同時避免陽光直曬。腔內治療前排空大小便。

2.3 治療過程中的電子宣教[1] 常見不良反應和處理,飲食的注意事項,治療期間的要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放射治療的必要性、可靠性、安全措施及其注意事項。

2.4 治療結束后的指導 隨訪指導,皮膚、陰道的護理。

3 射線的防護

放療用設備、場所和環境必須符合有關輻射安全標準[2]。放療設備的防護性能至少每年檢查一次。在照射過程中,必須采取措施保持患者治療不變。定期對治療中患者進行檢查和分析,根據病情變化需要,調整治療計劃。密切注意體外放療中出現的放射反應和可能出現的放射損傷,采取必要的醫療保護措施。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按以下方法進行防護:(1)時間防護,各項操作動作應準確敏捷;(2)距離防護,加強環境的宣教,提高患者的調節自控能力;(3)屏蔽防護,必須根據患者靶區的范圍選用或制作合適的射線擋塊,對非照射部位,特別是敏感器官和組織,進行屏蔽防護。

4 結果

將程序化健康教育組與一般健康教育組的健康教育效果進行比較,程序化健康教育組優于一般健康教育組(見表1)。程序化健康教育組的應用使工作人員專業知識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醫療服務的滿意度有了提高(見表2,兩組患者采用同一份滿意度調查表)。統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不同健康教育方法效果認同比較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比較

5 討論

健康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的教育活動,程序化健康教育是按照臨床治療程序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其目的是使患者自覺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以維持和促進個人健康。結果表明,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和患者滿意度均有明顯提高。程序化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內容得到了貫徹落實,不斷強化患者的遵醫意識,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在進行放射治療時知曉一些防護知識,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使治療能夠順利進行。實踐證明,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自護能力的最好途徑[2],患者自護能力的提高,增進了治療效果,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社區;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意義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9-0535-01

社區健康教育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區人群為教育對象,以健康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貫穿于人類生命的全過程,以促進社區居民健康為目標,有組織有計劃的健康教育活動。其目的是幫助社區居民樹立健康意識,及時發現自身、家庭和社區的健康問題,培養促進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提高個人、家庭及群體的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

1 社區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

1.1 實施靈活多樣各有特色的教育形式:通過語言教育(采用口頭交談、健康咨詢、座談等)、文字教育(采用標語、健康教育處方、衛生小冊子、折頁、衛生報刊、衛生墻報、衛生專欄等配合圖片、照片、電視)、門診就診即時教育和定期健康教育專題講座這四種結合形式以增強宣教效果,使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健康教育的內容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現,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2 扎實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充分利用“世界結核病防治日”、“世界糖尿病防治日”、“世界高血壓防治日”等宣傳日,在社區大力推動健康教育工作,使更多的健康的和亞健康的社區居民受教育,積極組織社區開展結核病、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知識講座等,使患者通過社區衛生服務的平臺獲取健康知識,彼此互通最新醫療信息,相互鼓勵,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1.3 傾聽是交流溝通技巧的基礎:醫務人員通過傾聽了解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況、問題的想法和根源。在傾聽的過程中要認真耐心,主動參與,分析要點,再配以有談話溝通技巧的發問,使回答者做出清楚、完整而真實的回答,從而獲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的指導。

1.4 樹立“換位思考”實施健康教育:開展“假如我是一個病人,該怎么辦?”活動始終貫穿于健康教育之中,要用“五心”(熱心、愛心、耐心、細心、同情心)教育病人,告知其病情知識,并發癥及不治療的后果,正確對待自己所患的疾病。

2 社區健康教育的意義

2.1 對促進“人人享有健康”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之而來的是我國疾病譜和死亡譜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死因不再是傳染病和營養不良,而是被慢性病所取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惡性腫瘤等疾病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新的健康模式建立后,強調要通過健康教育方式促使人們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降低致病的危險因素,最大限度地預防疾病的發生,實現“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標。

2.2 對慢性病實施干預具有重要意義:對慢性病實施有效干預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醫務人員對高危人群進行篩選早期發現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干預,另一種則是以全體居民為對象,側重通過對人群的健康教育,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促進全民的健康。社區健康教育在控制慢性病流行中要比對高危人群的教育更具有現實意義。通過社區健康教育,使大多數人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各種衛生陋習,才能使各種危險因素水平下降,達到預防疾病促進社區居民健康的目的。

2.3 對各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起到屏障作用:健康教育通過傳播衛生知識,改變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陋習,實現人人健康的目的。在傳染性疾病的預防中,健康教育在社區起到的作用尤其明顯。

2.4 有助于改善醫患關系,樹立良好的衛生服務形象:醫護人員在診療中能開展健康教育,既滿足患者的需求,解決心理負擔,又營造一個有利于患者身心康復的治療環境,從而降低醫患糾紛發生率。

社區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對改變社區居民的不健康行為,消除或降低危險因素和發病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復率,降低并發癥,進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開展社區健康教育還可以提高社區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改善相互關系,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滿意率。因此,不斷完善社區健康教育體系,克服不利因素,才能使社區健康教育在提高社區居民健康行為的形成率,保障居民身體健康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篇5

[關鍵詞]健康教育路徑;2型糖尿病;血小板分布寬度;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3(c)-0166-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path on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the type 2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y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medicine and general health education,whil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 and one by one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pathway. 1,3,6 months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levels of diabetic knowledge,FBG an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and 3,6 months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level of glycated hemoglobin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1,3,6 months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levels of diabetic knowledge of pati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6 months 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levels of FBG,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LL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path;Type 2 diabetes;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Intervention effect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參數變化與血管病變的關系研究表明,糖尿病有血管病變者與無血管病變者相比,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分布寬度(PDW)顯著升高[1]。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與血小板參數的相關性研究指出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后,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均下降[2]。血小板活化與糖化血紅蛋白密切相關,嚴格控制血糖可抑制血小板活化,預防血栓性疾病的發生[3-4]。近年來,健康教育路徑逐步在臨床應用,通過健康教育路徑表實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能使教育的內容具有針對性、連續性和計劃性,讓患者有一個逐漸接受知識和參與的過程,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的質量,讓患者主動配合治療,有利于病情的控制,能更好的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本研究旨在探索應用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表實施健康教育后對降低血小板分布寬度的影響,為降低或減輕心腦血管并發癥尋求有效的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5年5月于我院內分泌科住院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齡36~84歲。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②年齡≥30歲;③病情穩定,意識清楚,能看懂或回答問題;④患者自愿參與研究,便于隨訪,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病情危重、有嚴重并發癥者;②合并影響血小板參數的疾病者,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血小板減少癥、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疾病、理化因素抑制骨髓、脾腫大等疾病;③服用影響血小板參數改變的藥物者,如肝素、抗甲狀腺素藥物等,阿司匹林除外;④不能留取血標本等其他情況無法完成實驗者[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實驗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齡62.5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5例,初中、高中20例,大學及以上例5例;有血管病變患者32例。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齡63.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3例,初中、高中19例,大學及以上8例;有血管病變患者34例。兩組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病情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入院后按疾病常規進行,一般在患者入院或出院時完成,患者有疑問時可咨詢醫務人員并給予以解答[6]。實驗組采用自行設置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表實施健康教育:通過問卷調查和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的評估,結合醫生的治療方案,由主管醫生和護理組長共同制定常規結合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路徑表實施健康教育[7]。

1.2.2健康教育路徑的實施

1.2.2.1準備階段 項目負責人組織科室全體醫務人員會議,介紹項目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明確科主任、護士長、護理組長、主管醫生的職責和任務,以取得大家的支持和配合。制定糖尿病患者健康問卷調查表、糖尿病防治知識水平問卷調查表、出院健康指導表、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實施表、糖尿病患者信息登記表、主管醫生對糖尿病患者監測表。

1.2.2.2培訓階段 組織科室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方法、評估方法、表格填寫等,組織學習糖尿病專科護理知識,對參與項目的醫務人員進行反復培訓和指導,做到能熟練掌握健康教育路徑的每個環節。

1.2.2.3實施階段 責任護士把糖尿病的基本知識、飲食原則、運動、治療、自我監測、糖尿病并發癥防治知識、出院指導及出院隨訪等貫穿在健康教育路徑中,常規設定住院時間10 d,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加減,由責任護士每天按照路徑表的計劃和內容對患者及家屬進行一對一健康教育,執行后簽名,并每天針對昨日學習過的內容簡單進行評估,加深患者的理解和記憶,隨時解答不明確的問題。出院時責任護士發放一份愛心隨訪清單,詳細記錄出院所帶藥物的名稱、用法、時間、劑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及飲食和運動的要求,科室、主管醫生和主管護士聯系電話,出院后血糖自我監測記錄表、復診時間等[8]。表1為參照相關研究[6-7,9]而自行設置的健康教育路徑表。

1.3觀察指標

分別于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1、3、6個月評估兩組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水平、空腹血糖、血小板分布寬度,于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3、6個月評估兩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糖尿病知識水平評價采用自行設置的糖尿病知識測試表,該量表共20題,每題5分,總分100分。血糖控制情況根據2007年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進行評價(空腹血糖≤7.8 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10]。血小板分布寬度的評價通過觀察教育前后血小板分布寬度是否較前降低和降低的程度進行評價。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知識水平的比較

健康教育前兩組患者糖尿病知識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健康教育后1、3、6個月實驗組患者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水平的比較

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1個月,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健康教育后3、6個月,實驗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比較

健康教育前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健康教育后3、6個月實驗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小板分布寬度的比較

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1個月兩組患者血小板分布寬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健康教育后3、6個月實驗組血小板分布寬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日益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節奏的改變,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呈上升、年輕化、城市化的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阻止糖尿病病情的發展,預防心腦血管并發癥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11-12]。血小板形態及功能異常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發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而血小板分布寬度的升高能特異性說明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環節[13],血小板功能的改變對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發展起重要作用[14],因此,降低血小板分布寬度能降低血管并發癥的發生或減輕血管并發癥的嚴重程度。

本研究中,健康教育前兩組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水平評分均較低,表明大部分患者糖尿病知識缺乏,對治療的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實施了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常規健康教育后,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糖尿病知識水平均有提高,但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考慮住院期間及出院后短時間內血糖的控制主要受藥物等綜合治療的影響;健康教育后3、6個月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血小板分布寬度均有下降,且明顯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

應用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表實施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接受一系列有計劃、針對性、連貫性、內容完整的健康教育,彌補了常規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內容不完整性等不足,同時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溝通能力,使健康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實,從而加深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遵醫行為,有效持久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從而降低血小板分布寬度,最終達到了預防、早期治療和減輕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目的,可延緩糖尿病疾病進程、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降低死亡率、節省費用具有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15]。因此,本研究提示實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是防治2型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有效護理措施,對糖尿病專科護理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石晶,趙敏,于素云,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參數變化與血管性病變的關系[J].臨床檢驗雜志,2007,25(1):58-59.

[2]唐建東,李清楚,康志強,等.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與血小板參數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綜合臨床,2011, 27(3):267-269.

[3]葛繁梅,高延慧,高雪梅,等.2型糖尿病血小板活化與血糖的相關分析[J].血栓與止血學,2009,15(5):213-215.

[4]葛利麗.活化血小板在2型糖尿病中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15):1620-1621.

[5]丁婉芳,吳超勇,謝李杰榮,等.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2010,16(15):32,11.

[6]付阿丹,魯桂鳴,楊靜,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0A):3268-3270.

[7]廣躍美.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住院的糖尿病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3):105-106.

[8]鄧潔清.臨床護理路徑在住院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3):860-861.

[9]袁襯香.健康教育路徑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6):111-112.

[10]項坤三,楊文英.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07:6-9.

[11]逮振想,何志勇,魏紅.強化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1,32(6):445-447.

[12]田野.2型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4(8):37.

[13]梁紅英,張淑玲,司徒瑞嫻.血小板分布寬度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變中的意義[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0):44-45.

篇6

1明確職能

要使健康教育活動能持久開展,首先護理人員對整體護理內涵進一步了解,充分認識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醫院為滿足患者健康要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能。因此,健康教育已成為日常護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項行為,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增強健康教育責任感。

2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計劃

2.1神經內科的專科特點 危重患者多,各項護理工作量大,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健康教育宣傳,將大大影響健康教育的效果,加之神經內科疾病特點是老年人多,部分患者來自農村,文化素質偏低,自我保健意識薄弱,主要是求資料,對護士的健康教育漠不關心,再則,有的患者活的健康教育局限,健康教育工作處于被動。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計劃十分重要。

2.2針對相關疾病制定有專科特色的健康教育處方 我科對腦出血、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高血壓、帕金森患者等制定了相應的健康教育內容,且形式、方法、時間等方面都做了具體規定,使護理人員,患者及家屬易學易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其內容涵蓋了:①疾病相關知識:包括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稱、因、誘因、臨床表現、預后等;②用藥指導:包括所用藥物名稱、作用、用法、不良反應等;③飲食、睡眠、、休息等的指導;④各種治療護理操作的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⑤心理指導和健康教育等。

3實施

3.1掌握好方法和時間是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1接待新入院患者時,護士首先自我介紹,再介紹主管醫生,同房病友,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隨之介紹床單位各項設施的用途、用法及注意事項、醫院的陪探視制度、作息時間、規章制度等,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告知患者所患疾病名稱,醫生下醫囑后針對患者疾病根據健康處方再告知患者飲食、、安全、休息的要求及相關疾病知識:如腦出血患者要求其絕對臥床休息4 w以上,頭部可略抬高15°~20°,要保持情緒平穩,保證充足的睡眠,飲食要易消化、含豐富纖維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并講清其重要性及意義。

3.1.2在進行各種護理治療中,護士要對進行各種操作如吸氧、心電監護、輸液、注射、導尿、留置尿管等,針對每項護理操作護士都要詳細告知其目的、作用、注意事項,用藥時要告知患者藥名、作用、方法、時間等,使患者及家屬了解后能主動配合。

3.1.3進行晨間護理過程中,護士長抓緊時機,強化健康教育內容,通過抽樣考察患者及陪床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并進行再次指導,講明基礎護理的重要性,及時發現安全隱患,講明翻身叩背的方法與目的,更換尿片的正確方法,保持床單元干燥整潔的重要性,床欄正確使用,以防患者墜床等。

3.1.4護士應利用在巡視病房時告知患者科室使用一些先進的儀器治療的臨床意義和價值,如心電監護所示數字的意義及正常范圍,微量泵正常進行的標志,報警的含義等。各種食物的營養成分及飲食要均衡的重要性,液體外滲的表現及處理等。

3.1.5夜間查房時,評估患者的病情并了解患者的進食、睡眠、大便、小便情況,需抽血患者禁食,并告知其目的,根據每個患者的情況給予相應的健康教育。

3.1.6當患者出院時,一些老年人記憶力差或農村患者,應在其門診病歷上再次留下主管醫生的電話號碼,并由主班和責任班護士做出院健康教育,包括服藥、休息、飲食、康復訓練及復診時間等,讓患者及家屬了解疾病的復發或再發的誘因等知識,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保證其身心健康。

3.2健康教育形式

3.2.1口頭形式 利用各種治療和護理的機會進行床邊指導,反復多次示范,如指導患者做肢體能力鍛煉,邊做示范邊講解,直到患者及家屬完全掌握為止。

3.2.2文字形式 將有關治療,有關疾病知識制成板報、專欄、小冊子,供患者及家屬閱讀。

3.2.3形象化傳播 利用圖畫、照片等資料既生動形象又簡易明了。

3.2.4 電子媒介 利用召開工休座談會的機會借助錄像,等形式進行集體宣教。

4評估方法

在患者出院時及出院后,以問卷及電話回訪的形式調查患者及家屬接受健康教育知識的程度分優、中、差3個層次。優:指患者對其所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識掌握在>85%。中:指患者對其所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識掌握在60%~85%。差:指患者對其所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識掌握在

5體會

醫院的健康教育目的是通過護士在患者整個住院過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專科護士必須了解整體護理的內涵,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良好的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是健康教育開展的基礎。我科按不同疾病對患者實施科學、細致、全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對待疾病的態度,自我護理能力和今后生活態度大為改善。

篇7

[關鍵詞] 社區健康教育; 因素; 分析; 對策

[中圖分類號] R19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001-02

我國學者王茂澤認為:健康教育是以全體人民為對象,通過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以及與健康密切相關知識的知識教育,改變不利于健康的各種行為習慣,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進而達到在精神、身體、社會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狀態。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大衛生的觀念的建立,預防工作在整個衛生保健事業中占重要地位,社區健康教育作為預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地位與作用就越來越重要了[1]。因此,根據伊犁地區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特點很好利用本地社區資源,探討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的對策。

1 我區社區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

1.1 社區護士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不足 伊犁地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的護理人員來自各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的臨床護士。民營醫院的護士大部分是合同制護士,受教育程度低;公立醫院護士大部分雖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但缺乏社區護理工作的經驗。我國的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健康教育未納入社區護士繼續教育必修課程,多數護士上崗前僅經過短期崗位培訓,未經過較系統、規范的有關健康教育方面的課程訓練,培訓內容還沒有擺脫醫院護理模式。因此缺乏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把健康教育活動停留在“衛生宣教模式”初級階段健康教育[2]。社區健康教育方法主要通過講座、發放宣傳資料或宣傳攔的方式,宣傳慢性病防治知識,服務范圍窄,方式單一。同時習慣用“衛生宣教”替代健康教育,使社區健康教育工作停留在知識普及、宣傳層面上,得不到深入發展。

1.2 社區各相關部門缺乏溝通和理解 伊犁地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剛剛起步,一方面與社區護理工作各相關部門不了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服務內容,認為只是各醫院設立的進行看病打針的方便門診,以增加醫院收入為目的。另一方面社區各相關部門不了解健康促進是“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戰略目標的重要策略,沒有認識到健康教育的意義,認為社區健康教育是衛生服務中心(站)的事,社區健康教育開展時,得不到相關部門的支持。

1.3 社區不同群體的依從性影響社區健康教育順利開展 研究對象的依從性也是影響社區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校學生及3歲以上的在園幼兒比較好組織,依從性較好,可順利開展健康教育講座;退休、老年人群對健康教育的作用、意義不了解,對民營醫院轉型及市級醫院下設的衛生服務中心(站)缺乏信任,有實質優惠的服務項目才肯參加健康教育活動,依從性較差,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是否順利需要技巧;在崗的工作人員、打工人員、流動人員的依從性最差,是最難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的人群。

1.4 專業理念的局限性 伊犁地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站一部分由民營醫院轉型,一部分由各公立醫院下設組建,因此單純以疾病為中心的服務方式和觀念依然存在。在轉型前,大部分衛生服務部門的護理工作者所受的護理教育以醫院和臨床護理為主,現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術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缺乏健康教育的理念,護理人員在專業知識、人文科學知識、溝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還遠遠滿足不了實際需要[3]。

2 提高社區健康教育的對策

2.1 針對社區健康教育的薄弱環節,加強培訓,提高社區護士開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通過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項目或培訓班的形式在健康教育理論和實踐方面給予具體指導,讓在第一線護士真正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根據社區護士知識的需求增加常見病的預防與護理、社區護理概論、社區衛生服務概論、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社區康復、社區傳染病的預防、社區緊急救護等知識[3];另一方面,進行進修學習,到內地觀摩學習,以提高社區健康教育的技能;三是通過講座、小組討論、模擬等方式以提高社區健康教育的方法。最后健康教育理論與技能是開展社區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基礎,社區護士只有掌握扎實的方法和技能,才能科學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才能達到促進人群健康的目的。

2.2 加強各相關部門的溝通理解 加強與轄區社區街道(居委會)、學校等機構建立友好信任伙伴關系,首先,讓他們成為社區健康教育的首要對象,了解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理解健康教育的意義。通過加強溝通、廣泛宣傳,改變各相關部門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識。街道(居委會)在社區服務工作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他們熟悉社區環境,了解居民情況,因此應多與他們溝通,征求意見,有利于社區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

2.3 針對不同人群的特點,采用多種健康教育方法 3歲以上的在園兒童較容易組織,可根據兒童心理特點以做游戲的形式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在校學生可根據生長發育的特點變化,開展適合于他們的健康教育講座。退休、老年人群以健康體檢項目為主,向社區居民講解我區社區衛生服務處于初始階段,國家的衛生資源很有限,對社區健康服務投入有限,各項政策落實需要一個過程,以熱忱、耐心、熱心、關心的態度宣傳健康教育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取得該人群的信任,以座談、書寫板報、圖片、幻燈、組織參觀等方法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在崗的工作人員、打工人員、流動人員集體集中進行健康教育講座是非常不現實的,應改變健康教育的方法,比如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冊、報刊雜志、計算機多媒體等方法,有利于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3歲以下幼兒可利用預防接種的機會向幼兒父母,通過討論的形式進行健康教育。逐漸建立一個良性的健康教育環境。

2.4 轉變專業理念,突破思想上的局限性 社區護理人員要真正以健康為中心去認識和思考問題,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健康知識的傳播,應充分認識健康教育的出發點和著眼點使受教育對象通過知識改變、態度轉變并逐步實現行為轉變,健康教育最終目標從“普及衛生知識”延伸到“建立健康行為”,這一過程實現是長期的、復雜的。

參考文獻

[1] 劉佳艷主編.社區護理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篇8

【關鍵詞】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曉率;應用體會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808―01

品管圈簡稱QCC,品管圈活動是同一個工作現場或工作相互關聯區域的人員自動自發地進行品質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小組。健康教育是運用教與學的理論,增進人們的健康知識,從而使人們自愿采取健康的生活行為、有效利用現有的衛生保健資源,最終達到改善人們健康狀況,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我科年輕護士較多,由于年輕護士的溝通能力及經驗有限,因此護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受到限制。此外,各個患者間的文化差異、語言差異、理解能力等也會影響到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為此,我科2013年2月至2013年8月開展以提高護士健康教育水平及患者知曉率為課題的品管圈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我科護士25人,學歷本科7人,大專10人,中專8人副主任護士1人,主管護師5人,護師7人,護士12人。

1.2方法

1.2.1 品管圈培訓 組織科室護理人員學習品管圈相關知識,了解運用于護理工作中的方法、流程、目的和意義。

1.2.2 組圈 護理人員自愿報名 有10名自愿者組圈,通過圈會討論確定圈名“天使圈”,選出圈長,制定活動課題及時間,由圈長開展圈員活動,每周活動2次,每次半小時左右,討論解決一個主題。

1.2.3 選定活動主題 運用頭腦風暴法,討論及確定活動內容,根據活動內容的重要性及圈能力,10名圈員分別不記名評分,按照總分降序排列,及《提高護士健康教育水平及患者知曉率》確定為活動主題。

1.2.4 調查方法 共同討論,分析護士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科室自行設計護士健康教育現狀調查表及科室健康教育知識考核,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運用頭腦風暴法,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制定具體的應對措施。

1.2.5 確定目標 2013年8月患者對護士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由原來的62%提高到85%。

1.2.6 制定計劃,采取具體措施 制定完善的計劃書后,各品管圈圈員在圈長及輔導員的帶領下按照計劃內容,認真落實。品管圈圈員分別收集健康教育知識,共同分享,建立健康教育文件夾,內容包括健康教育有效方法,適合科室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識,健康教育試題及答案,品管圈小組動態,護理健康教育發展現狀等。科室各品管圈圈員在圈長及輔導員指導下,做好健康教育知識學習工作,落實晨會提問及科內考核等。

2 結果 品管圈活動前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62%,活動后86.1%,較之前提高。

3 結論 健康教育對護士工作非常重要,對患者康復也有重要意義。如果護士的健康教育知識欠缺,水平有限,常可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及術后康復。在執行各項護理操作前,也不能取得患者的全力配合。由于護士在學校時學到的健康教育知識有限,上崗后缺乏全面、系統、規范化的培訓,學習機會少,護士自身對健康教育的知識認知度較低,很難有效指導患者。而品管圈活動通過對現狀的調查,護士健康知識考核,進而確定主題、制定目標、提出對策、采取措施、效果確認、維持效果。品管圈通過對現狀進行分析,制定計劃,采取措施,當實施的對策生效后,將新做法作為標準修訂,制定指導性文件、有效措施,對護理人員進行強化教育和考核,形成長效機制,長期運用于護理工作中。品管圈活動不僅使護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快速提高,尤其對年輕護士的意義重大,還可使健康教育工作常態化,提高患者對護士所宣教知識的知曉率。

參考文獻 :

[1] 馬春遠.品管圈用于產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13):90.

推薦期刊
  • 健康
    刊號:11-2185/R
    級別:省級期刊
  • 特別健康
    刊號:42-1852/R
    級別:省級期刊
  • 健康研究
    刊號:33-1359/R
    級別:省級期刊
  • 大健康
    刊號:12-1452/R
    級別:省級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日韩综合 |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男男 | 亚洲最大的欧美日韩在线 | 宅男宅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