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 09:24:0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云計算的學習內容,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32-0010-02
[作者簡介]徐斌(1980―),男,江蘇南京人,本科,安徽師范大學在讀教育碩士研究生,江蘇省南京市小學教師培訓中心教師,中學一級。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明確提出:充分整合現有資源,采用云計算技術,形成資源配置與服務的集約化發展途徑,構建穩定可靠、低成本的國家教育云服務模式。[1]云計算時代的到來,為人們即時、準確地獲取豐富的學習內容提供了保障,也為學習者創設學習情境,進行個性化學習和協作學習創設了條件。
一、移動學習概述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移動學習并不是新鮮事物,而是一種司空見慣的學習方式。例如利用課本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就是一種移動學習,利用筆記本電腦進行網上學習也是一種移動學習。從現代意義上來說,移動學習(M-learning)是在數字化學習(E-learning)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利用移動互聯技術,通過移動計算設備隨時隨地呈現學習內容,并能進行雙向交互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有別于一般學習,學習者可以移動,學習環境可以移動,學習工具更為小巧靈活、適合移動,學習內容更為豐富,學習方式更為靈活。學習者可以把一點一滴的零碎時間利用起來,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促進自我發展和學會融入社會。
二、云計算概述
狹義云計算是指計算機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云”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并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費。[2]廣義云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計算機和軟件、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其他的服務。[2]云計算的核心是海量數據的存儲和計算,融合了分布式計算、虛擬技術、IaaS、Web2.0、公用計算等技術。虛擬技術將網絡中所有的服務器、存儲和網絡虛擬成一個整體,統一靈活管理調配。硬件和軟件的維護都由在云服務端的專業人員負責。云服務端為用戶提供了幾乎無限多的存儲和管理數據空間,以及幾乎無限強大的計算能力。云計算提供全新的Web服務,聚合了海量信息和設備,突破了以往硬件和軟件的限制,極大拓展了人們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學習交流的方式。在未來,我們只需要一部手機或平板電腦這樣的智能終端,就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我們所需要的服務。
三、云計算對移動學習的促進作用
(一)促進移動學習資源的極大豐富
云計算可以對互聯網中的信息進行融合、存儲和共享,極大豐富了移動學習所需的各種資源,使學習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學習資源。在以往的遠程學習(D-learning) 和數字化學習(E-learning) 模式下,學習者所面對的學習資源是較為匱乏的,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根據學習者的實際需求設置教學內容,使得學習者難以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而在云計算時代,全世界的海量優秀教育資源都將聚合、存儲到“云”端的服務器中,并通過網絡服務對所有學習者共享,使學習資源得到了極大豐富。學習者可以根據需要在“云”端搜索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來自世界各地的各類名校名師的優秀教育資源都可以為“我”所用,可以自由地選擇和學習,這使得移動學習資源的選擇自由性和廣闊性得到巨大提升。此外,在云計算時代,隨著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的快速發展,學習者不僅可以被動地接受網上的學習內容,還可以對既有的學習內容進行補充和修改,甚至可以自己錄制”微課“等學習資源上傳到“云”端,成為移動學習資源的創造者,從而不斷地完善學習資源庫。
(二)促進移動學習模式的改變
在云計算時代,隨著網絡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數據傳輸速率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普遍使用的3G移動互聯網網速已經超過3Mbps,初步推廣的4G時代網絡速度更是得到10倍以上的大幅提升,手機下載速度將超過100Mbps。越來越多的城市在許多公共場合都提供免費WiFi服務,通信資費也隨之大幅降低。云計算可以突破WAP協議的限制,整合更多的互聯網新技術和計算機群,支持HTTP協議,學習者無需再通過短信服務或WAP教育站點點播方式,只要使用能支持HTTP協議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智能學習終端通過瀏覽器即可享受“云”端服務,自由地在海量學習資源中選擇內容進行學習。學習者可以在家、辦公室、咖啡廳、上下班的途中,甚至是在高速行駛的高鐵上學習,突破了以前移動學習模式網速低、資費高、資源少、交互難等諸多不足,實現了移動學習的普及化,帶來移動學習模式的變革,促進移動學習的進一步發展。
(三)促進移動學習個性化
基于“云”端的移動學習可以實現更好的交互性,學習者可以基于“云”端的服務打造個性化的移動學習方式?!霸啤倍朔湛梢詾槊课粚W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空間,自由地創建屬于自己的虛擬社區(如QQ群、朋友圈、討論組等),在網上構建虛擬的學習環境。通過這種個性化的虛擬學習環境,學習者可以自己制訂學習計劃,選擇他所關心或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和進度。還可以自由地選擇或添加學習伙伴,跟其他志同道合的學習者一起協作學習,隨時隨地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共同學習和研討,取長補短,相互借鑒。這種同伴式的互助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習者更高層次的學習動機,進而實現共同進步和提高。此外,基于“云”端的移動學習可以根據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和學習進度提供主動服務,智能化地管理和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源,既拓展了學習者的學習資源,又節省了學習者搜索和挑選資源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促進移動學習的泛在化
基于“云”端的移動學習是一種有別于正式學習的非正式學習。隨著人類文明的飛速發展和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倡導終生學習和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逐漸形成。人們的學習需求越來越強烈,非正式學習將在學習型社會中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云計算的出現將有效解決人們學習方式、學習風格、學習需求和學習內容的多樣性帶來的矛盾。在云環境下,人們的學習資源更為豐富,學習平臺更為個性化,學習方式更為簡化,學習交流更為便捷,學習過程更為清晰,學習成果更方便存儲和共享。各種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學習終端的快速普及,也使得移動學習更為容易。學習者使用這些常見的智能學習終端輸入網址就可登錄云平臺實現真正的自助式學習,既有利于個體把零散的時間用于移動學習,又有利于整個學習型社會的構建。
云計算技術支持下的移動學習較好地體現了碎片化、情境化、微小化、協作化和個性化的學習特點,把先進的技術與先進的學習理念完美融合,滿足了人們隨時隨地進行個性化學習的需要。我們相信,隨著云計算技術在應用上的不斷豐富和日趨成熟,基于“云”端的移動學習系統必將展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并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關鍵詞:MOOC;云計算;云學習環境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3)003019103
0 引言
進入21世紀,以現代信息技術與傳媒設施為載體的遠程教育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和重視。從基于資源呈現和傳播,單向傳播、靜態展示結構化知識,以教師為主體學習模式的Web1.0時代,到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學習者具有多重角色,側重知識的無組織流通、關注點分散、知識網狀傳播,基于共同建設和交互的Web2.0時代,信息技術的變革和使用對遠程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Blog、Wiki、RSS、P2P、SNS等互聯網技術被逐漸應用到遠程教育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甚至推動了數字時代網絡學習的發展。
隨著云計算、3G通訊、移動計算等技術的發展,移動學習、泛在學習等應用也在改變著基于互聯網的遠程教育模式。云計算技術打破傳統模式,為遠程教育的發展帶來全新的理念。云時代也推動了網絡教育模式的發展,一種典型的網絡課程模式MOOC被廣泛關注。
1 MOOC課程模式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 是近年來開放教育領域出現的一種新型課程模式,是面向社會公眾的免費開放式網絡課程,它是由很多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愿意增強知識傳播的個人或組織所的、散布于互聯網上的、開放的、大規模的課程,具有大規模的學習資源、大規模分布式學習伙伴、多樣化的分布式網絡學習支持服務、開放性、自組織和社會性等特點。MOOC課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種將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課者和學習者通過某一個共同的話題或主題聯系起來的方式方法,它發端于過去的那種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課程開發模式。
MOOC是在互聯網技術成功運用于教育、開放教育的理念得到社會認可、社會化學習成為一種主要學習形式的背景下出現的。該課程模式的出現引起了遠程教育和開放教育乃至整個教育培訓行業的廣泛注意。過去一年來,采用MOOC的許多重要的創新項目,包括Udacity,Coursera,Khan Academy,以及 edX 等,幾十個世界著名大學參與其中。
作為MOOC最典型的案例,Cousera上線以來,已經匯聚200多門課程,集聚了160多萬世界各地的學習者。MOOC模式對構建社會化學習網絡,知識的創造和分享,對推動開放教育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斯坦福大學調查專家、Udacity聯合創始人Sebastian Thrun曾揚言,“50年后,世界上只能剩下10所大學提供高等教育?!?/p>
2 MOOC組織原則
MOOC的課程組織形式主要受到關聯主義的影響,關聯主義的主要觀點:管道比管道里的內容更重要,主張創建由人和內容等結點構成的技術增強型個人學習網絡,主張把某些知識流的處理和解釋功能下放給學習網絡上的結點。作為面向社會公眾的免費開放式網絡課程,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知識共享以及分享渠道的MOOC課程模式,主要有以下組織原則:
第一原則:聚集。MOOC課程的核心與要點在于提供一個在不同地方在線開發的海量學習內容的起點,這些學習內容隨后被聚集在一起,作為一種簡報或者一個網頁,從而使得參與者可以定期訪問瀏覽。這是它與傳統課程之間的重要區別。在傳統課程中,學習內容是由教師提前準備好的。而在MOOC 課程中,大部分內容是動態匯集的。課程為分布在互聯網各處的海量內容提供了一個集合點,這些內容會通過網頁或課程通訊等形式聚合以提供給課程的使用者,學習內容是無止境的,學習者很可能不能讀完所有的內容,他們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要學習的內容。
第二原則:重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將課程中的內容和課程外的材料相互混合、相互連接、相互引用與聯系,將學習者自己的資源和課程資源混合,重新組織在一起為學習所用。例如通過撰寫博客,社會性書簽記錄和分享新資源,參與論壇討論,發表簡短的意見等。
第三原則:轉用。根據學習者自己的目標,量身定做重新適應于每一位學習者和參與者,轉用聚合的課程資源以及混合后的資源進行學習。課程的目標不是讓學習者重復課程已有的內容,而是鼓勵他們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學習者可以基于課程已有知識,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編撰新的學習內容。
第四原則:推動分享。依照特定目的,學習者應該積極與課程的其他學習者以及課程外的所有人分享自己所創作、混合或轉用的創意和內容,引起更多的回應和評論。分享的內容可以是新資源、新觀點、新見解等。這些內容中有價值的部分也會被課程協調人聚合到課程中。
以上原則概括了MOOC課程的產生、分享、再創造等知識增長與傳播的過程。MOOC 的發展除了依賴于愿意貢獻和分享的課程原創者,也離不開知識共享的平臺或環境,傳播的媒介、平臺以及健康的生態傳播環境是MOOC非常重要的支撐,也是MOOC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3 構建適用MOOC模式的云學習環境框架
3.1 云計算與云學習環境
云計算實現了從應用到人際、從計算機到使用者,從孤立的數據到隨處訪問、隨意共享的數據的轉變,未來將是一個由云計算驅動的協同計算世界。我國教育領域對云計算的應用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肯定,從高校與 IT企業開展的云計算合作研究項目,到面向高校的云計算輔助教學高級培訓,再到中小學云計算輔助教學實踐,發展態勢非常好。云計算對人類學習產生的深遠影響不局限于技術維度,新的應用模式將促使人們重新考慮學習方式、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的設計,進而改善人類的學習。
云學習是指在云計算支持下,以學習者為中心,以開放的學習任務為目標的學習活動。在云學習中,學習就像電力一樣便捷,知識托管在云中,以知識云的形式存在,學習者可以隨時、隨處獲得云中知識。學習者認知的關鍵將從知識的獲取、轉移到知識的運用、方法、判斷和創造上,云學習中的協作活動不僅僅是“人機交互”,還包括“人際交互”。
云學習具有普適訪問性、交互協作性、穩定性、經濟性、個別性等特點,在云學習概念普及的同時,云學習環境的概念也逐漸出現,一般認為,基于云計算技術創建的開放式學習環境,即云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發揮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是支持和促進學習的場所,是學習者可以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場所,是為學習者提供一切形式學習支持與服務的場所。云學習環境繼承了學習環境的4個重要組成部分,分別是情境、資源、工具與支架,同時,云學習環境是一種數字化學習生態系統,具有統一部署、可擴展性強、資源利用率高、安全性好、操作靈活、動態分配計算、循環利用、成本效益優等特點。
建設基于云計算的云學習環境是遠程教育的發展方向,云時代的學習既解決了Web2.0環境里的知識無組織流通、學習者關注點過于分散等問題,也強調高度的知識松散聚合、高度的共建共享,高效的信息流通,以及高度的主動性和多維化。
3.2 MOOC對云學習環境建設的影響
云學習環境為開展自主式、探究式學習提供了條件,既滿足了混合學習、非正式學習、終身學習、移動學習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的需要,也降低了網絡學習成本,還為海量存儲、大規模計算等使優質網絡課程存儲、網絡課程的快速點播、高密度訪問、大規模實時在線課堂和視頻交互等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成為可能。因此,云學習環境為MOOC的開展與推廣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支撐。但是同時,MOOC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影響了云學習環境的發展、建設及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明確以學習者為中心,發揮學習者自主學習及自我調節的能力。云學習環境明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方法,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要充分意識到自我調節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即將面對的挑戰。只有明確定位,認清狀況,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戰,將網絡學習進行到底。
(2)促進一體化、系統性的云學習環境的建設與發展。云學習環境是一個生態系統,需要建設學習、測試、支持服務等一體化、系統性的云學習環境,用來支撐網絡學習課程建設與服務、網絡教學團隊的組建與運轉、網絡學習空間及網絡測評等活動。
(3)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源與個性化支持服務。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挖掘,云學習環境要為全民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推送個性化的教育資源,要實現信息系統資源整合與集約化利用,實現數據整合與共享交換,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資源與支持服務。
(4)建設多終端融合的接入環境,適應多種學習方式。云學習環境要支持PC、 PAD、手機、電視等不同終端接入,創建多終端融合接入環境,建設不同種類的學習資源,既支持學習者的在線學習,也支持移動學習、非正式學習等不同學習方式,以適應不同類型、不同接入方式的學習者,構建一個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云學習環境。
3.3 適用MOOC模式的云學習環境框架研究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最常應用于MOOC的社會化媒體工具有5種:①維基百科:幫助建立學綱;②討論小組:能夠在線分享討論或是通過郵件保持話題的一致性;③微博:可以快速交換信息資源和想法;④社會化書簽:學習者可以在網頁上分享資源;⑤虛擬教室:能進行同步會議(實況會議),學習者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表達想法,實現更多人的直接互動。
在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適用于開展MOOC課程的云學習環境框架,如圖1所示。
云學習環境是支撐MOOC課程開展的核心部分,包括平臺環境、學習工具、海量優質資源庫,實現海量資源云端存儲和管理。學習資源即課程本身及其相關的學習素材,是由個人或組織提供的開放式學習資源或課程。平臺及工具即為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的環境及溝通工具,常用的包括學習空間、虛擬教室、微博、博客、郵箱、論壇、書簽等。云學習環境支持多用戶訪問、多環境融合接入及多終端訪問,支持非正式學習、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等學習方式。MOOC課程組織架構中的重要角色學習者、教師團隊、專家/協調員的所有學習、教學、管理等活動都在云學習環境中完成。同時,云學習環境支持在辦公室、家庭、公共場所等不同環境下的學習,支持移動終端、類終端等各種終端的接入,支持同一賬號在不同地點、不同設備之間的斷點續學,支持師師、師生的協作交流與實時互動,為學習者創造一體化、個性化、人性化的學習環境。
云學習環境中知識“群組協作、隨用隨取、無縫銜接”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模式和教學模式,為開放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為MOOC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云學習環境代表著未來信息技術新方向,也必將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4 結語
MOOC是目前最受關注的大規模遠程教育模式,本文從內涵、組織等方面對MOOC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其影響云學習環境建設的若干觀點,并構建了適用于MOOC的云學習環境框架。但是從整體來說,本研究還處于初期階段,基于MOOC的遠程教育模式、云學習環境的全面構建,以及基于云學習環境的教學應用等還需要進一步探索與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方慕真,孫雨,薛海峰,等.國家開放大學遠程教育云的探索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21).
\[2\] 楊龍云.云計算對教育的影響\[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
\[3\] 李青,王濤.MOOC:一種基于連通主義的巨型開放課程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 2012(3).
\[4\] MICHAEL MILLER.姜進磊,譯.云計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關鍵詞:云計算;移動云計算;移動學習;學習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63(2015)04-
Innov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al Courses with Mobile Internet Thinking
LU Yuanrong
(Guangdong Engineering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52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mobile-learn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hot spot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combination of Mobile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mobile learning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cloud compu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learning and the change of education, and provides the design of a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mobile cloud computing architecture,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research of mobile-learning.
Keywords: Cloud Computing; Mobile Cloud Computing; Mobile-learning; Learning System
0引 言
隨著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移動智能終端的發展、4G時代的到來,如何借助于現代先進的通訊技術和設備、同時基于現代移動網絡,讓學習不再受地域、時間、人、學習形式的限制,開展“Anywhere、Anytime、Anyone、Anystyle”的學習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個研究熱點[1]。
時下,學習者主要是運用手中的移動智能終端開展移動學習,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智能終端的配置越來越高,八核CPU已經比較常見,并且支持多種音頻、視頻的播放格式,其內部還嵌有高清攝像頭,同時則自帶GPS模塊、重力感應、光線感應、電子羅盤、陀螺儀等感應器。至此,移動智能終端的快速、高精發展,即已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包括思維方式都產生了廣泛而重要的深遠影響。但是,遇到需要復雜運算、強大服務、高容量存儲的場合,目前的移動智能終端卻也表現了其性能指標有限性的欠缺[2]。通過研究表明,引入移動云計算可以有效解決移動智能終端的不足,同時提升其現有優勢,本文即針對這一課題展開系統論述和全面研究。
1移動云計算與移動學習概述
1.1移動云計算概述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超級計算模式,能把存儲于PC、移動終端等設備上的大量信息和處理器資源集中在一起實現調度整合與協同工作[3]。移動云計算是云計算與移動互聯網的結合,在移動云計算模式下,所有運算和處理都在云端完成,用戶通過移動互聯網提供需求,快速獲得所需要的處理結果,而無需考慮這一過程需要調配的基礎設施、平臺、軟件或應用。移動云計算突破了傳統模式下應用程序必須依賴終端設備的限制,實現了與移動終端設備的無關性。基于移動云計算的移動學習,集中了移動云計算與移動學習的優點,為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1.2基于移動云計算的個性化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習個體、個體行為和學習環境三者交互作用的非獨立相關過程,指學習者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獨立自主地完成相關學習任務。自主學習強調學習者的主導地位、學習動機的自我驅動和學習的獨立性。移動智能終端的便攜性可以讓學習者自主選擇學習環境(Anywhere),快速交互性則讓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Anytime)與教育者、學習同伴快速交互(Anyone),獲得別人的幫助,并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云端強大的資源存儲和運算能力,即使學習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適合的學習策略(Anystyle)進行學習,并完成學習成果檢驗。而且,移動學習中,學習者與教育者的分離,將進一步有助于學習者學習獨立性的培養和建立。
1.3基于移動云計算的協作學習
協作學習是學習者組成學習小組,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合作互助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關于云計算下的協作學習,上海師范大學周黎的定義是:用云計算輔助教學和支持協作學習的技術方法,在云端建立“云”環境,以使學生和教師各角色間進行協作交流,是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的延伸和發展[4]。
在移動云計算下的協作學習,學習者將可借助移動終端,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或者是以學習小組組織者的身份,也或者就是參與者的身份,與教育者和同伴進行交互,與此同時,這種方式也將在更大程度上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的個性和團隊精神。
2移動云計算為教育帶來的改變
2.1教育資源訪問方式的變化
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根據某一時段、甚至某一時刻的任何需求來靈活訪問教育資源,并產生學習行為。教師通過對海量的學習資源進行歸類、管理,進而制定相應云資源的訪問規則。其中的教育資源既可以通過教育者,也可以通過學習者進行有關的補充、修改、完善、訪問、共享。
2.2教與學方式的變化
移動云計算下的學習,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不僅突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課程學習和社會實際需求的有效鏈接,而且提供了學生間、校際、校企共同參與教與學過程的良好契機,進而從中提升了學生知識遷移、終身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育者的使命職責也將隨之而轉換為:構建個性化的移動學習環境、整合教育資源、優化教學過程、組織學習活動、提供適合學生個人特點與發展需求的學習策略,并給予學習上的幫助和鼓勵。學習者則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和進展程度,自主選擇學習策略、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4]。
2.3師生交互方式的變化
在移動云計算下,師生之間的交互不再只是局限于課堂上交流,而是通過移動終端外延至移動學習系統平臺上,并且教育者的角色也不一定局限于教師,更可以是進行協作學習的學生。借助移動終端和云計算技術,教育者和學習者將可以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真正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雙向交流,如此將可迅速提升學習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職業能力。不言而喻,教育質量也將得到顯著提高。
綜上可知,教學過程中,在學習者方面,通過彼此之間的信息交互、互助協作實現教學目標,而在教師方面的即時性、有針對性的指引效果產生,就使得這種快捷便利交互方式的設計建立,即對學習者的知識重構必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綜合應用價值。
3云計算下移動學習的系統設計
3.1移動學習系統的業務用例
在進行移動云計算架構下的學習系統設計時,即需要以學習系統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業務用例圖,針對與移動學習系統相關的業務執行者預期通過系統交互而達到的需求目標展開目標[5-6]。分析可得,移動學習系統業務用例圖如圖1所示。
圖1 移動學習系統業務用例圖
Fig.1 Business use case of mobile learning system
3.2學習系統總體架構圖
基于移動云計算的學習系統把計算、功能存儲、服務器、應用程序等放置于云端,同時提供統一的接口以供訪問。把教學資源等學習內容作為學習系統的應用層,提供在線的學習服務。作為學生和教師的用戶通過智能終端、PC,借助網絡訪問應用層的資源。基于移動云計算的學習系統的總體架構如圖2所示[7-9]。
圖2 移動學習系統架構圖
Fig.2 Mobile learning system architecture diagram
3.3教學內容框架設計
結合移動終端的特點設計學習系統的內容框架如圖3所示,具體包括三大模塊:教學資源模塊、互動教學模塊、教學測試模塊。在此,對每一組成模塊的功能實現進行如下綜述。
(1)教學資源模塊,為學習者提供基于云端的課內、課外和導學教學資源。課內學習資源包括:課程專題學習內容、教學大綱、課件、作業等。導學資源包括:案例分析、輔助教學工具下載、學習流程推薦、作業分析與評價、學習策略等。課外拓展資源則可為學有余力者提供深入學習的資源,同時也通過實際的案例吸引學習困難者,幫助其建立和提高學習信心。
(2)互動教學模塊通過在線答疑、練習、討論區,為學習者提供與學習同伴、教育者交流互動的機會,消除學習中的障礙,同時也為學習者提供作業、作品的展示區域,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熱情。
(3)教學測試模塊為學習者提供在完成相應的課程之后的學習效果測試,這些測試除了包括教育者預先設定的、與當前學習內容配套的固定測試,也可以是學習者自主選擇不同的學習主題實行隨機出題的自選測試,或者是幾個學習者為實現學習效果比拼的組隊測試。在各類相應的測試之后,學習系統將會為學習者提供總結評價,以利于學習者分析、并反思學習過程。
圖3 移動學習系統教學內容設計框架
Fig.3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framework for mobile learning system
4結束語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高數據傳輸速率的4G時代的來臨,云計算技術的日趨成熟,構建基于云計算的移動學習系統已然成為日后學習型社會的必然發展趨勢。21世紀的教學理念即是“以學生為中心”,而移動學習、個性化學習和協作學習則是未來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移動云計算架構下學習系統的設計實現必將具有廣闊的應用拓展空間,其研究成果值得教育工作者們做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對于解決當前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問題、構建個性化的移動學習環境,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具有全面且積極的現實優勢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琴,王軍. 基于移動云計算的移動學習研究[J]. 制造業自動化,2013(4下):6-7.
[2]湯躍明,查宏波. 移動云環境下自主學習系統的構建研究[J]. 中國遠程教育,2014(1):83-88.
[3]李瑋瑩. 云計算架構下的移動學習[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2):236-239.
[4]黃琳娜,劉春立,唐麗芳. 基于云服務的大學計算機基礎協作學習方案設計與研究[J]. 教育與職業,2013(12下):160-162.
[5]陸遠蓉,許喜斌. 基于手持智能終端的高職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 職教論壇,2015(14):64-68.
[6]潘加宇. 軟件方法上冊 業務建模和需求[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10):54-66.
[7]王新鵬,趙劍冬,趙 玉. 基于云計算的智能資源中心設計研究[J].智能計算機與應用,2014(12):83-86.
關鍵詞: 云計算 移動學習 學習系統
隨著信息化技術(一般指計算技術、無線通信等技術)的繁榮,“移動學習”一詞在人們心中所處的位置也越高,這將是相關學科領域重點研究的一大熱點。至今為止,移動學習在信息化領域中的應用都在慢慢起步,這其中包含了理論知識和實踐的檢驗,然而伴隨“云計算”的出現,給學習系統帶來了不一樣的想法,從這想法的實際看,可讓移動學習達到最終目標。在學習過程中移動系統可按時給學習者帶來確切的學習內容,也可提供準時的學習幫助,還可幫助用戶進行合作學習。
1.云計算與移動學習的定義和特點
1.1云計算的定義
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超級計算模式,它把存儲在計算機(如:個人電腦、移動電話等設備)中的大量數據和處理器資源集中在一起協同工作。
云計算對移動學習的支持具有以下特點:
1.1.1根據學習者的實際要求,對訊息、資料等一起共同分享。
1.1.2把沒有受損的資料保存下來,減少了對學習者的設施、配置需求。
1.1.3把學習者放在核心位置。
1.1.4修補用戶學習形式的缺陷。
1.2移動學習的定義
移動學習是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及無線通信等設備得到教育的訊息、資料及為教育效勞。
移動學習的特點具有以下特點:
1.2.1便捷性。學習者隨時接入移動通訊設備(如:手機、Ipad等)進行學習;
1.2.2學習可有各式各樣的地方或場地。用戶可在大廈、會所等地進行學習;
1.2.3知識內容零散。學習者受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習知識內容較為零散。
2.基于云計算的移動學習平臺的構成
2.1服務平臺體系結構
圖1 服務平臺體系結構
基于云計算的移動學習平臺, 由于不受時間地點的影響,即隨時隨地為學習者提供確實、可靠的學習信息、資料等。圖1是基于云計算移動學習平臺的結構圖。
2.2基于云計算的移動學習平臺的功能設計
從目前來看,不久的將來,移動學習必定是學習者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云計算為移動學習注入新的活力。在設計移動學習平臺統中,需要考慮以下幾大功能模塊:
2.2.1用戶的注冊和登錄。用戶首先用ID進行注冊,然后在學習平臺中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平臺登錄成功后,該用戶正式成為合法用戶。注冊成功后,用戶需要同時輸入正確的用戶名和密碼立即可成功登錄,進入主界面后,用戶在系統中可不受任何限制、根據自身所需,對里面的信息、資料進行閱讀和下載。
2.2.2提供在線學習資料。建立或設計新的學習資料庫隨時隨地都可以了,這樣不僅可填補學習資料庫的不足,也可豐富學習資料庫的多樣性,還可以讓更多的人享受豐富的資料庫。豐富的資料庫可讓更多不同層次的人有更多的選擇。本文設計的云計算構架下移動系統的領域是高等院校,其作為網絡教學(作業在線提交)、遠程教學(師生互動、在線提交作業及考試等)的一種新型模式。目前移動學習系統應用最為常見的是會計網校,它包含了會計上崗證的繼續教育、會計各類職稱考試等內容,這為上班較忙而沒時間參加面授的人員提供了方便。
2.2.3在線考試環節。本系統為了便于學生在線互動學習,專門在系統中開發了考試功能環節。將學生考試的題目保管收存在屬于教師個人的端口上,其目的是防止教師出的考試題目泄露,學生只有同時獲得正確的用戶名和密碼,才能成功登錄到教師個人服務器,但整個過程只有在線才能進行。學生獲得權限后,在考試期間按時完成考試,而且在線上交完畢。最后學生在線看到自己的考試成績和考題的參考答案。
2.2.4學習者間互動性相互溝通、交流。學習者用移動通訊設備(如:手機、Ipad等)進行閱讀、騰訊QQ交談和撰寫論文等學習,在各式各樣的地方或場所用戶在任何時間彼此把自己有的信息供給對方。如果學習者不在線時,可用移動通訊設備(如:手機、Ipad等)告之其訊息或資料等。用戶還可通過其他方式相互溝通、切磋。
3. “云計算”的典型生活范例
云計算典型的產品代表是Windows Live,它主要在于能為教學場景創造條件,激起學習者的積極性和愛好,既可讓學生間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又可提高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及學生配合的默契度。
3.1 注冊典型產品代表 Windows Live
學習者想用產品代表 Windows Live,其步驟為:第一步就是要注冊屬于自己的私人賬戶,即注冊用戶名和密碼;第二步點開產品Windows Live的主界面找到注冊的對話框;第三步根據對話框中的每項提示按當中的要求完成并可注冊。要想成功登錄產品Windows Live,必須同時使用正確的用戶名和密碼。
3.2 與Windows Live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想用產品代表 Windows Live在基于云計算移動系統下學習,學生要做的是其自身要在正確方向的帶領下進行學習,而教師要做的是通過帶領、協調、、統籌安排與教學相關的訊息或資料等。其目的是使學生能在線自覺,有計劃合理地安排學習。產品Windows Live代替了傳統的面授方式,給學生帶來了各種應用服務,通過web服務平臺可以預覽、閱讀或下載各種需要的資料(PPT、教案、考試大綱等),也可以師生互動、考試、在線作業等。師生間還可以采用在線即時通訊(指的是Windows Live Messenger)相互探討、溝通等方式,這樣學生一旦有學習問題,教師在線可直接批閱、修改及指點,學生在這種方式下的學習會變得更有意義。
3.3 遠程同步
微軟辦公軟件套裝中的各種資料既簡單又容易地被存儲或傳送到在線平臺中,學生不受任何限制在任何時間或任何地方或場所繼續自己沒有做完的事。與此同時,如果讓Mesh 在線存儲通過處理過的資料,這樣學生就會持續得到已經更新過的資料。
3.4資料
學生的學習資料(一般指課題作業、課件筆記或教師教案等)可在產品Windows Live中上傳。傳送后的學習資料若有其他人需求,只要在鏈接正確的IP或輸入正確的網址就可下載資料。這樣不僅可資源共享,而且可彌補“資料庫”的不足。
直到現在,云計算移動學習正處于發展時期,但“云計算” 在各個方面表現出了它具有不可比擬的各種長處、益處,尤其是基于云計算機移動學習。本文進行了云計算移動學習平臺的設計,結合新技術與新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不受任何拘束地進行在線學習。就目前來說,把“云計算”融入移動平臺還有許多小毛病,對于網絡技術信息化的蓬勃發展,“云計算”在各行各業里發展比較穩定。特別是移動學習在“云計算”下的發展表現出生機勃勃,并且能在教育技術上產生極大影響。
參考文獻:
[1]李云飛.移動學習系統及其相關學習模式[J].開放教育研究,2013(2).
[2]季長清.基于移動云計算的遠程教育模式[J].研究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1).
[3] 徐福蔭.云計算綜述與移動云計算的應用研究[J].信息通信技術,2012(2).
[4] 秦卓然.移動云計算中彈性劃分方法研究[D].云南:云南大學,2012.
關鍵詞:云計算;高職院校;物理實驗;應用
引言
物理學是一門對實驗有著較高依賴的學科,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物理實驗也就不會有物理學科。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其主要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做好物理實驗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F階段學術界對于高職院校物理實驗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集中在物理實驗的重要性、組織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等方面,并沒有從現階段由信息技術發展所導致的教學環境的轉變出發,對其進行分析[1]。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云計算技術的發展,為高職院校的物理實驗教學帶來了一定的變革,高職院校必須抓住時展帶來的機遇,將云計算技術運用到物理實驗教學當中,促進高職院校物理實驗的進一步發展。
1云計算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
云計算技術的問世,使得學習者的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直以來,高職院校的教學都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輔助教學,高職院校物理實驗也是如此,許多教師通過PPT將物理實驗的內容向學生展示,從而提高教學的生動性。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在云計算時代已經無法滿足現實需求,傳統的以計算機為重要支撐的多媒體教學對于計算機具有較高的依賴性,而在云計算時代,教學的相關軟件設備以及學習資源都存儲在云端,學生只需要通過互聯網就可以學習相關內容,并不需要到多媒體教室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對硬件設備的過度依賴,提高了教育產業的信息化水平[2]。目前,云計算的教學方式已經有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例如可汗學院、慕課等都已經將云計算運用于實際的教學當中,從而使得知識傳遞的社會化程度不斷提升。此外,許多網絡工具也逐漸開發其云計算教育功能,例如谷歌學術、百度學術、中國知網、金山詞霸以及騰訊網站等,這些內容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但是這些資源往往都是針對非正式的學習,即學生在課后的補充學習或者相關資料的瀏覽,在正式的學習階段對云計算的運用還較少,并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同時在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支持以及教學評價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欠缺,這些都使云計算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此外,對現階段我國國內較為流行的云計算教育網站如網易公開課、優米網等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此類問題也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因此,對高職院校物理實驗教學云計算平臺進行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2加強云計算在高職院校物理實驗教學中
應用的必要性研究目前,高職院校物理實驗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即在規定的時間內教師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教師首先為學生系統地講述物理實驗的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生再自主進行相關物理實驗。這種教學模式較為呆板,也無法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雖然在形象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從總體上來說,由于學生在實驗室的操作時間較短,無法有效地掌握相關實驗內容,這就使得物理實驗的教學效果受到嚴重制約。筆者認為,將云計算技術運用到高職院校的物理實驗當中,可以從概念上涵蓋教學的全過程,其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云計算物理實驗平臺可以將相關的物理實驗結合到一起進行教學,由于物理知識之間存在較為緊密的連貫性,不同實驗相互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影響,云計算物理實驗教學平臺可以將部分具有一定聯系的物理實驗結合到一起進行教學,從而能夠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效率[3]。第二,高職院校物理實驗教學與高中階段的物理實驗教學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高職院校的物理實驗教學對具體的教學方法并沒有給予高度關注,而是強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這就需要將不同實驗中最具有困惑性的問題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實驗的理論知識與能力要求都得到一定的拓展。第三,高職院校的物理實驗除了必要的教學功能之外,還具備一定的診斷與評價功能,而云計算技術在高職院校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轉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更加全面地為學生的學習進行診斷,并提供對應的幫助。第四,通過云計算技術,物理實驗中的各個不同組成部分都可以被有效地囊括其中,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與研究不會僅僅局限在某個單一的范疇,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4]。因此,加強云計算技術在高職院校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全面發展。
3云計算技術應用于高職院校物理實驗的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翻轉課堂教學理論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知識留給學生自主學習,而學習的內化,即知識的理解與再加工,則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效地進行,這也是翻轉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基于此種情況,應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認知能力去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與教學模式。通過云計算平臺進行高職院校物理實驗的教學,學生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就可以學習相關物理實驗知識。這也是使用云平臺進行高職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通過微課等方式進行實驗內容的學習,而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師生互動當中,而并非是完全依賴教師的講解,從而促進了學生知識內化的速度與效率[5]。
4云計算技術在高職院校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分析
雖然云計算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已經被充分證實具有較高的效率,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如果不能遵循科學的原則,則必然會導致整體的使用效率受到很大限制。云計算技術在高職物理院校中的應用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針對高職院校物理實驗教學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在云計算實驗教學模式中針對“操作要素”將實驗教學的具體內容完全外化,從而轉變現階段高職院校物理實驗對實際操作關注度不夠的現象,最終使得實驗教學的根本目的得以有效體現。第二,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標,將高職物理實驗教學中最核心的部分,即實踐教學模塊,進行評價改革,將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記錄,從而提高教學效果[6]。第三,實現資源的優化整合。云計算作為一種高級的信息技術,對于促進資源的優化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利用云計算技術進行高職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充分利用云計算這一優勢,實現資源的優化整合。
5云計算技術在高職院校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5.1構建完整的物理實驗知識體系
充分利用微課教學模式進行資源的優化整合,利用知識碎片構建完整的物理實驗知識體系。在基于云計算的物理實驗教學當中,必須將物理實驗教學進行碎片化處理,也就是將物理實驗教學進行分解處理,從而使得整體的靈活性得到一定的提升?;诖朔N情況,必須要實現物理實驗碎片化教學資源的有效建設。這就要求教師對物理實驗教學內容能夠深入理解,對其知識點進行分析與總結,依據知識點進行微課的開發與設計,從而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實驗的基本原理具有清晰的認識,了解每個操作細節,熟知實驗儀器的性能,因此,實驗教學的知識準備應包含實驗原理、儀器、操作、實驗報告與拓展研究。對于這幾個方面的內容都需要制作對應的微課教學視頻,每個視頻的時間一般應該控制在10分鐘之內,視頻內容需要足夠精彩,從而引起學生的高度關注。針對每個實驗,通過微課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是實現翻轉課堂教學的最根本資源要求,同時也是為學生提供云計算教學的最根本途徑[7]。現階段已經有許多工具可以進行視頻制作,如格式工廠、會聲會影等,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通過各種工具的有效組合,可以使教學視頻更加精彩。
5.2充分利用知識地圖與導學機制進行教學目標的有效設計
由于物理實驗涉及的知識點較為分散,而教學資源卻是相對獨立的,因此為了促進學生更有條理地掌握相關的教學內容,必須將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完善知識地圖。教師要給出具有針對性的導學步驟,從而使得學生在線上的學習更加流暢。此外,需要進行詳細的教學活動設計,主要內容包括知識學習、討論與教學評價。對于知識學習,學生可以利用知識導航,對相關的微課資源有選擇地進行學習。云計算技術最大的優勢是可以通過課堂BBS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即時溝通與交流,同時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也可以被完整地記錄下來,這就為教學評價提供了必要的現實依據。此外,利用云平臺,還可以實現教學評價,教師可以針對實際的教學內容以及不同的知識模塊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第一,根據課堂討論的記錄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第二,教師可以通過隨機出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以此為依據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
5.3采用線上線下的“O2O”教學模式
由于云計算技術在高職院校物理實驗教學當中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因此需要促進云計算模式在高職院校中的廣泛運用,但通過單純云平臺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并不能起到較好的作用,因此要采用線上線下的“O2O”教學模式進行相關內容的教學[8]。在無線局域網當中,學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隨時進行線下學習,并根據導航的實際情況自主地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并建構起理論學習的基礎體系,在完成理論知識學習之后,學生還需要進入實驗室親自實踐,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驗證,同時將自己在微課學習時所遇到的問題與教師進行溝通,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6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云計算已經成為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項重要技術,在教育領域具有非常廣泛的運用,因此在高職院校物理實驗教學中充分利用云計算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目前我國針對云計算物理實驗平臺的研究較少,基于此種情況,筆者進行了相關理論分析與研究,并總結了對應的建構策略,希望能對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的物理實驗教學有所啟發。
參考文獻:
[1]何豐.云計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以嘉興學院計算機類專業為例[J].嘉興學院學報,2015(6):132-136.
[2]謝愛娟,張寶玲,孟啟,羅士平,陶宇煒,郭登峰.云計算環境下獨立學院實驗教學的創新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4(6):64-68.
[3]曾明星,周清平,王曉波,蔡國民,董堅峰.軟件工程專業“翻轉課堂”云計算教學平臺探討[J].現代教育技術,2013(8):26-31.
[4]俞建華.基于云計算的遠程教學資源建設模式———以浙江開放大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1(12):130-135.
[5]何菊,謝麗紅.云計算輔助教學新思路———基于OneNote2010平臺的云計算輔助教學[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9):94-95.
[6]于莉.云計算輔助教學應用案例———“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網站[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73-74.
[7]杜?。朴嬎悱h境下成人教育課程輔導的設計與實施———以“教學設計”課程為例[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49-51.
關鍵詞:轉動課堂;云計算;大數據;信息與計算科學;資源建設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存儲量和數據計算量的不斷增多,云計算可以通過分布在不同物理地點的計算機集群進行分布式計算,云計算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取合適的計算機集群為其服務,云計算在處理和分析數據上有較強的優勢。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以現代的網絡信息技術為背景,是將數學與大數據管理進行交叉融合的交叉學科。該專業要求學生在掌握良好的數學理論的基礎上,對信息與計算科學領域的大數據處理有一定的認識,能夠根據實際生產需要解決實際問題,并用計算機工具實現這個數學過程,可以說本專業需要學生達到一定的綜合實踐水平。
轉動課堂教學模式是依據地方性綜合性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基礎上提出,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轉動課堂教學模式秉持“把教的創造性留給老師,把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將課程總學時的60%用于課堂教學,其余40%用于學生課下自主學習、完成課后作業、參加創新創業等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時間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教師精講,教師精講時間不得超過60%,一部分為互動及實踐訓練,其余40%以上的時間用于研討、互動和實踐訓練,課堂成為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鍛煉學生能力、引導學生創新的主戰場,轉動課堂包括學生課前自學、新課導入、知識講授、實踐練習、能力拓展和案例導引等環節-引。轉動課堂教學強調教師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是引導、指導和輔助的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習過程是學生邊學邊練的過程,只有完全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教學和指導課外學習,才能真正地達到讓學生學會知識、提高能力,讓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真正地統一。
在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學習資源才能保證轉動課堂模式的順利運用。采用云計算技術對學習資源和教學資源進行處理、分析和設計,充分利用云計算平臺大規模、虛擬程度高和安全可靠性好的優勢,不但能夠推動轉動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更為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學習資源支持,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順利進行自我能力的建構,對于提高學生專業主修能力的水平,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都具有不重要的意義。
本文總結了基于云計算的學習資源建設原則及具體的實施步驟,為更好地實現基于云計算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轉動課堂學習資源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指導。
1基于云計算的學習資源建設原則
基于云計算的學習資源建設的過程是一個集規劃、設計、制作、使用和完善的系統過程,在整個的建設過程中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保證云計算支持的學習資源建O的高效能和高使用率。
1.1微課設計作為學習資源建設的主體
教師在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技能體系是轉動課堂改革中遇到的普遍問題。微課在轉動課堂中各個環節中進行有效的應用,微課在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講授中將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在轉動課堂教學過程中,微課成了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引導者和推動器,教師可以把學習中的重點和疑難問題制作成微課,上傳到云平臺,供學生隨時點播學習,較好地解決了教學時間有限與教學內容寬泛的矛盾。利于學生的深入學習和下屆學生的學習。微課便于傳播,方便教師之間教學經驗和方法的交流,便于教師進行知識管理,并提高教師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對于進行轉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2圍繞“自主學習任務單”設計學習資源
“自主學習任務單”是教師設計的幫助學生在課前明確自主學習的內容、目標和方法,并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以表單為呈現方式的學習路徑文件包”?!白灾鲗W習任務單”設計強調服務于學生自主學習,以任務為驅動或以問題為導向,把教學要點、難點,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進行碎片化處理,讓學生能夠按照任務單的引導,進行自定進度的自主學習,學生通過云計算平臺提供的文字材料、圖片、音視頻、課件等不同方式實現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成學習目標。教師通過多元數據庫工具、遠程教學平臺、多媒體教學設備實現教學資源管理的信息化。
1.3基于思維導圖思想的學習資源設計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象化的方法。運用思維導圖思想構建學習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學習思路,激發創造性的思維,能夠強化對新知識的理解和內化,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在學習資源建設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的圖文并重技巧進行知識管理和思維訓練,把各級主題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這樣處理的學習資源更有利于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有利于支持學生學習過程的自主化行為,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達到邏輯、思考的平衡發展,促進學生自由化、個性化、多樣化的自主學習,推動轉動課堂的育人理念、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及學習資源的創新。
1.4績效技術引入轉動課堂學習資源建設
運用績效技術可以解決學習資源建設的效果評價問題。轉動課堂學習資源建設是一項較為復雜的體系工程,運用教育技術相關知識理論進行效果評價時,應注重對課程資源建設和使用情況的具體調查,包括問卷調查、個人訪談、使用數據統計等方式,強調課程評價在專業中作用,力爭評價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全面性等。在學習資源建設、使用發展過程中,學生的接受情況、使用頻率、與課程的匹配度問題是績效技術引入的主要原因。建立資源建設績效評價思維,能夠促進課程資源建設的可持續性健康發展。能夠讓優質的學習資源與轉動課堂教學改革形成一種流動的良性循環,讓學生和教師共享云技術的便利。
2基于云計算的學習資源建設的實施
基于云計算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轉動課堂學習資源建設的總的實施路線如圖l所示,具體直觀地的設計了學習資源建設的實施步驟,規劃了學習資源內容和云平臺的基本功能,明確了學習資源建設的目標進行實證調查分析,對平臺的初步規劃進行績效評估,提出改進方案規劃設計云學習資源平臺。
2.1規劃學習資源內容和云平臺的基本功能
建設教學資源包括試題測試與訓練模塊、素材資源模塊、微課模塊和案例模塊等。教學資源能在標準的瀏覽器上運行,能夠滿足各種教學資源使用者的需求?;谠朴嬎愕墓蚕硇徒虒W資源,用戶可以通過一站式搜索,應學習者要求訪問分布式存儲的各種教學資源。由于云計算對終端設備的要求不高,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掌上電腦、ipad等便攜終端隨時隨地地訪問教學資源。另外,在用戶交互上,也可以提供多種解決方案。
2.2明確學習資源建設的目標進行實證調查分析
對學習資源進行實證調查分析,制定調查問卷以及訪談基本內容,問卷及訪談的內容要以課程建設的目標為中心,進而考察績效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師、學生與云計算環境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
2.3對平臺的初步規劃進行績效評估
對影響績效的原因進行歸納分析,將提高績效的解決方案進行初步的設計,結合實證調查的結果提出學習資源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優質、高效、資源高度共享的學習資源建設奠定堅實的數據支持和理論基礎。
2.4提出改進方案規劃設計云學習資源平臺
篩選最有效、科學、實際可行的解決問題方案,再結合轉動課堂改革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條件,確定最優方案。充分考慮建設的學習資源在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課程教學中的作用的有效性,實現用戶個性化、服務整合和信息聚合。
3基于云計算的學習資源建設的意義
3.1為轉動課堂模式改革提供信息化資源支持
傳統課堂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學習課程以總結性評價為主,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不足,轉動課堂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的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過程,讓學生在課上通過交互、練習與實踐訓練完成知識內化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成效。轉動課堂以相信學生能夠進行知識的自我建構和技能的自我養成為前提,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教師精講、課堂互動和第二課堂等方式進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通過基于云計算環境的學習資源的構建,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媒體資源建設問題進行研究,促進該專業轉動課堂教學改革的順利開展,并完成轉動課堂教學改革的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的任務。
3.2促進教師與學生專業能力的養成和提高
目前各高校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程仍然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實踐能力較差。業界諸多學者提出面向應用的教學模式和項目驅動式教學法等新型教學方式來強化本專業課程的實踐學習,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谠朴嬎悱h境的學習資源的設計與建設通過云計算的虛擬化技術能夠為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軟件開發的方法和思維方式。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革教學評價方式,課堂實行精講互動練習,在實施過程中促進教師與學生專業能力的養成和提高。
3.3累積學習資源促進轉動課堂持續性發展
云計算的計算能力和數據存儲技術是建設教學資源的重要技術載體,能夠對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模擬測試和日常自學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能夠將課堂教學空間最大限度地進行延伸,使學生的學習變成“泛在學習”。教師將微課提前分發,即可用于學生課前預習,課上知識點講解,還可以用于學生課后鞏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前反饋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微課使教師更有的放矢地{整教學策略,對于徹底打破傳統灌輸式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借助云計算功能設計學習資源,將云計算環境的引入是轉動課堂深入開展的重要手段,為轉動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關鍵詞:低碳型教育(C-Education);云計算;協作學習;云計算輔助教學
0.引言
隨著低碳型教育(C-Education)模式和云計算的深入發展,云計算輔助教學將會以其廉價、便捷和安全的“云”服務特性逐漸成為教育的主流。目前我國對云計算輔助教學的研究尚屬起步,對云計算實際的資源開發和應用研究很少,尤其是在探索低碳型教育與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之間的關系方面,還缺乏成熟的研究成果和應用對策。如何把云計算理念融入教育信息化建設進程,如何在低碳型教育模式下順利開展云計算輔助教學是目前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低碳型教育中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適應云計算在教育技術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因此,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發展策略的研究,對于在低碳型教育中推廣云計算輔助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1.低碳型教育
低碳型教育是指適應低碳經濟社會發展,在教育的各個方面采取措施,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降低能耗、減少污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推動教育工作科學發展。核心是教育在思想觀念、環境建設、資源開發、教學方式等方面適應低碳經濟的深刻變革。
2.云計算輔助教學
2.1云計算輔助教學的發展
“云計算輔助教學”(Clouds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CCAI)是指學校和教師使用云計算提供的服務,構建個性化教學的信息化環境,支持教師有效教學和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高級思維能力和群體智慧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目前,云計算輔助教學成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在2l世紀的新發展,如何將輔助教學的功能進一步提升,如何利用云計算使教師和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獲得更便捷、高效的服務,是我國教育技術領域專家正在深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數據顯示,雖然我國云計算輔助教學起步較晚,相關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論上,但是教育界及學術界對它的關注越來越多,人們對“云端”學習所表現出來的信心也越來越大。近幾年,Google公司與中國高校建立云計算學術合作項目,清華大學首先加入此項目,與Google合作開設了大規模數據處理課程,并建立云計算實驗環境供教學科研使用;IBM公司也與北京工業大學聯合研發出首例科教云計算實驗平臺;山東科技大學為提高學校信息化水平采用云計算技術和虛擬技術構建了校園云數據中心;華為公司與上海中學合作,利用桌面云的方式替換了部分計算機教室和圖書閱覽室現有的計算機,提供支持基于windows操作系統的日常教學與閱讀要求的桌面服務。
2.2云計算支持的協作學習
近幾年CSCL、AI-ED、ED-MEDIA等國際重要學術會議都將協作學習作為重要的專題進行討論。關于它的定義國內外爭辯不一,嘎斯基(Guskey T.R.)博士強調協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教育學家賴特(Light P H)和梅瓦里克(Mevarech Z R)指出協作學習是一種學習環境,國內的何克抗教授提出協作學習是一個過程,而黃榮懷教授則認為是協作學習中合作互助的相關行為,雖然不同的專家對協作學習研究的側重點不同,但他們普遍認為協作學習是在一定的學習環境中個體主動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巧妙地構建以及相互分工與合作從事一定的學習活動,從而完成學習目標、構建知識的學習過程,它遵循如下特點:①協作學習以2-4人的小組為單位,成員之間地位平等;②協作學習小組每個成員有獨特的想法,協作互助完成任務;③協作學習以每個學生為主體,強調整個學習過程的協作性;④協作學習以最終的學習目標作為學習導向,貫穿協作的整個過程。
云計算支持的協作學習CCSCL(Clouds Computing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利用云計算輔助教學和支持協作學習的技術方法,在云端建立“云”環境,以使師生進行協作交流,是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的延伸和發展。CCSCL使用云汁算輔助教學平臺來支持學習,利用云服務的理念,因此CCSCL有以下新特點:①技術不再是學習者和教師學習的負擔,所有技術方面的問題,包括軟件工具的安裝、后期的更新與維護、技術幫助等都由云服務的提供商來解決。②云服務提供給學習者和教師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并能使學習者和教師更加快捷方便準確地搜索學習資源。③云服務能夠針對學習提供更加有效的協作方式。④云服務削弱硬件環境的作用,只要能上網就可能進行協作活動,真正實現隨時隨地學習。
3.低碳型教育中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分析研究
3.1必要性
目前,以降低能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為基礎的低碳型教育日益成為關注的焦點,因此,積極研究探索如何在教育的各個方面利用云計算輔助教學手段,使教育走上低碳型發展道路,對于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1)探索低碳型信息化教育構建思路。
云計算輔助教學發揮云計算的特點,能夠提供強大的教育資源,是構成高效、低碳型信息化教育體系的主要手段。在教育活動中,師生可以利用云計算的資源訪問云端資源,充分體現了低碳型教育的理念。
2)促進低碳型教育發展,有效節約能源。
按照科技部《全民節能減排手冊》的計算,如果全國5%的中小學計算機配置節能型上網終端,并采用云計算輔助教學模式,將比現有學校配置的計算機教室每年減排折合二氧化碳8.4萬噸;如果將學校信息中心使用的1臺IBM服務器改為使用云計算輔助教學,每年可以減排折合二氧化碳5噸。其他常見教育活動中如果考慮云計算輔助教學,改變閱讀方式,用數字化教育資源替代常用技術設備所減排的二氧化碳量將達到一個驚人的數字。
3)推進云計算輔助教學發展進程。
隨著各大公司相繼實施大規模的云計算研究項目,云計算輔助教學也成為教育技術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我國一些學者和教育技術工作者已經在關注和研究云計算輔助教學的應用對策。
3.2低碳型教育中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發展策略
低碳型教育中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的發展應以低碳為基本標準,充分考慮“綠色節能”原則,改善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整體結構,整合資源,同時轉變舊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工具運用、教學活動開展等方面都充分體現低碳的要求。筆者總結了目前我國開展云計算輔助教學的情況,提出如下低碳型教育中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發展策略。
3.2.1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平臺邏輯架構
開展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的關鍵是便捷、有效、易于搭建的學習平臺。筆者認為,今后應大力開展教學工作者與網絡專家之間的交流合作項目,通過深入交流獲得對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的一線需求,這將為最終研發出適應教學需要的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平臺確定努力的方向。通過這樣的平臺,教師可以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為教學過程的引導者,而學生的學習則轉變為通過協作來解決問題的知識建構,這可以體現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特征。圖1為筆者設計的基于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的邏輯架構。
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邏輯架構遵從云服務分層體系架構的3層結構:一為云基礎設施即服務層IaaS;二為云平臺即服務層PaaS;三為云軟件即服務層SaaS。本邏輯架構在服務IaaS的基礎上結合協作學習原理,設計了PaaS中的教學輔助平臺,充分考慮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中知識建構過程,設計了學習資源模塊、協作交流模塊以及評價反饋模塊,其中評價反饋模塊突出了評價體系在整個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這在以往的文獻中是沒有涉及的。通過該平臺協作用戶可以享受云提供的郵件、選課、校園一卡通等服務,從而通過云計算教學輔助平成協作學習和知識建構。
3.2.2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模型設計
設計具體的協作學習模型引導學生協作學習是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發展的關鍵。經過嘗試應用不同的學習平臺,我們已經對各教學平臺的特點有了較清晰的認識,但影響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快速推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教學設計流程及協作學習流程的具體模型,這導致了教師的教學設計沒有章法、協作學習過程混亂以及協作學習效果不明顯。因此,筆者提出一個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參考模型,從而規范協作學習過程中教學過程設計以及協作學習流程,這將促使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快速發展,參考模型如圖2所示。
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參考模型主要分為3個層次:實踐構思與學習準備、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和實踐總結。實踐構思與學習準備階段是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的基礎,實踐開始前應對學習者特征進行充分分析,按照學生特點劃分協作小組,同時確定學習內容并設計學習任務,確定實踐的條理性、可行性、可控性以及價值性,以保證實踐順利進行。
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階段是整個實踐過程的關鍵,在此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和觀察者。實踐的過程設計符合云計算輔助教學平臺邏輯架構,分為內容呈現模塊、協作學習模塊以及評價反饋模塊3部分。在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實踐參考模型別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云學習環境下知識的有效建構,在實踐過程中,小組組內成員及組間成員進行有效交流、協作,該過程進一步加固了知識體系的建構,同時評價反饋模塊對整個協作學習過程進行有效干預,通過學習調查、作品展示觀察學生的表現、活動的情況與特征,并適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干預,保證協作學習過程更加順利地實施并且獲得預期的效果。
實踐總結部分對整個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價值評定和審核,在此前的實踐構思與學習準備及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過程順利完成的前提下,總結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的規律和特點并形成可行的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方案,作為可參考的研究依據。
3.2.3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多元化評價體系的設計
教學評價體系是設計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設計應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針對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進行價值判斷,最終量化為數據。以往的教學評價體系主要側重于學習知識的效果即成績上,在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中,評價設計應更多體現學習者的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培養,如圖3所示。
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多元化評價體系分為平時表現、個人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和成果展示4個一級指標,同時每個一級指標又根據學習進程設計了若干個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所有指標都充分考慮個體評價和小組評價內容,針對課堂、云端及課后學習表現,結合整個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過程,提出云計算輔助教學協作學習效果的量化指標。在設計評價指標過程中,筆者還重點考慮了個人學習能力、協作能力以及成果展示因素,旨在突出學生潛在能力的培養和激發,從而作出最全面、最綜合的評價。另外,該評價體系還具有一定的反饋功能和激勵功能。
[關鍵詞]:云環境 移動學習 互聯網
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小到人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方式,大到整個社會的生產、消費方式和結構等內容都有其帶來的影響。云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更是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和影響,尤其是在學習方面,它使終身學習、個性化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成為了當今時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并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和更新。
一、云環境及移動學習的概念
云環境實際就是指一個大的網絡環境。具體來說,云環境就是使用云技術在向由大量計算機組成的資源池上分配計算任務,使這個環境中的每種應用系統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獲得相應的計算能力,存儲空間和信息服務。因此,在云環境下的信息服務具有成本低廉、可靠性強、虛擬化、個性化服務等特點,能滿足現代人對信息的大規模、個性化、及時性等要求。移動學習是指學習者依托移動互聯網、各種無線局域網等網絡,借助平板、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學習終端,自助開展的各種靈活的學習及交流活動。移動學習的開展是在借助于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完成的,能夠給學習者帶來隨時隨地、即時獲取知識和幫助的學習體驗和感受。在當今快節奏的的信息社會下,移動學習的這種特點極大的滿足了不同學習者對方便性、靈活性和即時性的需求,已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二、云環境的特點及其在移動學習中應用的優勢
1.按需自助服務。云計算是基于分布式系統網格計算開發的一種新的計算模型。它是一種新興的共享基礎架構方法,是一個非常大規模的分布式環境。在此環境中的用戶不需要與服務提供商進行人際交互,就可以依據云計算的自動分配功能獲得相應的計算能力。這是一種自助的、能根據不同用戶特點提供個的自助服務模式,服務的內容主要包括數據存儲和網絡服務。云環境的這個特點恰恰符合移動學習個性化的特點。
2.資源分配的動態化。云是指一個大規模的計算機群,這個群可能包括數十萬甚至數百萬計算機。它是數據存儲和應用服務中心,可以幫助用戶完成數據存儲和計算工作。云環境中的資源分配是動態化的,供應商采用多用戶動態分配模式分配資源,用戶一般是不知道所使用的資源是來自哪里。另外,在云環境中,用戶也不需要在自己的計算機上安裝和升級各種應用程序,只要計算機上有Web瀏覽器就可以快速方便地使用云計算服務。目前,參與移動學習的學習者所使用的終端都能滿足這個基本要求。
3.網絡訪問的普及化。云環境能為用戶提供強大的網絡計算能力,其超過每秒10萬億次的計算能力,完全可以滿足普通用戶的多種業務需求。云環境下的計算能力遍布整個網絡,各種學習終端都可以通過網絡訪問符合云計算標準的資源。
4.極強的可擴展性。云計算的一個特點是其具有較大的彈性,即其提供的計算能力可以快速的供給和釋放,而且在短時間內可以提供更大的計算能力。它的這個特點可以滿足用戶的一般計算需要,有利于一些組織或個人以較低的成本開展學習和企業運營。
5.自動控制和優化。云環境下的計算機系統能根據用戶的服務內容自動檢測、記錄、監控、控制和優化資源的傳輸和使用,這不僅有利于優化云環境下資源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云服務的透明。
三、云環境對移動學習的影響
移動互聯網技術和云技術的發展大大促進了移動學習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封閉學習空間,使學生的學習空間從理論上實現了無限擴展,學生可以在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情況下,通過網絡獲得各種學習問題。
1.改變了現有的移動學習模式
前幾年常說的移動學習主要是基于WAP瀏覽協議下,借助于移動通信2G信號下開展的學習,由于其數據傳輸速率不高,數據傳輸的費用也較高,因此,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習者的學習效率不高,存在諸多不足,很難形成大眾化的發展趨勢,這也在根本上限制了移動學習的發展。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和云計算的發展,新的技術將會解決上述缺點和不足,從而促進移動學習模式的變革。在云環境下,大量的教育資源被存儲到云服務器中,學習資源變的極其豐富,每個學習者只需使用移動終端通過瀏覽器即可接入“云”端,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而且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學習終端,其功能越來越豐富,而價格卻越來越便宜,任何學習者都能夠使用低成本的移動設備開展學習活動;另外,云環境還能為學習者創造一個新的虛擬學習環境,從而實現具有共同學習目標和學習文化的學習者之間的信息協作和共享,促進信息的共享和創新。
2.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優化和整合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習者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往往受教育的形式、內容和方式等限制,一般情況是教師傳授多少內容,學生就只能得到多少知識,無法形成知識的遷移。而在現有的云環境下,教育資源會極大的豐富,因為全世界范圍內的教育者都可以將教育資源上傳到“云”端服務器,每個學習者都可以根據需要自由地選擇學習內容開展學習。教育者在上傳資源時,可以根據一定的規則對學習資源進行分類和管理,同時,也可以根據學習者的反饋,對現有的學習資源進行補充和修改,從而不斷地完善資源庫。
3.有利于虛擬學習環境的創建和協作學習的開展
虛擬學習社區是在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具有共同學習目標的學習者之間,為了交流和協作的方便,而形成的具有共有文化的學習社區。虛擬社區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的每一個學習者都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形成一個虛擬社區,成員之間互相分享知識和開展互助合作。過去,由于受技術的限制,虛擬學習社區只能限定于特定的機構或區域,其受眾范圍、學習內容、學習策略等都會受到限制。而在云環境下,由于所有的學習資源和計算能力都被整合到“云”端,每個學習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構建自己的虛擬社區,形成個性化的虛擬學習環境。虛擬學習環境中的學習者不僅能開展協作學習,而且,由于虛擬社區是基于網絡的,社區中的學習者可以突破地區和國界的限制,使不同地區或國界的人都可以進入社區共同學習和討論,通過學生的實踐,表明移動學習系統能使學生在各種環境條件下開展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尤其是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通過移動仿真學習,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論和操作水平,促進學生各種素質的提高。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移動學習系統功能的不斷優化,移動學習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素質。
四、結語
移動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方式,為更多的人增加了學習的機會,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應用和喜愛。移動學習也會根據學習者的體驗和要求而不斷改進和完善。尤其是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移動學習的發展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學習方式,改變了人們的學習習慣,是促進終身學習,創建學習型社會的強大推力,必將對個人及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張紅兵,邢士賓.基于3G網絡的移動學習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