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09:23:4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婦產科科室管理,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在醫療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近年來臨床上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而護理專業卻由于受人員流動、成分新、年資淺等多種因素的困擾,滯后于醫學專業的發展,不能及時滿足患者的需要。護理工作的專科化是臨床護理實踐發展的策略和方向[1],也是與國際接軌的基礎[2]。為了探討婦產科專業護士的培養方法和合理使用,提高婦產科護理水平,我院自2003年起,借鑒國外專科護士培養先進理念,對婦科、產科專業護士隊伍進行了重點培養、合理使用,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專科情況
我院為丹江口市婦產科專科醫院,婦科下設腔鏡、腫瘤、普通婦科3個小專科,產科下設高危救治、普通產科2個小專科。2005年2大科共有護士76名,其中本科學歷6名,大專學歷70名。
2 專業護士的培養方法
2.1 培養目標:首先選定熱愛護理專業、工作認真負責、有奉獻精神,從事本專科臨床護理工作6年以上、大專以上學歷、護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護理理論及護理技能均為優秀者為培養目標。
2.2 初期階段:全院護士統一認識,醫院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下生存和發展,必須擁有專科優勢,走專科護理發展之路是必然趨勢。
2.3 全面培訓,提高理論、技能操作階段:高年資護師相對固定各專科,擔任專業護士。集中進行護理理論、技能操作及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3],參加培訓班、進修學習、參加學術會議、專題講座、專科病例討論等“螺旋式教學法”[4],進行培訓。
2.4 培訓考核:專業護士的培訓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系統工作,為了激發專業護士學習和工作熱情,使其在臨床護理崗位上各盡其能,及時評估培訓效果。對專業護士進行考核時,通過傳統理論和技能考核評價其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每年進行4次專業理論考試,每2月考核專項技能1次。綜合評定,優中擇優。
3 專業護士的合理使用
專科護士相對固定各專科,一般不參加倒班,負責解決本組病人護理業務上的疑難問題;完成專科疑難操作;制訂危重、疑難病人護理計劃并組織實施;開展本專科護理科研和技術革新,帶教新護士及護生。
4 效果
經過專業護士培養,提高了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護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圍繞醫院的總體目標和要求開展工作,質量控制環環相扣,工作到位,許多醫護合作性問題能及時協調解決。整個管理模式層次分明、職責明確,保證人盡其才。專業護士具有過硬的技術,不斷地滿足患者關于技術方面的要求,同時具有良好的服務態度、服務意識,注重服務對象的感受,使患者的生理、心理、自尊、被愛等需求得到極大滿足。專科護士責任心強、技術水平高、基本功扎實,以良好的形象贏得了病人的信任,提升了護士的職業形象,提高了醫院的服務質量,建成了一支高素質的專業護士隊伍。
5 討論
專業護士是指在某一專科領域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專門從事專業護理的人員[5]。專業護士在保證患者得到專業化、高質量的醫療、護理中,發揮著醫生和一般護理人員無法替代的作用。高素質的專科護士的培養決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既需要不斷的理論學習,更需要長期的臨床磨練,還需要與專科醫師長期合作、學習在一起的默契。所以作為醫院的管理人員,一定要十分珍惜專科護士的培養,更要高度重視專科護士的合理使用,還要給予她們較好的待遇和發展機會。專業護士的認定有三種途徑:國家、地區和醫管局。婦產科作為一個專科,其專科護理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肯定,應盡快建立婦產科專業護士認證體系,以保證專科護理工作的規范化、法制化管理,以滿足病人的需求,提高護士的專業地位。
參 考 文 獻
[1] 郭燕紅.論專科護士發展現狀和趨勢.中國護理管理,2004,4(4):19~20.
[2] 郭燕紅.探討和建立專科護士制度提高護理專業技術水平.中華護理管理雜志,2004,39(12):952~953.
[3] 許虹,彭美慈,汪國成等.護理本科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特征及相關因素的分析.護理教育,2007,41(2):155~157.
摘要:目的:對我院婦產科實習護士的帶教方法進行探討。方法:采用多技能,多方面的帶教方式對實習護生進行帶教管理,尋求高校帶教途徑。結果:綜合帶教法能夠有效促使護生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掌握。結論:綜合帶教發能有效幫助護生對醫院環境熟悉,盡快的進入工作角色。
關鍵詞:帶教;婦產科;護理
收稿日期:2010-12-26
作者簡介:李少華,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婦產科,主管護師,大學本科。王莉莉,張慶玲,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婦產科。(牡丹江/57011)
護生畢業實習是護理專業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是學與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是從學校走向工作崗位的轉折點,是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的重要環節。護生通過臨床實習,鞏固護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熟練護理基本技能;在與患者的交往中,學習人際溝通技巧,為成為一個合格的護理工作者奠定扎實的基礎。現對實習護生婦產科常規護理帶教進行課程設計如下:
1 實習護生婦產科常規護理帶教課程設置
課程設計的理念以人為本,以職業能力為課程核心,遵從護理工作過程邏輯,兼顧護生素質,重實踐、重體驗、重反饋、重考核,表現婦產科護理學課程特色。根據高職教育的目標,結合臨床護理對人才的需求,從護生的綜合素質著手,提高護生在就業中的競爭力。將培養目標設定在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面向市場、面向職業、面向就業的方向,培養和訓練“實用型”和“職業型”護理專科人才,滿足現代化醫院迫切需要能溝通、會做事的綜合職業能力的專業人才[1]課程內容選擇的原則以課程目標為主要依據,必須適應學生的需求及興趣,注重內容的基礎性,應該貼近社會生活與學習生活。
2教學內容的設計
(1)重視入科培訓:在護生剛到科室時向護生詳細介紹病區的環境、病房的結構及設施、科室的專業特點、治療室、處置室、設備的位置及相關要求、搶救物品、藥品、護理文件書寫、整體護理的實施、醫護人員和患者的情況等,使護生盡快熟悉工作環境,增加自信心,為實習工作打好基礎[2]。
(2)重點學習常規護理:如妊娠期的護理、分娩期的護理、產褥期的護理、女性生殖系統炎癥病人的護理、月經失調病人的護理以及各種婦科手術的護理。進行專科操作如陰道灌洗上藥、四步觸診、骨盆外測量、胎心音聽診技術、會陰消毒技術、臍部護理技術、新生兒沐浴、接種卡介苗及乙肝疫苗等,帶教老師首先講解操作方法、要求、目的、注意事項,然后帶教老師示范操作過程,傳授最新的操作經驗,同時注意保護患者的權益,減少患者的痛苦。 轉貼于
(3)加強護理技術操作訓練,實踐教學實施循征護理,體現婦產科護理的新思想、新理念,靈活帶教,使護生掌握技巧。
(4)提高護生溝通能力,取得病人的信任讓護生多接觸病人,了解各類型病人的特點,使護生熟悉醫院環境,熟悉工作流程、工作性質,消除心理壓力。
(5)強化保護患者隱私的意識,在臨床教學過程中,把患者作為“活教具”讓學生觀摩實習,尤其關于患者的個人信息、身體的隱私部位、個人的秘密等使患者感到自身人格、自尊的侵犯和傷害。
3 教學措施的設計
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增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學方法采用演示法、案例教學、模擬情景教學法、任務教學法、角色扮演與情感體驗等,將抽象知識轉化為具體知識,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要避免填鴨式教學,應注重理論與實訓相結合。主要的教學手段有多媒體、示教室和練習室的使用,臨床見習和實習。
4 教學創新設計
如何使護生成為醫德、理論和技術都過硬的新時期的護理工作者,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婦產科的護理技術操作獨具特色,在帶教中應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了解、關愛護生,幫助其克服畏難心理,解決學生的問題面對學生多的問題,帶教老師應在排班上做好安排,盡量將學生分散安排,避免同一班次學生過多。由于帶教老師要兼顧I臨床工作,不可能顧及每一個學生,排班時老師應將學生安排好,并事先與跟班老師做好溝通。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帶教方法,如中專生,老師應著重教會學生知道怎么做;本科生,老師應著重教會學生為什么這么做;研究生,老師則應引導她們的創新性思維。婦產科的護理技術操作獨具特色,在帶教中應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老師示范操作過程,傳授最新的操作經驗,同時注意保護患者的權益,減少患者的痛苦[3]。每一項操作讓護生先看,掌握要領,待時機成熟時先做好與患者的溝通工作,盡量讓護生獨立操作并及時指點,操作完畢,讓護生回顧操作中的不足之處,以加深印象。在一個班次結束后,帶教老師要幫助護生回憶當班所學的知識,并鼓勵護生做好臨床筆記,將掌握的和未掌握的內容分別記錄,從而使護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主動查找不足,及時詢問教師或查看書本,以加深理解,積累工作經驗。針對本科室的常見病、專科急癥,督促護生復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啟發護生的主動思維、積極思考、自覺學習的能力,婦產科護理學實驗教學的內容均為本專科常見的、基礎的、重點的基礎理論知識及護理技術操作,通過這些實驗,重存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掌握實驗教學內容的基礎理論知識,熟悉簡單儀器的使用及常見的專科護理技術操作及婦產科護理病歷的書寫等。
參考文獻
[1]丁郭平.婦產科護理學課程說課設計[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1):238—239.
【關鍵詞】婦產科;分層管理;護理;價值
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并取得極大進步,這也使得對于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于婦產科當中的急診數量多,且可預見性相對較差,上述特點也對婦產科內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技能以及基礎知識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護士的科學管理勢在必行,分層級管理屬于新型的臨床護理管理模式,可幫助提升臨床護理工作質量[1]。本文將著重分析開展護士分層管理對于提高婦產科護理質量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線性資料
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婦產科工作12名護理人員,根據護士分層管理的開展時間分組,即觀察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對照組(2017年1月~2017年12月),均為女性,年齡21~43歲,均值為(28.3±0.6)歲,初級護士為7名,中級護士為2名,副高級為3名。分別抽取兩組護理期間的婦產科患者100例作為調查對象,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種等線性資料比較中具備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的護士管理,即嚴格依據院內婦產科的情況和患者要求制定護理方案并開展各項護理工作;觀察組則采取護士分層管理,即將護士分為三個不同層級,明確各個層級的具體職責,具體管理方法如下:(1)明確層級職責:針對初級護士需要對其臨床護理技能及護理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強化和完善,并在中級護師和主管護師的幫助下,使其掌握良好的護患溝通技巧,明確臨床護理工作中感染等問題的處理技巧,并在高年資護士的帶領下完成各項臨床常規操作。對于中級護士來說,需要全面掌握婦產科疾病治療過程中的常規應用儀器以及臨床護理流程,同時還需要能夠獨立完成臨床護理工作,并掌握急救常識及操作技能,可對急重癥患者實施獨立處理。對于主管護士來說,需要掌握對各類疑難雜癥的正確處理方法,并能夠組織處理突發性的事件,并且還需要承擔護士的臨床帶教工作;(2)科學分組:結合院內婦產科病人的具體情況,再進行臨床護理期間,將護士分為若干小組,并嚴格遵循八小時的工作制和12小時的負責制,對護士的排班情況進行合理安排,各小組均需選擇一名具有豐富臨床工作經驗和一定管理能力的護士作為小組長。同時各組間的組員需要實施合理調配,開展分層級管理,做到對患者病情進行密切觀察。同時需要組織小組成員接受教育培訓工作,對日常工作進行積極有效協調,確保為所有的婦產科患者均能夠提供全面化的專業化的護理服務;(3)系統培訓:對婦產科的臨床護理工作特點及需求開展系統化分析,并實施一對一培訓,由上級護士針對下級護士開展一對一培訓開展隨機指導,運用其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對下級護士開展針對性指導,使年輕護士充分發揮出傳幫帶作用。同時還需針對性的開展婦產科專科知識的培訓和講解,特別是需要訓練護士在搶救方面的技能和知識,以及特殊疾病的護理及工作流程。
1.3評估標準
(1)比較兩組護士的綜合臨床能力,包括臨床護理能力(理論考核與操作考核),臨床帶教能力(學生評價與護理部評價),滿分均為100分;(2)采用問卷調查法的方式開展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文中所涉及數據利用SPSS17.0分析,標準差通過(x±s)描述,行t、x2檢驗,P<0.05表示組間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士綜合臨床能力比較
觀察組護士的各項臨床護理能力、臨床帶教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2.2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9.00%,對照組94.00%(P<0.05)。
隨著時代的改變,婦產科護理工作在很多醫院都逐漸得到重視,醫院也投入了較多的資本和技術支撐去完善婦產科護理工作,并相繼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對于婦產科護理工作來講,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重新調整思路,尋求新的方法、新的途徑進行解決。
1.1觀念的偏差部分護理工作者認為自己每天服務于別人,每天完成的都是機械、重復的工作,產生了不正確的工作態度,會對婦產科護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具有擴散性。婦產科由于科室的特殊性,護理工作人員要經手孕產婦的分娩過程,一些年紀較輕的護理人員往往會認為自身所做的工作與“接生婆”差不多,感覺與自己的年紀很不相符,引起服務理念的偏差,從而影響對孕產婦的護理服務水平。
1.2溝通的缺乏近年來,孕產婦對護理服務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大部分孕產婦對于分娩都會有較大的恐懼,往往會存在焦慮和抑郁的情緒,這時最需要的就是能夠與護理人員進行有效的溝通,消除內心的恐懼,而由于多數醫護人員與孕婦只有較短時間的溝通,導致孕婦心中產生不滿情緒。另外,由于某些時間段對孕產婦的服務不到位,語言簡短,甚至不注意說話方式,這些都會導致孕產婦的不滿甚至引發糾紛。
1.3經驗的欠缺近些年,我國加大了高層次護理人員的培養力度,每年大批的新生力量進入到臨床服務中去。這些新生力量往往擁有較為豐富扎實的理論基礎,但是實踐經驗不足。而婦產科作為一個基礎性、服務性的科室,工作較為繁重,并且工作程序較為單一,導致護理人員尤其是新進院的護理人員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2加強婦產科護理隊伍建設強化科學管理
婦產科的劃分主要有婦科和產科,產科又分為產前區和產休區。婦產科相比于其他科室來講,其接觸對象較為特殊,服務范圍廣泛,并且每個病區都有各自的特點,對每位護理服務者要求都較高。目前全科護理人員中有一半以上是20世紀90年代畢業的護士,并且早期護理人員都是中專學歷。因此,對于這些護理人員來講,由于起點較低,導致在后期的競爭及自身發展較為困難。因此,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有必要進行繼續教育,提高自己的護理水平。鼓勵醫護人員進行大專自學考試,目前本科室大部分護士進行了大專自學并進行了考試,并且有幾名護士已經通過了考試拿到了大專學歷,成為科室的護理骨干力量。這樣一來,也對全科護士產生了一個激勵,都開始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由于婦產科的工作特點不同,對各級護理人員的要求也有差異,為了做到科學管理,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2.1民主選舉護理區域護士長護士長是護理區域的管理者。對于一個管理者而言,要具備很多的素質;除了具備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具有必要的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素質。另外,還要對財務管理、臨床信息系統以及衛生保健和人力資源的知識等都要有一定的掌握。同時,作為一名管理人員,要親自參與到科室的各個事務中去,比如資金預算、儀器申購,以及護理服務質量的監督等,并且要對護理人員進行日常的管理。為此,根據以上要求,本科室民主選舉了幾位護理骨干作為各個護理區域的護士長。這些人員上任后,可以根據目前國內外婦產科的護理模式,建立起“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模式,并且以此為方向開展日后的工作。
2.2分層次管理做好各類護理人員的培訓對于新畢業護士,要建立完善的病區輪訓計劃,并進行崗前的培訓,圍繞“以患者為中心”開展教育,并設立專門的導師對其進行負責。指導新畢業的護士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鼓勵她們進行繼續教育,逐漸承擔起照顧孕產婦及新生兒的重任。對于較為年輕的護士,要使她們在各個病區間進行輪換值班,能夠快速掌握各個病區的特點及相應的專業技術。之后,通過對各個年輕護士的性格、素質及業務特長的了解,安排她們在某個病房中發揮相對固定的骨干作用。對于一些資格較老的護士,根據每個人的業務特長,安排她們在各個病區中,發揮指導作用,把好質量關,從而從上到下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3開展特色服務改善服務態度隨著社會的發展,婦產科也在不斷的向前發展,各種新型技術、新型儀器不斷涌入到病房中,并且婦產科的護理知識層面也越來越廣,護理工作的重心也逐漸進入了以“病人為中心”的全方位的護理中。在我科室的護理服務中,也開展了各項特色的服務,例如建立家庭化產房(母嬰同室),并且開展鎮痛分娩的服務。根據每個產婦的需求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并開展了月子健康指導,使孕產婦覺得護理人員如朋友如家人一般,護理人員也逐漸覺得應向對待家人一樣全心全意進行護理服務。因為這不僅關系到孕產婦的身體健康,也關系著一個即將降生的生命的健康。并且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出一系列服務改進的項目,如腹腔鏡、陰道鏡以及婦科手術護理服務的改進、心理護理服務的改善等。
3討論
在未來的幾十年中,由于資源的控制使用,如何通過提高醫療護理的技術來減少部分住院費用,對于醫院本身及患者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現代社會,由于人們對生存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往往會對與護理服務水平相關的各個要素提出一定的要求。因此,醫院一定要圍繞“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進行護理服務。對于婦產科而言,護理工作任務重,而且突發事件較多,因此,每個護士都要熟練掌握搶救技術,并且隨時做好急救的準備,做到忙而不亂,提高搶救成功率。
目的探討手術室護理管理與婦產科術后患者發生感染的相關性。方法將2015年2~10月該院婦產科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研究組采用手術室護理管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采用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對手術室護理中存在導致婦產科術后患者感染因素進行分析。結果研究組術后感染發生率[10.0%(4/4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11/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P<0.05)。單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齡、手術時間、切口種類及抗生素的應用等與術后感染密切相關;Logistic回歸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手術時間、抗生素的應用、切口種類及重癥監護病房是關鍵因素。結論進行手術室護理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手術后并發癥;外科傷口感染;生殖器疾病,女(雌)性/外科學;手術室護理
婦產科收治的患者疾病及分娩等相關治療均需通過手術進行,因此,在手術室患者中婦產科患者占據了較大比例。患者手術傷口感染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1],其中手術室中存在的因素是造成患者術后感染及并發癥發生的主要原因[2]。如何降低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一直是目前醫學研究的熱點[3]。本研究將本院婦產科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術后感染相關因素,如患者年齡、手術時間、切口種類及抗生素的應用等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相關性分析,探討手術室護理管理與婦產科術后患者感染的相關性,旨在為指導手術室護理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5年2~10月本院婦產科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隨機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3~56歲,平均(34.5±1.2)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2~58歲,平均(35.6±2.3)歲。兩組患者年齡、手術種類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干預,研究組采用手術室護理管理進行護理干預。手術室護理管理具體方法:(1)接診護理。研究組患者在接受手術前護士應該對患者進行知識培訓[4],讓患者對目前疾病發展現狀及術后恢復具有全面認識。(2)心理護理。大多數患者在進行婦科手術前由于對術后結果不了解往往會出現焦慮、恐慌、緊張,甚至打算放棄手術等情緒[5]。護士應該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3)術前護理。護士應該對患者進行全面、系統的身體檢查,對患者體內各器官功能進行充分評估,制定合理、科學的手術和護理方案。(4)術中護理。在手術進行過程中護士應該維持手術室安靜,且隨時保持手術室內環境清潔,加強無菌控制,做好殺菌、消毒工作[6]。為術中患者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手術環境可有效減少外界刺激對患者的影響。(5)術后護理。完成婦科手術后護士應該時刻對患者血壓、心率及體溫等基本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建議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運動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減少其他并發癥的發生。定期對患者進行身體檢查,針對突發狀況及時向醫生匯報并采取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7]。
1.2.2觀察指標
對感染相關因素,如患者年齡、手術時間、抗生素的應用及切口種類等進行記錄分析,并分析比較兩組術后感染發生率。
1.3統計學處理應用
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單因素相關性分析采用χ2檢驗,且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術后感染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術后感染發生率[10.0%(4/4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11/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P<0.05)。
2.2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單因素分析
患者年齡、手術時間、切口種類及抗生素的應用等因素與患者術后感染密切相關.2.3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Logistic回歸模型多因素分析手術時間、抗生素的應用及切口種類、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等因素與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密切相關。
3討論
手術治療是婦產科常用治療手段之一[8],加強手術室護理管理、規避相關術后感染因素能有效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率及并發癥發生率[9]。本研究對患者術后感染相關因素進行了單因素及多因素相關性分析,單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齡、手術時間、切口種類及抗生素的應用等與術后感染的發生密切相關;然而有研究發現,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不僅與單一因素相關[10],可能同時與多種因素相關,因此,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了多因素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手術時間、抗生素的應用、切口種類及ICU是關鍵因素,同時實施手術室護理管理后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明顯降低。
總之,加強手術室護理管理能有效規避危險因素的發生,降低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率,提高生活質量。
作者:許玲 單位:自貢市婦幼保健院
參考文獻
[1]鐘水蓮.手術室護理管理與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相關性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醫學下旬刊,2014,11(33):161-162.
[2]王鳳英,吳香竹,張菁云.婦產科患者術后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6):1396-1397.
[3]房迎輝.手術室護理對患者術后感染的影響及相關性研究[J].河北醫學,2014,20(9):1556-1559.
[4]牟宗梅,王凌燕,陳秀娟,等.婦產科患者手術后醫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1):2797-2799.
[5]趙麗娟.婦產科手術護理的注意事項[J].中外醫療,2013,32(34):174.
[6]王菊利.護理干預對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青島醫藥衛生,2014,46(4):311-312.
[7]陳利紅,來金君,王晶晶.手術患者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3):662-663.
[8]潘麗瑩,劉翠花,楊滿芳,等.手術室優化護理對預防婦產科開腹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5,28(7):199-201.
目前來說,我國的婦產科護理常見問題是非常的多的,比如護理人員缺乏必要的法制觀念意識,其有時候會忽略掉患者的自身權益,比如患者出現急癥就進行處理,但是并沒有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反饋工作。如果處理不好這個環節,患者出現異常情況,就容易導致其家屬的不理解。常見的情況就是孕婦分娩,其胎心聲如果發生改變,醫療人員又沒有做好及時的家屬交代工作,就容易導致新生兒的死亡,這就導致一系列的醫療糾紛。服務態度也是婦產科護理的常見問題,如果其服務態度出現缺陷,其缺乏良好的護患溝通形式,就容易導致醫患之間的不必要的糾紛。婦產科護士在工作中,難免緊張及其忙綠,這個過程中,如果護患之間的溝通語言太簡單、生硬、態度太冷漠,就容易導致醫患之間的糾紛問題。并且由于醫護人員業務水平的影響,很多的護士都不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其技術水平比較薄弱,其經驗也不足,各個方面的協調能力也不是那么強,這就影響到了護理安全性。比如值班護士對于孕婦胎兒頭先露的誤判,導致新生兒窒息甚至死亡。還有一些問題涉及到新藥的品種應用問題,新藥品種更新速度快,有些護士難以進行藥品的藥理作用的有效分析,其對于注意事項也不太熟練,就容易出現用藥上的失誤,并且如果其制度不健全,不能進行規章制度的嚴格執行,就容易出現違反操作規程的情況,特別是沒有進行交接班制度的嚴格性的控制,從而威脅到現實工作的開展。比如有些患者在進行剖宮產手術后,會出現陰道大量出血的情況,但是其交班人員并沒有及時發現,這可能就導致病人的休克狀態的存在,從而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護理糾紛。另外護理書寫與客觀事實的相符性也是需要重點認識的問題。
2婦產科護理應急模式及其安全管理模式的協調
在婦產科護理環節中,要做好應急模式就要實現安全管理方案的應用,應急模式存在于安全管理環節中。通過對護理管理的強化,更有利于進行各項護理工作制度的健全,醫院需要定期組織護士進行醫院護理管理制度的學習,并且保證這些制度的有效落實。護士長要積極的進行督促及其檢查,保證管理的嚴格性。特別是產房的內部用品、藥品、急救設備等,都要做好管理規劃及其儲備,讓急救器材時刻處于備用狀態。這也需要注重細節性的工作,比如孕婦同時分娩過程中,要做好新生兒性別及其母親姓名的核對工作。在新生兒的洗澡及其注射過程中,需要進行查對制度的嚴格執行,特別是那些手帶標記丟失的新生兒要做好及時的填補工作。在新生兒沐浴過程中,要避免新生兒的燙傷,需要將水溫控制在有效溫度內,在新生兒的熱水袋保暖中,也應該避免對新生兒的燙傷,從而避免相關的差錯事故及其護理糾紛情況。這也需要做好嚴格的交接班,避免意外的發生。這就需要進行交接班管理制度的健全。在醫護管理過程中,需要加強護理人員的自身法律意識,保證其護理安全意識的提升,進一步的提升其法律意識,從而更有效的進行護理糾紛情況的控制,能夠運用法律進行雙方合法權益及其正當權利的維護,保證其具備高度的安全意識,從而進行護理缺陷的控制,保證護理安全隱患的積極防范。這就需要進行醫療護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設,進行不同類型護理人員崗位職責的落實。通過對醫療護理工作的開展,更有利于進行醫療護理糾紛的處理。這需要相關管理人員進行醫療護理糾紛案件的培訓,定期召集相關人員進行學習,讓每一位護理人員都具備良好的防范意識,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注重病人的自身權益,進行防患于未然,保證各種不安全的護理隱患的避免。這也需要進行服務意識的增強,進行服務態度的改善,保證護患之間的良好溝通,保證護患關系的協調性,形成以病人為中心的管理制度,保證其服務意識的提升,保證其服務態度的改善,更好的進行護理糾紛情況的控制。從病人的心理上來說,其希望得到護理人員的尊重、幫助及其指導,因此,護理人員需要積極的幫助病人、關心病人、體貼病人。通過對正確的護理方法的應用,實現病人及其家屬的協調,保證其相互之間的安全感、信任感,實現護患關系的協調,進行護理糾紛的控制。這也需要進行業務技術培訓工作的開展,保證整體護理水平的提升,保證有潛力護士的繼續教育及其學歷教育。在新藥使用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認真閱讀使用書,并且及時做好存檔。通過對業務培訓的開展,提升護理人員的整體質量水平,可以進行產房24小時值班制的應用,保證高技術、高責任心的護理人員的輪流值班,保證產房技術水平的提升。為了實現婦產科護士工作的協調性,進行當下排班制度的健全是必要的,保證相關人員的排大小晚班。針對那些新生兒窒息復蘇手術可以讓有經驗、有能力的心生兒科醫生進行。產科醫生也可以定期進行護理培訓,進行專人帶教,保證不同規章制度的嚴格執行,保證不同護理操作規程的遵守。這都需要進行護理準備工作的開展,做好護理的記錄,保證記錄的準確性、及時性及其清晰性。護士要將其觀察到的情況認真進行記錄。護理安全是刻不容緩的,其直接反映出醫院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需要進行年輕護士的護理安全教育,保證安全第一觀念的樹立。護士要將認真觀察到的情況如實地詳細記錄,護理安全可以反映護理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醫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對于年輕護士必須加強護理安全教育。
3結語
關鍵詞:婦產科;圍術期;舒適護理
舒適護理主要是利用人性化管理,對患者進行生理照顧并且進行必要的心理指導,成功緩解患者完成手術后產生的疼痛感以及內心產生的焦慮感[1]。在住院的過程中,患者如果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對自身疾病的恢復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研究舒適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主要針對我院收治的婦產科患者,對其完成舒適護理后,臨床獲得的效果肯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04月~2014年04月90例婦產科(剖宮產)患者。患者的年齡為23~43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5.6±1.2)歲。針對所有患者全部實施剖宮產,將患有高血壓、患有糖尿病以及患有器質性疾病的患者進行排除。將所有婦產科患者通過隨機數表法分為A1組與A2組。對比兩組婦產科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表現出均衡性(P>0.05)。
1.2方法
1.2.1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 ①為患者營造溫馨的住院環境,保證產房始終清潔干凈,并且在固定時間對患者進行通風,確保室內空氣清潔,在固定時間對室內溫度進行測量,保持室溫在22℃左右,保證患者的心情愉悅,確保室內光線柔和,避免對患者造成強烈刺激;②需要定期對患者的床上用品進行更換,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③引導患者進行輕度運動,防止出現褥瘡的情況。④在準備實施手術前,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指導,成功緩解患者內心的緊張感;⑤在對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血壓以及尿量等情況給予認真監測,保證患者的體溫正常,防止出現不適感對分娩造成影響。⑥患者臨床一經表現出呼吸困難以及血壓降低等癥狀后,立即同麻醉醫師對患者進行對癥處理[2,3]。
1.2.2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 患者在準備住院時,要求護理人員需要保持樂觀心態同患者進行密切溝通,要求語氣和藹,將患者作為護理工作的中心,保持態度誠懇同患者進行交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手術指導,成功緩解患者內心的焦慮感[4]。此外,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以及臨床預后情況等,使患者意識到保持樂觀的心態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2.3對患者進行術后護理 ①對患者進行必要的飲食指導:針對患者進行必要的飲食護理,要求患者需要多進食富含高熱量以及高蛋白的食物,促進患者的切口愈合。②對患者完成手術后的血壓、體溫以及尿量等基本情況進行觀察,防止出現術后感染的情況。③完成手術后的6h,對患者使用產后康復帶,成功緩解患者的傷口張力,提高患者的臨床舒適度[5]。
1.3評價指標 對A1組與A2組婦產科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Ⅴ級:表示患者出現了難以忍受的疼痛感;Ⅳ級:患者出現了強烈的疼痛感;Ⅲ級:患者出現了重度疼痛感,很難進行忍受;Ⅱ級:患者臨床表現出中度疼痛感,不能輕易忍受;Ⅰ級:表示患者出現了輕度疼痛感;0級:患者于臨床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疼痛感。
1.4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實驗過程中,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完成數據庫建立,利用χ2檢驗表示計數資料,以P>0.05為存在均衡性,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A1組剖宮產患者中,疼痛程度超過Ⅱ級的患者例數少于A2組患者非常明顯(P
3討論
當今社會,伴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針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逐漸增高,針對產后護理的要求也逐漸嚴格。在這種背景下,要求護理人員應該不斷將自身的專業能力提高,將護理模式進行有效轉變,為患者提供最優的服務。
舒適護理屬于醫院婦產科圍術期較為有效的一種護理方法,能夠為患者營造最優的住院環境,促進患者的身心放松,加快疾病的好轉速度。在進行本次研究過程中,舒適護理的有效實施,在緩解患者臨床疼痛程度以及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等方面,表現了顯著的意義。
總而言之,針對婦產科患者,在圍術期對其實施舒適護理,在提高婦產科患者生活質量等方面,表現出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邸乃健.婦產科患者圍術期舒適護理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32:109-110.
[2]湯臘梅.舒適護理在頸椎手術患者圍術期的應用效果觀察[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2:725-726.
[3]玲,趙麗萍,陶英群.舒適護理理念在腦膜瘤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J]. 中國醫藥導報,2013,20:120-122.
[4]張石紅,戴紅霞,毛曉萍,等.圍術期患者舒適護理的管理[J].護理學雜志,2005,08:53-55.
[5]吳夏青.舒適護理在腹腔鏡手術患者圍術期的應用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03:145-146.
[6]張靜.舒適護理在肝癌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02:83-84.
[7]許雨薇.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圍術期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4,13:2906-2907.
關鍵詞:風險管理;基層醫院;婦產科護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management method and result in the practice of the grass-roots hospit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Methods The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from 2012-2012 of 1500 patients admitte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s a reference group, targeted for risk management.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during treatment nursing disputes,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error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P< 0.05);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o nursing staff measured with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and patients to nursing satisfac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P< 0.05). Conclusion In grass-roots hospit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helps to reduce nursing errors and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Basic-level hospitals;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nursing
婦產科患者病情較為復雜,變化快,同時具有隱私多、侵入性操作多、用藥多等特點,因此護理工作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存在較多的客觀及主觀性風險,同時患者及家屬缺乏相關護理知識,維權意識及健康意識均不斷增強,如何在護理中減少差錯、杜絕事故,保證患者安全已經成為臨床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1]。風險管理是指及時發現、評估經濟損失,并尋求對策的管理學科,從而盡最大可能的減少法律訴訟及經濟損失。近年來風險管理在多數醫院已經逐漸實施,然而在基層醫院發展較為緩慢,為探討風險管理在基層醫院婦產科中的實踐效果進行觀察分析,筆者對我院收治的3000名患者進行觀察,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縣人民醫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00例患者作為參考組,年齡20~73歲,平均年齡(34.15±6.52)歲;其中妊娠合并癥362例,產婦451例,月經失調202例,盆腔炎299例,其他186例;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50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年齡22~74歲,平均年齡(35.08±5.99)歲,其中妊娠合并癥358例,產婦449例,月經失調268例,盆腔炎300例,其他12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參考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方法,觀察組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患者進入門診、病房時對其進行宣傳教育,告知其保持病房內安靜,嚴禁大聲宣化,可在病房內播放舒緩、輕柔的音樂,為患者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醫護人員與患者充分溝通交流,將疾病、護理相關操作知識告知患者,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對患者進行引導,幫助患者消除抵觸及顧慮情緒,獲得患者的信任。②對護理人員實施"一帶一"制度,定期組織婦產科人員學習護理、疾病治療知識,并定期組織教學查房、科室討論及操作培訓,每季度進行一次考核,明確獎勵機制,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學習及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其操作技能。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積極履行自己義務,爭取支持及理解。
1.3觀察指標 分別在風險管理實施前后觀察兩組患者護理糾紛、護理差錯等發生情況,并記錄兩組患者對護理投訴率、對護理滿意率。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結果
2.1觀察組治療期間護理糾紛、護理差錯發生率分別為1%(15/1500)、1.2%(18/1500),參考組治療期間護理糾紛、護理差錯發生率分別為11.2%(168/1500)、11.7%(176/1500),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2.2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投訴率、對護理滿意率分別為0.7%(10/1500)、94.7%(1420/1500),參考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投訴率、對護理滿意率分別為8%(120/1500)、82.7%(1240/1500),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護理風險是指在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者間接的對患者造成的傷害,或者導致患者死亡的風險。婦產科患者病情變化較快,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復雜性等特點,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均貫穿,因此當出現護理事故或者缺陷時,患者對患者及其家屬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進而導致醫療糾紛不斷增加。護理風險管理為長期的持續性的工作模式,在日常工作中,醫護人員要重視風險管理的實質,并將風險管理由消極處理轉變為風險事件發生前的積極預防,做到防守、善于發現、及時解決等,從而保證護理安全,提高患者滿意度[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