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 09:21:3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高血壓營養防治原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高血壓病;規范化管理;效果
高血壓病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特征的進行性心血管損害的最常見的慢性病。它不僅可引起嚴重的心腦腎并發癥,而且是冠心病、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隨著我國人口的老年化,高血壓患者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調查顯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18.8%,全國患病人數逾2億[1]。而我國的三高、三低狀況未得到根本改變,人群高血壓知曉率30.2%,服藥率24.7%,控制率6.1%,高血壓病占慢性病門診人數的41%,居于首位。60%的高血壓人群分布在農村,這說明基層是高血壓防治的主戰場,社區醫務人員是防治高血壓的主力軍。因此,對社區高血壓病的規范化管理及治療是我們防治的工作重點。我社區中心醫院在2012年1~12月對963例高血壓患者進行規范化管理,取得滿意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963例,男性592例,女性371例,年齡32~87歲,平均59.5歲,其中1級高血壓403例,2級高血壓521例,3級高血壓39例。
1.2診斷標準 以安靜休息10min以上,采取坐位,右上臂血壓為準,必要時測雙上肢血壓,采用國際上統一標準: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根據血壓增高的水平,可進一步分為高血壓1、2、3級,見表1。
2 規范管理
2.1本組963例,全部建立健康檔案,內容包括:一般情況、身高、體重、心率、血壓、腰圍、血糖、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記錄了相關病史、家族史、飲食、生活習慣等。
2.2建立隨訪記錄,內容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導、癥狀、體征以及用藥情況,1級高血壓3個月隨訪1次,2級高血壓2個月隨訪1次,3級高血壓至少每月隨訪1次。
3 治療
3.1非藥物治療 對象:1級高血壓患者。方法:控制體重,平衡膳食,減少熱量;限鹽(逐漸減至6g/d以下);戒煙節酒;減少脂肪攝入,適當的體力活動,保持足夠睡眠和消除緊張情緒。
3.2降壓藥物治療 對象:2、3級高血壓患者。主要選擇藥物:利尿劑,鈣拮抗劑(CCB),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a-受體阻滯劑。治療原則:采取長效單藥或聯合用藥,從小劑量開始,按照個體化原則,逐步加量,加藥,直至血壓控制滿意為止。
4 結果
1年后進行健康評價:病例人群高血壓知識知曉率達69.7%,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的731例,占案例總數的75.9%,因患惡性腫瘤死亡2例,合并肺心病死亡3例,發生腦梗塞4例,腦出血1例,并發糖尿病2例。
5 討論
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血壓平均降低收縮壓10mmHg和舒張壓4mmHg,腦卒中的危險降低30%,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降低13%[2]。各國的實踐也證實高血壓的人群干預是有效的。美國成功開展了高血壓人群綜合干預10年時間,冠心病死亡下降35%,腦血管病死亡下降48%,本組病例防治兼顧、標本兼治,通過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對高血壓防治知識的認識,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健康教育投入少,效益高,是防治高血壓最廉價和有效的策略。因此,筆者認為:高血壓的防治,必須標本兼治,以健康教育為基石,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和治療,使患者血壓達標并維持長期穩定,從而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
參考文獻:
大家都知道,血壓的高低是我們身體健康的一項重要指針,它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生活的質量。現時代,三高人群日益增多,尤其是高血壓,全球患病率已達31.3%。這個數字,足以讓每一個人提高警惕了!
當我們的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到異常時,就會發生血壓增高的現象,如果這種現象持續出現,那就是患了高血壓病了。
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很大,血壓過高會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造成傷害,并由此引發相關器官的病變,會對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不說,還常常伴隨著一定的生命危險。
無論是中西醫,對高血壓的治療方法都很多。治療效果我們暫且不論,但是藥三分毒,更何況未必所有的藥物都適合您。因此,如果能用對身體全然無害的飲食方式控制血壓,何樂而不為呢?
對于高血壓與飲食的關系,中醫、西醫的認識均出奇地一致,即不良的飲食習慣是高血壓的高危因素,一定要給予特別的關注。
那么,高血壓患者該如何飲食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壓呢?不急,聽我們――道來。
高血壓患者飲食基本原則
對于高血壓患者,該吃啥不該吃啥,說法很多。但無論怎樣說,以下幾條都是您一定要注意的。
(1)節制飲食,控制體重
高血壓病患者應節制飲食,避免進餐過飽,減少甜食,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
俗話說,飲食常留三分饑,老年高血壓病患者,應根據本人工作和生活情況按標準算出應攝入的熱能,然后再減少15%-20%:
(2)避免進食“三高”食物
避免進食高熱能、高脂肪、高膽固醇的“三高”食物,適量限制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量,每天每千克體重蛋白質的攝入量應在1g以內,可常吃豆腐及豆制品、瘦肉、魚、雞等,高血壓病患者不伴發高脂血癥的,則每日可食1個雞蛋;
(3)忌食葷油及油脂類食品
餐飲中的食用油宜選擇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這些植物油對預防高血壓及腦血管的硬化及破裂有定好處:
(4)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高血壓病患者應多吃維生素含量豐富及纖維素多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平時飲茶宜清淡,忌飲濃茶、濃咖啡,少吃辛辣的調味品:
(5)嚴格控制飲酒
高血壓病患者平時要嚴格控制飲酒,其飲酒量每日必須限制在50ml以內,切忌一次飲完,并絕對禁止酗酒;
(6)降低攝鹽量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鈉的過多攝人對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統和血液黏度尤為不利,對高血壓更是個致病因子、對般患者來說,每日攝鹽量應限制在6g以內,不要超過此限值。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每日攝鹽量應限制在4g左右,這對降低和穩定血壓大有裨益,對有些患者來說,攝鹽量還可以再低些;
(7)增加高鈣飲食
補充機體可吸收的鈣,高鈣飲食是控制高血壓的有效措施之一。鈣有“除鈉”作用,可使血壓保持穩定:
(8)多吃粗糧、雜糧
主食宜多吃粗糧、雜糧,如糙米、玉米,少制的米和面,烹飪中宜多用紅糖、蜜糖,少用或不用綿白糖、白砂糖;
(9)適當喝茶
茶葉中的茶多酚含有種黃酮類化合物,而這種化合物能夠對人體血管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從而增強血管彈性和通透性,進而亦可起到定的降血壓、防止血壓升高的作用。同時,茶多酚中還含有 種特殊的成分――兒茶素,這是一種能夠明顯起到長效降壓作用的物質,對于高血壓的防治有較大幫助。
不僅如此,茶葉中還含有多種礦物質成分,如鉀、鐵、鎂、鋅、鈣等,這些礦物質成分亦可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此外茶還具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水平的作用,并且可以通過促進纖維蛋白溶解而起到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這對于高血壓及心、腦血管并發癥的防治均有幫助。
對于高血壓病患者來說,可以將山楂、五味子、、杜仲、蓮子心等與綠茶同泡,則能起到更為有利的降壓之效。
茶葉雖然對人體有很大益處,但飲用起來也要適度,盡量不要飲用濃茶,更不要養成嗜飲濃茶的習慣。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的咖啡因能夠加快心臟跳動、促進神經興奮,過多攝入反而會造成血壓上升。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喝茶要喝淡茶,且最好以含咖啡因較少的綠茶為主。
對主食的正確選擇
許多人會片面地認為,主食類食物對人體沒有什么益處,吃了之后反而會造成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發生。其實不然,主食類食物所富含的糖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沒有了糖類體格再健康的人也會垮掉。只是在選擇主食類食物的時候是有一定技巧的,選擇糖類含量相對較少而膳食纖維含量相對較多的主食類食物則更有助于高血壓的防治 比如:
(1)小米
小米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膳食纖維、鈣、鐵、磷等多種營養成分,能夠起到抑制血管收縮、防治動脈硬化、降低血壓等作用不僅如此,小米還能夠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小便不利等癥,對于久病體虛的高血壓病患者比較適宜;
(2)薏米
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薏米富含蛋白質、糖類、氨基酸、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較好的利水燥濕、健脾養胃、清熱潤肺等功效,對于痰濕內阻造成的脾胃虛弱型高血壓病患者非常適宜;
(3)蕎麥
蕎麥富含蛋白質、糖類、膳食纖維、煙酸、鐵、鈣、磷等多種營養成分。蕎麥中的膳食纖維含量非常豐富,對于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均有理想的食療效果。但薺麥屬寒性食物,而且不宜消化,所以不可多吃;
(4)大豆
大豆富含植物蛋白質、脂肪、氨基酸、卵磷脂、維生素、膳食纖維、鐵、鈣、磷等多種營養成分。大豆不僅能減少人體血清中的膽固醇等脂類物質,且還具有抑制血管收縮等作用,對于高血壓防治有一定幫助;
(5)紅薯
紅薯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賴氨酸、膳食纖維、胡蘿卜素、鉀、鈣、鐵、鈉、磷等多種營養成分。紅薯能夠維持血管彈性、預防血管中的脂類物質沉積、降低交感神經興奮及血管收縮,從而可有效起到保持血壓穩定之效。
副食的作用不容忽視
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膳食中,副食類食物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而選擇有助于健康的蔬果等食物對于疾病的防治有重大的意義。而對于高血壓來說,選擇具有降低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病變及肥胖等癥的副食類食物則更有利于高血壓的防治。、下面我們說的幾種食物你都可以去試一試,看看它是否有效果?放心,保證沒有副作用!
(1)生芹菜
許多人都知道芹菜具有降血壓作用,但一般都是炒熟食用,效果并不明顯。最
近,國外心血管專家研究指出,芹菜確有降血壓作用,但必須生吃。新鮮芹菜洗凈,便可連葉帶莖起嚼食,每日2次,每次20g。如此持續服一周,可有明顯降壓作用,并對各類型高血壓均有效,生嚼芹菜不僅沒有降血壓藥物的副作用,還可解除中老年便秘,消除脂肪,緩解腹脹感。
記住,一定是生芹菜:
(2)山楂
山楂富含蛋白質、糖類、胡蘿卜素、膳食纖維、蘋果酸、山楂酸、檸檬酸、鈣、鐵、磷等多種營養成分,其不僅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導滯等作用,且還能夠增強心血管功能,預防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癥;
(3)胡蘿卜
胡蘿卜富含蛋白質、糖、胡蘿卜素、木質素、鈣、鐵、磷等多種營養成分,能夠起到增強免疫力、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預防動脈硬化等作用;
(4)西紅柿
西紅柿富含蛋白質、糖、胡蘿卜素、膳食纖維、番茄堿、番茄素、有機酸、鈣、鐵、磷等多種營養成分,能夠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表現,亦能起到降低血壓、防止動脈硬化、促進鈣質吸收、預防肥胖等作用;
(5)蘆筍
蘆筍富含蛋白質、氨基酸、胡蘿卜素、膳食纖維、鈣、磷、鐵、鋅、銅等多種營養成分,既能預防高血壓,又能防止高血壓合并肝硬化、肝炎、神經痛、動脈硬化等病癥;
(6)蘑菇
蘑菇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煙酸、維生素B2、鈣、磷、鐵、錳等多種營養成分,可有效起到預防動脈硬化、抑制血管收縮、降低交感神經興奮度等作用,從而對防治高血壓有一定幫助:
(7)海帶
海帶富含蛋白質、脂肪、氨基酸、胡蘿h素、膳食纖維、牛磺酸、維生素B2、煙酸、鐵、鈣、磷等多種營養成分,海帶不僅可預防高血壓,還可用于防治惡性腫瘤、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病癥:
(8)香菇
【關鍵詞】 鄉村醫;高血壓防治;對策
current status on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rural doctors in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related improving strategies
li yong,li wan-rong,zhang zhi-chao,et al.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haotian people’s hospital, guangyuan 6280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rural doctors in our local district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consequently to explore the related improving strategies.methods a closed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ag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pecialty, advanced study, method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hypertension, blood pressure target, principle for medical treatment, basic facilities and medicine supply, was introduced to all the rural doctors registered in the local health bureau. results of total 365 registered rural doctors, 316 doctors had received this questionnaire and 316 answered questionnaires were available. the mean age of the investigated doctors was (45±8)years old. of all the subjects, 75 percents just learned the clinical practice from a senior doctor, 72.78 percents had not yet been trained in the formal medical therapy unit, 56.96 percents owned a sphygmomanometer that used for more than 3 years, 83.86 percents didn’t know the correct position of the cuff, 68.03 percents didn’t know how to position the stethoscope, 85.13 percents didn’t know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hypertension, 92.09 percents didn’t know the principle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96.20 percents didn’t know the blood pressure target.conclusion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rural doctors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s still unsatisfied. thus, the uniform, standard management system for hypertens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immediately.
[key words] rural doctors;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strategies
2002年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我國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8.8%,估計全國高血壓病人有1.6億多,而我國人群高血壓知曉率為30.2%,治療率為24.7%,控制率為6.1%[1]。WwW.lw881.com隨著社會的變革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均有增加的趨勢。防控高血壓疾病已經不再是高血壓專科醫生的事了,而必須采取全人群、高危人群和病人相結合的防治策略,從控制危險因素水平、早診早治和病人的規范化治療三環節入手,構筑高血壓疾病全面防治的戰線。為了有效控制本地區高血壓疾病,降低卒中發生率,我們對鄉村醫生對高血壓的防治水平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所有對象均是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注冊鄉村醫生,其中男309人,女7人;年齡最大70歲,最小34歲,平均(45±8)歲;師承學藝237人;具備中專學歷37人;專業結構顯示296人為純中醫,20人為純西醫;230人未到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進修學習。
1.2 研究方法 對在區衛生局注冊的所有鄉村醫生進行一次封閉式問卷調查,內容涉及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專業結構、進修情況,測量血壓方法,高血壓診斷標準、高血壓降壓目標、用藥原則以及基本設備和藥物儲備。
2 結果
2.1 全區注冊村醫365人,參與調查問卷的有316人,交回調查問卷是316份。
2.2 平均年齡(45±8)歲,237人是師承中醫學藝;230人未到過正規醫院包括鎮醫院學習進修, 298人有血壓計,但是從沒有校正過自己的血壓計是否測量準確,180人的血壓計已經使用了3年以上。測量血壓時有265人不知道袖帶放置的準確位置,215人不知聽診器放置的準確位置;有269人不能正確表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238人主張第一次測量血壓高患者需立即給藥,291人不能明確高血壓病人用藥原則,304人不能明確降壓治療的目標,75.80%以上的人知道高血壓病人的常見表現以及知道吸煙、肥胖、遺傳、不良生活方式對高血壓病人有影響。
3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一百多年前riva-rocci發明了袖帶血壓計后醫學界才對高血壓的生理和病理意義有了認識。據2002年調查資料顯示,我國高血壓患病率比1991年增加了31%,估計目前全國患病人數達到1.6億多。隨著1999年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出臺,我們對高血壓的防治進入了新的時代,但是因為農村人口眾多,大部分生活在山區貧窮地區,衛生健康意識差,高血壓疾病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處于特別低的水平。我們調查顯示鄉村醫生普遍年齡較大,學歷層次低,專業單一,進修學習機會少,診斷設備簡陋,對高血壓疾病防治的基本技能即正確測量血壓方法掌握差,對高血壓診斷標準的基本理論掌握差,對高血壓病規范治療的原則掌握差。我們對我院腦卒中病人回顧分析中發現114例病人中,有50例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病,初始卻沒有在當地村鎮得到較規范的治療。遼寧省農村醫生對《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知曉和掌握情況調查顯示兩縣院醫生對《指南》知曉率為45.8%,培訓率為31.7%。對高血壓防治策略制定的主要依據及危險因素險評估分層原則等知識掌握<60%[2]。這證實了廣大農村衛生資源貧乏,基層防控一線太過于脆弱。所以農村高血壓防治顯得任重而道遠。農村衛生資源的貧乏,鄉村醫師作用的弱化是前階段醫療體制改革帶來的負面效應。城市醫院的高度發展和急劇膨脹,醫療資源也隨之在城市出現高度集中,鄉村醫院和鄉村醫師則逐漸走向不想管和無人管的地步。當地約214個行政村在近20年中沒有經費投入和行政參與,大部分鄉村醫師處于自生自滅的境地,加上外出務工的興起,鄉村醫師流失增加,更可怕的是個別地方獸醫開始給人治病,所以盡快改變鄉村醫生的生存現狀已經迫在眉睫。提高鄉村醫生的綜合能力不僅是農村發展的需要,也是有效控制高血壓疾病的需要。為了提高鄉村醫生的防治能力,筆者建議:(1)政府重視,開展農村高血壓防治工作需要縣、鄉鎮、村委等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多部門合作,共同參與,把提高村醫水平與防治三級網絡建設作為各級政府的年度考核目標[3]。(2)建立衛生主管部門對鄉村醫生評價制度,提供必要的工作經費,創造支持性環境,滿足其設備設施的增置與更新。以兩年為一周期進行評估,對不能達到標準的村醫取消其資格,新聘優秀的人員,形成競爭機制。(3)輪訓制度,利用縣區醫院的技術和智力優勢對鄉村醫生進行輪訓,使其掌握血壓的正確測量方法,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基本藥物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高血壓的降壓標準及主要并發癥的干預,提高對高血壓病防治的“三基”水平。(4)建卡報告制度,設計高血壓病人基本信息卡,對明確的高血壓病人實行建卡報告制度,區人民醫院相關人員將高血壓病人信息進行收集匯總分析,并指導治療。對及時建卡并上報的醫生給予適當的鼓勵政策。(5)基本用藥制度,衛生站必須儲備卡托普利、心痛定、雙氫克尿噻和阿司匹林四種基本藥物,初步用藥方案是:1級高血壓選一種降壓藥加用阿司匹林,2級高血壓選兩種藥加用阿司匹林,3級高血壓選3種藥物加用阿司匹林。(6)專科醫生隨訪制度, 對建卡醫生實行電話溝通隨訪,主要了解是用藥情況、病人反應以及建議相關輔助檢查,提高病人對服藥治療的依從性。(7)宣傳資料進家門制度,對在村站接受治療的人員宣傳高血壓防治基礎知識,內容主要涉及堅持服藥的重要性,調節飲食改變生活方式的必要性,提高農村人對高血壓的知曉率,從而為有效防控高血壓疾病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血壓 健康促進 生活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085(2008)5-0037-03
根據健康促進國際大會《渥太華》的定義,健康促進是促進人們提高、維護和改善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由于健康促進采取更主動的改善措施,調動政府、社會、個人廣泛參與,因此它比健康教育有更積極的意義。已經被廣泛接受。
其主要措施就是通過戒煙,平衡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健康為主要內容的生活干預。以社區人群防治和健康管理等形式,在政府、社會、個人廣泛參與下,健康促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據美國10年的觀察:冠心病死亡率小于35%,腦血管病死亡率下降45%。我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的七城市,健康干預工作結果顯示:腦卒中發病率下降50%,死亡率下降45%[1]。
這些研究說明了以生活干預為主要措施的健康促進工作對慢性病的群體防治有明顯的效果。
高血壓作為多種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險因素,參與發病過程。因此,高血壓的防治是多種慢性病防治的基礎。其一二級預防是整個慢病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一些醫療機構對高血壓防治工作不重視,特別是重治輕防,使抗高血壓治療中僅以治療目標而忽視改善代謝異常、延緩或消除血管不良重塑兩個目標。這種群體防治上的成績和個體治療中的問題形成強烈的反差。如何在抗高血壓治療門診中引進健康促進理念,主動采取生活干預措施,通過改善患者個體及其周圍群體的不良生活習慣,達到健康目的,尚未見報告。本文意在探討如何改善高血壓患者個體的健康,以及通過個體促進其周圍高危群體的健康等方面的工作嘗試。
高血壓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流行病,且患病率呈上升趨勢[2]。血壓升高是腦卒中,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資料表明:舒張壓每下降5mmHg,腦卒中和冠心病發病分別減少44%和27%[3]。因此,人群中高血壓防治成為防治心腦血管病最重要、最基礎的措施。健康教育在群體防治高血壓中的積極意義已被人們所接受,近十年來,人們又提出健康促進的概念,即在群體的健康教育基礎上針對個體制定生活干預方案,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消除各種慢性危險,并形成了一種商業運作模式“健康管理”。本文就高血壓防治中所做的健康促進工作進行總結,以探討健康促進對高血壓患者防治工作的意義。
1 對象
全部資料來源于我科高血壓門診2002年4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收治的高血壓病人1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確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排除繼發性高血壓,排除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危險因素中并存臨床情況病例( 因這部分病例生活干預有困難),隨機分為健康促進組75例,對照組75例。兩組情況如表1:
2 方法
2.1 全部病例分別編號,隨機分組。將姓名、初診日期、性別、年齡、既往史、生活史、家族史及身高、體重、心率、血壓、血脂、血糖檢查結果、用藥情況、復診及隨訪記錄等資料錄入微機管理。
2.2 健康促進組進行一對一的生活干預技術
2.2.1 在初診后一個月內分三次由經過培訓的專職護士進行系統健康教育講座,每次40 分鐘,每周一次。內容包括:如何防治高血壓( 高血壓診斷標準,危險因素,如何測量血壓,藥物治療注意事項 ),什么是合理膳食(總熱量及飲食結構,控鹽 ) ,怎么控制體重( 體重指數,體力的運動強度和時間,運動療法的注意事項 ),不良習慣戒煙(戒煙,限酒 )
2.2.2 在初診時進行危險因素評價,生活方式評價。并依據評價結果,制定改善生活方式建議。膳食指導依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原則。運動指導依據KYN健康管理運動指導的方案原則。戒煙,限酒采用日記法。并且每三個月進行一次重評價,并相應修改指導建議。
2.2.3 要求患者了解家屬及一級直系家屬的血壓水平,知曉率要達到90%以上。
2.3 對照組除采用診室宣傳欄,分發手冊,就診時醫護宣講,答疑等形式進行高血壓防治基礎知識外,不進行系統健康教育講座,也不進行一對一生活指導。對家屬及一級直系家屬血壓知曉率不做要求。
2.4 評價方法
2.4.1 于初診時和兩個月后分別進行同一內容的問卷調查,評價健康效果( 問卷50 題共100 分,其中如何防治高血壓占60%,膳食占18%,運動占10%,不良習慣占8%,干預項4% )并對比兩組情況。
2.4.2 在初診和一年后各進行一次生活方式評估。采用3×24小時個人膳食登記法,對飲食的總熱量,營養素結構,鹽量,飲酒等進行評價[4];采用問卷方法對運動強度,時間進行評估;用問卷方法測定家屬和一級直系親屬血壓知曉率( 測血壓一次以上/年)。
2.4.3 在初診和一年后各進行一次血脂,血糖和體重指數測定。
2.4.4 全部病例依據就診記錄統計一年內就診次數及血壓控制達標率,血壓達標標準< 140/90mmHg,且至少穩定3個月以上。
3 結果
3.1 經統計兩組間生活習慣,血脂,血糖,體重指數等指標改善情況見表2
4 討論
4.1 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醫護診治過程中對健康教育的重視,已確診高血壓患者的防治基礎知識,兩組均有所提高,而且提高水平上兩組尚無差異。說明系統講座對高血壓患者的防治基礎知識的提高不是必須的。
4.2 高血壓知曉率是一個地區評價高血壓預防效果的客觀指標,但必須經大規模血壓普查來得到。其本來意義是衡量一個地區人們對血壓水平的關注程度。如何針對高血壓患者的個體來體現這種關注程度,我們設計了高血壓患者家庭和一級直系家屬血壓水平知曉率,即:患者所有家庭成員和一級血系中一年內,標準測過血壓的百分率。我們認為它可以反映這一人群對血壓水平的關注程度。尤其是這一人群屬高血壓高危人群( 因有共同的遺傳背景和生活方式背景 ),所以他們對血壓水平的關注程度,對高血壓人群的防治尤其重要。由于健康促進中明確對這一人群血壓知曉率提出要求,所以健康促進組和對照組在這一指標上有明顯的差異。因此明確地提出高血壓患者的家庭成員和一級血系都要知曉血壓水平的要求是必要和有效的。
4.3 就診次數( 一年內 )實際上反映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健康促進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反映健康促進組能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4.4 兩組在血壓控制率方面無差異。一方面可能與兩組患者都是自愿主動來門診診治,對治療的依從性本來就很高。另一方面也說明健康促進對預防較治療更有價值。
4.5 健康促進組能明顯改善膳食不合理,提高運動水平,進而明顯降低體重指數和甘油三酯水平。且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 提高運動項除外 )。因兩組間防治知識水平無明顯差異,確認這種作用應該是健康促進的作用,即:生活方式的干預結果。這種效果的產生,一方面是為患者提供了一個可供操作的改善方案,另一方面由于健康促進中的重評價可以給患者一個正反饋信息,強化改善不良習慣的動力。但在戒煙和減鹽上,促進組和對照組均無顯著效果。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控制手段還有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改變一個習慣是不容易的。這倒印證了一些學者認為不良習慣的控制應提前到習慣形成前的兒童和青少年時期[5]。
5 結論
在高血壓患者個體治療中,引進健康促進概念,為患者提供一個可操作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方案,同時也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及患者周圍高危人群對血壓水平的關注程度,提高高血壓治療水平,有積極作用。因此,建議在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該推廣健康促進。
參考文獻
[1] 李錫武.慢病防治十年發展[M].第一版.湖南湘雅出版集團,2001,6.
[2] 王曉男,陳愛萍,肖曉紅. 不同高血壓人群健康知識需求的分析[J]. 現代護理,2004,10:897.
[3] 陶壽琪,武陽豐.醫療衛生人員心血管病防治知識[M]. 第一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0,7.
【關鍵詞】高血壓;危險性;評估;軟件
高血壓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我國高血壓患者高達1.6億,血壓控制率僅有6.1%[1],與美國JNC-Ⅶ(2003)報道的34%比較,我國的高血壓治療水平相差甚遠。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討和研制國產高血壓危險性評估的計算機軟件,用于規范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診治。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為了解臨床高血壓診治中存在的問題,課題組隨機抽取2003年以來的300份住院高血壓病歷進行回顧性調查,發現臨床高血壓患者的部分檢測項目嚴重缺乏,臨床評估率和評估合格率都極為低下,影響治療決策和效果。患者的調查結果顯示,臨床高血壓的診治過程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檢測項目不全,尤其是高血壓患者的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腹型肥胖、眼底檢查和微量蛋白尿等重要危險因素的檢測率不足10%;二是危險性分層評估不足,臨床評估率只有51%;三是由于評估缺陷造成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缺乏必要的合理性。現確需予以規范。
1.2 設計與制作 研究人員參閱分析了美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3(JNC-Ⅶ)歐洲高血壓防治指南(ESH/ISH2)和國際高血壓防治指南2004(WHO ISH)的有關規定和要求,依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4(實用本)》以下幾方面的標準:①高血壓分級標準;②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和并存心血管疾病的量化判斷標準;③高血壓危險性分層的判斷標準;④高血壓患者近十年內心血管危險事件發生率及其與危險性分層各組間的對應關系;⑤高血壓患者按危險性分層治療的策略、治療的目的和治療原則,按規定要求設計編制了《高血壓危險性評估軟件》,程序采用Power Builder 6.5做后臺,SQI Anywhere 5.0數據庫,中文Windows XP或Windows 2000)系統做前端運行環境。基本要求如下:①檢測項目的判斷標準和評估結論,與《中國高血壓血壓防治指南2004(實用本)》標準絕對保持一致。在軟件引導下,臨床醫師可以順利地完成高血壓患者危險因素的全面檢測,準確評估和合理治療。與人工檢測、評估和治療相比較應具有檢測不漏項、評估準確性高、治療合理化、省時省力、明顯提高診治工作效率等優越性;②對患者的檢測數據、評估報告和個體化治療方案等信息,能隨時進行儲存、打印和多因素查詢,利用該軟件可對社區患者的診治情況進行微機化管理,并可為高血壓的防治研究提供統計分析資料;③配置586以上微機和普通打印機各1臺,軟件安裝后即可開展工作。操作界面簡明扼要,操作方便,設有管理系統,詳細介紹軟件功能、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項,便于廣大基層醫師掌握。
1.3 《高血壓危險性評估軟件》的主要內容由三個部分組成:①檢測項目列表:為高血壓患者危險性評估前必須采集的相關項目。將《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4(實用本)》規定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及并存心血管疾病量化標準,經科學整理為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等14項內容,供接診醫師按列表內容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測,以免遺漏;②評估報告:將臨床實測數據輸入上述項目列表后,計算機即可按照設計好的程序自動完成該患者的血壓等級、危險性分層和十年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三部分內容的評估,并自動生成評估報告;③治療建議:本軟件治療建議分為三個內容:a.自動生成高血壓患者的治療策略;b.自動生成該患者的降壓目標;c.有接診醫師依據患者的檢測、評估狀況確定該患者的個體化治療建議。
2 結果
自我院2005年查體中心資料庫中隨機調取499例高血壓患者的檢測信息,分別按人工評估和軟件評估兩種方法進行心血管危險性的評估。
2.1 臨床試用證明,軟件運行良好,性能穩定,結果判斷快而準確,完全能夠滿足臨床評估的需要。499例高血壓患者危險性分層人工評估和軟件評估結果見表1。
2.2 82例患者危險性分層評估錯誤原因分析見表2。比較兩種方法對499例高血壓患者的危險性分層評估結果,經χ2檢驗,P
3 討論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高血壓防治基層實施規范》強調,一旦確診為高血壓,必須首先進行臨床評估,因為并不是所有高血壓患者發生相關疾病和死亡的危險都相同,按危險分層決定治療方案的思想是高血壓治療的最新觀點和核心思想之一。高血壓的臨床評估就是要為確定高血壓的病因、潛在危險的大小及適宜的治療措施等采集資料,并做出決定。但在臨床實踐中,醫師需要記憶和掌握眾多的數據和標準,難免會出現評估錯誤。
高血壓的檢測、評估和規范治療是世界各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基本觀點和要求,也是國內外高血壓專家們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臨床診治中存在眾多不規范現象,迫切需求理想的解決對策。本軟件的成功研制并經臨床實踐證明,可有效防止人工評估存在的常規缺陷,為基層醫師普及應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可在心血管內科及高血壓相關專業科室中廣泛應用。
本軟件適用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檢測、評估和治療,評估前應先排除有無繼發性高血壓的存在。許多外在因素亦會影響到高血壓患者的規范診治,例如軟件所列14個項目檢測不全,檢測質量低下,數據輸入有誤等,都會影響軟件的評估質量;另外,接診醫師變更頻繁,醫師之間存在的技術水平、臨床經驗或學術觀點方面的差異,也或多或少的影響到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質量和實施效果。所以,軟件雖可引導臨床醫師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規范診治,但規范化診治的全面實施,還應全面抓好與評估相關的各項工作,尤其是提高臨床醫師的專業水平至關重要。
本軟件中的血壓值一律采用三次不同日診所測量平均值。雖然《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4(實用本)》規定,動態血壓檢測(ABPM)白晝BP均值≥17.96/10.64 kPa;或夜間BP值≥16.63/9.98 kPa;或24 h BP均值≥17.79/10.64 kPa時均可以診為高血壓,但尚未見到應用ABPM測量之進行血壓分級的標準,故本軟件不予采用。患者以往有高血壓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物,雖然血壓
隨著循證醫學的應用和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人們對高血壓的認識將不斷提高,世界各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平均每4~5年就會有一次較大的調整。軟件在臨床應用中,當我國高血壓指南有了新的調整,或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應及時對軟件進行修訂、變更或者升級,以適應高血壓臨床診治需求。
參考文獻
關鍵詞:老年;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聯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12-0358-01
老年患者由于大動脈硬化和順應性下降,大動脈儲存血液的能力也減弱,心臟收縮期射出的血液大部分流向外周動脈,因此外周動脈波反射加速,使得收縮壓升高[1],所以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H)多見于60歲以上患者。如何控制老年患者的血壓水平,提高患者依從性,減低臨床心腦血管病風險是臨床醫師面臨的難題。我院應用厄貝沙坦氫氯噻嗪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老年ISH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期間我院診斷為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H)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中的診斷標準[2]:年齡≥65歲,血壓持續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壓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
1.2 方法:將60例老年ISH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給予硝苯地平緩釋片20mg每日一次治療;治療組(30例),應用厄貝沙坦氫氯噻嗪150mg每日一次,聯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治療,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分別測量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及血脂(TC、TG),血壓測量為相同時間連續測量3日,每日3次,取平均值。并查尿常規、電解質、肝腎功能作為安全指標。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
2 結果
與治療前比較,觀察組及治療組收縮壓、舒張壓均下降(P
3 討論
據2012年衛生部組織的全國居民27萬人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為49%。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H)占高血壓的60%。對于年齡>60歲的老年人而言,收縮壓增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3]。老年高血壓常與多種疾病并存,并發癥多,如何控制ISH,提高治愈率,降低發病率并減少老年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及死亡率是臨床及預防醫學的重點。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壓、血脂對比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老年患者高血壓以容量性高血壓更多見,應用利尿劑為首選,由于利尿劑電解質紊亂的副作用,故應用小劑量利尿劑為佳。厄貝沙坦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具有明顯的降壓、腎臟保護及改善心室重塑的作用,而且其高血鉀副作用可以彌補噻嗪類藥物的不足。他汀類藥物可明顯減少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作為心腦血管病的一級或二級預防治療藥物在臨床廣泛應用[4]。 本組研究通過使用厄貝沙坦氫氯噻嗪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H)起到了良好的降壓作用并通過降脂、穩定斑塊減少了老年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降壓治療應遵循平穩、有效、安全、不良反應少、服藥簡便、依從性好的原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方案既符合老年患者降壓原則又能使患者從他汀類藥物治療中獲益,臨床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1] 葉健烽.脈壓差水平對急性心肌梗死預后的影響[J].河北醫學,2006,12(4):333-335
[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579-616
[關鍵詞] 高血壓;患病率;認知行為;嘉善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5-0021-03
心腦血管疾病在我國呈上升趨勢,給我國造成巨大的醫療負擔,而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公認的罪魁禍首之一。高血壓的防治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嚴峻問題,隨同我縣適宜技術和慢病防治的推廣,關于我縣居民近年來高血壓患病情況及流行特點的研究尚屬空白,本研究對我縣6個城鄉居民高血壓現況進行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10年5~6月,在我縣魏塘街道、惠民街道、干窯鎮、西塘鎮、大云鎮、姚莊鎮等6個地區的18個社區及村委會,采取分層、整群、隨機抽取的原則,共調查年齡≥18歲的常住居民(居住年限≥5年)7 200人,其中有效調查人數為7 064人。
1.2 方法
①調查方式:采用入戶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內容包括一般情況(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婚姻、文化等)、吸煙史、飲酒史、是否高鹽或高脂肪飲食。對于已確診高血壓患者詢問是否服藥、服藥方式、服藥后血壓控制水平,在認知上詢問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降壓目標、危險因素、服藥方式、是否知道非藥物控制方式(如低鹽飲食、適當鍛煉、控制體重、戒煙戒酒、保持心理平衡等)。②血壓測量及高血壓的診斷:采用符合計量標準的水銀柱血壓計,取坐位測量右上臂血壓,分別采用Korotkoff第1音及第5音確定為收縮壓和舒張壓,重復測量3次后取其讀數的平均值。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制指南(2005年修訂版)》中制訂的18歲以上高血壓診斷標準[1]: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 mm Hg診斷為高血壓,既往有高血壓史,2周內再服降壓藥物,血壓雖然低于140/90 mm Hg,也診斷為高血壓。③調查指標:參考《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的標準[2],知曉率為診斷為高血壓的調查對象在調查前就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者的比例;治療率為診斷為高血壓的調查對象中近2周內服降壓藥者的比例;控制率為診斷為高血壓的調查對象中目前通過治療血壓在140/90 mm Hg以下者的比例。④質量控制:所有調查人員由我院心內科醫護人員、縣疾控中心人員及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相關醫務人員經培訓合格后參與完成,保證了調查的準確性。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的調查資料由EpiData軟件錄入,錄入后的數據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高血壓患病率
共調查我縣常住居民7 064人,其中,男3 479人,女3 585人,男女性別比為0.97:1。高血壓患病人數共1 664人,男871例,女793例,總患病率為23.56%。男性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5.04% vs 22.12%,χ2=8.337,P < 0.01),高血壓患病率隨著年齡的上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P < 0.01)。55歲以下各年齡段男性、女性之間患病率無明顯差異(P均> 0.05),而55歲以上各年齡段,男性患病率明顯高于女性(P均< 0.05)。見表1。
2.2 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
高血壓患病人數共1 664人,已明確高血壓的診斷1 105人,有559人在本次調查時才發現高血壓,高血壓的總體知曉率為66.40%,女性知曉率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在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中,服藥人數為685人,占41.17%,女性治療率高于男性(P < 0.01)。在高血壓患者中,目前經治療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的有315例,高血壓控制率為18.93%,其中女性控制率高于男性(21.69% vs 16.42%,χ2=7.517,P < 0.01)。見表2。
2.3 對高血壓知識認知水平
調查發現70.19%對象知道高血壓診斷標準;對高血壓的降壓目標認識度僅為68.75%;在高血壓危險因素中,對年齡的認知度較高(80.22%),而對于吸煙、高脂血癥、高血糖的危害認識較低;在高血壓并發癥認知上,腦卒中最高,冠心病次之,對腎功能不全的認知度最低;對非藥物治療的認知總體偏低;只有75.28%的認識高血壓需長期服藥治療。見表3。
3 討論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引起腦卒中、冠心病和腎功能損傷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其發病隱匿,患病率高,危害大,目前存在著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及知曉率低、服藥率低、控制率低的現象[3]。2002年我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估算,我國l8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粗率為18.8%[2]。2004年浙江省的高血壓患病率為33.4%,標化率18.7%[4]。有調查研究顯示[5],嘉興地區高血壓患病率為29.67%。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我縣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3.56%,4個成人中就接近有1例高血壓患者。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縣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略低于全省水平及我市平均水平。高血壓呈上升的趨勢,可能和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膳食結構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有關。本研究顯示,高血壓患病率與年齡有極顯著相關性,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遞增,符合人生理變化特點,也與國內其他報道的資料相一致[6]。本研究中,男性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女性,可能和男性的心血管危險因素較多,如吸煙及飲酒有關,這亦證明高血壓非藥物治療中戒煙限酒的重要性。
本調查研究顯示,我縣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分別為66.40%、41.17%,高于我國平均水平30.2%、24.7%[2],知曉率及控制率明顯高于2004年我省平均水平56.6%、9.3%[4],控制率也遠高于嘉興市2004年9.74%的水平[5]。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的顯著提高和我縣近年來積極開展高血壓防治工作密切相關,如基層高血壓治療方案推廣及防治網的建立,開展基層高血壓適宜技術,開展慢病防治工作,定期安排心血管內科專家通過媒體舉行“健康大講堂”、“大手牽小手活動”,提高群眾對疾病的認識,心血管醫務工作組還定期到社區開展講座,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讓社區及基層一線工作者得到專門培訓,對于>35歲的成人首次就診必須監測血壓,這大大提高了高血壓的診出率。雖然成人高血壓知曉率明顯提高,但是高血壓治療率和控制率仍低,明顯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7]。比起美國1999~2004年知曉率68.9%、治療率58.4%、控制率31.0%有很大的差距[8]。低的服藥率和控制率可能和這幾方面原因有關[9]:很多高血壓無明顯癥狀,不影響工作、生活,患者對疾病認識不足,不愿服藥,很多在并發癥出來后才服藥;基層高血壓患者服藥不規范,往往在血壓正常后自行停藥;患者畏懼服降壓藥,怕終生服藥,對藥物治療認識不足,服藥依從性差。我們還需繼續在高血壓防治上進一步努力。
從本次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我縣廣大人群對高血壓的認知度低,30%左右的人群不清楚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對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認知不足,特別是吸煙、高脂血癥、高血糖這幾方面。對高血壓并發腦卒中的認識較高,可能和腦卒中為我國高血壓最常見并發癥有關。只有75.28%的患者知道高血壓需要長期藥物治療,至于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廣泛群體認知不足。我們可以看出,高血壓健康教育是針對全人群的主要干預手段,提高居民高血壓相關知識,同時具備控制高血壓的積極態度,最終達到不良生活行為改變率的提高,減少高血壓的患病率。下一步工作應放在加強對社區人群血壓的動態監測,開展高血壓患者的社區規范化管理,只有這樣才能降低高血壓的患病率,提高知曉率、治療率與控制率,從而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3-14.
[2] 李立明,饒克勤,孔靈芝,等. 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7):478-484.
[3] Gu D,Gupta A,Muntner P,et al.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clustering among thepopulation of China: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sia (InterAsia)[J]. Circulation,2005,112(5):658-665.
[4] 徐小玲,唐新華,金宏義. 浙江省社區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服藥率和血壓控制狀況分析[J]. 中國心血管雜志,2005,10(1):36-40.
[5] 顧偉玲,周愛芬,李雪琴,等. 嘉興市高血壓流行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J]. 心腦血管病防治,2004,4(6):45-47.
[6] 吳維群,李銳,盧偉. 上海市城鄉社區居民高血壓患病情況調查[J]. 中國公共衛生,2006,22(7):858-859.
[7] Kearney PM,Whelton M,Reynolds K,et al. Worldwid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J Hypertens,2004,22(1):11-19.
[8] Ong KL,Cheung BM,Man YB,et al.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mong United States adults 1999-2004[J]. Hypertension,2007,49(1):69-75.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以某市某區A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轄的B社區的居住人口作為調查對象。根據街道戶口登記簿進行社區居民的登記,初步建立社區居民的健康檔案。社區共有居住人口982人,其中高血壓病患者194例,占社區人口的19.8%。高血壓病患者的年齡在32~93歲,平均(51.8±4.3)歲;其中男101例,女93例。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確定高血壓的診斷標準[2],個體在沒有服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進行至少3次不同日的血壓測量,如有2次或以上血壓值在以下范圍: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 mm Hg,則認為該個體是高血壓病患者。
1.2 研究分組將社區居民根據高血壓病患病情況分層隨機分組,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和對照組均為高血壓病患者97例,非高血壓病患者394例。兩組被調查人群的性別、年齡、血壓水平沒有顯著差異。干預組采取高血壓的防治干預措施,對照組不采取任何措施。
1.3 干預措施
1.3.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社區人群高血壓的有效手段。(1)宣傳:社區全科醫生可以開展社區高血壓的健康教育宣傳,通過在社區辦專欄、廣播、畫廊、播放錄像、板報等形式定期張貼和更換健康教育材料。(2)訪視:社區全科醫師每月到高血壓病患者家庭及居委會進行訪視,測量患者的血壓,給予面對面的咨詢指導,教會患者控制鹽、糖等的攝入,戒除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建議患者遵循低脂、低鹽、低熱量的飲食原則,并根據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指數、血壓值等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運動量。
1.3.2 服藥干預 針對我國高血壓病患者服藥依從性不高的特點,針對性的進行患者的服藥干預。社區全科醫生應讓患者認識到堅持服藥的重要性,講解持續服藥對其身心造成的不良影響,叮囑患者定期監測血壓,并根據患者的血壓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1.4 觀察指標 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前后的血壓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高血壓病患者的比較
干預組:干預前收縮壓為(131.4±19.6),舒張壓為(87.81±5.62);干預后收縮壓為(125.30±17.90),舒張壓為(80.13±5.36)。對照組:干預前收縮壓為(132.1±20.4),舒張壓為(86.49±5.11);干預后收縮壓為(131.9±17.8),舒張壓為(85.15±6.23)。干預組干預前后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74,P
2.2 兩組的高血壓防治效果比較
干預組沒有一例高血壓病患者發生,且原高血壓病患者中有11例血壓正常;對照組發生3例高血壓病患者,原高血壓病患者中有2例血壓正常。兩組血壓控制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67,P
3 討論
據2002年衛生部組織的全國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我國18歲以上居民(成人)高血壓病患病率為18.8%,全國高血壓病患者約1.6億,比1991年的高血壓病患者數上升31%,并且有逐年增長的趨勢。我國高血壓病有“三高”(患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高)、“三低”(知曉率、服藥率和控制率低)和“三不”(不規律服藥、不難受不吃藥及不愛用藥)的三大特點,這是高血壓的防治不能真正起到明顯效果的主要原因。
高血壓的發病大多與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通過社區綜合干預,能夠發揮基層醫療優勢,通過宣傳、教育、指導等方式,達到社區全科醫生與高血壓病患者的社區人群的互動,從而達到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的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高血壓病患者干預后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均低于干預前和對照組,而且干預后干預組沒有新發高血壓病例,表明干預效果是有效的。以上研究充分表明,對高血壓采取社區全科醫生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對預防和治療高血壓有顯著的效果,值得推廣。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