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3 23:38:14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英語教學設計,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本篇教學設計主要通過6個方面來進行分析:一是學情分析;二是教材分析;三是教學目標;四是教學過程;五是教學反思;六是板書設計。
1 學情分析
本教材的授課對象是一年級計算機專業、機電專業、幼師專業與旅游服務管理專業的學生,他們在就業時將通過面試走上工作崗位。因此,學習必要的面試技巧及掌握相關句型,對這些學生來說非常必要。然而,從學生學習英語的現狀看,一部分學生對英語有一定的興趣及基礎,大部分學生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英語基礎弱,詞匯量小;二是不能把英語知識轉換為一種職業能力;三是缺乏英語學習動機和興趣。
針對現狀,筆者做出如下設計:1)教學內容難易程度適中;2)教學目標不高,并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3)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2 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 本課時是外教版基礎模塊《英語1》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時,是Listening and speaking這部分,包括Exercise 1~7。主題為介紹職業與面試的問答,教授的內容與學生未來職業緊密結合。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一些面試技巧及簡單的句型,并且能夠談論將來的工作、填寫簡單的表格以及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這些內容是整個單元的核心內容,為學生對未來的職業有了一個規劃,也為學生學以致用的語言表達活動提供了語言鋪墊。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能夠聽懂面試的簡單對話,并且能夠從姓名、年齡、工作、能力幾個方面來進行英語面試,模仿書上的對話。
2)教學難點。如何展開應聘不同職位的自我介紹,突出相應能力。
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生能理解并運用有關職業與面試的詞匯,如
technician, special, training, vocational school, bank clerk, hairdresser, secretary, work experience, have breakfast, on the Internet, take a bus, watch TV等。
2)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幾種表達方式:
May I know your name? / What’s your name? / Can you tell me your name?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What do you do?
I am a…, but I want to be a …
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和寫的能力;
2)能夠理解和聽懂有關英語面試的對話。
情感目標 體驗面試禮儀,能將禮儀禮貌深入到現實的學習和工作中。
4 教學過程
語境 工作面試情景語境。
教法 任務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學法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Step 1 Greetings
T: Good morning/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 Good morning/afternoon, Miss Chen.
【設計意圖】能夠活躍課堂氣氛。
【效果預測】使學生放松。
Step 2 Lead-in
1)Prepare a picture about the interview and ask the Ss this question:
T: What are they doing?
S: They are having an interview.
【設計意圖】通過PPT面試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導入本節課的主題。
【效果預測】學生看到圖片后會很積極地回答教師的問題,但有一部分學生不能說出“面試”這個單詞,教師應該給出是“interview”。
2)Teach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 about part 1.
technician, special, training, vocational school
【設計意圖】能夠擴大學生的詞匯。詞匯教學是很必要,也是很重要的。學生不僅要會讀,也必須理解它的含義并且會使用它。
【效果預測】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準確地讀出來,但有一些學生不能夠掌握這些單詞的用法。
Step 3 New Teaching
1)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What’s the boy’s name?
②How old is he?
③What does he do?
④Do you think he will get the job?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對話制作一張有關史密斯的簡歷卡片。
【效果預測】根據制作出的簡歷卡片,吸引學生的興趣,更好地理解對話。
2)Listen to the dialogue again and repeat it.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效果預測】學生跟讀對話,聲音響亮,但部分學生的單詞發音錯誤,因此他們更應該注意的是單詞的語音語調。
3)Read these words and expressions and then follow the example to act out the job interview.
New words: bank clerk, hairdresser, secretary, work experience
Example:
A: My name is Tom Jones.
B: How old are you?
A: I’m twenty-two.
B: What do you do?
A: I’m a waiter, but I want to be a cook.
【設計意圖】主要運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情境教學及合作性學習的方式,將本課設為一個招聘會現場。教師作為引導者,先在全班學生中選出四家公司的代表作為面試官向職業學校招聘服務人員。這時其他學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公司接受面試,而面試官可以根據他們的回答來選出招聘的最佳人員。學生可以參照書中的面試問題和卡片來進行問答。
【效果預測】學生躍躍欲試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情境教學吸引了學生的興趣,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4)Learn the word and expressions. Then listen and complete the passage with the proper forms.
have breakfast, on the Internet, secretary, take a bus, watch TV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有關Jane一天的工作生活。通過聽力練習,讓學生了解秘書工作的內容并了解合理安排一天工作的重要性。
【效果預測】這一環節降低了聽力的難度,所需填充的詞已經在書中給出,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完成得很好。
5)Decide true (T) or false (F) according to Exercise 5.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
【效果預測】學生完成得較好。
Step 4 Consolidation
1)Do exercises 7 and check the answer.
2)Do exercises 8.
Make a timetable about yourself according to Tom’s timetable. If unfinished, leave it after class.
【設計意圖】教師展示Tom的日程表,小組討論后,布置任務,要求學生根據學校的作息時間,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份合理的時間表。
【效果預測】學生親自完成時間表,在全班交流時可以體驗喜悅感。
Step 5 Summary
1)Sum up the useful sentences.(總結面試的常用句型。)
2)Sum up the listening skills.(總結聽力技巧。)
【設計意圖】強化記憶,使學生在課后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巧進行復習和鞏固。
Step 6 Homework
Write a short introduction about yourself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 contents.
【設計意圖】課后探究、鞏固、拓展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5 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理念,本節課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與專業緊密結合。情境教學法創設一個求職經歷的情境,將教室布置成人才招聘會的會場,請學生扮作招聘人員與求職人員,根據學生自身的專業進行模擬應聘,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在做中學習。在Exercise 8部分,使用了任務教學法給學生布置了任務,讓學生根據Tom的時間表為自己制作了一個時間表。本節課的創新之處在于模擬面試現場,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英語及面試禮儀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對自身進行糾正。
6 板書設計
參考文獻
[1]陳琳.英語(基礎模塊)》學生用書:第一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設計原則基本步驟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強調“教師應該盡量避免單純語言知識傳授的教學方法,倡導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新課程改革下,我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根據學習內容設計各種交際任務,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自身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從而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一、任務型教學的理論認識
任務型教學途徑的理論基礎來自于Krashen的輸入與互動假設(inputandinteractionhypothesis)。任務型教學就是指根據現實生活中的交際制定語言學習任務,由學生圍繞這一任務制定計劃,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計劃、完成任務,而且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評估自己的學習(Ellis,1999)。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生英語學習和習得的過程一方面是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不斷地將所學的知識內化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地將所學的知識表現出來的外顯過程,而學生的主體性正是通過內化和外顯的無數次交替而逐步形成、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因而,任務型教學極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是有效改變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極少有機會使用目標語進行交際的教學現狀的最佳途徑之一(Nunan,1989)。因此,任務型教學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并且其教學思想和任務設計原則越來越受到重視并被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黃子成,2003:129)。任務型教學途徑反映了時代對英語教學的需要,也反映了時代對英語教學認識和解釋。
《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任務型教學途徑并非一種標新立異的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法研究者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者(如Long,Willis,Grookes,Nunan等)經過多番研究和實踐的系統提出的教學理論。它是從交際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交際教學途徑的一種。Richards和Rodgers(2000)將任務型語言教學歸納為交際語言教學的一種途徑。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都采用了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比如,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
二、任務型教學的特點
任務型教學有一些特點:第一、所謂任務注重的不是語言的形式,而是語言的意義,也就是所表達的意思。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往往關心的是學生是否有語法上的錯誤,不大關注語言內容的豐富性。而任務型教學中,學生說出的話里,內容能不能表達清楚是我們最關心的。第二、在日常生活中會做些什么事情,發生什么事情,我們任務型教學就會模擬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景設置任務,解決與現實世界有聯系的問題。第三,任務的設計和執行應關注任務的完成,任務完成的結果是評估任務是否成功的標志。
任務型教學是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中自然地使用所學語言,在使用語言過程中發展和完善自己所學的語言。形象地說就是: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任務不是象鸚鵡學舌那樣重復別人所說的話,不是純粹的顯示語言技能,不是做機械性的操練。
三、任務型教學設計遵循的原則
1.語境的真實性設計任務時,要給學生提供明確的語言信息、真實的語言情景和正確的語言形式;要符合實際功能的語言規律;要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學習和使用語言。
2.形式與功能相結合(Theform-functionprinciple)。設計任務時,要注意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相結合。要讓學生在掌握語言形式的同時,學會自我培養掌握語言的能力。每一階段的任務設計都應具有一定的導入性,使學生在語言形式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訓練,理解語言的功能,并運用于交際活動中。
3.任務鏈的階梯性。任務設計應由簡單到復雜、難度逐漸加深、承前啟后、層層深入,形成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涵蓋數個初級任務,并由數個微型任務構成任務鏈。在語言、技能方面,應當先輸入后輸出,使教學成階梯式層層推進。
4.在用中學。學生在完成具體的任務中通過使用語言而學得語言。這樣的學習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任務型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
Willis(1996)認為任務型教學一般分三個階段:前任務(Pre-task),任務環(Taskcycle),后任務(Post-task).
1、前任務(Pre-task)階段教師引入任務。就是讓學生對將要做的事情有一點感性的認識,有一個明確的目的。此階段意在激活、啟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背景知識,然后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思維圖。
2.任務環(Taskcycle)階段由任務(學生執行任務)、計劃(準備如何向全班報告任務完成的情況),以及報告(報告任務完成)三個環節組成,設計出微型任務,構成任務鏈,學生以個人、伙伴或小組形成完成各項任務。
3.后任務(Post-task)---有分析(教師通過分析各組執行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操練(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練習語言難點)兩個部分組成。這一階段意在給學生一個反思、總結、歸納語言知識的機會。
五、“任務型”課堂教學的具體課例
現以JEFCBook2ALesson17為例,說明以上教學步驟:
1.Pre-task
值日生介紹自己在剛過去的國慶長假外出游玩的情況,其他學生做要點摘記,然后互相提問相關問題,如哪些人同去了,怎么去的等,自然引出Whereshallwegoforthecomingtrip?
2.Task-cycle
Task1:Playaguessinggame
告訴學生在錦山動物園將有一個動物展,用Whatanimalsaregoingtobeonshow?等問題引入任務,讓學生猜測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物名稱。
Task2:Haveadiscussion
教師給學生提供地圖和時刻表,學生根據所提供的地圖和時刻表,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去的方式,路線并約定見面的具體時間,地點。根據討論結果完成下面表格。
表1小組活動計劃表
PlaceRoutePriceHowfarWheretomeetWhentomeetHowlongtostay
Task3:Haveareportandmakealist
各組派代表報告討論結果,教師匯總統計并對各組計劃進行公布。
表2班級總活動計劃匯總表
GroupsPlacesRoutesPricesHowfarWheretomeetWhattoseeWhentoseeHowlongtostayEvaluation
1
2
…
3.Post-task
1.教師對各組代表的報告做出評價,評選“最佳設計小組”。
2.根據各組提供的最優方案,分小組用英語寫去某地游玩的計劃。
3.將學生所寫的計劃通過實物投影顯示在屏幕上,師生共同參與評價,一起糾正語法錯誤。
六、任務型教學的評價
任務型教學模式將評價有機融于教學過程始終,通過學生、同伴、教師共同參與評價,實現了評價的多元化,建立一種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比如,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對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和合作精神作出過程性的評價;通過檢查,對學生的書面作業、、演講和朗誦等學習行為作出過程性的評價;通過交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作出過程性的評價。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實現自我評價。
七.結束語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深深感到任務型教學體現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這一認知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發展語言能力,增強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同時有利于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只要我們堅持以任務型教學理念為指導,我們的課堂就會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充滿智慧的快意與創造的歡樂,做到教學相長,形成教學良性循環。轉參考文獻
[1]Richards,J.C.&T.S.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2]Nunan,D.DesigningTask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
一、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設計必須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
前蘇聯著名航空專家科羅廖夫說過:“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興趣是教學的潛力所在,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可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這有利于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全體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二、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設計必須體現英語交際性原則
交際是英語教學的實質。課堂教學活動是通過交際使學生認識英語,掌握英語,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認知活動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學雙方都為對方提供信息,教學就是為了促進交流,以上三個層面英語稱為: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 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鑒于此,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注意設置有意義的語言情景,安排各類課堂教學活動,如pair work, group work, task-based activities, role play等等,為了使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盡量體現真實的交際,教師可在設計時創造“information gap”,使學生感到進行交際活動的必要性。
三、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設計必須精心設疑提問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英語基礎;培養;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8-224-01
小學英語教學是英語基礎的教學,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興趣的教學。課堂教學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形式,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教師的課堂教學,而教學設計則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水平展現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一、利用和開發其它課程資源
除英語教材外,教師還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其它課程資源,特別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二、教學目標制定要準確
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既不是低標準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九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目標可概括為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語言技能即學生通過學習后能夠做什么。情感態度即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和愛好,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活潑、大方、自信的個性,樂于模仿,敢于開口,積極參與,有合作精神。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有效的學習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為和步驟,包括為完成具體學習任務二采取的步驟和方法。
三、重視研究學生特點,有效進行學法指導
1、研究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心理
小學生具有共性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如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善模仿等。教師要善于研究學生的心理,捕捉他們的情感信息,根據他們的愛好設計教學活動和方式,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易學、樂學、多學。同時通過個別交流、課堂提問等方法,掌握所帶班級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風格和學習方法及情感態度,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多樣化和層次化的課堂活動,盡量為學生多創造主動參與和表現潛能的機會,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課堂有收獲,課后有發展。
2、滲透對學生學法的培養和訓練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課標》要求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意識和學習風格尚不固定,學習策略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師的指點和引導。因此,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有意識地滲透學習策略的訓練,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實踐等方法,積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獨立運用所學語言做活動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策略,使學生真正學會自主學習,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
四、恰當選擇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要恰當使用TPR活動、情境教學法、唱英語歌、說歌謠、扮演角色等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使學生能夠使用語言做事情,通過做事情來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由于客觀條件的差異,學生現有水平的差異以及具體教學實際情況的差異,有時教材推薦或建議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注意調整教學方法,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地探索和設計新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更有實用性和獨創性。
五、認真進行課前“預演”,設計課后教學反思
關鍵詞:核心素養;英語教學;教育改革
核心素養,是在世界教育變革進入瓶頸期,中國教育進入深水區的大背景下生發而出的。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英語教育也正面臨新的變革要求。小學英語教學設計要根據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在全球視野與本土精神中汲取養分。
一、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概念
核心素養是整個社會對新一代人的發展所提出的新的要求。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核心素養可以歸納為三個層面:一是掌握基本學科知識,包括聽說讀寫、語音、語法、詞匯等;二是通過英語課程學習而獲得的素養和各種能力,如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全球化視野等;三是培養對學生發展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的能力,如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等。這些素養當中,與我們一直以來堅持的英語教育理念既有相重疊的,也有根據新時代、新形勢背景所新提出的新維度,但無論如何,這些素養的培養應當是整體的、具有本土特點的。小學階段是兒童成長十分重要的教育階段。小學階段,是兒童初步感知周圍環境、發展各種能力的關鍵階段。正是從小學開始,大部分孩子開始正式接觸二語學習,同時開始豐富的人際交往并能夠參與一定的社會活動。落實好核心素養的關鍵理念,也必將有利于兒童各種能力的發展,為兒童日后的學習打牢基礎。教育發展的重點在于教育實踐,核心素養確定之后,如何在實踐中推進,如何在實踐中加以反思、改革,應當成為我們新一輪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重點。我們應當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反思課堂,重建教學,促進中國英語教育的新發展。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英語教學設計原則
英語作為一門必修學科,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雙重價值。王薔指出“英語學習是學生主動構建意義的過程,學生在理解與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新等思維活動,建構結構化知識,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學會學習,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英語學科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英語教學活動應當圍繞以下幾點開展:
1.聚焦真實學習的發生
學習真的發生了嗎?這是一個值得廣大研究者與教師反思的問題。受傳統科舉思想以及蘇聯凱洛夫教育流影響,應試取向的外語教育理念長期占據著我國的教育實踐,在這種教學實踐中,我們只看到了“一流考生”卻不見“一流學生”。學習過程是基于學生內部認知的過程,是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經驗相互聯結、逐步建構的過程。從認知主義心理學角度看來看,語言的學習,不僅僅是語言符號的簡單積累,而是通過語言的學習,內在建構符號的意義,透過這些語言符號組成的結構來實現人的有效交際。信息加工理論也認為,人們的語言學習是人類大腦將符號化的語言形式加工處理成形象化的內在意義的過程,是將符號與原有知識背景相聯系,從而將之納入到長時記憶當中的過程。雖然我們的課堂熙熙攘攘,看似熱鬧,但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了學習過程中來仍有待確認。當前教育實踐中,“人在心離”的課堂并不少見,語言知識意義的有效生成受到阻礙,學生學習的境脈受到阻隔,生不論是在知識學習層面還是能力與思維發展層面都受到了限制,甚至受到教育負向效果的影響。看似熱鬧但缺乏學生自主參與的教學活動本質上是對學生學習生活的破壞。而保證學生在課堂內真實學習的發生是實現核心素養的基礎條件。
2.著眼生命課堂的實現
英語學習的目的不僅是學習一項語言技能,同時應注重通過外語學習和對外國文化的了解與借鑒,促進學生自身價值觀、人生觀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質的提高。語言與我們的生命是緊密相連的,是基于生命活動的符號性表達。著眼學生的真實生命體驗,將教學活動融入到學生生活當中,是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有效途徑。小學生對于生活的感受是直接的、生動的,是基于情境的。現實生活中,語言學科天然的情境性與生活性為其教學提供了條件。英語教學設計應當緊密聯系現實生活,既保持英語學科的實用元素,使英語學習時刻為生活服務,又能夠挖掘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與情感體驗,將之與兒童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使興趣英語化,生活情境英語化。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既有語用體驗,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使生活成為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源頭。通過將學科知識與可感知的生活經驗貼合起來,使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過程,獲得真切的體驗,是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重要突破口。
3.創生學習策略,支撐“學”的優化
“學習策略對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有指導意義。”學習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學生的學習面貌與學習能力。“學會學習”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之一,是“終身學習”理念得以實踐的重要支撐,也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方向。然而在我國當前教育實踐中,“學會學習”的真正意蘊與價值仍處在被遮蔽的窘境。一線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機制,以及支持學生學習的策略知識缺乏系統、深入的培訓。學習策略有著一般策略與專門領域策略之分。例如,作為語言學科,英語與漢語在語言機制、功能以及心理過程上具有頗多類同之處,故而在學習策略上均需要一定的記憶策略、交際策略等宏觀策略來促進高效學習的發生。而與漢語相比,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學習又有著自己獨特的過程與機制,在語言學習的早期,母語學習基本上是“習得”的過程,即通過自然情景中的練習獲取,二語學習則多為“學得”,是通過有計劃的、模擬的情景進行的學習。學習材料與學習境脈的不同導致學校教學中的英語學習急需策略指導。這其中即包括包容性較強的一般學習策略,也包括在其框架下調整、延展、生發而出的英語專業學習策略。但不管怎樣,學習策略的應當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依據自身學習體驗與學習需求而動態生成與調整的,只有創生學習策略,支撐起“學”的優化,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一流學生”而非“一流考生”。
4.關注新興學習理論,打造信息化時代新課堂
任何英語課堂在傳播客觀知識的背后,都應指向人的發展,指向人的核心素養。隨著心理學等學科在兒童學習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我們對兒童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也應當發生相應的變革。同時,在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條件下的人工智能與學習理論的深度結合已經為我們的學習與教學提出了新思路。如何打造信息化時代下的新課堂也成為了我們所面對的新課題。信息時代的新課堂,必然是信息交互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學活動的主必須是兒童,兒童主動去獲取、交換信息。將知識情景化、交際化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其主動探究的精神與能力,同時也是符合腦科學領域所提出的人腦信息加工機制的,能夠在完成客觀知識學習的同時發展學生綜合素養。信息時代的新課堂,必然是實踐化的課堂。小學階段學生英語學習的中心是模仿、是游戲。我們的課堂是否應當繼續局限于課堂?這是值得反思的。當前,許多學校也已經開展了大膽的嘗試。比如建立模擬地球村,開展DIY課堂等。而在這些活動當中,都可以將我們的英語知識、英語運用鑲嵌到中間去。信息時代的新課堂,必然是學生合作,自主學習的課堂。學校教育之所以寶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學校環境中有著豐富的社會關系。其中,于兒童而言,友伴關系又是最為重要的關系。友伴關系往往可以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能夠產生思維的碰撞,不論從培養學生教技能力的角度,還是從培養其創造力與批判性思維的角度,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Lesson93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句型:Itsquiteaniceelephant.
(2)初步學習過去進行時態的用法。
2.能力目標
能夠用過去進行時準確表達過去某個時刻正在進行的動作。
二、教具
錄音機;一組圖片,畫有人物和動作,如:打籃球、跑步、唱歌、寫作業等,并標有具體的過去時間。如:8:30yesterdaymorning等。
三、課堂教學設計
1.請三位同學到前面來,分別做出掃地、讀書、寫字等動作。教師依次提問:
T:Whatareyoudoing?
S1:Imsweepingthefloor.
S2:Imreadingabook.
S3:Imwriting.
教師手指這三位同學,依次問大家:
T:Whatishe/shedoing?
學生按照實際情景,依次答出:
Ss:Heissweepingthefloor.Sheisreadingabook.Heiswriting.
教師要求全班將三個人的動作分別記清楚。
2.復習值日生報告。
教師可繼續要求學生就所學科目提出看法,并就他人看法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3.就剛才三位同學的動作,向全班提問:Whatwas×××doingwhenIcamein?
重復兩至三遍,板書這個句式,用彩色粉筆標出was,啟發大家猜測句子的含義,并引導全班回答:
Hewassweepingthefloor.Shewasreadingabook.Hewaswriting.
板書上述三個答句,啟發學生觀察謂語部分的變化,并簡要介紹一下過去進行時態所表示的含義。
4.打開書,借助課文插圖教授本課詞匯,反復練習。
5.兩人一組,練習課文第1部分問答。請幾組說出自己的答案。教師講評。
6.合上書。準備放課文第2部分錄音。教師給出聽前提問(Pre-readingquestions):
WhatisLiLeidoing?
放錄音一遍,學生回答問題。
7.指導學生兩人一組做課文第3部分練習。教師先與一位程度較好的學生表演以下對話:
T:WhatwasLiLeidoingwhentheteachercamein?
S:Hewasdrawingapicture.
T:Whatwashedrawing?
S:Hewasdrawingahorse.
T:Whatwasheusing?
S:Hewasusingchalk.
T:Wherewashedrawing?
S:Hewasdrawingontheblackboard.
全班兩人一組,就Meimei及thetwins進行內容相似的問答練習,請幾組同學表演。
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圖片,就上面的人物及活動與學生進行問答練習。
8.教師解釋課文難句(見難點講解)。
9.布置作業
1)抄寫生詞、短語,練習朗讀本課對話;2)完成練習冊習題。
四、難點講解
Butpleasedontplaywithmychalk.但是請不要玩粉筆。
句中的play是不及物動詞,意思是:玩,玩耍。例如:Letsplaytogether.讓我們一起玩吧。
play還可作為及物動詞,有“參加游戲、玩球、扮演、彈琴”等意思。例如:
1)Thechildrenareplayingbasketballoverthere.孩子們正在那邊打籃球呢。
【關鍵詞】英語教學改革;口語教學;口語測試;醫護英語
為了滿足當代社會對職業學校學生職業能力需求的標準,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和水平,必須轉變現有的高職英語教學現狀,使學生的個人競爭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和執業從業能力得到提高和發展。為此,本學期開始筆者與衛生學校英語組各任課教師的經過學習與研討,針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英語課堂教學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測評形式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與改革。
一、構建以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
英語課程是教師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必須構建全面系統的教學體系,不斷促進高職英語課程的可持續發展。通過調整英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技能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1.整合護理專業英語教學內容,適應崗位需求目前學校使用的高職英語授課教材是《新視野英語教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其內容主要是介紹西方文化、節日、校園生活、寓言故事、體育、飲食等,完全屬于單純的“聽、說、讀、寫、譯”語言基礎能力的訓練,屬于基礎英語,對于鞏固高職學生語言應用基礎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對于衛生學校的學生來說,特別是護理專業的學生來說,與其未來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相差甚遠,沒有突出職業英語的特色,不具備職業教育的實用性。教材內容和結構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導致學生感覺學無所用,因此學習態度散漫,缺少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習效率不高。在英語教學改革中,應當將基礎英語與行業英語(護理專業英語)有效銜接,將基礎英語知識與護理英語知識有效整合,緊密結合具體崗位需求,使學生的學習與未來的職業直接掛鉤,這樣不僅使學生感知所學內容與其生活息息相關,而且貼近其未來工作的真實場景,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2.提供多樣化課堂教學,滿足不同專業、水平的學生需求“基礎英語+專業英語”的培養模式是到目前為止較符合高職生學習英語特點的課程設置形式,在培養方式上要堅持知識與能力并重、技術與素質并重的原則,而以職業培養為目的的教學,要求培養出的學生具備更多的技能,這就需要多樣化的英語課堂教學手段。長期以來,高職英語課堂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教學基本以教師講授語言知識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而學生卻只是課堂上的聽眾,師生、生生互動性差。在這種教學環境的驅使下,不僅教師的思維受到了制約,缺少創新和獨特性,而且學生也缺乏應有的學習興趣和主體能動意識,甚至對英語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教改下的英語課堂應逐漸過渡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組織者和促進者,并結合學生所學專業不同的特征,在課堂教學中將職業英語教學與高職基礎英語教學相銜接,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交際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模擬工作情景教學法、多媒體網絡技術輔助教學法等,為學生提供溝通和交流的平臺,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鍛煉他們的口語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使學生畢業后能迅速適應未來的崗位。3.采取有效評價手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效的評價體系對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的實施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同時,也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起到了督促的作用。因此,要改革將單一的理論考試成績作為測量學生能力水平的陳舊的評價體系,采用科學的、多樣的、全面的考核機制,以考促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與應用能力。
二、具體改革方案
1.增加口語教學此次高職英語教改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了口語教學環節,每學期高職英語教學學時為60學時,教改后將之前20學時的“習題精講訓練”調整為10學時“習題精講訓練”、8學時“口語實訓與演練”以及2學時總復習。2.調整課程考核方案,增加口語測試我們調整了課程考核方案,在考試課的課程考核方案中,平時考核不變,占40%。期末考試增加口語測試,占10%;期末筆試占50%。期末考試加入10%的口語測試,有效考核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把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納入口語測試的范圍,從而推動職業學校英語口語教學的改革和發展。3.將醫護英語基礎性核心詞匯引入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本次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將醫護英語等級水平考試基礎性的核心詞匯引入到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希望可以有效銜接好基礎英語與醫學護理類英語。基礎性核心醫護英語詞匯分為四期,并在每個單元結束前為學生細致講解其用法與應用。
三、口語課教學設計與實施
1.口語課堂教學活動策略(1)利用課本內容引發學生興趣。(2)課堂活動引發學生興趣。(3)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口語表達的欲望。(4)講究糾錯藝術,正確對待學生說英語時出現的錯誤。2.口語課堂教學活動形式(1)小組討論。對于大班教學而言,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使最多的學生得到開口說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是最佳的選擇。教師在設計題目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水平,合理控制題目的難度,選擇與每個單元話題貼近的題目讓學生分組討論,以保證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度。(2)情景表演。根據對話場景的不同,創設不同的具體情景,使學生通過扮演不同角色演練對話來加深對相應話題的口語表達能力。情景表演步驟:①準備階段。教師針對某一話題設置具體的情景,介紹基本情況,講解會用到的核心句型,提供可能會用到的話題相關用語,解釋各角色任務。②分組布置任務。③演練。給予學生一定時間讓其組織并參與活動。④情景對話表演。⑤討論與評價。活動結束后給予恰當點評。(3)匯報訓練。通過背誦、總結等情形鼓勵學生積極使用英語表達,以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3.口語課堂教學活動方法(1)任務型教學法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任務型教學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在“做中學”,學生通過運用英語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來達到掌握語言知識技能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打破了傳統的3P教學模式(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改變了過去英語教學中過分重視語法知識的講解與傳授的狀態,給予了學生更加豐富有趣的活動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言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通過完成各式各樣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學生們可以更加高效地獲得語言知識,并且增強了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2)情景教學法在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情景教學法的應用有助于提高職業學校的學生對英語口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等,教學中通過教師和學生對情境的設置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四、口語測試設計與實施
1.口語測試模式2.口語測試的目的與原則英語口語測試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注意朗讀,積極開口,發展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發揮考試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導向作用。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口語測試的嘗試促進本校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使之不僅不會影響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和應試能力,反而能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使英語真正成為學生的第二交際語言,從而提高本校英語教學質量。3.口語測試對象與特點此次口語測試對象為2015級高職護理、醫學影像與檢驗等專業的學生,試題的設計要全面反映此階段學生的聽說能力,材料的內容也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同時貼近所學教材中的相關話題。4.口語測試的組織與實施此次口語測試采取面試這一直接型口語測試形式。直接型口試是一種傳統的口語測試方式,需要考生和考官面對面地交談,要求在考試中真實地再現口語在真實語境中的特點。具體采用“二對二”的多向交互模式,每組測試中有兩名考官和兩名考生,考生兩人為一組;兩位考官中,一位主持口試,同時評定綜合得分,另一位專門評定分項分,考生主要通過彼此間的相互交談反映口語水平。具體實施分為兩個測試階段:第一階段:小組對話。第二階段:朗讀并回答問題。5.口語測試評價標準口語測試評價標準應結合本年級每學期的學習內容、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包括以下幾方面:(1)語音語調。學生發音要準確、清晰,語調自然流暢,學生朗讀時能恰當地運用意群斷句,連讀自然正確。(2)模擬語境交際。按照教學大綱功能意念表選擇話題,設計語境,創設信息溝。這要求學生注意語言的交際場景,選擇與所處語境、說話時間和場所相適應的言語行為。注意交際者之間的關系,根據雙方熟悉程度,對方的社會地位和身份,說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話語,采用或嚴肅或隨便的交際風格。注意或直接或委婉的交際策略,如怎么樣開始、維持或結束談話,如何轉換話題,發現問題如何補救等。得體地表達自己的交際意向,如問候、打招呼、打電話、詢問、邀請、致謝及道歉等。(3)師生交談。根據所朗讀的對話正確回答考官所提出的問題。從考生的語音語調、語法詞匯、互動交際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分。目前,在職業能力培養的視角下進行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完善教學內容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鍛煉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實際能力。今后將繼續探索適合職業院校學生的英語教授方法,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作者:宋起慧
參考文獻:
[1]陳小蘭.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12):161-162.
[2]甘麗華.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探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3,(2):7-9.
關鍵詞:英語教學;繪本;教學設計;合理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即通過課堂的探究與實踐活動,掌握英語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突出個性發展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采用繪本教學能夠有效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既掌握必備知識,又提升綜合素養,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那么,繪本教學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如何設計呢?
一、突出教材處理,收集繪本素材
從收集繪本素材到教學設計完成必須以生為本,以圖為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繪本教學的主旨,也是收集素材的指導方向。在教材處理時,整合教材與教輔用書資源,比如人物圖片、單詞圖片等,讓學生在會話時不再陌生,更易接受;所謂以圖為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即在收集素材的同時,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讓學生通過圖形會話等獲得新知,讓課堂學習充滿興趣,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對于素材的收集,應該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以讓學生更易參與課堂學習為宗旨。
二、以趣為先,編排故事內容
繪本教學一般以圖畫的形式來展開故事,讓學生在故事情節中感悟新知,激發興趣,易于記憶。對于圖畫展示的故事必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點,充滿趣味性,在課堂上易于操作,讓學生容易表演。在編排故事的時候可以從這樣幾個方向去思考、編排故事,以達到學生樂學、易學的目的。
三、以學生為基礎,確定繪本的語言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