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5 15:57:3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養豬的技術與管理,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兵團第八師一五二團獸醫站,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收稿日期:2015—01—28
摘要:本文對石河子地區某規模化奶牛場368頭犢牛的飼養管理、疾病的發生與防治等情況進行了調查,總結和分析了犢牛時期的飼養管理技術和主要疾病的防治方法,旨在為規模化奶牛場養殖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犢牛;飼養管理;疾??;防治
近年來,石河子地區從國外大量引入了荷斯坦高產奶牛,為本地區奶牛的養殖和奶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奶牛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對犢牛的培育越來越重視,而犢牛時期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其成年后體型結構、生產性能和養殖經濟效益,也直接關系到本地區奶牛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本文對石河子某規?;膛鰻倥5娘曫B管理狀況、疾病的發生與防治情況等進行了調查,以期為奶牛生產提供實踐經驗。
1調查對象與方法
2010—2011年,對石河子某規?;膛?~5月生產的368頭荷斯坦犢牛的飼養管理狀況、疾病的發生與治療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將犢牛常見多發疾病按各系統或各病類進行分類統計,在統計過程中,如同一犢牛在不同時期患有不同疾病時,按不同病種登記。試驗在統計和分析該牛場犢牛飼養管理狀況、疾病類型、疾病的發病率及治愈率等情況的基礎上,總結了犢牛的飼養管理技術和常見疾病的防治方法。
2奶牛場飼養管理狀況
2.1犢牛的飼養管理
處于犢牛階段(指從出生到6月齡的牛)的牛由于各器官尚未發育完善,自身免疫機制還不健全,對外界環境變化的抵抗能力還較弱,因此,犢牛期的飼養是奶牛養殖的關鍵時期。
2.1.1初生犢牛
該奶牛場生產的荷斯坦犢牛均為自繁自育,犢牛出生后根據不同生長時期進行了飼養管理。新生犢牛的護理方法:(1)清除黏液。犢牛出生后,立即清除其口、鼻部的黏液,以避免黏液妨礙犢牛的正常呼吸造成犢牛窒息。犢牛被毛要用毛巾擦干,以免犢牛受涼。(2)斷臍。如臍帶未自然扯斷,可在距離犢牛腹部約8cm處用兩手卡緊臍帶揉搓2min左右,然后在揉搓處遠端用消毒過的剪刀將臍帶剪斷,斷端用5%碘酊浸泡消毒[1]。(3)吃初乳。犢牛出生后半個小時內哺飼初乳,初乳的喂量為1.5~2.0kg/頭,初乳飼喂3d,3~4次/d,
2.1.2常乳期犢牛
犢牛出生3d后改為含有初乳的混合常乳進行飼喂,混合常乳飼喂量:0~5日齡5.0kg/d,6.0~20日齡6.0kg/d,21~30日齡4.5kg/d,31~45日齡3kg/d。哺乳次數前期2~3次/d,后期2次/d(2次飼喂之間一般間隔8h左右)。于犢牛7~10日齡時少量補飼苜蓿葉和犢牛飼料,隨著犢牛采食量的增大,逐漸增加飼草料的數量和種類。對于生長發育不太良好的犢牛,可適當推遲斷奶時間。
2.1.3斷奶期犢牛
該牛場犢牛的斷奶時間為60~75日齡,犢牛斷奶后按體重的1%飼喂犢牛生長料,4月齡后飼喂育成牛飼料,自由添食添食磚,供給一定量的優質青干草和青貯飼草,保證犢牛有適當的運動和光照時間。在整個犢牛的飼養管理期間,圈舍溫度保持在15℃以上,飲用水保持常溫,斷奶犢牛按月齡、斷奶情況分群飼養管理。
經統計,被調查的386頭犢牛的成活率在95.1%(351/368),6月齡體重達160kg以上者占95.5%(190/200)。
2.2犢牛常見病及防治
2.2.1主要疾病
對該牛場368頭犢牛的常見病與防治情況進行跟蹤調查,統計結果表明,該牛場犢牛疾病的發生以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臍帶疾病、肢蹄疾病的發病數量最多,總發病率為42.39%(156/368),其中:消化系統發病率38.5%(60/156),治愈率83.3%(58/60);呼吸系統發病率35.3%(55/156),治愈率94.5%(52/55);臍帶疾病發病率11.5%(18/156),治愈率94.4%(17/18);肢蹄疾病發病率13.5%(21/156),治愈率71.2%(16/21)。犢牛發病率由高至低順序依次為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肢蹄疾病和臍帶疾病。
2.2.2防治
2.2.2.1消化系統疾病
犢牛消化系統疾病是奶牛哺乳期常見的一種胃腸疾病,如果防治不及時或防治方法不恰當,都會影響犢牛的生長發育,嚴重時可致犢牛死亡。該類型疾病的病因較為復雜,治療以腹瀉為主要癥狀的消化道疾病時,多采取抗菌消炎、防止脫水、調節機體的酸堿平衡、促進胃腸道的消化功能、防止繼發感染等增強抗病能力的綜合治療措施,對病犢牛的康復、減少死亡率和治愈率較為有效。
2.2.2.2呼吸系統疾病
犢牛肺炎是犢牛飼養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犢牛肺炎的病因涉及到犢牛圈舍環境條件、飼養管理因素、感染病原微生物等多個方面。在治療該類疾病時,首先要保持圈舍干燥,溫度適合,防止刺激性氣體進入呼吸道,并選擇廣譜、高效、低毒的抗生素進行持續治療,同時輔以抗炎、止咳利痰的治療方法,可取得較好的效果,治療中應避免大量低滲液和等滲液的輸液方式,以防止肺水腫的發生。
2.2.2.3臍帶炎
臍帶炎是犢牛出生后由于臍帶斷端遭受細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膿性壞疽性炎癥。在調查的156頭犢牛中,有18頭患有此病,患牛表現為臍部增大、臍孔皮膚紅腫,觸摸臍部,臍部皮膚發熱,內容物堅實,引起犢牛的疼痛;有的臍部內容物有波動感,用針穿刺流出灰黃色腥臭或者帶血的粘稠液體;有的臍部皮膚破潰,用手擠壓流出惡臭氣味的膿汁。大多數病例體溫基本正常。臍帶炎發病初期可在臍部周圍涂擦5%碘酊,然后涂抹魚石脂;對化膿破潰形成瘺管的病牛,擠凈膿汁,用雙氧水、生理鹽水依次沖洗,然后添塞磺胺粉,皮膚表面涂布碘酊,1次/日。
2.2.2.4肢蹄病
肢蹄病是指發生于蹄尖壁、側壁的真皮小葉層以及血管層漿液性彌漫性炎癥。調查的156頭犢牛中21頭患有肢蹄病,病牛不愿行走,喜臥,運動時出現跛行,關節屈曲不靈活、僵硬、關節腫大;有的腕關節下面可見黏液囊腫或已破潰,久治不愈。治療肢蹄病可于腫脹關節部位逆毛涂布魚石脂,并配合肌肉注射抗菌消炎藥[2];對發生化膿、皮膚破潰形成蜂窩織炎的病牛,擠凈膿汁后用雙氧水、生理鹽水依次沖洗,然后添塞磺胺粉,并放置浸有呋喃西林的引流沙布條,皮膚表面涂布碘酊即可,一般每隔2d處理1次。
3小結與討論
初生犢牛各器官的發育尚不完善,飼養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引發各類疾病的發生,影響養牛生產經濟效益。因此,對犢牛的各項管理措施必須落實到位。通過定時、定量、定人、定溫哺乳,使初生犢牛吃足初乳,并在7~10日齡開始補飼,60~75日齡適時斷奶,可促進犢牛消化系統的快速發育。同時,保持圈舍環境的溫暖干燥、通風透光,可降低哺乳犢牛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臍炎、關節疾病的發病率;對斷奶后的犢??砂雌潴w重的1%補飼犢牛生長料和育成牛飼料,供給足量的優質青干草和一定量青貯飼草,保證犢牛的運動量和光照時間,有助于后備奶牛的培育和快速成長。
犢牛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是規?;膛pB殖場發病率較高、致死性較強,屬于多病因多病原的疾病,在防制上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療的方針。臍帶炎和關節疾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圈舍潮濕、泥濘和地面堅硬所致,其發病率雖不及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高,但對其的治療卻沒有特別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對化膿性臍帶炎、關節黏液囊腫和蜂窩織炎的治療,一般療程可達數月,且多數久治不愈,有些病牛還會繼發全身感染,引起膿毒敗血癥而死亡,在養殖生產中應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 培養 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及內在規律的反映,思維能力是諸多能力的核心,包括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數學是訓練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不是思維過程的教學。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教師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激發學生思維,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對圖像的處理功能及直觀、形象的演示功能,為學生構建一個“研究”的“平臺”,揭示知識形成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空間思維,培養各種思維能力。
一、激發學生求知的內在動力,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數學課堂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為講而講,學生容易乏味,激不起興趣,在此情境下進行教學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賦予生命力,使學生進入情境激發的興奮點上,這時思維活躍,能激發出生命力。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節課,使每節課生動、形象,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有意識地提出問題,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思維的求知欲。
二、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能力的核心,對思維的主體來說是新穎獨到的思維活動,它包括發現新事物、揭示新規律、創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論、解決新問題等思維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營造讓學生樂于學習的氛圍,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等教學活動,感悟知識、經歷過程、領會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優化數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
新知識往往是教學的重點、難點,課件的演示介入,主要起突破重點、分散難點的作用。在新知教學中,巧妙運用媒體,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重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系,不要孤立地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智力素質的發展。知識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所以學習的重點就是學會如何思考。
四、介紹有關數學史,學習科學家思維的方法
因此,我針對學困生的這些不良表現,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一、創設有趣的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
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們中國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條件。從之前的實驗中我發現,學困生會對密切聯系他們生活實際、或是很感興趣的事物倍感親切,并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困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盡其所能地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啟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困生去體驗。
二、要求具體、分工細化、責任到位
對于學困生存在的這些不良表現,我們認為并不僅僅是因為學習的興趣問題,更主要的是完成學習任務的責任不夠明確造成的。如要求小組合作完成某個實驗,或是小組間進行適當的討論,這些活動優秀生都很積極主動地參與,而且能以較快、較準確地完成,而這時教師往往提問的也是優秀生,學困生少有機會,他們就會認為課堂教學活動我參與不進去,長此以往,學困生就會認為學習任務與我無關,責任意識漸趨淡薄。故我們首先需要讓學生明確,每個學生都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每個人都有參與學習的責任,需要大家的配合來共同完成探索性學習任務。
三、對學困生進行適當的個別“導學”
這里的“導學”主要包括課前導學和課堂個別導學。
大部分的學困生知識基礎、智力水平相對落后,其對問題的思考能力較其他同學落后,用時也比較長。而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是緊湊的,這樣的高效課堂,對于學困生來說是不可能有充足的探索學習時間與空間的。學困生沒有探索、沒有實踐操作、沒有思考,當然也就不可能有發言權,自然也不可能有效參與合作交流學習活動。故我對學困生設置課前導學,讓學生提前一天明確學習的課題——課堂要探究的問題,如以家庭作業的形式布置探究學習的任務,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課時,可以在上課前,先布置學困生回去嘗試用剪拼等方式來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由于是在課外,探究的時間與空間相對比較寬裕,學生自主收集資料、處理信息、操作實踐、獨立思考等在時空上都有了一定的保證。但是,考慮到學困生在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上的欠缺,故可在第二天上課前,再對他們的探究結果進行一定的指導、點到為止。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學困生在課堂上時間不足的問題,使其思維盡量跟上別人,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來。讓學困生提前一天明確學習任務,還可以解決課堂上大部分學生存在的淺嘗輒止現象,有效解決探索學習的不深入、合作學習流于表層等問題。
雖然課前“導學”有助于學困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但是學困生由于思維遲鈍、學習行為和習慣差,他們往往在課堂合作和交流過程中還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學習障礙,這時就需要教師的特別關注,進行個別“導學”。每節課教師都要合理地規劃安排好時間,巧妙調控,留幾分鐘的個別導學時間。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三邊關系》時,在操作環節教師有2、3分鐘時間,這時教師應該離開講臺,走近學困生身邊,蹲下身子,與他們進行交流,針對他們的困難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四、要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心,讓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廣東培正學院,廣東 廣州 510830)
摘 要:在我國推出有關扶持養豬業發展政策的背景下,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民走上了養豬的創業致富之路。本文以四會農村地區的一家養豬場為研究對象,發現了該豬場存在籌資費用過高,飼料倉庫存儲不當和飼料轉化率低,日常醫藥保健費用高,管理人員技術有限等成本問題,從而引起了我們的深思,積極尋找有效的的成本控制措施,進一步提高養豬戶規模化、集約化的經濟效益養豬理念。
關鍵詞 :養豬場;成本;控制
中圖分類號:f320.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5)07-0255-02
收稿日期:2015-02-20
作者簡介:俞嘉裕(1991-),女,漢,廣東省肇慶市人,會計學專業本科在讀大學生。林曉丹(1993-),女,漢,廣東省深圳市人,會計學專業本科在讀大學生。黃妙君(1993-),女,廣東省潮汕市人,會計學專業本科在讀大學生。
隨著我國對農業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同時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產出地之一,使得養豬業成為畜牧業中一個關鍵的部分。肇慶市四會地區處于丘陵地帶,河流水網資源豐富。四會地區一般養豬場養豬年出欄數500-3 000頭的養豬戶有245戶。四會地區已擁有廣東省重點豬場6家,是廣東生豬出欄數最多的縣。2013年底,四會地區生豬飼養量216.3萬頭,生豬出欄量133.34余萬頭,存欄量82.89萬頭,存欄母豬12萬頭。其中,大部分養豬場普遍存在著養豬成本高的問題,其成本高主要體現在飼料成本高,包括采購成本,運輸成本等。本論文采用經濟批量采購飼料,農業企業成本核算的方法控制成本,從而降低成本,提高養豬戶的收入。
肇慶市四會地區養豬戶數量較多,但是普遍存在成本過高的問題,同時在廣闊的生豬市場需求的背景下,對于如何控制養豬生產成本是非常重要的,為地養豬戶提供成本控制方法。
一、四會萬利養豬場發展現狀
萬利養豬場作為四會農村地區較為大型的養豬場,該養豬場占地面積100多畝 ,員工共20余人,其中豬舍占地面積約為3300-3500平方米,豬舍建造分為四個功能區:生產區、飼料管理區、隔離區和生活區,其中生產區是豬場主要建筑區,其包括各類豬舍和生產設施,而飼料管理區作為附屬建筑區,包括飼料加工車間,飼料倉庫等,豬糞堆積處和病豬則放置隔離區,而生活區則是人員辦公地方和居住地。
萬利養豬場積極與周邊同類養豬戶進行養豬經驗與技術交流,并尋求建立技術戰略伙伴關系,定期聘請養豬專家到現場進行養殖技術講授,以提高員工養殖和管理技術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萬利初期的設備選型的投入,養豬品種定位,飼料商的選購,豬舍規模大小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同時以“以質取量”為經營目標,避免了與大型養豬場進行市場爭奪的競爭。同時萬利養豬場存在籌資費用過高,飼料倉庫存儲不當和飼料轉化率低,日常醫藥保健費用高,管理人員技術有限等成本問題,如何控制成本問題成為提高養豬場收益的重要途徑。
二、萬利養豬場存在的成本問題
(一)籌資費用過高
由于生豬資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價值變動和市場狀況會隨著生豬生長周期發生較大的波動,這就給養豬戶帶來一定的經濟風險。一方面是萬利養豬場前期投資資金較大,而養豬生產周期較長,資金回收速度較慢,結構安排不合理,造成內部經營資金匱乏,使得流動資金短缺;另一方面,該豬場籌資渠道過于單一,主要來源于老板的自有資金和抵押貸款向銀行借入大量資金,即使自有資金不存在還本付息的問題,但仍然存在資金回收效益不確定的風險。同時,萬利豬場信用等級較低,所屬養殖行業養殖時間較長,所面臨經營風險又偏高,使得不僅受銀行信貸政策的影響,而且借款資本成本率高。
此外,萬利養豬場作為養殖行業,存在著一定的疫情風險,而近幾年養豬行業出現“商熱種冷”的現象,即商品生豬在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但由于種豬市場受飼料和人工成本的增加的影響,而經營資金有限又使得養豬戶積極性不高,這就容易使得養豬戶處于停產狀態。所以由于籌資不合理,使得豬場必須定期支付較高的貸款利息和填補一定的虧損額,這就增加了現金流出量,也就是后期所指的養豬成本的增加。
(二)飼料儲存不當
飼料費用在養豬過程各項目支出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飼料是指各豬群消耗的各種飼料。萬利養豬場對飼料購入與出料沒有一個詳細的登記數據,一方面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數目混亂,沒有按照各種飼料類型建立賬簿;另一方面,由于沒有及時對倉庫進行消毒和對購進的飼料進行就及時合理放置,導致鼠蟲滋生,容易造成飼料發生霉變而降低了飼料的營養價值。
采購員在采購各種飼料前,沒有進行數據分析來統計該豬場實際需要飼料的總量,導致盲目采購,加之該季度處于夏季,天氣高溫炎熱,導致飼料不易存放,也因為天氣炎熱導致豬種進食量下降,使得飼料總體需求量大大減少。
另外,通過飼料成本、成本效益進行比較分析,更高的經營管理水平和飼養技術,可以降低養豬戶的養豬成本,達到效益化養殖。該豬場對倉庫飼料進出量核算與記錄工作重視程度不高,沒有實行統一標準和建立相關會計賬簿,對出料單和進料單進行記錄,由于日常工作缺少了對倉庫飼料進行成本核算,使得對倉庫實際存儲量沒有一個較為準確的數目,也容易造成后購進的飼料先出料,導致了先入庫的飼料因存放時間過長發生變質而造成浪費,從而增加了飼料采購成本。
(三)飼料轉化率低
飼料轉化率的高低成為衡量豬場經濟效益的指標之一,而質量好的飼料價格較高,能給豬提供營養價值高的飼料,提高了飼料轉化率。在萬利豬場由于多方面因素導致了飼料轉化率低,使得養豬成本增加。
一方面,因為飼料費用支出是養豬成本的一個關鍵因素,要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就必須有效控制和降低飼料成本,這就使得飼料采購員購買了價格較低的三無保障飼料,而這些飼料營養價值得不到保障,甚至部分飼料保質期接近過期時間;同樣地,由于飼養人員技術有限,在配制飼料配方時忽視不同豬群的實際采食量以及沒有針對性放入不同分量的原材料進行飼料加工,而盲目進行加工和喂養,使得配方不準確,造成了飼料浪費。
另一方面,萬利豬場管理人員忽視了外在環境對種豬進食量的影響,沒有分析了環境成本、環境質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互動關系。在正常情況下,夏天季節氣溫高,種豬進食量減少,而冬天寒冷干燥,這時維持種豬的能量明顯增多,這就增加了豬的采食量。但是,該豬場喂養員卻采用每天同等的飼養量方法進行投食,造成了夏天投料率過高,而冬天投料率卻過低的現象發生,使得不能因時制宜地投料而降低了飼料轉化率。
(四)豬場人員管理不善
萬利豬場的人員在養豬過程中因飼料采購、喂養不當等方面管理不善,導致了飼料成本的增加,究其原因,與豬場周邊同行業的豬場對比,發現該豬場的員工資以及津貼待遇較差,這就導致了人員工作態度較馬虎,積極性不強。與此同時,豬場人員技術能力有限導致了管理不善。據我實地考察數據統計,萬利豬場有20多名工作人員,其中包括1名場長,1名會計,1名技術人員,管理人員2名,其余人員為豬場喂養員,從該豬場人員各崗位分布數量來看,基層工作人員居多,他們一般缺乏養豬的專業知識,純粹是勞力勞動;而處于有專業管理水平的人員數量很少,特別缺乏具有養豬綜合專業技術水平的人才,從而因管理不善而增加了養豬過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成本。
此外,養豬場管理人員沒有對生豬進行階段性的成本核算,對生產性種豬和商品豬沒有進行會計核算,使得在成本歸集中的統計數據混亂;此外會計人員沒有建立完整的生豬原始數據登記制度,使得在保育仔豬、育成豬和后備豬的階段,沒有選擇歷史成本模式計量,也沒有在育肥豬階段按可變現凈值與成本熟低原則計量,導致了該豬場沒有使用一套科學完整的成本核算方法進行成本控制,從而無法有針對性地實施有效措施進行相關成本控制。
三、解決的對策
(一)科學與多元化籌資措施
萬利豬場在擬定籌資方案時,應當根據豬場的實際經營情況并結合年度的資金預算表,明確籌資的金額、用途和來源,對籌資費用的高低作出充分評估,并根據養豬經營所需資金和規模選擇不同期限的籌資方案,科學合理籌資資金,從而充分利用籌資資金進行規?;?、集約化生產,降低了相關的財務費用。此外,該豬場屬于國家重點資金扶持的養豬行業,所以,該豬場應當在遵守國家法律前提下,充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進行社會扶持性融資,盡可能由有關政府出面擔保貸款,或者進行無息低息貸款,從而降低籌資費用。同時,應積極主動探尋多種方式的籌資渠道,譬如,在固定資產設備方面,可以通過融資租賃、經營租賃和杠桿租賃等方式租入設備,可定期向融資公司支付一定的租金來緩解資金壓力,使得有足夠的資金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以便更好地分散養豬場高籌資高費用的風險。
萬利養豬場在科學與多元化籌資過程中可以進行籌資成本分析,從而選擇最優的籌資方案,使得債務期限與養豬場投資生產經營回收期相配比,籌資費用與養豬收益相結合,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借款金額,從而有效控制籌資費用支出。
(二)制定有效的措施控制飼料成本
(1)加強飼料儲存的監管力度
飼料倉庫要保持通風防潮,防腐避光,并落實對倉庫進行全面消毒工作。飼料倉庫價值在一定時期內影響了豬群所需的飼料數量和質量,因此,萬利養豬場必須加強飼料儲存的監管力度,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加強飼料入庫質量控制。采購員應選擇信譽好,質量有保障的飼料商,并在飼料入庫前進行飼料檢測,防止出現購進飼料有發霉變質的現象發生。
第二,建立完整的出入庫飼料登記賬簿。制定一套有效的監控措施,按照豬場的相關手續定期對出入庫飼料進行登記與盤點,做到賬實相符。
第三,嚴格執行先進先出的原則。對不同規格的飼料以及不同批次的飼料分開存放,并做好相關數據登記,避免了因飼料混放而導致飼料出入庫數據不全,使得飼料員無法掌握有用數據進行飼料出庫。
第四,加強倉庫的盤點和消毒工作。倉庫飼料要保持低溫干燥,防止高溫潮濕,同時注意防鼠防蟲,定期進行倉庫消毒。此外,倉庫員應每周對倉庫飼料進行盤點和檢查,并做好相關數據記錄。
第五,制定合理的飼料采購數量和批次。通過養豬場實際投放量和以往采購數量進行綜合分析,通過科學的方法計算合理的采購數量和批次。
(2)提高飼料轉化率的控制措施
飼料轉化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生豬增重的速度,也是關系到養豬場的經濟效益規模,所以,提高飼料轉化率成為了養豬場降低養殖成本的一個重要手段。一方面,在選購飼料時,應避免購進三無保障的劣質飼料,保障購進飼料的質量和營養價值,從而提高生豬的進食量。此外,飼養員要因時制宜地進行喂養,根據生豬實際進食量進行喂養。
另一方面,制定科學的配料投放比例,嚴格按照科學的計算方法對玉米、豆粕、麩皮等原材料進行合理配比,保證了飼料的營養價值,提高飼料的轉化率。同時,密切關注每一個豬舍生豬的進食量情況,如發現有生豬進食量發生異常,應及時進行隔離和救治,并適當減少投放量。
提高喂養員投放飼料的準確率,避免在投放過程中造成的飼料浪費。同時,應選擇同等營養價值,價格偏低的飼料替代品,由于近幾年玉米、麩皮等原材料價格上漲飛快,使得部分養豬場養殖積極性不高,所以,可購進殘湯剩飯或者青菜類等作為飼料進行混合喂養,從而降低飼料成本。
(三)加強人員的管理與技術培訓
“要養好豬,先養好人”,這是養豬場要獲利的一個秘訣,所以必須要尊重員工,激勵員工,發現人才,積極建立有效的薪酬體系和良好的工作環境,堅持崗位責任制,堅持按勞計酬進行工資發放,制定明確的績效考核考核辦法,從而刺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人員的管理能力,有效地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此外,定期聘請養殖專家到豬場進行授課,加強對員工隊伍建設,通過熟悉和掌握標準化技術養殖,提高其飼養技術和管理能力。同時,進行以飼養管理技術、技術操作等作為上崗前培訓和崗位培訓的主要內容,加強橫向交流,積極鼓勵員工參加豬病交流會,從而提高人員的自身養豬技術水平和管理技能,通過建立科學的飼養管理規程,進一步加強了整體人員技能隊伍建設。
四、結束語
成本核算是養豬場在養殖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其貫穿生產經營整個過程。成本支出是客觀存在的,豬場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成本控制措施,使得有效降低養豬過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增加養豬場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周敏李.集群式供應鏈成本核算與控制模型研究[D].南京:南
京理科大學管理學院,2011.
[2] 喬琳雁.生豬資產會計計量模式的選擇和運用探究[D].南昌:
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2012.
[3] 謝祥,趙鋒.生豬養殖場飼料轉化率低的原因及解決對策[J].
[關鍵詞] 肉羊 設施養殖 養殖技術
[中圖分類號] S8-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3)03-0192-01
一個科學的養豬場的設置方案對于合理利用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有效地組織養豬生產,保證良好的獸醫衛生條件,預防傳染病的爆發,合理應用土地及促進生態平衡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良好的養豬場環境應具有合理的小氣候條件,有利于畜舍內空氣環境的控制,便于執行各項衛生防疫工作和組織生產,能夠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工作人員的勞動生產率。完整的養豬場設置方案應包括養豬場場址選擇、場內規劃布局、場區衛生防疫設施等項內容。
一、養豬場場址的選擇
選擇養豬場的場址時,應根據養豬場的經營方式、生產特點、飼養管理特點以及生產集約化等基本特點,對地勢、地形、土質、水源以及居民點的配置、交通、電力、物資供應等條件進行全面考慮。
1.養豬場應地勢高燥
場地至少應高出歷史洪水的水平線以上,其地下水位應在2米以下。這樣可避免雨季洪水的威脅,減少地面潮濕,有利于豬體熱調節和肢蹄發育,避免有害昆蟲、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的侵襲。
2.地勢要向陽避風,并有適應的氣流。這樣可保持豬圈溫度,避免污濁空氣積滯。
3.地面要平坦并稍有坡度,以便排水、排尿,防止積水和泥濘,地面坡度以1-3%較為理想。
4.地勢要開闊整齊。這樣有利于建筑物合理布局,縮短生產線,加強生產聯系和衛生防疫。
5.場區的面積要根據豬的種類,飼養管理方式,集約化重試和飲料供應等因素確定。一般每頭繁育母豬占地280平方米,每頭育肥豬-30平方米。建筑物在場地中的面積應為總場地的10-12%。
6.養豬場的土壤應選擇透氣透水性強、毛細管作用弱、吸濕性和導熱性小、質地均勻、抗壓性強的砂壤土類,而砂土類和粘土類都有一定的缺陷。
7.養豬場的水源應符合下列要求
水量充足,能滿足養豬場內人、畜飲用和其他生產、生活用水。水質良好,不經處理即能符合飲用水標準的水源。便于防護,不受污染。取用方便,設備投資少,處理技術簡便易行。
8.養豬場的設置還應考慮它與社會的聯系,比如與居民區的聯系,交通運輸和電力供應等。養豬場的選擇,必須遵守社會公共衛生準則,使養豬場即不污染社會,也不被社會所污染,它應處于居民區的下風處,地勢低于居民區,但要離開居民區污水排出口,還要離開化工廠、屠宰場、制革廠等容易造成環境污染企業的下風口、排水口或附近。
9.養豬場應交通便利,從防疫衛生的角度考慮,與主要公路的距離至少保持在100-300米以上,應有專用道路與公路相連,通向水源的道路不應與主要道路交叉。
10.養豬還應有可靠的電力供應,靠近輸電線路,并備有后備電源。
二、養豬場場地規劃與建筑物布局
養豬場的功能公區直接影響著基建投資、經營管理、生產的組織、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還影響著場區小氣候狀況和獸醫衛生水平。因此,在所選定的場地上進行分區規劃與確定各區建筑物的合理布局,是建立良好的養豬場環境和組織高效率生產的必要前提。
1.養豬場的分區規劃
養豬場通常分為三個功能區:生產區、管理區和病畜管理區。生產區包括豬舍、飼料貯存、加工、調制建筑物等;管理區包括與經營管理有關的建筑物、畜產品加工及職工生活福利建筑物與設施等;病畜管理區包括獸醫室、隔離舍等。
各區的劃分即要考慮生產的有機聯系,又要有利于衛生防疫制度和措施的貫徹執行。一般根據風向和地勢將各區按以下順序劃分:
這樣配置,可保證養豬場產生的不良氣味、噪聲、糞尿及污水污染居民生活環境,以及因病畜出現而使疫病蔓延,同時也可防止同于人員流動而影響家畜衛生防疫工作。還要防止居民區和管理區的生活污水和地面涇流流入生產區,以上各區間的距離應不少于300米。
1.1生產區內要按種豬群、幼豬群和生產群分區。各群要在不同地段、分區進行飼養,種豬群和幼豬群應設在防疫比較安全的地方,不同豬群間應保持較大的衛生間距,一般在100-200米。飼料庫的設置既要有利于飼料的運進,而又不需要外面車輛進入生產區內,還要與豬舍保持最短而又最方便的距離。還應設置在地勢高燥處,保證獸醫防疫衛生要求。豬糞尿及廢棄物的堆放、處理和利用,應符合衛生標準,防止蠅、蚊孳生和污染環境。
1.2管理區因與社會聯系密切,故應靠近居民區;同時應與水源、飼料供應地、電路、交通線及銷售網點保持最近距離,負責場外運輸與場內運輸的車輛應嚴格分開,場外運輸車輛和與生產無關的人員不得進入生產區,管理區與生產區應加以隔離。
1.3為防止疫病傳播和蔓延,病豬管理區應設在生產區的下風和低勢處,與豬舍保持300米的衛生間距。病豬隔離舍應盡可能與外界隔絕,應有單獨的通路與出入口,應與豬舍至少保持300-500米距離,處理病死豬的尸坑和焚尸爐等設施,應與豬舍保持300-500米距離,并嚴密隔離。病豬管理區的污水和廢棄物應嚴格控制,防止疾病蔓延和對環境的污染。
2.養豬場建筑物的合理布局
養豬場建筑物布局是否合理,對場區環境狀況、衛生防疫條件、生產組織、勞動生產率及基建投資等都有直接影響。
養豬場建筑物布局一定要與本場的生產任務與標、飼養管理方式、集約化程度和機械化水平、飼料需要量和飼料供應情況、獸醫防疫衛生要求、環境保護等因素相適應,而且要根據本場的具體條件,確定建筑物的形式、各類、面積和數量。規劃場區的建筑物布局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2.1根據生產環節確定建筑物之間的最佳聯系。養豬生產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節:①種豬的飼養管理與繁殖。②仔豬的培育。③商品豬的飼養管理。④飼料的運進貯存、加工、調制與分發。⑤豬舍的清掃、糞尿的排除及運走、堆貯。⑥產品的加工、保存、運送。⑦疫病的防治。上述過程需在不同建筑物中進行,彼此發生功能聯系,可用下列模式圖表示。
2.2遵守獸醫衛生和防火安全的規定。為保證獸醫衛生,建筑物之間應持一定的衛生間距,一般為30米。另獸醫室、病豬隔離室、焚燒爐等應處于地勢較低和下風處,并遠離豬舍、人畜通道、露天水源和飼料庫。運料道、牧道與除糞道不能交叉。還要保證不污染環境并有利于豬群防疫安全。
我國養豬業產業水平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養豬人才的緊缺。人才斷檔是影響養豬業發展的很重要的因素。
大企業養豬,社會監督的強度更大,更有利于提高我國生豬市場的保證量,穩定我們的豬肉消費。
今年以來,我國豬肉價格一直處于持續低迷狀態,養豬業中大批的散戶撤出,社會資本進入,有人說,養豬已變成富人的事情。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開始投入養豬業,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促使資本轉身投入養豬業,跨行業養豬真能賺錢嗎?這種趨勢對這個行業好還是不好?對此,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導王楚端博士有其獨到的看法。
資本進入養豬業利于行業發展
近兩年,養豬業成為資本投資的熱門項目。從2008年傳出高盛集團斥資2億—3億美元在中國收購十余家養豬企業起,隨后的2009年,網易創始人丁磊也開始養豬,養豬產業上下游的企業及養豬企業也紛紛大張旗鼓地加入或擴大養豬。除中糧集團投入巨資養豬外,包括武鋼集團、復星集團、北京中實集團、廣東德美化工等原本與養豬行業無關的業外資本也紛紛涉足其中,掀起了一股“養豬熱潮”。
王楚端認為,跨行業養豬是近兩年比較敏感的一個話題,資本進入養豬行業是一種趨勢。從上市企業規???,近幾年我國出現了不少以養豬為主業的上市企業,數量已經超過10家。近二三十年以來,我國豬業整體發展很快,但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不少經濟學家認為,養豬應該像美國一樣,有專門的群體、資本來經營,在美國,有很多上市公司進入養豬行業,養豬行業主要是以社會化的方式進行。
王楚端指出,如今越來越多的資本樂意并且能夠進入養豬業,主要是因為看到了養豬業的商機,看到了中國養殖產業發展的潛力。除此之外,生豬養殖受到熱捧的原因之一是國家給予財政補貼。根據農業部規定,標準化規模養殖在3000-1萬頭的,國家給予80萬元的財政補貼。以武鋼養豬為例,一方面資本流動具有趨利性,另一方面從企業發展角度看,如果企業在主業遇到了發展的瓶頸,那么企業有可能會將視線導入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此尋求新的發展空間。這種情況在過去十年已經出現,我國的很多產業,如房地產行業、煤炭行業都逐步涉入養豬行業,這是企業選擇多元經營、降低企業風險的一種方式。
王楚端認為,我國是一個城市化進程非常快的國家,很多農民選擇進城務工,養豬的少了,如果外邊的資本不進來,最后將會出現無人養豬的問題。資本進入養豬業,正好可以解決無人養豬的問題。
在過去30-40年里,資本的選擇主要是在工業、商業、金融方面,現在應該輪到農業的大發展了,無論從資本角度還是從整個社會發展的角度看,農業應該是未來的投資重點。這些投資涉及到農民、農業、農村的發展,也涉及到廣大消費者的生活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首先要有大量資本進入,其次還需要土地流轉等方方面面的條件,并保護農戶利益。
資本進入養豬業,整體上有利于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這樣不僅可以淘汰一些不合格的或經營管理和技術水平低的企業,而且可以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壯大。養豬業朝向工業化發展,向產業化經營發展,對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整體來說都是有利的。大企業養豬,一方面有利于接受公眾的監督;另一方面,從管理制度和監管角度講,相對比散戶、個人企業上更嚴格。大企業對生豬可以利用統一的標準和制度進行管理,對生豬的質量有相應保證。大企業養豬如果查出質量問題,一個禮拜內公司的股票就會有賠跌的風險。所以從企業自身角度來講,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著想,企業自身也會規范養殖。
資本進來離賺錢還有相當長的路
資本投入養豬業,就意味著賺錢嗎?王楚端教授認為,資本進入養豬業離賺錢還有相當長的路,其中很關鍵的因素,是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
我國養豬業產業水平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養豬人才的緊缺?,F在養殖人工成本比較貴,一線勞動及勞務成本工資待遇逐年提高,成本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這個行業的生產條件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20多年來勞動福利、工資薪水還較低,造成養豬行業高學歷、有經驗的人才外流,包括獸藥、經銷服務,飼料、設備經銷服務等方面的人才流失。以中國農業大學為例,他說,每年農大大概有100多個相關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但真正到豬場一線工作的就零星的一兩個。人才斷檔是影響現在養豬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而資本的進入則會改變這種局面。在企業福利上,大企業對養豬技術人才的要求更高,人才的技術水平高,養豬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便相應提高,更有利于養豬企業發展壯大。另一方面,大企業對養豬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更好一些,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養豬業。
跨行業養豬,對這個行業的了解不夠,所以風險比較大些,王楚端教授建議,在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上,跨行業養豬企業可以通過招聘職業經理人的方式來做好養豬產業。
養豬還不只是富人的事情
在豬價持續低迷狀態下,大批的散戶撤出養豬業,有人說,養豬已經變成富人的事情了。針對這種說法,王楚端教授指出,說養豬是富人的事情,這種說法不夠確切。
他說,即使現在有像武鋼一樣的企業進入養豬業,產量也只占到中國生豬總生產量的一小部分,比重很低,所占份額很少。從行業集中度來看,目前國內養豬業集中度極低,整個行業呈現出一種大行業小公司的格局。目前,國內養豬業排名前10位的公司和品牌,市場占有率僅達1%-2%。整體來講,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的地理集中度不高,生豬養殖規?;捷^低,大部分生豬仍以農戶散養為主。我國豬肉市場行情波動起伏劇烈,還是與農戶小規模生產占主體地位有關系。
從整體上看,在我國,養殖業單位面積的產出還是比種地要高的,養豬業目前仍是規模較大的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手段。與養殖?;蚱渌麆游锵啾?,養豬的成本較低,例如,養豬成本每頭大概幾百元,但養一頭牛成本就得1-2萬元,所以,很多農民為維持生活,還是樂意選擇養豬。
王楚端認為,雖然養豬不只是富人的事情,但是,假如全國99%的生豬都由散戶養殖的話,那么,供應量肯定不會很大,所以,對于我國這樣一個豬肉消費大國來講,工廠化養豬是很需要的。
關鍵詞:發酵床健康養豬;工藝;微生物制劑;生長豬
中圖分類號:S81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0-2066-04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Healthy Pig-raising Technics on Bio-bed
SHUAI Qi-yi,DENG Chang-yan,LI Jia-lian,DENG Chong,QI De-she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ig raising, pigs in this healthy pig-raising craft were raised on a biological bed spread by organic bedding with a thickness of 0.8 cm adding in the pig houses built acco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healthy pig-raising craft on bio-bed. The pigs were raised from 25 kg to 90 k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healthy pig-raising craft, the growth rate increased by 12.2%~14.5%; the consumption of forage decreased by 8.1%~10.8%; and the breed efficiency of fattening pigs increased by 31.56%. The develpoment and health of pigs was improved remarkably. The amount of excrement decreased by 2.88%; and 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calcium and phosphorus in the excrements decreasedby 49.75%, 46.15%, 27.97%, respectively, thus accomplished the reduction of emissions. Through fermentation and degradationof the excrements by microorganisms in the bedding, it could be regarded as “zero release”, and no pu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But the microenvironment climate and health situation of the pig houses were relative bad.
Key words: healthy pig-raising on bio-bed; craft; microbial agents; growing pigs
當今我國養豬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豬病威脅和豬場糞污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日益嚴重。采用發酵床養豬工藝能較好地解決這兩個問題。發酵床養豬技術是根據微生態理論,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在豬舍內鋪設鋸末、谷殼等有機墊料,添加微生物制劑降解豬糞,實現對環境的“零排放”。結合益生菌拌料飼喂,維持豬消化道及生長環境的良性微生態平衡,提高飼料轉化率及養豬效益,減少排放,降低污染[1,2]。
該技術以發酵床為載體,將所排出的糞尿在豬舍內吸附并經微生物迅速發酵降解,達到免沖洗豬欄、“零排放”、無臭味,從源頭上實現環保和無公害養殖目的。同時,所創造的舒適、符合現代福利養豬要求的豬舍小氣候環境條件,為提高豬的生產性能水平,提高豬機體免疫力、大幅度減少疾病,提高養豬經濟效益,實現清潔生產、生態循環健康養殖[2-4]。
發酵床養豬技術從日、韓等國引進我國后,受到國內養豬業的極大的關注。為探索發酵床養豬工藝的關鍵技術及其應用效果,為該項技術在國內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筆者在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生態循環健康養豬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等科研項目研究過程中,引進了該項技術,并對其中的技術關鍵點展開研究攻關,同時展開了發酵床養豬工藝與傳統養豬效果的對比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發酵床豬舍
在華中農業大學試驗豬場選定相同條件的后備豬豬舍兩棟,將其中1棟按發酵床養豬技術要求進行改造。改造后的發酵床豬舍共分8個欄;為單列式,兩面墻體為磚結構均開窗,豬舍跨度5.0 m;在一側建有0.6 m寬的水泥地面平臺,每欄分兩段分別建成飼喂臺和飲水臺。每欄墊料發酵區寬4.5 m,長7.0 m,深0.8 m。
1.2發酵床豬舍的墊料制作和管理
本試驗8個發酵床豬欄分為3組(第一組4個欄,第二、三組各兩個欄),均以鋸末、谷殼作為墊料基質(鋸末、谷殼各占1/2),各組分別添加3種不同的微生物發酵劑(發酵劑1號、發酵劑2號、發酵劑3號)。
墊料的制作:首先,將鋸末、谷殼鋪滿發酵區,然后3種微生物發酵劑分別按照發酵坑體積每立方米200 g的添加量,先用10倍米糠拌勻,再將米糠和微生物發酵劑的混合物均勻撒布在墊料上,反復翻堆使墊料和米糠發酵劑混合物充分混合。翻堆的同時加水,使墊料水分含量達到45%~50%(以外觀濕潤但手握疏松不成團為宜)。之后將墊料堆積發酵10 d;中間翻堆1次,以將表層墊料翻埋到深部發酵。堆積發酵完成后將墊料鋪開,進豬飼養。
發酵床養豬工藝養豬過程中,日常管理技術主要包括:必要時將集中成堆的豬糞耙散、墊料翻堆、調節維持墊料適宜水分、豬舍通風換氣。其他飼養管理按常規進行。
1.3試驗豬群與分組
試驗采用華中農業大學試驗豬場2007年10月4~15日所產湖北白豬230頭,平均75 d體重24.6 kg,同期一次性入試。試驗豬分成4組,Ⅰ、Ⅱ、Ⅲ組為試驗組,采用發酵床養豬工藝;Ⅳ組為對照組,采用傳統養豬工藝。同欄豬體重達90 kg左右時分批結束。三個試驗組中分別按0.2%(質量分數)的添加量添加,三種不同的生物發酵劑,對照組不加。其他飼養管理(飼料配方、飼喂方式、免疫驅蟲與保健等)均按照豬場常規方式進行,各組相同。根據試驗設計,結合豬欄條件對試驗豬進行分組分欄,試驗豬分組情況見表1。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4測定項目與測定方法
1.4.1試驗測定的項目及指標主要有豬生長性能指標(日增重、料肉比)、豬健康指標(發病率、死亡率),豬舍環境衛生指標(氣溫、氣濕、風速、光照強度、氨含量、硫化氫含量、細菌含量)、減排指標(排糞量、糞中粗蛋白、氨態氮、鈣、磷含量)。
1.4.2豬生長性能指標的測定方法試驗豬于入試當天空腹稱重,然后按照體重、性別對等的原則分組,轉入試驗欄飼養,于整個試驗期分欄記錄每日采食量,試驗結束時空腹稱重,計算日增重、料肉比,并進行統計分析。
1.4.3豬健康指標的測定方法通過豬群行為觀察和對疾病、死亡的飼養記錄,分析不同養豬工藝對豬的發育及健康狀況的影響。
1.4.4豬舍小氣候、環境衛生指標及減排指標由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環境衛生教研室檢測分析。分別檢測兩種不同類型豬舍(發酵床豬舍、傳統豬舍)及舍外的各項指標。
氣溫、氣濕、風速、照度于2008年3月1~3日3 d,于每天8∶00至18∶00,間隔2 h測1次,每天測6次,計算3 d平均值;氨含量、硫化氫含量于2008年3月1~3日3 d,于每天7∶00~8∶30、12∶00~13∶30、16∶00~17∶30三個時段各測1次,每天測3次,計算3 d平均值;空氣中細菌含量于2008年3月1~3日3 d,于每天9∶00、15∶00各測1次,每天測2次,計算3 d平均值。
減排指標在入試80天后于3月1日收集豬全天排糞量,并采集豬糞樣品6份,檢測糞中粗蛋白、氨態氮、鈣、磷含量。
2結果與分析
2.1豬的生長性能測定結果
豬生長性能測定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入試體重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日增重、料肉比兩項指標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三個試驗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結果表明,采用發酵床養豬技術較傳統養豬日增重提高12.2%~14.5%,料肉比低7.5%~10.8%;本次試驗所使用的三種不同微生物制劑的效果都較好,相互間差異不顯著。
2.2豬群行為及健康觀察
在整個試驗過程中,采用發酵床養豬技術的豬群健康狀況和生理反應良好,豬只毛色紅潤,被毛光亮,性情溫和,采食、排瀉、活動及躺臥休息等行為舒適自然;無寒冷打堆及狂燥興奮等不良行為,無應激發生。感官評價顯著優于傳統養豬。且豬群生長發育好,整齊度高,僅Ⅰ組感冒發燒5頭次(發病率5.00%);無其他疾病發生和死亡記錄。豬糞便軟而成形,無明顯糞臭味。
采用傳統工藝飼養的豬群毛色和整齊度不及發酵床養豬工藝,冬季低溫下豬只出現怕冷、打堆、活動減少。豬糞便有稀軟及便秘現象發生,糞臭味明顯,腹瀉2頭次(發病率6.67%)。感冒發燒5頭次(發病率16.67%);無死亡。豬群發病率顯著高于試驗組(P<0.05)。
2.3豬舍小氣候及環境衛生指標檢測結果
豬舍環境衛生指標檢測結果見表3。結果顯示,由于發酵床豬舍較傳統豬舍豬的實感溫度較高,寒冷季節仍可以開窗通風,傳統豬舍則關閉門窗;因此發酵床豬舍氣流較大,氣溫較低,空氣中硫化氫含量較低。但由于發酵床豬舍的結構及管理特點,導致發酵床豬舍的氣濕、空氣中氨含量及細菌含量高于傳統豬舍,光照強度低于傳統豬舍。發酵床豬舍的小氣候環境衛生指標的變化與管理中開窗、通風換氣、墊料翻堆等操作密切相關。
綜合看來,發酵床豬舍的小氣候環境衛生條件不及傳統豬舍,但冬季發酵床豬舍豬的實感溫度較高,豬只舒適度更好。
2.4豬糞中營養物含量與減排量檢測結果
豬糞中營養物含量與減排量檢測結果見表4。表中可見,發酵床養豬較傳統養豬豬糞排放量減少2.88%。豬糞中干物質及主要營養物含量大幅減少;其中,氨態氮及鈣、磷含量分別減少49.57%、46.15%、27.97%。這表明,采用發酵床養豬技術能提高飼料營養物質利用率,減少營養物排放造成的損失及對環境的污染。豬糞初水分含量增高表明在飼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劑可以改善消化道生理功能,減少便秘發生。
2.5經濟效益分析
統計整個試驗過程中兩種不同飼養方式的成本投入及產出情況,表明采用發酵床養豬技術飼養育肥豬,可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38.18%(40.33元/頭),詳見表5。
2.6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分析
規?;?、集約化生產已成為我國生豬生產的必然發展趨勢,我國近年來發展迅速且規模不斷擴大。這種生產方式在提高養豬場的生產水平和管理水平、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豬場糞尿和沖欄廢水過度集中排放,給環境造成很大壓力,如不科學處理,勢必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但是,采用傳統生產方式的養豬場,糞污的處理難度大,處理成本高,因此現有的豬場糞污處理技術推廣難度極大[1-4]。
采用發酵床養豬技術,由于墊料中含有活性微生物,能夠迅速有效地吸納并降解、消化豬的排泄物,不需要對豬糞尿清掃,也不會形成沖洗欄圈的污水大量排放,大大減輕了養豬場對環境的污染。同時,豬的排泄物混入有機墊料中,與微生物發酵菌結合,通過發酵即可制成優質的生物活性有機肥,既消納了大量的木屑、稻草、秸稈、豬糞尿等農業廢棄物,促進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又可以根本解決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的問題,大大改善農村、農業生態環境,形成人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農業系統[5]。
與傳統養豬方式比較,發酵床養豬還具有省水、省電、省料、省勞力等優點,可節省用水85%~90%。符合資源節約、節能減排的“兩型社會”建設目標要求。
采用發酵床養豬技術,由于環境條件符合福利養豬要求,豬只恢復了自然習性,減少了應激,又采食有益菌和菌體蛋白,抗病力明顯增強,發病率和用藥量明顯減少,所生產的豬肉品質明顯提高[3]。
3小結與討論
本次試驗已經證實,采用發酵床養豬技術較傳統養豬可提高日增重12.2%~14.5%,料肉比低7.5%~10.8%;提高養殖綜合效益38.18%;這同武華玉等[4]、張福官等[6]、王海燕等[7]的報道一致。
發酵床養豬較傳統養豬干物質及主要營養物排放量大幅減少;豬糞中氨態氮及鈣、磷含量分別減少49.57%、46.15%、27.97%;這同武華玉等[4]、張福官等[6]的報道基本一致,但減排幅度略高,可能與檢測的階段不同及飼料營養濃度不一樣有關。另外,豬排出的糞尿被墊料迅速吸納、降解,不需清掃豬糞尿,也不會形成沖洗欄圈的污水,從而豬場沒有糞污排出,大大減輕了養豬對環境的污染,基本實現“零排放”[8]。必須通過改善豬舍建筑結構和設備條件,降低豬舍內濕度、空氣中氨氣等有害氣體及細菌含量,避免對豬造成危害。豬舍建造時在豬欄一側設飼喂槽和飲水器,飲水器下端另加接水擋水結構,能將滴漏的水引至舍外,避免流人墊料區,以防墊料過度潮濕。豬舍的通風系統的設計是該技術關鍵之一,即便在冬春季也要根據豬舍內環境狀況實施通風換氣[9-11]。
本次試驗觀測時間安排在冬春寒冷季節,對于南方地區夏季高溫時節發酵床養豬技術的應用效果,有待今后作進一步觀測。夏季,由于外界氣溫高,加上發酵床產熱,容易構成豬舍內高溫、高濕的環境,對豬的健康非常不利,應加強通風降溫。降溫方式以濕簾風機或畜禽舍空調效果較好;如使用噴霧降溫或滴水降溫時要注意墊料的濕度,防止濕度過大影響菌種發酵。還要在欄內設置足夠的水泥晾臺,豬只感覺熱時可以在上面躺臥休息。還可通過降低墊料厚度、降低飼養密度,減少高溫影響[9-11]。
隨著發酵床健康養豬技術的廣泛應用,木屑來源的缺乏會成為發酵床養豬的限制因素;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選用一些性能好、來源廣、價格低廉的農副產品(如秸稈、花生殼、樹葉等)替代木屑。要提高墊料制作和翻床的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減低勞動強度,從豬欄設計上就要考慮機械的進出和使用方便。與之適應的消毒技術也是發酵床養豬成敗的關鍵之一,因為常規消毒不僅會消滅有害菌,也會殺滅墊料中的有益菌。因此,常規消毒時消毒藥應重點噴灑在墻壁、走道等非墊料區域,墊料區內有益菌的存在及發酵可阻斷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還可選用針對病原微生物的高效生物消毒劑進行消毒。依靠科技進步,篩選更加高效的菌種,開發研制價格低廉、性能穩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墊料發酵劑產品,是提高發酵床養豬效率的根本。
參考文獻:
[1] 李娟,葉淵,張萍,等.發酵床養豬的關鍵技術[J].畜牧獸醫雜志,2007(6):67.
[2] 施光發,甘友保,朱冠元,等.土壤微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J].畜牧與獸醫,2006(3):59.
[3] 王建華,彭君,朱建明.新型發酵床養豬技術[J].畜禽業,2005(6):21.
[4] 武華玉,喬木,郭萬正,等.生物發酵床養豬效果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09,48(12):3090-3091.
[5] 梁久梅.冬季養豬增溫新法――發酵床養豬[J].業,2008(2):59.
[6] 張福官,盛祖勛,錢根林,等.發酵床養豬技術的應用試驗[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0(4):42-43.
[7] 王海燕.嘉興市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的應用現狀及效果調查[J].浙江畜牧獸醫,2010(4):15-17.
[8] 楊生東. 微生態發酵床養豬效果觀察[J]. 青海畜牧獸醫雜志, 2009,39(5):27-28.
[9] 金明升,張均正,喻乃剛,等. 發酵床養豬的常見問題及對策措施[J]. 浙江畜牧獸醫,2010(4):11-12.
[10] 譚廣梅.發酵床養豬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J]. 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0(4):101.
[11] 楊森,陳興平,首峰. 發酵床養豬法的應用現狀與存在問題[J].畜牧獸醫雜志,2010,29(2):63.
關鍵詞:生物發酵床;存在問題;管理方法
近年來我國從日本、韓國等國引進了一項新型養豬技術-發酵床養豬。又稱自然養豬法。他是根據微生態理論和生物發酵理論。將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有機結合在豬圈舍內構成生物小環境,用這種生物小環境來造就一種無污染、無排放、無臭氣的新型環保養豬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對環境無污染、提高勞動效率、改善豬肉品質和增強抗病力等優點,并可通過利用全新的自然農業理念和微生物處理技術,實現養豬低排放、無臭氣、緩解規模養豬場的環境污染問題,是一種全新的環保養豬方式。發酵床養豬作為一種極具前景的新型養豬生產模式。未來可能成為生豬生產的主流模式,但目前該項技術在推廣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發酵床生態養豬目前存在的問題
1.菌種分解效率不高
發酵床養殖技術主要靠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豬的糞便,但目前所使用的菌種分解效率不是很高。使得單位面積飼養的豬數有限,另外由于豬舍是半開放式的,受外界的環境變化的影響,如何使菌種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都能發揮較高的效率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分離培養出高效、經濟、適用范圍廣的菌種是以后的研究熱點。
2.豬只越夏問題
新興生態養豬可以使墊床中層溫度升高到45℃~55%,墊床表層溫度達到25℃~30℃,冬季不加溫圈舍溫度也能達到15℃~20℃,使豬只有良好的體感溫度,能夠安全越冬。而夏天,雖然良好的通風掃堂風、上升氣流減輕豬只體感溫度。然而高溫促使墊料發酵加快,溫度升高,正常情況下,室內溫度比室外高1.5%~3℃。顯然濕熱墊料不利于豬只越夏。試驗表明,給豬舍四周建設1.1~1.3m寬的水泥地面。豬只夏天更愿意在水泥地面上休息。
3.疫病風險控制問題
此技術從誕生之日起,從業者就質疑其對疫病風險的防控能力。如某批豬只發生疫病,或者出現大范圍的疫病流行該如何應對。雖然原理上認為通過發酵可以殺滅病菌和寄生蟲卵、豬只本身健康程度較高,但目前尚缺乏權威數據。何況該法推廣目標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的適度規模豬場戶。其本身素質整體不高,操作難以保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故疫病風險有待進一步評估。
4.墊料的使用問題
有的地區墊料資源豐富,有的地區墊料資源比較缺乏。各地有必要對當地資源進行試驗。尋找價格低廉的墊料替代物。據試驗,不同墊料效果不同,鋸末優于“花生殼鋸末”。另外,有必要對不同深度的墊料飼養效果進行全面評估,根據各地氣候條件選擇不同深度的不同類型的墊料。
二、發酵床養殖管理的要點
1.溫度控制
應經常檢查,如水分過多應打開通風口,利用空氣調節溫度。地面溫度必須控制在60%,一個月噴一次發酵床菌種之一即可。發酵床菌種是專門針對發酵床培養的活性劑,按1:300的比例滲水,噴灑在地面上,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加快對糞、尿的降解、消化速度。
2.及時補充墊料
豬舍中的鋸屑變少時,適當補充缺少部分,并同時補充發酵床菌種之一。在特別濕的地方加入適量新的鋸末屑、稻谷殼粉,鋸末屑、稻谷殼粉各50%。用叉子或便攜式耕機把比較結實的翻松,把表面凹凸不平之處弄平,豬全部出欄后,最好放置干燥2~3日,重新堆積發酵后即可再次進豬飼養。
飼養密度:單位面積飼養豬的頭數過多,床的發酵狀態就會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豬的糞尿,一般每頭豬占地1.2~1.5平方米。
3.發酵床的日常維護
豬只在發酵床上飼養一段時間以后,墊料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板結,墊料內部空氣無法流通,影響發酵,甚至會造成發酵停滯,這就需要使用小型挖掘機來深翻墊料通氣。保證發酵床墊料中菌群的生物活性。
4.飼養管理
發酵床養豬飼養管理,與傳統養豬模式相比沒什么大的區別。與傳統養豬一樣,首先要打好疫苗,控制疾病的發生。進入發酵舍前必須做好驅蟲工作。進入發酵舍的豬大小必須較為均衡、健康。注意通風管理,帶走發酵舍中的水分,天氣悶熱時,開啟風機強制通風,以達到防暑降溫目的。平時發現豬大便堆積得比較多時,把它向空地撒一撒,便于充分分解。另外,地面不能太干燥,就是既保持很松散,但是又不能有揚灰,不能有灰塵揚起來,否則豬容易得呼吸道病。當糞、尿成堆時挖坑埋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