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管8篇

時間:2023-06-20 17:06:00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管,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管

篇1

關鍵詞: 腦雙位點同步微透析;疊氮鈉;乙酰膽堿;膽堿;腹內側前額葉皮質;海馬

[收稿日期] 2013-06-20

[基金項目] 中國中醫科學院自主選題研究項目課題(ZZ2010010,2013007)

[通信作者] 巧,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Tel:(010)64014411-2232,E-mail:

[作者簡介] 張美玉,博士,副研究員,E-mail:

目前研究發現,線粒體功能障礙是阿爾茨海默?。ˋlzheimer′s disease,AD)發病早期最主要的特征,與年齡相關的散發性AD的發病機制和線粒體損傷密切相關[1-2]?;颊叱霈F神經元丟失、認知功能明顯減退等臨床病理癥狀之前,海馬和頂、顳、額葉皮層的糖代謝出現異常,氧化磷酸化系統也遭到破壞。國內外均有報道使用特異性呼吸鏈復合體Ⅳ抑制劑疊氮鈉(sodium azide, NaN3)用作建立“線粒體損傷”模型的工具藥[3-5]。因此,本文擬采用本室新開發的腦雙位點雙通道同步微透析采樣方法(brain microdialysis,BMD),對腦腹內側前額葉皮質(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和海馬同步灌流NaN3造成膽堿能神經投射區域線粒體損傷和膽堿類遞質代謝異常,建立一種相對簡單、快速并適宜微透析動態監測的AD急性大鼠模型。用于篩選能改善腦能量代謝物質的中藥腦保護劑,為尋找促智藥物提供方法學參考。

1 材料

1.1 動物 SD大鼠12只,雄性,體重250~280 g,購于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證號SCXK(京)2012-0001。實驗環境室溫度16~20 ℃,相對濕度為40%~55%,12 h光照周期(7:00至19:00照明)。

1.2 藥品和試劑 氯化乙酰膽堿(貨號A6625-25G),氯化膽堿(貨號C7017-5G),新斯的明(貨號C7017-5G),氯化鉀(貨號P9541),HPLC Grade,防腐劑 ProClin95(貨號46878-U),以上產品均購自Sigma公司。乙腈和甲醇為Fisher Chemicals公司產品(HPLC級)。水合三氯乙醛(批號20111024),氯化鈉(批號20120413),氯化鈣(批號F20111116),氯化鎂(批號20100830),磷酸氫二鈉(批號20080116),磷酸二氫鉀(批號20071225),碳酸氫鈉(批號20120508),氫氧化鈉,磷酸二氫鈉,Na2?EDTA?2H2O 均為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產品。

1.3 儀器 液相檢測系統包括高效液相色譜,Antec Decade ⅡSDC電化學檢測器,鉑金工作電極,銀/氯化銀參比電極,Clarity Lite 色譜工作站,荷蘭Antecleyden公司出產。Microbore column ACh/Ch analytical column(165G-007A, 530×1 mm),AChE/ChOX×IMER(191-H03,50×1 mm),均由美國BASi公司提供。SHB-ⅢA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德國Sartorius arium 61316反滲透純水系統;德國Sartorius PB-21 pH計;天津津騰水相和有機相微孔濾膜。手術使用設備:立體定位儀STRONG8003,動物體溫維持儀-69001,顱鉆/90-102,均購自深圳瑞沃德公司。玻璃離子體水門?。ㄅ?01312,上海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齒科材料廠)。微透析系統包括CMA/12 MD Elite Probe(Menb length: 4 mm,Menb O.D. 0.5 mm,Cut-off: 20 000 Da; Menb length: 2 mm,Menb O.D. 0.5 mm,Cut-off: 20 000 Da)及探針套管,CMA/402微量注射泵,CMA/470低溫樣品自動收集器,均購自瑞典CMA Microd AB;五通轉環清醒活動裝置(美國InsteCh公司)。

2 方法

2.1 動物分組、腦雙位點套管植入術 大鼠自由進食和飲水,適應性飼養 3 d,體重為280~320 g。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C組)和模型組(M組),每組6只。分別進行腦雙位點套管植入術。水合氯醛(350 mg?kg-1)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固定于立體定位儀,在腦mPFC(A:+3.2 mm,R:-1.5 mm,V:-2.0 mm,與矢狀面成10°的夾角)和海馬(A:-5.6 mm,R:+4.6 mm,V:-3.4 mm)埋入探針套管,用玻璃離子體水門汀固定。

AD是一種進行性精神功能衰退性疾病。主要癥狀為進行性記憶力和認知力減退、言語障礙、精神運動異常等癥狀。AD包括與年齡相關的遲發型散發性AD和早發型遺傳性AD。近期有學者提出散發性AD的發病機制可通過“線粒體級聯假說”來解釋。AD患者腦細胞中與線粒體氧化代謝有關的丙酮酸脫氫酶復合物及三羧酸循環中所有酶活性均降低,其中線粒體呼吸鏈復合體Ⅳ(即細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 COX)的活性降低明顯。腦切片中皮層及海馬區COX Ⅳ亞單位的mRNA水平下降, 因此COX缺陷可能是AD的特異性改變[1-2]。實際上,線粒體功能障礙是AD發病早期最

主要的特征,由于線粒體損傷,出現能量代謝障礙、活性氧的產生及鈣穩態的失衡,從而誘發AD的發生。NaN3是特異性COX抑制劑,國內外均有報道[5]使用NaN3皮下恒速灌注大鼠,導致ATP合成減少,動物腦內COX活性下降,引發學習記憶障礙。然而,COX缺陷可能是導致模型動物學習記憶障礙的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膽堿能損傷學說是目前公認的AD發病機制之一[1]。AD患者皮質的膽堿能系統發生了嚴重的潰變,引起老年性學習記憶減退和認知障礙。正常前腦的膽堿能神經元(基底核、斜角帶核和內側隔核)合成大量ACh,經投射纖維輸送至大腦皮層和海馬,mPFC參與注意、知覺和決策功能,而海馬是學習記憶的重要解剖基礎。ACh和Ch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遞質。Ch既是ACh的代謝產物又是合成ACh的前體物質。ACh腦內水平的平衡調節對維持學習、記憶、注意力和探究行為等腦高級功能的正常運行非常關鍵。通過測定腦內ACh的含量可以較可靠的反映腦內膽堿能神經的功能。

本研究采用了BMD結合HPLC-IMER-ED方法,對NaN3導致的線粒體損傷AD模型的mPFC和海馬細胞外液中ACh和Ch進行了動態監測分析。結果顯示:正常狀態下大鼠mPFC細胞外液中ACh和Ch均高于海馬。NaN3在灌流期間能明顯降低mPFC/海馬細胞外液中ACh,但相反顯著升高Ch,而其停止灌流后均有抑制mPFC/海馬區ACh和Ch恢復的效應。有研究[6]顯示紋狀體內灌流NaN390 min后該腦區細胞外液ACh水平較正常組持續下降,最低值在停止NaN3灌流后60 min時出現。而本研究顯示NaN3在灌流40 min后mPFC和海馬即明顯降低ACh水平,其最低值是在灌流開始40~80 min。說明NaN3對紋狀體的作用不如在mPFC和海馬2區表現更敏感。這可能是由于mPFC和海馬是腦內膽堿能神經投射的主要區域。應用NaN3對大鼠腦內進行灌流,可建立線粒體損傷而致ACh和Ch代謝紊亂的AD急性模型,可用于AD發病機制和藥理學研究,為篩選能改善腦能量代謝物質的中藥腦保護劑提供了方法學參考和藥理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常艷,薛毅瓏. 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制及其研究進展[J]. 中國臨床康復,2002, 8(4):693.

[2] Bubber P, Haroutumian V, Fish G, et al. Mitochondrial abnormalities in Alzheimer brain: mechanistic implication[J]. Ann Neurol, 2005, 57(5): 695.

[3] Blass J P, Gibson G E. Cerebrometabolic aspects of delirium in relationship to dementia[J].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1999, 10(5): 335.

[4] Smith T S, Bennett J P Jr. Mitochondrial toxins in models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I: in vivo brain hydroxyl radical production during systemic MPTP treatment or following microdialysis infusion of methylpyridinium or azide ions[J]. Brain Res,1997, 765(2): 183.

[5] Lalonde R, Joyal C C, Beaudin S. Effects of sodium azide on motor activity, motor coordination, and learning[J]. Pharmacol Biochem Behav,1997, 56(1): 67.

[6] 王巍,孫曉芳,巧,等. 建立腦內灌流疊氮鈉所致的大鼠紋狀體內細胞外液中乙酰膽堿水平下降的模型[J].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04, 18(4):313.

Effect of synchronous perfusion of NaN3 in changes in content of

cholinergic neurotransmitter in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and

hippocampal extra-cellular fluid

ZHANG Mei-yu, SUN Dan-dan, LIU Yang, CUI Yue, ZHAO Xiao-liang, ZHANG Ying, WANG Zhi-guo, WANG Dan-qiao(Medical Experimental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ynchronous perfusion of specific respiratory chain complex IV inhibitor sodium azide (NaN3) in brain on rat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 and acetylcholine (ACh) and choline (Ch) contents in hippocampal extra-cellular fluid, and establish the AD rat model induced by mitochondrial acute injury. Method: The synchronous dual-probe dual-channel brain microdialysis sampling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synchronously perfuse modified Ringer′s solution containing NaN3 (50 μmol?L-1) and neostigmine (2 μmol?L-1) into mPFC and hippocampus of conscious, freely moving normal rats, and continuously collect dialysates from different encephalic areas. Dynamic contents of ACh and Ch were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ost-column immobilized enzyme reactor-electrochemical process. Result: ACh and Ch contents in mPFC extra-cellular fluid of normal ra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hippocampus. During the process of perfusion, NaN3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ACh in mPFC/hippocampal extra-cellular fluid, but remarkably increase Ch, and constantly inhibit the recovery of ACh and Ch contents in mPFC/hippocampus. Conclusion: The synchronous perfusion of NaN3 in rat mPFC and hippocampus can injure functions of the cholinergic nerve projection area, and cause the acute AD model with ACh and Ch metabolic disorders. This model can be used in pathogenetic and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篇2

關鍵詞:上市公司 內部財務監管 外部監管

目前,我國的很多上市公司對內部財務監管的認識程度不夠,重視力度也不夠,還沒有建立相應的內部財務監管制度,使得上市公司內部缺乏較為明晰的監管程序和標準,從而導致內部財務監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沒有很好的發揮監管作用。這使得公司領導階層不自覺遵守有關監管規定,對員工的違章行為沒有強有力的懲罰措施,導致內部財務監管制度的可信度和震懾力持續下降。同時,上市公司的外部監管也不健全,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上,不能有效支持內部財務監管只能的發揮。

一、內部財務監管概念

企業內部財務監管是企業財務監管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是以公司治理機制為基礎,以企業內部的相關職能部門為對象建立而形成的監管體系。企業內部財務監管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可以形成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制衡關系,有效促進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另一方面,與企業外部財務監管相互配合,確保企業披露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最大化的保護利益相關者的相關權益。

二、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財務監管所面臨的問題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已經形成了財務監管體系,董事會、監事會等各監管主體相應的監管范圍也已經確定。但在實際操作中,公司領導階層不自覺遵守有關監管規定,對員工的違章行為沒有強有力的懲罰措施。主要是由于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財務監管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上市公司“內部人監管”現象嚴重,董事會監管職能幾乎失效

通過對各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內部董事在董事會成員中但有相當大的比例,擁有著較大的權重,使得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人監管”現象嚴重,外部董事等“非內部人”的監管作用很難發揮作用,造成董事會的監管職能幾乎失效。

(二)上市公司監事會監督職能弱化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國法律制度在這方面的規定不完善,對監事會的權利范圍規定較為模糊,在實際工作中的可操作性不強;另一方面是監事會成員的自身素質不高,對上市公司內部財務監管的監管效果太差。

(三)董事會、監事會等各監管主體之間缺乏協調與配合,導致對上市公司內部財務監管的有效性較差

董事會和監事會在實際的監管過程中,沒有進行有效地協調和配合,各個監管主體都是在自己的監管范圍內按照自己的標準和規則進行監管,使得出現重復監管或監管空白的現象,使得內部財務監管的有效性較差。

由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公司內部財務監管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不足,導致公司的監管機制甚至是內部治理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三、完善上市公司內部財務監管,促進上市公司和諧發展

(一)彌補監管主體自身缺陷

這主要體現在董事會制度和監事會制度自身存在著缺陷,從而限制了內部財務監管職能的發揮??梢詮囊韵聝蓚€方面來彌補監管主體的自身缺陷:一方面,對董事會制度而言,應當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加強獨立董事的監管和披露力度,從而對獨立獨立董事的行為形成約束;另一方面,就監事會而言,應當適當的提高監事會的地位,明確其的監管范圍和職能權限,保證其內部財務監管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監事會和董事之間應相互溝通協調,實現資源共享

董事會和監事會的監管職能和監管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而且兩者在監管優勢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具體的監管工作中應當積極的促進監事會和董事會的間的協調和溝通,從而更好的發揮內部財務監管的作用。

(三)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發揮董事會、監事會、經理三者之間相互制衡的作用

內部財務監管的作用沒有有效地發揮,其中一個原因是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在完善內部財務監管機制時也應當從根源出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對“內部人監管”現象進行限制,從而使得董事會和監事會等監管主體的監管職能能夠有效地發揮。

(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發揮內部監管職能

通過加強內部企業文化建設,形成誠實正直的內部文化,創造誠信的工作氛圍。通過這種非制度因素來激勵企業內部的管理層約束自己的行為,做好相應的監管工作;同時,通過這種企業文化建設對員工的行為進行限制,使得違法違規的現象減少。通過這兩個方面來加強企業的內部財務監管,使得其真正的發揮作用。

(五)促進內部監管與外部監管有效配合

外部監管主要是以國家、社會中介、以及外部市場主體為主建立起來的以國家監管、中介監管、市場監管為主要監管主體的監管體系。可以看出,外部監管更加具有客觀性。內部監管與外部監管在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監管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們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相輔相承的。因此,完善上市公司內部財務監管時,也應當積極的發揮外部監管的作用,將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管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協調和配合從而加大監督力度。

參考文獻:

[1]馮均科:《中國審計體系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

[2]歐陽芬《論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制度比較》[J].現代管理科學,2003,(8)。

[3]王春平,任一鑫:《強化監事會職能。完善公司治理結構》[J].山東煤炭科技,2003,(3)。

篇3

2008年,由住房貸款抵押證券衍生品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了全球各地。衍生品從最初的風險規避工具到現在金融危機的引發者,其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我國處于這個特定的國際金融形勢之下,銀行衍生品的發展即受到國際金融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具有自身的發展特征。金融危機不僅給我國銀行衍生品的發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而且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從我國銀行發展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考慮,主要有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其中,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包括規避風險的需要、轉移贏利點、增強市場競爭力等。在中國衍生品市場不斷發展、完善的同時,投資者對衍生品業務的需求也不斷擴大。投資者的需求主要分為兩類:來自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和來自個人投資者的需求。

二、我國銀行金融衍生品風險的內部控制

在國際金融危機這個特定背景下,通過對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不難發現,解決現存問題的關鍵是銀行衍生品的內部控制的改進。

我國銀行衍生品的內部控制關鍵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是風險控制的關鍵?,F在衍生品業務起步較早的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風險內部控制體系。這套體系中不乏有我國銀行借鑒的地方,但我國銀行的組織結構、崗位設置、業務范圍等都與國外銀行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如果不假思索,直接把國外完備的內部控制體系,照搬過來,非但不能控制風險,反而會不利于風險控制的實施。各大銀行應該先結合自身現有衍生品品種、高級管理層的衍生品業務知識、特定環境,設定適合自己的一套內部控制制度。

其次,內部控制制度衍生品的創新,而不斷更新是風險控制的準則。對銀行而言,金融衍生品可謂日新月異。相應的,衍生品對內部控制的要求也是不斷變化的。衍生品需要一套可隨著衍生品的不斷變化而更新的內部控制體系。高級管理層應該在銀行衍生品風險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個動態循環的內部控制體系。

最后,考慮到內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成為風險控制的障礙。在設計內部控制制度時,要避免內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成為風險控制的障礙。內部控制會有幾個固有局限會限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內部控制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這幾個因素,盡量避免局限性給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帶來障礙。

三、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

目前,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還不完善,還存在著眾多問題。要為銀行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一個高效的外部監管機制。要從外部監管的關鍵點和具體對策兩方面著手。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關鍵點:

首先,要確立外部監管安全和效率并重的外部監管目標。

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安全只有在整個銀行體系效率提高的基礎上才能長久實現。因此,要確立衍生品風險監管安全與衍生品市場發展效率并重的金融監管目標,從而確保銀行衍生品業務在有效的外部監管下,高效發展;建立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促進銀行衍生品市場的規范;構造衍生品創新與衍生品監管良性互動機制,建立透明、公開的創新監管規則和程序。

其次,要加強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的部門協作。

在實行以銀監會為主的統一的監管模式下要加強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加強溝通與交流。因為衍生品業務不僅是在銀行范圍內,更是在證券、保險等都有很大的市場。所以可以考慮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的獨立監管之上建立總體協調監管機制,為實現集中監管奠定基礎。從長遠看,建立一個綜合金融管理、統一制定協調政策和監管標準的衍生品監管委員會,還是必要的。

再次,促進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為了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確保各監管機構之間有效協作,中國銀監會要在提高信息供給的充分性、準確性、規范性制度安排方面做出協調統一。如建立統一的會計體系或制度,保證信息的準確性;規范市場中介機構發展,保證信息的客觀性;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增強金融機構的經營透明度,保證監管部門及時發現問題,防患于未然;完善監管信息系統,在條件成熟時建立監管信息中心,專門從事監管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公布等,保證信息共享的穩定性,提高金融監管效率。

最后,客戶監管中以機構客戶監管為主要監管對象。

目前,我國銀行衍生品機構投資者普遍存在著內部專業人員不足、境外金融機構轉移風險大、風險提示透明度低等問題。因此,外部監管的力度應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外部監管中應進一步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責任和義務,規定衍生品交易中的透明度,禁止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非自主營銷和背對背交易。

縱觀國際衍生品外部監管歷史,同時結合國際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本文結合我國實情和銀行現狀提出了從兩個方面對我國銀行衍生品外部監管提出了具體的對策。

篇4

本文在介紹我國銀行發展衍生品必要性、我國銀行衍生品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文主要從法律法規、風險管理體系兩方面論述了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現狀,并分別從內外兩個方面研究了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選用了一個適合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體系的內部控制框架。結合我國銀行的實際,提出了內部控制的具體方案。同時,以內部控制為重點,輔以外部管理。

關鍵詞: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內部控制

        一、我國銀行金融衍生品的發展狀況

        2008年,由住房貸款抵押證券衍生品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了全球各地。衍生品從最初的風險規避工具到現在金融危機的引發者,其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我國處于這個特定的國際金融形勢之下,銀行衍生品的發展即受到國際金融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具有自身的發展特征。金融危機不僅給我國銀行衍生品的發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而且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從我國銀行發展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考慮,主要有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其中,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包括規避風險的需要、轉移贏利點、增強市場競爭力等。在中國衍生品市場不斷發展、完善的同時,投資者對衍生品業務的需求也不斷擴大。投資者的需求主要分為兩類:來自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和來自個人投資者的需求。

        二、我國銀行金融衍生品風險的內部控制

        在國際金融危機這個特定背景下,通過對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不難發現,解決現存問題的關鍵是銀行衍生品的內部控制的改進。

        我國銀行衍生品的內部控制關鍵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是風險控制的關鍵?,F在衍生品業務起步較早的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風險內部控制體系。這套體系中不乏有我國銀行借鑒的地方,但我國銀行的組織結構、崗位設置、業務范圍等都與國外銀行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如果不假思索,直接把國外完備的內部控制體系,照搬過來,非但不能控制風險,反而會不利于風險控制的實施。各大銀行應該先結合自身現有衍生品品種、高級管理層的衍生品業務知識、特定環境,設定適合自己的一套內部控制制度。

        其次,內部控制制度衍生品的創新,而不斷更新是風險控制的準則。對銀行而言,金融衍生品可謂日新月異。相應的,衍生品對內部控制的要求也是不斷變化的。衍生品需要一套可隨著衍生品的不斷變化而更新的內部控制體系。高級管理層應該在銀行衍生品風險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個動態循環的內部控制體系。

        最后,考慮到內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成為風險控制的障礙。在設計內部控制制度時,要避免內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成為風險控制的障礙。內部控制會有幾個固有局限會限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內部控制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這幾個因素,盡量避免局限性給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帶來障礙。

        三、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

        目前,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還不完善,還存在著眾多問題。要為銀行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一個高效的外部監

管機制。要從外部監管的關鍵點和具體對策兩方面著手。

        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關鍵點:

        首先,要確立外部監管安全和效率并重的外部監管目標。

        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安全只有在整個銀行體系效率提高的基礎上才能長久實現。因此,要確立衍生品風險監管安全與衍生品市場發展效率并重的金融監管目標,從而確保銀行衍生品業務在有效的外部監管下,高效發展;建立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促進銀行衍生品市場的規范;構造衍生品創新與衍生品監管良性互動機制,建立透明、公開的創新監管規則和程序。

        其次,要加強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的部門協作。

 

       在實行以銀監會為主的統一的監管模式下要加強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加強溝通與交流。因為衍生品業務不僅是在銀行范圍內,更是在證券、保險等都有很大的市場。所以可以考慮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的獨立監管之上建立總體協調監管機制,為實現集中監管奠定基礎。從長遠看,建立一個綜合金融管理、統一制定協調政策和監管標準的衍生品監管委員會,還是必要的。

        再次,促進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為了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確保各監管機構之間有效協作,中國銀監會要在提高信息供給的充分性、準確性、規范性制度安排方面做出協調統一。如建立統一的會計體系或制度,保證信息的準確性;規范市場中介機構發展,保證信息的客觀性;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增強金融機構的經營透明度,保證監管部門及時發現問題,防患于未然;完善監管信息系統,在條件成熟時建立監管信息中心,專門從事監管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公布等,保證信息共享的穩定性,提高金融監管效率。

        最后,客戶監管中以機構客戶監管為主要監管對象。

        目前,我國銀行衍生品機構投資者普遍存在著內部專業人員不足、境外金融機構轉移風險大、風險提示透明度低等問題。因此,外部監管的力度應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外部監管中應進一步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責任和義務,規定衍生品交易中的透明度,禁止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非自主營銷和背對背交易。

        縱觀國際衍生品外部監管歷史,同時結合國際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本文結合我國實情和銀行現狀提出了從兩個方面對我國銀行衍生品外部監管提出了具體的對策。

        第一,建立統一的外部監管模式。我國銀行衍生品的外部監管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分層監管所帶來的監管無序和混亂。因此建立統一的外部監管模式,是加強外部監管的首要選擇。在一個統一的金融監管模式內,由專業分工的管理專家和相應的管理程序對金融機構的不同業務進行金融監管。統一的監管模式可以提高管理的協調性,及時處理管理中的盲點,容易判斷金融機構資產組合總體風險。

        第二,加強國際監管合作。當前,國際上已經就建立全球性和區域性的國際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問題達成共識。我國加入wto,外資金融機構涌入中國,國際游資流動性加大。在全球范圍內有效防范控制金融風險,要求各國監管當局開展有效的雙邊和多邊合作,進行經常性的交流與磋商,完善信息交流平臺,建立國際間金融監管體系。建立對國際短期資本流動進行監測管理的機制。通過國際合作和經驗、技術借鑒,進一步提高監管能力,使我國金融業在融入金融全球化進程中,降低金融風險,確保金融秩序的有序運行。 

參考文獻:

[1]田超 金融衍生品發展現狀及制度安排 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6年(36)。

[2]孫寧華 金融衍生工具風險形成及防范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

04年(3)。

[3]葉永剛 衍生金融工具概論 武漢:武漢人學出版社 2000年(10)。

[4]金歌 2009金融風暴下的中國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年(1)。

[5]楊邁軍 衍生金融品市場的監管 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 2006年(24)。

篇5

本文在介紹我國銀行發展衍生品必要性、我國銀行衍生品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文主要從法律法規、風險管理體系兩方面論述了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現狀,并分別從內外兩個方面研究了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選用了一個適合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體系的內部控制框架。結合我國銀行的實際,提出了內部控制的具體方案。同時,以內部控制為重點,輔以外部管理。

關鍵詞: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內部控制

一、我國銀行金融衍生品的發展狀況

2008年,由住房貸款抵押證券衍生品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了全球各地。衍生品從最初的風險規避工具到現在金融危機的引發者,其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我國處于這個特定的國際金融形勢之下,銀行衍生品的發展即受到國際金融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具有自身的發展特征。金融危機不僅給我國銀行衍生品的發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而且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從我國銀行發展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考慮,主要有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其中,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包括規避風險的需要、轉移贏利點、增強市場競爭力等。在中國衍生品市場不斷發展、完善的同時,投資者對衍生品業務的需求也不斷擴大。投資者的需求主要分為兩類:來自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和來自個人投資者的需求。

二、我國銀行金融衍生品風險的內部控制

在國際金融危機這個特定背景下,通過對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不難發現,解決現存問題的關鍵是銀行衍生品的內部控制的改進。

我國銀行衍生品的內部控制關鍵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是風險控制的關鍵?,F在衍生品業務起步較早的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風險內部控制體系。這套體系中不乏有我國銀行借鑒的地方,但我國銀行的組織結構、崗位設置、業務范圍等都與國外銀行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如果不假思索,直接把國外完備的內部控制體系,照搬過來,非但不能控制風險,反而會不利于風險控制的實施。各大銀行應該先結合自身現有衍生品品種、高級管理層的衍生品業務知識、特定環境,設定適合自己的一套內部控制制度。

其次,內部控制制度衍生品的創新,而不斷更新是風險控制的準則。對銀行而言,金融衍生品可謂日新月異。相應的,衍生品對內部控制的要求也是不斷變化的。衍生品需要一套可隨著衍生品的不斷變化而更新的內部控制體系。高級管理層應該在銀行衍生品風險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個動態循環的內部控制體系。

最后,考慮到內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成為風險控制的障礙。在設計內部控制制度時,要避免內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成為風險控制的障礙。內部控制會有幾個固有局限會限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內部控制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這幾個因素,盡量避免局限性給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帶來障礙。

三、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

目前,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還不完善,還存在著眾多問題。要為銀行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一個高效的外部監管機制。要從外部監管的關鍵點和具體對策兩方面著手。

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關鍵點:

首先,要確立外部監管安全和效率并重的外部監管目標。

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安全只有在整個銀行體系效率提高的基礎上才能長久實現。因此,要確立衍生品風險監管安全與衍生品市場發展效率并重的金融監管目標,從而確保銀行衍生品業務在有效的外部監管下,高效發展;建立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促進銀行衍生品市場的規范;構造衍生品創新與衍生品監管良性互動機制,建立透明、公開的創新監管規則和程序。

其次,要加強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的部門協作。

在實行以銀監會為主的統一的監管模式下要加強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加強溝通與交流。因為衍生品業務不僅是在銀行范圍內,更是在證券、保險等都有很大的市場。所以可以考慮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的獨立監管之上建立總體協調監管機制,為實現集中監管奠定基礎。從長遠看,建立一個綜合金融管理、統一制定協調政策和監管標準的衍生品監管委員會,還是必要的。

再次,促進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為了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確保各監管機構之間有效協作,中國銀監會要在提高信息供給的充分性、準確性、規范性制度安排方面做出協調統一。如建立統一的會計體系或制度,保證信息的準確性;規范市場中介機構發展,保證信息的客觀性;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增強金融機構的經營透明度,保證監管部門及時發現問題,防患于未然;完善監管信息系統,在條件成熟時建立監管信息中心,專門從事監管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公布等,保證信息共享的穩定性,提高金融監管效率。

最后,客戶監管中以機構客戶監管為主要監管對象。

目前,我國銀行衍生品機構投資者普遍存在著內部專業人員不足、境外金融機構轉移風險大、風險提示透明度低等問題。因此,外部監管的力度應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外部監管中應進一步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責任和義務,規定衍生品交易中的透明度,禁止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非自主營銷和背對背交易。

縱觀國際衍生品外部監管歷史,同時結合國際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本文結合我國實情和銀行現狀提出了從兩個方面對我國銀行衍生品外部監管提出了具體的對策。

第一,建立統一的外部監管模式。我國銀行衍生品的外部監管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分層監管所帶來的監管無序和混亂。因此建立統一的外部監管模式,是加強外部監管的首要選擇。在一個統一的金融監管模式內,由專業分工的管理專家和相應的管理程序對金融機構的不同業務進行金融監管。統一的監管模式可以提高管理的協調性,及時處理管理中的盲點,容易判斷金融機構資產組合總體風險。

第二,加強國際監管合作。當前,國際上已經就建立全球性和區域性的國際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問題達成共識。我國加入WTO,外資金融機構涌入中國,國際游資流動性加大。在全球范圍內有效防范控制金融風險,要求各國監管當局開展有效的雙邊和多邊合作,進行經常性的交流與磋商,完善信息交流平臺,建立國際間金融監管體系。建立對國際短期資本流動進行監測管理的機制。通過國際合作和經驗、技術借鑒,進一步提高監管能力,使我國金融業在融入金融全球化進程中,降低金融風險,確保金融秩序的有序運行。

參考文獻:

[1]田超 金融衍生品發展現狀及制度安排 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6年(36)。

[2]孫寧華 金融衍生工具風險形成及防范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3)。

[3]葉永剛 衍生金融工具概論 武漢:武漢人學出版社 2000年(10)。

[4]金歌 2009金融風暴下的中國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年(1)。

[5]楊邁軍 衍生金融品市場的監管 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 2006年(24)。

篇6

摘要: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給世界各國的金融體系都造成了極大的沖擊,主要的金融機構紛紛卷入危機之中,全球實體經濟增長呈下降趨勢,失業率遞增。而這次危機的罪魁禍首——金融衍生品又再一次成為研究的熱點。現階段,我國銀行業的金融衍生品業務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對衍生品交易業務的風險管理研究還有待完善。08年金融危機背景下,又對銀行衍生品的風險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從更深層次看,風險管理程度和我國銀行金融衍生品業務的發展規模之間存在著一種必然聯系。 本文在介紹我國銀行發展衍生品必要性、我國銀行衍生品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文主要從法律法規、風險管理體系兩方面論述了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現狀,并分別從內外兩個方面研究了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選用了一個適合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體系的內部控制框架。結合我國銀行的實際,提出了內部控制的具體方案。同時,以內部控制為重點,輔以外部管理。 關鍵詞: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內部控制 一、我國銀行金融衍生品的發展狀況 2008年,由住房貸款抵押證券衍生品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了全球各地。衍生品從最初的風險規避工具到現在金融危機的引發者,其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我國處于這個特定的國際金融形勢之下,銀行衍生品的發展即受到國際金融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具有自身的發展特征。金融危機不僅給我國銀行衍生品的發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而且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從我國銀行發展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考慮,主要有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其中,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包括規避風險的需要、轉移贏利點、增強市場競爭力等。在中國衍生品市場不斷發展、完善的同時,投資者對衍生品業務的需求也不斷擴大。投資者的需求主要分為兩類:來自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和來自個人投資者的需求。 二、我國銀行金融衍生品風險的內部控制 在國際金融危機這個特定背景下,通過對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管理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不難發現,解決現存問題的關鍵是銀行衍生品的內部控制的改進。 我國銀行衍生品的內部控制關鍵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是風險控制的關鍵?,F在衍生品業務起步較早的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風險內部控制體系。這套體系中不乏有我國銀行借鑒的地方,但我國銀行的組織結構、崗位設置、業務范圍等都與國外銀行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如果不假思索,直接把國外完備的內部控制體系,照搬過來,非但不能控制風險,反而會不利于風險控制的實施。各大銀行應該先結合自身現有衍生品品種、高級管理層的衍生品業務知識、特定環境,設定適合自己的一套內部控制制度。 其次,內部控制制度衍生品的創新,而不斷更新是風險控制的準則。對銀行而言,金融衍生品可謂日新月異。相應的,衍生品對內部控制的要求也是不斷變化的。衍生品需要一套可隨著衍生品的不斷變化而更新的內部控制體系。高級管理層應該在銀行衍生品風險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個動態循環的內部控制體系。 最后,考慮到內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成為風險控制的障礙。在設計內部控制制度時,要避免內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成為風險控制的障礙。內部控制會有幾個固有局限會限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內部控制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這幾個因素,盡量避免局限性給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帶來障礙。 三、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 目前,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還不完善,還存在著眾多問題。要為銀行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一個高效的外部監管機制。要從外部監管的關鍵點和具體對策兩方面著手。 我國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關鍵點: 首先,要確立外部監管安全和效率并重的外部監管目標。 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安全只有在整個銀行體系效率提高的基礎上才能長久實現。因此,要確立衍生品風險監管安全與衍生品市場發展效率并重的金融監管目標,從而確保銀行衍生品業務在有效的外部監管下,高效發展;建立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促進銀行衍生品市場的規范;構造衍生品創新與衍生品監管良性互動機制,建立透明、公開的創新監管規則和程序。 其次,要加強銀行衍生品風險的外部監管的部門協作。 在實行以銀監會為主的統一的監管模式下要加強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加強溝通與交流。因為衍生品業務不僅是在銀行范圍內,更是在證券、保險等都有很大的市場。所以可以考慮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的獨立監管之上建立總體協調監管機制

[1] [2] 

,為實現集中監管奠定基礎。從長遠看,建立一個綜合金融管理、統一制定協調政策和監管標準的衍生品監管委員會,還是必要的。 再次,促進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為了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確保各監管機構之間有效協作,中國銀監會要在提高信息供給的充分性、準確性、規范性制度安排方面做出協調統一。如建立統一的會計體系或制度,保證信息的準確性;規范市場中介機構發展,保證信息的客觀性;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增強金融機構的經營透明度,保證監管部門及時發現問題,防患于未然;完善監管信息系統,在條件成熟時建立監管信息中心,專門從事監管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公布等,保證信息共享的穩定性,提高金融監管效率。 最后,客戶監管中以機構客戶監管為主要監管對象。 目前,我國銀行衍生品機構投資者普遍存在著內部專業人員不足、境外金融機構轉移風險大、風險提示透明度低等問題。因此,外部監管的力度應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外部監管中應進一步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責任和義務,規定衍生品交易中的透明度,禁止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非自主營銷和背對背交易。 縱觀國際衍生品外部監管歷史,同時結合國際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本文結合我國實情和銀行現狀提出了從兩個方面對我國銀行衍生品外部監管提出了具體的對策。 第一,建立統一的外部監管模式。我國銀行衍生品的外部監管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分層監管所帶來的監管無序和混亂。因此建立統一的外部監管模式,是加強外部監管的首要選擇。在一個統一的金融監管模式內,由專業分工的管理專家和相應的管理程序對金融機構的不同業務進行金融監管。統一的監管模式可以提高管理的協調性,及時處理管理中的盲點,容易判斷金融機構資產組合總體風險。 第二,加強國際監管合作。當前,國際上已經就建立全球性和區域性的國際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問題達成共識。我國加入WTO,外資金融機構涌入中國,國際游資流動性加大。在全球范圍內有效防范控制金融風險,要求各國監管當局開展有效的雙邊和多邊合作,進行經常性的交流與磋商,完善信息交流平臺,建立國際間金融監管體系。建立對國際短期資本流動進行監測管理的機制。通過國際合作和經驗、技術借鑒,進一步提高監管能力,使我國金融業在融入金融全球化進程中,降低金融風險,確保金融秩序的有序運行。 田超 金融衍生品發展現狀及制度安排 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年()。 孫寧華 金融衍生工具風險形成及防范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年()。 葉永剛 衍生金融工具概論 武漢:武漢人學出版社 年()。 金歌 金融風暴下的中國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年()。 楊邁軍 衍生金融品市場的監管 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 年()。 譚燕芝 金融衍生品監管基于契約經濟學的分析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年(.)。 劉紅忠 金融市場學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 文章屋在線 wzk.co

    

篇7

關鍵詞:會計監管;現狀;原因;對策

一、會計監管的現狀

會計監管工作對于會計市場的穩定發展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的會計監管不僅能夠確保會計工作的穩定運營,還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我國的加入WTO以后,同時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會計的作用逐漸顯現出來。無論是貿易活動還是國際間的投資及籌資行為,都和會計工作息息相關。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會計體系有效的將內部監督、社會監督、政府監督結合起來,不僅維護了我國公民的利益,還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墒且驗槭艿礁鞣N因素的影響,會計行業中的很多方面都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時對會計工作的秩序產生了嚴重影響。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發生,導致公眾對會計行業的懷疑。為了提高會計行業的誠信度,會計監管工作就要發揮相應的作用了。

會計監管主要分為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管。內部監管指的是對組織內部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管和控制;外部監管指的是全方位的覆蓋監管模式,主要指的是政府和社會各監管部門對組織內部的會計工作進行管理和控制。同時,為了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其他形式的監管也是存在的,例如,會計信息披露。

二、阻礙會計監管工作發揮作用的主要因素

1.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管力度

在會計監管體系中,內部監管工作和會計行業內部的各個方面都有關,促進了會計業務內部工作的順利進行,而內部監管的工作重點是內部控制。如果內部會計監管缺乏力度就會引起會計行業財務混論的現象發生,導致會計行業危機的出現。

目前,我國對會計監管的內部控制力度逐漸加強,可是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及時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可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還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會計工作的發展,同時由于部分監管漏洞的出現,違法者就會有可乘之機。這時,監管工作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墒怯捎诒O管體系不能跟隨市場的發展,因為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監管工作就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導致會計內部出現了很多損害國家、社會、個人利益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導致會計工作不能全面的實施,首先,雖然新的《會計法》已經頒布實施,可是它發揮作用還需要一段時間;其次相關的會計法規不能很好的協調,甚至會相互抵觸,導致監管部門面對違法行為時,無法定性;最后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相比,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

2.外部會計控制監管沒有發揮一定的作用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外部環境的支持。會計監管的外部環境屬于大環境,可是引導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會計市場準入是會計市場的起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會計市場的秩序。我國在會計準入這方面制定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有效的控制和監管會計市場,可是即使重視可會計準入制度的制定和控制,可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會有好多不利因素影響外部監管控制發揮作用。

3.會計信息失真嚴重

首先,會計人員為了獲得利益,會對會計信息造假,通過瞞報或者少報獲得利益,這主要是因為監管不到位;其次,會計失真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信息不對稱,主要體現在會計提供的信息和使用者接受的信息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因為各種可變因素的影響導致理解差異等;最后,會計人員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導致視野狹隘,無法適應工作和復雜的外部環境。

三、有效加強監管的對策

1.完善會計行業內部環境的監管機制

內部監管機制可以促進會計行業的健康運營。要參考《會計法》建立會計行業內部監管機制。

(1)為了完善會計行業的內部控制機制,需要建立內部牽制制度,建立起部門之間和業務之間的聯系,進行相互牽制。也可以建立內部稽查制度,定期的對行業內部的工作進行考核評定,對行業管理進行完善。在對其進行具體操作時,只要用兩個人辦理企業的每一項業務,在完成各自職責的同時,也可以相互監督,也起到了內部監督的作用。

(2)明確每一個會計人員的責任和權限,實施崗位責任制。同時,對于已經執行程序的各個業務事項的決策要進行完善,對于重大的經濟事項進行健全。不僅要定期對內部的會計資料進行內審,還要建立財產清查制度,明確財產的消耗和流向。

2.完善會計外部環境的監管機制

(1)充分發揮政府的監管力度。對會計監管進行完善,使會計行業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會計監管的法律環境時對會計監督體系的完善,建立的制度,修繕的條例,都是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根據社會的政治與經濟情況、法律環境及時的對會計行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查和總結,同時對不合理的事項進行調整,維持制度和會計業務之間的協調,促進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對各個部門和管理部門之間的權責進行劃分,避免職能交叉的現象發生,同時也好加大處罰力度,確保制度落到實處。

(2)充分發揮社會的監管作用。建立良好的市場準入真實度,維持會計市場的制度,防止違法行為的發生。通過推行合伙制,增加會計師的審計風險責任,提高會計服務質量。

四、總結語

有效加強會計監管可以維持會計工作的有序進行。對會計監管理論進行創新,完善會計監管體系,同時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更好的為決策者服務。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醫院;會計監管;問題;策略

會計監管是以確保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為目標,主要由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會計工作社會監督和會計工作政府監督管理三部分組成[1]。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職權范圍內,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會計監管是醫院經濟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它作為醫院的基礎工作,卻存在一系列的問題,而醫院卻沒有真正的重視起來,在醫院的會計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規范的行為,因此,這就要求醫院切實地履行會計監管職能。

1 醫院會計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醫院在會計監管中的特殊性

醫院的會計工作與其他企業的會計工作不同,醫院會計在監管上不僅僅要從自身行業的角度出發,還扮演著救死扶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角色。這樣的多重身份,對于會計監管來說,采取正確的監管措施就有了較大的難度。醫院是屬于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不是政府重點建設投資的項目,所以醫院的審計工作不是政府的范圍。同時,醫院也不是市場經濟下的經濟主體,這就說明醫院是不受市場經濟管理部門強制性的社會審計的。所以,醫院會計也就不在外部審計監管的范疇之內了。

(二)醫院會計缺乏有效的社會監管

醫院里面的會計監管部門有醫院上級的衛生部門和醫院財務科會計監管兩個部門,而社會上的會計部門對醫院會計的監督就比較少。這主要是因為社會上的會計管理組織,主要的職責是為了保護會計行業,為了能讓會計行業能有一個好的形象,就會限制非專業人員進入會計行業;又加上醫院的特殊性質,我們國家的社會監管環境就不利于社會監管作用的發揮。然而社會上的廣大公眾對于會計監管的專業知識不甚了解,對會計監管的思想觀念又淡薄,這就導致大部分人產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認為醫院的會計是醫院的事,和他們沒有太大的關系。所以他們對會計的監管意識也不夠強。

(三)醫院內部的監管部門薄弱

目前,醫院內部的會計監管,主要就是醫院的審計部門對醫院的會計工作進行差錯防避,以此來控制醫院會計中可能出現的風險[2]。然而,醫院的內部監控部門并不是和醫院相獨立的監管部門,而醫院的內部的審計部門同樣也不是,它是和財務管理部門相平行的關系,這樣一來,醫院內部的審計部門與財務管理部門之間就沒有足夠的約束力。醫院內部的審計部門并不是獨立于醫院之外的部門,這就有可能發生財務部門出錯,醫院內部審計部門進行包庇的情況,這樣就會使醫院的審計部門不能真正的行使監督的權利。

2 醫院會計監管中的相應策略

(一)加強醫院外部的會計監管

新的醫院會計制度為醫院會計的外部監管提供了新的保障,因為在制度里面規定了醫院的會計報表必須經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這樣外部相獨立的會計事務所就可以對醫院的會計報表提出審計的建議,同時向醫院的會計審計部門提供審計報告,以便醫院使用會計信息。以此來保證醫院的會計信息的準確。這樣外部的審計部門就可以對醫院內部審計的不足,就能起到補充作用,同時也起到了一部分社會監督的作用。總而言之,這樣的外部會計監管能夠減少醫院會計工作中的一些失誤,為醫院經濟的正常運作提供保障,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建立健全的會計管理制度

在醫院的會計監管的工作中,應該首先建立一個健全的醫院會計管理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為醫院會計監管工作建造一個良好外部環境,給會計監管樹立一個標桿。在平常的工作中,醫院的會計管理機構要全力的支持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行使會計監管的職能,以此來營造一個支持會計工作的氣氛[3]。同時,醫院的會計工作中也應該實行會計委派制度。因為會計委派制度對于履行會計監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醫院也可以實行會計委派制度,以此來強化醫院的會計監督,抑制財務管理上面違規的行為。

(三)加強醫院自身的內部監管職能

在醫院的會計監管上面,僅僅依靠強化外部會計監管是不夠的,還要對醫院自身內部的會計監管進行強化。所以要求醫院在內部形成會計監督的良好氛圍。要調動醫院里面所有的部門參與進來,讓它們成為會計監督的實施部門,也讓這些部門的人員成為會計監督的實施者。因為醫院的會計監管不僅僅影響著醫院各項工作的開展,也影響著醫院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所以醫院必須要加強自身內部的監管[3]。

3 結語

綜上所述,醫院會計監管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如醫院會計缺乏有效的社會監管、醫院內部的監管部門薄弱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醫院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必須要予以解決。筆者提出,首先,加強醫院外部的會計監管;其次,建立健全的會計管理制度;最后,加強醫院自身的內部監管職能。筆者希望更多的專業人士能投入到該課題研究中,針對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議,把會計監管更好的應用到醫院管理當中去。

參考文獻:

[1]宋若嫻.醫院會計監管的問題及策略探析[J].時代經貿,2014,(6): 180.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自拍制服丝袜 | 亚洲人成网站a在线播放 | 香蕉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综合永久久网 | 在线上观看免费a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