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0 17:05:35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農村電商案例分析,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鄉鎮網格 量化 分檔 均值對比
Analysis on Planning of Rural WCDMA Network Coverage Based on Township Grid Construction
WANG Xin-yu
(GC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510310, China)
In view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vast territory, low population density and imbalanced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rural areas of China, the significance of township grid construction is studied, as well as the easy-implemented and quantifiable method based on the population, economy and service income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Focusing on a specific WCDMA network in northwest of China, the overall idea, construction strategy and recommendation according to medium and low township network grid are presented which provide an auxiliary planning method to healthily and sustainably develop WCDMA network in north-western areas of China.
township grid quantification hierarchy AVG contrast match
1 引言
在寬帶中國戰略的大背景下,各運營商不惜余力在鄉鎮及以上場景建設精品網絡。隨著鄉鎮及以上場景完善網絡覆蓋后,郊區人口主要聚集的行政村必將成為下一階段的覆蓋重點。與城鎮相比,郊區人口基數大,但經濟相對欠發達;從投資效益考慮,郊區移動網絡建設必須控制投資節奏,精準定位市場。
本文通過具體案例詳細闡述基于鄉鎮網格的規劃和分析思路,作為農村移動網規劃的一種輔助方法。
2 鄉鎮網格分檔意義
網格化方法起源于城市管理,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學、經濟學等各個領域,統計是網格劃分的基礎。
根據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網絡用戶95%的時間在150km范圍內,移動通信業務發展好壞與這個范圍內的人口、經濟、網絡技術、站址規模、營銷渠道等因素密切相關。
以鄉鎮行政區劃作為網格單元,一方面因為農村人口流動主要集中在鄉鎮及其所轄行政村之間,例如辦事、購物、趕集;另一方面,鄉鎮人口和經濟數據可以從區縣年鑒中獲取,是網絡規劃中可統計的最小且完整的單位。
對每個鄉鎮網格,首先依據人口、經濟、業務收入等維度進行疊加分析,通過數字進行量化,進行科學分檔,找出高價值網格、潛力網格和落后網格;其次根據每個網格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建設策略;最后,根據鄉鎮所轄行政村人口及分布特點,初步完成建設優先級分析和配套預規劃,形成目標網規劃方案。
3 鄉鎮網格分檔方法
主要分為數據搜集和數據處理這2個步驟。
3.1 數據搜集
數據內容及來源如下:
(1)區縣年鑒或行政部門:行政區劃、鄉鎮人口、行政村人口、經濟數據。
(2)運營商:2G/3G基站信息、2G/3G月度業務數據、業務量單價。
(3)Mapinfo地圖:鄉鎮邊界區劃圖層、行政村圖層、建筑物分布圖層、等高線圖層。
3.2 數據處理
主要數據處理流程:二維處理-均值對比-四象限分類。
(1)維度一(X軸)業務收入
總業務收入:2G/3G日均話務量和數據量×語音和數據單價,體現規模效應。單站業務收入:業務收入/物理站址,體現單站收益高低。話務量、數據量單位不一致,需要先利用均值對比法轉換成相對系數,變成無單位量綱,再求和。
(2)維度二(Y軸)人口經濟
人口:鄉鎮常住人口。經濟:農村人均純收入。因為人口、經濟單位不一致,需要先利用均值對比法轉換成相對系數,變成無單位量綱,再求和。維度處理結果表(示例)如表1所示:
(3)四象限分類
因為維度一和維度二各取2個參數,所以象限中心點通常取定為(2,2),實際可以調整,各象限分檔之內還可以根據需要再細分,以拉開檔次。如圖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鄉鎮網格分檔并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工作,隨著市場的發展和網絡規模的提升,需要動態分析,至少在每次規劃前都應重新分析一次。
4 建設策略及案例分析
眾所周知,移動通信業務發展的好壞與覆蓋人口、經濟、網絡技術、站址規模、營銷渠道等因素密切相關,對于不同類型的鄉鎮網格,要多角度分析它的優劣勢,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設策略,下文給出總體建設策略和一些具體案例分析供參考。
4.1 總體建設策略
A類鄉鎮網格(業務收入高,人口經濟高):高效益網格,應加快建設形成規模效應和競爭優勢,優先采用U2100。
B+類鄉鎮網格(業務收入高,人口經濟低):市場經營好、潛力小,根據效益分析繼續建設,可適當采用U900。
B-類鄉鎮網格(業務收入低,人口經濟高):人口經濟基礎好,市場經營較差,應找準問題,針對解決。
C類鄉鎮網格(業務收入低,人口經濟低):低效益區,適合U900以降低覆蓋成本。
4.2 舉例
不同檔類鄉鎮維度統計(示例)如表2所示。
(1)“A”類鄉鎮――硯峽鄉
硯峽鄉概況:丘陵地形,素有“煤鄉”之稱,人口偏少,僅為平均值的25%,但農村人均純收入高,高于平均值159%;主要人口集中在3個村、3個社區和3個煤礦。從單站收入看,高于平均值60%;從站點數量看,移動有6個G網基站,聯通僅3個U2100站點,現網覆蓋鄉政府和2個煤礦。
建設策略建議:經濟好,單站效益好,建議增加基站數量;鑒于村民多在煤礦工作,應首先加強煤礦和居民點覆蓋,其次加強連接生活區與工作區的道路覆蓋。
(2)“C”類鄉鎮――余灣鄉(有一定基礎)
余灣鄉概況:山區丘陵,人口總數和農村人均純收入水平偏低,人口經濟基礎較差;但從單站收入看,高于平均值66%;從站點數量看,移動有4個G網基站,聯通僅1個U2100站點,僅覆蓋鄉政府,孤島站。
建設策略建議:在農村,用戶選擇運營商的主要因素中排名前3的分別是網絡覆蓋好、資費便宜、網速快,其中網絡覆蓋好占比約為40%左右。本例中,單站效益好,但僅1個站,屬于孤島站,未形成規模效應。建議在鄉鎮政府所在地周邊行政村補點形成局部覆蓋成片;另外人均收入水平低,建議優先采用U900覆蓋;如可能,建議將現網U2100改造成U900擴大覆蓋。
(3)“C”類鄉鎮――深溝鄉(無基礎)
深溝鄉:山區地形,人口、農村人均純收入均低于平均值,人口經濟基礎差;從單站收入看,亦偏低。從站點數量看,移動有5個基站,聯通僅3個。移動G900的規模效應和山頂廣覆蓋是優勢所在;而聯通前期無G網基站,該鄉鎮無營銷網絡,無用戶基礎,品牌缺乏認可度。W網去年剛開始建設,且由于采用的是U2100技術,覆蓋范圍小,3個站等同于3個孤島,覆蓋對用戶缺乏吸引力,市場發展緩慢。
建設策略建議:人均收入水平偏低且無G網,應優先采用U900覆蓋;建議將現網U2100改造成U900擴大單站覆蓋人口,提高單站效益。
4.3 站址規模分析
市場發展需要規模效應,規模效應高低可參考2個匹配數據:人口/站址、鄉鎮所轄W站址數。
(1)統計結果
西北某地市95個鄉鎮網格,W站址達到約900個,上述2個指標統計如圖2所示。
(2)分析結論
人口/W站址:45個鄉鎮該值>4000,存在明顯站址資源與人口匹配不合理現象。
鄉鎮轄W站址:37個鄉鎮W站址
4.4 建設聚焦建議
中國農村地域遼闊,人口相對分散,網絡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控制投資節奏,聚焦投資效益,形成良性循環。
建議一,根據中國聯通“移動寬帶領先與一體化創新”戰略,在用戶需求旺盛區域縮小與其它運營商的站址差異。在A類鄉鎮網格,應加強站址規模和覆蓋對比,如W站址vs移動G網、W站址vs移動TD-SCDMA,保持覆蓋和網速雙領先的競爭優勢。
建議二,從投資聚焦增長考慮,優先參考單站收入情況,對單站收入高的網格進行投資傾斜,加強效益好的鄉鎮整體覆蓋,鞏固優勢;另外,可對比不同年份或月份業務增長情況,對增勢好的鄉鎮進行投資傾斜。
建議三,從擴大人口覆蓋考慮,通過調查行政村人口和行政村點覆蓋分析,有針對性地加強人口多的鄉鎮網格內行政村的覆蓋,提升效益人口覆蓋率。可分析各鄉鎮網格的人口/W站址匹配數據和W站址規模,快速查找并適當加強站址規模不足的鄉鎮的覆蓋。
建議四,考慮到LTE FDD試驗網牌照的發放,后續WCDMA建設投資必然會被壓縮,要想快速、低成本改善W網覆蓋,U900是較好選擇。
5 結束語
本文基于聯通某地市的具體分析案例,對鄉鎮網格的量化分檔、效益區域定位和建設策略進行了闡述,對于無線網絡規劃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參考文獻:
[1] 林煦峰,周江衛,張劍濤,等. 基于網格化的網絡規劃分析方法[J]. 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 2013(1): 79-82.
[2] 任洪彬,吳曉樂. 基于微網格及業務密度基站建設合理性分析[J]. 郵電設計技術, 2013(12): 43-45.
[3] 王宏軍. 基于網格化方法的電信網絡規劃模型的設計與實現[Z]. 2014.
興隆村有很多特色鮮明的農副產品,有葡萄、食用菌、甜玉米、柞蠶、山黑豬等,同時鄰近國道,交通十分便利,發展電子商務具有天然優勢。但是農民的市場經營意識不強,依然停留在坐等收貨的商販上門等傳統模式上,銷售渠道單一,價格上不去,制約著貧困戶脫貧致富。國家把電商扶貧列入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指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新路徑。吉林市農委具有行業優勢,擁有海量的農業大數據,在充分考察的基礎上,依托電商平臺資源,積極謀劃在包保的興隆村建設開犁網合作項目。自2016年1月份以來,組織相關業務處室先后多次對興隆村進行實地考察對接、選址、選人。制定了開犁網建設方案和興隆村服務站建設標準,并快速推進施工建設。目前,已投資2.4萬元,開犁網興隆村服務站已初具規模,網絡、電腦、電視、牌匾、LED顯示屏等全部安裝完畢。組織了服務站工作人員先后到長春開犁網和樺甸市參加了相關培訓,已經具備上崗開展工作的能力。
貧困農民能否借助電商平臺接受互聯網的洗禮,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農人,是互聯網與扶貧真正實現深度融合的關鍵。與城市相比,農村電商的差距是電商人才的差距。現階段關鍵的短板是人才儲備明顯不足,農戶對電子商務認識跟不上。對互聯網思維下的現代模式方式仍然比較陌生。
開犁網興隆村服務站上線以來,吉林市農委領導以及相關業務處室同志多次深入服務站,及時普及知識,宣傳政策,解讀經驗,不上手不撒手,開展跟蹤培訓。同時聯系了開犁網項目經理對當地農民進行業務指導。用高質量的培訓彌補短板,以盡早實現開犁網的運轉,盡早讓農民通過開犁網實現足不出村,動動手指,就能買到放心的農資和生活日用品。
關鍵詞:渠道下沉;農村信息化;作用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6)06-17 -02
一、研究背景
“生活想要好,趕緊上淘寶”“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當心花錢淘假貨,正品省錢來蘇寧”……這些有關電商的口號式廣告語開始出現在各個省份鄉村的墻面上。農村電子商務市場蘊藏著巨大的潛力,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顯示,截止2014年6月,我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8.2%,農村網民規模達1.78億,較2013年年底增加169萬人。與此同時,在各類上網終端中,2013年農村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84.6%,高出城鎮5個百分點。國家政府的政策支持,農村市場的巨大潛力促使京東、蘇寧和阿里巴巴電商巨頭實施農村電商渠道下沉的戰略,搶占三、四級以下的農村市場,蘇寧更是把農村電商的發展作為核心戰略。
二、方法和數據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過對京東、蘇寧和阿里農村電商模式多個案例的研究,集成農村電商戰略、渠道下沉的商業模式和服務站的對比等嵌入式分析單位。案例分析是一種運用歷史數據、檔案材料、訪談記錄和觀察的方法收集數據,運用可靠技術對一個事件進行分析從而得到具有普遍性研究結論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數據來自管理咨詢的行業報告分析、訪談錄音資料的整理和媒體新聞資料。文獻資料包括政府政策文件報告,電商專項研究報告,學術期刊論文和專著等。
三、農村電商的渠道下沉的商業模式
(一)京東:縣級服務中心和“京東幫”服務店模式
“京東幫”服務店采取第三方合作開店模式,對合作商的基本要求是具備大家電宅配、安裝維修能力和相關資質。“京東幫”服務店店內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塊區域是虛擬產品展示區,一般用來展示商品廣告,懸掛幾面商家宣傳海報;,第二塊區域是服務受理區,是店內的服務臺和京東的形象墻;第三塊區域是網購的下單區,顧客在選定自己的商品后可以通過自己手機客戶端下單,或者不懂網上購物的可以借助店內的導購員進行代下單或者進行指導下單。除了具有營銷的功能以外,“京東幫”服務店可以作為一個配送站承接大家電商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業務。而縣級服務中心主要是京東小電配送站的一個升級,屬于京東自營。除具有“京東幫”服務點的代客下單、商品展示功能外,還設立農村項目組,農村項目組設立兩個鄉村主管的職位:一個負責物流配送;一個負責鄉村推廣員,招募鄉村推廣員,管理培訓鄉村推廣員。通過發傳單和“刷墻”的形式進行信息的推廣通過口碑傳播和品牌宣傳,激發鄉村市場消費者的購買力;通過縣級服務中心和“京東幫”服務店協同合作,解決農村居民購買家電的價格高、不送貨、安裝難、品類少和退換難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農村地區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并且將工業品和農資產品賣到農村地區,讓農村人享受城里人同樣的消費服務。
(二)蘇寧:蘇寧易購服務站模式
蘇寧易購服務站是由蘇寧在三、四級市場的代售點、售后服務網點升級而來,主要是蘇寧自營為主,加盟為輔的模式。這種模式通過自營的蘇寧易購服務站對分散的加盟蘇寧易購服務站進行有效的管理整合,使得蘇寧農村電商體系可以在一個區域內形成扁平化的有效管理網絡。首先蘇寧易購服務站是蘇寧在鄉鎮農村地區的一個品牌形象店,承擔了對加盟的管理職責。其次在物流方面,擔任了商品中轉倉的職能,農村消費者在網上購買的東西可以在服務站網點進行自提,或者送貨到家。與京東縣級服務中心和“京東幫”服務店模式不一樣的地方在于,蘇寧易購服務站除了具有金融理財、招商、商品展示、代客下單、承擔物流配送和商品自提的功能之外,還為農村地區的居民提供一些便民服務,其中包括為當地居民提供免費貼膜、免費充電、免費雨傘租借、免費熱飯、免費網購培訓等。建立蘇寧易購站的目的在于打造兩個維度:一個是如何通過蘇寧易購服務站讓農村社區的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商品、服務和價格;另外一個是從下往上,如何將農村特色產品推銷出去,幫助農村地區的居民解決物流、包裝和金融問題。比如蘇寧和江蘇一家經營龍蝦的企業達成合作事宜,并協助對方入駐蘇寧易購線上開放平臺,并在線上推出8.18促銷活動,取得不錯的效果。蘇寧展開與政府合作的形式,針對扶貧地區,和中國扶貧基金會等機構全面摸索扶貧電商,采用農產品公益眾籌的模式,打通農村市場銷售與農產品進城的通道。
(三)阿里巴巴:淘寶村和農村淘寶服務站模式
阿里巴巴集團在2014年宣布,在未來5年內將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啟動“千村萬縣”計劃,目標是在全國各地建立1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村級淘寶服務站一般位于村中心,接入自有的專用網絡和電腦設備后,通過大屏電子屏幕顯示商品的基本信息,比如說價格、優惠活動、買家評價等。目前村級服務站提供網上代買、網上代賣,網上繳費、創業培育、本地生活五大服務項目,對于那些不了解計算機科學技術的農村居民,在服務站的人員幫助下完成農資農具的購買,提供一站式服務。農村淘寶可以概括為“五個一”:一個村莊中心點、一條專用網線、一臺電腦、一個超大電子屏幕、一幫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農村淘寶通過建立縣村兩級服務網絡,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優勢,打破“最后一公里”信息流的瓶頸,實現“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先期資金均由淘寶投入,技術人員也由淘寶指派,接下來他們會對每個村確定的網店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通過這種方式帶動更多人參與。淘寶村方面,淘寶村主要是大量網商聚集在某個村落,以淘寶為主要交易平臺,以淘寶電商生態系統為依托,形成規模和協同效應的網絡商業群聚現象。阿里研究院認為:一個鎮、鄉或街道出現的淘寶村大于或等于3個,即為淘寶鎮。淘寶村的出現,使得一些在外地打工的農村居民開始返鄉創業和就業,通過電子商務的發展,改變農村地區傳統的小農經濟格局;對于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可以通過淘寶村的協同效應,直接對接全國市場,因地制宜發展本地區的商業、制造業和服務業。
四、農村電商渠道下沉模式對農村信息化的促進作用
(一)農村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方面
首先,在阿里巴巴的“千村萬縣”的計劃中,阿里巴巴會根據農村淘寶和淘寶村發展的需要,投資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立縣域運營體系,創新農村金融、農村代購服務、農資電商;阿里巴巴將在建設基礎設施方面與政府達成合作,同時提供技術、理念和商業生態資源的全面支持。其次,由于淘寶村的發展逐漸形成集聚效應形成產業集群,促進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一些小商品的上線帶動了其他服務行業的發展,例如產品攝影、圖片設計和快遞物流行業等其他配套服務機構;同時一些淘寶賣家為了能夠順利在網上開店出售商品,紛紛開設百兆寬帶甚至接入光纖,有些村落甚至實現全村WIFI全覆蓋,一些買家為了更好地享受購物體驗,紛紛開通寬帶服務,利用手機或者電腦購物的農村居民比例逐漸上升。中國IT研究中心的《2014年Q1中國移動網購市場調研報告》表明,2013 年農村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 84.6%,高出城鎮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對網購商品模式的接受率達到了84.41%。農村淘寶和淘寶村的模式使得廣大的農村地區的居民越來越愿意在網上進行購買商品從而改變傳統的去實體店進行購買的消費觀念。
(二)物流方面
對于“京東幫”服務店和蘇寧易購服務站,京東和蘇寧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提供先進、穩定、高效的配送、安裝管理系統保證服務店信息管理規范化,將自己的物流體系覆蓋農村地區,解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同時,三家電商巨頭不約而同地選擇在全國農村都覆蓋物流網絡的中國郵政進行合作,京東把合作重點放在聯手打造三四級城市及鄉村市場的電商平臺,通過中國郵政的快遞員將智能終端,為農村客戶網上下單,并為他們投遞配送。蘇寧方面,由于中國郵政網點渠道多、服務種類全,長期扎根城市社區及廣袤的農村區域,蘇寧首先在物流寄遞平臺與中國郵政實現對接,攜手打通農村地區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使城鄉地區投遞網絡的范圍及速度得到質的提升。阿里方面則是更多的強調與中國郵政地資源互補,互通有無,互為補充。例如在倉儲搭建方面菜鳥網絡有著獨特優勢,但是在某些地區中國郵政的資源可以共享。阿里與中國郵政合作的目的是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地區網購都實現24小時送貨必達。
(三)在涉農網站建設方面
蘇寧開通金融眾籌頻道,通過扶持農村建立高效農業基地、定點采供基地帶動農產品在蘇寧易購上銷售,幫助當地中小企業建立起良好的經營和管理規范。京東在2015年8月11日,京東農資頻道正式上線為廣大農民提供種子、農藥、化肥、農具等農資產品的電商服務。農村居民可通過京東商城網站或手機客戶端登錄京東農資頻道,從國內外農資品牌中挑選正品農資產品,同時享受京東物流的送貨上門服務,以及分期付款、京東白條和保險等金融服務,為農村居民購買農資產品提供便利。在2015年的7月份,淘寶網農資頻道正式上線。通過該農業全產業鏈服務平臺,農民可“一站式”購買種苗、化肥、農用器械,以及科學的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在后期階段,淘寶還根據區域種植情況以及消費者需求進行大數據分析,讓農戶種養殖更加貼近市場,為發展新型農業探索出一條新路。
(四)電商人才培養方面
蘇寧發動原有的工作人員或終端服務人員返鄉創業,同時計劃自主培養大學生團隊,將大學生放到農村電商市場去鍛煉,打造成為互聯網零售時代下蘇寧人的孵化器,成為電商人才。淘寶村和農村淘寶的出現則吸引大量的外地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加盟農村淘寶服務站或者自己在網上開淘寶店,對于這些阿里巴巴會對他們進行技術指導和電商方面的知識培訓。作為鄉村推廣員,成為了“京東幫”進行品牌宣傳的媒介之一,同時鄉村推廣員要接受縣級服務中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學習電商知識和溝通技能。京東、蘇寧和阿里的農村電商戰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信息化人才不足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夏俊.農村公共信息服務管制:挑戰與展望[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1):81-83.
[2]楊麗.探究農村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4,(02)(下半月).
[3]陳越.搶占縣域農村電子商務市場“藍海”[J].浙江經濟,2014,(20期):40-41.
[4]羅文麗.打通電商下鄉通[J].封面故事,2015,(07):37-39.
[5]梁玉慶.渠道下沉的優劣勢分析[J].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6):77-78.
[6]張衛.京東下鄉進村加速渠道下沉[J].中國食品,2015,(01) .
[7]顧云峰.寧夏農村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3,(18):331-333.
[8]阿里研究院.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4)[R].
[9]陳玉良,陳愛峰.中國農村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研究方向[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5,7(2):70-71.
[10]余蕾,雷體南.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8);200-2002.
關鍵詞 家電下鄉 公共政策過程 惠農政策
中圖分類號:F720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是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三農”問題是關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根本性問題。為應對金融危機,實現“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目標,經過試點,2009年家電下鄉政策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依據現行文件規定,家電下鄉既是指國家對購買指定家電產品的農民給予一定比例(13%)的財政補貼,以激活農民購買能力,促進內需和外需協調發展。家電下鄉政策是實踐中的熱點問題,經濟發展中的新興產物,家電下鄉政策在實施后取得了不菲成績,但在實施中也暴露其不足。家電下鄉是我國獨有的惠農經濟政策,綜合已有文獻研究,國內學者對“家電下鄉政策”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于家電下鄉政策過程的研究綜述
家電下鄉政策出臺以來已經得到了各界的關注,是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家電下鄉政策的研究也正處于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從公共政策學角度,特別是把“家電下鄉”當作是惠農公共政策過程研究的卻并不多見,譬如家電下鄉政策是如何制定出臺、各地方該如何實施執行、政策出臺后該如何評估、監督呢?關于這些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筆者認為以家電下鄉為例,從整個政策過程:制定、執行、評估、監督來探尋農村公共政策的實現機制具有實踐和理論意義。
公共政策過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學界普遍認為,廣義的公共政策過程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執行、政策評估、政策終結、政策監督五個方面,也有學者認為公共政策過程包括政策分析、制定、執行、評估、終結。無論怎么分,概念的本質還是一樣的。目前國內還沒有學者對“家電下鄉”從政策制定、執行、監督政策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系統的評估和分析。因此筆者認為以家電下鄉為例,對整個政策過程包括家電下鄉政策是如何的制定出臺的、出臺后又該如何更有效執行政策,完善監督機制、糾正終結政策,讓政策最大程度地達到預期效果。為方便統計歸納,對家電下鄉政策整個過程有一個更為直觀系統的了解,將公共政策過程采用廣義的定義。
(一)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
公共政策制定作為公共政策過程的首要階段,對整個政策過程有著很大的影響。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公共決策信息失真,偏離公共原則。二是違反程序導致決策失誤,損害公共利益。在決策制定過程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章,超越權限決策,是無法保證公共利益的。三是公共政策價值取向偏頗,違背公正原則,這些都是公共政策價值取向偏頗,違背公正原則的客觀體現(賈金臻,2008) 。目前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還存在著障礙性因素。其一,政府和公民對公民參與的認識存在誤區。其二,公民組織發育不成熟。部分公民組織管理欠佳、自律性差、監督機制不健全,特別是利益表達組織化不足,公民對民間組織的認同度低,影響了公民通過民間組織參與政策過程的積極性。其三,制度化缺失。我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由政府精英代替人民進行利益的整合與表達,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大多是以非制度化的形式出現的,沒有法律上的制度保障(譚穎,2009) 。認為在“家電下鄉”制度構建方面的研究,家電下鄉政策的制定中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則: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原則、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原則(劉廣明,王艷寧,2009) 。
(二)在公共政策執行方面。
目前家電下鄉的執行效果的研究大多都是以實證調查,案例分析為主。譬如黃振華在《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現狀與績效評估――基于全國205個村莊的調查》中以全國205個村莊問卷調查作為研究基礎,對家電下鄉政策的現狀與績效予以分析和評估。孫雙義的《關于家電下鄉的調查報告――以河南省南召縣四棵樹鄉盆窯村為例》、朱文蔚、袁岳駟的《對“家電下鄉”工程的調查與思考》、王鑫芳的《家電下鄉對農村消費的影響――以株洲市農村地區為例》等都是以案例分析為主的研究。
許多學者通過實證調查表明由于這項政策在全國推廣經驗不足,各項制度性規范不健全,基礎設施不完善,家電下鄉在執行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譬如農村公共政策缺乏合理的梯度;農村公共政策的實施環節過于繁瑣;農村公共政策的實施缺乏相應配套的基礎設施和市場環境等(杜智民,2010) 。有學者認為由于部分家電下鄉產品價格較高,農民并沒有真正得到實惠;實行最高限價經銷商所得利潤微薄;兌付程序復雜,款領取困難;翻新、假冒家電也去下鄉;售后服務不到位;農村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落后限制了部分家電的銷售和使用(張順,孫天,張小彤,2009) 。李娟娟認為一項公共政策能否有效執行,產生預期的政策效果,關鍵在于政策執行中是否考慮到公共政策問題的性質、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公共政策以外的因素這三方面的因素(李娟娟,2009)。家電下鄉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靈活性不夠,實行一刀切,無論地區全國范圍內家電下鄉產品的補貼比率一律為13%,并沒有依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有學者提到了影響家電下鄉政策執行的因素主要有:相關政府部門對政策的執行沒有做到原則性、靈活性和創新性的有機統一、政策執行的監控不力,相關主體出現機會主義行為、政策宣傳不到位、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經濟環境使農民對家電下鄉政策與效果缺乏信心。
(三)在公共政策評估方面。
政策評估是公共政策運行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決定著政策去向、配置政策資源、強化政府責任、檢驗決策質量及補充合法性。政策評估應“依據一定的標準和程序,對政策的效益、效果、效果等價值進行判斷的一種政治行為”(陳振明,2003) 。
政策評估是尋求、論證、確定和校正政策價值的過程。我國政策評估的標準與指標理論普遍存在著三個問題:首先,過多強調政策評估的“價值標準”,較少關注“事實標準”,甚至以“以價值判斷代替事實分析”。其次,政策評估的“事實標準”過于泛化,未能結合特定的政策評估進行深入探討。再次,缺乏可操作化的一級、二級或三級指標,削弱了政策評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政策評估標準基本局限于抽象標準(楊成虎,2010)。
有學者認為科學的政策評估指標應是一個多維、立體的指標體系,構建這一體系首先應當根據評估對象確定一個綜合性標準,并在這一綜合性標準的規定下,通過選擇、排列和組合,制定出具體的、經過細化且可以操作化的標準體系。
目前因缺乏恰當的評估方法和技術、政策評估信息渠道的不暢、不確定的評估對象,學界少有對家電下鄉政策有系統的政策評估,僅有黃振華在《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現狀與績效評估――基于全國205個村莊的調查》中以全國205個村莊所獲得問卷作為研究基礎,從農民滿意度、影響農民消費的因素的若干因素等對家電下鄉政策的績效予以分析和評估。
(四)在公共政策監督方面。
公共政策監督是公共政策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者普遍認為,由于我國政策監督主體較多、不明確的各監督主體的分工使得我國公共政策監督中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專門監督機構缺乏應有的地位和獨立性,在人、財、物等方面受制于監督客體。在領導體制上這些部門受雙重領導;在組織上,監督機構的負責人不是由同級行政機關的領導成員兼任就是由行政機關任命;在經濟上,監督機構一般都是從同級行政部門那里領取工資、辦公費、事業費和獎金等,從而在經濟上受制于人。在社會監督也存在問題:一是新聞輿論監督程序不規范;二是公眾監督投訴渠道不暢通(王宇穎,2007)。
譚彩蘭認為家電下鄉政府執行的監督機制存在問題:一是內部監督需要進一步加強,二是群眾監督機制不夠深入。因此對家電下鄉決策的權力主體沒有形成直接的監督。
二、已有的研究總結和評價
家電下鄉政策是實踐中的熱點,學界從不同的視角探討和研究了家電下鄉政策出臺后實施的現狀、取得的成績及其中存在的問題。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家電下鄉政策的評估、終結,為出臺其他“惠農政策”提供寶貴借鑒。
綜觀已有研究,目前各界普遍認為“家鄉下鄉”政策自實施以來取得了積極成效,總體上利大于弊。首先,家電下鄉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其一,有助于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其二, 有助于家電行業發展。第三,有助于提升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其三, 有助于完善農村生產和流通服務體系。其四,有助于緩解金融危機和我國外貿順差過快增長的態勢。其次,家電下鄉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政府監控不力,宣傳不到位,實施過程過于繁瑣、政策缺乏合理梯度,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
由于研究時間還不長,已有關于家電下鄉政策機制的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還很不夠,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的缺陷:
其一,研究方法上定性分析少,定量分析多;實證案例分析多,理論分析少。
其二,研究內容上存在空白點,當前國內還鮮有學者從整個政策過程的角度對家電下鄉政策進行制度反思并提出完善的建議。家電下鄉政策是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可是家電下鄉政策是如何制定出臺、各地方該如何實施執行、政策出臺后該如何監督、評估呢?對于這方面的研究甚少。
其三,有關研究還屬于初步階段,表現為“零散、理論支持少”。研究論文雖然數量不少,但在較高檔次雜志上發表的高水平成果很少,也沒有系統全面的研究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財政補貼為推動的家電下鄉活動,對刺激農村消費具有一定促進作用,但這種作用是有限的,也暴露了公共政策實施中由于長效機制,政策實施和制度初衷相違背等弊端。所以,要擴大農村消費僅僅采取家電下鄉這類措施是不夠的,必須采取一些根本性措施。綜上所述從通過對家電下鄉整個政策過程的研究來探尋農村公共政策的優化路徑具有實踐和理論意義。
(作者: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09級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
注釋:
賈金臻.關于我國公共政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總結.科技信息,2008(24).
譚穎.論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新西部(下半月),2009(4).
劉廣明,王艷寧. 家電下鄉制度構建的經濟學解讀..財經問題究,2009(07).
杜智民,雷曉康,夏云.從家電下鄉看我國農村公共政策的優化路徑.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1).
張順,孫天,張小彤. 家電下鄉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大連民族學院學報, 2009(11).
陳振明,公共政策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政治經濟學 教學模式改革 探索 思考
政治經濟學課程在多數大學是作為公共基礎課來開設的,而財經類高等院校是作為專業基礎課來開設的,其教學質量,不僅影響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而且影響其它經濟和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可見其重要性。在改革開放后,中國進入了市場經濟建設的大環境,各種西方經濟學著作和理論涌入人們的視野,而西方經濟學對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有很多可借鑒之處。因此,對傳統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產生了強烈的沖擊,政治經濟學逐漸在大學經濟課程中被邊緣化,加上原有的政治經濟學的教學模式不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提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這要求從事高校政治經濟學教學科研工作的教師必須用務實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去認識目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弊端和不足,通過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來提高教學質量。以下是我對政治經濟學教學模式所做的一點思考。
一、引入案例分析教學模式
案例分析教學模式最早在哈佛法學院創立,后來被引用到工商管理教育中,并且在其他學科中廣泛運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案例教學就是運用案例來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教學方法,通過向學生提供實際發生的情況或事件,即案例,組織學生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展開討論和剖析,提出各自的見解,以培養和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在高校學生普遍反映《政治經濟學》課程中純理論的東西太多,抽象、枯燥的概念難以理解和記憶,理論和實際聯系不起來。而案例分析的教學模式能將課程講授與學生切實關心的問題聯系起來,或者跟當前的國際國內熱點、時事聯系起來。案例分析的教學模式通常針對即將要講授的或已經講解過的教學內容介紹案例背景,提出激發學生從更深層面探求知識的興趣和動力的問題。通過對案例的層層剖析,學生能啟發思維、激發認知需求。
比如,我們在講授價值規律問題時,由于學生在高中重點學習過價值規律的內容,如果再重復講述,學生就會覺得乏味。我們就讓學生先自學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表現形式和作用,以便回憶起以前學過的內容,也為接下來的深入分析做鋪墊。然后我們引入案例分析,給學生介紹1996年到2002年中國彩電業價格大戰及影響等情況,提出問題:彩電業價格大戰帶來的影響是什么?引導學生結合價值規律的主要作用進行分析。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強調三點結論:價值規律的分配社會勞動、配置資源和激勵創新的作用。接著教師又介紹2003年彩電業復蘇的情況和2004年再次降價的情況,讓學生結合所有介紹和分析,思考企業如何尊重和利用價值規律。通過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案例介紹和分析,使理論分析進一步提升,從而達到運用價值規律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目的。通過這樣的案例分析,學生知道《政治經濟學》不是空洞的政治說教,而是對社會主義宏、微觀經濟建設都有指導意義的理論。再如,在講解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基本原理時,首先向學生講解資本積聚、資本集中的概念、聯系和區別,然后引入美國波音飛機公司與美國麥道的合并案,德國寶馬公司與英國羅弗汽車公司收購案及新惠普合并案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實案例,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請學生結合世界科技、經濟發展的特點,嘗試探究企業兼并出現的新特點,很好地把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的基本原理和世界經濟現實結合起來。
這樣的案例分析教學在解惑的過程中也講清楚了政治經濟學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學生置身于一種真正的事實環境或事件平臺上,會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案例進行分析、歸納、判斷和確認,鍛煉了學生運用政治經濟學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二、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
多媒體教學是綜合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包括錄音、錄像、投影幻燈、網絡、電影等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教師應圍繞課程重點、難點和社會熱點問題來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具有功能強大、簡單易用、修改極其方便等特點,教師使用起來靈活方便。
首先,教師要在透徹了解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從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需要出發,突出重點和難點,編寫和制作多媒體課件。課件制作的重點要放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提高思考能力方面。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文檔,在制作過程中,力求幻燈片的內容簡明扼要,使學生一目了然。可根據授課內容的需要,將每一張幻燈片制作成多個文本框,重點和難點處添加特殊顏色和符號,還可以根據需要,對文本框的內容設置出動畫效果,如切入、飛入、菱形、棋盤、展開等,以滿足教學的需要。
其次,運用多媒體教學可用的教學素材很豐富,從電視、電影VCD、DVD等視聽材料,以及新聞報刊、雜志圖片、數據中可以找到大量集聲、文、圖、像于一體的適合上課用的素材,特別是關于經濟方面的案例可具體化、形象化地展示出來,視聽結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闊學生的思路和眼界。
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增強政治經濟學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對啟發學生主動思維,提高注意力、分析力、理解力大有裨益。比如,在講授經濟危機問題時,我們找到資本主義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影視素材,學生通過視聽更能了解在資本主義危機爆發期間無產階級的悲慘生活狀況,并由此引發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深入思考。再如,在講述“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發展”時,我們除了對學生講清楚書上的知識要點以外,還搜集了許多政府文件和相關資料,以豐富課堂內容。同時還讓學生看了剪輯的答記者問的視頻,使學生更好地把握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和大方向。合理運用多媒體工具既擴大了教學信息量,拓展了學生知識面,又引發了學生思考現實經濟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探索研究性教學模式
研究性的教學模式是以實踐的真實問題為基礎的,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研究與解決問題,強調教學的目的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課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以具有開放性質的問題情境形式創設出來,讓學生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中去學習并驗證,這就會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同時也會使學生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對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研究性教學模式通常是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出研究課題,自主研究。大致分三個步驟:首先,教師指導學生有計劃、有重點地研讀課程內容及相關資料,牢固掌握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再聯系中國的實際,從課程內容中學習的經典理論和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用的東西。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不僅能提高閱讀能力,而且能激發潛能,找到學術研究的切入點。其次,教師組織學生在了解中國實際狀況和學習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社會調查,對于某些問題展開專題討論。這不僅給學生提供了發表見解的機會,而且推動了他們對理論問題和社會實際問題的關切和研究興趣。隨后,教師需要對調查和討論問題進行多角度的歸納或小結,引導學生走進學科的前沿,引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最后,在學習理論內容、社會調查、專題討論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實際撰寫出科研論文。通常教師對學生具體的研究題目不做規定,是開放式的,鼓勵學生在查閱資料、大量閱讀并討論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興趣點和研究方向,不要簡單地做別人已經做過的題目。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才能提高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體會研究的樂趣,真正提高科研能力。
研究性教學是培養和增進學生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為其創造外部促進學生學術研究的環境需要學校對學科教學評價機制進行改革。以政治經濟學的教學為例,這門課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滿堂灌”為主的理論講授,對學生的成績評價就是以學期結束的期末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一般以學生平時作業、出勤情況為評定標準)。多年來的教學效果表明,這種教學模式與成績評價機制無法促進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與研究性教學的基本精神無法契合。因此,除了在授課方式上的改變外,也要實施有利于學生自主研究的成績評價機制,如鼓勵學生參與教師主持的與本課程相關的課題研究;從課程中提煉出一些熱點話題,組織學生成立研究小組,通過查閱資料、社會調查、討論的形式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出研究課題,在自主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研究報告等,并且每種方式都給予學生成績的評價以形成最終的成績評定。大學生成績考核的價值標準不僅要重視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要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研究能力和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才是合格的大學教育。
四、加強學科社會實踐環節
政治經濟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要想使學生運用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僅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而社會實踐教育是培養學生認識社會、鞏固和深化課堂知識、增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要通過社會實踐指導學生搞社會調查,讓學生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政治經濟學的社會實踐有多種形式:1.利用假期讓學生深入企業、農村實地考察,完成社會問卷調查,開展以調查研究為主要形式的社會實踐來進行課題研究,讓學生在深入社會的過程中了解經濟問題的現狀、原因,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與方法,從而形成對這些社會經濟熱點、難點問題的正確認識,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經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我們組織學生到花溪鎮山村進行實地調查,讓象牙塔里的學生真正感受到新農村的建設情況。2.利用課堂時間,邀請地方有經驗的企業家或經濟部門的工作者進入課堂,結合某一課題給學生進行現場講解,介紹學術界的最新動態或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求得生存與發展的情況,并且與學生互動,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比如,我們邀請貴鋼的管理工作者來到學校做講座,讓學生們真正了解國有企業改革的困境。3.將以上針對經濟理論和實踐中的熱點問題進行的社會調查結果撰寫科研論文并提交。
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鍛煉了社會活動能力,更加了解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更深化了對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和認識社會調查。所以,加強政治經濟學的社會實踐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用政治經濟學的觀點、立場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很有意義,也行之有效。
參考文獻:
[1]劉潔,劉娜.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第1版.
[2]周又紅.政治經濟學案例.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第1版.
[3]王陳軍.談案例教學法在政治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教育,2004.
[4]賀勤志.政治經濟學教學探索和體會[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6.10.
[5]伯娜.政治經濟學教學改革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20).
關鍵詞:微基站;無線Relay;參考信號接收功率
1 概述
目前,聯通4G已經進入到第四期工程,主要解決城區熱點區域補盲、交通干線和農村熱點覆蓋問題,實現縣城連續覆蓋、發達鄉鎮全覆蓋以及部分農村熱點區域的覆蓋。但在中國聯通農村和道路覆蓋現網站點中,由于站間距較大,傳輸資源相對短缺,若全部采用傳統的光纜傳輸模式進行基站組網,勢必需要新建相當數量的傳輸光纜。因此,建議在4G農村和道路覆蓋中采用“微基站+無線Relay”的新技術,可以有效解決無傳輸資源、無合適機房等問題,減少光纜投資,提升開站速度,以達到快速提升網絡覆蓋的效果。
隨著移動通信的快速發展及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享受著更寬和更快的無線網絡提供的服務,網絡運營商也旨在給用戶提供一張可靠的、完全無縫的覆蓋網絡。但現實中,越來越多的用戶投訴手機無信號、信號弱和信號不穩定,與運營商向用戶承諾提供一張覆蓋無縫的網絡初衷存在極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城市建設步伐加速,城市建筑物日益增多,環境復雜導致無線環境發生變化,出現了弱覆蓋區域。
二是長期輿論的誤導造成市民對基站的誤解,致使現在基站建設面臨著種種困難,“垃圾桶”效應也在時刻影響住宅小區移動通信的覆蓋, 再加上物業的準入困難、機房等原因,使得常規基站難以部署和拆站急劇惡化。
三是部分山寨手機和翻新機質量問題,手機的信號接收器質量不過關,同樣環境下要求網絡運營商需提供更強的網絡信號。
針對上述問題,一種基于IP接入的一體化微型基站應運而生,其靈活的IP接入方式、小巧便捷的安裝方式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解決了熱點/盲點、連續/孤點覆蓋及家庭盲點等場景的覆蓋難題。
2 微基站方案概述
微基站(MicroSite)是華為公司創新性產品。它是把BBU(Buildi
ngBasebandUnit,室內基帶處理單元)、電源、蓄電池柜做成刀片式的外觀,并且能達到和RRU(RadioRemoteUnit,射頻拉遠單元)一樣的防護等級,從而使得BBU、電源、備電及RRU等整套設備一體化,能在室外掛桿安裝,不需要機房,可用于物業協調難度大、無機房、需快速開站等場景。而Relay新技術能給4G基站提供無線回傳鏈路,部署Relay不依賴于光纖、微波等傳統的傳輸資源,可實現低成本、快捷的4G覆蓋范圍擴展。Relay上游基站為用戶提供覆蓋的同時,給Relay節點提供無線回傳鏈路,擴展上游基站的覆蓋范圍。微基站和Relay技術結合可以大大簡化4G新建站難度,縮短開站時間,僅需立抱桿引入市電即可開通4G基站,從而快速完成4G網絡覆蓋。
2.1 微基站的特點
微基站主要應用于站址租賃困難、無機房、無傳輸資源及快速建站場景,主要特點如下:
(1)支持多頻段、多制式、多載波個MIMO等。
(2)可實現抱桿、掛墻和上塔等多種安裝場景,真正實現“0”占地部署。
(3)實現電源、備電和BBU的一體化。
微基站擁有完備的站點配套方案、“0”站址配電防護方案、全天候的站址條件、無需租站,能夠達到最優化的站點資源配置。
2.2 無線Relay技術特點
無線Relay技術可以實現低成本、快捷的網絡覆蓋延伸,主要技術特點如下:
(1)上游基站為拉遠基站提供覆蓋的同時,給Relay節點提供無線回傳鏈路;(2)Relay擴展上游基站的覆蓋范圍;(3)部署Relay不依賴于光纖、微波等其他傳輸資源,成本低、部署快。
2.3 應用場景及分析
隨著4G覆蓋范圍的日益擴大,部分居民由于環保問題等對基站“輻射”認識不夠,極力反對居住周邊建設有通信基站以及強行要求拆除原有的通信設備,導致部分區域深度覆蓋不足,出現覆蓋空洞,從簡化設備、簡單運維、美化隱蔽、容易擴展等角度考慮,可以運用微基站進行解決。特別是對于傳輸光纜無法達到的地區,可以采用無線Relay的方式來解決。
3 案例分析
以玉柴工業園區為例,工業園內為大型集團員工居住地及廉租房居民居住地,人員密度大,處于市區郊區,存在4G弱覆蓋及無覆蓋,用戶上網困難,導致投訴較多。
由于該區域空曠,距離最近4G站點距離在2公里以上,無傳輸光纜達到,因此采納傳統建設模式解決該區域弱覆蓋問題時間周期長,實施難度大。根據該區域的時間情況以及華為公司新產品的推介,所以運用“微基站+無線Relay”技術,可在短時間內完成市電引入和抱桿建設即可迅速開通4G站點。
建設微基站相較于傳統基站,無需提供交流配電箱、室內開關電源或電源柜、蓄電池組、傳輸設備及光纜等,只需準備天饋抱桿等,節省了大量的投資與建設時間。本案例建設微基站所需時間從準備到開通僅需8天。
3.1 單站效果分析
對微基站進行單站驗證,各項業務測試正常,下載速率可達到30Mbps。
3.2 整體覆蓋分析
開通微基站前,該區域4G網絡信號電平值-RSRP很差,約為-110dBm左右,基本無4G信號,微基站開通后進行對比測試信號滿格。
3.3 投資分析
將微基站與傳統宏基站、分布式拉遠站點建設方式配套投資進行對比,運用微基站建設可以節省大量投資。
4 結束語
本文通過論述微基站的主要特點及應用場景,并結合城郊工業園區的具體案例,指出微基站節省投資及建設中的諸多優勢,可以指導公司在特殊熱點區域、偏遠地區及交通干線等場景提供低成本、快捷的4G建網方案,迅速有力地擴大4G網絡覆蓋范圍。因此,運用“微基站+無線Relay”的新技術可以有效解決無機房條件、無傳輸資源等問題,提升開站速度,從而達到節省投資、快速提升網絡覆蓋范圍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一、獨山縣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教育現狀研究
(一)社會界對留守兒童的界定
所謂“留守兒童”,又稱“空巢兒童”“留守子女”“留守孩子”“留守娃娃”等稱呼。最早的界定是父母因工作或學習停留在國外,被留在國內的孩子。如今,多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外打工將孩子留在農村或偏遠老家的18周歲以下的孩子。范先佐認為留守兒童是指父母單方或者雙方長期進城或者到經濟發達的城市務工,而將子女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葉敬忠在對西部勞動力外出對留守兒童的影響研究中,指出留守兒童是指農村地區父母單方或父母雙方在外打工4個月以上,被交由父母單方或長輩、他人來撫養,管理和教育的18周歲以下的兒童;呂紹清認為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在外務工就業長達半年以上,被留在家接受義務教育的少年兒童等等。總之,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概念界定觀點不一。
(二)獨山縣農村留守兒童產生的原因
隸屬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素有“貴州南大門”“西南門戶”之稱的獨山縣,幅員2442.2平方千米,全縣轄8個鎮、7個鄉、3個民族鄉,9個居委會、133個行政村,總人口35萬,據獨山縣2014年關心愛護留守兒童“雨露工程”統計,全縣共有留守兒童8963人。在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基礎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的今天,獨山縣也在大力積極推進各方面建設,盡管如此,但自古以來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經濟來源,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微薄的收入早就滿足不了廣大群眾的需求。為了改善貧困落后的生活、解決生活上的各種困難、給孩子和老人創建較好的經濟基礎,近年來大量農民工趕往北京、上海、廣東、福建等發達城市務工,從而出現大量留守兒童,這些“農村留守兒童”大部分與祖輩生活在一起,在學習、生活、安全、心理及人格的發展上出現了“家庭管不好,學校教不到”的不良問題,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身體和心理上都出現嚴重問題,這給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由于省外教育費用昂貴,且對農民工權益認同和保護不夠完善;而且農民工大多數都是處于社會的底層、做的工作主要是以出賣勞動力為代價;農民工工作時間過長甚至有超額象;再之兒童身體柔弱,不宜長時間路途的奔波。獨山縣農村家庭大多以三代結構為主,年青勞動力外出還留下了年老的父母在家,為滿足長輩心理對親情的需求將孩子留在長輩身邊,給家庭帶來一片生機。多種原因致使把孩子待在身邊照顧是不可能的。
(三)獨山縣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教育現狀
對未成年子女的教育與關愛本應是父母的義務和責任,但迫于生活壓力的加大,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雙方或一方只能外出務工、經商,這便打破了原有核心家庭的穩定性。留給子女的卻是只要是留守兒童想要的一切都以金錢來交換,更多的是滿足物質上的需求而忽視精神的培養,但這遠遠不能滿足留守兒童身心發展需要。
農村基礎教育落后,投資經費較少,師資力量薄弱,體系不完善,在留守兒童社會教育上沒有明細規劃。以及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過程等現象,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各種表現的漠視加劇他們的心理負擔。
為解決和保障農村留守流動兒童享有基本公共服務,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獨山縣一些學校做了以下有影響力的工作:
獨山縣第二幼兒園自2013年建園以來,每年定期地開展“留守兒童之家”“結對幫扶”等豐富多彩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為每個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添畫上美麗的一筆。
自2011年3月以來,獨山縣打羊小學把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作為教育重點工作來抓,他們時時處處出實招,重實效,關注“留守兒童”成長。如:2015年9月29日下午,打羊小學給全校13個班的195名九月份出生的“留守兒童”過“留守伙伴”集體生日,相約來到了自己的“家”,感受“家”的溫暖。
2016年7月,為給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保證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全社會共同關愛幫扶留守兒童工作目標。獨山縣民政局在下司鎮中心小學,依托“留守兒童之家”建立“留守兒童關愛幫扶室”,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二、獨山縣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
(一)存在的問題
1.現象分析
案例一:陳某,女,今年6歲,生長在三代式家庭,出生后一年父母到外地打工,讓其跟爺爺奶奶生活。從小由奶奶照顧她,奶奶在她生活中擔任著雙重身份,跟爺爺雖然不是有血緣親情的聯系,但對孫女卻很疼愛。奶奶每周都給孫女買小面包、糖果、酸奶、蘋果、梨子等各類零食,只要孫女一哭奶奶就用零食來安撫,而且得到零食時總是不情愿分給同齡小朋友,占有欲很強。爺爺奶奶平時忙于干家務就打開電視給她看,不帶她參與社會生活,認識的人少,見到陌生人時膽小害怕,不愿意開口說話,有客人到家也不會問好,等等。
案例分析:經過多次訪問后得出陳某在生活中表現的不愿意與人分享,膽小怕事,不禮貌等不良行為習慣的原因有:
1.生活中沒有父母的陪伴,與外界的接觸較少,見識少且隔代教育思想陳舊,得不到新的育兒知識補充。
2.離鎮上遠,交通閉塞,今年才上幼兒園,接受教育時間較晚,社會認知較弱。
3.農村重男輕女陳舊思想觀念的存在,家人對她的教育不上心,認為只要養大就好,父母把剛出生的弟弟帶在身邊而陳某繼續由奶奶照顧,在心理上更是對父母的不滿,從而表現得更內向。
案例二:莫某,男,今年11歲,2歲起父母都外出打工賺錢,由奶奶照顧,每年春節回家團圓十多天,在幼兒園常與小朋友打架,曾多次發生手被摔斷。與長輩講話總是臟話、粗話連篇,愛動手打人。上小學后,學習跟不上,不愿意上學。不但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就連父母的名字也不知道。當有人向他問話時,時常答非所問,答不上來總是搖頭或低頭。
案例分析:經過深入了解后,莫某產生安全事故,攻擊性較強,沉默,缺乏責任感等不良行為的原因有:
1.奶奶年邁且經常生病,還繼續辛勤耕種那一畝三分地,實際照顧孫子的時間不多,常常寄托給大伯或鄰居照顧。父母在身邊時,經常因為意見不和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2.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只是給他買各種玩具,或委托別人帶新衣服回家給他,只能從玩中尋找快樂,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3.學齡前期與電視為伴,而電視中有很多不符合兒童發展的內容,幼小且沒有判斷和選擇能力的莫某,從電視上學到一些不良行為。
(二)問題概述
獨山縣歷來都是以農耕為主要經濟來源,為賺取更多的收入,大部分留守兒童常被家庭納入免費勞動力,生活場所被限制,在學習之余沒有更多的自由空間發展自己的社會見識,社會性知識不足。
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基本上都是隔代血親,知識文化水平低且觀念陳舊,不重視兒童的學習,父母長年的打工生活潛移默化地助長留守兒童產生讀書無用的思想觀念。監護人、父母只重視日常物質生活,忽視精神培養和基本生活技能的訓練,常導致留守兒童溺水、觸電、打斗等安全隱患。
在經濟發展滯后的農村,基礎教育落后,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很好形成親密感。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矛盾沖突,得不到及時處理,在留守兒童心理萌發厭惡感,導致了他們對整個社會沒有信任感、歸屬感和認同感。
不夠健全的農村教育機制和社會公共服務,以及不穩定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養結構,使得留守兒童在身體發育、學業成績、心理素質、道德品質等方面存在一些較為嚴重的不良問題。
(二)對策思考
1.家庭教育方面
第一,親子之間常溝通。父母對子女的直接教育有遠大影響。
第二,選好孩子的監護人。與留守兒童相處時間長的是其監護人,監護人的一言一行對留守兒童的影響極大,所以將孩子委托照管時要考慮孩子的生活問題和教育環境,為孩子選擇有精力和能力的監護人。多與老師聯系,知道子女的在校情況。
第三,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少給子女安排家務勞動,多給子女留些學習時間;給幼兒提供較為安靜、舒適、多元化的學習環境。
第四,完善家庭結構。創建新型農村家庭,迎合新農村建設潮流,更新觀念,盡力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2.幼兒園教育方面
第一,幼兒園應從實際出發,以國家教育目的為前提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之人。教育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如何做人,而不是學習文化知識。教師應真正投入到關心留守兒童社會化形成之中。
第二,做好家園聯系工作。開展留守兒童監護人會議,了解留守兒童實際生活狀態;利用假日和春節農民工返鄉潮舉辦“留守兒童家長座談會”。
第三,加大經費投入。改善辦學環境,加強學校教師培訓,提高思想素質,強化師資力量。在給予教師精神感化的同事,適當提高農村教師物質方面的待遇,增強教師敬業精神。
3.社會教育方面
第一,政府應多渠道、全方位地發展地方經濟,給農民工提供就近就業的機會。加大力度解決“三農”問題,促使農民增收保收,減少留守兒童數量,讓農村留守兒童擁有完整的家庭教育。
第二,保障農民工子女的基本權利。在黨的十報告中強調:“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少數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第三,當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齊心協力,多方面關心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多給留守兒童創造鍛煉的機會,關注心理的健康發展,從而打敗心理上的自卑、孤僻和偏激行為。
參考文獻:
[1]范先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7).
[2]葉敬忠,[美]詹姆斯.莫瑞主編.關注留守兒童:中國中西部農村地區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的影響[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3]呂紹清.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J].中國婦運,2006,(6).
Abstrac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EPON) is a broadband access system based on Ethernet technology an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 technology which can realize broadband, voice and video services access. EPON is the core technology of FTTH (fiber to the home).According to the ONU placed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ptical access network can be divided into FTTH, FTTB, FTTO etc., each access mode has its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user groups. EPON is the best way to realize FTTx technology for high bandwidth, low cost and convenient mode of fiber network. First some cases of EPON technology in optical access network is cited,then typical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business processes and network structure are also discussed, finally, the EPON and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nd voice access are analyzed.
關鍵詞: 以太網無源光網絡;光線路終端;光網絡單元;FTTx
Key words: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optical line terminal;optical network unit;FTTx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1-0190-02
0 引言
EPON(以太網無源光網絡)是目前應用較多的一種寬帶光接入技術,也是運營商重點部署的領域。EPON是基于以太網(Ethernet)與無源光網絡(PON)的技術,在IEEE802.3協議的基礎上對以太網的幀結構做了較小的修改,在前導碼(Preamble)部分加入了LLID、時間戳(Time Stamp)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與以太網的兼容性。由于以太網已成為事實上的局域網標準,而EPON技術在高效承載以太網業務、完善支持組播(Multicast)業務、多業務支持方面都有著獨特的優勢,因而在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尤其在FTTH(光纖到戶)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本文針對EPON系統支持寬帶多業務接入的特點,分析了其在語音、數據、視頻等業務接入方面的應用并列舉若干應用實例。最后探討EPON網絡和NGN(下一代網絡)的互聯問題。
1 基于EPON的多業務接入實例
目前接入網的發展方向是光接入和無線接入(WLAN),寬帶光接入技術通常指FTTx技術。FTTx技術可以分為:FTTB(光纖到大樓)、FTTC(光纖到路邊)、FTTH/O(光纖到家/辦公室),EPON技術是實現FTTx的關鍵。EPON系統中通常根據ONU放置位置不同,將光接入網劃分為上述的幾種類型(FTTB、FTTC、FTTH/O)。本文結合FTTx的一些實際案例,對EPON在寬帶光接入網的應用進行分析。
1.1 EPON應用實例1:FTTB多層小區(EPON+LAN方式)
如圖1所示,某縣小區采用EPON+LAN方式進入,共有6個小區63棟樓,1822住戶。為節省建網成本并考慮實裝率的因素,多個單元共用一臺ONU,共建設91臺(16FE+16POTS)ONU。OLT放置在小區中心機房,通過GE電路接入IP城域網分別連接SS (軟交換)和Internet,OLT上配置8個PON口,上聯接口配置2個GE光口和2個GE電口。OLT出光纜先到ODF(光配線架),再接入到各個小區的光分路器,系統的ODN網絡采取1級分光,采用1:16分光器,分光器放在小區光交接箱內。整個EPON系統最多可以接入8×16=128個ONU,ONU到住戶采用5類UTP連接以提供寬帶和語音業務。
1.2 EPON應用實例2:FTTO方式
如圖2所示,某財富大廈光纖接入采用EPON的FTTO方式,4棟樓宇全部進行光纖入戶建設,共有372間辦公室進行FTTO建設。FTTO的整體部署如下:
①地下室機房放置OLT主設備。
②OLT通過GE電路接入IP城域網,配置16個PON口,上聯接口配置2個GE光口和2個GE電口。
③ODN網絡采用一級分光,全部采用1:32分光,16個PON口共支持16×32=512個ONU終端接入(大廈共有372戶,16×32=512是考慮分光器出纖冗余)。
④每間辦公室放置一臺ONU,每個ONU可提供8FE和16路語音的接入。
1.3 EPON應用實例3:農村信息化 當前農村信息化進展迅速,很多用戶有語音和寬帶接入方面的需求。但農村用戶也有分布分散的特點,因此應根據其特點制定合適的接入方案。如圖3所示,采用光纖到村莊的方式,光分路器一般放置在交通主干道上的交接箱中,ONU放置在各個村莊,ONU中一般集成了DSL設備,可同時提供語音和數據的接入。與傳統電纜接入方式相比,解決了電纜盜割的問題,有效控制了成本;同時樹形組網方式能充分適應農村地形的特點,有效節約光纖,充分滿足農村寬窄帶需求,結合室外機柜降低了農村網絡建設成本。
2 EPON與NGN網絡互聯方式
目前EPON和NGN(下一代網絡)系統的互聯主要實現語音業務的接入,為此提出圖示互聯方式,NGN與EPON系統通過IP網絡互聯,將原直接掛到IP網的IAD(綜合接入設備)通過EPON網絡接入到軟交換,從而實現EPON系統對語音業務的支持,如圖4所示,圖中ONU設備必須支持H.248或SIP協議。
3 結束語
在通信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接入網已經成為制約全網發展的一個瓶頸。目前,光纖接入已經成為寬帶接入技術的潮流,而EPON以其高帶寬和低成本的優勢成為下一代接入網的主要選擇和實現FTTx的主要方式。隨著光纖接入技術的發展,相信會有更高帶寬的寬帶接入技術出現。本文簡要介紹了EPON的技術和應用案例分析,并探討了EPON和NGN網絡的互聯及語音業務接入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張躍進.EPON系統中MAC算法的仿真設計[J].光通信技術,2011,10:16-18.
[2]方贊.EPON技術應用模式及其發展研究[J].中國有線電視,2012,7:841-843.
[3]張際生等.基于EPON的可控組播技術[J].光通信技術,2011,9:8-11.
[4]王燕濱等.基于動態分組的EPON帶寬分配算法[J].計算機工程,2011,17(37):67-68.
[5]王映康等.EPON智能小區光纖接入分析[J].電信技術,2011,
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