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有機轉化8篇

時間:2023-06-14 09:36:0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化學有機轉化,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化學有機轉化

篇1

關鍵詞:有機化學;臨床醫學;教學效果

在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有機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對有機化學知識的掌握直接為后續專業課程如生物化學、藥理學等學習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提高有機化學教學效果方面,值得借鑒的方法有很多[1-8]。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仍然發現,許多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時經常會出現聽不懂,聽懂了但記不住,記住了但不會做題的現象,致使學習效果不理想,進而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有機化合物的種類比較多,且各種化合物官能團的結構特征也各不相同,特別是對一些立體結構的認識更是難上加難;二是每一種有機化合物通常都有不同的化學性質,致使部分同學在面對大量的有機化學反應時總感到無從下手;三是有機化學本身就屬于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特別是對反應機理的推導和認識,一些同學雖然花了很大功夫去死記硬背但效果甚微。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在十年的教學實踐中一方面不斷借鑒一些成熟有效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也積極探索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旨在為提高教學效果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1前后對比聯系,基礎知識清晰化

有機化學學習中有兩個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知識點———化合物的種類和命名。常見的有機化合物往往是根據官能團進行分類的。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團很多,看似彼此孤立,實則聯系密切。經過前后對比不難發現學習有機化合物的順序往往也是一個組成元素逐漸增多、官能團結構逐漸復雜的一個順序。烴類有機物主要由C、H組成,包括烷烴、不飽和烴、脂環烴、芳香烴等,官能團主要和碳碳鍵(如單、雙、三鍵等)有關。醇、酚、醚類主要由C、H、O組成,官能團主要以極性的碳氧單鍵(羥基、醚氧鍵)為特征。醛、酮類仍然是由C、H、O組成,但官能團是極性的碳氧雙鍵所組成的羰基。羧酸類化合物雖然也是由C、H、O組成,但官能團卻是以碳氧單鍵和碳氧雙鍵共同組成的羧基。有機胺類物質主要由C、H、N組成,官能團主要是結構與NH3分子類似的氨基、亞氨基等。氨基酸則由C、H、O、N組成,官能團包括羧基和氨基。至于糖類及代謝中的輔酶等物質需結合雜環化合物的結構進行學習。掌握了這樣一個規律之后,學生對各類化合物的認識也就大致有了個輪廓,再學習起來也就容易一些。我校臨床醫學專業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呂以仙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有機化學》,該教材中各類有機化合物命名在每一章中單獨進行講解,其中系統命名法是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由于不同化合物之間的系統命名規律完全相似,為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筆者在教授烷烴類化合物時就對系統命名法進行高度概括和歸納。先將命名原則總結為三大步驟:第一步選主鏈;第二步給主鏈編號;第三步確定支鏈。除了在選主鏈和給主鏈編號時注意把握“主官能團”優先考慮這一原則之外,確定支鏈的辦法對于所有的鏈狀化合物來說基本上都是完全相同的。然后再以學生比較熟悉的烷烴、烯烴、醇等幾類化合物的命名為實例,,這樣一來,學生對命名通則的理解和認識就變得容易了。環狀化合物的命名也可以參考之。掌握了構造式的命名之后,再講到后面的順/反異構、對映異構體的命名時,重點放在構型的判斷上,再加上相應構造式的名稱就可以了。

2搭建分子模型,抽象結構形象化

在有機化學的教學中,有關碳原子的雜化類型、順反異構及對映異構等立體異構體的概念,常常會讓學生感到既枯燥又難懂。采用多媒體授課方式,雖然可以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較為生動且直觀地展現出來[9-10],但對于一些空間思維較差的同學來說理解起來總還是有難度。故而可以考慮使用傳統的教學工具———球棍模型,再借助問題教學法[11]進行輔助教學。例如,在講解對映異構現象時,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步驟進行:(1)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自己動手搭建2-丁醇分子的球棍模型(見圖1,結構式1),再任意互換2-位碳上的兩個基團后又得到一個2-丁醇的分子模型(結構式2),此時讓學生思考這兩個分子模型是否完全相同?能否完全重合?當學生發現這兩個看似相同的分子模型不能完全重合時,及時向學生強調這是一種立體異構現象,結果表明結構式1和結構式2為不同的化合物;(2)使用完全相同的辦法引導學生搭建2-丙醇的分子模型,根據2-丁醇和2-丙醇分子結構之間的差異引出“手性碳原子”的概念;(3)引導學生將結構式2在豎直方向沿著底平面旋轉180°,這樣得到的結構式3和結構式2實則為同一種化合物,然而結構式3和結構式1明顯具有相互照鏡子的關系,這種分子就稱為“手性分子”,結構式1和結構式3之間互稱為“對映異構體”。經過這樣一步一步動手搭建模型,同學們不但對這種立體結構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對其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也會理解比較透徹。在建立了對映異構體的概念之后,再利用多媒體教具對2-丁醇的球棍模型進行投影,并根據課本上的要求按“橫前豎后”的原則引出Ficsher投影式的書寫要點,引導學生順利地將立體結構向平面式進行轉化。最后,利用前面所搭建的兩種不能重合的2-丁醇分子模型,講解“方向盤法”所確定的R/S構型。對有興趣的同學還可根據立體構型和Ficsher投影式之間的轉換關系,總結直接利用Ficsher投影式判斷R/S構型的方法。這樣逐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分子模型,從簡單到復雜,環環相扣,在掌握與對映異構相關的基本概念的同時,也對這種立體異構體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緊扣結構特征,化學性質生動化

有機化學課程的學習重點就是掌握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征和性質特點,由于有機化合物種類繁多,各類化合物的性質又各不相同,因此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時總感到內容多、共性少,既難學又難記。如果我們在重點分析官能團的結構特征之后能因勢利導,讓學生嘗試自己根據官能團的結構特征推斷這類化合物可能表現出來的化學性質,將會有利于學生對各類有機化合物化學性質的記憶。比如在講有機胺類物質這一章的內容時,首先以大家熟悉的氨分子結構特征(三角錐型)為例,當氨分子中的氫不同程度被烴基取代之后就得到不同結構的伯、仲、叔胺,而這種取代并沒有破壞氮原子本身所含有的孤對電子,由此讓學生對此類化合物的化學性質進行簡單的推理:(1)按照路易斯(Lewis)酸堿理論,孤對電子將賦予胺類物質堿性,而氮原子上所連接的取代基必將會影響到其供電子性,即堿性強弱;(2)孤對電子的存在使胺類物質具備了親核試劑的結構特征,可以與鹵代烴、酰鹵、酸酐、酯等發生親核取代反應;(3)當氮原子上連接有苯環時,會發生p-π共軛效應,使苯環電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的進行。這樣先通過簡單的推理,使學生對胺類化合物的化學性質有一個大致的認識,然后再進行具體講解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了。在有機化學的學習中,對反應機理的理解也是學生普遍遇到的難題。對于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教材中所涉及的反應機理都只是進行簡單的推理[12],即使這樣,大部分學生還是搞不清“親電”和“親核”是怎么回事。經過多年的實踐教學,筆者在講解反應機理時,首先會引導學生觀察此類化合物官能團的結構特征可能會引起什么反應?如果反應可能帶來什么產物?接著給學生重點介紹一些實驗事實,根據實驗事實再引導學生分析具體反應過程。比如,在講苯環的親電取代反應時,先讓學生根據苯環上碳原子的sp2雜化特征判斷出苯環存在共軛效應,共軛大π鍵的存在使環平面上下都有密度較大的電子云分布。而外界試劑在進攻這樣的“富”電子結構時勢必是“親電”的過程,再加上苯環共軛結構的穩定性,最可能發生的就是取代氫的反應。所以苯環上發生的化學反應從機理上來說是親電取代反應。這樣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合理的推斷,加深其對化學性質和反應機理的理解和認識非常有幫助。

4理論聯系醫學,授課內容趣味化

我校為臨床醫學等醫學相關專業所開設的有機化學通常都安排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對于接觸醫學專業課較少的一年級學生來說,還意識不到學習有機化學的重要性,這也是他們在思想上對有機化學學習不夠重視的主要原因。筆者在平時的授課中,一般會利用上緒論課的時間向學生介紹有機化學與人體疾病、遺傳變異等的密切聯系,以及有機化學與醫學、分子生物學之間的相互影響、促進和發展,激發學生從專業的角度對有機化學有個較為客觀的認識。在學習各類有機化合物時,遇到與醫藥關系密切的結構就適當進行展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比如在講到順反構型時,以臨床上廣泛使用的己烯雌酚為例,其反式構型與天然激素分子相似,具有較強活性,可用于對某些婦科疾病的治療;而順式構型卻因為藥效低而不能藥用。在講到羧酸的酸性時,以早期臨床上普遍使用的抗生素青霉素為例,先將青霉素的結構呈現給學生,然后讓他們思考青霉素為什么常常是以鈉鹽或鉀鹽的形式存在?等同學們發現是利用其羧基成鹽的性質改變溶解性時,又進一步提問學生為什么做成粉針劑現配現用,而不是直接做成注射劑?引導學生發現結構中的四元環,這樣又把前面所學習過的小環不穩定性復習了一遍。除此之外,平時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或和專業課教師多交流,也可以多讀一些與醫學基礎相關的書籍,積累與有機化學相關的基本醫學知識,在教學中將有機化學內容與醫學知識相互融會貫通。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達到增加學生對有機化學學習興趣的效果,同時還能充分讓學生認識到有機化學與醫學之間的緊密聯系,從思想上重視有機化學。兩者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每當看到學生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以及逐漸露出的笑臉,作為老師也會感到收獲滿滿。總之,有機化學教學是一個長久的、不斷探索、不斷進步的過程,以上所談到的幾點僅僅是筆者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的一點經驗和總結,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教學效果均有一定的幫助。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還需不斷努力,改進教學,為培養高質量的醫藥衛生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陶兆林,司友琳,曹守瑩,等.全面提升醫學有機化學教學效果的實踐與研究[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9):704-707.

[2]周麗平,孫立力,胡雪原,等.問題教學法在醫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實踐[J].醫學教育探索,2008,7(4):362-363.

[3]宋慶平,高建綱,王芬華,等.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探索[J].大學化學,2008,23(1):14-16.

[4]羅杰偉,冉利,劉紅鳴.醫學院校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甘肅科技,2011,27(9):162-163.

[5]黃立新,金克寧.互動式教學法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0(15):159-160.

[6]郭文宇,楊珂,鐘銳鋒,等.探究式教學法在有機化學反應機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鹵代烴親核取代反應機理為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30(2):138-142.

[7]張永忠,葉非,徐亞琴,等.有機化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嘗試[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2):85-87.

[8]楊宇嬰.“立體”教學模式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嘗試[J].化工高等教育,2012(6):56-59.

[9]林惠昆.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有機化學教學的探索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0(1):153-154.

[10]吳文鑲.多媒體技術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7(2):180-181.

篇2

關鍵詞: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大部分藥物都是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學課程是藥學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在大一的第二學期進行開設,前期開設的課程是無機及分析化學。學生只有掌握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才能較好地進行后續專業課程《藥物化學》、《藥物合成》等的學習。本文對高職層次有機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探討,旨在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使學生充分掌握藥學職業崗位所必需的有機化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并培養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藥物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他們學好專業課和將來從事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高職類藥學專業學生情況分析

(1)文理兼招、文化基礎差。

高職學生雖屬于專科層次,但錄取分數線實際較低,而且在錄取工作中,由于高職生生源不足,部分是通過單招錄取,這些學生學習成績相對較差,而且因招生老師的宣傳以及市場需求,很多文科學生也選擇了這理科性較強的專業。

(2)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

經過前面一學期的學習,部分同學發覺即使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些課程還是聽不明白。于是覺得聽和不聽老師講解結果都是一樣,從而產生消極的不聽課的念頭,認為混個文憑就算了,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主動性。

二、藥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教學內容探討

(1)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材選擇。

有機化學課程囊括了各類有機物的命名、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各類反應機理。這些內容通常理論性強、耗時多,理解難度大。針對藥學專業的高職學生的具體情況,綜合人才培養目標及就業所需技能情況,我們必須選用一本難度相對較低,學生學習起來感覺輕松、易懂的教材。通過多方了解及實際教學經驗,最終決定以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初玉霞主編的有機化學第三版教材作為教學內容。該教材針對高職高專教學特點,精簡了教學內容,適當拓展了知識面,更加注重實用性和指導性。

(2)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內容選擇。

有機化學內容繁多,理論性強,而且前后連貫性特別強,而我校藥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只開設了42學時的理論課及一周的綜合實訓。其它,如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則開設了96學時理論課時及一周綜合實訓,理論課時的驟減,這給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中增加了很大難度,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們遵循如下原則:

1)體現所學學科專業的特點,遵循“必須、夠用”原則,精選有機化學教學內容。對于有機物的推導、合成等內容可不講。

2)對于一些難度較大與專業知識聯系不緊密的內容可進行適當刪減,教學內容先后可做適當調整,如:與該課程同時開設的有《天然藥物化學》,這課程里就含有很多的關于手性碳原子的內容,左旋體、右旋體等,因此我們可把對映異構這章提前講解,以便其它課程的學習。把握有機化學主線,適當增加一些與專業相關的知識,如對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的制備(氯霉素中間體C6),使教學內容與學科緊密結合。

3)教師在安排具體內容時要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針對化學性質將其講透、講活,對于一些化學性質類似的如烯烴、共軛二烯烴、炔烴可前后聯系結合在一起講解。

三、藥學專業有機化學課程教師教學方法探討

(一)上好第一堂緒論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定的疑惑,他們不知道為什么要學有機化學,這門課程到底跟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什么相關性?很多教師習慣性的直接切入教學內容的主題,一學期下來,書上內容講完了,學生還是云里霧里一頭霧水。俗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只有明白了為什么要學這門課程,知道了課程地位和作用,才能很好的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做為有機化學教師必須上好這第一堂課,通常我們要從課程地位與作用、教學內容的安排、課堂要求、考核形式等方面進行講解。針對專業的特殊性找到一些藥物合成的實例讓學生明白該課程的重要性。學生首先要認識這些物質,要能知道他們所發生反應的類型,找到對應官能團等。從而對有機化學的理論知識產生濃厚興趣。

(二)以具體的藥物為實例講解有機物的有關化學性質。

有機物的化學性質繁多,單純的理論角度去講解學生聽起來枯燥、乏味。很難從專業的角度去理解這門課程的作用,因此,若我們在講解的過程中能具體的穿插一些實例,一能提高學生的興趣,二能更加了解這些內容對后續課程的重要性。如在講解官能團時,我們可以以具體藥物結構,讓同學們找出有關的官能團,然后判斷其有哪些物質的結構,如硝苯地平(心痛定)里就含有酯基、雙鍵、苯環等。又比如在講解物質的手性時,許多藥物的對映體常表現出不同的藥理作用,往往一種構型體有這樣的藥效,而另一種構型體卻有那樣的藥效。甚至在一對對映體中,有時一種具有治病功能,而另一種卻有致毒作用。如1961年,曾因人們對對映的藥理作用認識不足,造成孕婦服用外消旋的“反應停”后,產生了畸胎事件。后經研究發現,“反應停”的,能緩解孕期婦女惡心、嘔吐等妊娠反應;而R構型非但沒有這種功能,反而導致胎兒畸形。

(三)布置具體任務,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可安排一些比較合適的自學知識,布置好任務,以小組的形式探討、交流。這樣既節約了上課時間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鍛煉了自學能力。如命名,主鏈的選擇我們就可以一官能團為主線進行歸納和總結。也可適當安排些任務,以各種不同類型的方式查找藥物的結構,化學性質,如網絡,平時買的感冒藥,或到藥房查詢

(四)利用現代化教學提高學生的感觀認識。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現代化教學是形式所驅,利用多媒體,可以收集一些圖片、聲音文件,增加學生對有機物空間結構的認識,同時可以利用網絡播放一些藥物生產視頻,這樣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課后,我們可以利用世界大學程空間,一些難掌握的內容可以制作成微視頻傳到空間,這樣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消化有關內容,同時有什么疑問可以直接在空間互動解決,學生的作品也可傳到自己空間上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四、考核形式探討

因大學都沒有期中考試,有機化學是一門考試課程,傳統的考核方式是作業、出勤情況、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這就使得很多同學平時上課不聽課,玩手機、看小說,作業一把抄,考試的時候也不復習,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這種現象的嚴重性,大大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上進心。因此我們加大學生平時情況的考核,對上課玩手機、睡覺、遲到、曠課不是單純的進行提醒而是采取扣分制。對于老師所布置得任務能認真完成,大膽上臺講解的同學進行加分。若平時考核不及格則期末綜合一定不能及格。考核力度的加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膽識和表達能力。結語:通過以上幾個方面情況的分析和探討,緊扣藥學專業特點,對有機化學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教學方式適合專業特點。學生明白了這門課程的地位和作用,也知道了它與后續課程的緊密聯系,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冠,郭勇安,周紅等.有機化學教學與實踐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5:14-17.

篇3

關鍵詞 高職護理 有機化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高職護理專業醫用化學中的有機化學部分主要是為學生學習生物學、病原生物與免疫、生物化學、生理學、健康評估等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近年來,由于普高熱的持續升溫及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擴招,使進入高職校學習的學生成績相對不理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醫用化學學習成績差,尤其是醫用化學中的有機化學部分內容繁多、概念抽象、理論性強,歷來是醫用化學教學中的難點,對于剛從初中畢業的學生來說,學習時有較大的難度,如果教學時不顧學生的實際現狀,一味對他們進行灌輸知識,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加上有機化學知識的連續性,其中有部分內容未理解,會造成前后脫節,久而久之,將疲于應付學習,覺得學習醫用化學猶如學“天書”(學生語)。因此,如何在有機化學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現狀因材施教,改變目前學生學習困難的局面,值得醫用化學老師探討。近年來,筆者在高職護理專業醫用化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認為要上好醫用化學課,讓學生理解有機化學的知識點,為學習醫學基礎課程打好基礎,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加強同課程教師集體備課,明確教學重點、難點

近年來,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如何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必然要求同一學科教師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發揮集體的力量,加強開展集體備課。通過集體備課,借助集體智慧正確理解課程標準,正確處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通過集體備課,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圍,在同課程教師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做到優勢互補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開展集體備課亦可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使教師有足夠的精力去反思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在具體課堂教學的實施中,教師可根據集體備課的精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去設計、發揮、拓展每一堂課,有針對性地采用最為合理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2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有機化學是生命科學的基礎,有機化合物是構成生物體的主要物質,生物體中各種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以及它們在生物體內的合成、分解、轉化、代謝無不以有機化學為基礎。組成人體的物質除水和一些無機鹽以外,絕大部分是有機物。①因此,有機化學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與醫學的關系也非常密切。通過提出這些與人類生活、與醫學有關的問題,激發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 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隨著科技的進步,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已逐漸成為必要的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為教學服務。在有機化學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有以下優勢:(1)使有機物的結構以二維或三維形體形式生動、逼真、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形成視覺刺激,激發形象思維。(2)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教學中適當穿插多媒體課件,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3)利用多媒體技術中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的動態變化,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師生交流互動時間更為充裕。(4)節省板書時間,增加課堂教學信息容量,豐富教學內容。比如,有機化學教學中常涉及到有機物結構的書寫和命名,在第一次系統講解烴的命名時,為了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可利用ISIS-DRAW化學軟件,②預先制作相關的原子或原子團,見圖1,先將常用的基團畫好,如CH3,CH2,(CH3)2,CH,C,然后根據具體有機物的結構,將其拼接完成,如CH3CH2CH(CH3)2CH(CH3)C(CH3)3,利用多媒體技術不斷變換連接方式,讓學生反復練習,做到觸類旁通,達到正確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命名原則。在雜環化合物和生物堿結構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觀察特征,由簡而繁,由易而難,優勢更明顯。對各類有機物的特征,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用不同的顏色區分,十分醒目,并且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對結構式進行變換,對學生進行當場提問,了解掌握程度,也可對學生的學業進行評價。

4 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篇4

在授課的過程中,滲透相關的綠色化學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如果學生步入社會后從事制藥等相關專業的工作,他的腦海里存在綠色化學的理念,那么在其參與制藥合成及分離以及后續產物處理的過程中,減少了環境的污染,保護了我們的大自然。例如合成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的兩種方法。

(1)以硝基苯為原料(圖3)。(2)對硝基苯酚為原料(圖4)上述兩種方法從原料來源、價格、生產工藝、環保等各方面綜合考慮方法一較好。

2多媒體教學與板書教學方法相結合,增大課堂信息量

藥學專業的有機化學比其他專業的教學內容要多很多,知識點多,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多,難度大,特別是涉及到一些反應機理過程較抽象,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如果我們把這些機理作用過程做成flas,那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就會變得形象、直觀、生動,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掌握。

3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

我們學習理論課的目的是指導實驗和實踐的,同時通過實驗的操作,也增強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樣才會培養出思路清晰、實驗技能扎實的應用型人才。例如在醛、酮、醌章節中,醛、酮性質特別多,而且容易混淆,如果和實驗中醛、酮的鑒別相結合,就比較清晰了。

4利用分子模型輔助教學

有些物質空間結構復雜,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如果我們用球棍模型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直觀地接觸到微觀的分子,在實驗課上讓同學自己拼接分子模型,便于學生理解問題,加深記憶,如丁烷的紐曼投影式,環己烷的教學中通過球棍模型解釋直立鍵和平伏鍵,對應異構體中乳酸的R、S構型等。

5考核方式的改革

5.1加強平時成績的考核程度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測試次數,通過對平時測試,學生可以對近期學習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教師也可以根據測試結果掌握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通過比較、歸納、總結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對這些問題存在的知識點進一步講解,起到一定的復習作用,同時為下一步教學調整教學方式方法,達到一種更好的教學狀態。

5.2考核內容著重于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現在社會需要的是應用型人才,即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來,舉個簡單的小例子,當我們喝醉酒時,吃一些帶酸味的水果或喝點食醋就可以解酒,這是因為水果里含有有機酸,如蘋果里含有蘋果酸,橘類水果含有檸檬酸,葡萄含有酒酸,食醋中含有乙酸,而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那么乙醇和酸作用生成了酯類而達到了解酒的目的。再例如,為什么不能用茶水吃藥,也是因為發生了酸堿中和,茶葉中含有一種物質叫單寧酸,有一些藥中含有堿性成分,兩者到一起可能會生成沉淀,而不能被人體所吸收,影響藥效。

6小結:

篇5

一、 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化學教學理念

新的形勢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授人以漁” 教師要樹立開放的教育思想觀念。

首先,教師具有開放的教學目標。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公民;要以社會、科學、學生自身發展所廣泛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育學生,使他們具有一定的化學科學思想和方法、發展他們的能力和個性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他們今后參加工作和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其次,教師確立開放的學生觀。教師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中要提倡教學民主,廢除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創設寬松開放的學習環境,營造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和諧的學習氛圍,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而不是指揮學生的學習活動。進一步樹立面向全體學生和使學生全面發展的觀念,避免單純為了應試而隨意補充已刪去的內容,或忽略“家庭小實驗”、“研究性課題”、“閱讀材料”的教學。這樣既違背了新教材的編寫意圖,也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得原本要體現素質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好教材變得索然無味。

二、 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一種推動力。化學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科的特點出發。初中生學習化學,往往反映內容多,雜亂,理不出頭緒,要記的東西多,容易忘。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化學時,對實驗現象興趣很濃,但并沒有因此形成穩定發展的內在動機,也不曉得應該怎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想問題,更不會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去想問題,不重視記憶、理解重要的事實、述語和原理、造成知識上的脫節,甚至學習水平分化,所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下功夫,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針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發和發展學生探索、求知的內在動機。初中學生一般不大講究學習方法,或習慣于按照學語文、數學的方法來學習化學,這就需要化學教師從一開始就運用典型實例,給學生以指導,要結合實驗或實物來記憶物質的性質,變化的條件,以及反應后的產物。要注意聯系對比,從個別中概括出一般,從個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學習過氧氣的物理性質以后,要給學生點明,學習和記憶的順序,即按色、態、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點的順序,雖然不一定求全,但有個記憶和再現的順序,就便于聯想和回憶;當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時可以提示學生聯系氧氣的物理性質來學習、記憶。

三、 注重發展,提升人文素養

素質教育是促進人的發展,培養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它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既尊重個性,又發展特長。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習知識,發展潛力,培養能力,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教與學,在教學中要做到:第一,為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騰出時間和空間。在課堂上留有時間給學生交流撞擊,爭論探求;留有空間給學生操作實踐,提煉升華。第二,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教學的機會。④ 通過教師的鼓勵、關懷和提供機會等來滿足學生的各種需求,促進個性的充分發展和潛能的實現。同時,設置人文性的作業,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作業顯示梯度,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需要,在練習的數量上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選擇。例如一單元結束,我布置化學作業一般都有三種類型讓學生選擇,一是基礎知識,二是提高訓練,三是動手實驗,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全做,也可以只做二部分,這樣的設計,既可鞏固基礎知識,又給學生創造力的提高提供了更多機會。在不斷的探究實踐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 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

熱愛大自然的教育、STS教育、綠色化學理念教育以及化學對社會的巨大貢獻和應承擔的責任等都是化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教科書中展示的藍天、白云、海洋、山巒、森林、草原等大自然的美景,我國古代、現代化學工業成就圖,對化學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國內外化學家的肖像等等,都是思想教育的良好素材。同時,教科書中編入的世界一些國家的人均水量以及我國各地區人均水量的比較圖和缺水造成土地沙漠化、樹木枯死,對一些地區缺水的警示,全球變暖等漫畫所反映的環境問題等,都會對學生起到強烈的震撼作用。

五、 學以致用,訓練創新能力

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提高知識的實際運用,可以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如果不斷更新應用環境,就能較好的訓練創新能力。這一點在化學教學中格外突出。對于各類化學知識不論是習題訓練,還是生產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都存在應用能力的訓練。例如,1999年山東省化學競賽中曾出現過這樣一道題目:當某裝置作為貯氣設備時,判斷氣體流向。當時有許多學生對此束手無策,仔細分析,這其實就是對“氣體收集方法”的考查。氣體的收集與其水溶性和密度有關,教學中分析了氧氣、氫氣的收集方法的原理,再設置其它氣體讓學生分析處理。若再遇到該題時,大多數學生就會迎刃而解了。

篇6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乙醇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

D.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水楊酸

2.下列有關除雜質(括號中為雜質)的操作中,錯誤的是()。

A.福爾馬林(蟻酸):加入足量飽和碳酸鈉溶液充分振蕩,蒸餾,收集餾出物

B.溴乙烷(乙醇):多次加水振蕩,分液,棄水層

C.苯(苯酚):加溴水,振蕩,過濾除去沉淀

D.乙酸乙酯(乙酸):加飽和碳酸鈉溶液,充分振蕩,分液,棄水層

3.下列涉及有機物的性質或應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干餾煤可以得到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原料

B.用于奧運火炬的丙烷是一種清潔燃料

c.用大米釀的酒在一定條件下密封保存,時間越長越香醇

D.纖維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條件下都可發生水解反應

4.歷史上最早應用的還原性染料是靛藍,其結構簡式如圖1所示,下列關于靛藍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靛藍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

B.它的分子式是C16H10N2O2

c.該物質是高分子化合物

D.它是不飽和的有機物

5.一些中草藥中常存在下列四種香豆素類化合物,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七葉內酯與東莨菪內酯互為同系物

B.四種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團種類完全相同

C.它們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1 mol上述四種物質與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消耗氫氧化鈉最多的是亮菌甲素

6.在核磁共振氫譜中出現兩組峰,其氫原子數之比為3:2的化合物是()。

7.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正確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條件下通入Cl2氣液分離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滌,分液、干燥、蒸餾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氣體通過盛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洗氣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餾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8.下列命名中不正確的名稱是()

A.1,5一二甲苯

B.間二甲苯

C.鄰二甲苯

D.1,4一二甲苯

9.下列對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正確的是()。

A.乙烯、苯、環己烷屬于脂肪烴

B.苯、環己烷屬于芳香烴

C.乙烯、乙炔屬于烯烴

D.環戊烷、環己烷屬于環烷烴

10.含苯酚的工業廢水處理的參考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設備①進行的操作是

(填寫操作名稱),實驗室這一步操作所用的儀器是:___。

(2)由O備②進入設備③的物質A是___,由設備③進入設備④的物質B是

(3)在設備③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

(4)在設備④中,物質B的水溶液和CaO反應,產物是___、___和水,可通過___操作(填寫操作名稱)分離產物。

篇7

(一)對課程教學時間的不合理編排

現在我校將非化學專業的有機化學理論課和實驗課安排在不同的學期授課,這種結果導致學生缺乏實踐,對理論知識掌握不深,而在實驗過程中由于理論知識的遺忘對實驗操作只能按部就班。不管是理論課還是實驗課都學藝不精。

(二)學生不能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

現在大多數學生不能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只滿足于課堂上聽教師的講授,但是,由于有機化學課程比較復雜,如果不能做到事先預習,在課堂上很難跟上教師的思路,因此會存在不能及時理解及掌握每一堂課的內容。即使在課堂上對所學內容有所掌握,但是課后不復習,不能將所學知識進一步的歸納整理,也容易造成快速的遺忘。

二、改革探索

(一)將生活常識引入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機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機理知識比較多,學生不僅學習困難,而且講解也比較枯燥。因此教師應該豐富教學內容,使課程講解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手性異構”的時候,我們可以首先向學生講述左旋肉堿可以用于減肥藥,而右旋肉堿就沒有減肥的作用這一生活知識,自然地引入手性異構中兩種不同異構體具有不同性質的特點,同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為什么會存在一種物質有左旋和右旋,而又是什么原因導致性質如此的不同呢?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興趣。

(二)合理選取教材及安排課程教學時間

對于非化學專業的有機化學授課來說,由于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完內容繁多、復雜的有機化學課程,這對學生來說無疑存在困難。因此,在教材的選取上,應盡量做到精簡,以基礎知識和基礎原理為主,簡化反應機理而增加典型的化學反應的應用的舉例。制定適應非化學專業的有機化學教材,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困難度,也有助于學生做到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提高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效率。另外,有機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驗緊密結合的實驗性科學,通過實驗不僅能夠驗證及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及嚴謹的科研作風。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可以引發學生對實驗的探究精神。因此,為了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實驗課程的安排上應與理論教學相配套。在授課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驗內容相互結合,引導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觀察認識實驗現象,并用實驗現象及結果驗證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例如,學習完“烯烴的高錳酸鉀氧化反應及末端炔烴的銀鏡反應”后,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及掌握這兩個反應的反應條件及反應的結構,可以安排烯烴和炔烴的性質實驗。通過對不同反應條件得到的實驗結果的原因分析,使學生掌握不同反應物質、反應條件對結果的影響。

(三)合理的考核方法

對有機化學這門課程的成績評定,要綜合考慮學生平時的出勤率、課上表現、平時作業、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方面,各按一定權重綜合評定學生成績。這樣可以避免只看期末考試成績單一的考核指標,使得考核更為公平;另外,也可以在平時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學生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

三、結語

篇8

有機化學是我校非化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具有內容繁多、枯燥、難點多、立體感強等特點,學生普遍感到內容多、記憶難、理解難,最終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但是如果學生對這門課程掌握不好,則將直接影響后面專業課程及實踐課程的學習。因此,如何提高我校非化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是目前我校非化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淺談提高非化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筆者認為目前我校非化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三點。

(一)教材內容繁多,課時少。

有機化學教學內容繁多,但是其課時數壓縮在一個學期。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有效地完成其教學任務,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有機化學是我校非化學專業重要的基礎課,其特點是內容繁多、枯燥、難點多、立體感強。課程涉及的物質種類多,相關反應多且難記,反應條件復雜。特別是涉及反應機理及立體化學問題時,學生普遍感到內容抽象,缺乏感性認識,難以理解。

(二)學生自學能力差。

大多數學生上課不愿隨著老師的講授思考,只是一味坐著聽。這樣根本不能了解有機反應物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只有了解了反應物的結構與性質,才能知道反應的機理。這樣才能夠事半功倍地學習有機化學。如果只靠單純記憶,則很難學好有機化學。有時候老師講述一個知識點重復十遍,但是下一次課再問學生還是很茫然。這充分說明現在的學生上課不思考,下課不復習。

(三)考核方法簡單、死板。

平時考核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手段,而且是有機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傳統的平時成績大多是根據給學生布置的課后習題的完成情況評定的,這就造成學生只需交了作業本就行,所以很多學生在完成習題的時候根本不是參考課本完成的,而是抄襲參考書上的答案,完成任務就行,根本沒有理解習題涉及的知識點。這樣的考核方法不利于學生有效掌握課上的知識點,不利于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

二、采取的策略

針對以上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提高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積極性和有機化學教學有效性考慮,筆者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由問題提出知識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例如在講同性異構的時候,我們可以首先向學生講述為什么牛奶發酵產生的乳酸,肌肉運動產生的乳酸,以及糖發酵產生的乳酸這三種不同來源的乳酸,分子式相同,構造式相同,但是其使偏振面旋轉的方向不相同,是什么原因導致性質如此不同呢?從而展開這一章的講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能力。

(二)教師引導學生合理組織書本知識,使學生學習事半功倍。

要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充分掌握內容繁多復雜的有機化學知識,這對學生來說無疑存在困難。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合理地組織書本知識,使學生學習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講解新一章的知識的時候,必須重點講述物質的結構,只有掌握了物質的結構,才能了解物質的性質。另外,在講課過程中,如果遇到已經講述過相同的知識點時,就應該將已學的相似的知識點再一次向學生提出,讓學生一并記憶,將前后知識融會貫通,掌握學習的訣竅,同時可以鞏固學生記憶。更重要的是,教師在講授完一個知識點時,應當及時出題讓學生練習,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優化及改進平時考核方法。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人AV在线免费观看 | 香蕉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久久国产你懂的 | 香港三日本少妇三级人妇99 | 亚洲日韩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日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