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8:23:1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常見英語口語問題,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高中;口語;交際;糾錯;和諧
1.課堂活動缺乏交際
雖然學生能熟讀課文,甚至背誦了許多語言材料,但他們并沒有真實的語言使用環境,不會將已學過的英語知識應用到真正的口語交際中。
2.傳統的教學方法落后
很多學校的英語課堂教學仍然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為主,教學活動以教師講授語法規則為中心,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這一教學模式壓抑了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教師自身水平不過關
有的教師自身的外語基本功不能過硬,在聽、說、讀、寫、譯各方面不嫻熟,在發音、語調、口語、板書和語法概念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不能做好母語和外語轉換。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1.注重基本內容的教學,使學生敢于說出口
語音、詞匯、語法是語言學習的三大基本要素,口語學習也包含這三項內容。應該首先解決以下問題:語音部分包括48個音標、單詞拼讀、讀音規則、句子朗讀方法共4項內容。初級口語需要熟悉大約1000個單詞,中級約3000以上。要真正全面掌握單詞,不但應能認、能背、能聽、能寫,還必須能講得出。大部分學生主要會認單詞,用單詞則是一個很大的薄弱環節,需要加強。語法部分包括組詞成句的基本規律、特點和技巧。聽力方面先聽簡短、慢速的英語句子,逐步過渡到聽中速、較長一點的句子和段落,最后訓練聽正常語速的會話和發言。說的時候,第一步說出簡單的課文原句;第二步模仿課文原句自己口頭造句;第三步將學過的詞語、句式、表達方式融會貫通地用出來。教師必須將一些規律、要領、技巧性的東西教給學生。還可以用釋義、同義詞、手勢、回避難點等策略,同時還可以利用手勢語、眼神等肢體語言。讓自己的思想能夠更加充分的表達。
2.轉變教學模式,構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陳舊教學模式是關鍵。教學模式的成功轉變必須要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教師的工作是確保學生在互動中獲得知識,同時教師要加強自己的理論修養和師德修養,提高自我調控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并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為基礎真誠地接納、尊重和理解學生,共同營建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優化口語課堂教學
首先教師在課堂設計交際任務時應該充分考慮語言的難度,在內容上則應該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中學教材中有很多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活化為實際情境,讓學生各抒己見,趣化口語教學。其次在活動形式上堅持多開展小組口語活動,因為小組活動強調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為學生在討論中表達觀點和聽取同伴的想法提供了機會,還可以使課堂活動更加活躍、真實。小組活動中要注意變換方式,可以采用模擬與角色扮演、故事復述、討論與辯論、記者采訪等形式。
4.正確對待學生英語口語發音不準確
對于比較活躍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其發言結束后,立即直接指出錯誤并給出正確答案,讓學生及時操練。對于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習者,鼓勵表揚應該放在糾正錯誤之前進行,如此可以提高學習者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首先進行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信心,然后以正確的語法,重音重述學生的語句來達到糾錯的目的。對于比較懶散又無所謂的學生,中肯的批評加指正也是一種很好的糾錯手段。因此糾錯方式的使用是要符合學生的接納能力,因人而
異的。
5.教師要有過硬的口語基本功
教師要能說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要熟悉英語國家的文化,博聞強識,對各個領域的知識都有所了解,具有敏捷的思維和快速應變的技巧以及對待學生有足夠的熱情和耐心。同時也要備好口語訓練的活動形式,盡可能使活動多樣化、趣味化;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如電腦、錄像、幻燈等,為學生提供視、聽、說全息語言課堂,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局面。同時教師還可以進行任務型教學,即給學生布置任務,如給學生一個場景讓學生完成場景中各類任務的對話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僅僅起到協助和引導的作用,這樣能使學生感到目標明確,從而激發學生練習口語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小非.英語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教學與管理,2004.
關鍵詞:小學;英語口語;問題探討
隨著現代社會國際化的發展和人際交往范圍的擴大,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在英語教學中,口語也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的口語教學中,口語教學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在面對口語教學的常見問題時,如何解決問題,文章做了一個簡單的探討。
一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1.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可以在考試中拿到高分,知道多口語連讀、重音、混音的技巧,但很難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是一些在考試中拿高分的學生,在面對老師的提問,與同學之間的交流過程中張不開口。往往是心中知道要回答什么,通過書面表達能很輕易地回答出來。但要用口語回答卻十分困難。英語口語如果不說出來,在心里即使有一百種答案也無濟于事。還有的同學在課后的交流中可以說出一兩句流利的口語,在面對同學時也能說出幾句,但是正是的場合,如課堂教學中,往往說不出來,或者出現很多語法和發音等的錯誤。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其實分配給口語教學的時間是很少的,大部分時間是學生聽,訓練如何的高分的技巧。一堂課的時間有限,如何合理地分配上課時間,把口語和書面訓練合理地結合在一起,在訓練書面答題技巧的同時,也要訓練學生口語交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以與人交流為基礎。在日常教學要適當地分配時間給學生們進行口語交流。
2.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
造成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其實跟班級容量由很大關系。一般一個老師面對不超過40個學生時的教學效果是比較平衡的,每一個學生都能顧及到。但現狀是班級人數往往超過40個學生,面對這么多學生,師如何面面俱到也是一個難題。很多教師在進行口語教學時,采用學生跟讀、整體讀、分角色對話和小組表演對話等方式,這跟日常需要交流的口語還是有一定差別的,課堂教學的目的達到了,因而很少很有學生主動地去跟老師對話,營造一個真實的交際情境,忽略了口語對話的真實運用。
和我們的母語漢語比起來,英語的學習其實難度不大。漢語作為全世界語言學習中難度偏大的一門語言,我們都能靈活運用,這跟平時的交流是有很大的關系的。我們在平時聽說讀寫中都用到漢語,主動思考漢語的交流,把這運用到英語的訓練中,把英語也作為一門我們平時經常交流的語言來學習。學習一門外語,是需要合適的語言情境的。
如:在日常打招呼方面。A同學:How are you?B同學:I’m fine.Thank you.And you?A同學:Nice to meet you.B同學:Nice to meet you,too.
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會出現教師在英語口語表述時,學生聽不懂而不想聽的情景。在這樣的情景中,教師有時會為了教學目標而將中文輸入給學生,出現了“英語教學,中文語境”的尷尬局面。
二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問題的對策
分析了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難題,缺少口語交流情境,忽略語言環境的創設,我們淺談一下面對這些難題的對策。
1.創設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
語言學習需要一個語境來培養,語言是在一定的語境中表達表述者的意愿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管是真實還是模擬的情景,往往都能培養學生更好地思考興趣,進而產生語言表達的欲望。
對于如何創設英語學習的情景,需要依情況而定。教師在用英語進行全景教學時,需要說得慢一點,反復強調,反復感受,關鍵詞需要重復多次,讓學生對關鍵詞產生記憶,讓學生置身于一個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中,從而融入到學習中去。在全程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也要用英語表達,盡量少用漢語穿插,防止學生脫離情景。這樣,在教師帶動學生主動地跟著老師的思路講英語,逐漸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因為英語和漢語的表述方式是不一樣的,往往在平時的英語問答中,學生在面對英語的問題時,先在心中把英語翻譯成漢語,在用漢語回答問題之后把漢語答案再翻譯成英語表述出來的過
程。這樣的思路對今后的英語學習是不利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的時候,要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把自己當成一個英國人,如同在平時的生活中,用漢語思維一樣,創造一種輕松愉快、活開朗的語言環境,提高口語水平,增強語感。
在每天上課之前,教師會對全體學生進行一個英語口語熱身互動對話,利用外國人平時打招呼的方式來對話。把學生帶入到外國的對話情境中。這樣的情景對話,教室會在平時的教學中教會學生如何回答,如何進行反饋。所以學生在反復的練習和運用的過程中,積累了越來越多的日常用語,想著如果我現在正在同一個外國人交流也不會亂了陣腳。同時,也在為教師接下來創設英語教學情境作了準備。
2.養學生語感,加強口語練習
其實,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我們在平時中也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在說漢語的時候,經常是在培養我們的預感。這就是練習的必要性。例如,在上課時,就要經常建設語言情景,鼓勵學生用英語來對話??梢阅M真實場景,如問路,第一次見面打招呼,去醫院看病等。
如:A:Excuse me,where’s the canteen? 請問,食堂在哪?B:It’s over there.在那邊。
A: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hospital?請問,去醫院怎么走?B:You can go by the NO.1 bus.你可以坐一號公交。
用真實的外國人對話方式來練習,而不僅局限于課本上的對話。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情景對話之前,模擬現場,如在要去醫院看病時,請學生自主組織,分配角色,模擬真實環境。這樣,學生能很快地進入角色,在模擬真實的情景中用自己的角色來對話。接受不同角色說不同的話,從而練習口語。
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有方,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口語教學中,一定要想法地啟發、誘導、激勵學生講英語的欲望,創設各種情景,模擬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機會講,進而養成勇敢講的習慣。這在今后學生的英語口語聯系中是十分重要的。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成效,提升小學升英語口語表達與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英語專業一年級 英語口語 準確性
一、引言
英語口語作為英語的最主要的輸出方式,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國大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較弱的現象十分普遍,口語能力的提高一直是其英語學習的一大瓶頸。比如,日常學習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外語學習者即使在語法、詞匯等方面和母語學習者十分接近,但發音往往會帶有地方口音或錯誤,很難達到目標語水平。大部分英語學習者在從中介語到目標語之間的過程中停止不前,其中式英語極可能發展為啞巴英語。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基于大學英語專業一年級學生的期末口語考試的錄音樣本,以準確性為維度考察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并結合文獻和一線英語教師的經驗,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幫助同學們發現并改善口語準確性問題。
二、文獻綜述
國內學界對于英語學習者口語準確性問題的研究不一,有針對高師英語專業學生、高職院校學生、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等。由于對象群體的不同,各個研究角度也是千差萬別,而細化針對英語專業學生的研究相對較少,缺乏語料樣本。
目前,主流觀點把中介語石化成因分為理論和現實因素。理論因素有母語遷移、培訓轉移失誤、外語學習策略、外語交際策略和目的語過度概括等?,F實因素有英語基礎較差、學習中存在情感障礙、口語輸入不足和輸出失控;交際反饋及目的語文化缺失等。
學者們也提出了對應措施。張暉等建議提高英語啟蒙教師自身語音水平。李麗娜主張教師大量輸入地道目的語,采取正確糾錯方式,注重目的語文化導入。而鄭霽鵬提出多方位輸入等六點原則。也有學者對口語輸出進行流利性、準確性、復雜性三個維度的考查,設計了系統實驗,借此探究三者與英語日常教學因子的關系。
根據上述文獻分析,可以看到很多國內外專家學者都在英語口語方面做過努力并提出過有建樹的見解。他們意見也不約而同地統一,都集中在教與學方法的改進上,這也為我們研究提供了一個明確方向:找出學生在英語交流中常見的錯誤,尋找根源,從教與學方法的改進上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常見準確性問題探討
本研究小組采用錄音筆在浙江工商大學英語專業大一班級的期末口語考試現場錄音(其考試內容為故事復述),收集到比特率為1411kbps的錄音,后用Goldwave軟件切割錄音,并轉寫成文字得到有效語料56份,將其經過三次校對轉寫成文字后標記語音文本中的各種問題,并進行交叉校對,以確保轉寫和標記的準確性,最后統計準確性問題類型。
1.準確性的定義。英語語音準確性是指所產出語言與目的語目標相一致的程度。英語語音準確是英語語言學習的基礎。而多數標準測試中,對語言準確性的定義標準都包括諸如語法、詞、語音、社會語言學能力或語用能力等因素。但在確定口語準確性的程度方面,語法錯誤仍被認為是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比較通用的準確性測量方法――無錯誤小句比。無錯誤小句比是指完全符合目的語語法規則的小句數量占所有小句的百分比;百分比越大,準確程度就越高。
經過數據統計,英語專業學生常見口語準確性問題主要為:(1)發音錯誤(35.91%);(2)語法錯誤(23.83%);(3)詞匯誤用(31.34%);其它(8.92%)。
2.發音錯誤。語音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其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對學生口語準確與否的判斷,包括元音、輔音、音節等內容。樣本中常見學生發音錯誤有輔音錯誤(9.17%),元音錯誤(8.39%),吞音(8.08%),輔音缺失,增加元音等。
③受母語漢語的影響,將輔音發成類似拼音中的聲母。
(3)輔音缺失。輔音缺失常出現于詞尾,語速過快,詞尾輔音常常輕讀,導致同學們習慣性地忽視詞尾輔音。特別是當相同或相似的輔音距離較近時,學生常常會省略某個輔音以使發音連貫。
分析輔音錯誤和輔音缺失的現象,不難發現,其實它們與語言學習者本身的英語基礎有很大的關系。這就需要追溯到學習者在最初接觸英語時授課老師的音準問題,啟蒙老師的發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發音。
絕大部分同學在吞音問題上或多或少是自知的。認識到了問題卻不能有效改正,說明吞音問題不僅涉及知識本身,也與其他因素有關,比如,個人的緊張程度也會影響到發音的準確性。
3.語法錯誤
語言三要素:語音、語法、詞匯,相輔相成,語法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次研究顯示,英語專業學生口語語法問題主要體現在時態錯誤(3.08%)、主謂一致錯誤(0.82%)、人稱代詞誤用(性別色彩混淆)(0.85%)等方面。
(1)時態錯誤。時態,即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我們的語料顯示,在口語交際中,學生經常因為緊張或者過于急切地想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忽略時態的問題;特別明顯的是一般過去時,一般現在時和現在完成時的誤用。
如“I buy a pen for her yesterday.”動詞“buy”的一般現在時顯然是不對的,再如“I left home before he returned.”應該把“left”改為過去完成時“have left”。時態雖是細節,但它決定了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使用不當可能造成語義的分歧和信息的誤讀。一些復雜時態如過去將來時、過去完成時等,在口語交際時更應引起注意。
(2)主謂一致誤用。簡單的主謂一致在口語交際中不存在太大問題,無非是“they are…”“you are…”“I am…”“he is…”等等。而有些特殊的主謂一致問題經常會引起學生困惑,導致語法錯誤:①表金錢、時間、距離、價格或度量衡等的復合名詞作主語時,通常把這些名詞看作整體,謂語一般用單數。如“Three weeks was enough for making the preparations.”而學生看到復數名詞就很容易直接用復數謂語動詞。②在一些有指代意義的單詞后面的謂語也很特殊,如代詞what,which,who, none, some, any, more, most,all等詞的謂語單復數就由其指代詞的單復數決定,如“All is right.”“All are present.”學生經常不辨代詞所指代的內容而犯錯誤。
(3)人稱代詞誤用(性別色彩混淆)。由于漢英語音語義系統人稱上的差別,英語學習者很容易就會混淆所用人稱的性別色彩。漢語中“他”“她”“它”三個常用人稱代詞都是同一發音,而英語“he”和“she”就存在很大的區別。而口語交際是即時信息的輸出,如不能即時轉變英式思維,很容易混淆這兩個簡單的人稱。最好的方法是加深英語母語國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了解英語文化背景,鍛煉學生的英式思維。
4.詞匯誤用
詞匯誤用是指適合于特定的語境語義的詞突然被轉用成其他相近、相關的詞甚至被無關的詞替代,從而導致的詞不達意的現象。比如,同學在表達“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re all crazy about that TV play.”時將“crazy”發成了“ready”,導致該句子無法與前后文連貫,語義表達不清。這種現象背后是學生受中國式思維的影響,造成詞匯負遷移,詞塊和詞匯積累不足,說話時不刻意注意而引起詞匯誤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前后一致性問題。
四、問題溯源與建議
1.學生對詞塊的掌握不到位
學生考試時由于準備不足或者過度緊張會出現記憶空白現象,對那些較難發音的詞匯更有可能發音不準。同時由于平時對固定搭配關注不夠,學習者對某些詞塊的記憶并不精準,這些問題在緊張情況下就更易暴露。詞塊和詞匯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導致同學們用詞不準確,在特殊語境中找不到合適的詞來恰當的表達自己所要傳達的意思,隨便想詞充數,以便能繼續之后的口語內容。
因此,教師要注意重視對學生的情感疏導,緩解一些由于過度緊張或臨場發揮失利而產生的不好意思開口說英語,甚至是不敢開口說英語的情況。其次,也要注意多形式授課培養學生口語輸出能力。傳統的老師唱主角的授課教學模式已很難滿足要求,教師不妨嘗試通過模仿經典名人演講、賞析英美大片、組織小組辯論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多渠道多方面知識輸入,盡量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
2.英漢兩種不同語系造成的學習困難
由于英漢語音系統的不同,某些語法規則掌握困難,相鄰音同化技巧不足,對人稱差別掌握不到位等原因,英語學習者很容易就會形成語法錯誤,如時態用錯,混淆所用人稱的性別色彩等。另外,模仿不到位和地域口音差異,以及受中國式思維的影響,也易導致學生對于音素的發音水平不一。在詞匯的選擇上,學生傾向于將英語與漢語的詞匯機械的一一對應,只記住英語對應的漢語的意思而忽略具體的語境與詞匯的感彩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母語干擾。
母語干擾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學生英語口語的不地道和中式表達上,而一個合格的英語學習者,應該是思維先于表達。因此,學生在表達時要盡可能多的減少母語干擾,用英語的思維方式說話,全面準確地輸出自己所要表達的信息。對于教師而言,則應該加深英語母語國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鍛煉學生的英式思維。比如,多聽英美新聞、廣播,推薦學生閱讀一些適合英語專業學生發展水平的英文報刊雜志等。
3.學生忽視英語語音的重要性
很多時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局限性,無法認識到自己存在的錯誤與不足。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反復強調并加強監管,恰當地、適當地指出并糾正學生在語音方面的錯誤,特別是在發音時注意唇形和嘴部肌肉的運動。教師還需恰當選擇教材,在考慮課程標準和學生發展現實水平的基礎上對于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幫助學生改進英語發音。
參考文獻:
[1]李麗娜.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石化現象成因及干預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08,(29):37-38.
[2]李麗娜.中介語石化現象及激活英語口語教學的對策[J].安徽文學,2010,(11):157-158.
[3]李珊珊.口語語篇能力生成的跨文本遷移路徑與理據――一項基于以寫促說模式的研究[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07):12-19.
[4]倪育萍,由鋒,尹繼偉.詞塊教學對大學生英語口語水平提高的有效性研究[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2011,(02):83-86.
關鍵詞: 英語口語 語法 詞匯
英語口語化已成為英語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通訊與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口語在人們的交流中作用越來越大。電影、電視劇,特別是網絡語言的大量涌現,對人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英語口語由于是英美人日常使用的語言,較之于書面語,更生動風趣,更具現實感,又往往容易沖破傳統書面語的某些條框,成為英語語言發展的先鋒。因此,了解和探討英語口語的一些特點是英語語言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對研究當代英語語言的發展趨勢具有重要意義。
一、英語口語中多用省略句
與漢語一樣,英語口語中大量使用省略句。說話人身臨其境,往往不必使用結構嚴謹的句子就能相互理解,有些重復的部分也常被省略,從而達到言簡意明的效果。我們在口語中常用“Pardon?”代替“I beg your pardon?”用“What?”代替“What did you say?”。在回答問題時,更是常用“Yes,it is.、“No,he didn’t.、“Not really.”等省略形式。
二、英語口語中使用插入語較多
在英語口語中,尤其在非正式的交談中,插入語使用地特別頻繁。這些插入語一方面對講話人所說的話進行解釋,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句子停頓,從而幫助說話人考慮和組織措辭,并起到調和交流氣氛的作用,使談話更活躍、更隨和。常用的插入語有很多,下面僅舉數例加以說明。
(1)We’ll have to cancel the meeting.I’m afraid.
(2)This is all we’ve left.You see.
(3)To tell you the truth,I’m not so keen on going.
(4)To be frank,I can’t explain it.
三、英語口語中方言、俚語較多
過去人們認為俚語是沒受過教育的人才使用的詞語,但實際上,現在很多受過教育的人的言談中俚語也不十分常見,特別是美國的大中學生,會給人滿口俚語的感覺。錢歌川先生在談到俚語流行的原因時,認為兩次世界大戰對俚語的流行起了推動作用。在大戰中,軍隊的來源是不分階層的,上流社會和下層社會的人到了兵營都共同生活在一起,等到戰爭結束,俚語就被帶進上流社會中了。事實上,并非所有的俚語都流行,只有那些非常生動形象、有新鮮感、能夠滿足人們表達需要的俚語,才被人們接受并具有生命力。如rubber-neck一詞,用來描述一個人拼命想看到什么或知道什么的神態可謂是惟妙惟肖。其他如我們常見的ok,guy,fan,cop等也都已成為標準英語的一部分了。
四、英語口語中出現了一些常用的縮略詞
縮略詞較多地見于書面語,尤其是科技書面語中,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英語口語中的縮略詞的使用有增多的趨勢。如:
(1)“Well,TGIF”,he said wearily as he walked into the office.(TGIF=Thank God.It’s Friday.)
(2)ASAP As soon as possible.盡快。
(3)CU See you.再見。
(4)RSVP Reply if you please.請答復。
五、英語口語中常見短語縮略
英語口語中常將going to略為gonna,類似地還有:want to略為wanna,used to略為usta,got to略為gotta,ought to略為oughta,kind of略為kinda,must have略為musta等。例如:
(1)Just wanna be careful with those girls,Biff,that’s all.
(2)May be I oughta get stuck into something.
(3)You feel kinda rotten when you see somebody else dealing with them.
(4)When something’s missing,they would call and tell you,“Did you see something?It musta been there.”
六、英語口語中的“搭頭話”較多
在日常口語交流中,說話時產生猶豫、支吾聲的現象也不少,因而常會有正常的“不流利”。例如:
(1)Uh huh.I know what you mean.
―I mean it’s nice,it’s,I think it’s a good life.
(2)You prefer Florida or California?
―Well,I’d rather take I’d take California if I had to choose,but I don’t know I don’t really like California that much either.
七、口語中有時用there is代替there are
一般認為,這種用法屬于vulgar speech,但今天即使受過教育的人也有這樣用的。這種結構在表示時間與數量時尤其常見。
(1)Right now,there’s eight of us.
(2)Where’s your manners?
(3)Well,come on.There’s only ten minutes.
八、口語中常用將來進行時代替一般將來時
這大概是由于將來進行時聽起來比較生動活潑,或者語氣婉和,不太直率逼人。如:
(1)I’ll be expecting you at 8:00 o’clock tomorrow morning.
(2)He’ll be coming today.
(3)When shall we be meeting next time?
九、英語口語中的虛擬語氣常用含蓄的虛擬條件表達法
在英語口語中,虛擬條件句不是明說出來的,而是以其他方式代替。這種句型因為比較簡便靈活,更適于口語使用。如:
(1)It would be better not to do so.(用不定式代替虛擬條件句)
(2)I could have answered your letter,but you know I’ve been so busy recently.(用下文代替虛擬條件句)
(3)Without your help,I wouldn’t have finished my work on time.(用介詞短語代替虛擬條件句)
以上簡單論及的只是筆者注意到的英語口語中的一些語言現象。研究英語口語需要做大量細致繁雜的工作,本文的論述可能既不系統又不完整,仍需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盧青.實用英語口語語法[M].農村讀物出版社,1990.
論文摘 要:隨著我國近年來迅猛發展以及21世紀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學習英語口語并運用已成為社會的需要,因此初中英語口語的教學已成為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也已經成為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要求。但初中英語口語學習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針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學生初中英語口語的能力提出措施和方法。
一、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初中學生對于英語口語的心理障礙
初中英語課本上的內容和難度是符合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學習中的主要困難源于它的英語特性。我們的第一語言是漢語,從出生就開始學習,而我們的語言環境主要為漢語環境,很少接觸到其他種類語言。許多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總是想著它們的漢語意思,不能夠把英語口語作為一種語言來掌握,只是當作應付考試的一種手段。這種態度勢必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心理障礙,使他們懷疑自己的表達能力,想說說不出,說出來就錯。于是多數學生寧可費事去寫,也不開口說,對英語口語練習更是惟恐避之不及,背棄了語言的發展規律。
2.學習的條件限制
由于很多學校師資水平與生活環境所限,教師通常提供給學生漢語的語言環境,無法為學生創設一種學英語口語的良好氛圍,學生無法受到潛在的語言氛圍的影響,因此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邏輯思維。在英語課程的安排中,英語口語科目的安排往往較少,減少了學生接觸英語口語的機會。即使在課堂上學到一些,在課外也無法得到及時的復習和鞏固。另外,很多學校對于英語口語的基礎建設也比較少。
3.傳統教學方式缺乏趣味性
傳統教學內容陳舊乏味,缺乏趣味性,教學方法單一呆板,更缺乏必要的交流場所,使學生不能夠在吸收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英語口語交流,而不能夠達到實踐與理論的完美結合,從而使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不夠深入,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方法的改進
1.雙語教學的改進
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程度的不同,針對不同學生的困難和問題,只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或者用英語和漢語結合教學,這是英語口語教學成敗的關鍵。用英語教英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有利于給學生提供大量說英語口語的示范,便于學生口頭模仿,有利于激發學生說英語口語的欲望,并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教師從一開始就要多說英語口語,用英語組織教學。一開始學生可能不習慣,也聽不懂,教師就可以借助實物、圖片、模型,配以手勢、動作、表情等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關鍵是一定要堅持說下去,只要教師堅持說英語,學生就會逐漸提高聽的能力。聽力理解提高了,開口說就有了依據和保證。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口語能力只能通過說的實踐才能逐漸培養起來,所以教師應該多給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實踐機會。
2.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克服心理障礙
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要用愛換取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學生情感這個內因在教師情感這個外因的作用下,產生師生情感的“雙向反饋”,將情感作為橋梁,達到英語教學的最佳境界。
3.加強課外英語活動的組織和設計
英語口語是一門語言,任何語言都是通過不斷說的實踐而形成的??梢远嘟M織一些關于英語的課外活動,來加強學生口語的交流,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英語口語興趣。
例如英語口語角等課外活動。學生在活動當中用英語口語交流的頻率增加,把英語口語作為交流的基本方式,熟練地應用到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從而逐漸克服了學習英語口語的心理障礙。多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英語口語交流活動,增加學生對于英語口語交流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英語口語教學中伴有許多對話教學,這就需要創設與學生較為貼近、熟悉的情境進行教學。情境教學是一種常見的英語口語教學方式,它能使語言內容直觀,學生易于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教材上的情景對話以外,我們還可以拓展到學生喜好的生活領域。
4.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英語口語老師不但要了解學生的個性,還要注意不同學生的不同語言特點。性格內向的學生,往往說話聲音較低,態勢語運用較差,而性格外向的學生則恰恰相反。在進行講故事(看圖說話)、朗讀短文等口語訓練項目時,不必強求性格內向的學生在運用態勢語方面都能做到惟妙惟肖,只有使這些學生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和理解,才可以令他們產生更高漲地訓練口語熱情。
參考文獻
一、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初中學生對于英語口語的心理障礙
初中英語課本上的內容和難度是符合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學習中的主要困難源于它的英語特性。我們的第一語言是漢語,從出生就開始學習,而我們的語言環境主要為漢語環境,很少接觸到其他種類語言。許多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總是想著它們的漢語意思,不能夠把英語口語作為一種語言來掌握,只是當作應付考試的一種手段。這種態度勢必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心理障礙,使他們懷疑自己的表達能力,想說說不出,說出來就錯。于是多數學生寧可費事去寫,也不開口說,對英語口語練習更是惟恐避之不及,背棄了語言的發展規律。
2.學習的條件限制
由于很多學校師資水平與生活環境所限,教師通常提供給學生漢語的語言環境,無法為學生創設一種學英語口語的良好氛圍,學生無法受到潛在的語言氛圍的影響,因此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邏輯思維。在英語課程的安排中,英語口語科目的安排往往較少,減少了學生接觸英語口語的機會。即使在課堂上學到一些,在課外也無法得到及時的復習和鞏固。另外,很多學校對于英語口語的基礎建設也比較少。
3.傳統教學方式缺乏趣味性
傳統教學內容陳舊乏味,缺乏趣味性,教學方法單一呆板,更缺乏必要的交流場所,使學生不能夠在吸收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英語口語交流,而不能夠達到實踐與理論的完美結合,從而使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不夠深入,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方法的改進
1.雙語教學的改進
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程度的不同,針對不同學生的困難和問題,只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或者用英語和漢語結合教學,這是英語口語教學成敗的關鍵。用英語教英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有利于給學生提供大量說英語口語的示范,便于學生口頭模仿,有利于激發學生說英語口語的欲望,并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教師從一開始就要多說英語口語,用英語組織教學。一開始學生可能不習慣,也聽不懂,教師就可以借助實物、圖片、模型,配以手勢、動作、表情等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關鍵是一定要堅持說下去,只要教師堅持說英語,學生就會逐漸提高聽的能力。聽力理解提高了,開口說就有了依據和保證。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口語能力只能通過說的實踐才能逐漸培養起來,所以教師應該多給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實踐機會。
2.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克服心理障礙
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要用愛換取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學生情感這個內因在教師情感這個外因的作用下,產生師生情感的“雙向反饋”,將情感作為橋梁,達到英語教學的最佳境界。
3.加強課外英語活動的組織和設計
英語口語是一門語言,任何語言都是通過不斷說的實踐而形成的。可以多組織一些關于英語的課外活動,來加強學生口語的交流,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英語口語興趣。
例如英語口語角等課外活動。學生在活動當中用英語口語交流的頻率增加,把英語口語作為交流的基本方式,熟練地應用到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從而逐漸克服了學習英語口語的心理障礙。多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英語口語交流活動,增加學生對于英語口語交流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英語口語教學中伴有許多對話教學,這就需要創設與學生較為貼近、熟悉的情境進行教學。情境教學是一種常見的英語口語教學方式,它能使語言內容直觀,學生易于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教材上的情景對話以外,我們還可以拓展到學生喜好的生活領域。
關鍵詞:糾錯策略;初中;英語口語
英語口語是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基礎,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犯一些錯誤,這就需要教師對錯誤進行分析和處理,把糾錯策略運用于英語口語的教學中,進而提高教學效率。下面就糾錯策略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能引起語言教師的注意來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一、掌握好糾錯的時機
教師在糾正學生所犯的錯誤時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特別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積極性。如果學生在英語口語中犯了嚴重錯誤,并且偏離了正確的理解表達方式時,教師應該及時地予以指出并糾正,但在糾正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盡量給學生營造一種民主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二、靈活應用糾錯方法
教師在糾正學生犯的錯誤時,不僅要選擇對的時機,還要選擇恰當的糾錯方法,下面就介紹幾種常見的糾錯方法:
1.直接糾錯法。在學生犯一些嚴重的口語錯誤時,教師可以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并用正確的方式來糾錯。
2.間接糾錯法。學生犯錯誤不太嚴重時,教師應該對學生對的部分給予肯定和表揚,對錯誤的部分加以引導鼓勵,啟發學生的糾正意識,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3.結合肢體語言來糾錯。教師在糾錯時要結合自己的肢體語言提醒學生的錯誤,比如,在學生犯錯誤時可以搖頭、聳肩、睜大眼睛或做出驚訝的表情,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主動改正。
4.動員全體學生來糾錯。即學生之間互相糾錯,由其他學生指出并糾正錯誤,這樣更有親和感,然后教師在此基礎上詳細講解,這樣會讓學生印象深刻。
三、變化糾錯的主體
糾錯可以是老師糾正學生的錯誤,也可以是學生糾正學生的錯誤或者學生自我糾正,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自我糾正,然后可以讓學生互相糾正,當學生解決不了問題時,老師最后可以適當地糾正學生所犯的錯誤。
總之,教師應該仔細分析學生在英語口語學習中犯的錯誤,靈活運用多種糾錯策略,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效率。
一、激發學生口語學習的興趣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只講究考試成績,不重視英語口語能力。學生受到教師思維的影響,認為英語口語并不重要,將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筆試上,只想著提高分數。這種情況下,學生對口語的認識不足,就不會靜下心來好好學習。新課標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教師要積極轉變原來的思想,認真研究英語口語教學的方法,提高英語口語教學的質量。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從心底能夠接受口語。其次,教師要使用多種方法,提升學生的口語興趣,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圍繞口語進行多種活動,例如課堂上進行英語對話練習、課外進行英語口語演講競賽,這些活動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口語認知,從而認真地學習英語口語。
二、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英語口語的學習氛圍非常重要,學生在良好的口語氛圍中就能輕松地說英語。教師要認識到課堂口語教學的重要性,采用多種方法讓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教師在課堂上盡量多使用英語教學,雖然很多學生在一開始不能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很快能夠豁然開朗,打開口語學習的大門。教師使用英語教學,這也是教師自身素質的體現。教師具備良好的英語口語素質,學生自然會向教師看齊,認真學習口語。并且,教師在課堂上多多使用英語教學,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學生回答問題、思考問題的方式自然也是英語,減少了英語學習的難度。教師盡量多使用英語教學,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進行英語學習。很多學生由于各種原因不愿意開口,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主動和學生進行英語對話,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和積極性。
三、積極為學生創造英語口語情境
在適當的環境中,學生就能輕易地進行英語對話。所以,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各種英語口語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口語興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在實踐教學中,可以使用以下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口語環境。
(1)角色扮演。教師讓學生自由分組,指定一個經典的情節,讓學生自由分配角色進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過程就是學生揣摩人物心理,使用英語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要熟練掌握角色的臺詞,并且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發揮,使之變成適合自己的有效口語。在多種排練中,學生反反復復進行臺詞的核對和演練,加強了英語口語的語感。在臺上表演的時候,學生能夠當眾進行口語演講,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
(2)多媒體教學的使用。教師要善于使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多媒體能夠通過屏幕為學生展示生動多彩的畫面,可以是經典的電影片段,可以是常見的英語口語錯誤,可以是學生自己排練的片段。通過這些英語視頻的展示,為學生營造了口語表達的氛圍,學生很自然地進入到了英語口語氛圍中,降低了學生的難度。
(3)創建英語沙龍。英語沙龍真實地模擬了英語情境,在英語沙龍中大部分信息都是真實自然的,學生通過英語沙龍的練習,能夠拓寬英語知識的范圍,提高口語能力,提升自己的英語思維習慣。
四、提高課外英語口語運用能力
學生在課堂上使用英語的時間畢竟有限,因此,要積極參加課外的英語活動,提升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也要認識到課堂的限制,為學生多組建英語課外活動,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參加。課外活動是課堂的延伸,教師為學生營造的環境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常見的課外活動主要有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朗誦比賽、英語角等。學生通過參加英語課外活動,能夠幫助消化課堂上講解的英語知識,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綜合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安排各種英語口語興趣小組,小組人員定期使用英語交流。在課外活動中,教師要鼓勵所有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盡量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素質。
五、建立積極有效的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