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09:00:1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市場價值評估方法,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目標公司;價值評估;并購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間的并購重組是一種極為正常的經濟活動,企業在堅持自愿有償原則下進行兼并重組,是企業實現優勢互補,達到協同效應,促進價值增值的重要方式。從市場角度上說,優勢企業并購劣勢企業是實現企業資源在社會范圍內重新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市場集中度,促進產業的發展壯大。不過,企業并購的根本目的是創造價值,對并購價值的合理評估是決定并購最終成敗與否的主要參考因素。本文探討了企業價值評估方法選取上堅持的原則,并據此提出了并購中評估目標公司的幾種方法。
一、公司價值評估方法堅持的原則
公司價值評估值指的是將目標公司視作一個整體,據其擁有或占據的全部資產狀況和整體獲利能力,并充分考慮影響該公司獲利能力的諸多因素的前提下對公司整體公允市場價值做出的綜合性評估。目標公司價值評估方法選取上堅持的原則有以下幾點:
(1)客觀公正原則。客觀性原則要求評估方法的客觀立場,事實求是的評估態度,排除或杜絕個人主觀態度和利益牽涉。公正性原則要求評估人員的第三方身份,客觀、不偏袒利益各方。
(2)成本效率原則。評估機構自身具有以盈利目的性質,因此在評估方法選擇上要綜合考慮評估的成本和最佳平衡點,力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風險方法原則。企業價值評估風險來自于內部和外部,內部多是評估機構內部意見不一致造成的風險,外部多是指評估機構以外的因素阻礙或干擾評估人員正常客觀地作出價值判斷。因此,在評估中要加強強烈的風險防范意識,確保評估的客觀、公正和合理。
二、目標公司價值評估方法在并購中的具體應用
(一)市盈率法
市盈率即價值與收益的比率,直接反映的是公司股票收益與股票市場價值之間的關系,此方法適合目標公司是上市公司的并購。目標公司價值評估在運用市盈率法時常涉及到計算公式V=(P/E)×EBIT(V為目標公司價值,P/E為市盈率,EBIT為目標企業的收益)。從分析公式可以看出,獲取目標公司實際價值依賴兩個參數:公司的市盈率和息稅前利息。市盈率的獲得可依據并購時目標企業的市盈率,與目標企業具有可比性的企業的市盈率或目標企業所處行業的平均市盈率。市盈率的高低主要取決于企業的預期增長率,可以想象,一個快速成長中的企業的潛在價值一定會比未來僅維持一般發展水平的企業高,也即是說成長型企業的市盈率要更突出,而對一個高風險的企業來說,由于高風險往往使投資者要求高收益,所以這使市盈率往往偏低。因此,市盈率法適合股票市場環境中財務狀況良好,運行較為穩健的上市公司。
(二)成本法
成本法往往適用于無形資產較多,且資產價值容易明確的目標公司,這樣可以通過界定公司凈資產來進行價值評估。其成本的選擇有賬面價值、重置成本等。賬面價值實質是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后的凈額,也即凈資產。賬面價值法評估公司價值需要運用到公式企業價值=凈資產賬面價值×(1+調整系數)。然而,調整系數牽扯到主觀性很強的公司會計政策選擇,會計估計的可操作性也很大,這些都干擾到了賬面實際價值,進而影響到了價值評估的最終結果;重置成本以單項資產的全新重置成本為評估基礎,以資產存在的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為理論基礎,具體公司是單項資產的評估價值=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而企業的評估價值=E單項資產的評估價值。該方法簡單易操作,但以上二項貶值的確定需要非常專業的判斷,因此造成了評估成本偏高。
(三)市場價值法
市場價值實質上是把資產視為一種商品在市場上公開競價,在供求關系平衡狀態下確定的價值。市場價值法是將股票市場上最均實際交易價格作為企業價值的參考,上市公司當前的市值就等于股票價格乘以所發行的股票數量,在此基礎上,以適當的比率確定并購價格,其計算公式是目標公司的價值=目標公司的市場價值×股份數。
必須強調的是,市場價值法是以有效市場為假設的,有效假設理論認為市場對公司的所有信息都在不斷地進行評估,并將其結論用公司股價表現出來。市場價值法在具體操作時必須找出不少于三家的上市公司,且這些公司在主要產品、市場、目前的獲利能力、未來業績成長等方面與目標企業類似,再以這些公司的各種經營業績指標與股價比率作為參考,計算目標企業大致的市場價值。因此,此種方法對并購流動性較強的公司來說是一種上佳的選擇。
三、結語
本文介紹了市盈率法、成本法和市場價值法等三種常見的目標公司價值評估方法,此外還存在折現現金流量法、換股合并定價法等。但分析這些評估方法的應用環境,我們發現當前公司價值評估存在著諸如企業間產權不明、資本市場發育不足和相關的并購立法滯后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干擾著資產評估的正常進行,制約著并購市場的良性發展,因此需要從這幾個方面著手盡快加以解決。
參考文獻:
[1]牛新祥,徐彬.并購重組與企業價值評估[J].化工技術經濟,2004(07).
關鍵詞:價值評估;內含價值;市場一致性價值
中圖分類號:F84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8)01-0075-05
內含價值評估理論從產生以來一直都用于壽險公司的經營管理以及對上市公司進行價值評估。這一方法提供了一種價值導向的視角:壽險公司的價值不再受各國法定會計準則差異的影響而發生扭曲,故而能夠進行橫向比較。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股票分析師認為應用內含價值評估壽險公司的資產和負債無法與市場保持一致。壽險公司的許多產品的條款里都包含了保證(guarantees)或期權(options)的性質,比如說保單選擇權、保單貸款等,這些權利的價格會隨著市場的走向而變化,如果計算保單負債時僅僅把這些權利的金融風險包含在一個簡單的風險貼現率里,顯然無法讓專業的股票分析師完全接受。有鑒于內含價值的局限性,國際上著名的精算咨詢機構通能(Tillinghast-Towers Perrin)公司發展了傳統的內含價值評估方法,提出了市場一致性價值評估方法(Market-Consistent Valuation,簡稱MCV)。市場一致性價值評估方法充分考慮了風險的成本和保單內在期權的成本,是對內含價值評估方法的發展,可以合理解決內含價值評估方法存在的許多問題。[1]
一、傳統內含價值評估方法的局限性
(一)沒有合適地考慮產品的內含選擇權和保證成本
內含價值評估方法通常不會明晰地考慮產品內含選擇權和保證成本,但是壽險公司往往會提供不同類型的內含選擇權和保證給保單持有人,多數是以財務選擇權的方式,比如在投資連結產品、萬能產品和傳統分紅產品中。一般而言,投連產品往往包含最低投資回報保底,盡管這種保底通常會受到監管部門的限制。內含價值評估方法在考慮內含選擇權和保證時往往有失精確,特別是它們隱含在產品中時。目前,對內含期權或者保證進行的價值評估中,一般的方法是:并不外在地考慮期權或者保證的成本,而通過對貼現率進行一定的調整來反映適當的價值;或是使用一個不變的確定成本方法,例如,令期權的成本等于一個固定的期末資產余額的百分比,類似于每期的基金管理費用。
但事實上,市場條件變化往往會對內含選擇權和保證的成本造成巨大的影響。隨著壽險業的發展,具有選擇權性質的壽險產品將逐漸成為主流,內含選擇權和保證的價值也將成為壽險公司價值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因此內含價值評估方法的這一不足就越來越明顯。[2]
(二)不能識別市場不匹配風險的成本
不匹配風險是未來收入不能彌補未來支出的風險。只要資產和負債并不完全相同,就會產生資產負債不匹配風險。這樣的情況主要為:投資連接產品的管理費用假設為基金管理賬戶的一個百分比,而費用則被假設為每份保單一個固定數額;利用風險性資產支持具有保證的負債,比如部分利用股票資產來支持年金產品組合。
在多數情況下,保險公司用來彌補資產負債不匹配風險的途徑是預期未來有一定的利潤來進行補償。內含價值評估方法傾向于在評估日將由于不匹配假設導致的未來收益全部資本化,而不是在未來風險真正產生或者利潤真正實現時對它們進行識別。這是因為內含價值評估方法不能合適地考慮該種情況下市場風險的價格。如考慮預定利率為4%、期限為5年、不分紅的兩全保險,詳見表1。[3]
假設資產恰好與負債完全匹配,并且資產是無風險的,也就是說10000元投資額的回報率是無風險利率,可以得到預期利潤流是5年內每年100元的利潤。以股票的年回報率作為貼現率來貼現預期的每年利潤,最后得到凈現值408元。
如果假設將資產投資于股票,預期未來利潤將提高至每年600元,則依然以股票的年回報率作為貼現率,得到凈現值為2446元,比以上投資于無風險資產時多出了2038元。這樣的評估違背了金融經濟學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無套利原則(注:無套利原則指的是不可能得到即期的、無風險的利潤,比如,資金從投資10000元的無風險資產轉移到投資10000元的股票,不可能簡單地從資金轉換過程中獲利。)。很明顯,價值的提高由人為造成,根本原因在于未能依據不匹配風險程度來調險貼現率。
(三)沒有恰當的反映資本成本
傳統的內含價值評估方法考慮了對必須持有資本成本的補償,補償的額度是風險調整貼現率與預期的資本成本收益率之差的函數。傳統內含價值方法中的資本成本,可以看作是未來預期的風險和真實的經濟條件下持有資本的成本共同作用所帶來的結果,而且一般來說,并不隨業務種類的變化而變化。使用這樣的方法可以確定持有資本成本的主要不足:一是持有資本的成本,主要是依據風險貼現率與預期的資本收益率之間的差額來確定的。根據這個假設,預期的資本收益率也高,資本成本越低;而預期收益率越低,風險也越大。因此,在這里造成的錯覺是,將資本投資于風險越高的資產由較低的資本成本。二是由于假設的資本成本不隨業務類別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并不同實際評估業務的特定風險保持一致性。
壽險產品的多樣化和各種可保風險的復雜化將使壽險公司的負債價值更加依賴于經濟市場環境和金融投資環境。一些精算師對內含價值評估方法進行了適當的修正,創建了“新一代”、與等價金融工具市場的評估相一致的價值評估方法,即市場一致性價值評估方法(Market-Consistent Valuation),它是對內含價值評估方法的發展,可以合理解決內含價值評估方法中存在的許多問題。
二、市場一致性價值評估方法的構成
市場一致性價值評估包括公司的資產價值評估、負債價值評估以及公司的組織結構評估。
(一)資產價值評估
計算公司資產的市場一致性評估價值時,應該采用所有資產的市場評估價值。在應用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那些不能直接得到市場價值的資產,比如持有的柜臺交易期權,或者流動性不足的不動產。
(二)負債價值評估
因為壽險公司的負債不像資產那樣具有一定流動性,所以決定負債的市場一致性價值要更難一些。負債的未來現金流的價值往往參考用來折轉的資產和負債的價值,這樣才能保證壽險公司負債的評估與風險的市場處理方法相一致并且得到合理的風險價格和回報。
對于那些能夠直接通過交易資產來折轉的負債的現金流,其價值應該等于折轉的交易資產的價值,這是市場一致性價值評估方法滿足無套利原則的特點。然而,對于壽險業務中大量的負債現金流來說,折轉資產很難設置,所以要通過一定的數理技術以及借鑒財務方面的經驗來決定價值。
(三)公司組織結構評估
公司的組織結構往往會對公司經濟價值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這種影響沒有包含在資產和負債的市場一致性價值評估之中,而是需要單獨評估,這也是市場一致性價值評估方法的特點之一。公司組織結構影響價值的主要因素包括:
1.未來承保新業務的盈利能力。是指通過公司現有的物質基礎、從業經驗和專業人員,能夠預測到公司在未來有能力開拓良好的業務,以保證經營的持續性。這一部分的市場一致性價值主要反映市場對公司在未來開發新業務的水平、盈利性及增長預期。
2.有限責任轉讓選擇權。依據各國公司法,通常股東有權拒絕對一個資不抵債的公司進行注資。投資者的這種能力往往被認為是其所擁有的一種潛在價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們具有公司股權轉讓的選擇權,稱其為有限責任轉讓選擇權。如果壽險公司資本充足,且管理先進有效,這種價值通常應該很小。
3.人成本。由于股東往往不能直接控制資本的使用方向,所以他們都愿意減少置于公司資本金上的價值。股東將控制權授予公司管理者,但不能確定公司管理者能否一直代表股東的最佳利益,即公司管理者的最大價值不一定是股東的最大價值。
股東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通過使用透明的管理賬戶,還有使用獨立審計來減輕管理者成本的影響。然而,這些方法顯然會產生相關的費用成本。最近在國際上發生的一些事件也證明,這些措施并不像先前想象中的那么有效。目前,直接將管理者報酬與股東價值相掛鉤是減少管理者成本的有效嘗試。
4.雙重稅收負擔和稅盾。稅盾反映了保險公司能夠通過自己的組織結構使得某些資產免于征稅或稅收的延遲,例如,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持有額外的準備金來減少稅收負擔。而雙重稅收負擔則反映了在某些情況下,保險公司持有資產比股東直接持有資產要產生更高的稅收負擔,例如,保險公司的某些產品所進行的分紅要進行雙重征稅,或是保險公司負擔的稅率比個人更高一些。
5.財務困境成本。公司的未來盈利能力極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司保持合理的資本頭寸和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當公司運營良好時,公司有能力承保盈利性的新業務;而當公司財務困難時,管理者將更為關注短期的收益,公司可能不得不花費大量的資金用于處理財務困難,公司的持續性經營受到影響,并且承保盈利性的新業務將變得更加困難。所有這些都會削減公司的經濟價值。這種經濟價值的減少稱為財務困境成本。財務困境成本不代表公司實際破產的情況,卻可以代表公司在臨近破產的運營情形。
以上有限責任轉讓選擇權、人成本、雙重稅收負擔、稅盾和財務困境成本可以表達為資本的經濟成本。這種資本成本往往大大低于內含價值評估方法的資本成本,原因在于內含價值評估方法的計算中并沒有考慮現在資產與負債中市場相關的風險。
三、市場一致性價值評估的框架
把評估價值的各個組成要素放在資產負債平衡表里,就可以計算出公司的市場一致性價值(如表2)。
可見,由表2推出的公司市場一致性經濟價值就是資產的市場一致性價值與負債的市場一致性價值之間的差額,因此,通過評估平衡表中其他各部分的價值可以最終得到公司的評估價值。資產價值包括了資產的市場價值和負債的市場價值,即凈資產價值;負債價值包括了負債的市場一致性價值(包括保單負債);組織結構價值包括了未來承保新業務的盈利能力、有限責任轉讓選擇權、管理者成本以及財務困境成本。
四、市場一致性價值評估操作過程
(一)資產價值評估
當應用市場一致性價值評估方法對保險公司資產進行評估的時候,所有的資產價值都應該同他們的市場價值一致。一般來說,保險公司持有的資產大都是可以在市場上自由交易的資產,因而他們的市場價值也很容易確定。對那些市場價值表現不是很明顯的資產,則可以根據“市場一致性”原則來進行評估,主要是對貼現率的確定以及對內含選擇權和保證價值評估。
(二)負債價值評估
負債的市場一致性價值是評估重點。對此,根據負債是否包含內含選擇權和保證將其分為兩類。
1.不具有內含選擇權和保證的產品。對于不具有內含選擇權的產品,計算方法相對簡單。理論上市場一致性評估價值等于預期現金流貼現后的現值,類似于內含價值評估方法,貼現率反映了預期現金流的各種相關風險。貼現率與現金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無風險現金流的價值評估。比如一個躉繳保費的產品,不分紅但保證還本,所產生的是無風險現金流。還是使用表1的例子,假設在第5年有固定的12167元現金流出。忽略當時的死亡率,這是一系列具有保證的現金流,所以可以使用5年期零息債券的無風險收益率對它進行評估。假設5年期零息債券的無風險收益率是5%,則負債的價值是9533元。而使用其他的貼現率則會產生一個與相匹配資產價格不一致的價值。
(2)具有多種風險的現金流。將死亡風險加入到剛才的例子中,假設年死亡率為1%,死亡給付等于保證還本額12167元,而且所有死亡都發生在每年年末,將得出預期現金流(如圖1)。
假設死亡率與市場風險不相關,對于負債所有人來說(比如股東),有可能分散掉這些風險(比如通過出售保單、再保險或者投資于其他的與死亡率風險不相關的業務)。在一個有效市場中,完全分散化的風險是假設沒有超額報酬的。因此,可以通過使用無風險利率來貼現預期現金流以決定負債的市場一致性價值。假設有效市場中所有時間段具有相同的無風險利率,這里使用5%,則負債的市場一致性價值應是9583元。
(3)具有市場相關風險的現金流。當支出現金流是與資產市場風險相關時,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評估。考慮兩種資產,股票和政府債券,持有期都是一年,當前價值都為100元。假設每年無風險利率為5%,股票每年收益率為10%,那么最優估計的結果是:年底股票價值110元,但債券只有105元。市場的這一規律說明:與投資政府債券相比,投資股票更增加了額外的市場相關風險。由于現值都是100元,所以就可以使用現金流貼現的方法評估這兩個資產。對于政府債券使用5%的貼現率,對于股票使用10%的貼現率。這樣得到兩者市場價值都是100元。也就是說,合理的資產相關現金流的貼現率應該是資產的預期收益率。
上面提到的方法中,難點主要是對于預期的不同現金流要使用不同的風險調節貼現率。確定性等價法(Certainty-Equivalent Techniques)的使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確定性等價法類似于期權定價中的風險中性方法(Risk-neutral Approach),是通過對現金流進行基于無風險利率的調節以除去風險的市場價格,然后以無風險利率貼現經調整的現金流。應用確定性等價技術可以簡化評估過程。實際上,確定性等價技術相當于把未來現金流的現值分成兩部分因素來考慮:一部分是現金流的時間價值,即利率因素;一部分是風險因素。而這兩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得到的貼現值與原來的貼現值是相同的。
2.具有內含選擇權和保證的產品。確定性等價法能夠輕松地應用于一系列固定的現金流或現金流線性相關于市場風險的情況。然而一旦現金流與市場風險的關系為非線性或不對稱時,比如投資賬戶或傳統分紅業務中的保證,就需要用期權定價理論(Option Pricing Theory)來決定負債的市場一致性價值。
(1)期權定價理論。對于簡單的選擇權,通常可以通過近似評估一個無期權的確定性等價負債和一個期權的組合來得到對實際負債的評估價值。組合中的期權價值可以通過參考類似交易期權或使用定價公式來確定。比如,躉繳保費的投資連結險,具有保費返還保證,可以通過近似評估一個不帶保證的投資連結保單和一個該保單賬戶的看跌期權的組合來評估,其中看跌期權的執行價格就等于躉繳保費。
(2)隨機模擬方法。對于許多分紅產品,負債的風險情況很復雜,所以精算師難以通過期權定價方法精確地評估。首先,該產品中保證的水平依賴于歷史的資產回報經驗;其次,保險公司可以自由調整保證的水平,保單持有人可以自由選擇何時兌現保單,這些都有可能對最終現金流造成重大影響。隨機模擬方法是計算這類產品的精確評估價值的最佳方法。隨機模擬方法由資產模型、負債模型和資產負債相互作用模型組成。一旦合理地設置好模型,就可以決定市場一致性價值,主要的步驟包括:在資產模型中生成足夠多的市場情景(Scenarios);在每種情景下都以資產回報假設為基礎預測負債現金流;以特定情景下的合理貼現率貼現每條現金流;計算所有情景的貼現現金流現值的平均值。
(三)組織結構價值評估
1.人成本。由于管理者成本主要是通過投資者主觀地對公司經營的察覺而感覺到,并非能找出清晰的現金流,所以很難客觀地對管理者成本進行評估,管理者成本作為每年資本額的1%-2%的度量是比較合理的。
2.有限責任轉讓選擇權。評估有限責任轉讓選擇權的最簡單的方式是通過在確定性等價的基礎上計算負債的市場一致性價值而實現。一個價值的計算是假設真實的無風險利率,另外一個是假設反映公司對客戶的信譽的利率。兩個價值的差額即為有限責任轉讓選擇權的價值。
3.未來承保新業務的盈利能力。這一價值本質上就是未來新業務的市場一致性價值。傳統方法對這一部分的評估,要么通過預測未來所有年度的新業務現金流,要么將最近一年的新業務價值乘上一個乘數。按照上文評估資產和負債的方法進行適當調節就能得到新業務的市場一致性價值。
4.財務困境成本。財務困境成本是所有部分中最難評估的。精算師往往需要對導致財務困境的因素進行識別及排序,然后將陷入財務困境的機率與可能導致財務困境的程度進行相乘,再加上未來業務機會喪失的成本以及其他相關成本,得到總的成本。
五、市場一致性價值評估方法的前景
市場一致性價值評估方法是對內含價值評估方法的發展,它解決了內含價值評估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相對于傳統的內含價值法,市場一致方法的優點在于:負債價值以市場為基礎;風險性負債價值自動與交易資產價格一致;與實際償付能力測試成為一體;可與其財務上的公允價值相符。如果期權和保證類的金融風險占到壽險公司負債的大部分時,市場一致法將更大地發揮作用。[4]
該方法已經開始在一些發達國家采用,不僅是壽險公司,許多其他金融機構都開始采用。不少精算師預計,未來幾年,隨著各國壽險市場的產品日趨復雜,市場一致性價值評估方法將會在世界廣泛地得到運用,除了價值評估及財務報告以外,還會在產品定價和設計、資產并購、資產配置和投資策略、再保險安排評估、盈利性目標及評定等領域發揮重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冰清,楊雪. 內含價值在壽險公司價值評估中的應用誤區及修正[J]. 保險研究, 2005,(12).
[2] 和少波,吳洪. 內含價值法在公司價值評估中的應用[J]. 保險研究, 2005,(7).
[3] Pauline Blight, Anton Kapel, Anthony Bice, Market-Consistent Economic Valuations for the Wealth Management Industry, Institute of Actuaries of Australia, 2 May 2003.
[4] Fama E. F.. Market Efficiency, Long-Term Returns, and Behavioral Financ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9, 1997.
MCV-new Developments in Theory of Appraisal for a Life Company
LI Duo1;YU Da2
(1.nankai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tianjin city 300071; 2. bank of china,Beijing city 100818)
關鍵詞:市場經濟;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
中圖分類號:F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3-00-01
一、資產評估的三種基本方法的概念
資產評估方法是實現評定估算資產價值的技術手段,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基本方法有三種,分別是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
1.市場法是指通過比較被評估資產與最近售出類似資產的異同,并將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進行調整,從而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
2.收益法是指通過估測被評估資產未來預期收益并折算成現值,借以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
3.成本法是指通過估算被評估資產的重置成本,扣除從資產的形成并開始投入使用至評估基準日這段時間內的損耗,從而得到資產的評估價值的一種資產評估方法。
二、我國市場經濟目前的概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改革和經濟布局戰略的調整,資本市場、產權市場進一步成熟,企業改制、并購,公司上市和跨國經營等經濟活動大量存在并且頻繁發生,企業間的資產流動和產權重組、企業的投資和融資等都將以多種形式和方式進行。尤其是我國2006年頒布了新的會計審計準則,使資產評估理論研究更加深入,把資產評估推向一個愈發重要的位置。
三、選擇資產評估方法時應考慮的因素
首先,選擇資產評估方法應考慮資產評估的價值類型。價值類型,即資產評估價值對質的規定性,也被稱作價值內容。資產評估的價值類型評估標準形式表述的價值類型包括以下四個方面:重置成本、收益現值、現行市價和清算價格,這四個方面按照資產評估假設的角度表述,可以分為繼續使用價值、市場價值和清算價值:按照被評估資產的使用狀態,以及資產評估依據的市場條件,可以分為市場價值和非市場價值。按照不同標準所分成的價值類型都具有不同的意義,可以根據資產評估者的需要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資產評估的屬性和特征。資產評估的三種基本方法服務于價值類型,并為價值類型提供有效的保障。所以,在資產評估時候應首要著重考慮價值類型。
其次,應充分考慮是否可獲得所需要的數據資料。資產評估的三種基本方法都需要大量、充分的數據資料予以支持、進行分析。資產評估數據資料的搜集恰恰是評估人員在評估過程中耗時最長、最難以獲取的。由于我國的資本市場尚不完善、信息數據庫制度尚不健全,造成數據資料獲取難度加大、真實可靠性較差,評估人員應根據獲取資料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的基本方法。
最后,應考慮被評估資產的性質,選取與之適合的方法。被評估資產中,有的是整體資產,有的是單項資產;有的是有形資產,有的是無形資產,等等,對于資產的不同性質,需要不同的方法,例如,一般來說,收益法更適宜于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
四、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選擇
雖然,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評估方法有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等,歐美發達國家應用得最為廣泛的首先是市場法;其次是收益法;最后是成本法。基于我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狀況,成本法是資產評估的首選和主要使用的方法,其次是收益法,應用市場法的地方非常少。但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收益法和市場法也將在我國日臻完善和應用。對于每種方法,都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評估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市場交易與投資決策。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應參考以下標準對資產評估方法進行選擇:
首先,應參照相關準則及規范的標準。例如,《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書(試行)》三十四條中指出:“以持續經營為前提對企業進行評估時,成本法一般不應當作為唯一使用的評估方法”;第二十五條中指出:“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根據被評估企業成立時間的長短、歷史經營情況,尤其是經營和收益穩定狀況、未來收益的可預測性,恰當考慮收益法的適用性”。顯然,這些條款在對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并且在試圖推廣收益法和市場法,盡量避免在資產評估時向成本法“一邊倒”的趨勢。
其次,借鑒共識性研究成果的原則。價值評估方法選擇的一些共識性研究成果是眾多研究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基于價值評估實踐的一些理論上的提煉,對于選擇合理的方法用于價值評估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如以持續經營為前提進行企業價值評估,不宜單獨使用成本法。如果企業處于成長期或成熟期,經營、收益狀況穩定并有充分的歷史資料為依據,能合理的預測企業的收益,這時采用收益法較好。
再三,要符合成本效率的原則。評估機構作為獨立的經濟主體之一,也需要獲取利潤以促進企業的生存、發展,因而在評估方法選擇時,要考慮各種評估方法耗用的物質資源、時間資源及人力資源,在法律、規范允許的范圍內及滿足委托企業評估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委托企業和評估機構互動發展的雙贏模式,更有利于評估機構增強自身實力,提高服務水平。
最后,加強風險防范。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作為價值評估中的一個環節,可能會由于方法選擇的不當帶來評估風險。基于此,在選擇評估方法的時候要有強的風險防范意識,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分析可能產生的評估風險,做出客觀、合理的價值評估方法選擇。
參考文獻:
關鍵詞:股票價值;金融資產;資產評估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4-0-01
價格是所有產品進行交易的基礎,也是交易成功的關鍵,金融產品自然也不能例外。這時,金融資產的價值評估問題就成為了金融理論研究人員以及金融交易人員所關注的問題。股票作為一種重要的金融資產,而且其價值隨著市場狀況而不斷波動,在價值評估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多種變動因素,各因子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為了減少交易過程中出現的損失,需要對股票的價值評估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提高股票價值評估的準確度。
一、市盈率法
這種方法簡單易操作,成為了當前市場廣泛應用的一種股票價值評估方法。股票的市盈率是股票市價與每股收益的比值,其可以反映出投資者對該公司的直觀看法。當市盈率較高時,表明投資者對該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較為樂觀,因此愿意以較高的價格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反之則表明對其發展潛力并不樂觀。
市盈率法是通過對企業基本因子,例如預期增長比率、股利支付比率和風險等,通過綜合估計的方式得到。當企業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時,按照固定的比率增長。這時,按照高登增長模型,企業股票價值為:
其中,企業的市盈率是根據企業的歷史每股收益率來確定的。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企業的市盈率與股利支付的比例成正比,而與股利的固定增長比率成同步增長變動的關系,與企業的平均資本成本成反比。與此同時,因為企業自身的平均資本成本完全由企業所承擔的風險所影響,而且企業的平均資本將隨著企業的風險增加而不斷增加,這時股票的市盈率與企業的風險成反向變化的關系。
該方法的最大的優勢在與操作簡單、數據容易獲得,而且所體現出來的數據更加直觀。而最大的缺點是得到的結果較為粗糙、誤差較大,因此其實際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當一家企業的收益是負值時,這時就不能應用市盈率來對之進行描述。但是其依然在我國股票市場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新股上市價值預測方面。
二、價格/賬面價值比率法
由于該比率可以給投資者比較直觀的價值觀念,為其投資行為作出對應的參考,因此其經常用來確定企業的股票價值是否被刻意低估。尤其是對那些不信任貼現現金流評估方法的投資者惹眼,該種價值評估方法將是一個更好的評價方法。在國內股票市場,價格/賬面價值的比值被稱作為市凈率。
其中,企業的股東權益賬面價值將按照財務會計準則,直接將企業資產賬面價值減去債權人賬面價值。企業資產賬面價值與企業所處區域會計準則存在較大的聯系,同時將按照對應的會計準則進行評價。
因為企業的是價值直接反映的是企業的整體市場盈利能力,而企業得子賬面價值則是交易獲得企業資本的歷史記錄。一旦企業的盈利能力出現較大程度的變化時,企業的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的比值將出現明顯背離的現象。這將為收購該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從這個角度來看,價格/賬面價值的比值就是衡量市場價格與賬面價值相背離程度的一個參數。
因為所有的人不可能都是股票價值的評估專家,因此在價值評估過程中不可能熟練自如的采用相對準確的貼現現金流計算方法。所以,在一些非專業型的領域,該種方法的應用領域較為寬松。但是,其相對粗糙的結果和較大的誤差特性決定了其只能作為貼現現會流方法的一種有效補充。
三、賬面價值調整法
該種方法的實施是基于企業資產進行的,其源自于傳統交易過程中的實物資產評估方法。其基本假設是:企業的凈資產價值是將企業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的和減去企業負債值。
在實際評估過程中,需要對企業資產負債進行合理調整,以使得企業股票資產的評估值準確。調整過程中,首先必須考慮到資產與負債是按照歷史成本來列出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值都會由于市場通貨膨脹、物價等發生對應的改變。從根本意義上來講,在股票資產的評估過程中必須做好資產減值的準備。但是,該種評估方法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往往存在流于形式的問題,使得評估得到的值不能真實的反映出資產的真實價值,存在著經濟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的問題。尤其是在資產升值時,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距將更大。另外,作為企業會計政策以及會計估計的重要產物,財務報表經常會因為企業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而被粉飾和修正,使得數據與實際存在差距。所以,為了保證估值價值的真實性,在投資決策過程中,需要對報表的數據進行對應的修正。
賬面價值調整法利用的基本原則是必須以資產公允價值作為標準。但是,考慮到公允價值一般只有在實際的交易過程中才會出現,這時可以采用模擬交易的方法進行,通過在同類型市場中找到與能夠與評估資產對比的參照物進行價格對比,從而達到提高模擬市場價值精度的目的。
該方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評估結果較為客觀,以企業的現實狀況為依據,影響評估結果的隨機因素較少,評估風險較少。當評估對象的可靠數據較少時,若公允價值或者能夠準確的估計重置成本時,獲得的值將較為準確。
但是,該方法在評估過程中是基于企業既有的單一資產進行評估的,沒有考慮到股票的整體獲利能力,導致評估結果較為粗糙。
四、現金流貼現方法
基于費雪資本預算理論的現金流貼現方法是以現金流折現為特點,對傳統現金流折現公式的一種演變。該種方法中隱含的一個原則即是企業任何資產價值都是企業的未來收益按照對應的折現率進行折現而體現的。而且該方法目前被認為是西方金融領域最為廣泛接受的主流價值評估方法之一,廣泛用于投資分析以及投資組合中。由于篇幅所限,其具體的特點及應用將在后續研究中進一步闡述。
參考文獻:
[1]謝世飛.股票價值評估方法的發展演變[J].商業時代,2010(11).
【關鍵詞】 生物資產; 價值; 評估方法; 選擇方案
生物資產是農、林、牧、漁業經營的主要對象,不但為人類提供了味美、營養豐富的食品,成為人類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而且還為某些工業生產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生物資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隨著我國農業產業化迅速發展,農業資本市場不斷完善,涉及生物資產交易、租賃、保險、抵押等經濟行為不斷增多,增加了對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的需求。然而生物資產類型多樣,依據生物的特征可以分為植物資產和動物資產,根據國民經濟行業的主要生產對象,生物資產又可分為農作物資產、林木資產、畜禽資產和漁業生物資產。另外,生物資產具有生物轉化和自然增殖功能,并且生物資產個體的生長發育及產出情況呈現明顯的階段性,每個階段在生理機能和組織結構上各有特點,在個體發育的不同時期,同一組織或器官的生長速度也不相同。生物資產的這些特殊性導致了不同類型生物資產在不同生長階段其價值的變動性。因此針對生物資產的特殊性,如何對不同類型、不同生長階段生物資產的價值選擇合理的評估方案,是當前資產評估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
(一)市場法估算生物資產價值
市場法也稱現行市價法、市場價格比較法。市場法原稱市場數據法(M.Bravi,Italy,1999),是指利用市場上同類或類似資產的近期交易價格,經過對比調整,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市場法充分考慮了市場因素,評估所用數據資料均來自于市場,因此運用該方法評估資產的價值首先得有一個活躍的公開市場,再考慮公開市場上是否具有可比的資產及其交易活動,如果沒有活躍的公開市場,可比的資產及其交易活動則無從談起。
(二)收益法估算生物資產價值
通過收益法公式可以看出,收益法涉及三個基本參數:被評估資產的預期收益額(R)、折現率(r)及被評估資產取得預期收益的持續時間(n)。所以,運用收益法的關鍵在于確定收益額、折現率及被評估資產取得預期收益的持續時間。
(三)成本法估算生物資產價值
成本法是以按現時工價及生產水平重新種植或飼養與被評估生物資產相類似的資產所需的成本費用減去各種損耗作為被評估生物資產價值的方法。采用成本法評估資產應該具備4個前提條件:一是被評估資產的實體特征、內部結構及其功能必須與假設的重置全新資產具有可比性;二是應當具備可利用的歷史資料;三是形成資產價值的各種耗費是必須的;四是被評估資產必須是可以再生的或者說是可以復制的(吳良海、陳昌龍,2007)。
在生物資產中,農作物資產、漁業生物資產的經營期一般較短,畜禽資產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的經營期相對較短,在利用成本法時,可以不考慮復利問題,利用公式(3);而林木資產的生長期長,有的樹種長達一二十年甚至數十年,畜禽資產中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經營期相對也較長,因此,對于該類生物資產運用成本法時需要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對分年度投入的成本要用復利計算,可以利用公式(4)。
二、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原則
(一)必須與評估目的相結合
評估目的表明為什么要進行資產評估,它是資產業務引發經濟行為對資產評估結果的要求,或是評估結果的具體用途。Frederick M.Babcock是第一個指出評估方法的選擇要依賴于評估目的的學者,他指出了評估程序開始前確定評估目的的重要性,同一資產可以基于不同評估目的有不同的價值。生物資產的評估目的主要有以下內容。
1.以資產交易為目的的生物資產價值評估。首先,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業領域的深入,涉及生物資產的轉讓、出售交易日趨活躍,在交易中,買賣雙方對交易價格的期望是不同的,這就需要專門的中介服務機構為交易提供價值咨詢服務;其次,在生物資產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以收取租金的形式將生物資產的經營使用權轉讓給其他經營使用者,或租入其他經營者的生物資產并支付租金,不管是租入生物資產還是租出生物資產,都需要對租賃生物資產價值進行評估,以作為確定租金的依據;另外,經營生物資產的企業進行企業合并、聯營、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企業重組等要求進行資產評估,作為各方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依據。
2.以保險為目的的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生物資產在生長期內遭受自然災害或動物疾病都會對生物資產生長、質量及產量產生不利影響。生物資產保險是生物資產經營主體規避風險的有效措施,又是保險企業拓展業務的重要領域,保險額、理賠額的確定依賴于對生物資產價值科學合理的評估。
3.以融通資金為目的的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生物資產經營主體在經營過程中,由于資金短缺需要融入資金,在融資過程中,作為資金擁有者的債權方為了減少風險,在某些情況下就要求資產評估機構對債務人的資產或抵押物進行評估,以判斷其還本付息的能力。目前我國部分地區已有生物資產抵押貸款業務,銀行以抵押的生物資產評估價值額的大小作為貸款條件和貸款額度確定的基礎。可以說,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貸款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評估的準確性。
4.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我國于2008年1月15日頒布了《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試行)及詳解》,規定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基于企業會計準則或相關會計核算、披露要求,運用評估技術,對財務報告中各類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或特定價值進行分析、估算,并發表專業意見的行為和過程。所以當經營生物資產的企業在進行出售、兼并、聯營等經濟行為時,需要聘請專業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準則進行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
5.生物資產企業破產清算時需要進行資產評估。當企業進行破產清算時,有關權益人有權要求以貨幣形式得到補償,從而需要對生物資產進行變現或拍賣。這時就要求資產評估機構評估企業生物資產的變現價格,以此作為生物資產變現的依據。
6.其他相關的生物資產業務活動也需要進行資產評估,如法律訴訟等。
上述這些評估目的又影響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例如,評估一頭“役用牛”的價值,若以正常交易為目的,如果存在活躍的公開市場,市場上存在同類“役用牛”的交易,并且近期的交易價格可以獲得,則可以采用市場法對該頭“役用牛”的價值進行評估;如果不存在活躍的公開市場,則可以采用收益法對該頭牛的價值進行評估,其前提條件是該頭牛未來役用收益額、使用年限及折現率可以合理預測。若企業由于破產清算對該頭“役用牛”進行價值評估,則該“役用牛”處于被迫出售、快速變現等非正常市場條件下,一般不宜采用收益法。所以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應與生物資產價值的評估目的相結合。
(二)必須與價值類型相匹配
資產評估可以從“質”和“量”兩個角度進行劃分:資產評估價值類型說明“評什么”,是資產評估價值“質”的規定,具有排他性,對評估方法具有約束力;資產評估方法說明“如何評”,是資產評估價值“量”的規定,具有多樣性和可替代性,并服務于評估價值類型。任何一項資產評估結果,應該都是其質和量的統一。
價值類型是指資產評估結果的價值屬性及其表現形式,不同的價值類型從不同的角度反映資產價值的屬性和特征。《資產評估價值類型指導意見》第十六條指出“評估方法是估計和判斷市場價值和市場價值以外的價值類型評估結論的技術手段”,所以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應與生物資產價值類型相匹配,這是生物資產價值評估結果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三)可收集信息資料的制約
各種評估方法的運用都要根據一系列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和轉換。每一種評估方法都需要有相應的數據和資料支撐,由于市場缺陷的存在和生物資產本身的問題,某些數據和資料往往無法獲得,這就限制了相關評估方法在生物資產價值評估中的運用。例如市場法既要求交易市場活躍,又要求被評估生物資產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否則就無法獲得參照物及其被評估生物資產的可比指標、技術參數等資料。再如收益法要求被評估生物資產未來收益額可以合理預測并能用貨幣表示,同時被評估生物資產的風險報酬率也能夠計量,然而生物資產具有高風險性和未來收益不確定性,所以收益難以預測的生物資產以及風險報酬率無法確定的生物資產均無法運用收益法進行評估。相對而言,成本法在運用中對市場和被評估對象都沒有嚴格的條件限制,但是成本法難以反映生物資產的自然增殖,在運用時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以上條件限定了各種評估方法的適用范圍,而各種評估方法的特點又能起到相互驗證或分析、修正某些誤差因素的作用。這樣,不但可以拓展評估的可行性,還可以提高評估的準確性。
三、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方案
理論上,不同的評估方法不應對評估結果產生太大的影響,并且在必要時需同時采用幾種方法評估一項資產。但是,在現實經濟中,市場總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時生物資產類型多樣,由于生物資產的生物轉化功能,在不同生長階段的個體形態不同,并且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這必然影響評估方法的選擇。通過對各種評估方法的分析,結合生物資產的特殊性,得出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方案如下。
(一)農作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方案
農作物資產中,存在活躍市場的為花卉資產,可以采用市場法對其估價;除少數牧草外,其他農作物資產不具備采用收益法進行價值評估的前提。因此,絕大部分的農作物資產應該采用成本法進行價值評估。
(二)林木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方案
林木資產屬于與土地難以分離的資產,總體不存在交易市場,偶爾也會發生一些交易行為,對于存在交易市場的林木資產便可采用市場法對其價值進行評估。雖然用材林資產的交易行為不具有普遍性,但砍伐后的木材卻存在活躍的交易市場,因此對用材林資產價值的評估可以采用市場法中的市場價倒算法,將林木資產采伐后所得木材的市場銷售總收入,扣除木材經營所消耗的成本(含稅、費等)及應得的利潤后,剩余的部分作為林木資產價值。經濟林資產在其壽命內能夠多次產出林產品,帶來連續收益,符合收益法的前提,可以采用收益法評估其價值。處在幼齡期的林木資產可以選擇成本法。
(三)畜禽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方案
畜禽資產交易非常活躍,可以采用市場法評估。對于可以多次產出的生物資產,如奶畜、種畜、蛋禽等生產性生物資產,由于在其經濟壽命內可連續獲利,所以其價值可以采用收益法進行評估。當然只要是可以估算其成本的生物資產,都可以采用成本法估價。但對于年齡大的生物資產,其價值中包含有較大的自然增殖因素,用成本法評估將會低估價值,尤其是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
(四)漁業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方案
漁業生物資產依附江河水系,具有附著物的不可分割性,缺乏活躍的公開市場,限制了市場法在漁業生物資產價值評估中的使用。漁業生物資產基本不存在活躍市場,交易價格較難取得,除親魚外,漁業生物資產利用收益法確定價值不是合理和適當的方法。因此,絕大部分的漁業生物資產應該采用成本法進行價值評估。
總之,在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過程中,應注意因地制宜和因事制宜,不可機械地按某種模式或某種順序進行選擇,也不能將不同方法得出的評估結果進行簡均而得出評估結論,而應該根據生物資產評估目的、價值類型及可收集的數據與信息資料的具體情況,恰當地將不同評估方法配合使用,以便得出公允的評估結果。
【參考文獻】
[1] 胡海川,張心靈,范文娟.我國奶牛價值評估問題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2(8).
[2] 范文娟.我國生物資產價值評估方法研究[D].內蒙古農業大學,2010.
[3] 吳良海,陳昌龍.資產評估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4] 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指南(試行)及詳解[EB/OL].http://.
關鍵詞:企業價值評估;市場價值;收益法;市場法;成本法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2月28日
在市場經濟體制和資本市場深入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和方法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就企業價值評估發展現狀、目的、評估對象,以及價值類型等理論問題進行探討。
一、國內企業價值評估發展現狀
資產評估行業在全世界已經有近200年歷史,而我國的資產評估行業起源于20世紀八十年代,這其中就包括了企業價值評估。雖然起步較晚,但整個資產評估行業在我國卻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一)企業價值評估的產生與發展。作為評估行業的一個重要的獨立分支,企業價值評估的產生要追溯到評估行業。評估行業的發展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隨著個體之間不動產的轉讓事項日益頻繁化,自發的經驗性的評估已經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資產評估行業就應運而生了。但是,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單項的資產評估已經滿足不了資本家的需要,因此對于企業股權和整個企業價值的評估應運而生。
企業價值評估是傳統評估的延伸與發展,既擁有傳統資產評估的特點,又擁有自身的特點。第一,企業價值評估評估的是企業整體的價值;第二,企業價值評估評估企業股權的價值,也就是所有者權益的價值,它既能評估部分股權,又可以評估企業全部的股權;第三,企業價值評估也考慮了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因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是與企業整體價值綁定的,是不可分割、不可單獨評估其價值的。
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尤其在資本市場重視企業創造價值的背景下,在市場的推動作用下,企業價值評估在美國、西歐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得到了長足發展。不僅僅在應用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其理論也因為實踐的推動而日趨完善。
(二)我國企業價值評估現狀。我國資產評估行業起源于20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當時從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市場引入了最基本的有關資產評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盡管發展不到30年,但企業價值評估這個獨立的分支的發展和完善程度卻是驚人的,這主要得益于當時引入資產評估的目的就是滿足企業價值評估的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資產評估在國內不斷的發展,企業價值評估行業逐漸成為了獨立的社會中介服務行業,在我國經濟社會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逐步發展,企業價值評估在資本市場產權交易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在我國加入WTO組織之后,世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的不斷擴大、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和隨著改革開放逐漸出現的問題的日益多樣性,整個國內社會對于企業價值評估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樣,進一步加快了企業價值評估在國內的發展,隨著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企業價值評估理論在國內也逐步加快了發展的步伐,尤其是以高新技術為動力的行業不斷的發展,給企業價值評估帶來了新的動力與活力。
目前,市場經濟在我國如火如荼的發展著,由于市場的需求,企業價值評估整個行業越發顯得重要。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外商投資的擴大,整個企業價值評估為整個市場提供了越來越多樣化的服務。同時,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主導、以高新技術為推動力的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新的產業類型和大量高新技術企業的出現,以及嶄新的經濟運行模式等都給資本的運行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和變數。
但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以往簡陋的評估方式與手段已經顯然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和市場發展的需要,中國資產評估協會與行業內許多專家學者不斷地進行著研究與學習,給我國企業價值評估帶來了很多成果,參考國外發達國家的企業價值評估準則與指南,我國于2005年了《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試行)》,這是我國企業價值評估發展到現在極為重要的一項里程碑。
隨著市場經濟在我國不斷的發展與完善,資本市場不斷的繁榮與擴大,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業務不再僅僅以改革開放初期企業體制改革為主要目標,評估方法也不能局限于簡單的資產加和法。資本市場的收購兼并、企業的剝離重組、金融企業的抵押擔保、租賃資產轉讓、課稅評估、交易咨詢等新的評估業務與新的領域將促使企業價值評估行業從理論到實踐有一個更大的發展,同樣促使企業價值評估的手段與方法不斷完善。
二、企業價值評估的基礎理論
企業價值評估的基礎理論是討論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應用的前提,也是企業價值評估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其中,企業價值評估的目的,企業價值評估的對象,企業價值評估的價值類型這些基礎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一)企業價值評估的目的。在產生的初期,企業價值評估主要是為企業的并購與重組服務。那時,企業的股權或者部分股權不是市場上的商品,所以無法從市場上獲得具體的價格,企業價值評估的主要目的就是確定企業的交易價格。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價值評估活動延伸到市場的各個領域,基于評估動因的不同,企業價值評估的目的也是不同的。
1、投資者基于投資決策的目的。隨著證券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的蓬勃發展,股票的價值在評價一個企業經營業績的過程中占有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企業經營的業績、經營的效果都會反映在資本市場的股票價值上。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者如果想要自己的投資得到增值,那么對于投資對象的評估就顯得尤為重要。
2、管理者基于價值管理的目的。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想要管理好一個企業,就必須了解企業的價值到底是多少。在做出決策之前,就要了解這個決策到底對于企業價值的增加是多少。通過對于企業自身價值的評估,管理者可以對各種投資決策、融資決策、經營決策和分配決策進行評價,從而選擇最優的方案。
3、交易雙方基于并購的評估目的。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導致了市場中的參與者和競爭者不斷增加,交易的審慎性不斷被削弱,這導致了市場交易價格無法真實反映企業的價值,這對于企業的發展極為不利。為了使企業的交易價格盡量與真實價值吻合,企業價值評估開始被應用于并購領域。
4、清算企業基于清算的評估目的。每個企業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在企業衰退時甚至將要被淘汰時,也要對于企業的價值進行評估,目的就是盡量以合理的最高價格清算企業的資產。
(二)企業價值評估的對象。注冊資產評估師應當根據評估對象的不同,謹慎區分企業整體價值、股東全部權益價值和股東部分權益價值,并在評估報告中明確說明。
1、企業的整體價值。企業的整體價值觀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整體不是各部分的簡單相加;(2)整體價值來源于要素的結合方式;(3)部分只有在整體中才能體現出其價值;(4)整體價值只有在運行中才能體現出來。
2、股東全部權益價值。
3、在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時,股東部分權益價值并不必然等于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與股權比例的乘積。注冊資產評估師評估股東部分權益價值,應當在適當及切實可行的情況下考慮由于控股權和少數股權等因素產生的溢價或折價。應當在評估報告中披露是否考慮了控股權和少數股權等因素產生的溢價或折價。
(三)企業價值評估的價值類型。在企業價值評估中,市場價值和市場價值以外的價值是最基本的價值類型,它從企業價值評估結果的適用性質和適用范圍來劃分,符合企業價值評估服務于客戶和服務于社會的內在要求,具有重要的意義。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市場價值是指自愿買方和自愿賣方在各自理性行事且未受任何強迫的情況下,被評估企業在評估基準日進行正常公平交易的價值估計數額。企業價值評估中的市場價值的公允性是面向整個市場而非個體的。企業價值評估的非市場價值主要有持續經營價值、投資價值、保險價值、清算價值等,這些非市場價值是面對某個特殊投資者的。根據《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試行)》的規定,注冊評估師應當根據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情況等相關條件,分析收益法、市場法和成本法三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適用性,恰當選擇一種或者多種資產評估方法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希良.對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比較選擇的探究.技術與市場,2008.11.
當前,在一般的企業股權價值評估中,市場價值法和收益現值法的運用較為普遍。然而,在擔保公司的股權價值評估中,這兩種常用的評估方法是否適用?本文將結合擔保行業的特征,對評估方法的運用進行綜合分析,旨在找到擔保公司股權價值評估的適用手段。
一、擔保公司與普通企業的比較分析
與普通企業相比,擔保公司在經營形式、負債結構、資產結構等方面有很大特殊性,要選擇合適的股權價值評估方法,首先要了解擔保公司的運行規律。
1.經營形式的特殊性。首先,經營對象特殊。擔保公司經營的是特殊的商品--信用,提供的是基于借貸關系的衍生金融服務,普通企業則以實體經濟(商品、貨物或勞務)為經營對象。其次,經營基礎不同。擔保公司賴以生存的經營基礎,除了國家信用,還包括個人、家庭、各種經濟和社會組織的信用,而商業信用對普通企業雖然重要,但其主要的經營基礎仍是商品或勞務等有形資產。
2.負債結構的特殊性。普通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原則上控制在50%以內,當資產負債率超過75%時,一般認為企業面臨破產風險。然而,實踐中擔保公司的或有負債水平卻遠遠高于凈資產,有的甚至達到凈資產的5倍-10倍。這并不意味著擔保公司已瀕臨破產,擔保公司特殊的資產負債結構是與其特殊的經營形式緊密聯系的。普通企業舉債的目的在于為項目或設備籌資,而擔保公司負債的形成并非為了籌資,其本身就是創造價值的過程,即擔保公司利潤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或有負債的經營。
3.資產結構的特殊性。從擔保公司資產構成來看,固定資產占比較小,大量資產以有價證券、擔保物權、商譽等形式存在。在股權價值評估中,除固定資產以外的其他資產以及擔保物權,特別是商譽,其質量都難于確定。
二、常用估值法在擔保公司股權價值評估中的局限
1.市場價值法評估擔保公司股權價值的評價
市場價值法能夠較為便捷地進行價值評估,但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水平卻制約這一方法的運用,對于擔保公司該方法的局限性更為明顯。
(1)資本市場信息反饋可靠性問題。以市場價值法進行價值評估,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存在活躍、成熟的交易市場。在這一前提下,即便個別企業價格走勢出現偏差,從整個行業來看市場信息仍能正確反映價值。若交易市場有效性低,價格就難以正確反映企業市場價值,在這種條件下采用市場價值法,將導致估值錯誤。
大量研究表明,我國資本市場仍處于效率較低的階段,政府及政策對資本市場干預較多,市場信息反饋不夠靈敏、不夠準確,價格與價值偏離較大,故使用市場價值法就必須謹慎。
(2)擔保公司可比企業選擇的局限性。采用市場價值法的另一關鍵點是找到與目標企業具有可比性的企業。實踐中,可比企業與目標企業通常業務組合不盡相同,企業的成長性與經營風險度方面也存在差異,盡管如此,若同類可比企業數量足夠多,這種估值方法仍然可用。
然而,對于擔保公司而言,同類公司在證券市場交易的數量少,目前A股、H股上市公司中,僅有香溢融通、鱸鄉小貸、集成金融、瀚華金控4家涉及擔保業務,且股票交易的時間都不長,股價市場波動性也較大。因此,如若采用市場價值法,將會影響估值的準確性。
2.收益現值法評估擔保公司股權價值的評價
收益現值法依據未來現金流進行價值判斷的思想具有科學性,將其運用于擔保公司這一特殊行業,既有一定的適用性,但更主要的還是局限性。
(1)適用性方面。對擔保體系成熟的國家,采用收益現值法是適用的。在擔保體系成熟的國家,擔保的監管體系較為健全,政府干預較少,擔保市場化程度較高,擔保公司經營較為穩健,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較小,擔保公司經營的不確定性較小,擔保公司經營的可預測性較強,具備采用收益現值法的有利前提。
(2)局限性方面。首先,許多因素對擔保公司的影響是長期、潛在的,短期內難以預見和預測,沒有結合這些潛在的因素,對未來收益所做的預測很可能就存在較大的偏差。這是收益現值法本身的局限性。其次,對擔保公司產品與服務的需求,往往因國家宏觀政策、金融形勢的調整而變化,甚至發生決定性的逆轉,從而導致對擔保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相當困難。再次,影響擔保公司經營風險的因素多且復雜,且大部分風險源于公司外部,在系統風險爆發期,任何擔保公司都難以獨善其身。而經營風險的不確定性使得擔保公司資本成本的估計更為困難。最后,商譽是擔保公司極為重要的風險資產,對于擔保公司而言,商譽的重要性可以提升到決定企業經營成敗的程度,擔保公司的業務和擔保體系的完善都建立在市場信心的基礎上。然而,按照現行會計準則,商譽只有在擔保公司發生股權并購重組的過程中才會被估值入賬,這就導致擔保公司商譽的價值,常常不會體現在其會計報表中,對未來現金流的預測也將產生復雜的影響。
綜上,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環境與擔保公司行業的特殊性,采用常用的價值評估法--市場價值法、收益現值法--對我國擔保公司股權價值進行評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需要結合擔保公司的經營的特性,探索更為合理的方法,用以評估擔保公司的股權價值。
三、商譽及凈資產評估法在擔保公司股權價值評估中的運用
【關鍵詞】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發展趨勢 實物期權
一、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一) 現金流量折現法。
現金流量折現法基本思想是企業最終創造的可自由支配的現金流量決定了企業的價值。它遵循著增量現金流原則和時間價值原則,在實際應用中主要有股利折現模型,股權現金流折現模型和企業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通過先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再分析現金流量中的風險程度,最后選擇一個折現率將企業現金流折現得出企業價值,這種方法有著深厚的經濟學基礎,可以精確的評估企業價值。但是,現金流和風險的不確定性為這種方法的使用增添的一定的難度,同時它僅考慮現有投資機會產生的現金流增量,忽視了潛在的投資機會。
(二)相對價值法。
相對價值法是根據可比公司的市場價值衡量目標企業的價值。不同企業股票價值之間不具有可比性,因此要通過對可比公司市場價值修正才能真實的反映目標企業的價值。主要方法有市盈率法(市價/每股收益),市凈率法(市價/每股凈資產),收入乘數法(市價/每股收入)。這種方法使用簡單,在實踐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通過比率和可比公司進行評估,容易忽略關鍵的價值決定因素如風險、成長性、收益等,導致評估結果和內在價值不符;相對比較方法是根據可比公司的市場價格展開的,當可比公司普遍被高估(低估)時,評估結果也隨之高估(低估);同時相對比較方法在根本假設方面缺乏透明度,評估結果操縱的可能性更大。
二、企業價值評估的意義
企業價值評估是分析和衡量一個企業或一個經營單位的公平市場價值,并提供有關信息以幫助投資人和管理當局改善決策。
(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作出參考,實現利益最大化。
價值評估是基礎分析的核心內容,企業價值與財務數據之間存在一定關系,這種關系在一定時期內是穩定的,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的投資主體,也是被投資的對象,由于投資雙方信息的不對稱,要保證投資的合理性,有必要對現有投資機會進行一個正確的評估,以達到雙贏的目的。同時評估的結果可以作為投資者與被投資者談判的重要依據,也可以作為被投資者相關會計入賬的基礎。
2.2 有助于企業提高自身價值,并把企業價值作為業績評價的依據
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已逐漸取代了利潤最大化目標,企業價值是價值目標管理的核心,是企業管理和決策的重要驅動因素。通過價值評估可以幫助管理層進行優勢和劣勢的分析,有效的改善經營決策。然而在實踐中,由于我國資本市場不發達,相關經濟基礎條件不健全,價值評估的固有限制,使得如何實現客觀公正的評估企業價值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發展趨勢
(一)期權定價模型。
20世紀70年代以后,期權定價方法為企業價值評估開創了一條新思路。期權是一種契約,它賦予持有者在特定的時間或該時間之前,按照特定價格買進或賣出一項資產的權利。實物期權是金融期權理論在實物上的推廣和發展,它是利用期權定價模型進行評估的一種新興的評估方法。
期權理論研究表明,期權總價值是由“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兩部分構成,其中內在價值是標的資產市價與期權執行價格的差額,時間價值是期權超過內在價值的部分,是一種等待的價值,波動的價值,時間越長,標的資產價格出現波動的可能性越大,時間的溢價就越大。
(二)期權定價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應用。
在應用現金流量評估項目價值時,我們通常假設公司按既定的方案執行,執行過程中不會進行重要的修改,實際上,管理者會隨時關注各種變化,如果事態表明未來前景比當初設想更好,他會加大投資力度,反之則會設法減少損失。只要未來是不確定的,管理者就會利用擁有的實物期權增加價值,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既定方案,這種實物期權隱含在投資項目中。如今企業迅速發展,經營風險越來越大,即時選擇顯得非常重要,突顯了期權估價技術的獨到之處,特別是需要把握市場機遇的高科技企業,這種隨時可能變成現實的獲利機遇構成企業價值的一部分。
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價值內在的驅動因素不同,因此,在進行價值評估時要注意區別對待,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和模型,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能夠更加真實準確的反映企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光明.企業價值評估理論與方法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05.
[2]譚三艷.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研究[J].財會通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