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護理流程8篇

時間:2023-06-05 08:42:1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急救護理流程,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急救護理流程

篇1

關鍵詞:急救護理;多發傷;搶救時間

多發傷即由同一致傷因素導致兩個部位或以上的嚴重創傷,發病急、變化快、病情重,若救治延誤將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威脅,甚至直接致死[1]。多發傷患者搶救過程中,要以最快的速度將患者送至醫院,才能保證治療的有效性。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2]:符合多發傷診斷標準,ISS評分≥25(ISSISS≥16為重傷,ISS≥25為嚴重傷),呼吸過速,心動過速,因嚴重創傷失血過多,腹腔存在嚴重水腫。

排除標準[3]:依從性較差或不配合治療者,創傷前存在惡性腫瘤或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

將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嚴重多發傷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觀察組(n=31)及對照組(n=31)。觀察組中男18例,女13例,年齡為18~72歲,平均年齡為(48.5±4.7)歲,受傷原因包括刀傷5例,鈍器傷8例,壓傷6例,墜落傷2例,交通事故傷10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15例,年齡為18~70歲,平均年齡為(46.3±4.2)歲,受傷原因包括刀傷7例,鈍器傷6例,壓傷6例,墜落傷3例,交通事故傷1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受傷原因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搶救過程中采取常規急救護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傷情進行準確評估。通過建立靜脈通道,為患者及時輸血、輸液。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關注,并做好相關記錄。進行備血、備皮、皮試等術前準備工作,為手術實施提供支持。若患者神志正常,則給予心理干預,通過安慰性言語讓患者保持鎮靜,配合治療。觀察組急救過程中采取急救護理程序,具體如下:①構建急救護理小組,并明確相關職責,強調醫護配合:實行定崗、定位、定責制度,最大程度地發揮與醫生合作的協調性。其中護士長對急救護理工作進行組織、指導,協助輔助科室迅速到位,并指導術前準備工作,與手術室護士做好交接工作;監護護士對患者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變化、心電圖等進行密切觀察,并陪同患者做好相關檢查,對意識清醒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并做好相關護理記錄;靜脈管理護士負責患者輸液環節;氣管管理護士負責患者呼吸道管理。②急診科護理:患者送至醫院后,立即通知急救小組進行救治。對患者病情進行再次評估,協助醫生對致命傷進行優先處理。將患者呼吸道阻塞物清除,必要時行氣管插管,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保證呼吸順暢。迅速建立靜脈通道,若患者存在大量失血,則需要構建一條專門的補血通路,保證臟器血供及氧供。上述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若發現異常及時通知主治醫生,進行針對性處理,以保證患者生命安全。③術前護理:護理人員積極配合主治醫生完成診斷性操作,并做好術前準備工作,為患者提供一個良性的手術環境。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搶救時間、搶救成功率、住院時間進行統計、比較。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相關數據采取SPSS 15.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均用(x±s)表示,采取t檢驗;率的比較,采取χ2檢驗,P

2 結果

搶救時間:觀察組為(31.54±3.32)min,對照組為(45.12±4.07)min;搶救成功率:觀察組為93.55%(29/31),對照組為80.65%(25/31);住院時間:觀察組為(20.32±6.56)d,對照組為(26.44±7.01)d。觀察組搶救時間、住院時間均要短于對照組(P

3 討論

多發傷包括頭顱傷、頸部傷、胸部傷、腹部傷、軟組織傷及骨折等,具有以下特點:①傷情變化快:多發傷會對患者生理機能產生嚴重影響,由于機體處于應激性狀態,受多個部位創傷共同作用會加速病情惡化,導致生理功能紊亂,甚至致死[4-5]。②病情復雜:由于多發傷患者受傷部位較多,開放傷、閉合傷等同時存在,傷情較為復雜。患者本身也無法完全表述清楚自身傷情,容易出現漏診。③易受到感染:多發傷患者抵抗力較為低下,且傷口多為開放性傷口,容易受到感染。④易休克:由于多發傷創傷范圍較大,出血量大,患者循環系統及呼吸系統易受到影響,出現休克。急救過程中,縮短急救時間將為患者創造更大的生存空間,可提升急救成功率。

本研究結果提示,急救護理流程在多發傷患者治療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急救護理流程有效縮短了急救時間,為多發傷患者創造了一條生命通道。通過構建急救小組,明確分工職責,讓急救工作可有序實施,避免了急救過程中忙亂出錯,提升了整體急救效率[6]。同時,急救小組人員與醫生時刻保持聯系,為手術等搶救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據,降低了醫療風險,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大保障。急救護理流程實施過程中,要求護士保持鎮靜、穩重,以高度責任心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并具備熟練的急救技術,擁有敏捷的思維、敏銳的觀察力。醫院方面需要加強醫護人員日常培訓工作,不斷提升其業務水平;定期進行急救設施、藥物檢查,保證急救物品處于完備狀態;對急診報告制度及搶救制度等進行不斷完善,確保急救工作高效進行。

綜合來看,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縮短急救時間,提升急救成功率,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趙小斐,張紅娟,李冬梅,等.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9(15):36-37.

[2]徐蕾,俞瑾.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0(08):237-238.

[3]蔡玲丹,胡艷.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現代養生,2015,29(20):151.

[4]張艷,任華偉.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救護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療養醫學,2015,45(03):329-331.

篇2

關鍵詞 急救護理流程;多發傷;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256(2011)15-0036-02

醫療急救的一體化搶救措施是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的重點,而科學、合理的護理流程配合對急救工作的成功具有一定程度的幫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們采用急救護理治理救治110例嚴重多發傷患者,經臨床觀察,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7年6月~2010年12月損傷嚴重度評分(ISS)評分≥16分多發傷患者218例,其中男155例,女63例;年齡6~68歲,平均 (47.0±10.7)歲,20~50歲占70.5%。致傷原因:交通傷135例,高處墜落傷43例,塌方壓傷5例,利器砍傷35例,此次受傷累及的部位有顱腦、胸部、腹部脊柱和四肢等,25例患者處于瀕臨死亡狀態,其余患者均處于失血性休克或者昏迷、呼吸困難等狀態。傷及兩個部位114例,三個部位77例,四個部位18例,五個及以上部位9例。將2007年6月~2008年12月實施急救護理流程前的108例嚴重多發性損傷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09年1月~2010年12月110例嚴重多發性損傷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救治,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急救護理流程。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TX-*4]±s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結果比較見表1。

3 急救護理流程

3.1 院前急救護理流程 ①院前急救護理單元100%備用狀態,護士接調度指令以1 min速度出車,途中聯系報警者大概了解受傷原因、病情,給予必要的自救指導,如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環境安全;不要隨意搬動和拖動患者;有明顯出血癥狀用干凈毛巾等輔料壓迫止血。②到達現場根據a、b、c、d、e 5個步驟對患者進行全身情況的評估[1~3]。具體做法如下:a.氣道:觀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暢;b.呼吸系統:觀察患者呼吸的節律、頻率及胸部是否有損傷造成呼吸的困難;c.循環系統:觀察患者的脈搏、血壓、肢體的末梢循環功能,觀察患者是否有大出血的情況;d.神經系統:判斷患者的意識是否清楚,觀察患者是否有顱腦損傷及脊柱脊髓方面的創傷;e.肢體活動功能:觀察患者的四肢是否有骨折發生及有無發育畸形、傷口有無出血情況等。③遵照院前急救原則為“救命對癥”,護理措施必須做到迅速、果斷、準確、有效。如病情許可,邊搶救邊護送,并注意途中對生命體征的檢測。④根據患者情況,與接診醫院聯系,并通報病情,做好各項搶救準備工作及專科會診準備。

3.2 急診科急救護理流程 ①急診科護士接院前護士通報后,立即通知創傷急救小組到位接診,交接清楚后仍可按a、b、c、d、e 5個步驟對患者進行全身情況的評估并協助醫生“優先處理致命傷”。同時明確分工,由一名護理人員負責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工作,在第一時間內將患者口中或者咽部的嘔吐物、分泌物甚至血塊清除干凈,若發現患者有義齒應該立即取出,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將患者置于側臥位或者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進行呼吸支持,面罩或導管氧流量保持在5 L/min,必要時考慮氣管插管、氣管切開術或呼吸機輔助呼吸,氣胸者胸腔閉式引流等。②迅速建立兩條以上循環通路,必要時做靜脈切開術的準備,并在輸液前抽血標本進行配血以及各項檢驗,嚴重多發傷患者往往伴有大量失血,血容量急劇減少,靜脈通路可以及時迅速地補充患者的血容量,可使用16~20G靜脈留置針,結合患者的實驗室指標,將需要的液體快速輸入患者體內,可選擇生理鹽水、血漿、全血等。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機體重要臟器的血供和氧供,改善了腦組織等的灌注,為患者的進一步搶救做好前提工作。③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對所有患者采取監護儀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措施,觀察患者的呼吸、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等情況,監測患者是否有繼續出血的情況等,一旦發生異常、立即向醫生匯報,給予相應的急救措施。若患者繼續出血,則對患者的傷口進行再次敷料按壓加壓止血包扎,并且準備好器械配合醫生做縫合止血工作[4,5]。如發現活動性大出血,則應該用止血帶止血。如患者確診是內臟大出血,則應該配合醫生將患者迅速送至手術室進行止血手術。④注意做好各專科損傷的觀察,如胸腹部器官損傷、顱腦損傷、脊椎損傷或四肢骨折等專科的情況,及時通知相關專科協助搶救或急診手術。

3.3 術前流程準備 嚴重多發傷患者病情復雜,變化快,如能在“黃金1 h”內得到有效正確的診治,可顯著提高患者生存,搶救后多數需進行急診手術,尤其是直接送入ICU 或手術室者更高達50%,24 h手術治療(96.5%),護理人員應該積極配合醫生的各種診斷性操作,如患者需要手術治療,護理人員必須做好術前準備,譬如備血、皮試、備皮、血氣分析、留置導尿管、留置靜脈針等準備,對病情嚴重難以及時糾正的患者應該迅速送入ICU搶救。

3.4 心理護理流程 嚴重多發傷患者在身體上突然受到損傷同時,患者往往面臨截肢、毀容、隨時有死亡的可能等實際情況,給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可表現為恐懼、悲傷、絕望、無助等癥狀[4,6]。護理人員在重視患者身體病情的同時要關注患者心理的護理,以鎮定的態度面對患者,以體貼的話語給予患者和家屬心理支持,以熟練的技術給予安全感和信任,同時關心家屬,主動進行溝通,減輕家屬的心理負擔,取得支持和理解。

4 討論

4.1 建立一體化急救醫療網 急救隨著現代化社會經濟的發展,嚴重多發傷發生率每年也在以驚人的速度上升,多發損傷是高能量的損傷,具有發病突然、受傷機制復雜、休克發生率高、創傷病情嚴重、并發癥多、病死率高等特點,創傷死亡已成為第四位死因,全球每年創傷死亡人數在數千萬人以上,創傷已成為青壯年人群的第一殺手,多發傷員占65%[6],建立一體化和一站式救治中心,配置先進的醫療設備,如急診內窺鏡、彩超、CT、DSA等以快速確診患者傷情;培訓急救醫療人員和人才梯隊,多學科協助救治,有利提高突發急、危、重癥在有效“時間窗”內救治的救治效果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美國創傷協會認為有五分之一死亡患者如果在受傷1 h內得到合理的救護的話,是可以存活的。我國的急救醫學也是非常重視患者受傷后1 h的急救黃金時間的。

4.2 充分發揮急救護理流程的作用 護理工作是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科學、合理的護理配合對急救工作的成功具有一定程度的決定作用。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護理流程的臨床應用實踐中,護理人員從院前、院內對嚴重多發傷患者的觀察判斷、處理,及時為配合醫生的搶救提供有力的幫助。在規范化護理流程中,為了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搶救小組實行明確的科學分工,如在團隊搶救過程中,特設1名護士負責患者呼吸道的管理、1名護士負責生命征的監測、1名護士負責用藥和記錄等。通過規范化的搶救程序,保證了搶救井然有序,具有高效、快捷的優點,贏得了搶救時間和效率。在規范化急救護理流程中,護理人員還關注對患者及家屬心理的護理,努力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護理服務

4.3 急救護理流程實踐有利于拓展護士臨床思維 護士在本流程應用過程中,樹立循證護理意識,通過對患者進行連續動態的病情觀察和救護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發現新的護理問題,并能不斷地尋找答案,解決問題,不斷完善流程;同時,培養了護士敏銳的臨床思維,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是一種自我專業素質的鍛煉和提升的實踐過程。經過一年來臨床實踐應用,急救護理流程科學合理、規范有效,容易掌握,方便使用,有利于醫護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搶救急危重癥患者,可提高急救護理的質量和效果,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從而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值得繼續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嶸,王伯良,宋德根,等.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多發傷的急診科搶救[J].急診醫學,2000,9(2):104-105.

[2] Baduhan G,Mcritchie DI.Missed injuri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J].Trauma,2000,49(4):600-605.

[3] 趙文靜,張亞卓,單麗麗,等.預見性護理程序在中重度創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265-266.

[4] 劉建英,鄢濤. 標準化急救護理在嚴重多發性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3):11-12.

[5] 彭志紅. 急性多發創傷110例院前急救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6(18): 73-74.

篇3

[中圖分類號] R47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4(c)-017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o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 who were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es.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 and maintaining airway patency were performed for 4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emergency procedures);the injury assessment,recovery of effective circulation process,dynamic condition monitoring,preoperative preparation,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asures were performed for 40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The duration from admission to the accurate diagnosis time,first-aid implementation time,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time,emergency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first-aid success rate,mortality rat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uration from admission to the accurate diagnosis time, first-aid implementation tim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time, emergency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25.7±9.6) min,(40.2±10.6) min,(50.2±13.6) min,(42.4±12.8) min and (17.6±5)d]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40.8±12.3) min,(66.7±15.8) min,(70.9±16.4) min,(64.2±14.1) min and (25.5±7.6)d].The first-aid success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100.0%)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90.0%).The mortality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0.0%)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7.5%).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Traumatic shock;Influence

創傷性休克屬于臨床急診常見的病癥之一,青壯年男性的發生率較高。創傷性休克對于患者生命危害較大,如果不能及時地進行救治,很容易威脅生命安全。創傷性休克急救的原則是“急救優先于診斷”,根據患者休克早期的臨床癥狀,盡可能快的解決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問題。創傷性休克多見于比較嚴重的傷勢,此類患者早期處理直接關系到患者生命安全。正確的、合理的急救護理流程顯得尤為重要。創傷性休克病情變化迅速,有效的急救護理流程可以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急救時間,更好的提高患者預后水平。急救護理流程更加符合以患者為中心,患者至上的服務理念,降低了由于嘈雜急救場面影響救治效率,急救護理工作從簡單的搶救逐步變為患者全方位、全過程的無縫隙鏈接,提高了護理服務意識和護理工作質量。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急診科收治的創傷性休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擬探討急救護理流程對創傷性休克患者的影響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急診科收治的80例創傷性休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依據急診護理流程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常規的急救流程)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20~77歲,平均(45.6±12.2)歲;創傷情況:骨折20例,車禍傷10例,刀砍傷5例,重物砸傷5例。觀察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22~75歲,平均(46.8±11.7)歲;創傷情況:骨折22例,車禍傷9例,刀砍傷6例,重物砸傷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急救流程,主要針對創傷性休克患者的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情況進行急救流程的調整,保證患者呼吸道暢通,保證醫護之?g信息傳遞及時,做好患者急救的配合工作。觀察組采用急救護理流程,具體如下。①做好患者傷情評估[1-2]。護理人員通過正確的評估患者傷情,統籌安排急救護理工作,在遵照醫囑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搶救效率,縮短患者的等待時間。為患者提供正確的急救措施,提高急救操作的完整性,一些嚴重的創傷患者,可能出現呼吸道堵塞,容易出現窒息,如果有需要對口腔內的分泌物、血塊進行清理,保持呼吸道通暢,提高患者氧氣供應。如果患者出現舌后墜,護理人員通過舌鉗拉出舌頭,將口咽導管放入其中。如果患者有呼吸衰竭,則需要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進行輔呼吸。對于呼吸驟停的患者給予人工呼吸,采用呼吸中樞興奮藥物,提高患者呼吸運動,高濃度吸氧做好輔呼吸。②恢復有效循環流程。為患者建立2~3個相對較大口徑的靜脈通道,不同的管道保證患者獲得大量的血液、液體的補充。根據患者需要,測定中心靜脈壓,保證中心靜脈壓12 cmH2O[3],說明可能有心排血量相對減少,發生肺水腫,要及時降低輸液量。當患者的血壓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接診到確診時間、急救實施時間、術前準備時間情況;②觀察兩組患者急救時間、住院時間情況;③觀察兩組患者急救成功率、死亡率情況[9-11]。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接診到確診時間、急救實施時間、術前準備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接診到確診時間、急救實施時間、術前準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急救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急救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急救成功率、死亡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急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創傷性休克患者在進入急診室之后,實施6個步驟,主要包括保證呼吸道暢通、觀察呼吸頻率和呼吸深度、觀察患者的脈搏、心率、血壓、末梢循環和口唇顏色變化、神經系統臨床癥狀、肢體運動情況,肢體是否出現畸形、出血,尿量的變化情況,根據上述表現,對患者做出初步診斷,對患者護理重點內容進行確認[12]。

本研究通過分析80例創傷性休克患者臨床資料,依據急診護理流程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常規的急救流程)40例和觀察組(急救護理流程)40例。急救護理流程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其可以避免忙亂搶救場面,從簡單的護理配合急救[13-15],變為全方位、全過程無縫隙服務鏈接,有利于護理工作質量提高和高質量服務意識的建立,從而更好地提高急救護理工作效率。由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癥狀,護理人員要注意選擇輸液的部位。對于一些有肝臟、腹膜外傷、出血、骨盆骨折患者,要盡可能避免從下肢靜脈輸血、輸液,盡可能為患者選擇上肢靜脈穿刺。創傷性休克患者病情變化快速,為了獲得更好的恢復效果,需要加強對患者病情進行動態的觀察,準確地進行判斷[16]。

篇4

關鍵詞:應急預案急救護理流程;搶救;成批爆震燒傷;應用探討應急預案急救護理流程的建立對搶救成批爆震燒傷患者是一種較好的方法。現在醫療衛生單位已經逐漸全面制定了應急預案急救護理流程,但是每個醫療單位都有不同的地方,根據當地成批爆震燒傷的患者嚴重程度制定本單位具有地方特色的應急預案急救護理流程[1]。我國目前各地依然存在重大自然災害和工廠意外,應急預案急救護理流程的制定對及時較少這些災害帶來的不良后果具有很好的效果[2]。本文就應急預案急救護理流程在搶救成批爆震燒傷患者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來我院救治的火災燒傷患者12例為觀察組,燒傷分級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種[3]。對12例患者的燒傷程度分級如下:2例患者屬于重度燒傷,3例中度燒傷,7例輕度燒傷。12例患者年齡24~45歲,平均年齡為(36.52±1.23)歲。與之前還未采用應急預案急救護理流程的12例燒傷患者進行比較為對照組,這12例燒傷患者與觀察組的燒傷程度分級無明顯差別,年齡25~46歲,平均年齡為(36.32±1.45)歲。

1.2方法對每例燒傷患者采取應急預案急救護理流程,具體流程如下:由急救人員在現場判斷患者病情,進行分類處理,通知院內急診部門進行重大燒傷的搶救,急診護士通知上級領導,由局長報告給衛生局。由120急救回到醫院后,重傷患者立即進入急診部門,在急救時,每位患者由2名急診護士參與,中度燒傷患者在治療室進行清創縫合,輕度燒傷患者在急診大廳治療。之后聯系各個科室轉運患者。①現場分類:根據患者燒傷程度及合并傷對患者進行分類,紅色患者需要立即進行搶救,黃色類別的患者進行清創縫合,綠色類別的患者可以在急診大廳進行治療[4];②現場急救:包括CPR、輸液、包扎、固定等;③院內急救:需要搶救的患者由兩名急診護士參與,1位護士專門負責輸液、擴容,另1位護士負責保持患者的氣道通暢,給予氧氣。對于面色蒼白、意識模糊的患者要警惕有無合并其他的損傷,積極進行治療[5]。

1.3觀察指標觀察這12例患者在救治過程中的救治情況,計算平均救治時間及死亡率。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P

2結果

觀察組12例患者救治平均時間為(29.82±2.57)min,死亡率為0%;對照組12位患者平均救治時間為(38.64±3.58)min,死亡率為8.33%。觀察組的工作人員工作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2.1比較兩組患者平均救治時間見表1。

表1采用t檢驗,t=0.0167,P=0.0283,P

2.2比較兩組患者死亡率見表2。

表2采用x2檢驗,x2=7.8341,P=0.0316,P

3結論

此次研究與之前的研究相比更加具有針對性,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對比分析法,在控制變量一致的情況下比較得出需要的結論。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應急預案急救護理流程在搶救成批爆震燒傷患者中改變了之前手忙腳亂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醫護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6]。應急預案急救護理流程的建立需要一個過程,在建立的初期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預案的不合理、存在的漏洞等等[7]。在此次研究過程中發現在出現成批爆震燒傷情況時,現場急救人員準確的對傷者進行分類是很重要的一步,因為這可以避免浪費救治的時間,能夠迅速及時的給患者營造更多的搶救時間,提高傷者的存活率。經過本次探究,可以看出應急預案急救護理流程在搶救爆震燒傷患者中的作用進一步提高,縮短了救治時間,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應急預案急救護理流程在搶救成批爆震燒傷患者中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尹昌林,文亮,羅旭,等.爆炸傷的急救現狀及展望[A重慶市人民政府、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全國危險物質與安全應急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重慶市人民政府、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4.

[2]方方.成批爆炸傷患者的急救與護理[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新一輪醫院評審新思路"研討會、第4屆全國自然災害護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12:3.

[3]羅曉雙.自然災難中傷員急救的護理要點及護理體會[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新一輪醫院評審新思路"研討會、第4屆全國自然災害護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12:3.

[4]劉瑛,沈紅.突發性群體性創傷的急救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3(1):83-84.

[5]楊曉媛,李潔,李世英.急救護理應急預案在搶救成批地震傷患者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09,21(2):323-324.

篇5

    【關鍵詞】急救護理流程;肝硬化;門脈高壓;上消化道大出血;臨床應用

    門靜脈高壓性上消化道出血于夜間發生率較高,誘發因素主要有不良刺激、情緒、飲食不當等。門靜脈高壓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較兇險,其致死率高達50%以上,而且首次出血后仍有40%的病例有繼發在出血的可能性[1]。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無縫隙的急救護理,能夠緊急止血和糾休克,乃至預見早期并發癥,對于提高搶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本調查選取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為對象,搶救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患者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40歲。患者均為肝炎后肝硬化門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胃鏡或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均證實食管胃底靜脈為中至重度曲張。入院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現,臨床癥狀為嘔血、黑便,嘔血量>1000ml,部分患者存在輕度黃疸或者腹水,不存在肝性腦病。肝硬化child-pugh評估分級,b級31例,c級19例。

    2急救護理流程

    2.1病情評估 本調查50例患者均由其親屬直接送入本院的急診科,患者進入急診搶救室之后應立即實施觀察監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患者呼吸道是否通暢;②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呼吸特點;③患者心率、脈率、血壓、末梢循環、口唇顏面顏色等;④患者表現的神經系統癥狀;⑤監測患者尿量。通過以上五個步驟來初步評價患者的病情,進而明確護理的重點[2]。

    2.2恢復有效循環 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休克,應迅速建立2組有效靜脈滴注通道,有必要時應行中心靜脈插管,同時測定中心靜脈血壓,并立即采血、配血,做好輸血前準備和必要的血液檢查。休克患者的病情較兇險,故對于門脈高壓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休克患者,首先立即補充血容量,通常用平衡鹽液和濃縮紅細胞進行復蘇,以此來為下一步治療贏取時間。建議及早輸新鮮血,輸血輸液過程中應嚴密監控血壓、脈搏和尿量的變化,適當調整輸血輸液量和輸送速度,避免過量輸液導致門靜脈、曲張靜脈內壓升高,或者側枝循環的血容量增多,引起再出血,同時輸液過快還會導致心力衰竭[3]。

    2.3止血治療流程  急診常規采用微量泵靜脈輸注止血藥物(如十四肽生長抑素),對于大出血患者則常規應用三腔二囊管進行物理壓迫止血。近20年,隨著對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以藥物療法、內窺鏡療法、介入療法、手術療法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治療格局,并且療效較過去有明顯提高[4]。在緊急情況下外科治療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手段,首選術為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具體的操作步驟應根據術中情況而靈活變更。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漸漸發展和完善,已經成為目前國內外治療門脈高壓癥并發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用、治療效果最佳的手術方式[5]。

    2.4觀察病情變化和預見并發癥 :

    2.4.1采用多功能心電監護儀進行動態生命指征監測,有助于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2.4.2并發癥主要指肝性腦病,因為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極易誘發肝性腦病。護士可通過與患者進行對話來測試患者的思維、回答的準確性等來預測患者的精神狀態變化,同時監測肝腎功能、動脈血氣、血電解質和血氨的變化。

    2.5心理護理 由于部分患者對自己的病情認識度不夠,有可能形成恐慌心理,影響急救工作的進行。急救醫護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的焦慮心情,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屬正確傳授有效控制病情的信息,消除其緊張恐懼的情緒,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配合進一步治療工作。由于門靜脈高壓患者長期患病,戰勝疾病的信心不足,一旦發生急性大出血,更易產生恐懼和焦躁情緒,不利于急救治療工作的執行。所以,急救護理人員對患者關懷和鼓勵,對于患者解除恐懼心理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6]。

    2.6轉科準備 經過以上幾個流程,可進入下一階段的治療,部分患者有手術適應癥,需要進行急診手術。急救護理人員應該及時患者及其家屬溝通,避免其產生恐慌焦慮情緒。同時急救護理人員應該積極配合醫師做好術前準備。

    3結果

    本組50例患者,成功搶救46例,其中采用保守治療34例,手術治療12例,因為病情嚴重死亡4例,搶救成功率達92.0%。本組發現3例亞臨床性肝性腦病,經預見性治療和護理后,避免了肝性腦病的惡性發展,及時搶救成功。急救結果見表1.

    表1急救結果

    4討論

   本調查的50例門脈高壓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經過急救護理流程后,進行急診手術或保守治療,存活有46例,另有3例患者發現肝性腦病,經急救人員預見后通報醫師,及時進行治療,防止了肝性腦病的進一步發展,搶救效果滿意,說明本院采取的急救護理流程總體而言規范有效。急救過程中,首要的工作包括:清除患者的呼吸道以防止窒息;進行輸血輸液;進行有效止血。本院急救人員經過系統的訓練,能夠在高壓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入院的短時間內正確判斷評估病情、進行正確果斷處理,贏得最佳搶救時機。

參考文獻

[1]王云,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中華現代臨床醫藥雜志,2004.5(4):1

[2]羅志萍.創傷性休克早期急救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3):270

[3]譚潔,沈淑蓉.急救護理流程在門脈高壓線上消化道大出血應用體會[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20(9):586-587

[4]王戎昕.門脈高壓并發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診治療[j].山西中醫學院院報,2003,4(3):49-50

篇6

【關鍵詞】急救護理流程;肝硬化;門脈高壓;上消化道大出血;臨床應用

門靜脈高壓性上消化道出血于夜間發生率較高,誘發因素主要有不良刺激、情緒、飲食不當等。門靜脈高壓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較兇險,其致死率高達50%以上,而且首次出血后仍有40%的病例有繼發在出血的可能性[1]。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無縫隙的急救護理,能夠緊急止血和糾休克,乃至預見早期并發癥,對于提高搶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本調查選取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為對象,搶救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患者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40歲。患者均為肝炎后肝硬化門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胃鏡或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均證實食管胃底靜脈為中至重度曲張。入院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現,臨床癥狀為嘔血、黑便,嘔血量>1000mL,部分患者存在輕度黃疸或者腹水,不存在肝性腦病。肝硬化Child-Pugh評估分級,B級31例,C級19例。

2急救護理流程

2.1病情評估 本調查50例患者均由其親屬直接送入本院的急診科,患者進入急診搶救室之后應立即實施觀察監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患者呼吸道是否通暢;②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呼吸特點;③患者心率、脈率、血壓、末梢循環、口唇顏面顏色等;④患者表現的神經系統癥狀;⑤監測患者尿量。通過以上五個步驟來初步評價患者的病情,進而明確護理的重點[2]。

2.2恢復有效循環 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休克,應迅速建立2組有效靜脈滴注通道,有必要時應行中心靜脈插管,同時測定中心靜脈血壓,并立即采血、配血,做好輸血前準備和必要的血液檢查。休克患者的病情較兇險,故對于門脈高壓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休克患者,首先立即補充血容量,通常用平衡鹽液和濃縮紅細胞進行復蘇,以此來為下一步治療贏取時間。建議及早輸新鮮血,輸血輸液過程中應嚴密監控血壓、脈搏和尿量的變化,適當調整輸血輸液量和輸送速度,避免過量輸液導致門靜脈、曲張靜脈內壓升高,或者側枝循環的血容量增多,引起再出血,同時輸液過快還會導致心力衰竭[3]。

2.3止血治療流程 急診常規采用微量泵靜脈輸注止血藥物(如十四肽生長抑素),對于大出血患者則常規應用三腔二囊管進行物理壓迫止血。近20年,隨著對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以藥物療法、內窺鏡療法、介入療法、手術療法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治療格局,并且療效較過去有明顯提高[4]。在緊急情況下外科治療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手段,首選術為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具體的操作步驟應根據術中情況而靈活變更。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漸漸發展和完善,已經成為目前國內外治療門脈高壓癥并發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用、治療效果最佳的手術方式[5]。

2.4觀察病情變化和預見并發癥 :

2.4.1采用多功能心電監護儀進行動態生命指征監測,有助于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2.4.2并發癥主要指肝性腦病,因為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極易誘發肝性腦病。護士可通過與患者進行對話來測試患者的思維、回答的準確性等來預測患者的精神狀態變化,同時監測肝腎功能、動脈血氣、血電解質和血氨的變化。

2.5心理護理 由于部分患者對自己的病情認識度不夠,有可能形成恐慌心理,影響急救工作的進行。急救醫護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的焦慮心情,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屬正確傳授有效控制病情的信息,消除其緊張恐懼的情緒,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配合進一步治療工作。由于門靜脈高壓患者長期患病,戰勝疾病的信心不足,一旦發生急性大出血,更易產生恐懼和焦躁情緒,不利于急救治療工作的執行。所以,急救護理人員對患者關懷和鼓勵,對于患者解除恐懼心理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6]。

轉貼于

2.6轉科準備 經過以上幾個流程,可進入下一階段的治療,部分患者有手術適應癥,需要進行急診手術。急救護理人員應該及時患者及其家屬溝通,避免其產生恐慌焦慮情緒。同時急救護理人員應該積極配合醫師做好術前準備。

3結果

本組50例患者,成功搶救46例,其中采用保守治療34例,手術治療12例,因為病情嚴重死亡4例,搶救成功率達92.0%。本組發現3例亞臨床性肝性腦病,經預見性治療和護理后,避免了肝性腦病的惡性發展,及時搶救成功。急救結果見表1.

表1急救結果

4討論

本調查的50例門脈高壓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經過急救護理流程后,進行急診手術或保守治療,存活有46例,另有3例患者發現肝性腦病,經急救人員預見后通報醫師,及時進行治療,防止了肝性腦病的進一步發展,搶救效果滿意,說明本院采取的急救護理流程總體而言規范有效。急救過程中,首要的工作包括:清除患者的呼吸道以防止窒息;進行輸血輸液;進行有效止血。本院急救人員經過系統的訓練,能夠在高壓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入院的短時間內正確判斷評估病情、進行正確果斷處理,贏得最佳搶救時機。

參考文獻

[1]王云,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中華現代臨床醫藥雜志,2004.5(4):1

[2]羅志萍.創傷性休克早期急救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3):270

[3]譚潔,沈淑蓉.急救護理流程在門脈高壓線上消化道大出血應用體會[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20(9):586-587

[4]王戎昕.門脈高壓并發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診治療[J].山西中醫學院院報,2003,4(3):49-50

篇7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總醫院急診科于2017年1月至12月接診治療且采用優化護理流程前護理的AMI患者50例設為對照組,在急救情況相同的情況下,選取于2018年1月至12月我科治療且采用優化護理流程后護理的AMI患者60例設為優化護理流程組。其中男性76例,女性34例,年齡34~79歲,平均(61±7)歲;病程22~76min,平均(40±8)min。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2組患者在發病時間和危險因素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AMI的標準,且排除合并有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在研究對象自愿參加本研究前提下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根據患者入院時癥狀給予常規急救護理,接診、登記、評估病情、通知醫生、急救分診、常規急救措施并告知家屬相關事項,相關科室會診、確診入院心內冠心病監護病房(CCU),溝通家屬是否經PCI治療,整個接診護理流程繁瑣,耽誤搶救時間。優化護理流程組對常規護理流程進行優化改進:①院前急救優化:120接診的患者,10min之內在車上完成首份心電圖,并將心電圖通過微信發送至院前胸痛急救群(網絡醫院、急診科、心血管內科共同建立),院前急救醫師電話聯系心內科醫生通過微信會診,通過心電圖評估胸痛是否為AMI,指導院前急救醫師用藥(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與此同時,給予患者吸氧、建立左上肢靜脈通路,抽血化驗、床旁肌鈣蛋白T檢測;自行來院者同樣給予10min內完成首份心電圖及上述操作。②院內流程優化:多科室協調辦公,信息系統設置綠色通道,先入院(獲取住院號)后辦手續,方便入院后醫囑執行;所有檢驗標本條碼均帶有加急字號和紅色標記;與家屬溝通,同意進行PCI手術者,通知導管室做好術前準備,繞過急診室、CCU等流程直接進入導管室;導管室醫護24h工作制,隨時可行急診PCI。③優化安全轉運:轉運過程易導致各類風險,或可增加病死率及并發癥。轉運中攜帶電除顫儀、心電監護及急救藥物,至少1名醫生和1名護士負責轉運,隨時觀察患者病情,做好搶救準備。到達導管室與介入室醫生及護士進行交接,認真填寫轉運交接單,詳細核對患者一般信息,隨時觀察病情、體征等,完善交接后導管室人員再次評估病情制定手術方案。④搶救記錄:搶救過程全程記錄,整理數據。⑤護理人員優化:建立專職化急救護理小組,由1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1名實習護士組成,對其進行定期培訓考核,不斷修訂完善優化急診護理流程。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2組患者的分診評估時間、首份心電圖時間、床旁肌鈣蛋白T檢測時間、建立靜脈通道時間、抗凝藥時間、PCI時間,以及2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并發癥率、平均住院時間、平均院費用、病死率等。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來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優化護理流程組的各項救護操作時間及檢測肌鈣蛋白T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優化護理流程組的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搶救成功率也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篇8

【關鍵詞】 快捷護理流程;顱腦損傷;急救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quick nursing process for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LI Su-l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tou, 515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in points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treat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 of our hospital were Chosen, and were respectively used conventional nursing process and emergency quick nursing processes to save. Results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96%)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Quick nursing process; Craniocerebral injury; First aid

顱腦損傷是一種常見的外傷, 多由于車禍、撞傷、擠壓、高空墜落及頭部外傷所致, 患者傷勢重、病情危急且復雜多變, 病死率及致殘率高。而在顱腦損傷幸存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甚至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給患者的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1]。急診搶救室是在初期救治的各個環節中最關鍵的場所, 而急診快捷護理流程對提高顱腦損傷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和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選擇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廣東省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急診進行搶救的96例的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方法及效果進行總結, 旨在為改善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提供行之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 現將急救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急診進行搶救的96例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均取得患者家屬的知情同意, 簽訂知情同意書。共入組96例患者, 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給予急診快捷護理流程的觀察組和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 每組各48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33例, 年齡17~78歲, 平均(45.23±14.38)歲;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急診常規護理, 及時評估患者意識狀態、監測生命體征、建立靜脈通路并給予對癥處理。觀察組患者使用急診快捷護理流程, 具體如下:觀察組患者采用急診快捷護理流程, 急診預檢登記由專人負責, 在接到120指令電話后立即通知相應的醫師護士, 3 min內組織相關人員出診, 并作好記錄。患者入院后, 立即啟用綠色快捷通道:采用先診斷后掛號、先給藥后付款, 先進行搶救后簽字, 快速準確評估患者病情, 查看患者瞳孔、脈搏、呼吸、血壓、肢體活動等情況。用格拉斯哥計分法(GCS) 及時判斷患者的意識狀態, 5~10 min內建立2~3條靜脈輸液通路、、心電監測、開放氣道清除氣道異物、包扎、止血、遵醫囑用藥。在急診科醫生進行診查時, 護士做好各種標本送檢, 完成CT、MRI等醫技檢查, 聯絡專科醫生準備患者進入專科治療。對于有手術指征的患者, 護士及時通知手術室護士準備手術器械, 在20 min 內做好備皮、備血、插尿管、胃管, 與專科醫生一同護送至手術室。非手術者, 先護送至病房做好交接, 然后辦理住院手續。整個流程嚴格控制時間, 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用頻數(n)或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所得結果按P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83%, 致殘率33%, 死亡率為5%, 而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96%, 致殘率15%, 死亡率為1%;具體數據見表1, 表2。

3 討論

急診護理的特點是時間性強, 強調的是速度, 要求在短時間內實施有效的急救措施[2] 。護理人員是搶救生命的第一線人員, 是整個搶救過程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護理人員快速的反應能力、熟練的操作技能, 以及良好的配合能力是急診快速搶救患者, 提高急救成功率的重要保障。因此, 護理人員要在急救中發揮作用, 快速準確有效的搶救患者, 必須經過嚴格培訓, 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急救一線的護理人員, 在上崗前, 均經過嚴格的培訓, 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因此為臨床快速搶救患者提供了基礎保障[3]。急診快捷護理流程針對急診科的特點, 在最短的時間內采取規范的急救護理措施, 減少患者在診斷、轉運、治療過程中時間的浪費, 其目的是最大可能地縮短患者在急診的治療和護理時間, 縮短干預時間, 這樣能夠有效地在治療窗內進行正確的治療。而急診科作為一個院前急救與院內專科診療的中間科室, 建立快捷護理流程, 可以在患者接診前后、病情評估等方面, 進行積極的流程護理, 并根據預定時間, 為患者完成規律有序的護理工作, 避免了護理重復、盲目和遺漏, 進而縮短救治時間, 讓患者和患者家屬感受到護士嚴謹有序的工作, 提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4]。

本次研究發現,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上升, 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后致殘率及致死率均大幅低于對照組患者,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騰岳,徐凌忠,辛濤,等.山東省顱腦創傷患者住院費用及影響因素路徑分析.中國衛生經濟, 2010,29(4):73-76.

[2] 席淑華.實用急診護理.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48-49.

推薦期刊
九九热国产视频精品,免费国产不卡一级αⅴ片,欧美日韩蜜桃在线播放,精品国内自产拍99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无遮挡 |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在线线欧美 | 天堂日本美女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中国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