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08:53:0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經濟管理基礎與應用,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腦出血; 鎮靜; 護理
【Abstract】 The cerebral hemorrhage, also known as stroke, is due to spontaneous rupture of brain artery vein of the brain caused substantial bleeding, becaus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varying degrees of consciousness, patients need more time to retain the trachea intubation. Howeve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s well as to attract patients, such as stimulation can cause severe cough and agitation, often leads to blood pressure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creased sharply, with the risk of causing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ection I use midazolam composite continuous intravenous sufentanil pump used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the calm, effective, stable vital signs, nursing work during this period is in place, on the condition of stabilit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turn for the better role. Are reported as follows.
【Key words】Cerebral hemorrhage; sedation; nursing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06年7月至今收治腦出血術后患者40例,年齡32歲-68歲。術后2h意識未恢復,淺昏迷,明顯躁動,瞳孔對光反射存在,呼吸正常,將病例隨機分為2組,每組20例。A組:間斷靜脈注射咪達唑侖2-5ml/次,根據鎮靜程度再輔用舒芬太尼2-4uk。B組:藥物配方:咪達唑侖1mg+舒芬太尼1ug/ml,持續靜脈泵入。
1.2 方法
1.2.1 限制患者活動:
術后患者絕對安靜臥床4周以上,A組患者躁動或嗆咳明顯時,靜脈注射咪達唑侖2-5mg/次。B組患者躁動時給予負荷劑量2ml(含咪達唑侖2mg,舒芬太尼2ug)并靜脈泵入速度2ml/h,單次快進量2ml/次。這樣2組鎮靜方法中,A組患者任陣陣躁動不安,嗆咳明顯,血壓升高,在護理工作中需加用約束帶床檔等,以防止墜床和自行拔出氣管插管,B組患者安靜,呼吸穩定,血壓容易控制在理想范圍內,減少了發生護理隱患的危險。
1.2.2 呼吸道的護理: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持續氣管插管內吸氧4-5升/分,A組患者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時躁動不安,呼吸加快,對管道耐受差,Spo2在90-96%。B組患者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時較為安靜,分泌物易吸出,呼吸動度相對平穩,Spo2在95-99%。每日用生理鹽水50ml沖洗口腔,必要時可加5%的碳酸氫鈉10ml的混和液進行口腔護理,以防止口腔潰瘍及口臭的發生。
1.2.3鎮靜和抗驚厥的護理:腦出血急性期可伴有煩躁 瞻望等精神癥狀,假如不加以控制對預后是不利的,A組患者給予咪達唑侖2-5mg/次或緩慢靜脈推注安定和苯巴比妥,在使用過程中偶爾有呼吸中樞抑制的地反應,高齡患者反應遲鈍,在用此類藥物時更加慎重。B組在鎮靜過程中,呼吸動度良好,基本無呼吸中樞抑制癥狀發生。
1.2.4靜脈通道的護理:及時輸入止血 脫水藥物是控制腦出血減輕水腫.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形成的一個重要措施,對于躁動不安的患者根據醫囑給予鎮靜劑是重要的手段之一,A組患者用藥后20-30分鐘后再次躁動不安,有靜脈通路受阻的發生,有延誤治療藥物的及時使用的可能,并且有藥物滲入皮下導致皮膚受損的可能,B組患者用藥及時較安靜,基本無靜脈通路受阻的現象發生。
1.2.5物理降溫的護理:腦出血患者常伴有中樞性高熱,使腦細胞耗氧量增加,而發生瞻望,抽搐等一系列不良征象,同時高熱也會使機體內臟活動增加,影響患者代謝正常進行,故必須采取降溫措施,給予亞低溫治療,同時給以鎮靜效果更佳,A組鎮靜時間較短仍有躁動癥狀發生,影響降溫,B組患者安靜,能達到持續亞低溫治療的目的,使體溫控制在36.5℃,明顯減少中樞性高熱的發生。
1.2.6皮膚的護理:腦出血患者由于病情重,臥床時間長,昏迷,需給予定時翻身,按摩皮膚受壓及骨突出處,以2h為易,但由于患者煩躁不安不合作,在進行翻身時加大的護理工作量,不能給予理想的舒適功能臥位,過于躁動患者只能給予強迫,這樣就有皮膚受損的可能發生,故可尊醫囑給予鎮靜,A組仍有間斷躁動不安,不能保持床單元的平整,未使用約束帶的患者,有皮膚受損的可能,B組患者安靜,無須使用約束帶,翻身后能保持舒適的功能臥位,床單元清潔,干燥,平整,能達到翻身的目的,大大的減少了皮膚受損的潛在危險。
2 結果
2組患者Spo2均未低于94%,Paco2均小于6.0Kpa,無呼吸抑制發生。咪達唑侖每小時平均用量B組明顯低于A組(P<0.01),每小時追加鎮靜藥物次數B組明顯低于A組(P<0.01)。
3討論
腦出血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手術后常需要長時間的保留氣管導管。而氣管導管對呼吸道刺激較大,易引起嗆咳和躁動,血壓波動較大,有引起腦壓急劇升高和顱內再出血的風險。所以保留氣管導管的患者需要適宜的鎮靜。傳統的觀點認為神經危重患者應盡量避免使用鎮靜劑,因擔心可能會影響意識的判斷。所以對術后12h或術后第2日意思未恢復的患者,不論昏迷的程度即選擇氣管切開。我們選擇昏迷程度較淺的患者較長時間的保留氣管導管,在ICU嚴密監測和精心護理下適當使用鎮靜劑,能有效避免或減輕患者的嗆咳和躁動,維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無呼吸抑制發生,也不影響患者的蘇醒。部分患者避免了氣管切開,減少了患者的創傷。
腦出血患者不論是術前術后帶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給以鎮靜后,在行呼吸道護理時,患者都處于較安靜的狀態,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能有效的保證呼吸道通暢,而且呼吸均勻,Spo2穩定在理想范圍,也避免了由于患者躁動而損傷呼吸道粘膜。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文獻報道其鎮靜作用強于芬太尼而呼吸抑制弱于芬太尼[1],持續輸入無明顯積蓄作用,輸注即時半衰期(T1/2)僅為58.2min,明顯低于芬太尼。用于顱腦術后自主呼吸穩定,帶氣管導管患者的鎮靜應是較好的選擇。咪達唑侖是目前臨床應用的惟一的水溶性苯二氮唑類藥物,可與酸性藥物相混合,效價為地西泮的1.5-2倍,可使腦血流量和顱內輕度下降,小劑量不影響Co2通氣反應[2],呼吸抑制輕微,臨床常用于神經重癥患者的鎮靜。我們使用咪達唑侖復合舒芬太尼靜脈持續輸注,用于顱內創傷術后淺昏迷,長時間保留氣管導管的患者的鎮靜,患者安靜,鎮靜深度適宜,大多數患者可在持續輸注鎮靜藥期間意識恢復或被喚醒。而間斷使用咪達唑侖和舒芬太尼難以達到滿意的鎮靜效果,患者躁動頻繁,追加藥物次數多,單位時間咪達唑侖用量也明顯高于持續輸注組,同時導致護理困難并增加醫護工作量。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只要予以適宜的鎮靜治療顱腦創傷術后意識恢復,非深度昏迷患者長時間保留氣管導管是可行的,能避免大多數患者氣管切開,能有效清除氣道分泌物,減少氣道損傷,保證了藥物的及時使用,防止藥物的外滲,同時也有效的預防了皮膚受損,大大的減少了潛在的護理問題發生,使護理工作明顯得到提高。咪達唑侖2mg/h復合舒芬太尼2ug/h持續輸注,效果好,鎮靜深度適宜,操作方便。但因顱腦術后患者病情易變化,可發生再出血或重度腦水腫導致呼吸抑制,所以使用持續鎮靜治療時應有嚴密的監護,建議只在ICU應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油田企業精細化管理財務管理
油田企業財務管理的精細化主要體現在“細”的問題上,真正做到了細致入微。針對每個崗位、每項具體業務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及業務規范,并在生產實踐中嚴抓落實工作,把財務管理的觸角深入到企業內部的各個生產經營環節,同時利用行政財務監管的職能逐漸拓寬財務管理及其服務范圍,最終實現財務管理無死角,充分挖掘財務活動的潛在價值。油田企業想要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時刻保持良好的生命力和不竭的旺盛精力,大力創新財務的管理機制,開拓具有變革意義的措施及其發展思路,從而對更深層的問題及時解決。
一、財務管理工作精細化的突出特點
(一)將轉變作為核心
任何企業的經濟活動都具有一定的經濟意義。財務管理精細化的核心便是通過實現轉變,實現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即,財務工作職能從記賬核算型朝著經營管理型方向轉變;財務管理從機關型朝著服務型方向轉變;財務管理從事后靜態核算朝著全程、全方位動態控制方向轉變。
(二)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作為發展目標
財務管理精細化的主要目標便是通過拓寬財務工作的寬度、廣度,最大化的為企業贏得經濟效益,并通過樹立新觀念,將財務管理工作滲透進企業的各個環節中。
二、精細化管理應用于油田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具體體現及作用
(一)促使油田企業的全體員工樹立起精細化財務管理的觀念
對于油田企業財務的精細化管理而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將其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理念,想要把這種管理方式在油田企業實現推廣就務必要改善原有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全面樹立起節約的理念。可以通過在油田企業內部開展范圍較廣的節約活動,針對生產活動中的各項費用我們要進行適當的壓縮,最終實現降低成本,增加經濟效益的目標。此外,還要在油田企業內部號召廣大員工從小事做起,逐漸形成企業全體的財務文化管理,在這一過程中有關領班班子也要起到一定的帶頭作用,對于每件工作都要從精細化管理的角度執行。
(二)促使油田企業內部形成精細化的管理與核算
油田企業進行財務精細化管理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便是對于成本的有效管理,精細化財務管理可以把成本的管理達到最佳的狀態,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便是由于通過精細化管理能夠對產品品質進行提升,促使生產流程得以優化。針對財務進行精細化管理就是要將財務管理的考核及其管理目標實現細化,使財務成本實現有效降低,其中最為重要的宗旨就是追求效率,嚴格控制浪費行為,成本控制的關鍵點便是要將成本控制的相關指標逐級并嚴格的落實下去,針對油田企業內部的成本考核機制進行完善逐步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考核機制,把內部核算與預算管理制度進行充分結合,建立起相應的成本核算激勵機制,從而在油田企業成本支出的管理問題上做到更精細、更科學。
(三)促使成本目標實現細化,使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
實現成本控制與管理的基本前提就是對成本預算的相關指標進行細化,以及針對成本管理的控制點進行科學合理的確定。根據成本細化的基本原則,使成本指標可以完成獨立核算,把具體費用指標以及生產經營指標單位直接體現出來,此外,通過對基層部門、生產輔助部門、后勤支持部門以及管理部門的費用核算,促使核算的管理制度、管理單位以及操作人員的成本控制得以進一步完善,最終形成相對完善的成本管理體系。
(四)促使油田企業內部監管力度的加強,同時也使預算管理得以全面深化
在油田企業內部需要實行全面的管控制度。通過強化內部監控,及時找出企業內部管控制度的缺陷,把油田企業全年的預算費用,通過逐層落實最后送達到工程部門以及項目部門。在每月月初也要做好相應的預算工作,到月底時還要做好執行情況的嚴格檢查。此外,還要建立起有關的費用支出預警機制,利用考核大會對費用支出的具體情況進行通報,針對超額支出的情況應做到嚴格的控制,盡力做到杜絕此種現象的發生。
作為油田企業財務的預算編制工作,它也是油田企業開展財務精細化管理工作的基礎,能夠為油田企業經濟的發展起到帶頭作用。通過建立完善的審批、預算、編制、執行、調整、考核以及分析等一系列精細化管理制度,能夠有效避免形成形式化的預算工作,使全面預算管理執行擁有有效的保證,也促使油田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成為可能。想要做好財務預算的編制工作就務必要擬定出良好的資金籌集計劃及其具體使用方法。此外,財務預算編制工作能夠將油田企業的日常支出、將來在發展壯大中所用到的成本費用、資金以及可能獲得的收系在一起,從而形成企業真實的數據和開支,為油田企業全過程的運行提供了執行標準和控制依據。因此,可以說油田企業做好財務預算與編制工作,同時建立與其相協調的標準,能夠有效控制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結束語
從上面來看,在油田企業內部的管理問題上我們應充分認識全面實施預算工作的重要意義,促進管理隊伍具有較高的素質與水平。此外,應根據油田企業的實際情況,實行精細化的財務管理,保證內部員工對這一工作具有充分的認識,最終做到管理機制的創新,并以最小的資金投入贏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情境教學法 士官英語學習 軍事英語基礎教學
英語是軍隊對外交往的重要媒介,全面提高我軍官兵的英語水平,已被提高到做好新時期軍事斗爭準備、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高度。因此,英語是士官任職教育的重要內容。當前,我軍的士官英語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士官學員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基礎好的少、差得多,自主學習能力差異較大,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基于士官軍事英語基礎課程的學時少,要使學員在有限的學時里有所收獲,教員必須增強英語學習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情境教學法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由英國應用語言學家和外國教師設計與廣泛應用的一種外語教學法,七十年代后這種教學法被引入我國。情境教學法集直觀性和趣味英語于一體,教員在課堂上堅持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寓教于樂,激發學員學習的激情,使學員身臨其境,使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掌握知識,從感知具體形象到掌握抽象理論知識,從而提高其理解和應用英語語言的能力。
一、情景中學詞匯
1.實物、簡筆畫、圖片、模型等直觀教學手段,有利于學員把直觀形象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在一定的語境中準確理解詞匯的真正含義,提高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如在講授“in front of”和“in the front of”這兩個詞組的時候,教員舉了兩個例子:“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教室前面有棵樹。)和“The blackboard is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黑板在教室的前面。)通過實例與句子分析,學員就可快速地理解記憶并使用這兩個介詞詞組。
2.融“詞”于“境”,在語境中辨別英語詞匯的差異。由于各國的文化、風俗習慣、思維方式不同,各種語言的詞匯代表的概念不完全一致。有時漢語中一個詞代表的概念,可以由英語中的幾個詞表達。如漢語的“看”,英語中有“look,see,watch,read”等。“看黑板”用“look at the blackboard”,“看電影”用“see a film”,“看書”用“read a book”,“看電視”用“watch TV”。漢語中的“看”在英語中用了完全不同的詞匯,如果沒有具體的語境,就不知道如何選用恰當的詞語來表達。
二、情境中學語法
對于大部分士官學員來說,英語動詞時態的種類繁多,概念復雜,難以駕馭。如果在一定的情境中教授他們理解動詞時態,就會更形象生動,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員用“擦黑板”這個動作作為直觀手段,邊做邊說:1.Before the class begins, we usually clean the blackboard. 2.I’m going to clean the blackboard.3.I’m cleaning the blackboard.4.I have cleaned the blackboard.5.Just now I cleaned the blackboard.6.I told you that I had cleaned the blackboard.7.I said I would go to clean the blackboard.8.When I was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you watched me carefully. 這8個句子分別將8種主要時態直觀地展現出來,教員可以讓學員反復練習,將行為和語言融為一體,讓他們把課堂上學到的語法變成自己的語言。在情境中理解和運用語法知識,對于基礎較差的士官學員來說,就會容易得多。
三、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可以輔助教員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真實、有趣的教學情境,其獨特的圖、文、聲并茂的特點,能一下子吸引學員的興趣,使學員很快進入學習狀態,積極參與到教員設計的教學氛圍中。如教員先用多媒體將一些士官學員常見的飛機種類或者武器裝備向他們展示,然后詳細講解相關的英語知識,使學員在較為真實的情境中培養語感,發展自身的語言能力。如武器可以分為重武器和輕武器(heavy weapon and small weapon),給學員問題:“How many kinds of heavy/small weapons do you know?”學員先是小組討論,最后派代表發言總結,從而逐漸學會一些以heavy weapon 和small weapon 為主題的詞匯。
多媒體的教學資源非常豐富,教員可選用與教材配套的視頻、音頻、圖片等,大大提高教學設計的靈活性,節約時間,擴大知識的輸入量,拓寬學員的視野,進而產生學習上的“正能量”。
四、創設情境,加強會話
學員主要在英語課上學習英語口語,缺少應用英語的機會和場所。教員要在課堂上設置情境給學員提供學習的機會,引導學員充分展開對話練習。教員可用最貼近學員生活的事例與學員交流,如學員開學自我介紹、見面打招呼、問路指路、看病就醫、日常訓練、食堂就餐等,通過不斷操練,鞏固所學知識,學以致用。比如在新學員開學做自我介紹的時候,教員可以讓學員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用上family tree 中的常見詞語;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的時候,用上I like... ,Because... ,I think that...等句型。學員可以寫出相關文字,培養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寓學于實踐和樂趣中。
五、情境教學與軍事專業知識相結合
士官軍事英語基礎不僅是一門語言課程,同時還有較強的軍事專業知識課程的特點。這就要求士官英語教員既要有良好的英語語言能力,又要熟悉相關的軍事專業。也就是使士官學員在學好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和提高相關軍事英語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員要注重軍事英語知識和情境教學的結合。除教材內容以外,教員可用多媒體教學法講解武器艦船飛機等實物性基礎英語;可用模擬場景教學法講解機務維修方面的情景,讓學員能分角色對話;可在真實的環境中讓學員分角色練習部隊迎來送往禮儀的基礎英語;或者可以用案例式給學員講解突發涉外事件基礎英語。總之,就是為學員提供真實的訓練環境和練習機會,從而提高學員的語言運用能力。
除了在課堂上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外,還可以用第二課堂創造語言學習環境。如英語角、英語戲劇表演、英語詞匯競賽等,提高學員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六、結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員如果恰當運用情境教學法,遵循有序、輕松、有效的原則,幫助學員消除學英語的焦慮情緒,把心理障礙降到最低,那么,學員在適當的情境中,就會積極用英語思考交流,在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中,掌握和運用好英語這門語言。
參考文獻:
[1]郭麗麗,曹方,李興銀.士官英語情景教學探索[J].科技信息,2011(11):243-249.
[2]馮定波.構建士官軍事英語基礎實效教學模式[J].求實,2010(1):276-277.
關鍵詞:RFID技術;冷鏈倉儲管理;集成測試;成功應用;經驗啟示
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是21世紀發展前途最大的信息技術之一,主要包括無線通信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標簽封裝技術、系統集成技術、芯片與天線設計和制造技術等。當前,中國已將RFID技術應用于諸多領域,包括鐵路車號識別、身份證和票證管理、動物標識、特種設備與危險品管理、公共交通以及生產過程管理等。2017年3月,天津市小蜜蜂公司將RFID技術應用于冷鏈倉儲管理中,成功實現了集成測試,有效提高了冷鏈倉儲環節的識別效率與準確性。由此,文章將深入分析此案例的成功經驗,從而為RFID技術在整個物流業乃至跨境物流領域的應用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案例概述
天津小蜜蜂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小蜜蜂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營RFID、通信、無線、樓宇智能化的系統集成及軟件開發,并致力于成為領先的信息技術與物聯網業務解決方案供應商。小蜜蜂公司一直重視為倉儲物流領域提供具有先進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幫助客戶建立智慧型倉儲物流管理體系。2017年3月,小蜜蜂公司成功完成了RFID應用于某大型物流企業冷鏈倉儲管理項目的集成測試,此次項目測試主要在客戶的Smart WMS智慧倉庫管理系統中融入RFID技術,并將該技術應用于冷鏈倉儲業務流程中,包括理貨、備貨、標識、入庫上架、移庫、出庫下架等業務。小蜜蜂公司旨在通過此次測試與客戶一起實踐,讓客戶真正了解RFID技術在冷鏈倉儲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幫助其有效解決業務效率低下、業務操作流程混亂、倉庫商品信息不全面、盤點不精準等倉儲管理問題,實現對冷鏈倉儲管理業務的高效管理。
在測試實施前,小蜜蜂公司的Smart WMS團隊多次組織項目現場勘察和調研活動,并與客戶積極溝通與交流,為制定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做準備。同時,小蜜蜂公司成立了專門的項目小組,并由其制定測試計劃表,在測試準備期間,小蜜蜂公司團隊對客戶的倉儲管理業務流程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按照倉儲業務流程,進行RFID中間件以及應用軟件的開發。經過充分的測試準備后,小蜜蜂公司團隊開始進入現場進行測試,工作人員與設備進入倉庫現場后,在叉車上進行RFID設備集成安裝,并采用公司自主設計和制作的鋁合金支架,對電源、車載式讀寫器、天線、平板電腦等設備進行可調整式固定。集成安裝完成后,工作人員開展了卸貨與碼貨作業,并在集裝箱內、碼貨、取貨叉托盤過程中進行RFID讀取測試,進而依據測試數據調整軟件參數、天線角度和設置策略;之后,小蜜蜂公司團隊在每層貨架上安裝了RFID電子貨位標簽,并進行了上架和下架測試,進一步將貨物讀取標簽安裝在叉車上,以獲取精準的貨物位置信息,最后通過平板電腦顯示上述信息。整個上架和下架測試持續了一天半的時間,期間小蜜蜂團隊多次對RFID中間件、讀取托盤標簽與貨架標簽的天線、參數設置分別做出相應調整,以確保測試的準確性。完成上述測試后,小蜜蜂團隊運用與測試相匹配的設備,陸續在現場進行了平面倉庫RFID測試、高位叉車RFID測試和自動化倉庫固定式RFID讀寫器測試,并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數據讀取率、數據采集靈活度和數據反饋效率。
此次RFID技術應用于冷鏈倉儲管理的測試項目,是一種以客戶需求和具體環境為中心的應用測試。測試對象包括整個方案的過程和結果,其開展的場景與實際應用環境非常接近。同時,測試團隊以實現精益化冷鏈倉儲管理為目標,將客戶倉儲管理業務流程與軟件的智能算法相結合,以確定最佳的解決方案,為RFID應用于冷鏈倉儲管理項目的具體實施提供了保障。
二、RFID應用成功的經驗做法分析
(一)精準定位目標客戶,滿足多元業務需求
天津市小蜜蜂公司在冷鏈倉儲管理集成中,成功應用RFID技術的主要經驗之一是準確定位了應用測試目標,滿足客戶I務需求,從而提供先進技術與商品服務。在選擇供應商方面,小蜜蜂公司優先定位了專業型提供冷鏈倉儲物流服務的供應商。例如,供應商具有提供總體供應鏈服務,第三方跨境電商、海關查驗服務、商檢、高質量冷鏈倉儲物流、進口食品國際交易服務等能力。在定位客戶方面,深入了解與掌握客戶倉儲現場工況環境,客戶期望等。包括,RFID系統的規劃到設計、評估到實施,不斷運營與后續支持,為客戶提供一種立體化、全方位與靈活處理方案,助力客戶構建新時代智慧的倉儲物流管理。例如,個性化定制開發、軟硬件一體化商品、生命周期管理與咨詢等服務。通過應用RFID技術,充分滿足倉了儲物流領域的客戶實際業務需求,由此提供優質商品與服務。
(二)測試計劃周密、準備充分,提高了RFID應用的成功率
為了實現將RFID技術成功應用于冷鏈倉儲管理,在測試實施前,小蜜蜂公司Smart WMS團隊為此次測試項目設立了包括項目經理、軟硬件支持人員的專門項目小組,并由其制定測試計劃表。項目小組依據客戶的冷鏈倉儲管理需求、業務流程以及預計效益,制定了測試目標,以及涵蓋約200個測試事項的計劃表,為具體測試提供了參照依據,從而提高測試成功率。同時,在測試前,Smart WMS團隊多次到項目現場進行考察和調研,并與客戶積極溝通與交流,充分了解客戶倉儲現場的工況環境和倉儲管理業務操作流程,并進一步結合關于RFID應用的智能算法、過濾機制等,開發與倉儲現場相適應的手持、車載、固定式RFID中間件以及測試Demo應用軟件,提升RFID與客戶冷鏈倉儲管理系統的匹配度。此外,在測試準備過程中,小蜜蜂公司與多家讀寫設備、各類標簽等硬件的供應商合作,選用高性能RFID設備,并為叉車、托盤與自動化倉庫中準備了相應的先進配件,以此推進RFID在冷鏈倉儲管理體系中的運用,提高客戶倉儲業務的效率。
(三)測試環節覆蓋較廣,有效規避了應用的不確定性
此次測試項目中,小蜜蜂公司將RFID全面融入到客戶冷鏈倉儲管理系統中,測試環節包括叉托盤測試、上架和下架測試、平面倉庫測試、高位叉車測試以及固定式讀寫器測試。并且,項目小組在每個環節中均開展了全方位的測試內容,例如,在上架與下架測試中,工作人員在叉車上安裝了貨物讀取標簽,以獲取貨物位置信息,規避RFID在冷鏈倉儲管理中應用的不確定性;針對貨物上架的具體測試操作,相關工作人員先后對貨物標簽、貨位標簽分別進行掃描,掃描數據通過無線網路與數據庫通訊進行比對,確認數據無誤后,完成上架;針對貨物下架的具體測試操作,工作人員依據下架任務找到貨物后進行掃描,進而完成下架操作。再如,對平面倉庫進行測試時,根據此倉庫貨物需要用鐵框托盤進行堆疊碼放的特征,測試小組在鐵框托盤上安裝了抗金屬標簽,并進行高層和底層的托盤讀取測試,同時,將貨位標簽作為地標安放在貨物前面的地上,開展地面RFID標簽測試。總體來看,小蜜蜂公司對冷鏈倉儲管理不同環節進行了RFID應用測試,有效規避了不同情況下RFID應用的不確定性,從而實現倉儲管理可視化、全局化和協同化。
(四)有效運用多方協作模式,場景選擇接近實際應用環境,提高測試結果的可靠性
在此次項目測試中,小蜜蜂公司充分運用多方協作模式,場景選擇接近實際應用環境,提高測試結果的可靠性是成功將RFID技術應用于冷鏈倉儲管理集成的主要經驗之一。例如,在Smart WMS業務發展中,采用“聯系+發展”的協作模式,創建各行業倉庫管理過程中入庫、退庫、調撥等核心業務環節,以及各方面專業人才的協同配合,形成了企業倉庫管理完整體系。此外,整個方案過程和結果的測試場景選擇與部署,接近實際應用環境,有效保證了測試結果的可靠性。具體而言,在現場測試環節中,倉庫穿廊的地方溫度為-4℃至-5℃,庫房內部恒溫在-20℃以下,持續性測試了4-5天。并且,在實際現場測試過程中,安裝了相應測試設備,對不同場景與倉庫進行全方位測試,由此為測試的成功提供了進一步保障。
三、幾點啟示
(一)加大RFID技術的科研投入,提升物流倉儲管理水平
RFID企業應加大RFID的科研力度,加速RFID創新,尤其是技術創新、生產創新、應用創新,以及中間件的發展創新,提升物流倉儲管理水平。一方面,企業應加大RFID傳感器網絡與通信網絡技術的研發投入,增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數量。并且,應針對物流倉儲管理產品,研發新一代RFID標簽檢測儀,運用物流識別檢測技術,進行完整準確的數據統計、物流倉儲分類細化與環境識別,從而減少物流倉儲損失。另一方面,研發企業要加大RFID遠距離快速讀取技術的創新力度,建立RFID的貨物管理平臺,通過對貨物入庫、出庫、盤點等核心業務優化升級,提升物流倉庫管理業務水平。同時,企業應加大RFID的自動識別功能技術的研發力度,提供貨物實時動態消息,實現信息及時共享;創建準確性、盈利性和客戶滿意的物流倉儲管理,實現物流倉儲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優化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實時監控貨物冷鏈倉儲信息
將RFID應用于物流信息系統中,可以發揮其自動識別與精準定位等功能,實時監控貨物在物流全過程的相關信息。由此,企業應不斷優化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硬件構成,包括電子標簽、讀寫器、中間件與服務器等,大幅提高冷鏈倉儲環節貨物信息采集的及時性與準確性。具體而言,可通過優化電子標簽方式,擴大讀寫器作業范圍,精確過濾和整理倉儲入庫貨物數據,并對各個車間的倉儲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定位和追蹤。同時,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中,應將RFID技術與MES相結合,實時控制冷鏈倉儲的各個環節,保證物流順利開展。例如,應借助安裝于各個車間的讀寫器,實時讀取與傳輸各類倉儲信息與數據;借助MES的實時監控功能,進行貨物冷鏈倉儲工作的指令下達與調度,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自踴與信息化程度。通過優化此系統方式,可以實時監督與調控貨物的冷鏈倉儲信息,提高整體物流效率。
(三)加強RFID安全系統建設,保護客戶隱私數據與信息
隨著人們網絡安全意識的覺醒與日漸擴大,保護隱私數據與信息已成為RFID應用于物流管理領域的關鍵問題。因此,相關企業應從保護物流倉儲環節中的客戶隱私數據出發,加強RFID的安全系統建設,一方面,RFID相關企業應在原有數據保護技術基礎上,創建適用于RFID的新型安全系統,對物流倉儲環節的客戶隱私數據與信息進行保護:另一方面對應用RFID系統的物流管理數據進行篩選,利用細粒度加密方法對數據采取加密處理。通過建立密鑰管理模塊和管理協議,對數據隱私進行保護,防止客戶隱私數據泄露。同時,冷鏈物流企業應加大對RFID安全系統的監管力度,確保電子標簽和讀寫器之間數據傳輸的安全,有效保護物流倉儲環節中的客戶隱私數據與信息。
[關鍵詞]太湖流域 藍藻預警 日報
中圖分類號:TV2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3-0362-01
1 建設背景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太湖流域面臨著污染負荷重、環境容量小的制約,經濟發展與水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太湖水環境形勢日益嚴峻。2007年4、5月間的太湖藍藻暴發事件,更引起了人們對太湖水環境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太湖流域水環境管理涉及多個地區和多個部門,長期以來,各相關部門圍繞太湖開展了多年工作,積累了大量的污染源、環境質量、生態背景等信息。但由于缺乏在政府綜合管理與決策層面的信息集成、共享、集中管理與統一機制,無法為太湖治理與決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江蘇省在太湖治理實踐過程中認識到,要治理好太湖,必須依靠環境信息化手段的支撐,建設一套太湖平臺環境應急系統來加強省內涉太水體應急管理力度,及時掌握涉太應急狀況,動態分析各類涉太應急信息,最終為太湖環境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2 系統架構
基于“1831”項目“平臺統一、系統集成、網絡整合、數據共享、硬件集群、服務共保障”先進理念及“唯一、共享、標準、開放” 整體架構標準要求,采用三層架構以及模塊化的開發方式,系統使用MS 2008開發,數據庫使用SQL Server2008。此框架實現了整體布局、系統權限內容。View表示層使用WebForm實現,BLL業務邏輯層和DAC數據訪問層均使用類庫的項目實現,MOD業務實體貫穿整個系統(見圖1)。
3 系統集成
各模塊之間相互獨立,模塊接口開放、明確,系統各功能模塊及接口設計,均按照“1831”項目統一的服務管理中心進行完整注冊、規范命名、規范調用。該系統與第三方集成情況包括:集成第三方單點登錄接口判斷用戶是否可以成功登錄,同時與單點登錄平臺同步實現對用戶的增加、刪除和修改;獲取第三方地圖服務的二維、三維地圖信息,展示監測點位的空間分布、水質變化等情況;與第三方系統進行太湖數據傳輸交換;實現與現有太湖平臺、“1831”系統的業務與數據無縫整合。
4 功能模塊
4.1數據采集
包括飲用水源地監測數據(6個飲用水源地9個監測因子)、藍藻水華衛星遙感監測、太湖湖體浮標監測數據、引江濟太監測數據、藍藻預警半周報(湖泊所)、出入湖河流數據監測、氣象水利數據、人工巡檢監測數據8個子模塊。各子模塊能夠實現對各類監測數據的錄入功能,并實現多種數據格式(如word、excel、pdf等)的數據導入功能。同時對各類監測數據進行查詢、添加、刪除、編輯、導入、導出等操作,實現省-市-縣三級縱向的監測數據的數據交換。(見圖2、圖3)
4.2數據分析
可按監測時間(年、月)對飲用水源地、引江濟太監測點進行水質類別評價、水質類別統計、水質趨勢分析、水質類別比例統計并查詢;按監測時間對藻類密度進行信息查詢及密度關聯分析并導出;對湖泊監測點、湖泊流域進行水質評價、對各湖區監測點所采集的數據進行營養狀態評價;可根據年份動態查詢太湖湖體人工巡檢每個月藻類密度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以及同比環比數據,也可查看跨年的數據同比數據。以圖表形式展現監測點位是否超標情況百分比,同時顯示本周、本月、本年以來的百分比狀況。
4.3 GIS展示
實現在GIS地圖上展現監測點位的空間分布、水質變化等情況,展現點位周邊場景情況、最新監測數據、是否達標、水質類別、測點達標情況等信息。能夠利用直方圖、餅圖、折線圖等多種顯示形式,使各監測因子、水質類別等環境要素按照月份、年份等顯示在相應的地圖位置上。
4.4 報告生成
該模塊包括太湖藍藻預警監測日報、太湖枯水期預警周報以及太湖出入湖河流數據報告、藍藻分布情況等報告。可根據水質、氣象及其他有關業務部門提供的監測數據自動生成藍藻預警相關報告,同時可根據時間范圍篩選查詢、重置、導出、下載word文檔及excel
表格,為領導決策支持提供“展板”信息服務。
(赤峰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從我國高校教育考試改革的發展歷程來看,教考分離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赤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從2013年起,開始對部分專業課程的期中或期末考試,通過使用實訓控制系統來完成,對教考分離進行了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通過對赤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使用實訓控制系統進行考試的情況進行分析和更進一步的思索,提出了一些通過使用實訓控制系統考試進行考試,提高教考分離效果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 :實訓控制系統;教考分離;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8-0116-02
教考分離,是我國高校中推進教育考試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教考分離,使得任課教師不再參與其所任課程的期中和期末考試的出題、評卷等工作,從而使任課教師能夠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及時完成教學工作,并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教學效果,通過各種方法來主動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而言,也會使學生深刻領會到,學習成績的好壞只取決于對所學課程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既是否在平時就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貯備與知識應用能力。
赤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近幾年也在不斷擴大招生的基礎上,按照學院的統一部署,進行了各項教改工作,其中就包括了教考分離。在努力實現教考分離的改革過程中,經濟與管理學院進行嘗試的方法,就是使用實訓控制系統對部分專業課進行期中或期末考試。
1 實訓控制系統介紹
1.1 實訓控制系統的操作流程
赤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使用的實訓控制系統是在2011年采購的,其版本為V6.10,屬于用友T6電算化軟件的附屬軟件,由題庫制作、考試服務器和成績管理三個部分組成。
題庫制作系統主要解決考試題庫的建設問題,其題庫制作流程為:建立題庫名稱選擇題型設置試題參數試題制作(或卷庫制作)題庫。其中“選擇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答案可擴充到8個左右)和判斷題三種;“試題制作(或卷庫制作)”則是建立題庫的過程,是所有實訓控制系統功能中最繁瑣和需要大量時間的部分;而“題庫”則是進行出題設定,出題時既可以按章節和題型隨機抽取設定的題目數,也可以按照難度從全部題庫題目中抽取設定的題目數。
考試服務器系統主要解決學生考試的問題,其考試操作流程為:清除歷史數據考試題庫維護待考考生維護考試設置考試預組卷考試環境檢測指定考試場次允許考生登陸禁止登陸導出考試成績備份考試數據。其中“待考考生維護”是將本場考生名單成批導入系統(每場人數上限為200人);“考試預組卷”是系統自動按出題要求自動抽取每個考生的試題;在允許考生登陸后學生即可進行考試,考試過程中教師即可以察看已登陸考生人數、未登陸考生人數和已交卷考生人數,也可以對考生進行了考試延時、減時、暫停和強制交卷等操作,對考生考試過程進行全程監督;考生考試交卷后由實訓控制系統自動評定成績并將其顯示在窗口中,讓學生及時知道本場考試成績。
成績管理系統主要完成考試服務器系統中導出的學生成績進行接收、分類、匯總等工作。其操作流程為:接收成績成績瀏覽成績統計成績導出。其中由考試服務器系統中導出的學生成績只能通過成績管理系統接收成績后才能被教師使用。
1.2 實訓控制系統的優缺點
實訓控制系統在使用過程中,節省了考試過程中的許多工作,其優點主要有:
1.2.1 部分考務管理工作自動化,減少考務管理工作量
通過考試服務器系統的操作來看,考生名單導入、試卷抽取、考生考試過程、試卷收取等工作都由實訓控制系統來完成,從考試管理上來說,大大簡化了考務管理工作,使得考務管理變得更輕松。
1.2.2 實訓控制系統自動評分,減少評卷教師工作量
實訓控制系統使用自動評分系統,考生的成績由評分引擎的評分程序對考題自動進行評定對錯和分值,無需人工干預,并能自動生成試題各題型分值和總成績,這使任課教師對這部分題型的閱卷工作量減少到無,同時減少的還有向試卷模版錄入各題型成績的工作量。
1.2.3 實訓控制系統的保密性、公平性強
首先,實訓控制系統采用硬件、數據庫、數據流、網絡數據加密等多種加密手段,避免非授權人員在考試前破解題庫和相關數據,從而保證整個考試數據的保密性。其次,使用實訓控制系統進行考試時,由于使用自動抽題的方式選取試題,每一個考生面對的試題都是不一樣的,使同一考試課程前后幾個批次的考試不會出現泄漏題目的現象,做到了即使不能同時考試,也能保證考試的保密性和公平性。
當然實訓控制系統在使用過程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其缺點主要有:
1.2.4 建立題庫時工作量較大
在建立題庫時,首先要求任課教師在試卷模版中將考試題目準備好,這是任課教師工作量最大的部分,而且需時最長。然后再將任課教師出的題目按實訓控制系統的規則導入到系統當中,若任課教師出題不符合試卷模版要求,或題目占稍有錄入不對的內容,就需要在導入題目時不斷調整,反復進行修改才能保證題目正確無誤的導入系統當中,亦需一定的時間。
1.2.5 抽題的隨機性問題
由于題庫題目中每一道試題的出題難度不一樣的,實訓控制系統在自動抽題的過程中是隨機抽取的,可能會使導致極個別的同學抽取的高難度題目多一些,會有一些小小的不平衡。
1.2.6 不能全面考核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雖然在建立題庫時可以通過使用選擇題中的子母題型,來綜合考核一些案例型題目上,由于實訓控制系統目前只有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三種題型可以使用,并沒有論述題型,故不能全面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解決的能力。
對于實訓控制系統的缺點來說,可以通過教師的努力工作和對實訓控制系統的應用方式調整來減少其影響,充分發揮出使用實訓控制考試的優點。
2 赤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使用實訓控制系統考試的情況
赤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使用實訓控制系統組織考試是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的。一方面是為了配合學院的教改工作,進行教考分離的嘗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近幾年我院學生的大量擴招、會計教師數量少,即使采用集中所有教師用流水閱卷的方法也越來越難及時完成閱卷工作。2013年9月,在我院李布和院長和全體會計專業教師的支持下,開始了部分專業課的題庫出題工作,到2013年12月,初次使用進行實訓控制系統對中級財務會計(上)、宏觀經濟學進行了期末考試。到2015年1月為止,已完成題庫建設并進行了期中或期末考試的專業課程還有:中級財務會計(下)、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經濟法、微觀經濟學、經濟學基礎、管理思想史和管理學原理。一共有9門專業課使用了實訓控制系統進行了期中或期末考試。
在建設題庫的過程中,題庫出題數量最多的課程是經濟法,其單選題出了5章696道題目、多選題出了5章427道題目、判斷題出了5章346道題目;題目數量總計為5章1469題。在這種題庫下,無論怎樣抽題,其重復率都會很小。除了個別課程因課程內容本身的影響而出題數目較少外,其它課程題庫題目數量都很多,達到了全面覆蓋知識點的要求。
在學生考試過程中,除了受實訓控制系統60站點和機房機器臺數限制,每批次只能考50多個學生,拉長了考試時間之外,整個考試過程非常順利,達到了既考核了學生知識水平,又減輕了任課教師工作量的目的。
3 完善實訓控制系統考試的改進措施
在使用實訓控制系統組織考試的兩年中,我們經歷了很多問題,對使用實訓控制系統組織考試也有了一些更成熟的想法,現提出完善實訓控制系統考試的改進措施如下:
3.1 完善題庫方面
3.1.1 增加題庫內題目的數量
當題庫中題目的數量達到絕對多時,如每章各題型出題200道以上時,基本上能對本章知識進行全面覆蓋。在這種情況下建議教師在學期初就將題庫內所有題目通知給學生,一方面配合教學進度安排學生及時練習和鞏固知識,一方面當學生學會所有題目后,也就掌握了本門課程的全部知識點。
3.1.2 按知識點組織題庫
當前題庫在出題時都是按章節出題的,每個知識點的出題難度不一,在抽題時會導致學生抽到的難度大的題目個數一樣。如果每個知識點按其特點選擇單選題、多選題或判斷題型出5到6個題目,抽題目時按每個知識點抽取一題即可,這樣可以覆蓋課程中更多的知識點,更加全面考核學生掌握的知識。
3.1.3 組織套卷
在實訓控制系統中也可以按套卷來抽取題目,可以讓教師正常出期中或期末考試卷,但需要多出幾套,導入系統之后即可按套卷抽題。使教師出題目更有針對性性,更加注重知識的全面考核,方便教師出題。
3.1.4 題庫的更新
在題庫導入系統之后,還應該根據課程的內容變化不斷對題庫中的題目進行更新,去掉其中陳舊的或過時的題目,增加新的題目,題庫中的題目始終處于最完善的狀態,充分滿足課程的需要。
3.2 強化實訓控制系統考試方面
在設定抽題數量時,可以通過減少每個考題分值的方法來加大考題抽題數量,從而增加考核的知識面,避免因考試題目較少而導致的知識面覆蓋率不夠的問題。同時,也可以通過考試設置減少考試時間方法,來考核學生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這兩種辦法同時使用,就能夠充分考核學生的掌握的知識面大小及熟練度。
3.3 實訓控制系統考試和筆試的同時應用。
由于實訓控制系統的題型為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所以在考核客觀題和學生知識點的掌握上據有優勢,而對主觀題和發揮性題目則無法考核。所以可以將實訓控制系統考試和筆試結合起來,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全面考核。由實訓控制系統出題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由筆試來考核學生對課程的全面理解和知識的綜合運用。兩者的出題分值比例則需按課程性質進行分配。
赤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使用實訓控制系統組織考試進行教考分離的嘗試,有成功的方面,也有不足的方面,總體來說滿足了考核學生和促進教師教學的目的,為進一步實現教考分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今后,我院將在使用實訓控制系統組織考試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做進一步的完善,以期實現真正的教考分離,為學生負責,為老師鼓勁。
參考文獻:
(1)劉偉學。赤峰學院教考分離出題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4)。
關鍵詞:統計學;經濟管理;應用研究;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C9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3-0011-02
統計是認識客觀世界數量規律的有力工具,無論是進行宏觀的國民經濟管理,還是進行微觀的企業經營決策,都需要準確地把握有關經濟運行的各類數量信息。根據具體應用領域的不同,先后形成了生物統計學、檔案統計學、管理統計學、信息統計學等統計學的不同學科。統計學方法在經濟管理中有廣泛的應用,經濟管理評估、經濟管理預測、經濟管理分類、經濟管理標準制定等領域統計學的思想和方法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經濟管理工作的具體實踐中,也對統計調查的方法、統計分析工具甚至統計信息化工具提出了諸多新的需求,推動統計科學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因此,深入探討統計學在當代經濟管理工作中的影響,對于推動統計科學和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價值觀
統計理論是數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以概率論為基礎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導出其概念規律性(即統計規律)。它主要研究隨機現象中局部(字樣)與整體(母體)之間,以及各有關因素之間相互聯系的規律性。它主要是利用樣本的平均數、標準差、標準誤、變異系數率、均方、檢驗推斷、相關回歸、聚類分析、判別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試驗、模糊數學和灰色系統理論等有關統計量的計算來對實驗所取得的數據和測量、調查所獲得的數據進行有關分析研究得到所需結果的一種科學方法。
統計學的價值觀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真實可信。統計資料的真實性是保證統計結論可行度的基礎,統計資料的真實性不僅包括統計數據本身的真實性,也包括統計過程的真實性,統計工作者只有堅持真實可靠的價值觀,才能發揮統計在了解國情國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科學嚴謹。就是要提高統計的科學性,堅持統計調查工作的規范統一,健全完善制度,夯實基層基礎,實現統計方法、手段的現代化,推動統計能力、數據質量、政府統計公信力的提高,努力爭創卓越一流的工作業績。第三,創新進取。就是在進行統計實踐工作和統計研究的過程中不斷以問題為導向,創新統計工作方法、創新統計技術,促使統計工作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二、統計學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實踐中,統計學在經濟管理評估、經濟管理預測、經濟管理分類、經濟管理標準制定以及經濟管理科學研究中都存在廣闊的應用空間。
1.統計學在經濟管理評估中的應用。通過評價工作為評估對象進行排序并進行擇優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職能,在評估的過程中通常包括指標權重計算、指標體系優化等工作。在指標權重計算方面,統計學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粗糙集方法,它不需征求專家的意見,切斷了權重系數主觀的來源,使權重系數具有絕對的客觀性,可以克服主觀因素的不利影響,同時減輕計算工作量;在指標體系優化方面,多元統計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維的思想,將多個指標轉化為幾個綜合指標的多元統計方法,主成分保留了原始變量絕大多數信息,且各個主成分之間互不相關,從而達到指標優化的目標。
2.統計學在經濟管理預測中的應用。在經濟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據歷史數據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判斷,例如根據歷史銷售量預測未來時間點的銷售情況,又如新古典增長模型中重點研究的區域經濟如何實現均衡增長的經濟學問題需要對經濟增長的收斂性即初期的靜態指標(人均或勞均產出)和經濟增長速度之間的負相關關系進行研究和檢驗。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多元統計分析中的線性回歸以及通過對數化處理的擬線性回歸模型能夠有效解決經濟發展的預測問題,又如統計學中開發出的收斂、絕對收斂、條件收斂等方法能夠對經濟系統的收斂性問題進行判斷和分析。
3.統計學在經濟管理分類中的應用。在經濟管理的過程中,通常需要將具有一定共性因素的管理對象進行結合,在分類的基礎上,以類別為基礎提供差異化的管理,例如經濟管理中的客戶關系管理就需要建立在客戶分類工作的基礎上。聚類分析屬于一種沒有先驗知識的統計分析方法,在經濟管理中進行分類的基礎,首先在于建立分類對象的特征指標,然后根據特征指標收集數據,最后通過“距離”測量的方式建立將“距離”最近的對象歸為一類。系統聚類是一種重要的聚類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將個樣本各自看成一類,這是各類之間的距離等于各樣品之間的距離,然后選擇距離最近的兩類合并成一個新的類,計算新的類與其他類之間的距離,再⒕嗬胱罱的兩類合并,這樣每一縮小一類,直至所有的樣品規程一類為止。系統聚類法的聚合過程可以通過聚類圖的形式表示出來,這種圖不僅使聚合的過程一目了然,而且便于確定分多少類以及如何分類。
4.統計學在經濟管理標準中的應用。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經常遇到標準制定的問題,例如,在工程經濟管理領域,在相關元器件出廠檢驗時就需要對元器件是否合格以及合格的元器件能夠應用的具體場合做出判斷,這就需要進行標準制定。實踐中,統計學中的統計抽樣和統計檢驗方法能夠有效服務于標準的制定工作,應用統計學的思想,可以在大樣本抽樣的基礎上獲得大量不具有相關性的統計數據,進而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對元器件壽命的分布函數予以假設和檢驗,獲得具有統計顯著性的元器件壽命分布函數,并根據分布函數的特征制定元器件合格與否以及不同應用場合的標準。
5.統計學在經濟管理研究中的應用。研究方法問題是經濟管理研究中的重要問題,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直接決定了研究結論的可信度。在經濟管理領域中,實證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論,在社會科學以及經濟、市場、管理等研究領域,有時需處理多個原因、多個結果的關系,或者會碰到不可直接觀測的變量(即潛變量),為了解決這類對象問題的研究方法論問題,統計學的中結構方程模型因為能夠同時處理多個因變量、容許自變量和因變量存在統計誤差、能夠同時估計因子結構和因子關系以及能夠有效估計整個模型的擬合程度等優勢,成為經濟管理實證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工具。
三、統計學與當代經濟管理的交互影響分析
統計學與當代經濟管理的交互影響可以從統計學對經濟管理工作的推動作用和經濟管理工作對統計學的推動作用兩個層面理解:
1.統計學對經濟管理工作的推動作用。一方面,統計學方法推動經濟管理科學化。在泰勒的科學管理體系中,通過科學的觀察、記錄和分析,致力于“時間動作研究”,探討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最佳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其中孕育著通過定量化提高管理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的思想,統計學方法本身作為應用數學的重要分支,是實現經濟管理科學化重要工具,有助于推動經濟管理科學化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近年來,各種統計分析軟件高速發展,Statistics Procedure for Social Science(SPSS)、SAS等統計學軟件的出現極大提高了統計學方法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程度,也極大地規范了經濟管理研究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對于操作者而言,只要能夠在科學收集數據的基礎上正確掌握上述軟件的操作步驟,甚至無須精通各種統計模型冗余的推導過程都可以得出研究結論。
2.經濟管理工作對統計學的推動作用。經濟管理的過程本身也推動了統計學的發展,例如,經濟管理中經常面臨樣本數量不足的統計推斷問題,如在樣本數量低于30個的情況下如何通過統計推斷形成關于樣本整體特征的描述,這就推動了統計學中小樣本參數估計、小樣本假設檢驗等相關統計學技術的發展;又如,大數據時代,數據量快速增大,數據增長速度的加快,以及數據的多樣性,即數據的來源、種類不斷增加。在大數據時代,許多傳統統計方法用到大數據上,巨大計算量和存儲量往往使其難以承受;對結構復雜、來源多樣的數據,如何建立有效的統計學模型也需要新的探索和嘗試。因此,經濟管理對象復雜性的不斷提高也推動了統計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綜上可見,統計學方法與經濟管理之間相互聯系,統計學方法為經濟管理研究和經濟管理工作提供方法論指導,經濟管理研究和實踐工作為統計學的提供實踐土壤,而且隨著經濟管理對象復雜性的提高,不斷為統計技術的發展提出諸多新的需求。因此,統計學方法與經濟管理之間并非相互割裂關系,而是二者相互影響、相互推動、協同發展。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企業經濟管理;運用;對策;分析
前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進入新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促使計算機技術在社會各領域中實現了廣泛運用,并為進一步提升社會生產力水平提供了技術支撐[1]。對于我國企業而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競爭壓力不斷增大,要想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與競爭實力,就需要積極將計算機技術運用于企業經濟管理之中,以此來深化財務管理信息改革步伐,通過對資源的整合與優化配置來全面提升企業的管理質量與效率[2]。
一、目前企業經濟管理現狀與所呈現出的問題
當前,企業在改革發展中,逐漸將計算機技術運用到了企業管理中,為提升企業管理效率與工作效益提供了技術支撐,但從目前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經濟管理中運用的現狀看,依舊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具體而言:
1.1經濟管理理念有待進一步更新。在信息化、知識化時代背景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運而生為企業管理改革帶來了全新發展機遇,借助計算機技術的運用,能夠為企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生產效率與管理效益提供保障。但是,從目前企業管理工作開展的現狀看,管理理念的滯后使得企業在實際開展經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對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進而使得計算機技術的運用浮于表面化,難以實現技術優勢的充分發揮。而企業經濟管理理念的滯后,阻礙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弱化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2管理方法落后。從目前企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的現狀看,由于企業經營管理者自身對經濟管理的概念認識不足,致使在實際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難以給予經濟管理的重要性以全面認識與充分重視。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面對當前市場的激烈競爭形勢,企業經濟管理方法的滯后性隨之凸顯,經濟管理效率與質量偏低,直接影響到了企業經濟效益與競爭實力的提升。但是,在企業現有的經濟管理環境下,實現經濟管理方法的創新可謂是阻礙重重,計算機技術難以在企業經濟管理中得到有效運用。
1.3現有管理制度體系不健全。目前,企業的迅速發展使得自身現有管理制度的弊端與不足隨之凸顯,尤其是在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對于企業而言,要想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備立足的資本,就需要實現管理制度的創新與完善,進而為企業各項管理工作實現有序且高效落實奠定基礎。但是,由于現有管理制度體系的不健全,使得企業在實際開展經濟管理活動的過程中,難以實現經濟管理目標的明確定位,相應經濟管理職責無法得到明確落實,經濟管理內部控制力度不足,進而加大了企業經營管理風險,阻礙了企業發展步伐。
二、將計算機技術運用于企業經濟管理中的必要性與價值
2.1必要性。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企業經濟管理中,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在信息化時代下,運用信息技術于企業管理之中優勢凸顯,在當前市場激烈的競爭形勢下,能夠為企業創新管理模式與方法手段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尤其是很多企業在積極運用計算機技術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以實踐證明了計算機技術運用于企業經濟管理中的價值,因此,對于企業而言,需要抓住計算機技術給企業經濟管理所帶來的全新發展機遇[3]。與此同時,在企業全面推進管理改革步伐的過程中,實現計算機技術的運用是企業創新管理方法與手段的基礎,只有將計算機技術完善的運用于企業經濟管理之中,才能夠借助信息技術的運用來提升經濟管理的實效性。
2.2價值。在企業經濟管理中,將計算機技術進行完善運用表現出了如下的優勢與價值:第一,為企業實現經濟的系統化管理奠定了基礎。借助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對于企業而言,能夠實現對經營活動的動態化監管,進而為實現科學管理決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礎。任何企業存在的價值都是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是企業立足于市場的基礎所在,而借助計算機技術的運用,企業能夠實現有效的把控資金資源的狀況,進而通過對資源的整合來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提升企業的經濟管理質量與效率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企業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保障。第二,以遠程辦公管理的實現為企業全方位掌控市場信息奠定了基礎。對于企業而言,借助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為企業實現經營管理活動的高效開展提供保障。而計算機技術作為企業實現信息化建設目標的基礎與關鍵,在經濟管理中,以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可實現遠程辦公,打破了傳統工作模式下在時間與空間上的束縛,為企業全面掌控市場信息奠定了基礎,以此來支撐企業制定科學的管理決策,及時規避市場風險,抓住發展機遇,提高經營管理的實效性。第三,以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實現來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并為日常管理工作實現高效且順利的開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一方面,企業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在實際開展這一經濟管理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全方位把控資金與物資的動態變化,提升財務信息的質量,并實現財務信息的充分共享,進而借助經濟管理透明化的實現來提高企業內部控制力度與市場競爭實力。另一方面,借助計算機技術在企業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運用,能夠降低人力資源投入成本并提升企業日常工作的效率,同時還能夠為及時明確問題并落實有效解決措施奠定基礎[4]。
三、將計算機技術完善運用于企業經濟管理中的對策
3.1搭建基于計算機技術下的經濟管理系統網絡。將計算機技術運用于企業經濟管理中,需要以完善組織結構體系的打造為基礎,并實現權責的明確劃分,打造良好的內部管理與控制環境,為計算機技術能夠在企業經濟管理中得到充分運用并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在此基礎上,需要針對傳統會計模式進行創新,結合企業當前的實際經營管理情況,根據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的需求,針對成本收益率進行對比分析,進而實現對組織結構體系的優化與完善。在現有的網絡環境下,要想促使相應的組織結構能夠與網路環境相適應,就需要基于計算機技術的運用下,針對企業會計流程進行改造,促使企業能夠借助這一網絡化組織結構體系,實現各部門間的橫向與縱向溝通,促使計算機技術的運用能夠為提升企業經濟管理效率提供保障。與此同時,還需要確保該網絡管理系統具備良好的預防性,為企業針對經濟管理風險實現事前、事中與事后的全方位控制奠定基礎。通過一體化經濟管理體系的搭建,有利于企業對信息及時、全面的獲取,科學制定經營管理決策,為優化企業業務流程奠定基礎,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經濟利益。
3.2實現對企業經營管理風險的有效識別與應對。對于企業而言,在實際開展經營管理活動的過程中,面對復雜的內外部發展環境,要想實現自身的穩健發展,就需要提升自身的風險管控意識與能力,為企業在規避風險的同時,實現自身的穩健發展奠定基礎。而基于潛在的風險因素較多且復雜,企業需要借助計算機技術的運用,以信息化經濟管理系統的完善搭建為基礎,實現對風險的有效辨別并落實完善的風險防控措施。具體而言,則需要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對風險的評估與預測,包括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企業所面臨的經營管理風險,在明確風險評估指標的基礎上來實現風險模擬評估,進而以事前、事中與事后相結合的方式,實現風險防范措施的科學且完善制定,進而為企業實現經濟管理活動的高效開展奠定基礎。
3.3注重細節改革以實現對計算機技術的靈活運用。在實際運用計算機管理技術的過程中,要求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實現對計算機技術的靈活運行,以確保計算機的運用切實能夠充分服務于企業經濟管理活動的開展之需,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與價值。在實際踐行中,要求企業要積極更新管理理念,加大對計算機技術的重視程度,通過宣傳、培訓以及教育工作的開展,促使企業上下能夠在重視計算機技術運用的基礎上,具備一定的信息化能力素養,為計算機技術在經濟管理中實現有效運用創造良好的環境。在此基礎上,針對企業經濟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所呈現出的矛盾與問題進行解決,針對企業經營管理體制的變化,實現有針對性優化措施的落實,為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對計算機技術的沿用奠定基礎。
總結
綜上,對于企業而言,在實際開展經濟管理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借助計算機技術的運用來提升自身經濟管理的效率與質量,并在規矩經濟管理風險的同時,優化資源配置,以服務于自身經濟效益與競爭實力的提升。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運用計算機技術的必要性與價值,并以完善經濟管理網絡系統的搭建為基礎,實現對經濟管理風險的有效識別與控制,同時注重細節改革以搭建良好的計算機技術運用與發展環境,以此來充分發揮出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與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宏宇,柴寶芹.計算機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13,30:83.
[2]武心俠.計算機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5,07:92-94.
[3]薛佳.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探析[J].電子設計工程,2015,15:47-49+53.